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wavt.html
做個記錄
當地時間8月15日,巴菲特出現在美國公共電視台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巴菲特說:"上週一,我們在股票市場的買入資金超過2011年的任何一 天。"巴菲特所提及的"上週一"--8月8日,便是美國主權信用被降級後的首個交易日,華爾街三大股市悉數暴跌,其中道瓊斯指數重挫634.76點,跌幅 達到5.55%,成為自2008年1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此前--8月11日,巴菲特對美國《財富》雜誌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新的衰退正在臨近,他正利用市場大跌機會入場低吸。巴菲特還說,"跌得越厲害,我買得越多。我們正在入場。"
一些投資者至今也不明白,在股市大漲、許多人紛紛追漲中,為何總不見巴菲特的身影;而每當市場大跌,在低位成功抄底的為什麼總是巴菲特。
--正確的投資觀。巴菲特有一句經典的投資名言:"當別人貪婪時你需要害怕,但別人害怕時你需要貪婪"。在本輪股市下跌中,許多投資者被暴跌嚇出一身 冷汗,一時間看不到股市的希望和未來。但巴菲特正好相反,在多數人感到恐慌之時,他並不認為"新的一輪衰退"將會到來,他說,"股票價格越低,我越會買, 我們就是做這個的。"與多數人反向思維,樹立正確的投資觀,正是巴菲特屢次成功抄底的秘笈之一。
--良好的執行力。有些投資者經過股市多年的磨礪,也總結出了不少成功經驗,樹立了正確的投資觀,不再追漲殺跌,但卻時常錯過機會,最終收益不大,原 因之一便是執行力不夠強,沒有把正確的投資觀落實到實際操作中,而是"想法歸想法、操作歸操作"。而巴菲特的特點是"言行一致",怎麼說就怎麼做。在接受 《財富》雜誌採訪時巴菲特說,美國經濟不會出現二次衰退,現在已出現抄底良機。就在接受《財富》雜誌採訪前後,正趕上股市大跌,巴菲特大量買入股票並告訴 《財富》執行主編安迪·賽維爾,他沒有因市場大跌而自亂陣腳,反而正在利用市場動盪機會逢低買入。
--難得的平常心。借市場大跌抄底絕對需要勇氣,因為每次大跌後,市場不會告訴投資者"底在哪裡"。正因為如此,不少投資者都擔心大跌後仍將大跌,所 以在大跌後不僅不買入反而賣出股票。巴菲特敢於在市場大跌後買入股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平常心。巴菲特抄底買入股票後從不指望它會在短時間裡出現大 漲,也不奢望買入的股票個個都能帶來可觀收益,而是在理性操作的同時,做好兩手準備,積極應對。
巴菲特之所以能在眾多投資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投資大師,除了會挑選品種外,還與成功抄底密不可分。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經歷過無數次股市暴跌,也把 握了無數次抄底機會。最近一次成功抄底是在上一輪金融危機暴發前後。2008年10月,雷曼銀行破產後1個月,巴菲特乘機宣佈,其掌控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收購價值30億美元的通用電氣股票。巴菲特說,儘管美國經濟極其糟糕,但他正購買美國股票並期待股市長期上漲。結果,從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 道指完成了一輪最高漲幅達125%的超級牛市。在經歷了成功抄底和隨後大漲之後,巴菲特再次滿載而歸。
巴菲特本次抄底,最終能否像上一輪抄底那樣大獲全勝,還需要時間檢驗。但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在之前買入股票的所有投資者中,巴菲特極低的建倉價格已為他日後勝出奠定了紮實基礎。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金融界) 2011-08-29 09:53:08
根據正在擬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光伏發電裝機目標被確定為到2015年達1000萬千瓦,到2020年達5000萬千瓦。值得注 意的是,到2015年,屋頂光伏電站規模為300萬千瓦,到2020年則達2500萬千瓦。截至2010年,屋頂光伏電站的裝機規模約30萬千瓦。
業內分析指出,近年來國內屋頂光伏市場已逐步打開,隨著政策支持的進一步加碼,建設屋頂光伏電站,推廣中小型光伏系統應用將逐漸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流,相關的組件生產商和系統集成商將從中集中受益。
上述人士還透露,此前一直有所傳聞的第三輪光伏特許權招標今年內暫不考慮啟動。
政策重心偏向“屋頂”
