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息》心得整理 投資理財-分享站

http://rich.infosharecity.com/%E7%B2%BE%E6%BA%96%E9%A0%90%E6%B8%AC-%E5%A6%82%E4%BD%95%E5%BE%9E%E5%B7%A8%E9%87%8F%E9%9B%9C%E8%A8%8A%E4%B8%AD-%E7%9C%8B%E5%87%BA%E9%87%8D%E8%A6%81%E7%9A%84%E8%A8%8A%E6%81%AF/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腦中冒出一個結論:「任何的預測都不夠準,但也別低估每個預測的準確度。

「這是什麼結論!?」有趣的是我自己竟然對這結論馬上提出質疑:「莫非自己沒有看懂這本500頁的書?」只是通常我很重視自己這種靈光一現的想法,因為那可能是代表我真正未經修飾的觀點,是我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在仔細消化這句結論後(中間去喝了幾口奶茶),我覺得其實還滿符合這本書作者傳達給我的概念。雖然作者最後是用另一種角度為這本書下了結尾,但對我而言,開頭那句結論就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

這本書在2012下半年美國出版時我就很期待,如果你對我其他書評還有印象,《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及這本《精準預測》就是2012年美國上市書中最期待的兩本,主要原因是此書一出版就成為美國Amazon的暢銷書所以印象深刻;另一個原因是作者 Nate Silver 本身在「預測」領域的過人之處:這位被稱為統計與預測鬼才的人,在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成功公開預測50個州中的49個州票選結果後聲名大噪,接著在2012年的總統選舉(難度我覺得比2008年高)更是50/50全中。當然,要說他是運氣好也不無可能,看完他寫的書你會更清楚運氣這件事占了多大的影響。天底下無奇不有,大樂透都有人會中了,猜中50個州的結果也沒什麼,就像有人一輩子都好運是很自然的事。

不過書要能賣也不能只靠作者名聲,重要的還是內容值得閱讀,能提供讀者未知但有用的資訊。關於這點作者滿足了我,這本書裡提供的資訊給了我更多看待預測正確的心態,對於一個沒學過統計學的人來說,已足以拋開許多對預測上的誤解,其中之一就是要接受人類對預測容易犯錯。Nate Silver 在書中寫到:

「這本書的中心假設,是如果我們想要做到更準確的預測,我們就必須接受我們的判斷容易犯錯。」

整本書就用了這個核心觀念來貫穿每一章節,涵蓋了近10種跟機率與預測相關的領域,包括:金融危機、選舉民調、棒球運動、氣象預測、地震、股市效率市場、流行感冒、西洋棋、撲克……

在上述的領域當中,作者提出一個令人意外的論點:他認為氣象預測是少數現實生活中,預測最成功的領域之一。

啊?有沒有寫錯?氣象預測應該是「很不準」吧?

很巧,閱讀這本書正是天兔颱風來擾亂中秋假期,讓黃色小鴨(Rubber duck)洩氣的時候,如果大家有看氣象報告,天兔被喻為「地表最強的颱風」,不過實際上除了東部風大雨大外,並沒有太明顯示的災情(當然沒有很好),似乎讓人覺得氣象預測跟準確很難畫上等號。不過這就是我讀完書會下開頭結論「別低估每個預測的準確度」原因,Nate Silver 在氣象這章用各種方式來說服讀者,氣象預測的準確度已有顯足的成長,在過去的二十五年內,這領域的準確性已經提升350%(此數據是就美國而言)。相較於其他領域如地震、股票市場、經濟市場這些預測的準確度還只停留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水準,氣象的準確度真的很高。(簡而言之,人類能預測何時有颱風,但還無法預測何時會地震,還有股市何時會崩盤。)

只是氣象預測會讓人普遍覺得不準,在於預測者公佈的預測值太過於強調要「精準」而非「正確」,比如預報某地區降雨的機率是60%,但以統計機率來說可能是50% – 70%的範圍,只是顯然後者提供機率區間會讓更多的人看不懂,而且給個看似糢糊的範圍有失「專業」的身份。但卻也是過於強調「專業」,所以才讓許多的預測都失準,而專業的包袱也讓預測者事後不願承認預測犯錯的事實。這點你從國內政治或股市名嘴的言論就可以知道,通常過往曾經說過的話在事後被證實是錯時,那段言論名嘴就不會再提及,或是找各種其他的資訊來掩蓋他犯的預測錯誤。

整體而言,這本書算不上是很好讀懂的書,內容多少關係到統計機率(如果是數字控的人就會喜歡),所談的領域也需要時縱時深地去思考,但我覺得這樣的書更能訓練自己大腦思維突破,從書中不同角度來讓自己的知識成長。也因為這本書可吸收的知識較多,所以接下來會再用不同篇幅將其他心得節錄出來,下一篇就會從這本書的英文原名《訊號與雜訊》(The Signal and the Noise)開始討論,也因為我的工程師背景就是在玩訊號與雜訊,所以我會用個人的角度從這點出發,分享現實生活中常見的預測言論,為什麼幾乎都不該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48

【預測】2014年哪些中國公司可能上市?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30/57513.html

