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美食董事長吳政學兩年前三顧茅廬,重金禮聘統一超商前營運長謝健南出掌執行長兼總經理。不料這兩年營收雖成長獲利卻衰退,導致股價重挫,讓退居幕後的吳政學再也忍不住。
撰文‧林麗娟 周一(十二日)下午,八十五度C台中辦公室總部貼出人事異動公告,確定兩年前風光接任執行長兼總經理的謝健南不再直接管理大陸市場,改由原來監察人的李定中擔任大陸市場總經理。公司內部人士解讀,這是吳政學對謝健南管理績效不滿的具體表現。 一二年八月,謝健南從統一超商營運長一職「退休」,被視為流通教父徐重仁陣前大將的他,一退休即吸引各路人馬積極延攬。 最後,F-美食董事長吳政學開出三年上億元身價合約,加上謝健南認為以統一超商經驗有助於八十五度C國際化,個人能力有所發揮情況下,成功地擊敗對手,一三年一月風光地請到謝健南擔任總經理。 一上任,謝健南祭出願景三句:「半年方向要對,一年要有效果,三年養出能永續成長的生態體系。」如今,未等到合約第三年結束就鎩羽分權,這永續的第三年還有待觀察驗證。 據了解,吳政學這兩年幾乎退居幕後,放手讓謝健南大展身手。舉凡謝所做的轉型二代店、鼓勵內部創業,帶進自己統一超班底人馬十幾人,分任顧問、副總經理、協理、經理、特助等,吳政學都抱持全力支持的態度。 然而,這兩年中國經濟成長停滯,公司績效沒有同步顯現,謝健南面臨市場嚴格考驗。 ﹁從台灣遙控,怎看得準?﹂一三年,謝健南繳出的第一張成績單:每股純益四.○七元,比前一年度六.九三元衰退四成;一四年前三季,每股純益為二.二四元,也比一三年前三季的三.四二元衰退。去年十月初,股價還有二五○元,目前已經跌到一六四元;吳政學的壓力可想而知。 據F-美食一位資深幹部透露,謝健南負責大陸市場營運,但他一個月進大陸辦公室的時間平均約三天。「從台灣遙控大陸,這樣怎麼會看得準?」謝健南接受本刊求證時表示, 目前F-美食在打基本功,短期績效可能不好看,但是可換來下一波的成長期。他認為,八十五度C要往國際品牌走,相對於中國人力與租金成本上揚,美國市場更具想像力。 「我本來就有設分區總經理的想法,現在新設中國,而我現在還是執行長。大陸總經理仍然要跟我報告。」謝健南回應本刊求證時回答。 但他承認,自去年第三季,台灣發生食安危機後,確實他有許多想法和董事長吳政學不同。但是,雙方積極溝通,也都了解對方的立場。 「我和吳董想法是大方向有共識就好,上市公司追求EPS,但希望他要耐心點,改好體質,以後路就順了。」但吳政學的耐心是否禁得起市場考驗?人事異動後,這位統一超商前大將在八十五度C的路怎麼走?是外界關心的重點。
謝健南
出生:1956年 現職:美食達人公司台灣總經理兼執行長經歷:統一超商營運長;美食達人公司台灣暨大陸總部等 學歷:中原大學企管系
| ||||||
| ||||||
爭議許久的頂新台北一○一大樓股權出售案出現最新動作。財政部次長吳當傑向本刊證實,財政部近日已發函給台北一○一董事長宋文琪,希望魏家將台北一○一大樓其中七%股權以原價賣回給官股。據悉,宋文琪已將該函內容轉達至魏家,但至今尚未得到魏家回應。 吳當傑說,財政部此一動作是呼應立委費鴻泰一月七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時,要求頂新魏家把他們持有的台北一○一大樓三七%的股權拿出三分之一,用原始價格賣給台銀或土銀的說法。 本刊去電費鴻泰,他對財政部的動作毫無所悉,但還原當天他在立法院質詢內容,他認為,魏家如果還有羞恥心、覺得愧對台灣,就應該拿出誠意解決,將三分之一股權用當初買入的價格賣給台銀或土銀,如此官股四四%加上三分之一的一二%,讓政府實質掌控經營權。至於魏家其他的三分之二股權,頂新不可以找馬來西亞IOI,應該在國內找買主。
插手一○一賣外資