自2009年開始,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推出一系列例如“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等政策措施,以發展國內屋頂太陽能和光電一體化建筑 的示范推廣。今年以來,以金太陽示范工程為抓手,國家對於屋頂光伏電站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繼去年調整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補貼辦法后,今年相關部門更 是進一步明確了示范工程的財政補貼政策,近日財政部又宣布啟動了今年第二批24.7萬千瓦金太陽示范項目。
今年初,有報導稱,去年啟動的第二輪280兆瓦光伏特許權招標項目到今年5月有七成未開工。主要原因是項目投資收益預期下降。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確定了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但企業層面仍顯動力不足。在此情況下,屋頂光伏電站由於并網容易、投資成本相對較小,補貼政策相對明確等因素,開始展現更大的潛力。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資深研究員李勝茂表示,德國和意大利等國近年來紛紛調整各自的補貼政策,推廣中小型光伏系統,推動建設屋頂太陽能電站,這也顯示出屋頂太陽能產業未來在全球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我國也將大力推進屋頂光伏電站發展。
產業增長或大幅提升
目前,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在國內的推廣仍顯不足。據了解,“金太陽示范工程”(90%項目為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即屋頂太陽能電站)過去兩年啟動的 近60萬千瓦示范項目,截至目前只完成30萬千瓦左右。“十二五”規劃提出3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相當於在目前基礎上增長9倍,而到2020年實現 25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則相當於是目前規模的80多倍。
中證證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衍鵬表示,2010年末,屋頂光伏占光伏總裝機容量的28.8%,結合光伏“十二五”規劃總裝機容量的目標看,2015年 光伏屋頂計劃占比與目前基本持平,預計產業規模的復合增長率達到63.5%。而2015-2020年,屋頂光伏產業將成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核心,其裝機容量 將達到總裝機容量的一半,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2.8%。
分析人士指出,屋頂太陽能發電的發展或將帶來晶硅和薄膜等光伏電池技術的市場調整。陳衍鵬認為,盡管晶硅是目前行業主流,但由於薄膜電池柔韌性強的 特質,其在BIPV建筑一體化等領域具有優勢。加之薄膜電池成本相對較低,轉換效率不斷提升,未來薄膜電池廠家或將享受到更多的利好。
fatlone:
我個人認為國家跟隨歐洲在太陽能的發展路向, 將重心放在屋頂系統, 是正確的
太陽能最獨特的優勢是架設容易, 安裝空間非常彈性, 安全而穩定, 屋頂正是太陽能最能發揮其所長的場所, 而且適合離網發電的特性令它能夠輕易在耗能沿頭架設, 快速提供能源, 不像以前的風電或者水電, 資源集中在西部, 需要架設龐大電網才可以將能源輸送到負荷中心的東部沿海區域
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同樣在西部, 興建在這個區域的電廠獲利最大, 可是, 這其實是一種的浪費, 浪費了太陽能的獨特優勢之餘, 把電能從遙遠的西方送到東部, 中間在輸送過程的能耗可謂不少(國家正大力發展特高壓電網, 目的是解決遠程輸電問題, 尤其是風電並網困難, 但這不是此次談論的重點)
在早前我說過屋頂是屬於高轉換率模組的市場, 單晶技術應可看高一線, 而這次政策利好是針對光伏市場, 晶硅路線的產業鏈能確認受惠, 個股選擇一定有保利協鑫的份兒, 甚至all-in在3800也可以, 卡姆丹克也是受惠者, 如果我的看法正確, 專注單晶的卡姆丹克的前景更亮麗
這一刻, 市場對這些頗強力的政策利好並沒有太大反應, 證明氣氛非常一般, 此一刻進場要有捱價的心理準備, 不過, 最後要提醒一下大家的是2015的屋頂裝機目標只是3GW, 對目前中國廠商的胃納來說, 只能當「前菜」
keep monitorin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t3ww.html
這些危險信號可以說明一家企業在如下三個方面不具有投資魅力:成長潛力、競爭優勢和非常健康的財務情況。相反地,如果某些企業不具備這些危險信號可能就是值得考慮的。
1、營業收入連續數年下降
一家企業可以用減少浪費性的支出、減掉不必要的職員人數、改善庫存管理等方法來改善了企業的盈利,但長期的成長則需要依賴銷售的增長。如果投資一家連續三年以上營業收入下降的企業是有問題的——任何成本效益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抵銷。另外,下降的收入意味著變壞的企業——很少能成為一家好的企業。
