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1月財新制造業PMI指數50.9,低於預期

12月1日公布的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11月錄得50.9,較10月回落0.3個百分點,顯示制造業擴張速度有所放緩。

這一趨勢與官方制造業PMI有所差異。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11月制造業PMI繼續攀升至51.7,較10月提高0.5個百分點,創2014年8月以來的新高。

過去三個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一直維持在50榮枯分界線以上,顯示制造業持續擴張,為2014年底以來持續時間最長。

11月,中國制造業產量進一步增長,此輪產出擴張期已持續五個月。11月產出增速環比放緩,但整體仍屬可觀。增產的廠商普遍表示,新接業務量增加。

與產出一樣,新訂單增速環比亦放緩,整體處於小幅增長。許多受訪廠商反映,內需轉強是最近新業務增長的動力。新接出口業務量在11月大致趨於平穩,結束10月輕微下降態勢。

制造業用工規模進一步收縮,許多廠商有意壓縮成本。不過,11月用工收縮率已放緩至18個月來最輕微。用工收縮,但新業務增加,導致積壓工作量進一步上升。

11月通脹壓力加劇,成本漲幅為2011年3月以來最高。調查顯示,原料特別是金屬漲價,導致整體投入成本上升。為維持利潤,廠商普遍上調了產品出廠價格,加價幅度為2011年2月以來最大。

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表示,產出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出現回落,但投入價格指數和產出價格指數再次加速上漲,達到五年來最高水平,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11月中國經濟繼續好轉,但較10月已降溫,庫存和用工狀況都顯示企穩基礎並不紮實,警惕後期經濟轉冷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99

11月大城市城鎮失業率回落,連續三個月低於5%

國新辦1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2016年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毛盛勇表示,從各項指標來看,11月份,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積極變化累積增多,多數指標有所好轉,國民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第一,增長動力企穩回升。從工業來看,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的增加值增長6.2%,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考慮到11月份工業產品的價格上漲更多,如果從名義增速來看,11月份工業增加值的增速會更高,而且比10月份加快得更多。

從投資來看,1-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3%,增速和1-10月份是持平的,連續四個月呈現投資企穩的跡象。

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11月份名義增長了10.8%,比上月加快了0.8個百分點,這也是今年以來單月的最高增速。從出口來看,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由降轉升,11月份增長5.9%,上月是負3.4%。國家統計局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11月份增長1.7%,上月是下降0.2%。從三駕馬車的增長情況來看,整個經濟增長的動力在企穩,在回升。

第二,經濟結構在繼續優化。從國家統計局重點監測的一些服務業領域來看,11月份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態勢。從工業內部來看,代表轉型升級方向的高技術產業,11月份增長10.6%,增速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長10.5%,比上月加快0.4個百分點。

其中,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成為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加快的主要力量,毛盛勇表示,這說明工業內部轉型升級的態勢在增強。

從投資結構來看,盡管1-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和1-10月份是持平的,但是投資的內部結構也呈現優化的趨勢。比如制造業的投資,1-11月份制造業投資增長3.6%,比1-10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特別是11月份當月,制造業投資增長8.4%,比10月份加快了5.8個百分點。

1-11月份民間投資增長3.1%,比1-10月份加快了0.2個百分點。還有一些服務領域的消費,一些代表升級類商品的消費繼續呈現加快上升的趨勢。

毛盛勇指出,11月份這些指標顯示,經濟結構在繼續優化。

第三,就業形勢總體平穩。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和10月份相比均有所回落,特別是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三個月保持在5%以下的比較低的水平。

毛盛勇表示,當前就業穩仍然是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

第四,消費價格增勢溫和。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3%,漲幅比10月份擴大0.2個百分點,環比上漲了0.1%。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變動的因素,核心CPI上漲1.9%。從CPI的變化走勢來看,居民消費價格仍然處於一種溫和上漲的態勢。11月份CPI環比略有上漲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進入冬季以來,蔬菜的種植成本包括運輸成本有所上升,所以蔬菜價格上漲比較多,帶動了食品價格的上漲。再一個是汽油價格的上漲。