被國際市場罵到臭頭 儘管財政部要求魏家將七%股權賣回給官股,與費鴻泰要求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一二%仍有差距;但事實上,七%已經讓官股持股比重達五一%、也就是實質過半。 魏家面對財政部對一○一股權的動作尚無回應,目前他們迫切想要解決的是另外一個問題。為了要償還味全新北三重土地貸款,頂新擬匯款六十五億元回台灣,預計一月二十二日會入帳;除此之外,魏家還將再捐款三十億元食安基金給政府,一口氣匯回九十五億元,希望能平息社會輿論的紛擾。 外界解讀,財政部在處理魏家一○一股權的過程中,可謂進退維谷,尤其是魏家找上IOI釋股的動作,被「社會觀感不佳」的民意給擋下來,財政部被國際資本市場罵到臭頭,背負著「開國際資本市場倒車」的臭名。 在頂新擬匯九十五億元回台、將該清該還的債務一口氣解決,透過姿態放軟的方式,取得與財政部協商「股權分拆」的可能性,應是給予雙方下台階;只是民意接不接受,仍然未知。 恆達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張志朋對此表示,魏家要不要賣股權,與財政部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財政部要求魏家一○一股權按原價賣回官股的動作,還是得回歸到法律層面。也就是說,當時魏家取得一○一股權時,是否有簽訂相關合約條文的限制;否則,光靠一紙公文就要魏家退股,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
日經指數周四收漲0.4%至18264.79,刷新15年新高。日本企業紛紛選擇使用充裕的現金流以加強核心業務和進行並購擴張使得投資者看好日股前景。
包括佳能和索尼在內的大型日本企業紛紛選擇使用充裕的現金流以加強核心業務並進行並購擴張。2月佳能宣布以近28億美元收購瑞典網絡周邊設備公司Axis AB,本周三索尼則宣布拆分視頻和音頻業務並將重心轉至娛樂和傳感器業務。2012末以來,索尼股價幾乎翻了四倍,佳能漲幅則為56%。
管理規模8億美元的Calamos Investments聯合管理人Nick Niziolek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我們認為日本出現了更多的機會,一些好的公司運營良好。此前我們很少參與日本股市,不過去年10月之後,我們的重心已經開始轉向日股。
Alltus Capital的基金經理 Richard Whittall則認為,
從微觀角度來看,市場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日本企業現在越來越意識到全球競爭的重要性,並且也願意給予股東更多的回報。
日股大型藍籌股周四同樣觸及多年新高。豐田汽車觸及8年新高,工業機器人制造商Fanuc股價則創歷史新高。事實證明,在經歷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2011年的地震海嘯和福島核泄漏之後,日本企業已經“華麗轉身”。
盡管股價的持續上揚也讓日股估值水漲船高,不過並未觸及2000年科技泡沫的水平。當時表現最好的軟銀集團市盈率高達414倍,而如今的龍頭 Japan Airport Terminal市盈率僅有77倍。
在安倍經濟學的推動下,日本股市2014年上漲9.8%,MSCI發達經濟體股市指數漲幅為10.4%。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日經指數周四收漲0.4%至18264.79,刷新15年新高。日本企業紛紛選擇使用充裕的現金流以加強核心業務和進行並購擴張使得投資者看好日股前景。
包括佳能和索尼在內的大型日本企業紛紛選擇使用充裕的現金流以加強核心業務並進行並購擴張。2月佳能宣布以近28億美元收購瑞典網絡周邊設備公司Axis AB,本周三索尼則宣布拆分視頻和音頻業務並將重心轉至娛樂和傳感器業務。2012末以來,索尼股價幾乎翻了四倍,佳能漲幅則為56%。
