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家小而美的航空公司,專註於新西蘭航線的發展,有很強的創新意願和能力,渴望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
新西蘭航空亞洲區總經理施國偉(Scott Carr)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的這段話,是對這家新西蘭最大航空公司最好的總結。
雖然100多架的機隊規模,放在中國只能算是中型航空公司,但新西蘭航空的盈利水平一直令人滿意。最新的2017財年(2016年7月-2017年6月)報告顯示,公司的稅前利潤達到5.27億新西蘭元,實現了連續14年盈利。
兩年前,施國偉從日本搬到了上海,擔任新西蘭航空亞洲區總經理,對他來說,日本是成熟市場的代表,而中國則是增長更快的市場。
自2006年進入中國,新西蘭航空是首家開通往返中國-新西蘭直航航線的航空公司,但12年後的今天,這家公司卻依然專註於上海-奧克蘭這一條中新航線,並希望在這條航線上進一步深耕,增加航班密度。
與之相對的是,近兩年中國(尤其是二三線城市)到新西蘭的航線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供需壓力帶來的價格戰也是立竿見影,施國偉卻不願意跟隨這樣的方式參與競爭。
定位:熱愛高端旅行的遊客
盡管腹地主要依靠人口不到480萬的島國新西蘭,但新西蘭航空的乘客來源卻非常多元。
施國偉告訴記者,公司上海-奧克蘭航線上承運的乘客中,基本上有一半是前往新西蘭旅遊的中國乘客,另外一半則是前往中國的新西蘭遊客以及經由中國轉機的歐洲乘客,一些歐洲乘客會經停上海並在上海逗留幾天。
不過,前往新西蘭的商務客並不多,大概占7%左右,剩下的就全都是遊客了,這其中又有約20%是團隊出行,其余的則是自由行遊客。
因此,對新西蘭航空來說,其目標群體非常明確,就是收入相對較高、25歲到49歲、熱愛高端旅行的遊客,以及他們的父母和孩子。
“新西蘭的消費水平相對較高,前往新西蘭的旅客往往都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所以即使往來新西蘭的商務客群較少,但我們豪華經濟艙和豪華公務艙的上座率依然很高。”施國偉透露,比如執飛上海-奧克蘭航線的波音787-9客機設有18個豪華公務艙和21個豪華經濟艙,它們的客座率常年高於經濟艙,而且常常供不應求,為此,公司還在新接收的787-9客機上調整了布局,將豪華公務艙座椅增加到27個,豪華經濟艙座椅增加至33個。
正是這樣的定位,也使得新西蘭航空在中新航線上的機票價格,一直排在眾多競爭者的前面,這與全球不少旅遊航空的定價策略完全不同。
記者查閱7月中旬成都到奧克蘭航線的票價發現,新西蘭航空中轉一次的價格是5000多元,而南方航空中轉一次的價格會便宜1000元左右,四川航空直飛的價格則比南航還要便宜。
對此,施國偉指出,消費者看到票價的時候,最關心的其實是它是否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我們堅信,越來越多的乘客希望獲得高品質的機上體驗,而了解乘客的需求是航空公司提供優質服務的根本,你需要創造出令消費者喜愛且願意為此買單的產品及服務。”
比如對於航空公司來說更賺錢的公務艙,相比於其他航司普遍提供睡衣或香檳等服務,新西蘭航空更註重睡眠質量的改善。2米長、可平躺的座椅,加厚記憶床墊,兩個舒服的大棉枕, 輕便的羽絨被,保暖的襪子,施國偉說,在機上得到充分的休息,是乘客願意選購公務艙的重要原因。
“的確有一些遊客對價格更為敏感,廉價航空也應運而生,但我們必須謹慎對待市場競爭中的價格因素,尤其對於航空業這種高成本行業來說,價格會直接影響成本管理及企業收益。”施國偉說,“現在,航空業衡量業績的數字和指標越來越多,過度地將註意力放在乘客數量、客座率上,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利潤。有時候,即使上座率不高,但機票收益可觀,公司也是盈利的,與之相對應的是,當大打價格戰時,即使飛機客滿也不代表航空公司盈利,這是我們比較擔憂的一點。”
應對:如何跳出價格戰
施國偉所說的擔憂,其實與中新市場上的參與者越來越多不無關系。近年來,前往新西蘭旅遊的中國乘客增長迅猛,而增長更加迅猛的是往來中新市場的航線運力。
除了國有三大航在京滬廣三地陸續開通直飛新西蘭更多目的地的直飛航線,四川航空,海南系下的海南航空、天津航空、首都航空等也在開飛從深圳,重慶,青島等二三線城市到奧克蘭的直飛航線,由於這些城市對國際航線的補貼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新進入的中國航司機票價格的競爭力也就可想而知。
