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停 港股恐重演中秋調整
1 :
GS(14)@2016-09-27 07:23:38【明報專訊】自宣布取消滬港通總額度後,港股通的交易量大增,北水南下成為近兩個月的炒作因素。不過,由於內地國慶長假期,港股通將連續7個港股交易日休市,分析指港股可能像早前中秋節前夕般經歷調整。
券商:調整局面難改
據上交所資料,港股通將在9月29日至10月10日休市,至10月11日才重開,其間港股將經歷7個交易日。渣打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表示,北水對港股的影響甚大,可以參考早前中秋假期前夕的情况,當時港股通淨流入減少,甚至及後有兩天休市,港股在該期間經歷調整。因此他估計,投資者在未來長假期間將會更保守。
瑞士寶盛私人銀行高級證券分析師周雯玲認為,港股通的成交只佔港股約一成,未能完全左右大市表現,最多只能在升市期間帶動氣氛做好,但現時環球股市都出現回吐,即使北水繼續南下,亦難扭轉港股調整的局面。
平保工行均錄5億淨流入
昨日港股通成交有所增加,額度用量達29.7億元人民幣,淨買入交額達30.98億港元。早前被內地投資者拋售的金融股,昨日重現淨流入,例如匯控(0005)淨流入金額近7億元,中國平安(2318)及工行(1398)亦錄得5億元淨流入,另中海外(0688)亦持續有大手買盤。不過,早前備受追捧的騰訊(0700),昨日則錄得淨賣出約8300萬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023&issue=20160927
分析:已預期人幣貶值 不會重演去年初大跌
1 :
GS(14)@2017-01-04 00:32:28【明報專訊】去年1月時市場瀰漫人民幣貶值恐慌情緒,加上正值居民換匯高峰,內地曾出現嚴重走資潮,外匯儲備大減近千億美元,並一度觸發「雪球效應」,中港股匯齊遭重挫。2017年開年,人行再出新政嚴防走資,分析認為,投資者現對人民幣貶值已有經驗與預期,料本港資本市場不會重蹈去年開年大跌覆轍。
沈建光:人行加強管制 人幣最低至7.3
人行於2015年8月時宣布一次過將人民幣貶值2%,導致年末掀起走資浪潮,人行隨後出手干預,令內地居民需要等待數日方能在銀行完成換匯。自2015年10月30日起至年末,人民幣於兩個月內大跌近3%,並於2016年1月續跌約1.5%;港元兌美元於去年1月亦曾急跌至約7.83水平,逼近7.85的弱方兌換保證。恰逢中證監去年初實行「熔斷機制」失敗,「內憂外患」下中港股市以暴跌之勢迎接農曆新年,恒指去年1月一度跌近一成半,上證綜指更曾重挫25%。
瑞穗證劵亞洲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由於2015年末人民幣曾有一輪貶值,令市場擔憂是否會再現一次過大幅貶值,令人民幣匯價於去年1月下挫,現時人行已加強資本管制,市場質疑美國經濟恢復情况及美元續升空間,料今年開年匯市不會重演去年戲碼,全年人民幣貶值幅度不會超過去年的7%,最低至7.3。
溫傑:港股或獲北水南下支持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人民幣貶值是大勢所趨,投資者已有預期,故即使貶值對港股負面影響亦不會太大。他續稱,雖然人民幣貶值利淡港股,惟或可獲北水南下支持,料內地政府將鼓勵資金經滬深港通等封閉式投資渠道,並繼續收緊QDII等開放式境外投資渠道,以防走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17&issue=20170103
台南5.6級地震惹恐慌民眾:以為維冠塌樓重演
1 :
