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申融資擔保 首季僅200宗
1 :
GS(14)@2016-05-24 05:00:43【明報專訊】本港經濟下跌,令市場憂慮中小企融資困難問題。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理解到中小企是本港經濟的命脈,當局一直鼓勵銀行在風險管理與支援中小企兩者之間,取得合理平衡,未來亦會持續與按證公司討論如何協助中小企。
陳德霖昨日出席立法會,銀行界如何支援中小企是眾議員較為關心的議題。陳德霖表示,按證公司推出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而來,已經批出逾1萬宗個案,合共440億元貸款,幫助約7000家企業。但他留意到,近日向按證公司申請擔保貸款的宗數有所下跌,例如今年首季只有200宗,較去年首季的370宗有所減少。
計劃仍有800億元額度可批
但立法會議員梁君彥指出,問題在於中小企向銀行提出申請貸款後,若沒有足夠抵押品,銀行會根本不會替他們向按證公司申請。陳德霖回應指,企業向銀行提出申請後,銀行不幫它們向按證公司申請擔保的佔比,一直維持6至9%。他認同,銀行不應在經濟困難的時候收緊審批,因此會與按證公司再作商討如何改善。他強調有關計劃仍有800億元的額度可以批出。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24/news/eb_eba3.htm
外滙基金首季賺241億 美加息陰霾 學者料本季股票回報見紅
1 :
GS(14)@2016-05-24 10:21:28■陳德霖指,今年環球市況甚為波動,投資艱難。 何建忠攝
【本報訊】因季內市場預期聯儲局加息機會放緩,帶挈債券及非美元外幣資產收入錄得進賬,抵銷股市損手,金管局昨公佈,首季度外滙基金投資收入賺241億元,按季升14.8%。不過今年適值美國大選又遇上加息,財金界及學者認為,第三季資產市場的波動性可能最劇烈,次季外滙基金股市收益再錄得減值「並不為奇」。記者:劉美儀 周家誠 陳洛嘉
外滙基金首季支付財政儲備60億元,該局總裁陳德霖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後表示,1月投資市況極為波動,3、4月市場情緒稍佳,但受美國加息時間表及步伐不明朗、歐日進入負利率及英國脫歐公投等事件影響,今年市況仍甚為波動,投資艱難,故很難對未來季度表現作預測。季內兩大收入支柱──債券及外滙投資收益,分別賺250億及152億元,港股及其他股票共虧161億元。去年度外滙基金投資回報率為-0.6%,而資產配置不少為股票基金的強積金,上年度回報率大幅插水至-8.2%。
專家:第三季最波動
展望外滙基金今年餘下時間的表現,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次季度已過了一半,債市仍相對穩定,但股市持續不理想,恒指跌穿2萬點,「若第二季港股再錄得減值亦不為奇」。債滙表現互為相連,關鍵是美國何時加息,他指美國經濟數據正在轉好,當局意願若有機會加息會作出調整,第四季是總統大選,傳統上央行不會在該季內「郁息口」,故相比一、二季度,「第三季會是今年資產市場最波動的一季」,因加息預期及揣測的情緒反應最大。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估計,次季外滙基金收入持平,但6月份受聯儲局議息不明朗及英國公投影響,可能令第三季債滙表現,與首季表現逆轉,而股市持續了無生氣,故「第三季(外滙基金投資收入)差異的波幅可能是全年最大」。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郭家耀表示,今年債股滙市均屬風高浪急的一年,「能見度(預測度)幾低」,外滙基金能獲得低回報「已算收貨」。昨日會議上,亦有議員重提由外滙基金「管埋」回報極差的強積金,陳德霖表示兩個組合資產配置並不相同,外滙基金不及後者具多元化選擇,而強積金管理亦涉及行政、月結、追收供款等細節工作。麥萃才則指,強積金供款不少比重投放股票基金,若單看港股收入,外滙基金首季表現亦是負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24/19625050
走資落閘前趕搭尾班車 首季買132億保單新高內地客來港投保倍增
1 :
GS(14)@2016-06-01 11:21:46■內地來港投保熱潮未有減退。
【本報訊】內地客趕搭尾班車來港投保,推高本港首季保單銷情。今年首季來自內地客的新造保單保費錄132億元創新高,按年升近一倍。保險業界相信,內地客來港投保的需求未減,雖收緊措施會令熾熱的投保氣氛放緩,但相信次季銷情仍必破百億,按年至少有4成增長。記者:陳洛嘉 劉美儀
