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PSA與東風電動車成立合資公司 意在移動出行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4/1190005.html

0487181517652007.thumb_head

2018年1月,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以下稱“PSA集團”)與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電動車公司”)、武漢電動汽車示範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示範運營公司”)在武漢簽署合資合同和章程,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探索新能源汽車運營新的商業模式,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同時進一步加強汽車共享、出行服務、汽車產業新生態的前瞻研究與合作,共同謀劃參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設。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PSA集團有著強大的整車資源和市場品牌影響力,武漢示範運營公司作為中國第一家電動汽車運營公司,擁有14年電動汽車示範運營經驗。通過此項合作,PSA集團將其豐富的分時租賃運營經驗推廣至中國,助力其全球分時租賃運營業務的布局和發展戰略;東風公司也將面向未來前瞻性戰略布局,創新新能源商業化運營模式,推動“五化”(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工作的展開。

分時租賃是出行領域新興的一種租車模式,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等信息化手段實現預約、租車、還車及付費功能,簡單便捷。分時租賃作為共享型經濟的新載體, 已在中國一二線城市掀起了新的綠色出行潮流。武漢市自2013年開始探索,打造補充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綠色出行解決方式,未來分時租賃將作為城市現有交通體系的有益補充,為武漢人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提升城市綠色交通公共服務能力。

此次三方共同出資成立的合資公司,其移動出行服務品牌“易微享Free2Move”將為用戶提供一系列移動出行智能服務,通過最新的互聯網、車聯網相關技術,打造一個包含共享出行服務、出行延伸服務和增值服務等一系列服務在內的開放式共享汽車產業生態平臺,構建"人-車-生活"的車聯生態圈,營建未來智能汽車社會的全新互聯生活方式,為城市出行提供更多綠色安全便捷的服務,為武漢的城市發展和產業升級做出貢獻。

合資公司還將以武漢為起點,積極拓展出行業務,豐富服務種類,優化服務質量,逐步將業務拓展至中國其他城市及東南亞地區。與此同時,公司亦會以用戶場景為出發點,精細化運營,將城市交通電動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廣泛推進。

▲相關鏈接

★PSA集團

PSA集團致力於為全球消費者提供獨具特色的汽車體驗和自由愉悅的出行方案。憑借旗下五大汽車品牌標致、雪鐵龍、DS、歐寶和沃克斯豪爾推出的汽車產品,以及Free2Move品牌提供的車聯網及出行服務,PSA集團不斷滿足汽車用戶日益提升的需求和期待。在自動駕駛和汽車互聯領域,集團處於領先地位。此外,PSA集團的業務還涉及金融(PSA融資銀行)和汽車零部件行業(佛吉亞公司)。集團在出行服務領域已有多年的積澱,在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里、美國洛杉磯等地陸續推出了多類創新出行服務項目,目前正面向中國及東南亞市場開展諸多出行服務, 武漢將是其分時租賃項目在華落地的第一站。

★東風電動車公司

東風電動車公司作為東風公司新能源汽車研發與產業化的平臺,歷經多年發展,已步入以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化、新能源車輛出行服務及運營、大數據監控及運營業務為核心的發展階段,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化、新能源汽車商業模式創新和數據運營為核心的產業布局。

★武漢示範運營公司

武漢示範運營公司是我國第一家國有投資的電動汽車商業化示範運營公司,有著14年電動汽車示範運營經驗,一直致力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工作,面向政府、電動汽車企業、電動汽車用戶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24

冷鏈巨頭爭霸賽順豐請“外援” 與夏暉建合資公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3/1198785.html

_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編輯 曾健輝

在2018年必有一戰的冷鏈巨頭爭霸賽中,順豐請來了最新外援。3月13日,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豐控股)宣布將與夏暉在中國成立合資冷鏈物流公司,順豐控股為控股股東。合資公司將經營夏暉在中國已有的部分業務。

據順豐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資料顯示,夏暉是一家全球性的私營公司,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在中國經營已近40年。按照順豐方面的表述:未來,合資後的新公司將成為業務規模、增長速度和盈利能力等各方面均領先於行業的開放性平臺。

這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在記者的采訪中,業內人士認為,順豐與夏暉的此番聯手除了將引發冷鏈巨頭爭霸賽的火熱升溫,可能也是順豐劍指當下新零售風口、在生鮮冷鏈領域“野心”的蔓延。