今年互聯網公司又掀起了海外上市潮,58同城、去哪兒、500彩票網、汽車之家等互聯網公司紛紛上市,明年這樣的態勢是否還會繼續?哪些互聯網公司最有可能明年上市?本文來源於騰訊科技,以下為作者瑞星的觀點:在經歷了2012年的資本寒冬之後,今年海外上市窗口開啟。多家中國互聯網公司下半年接連赴美上市,其共同點包括:1、與傳統行業結合緊密。58同城將傳統的房屋租售、餐飲娛樂、招聘求職等業務搬到線上,去哪兒是對傳統旅遊業的改變,500彩票網幫助用戶網上購買彩票,汽車之家則是汽車行業的資訊門戶和推廣平臺。2、是所在領域的代表企業。58同城是分類信息網站模式的代表,去哪兒則是在線旅遊行業的代表企業,500彩票網在彩票領域耕耘多年,汽車之家則是汽車垂直門戶的領軍者。參考這兩個標準,2014年最有可能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有:阿里巴巴今年阿里巴巴上市一度是最熱議題。馬雲曾明確表示希望在香港上市,但是由於在股權結構上與港交所的“同股同權”原則存在沖突,阿里巴巴今年上市夢碎。根據此前阿里巴巴與雅虎簽署了股權回購協議,阿里如果在2015年12月前實現上市,則有權在IPO之際回購雅虎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的50%。因此,留給阿里巴巴IPO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至於上市地點,則仍然要看阿里和香港方面的博弈了。科通芯城科通芯城定位為IC(集成電路)電子零件網上采購平臺,該公司董事長康敬偉近日表示,公司已有充足上市準備,並且首選上市地點是香港。科通芯城主要從外國供貨商如intel采購IC零件,再透過網上平臺銷售給中小企會員,賺取價差。去年公司純利約8400萬元,網上銷售額8億元,今年初步估計網上銷售額40億元。愛奇藝近期傳出百度旗下視頻網站愛奇藝CEO龔宇赴美國洽談上市計劃的消息,並首設CFO職位,任命百度預算控制與財務分析部門負責人王曉東擔任此職。這些都被外界視為愛奇藝加速了海外上市的步伐。依托百度,愛奇藝在視頻網站的流量導入上占據了優勢,數據顯示,愛奇藝來自移動端的流量占比超過了50%。在經歷了“燒錢”模式之後,2014年愛奇異也需要盡快通過上市獲得融資。大眾點評彭博社曾報道稱大眾點評網擬5年內上市。大眾點評網創始人兼CEO張濤也表示傾向於在美國上市,而且估值預期超過100億美元。數據顯示,大眾點評網擁有7500萬月活躍用戶,網站月頁面訪問量(PV)為25億,其中超過70%來自移動用戶。UC優視2013年,UC優視似乎有些沈默。早些時候,UC優視一位高管曾高調表示,著眼於2013年進行IPO。不過現在來看,UC優視今年已經不可能上市。明年UC優視上市的可能性較高。作為國內移動互聯網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其本身的上市無疑有著“概念”優勢。近年來UC加大了海外市場的拓展力度,數據顯示,UC用戶已經超過4億,在十個市場的用戶數市場占有率超過10%,在印度市場份額超過30%。易傳媒易傳媒CEO閆方軍在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明確表示,看好2014年一季度的資本市場,可能選擇這一時間啟動IPO,並且“隨時會路演”。2012年2月,易傳媒曾向SE提交IPO申請文件,但是因資本環境不佳,易傳媒向SEC申請撤銷赴美上市計劃。隨著流量向移動端轉移,提供移動端流量變現服務的易傳媒也被資本市場所看好。2014年上市的預期比較高。此外,還有藍港在線、觸控科技等遊戲公司也計劃IPO,明年很可能還是中概股的快樂時光。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瑞星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693

美國風險投資人預測2014科技界8大走勢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0/57811.html