內地今年初開始嚴防走資,頻頻出招限制內地人來港投保,惟不少內地客「越難越買」,趕於未完全落閘前來港投保。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最新公佈,首季來自內地客新造保單保費錄132億元,較去年首季68億元增長94%。首季本港新造保費有34.2%來自內地客,相較去年底佔比僅為24.2%,按季增10個百分點。
次季銷情或最少升4成
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指,人民幣自去年8月起續有貶值,內地客來港購買港元及美元保單分散投資需求一直增加,加上得悉內地有意收緊來港購買保險的渠道,觸發部份人提前來港投保,故令首季內地客新造保費飆升。內地客新造保費自去年第4季起已升破百億元,不過,內地今年初起為防內地人藉來港投保「走資」,將境內資金遷移至本港,已先後限制透過銀聯卡投保的每次刷卡金額,並暫停部份網上支付通道,近日又表明會嚴查非法在內地銷售境外保單。陳健波相信雖收緊措施對銷情影響或於次季起浮現,但本港保單對內地人來說依然可保值,且保費較國內便宜,需求不會減弱,料第二季內地客新造保費雖不至於如今季般升近倍,但仍「必定過百億」,即按年最少升4成,並維持佔本港整體保費約2成佔比。
全年新造保費料達350億
中國前海中金財富管理總經理鄭明輝就指,內地連番出招後,反而加強內地客對香港保險的認識,故只要內地人來港投保渠道未完全落閘,內地客仍會來港投保,只是「慢慢排住隊買」。他估計,今年本港來自內地客的全年新造保費可達350億元,較去年全年約有1成增長。六福金融財富管理總經理施維亦認為,即使未收緊投保政策前,內地客因人民幣貶值,對本港港元及美元保單已有需求,相信今年來自內地客的保費收入仍會勝去年,但增速會於次季起漸漸減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01/19635935
首季職位空缺減一成
1 :
GS(14)@2016-06-21 07:10:26【明報專訊】統計處公布首季勞動市場數據,經季節性調整後,就業人數達280.6萬人,按季僅微升0.1%,職位空缺更按季倒退8.7%至6.88萬個,即3個月內減少約6600個職位空缺,按年大減近一成,以金融保險業空缺減幅最多,3個月內減少逾15%至5178個,餐飲業空缺則1年內大減近兩成。
金融保險業空缺減幅最大
金融市場衰退,令金融保險業首季空缺減少,但就業人數按季增加近800個,企穩至22.1萬人。零售業首季就業人數跌至26.6萬人,較去年底流失1827人或0.7%,職位空缺數目則按季減少3.7%至7655個。至於餐飲業就業人數亦跌至24.2萬人,按季減少1430個或0.6%,其職位空缺數目亦按季倒退5.5%至1.1萬個,按年更大減18%或2450個空缺。至於「鐵飯碗」公務員空缺數目,亦按季減少5.9%至8086個,為2年以來首次按季倒退。
對於首季餐飲服務職位空缺數目大跌,香港餐飲業職工總會主席郭宏興解釋,每年3月至7月為婚宴淡季,以酒樓為例,聘請兼職或散工數目大幅減少,加上本港經濟疲弱,招聘步伐放緩亦不出奇。淡季過後,他預料行業招聘員工數目會回升。不過,勞動市場並非清一色悲觀,建築業在眾多行業中狀况較理想,首季地盤工人就業人數多達10.5萬人,按季增加2.8%,職位空缺數目亦增加306個或46.8%至960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52&issue=20160621
財年首季補價17億 按年跌69%
1 :
GS(14)@2016-07-17 15:24:53【明報專訊】受到政府大力推出官地影響,發展商進行補地價大幅下跌。地政總署公布,今年4至6月(即財年首季)土地註冊處共註冊11宗契約修訂個案,涉及補地價總額約為17.17億元,較去年同期錄得56.1億元下跌近七成。另資料亦顯示,今年4至6月的11宗契約修訂個案中,其中6宗為不涉及補地價金額的技術性契約修訂,契約修訂個案較去年同期錄得16宗契約修訂下跌31%。
屯門青霞里住宅地下周五推
昨日地政總署亦公布,將於下周五(7月22日)推出屯門第20區青霞里的屯門市地段第516號用地招標,截標日期為下月19日。資料顯示,地盤面積57232方呎,指定作私人住宅發展,可建樓面20,6034方呎。資料顯示,該地原定今年首季推出,後因地政總署需時解決用地技術問題延後招標,預計提供310伙。市場估值介乎6.8億至11.8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3300至5727元。
億京楊屋道項目部分申轉商廈
另外,億京2014年以39.4億元投得的荃灣楊屋道商住地,最新向城規會申請作綜合住宅發展及放寬建築物高度限制,由原來計劃興建3幢住宅及1幢商場連酒店,提供845個住宅單位及920個酒店房間,最新改為計劃把酒店部分改為寫字樓,擬建840個住宅單位、面積31.7萬寫字樓及32.59萬方呎商店服務行業及食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81&issue=20160716
證監首季蝕1.3億
1 :