第五,企業利潤繼續提高。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8.6%,比1-9月份加快了0.2個百分點。10月份當月利潤增長9.8%,比上月加快了2.1個百分點。還有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率、企業主營業務的利潤率均有所改善,這說明企業的利潤在好轉。

他指出,實際上企業利潤的好轉,一方面是受益於價格因素,另一方面也說明企業主動在練內功,企業產品結構在不斷優化。

第六,市場預期持續改善。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11月份是51.7%,比上月繼續提高0.5個百分點。今年3月份以來,PMI一直位於臨界點之上,也是2014年8月份以來的新高。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來看,11月份是54.7%,是2014年7月份以來的新高,也是連續3個月加快。

消費者信心指數11月份是108.6,比上月提高了1.4個百分點。消費者信心指數表明消費還繼續位於樂觀區間。海關總署統計的出口先導指數,11月份是36.9%,比上月提高了1.3個百分點,企業對出口的形勢也有所改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43

北京規範房屋征收補償價格水平:不低於市場價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31/1066369.html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 孔祥鑫)記者從北京市住建委獲悉,該部門日前發布《北京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評估暫行辦法》,以進一步規範房屋征收補償價格水平,保證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不低於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暫行辦法將於2017年2月15日起施行。

據介紹,暫行辦法本著市場評估、銜接歷史、規範補償、推進工作的原則,通過市場化評估技術手段,規範房屋征收補償價格水平,保證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不低於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根據評估對象的不同,暫行辦法區分住宅與非住宅,成片與非成片,將一般情況與特殊情況房屋價值評估相結合,明確了不同類型房屋價值評估方法及評估技術思路,使評估結果更符合被征收房屋的實際情況。

針對北京市房屋征收實踐中普遍存在的房屋類似、分布密集的成片房屋征收項目,暫行辦法提出了成片房屋市場化評估技術思路,明確可先設定或選定標準房屋,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用的評估方法評估標準房屋市場價格,再對標準房屋市場價格進行修正,測算出被征收房屋的市場價值。

針對成片房屋以外單個或特殊類型房屋,暫行辦法明確了具體評估方法選用的一般原則及要求,主要包括實踐中較常用的比較法、收益法、成本法和假設開發法等適用。

除被征收房屋價值評估外,暫行辦法還明確了房屋征收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價值評估具體規定,包括產權調換房屋價值評估,被征收房屋裝修、設備及附屬物價值評估,機器設備、物質等搬遷費用評估及停產停業損失評估等。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暫行辦法的出臺將進一步理順房屋征收評估技術思路,建立統一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市場化評估體系,有利於被征收人合法權益的保障,並為北京市棚戶區改造及重點工程建設推進提供政策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15

中國民航局原副局長夏興華被開除黨籍 曾明顯低於市價買房

1月3日從中紀委網站獲悉,日前,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中央紀委對中國民用航空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夏興華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經查,夏興華身為黨的高級領導幹部,紀律意識淡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借出差之機旅遊,違規打高爾夫球並由他人支付費用;違反組織紀律,不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在組織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違反廉潔紀律,收受禮金,由下屬單位和他人支付應當由個人支付的費用,明顯低於市場價購買住房,謀取私利。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有關規定,經中央紀委常委會議審議並報中共中央批準,決定給予夏興華開除黨籍處分,按主任科員確定退休待遇。

夏興華

夏興華簡歷:

夏興華,男,漢族,江蘇江陰人。1952年8月出生,1970年12月參加工作,碩士,上海複旦大學企業管理專業,高級經濟師。

1970年12月在民航十四航校參加工作,先後任機械員、機械師,校政治部政治教員、黨委秘書。

1980年11月起歷任民航上海管理局政治部組織處幹部、黨委秘書、副處長、處長,政治部副主任兼局直黨委書記,民航華東管理局黨辦主任兼機關黨委書記,民航華東管理局航管中心黨委書記;

1994年7月調民航總局工作,先後任體改法規企管司司長、機場司司長、政策法規司司長;

2001年4月任民航華東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

2009年7月任中國民用航空局黨組成員,2009年8月任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

