盧駿匡:價量急升 爆升股見頂之兆
1 :
GS(14)@2018-01-07 12:35:03【明報專訊】在過去一年筆者應邀參加不少的炒股比賽,除了奪得優異成績外,亦汲取不少寶貴經驗。如近日的一個100萬元模擬倉中,筆者在一個月內贏得逾四成盈利。關鍵不單是選對股份,即是買入即升之外,還有在適當的時機沽出,否則只會浪費了努力經營的利潤。
然而,在接近見頂時獲利,其實是非常考工夫。如果是創新高股份,在日線圖上沒有技術阻力,就難上加難。不過亦不是完全沒辦法,筆者今期會同大家分享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這個方法用於爆升股之中,效果會更加理想。
股價逆轉當日 多先破頂再陰燭收市
一般而言,在股價創高位期間同時出現顯著急升,即單日波幅擴大,成交量亦見上升。相對強弱指標普遍會呈現超買。在這個情况下,多會於一、兩日內見頂。因此應作好沽貨的準備。據過往經驗,股價在趨勢逆轉當日會先破頂,然後再以陰燭收市。當以上各個條件確認時,宜盡快減持獲利。
以遊萊互動(2022)為例(見圖),於12月20日現技術突破,在模擬比賽中,筆者以0.79元買入。隨後在12月28日出現急升,而成交量亦較上一交易日為多。此外,股價創了新高,單日波幅同時是上市以來最大。簡單言之,有短期見頂之象。最終股價在兩日後形成逆轉訊號,於1月3日更急挫近兩成。而筆者則把握了見頂當日沽清獲利,用了不足兩星期的時間贏了52%盈利。(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沒持有上述股份)
ASC分析系統創辦人
[盧駿匡 圖金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36&issue=20180105
今年曼谷樓價看升一成 留意按息高於香港 泰銖急升存風險
1 :
GS(14)@2018-01-22 04:53:32【明報專訊】泰王普密蓬於2016年駕崩後,泰國便持續逾一年的國喪期,市民除了穿素服以作哀悼,在購物時亦較節制;但隨着國葬儀式於去年10月完結 ,整體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正常。有代理表示,預計今年曼谷樓價平均升一成,而隨着購買力於今年釋放,屆時升幅可能更強。惟近期泰銖明顯轉強,由2017年初至今已升值了逾一成,如升勢持續,投資泰國樓時也需要留意對購買力的影響。
一個城市的樓價表現普遍與政策息息相關,至匯投資香港銷售與項目總監張永恒表示,泰國業權分為永久業權與租賃業權,實則有助均衡樓市和令樓價升幅較緩慢,指過去5年曼谷樓價累升了四成,料今年也會平均升10%。該公司項目經理吳志權表示,今年曼谷樓價受多個因素支持,包括經濟因素如泰國已開始興建泛亞鐵路,人口愈來愈多,令住屋需求增加,而且泰王離世後令樓市投資放慢,料今年購買力會獲得釋放,樓價升幅可能更大。
國喪期結束 購買力釋放
張永恒指出,目前曼谷市中心樓盤的投資回報佳,升值潛力高;外國企業高層租客最可靠,不擔心他們會欠租或破壞單位,而且出租率高。去年市中心樓盤出租率便高達95%,因企業高層會租用市中心單位為工作住宅,假日時才返回鄉郊的大宅,而且海外專才流入等因素也帶來需求。
在曼谷市中心,有「小日本」之稱的Thong Lo(通羅區)樓價由2013年至2017年間更累升了150%,因為每年單位供應僅數百個,供不應求。據吳志權稱,這區的租金回報達5厘,樓價平均每年升13%,平均呎價7400元。
張永恒稱,市中心單位的租金回報平均介乎5厘至6厘,因業主只需交管理費,淨回報較高;投資費用偏低,為其他國家難以相比。相反,他舉例稱,日本印花稅較高,即使租金回報達6厘至7厘,但淨回報實則減少2%至3%。另外,張指出,以日本心齋橋地鐵站上蓋項目為例,一個600餘方呎的兩房單位,也要索價達700萬至800萬元。投資者在泰國買入一個單位,只須付出相當於物業估值1%的過戶費,以及約2萬至3萬泰銖的律師費,以及收樓時的維修費,約為每平方米400至800泰銖,而且不須繳交房產稅等,投資成本相對較低。
不過,泰國供樓成本相對高於香港,張永恒稱目前當地按揭息口約6厘,而供款年期可長達35年;本港投資者一般可透過銀行申請六成按揭,可選擇泰銖、新加坡元或美元供款。港人在買入物業後,便可於當地開設戶口和申請提款卡,屆時投資者便能在本港指定櫃員機中收取租金收入。如果投資者不欲開戶,也可安排地產商先代收租金,其後每3個月匯回於本港的銀行帳戶。