GS(14)@2017-02-12 13:52:26■地震發生時,有商店貨品被震至散落一地。
台灣去年2月6日地震導致台南維冠大樓倒塌剛滿周年,台南近海昨日凌晨1時12分又發生黎克特制5.6級地震,民眾聞震色變,有人驚嚇說「晃好大,以為維冠地震再發生」,有人整夜不敢睡,幸好僅有零星災情,4人受傷。氣象局預計當地未來兩周內恐有餘震,提醒民眾留意。昨晨地震的震央位於台南市近海,深度18公里,規模5.6級,是今年規模最大地震,隨後附近海域又接連發生3次分別4.2、3.9、4.2級的餘震。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表示,這次地震原因是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造成,是正常能量釋放,成因也和去年2月6日的美濃地震不同。
五萬戶一度停電
今次地震瞬間震度很強,許多民眾被搖醒,紛紛跑出屋外,「嚇死人了,搖好大」、「又在睡夢中被搖醒了」。地震發生後,各網絡社群被地震相關留言洗版,有人直言︰「今晚睡不着了!」許多網民在fb上傳災情照片,住在高雄的居民,13樓住家物品全被震倒,櫃中雜物散落一地,幸好人沒事。有人的住家電視從電視櫃掉到地上,電風扇、光碟片也倒得亂七八糟。還有人住家天花板塌陷、出現裂縫,險象環生。地震還造成5萬多戶短暫停電,幸未釀重大災情。總計有4人受傷,其中台南1人、高雄3人。不過,今次地震亦令不少人聯想起去年「206」南台灣6.4級地震,死亡的117人中,台南維冠大樓倒塌就死了115人。昨晨地震後,維冠受災戶嚇到徹夜難眠,不過當時受困災場61小時獲救後表示想吃思樂冰的「思樂冰女孩」林素琴,昨晨卻睡得香甜,沒有察覺地震。其母陳玉娥昨日一早問她有沒有感覺地震,林素琴一臉茫然問「有嗎」,令人哭笑不得。地震發生後,有人竟將去年「206」地震傾倒大樓舊照上傳網絡,謊稱又有樓倒,警方昨拘捕兩名涉嫌散播不實言論的男子,將依刑法恐嚇公眾罪和社會秩序維護法依法偵辦。台灣《蘋果日報》/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2/19925592
老樓周記:泡沫擴大歷史重演
1 :
GS(14)@2017-10-09 00:02:04特首林鄭月娥將於下周三(十一日)公佈首份施政報告,內容重點將放在如何解決市民上車的問題,若然首置上車盤納入政綱內,本港房地產市場又重回四級制,相當於多年前夾心階層住屋計劃。是1990年代由港英政府委託香港房屋協會興建的出售資助房屋,購入單位有五年轉售限制。計劃於1993年推出,原為收入不足夠買私人物業,但又不合資格申請居屋及公屋的中產市民(俗稱「夾心階層」)解決住屋問題,家庭入息介乎20,001至40,000。蘋果日報於2013年訪問當年一位夾屋業主,那時的報道內容是這樣的:「97年前,樓價高,又買唔到居屋,惟有申請夾屋。」當年夾屋有三個樓盤,包括沙田晴碧花園、葵芳芊紅居及將軍澳叠翠軒,「有政府資助,我諗應該可以保障業主安居樂業。」雖然中籤,可惜抽不到好籌,「心儀嘅晴碧花園已經被人揀晒,剩番芊紅居,其實有個安樂窩已經唔錯,唔使擔心加租,又唔使擔心兩年搬一次屋,覺得生活終於可以穩定落嚟!」卻沒料到是噩夢的開始,安樂窩市值跌到不再安樂。儘管樓價如今已返家鄉,但過往的樓奴生活,一世難忘。那時前任特首董建華為了讓七成人成為業主,大力推地建屋,制定每年八萬五新供應,結果成為了大跌市的藥引,樓價大跌七成,製造了近十萬個負資產,新生代沒有過去的歷史當然不會有認同感,現時樓價更高過97年,資產泡沫不斷擴大,歷史將會重演。劉兆昌資深地產傳媒人
HKLau.com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6/20173929
八七股災三十周年歷史會唔會重演?