2014年4月不再擔任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職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49

全面兩孩一周年:多出生人口一百萬左右,遠低於預期

2016年1月1日,一聲響亮的啼哭,鄭州市民趙女士的第二個孩子降生了,比預產期晚了兩天。

“我當時高興得都哭了!怕他早出來,我躺在床上一周沒敢動。值了!”38歲的趙女士說。

趙女士的興奮不只是因為她的二寶出世,更因為他出世的時機。

這個幸運兒出生的日子是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的第一天,這意味著,他是合法出生的,他的家庭也無需承擔任何超生處罰。而如果他早一天出生,情況將完全不同。

2016年1月1日,不光對趙女士一家,對中國民眾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實行了近40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終結,中國進入了全面兩孩時代。

離預期有多遠

全面兩孩政策落地之前,最大的懸念就是,放開之後到底有多少人會生二孩?如今一年已滿,雖然統計數據尚不完全,但全面兩孩的基本效果已現端倪。

有學者認為,中國面臨的低生育率危機非常嚴峻,全面兩孩政策根本無法改變這一危機

全面兩孩政策開放前,不少機構預測將會出現明顯的生育堆積。至於第一年新增加的出生人口,各方預計從400萬到七八百萬不等,個別學者的估計更是超過千萬。即使是最保守的預測,2016年增加的出生人口也會超過200萬。

從各省市的建檔分娩數據看,2016年的確在不少地方出現了孕產人數明顯上升的現象。以北京為例,2014年新生兒數量為20.8萬人,2015年為17.2萬人。根據北京市衛計委的預測,2016年全年新生兒數量將可能突破30萬人。

北京新生兒數量激增,除了外地來京孕產婦增加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北京作為政治、文化中心,聚集了大量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高校、國有企業總部等。這些部門的員工恰恰是受計劃生育政策限制最強的人員,也就是說,這批人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之前超生的比例非常低,因此在政策放開後生育意願的釋放更加明顯。

來自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分娩量為15489人,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0%。同樣,來自山東、江蘇等縣市醫院的數據都表明了孕產人數的明顯上升。

南京大學人口學者陳友華表示,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之後,出現一定的生育堆積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生育政策放開之後都沒有明顯的生育堆積,那就太可怕了。我們需要擔心的不是這個生育堆積太大,而是太小,太短暫。”陳友華說。

目前,2016年全年的新生兒數量尚未公布,但已有部分部門和機構做了預測。在直屬衛計委的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官網首頁上,有一個每秒鐘都在變動的人口時鐘,實時顯示中國人口總數和出生人口數量。2016年12月31日,該人口時鐘顯示2016年出生人口的總量為1618萬人,低於2015年1655萬的出生人數。

按照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在2016年11月一個人口論壇上的說法,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預計超過1750萬。王培安表示,這個出生人口數據與全面兩孩政策出臺時的預判基本吻合。

與2015年1655萬出生人口相比,1750萬意味著全面兩孩第一年出生人口增加的數量在100萬左右,大大低於此前的預測。

誰在生二孩?

根據衛計委的統計,符合全面兩孩政策的約9000萬對夫妻中,60%以上女性在35歲到49歲。具體來看,過去一年中,都是哪些人生育了二孩呢?

就區域來看,如果數據屬實,全面兩孩政策在山東的效果比較明顯。根據山東衛計委的數據,山東省1~9月份一孩出生38.1萬人,占出生總數的37.9%;二孩出生60.3萬人,占出生總數的59.9%,增幅38%。貴州衛計委的數據顯示,2016年頭九個月,全省常住人口出生數為32.46萬人,其中二孩占46.98%。

從具體人群來看,全面兩孩第一年中生育二孩的70後呈現增加趨勢。

70後在全面兩孩實施第一年生育二孩的積極性相對較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年齡不等人。

15~49歲女性被確定為育齡女性。2016年,70後的年齡在36歲到46歲,已經處於育齡期的末端。對70後女性來說,生育二孩的時間窗口已經非常窄。要想實現再生育的願望,就必須想方設法,盡快懷孕。

