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永﹕三分總比兩極好 駁穆迪予港負面預測
1 :
GS(14)@2016-09-15 08:08:04【明報專訊】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因為激進派入立法會,擔心特區政府管治能力進一步下降,對香港經濟前景發出警號。
首先,大家不要會錯意,評級機構其實不是經濟研究中心,他們的主業是為發債體評級。怎樣評級,主要是發債體的財務資料,對比評級機構擁有的龐大數據庫,從而算出這發債體違約機會率。這基本上是一個數據配對的工作。當然,一直以來他們對不少國家和發債體的經濟發表意見,但他們從來不是以一個預測者而見稱,提出的都是倒後鏡中的大路的意見。今次亦不例外。
新一屆激進派再發揮空間小
再者, 是否新的議員行動上會比舊的更激進?難說!毓民和「大嚿」都是製造戲劇效果的高手,議事規則容許做的事,上屆激進派已經做得八八九九,再「發揮」的空間不大。
從政治光譜看,有說立會現在是三分天下: 建制、傳統泛民和本土派。果真如此,傳統泛民倒成了建制爭取的對象,如果和建制合作,在某些事情,尤其是與民生有關的,成了大多數,這未必是壞事。
很不幸,「拉布」已為成香港經濟停滯不前的最佳藉口,但這真是香港經濟問題的全部嗎?我們要問:政府是否有能力避重就輕,先通過一些不具爭議的問題?假設政府有全權分配資源,政府的政策又是否萬應良藥?香港過去的成功,是仰賴民間智慧多於政府思維。什麼時候我們開始都完全推倒昨日的我?
追求民主可活躍創造力
政治爭拗是否會影響經濟發展?世事無絕對,在經濟發展初期,一言堂的強勢領導的確是可以提高效率。
但當經濟發展到某個成熟度,人民富足了,追求的東西不同,簡單說:「沒有那麼易管」,這是自然定律,誰也得接受,到了這階段便要追求民主氣氛下的活躍創造力。
一個很好的例子供大家參考:以色列的政治制度是極度碎片化,120席的國會議席中有15個政黨,加上過去曾經成立過的政黨,加起來超過100家!然而,這樣並沒有窒息它在創新科技上的成就。近年中國很多商人都積極與以色列的start-up合作,由於以色列的本土市場小,他們研發出來的科技很多時候都很難靠國內市場創值,所以需要和一些擁有龐大市場的國家合作,中國自然是首選。
好領導能夠大害化小害
我同意政治爭拗是香港社會的負累,但面對新的一國兩制客觀政經環境;中港相對經濟地位的改變和年青一代在富裕的環境成長下的渴求,香港擁有的真正選擇其實不多,好的領導能夠大害化小害,壞的領導就會小瑕變大疵。
[張宗永 翼之聯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28&issue=20160915
人幣納SDR 儲備需求升 中銀料10年內「三分天下」
1 :
GS(14)@2016-09-27 07:02:55【明報專訊】人民幣將於本周六(10月1日)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業界對其未來於國際外匯儲備市場的地位表示樂觀,中銀更預計10年內人民幣將與美元、歐元「三分天下」。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總經理張朝陽表示,人民幣現在已是全球第五大貿易貨幣,雖然在加入SDR初期,人民幣佔國際外匯儲備的比例僅有1.8%至1.9%,約1300億美元,惟以中國的經濟實力與人民幣幣值的相對穩定性而言,料未來三年該比例可升至5%,達3500億至4000億美元,至2025年更可翻5倍至佔10%,逾6800億美元。
2025年交易量料超日圓英鎊