2、毛利、營業利潤、淨利潤和自由現金流連續數年下降
利潤的下降意味著一家企業正在變得虛胖,或者企業的管理者犧牲盈利能力來換取成長。This one has to be taken in context. 如果因為宏觀經濟狀況或者因是週期性的企業,企業利潤的下降則並不一定是內部的運營情況出現了問題。如果你不能合理地把利潤的下降歸因於外部因素,那就要小心了。
3、過度地提高流通股票數量
對於那些每年股票數量都要增加2-3%的企業要加以戒備。這意味著管理層正在逐步出讓這家公司,並通過期權和二次股票發行來稀釋你的股票。相反的例子是股票數量每年都要下降1-2%的公司,這說明管理層正在回購股票,這會提高你在企業中的股權。
4、負債率上升或者收益對利息倍數比率下降
這兩者都可能意味著企業在運營方面有些失控,要承擔著更多的債務。 當資產負債率超過100%或者收益對利息倍數比率小於5時,要仔細地分析一下。如果同時兼有營業收入和利潤下降,就要更加仔細,它的財務狀況可以已經非常差了。
5、應收帳款和庫存上升,同時與營業收入進行比較
企業經營的目標是由資產中產生現金。如果應收帳款比營業收入的增長還要快,就意味著客戶拿到產品後需要很長時間才付款。當庫存比營業收入增長還快時,意味著企業生產的速度要大於銷售的速度。這兩種情況都表明現金被佔用而沒有產生回報。
這種危險信號表明供應鏈管理低下、需求預測不良、以及給予客戶過於寬鬆的信用期。在數年的基礎上看待這個現象,短期的問題有時是由於不可控的市場因素。
6、自由現金和淨利潤比長期低於100%
這與第5條的危險信號相關。如果自由現金流持續地低於淨利潤,這需要進行 認真的調查。通常應收帳款和庫存是罪魁禍首。然而這也可能是一種會計欺詐,比如將採購費用資產化而代替支出,這會人為地虛誇了利潤表裡的淨利潤數。記住, 只有現金流量表說明了現金的價值——其它的數據都是基於會計的假設。
7、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上龐大的「其它項」
這些包括利潤表上的「其它支出」,資產負債表上的「其它資產」或者「其它 債務」。大多數企業都會有這些項目,但都小到不足以需要關注。但是,如果這些項目的比重過大,就要深入研究一下發包括什麼東西。這些費用會不是重複發生? 這些「其它」項目的部分是不是隱蔽的,比如關聯方交易或者是非業務相關項目?龐大的「其它」項目意味著管理層試圖對投資者隱藏什麼。我們需要的是透明,而 不要隱蔽。
8、在利潤表上有許多營業外支出和一次性費用
好的公司有非常容易理解的財務數據。而企圖玩欺詐或者隱藏問題的公司經常 會把費用藏匿於前面所羽的「其它」項下,或者增加一些項目如「重組」、「資產清理」、「商譽清理」等。如果連續幾年都存在這類的一次性費用就是一個問題。 管理層會鼓吹他們改善了非公認會計準則、或者形式上是這樣的,但結果是一點都沒有改善。這些費用是用來糊弄投資者的,試圖讓報表看起來僅僅是好看一些而 已。這種時候,去看一下現金流量表。
9、流動比率低於100%,特別對於週期性的企業
這是財務是否健康的另一種檢測方法。這是一家企業的流動性,或者是在接下 來12個月他們能夠應付債務的能力對於一家擁有穩定生意和能夠產生大量現金的企業,這個比率低於100%不是大的問題。但是對於週期性非常強的公司,可能 一年內營業收入會下降25%,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週期性+低流動比率=災難的組合。
10、當加入商譽時ROC非常低
這個特別適用於用 Magic Formula的投資者, Joel Greenblatt的書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 為了計算ROC除掉了商譽。然而,如果成長是因為在收購時過高付費, ROC看起來會非常棒,因為多付的部分是不計算在內的。MagicDiligence 通常兩個數據都看,帶有商譽的和不帶商譽的。如果「帶有商譽」的數字低,那高的MFI(現金流量指標)ROC 就是一個奇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wc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wdg.html
首先聲明一下,我是一個理工科學校畢業的學生,從事的是建築工程行業,從來也沒有看 過一本心理學的書,也沒有聽過一堂心理學的課,今天之所以想講心理學,可能純粹是昨天晚上吃得太飽的緣故,導致晚上覺也沒睡好,於是胡思亂想了一通。胡思 亂想的結果是,我發現大眾心理這個東西非常奇妙,如果你把大眾當成一個個體來研究,你會發現大眾和個體的心理是多麼的相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wj6.html
2007年朵朵出生後,就不玩《大話西遊》了,這一算都過去4年多了,時間過去得真快。今天在圍爐群裡竟然碰到一個網友以前也玩過大話西遊,不禁唏噓感慨了半天,到了這個年紀就總是不免想起一些往事,看來真的老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sli.html