施國偉則坦陳,雖然新西蘭政府是新西蘭航空的大股東,但不會給公司提供任何補貼,而要開通國內二三線城市的新航線,需要綜合考慮價格、成本和利潤等多方面因素,並能在當地組建起一支具備新市場開發能力及專業知識的團隊,對新西蘭航空來說,暫時還沒有打算在二三線城市開拓新航線的計劃,目前的戰略重點仍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希望到2022年將航班頻次提升至一日兩班。
“通過上海/香港每日直航往返奧克蘭,我們已經連接了皇後鎮、惠靈頓、基督城、羅托魯瓦在內的20多個新西蘭國內目的地,並可以實現多航點預訂,眼下的目標就是爭取到上海好的航班時刻提升航班頻次,從長遠來看,由上海出發,經停奧克蘭,飛往南美的航線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因為從地理上來看,這是最完美的路線。”施國偉告訴記者,而對於其他市場,公司也期待同為星空聯盟成員的國航能夠提升航班頻次,目前兩家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到奧克蘭的航線上進行利潤聯營,共擔成本,共享收入。
盡管面臨價格方面的挑戰,施國偉的關註點,其實一直是如何在在飛市場精耕細作,讓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更有差異化,比如在上海航線的波音787-9客機上引入“空中沙發”。
空中沙發是新西蘭航空首創的特色產品,支付一定的‘升艙’價格,就能在經濟艙享受平躺服務——同一排相鄰的三個經濟艙座椅就能轉換成擁有平坦表面的“沙發”,並配備墊被、毛毯、枕頭以及特別定制的安全帶包。
“目前,我們每架飛機配備有14套空中沙發,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賣出4至5套,即使沒有全部賣掉,這些座位也可以作為普通經濟艙使用。”施國偉對記者介紹,空中沙發重新定義了經濟艙的舒適標準,很多夫婦或帶孩子出行的旅客會選擇它。
除了空中沙發,新西蘭航空也是首批引進豪華經濟艙的航空公司,並在奧克蘭機場全球首創通過生物識別攝像頭驗證身份、掃描護照和登機牌辦理自助行李托運。公司還針對獨自飛行的兒童推出Airband?智能手環,空乘在航程不同階段掃描手環,將航程信息通過文字消息發送給至多5名預設聯系人,家長或監護人就能掌握兒童值機情況、飛機起降,以及孩子在目的地是否順利交給接機人等信息。
“類似的創意產品還有很多,包括10多支富有特色的飛行安全視頻,以及娛樂系統中的座位間聊天功能等,”施國偉指出,“我們有首席數字官,還組建了專門的數字創新部門,招募了許多數字化人才,並將各種創新實踐分類,根據不同的創新類型提供所需的資源。創新精神已根植於新西蘭航空的企業基因中。”
在半導體這個高科技領域,國內企業要麽暫時無法掌握最核心技術,要麽深陷價格戰怪圈。特別是能夠實現較高利潤的電機芯片、手機芯片、通訊芯片等,國內企業技術水平還有待大幅提高。最近不少企業已經加大了研發投入,比如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董明珠日前就高調宣布,投資500億也要進軍芯片領域。
但是,對半導體領域某些產品而言,因為產能的大幅擴大,部分行業已經陷入價格戰的怪圈。比如2018年一季度,面板行業龍頭的京東方(000725.SZ)已經因為面板領域的價格戰,單價銷售下滑而業績並不理想。
LED照明驅動芯片同樣已經陷入價格戰,即將沖刺IPO的上海晶豐明源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晶豐明源”)又要如何闖關?另外,較高的應收賬款和存貨,以及人均超過30萬元的年薪,都是晶豐明源所要面對的挑戰。
享有近三成份額,價格戰依然激烈
LED芯片的價格戰,已經影響到晶豐明源的運營,其兩類主要產品近年都陷入了價格戰,即使是晶豐明源在國內已經有逼近30%的份額,依然需要靠降低價格來搶占市場。
晶豐明源是目前國內領先的LED照明驅動芯片設計企業之一,“LED 照明驅動芯片作為公司核心主營產品,其技術含量、工藝水平等性能指標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LED照明驅動芯片產品下遊主要客戶為 LED 照明生產廠商,晶豐明源與國內外主要的 LED 照明產品供應商如飛利浦、歐普照明、雷士照明、陽光照明、三雄極光、佛山照明、得邦照明等均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招股書稱,“根據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統計,2016年我國國內LED照明產品產量約為80億只,公司2016年LED照明驅動芯片國內銷量為23.04億顆。按照每只 LED 照明產品通常配套一顆LED照明驅動芯片測算,公司2016年國內LED照明驅動芯片市場占有率約為28.80%,市場占有率較高。”