順豐冷鏈的“野心”

“冷鏈在國外發展較為成熟,在國內屬於新興產業,通過與夏暉成立合資公司,順豐可以借鑒國外專業的冷鏈技術和管理方法,少走彎路。”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對於冷鏈“藍海”的覬覦,順豐由來已久。據記者了解,早在2012年順豐創立“順豐優選”之時,一方面是看重生鮮電商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就是借機探索冷鏈宅配解決方案。兩年後,2014年,一向低調的順豐召開了公司成立20余年以來首個大規模新聞發布會,正式推出“順豐冷運”,足見冷運業務在順豐物流戰略規劃中的地位。

至今,冷運業務已經成為順豐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據順豐控股2017年半年報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公司冷運業務收入10.34億元,同比增長85.56%,占公司總營收的3.22%。

此外,在2017年8月順豐控股公告已經募集到80億元配套資金並完成定向增發,其中的7.18億元將用於冷運車輛與溫控設備的采購,包括冷鏈運輸車輛和EPP溫控箱。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在對外介紹與夏暉合作之時,特別提到“順豐多年來深耕消費者市場,而夏暉則一直為企業級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合資公司的成立將打通冷鏈端到端服務,為客戶提供完整的冷鏈解決方案。”換句話說,夏暉的B端資源將給予順豐C端極大互補並打開更大的未來空間。

同時,夏暉擁有世界領先的冷鏈和多溫度食品分發技術,是供應鏈管理的全球領導者之一。在記者的采訪中,聯手夏暉,也被認為是順豐劍指當下新零售風口,尤其是在生鮮冷鏈領域“野心”的蔓延。

中信建投的《新零售之冷鏈物流:方興未艾空間巨大》報告就特別強調,無論是盒馬鮮生還是永輝超市,無論是波士頓龍蝦還是新鮮的水果,在它們完好地呈現在消費者面前之前,都要經過複雜的冷鏈運輸過程,而包括冷鏈運輸在內的供應鏈體系的完善,才是新零售得以快速發展的前提。

新零售引巨頭混戰

冷鏈物流需求較大的領域主要有醫藥、冷飲、乳制品、生鮮農產品等。不過目前我國冷鏈運輸普及度還不高,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斷鏈”問題突出,而發達國家的冷鏈流通率可以達到95%。

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正是由於新零售對包括冷鏈運輸在內的供應鏈體系產生極大依賴,包括京東、阿里在內的電商巨頭和不少快遞企業都紛紛加大了對冷鏈市場的搶灘和布局,方興未艾的冷鏈市場才提前引來巨頭爭霸賽。

阿里從2013年開始深度切入生鮮電商領域。2013年7月,天貓宣布試水生鮮冷鏈物流。同時,阿里系從2014年開始已經為易果生鮮投資了數十億元。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菜鳥網絡共有北京、上海、成都、武漢和廣州5個生鮮配送中心,據稱可以覆蓋全國80%的區域。

就在阿里宣布投資易果生鮮後,京東宣布成為最大的生鮮冷鏈宅配平臺。目前,全國有300多個城市的消費者可以享受京東自營生鮮配送,其中超過220個城市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除此之外,青旅聯合物流旗下的青旅冷運與日本CBC株式會社簽署合作意向協議,共同開拓中國冷鏈物流及貿易市場;EMS、圓通等企業也先後布局冷鏈市場,試圖分一杯羹。

巨頭混戰的另一面是生鮮冷鏈的巨大市場規模。易觀數據顯示,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40.5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913.9億元,複合增速達118%,預計到2019年將達到3500億元。

徐勇認為,隨著消費升級,冷鏈未來在我國將占有很大市場,但目前市場仍處於百舸爭流的初始期,未來3~5年或將出現“巨頭競爭”格局。“冷鏈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各企業在競爭過程中應當將市場細分作為切入點,走專業化市場路線,不要到處撒網沒有重點,要做優,做精。”徐勇分析道。

(實習生趙雯琪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34

外資險企加碼中國布局:合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兩線開工

一面是中國巨大、尚待開墾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是勢不可擋的金融開放進程,去年以來,外資基金、資管、保險等金融機構明顯加快了對中國市場的布局。

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開幕式發表演講時表示,今年,金融業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確保落地,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眼下,幾家外資金融集團不僅在中國設有合資公司以開拓中國市場,同時也陸續在去年設立了外商投資企業(WFOE)。值得註意的是,在習近平博鰲演講中,特別提到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合資險企疊加外商投資企業對外資金融集團意味著什麽?他們又將如何開拓中國市場?