受年齡因素影響,70後,尤其是1970~1975年出生的女性,再孕的難度比較大。記者曾觀察一個建於2016年初的75前備孕微信群。加入這個群的都是生二孩意願很高的積極分子。最初群里有100多人,每天很熱烈地討論備孕方法,現在這個群只剩下50人左右,發言也很少,偶爾有人發發廣告。一年以來成功懷孕來群里報喜的算下來不到10%。

部分70後抓緊拼二孩的急切心理從各醫院婦產科的建檔人群中也可看出。據北京市複興醫院婦產科主任姜桂英介紹,今年以來,來建檔的高齡產婦明顯增多,有些人自然受孕不成功就選擇了做試管嬰兒。

她認為,今年上半年孕產婦死亡率比去年同期上升30%,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兩孩政策放開後,部分高齡育齡女性集中趕末班車生二孩。

相比而言, 80後就從容得多。

從年齡看,80後在26歲至36歲,由於晚婚晚育的趨勢,這個年齡階段中相當一部分人還沒有結婚,另有一部分人頭胎孩子剛出生不久,一部分不願意要二孩,即使願意要的,也不像70後那麽著急。

這就使得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出現這樣一種錯位,部分擁有較強生育意願的70後由於年齡問題懷不上或者出於顧慮放棄生二孩,年齡較輕的80後生育二孩的意願又不那麽強,簡單說就是,想生的生不出,生得出的又不願意生或者不著急生。這種錯位最終將在全年新生兒數量上顯示出來。

而從整體看,民眾生育二孩的意願並不強烈。根據全國婦聯的最新調查,有53.3%的受訪家庭不想生育第二個孩子,在城市,這一比例超過60%。

計生系統的轉型挑戰

全面兩孩政策既是生育政策的歷史性轉折,也是計劃生育系統的巨大挑戰。這意味著計劃生育工作舊有的人口觀念、工作方法和工作內容都要進行大變革,需要真正從控制人口數量為主轉向提供服務為主。

與轉變工作內容相比,轉變人口觀念任務更加艱巨。

浙江省一家事業單位的計生辦主任告訴第一財經,一般來說,基層的計生工作人員對全面兩孩政策是歡迎的,因為工作難度大大降低,壓力變小了。

“政策放開了,不需要再強制著不讓人家生二孩了,我們輕松多了。”這位有十幾年計生工作經歷的主任說。

處在計生系統不同級別領導崗位的人士對於全面兩孩政策的心情比較複雜。“我感覺到他們不大情願,還是有拖延抵抗的心態。原因很簡單,就是改革之後還有沒有位子。”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計生內部人士說。

據第一財經調研,一方面由於習慣了過去管控人口的工作方式,對新的服務工作方式還需要進一步熟悉,另一方面由於舊有的“人口是負擔”傳統觀念,在不少地方還存在對全面兩孩政策的消極抗拒和拖延。

這具體表現在,國家層面目前的政策口徑是鼓勵按政策生育,也就是鼓勵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孩子,但在部分地方力度遠遠不夠,反而設置種種障礙阻撓。一位讀者向第一財經反映,山東一所高校,僅僅給生育二孩的女教師60天的產假,遠遠低於《山東省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的158天。

除此之外,過去獨生子女政策下的計劃生育考核體系依然未變,計生體系仍然按慣性運轉,管理和控制意識濃厚,服務意識不足。廣東某市的計生部門2016年仍然發文,要求在錄用、聘用員工時必須查驗計劃生育情況證明,超生人員未處理或處理期未滿五年的,不得錄用、聘用。

也有個別地區的計生機構意識到當地的低生育率形勢嚴峻,提出積極具體的鼓勵生育呼聲。比如今年9月宜昌市就發出公開信,呼籲公職人員做表率,形成生育小氣候。

但此公開信很快從網上撤下。有關人員也不再發聲。

全面兩孩政策落地之後,多位人口學者建議,應該通過延長產假、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等做法,減輕生育二孩家庭的養育成本,鼓勵更多人生育二孩,否則全面兩孩政策也有可能像單獨兩孩政策一樣遇冷。