i黑馬分享的這篇文章,作者Sergio Monsalve是矽谷風投公司Norwest Venture Partners合夥人,2013年,他們對科技/互聯網行業的風險投資取得了成功。他在這篇文章中談了談對2014年的一些看法,比如全球互聯網和移動行業的主要趨勢、風投融資環境、主要的成長型新興子行業以及公共市場。2014年八大預言:1. 移動業務將繼續沖擊互聯網巨頭:人們對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使用將加速,情況就連最樂觀的預言者也會感到意外。舉例來說,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最近曾提到,該公司48%的日常活躍用戶都通過移動設備登錄Facebook。我相信,到2014年底這個數字將達到70%-75%。同時,我認為大多數移動設備用戶及其增長將來自亞洲和拉美的發展中國家。2. Marketplaces 2.0將成為一大風投重點:在美國,當我們回首2014年時,我們會認為這一年屬於那些雙邊市場。雙邊市場是指最終用戶在消費的同時還對外提供服務或產品。這些市場將讓全世界看到,C2C正在不斷地讓電子商務領域變得平坦起來,同時讓行業走勢具有非常強的防禦性。我預計,就在三年之內,租車網站Uber、手工藝品交易網站Etsy、P2P貸款網站Lending Club和租房網站AirBnB這樣一些公司的總市值將很輕松地超過eBay。這種趨勢將開啟“Marketplaces 2.0”時代到來的序幕。3. 個性化商務應用將進入成熟期:社交和移動網絡將通過簡單的消費應用繼續向企業領域滲透。其中包括Dropbox、Evernote和Prezi等許多應用。首先是最終用戶偶爾用到了它們,然後引起了企業的註意。Box、Evernotex和Evernote等“輕量級工作流程”應用將首發上市(或者在為IPO做準備),從而讓規模較大的企業繼續註意到它們。IT主管將在保證安全和控制IT基礎設施方面遇到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原因是大部分數據將移動到雲端。同時,隨著自攜設備上班(BYOD)越來越流行,數據分散度以及安全複雜性將大大提高。4. EduTech和MOOC將沖擊傳統教育行業:多年來,雖然教育市場的規模非常龐大,但對教育領域的投資總是不能帶來高額回報,這一直讓風投人士感到困惑。不過,最近幾年的情況已經證明,新技術對教育行業的沖擊確實能帶來巨大商機,而且大規模退出也許就在眼前。隨著Coursera、Udemy、Udacity、Minerva和Lynda等公司的出現,我預計教育科技行業將在2014年蓬勃發展。我同時認為,2014年,行動遲緩的現有傳統教育機構,比如中小學和大專院校會說: “或許我們最好也應該參與進去”。斯坦福大學(Stanford)和麻省理工(MIT)等起步較早的大學已經開始積極地推出在線課程。5. 金磚四國的互聯網行業將看到一個光明的2014年: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很難跟上美國的複蘇步伐,也很難和矽谷生態系統實現同步發展。我認為,這種趨勢在2014年將淡化,而金磚四國將再次傳出一些積極的消息。幾年來,這四個國家不斷積累和趨於成熟的互聯網行業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其中一些公司已經準備在2014年首發上市。我預計,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將獲得成功(巴西隊甚至有可能奪得冠軍),從而有助於提升巴西的整體形象。巴西一些最引人註意的互聯網公司將利用這個契機,成為受益者。印度的互聯網行業也在走向成熟,特別是考慮到今後幾年印度的中上階層預計將繼續急劇增長。如果印度大選結果對業界有利,就可能迎來更好的發展勢頭。人口結構年輕以及智能手機越發普及也讓印度受益。出現了一段時間的波動並受到一些幹擾後,中國也將重新獲得一定的增長動力。經歷了幾個表現平平的年份後,我們將看到中國互聯網行業趨於穩定,投資者也會慢慢重新回到中國。2013年10月份去哪兒網(qunar.com)首發上市刺激了人們的投資欲望,同時預示著大型IPO即將到來。阿里巴巴(Alibaba)的超大規模首發上市預計將重新激活風險投資和公共股權投資活動,同時可能帶來中國所需要的轉折點。6. 互聯網並購將增多: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消費者加速從固定網絡轉向移動網絡,Facebook和Twitter等互聯網巨擘必須得更加靈活和貪婪,才能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它們還得進一步開發本公司已經羽翼豐滿的“智能廣告網絡”,同時增強自身移動業務的能力。我相信,這將使移動互聯網和廣告技術領域的並購數量在2014年大幅上升。我預計,網絡股將在2014年出現適度增長,原因是大型互聯網企業基礎堅實,可以進行更多的收購。移動社交網絡的出現將繼續讓消費者的認同度發生分化,特別是在十幾歲和二十幾歲這兩個年齡組。舉例來說,Snapchat、Vine、Nextdoor和Instagram等社交網絡已經暴露出了Facebook和Twitter的弱點,特別是在面對年輕的移動設備用戶的時候。移動設備構建的社交網絡在便攜性方面遠遠超過臺式機,這種情況讓所有大型社交網絡公司更容易受到沖擊。我為什麽認為並購對它們很重要?這就是原因之一。它們必須保持對移動社交網絡領域的控制。如果主要依靠內生性增長策略,這些公司就無法做到這一點。2014年,專家們回顧Facebook對Instagram的收購時會認為這是一項天才之舉,因為它將進一步鼓勵其他大型社交網絡公司采取外生性增長策略。7. 比特幣將大行其道:我認為,比特幣顯然將繼續增長,但也將出現極端的波動性。Overstock.com等零售商會在更多的經營網點使用比特幣。不過,銀行業和政府仍將存在一定分歧。這些機構仍將無法正確認識到比特幣帶來的真正機遇和威脅。比特幣有可能讓經濟和政治脫鉤。8. 2014年納斯達克指數將再次上漲:納斯達克指數年底可能收於4500點,但也可能更接近5000點,這是納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創下的神奇紀錄。但同時,投資者們也會因此在自己的博客里大談“泡沫”問題。我認為,關於泡沫的探討會讓投資者著迷,他們會不由自主地把2014年和1999年進行比較;他們還會註意到,2014年正是科技行業首次進入繁榮期15周年。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市場雖然有可能出現不安和波動,但我認為它的整體趨勢將繼續向上。個人投資者最終會重返這個市場,從中受益。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Sergio Monsalve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37