不過這種市場占有率較高,其實是用低價戰略獲得的,“公司通用 LED 照明驅動芯片產品報告期內銷售單價分別為0.2795 元/粒、0.2201元/粒、0.2190元/粒。2016年及2017年單價同比分別下降 21.25%、0.50%。通用LED照明驅動芯片銷售單價2016年較2015年下降幅度較大,主要原因系通用LED照明驅動芯片市場競爭較為充分,為擴大市場份額,在晶圓等原材料以及封測費用下降時,發行人在保證合理毛利率的前提下,主動降低了通用LED照明驅動芯片的銷售單價。”
晶豐明源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產品報告期內銷售單價分別為0.3829元/粒、0.3775元/粒、0.3405元/粒。2016年及2017年單價同比分別下降1.41%、9.80%。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2016年銷售單價與2015年基本持平,主要原因系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系晶豐明源2015年度在原有通用LED照明驅動芯片基礎上研發推出的新產品,較通用 LED 照明驅動芯片具有產品性能更優、功能更多及技術附加值更高的競爭優勢,並且2015年及2016年發行人該類產品的同行業競爭產品較少;因此,2016年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在營業成本下降6.26%時,銷售單價僅下降1.41%。
不過智能LED照明驅動芯片2017年銷售單價較2016年下降9.80%,主要原因系同行業企業推出了相似產品,發行人為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通過優化產品銷售策略,在保持產品合理毛利率的前提下主動降低單位產品售價。
由此可見近兩年LED照明驅動芯片都面臨著價格戰的問題。
曾經在華南某知名家電企業任職的一位資深半導體工程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其實深圳華強北專門有幾棟樓是做LED產業的,驅動方面的技術可以說幾乎沒有秘密可言。低端的直接幾個二極管和電容就可以驅動LED,稍微高級一點的用大廠家的驅動IC(Integrated Circuit,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前幾年調整色溫還是很高級的技術,現在其實也很普及了,這個市場進入了看誰廉價就可以迅速鋪貨的時代。
晶豐明源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半導體明星股士蘭微(600460.SH)2018年一季度業績也並不理想,營業收入上升10.48%到6.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下跌10.22%。
人均年薪近31萬,存貨應收賬款較高
有不少業內人士呼籲,要提高半導體專業人才的待遇,才能更好促進產業發展。而從晶豐明源的情況看來,人均近31萬元的年薪,這已經遠遠高於不少知名制造業企業水平,早已經靠攏某些知名金融企業水平。晶豐明源的應收賬款、存貨,以及現金流量狀況也不算樂觀,按照晶豐明源的說法,大量對外采購是主要原因。
2015年到2017年,員工平均薪酬分別為26.72萬元、30.88萬元和30.93萬元,呈現逐年穩定增長趨勢,相對於上海“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職工平均工資,處於較高水平。晶豐明源稱,員工平均薪酬高於同地區平均水平,主要系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驅動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之一以及國內LED照明驅動芯片等細分領域的領先企業之一,為吸引更多人才,保持競爭優勢,制定了較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
2015年末、2016年末及2017年末,公司應收賬余額分別為6,575.84萬元、8,242.05萬元及11,087.16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8.41%、14.44%及15.88%,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分別為47天、47天和50天。