他表示,人民幣的一大優勢在於中國對其他國家長期保持巨大貿易順差,故處於逆差的別國便存在人民幣支付需求,隨着未來人民幣在國際市場間結算比例的提升,儲備人民幣的需求亦會提升。此外,包括美、歐、日、英等發達經濟體亦會為分散投資風險而選擇能夠代表新興經濟體的人民幣資產。
張朝陽續稱,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現時人民幣日均外匯交易量約為2020億美元,其中600至700億美元交易在港進行,而加入SDR後亦可期待交易量的提升,雖然難及美元4.4萬億的日均交易量,惟預計2025年可超越日圓(1.1萬億)與英鎊(6500億),成為繼美元與歐元之後全球貨幣支付清算體系中新的主要貨幣。
料年內匯率維持6.6至6.7
他又稱,未來人民幣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且強調不應只關注短期因素,而應看重經濟基本面,經濟企穩亦有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預計今年年底人民幣將維持在6.6至6.7水平,而A股加入MSCI相信亦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
對於香港市場,他期待未來可進一步開通「債券通」與「商品通」,並建議本港若欲把握人民幣國際化機遇,應在完善的金融基建基礎上發展多元化人民幣產品,滿足投資者不同需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15&issue=20160926
三星盈警 溢利大削三分一 停售代價高 屬最安全做法
1 :
GS(14)@2016-10-13 07:42:11【明報專訊】近期電訊業流行一個笑話,就是三星Note 7加入了強大發熱器供用戶在冬天暖手,創意方面蘋果望塵莫及。然而這燙手問題正衝擊三星盈利。三星電子繼宣布永久停止Note 7的生產和銷售後,昨又發出盈警,將其對第三季(7至9月)經營溢利預測下調三分之一,由7.8萬億韓圜(約583億港元)降至5.2萬億韓圜(約389億港元),預期較去年同期的經營溢利低近三成。
三星同時將第三季銷售額預測由49萬億韓圜降至47萬億韓圜,新指引意味銷售額將按年跌近一成。三星電子股價繼周二重挫8%,昨再跌0.65%,市值蒸發逾19億美元。
自8月初Note 7上市以來,發生過多次電池起火事故,促使三星在9月初在全球回收已銷售的250萬部Note 7。9月22日起三星為美國用戶更換新機,市場歡迎三星的應變,認為事件對三星影響不大,三星股價上周四更破歷史高位。不過同日又傳出客戶已更換的新機在航機起火,令三星危機重燃。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正調查三星回收手機後有否維修,三星稱正配合當局調查。至本周三星宣布永久停止Note 7的生產和銷售,並回收中國市場的Note 7,令三星與蘋果在智能手機市場之爭遭受重創。
報道﹕工程師對爆炸毫無頭緒
瑞信分析師稱,市場很容易忽略首次回收的影響,但再次回收難再置之不理。IHS Markit分析認為,問題已不局限於電池方面,甚至可能包括電源管理晶片、管理充電放電的軟件等,基本上可歸結為質量和設計問題。《紐約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稱,三星工程師迄今尚無法重演Note 7爆炸事故,對爆炸原因毫無頭緒。
《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稱,三星Galaxy S7本周銷量開始下滑,迹象顯示三星品牌已受到損害。HI Investment & Securities分析稱,如果三星品牌形象因Note 7受損,將對整個Galaxy S系列帶來衝擊。根據去年數據,手機設備的銷售量佔三星總銷售額44.6%。