市場越糟預測越準?NO!股票分析師從來就沒怎麽準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229

銀行的分析師並不總會給出最好的投資建議,這早就不是什麽秘密。2001年時,紐約州總檢察長Eliot Spitzer就披露,分析師習慣於高度贊揚那些業績不佳但與該銀行有業務聯系的公司。很多分析師私下里將一些股票稱作“垃圾”、“廢物”、“狗屎”,但卻建議客戶去購買它們。 但在市場下行的時候,分析師就很少有這種魚目混珠的機會。所以可能有些人會認為,在市場下跌的時候分析師的建議會更靠譜一些。但新研究表明,分析師在市場不景氣時的建議比牛市中的更加糟糕。 據經濟學人,新加坡管理大學的Roger Loh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René Stulz對1983年至2011年期間分析師的買入、賣出建議做了分析。結果發現,分析師在熊市中的預測比牛市中更不靠譜。比如他們在金融危機期間對下季度的盈利預測就比其他時期超出46%。 兩位教授指出,預測準確性下降有可能與研究預算削減有關。在市場下行時,銀行用於研究的經費就會減少。比如,根據Frost咨詢公司的Neil Scarth,在最近的一次危機中,研究經費就削減了40%。削減經費的主要方法,就是將更加有經驗的、昂貴的分析師替換為年輕的、便宜的分析師。對於被解雇的擔憂也影響了分析師對研究的專註。 諷刺的是,兩位教授還發現,在市場不景氣時,投資者反而更加重視分析師的建議。就像司機在大霧天會更加依賴地圖一樣,投資者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時候會格外重視分析師的話。但很不幸,這也是地圖最不準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602

華電福新(816)的盈利預測與股價狂想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4/01/07/%E8%8F%AF%E9%9B%BB%E7%A6%8F%E6%96%B0%E7%9A%84%E7%9B%88%E5%88%A9%E9%A0%90%E6%B8%AC%E8%88%87%E8%82%A1%E5%83%B9%E7%8B%82%E6%83%B3/

筆者由華電福新(816)上市時已經跟蹤該股,個人認為公司的基本因素較其它的新能源股公司稍好一些但股價卻偏弱,直到踏入2013年12月(見下圖)。進入2013年12月華電福新的股價開始轉強。雖然暫時不能確定股價的強勢可否持續,特別是過去一年股價已經升了一陪,但趨勢值得關注。
stock_price_before_2013Novstock_price_2013Dec
股價強弱固然有其指標作用,但筆者較睇重公司本身的基本因素。以下是簡單的2013年盈利分析。

2013年盈利分析
火電: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可門發電公司累計完成年度發電量142.05億千瓦時。根據華電福新2013年中期報告,可門電廠可門二期共四台發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為2,668.0小時,這相當於上半年發電量為64億千瓦時。換句話,可門發電公司下半年發約78億千瓦時,較上半年增長21.8%。由於下半年的煤價較上半年的為低(見下圖),因此,下半年的發電成本肯定較低、盈利更高。
coal_price_2013
暫時沒有其它電廠的發電量的數據,但如果其它電廠下半年的發電量與上半年相若,那麼全年火電分部利潤粗略大約有1,600,000,000元(人民幣,下同)(2013年上半年為763,278,000元)。

水電:
公司上半年水電發電量為4,503,353.0兆瓦時。關於下半年水電發電量的數據很小,所以只可以大膽推算。

棉花灘水電公司是華電福新以裝機量計算最大的水電公司。根據棉花灘公司的網頁,2013年全年“發電量比多年平均值超發1.9億千瓦時”。棉花灘水電的 “多年平均值”大約是19億千瓦時,所以推算出棉花灘水電2013年全年發電量為20.9億千瓦時,稍為比2012年的21.32億千瓦時發電量低一些。

福建2012年是雨水特豐年,但2013年雨水是偏少的,棉花灘水電公司2013年發電量與2012年相若主要是2013年雨量分佈反常——福建南部的降雨較北部的多(見下圖)。從圖所見,三明市降雨尤為偏低,但有點意外就連位於三明市的安砂水力發電廠指旗下多間電站“有望完成年度發電計劃”。(2014-02-06更新:同樣位於三明市的池潭水電廠大概只完全2013年年度目標的發電量的75%。)

rainfall_distribution
此外,華電福新在2013年下半年裝機容量有所提升,增幅大約11%:2013年9月華安水電站新增80MW裝機容量和在2013年12月收購181.64 兆瓦。

整體來說,華電福新應該完成2013年全年水電發電量80億千瓦時的目標(2012年目標是90億千瓦時),而且有望超標。估計下半年水電的分部利潤跟上半年相若。

風電:
關於風電的資料很少,但基於(a)棄風限電情況有所改善和(b)裝機容量增加的假設(註:公司積極入股中國風電(0182)可能預示風電上網率比預期的好),下半年的風電分部利潤應不少於上半年。不過不知公司會否為CERs作撥備/減值。