看樣子高層認為國內外經濟未來三五年都沒戲 房地產三個月內要扛不住 另外就是銀行業大概能熬得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wni.html
戰略性新興產業
——邁向世界第一工業大國
工程投資額:10萬億元以上
工程期限:2010年——2030年
2010年12月1日,國產C919大型客機鋁鋰合金機身等直段部段,在中航工業洪都大飛機部裝廠房順利下線。C919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短程商用幹線飛機,可載156-168名乘客。標準航程型設計航程為4705公里。
中國南車集團青島四方車輛廠CRH380A高速列車生產線。預計到2012年,這裡將建成世界上裝備水平最高、產能最大的高速列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
推動中國產業升級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概況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包括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高端軟件等。加快建設寬帶、泛在、融合、 安全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云計算的研發和示範應用。 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高端服務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件服務、網絡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 字虛擬等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三)生物產業,包括生物醫藥和生物農業等。大力發展用於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等創新藥物大品種,提 升生物醫藥產業水平。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規模化發展。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產品, 促進生物農業加快發展。推進生物製造關鍵技術開發、示範與應用。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四)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包括高速鐵路、大型飛機、導航衛星、海洋工程設備等。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積 極推進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依託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 工程裝備。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製造裝備。
(五)新能源產業,包括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的發現和應用。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和先進反應堆,發展核能產業。加快 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 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六)新材料產業。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 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包括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
山東煙台中集來福士海上鑽井平台製造基地,三座鑽井平台價值近10億美元。
政策資金支持
東軟醫療系統公司研製的多層螺旋CT,已通過歐盟CE認證和美國FDA認證,出口至歐美市場。CT是「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瞄技術」的簡稱,是現代醫院必備 的診斷裝置之一。由於該裝備技術複雜、難度大,導致進入這個市場的技術門檻較高,市場形成高度壟斷。在1994年之前,全球只有美國、日本、德國等少數幾 個國家的廠商能夠研製和生產CT,並壟斷整個市場。中國是繼美、日、德之後第四個能夠研製CT的國家。
2009年6月15日,我國首台國產百萬千瓦級核電反應堆壓力容器——嶺澳二期項目4#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從廣州南沙東方電氣發運出廠。這台長13米, 直徑4.7米,重327噸的核島關鍵設備,必須保證在核島內安全運行60年以上。該裝置標誌著我國核電關鍵設備國產化取得重大突破。