去年至今泰銖累升逾11%
匯率方面,吳志權指泰銖由2013年高位回落至今,已有10%折讓。惟投資者仍需留意受近期美元走弱影響,泰國經常帳盈餘和資本流入上升,帶動泰銖走強;由去年初至今,泰銖實則已累升了逾11%。泰國央行早前已指出,已在泰銖升勢過急時採取行動;當貨幣過強不符合經濟基本面時,央行便會干預。
在經濟角度上,日經亞洲評論分析指出,即使泰國去年第三季經濟增長達4.3%,創4年來新高,但遠不及鄰國越南的7.5% ,以及菲律賓的6.9%。分析稱,當地經濟欠缺優勢,未有發展汽車以外的產業,投資亦受政局動盪影響;而且本身也欠缺人口優勢,去年全國人口只有6900萬,少過越南和菲律賓,令外資需向附近國家尋找人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菲律賓將於2022年取代泰國,成為東盟第二大經濟體;如果泰國未能找到自身的定位,外資可能會轉移陣地。
豪宅項目240萬港元入場
另外,泰國地產商Areeya推出以日式設計為主題的曼谷豪宅項目「Chalermnit Art De Maison」,入場費981萬泰銖起(約240萬港元),戶型由1房至2房,以及2房或3房複式戶;面積介乎355至1733方呎,全個項目共提供122伙,並於本月20及21日在香港推售。買家須先支付5萬元訂金,其後5天和3個月內分別支付樓價一成和兩成的款項,預計在2020年3月項目完工時,再支付餘下七成樓價。
明報記者
[王俊騏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78&issue=20180119
德央行納外匯儲備 人民幣急升500點子
1 :
GS(14)@2018-01-22 05:11:22【明報專訊】人民幣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被視為被國際接受作為儲備貨幣的里程碑。德國聯邦銀行執行委員會成員東布雷(Andreas Dombret)昨日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表示,德國央行已經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有關決定跟隨歐洲央行在去年6月公布投資購買等值5億歐元的人民幣資產。人民幣昨天一度急升逾500點子(1元等於10,000點子)。
「中國匯率政策難預測 籲增透明度」
東布雷未有透露德央行配置金額,不過人民幣「入籃」後,歐洲的中央銀行都增持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歐洲的人民幣跨境結算量亦上升不少。不過他強調,人民幣國際化在近年稍為倒退,中國於去年引入逆周期因子,海外的投資者普遍認為中國匯率政策是難以預測,損害投資者信心,因此中國必須把影響外資信心的因素消除,包括提升匯率制度的透明度,及增加人民幣的可換性。東布雷又表示,據該行估算人民幣匯率未被低估,並未為中國出口商帶來競爭優勢,相反中國經濟的價格競爭力是比較低。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應堅認為,德國央行是對全球有影響力的主要央行,投資人民幣不僅直接增加人民幣外匯儲備量,亦增強離岸市場的信心,推動更多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人民幣,預見未來人民幣在全球使用比例、人民幣外匯儲備佔比等指標可進一步轉好。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增持人民幣是漫長的過程,對近一、兩年匯價並非重要因素。
人幣中間價昨升358點子 創1年半新高
美匯指數上周五跌至3年低位,人民幣匯率升至兩年新高。人行昨日公布兌美元中間價報6.4574,比上個交易日大升358點子,創下2016年5月以來新高。在岸人民幣早市急升穿6.4436的去年9月高位,最高報6.4189,下午歐洲開市後稍為回調。截至昨晚8時45分,在岸人民幣報6.438,升310點子;離岸人民幣報6.4385,升220點子。
林俊泓表示,市場對美元看法偏淡,市場單邊買入人民幣,美元缺乏承接,市場流動較差;歐元創下3年高位,人行的策略是維持兌一籃子貨幣穩定,因此人民幣也需一同上升,他預計人民幣下一步將升至6.42。