從過去一年的實際看,鼓勵生二孩的做法遠遠沒有到位,相反,在部分省市的計生系統和單位,阻礙政策落實的現象屢見不鮮。

低生育率大勢難改

增加勞動力供應、緩解老齡化是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的兩大初衷。王培安在全面兩孩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每年新增的出生人口平均可能達到300萬。到2050年可增加約3000萬勞動力,使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降低2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采訪了十余位人口學者,盡管對於目前生育率實際水平判斷略有不同,卻一致認同,從目前全面兩孩的實施情況來看,增加出生人口的效果難言樂觀。

北京大學人口學者李建新認為,目前80後成為婚育主體,這一群體婚育年齡的推遲趨勢非常明顯,主動選擇不婚或不育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育齡婦女正在迎來斷崖式減少,中國面臨的低生育率危機非常嚴峻,全面兩孩政策根本無法改變這一危機。

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學者鄭真真認為,盡管2016年全年的出生人口數據還未公布,但是可以看到,中國在2014 年後逐步調整生育政策並過渡到目前的“全面兩孩”政策之後,出生人數並未出現大幅度增長。

她提醒,有關部門應該註意到,群眾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雖然部分地區和文化中依然存在男孩偏好,早育、 多育在絕大部分人口中已經不是主要問題,而少生、晚生在一部分地區尤其是城市已經成為一種文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優先關註的問題應當是長期低生育的風險,而不是對個別三孩出生的控制。”鄭真真說。

根據2013年全國開展的城鄉群眾生育意願調查,中國民眾的理想子女數為1.93。衛計委官員多次引用這個數據,來證明全面兩孩政策已經可以基本滿足絕大多數人的生育意願。

由於生育意願和實際生育行為存在較大的落差,目前中國總和生育率顯著低於生育意願,根據不同學者的研究,大致在1.4~1.6之間。

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表示,即使生育政策全面放開,對生育率的影響也已經很小了,因為影響生育率的不光是生育政策,還有子女照料、女性就業和城鎮化等。考慮到人口跟資源環境各方面的緊張關系,應當穩妥推進生育政策的調整完善。

李建新、陳友華、人民大學教授顧寶昌等多位人口學者認為,既然目前的政策生育率已經高於民眾的生育意願,三胎以上的超生數量很少,控制生育的成本過高,沒有必要繼續。他們建議不要止步於全面兩孩,而是應該盡快放開生育限制,把自主生育權還給民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19

中國12月CPI同比增2.1% 略低於預期

1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6年1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

中國12月CPI同比2.1%,預期2.2%,前值2.3%。

中國12月PPI同比5.5%,預期4.6%,前值3.3%。

此前有多家機構預測,2016年12月CPI或上漲2.3%左右。

對於未來物價走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則在去年11月份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當前CPI的走勢總體是溫和上漲的態勢。實際上從下一個階段來看,CPI仍然很可能持續溫和上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57

【獨家】今日頭條收購Flipagram作價不到5000萬美元 遠低於B輪融資時估值

今日頭條今天宣布全資收購美國移動短視頻創作者社區 Flipagram,邁開了全球化戰略里程碑的重要一步。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來自內幕人士的獨家消息,此次收購金額不到5000萬美元。

2015年7月,Flipgaram獲得由紅杉資本領投的7000萬美元B輪融資。根據當時的融資說明書,Flipagram的估值達到3億美元。此外,紅杉也是今日頭條和Flipagram共同的投資者。

Flipagram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平臺月活躍用戶達到3600萬日,每日被瀏覽的圖片和短視頻次數超過42億。不過,由於Facebook、Snapchat 等社交巨頭公司紛紛進入短視頻這一領域,Flipagram 發展勢頭受阻。2015年底,Flipagram大幅裁員20%;進入 2016 年之後,Flipagram尋求出售的企圖已經路人皆知,唯一不明確的,不過是出售的價格罷了。

收購後,今日頭條將獲得這款美國市場上的主流移動視頻產品和其運營團隊,同時 Flipagram 的視頻內容也將登陸頭條海外產品。而 Flipagram 本身將保持品牌獨立運營,雙方會在產品、技術等方面探索進一步整合的可能性。