管理規模8億美元的Calamos Investments聯合管理人Nick Niziolek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我們認為日本出現了更多的機會,一些好的公司運營良好。此前我們很少參與日本股市,不過去年10月之後,我們的重心已經開始轉向日股。
Alltus Capital的基金經理 Richard Whittall則認為,
從微觀角度來看,市場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日本企業現在越來越意識到全球競爭的重要性,並且也願意給予股東更多的回報。
日股大型藍籌股周四同樣觸及多年新高。豐田汽車觸及8年新高,工業機器人制造商Fanuc股價則創歷史新高。事實證明,在經歷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2011年的地震海嘯和福島核泄漏之後,日本企業已經“華麗轉身”。
盡管股價的持續上揚也讓日股估值水漲船高,不過並未觸及2000年科技泡沫的水平。當時表現最好的軟銀集團市盈率高達414倍,而如今的龍頭 Japan Airport Terminal市盈率僅有77倍。
在安倍經濟學的推動下,日本股市2014年上漲9.8%,MSCI發達經濟體股市指數漲幅為10.4%。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隔夜美股大漲,納斯達克指數時隔十五年後再次突破5000點,準備向歷史新高進發。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上一次納指站上5000點的情形:2000年3月,納指位於5000點上方的日子僅僅維系了兩天就因為科技股泡沫破裂而開始暴跌。截至2000年底,該指數跌幅超過50%,並且下跌遠未到頭。待到2002年晚些時候的見底之日,納指已自5000點上方下跌超過75%。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周一大漲0.90%,已接近於最高點的5008.10點收報。
但《華爾街日報》指出,納指今時已不同往日,投資風險也遠小於2000年,即使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跡象。實際上,盡管具體點位對華爾街可能更具吸引力,更具比較性的時期不是2000年3月而是2007年12月,這是納指動態市盈率最後一次達到21倍的時間。
這一水平尚不足科技股泡沫頂峰時納指市盈率的1/3。更具說服力的是納指相較於更廣泛市場的估值水平變化:如今較標普500指數估值溢價僅20%,十五年前則是接近200%,當前的溢價水平也是十五年以來的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說史150306
最寒冷的冬天(五十五) 豬排山:休戰前的殺戮
蕭律師執筆
可怕而罪惡的戰爭與和談繼續並行; 作戰變得異常殘忍,雙方乎都要向對方表明,如果談不攏,那就永遠維持可怕的現狀好了。
到了1952年中,戰爭已變得越來越像最糟糕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塹壕戰,戰士們日夜生活在持續的彈幕射擊之下,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陷入殺戮和死亡。
這時雙方都己構築起堅不可摧的防禦工事。不過,中國人一改以往勇往直前的風格,在後兩年轉變成一支非常不同的軍隊,十分擅常這種陣地戰。考慮到美國空中攻擊和地面砲火的絕對優勢,中國軍隊逐步調整作戰方式。他們挖掘地道,利用這種原始而有效的地下掩體進行作戰(這種方法被後來的越共所效法,而且運用得更出色)。這些地道從中國軍的陣地一直通到可以發動進攻的地點,甚至通到對方的前沿陣地。 這麼一來,聯合國軍隊的地面火力就無法傷及在地底活動的中國士兵,除非是力足掘地三尺的猛烈砲火。