近期,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宏利金融集團(Manulife,下稱“宏利”)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瑞宏(Roy Gori)。作為加拿大最大的金融集團,該集團旗下的宏利人壽保險和中化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於1996年合資組建了中國首家中外合資壽險公司中宏保險,在中國還設有一家合資基金公司和一家外商投資企業宏利投資。

高瑞宏對記者表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保險、財富管理還處於初級階段,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潛力,“一是絕對增速,二是低滲透率,目前僅不足5%的消費者有保險產品,這就是機遇。”

數據顯示,中國的保險市場在過去30年里取得了引人矚目的增長,保險保費收入由1980年的4.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66萬億元。盡管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前六大保險市場,但中國的保險市場仍被認為是不發達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在全球排位均在40位以後。

隨著中國2001年簽訂WTO協定,中國設立了對外資保險公司放開中國市場的官方時間表。由於保險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需要較長一段積累時期才能實現盈虧平衡點,一般壽險公司平均需要6至10年才能實現盈利,財險公司也需要3至5年。這就需要保險機構的股東有長期投資的理念和財務實力。外資險企受政策限制和股東經營理念的差異,在華規模擴張的速度慢於中資險企。

不過,外資險企也在不斷謀變。高瑞宏告訴記者,任何行業的發展都要趕上消費者行為方式的變革步伐,新時代的科技創新將更加賦能健康保險業。在理賠、產品服務等各個環節植入數字化戰略,將助於提升客戶體驗,助推健康養老保險供給側改革。

過去兩年來,中國的保險監管不斷趨嚴,高瑞宏也認為監管趨嚴有利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為外資險企提供了更為平等的競爭環境。

此前,保險業連續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集中舉牌、激進投資等亂象頻發,少數保險公司甚至通過虛假出資和虛假增資,追求快速擴張。2017年以來,監管層不斷加強對保險公司股東監管等公司治理規範,嚴監管重錘接連落地;在2017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監管層又落地一紙重磅文件——《中國保監會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治理銷售亂象打擊非法經營專項行動的通知》,直指人身險銷售亂象。

對於外資險企而言,多元資產配置能力跨越了周期的考驗。近期,首批成立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宏利投資將在中國發掘商業地產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機會,提供給中國境內外機構客戶,“包括公開市場和另類資產解決方案,”高瑞宏稱,未來也會考慮私募股權投資業務。

除此,外資金融機構看重的還有中國方興未艾的養老金市場,宏利投資預計至2030年中國養老金市場規模有望達6萬億美元。截至去年9月底,宏利投資管理資產總額達到1萬億加元,旗下宏利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資產規模達3830億美元。

截至目前,數十家外資金融機構已經在上海設立了外商投資企業,並先後發行了多支股債產品,包括先鋒(Vanguard)、富達(Fidelity)、安盛投資管理公司(Axa Investment Managers)、瑞信(Credit Suisse)、香港惠理基金(Value Partners)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34

瑞銀、大摩擬增持合資券商至51%,恐難一蹴而就

一邊是中國金融開放,外資持股比例放寬至51%,使外資更具話語權;一邊是亞洲與日劇增的財富積累,平均每兩天亞洲就誕生一位新晉億萬富翁,這種增長潛力吸引著外資加速布局中國市場。

“我們歡迎近期中國宣布加速金融開放的舉措,這也和我們過去幾年的戰略吻合,即不斷拓展中國市場。瑞銀正在和中國合資方以及監管層溝通,努力將我們在華合資券商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傑(Sergio P. Ermotti)在4月23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截至目前,外資在合資券商的持股比例基本在33.3%。摩根士丹利是第一個將在合資券商中持股比例提高至49%的外資機構,近期也表示有意將在合資公司摩根士丹利華鑫的持股由49%提高至51%。

加碼中國市場

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發表演講時表示,今年,金融業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確保落地,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此前,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就明確表示,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實施三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將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