分析﹕坐擁590億美元現金 可渡難關
分析師估計,三星已製造了400萬部Note 7,損失達25億美元。三星原預期Note 7出貨量達1900萬部,這意味三星的銷售額損失達170億美元,遠超出市場原先預計的50億美元。《金融時報》稱,停售產品代價高昂,卻是最安全的做法,因為有缺陷或有潛在危險的產品會對企業聲譽構成打擊,一再回收也無助恢復消費者的信心,三星當然不希望顧客詢問哪款手機會爆炸的尷尬問題,目前的做法是止住損失的最佳辦法,相信可避免消費者興訟。對於毋須依賴單一產品線的大企業來說,難關仍可以渡過。三星目前坐擁590億美元現金,至少毋須擔心回收導致的財務影響。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559&issue=20161013
廣告界:網媒已佔三成市場 入場門檻低 與電視紙媒三分天下
1 :
GS(14)@2016-10-24 05:54:20【明報專訊】傳播媒界近年變化翻天覆地,著名廣告公司The Bees Group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曾錦強表示,現時網媒已佔廣告市場三成比例,與電視及紙媒分庭抗禮。他表示,網絡廣告崛起是由於消費者習慣轉變,亦出於播放成本的差異,「網絡廣告同電視廣告的成本差5至10倍,就算話兩者相差10倍亦不為過。」
明報記者 溫婉婷
根據廣告媒體監察公司admanGo數據顯示,2015年香港全年的廣告收入為460億元,當中電視廣告佔31%,紙媒佔38%,其餘為電台、戶外及網絡廣告。
網絡廣告支出每年雙位數增
不過,一年光景不到,市場似乎又出現變化。曾錦強表示,現時電視廣告市佔率為30%,當中逾九成屬免費電視,但有持續下跌的趨勢;而網絡行銷(digital marketing)的佔比已於5年間翻了一倍,從5年前約15%市佔率,躍升至現時的三成至四成,而網絡行銷的廣告支出每年維持以雙位數字增長,走勢凌厲。至於紙媒方面,他笑稱:「紙媒跌得更勁,尤其是收費報紙同雜誌,你見雜誌廣告支出按年跌三成。」
他續稱,現時整體廣告支出有下降趨勢,除了因為經濟欠佳,亦因為客戶趨向以網絡作為廣告宣傳途徑,而兩者價位差異動輒可達5至10倍。一般而言,廣告的成本主要分為製作費用及媒介費用,媒介費用視乎客戶要求在什麼途徑落廣告,「TVB(電視廣播,0511)黃金時段落廣告費要6位數字,客戶選擇於電視落廣告,對於廣告畫面等要求都會較高,製作費亦相應提高,所以最終網絡廣告同電視廣告費用可以差10倍」 。
與電視廣告費用相差10倍
然而,兩種媒介費用的差異,廣告界亦可能受惠。本地廣告公司Secret Tour Hong Kong負責人鍾振傑表示,目前公司八成廣告為網上廣告,而網絡廣告的入場門檻較低,亦較適合較新、規模較小的廣告公司。他說:「如果你要落電視廣告,再搭配成個組合,我會勸你無百幾二百萬都不要落;但網上廣告可能十幾二十萬都夠確保瀏覽數量,譬如facebook廣告最低百多元都可以落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30&issue=20161024
三分二港人退休儲蓄不足
1 :
GS(14)@2016-12-10 03:41:09【本報訊】友邦(1299)旗下退休金管理信託公司(AIA MPF)調查顯示,港人理想退休年齡為60歲,不過透過獨立精算計算出三分二港人儲蓄難應付退休,缺口約109萬元。該獨立精算是根據受訪者儲蓄習慣及儲備水平,推算出退休時可累積儲備金額,再對比他們希望退休後每月生活費支出,計算儲備可應付退休多少年。