據了解,此次收購已經在春節期間完成交割。“今日頭條不僅要做一家民族的企業,更要做一家面向全世界的企業;不只要為中國人傳播資訊,還要向更多的人、在更廣闊的區域發揮更大的影響力。”負責國際化業務的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柳甄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78

吉宏股份:擬不低於35億元收購互聯網資產

吉宏股份2月2日晚間公告,正在籌劃可能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影響的重大事項,該事項涉及購買資產,標的資產涉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具體的收購方案仍在協商和溝通中。預計交易方式不限於發行股份或現金購買資產,交易金額預計不低於35億元人民幣。公司股票將於2月3日開市起停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88

中國1月財新服務業PMI為53.1,低於前值

2月6日,2017年1月中國財新服務業PMI等數據公布。

中國1月財新服務業 PMI 53.1,前值53.4。

中國1月財新綜合 PMI 52.2,前值53.5。

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博士評論中國通用服務業PMI數據時表示:2017 年 1 月財新中國服務業 PMI 錄得 53.1,較上月下跌0.3。新業務繼續快速發展,增速較上月略有下滑。投入價格和收費價格指數均繼續加速增長。1 月財新中國綜合產出指數錄得 52.2,較上月下滑 1.3,低於上季度平均水平。1 月制造業和服務業繼續擴張,經濟繼續回暖,但增長速度已經有所放緩。與此同時,價格仍快速攀升,通脹壓力繼續加大。在制造業補庫存動力已經降低的背景下,經濟難以保持去年四季度的增速,今年中國經濟或將形成前高後低的走勢。

此前,據國家統計局2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6%,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保持平穩向好增長勢頭。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5%,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增速有所加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515

1月新增信貸2.03萬億低於預期 融資需求轉表外

2月14日,央行發布的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03萬億元,遠低於去年同期2.51萬億元的“天量”。此前市場預計,1月信貸投放或超過去年1月“天量”,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此外,2017年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7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2.1萬億元和2619億元。對此,民生銀行首席分析師溫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表內控制以後,需求會從表內轉到表外,一些貸款轉到了類信貸融資,主要是表內表外的轉移。

具體而言,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企業債與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都有接近20%的增長。

數據顯示,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0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余額為2.61萬億元,同比下降9%;委托貸款余額為13.51萬億元,同比增長20.3%;信托貸款余額為6.59萬億元,同比增長19.7%;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為4.52萬億元,同比下降24.6%;企業債券余額為17.9萬億元,同比增長19.5%;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5.93萬億元,同比增長27%。

早投放早收益,銀行理論上都希望將每年1月份的投放做多做大。但一位國有大行地方分行副行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情況不同,從政策層面上看, 1月份央行給各家銀行有過窗口指導性意見,例如針對房地產行業的信貸政策收緊等,這在去年是沒有的。

東部某城商行在該行1月的內部會議上,董事長明確表示,開年以來資金和資產兩端的價格形勢並不明朗,所以並未要求做大信貸規模。進入2月,該行原本和一些企業簽訂的固定利率合同也被改成浮動利率。

該行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微觀層面看,並沒有看到1月授信部整體加班,以及往年會出現的分行之間吵架搶額度的現象。在信貸規模明顯增大的月份,上述現象往往比較常見,由於信貸審批項目來不及看,常常出現信貸部門加班加點、銀行貸審會開的更加密集、分行領導爭搶總行額度的現象,今年這些景象在該行並沒有出現。

此外,上述東部城商行還出現了明顯的存款流失現象。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48萬億元,同比去年1月2.04萬億元存款減少0.56萬億元。

分部門看,1月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52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2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293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5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33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52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4521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2799億元。月末外幣貸款余額8104億美元,同比下降1.6%,當月外幣貸款增加246億美元。

此外,廣義貨幣(M2)余額157.59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低2.7個百分點。

溫彬表示,央行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信貸低於市場預期。從操作的角度看,如果信貸增速有控制的話,融資需求就會通過表外的方式來滿足。信貸增量同比去年下降並不太準確,只是體現的融資形式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4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