瑞銀中國戰略委員會主席錢於軍稱:“我們繼續尋求增持瑞銀證券股權。”今年初有消息稱,瑞銀集團計劃提高在中國合資證券公司瑞銀證券的持股比例至當時監管允許的49%上限,目前持股比例為24.99%。

安思傑最新對記者表示,瑞銀將提升在華合資券商持股比例的計劃(提升至51%)。最新開放政策下,瑞銀顯然增加了更大操作空間,安思傑也表示正在就此事與合資方及監管層溝通。

此前,多位外資行人士對記者透露,提高持股比例涉及到外資行從當前持股方手中買股份,該過程需要與其他股東談判,因此並非一蹴而就,需要不短的時間。

過去多年來,合資券商受監管不確定、文化理念差異等因素影響,部分無法實現既定的計劃,20多年時間里,出現了許多分分合合的資本故事。例如,2017年10月,摩根大通與第一創業“分手”,將其所持一創摩根33.30%的股權過戶至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名下。

與大部分後期的合資券商不同,高盛高華和瑞銀證券是比較早的一批,也是全牌照券商。而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一創摩根等稍晚一點成立的合資券商則需要分別拿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牌照。按照監管層的要求,必須在一級市場,也就是IPO市場連續三年盈利,才可以進入二級市場。

盡管合資券商之路挑戰重重,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仍然吸引大批外資機構紛湧而至。

目前,合資券商主要有高盛高華證券、瑞銀證券、東方花旗證券、中德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第一創業摩根大通證券、申港證券、華菁證券,還有未開業的東亞前海證券、匯豐前海證券等,眾多合資券商還在等候監管審批。

瞄準中國財富藍海

早年,外資機構因水土不服而在中國發展遲緩,不過隨著中國財富積累的不斷上升以及資產全球配置的需求提升,外資機構在全球資產配置方面的能力將成就新的發展契機。

對於外資行而言,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業務始終是提升ROE(股本回報率)的一大利器。一季報顯示,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業務表現強勁,調整後稅前利潤同比增長7%至11.26億瑞郎(按美元計增長14%),美洲業務和亞太業務均創新紀錄;資產管理業務實現270億瑞郎的凈新資金(不含貨幣市場的資金流入),使得其投資資產增至7920億瑞郎,為10年來最高水平。

同樣擅長資產和財富管理的摩根大通,今年一季度該部分的ROE高達34,管理資產規模達2萬億美元,增長10%。

對於布局中國的外資機構而言,中國和整個亞洲地區的財富增長是未來的增長潛力所在。根據此前瑞銀和普華永道發布的調查報告,從全球範圍來看,2016年財富總值增長了8920億美元,增幅達17%,由5.1萬億美元增長至6.0萬億美元;亞洲經濟擴張促使平均每兩天就誕生一位新晉億萬富豪,富豪人數創紀錄地增長了162人。2016年,亞洲億萬富豪財富總值增長近三分之一(31%),由1.5萬億美元增長至2.0萬億美元。

值得註意的是,波動率(VIX)飆升、地緣政治風險擡頭等也是近期市場的新特征。安思傑表示,相比去年的歷史低點,市場波動性有所上升,但總體上依然保持低迷,這通常不利於客戶的交易活動。“我們的確希望看到更大一些的波動率,但我們要的是好的波動率,即客戶調倉、大類資產輪動,而不是因為一些如貿易戰等極端事件所造成的壞的波動率。”他對記者表示,即使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保護主義擡頭依然威脅到投資者的信心,“但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將繼續為市場提供有利的大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66

證監會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

證監會正式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外資辦法》)。

按照有關立法程序的要求,自2018年3月9日開始,證監會在官網和“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就《外資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共收到來自11家單位(國內外金融機構5家、行業組織3家、政府機構2家、律師事務所1家)、5名個人的52條反饋意見。總體看來,各方均建議盡快出臺《外資辦法》,讓對外開放政策落地,引入境外機構先進經驗,引入專業能力,引入良性競爭,提升服務水平,推動證券行業穩步健康發展。同時,有關各方也提出了一些具體修改建議,證監會認真梳理研究,采納了合理可行的意見和建議,相應修改完善《外資辦法》。