此外,中國軍隊還把火炮藏起來,以致美軍的偵察機很難發現它們。 火炮陣地設在山後,而且放置在手鑿的山洞中。 他們會定期從山洞裡拉出一門砲,將二十發左右的砲彈非常精確地發射到美軍陣地,然後馬上把砲拉回山洞。 「等到我們的炮兵確定他們的方位時,他們的大砲已進入安全位置。」當時任步兵連連長的莫爾說。 「他們的戰壕就設在地道周圍,他們沿著地道回到戰壕後方十二到十四哩的地下室。 因此我們的大炮、炸彈和低空轟炸和對他們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他們還善於進行夜間轉移,不露行蹤。
隨著戰事的持續,鬥爭在兩條軌道上通行:一條是緩慢、痛苦、艱難的「板門店談判」;另一條是戰鬥本身。*** 雙方都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目的就是讓對方知道,那一方,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都不想在任一條戰綫上丟臉。
1953年春天的「豬排山戰鬥」最為典型。
豬排山,亦稱255高地,幾乎是戰爭最後階段,無目的戰鬥的象徵。 雙方的投入兵力極大、卻收效甚微。這是一場極為艱苦而血腥的戰鬥,持續了幾個回合。美方最初參戰的是一支防線最外圍的步兵部隊,雙方戰鬥的焦點是爭奪聯合國軍隊外側的幾個據點。 這些據點並無重要的戰略意義,其重要性只是雙方認為它們有價值,一方想占領,另一方就想去攻下它們,就是這樣。
豬排山如此反覆鏖鬥持續了一年多,並於1953年七月演化成韓戰最後階段的幾場作戰。 板門店談判者越接近於達成協議,豬排山的重要性就越大,戰鬥就變得更血腥—- 大抵每方都想表示,我們願意和談,不是因為戰場上經不起失敗。
1953年三月底,中國軍隊開始攻打豬排山,但被美軍擊退,不過他們占領了鄰近一個更高的據點「老禿山」,這就讓豬排山完全暴露在中國軍隊的炮火下。第七師師長 特魯多少將想奪回老禿山,但不為新任第八集團軍司令 泰勒中將所許。他擔心奪取老禿山將付出更大傷亡代價。 泰勒接到的命令是:任何進攻不得動用兩個營以上的兵力。 華盛頓顯然是想縮小而不是擴大戰爭。
1953年四月中旬,就在雙方為「小交換行動」和板門店談判做準備時,中國軍隊再度進攻豬排山,約2300人對小型守軍發動進攻。 隨後,戰鬥演變成雙方之間的一場猛烈砲擊。 在砲擊的第一天,第二師和第七師的九個砲兵營就向敵人發射了37,655顆砲彈,第二天又發射了77,349顆砲彈。 即使是一戰時期最激烈的 凡爾登戰役,也沒有那一天發射過如此多的炮彈。 即使是二戰中火力最猛烈的 誇賈林礁戰役,都遠不及豬排山戰役,這在砲兵戰鬥史上絕對是史無前例。
美軍最後還是守住了陣地。1953年七月,中國軍隊第三次進攻豬排山。戰鬥異常激烈,雙方在山頂僵持不下。克萊門斯中尉指揮的K連遭到沈重打擊,135名守軍只剩下14人。戰鬥從七月六日打到十一日,總共持續了五天,雙方堅持奮戰,不分勝負。 到了七月十一日,泰勒驅車趕到特魯多的司令部,並對他說,豬排山不值得再投入更多人力,於是這場慘烈的戰役終於不了了之。 剩餘的美國部隊趁中國人不註意時悄然撤退。 後來有人問英國師長 韋斯特少將,怎樣才能奪回豬排山?他的回答很簡單:「沒有必要,那只不過是一個崗哨而已。」
十六天後,即七月二十七日,韓戰正式停火了。這場異常艱難、消耗極大、極為殘酷的戰爭,終於以雙方都不甚開心的結果草草收場。***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法律150402
刑事法(十五) 嚴格法律責任 3
蕭律師執筆
〈Wright法官的三類分法〉
雖然沒有絕對方法去預知一個嚴格法律責任,但仍有若幹法例所用字眼可以引導我們識別那些罪行會是嚴格法律責任罪行。
在Sherras v De Dutzen(1895),Wright法官點算出一些罪行具有嚴格法律責任:
“除了個別極端的事例外,不須證明有犯罪意圖的罪行主要類別大致有三。其一是行為不是真正刑事的,但是為了公眾利益,須處以刑罸。這類罪行可見於稅務的法例。另一類見諸一些、或全部的公眾騷擾public nuisances。最後一類是,雖然法律程序的形式是刑事,但實際上那只是以簡易的方式去執行一個民事的權利。除此之外,被告一般須有犯罪的意圖。”*****
以上是法官在判案時的「判語dictum」,後來為上議院在Aphacell Ltd v Woodward所引述。在此案中,被告放置渣滓的容箱溢滿至河流,被裁定引致汙染性物質進入河流有罪,違反《河流(防止汙染)法例》(現已廢除),即使沒有證據顯示他知道滿溢或疏忽。在解釋該罪行是一件嚴格法律責任罪行,其中兩位大法官認為該法例落入Wright所講的第一類,即是說「不是真正刑事的,但是為了公眾利益,須處以刑罸」。但第三位大法官卻認為上述罪行應歸入第二類,屬公眾騷擾一類性質,犯罪意圖不是基本要素。
Wright法官的三類分法顯得重要,因為它涵蓋許多法例規範各種牽涉對公眾健康有潛在的危險或威脅公眾的安全的活動,如售賣食品、汙染、危險物品及使用車輛的條件等。
現在分別詳細點歸納那些罪行會是嚴格法律責任罪行:
〈規則性罪行Regulatory Offences〉
一種純然規則性、並不涉及社會道德、懲罸輕的罪行,從實際角度看,嚴格法律責任可令它更容易執行。*** 售賣商品的法例提供一個很好的範例。參考以後的Smedleys Ltd v Breed(1974)。
〈公眾危險罪行〉
第二種罪行是以保護大眾至為重要。此種罪行的懲罸會較為嚴厲,但足以鼓勵用最高水平去關心別人。*** 汙染pollution是這類罪行的佳例。
Steele(1993):被告被控未有執照藏有軍火,違反英國1968年《軍火法例Firearms Act》。被告聲稱在警察到來之前,別人交給他一個大旅行袋,他根本不知袋內原來藏有有一枝槍管鋸短的獵槍。上訴庭確認他在下院的判罪,認為他知不知道、甚或不能合理知道袋內有甚麼東西毫無關係。立法的目的是嚴厲的。
〈危險藥物〉
幾種有關危險藥物的罪行,其法律責任是嚴格的。 這些罪行落入保護公眾的類別。在Marriott(1971)案中,被告藏有一把摺疊式小刀。他知道刀上塗有物質的痕跡,而這些物質證實是一些違禁毒品。 法庭裁定被告須有在刀上藏毒的犯罪意圖,但甚麼情況下引致有該違禁毒品,則不需有犯罪意圖;他知不知道,或應否合理地知道那些物質是甚麼是毫無關係的。
但是這對這類毒品的一般的規定有其侷限,參看前篇Sweet v Parley案所述。
〈道路交通罪行〉
加諸嚴格法律責任的道路交通罪行是規則性的及半刑事性質,但有些是較嚴重的。在Browsher(1973)一案中,被告被判在被取消駕駛資格期間駕駛,即使他合理地相信取消期已屆,並已獲發還駕駛執照。
另一類是在駕駛時血液循環系統中有超限量的酒精,違反英國1988年《道路交通法例Road Traffic Act》。在血液循環系統內含有超額酒精不需有犯罪意圖。
〈汙染Pollution〉
為保護公眾而設涉及汙染的罪行經常提供嚴格法律責任的例子。
在英國1989年「水法例Water Act」下, “引致cause”河水汙染是一種罪行。在National Rivers Authority v Yorkshire Water Services(1994),案中被告操作一個汙水處理系統。被告的其中一個顧客在被告不知情下通過被告的機制釋放出一些受禁止的汙水。
區域法院裁決「引致cause」並不暗示不小心或是否知情,其責任是嚴格的,所以被告有罪。
後來在Attorney General’s Reference No.1 of 1964(1995),案中幾個被告在不同階段處理一個汙水系統及有毒汙水,由於不當的運作汙染了河流,違反1989年《水法例》第107條。上訴庭認為此種失當可以構成法例中「引致」的字眼,即使那是一個疏忽而不是一個行動。
〈售賣食物〉
這又是另一個規則性範疇的罪行。售賣食物最好用嚴格法例責任去監控。Smedleys Ltd v Breed(1974)提供一個範例。被告是一間公司,被控提供不符合買方品質要求的食物:在被告廠房製造的一個罐頭豆中發現一隻爬蟲。上議院裁定被告有罪,即使並無可行的措施可以防範此種事情發生,而廠方要求小心的程度亦已相當高。