2010年11月17日,國際超級計算機TOP500組織,在美國正式發佈第36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中國研製的「天河一號」千萬億次超級計 算機,以明顯優勢排名世界第一。「天河一號」峰值速度4700萬億次每秒,持續速度2566萬億次每秒浮點運算。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美洲虎」超級計 算機排名世界第二。它比天河一號每秒鐘慢了將近1000萬億次。圖為科研人員在對「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進行系統性能測試。
2010年7月31日,中國首條8.5代TFT液晶面板生產線在北京亦莊封頂。京東方8.5代線總投資280億元,於2009年8月31日奠基,10月 19日正式開工,計劃於2011年9月投產,設計產能每月9萬片玻璃基板,基板尺寸2200mm×2500mm。該項目投產後,每年可形成近1000億元 的產值,提供超過2萬個就業機會。京東方8.5代線項目建築面積約71萬平米,包括陣列工廠、成盒工廠及彩膜工廠、模塊工廠以及綜合動力站、綜合辦公樓、 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圖為京東方在北京亦莊的5代線廠房,投資12.5億美元,2005年5月投產,月產10萬片。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液晶電視市場, 年銷量超過4000萬台。
2010年12月18日,集瑞聯合重卡推出460馬力旗艦級高端牽引車U460,售價68.8萬元(約合10萬美元)。聯合重卡項目啟動於2009年3 月,主要參與者有:中集集團、奇瑞汽車、玉柴集團、法士特集團、富華重工。這幾家分別是中國最大的物流裝備和專用車製造商(中集集團)、中國最大的自主品 牌汽車企業(奇瑞)、中國最大的柴油發動機製造商(玉柴)、中國最大的重卡零部件企業(法士特)、中國最大的車橋製造商(富華)。項目一期投資20億元人 民幣,採用目前世界最先進的重卡生產線,設計年產30000輛。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重型卡車生產國和消費國,2010年產量預計超過100萬輛。
2010年12月18日凌晨4時20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第7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2010年珠海航展,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新列裝的殲10戰鬥機。
殲十戰鬥機裝備的HTY-5型火箭彈射座椅,歷時七年研製成功。HTY-5型火箭彈射座椅在HTY-4型火箭彈射座椅的基礎上對穿蓋、程序控制、救生傘、 椅背火箭以及改善動力等13項結構設計進行重大改進,尤其是電子程控技術、微爆穿蓋技術、出艙穩定技術、椅背火箭技術、高速氣流防護技術等進行了大量研 究。目前世界上能夠獨立研製超音速彈射座椅的國家,只有美、英、中、俄四國。
武直-10武裝直升機,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昌河飛機製造廠研製。採用國際流行的縱列式座艙佈局,窄機身,後3點式防衝撞起落架;裝備機載穩定瞄準系統和30毫米機炮,可攜帶8枚空空導彈或反坦克導彈,是一款具有第三代攻擊直升機特點的隱形攻擊直升機。
2010年12月22日,中國國產新型戰鬥機成功進行高速滑跑試驗。未來10年,我國新型武器研製將進入井噴期。
2010年中國工業產能數據
——————————————————————————————————————————
一、基礎工業數據:
1、粗鋼產量:6.27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44.3%,居世界第一位,超過世界第2-20名的總和;
2、鋼材產量:7.98億噸, 同比增長14.9%;居世界第一位;
3、水泥產量:18.68億噸,同比增長15.53%,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產量的60%;
4、電解鋁產量:1565萬噸,同比增長21.4%,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產量的65%;
5、精煉銅產量;457萬噸,同比增長10.6%,佔世界總產量的24%;進口429萬噸,消費當量達880萬噸,超過世界總產量的50%;
6、煤炭產量:32.4億噸,同比增長8.9%,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產量的45%;
7、原油產量:2.03億噸,同比增長7.1%;進口2.39億噸,同比增長17.4%;表觀消費量達4.39億噸;
8、乙烯產量:1418.9萬噸,同比增長31.7%,居世界第二(美國第一);當量消費2400萬噸,自給率約為59%;