GS(14)@2016-08-16 06:24:16【本報訊】受累收入大減54%,證監會首季虧損1.3億元,按年盈轉虧。期內儲備維持71億元,其中30億元為購置物業儲備。深港通消息不斷,季報中亦指,證監會主席唐家成及行政總裁歐達禮於6月與國務院副總理會面,就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合作發展以及中國與國際證監會組織的互動交流交換意見。審批上市方面,首季港股共接獲上市申請達71宗,為自2003年實施聯交所、證監會「雙重存檔」制以來最高,季內並無上市申請被發回。市場監察方面,季內證監會共對5間公司及3名持牌人紀律處分,罰款涉1,050萬元。季內亦向中介發出2,205項提供交易及賬戶紀錄的要求,以監察股價及成交量異常。其中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181條,要求中介人交出最終客戶身份、交易詳情及指示而展開的查訊,共有81宗,按年增5%。季內已展開160宗調查,按年增22%;已完成調查則有165宗,按年增66.7%。期內證監會在現場視察中,發現有違反持牌人操守準則的個案,按年增逾2倍,達126宗;違反企業融資顧問操守準則的,更增加4.5倍,有11宗。內部監控不足的則有117宗,按年升22%。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6/19737934
4600伙新盤料延至明年首季推
1 :
GS(14)@2016-12-16 08:11:26【明報專訊】地產界人士普遍預期,美國加息對港樓市僅心理作用大於實質,並預期銀行按息不會即時調升,料明年港按息仍處於低水平。由於上月初政府推出新辣招,要待市場消化,加上快將聖誕節及新年,而下月底亦屆農曆新年,發展商已將原定年底前推出的新盤押後,市場一般預計,明年首季,發展商將趁新春後樓市小陽春爆發時有機會推出8個新盤(見表),共涉逾4600伙。
萊坊料加息心理影響大於實際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主管林浩文預計,是次美加息對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他估計,新春後相信發展商會積極推盤,只要香港銀行加息步伐不過急,息口上調對本港樓市影響有限,對住宅買家每月按揭供款不會有很大影響,對負擔能力影響也不大。高力亞洲估價及諮詢執行董事張翹楚認為,美國明年將不會接連加息2至3次,本港樓市消化有關消息後,料明年中樓價將回升,有機會重上2015年9月高位。
部分發展商亦表示,即使美加息,旗下新盤亦會如期推盤。恒地(0012)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回應查詢稱,美國今次加息,香港銀行未跟隨,對香港樓市主要帶來短暫心理影響。他又強調,集團推盤部署不會受美加息影響。
另外,荔枝角泓景臺於美國加息後首錄成交。中原分行副區域營業經理許永生稱,泓景臺6座低層G室,實用473方呎,兩房間隔,獲用家以690萬元承接,實呎14,588元,屬市價成交。原業主2008年249萬元購入,帳面獲利441萬元或近1.8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738&issue=20161216
中港股市跑輸全球 明年首季料續受壓
1 :
GS(14)@2016-12-25 11:01:20【明報專訊】2016年進入最後倒數階段,港股交易日亦僅餘下3天,全年總成績暫時仍見負。分析認為,港股近月表現不振,料難以「扭負為正」,預期明年首季仍因國際局勢動盪而受壓。外圍方面,隔晚美股全線做好,道指更連升7周,為兩年以來最長升浪。
道指連升7周 兩年最長升浪
臨近聖誕,受假期氣氛影響,環球股市交投淡靜,觀望氣氛濃厚。上周五道指低開10點,報19908點,及後雖一度低見19899點,但尾段出現承托,最高升至19934點,收市亦報19933點,升15點;全周累計升0.5%,連升七個星期,是自2014年底以來最長升浪。標普500及納指亦錄得輕微升幅,分別升3點及15點,收報2263點及5462點。
歐洲則個別發展,英國富時100指數全日升4點,收報7068點;德國DAX指數高開24點後出現回吐,更一度倒跌43點,尾段跌幅收窄至6點,收報11449點;法國CAC指數則表現反覆,收報4839點,升5點。全個星期計,三大指數分別升0.8%、0.13%及0.4%。
上證今年跌12% 主要市場中最差
2016年即將完結,環球主要股市指數中,全年計暫時以道指表現最佳,累升14.4%,其次則為富時100,升13.23%;表現最差的是上證,累跌12.12%,港股亦因而受拖累,累跌1.55%;惟其他亞太市場則普遍錄得升幅。
雖然恒指暫時僅較去年底跌約339點,不過港股近况疲弱,剛過去一周已跌近450點。耀才證券(1428)研究部總監植耀輝稱,近一兩個月港股表現差勁,且今年只剩下3個交易日,料難以「扭負為正」,但亦不會大跌,預期於21400點附近徘徊;展望明年首季,由於環球市場充斥諸當不明朗因素,如特朗普上場、英國脫歐進程等,尤以中美關係最為不明朗,故相信首季港股會續受壓,需待兩會過後,政策明朗化後才有轉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08&issue=20161225