台灣紡織廠商大多都有品牌夢,但也一個接一個敗下陣去;最早帶著自有品牌前進中國的台南企業,曾經輝煌,但也在三年內賠掉十五億元,仍不改其志捲土重來,這堂品牌課,值得產業借鏡。 撰文•鄧 寧 二○一一年,是老牌成衣大廠台南企業走過半世紀,成立五十周年的重要年分;在這年的九月初秋,台南企業帶著在中國發跡的男裝品牌TONY WEAR與女裝品牌EMELY回台,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行盛大的秋冬服裝發表會。 發表會後一個月,台南企業為了自有品牌服飾而成立的控股公司「台南企業(開曼)」股票正式掛牌上市(之後更名為F-台南),董事長楊青峯當時仍然看好自有 品牌前景,宣示一一年底前,旗下品牌將擴張至近千店規模,全面進入中國二、三線城市,他說:「一家做代工、一家做品牌,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隨著品牌拓點 計畫持續進行,開曼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也會逐步減小。」不敵平價時尚 中國滑鐵盧不只楊青峯,當年所有在場眾人可能都沒料到,F-台南這個小老弟當時已在山頂,接下來就是一連串艱辛的下坡路,從一二年到一四年,F-台南不僅 慘賠十五億元,也拖累持股五二%的老大哥台南企業上山的腳步;當成衣同業的業績與股價都一飛沖天時,台南企業卻黯然吞下品牌在中國經營不善的苦果,獲利一 直落居末尾。 終於,董事會在去年做出決定,將虧損最嚴重的TONY WEAR止血,不再生產新品,僅出清存貨,同時大幅關閉沒有效益的店面,從最高峰將近八百店家砍到只剩八家,台南企業總經理楊富琴斬釘截鐵地說:「F-台 南今年還是會虧,但虧損可較去年減少一半。我們沒有放棄品牌這條路,只是換個方式走。」事實上,自有品牌的衰疲從○八年起即已顯現跡象,F-台南在○八年 至一○年的營收並無特別成長,三年皆維持在二十二億元左右,獲利卻呈逐年衰退,從二.三億元滑落至一.三七億元,但「金融風暴」成了最大的障眼法,經營團 隊將業績衰退歸因於金融風暴,而未注意到中國服飾品牌環境正在經歷本質上的轉變,才會選擇繼續加碼投資。 楊富琴感嘆,TONY WEAR一九九三年即已進入中國,也成功搶占九○年代的灘頭堡,「當時競爭者不多,我們定位中高檔次,其實在那個時空背景裡很受歡迎,也實現台南企業一直 以來想走入品牌的夢想。」轉變只在一夕之間,好不容易打出知名度,最風光時,品牌名都得繡在西裝袖口外側,讓消費者可以炫耀,每年也能穩穩賺進一.五億至 二億元獲利,但隨著ZARA、H&M、UNIQLO等平價時尚品牌坐大,本土品牌的優勢瞬間消失。 楊富琴說:「外國品牌挾著全球的資源進入,台商的資源相對薄弱許多,我們早年切入的時機點很好,但後來迎戰全面競爭,感受不只是辛苦兩個字而已。」紡拓會 祕書長黃偉基話說得直接:「九○年代的成功,不代表二十一世紀也會成功。」他指出,在中國經營品牌需要雄厚資金實力,以及快速的後勤補給陣線,「中國的幅 員和台灣不一樣,台南企業當時採用全大陸作戰策略,開一個店長會議,要動用衛星通信;如果口袋深度不夠,為什麼不改打游擊戰呢?」黃偉基觀察,九○年代中 國社會普遍尚未建立「品牌」的概念,台南企業早期切入的時機點沒錯,也是相當勇敢願意跨出第一步的台商,但時過境遷,當歐、美、日、韓品牌紛紛登陸,要不 就得學NIKE,一年砸二億美元以上的行銷資金;要不就是縮短戰線,先顧好一個區塊,再思考全面發展。 男裝隕落 擴大女裝代理曾經輝煌的男裝品牌TONY WEAR一朝隕落,F-台南也立即調整經營策略,將重心改放在女裝代理;由於F-台南早期便採用多品牌策略,除自家品牌外,也一直在中國引進國際品牌代 理,一一年時率先與韓國新世界集團(韓國百貨業龍頭)合作,引進旗下高級女裝品牌VOV(VOICE OF VOICES),經過三年耕耘,去年十一月VOV代理事業已經開始獲利,營收超越原本的自有女裝品牌EMELY,今年更預計將據點擴張至四十二家。 