9、化肥產量:6740.6萬噸,同比增長5.6%,佔世界總產量的35%;
10、塑料產量:5550萬噸,同比增長20.9%,佔世界總產量的20%;
11、化纖產量:3090萬噸,同比增長12.44%,佔世界總產量的42.6%;
12、玻璃產量:6.3億重量箱,同比增長10.9%,超過世界總產量的50%。
二、工業產品數據:
1、汽車產量:1826.47萬輛,同比增長32.44%,佔世界總產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銷售1806.19萬輛,同比增長32.37%,超越了美國創造的新車銷售1750萬輛的世界歷史最高紀錄。
2、船舶產量:造船完工量656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4.6%,佔世界總量的為41.9%,居世界第一位;新接訂單量752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 290%,佔世界總量的48.5%;手持訂單量19291.5萬載重噸,佔世界總量的40.8%;其中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所佔世界份額均比2009年 有較大提升;出口額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同比增長42.07%。
3、工程機械產量:590億美元,同比增長20%,佔世界總產量的43%(工程機械: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起重機、混凝土泵、叉車、壓路機等);
4、計算機產量:2.46億台,同比增長35%,佔世界總產量的68%,份額比2009年提升8個點;
5、彩電產量:1.183億台,同比增長19.5%,佔世界總產量的50%,份額比2009年提升2個點;
6、冰箱產量:7300萬台,同比增長23%,佔世界總產量的65%,份額比2009年提升5個點;
7、空調產量:1.09億台,同比增長35%,佔世界總產量的80%,份額比2009年提升10個點;
8、手機產量:9.98億部,同比增長61%, 超過世界總產量的70%;份額比2009年暴增20個點;
9、洗衣機產量:6100萬台,同比增長21%,佔世界總產量的44%,份額比2009年提升4個點;
10、微波爐產量:6800萬台,同比增長12%,佔世界總產量的的70%;
11、數碼相機產量;8200萬台,佔世界總產量的65%;
12、數字電視機頂盒:1.5億台,佔世界總產量的73%;
三、基礎設施數據:
1、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9.62億千瓦,居世界第二位(美國為10億千瓦),年新增裝機容量9118萬千瓦,同比增長10.07%,創下世界紀錄;
2、發電量:42065億度,同比增長13.2%,佔世界總發電量的22%,首次超越美國(美國2010年約為41100億度),躍居世界第一位;美國在這個位置上已經坐了100多年了,中國發電量超過美國,是世界工業化歷史上里程碑的標誌;
3、公路:年新增公路通車里程10.5萬公里(含高速),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98.4萬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7.41萬公里,居世界第二位(美國9萬公里);年新增高速公路8258公里。
4、鐵路:投產新線4986公里,其中客運專線(高速鐵路)1554公里;投產複線3747公里;鐵路營業總里程達9.1萬公里(僅次於美國),其中高速鐵路8358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5、能源:一次能源消費量為32.5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6%,首次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美國人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呆了有上百年,這也是個里程碑的標誌。
四、輕工產品及其他:
1、紗產量:2717萬噸,同比增長13.5%,佔世界份額的46%,居世界第一位;
2、布產量:800億米,同比增長6.2%;
3、黃金產量:340.876噸,同比增長8.57%,居世界第一位;
從紗產量、布產量的增長率來分析,中國在世界紡織品的份額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那些認為中國製造業將會向越南、印度轉移的「經濟學家」們,可以收起你們的論調了。
1945年9月2日,二戰日本投降儀式在美國海軍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在東京灣閱兵式上,美國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出動1000架戰機(包括B-29、F4U和F6F),低空掠過東京灣。這就是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實力。