1 :
GS(14)@2017-10-22 17:44:35環球股市行情向好,美股道指衝破二萬三點大關,年內累升約17%。不過三十年前的今日(1987年10月19日),美股卻爆發黑色星期一,單日暴瀉逾兩成,引來全球市場動盪。三十年後的今日,美股三大指數年內屢創紀錄新高外,歐洲、香港、日本及部份新興市場股市也接力破頂。股市會否打破「十年一劫、逢七必跌」魔咒,抑或跌市難逃,「商品大王」羅傑斯和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同大家拆局,投資淡定有錢剩。1987年10月19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甫開市即下跌,早段交易時間幾乎無買盤,全為沽盤。午後道指跌勢加劇,跌幅擴大至250點,全日埋單計累跌508點或22.6%,單日市場蒸發逾5,000億美元(約3.9萬億港元)。美股暴瀉,觸發市場恐慌性拋售。歐洲股市急插外,亞太區主要股市翌日亦急挫。港股當日跌逾400點後,香港聯交所歷史性宣佈停市4日。87股災成因,至今仍在爭論,很多人在股災後感到奇怪,因當日沒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聞,下跌看似並無實在的原因。1986年,美國經濟由高速變為緩慢發展,導致經濟放緩。1987年經濟衰退的恐懼並沒有馬上爆發,然而股市在當年8月達到頂峰,接連數日,股市急速下滑,有評論員當時已警告,技術分析表明,市場處於大跌市邊緣。股災後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論,主要認為股災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價過高、市場上流動資金不足和羊群心理等。87年股災、股市史上最黑暗一日,華爾街投資高手仍歷歷在目。《金融時報》訪問瑞銀(UBS)場內交易主管Art Cashin指,87年股災跌勢兇猛外,今日市況跟當年(1987年)走勢有許多相似之處。美國著名沽空大師查諾斯(Jim Chanos),則向《彭博》訪問透露,當日想補短倉,卻沒法落盤,紀經電話統統不能接通。查諾斯最後什麼都不做,就是最好的決定。綜合市場分析,2017年與1987年的美股走勢有五大共通點,包括市盈率(P/E)接近紀錄高位、股市自牛市起步點累升逾兩倍、美國步入加息周期、ETF買賣活躍及良好基本因素支撐。統計今年十大主要市場,今年累積升幅介乎12%至30%,其中港股及南韓指數漲約三成最佳。以估值計,十大市場現價市盈率PE約11倍至25倍,預測PE則為10倍至18倍。(見表)今年跑贏大市、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指,不必過份憂慮股災重演,主因金融海嘯後各國政府收緊監管,大部份經濟體亦較以往穩陣外,公司亦「見過鬼亦怕黑」汲取教訓,以「輕資產」上陣,降低大跌市出現「火燒連環船」等情況出現。黃國英表示,投資者留意今次牛市數項特徵,大市由小數強勢股撐起外,股市長期偏低成交,以及交易所買賣基金成交活躍,猶如為股市提供一條「大水喉」支撐。投資者來季部署可以留意,趁下年港股通名單檢討,捕捉有機會入圍股票,例如市值50億至60億中小型股票外,還有內地「跌殘」電力股如中國電力(2380)以及騰訊(700)等科網大價股。「商品大王」羅傑斯記得45歲生日撞正87年股災,羅傑斯透過電郵回覆表示,全球股市接連創新高,無論從估值角度,或投資者情緒表現,跟87年股災出現過類似訊號。然而,羅傑斯指「跌市非一日建成」,發生股災需要時間發酵,是一個過程,「1987年股市在大跌市前,已下跌一段時間。股市急跌時,亦是見底之時。」羅傑斯續指2008年債務問題引起金融海嘯,目前債務問題較海嘯時期更高,預計市場將面對更嚴重問題,破產公司數量將會更多,甚至更糟糕的情況將至。75歲羅傑斯續指不去預測今季或來季市場表現,但他留意到對沖跌市的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種類越來越多。若股市爆煲,由期權與期貨組合而成的投資組合保險未必為投資者對沖跌市,還有機會令跌勢加劇。此外,投資者不應被「自滿」(complacency)、被市場樂觀情緒掩蓋,忽略市場問題,經時日累積後,這些被「忽略小問題」將成為股市暴跌的理由。羅傑斯又指投資保本之道,就是「唔熟唔買」,透徹瞭解投資項目才做到「最強」投資組合。羅傑斯表示繼續持有中國股票和黃金,前者他希望吸納更多,後者則沒有再增持,留待金價便宜一點再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20/20188751