《外資辦法》修訂內容主要涉及五個方面:

一是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合資證券公司的境內股東條件與其他證券公司的股東條件一致;體現外資由參轉控,將名稱由《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改為《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

二是逐步放開合資證券公司業務範圍。允許新設合資證券公司根據自身情況,依法有序申請證券業務,初始業務範圍需與控股股東或者第一大股東的證券業務經驗相匹配。

三是統一外資持有上市和非上市兩類證券公司股權的比例。將全部境外投資者持有上市內資證券公司股份的比例調整為“應當符合國家關於證券業對外開放的安排”。

四是完善境外股東條件。境外股東須為金融機構,且具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和經營業績,近3年業務規模、收入、利潤居於國際前列,近3年長期信用均保持在高水平。

五是明確境內股東的實際控制人身份變更導致內資證券公司性質變更相關政策。

《外資辦法》出臺後,我會相應更新證券公司設立審批等行政許可服務指南,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依照《外資辦法》和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報送合資證券公司的設立等申請。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答記者問

1、問:《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出臺後,何時可以向證監會提交申請。當前是否有公司提出相關訴求?

答:證監會已正式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並相應更新證券公司設立審批等行政許可服務指南。即日起,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本《辦法》和服務指南的要求,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在本《辦法》征求意見過程中,歐洲及亞洲等地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已向我會了解、征詢有關公司設立和股權變更情況,並多次表示正在積極準備相關材料,擬提交相關申請。證監會待收到他們的正式申請文件後,將據本《辦法》積極推進審核工作。

2、問:本次對外開放,允許外資持有基金公司股權比例達到51%。請問對基金業對外開放安排何時落地?

答:《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規定,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或者擁有權益的比例,累計(包括直接持有和間接持有)不得超過我國證券業對外開放所做的承諾。基金管理公司對境外投資者進一步開放,允許外資持股比例達到51%,不涉及對現有規則的修改。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已可根據法律法規、證監會有關規定和相關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新設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請材料。

3、問:我們了解到,部分內資機構也有進入證券行業的意願,請問是否有相關安排?

答:目前,符合條件的內資主體可依法受讓證券公司股權,亦可參股合資證券公司設立。近期,證監會正就《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公開征求意見,進一步完善股東資格條件、股權管理相關要求等。規定出臺後,證監會將進一步統籌相關整體安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54

保險業加速開放後,首家合資保險資管正式獲批

中國金融對外開放路線圖明晰後,保險系資管再度開閘。5月2日,第一財經獲悉,銀保監會掛出關於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工銀安盛資管”)的批複通知。

通知稱,關於籌建工銀安盛資管的請示及補正材料(工銀安盛發〔2018〕159、171號)收悉,經審核同意發起籌建,註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註冊地為上海市,籌備負責人馬健。

業內人士指出,這是我國加快保險業開放進程後,獲批的第一家合資保險資管公司。

工銀安盛人壽黨委書記、董事長,工銀安盛資管籌備組組長馬健表示,工銀安盛資管成立後,將能有效改善工銀安盛人壽的投資能力,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根據公開資料,工銀安盛資管是工銀安盛人壽全資設立的子公司,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億元,註冊地上海。公司業務範圍包括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人民幣、外幣資金;管理運用自有人民幣、外幣資金;開展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業務,以及中國銀保監會和國務院其他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

而工銀安盛人壽則是由中國工商銀行、法國安盛集團和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三家中外股東於2012年合資成立。其中,中國工商銀行持股60%,法國安盛集團持股27.5%。2017年,工銀安盛人壽共實現保費收入396.5億元。

近期,我國提出要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這不僅是提出進一步擴大保險業對外開放後獲批的第一家,也是銀保監會成立後獲批的首家。對行業來說,增加市場主體,促進市場競爭,對改善資管服務很有價值。”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市場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我國保險資管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無序到規範、從弱到強的過程,成為市場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認為,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後,我國金融機構通過對其技術溢出的吸收、新產品的模仿,不斷改善自身技術水平,提高人才素質,加強金融創新,以及通過對其先進管理經驗、管理方法的學習,可以改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經營效率。

但對於外資保險資管公司,特別是合資保險資管公司來說,仍需要面對一些問題。“新興市場要的是規模,發達市場要的是效益,合資企業將存在發展理念的碰撞與磨擦。” 王緒瑾稱。