此外,人行公布去年12月份人行口徑外匯佔款按月下跌363.19億元(人民幣‧下同),降至21.48萬億元,結束早前的3連升。人行同日公布內地存款類金融機構數據,各項貸款合計117.79萬億元,按月上升6626.49億元。其中,四大國有銀行的各項貸款合計42.97萬億元,按月增加1156.57億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324&issue=20180116
美孚本月交投急升六成
1 :
GS(14)@2018-01-22 06:04:56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862&issue=20180122
【明報專訊】踏入新一年大型二手屋苑交投活躍,截至本月18日,荔枝角老牌屋苑美孚新邨1月份錄得26宗成交,較上月同期的16宗增加約六成;平均成交實呎12445元,屋苑已有半年平均實呎企穩1.2萬元水平。
明報記者 徐愷婷
美孚新邨去年價升量跌,全年共錄281宗成交,較2016年的332宗下跌近一成半,但平均成交實呎則按年上升約14%。
中原分行經理劉燦恒表示,屋苑現時約有283個放盤,其中一個為4期百老匯街89至91號高層B室,實用面積716方呎,採3房間隔,叫價920萬元,實呎叫價12849元。劉續指,立法會近期通過印花稅草案的換樓期由半年增至一年,帶動區內睇樓氣氛,對上一個周末錄得過百組客戶睇樓,但業主叫價強硬。
屋苑本月至18日已錄26宗成交,其中包括2期吉利徑11號中層C室,實用面積638方呎,2房間隔,以845萬元易手,實呎13245元。原業主於2006年8月以250萬元買入,帳面獲利595萬元,單位升值2.38倍。
第一城分層實呎1.75萬破頂
市場氣氛仍然熾熱,二手迷你戶持續錄破頂成交,其中沙田第一城39座中層A室,實用面積284方呎(建築395方呎),2房間隔,望園景,獲上車客以497萬元承接,實呎17500元(建呎12582元),創屋苑分層標準戶新高紀錄。原業主1997年以235萬元購入,帳面獲利262萬元或逾1.1倍。
得寶實呎16719元 屋苑新高
此外,九龍灣得寶花園F座高層4室,實用面積253方呎,新近以423萬元易手,實呎16719元,呎價創屋苑新高。原業主於2012年以238萬元購入,持貨6年,帳面獲利185萬元離場,物業升值78%。
長安邨實呎1.6萬全港公屋王
另一邊廂,美聯助理區域經理譚振聲表示,青衣公屋長安邨安泊樓中層8室,實用面積150方呎(建築193方呎),以240萬元(已補地價)獲年輕夫婦購入,實呎16000元(建呎12435元),創全港公屋單位呎價新高。原業主於1998年以6.56萬元(未補地價)購入,相信扣除補地價後,仍獲利甚豐。
[二手放大鏡]
去年白石地三月兩易手 地價急升五成半
1 :
GS(14)@2018-01-22 06:13:28【明報專訊】近年中資除大舉在本港直接購入官地外,亦透過「買殼」入股投得官地的公司。碧桂園(2007)去年9月以24.41億元向宏安地產(1243)購入馬鞍山白石耀沙路地盤60%權益,令市場矚目,當時折合每方呎樓面地價達10,500元,遠高於宏安去年6月以市傳約26.3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約6787元向中城建及亞洲聯合基建(0711,前稱俊和)購入該幅地皮,反映3個月內區內每呎樓面地價大升55%。
去年9月發展局回應本報時稱,政府透過招標出售土地的土地契約,一般載有條款限制在合約完成證明書(即滿意紙)發出前的土地轉讓,其限制的內容,須參考有關條款,不能一概而論。該局又稱,一般而言,如果一幅土地由一家公司購入,該公司便成為土地業權人。土地業權人若將有關土地轉讓予另一人士或公司,有關土地業權便會轉至該另一人士或公司,土地契約所載的轉讓限制(若有)一般是針對這種轉讓。此土地轉讓是有別於土地業權人的股東將其股權出讓,股權出讓並沒有改變有關土地業權及業權人在履行土地契約的責任,因此亦非一般地契需要規限的事項。同樣,就白石耀沙路地皮,有關土地契約只限制土地業權轉讓,不限制成功投標公司的股權出讓。
雅居樂積極收購舊樓