2015年末至2017年末,公司存貨的賬面價值分別為4,177.08萬元、3,869.85萬元和8,696.06萬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 15.15%、13.94%和 23.72%。公司主要進行集成電路設計,采用Fabless(無晶圓廠的集成電路企業)經營模式,主要負責芯片的設計、生產工藝技術的開發及產品質量管控,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生產制造環節通過定制化采購或委托加工方式完成。
晶豐明源向晶圓供應商提供版圖設計,由晶圓供應商將版圖中的圖像數據轉移至矽片上形成包含版圖設計信息的晶圓產品。晶豐明源的采購對象包括華虹宏力、中芯國際(00981.HK)、華潤上華等。
2017年,晶豐明源凈利潤為7611.59萬元,然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為-660.07萬元,主要原因是: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發行人為生產經營采購的晶圓等主要原材料有所增長”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2017年晶豐明源為采購生產經營的原材料晶圓以及預付封裝測試服務費使得預付款項增加2135.78萬元。此外,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應收賬款也有所增加。
A股市場自2018年1月末結束了近兩年的上升期後,隨即連跌7個月,其間上證綜指從3500多點不斷下探,一度跌破2700點。
LED板塊的走勢要比大盤更弱一些。以LED芯片龍頭三安光電為例,它的股價從去年11月調整至今,跌幅將近50%;另一個以封裝業務見長的LED龍頭股木林森同期的跌幅也是近乎“腰斬”。
2018年8月22日,兩大LED龍頭在A股收盤之後雙雙公布了半年度報告。從中報的情況來看,兩家公司的業績似乎並不差。但透過中報,第一財經發現,除了大市低迷的因素以外,兩家LED巨頭正在遭遇行業增長的煩惱以及自身業務轉型升級的困境。
中報不算差
三安光電和木林森兩家公司都是伴隨中國 LED 產業的興盛而崛起為龍頭企業,是 LED 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縮影。
根據生產流程劃分,LED 產業鏈分為上遊外延片、中遊芯片制造、 下遊芯片封裝及應用。三安光電是中國最大的全色系超高亮度發光二極管(LED)外延及芯片生產廠商,總部坐落於廈門,產業化基地分布在廈門、天津、蕪湖、泉州等多個地區。上半年,LED 業務整體營收41.06億元,占總業務的比重高達98.4%。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分析師劉言稱,三安光電擁有全球最大的LED芯片產能,從市場結構來看,約占全球芯片產能的12%,占中國市場份額的29%。
木林森的業務模式與三安不同,它是中國第一、全球第四大LED封裝廠商。
從中報情況來看,兩家LED產業龍頭上半年的業績並不差。三安光電上半年營業收入41.73億元,同比增長2.6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53億元,同比增長22.32%。木林森的業績要更好一些,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9.92億元,凈利潤4.85億元,同比增長56.61%。
在公布中報之前,兩者今年以來的股價業已接近(腰斬)。短短3個季度,三安光電的市值從1200億跌到了650億元,而木林森的市值則從接近400億元跌到了200億附近。
對應業績增長幅度,這兩家LED龍頭似乎稱得上低估值績優股。目前,三安光電靜態市盈率為18.6倍,木林森為18.6倍。不過,大跌背後往往另有隱情。截至目前,兩家公司都遇到了各自增長的瓶頸。三安光電如今正在謀求業務升級,大力布局半導體化合物產業;而木林森的業務則是在做上下遊產業的延伸。
三安謀求突圍
三安光電正在遭遇的問題是傳統業務增長乏力,新業務短期業績無法釋放。
隨著國內三安、華燦光電、澳洋科技等主要LED芯片廠商相繼擴產,最近兩年行業供需形勢發生了明顯變化,產品價格自去年四季度起開始連續降價。
2018年一季度,三安光電營業收入出現了“歷史罕見”的負增長,同比小幅下滑2.26%。三安光電董秘在該公司披露一季報後答投資者問時稱,相比2017年,今年一季度整體需求偏弱。
二季度三安光電營業收入情況雖略有改善,使得上半年營業收入整體增長2.62%。不過,芯片降價潮還在繼續。這對三安的主業來說,仍舊構成了壓力。
眼下,產能擴張後的三安光電基本屬於滿產狀態,庫存激增。截至6月末,三安光電庫存高達24.88億元,相比2017年的17.91億元,增幅高達38.9%。期末24.88億元的庫存金額與當期營收收入的比例高達0.6:1。
國信證券分析師歐陽仕華稱,價格壓力導致三安營業收入增速承壓。從存貨分類看,產成品庫存相比去年提升了約12億,預計三安光電未來仍將進一步去庫存。