隨著“一行兩會”近期的密集發力,中國金融的大開放格局已日益清晰。近期,保險行業迎來了一大波實打實的開放政策。4月27日,《關於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的通知》落地並於當日生效,意味著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將與中資一致。業內人士表示,此次保險行業的開放力度較大。

值得註意的是,就在同日晚間,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國家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資管新規在防範風險的同時為銀行打開了一個發展業務的口子,即允許銀行成立資管子公司。在近期,亦先後有北京銀行、招商銀行等宣布資管子公司方案已獲董事會通過。更早前,則有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和中信銀行都曾公告擬成立資管子公司。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銀行系資管子公司還要等到銀行理財細則出臺後再定,預計年內會有銀行系資管子公司獲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46

高通與大唐電信子公司組建合資公司獲批

5月4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稱,中國已批準高通與大唐電信的子公司組建合資公司。 ​​​​

去年5月,大唐電信子公司聯芯科技有限公司、高通子公司高通(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等就在北京宣布,將共同出資超過29.8億元,成立合資公司瓴盛科技(貴州)有限公司,聯手進軍中低端手機芯片市場。不過當時,新公司的成立還有待通過相關審批手續。

大唐電信此前發布的公告顯示,該合資公司註冊資本298460.64萬元,其中聯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上海立可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出資72027.60萬元,高通(中國)以現金形式出資72027.60萬元,兩家公司分別占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的24.1%。建廣(貴安新區)半導體產業投資中心出資103396.5萬元,占註冊資本的34.6%;智路(貴安新區)戰略新興產業投資中心出資51008.94萬元,約占註冊資本的17%。

據悉,合資公司將專註於針對在中國設計和銷售、面向大眾市場的智能手機芯片組的設計、封裝、測試、客戶支持和銷售等業務。

美國高通技術公司執行副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表示,該項目將幫助高通擴展全新的細分市場和客戶,期望這家合資公司將開發滿足中國4G智能手機生態系統需求的芯片組。

此外,大唐電信4月26日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更名為“*ST 大唐”。上交所於2018年4月27日起將其調出了融資融券標的證券名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32

野村打響申請合資券商持股51%第二槍,多家外資或緊隨

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在答記者問時提及,5月8日,野村控股株式會社等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野村控股株式會社擬持股51%。證監會將依法、合規、高效地做好相關申請的審核工作。

至於野村證券在華合資券商究竟是哪一家,第一財經記者第一時間詢問,野村證券回應稱:“目前正籌備申請在中國境內開展證券業務的牌照,但是現階段不方便透露任何詳細信息。”野村證券投行部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對於在華合資券商的具體事宜尚不知情。

野村證券是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也是最早拓展中國金融和投資業務的境外機構之一。其前身為野村緒七在1872年設立的野村商店,1918年成立野村銀行。兩年後設立專門從事債券業務的野村銀行證券部。1925年該部獨立,成立野村證券股份公司。1946年總公司從大阪遷到東京。野村在日本國內有分社113個,海外國際子公司及分社、辦事處共30個。

巧合的是,同日,野村證券宣布,任命陸挺為野村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接替趙揚,並稱“他(陸挺)將帶領中國經濟研究團隊對中國的經濟走勢進行預測,並致力於影響中國發展的宏觀經濟專題研究,提升野村在市場的影響力和領導力。” 加入野村證券之前的兩年時間里,陸挺於華泰證券任職全球研究主管、全球銷售和交易主管以及首席經濟學家一職。

至此,這也是《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發布後的第二家外資申請。《辦法》發布後僅5日,即5月3日,瑞銀(UBS)就表示已經申請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準其增持其在華合資券商股權至51%。

5月2日晚間,證監會官網“行政許可及信息公開申請受理服務中心”的“審批進度”一欄出現“瑞銀證券股權變更”的申請,狀態顯示“已獲受理”。據了解,該申請事項為瑞士銀行有限公司擬將持有的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比例從24.99%增至51%,實現對瑞銀證券的絕對控股。這表明,首家合資證券公司變更實際控制人的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進入審批程序。而幾日之後,野村證券也提出設立合資券商並控股的申請。