北水料續南下 首季成撈貨時機基金:港股明年迎慢牛
1 :
GS(14)@2016-12-30 01:17:23■港股明年不太淡之餘,更隨時可迎來「慢牛」。
【基金專訪】2016年未完,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場、香港特首選舉及內地「十九大」召開等2017年的政治風險已成投資界關心的議題。綜合三基金意見,展望明年最大風險在特朗普對華強硬立場,雖然不排除是姿態,但亦有機會成為北水南下藉口,港股不太淡之餘,更隨時可迎來「慢牛」,尤其首季是撈貨最佳時機。記者:岑梽豪 余倩敏 林靜
特朗普將在明年1月20日出任美國總統,以立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林少陽表示,這是市場明年最大政治不明朗因素,「因為佢神經刀,講的未必如實際一樣」。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亦指,中美關係冷熱影響明年中港股走勢,特朗普對華立場預料會較強硬,「雖然話特朗普係生意佬,但唔好有佢會對中國好軟化嘅幻想」,當中他所持的保護主義色彩濃厚,可能成為股市一個陰影。
特朗普對華或僅屬姿態
不過林少陽表示,特朗普上任後可兌現的競選承諾,估計最多只有三至四成,尤其對華徵收45%關稅的措拖幾近不可能,不排除對華強硬只是姿態,但已足以對市場心態有短線衝擊,明年首季大市會波動。惟他認為,內地經濟數據已有明顯改善,倘持續改善,則首季逢大跌均為買貨機會。譚新強亦指,當環球央行紛紛「放水」下,美元應會繼續向上,美滙指數可能衝上105,甚至110,環球投資者仍視美元滙價為主流,人民幣滙價會有麻煩。不過此舉反而為港股造就機會,當中國嚴控資金外流,「港股通」變成為中國資金避開貶值的「唯一」渠道,加上「深港通」實施後市場未見大興奮,「其實都幾健康㗎,A股同港股係慢牛狀態,如能維持幾年已唔錯」。他指在這段復元期內,北水於明年的影響力會越來越深,而外資估計會在下半年重回亞洲,故新一年應保持樂觀態度,恒指明年目標為25000點。對於北水南下,林少陽亦表樂觀。他表示,內地險資仍未全面進入香港市場,但相信在國策大方向下會陸續南下,港股通吸資趨勢會持續、甚至加速,且資金由散戶轉向機構化,可抵銷外資看淡的拖累,以大型股份最受惠。
港府換屆後有重生機會
市場目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的大美國主義可以貫切,因此基建是一大投資概念。瑞信私人銀行大中華證券研究董事何偉華指,「呢個(基建)係美國大眾覺得幾有需要做嘅野,舉個例子,美國甘迺迪機場設計同運作比較落後,橋呀路呀都需要翻新,所以美國基建投資有空間去做多啲。」至於明年港府同樣換屆,林少陽指可視為利好因素。他相信現時潛在特首人選,在上任後政策均會轉趨溫和,社會爭拗減少,倘能團結各派及社會,香港就有重生機會,「歷史總係會重演,當年董建華下台,就有股樓大升市,?家要重複當年的樓市升勢當然好困難,但某啲行業好似資訊科技咁,都一樣可以為香港注入活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9/19879830
《日經》﹕iPhone首季產量削一成
1 :
GS(14)@2017-01-02 00:02:26【明報專訊】蘋果iPhone再傳銷售疲軟要減產,據《日經新聞》報道,基於供應商數據,預計蘋果2017年首季將減少iPhone產量約10%。蘋果股價連跌三日,上周五挫0.78%,以近全日低點115.82美元收市,2016年仍累升10%。
銷情不佳 庫存積壓
日經報道稱,減產主要因為iPhone 7銷情不理想,和iPhone 6S情况如出一轍。2015年發售的6S銷量不佳,年底庫存積壓,蘋果在2016年首季也削減了產量,還特意將iPhone 7發售時的產量縮減了20%,但銷量仍然差過預期。
蘋果9月發售iPhone 7時,引發搶購熱潮,亦刺激股價由當時的103美元拾級而上,不過市傳因產量不足才造成搶購假象。
在蘋果、微軟等科技股拖累下,美股三大指數在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齊跌,道指收爐跌57點或0.29%,報19762點;標普500指數及納指分別0.46%及0.9%。
蘋果股價連跌3日
惟全年道指仍累漲13.42%,創2013年後最大年度漲幅,標普500指數及納指則分別累漲9.54%及7.5%。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69&issue=2017010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