其他清潔能源:
其他清潔能源的裝機容量在下半年應有小幅增長,但分部利潤應不會有明顯增減。

分部利潤預測總結
2013年,華電福新火電業務受惠於煤價大幅下跌及落實收購可門二期,利潤大增;而水電業務雖然面對降雨偏低的情況,但憑較好的調度和水能利用與外部收購,利潤雖較2012年低,但整體成績沒有令人失望。關於風電的資訊實在不多所以實際盈利很難預測,但隨著電網的改善和棄風限電的情況好轉,盈利應該較好。此外,隨著國內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發展,未來CERs的收入將會增加。華電福新於2013年12月19日在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成了一筆122萬元碳排放的交易(2013年上半年這方面的收入為零, 而2012年全年收入側為111,729,000元)。至於分佈式能源,進度就比預期的慢,希望西氣東輸三線的貫通會帶來轉機。

整體而言,2013年下年年的盈利應與2013年上半年相若。假若財務支出、利稅沒有太大的改變和沒有出現如2012年維修及維護費用的大幅增加,2013年全年每股基本盈利估價為0.22元(人民幣)( 註:2013年上半年為0.1121元; 2013年首9個月為0.165元)。

股價推測
如上文提及2013年11月前華電福新股價偏弱,筆者推測背後最大原因是市場憂慮持有大量股票的基礎投資者隨時減持。在2013年,每逢有基礎投資者減倉,股價都受壓一段時間,但消化後便向上。

華能集團可以說是最後一個持重倉的基礎投資者,隨著它在2013年12月18日悉數沽出所持華電福新的股票,只要社保南車持有合共大約11.32%。由於現時華電福新股票大部分落在大戶手上,大戶應該樂見社保或南車繼續減持以便進一步吸乾貨源  (最新消息:南車持股量已低於5%的強制披露水準;南車在2013年12月31日的減持而同日匯豐卻增持!)。有一點值得提的是港交所的股權披露顯示China Ming Yang Wind Power Group Limited持有141,062,000股,但以筆者理解明陽風電已於2013年4月15日清倉呢。

筆者以前估計華電福新2013年第四季市場價格介乎HK$2.5~$2.9,但參考以往走勢升完一輪便向下整固,所以在2013年12月初全數減持,希望稍後在大約HK$2.6買回。可惜華能集團批股後華電福新沒有想象跡象,反而企穩幾天後直上HK$3.50,這真有點意外。

現在基於2013年每股基本盈利有大約HK$0.28,筆者估計華電福新2014年全年股價介乎HK$3.2~4.0(相當於2013年歷史市盈率的11~14倍)。啊,雖然好矛盾及肉痛,之前低價沽出今天(7日)卻高價(HK$3.30)買入了4,000股;是貴啊,就當作超長線投資吧。

現時,華電福新裝機容量已經超過10,000MW大關,筆者估計在不需外部收購或注資(即organic growth)的前提下,2016年年底前裝機容量會增加10,000MW,到2019/20年年底再增加10,000MW(註:裝機容量較容易預測,相關的盈利就很難了),所以現價雖貴但華電福新長遠股價可能會到5~6元。希望沒有預測錯呢,哈哈。…不過,筆者也樂見股價回落到3元以下以便吸納作長線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43

思考的碎片---20140406 我的預測和推演都是錯的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g3h7.html

思考的碎片---20140406 我的預測和推演都是錯的


我的預測和推演都是錯的。

這個和實施無關,無關於預測是否先驗。無關乎推演是否證偽。


我表達的意思是我預測和推演,對我個人只是一個check point 或者 water mark 而已。

總要的商業邏輯和自檢標誌。

防止自我催眠。


在我的世界裡只有兩種情況可以預測證券市場的未來

1.神

2.類似Soros這樣的推動世界趨向他的目標。

類似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玩法,先做空標的 持有頭寸然後用輿論和媒體推波助瀾。

換句話說這是另一鐘操縱,就是推動潮流向有利於這自己的方向發展。


有點類似通過預測 用資金和輿論自我強化達到特定目標。

說實話很類似大眾催眠和行為操控。


之間區別很微妙 我只能描述到這個程度。


除了以上兩種情況,任何預測都是跳大神。


上週和郭博聊天

說到一個情況,週期性 本身是可以預見,但是轉折點很難預測準確時點。

我後來的思考是可以用行業經驗 生活經驗 無限的逼近轉折點。

很類似極限的概念,1.無限接近2.和極限始終有一個差異。

這是假設主觀不影響客觀。(撇除反身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45

預測02198三江化工半年報:盈利會大幅度下滑嗎? 馬小寶

http://xueqiu.com/5640098934/29515733
自2013年中以來,考慮國內環氧乙烷產能狼煙四起,已經至少一年沒有看三江化工了,所以對於2013年度能實現6.05億,繼續維繫30%增長,本人可是相當吃驚。

同樣也驚訝於香港資本市場對5倍市盈率的淡定,即使未來產品價格競爭劇烈,毛利從去年的16%繼續下滑,但三江化工還有甲醇制烯烴,美福石化和大量公用固定收入,換句話說,倘如大股東私有化,然後注入華芳紡織或者集團旗下任意一家上市A股公司,股價會如何反應?