方正證券分析師余江稱,國內大廠去年整體大幅擴產之後,LED芯片價格行壓力仍在。二季度三安光電產品價格調整後,營收增速改善,單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7.3%。不過,下半年 LED 芯片價格仍有下行壓力。
當主業遭遇增長的煩惱的同時,三安光電亦在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它依托 LED外延、芯片外延工藝積澱加速布局砷化鎵和氮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產線。2014 年5月三安光電投資 30 億元成立子公司廈門市三安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下稱“三安集成”),主要從事化合物半導體集成電路業務,已布局完成6寸的砷化鎵和氮化鎵部分產線。2015年三安光電又投資 30 億進行通訊微電子器件項目建設,擬在項目建成後形成通訊用外延片36 萬片/年、通訊用芯片36萬片/年的產能。2017年12月,三安光電更是大筆一揮,擬投資333億元在福建泉州投資註冊成立項目公司,產業化項目主要為高端氮化鎵及其LED芯片、大功率氮化鎵激光器、射頻、濾波器的研發與制造等。
在業內看來,砷化鎵和氮化鎵是重要的半導體化合物原料,行業技術門檻極高,需要漫長的投入期,正常而言參與公司無法在短期內解決技術難題,實現量產的。
雖然三安光電還是被各方寄予厚望,但從三安最近10個月股價走勢表現來看,三安的新業務似乎是前景很美好,現實卻殘酷,遭遇了股價與估值的“雙殺”。
新業務業績略有改善
從中報信息來看,三安半導體新業務出現一絲亮點。
鑒於333億項目起步晚等因素,目前公司半導體新業務主要貢獻於子公司三安集成部分。2017年年報顯示,當年三安光電旗下的三安集成營業收入2594萬元,凈利潤為虧損9604萬元。到了今年6月末,情況略有改善。三安集成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720萬元,凈利潤虧損2548億元。
半導體業務營收大幅增長、凈利潤虧損幅度縮減,這對於股價“腰斬”的三安來說,無疑是一次減壓。三安中報也顯示,目前三安集成砷化鎵射頻已與103家客戶有業務接觸,出貨客戶累計58家,14家客戶已量產89種產品。
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稱,關於A股市場上做有機化合物半導體的公司,目前三安相對突出,產業進度較快,且與一些射頻器件廠商已經開展試產試銷,它開發的二代材料使用範圍以消費級電子為主,商業價值相對較高。
方正證券最新研報顯示,三安光電雖然面臨的LED芯片行業景氣度仍低,但它的行業地位穩固,競爭格局向好;且化合物半導體進展順利,看好其發展,當前股價被低估,給予“強烈推薦”評級。
暴跌後的三安迎來了二級市場的做多者。繼控股股東在本月初完成價值6.22億元的股份增持後,近日該公司又公告高管擬在未來15日增持1000萬元。
與此同時,國家隊也在逢低買入三安光電股份。證金公司二季度增倉了三安光電近6200萬股,持股比例增加1.519個百分點至2.3837%,成為公司的第四大流通股股東;另外,社保基金108組合增倉697.3481萬股,增股比例增至0.784%。此外,300億巨無霸基金興全合宜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陸港通)6月末持倉較前季也出現了明顯增加。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專戶投資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三安光電的基本面仍需進一步觀察。主業企穩需要一定的時間,半導體業務放量更需要時間。大資金相對適合左側交易、提前布局,而普通個人投資者很難熬過低谷。
木林森的應對之策
相比三安的轉型,木林森選擇入股芯片廠商澳洋順昌,同時並購後端LED照明生產企業朗德萬斯(LEDVANCE)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其中,澳洋順昌是國內LED芯片巨頭澳洋科技旗下子公司。
實際上,木林森二季度業績大幅增長一定程度源於對收購朗德萬斯業績進行並表。若剔除並表部分,木林森主業在LED產業激烈競爭的格局下也出現了壓力。木林森董秘早在一季報公布後回應投資者時稱,春節放假,企業規模大了,公司的固定費用較高,設備的稼動率不足,導致公司的單位成本偏高,毛利率下降。
無論如何,兩大LED行業巨頭在LED產業激烈競爭的格局中,踏上了兩條不同的突圍道路。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