此外,內房亦積極於私人市場收購舊樓,如雅居樂(3383)去年11月以4億元購入鄰近太古坊的鰂魚涌英皇道992至998號地下至3樓合共16個單位,每戶實呎收購價高逾2萬元。據悉發展商就項目向政府補地價後,估計可發展成8萬方呎商住物業。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14&issue=20180122
Netflix增830萬戶 季度新高 股價急升10% 帶動美股破頂
1 :
GS(14)@2018-01-28 15:05:53【明報專訊】串流影片平台競爭愈趨激烈,但無礙Netflix吸納訂戶。憑藉大量原創節目,即使新用戶月費由原本8至10美元,增至11美元,Netflix上季新增訂戶仍超過830萬,較預期高出200萬,刷新季度新增訂戶紀錄。Netflix股價昨早段急升逾10%創新高,市值首破1000億美元大關,帶動納指早段創新高,與道指及標普500指數齊齊破頂。
Netflix訂戶大增,即使是劣評如潮的動作電影《光靈》(Bright),也成為最多人收看的視頻之一。Netflix有見及此,將投放更多資源製作原創電影及劇集,製作影片的預算將由2017年的60億美元,增至今年的75億至80億美元,包括在波蘭、印度和日本等地推出30套針對國際市場的原創劇。
海外增636萬訂戶 擬加碼原創劇
上季美國本土訂戶增長198萬,海外訂戶增長636萬,令其海外業務終於轉虧為盈。全球訂戶總數1.17億戶,按年增長18%。研究機構BTIG Research稱,傳統媒體應「感到非常害怕」。Netflix上季通過《Stranger Things》和《The Crown》等打造良性循環,訂閱費上升的同時,訂戶持續增加,讓其可在內容方面支出更多,進而吸引並留住更多訂戶。
回顧2013年初Netflix推出首季《紙牌屋》時,業界都質疑它能否應付1億美元的製作開支。當時其訂戶只有3300萬,不過自製節目迅即成為各串流平台的趨勢。Netflix上季收入按年增長15%至32.9億美元,利潤按年增長1.8倍至1.855億美元。即使因為金像影帝奇雲史柏斯捲入性醜聞,令Netflix擱置其影片上映計劃而要撇帳3900萬美元,但華爾街認為這影響微不足道。
為應對競爭,Netflix將2018年的市場宣傳開支按年增加54%至20億美元,並瞄準在YouTube及facebook大賣視頻廣告,宣傳自製節目。業界認為,由於迪士尼、蘋果、亞馬遜等也在搶佔視頻市場,Netflix要盡量擴大優勢。目前迪士尼打算收購21世紀霍士的資產打開海外市場,又計劃推出迪士尼品牌的串流服務,不過這可能要到2019年底才能實現,意味Netflix仍有時間拉開與對手的差距。
預期庫存再減 油價漲1.3%
當迪士尼收購霍士資產後,將持有串流視頻平台Hulu的60%股份。雖然Hulu保持較低的訂閱價,但用戶增長低於Netflix。
另外,市場預美國將於今天公布的原油庫存數據會減少200萬桶,昨晚紐約期油升1.3%,至接近每桶64.68美元,布蘭特期油亦升至69.76美元。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13&issue=20180124
港股連升6周斷纜 外資反低撈 美債息急升 夜期昨晚曾低水400點
1 :
GS(14)@2018-02-04 21:27:29【明報專訊】港股近日波幅擴大,恒指連升6周後升勢斷纜;昨日收市跌0.12%,收報32,601點(圖1),成交金額1479億元。總結全周,恒指周一創歷史新高33,484點後回軟,其後反覆整固,本周累跌552點或1.67% 。不過,截至1月31日的一周,中港股票基金錄得淨流入38.14億美元(圖2),繼續創兩年半以來的新高。昨晚美國10年期債息抽升至2.83厘,恒指夜期一度低水400點。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昨日恒指低開後急彈,其後走勢反覆,尾市未能守穩倒跌,在10天線遇上阻力,收市跌40點;國指收報13,538點,升104點或0.78%;沽空比率再升至11.48%,沽空金額為169.49億元。
大市開始調整,吸引資金進場吸納,券商Jefferies引述EPFR的數據顯示,截至本周三的一周,流入中港股票基金增至38億美元(約297億港元),為2015年7月以來新高。此外,「北水」昨日通過港股通淨買入港股53.76億元,較前日30.89億元高約75%。美國債息昨晚抽升至2.83厘,恒指夜期昨晚11時半低水441點,跌至32,161點。