三江化工的業績報告,年度綜述是我所見化工企業中最有水準的一家了,過往經營、當前產銷和未來策略,無不敘述得清晰明了,作為從業人員,由衷佩服三江化工過去的戰略佈局和未來的對策。舉例來說,2010年三江當家人就意識到環氧乙烷國內會價格戰,所以開通了出口策略,用幾乎不掙錢的策略發展東南亞客戶群;擔憂乙烯供應和成本風險,收購興興能源180萬噸甲醇烯烴項目;避免石化專用碼頭受制,更為了烯烴設施拓展,去年收購美福石化。今年4月份中國洗滌展覽會,現場展示最大的展台,開始除了大客戶加工外,有意識發展自有客戶,最近華南市場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高佔有率更是充分顯露出積極成果。類似靈活大手筆,不勝枚舉。

2014年新年還沒過,某著名投行剛唱多股價7元,話音才落,股價就開始了漫長的陰跌,技術節奏上步步套人。鑑於以往2010年以來三江股價和業績的反常走勢,必須先預測半年報盈利情況,才方便判斷是介入還是固守,或者乾脆拋空?

分析2013年全年盈利的動力來自以下幾點,產能大幅度提升從21萬噸上升到38萬噸有效抵禦了毛利下滑的負面,高新技術認證帶來少交6000萬稅,美福6000萬(半年),匯兌9000萬(乙烯遠期採購和美元借貸),乙烯全年CIF 中國主港1180美元低位貢獻(全年購買30萬噸計算),利息借貸收入8000萬,政府補助2500萬。

對比現在狀況,顯然很多有利條件已經變化了,而且短期能用惡化來形容也合理。2014年以來成品環氧乙烷的售價看上去10600元/噸,和去年均價10700元/噸,相差無幾,實則不然,根據行業慣例,環氧乙烷的價格遵循中石化南方掛牌,貌似很難變更,去年的價格屬於中石化南方內部高大上決策,所謂以價格制衡民營企業,所以採取調整產能壓低售價,結果剛好有利於三江新增產能釋放,開工率創下歷史新高120%,感覺中石化當時內部價格制定者是「管老闆自己人」,當去年中石化化工板塊迎來了業績歷史最醜,內部干將統統挨批,所以今年提出了要求盈利才做,不和民企玩了。用高於市場平衡點的位置設定掛牌價,結果該價格貨物很難銷售,因為還有外來進口非離子的衝擊比如殼牌,比如埃克森美孚,比如陶氏化學,所以今年3月份三江就搞了檢修計劃,5月啟動了減產措施來應對,2~5月價格10600元/噸,實際上執行效果已經大大不如去年了,估計還給予大客戶折扣才成行的,如果沒有意外會在大客戶加工盈利中體現負面。

乙烯進口價格,這個上半年維穩在1430-1450美元/噸,即使三江談判能力強,但估計低不了多少,淨增250美元/噸,衝擊250*6*15萬噸/1.17=--2.25/1.17億,這個我是實在沒有進一步計算的勇氣了。

高新技術Okay,繼續享受。

美福Okay,數字甚至更加漂亮。

利息對外借貸具備固定協議加上政府補助,同樣繼續。

匯兌需要警惕了,因為人民幣貶值,有朋友說要虧1個億,從去年升值收益幅度看,如果沒有改變策略,數字八九不離十,具體要看安排在哪個時間點做賬。這樣一來,拍下上述數字,估計三江化工同比去年少了2-3個億,接近虧損邊緣了。

5月初行業會議看到了三江的高管參加了,和人握手談笑風生,估計不會虧損這麼差勁,不過也能可能業績屬於管總操心的事,跟下面的人無關。6月份減產,市場上傳說多家中石化企業停產檢修,需求樂觀看,最多和去年打平,猜測即使漲價也更變不了業績,預測同比下滑50%,全年80%以上。

股價走勢,本人一概不懂,三江自有其內在競爭力,歐美環氧乙烷價格一直上漲,快要跟上國內的售價了,其他原料也在漲,和股市正相關,而我們的化工原料,大凡國內主導的產業,股價和A股一樣高度相關,以低位盤整為主,也就是說印證了三江化工的年報披露,一旦年底或者明年初甲醇烯烴上馬,60萬噸產能可以全球拋售,業績再觸底回升也存在大可能。

下圖是嘉興乍浦化工園區的產業圖,三江、嘉化相得益彰,尚不可輕易做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069

如何預測公司未來業績增長 天道老子騎牛

http://xueqiu.com/3241529995/29588041
投資成長股最大的難點就是對未來業績的預測,之前有不少朋友問我如何預測,其實我也是才疏學淺,半個新人。投資是門很深的學問,這裡我暫且拋磚引玉,希望招來鳳凰,引來山人!以便讓我向大家學習!