平均缺口109萬
調查顯示,在職港人理想退休儲備中位數為466萬港元,儲備缺口平均達109萬元,約三分二人未能無憂退休,當中19至24歲組別缺口最大,平均逾150萬元。AIA MPF行政總裁馮裕褀表示,年輕一族應訂立清晰退休目標,盡早進行退休儲蓄。至於理想退休地點,七成人希望留在本港,希望外地退休的受訪者中,接近一半人選擇台灣。調查在今年7月至8月透過網上及面對面進行,共訪問1,001擁有強積金賬戶港人。預設投資策略(DIS,即懶人基金)將於來年4月推出,馮裕祺表示,友邦正積極聯絡受託人關於DIS資訊,每月打近萬個電話,友邦DIS初期基金開支比率將會定為0.75%。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9/19859742
三分一僱主抱怨強積金供應商
1 :
GS(14)@2017-01-18 08:10:08【專訪】打工仔不滿強積金收費貴,僱主亦然,顧問公司美世(Mercer)調查發現,本港約三分一僱主不滿強積金供應商表現,較三年前類似調查大幅上升10個百分點,當中基金收費及回報表現最讓他們不爽。美世香港、中國和韓國區總經理王玉麟接受專訪時表示,僱主最不滿意基金收費、投資表現兩者亦不是正比關係。事實上,現時有僱主增加自願供款率,並視之為福利,故此重視基金表現。當中有公司願意為僱員供款至20%,即若果薪金為2萬元,僱主願意月供4,000元,變相加人工。現時基金開支比率處於較高水平亦令市民怨聲載道。王玉麟認為市民未有積極轉會,汰弱留強機制未顯現,「每一年強積金轉會數目少過一成,市民唔滿意,但又唔轉,強積金供應商就無壓力提升表現」。他認為僱主亦有責任,例如可以聘請多個強積金供應商,令員工選擇增加,王玉麟指現時市面上約有一至兩成公司使用兩個供應商。預設投資策略(DIS)定於4月推出,能否減低社會不滿?王玉麟坦言短期並不樂觀,原因是受歡迎程度不高,「DIS要承受風險,保守投資者無興趣;進取型投資者嫌太過保守;唯一係對強積金完全無感覺嘅人,就會選擇DIS」。
強積金對沖違反原意
有批評指DIS基準指數風險高,王玉麟解釋DIS不可能是零風險基金,一般人必須要將收入三成撥入退休儲蓄,才可擁有合理舒適生活,而若果年投資收益率每上升1%,每月儲蓄可以減少8%,「所以DIS期望投資者承受風險,如果純現金儲蓄,每月儲蓄額則需要大幅提升」。今日出爐的施政報告料為取消強積金對沖長期服務金着墨。王玉麟坦言容許對沖是違反強積金設立原意,而現時每年對沖額約為30億元,「我哋計過若果每年發還30億,等於每名香港人加咗0.5%人工」。數額不多,不過配合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等政策實施,才引來僱主較大反彈。記者:周家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8/19900501
【扮靚籽】三分鐘完妝爆紅 強國女模素顏贏人心
1 :
GS(14)@2017-01-21 03:37:35老邢出名女漢子真性情,請她擺女神甫士,擺完卻不習慣得連自己都打冷震。
【扮靚籽:美容絮語】安迪華荷(Andy Warhol)說過:「在未來,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時間。」事實證明,這位普普藝術大師實在料事如神,在KOL、social media influencer大行其道的世代,要成名,甚至不需要15分鐘。內地女模邢曉瑤,在網上分享化妝教學短片短短一年,至今坐擁微博粉絲超過325萬,爆紅全因一段長約三分鐘,教人快速完妝出門的短片。但吸盡女生眼球以後,這條網絡紅人(網紅)之路,她又如何繼續走下去?