葉尚志:沽空比率超警戒線 波幅料增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表示,1月累積不小升幅,高位波幅加大。本周沽空比率超過11%,在警戒線之上,潛在沽壓不小。港股未有不利消息,然而外圍美股、債、匯同步向下,對港股構成不明朗因素,他認為港股波幅將進一步擴大,要留意支持位32,000點。不過,港股估值相對低,在吸引資金仍有優勢,若因外圍拖累下跌,會是吸納時機。
昨日能源股撐起大市,中海油(0883)升4.8%,中石化(0386)升3.9%;內地焦煤價格上升,神華(1088)升5.8%,兗煤(1171)抽升9.1%。大摩指iPhone銷情疲弱已在股價反映,瑞聲(2018)急升7.3%,舜宇(2382)升3.8%。早前帶動大市上升的騰訊(0700)、平保(2318)收跌,與內銀股的單日波幅亦擴大。
植耀輝:料農曆年前32000至33000點整固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認為,港股1月份大幅上升,首季再向上的動力不大,農曆新年臨近,成交漸縮,料過年前會在32,000點至33,000點整固。他認為往後要突破視乎A股走勢,以及偏好權重股的北水流向,料恒指第二季會有較大波動。
另外,美元繼續偏軟,人民幣昨日再升穿6.28。人民銀行公布人民幣中間價報6.2885 ,較前日升160點子(1元等於10,000點子)。歐元守在高位壓低美匯指數,在岸人民幣最高升至6.2702,收報6.2798,升162點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818&issue=20180203
何濼生﹕避險意識急升的原因
1 :
GS(14)@2018-02-12 07:07:55【明報專訊】是次全球股市的大跌雖然來勢洶洶,並不意味經濟即將步入衰退。股市大跌並非因為經濟出了什麼問題。
很多評論員指債息持續攀升是跌市的主因。但是債息持續攀升只是表徵,債息持續攀升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反映通脹預期上升;一是反映迴避風險的意識上升。筆者認為,迴避風險的意識上升是股市大跌的最重要原因。
憂中美貿易戰 市場迴避風險
然則為何迴避風險的意識會平地一聲雷地上升呢?數星期前股市還屢創新高,何以風險意識會突然驟變?
數星期前特朗普突然宣報美國將對進口太陽能產品和洗衣機徵收關稅,最高稅率分別為30%和50%,又威脅要向中國出口的鋼材徵重稅。這即時引發筆者對貿易戰的憂慮。1月底中國美國商會引述中國官員警告,中國或會報復美國企業,最可能打擊的是農業和飛機製造業。貿易戰一旦爆發,將沒有國家是贏家。
迴避風險的意識上升的另一原因是全球債務急升,當中以國債和企業債的急升最為矚目。債務愈重,債權人要的息率也就愈高。
筆者不認為通脹預期上升是債息上升的原因。美國1月份非農職位增長20萬,雖較預期高2萬,但這樣的所謂超出預期並不算大。失業率維持在4.1%,沒有變化。時薪踓按年增長2.9%,是從2009年經濟衰退恢復以來最大的增幅,但仍屬溫和。而且據了解,不少企業如Walmart在美國大減利得稅後加薪給員工,這樣的一次過式的加薪不會變成持續的通脹壓力。當然市場可以反應過敏,但筆者所見,就沒有明顯的通脹上升的趨勢。因此維持息口在短中期仍處歷史低位的預期。
美通脹受控 經濟動力足
至於觸發股市大跌的原因,筆者認為與大戶轉換資產活動有關。筆者估計,持有虛擬貨幣的大戶在虛擬貨幣大升期間必有「由虛轉實」把資金注入股市,間接推動了股市的大升。不排除這些大戶近期不但已完成了大部分的「由虛轉實」,更有可能再又股市轉換至其他資產類別,包括現金,觸發股市下瀉。
股市儘管大跌,筆者並不擔心經濟轉差,相信特朗普的減稅會刺激投資;新經濟的動力仍方興未艾。由於有世貿組織調停,貿易戰真的全面爆發的機會不會太大。
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
[何濼生 濼觀天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53&issue=20180212
人民幣坐過山車 先貶後急升
1 :