其實投資真的是一門藝術,估值更是一門藝術,業績預測關係到估值的預測,這個更是重點的藝術!因為我們要根據公司目前的收益水平進行預測,實際上是根據經驗進行判斷這只股票的價格是不是合理進行大概估計。投資其實就是做未來的預期,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判斷公司未來下一個季度、下一個半年、下一個一年的大致收益是多少。有的朋友說需要判斷下一個三年、五年、十年,我不是反對,我只是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未來時間越久變數越大,我目前的能力完全不能準確判斷三年、五年、十年,我只需要能準確判斷下一個一年那麼我已經很高興,太遠的我需要根據時間和變數不斷修正自己對公司的觀點,同時也證明我能力有限。

由於遠期業績無法準確的進行估算,所以很多朋友用市場總量來判斷,從而給公司定出市場總市值,以完成總市值做為目標。當然這個方法沒有錯,很值得學習。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還是需要首先解決,就是我們判斷出了市場總量,又如何判斷的出公司在這個市場行業的遠期變數呢?如何判斷遠期不會出現更多競爭對手呢?如何判斷遠期政策不會變化呢?如何判斷遠期公司經營策略、戰略或者管理層不會變化呢?如何判斷遠期不會有更先進、更適合消費者的產品對公司產品進行替代呢?我個人確實沒有辦法對遠期的這些事件問題進行準確判斷,所以我覺得自己對遠期只是一個大綱,需要不斷根據近期進行修正判斷,所以我認為用遠期行業總需求判斷對公司的總市值,從而去做為我們持有的理由是有待商榷的。因為你就算計算出行業總需求,但是公司未必能完成。

投資成長股的前提是投資者假設公司未來收益將會不斷上漲,每一隻股票中都包含了公司未來業績不斷上漲的預期假設。但有時候有兩種情況反映很奇怪。

⑴一些公司公佈業績雖然不斷上漲的,但是股價中短期卻停止上漲或者持續下跌,這是因為原來市場預期很高,高於現在公佈的業績增速,股價在之前已經大幅上漲反映預期,在公佈後並沒有達到此前預期水平時股價就會出現兩種情況,其一是股價大幅下跌,如之前典型例子$電科院(SZ300215)$$三諾生物(SZ300298)$ 等,其二是小幅小跌長期橫盤,通過時間和公司增長燙平之前由於過高預期而產生對比業績的過高估值,這一種雖然增速沒有達到市場普遍的預期,但是這種往往增速還是比較高,有些而且估值並不是很高,典型例子如$歐菲光(SZ002456)$ 這兩年情況。

⑵一些公司收益下降,但是公佈業績後股價不跌反而出現上漲,這是因為市場之前對公司預期下降更多,更差。股價在公佈之前已經過度下跌,從而出現修復性行情,修復性的這種往往不會漲幅太多。但是有一種可以出現例外,這種就是超跌後出現的困境反轉公司,這種業績也是下降的,但是公司通過創新、新產品開發上市或者行業反轉以及對不良資產剝離、關閉,同時留下好的有潛力的公司,這樣的公司由於業績開始轉好,並沒有市場之前預期那麼差,股價已經過度下跌,市場開始對公司的未來預期轉好,所以結合超跌、未來業績持續轉好,這種公司一但抓到手可以獲得超額甚至驚人的利潤。如典型的$江山股份(SH600389)$ 在2011年末出現的機會,儘管業績下降83%但是股價至此出現了復權價5.95漲到最高49.09波瀾壯闊的一幕。

那麼公司業績增長是怎樣做到的呢??彼得林奇大師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

⑴削減成本。我個人覺得這個削減成本的持續性相對於開拓新的市場、新產品,持續性要相對弱一些,這些可以通過控制員工待遇、增加自動化減少用工數量、通過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減少銷售和廣告費用、優化原料進貨渠道和通過價格協議等等方式降低成本。

⑵提高售價。這個我們一定要仔細區分,有些公司提高售價不一定對公司長期發展有好處,比如一些經常性消費品和可替代的產品公司,雖然你的價格上去了,但是你喪失的是量和長期客戶。但在中國這種特殊消費文化下一些奢侈品和交際產品的強品牌公司,提價是很有好處。因為中國有錢人總是愛面子攀比和重視商務交際。這樣情況下之前高端白酒就應運而生,比如以前名牌包包、豪車、$貴州茅台(SH600519)$$瀘州老窖(SZ000568)$$沱牌捨得(SH600702)$ 等等就是通過提價建造品牌成功打下天下。中國人很多初次見面看你穿著和開的車判斷你有沒有實力。同時本人覺得在個人消費品並且不能拿出來炫耀攀比的產品過度提價對長遠沒有好處,比如之前大幅提價的東阿阿膠 ,這些東西雖然品牌還是很重要,但是這都是大家默默在家自己吃的,通過調查價格過於太高,很多人就會選擇其它價格和品質更合理,性價比高的同等產品。(這個本人愚笨見解,很可能錯的,希望阿粉不要噴我,多空永遠有分歧,理性對待,我不是故意想黑阿,拜託。。。)

⑶開拓新的市場。這個典型例子如$云南白藥(SZ000538)$ ,它從原來的醫藥市場,看到了功能牙膏市場的契機,確實它的牙膏產品在治療牙齦出血有很好效果,我長期使用效果很好,願意支付比其他牙膏產品更高的價格。

⑷在原來的市場上銷售更多的產品。這類公司有兩種,一個像$上海家化(SH600315)$ 一樣在原來日化的渠道上不斷增加其他適合消費需求的產品。另一種是像$格力電器(SZ000651)$ ,通過專業不斷擠佔原來市場上的份額。

⑸重振、關閉或者剝離虧損業務。這類公司在我國目前主要由收購、重組、轉型、剝離為主,案例比較多。

還是那句老話多思考、計算和考證,孫子說:夫未戰而妙算,勝者,得算多也。夫未戰而妙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何況無算乎?