然而,頗為出人意料的是,市場普遍預期摩根士丹利(下稱“大摩”)大概率將緊隨瑞銀證券之後。截至目前,外資在合資券商的持股比例基本在33.3%。摩根士丹利是第一個將在合資券商中持股比例提高至49%的外資機構,近期也表示有意將在合資公司摩根士丹利華鑫的持股由49%提高至51%。

至於大摩何時會向證監會提出控股申請,大摩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具體何時提出申請,目前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表。” 不過知情人士也對記者稱,大摩應該不會等候太久。

業內人士認為,大摩在境內成立合資券商的目的絕不僅是財務投資,更多是戰略投資,他們要具有絕對的管理權。如今,控股合資券商的限制正式放開,大摩想必不會錯過控股華鑫證券的機會。

瑞銀、大摩已在境內設有合資券商多年,要實現51%的持股需要增持股份。“現在野村一上來設立合資券商,就可以直接申請持股51%,可以說是趕上了政策的好時候。”某合資券商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前,多位外資行人士對記者透露,提高持股比例涉及到外資行從當前持股方手中買股份,該過程需要與其他股東談判,因此並非一蹴而就,需要不短的時間。

過去多年來,合資券商受監管不確定、文化理念差異等因素影響,部分無法實現既定的計劃,20多年時間里,出現了許多分分合合的資本故事。例如,2017年10月,摩根大通與第一創業“分手”,將其所持一創摩根33.30%的股權過戶至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名下。

與大部分後期成立的合資券商不同,高盛高華和瑞銀證券是比較早的一批,也是全牌照券商。而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一創摩根等稍晚一點成立的合資券商則需要分別拿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牌照。按照監管層的要求,必須在一級市場,也就是IPO市場連續三年盈利,才可以進入二級市場。

盡管合資券商之路挑戰重重,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仍然吸引大批外資機構紛湧而至。

目前,合資券商主要有高盛高華證券、瑞銀證券、東方花旗證券、中德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第一創業摩根大通證券、申港證券、華菁證券,還有未開業的東亞前海證券、匯豐前海證券等,眾多合資券商還在等候監管審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05

摩根大通向證監會提交申請 打響申請合資券商持股51%第三槍

5月10日,據證監會發布消息,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等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擬持股51%。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證監會將依法、合規、高效地做好相關審核工作。

這也是《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發布後的第三家外資申請。

《辦法》發布後,5月3日,瑞銀(UBS)就表示已申請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準其增持其在華合資券商股權至51%。5月8日,野村控股株式會社等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野村控股株式會社擬持股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59

銀保監會加速落實金融開放,首家兩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獲批

5月11日,第一財經記者從銀保監會獲悉,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於2018年4月27日正式獲得中國銀保監會批準籌建。這是中國銀保監會提出加快落實各項開放措施以來,首家獲批籌建的兩岸合資發起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也是廈門市首家法人消費金融公司。

據了解,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公司由臺灣地區中國信托商業銀行作為主發起人,聯合廈門金圓金控有限公司等大陸地區企業共同發起設立。

業內人士表示,在消費金融領域引入臺資機構有助於借鑒臺灣地區消費金融成熟發展經驗,進一步拓展兩岸金融合作範圍,也將有利於滿足市場多層次金融需求,助力普惠金融,促進消費升級和經濟增長,進一步完善區域金融生態體系。

目前,中國銀保監會著力推動各項開放措施落地,鼓勵在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銀行業金融領域引進境外專業投資者。

4月27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銀保監會”)連發三道監管文件,先是公布了金融業四大開放舉措,表示受理申請已同步開始,緊接著又發布放寬外資銀行市場準入和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的兩大具體通知。

此後,“一行兩會”加速落實金融開放政策。5月2日,第一財經獲悉,銀保監會掛出關於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批複通知。業內人士指出,這是我國加快保險業開放進程後,獲批的第一家合資保險資管公司。

5月10日,據證監會發布消息,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等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擬持股51%。

此前,銀保監會指出,在持續完善法規制度建設的同時,銀保監會將同步受理對接各項開放措施的準入申請。近期已有來自英國、日本、新加坡的商業銀行以及來自法國、德國的保險機構表達了在上海等地新設機構或增持股權的意向,銀保監會將根據既定的開放方案做好政策和準入輔導,推動一批項目適時落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