GS(14)@2018-02-12 07:17:46【明報專訊】人民幣匯率過去兩日如坐過山車,周四(8日)在岸人民幣單日急挫逾1%,收報6.3298;昨日早段延續貶值之勢,但午後突然急速反彈約0.5%,曾再次升穿6.3關口,報6.297,截至下午4時30分日間收市時段,人民幣升幅收窄至4%,報6.3004。
承接前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大幅貶值664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創2015年8月匯改以來最大跌幅,外匯交易中心昨日開出的中間價大幅下調372點子,報6.3194,是逾1年最大降幅,在岸人民幣無可避免跟隨,然而午後神奇逆轉,連帶離岸人民幣也一度抽上6.2941水平。
人民幣早前因美元嚴重弱勢而不斷升值,外管局長潘功勝周初更撰文表示,隨着中國跨境資本流動趨於平衡,前期採取的宏觀審慎政策已全部恢復中性,反映局方已暫停干預匯率,但過去兩日,人民幣卻大上大落。
分析:人幣年底見6.85
法巴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認為,雖然人民幣近期走勢波動,但中央對維持人民幣穩定的政策方向不會有太大變動,去年主題為推動人民幣雙向波動,今年為保證國際資本帳平衡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幣基本穩定。他補充,人民幣來自市場的升值壓力比較大,市場關注官方會否出手干預,不過中央不急於出手,認為有待人民幣處於6.2水平以下才有可能,因不期望被美國政府批評過分干預匯率市場。
陳興動又稱,須關注美國稅改或會觸發在華美資企業利潤流出,對人民幣會構成貶值壓力,情况或會在下半年出現。該行預期人民幣今年底見6.85。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69&issue=20180210
投資導航:10隻跌市奇葩 無懼股災企硬醫藥股急升逾兩成
1 :
GS(14)@2018-02-13 03:37:28港股上周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重傷一周,但在35%藍籌股至少瀉一成、市場一片枕藉之際,極少量個股卻仍然可以獨善其身,跌幅輕微甚至逆市有得升,當中包括藍籌。今期《投資導航》細數10隻股災市下的奇葩。
今年初仍被看低一線的手機設備股是大跌市中生還者之一,尤其兩隻藍籌瑞聲(2018)及舜宇(2382),累計上周分別升2.2%及跌2.9%,較恒指同期9.5%的暴挫可謂「執身彩」。手機設備板塊今年初受iPhone X大削產量的消息拖累下挫,股價得以企穩料受估值及大行唱好有關,大行認為兩股除iPhone外均有新的業務催化劑,大摩仍籲買瑞聲,高盛亦看好舜宇。
■港股上周重創,藍籌股一片枕藉,但仍有個別股份未受大市影響。資料圖片
電訊股表現硬淨
醫藥股本來是近半年強勢板塊,今次調整市不少股份大回吐,但部份小型或落後股份卻逆向大衝高,有盈喜護航的東陽光藥(1558),早前有富瑞發報告預計下半年銷售強勁,集團上周大強勢急升21.6%,累計今年進賬55.4%,完全不受股災影響;神威藥業(2877)上周亦升3.4%。大跌市下高息股往往成為避險目標,惟今次公用及房託股等亦有明顯回吐,相反部份電訊股卻企硬,當中包括下周一(26日)放榜的和記電訊(215),早前以145億元出售固網電訊業務,有派特別息憧憬,是支撐股價重要因素,集團上周只微跌1.5%,累計今年仍升2.2%。另一隻企硬的有上周派成績表的電盈(008),績後多間大行調升目標價,全周股價微升0.7%,累計今年則微跌1.7%。其他硬淨股份還有全周有半成進賬的周黑鴨(1458)、升0.8%的維達(3331),以及分別微跌1.8%及3.7%的國泰(293)及利郎(1234)。周黑鴨近月持續有北水捧場,港股通持倉已逾半成;維達業績受累木漿成本大升而遜色,但今年次季亦將加價;國泰去年底被剔出藍籌後,股價短線反覆後即見底,高盛本月初更發表報告唱好,指在香港運力供應增長有限下,國泰前景值得看好;至於利郎近月獲基金惠理增持,上周微跌後,累計今年仍有13.8%進賬,相對仍強勢。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11/2030186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