最後感謝 @雪球 這個平台,最近看到四處都在殺大神,首先申明我不是大神,我也沒有驕人的業績,我只是一個平凡的散戶在談談自己的經驗和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拋磚引玉,望理解包涵。@方舟88  @不明真相的群眾

                                             2014年6月8日  天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485

預測 Money Cafe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16.html
五月未過,市場已經證明,市場做了幾件錯誤預測;內地增長比去年好?

錯、資金外流,區內貨幣受壓?亦錯。收水之下,債息升?更錯。資金由債轉股,都錯。

印度股市創新高,內地股市仍然沿地踏入、印尼貨幣年內升幅逾百分之六、印度升半成、其餘升幅一、兩個百分點、更甚環球債券年內回報百分之四點一,跑贏環球股市百分之二點五回報、美債跌了半釐、德國債息更跌至一釐三三。

硬說要因希臘債券價格下跌,令資金流入美國債市避險、令到之前大手沽空美債的投資者被逼平倉,進一步推高美國國債價格,信乎?

以上簡單交待,投資市場精神分裂狀態已經升級,債與股,一邊審慎、一邊樂觀,對峙局面白熱化,而對峙進一步加劇,更體現於同一資產類別下的自相矛盾表現;

美國大指數強,惟反映經濟預期的羅素二千,對不起,已屆熊市區域、中港股不重複、就算債市,歐豬息創新低,惟頗多企業債其實已經一年債息升幅大約一釐。

美國持續退市,但債息不斷低,有關迷思,及造成的混亂現象,絕非一時三刻,因為希臘債沽壓而發生。

真正導致美國債息下跌,恐怕原因其實是債市投資者押錯注﹗

美國經濟復甦、市場憧憬聯儲局快將收緊貨幣政策,加息週期甚至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展開,令不少債券投資者,看淡美債前景,早大手沽空美債,結果全數被挾死!!

高盛認為,即使現時經濟屬於樂觀,但之前市場對經濟樂觀級別屬於過份。麥格理相信,似乎經濟之改善,未能帶動產出缺口收窄。

但我們卻有幾點看法!
一,經過幾年「領野」後,市場跟本不相信市場,市場亦不相信央行,對異常樂觀預測早有戒心,因此年頭開波,從來並無避險;
二,股市持續向上,進一步加劇市場悲觀預期,認為早期會爆,於是股市越升,有一批投資者愈揀去避險。
三,同樣亦有批人不信債市,債價愈升,他們越有膽量跑去炒股。

零九年之後,重溫大市場及大環境,其實淡友輸足五年,年年賭爆煲,市場年年舉行反爆煲運動。

Anyway,故事總有盡頭一日,比去年、去年及大前年,市場價格錯配見嚴重,地緣風險更加升溫!!

無人希望淡友最後獲勝,但大前題是市場應調節不必要的預期,尤其是不必要的回報期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774

Nate Silver 的世界杯預測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6/nate-silver.html
期待已久的世界杯今晚將揭幕,在這之前,不同界別的名人紛紛給大家「冠軍貼士」。誰最值得參考?球王比利還是物理學家霍金? 我認為最權威的應該是Nate Silver 的預測!

Nate是誰? 現三十餘歲,畢業後在Big4負責transfer pricing的工作,感覺工作沉悶後很快就離開了Big4。 成名因為兩次能準確預測美國總統大選中各州的選舉結果。第一次於2008年成功預測奧巴馬勝選,兼且在50個州份的選舉中,正確預測了49個州的結果。第二次更利害,50個州份的選舉全中。及後出了一本書<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分享各界別的預測難題,如政治 、球賽、氣象和撲克等。

Nate 的世界杯預測模型 (名叫Soccer Power Index或”SPI”)能預測分組賽及淘汰賽各隊的勝出率,且會於每場比賽後更新該模型。
預測冠軍結果,依勝出機率排序是巴西 (45.2%) 、阿根廷 (12.8%)、德國 (10.9%) 、西班牙 (7.6%) , 和較令人意外的第五熱竟然是智利(4.2%)。

如果為了fun, 「話之佢」是多冷門,當然支持自己喜愛的球隊; 但如果為了fun和return,可能真的要考慮Nate的預測了! 想知道分組賽及其餘各隊的預測可參考相片或到網站http://fivethirtyeight.com/interactives/world-cup/

另外,Nate 還提出了一點較有趣的,現時的巴西冠軍賠率只顯示了得勝率20%左右,與他預測的勝出率45.2%低得出呢!但其餘的球隊則出現相反的結果。不過,我認為更有趣的應該是香港賽馬會開出的巴西冠軍賠率,只得2.9倍,與Betfair的4倍相比,差得很遠。馬會可以簡單地把收得的注碼投入Betfair,穩賺耶!筆者不是鼓勵讀者做非法的外圍投注,但要幫警方忙,馬會的賠率還得與時併進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