負責女裝經營的冠嘉公司總經理李慧美指出,VOV的運作模式取經歐洲,但懂得將商品轉換成亞洲人喜歡的樣式,且不求一網打盡女性消費群,服裝定價從人民幣 兩千元到八千元,尺碼更只有S與M兩種選擇,「其實是鎖定小眾目標。」「代理VOV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商品力要更勝品牌力。」李慧美說,目前VOV在全 中國業績最佳的店是北京SKP百貨(原新光天地),面積僅有十五坪,且裝潢由百貨公司統包,一排專櫃看過去統統一樣,缺乏自我形象,「百貨公司不讓凸顯品 牌,所以能比的只剩商品本身,沒想到該店居然每個月都能創下一百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業績。」品牌經營顛覆傳統思惟,更重要的是,韓國人對委外代理的品牌全程 緊盯,一點也不放鬆,「以前代理的品牌,很多只是想拿權利金,根本不過問我們怎麼經營;但VOV從訂貨、選點到開店都會有人飛過來看,這種態度值得學 習。」楊富琴說,新世界集團在韓國代理一百多個國外品牌,能從中移植經驗,「他們做得到的事情,我們應該也要做得到。」黃偉基曾與韓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交 流,他也證實,「韓國品牌在中國曝光的有一百多個,真正成功的只有衣戀集團(ELAND),現在可能多一個VOV。」由於F-台南在中國將VOV經營得不 錯,七月起,新世界集團要將另一個年輕女裝品牌G-Cut交由其代理。 新生品牌 改變策略攻美在所有台灣紡織廠商中,台南企業可能是最勇於投資自有品牌的公司。 誠如董事長楊青峯所說,「一家做代工、一家做品牌」,當立基中國市場的F-台南決定縮編男裝、擴大女裝代理後,原本專注於為歐美大牌代工的台南企業,也意外地要帶著新生的自有品牌「RUE 58」到美國市場闖蕩。 兩年前,台南企業為了增加客戶的ODM訂單,請來在美發展多年的服裝設計師賈雯蘭擔任顧問,「我們的客戶幾乎都在紐約,以前都接OEM,要切入ODM其實 不容易,設計很難抓住客人的口味。」楊富琴說,賈雯蘭是第一位登上紐約時裝周的台灣設計師,請她與研發團隊磨合兩年後,美國客人已經逐漸買單。 順水推舟,台南企業去年九月先發表了「RUE 58」,在台灣試水溫兩季,今年五月起向美國市場介紹此品牌,七月推動全美行銷計畫,預計十月就能在亞馬遜與Antrhopologie這兩個最具指標性的網路平台販售,零售價定在四十八至一五八美元區間。 「RUE 58是台南企業全新開始的品牌新事業,由於市場不同,操作方法也完全不同,能向過去借鏡的地方很少。」賈雯蘭強調,RUE 58一開始不會逕設直營店,而是將標有品牌名稱的衣服賣斷給百貨公司與商店,「這模式稱為wholesale(批發),除了ZARA、H&M這些 品牌會砸大錢設點,目前幾乎所有已知品牌,包括PRADA、CHANEL都是這樣營銷,不自己設櫃就不須負擔庫存與退貨風險。」當然,如果成績不佳,下一 季就很可能被百貨公司逐出供應商名單。 台南企業在中國的品牌之路雖走得跌跌撞撞,但二十二年的付出也換來寶貴經驗,當其他同業受不了燒錢虧本而紛紛退出品牌事業時,這家老牌成衣廠仍不改其志,勇敢跳入時尚產業的漩渦;這堂品牌課,價值遠遠超過十五億元,值得產業借鑑。 台南企業 成立:1961年, 2000年9月掛牌上市 資本額:14.66億元 業務:成衣代工 總經理:楊富琴 營收表現: ● 2014年營收91.37億元 ● 獲利1.41億元 ● EPS 0.97元 F-台南 成立:1999年 資本額:9.63億元 自有品牌:TONY WEAR、EMELY 總經理:吳道昌 營收表現: ● 2014年營收15.78億元 ● 虧損 5.56億元 ● EPS -5.7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