邢曉瑤,本名邢瑤。看着她臉上畫得細緻的底妝,戴上美瞳隱形眼鏡的雙目輕輕用幼黑色眼線框着,配上淺金色閃粉和淡棕色眉筆劃過的卧蠶,還有微微用鼻影加深過的鼻樑,活像娃娃從漫畫走到現實。我以為,內地女生都像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的撒嬌女人般都不吃兔兔,誰料邢曉瑤一句「嗨」,已經戳破我的想像。「你們好!」簡單一句招呼,可以用上十種語調,她粗獷又帶點客氣,絲毫不見吊高把聲來宣告自己嬌俏,怪不得網民更愛稱呼她為「老邢」。「裝(嬌滴滴)是一種禮貌,但我覺得用最真實的樣子對你,大家坦誠相對,也是出於對別人的禮貌。」她口中的真實樣子,不只沒有故意提高的聲音,還有完全零上妝素顏示人。她上載的片段中,十居其九由全素顏開始上妝,臉上暗瘡印、油光、黑眼圈一概不介意展露人前,完全顛覆美妝博客一定要靚的刻板印象,「其實我沒甚麼顧慮,我覺得自己是這樣脾氣的,自會吸引喜歡我的人過來。」的確,不少她的粉絲都喜歡她夠搞笑真實,跟其他上百萬粉絲的網紅聚會時,眾人影長腿,獨她一人跟背景公仔合照擺無厘頭甫士,她也不禁自抽:「可以活得更像網紅一點嗎?」
拍攝期間以全素顏示人,仲肯上鏡,說她勇氣可嘉?她卻微微一笑說:「我覺得我素顏並不難看,這是我最真實的樣子,給大家看一看,沒有甚麼。」自信十足。
請邢曉瑤即場示範三分鐘出門妝,妝物如大部份香港女生一樣,開架與專櫃品牌搭配使用。
馬天佑與邢曉瑤上周末在中環街頭玩直播,事前二人聊天熱身,話題離不開飲飲食食。
「日拋臉」響朵 靠髮型衣着變裝
光靠真性情又怎能在網紅中突圍而出?邢曉瑤更為人熟悉的是其「日拋臉」,網民因她每天妝容分別大,指她日日換樣似足換「日拋式隱形眼鏡」。即席請她示範讓她爆紅、累積瀏覽量共9,000萬人次的三分鐘出門妝:先遮去面頰暗瘡印、三兩下手勢刷上底妝、畫眼眉、用指腹推開鼻影、畫上眼線,最後塗上淡粉紅色唇膏。坦白說,我想最主要的技巧還是熟能生巧吧?!究竟如何化妝變喬裝?「我不可能一直披着同一髮型換不同妝容,這種差別不大。其實我在換另外一個妝容的時候,衣服跟髮型都會換掉,戴個帽子,或是兩邊瀏海留一下、綁個辮子,然後再配合不同的妝容,差距就超級大。」即是次次轉造型也要由頭到腳執一次,當美妝網紅比當普通女生,果然更費心力一點。「其實我最喜歡不化妝,最真實的樣子就是最舒服。」有得揀,誰不想天生麗質,素顏見人也不用怕醜?平心而論,老邢素顏時也絕對不醜,對自己沒上妝的面容也自信滿滿,為甚麼要朝美妝之路出發?「化妝是一種修養,我覺得化妝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我猜這位天秤座女生,暗地裏是一位大女人,連「化妝是對別人的尊重」也說得特別有理據:「日拋隱形眼鏡已經很貴了,我為了見你,化整個妝容要三、四十塊錢,我為了見你而多花了三、四十塊錢,是代表我對你的尊重,不然我就三十塊錢給省下來了!」
要撐大眼睛,當然要靠「神器」假眼睫毛。邢曉瑤用液體眼線筆在下眼睫毛位置「加工」,畫上一條條精細的小睫毛。
她有次由日本回上海,邊檢人員看證件照片,也對照不出真人,幸好有關員是其「迷妹」才認出讓她入境。
別懷疑自己眼睛,這的確是邢曉瑤,還要是她自己在微博分享的「生活照」,只能說美妝真的很重要。
記者:黃樂雯攝影:林栢鈞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0/19902335
傳樂視裁走三分一美國員工
1 :