細奀時代:買樓發達不易重演
1 :
GS(14)@2017-12-04 23:47:10彭博剛剛有篇報道頗為有趣,引述瑞典及美國兩項研究,指出世界上頭1%的超級有錢人,財富越拋越甩,最主要理由是手上股票瘋狂升值。背後理論也很簡單,當人類越嚟越聰明,想出方法善用資源提高生產力,土地的價值便逐漸下降,公司盈利卻上升,於是乎股票的表現便拋離物業。
最有錢1%靠股致富
上述情況和香港人磚頭最保值的信仰背道而馳,也很難怪這裏一味有樓萬事足,單單看幾個比較高調的樓評人,個個億萬身家,相反股評人大部份身家撲朔迷離,申報甚麼都沒有,美其名金融財俊,實質上典型打工仔。少數比較富裕的例外,也可能是靠物業致富。要做超級有錢人,並非揸股票這麼簡單,而是重注揸啱股票。那萬人景仰的1%,絕對是一仗功成萬骨枯,經歷殘酷淘汰賽之後的倖存者,更多人揸錯股票滿盤皆落索,生活潦倒,只不過無人報道而已。香港此路不通,是因為有能力帶動股東發大達的公司太少。磚頭至上,反過來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正如網上一篇潮文所講,香港社會正如一舖玩咗幾個鐘的大富翁一樣,既得利益者霸佔大部份土地資源。由於收租太過癮,根本對於提升生產力不感興趣。而新一代交租已經十分壓逼,加上被植入有樓萬事足的腐敗思想,既勞累亦無視野,便長期受困。於是不論有資源無資源,香港人都欠缺動力去擺脫資源限制,反而是追逐資源。營商文化如此,股票的表現反映社會現實,自然升幅有限,形成港股之中所謂啱的股票,加埋未必有十隻。要成功,理應模仿有錢人的行為,研究股票一定比研究樓盤重要,香港太少好公司,就應該向世界各地尋找。可是一般香港人的回應方法,卻是到世界各地置業,在香港不能複製上一代的成功方程式,就想在日本泰國台灣再來一次。己所不欲,照樣施於人,還好意思口口聲聲要聲討地產霸權。在知識型經濟之中,資源的重要性只會日益下降,是不會一下子沒有價值,卻只會有中庸的回報表現。這盤大富翁表面是死局,但透過生意或者股票,其實存在生路,只不過是一般人睇唔到,兼且這條路徑的確超級危險而已。阿飛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28/20228235
廖偉強:樓價急挫歷史不會重演
1 :
GS(14)@2018-01-22 06:15:29【明報專訊】踏進2018年,相信政府目前暫不會對樓市進行加辣,反而有機會作適量調節。政府前年將住宅印花稅上調至15%,剛剛立法會完成三讀通過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並決定將換樓退稅期限由6個月延長至12個月。
辣稅收入增 反映市民已適應
住宅市場的辣招稅收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SSD的稅收寥寥可數,反映市場炒家已經銷聲匿迹,而BSD及DSD稅收增加,反映內地買家已漸適應繳付高稅率,至於本地投資者資金氾濫,需要尋求出路,亦不計較多付稅款。
自從2003年開始,樓價不斷上升,當中只有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樓價略為回落,但是很快又重拾上升軌道,之後的樓價一直上升,買家亦無懼入市,投資者更加相信房地產是資金避難所。
每年的年初,都有很多專家去評估當年樓市的走勢,當市况上升時,大部分的專家都會相信及估計樓價會繼續上升,但是很多市民都有疑惑,這樣上升的樓市,會否重現1997年樓價的大跌?
筆者雖然從事地產行業超過30年,但並不能夠預知未來,只能夠從經驗及人類的心理去分析,1997年樓價大跌的歷史,就是沒有前車可鑑,當其時的買家對未來信心全失,更加不相信樓價可以望見家鄉,所以大家沽貨的心態非常狠勁。不過,今時今日就算樓價受外圍因素影響而下跌,筆者相信大部分持有物業的市民,都絕對不會重蹈覆轍,將物業賤價拋售,只要沒有嚴重供過於求的情况下,樓價保持平穩是絕對可以的。而樓市的小陽春已出現,今屆政府已表明會協助市民上車,對於樓市而言,絕對是正面的信息。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27&issue=2018012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