GS(14)@2017-04-13 00:22:54【本報訊】樂視敗走美國市場?繼早前遲出糧後,今次樂視可能要裁員!據內地《華爾街見聞》報道,去年10月正式進軍美國市場的樂視由於生意未如理想,僅完成1,500萬(美元.下同)的銷售額,與1億元的目標相差甚遠,故可能裁三分之一的美國員工,涉及175人。樂視於美國的死因可能是「冇人識你喎」,樂視員工透露,樂視中國領導層對美國市場不了解,美國消費者大多數未聽過樂視的品牌,令樂視在美國市場受到挫折。樂視原本希望在美國出售中高端產品,包括超高清電視、智能手機、VR眼鏡和電動單車等,但目前僅售出電視、智能手機和部份零件,銷量不如預期。同時,樂視已正式宣佈放棄以20億元收購美國本土最大的智能電視廠商Vizio,主要是因為美國監管機構阻撓,亦有指樂視因資本管制而未能完成海外收購。樂視早年從雅虎手中收購加州一塊49英畝的土地,計劃模仿Google等建立工作園區,最多可容納1.2萬名員工,但有傳樂視目前正為該塊土地尋求買家,作價2.6億元,以緩解資金緊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12/19987884
股神「認衰」 減持IBM三分一持股
1 :
GS(14)@2017-05-06 11:28:50【明報專訊】收入連跌20季的IBM,失去最大股東「股神」巴菲特的信任。巴菲特在其投資旗艦巴郡周末舉行股東大會前夕,向CNBC透露今年巴郡已減持約三分之一的IBM持股。IBM股價昨早段跌2.6%,報154.9美元。
IBM股價早段跌2.6%
巴菲特過去曾避免購入科技股,稱自己不明白業界運作。但他卻在2011年首次購入IBM股票。當巴郡首次披露成為IBM股東後,巴菲特當時表示,IBM「符合我購買股票的所有原則,這是我們期望無限期持有的股票」。直至2015年,巴郡仍在增持IBM股票,當時的買入價高於目前股價。
截至去年底,巴郡持有約8100萬股IBM股份。根據巴郡年報,這些IBM股份的平均買入價為170美元。巴菲特透露,巴郡已在每股180美元以上水平進行減持。以此估計,巴郡套現了55.8億美元。翻查IBM股價,其在2月底至3月初之間於180美元水平徘徊,現已跌穿160美元。今年股價跑輸科技板塊,以至標普500指數。
目前巴郡對IBM的持股量降至逾5000萬股,是巴郡15大重倉股份中,唯一錄得虧損的股票。巴菲特稱,由於科技業競爭激烈,「我對IBM的估值已不如6年前初購入時,我已下調對IBM的估值」。他表示,IBM的表現未如自己及IBM管理層的預期,「IBM是強大的公司,但它的競爭對手也非常強大」。
雲端興起 蠶食IT設備業務
雲端服務興起,蠶食了商界對IBM的IT設備及服務的需求。IBM近期已將重心轉向雲端業務、安全軟件、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領域,這些業務在首季佔總收入42%,高於去年同期的37%,但仍未能彌補IBM核心業務轉弱。持有巴郡股票的Lountzis資產管理公司表示,願意改變投資策略及承認錯誤是巴菲特的「最大優勢之一」,不過巴菲特「要是真的不相信IBM,我寧可他賣掉全部IBM股票」。市值4100億美元的巴郡,近年將投資策略重心由揀股改為收購企業。巴郡目前擁有保險公司、公用事業、鐵路等。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86&issue=20170506
畢菲特減持三分一IBM股份
1 :
GS(14)@2017-05-06 11:38:19【本報綜合報道】股神畢菲特前日在訪問透露,今年首兩季減持三分一的國際商業機器(IBM)持股,平均作價為180美元。畢菲特指IBM價值已不及6年前入股時,主因公司面對激烈競爭。截至去年12月底,巴郡的IBM持股約8,124萬股。巴郡今年首兩季分段減持後,估計巴郡的IBM持股量降至逾5,000萬股。IBM年初至今股價累跌4.18%,跑輸其他大型科網股包括facebook與蘋果公司等逾兩成升幅。此外,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上周減持100萬股亞馬遜,套現約10億美元,所得金額主要投資於其私人太空公司Blue Origin,後者被視為Elon Musk旗下SpaceX的主要競爭對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06/2001228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