1950年,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上,與美軍的正面較量,讓中國人深刻理解了工業化對於國家的重要性。
由此,中國走上了長達60年的重工業化之路,直至今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t13.html
正好今天我自己寫了點雨潤大跌的感想,之前一直沒有比較系統的對它進行定性分析,既然大海這裡有,我就順手牽羊了。
本文載自靜心忍性
來源:食品產業網
從依靠單一品類起家,並最終走向全產業鏈夢想的實踐者,雙匯和雨潤無疑是肉製品行業的兩個佼佼者。在龐大而繁雜的中國食品領域,這樣的企業並不在少數,無論是中糧還是新希望,乃至在中國浸淫多年的金龍魚,他們與雙匯和雨潤的產業夢想如出一轍,異曲同工。
從產業到產業鏈再至全產業鏈,這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也記錄了企業蛻變的歷程。在這樣一個一脈相承的漸變中,小的企業如何壯大?大的企業如何做 強?強的企業如何更壯?從產業到產業鏈的過程中有著怎樣的邏輯關係?它們以不同的方式上路何以達到殊途同歸的結果?在這個被認為是最難以把控的肉製品加工 領域,雙匯和雨潤的故事,給了我們生動的解答。
——只有盛宴過後,你才可以看到誰是勝利者。
-文/本刊記者
雙匯是從來都不憚於市場競爭的。
1984年,雙匯的傳奇人物萬隆臨危受命就任廠長時,這個年年虧損的企業一度走到崩潰的邊緣。但在萬隆的運籌下,漯河肉聯廠(雙匯前身)將目光朝外,向輕工業缺乏的前蘇聯大舉出口分割肉,很快就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肉製品出口基地。
不過蘇聯隨後解體,雙匯又調整思路,將突破口選在了火腿腸上。與其說是看到了火腿腸市場,不如說是看中了肉製品加工市場。發達國家肉製品消費需求佔肉類總量30%—50%,而中國不足1%,肉製品的精深加工才剛剛起步。彼時,和萬隆有同樣眼光的,是一個名叫高鳳來的工程師,他領銜春都集團在國內生產出了第一根火腿腸。
萬隆拿出了企業僅有的1000多萬元家當,從日本、法國、瑞士引進了10條火腿腸生產線。1994年,雙彙集團又與香港華懋集團合資,引進資金1.27億元,建立了亞洲最大的肉製品基地,當年實現銷售收入9.9億元,利稅8600萬元。
1998年之後,國內火腿腸市場競爭達到了白熱化,由於巨額資金集中進入,接踵而至的是整個市場供過於求,價格一落千丈。
這期間爆發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價格戰,據說始作俑者是雙匯,狙擊者是春都。價格戰中,100克火腿腸中的豬肉成分,由85%調低到70%,價格隨之由每 根1.1元調低到9角錢。雙方都在競爭對手那裡互設了「探子」,鉚足了勁死掐,60%、50%、40%,比例逐步下調,一直調到15%。當火腿腸降到5角 錢一根時,被人生動地調侃為,火腿腸賣的不是肉,而是麵粉。
此時的雙匯做了一個聰明的決定:聲東擊西分開產品檔次。當年,雙匯推出了「雙匯王中王」高檔產品, 以添加大瘦肉塊作為產品賣點,以熱播的「獅子王」為吉祥物,隨後還請來葛優、馮鞏做廣告。這一招使得其知名度迅速躥升,在價格惡戰中異軍突起,「雙匯王中 王」一躍成為中國高檔火腿腸的代名詞。此後,春都深陷盲目多元、胡亂擴張之痛,雙匯一舉將春都擊潰,登上了火腿腸老大的寶座。
1998年,雙匯又加快了低溫肉製品市場的開發,與意大利著名食品企業——聖福特公司簽訂了緊密合作協議,向中國市場引進意大利著名品牌——「馬可波羅」,生產低溫火腿,產品投放市場後同樣引得熱捧。隨後,雙匯利用該品牌進行產品延伸,成功推出了高溫產品。
當年,中國肉類加工第一股——雙匯實業5000萬A股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火腿項目無疑是雙匯的起家項目,時至今日,都佔據著國內絕對的統治地位。在當年推廣資金有限、市場競爭過於慘烈的局面下,初生的雙匯選取了一條資源集中於品牌的單品牌發展策略。這樣的策略決定了其後來推出的高溫、低溫、中式肉製品還是速凍製品、冷鮮肉、凍分割肉等,無一都打上了企業品牌「雙匯」的logo,雙匯意圖以此結成一個戰略整體,也給後來者一副神聖不可侵犯的凜然姿態。
但這並沒有嚇到一些善於把握機會者,祝義才便是其中一位。
祝義才出生於安徽桐城,一個出過不少詩人和政治家的地方。祝做過公務員,小打小鬧地搞過水產生意。1993年,祝義才決定懷揣300萬元的原始積累到經濟更為發達、信息更為通暢的南京去一展身手。
做貿易出身的祝義才對市場需求非常敏感,他也選中了肉製品加工行業。理由很簡單,經濟發達了,老百姓開始有錢了,吃肉不再奢侈了。
這一觀念並非祝義才獨具慧眼,事實上,那時的中國市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2萬多家肉製品加工企業,在一股火腿腸熱中爭得你死我活,其中雙匯、春都、金 鑼三大巨頭壟斷了高溫肉類製品80%以上份額。雨潤曾經也貿然地推出過火腿腸產品,事實證明跟風者只能遭遇潰敗。針對當時已經非常火爆的「春都」、「雙 匯」,在遷址南京後,祝義才決定避開它們所在的高溫肉方向,搞國際市場上新的主流方向——低溫肉製品加工。
1994年,雨潤以敏銳的戰略眼光,明智地選擇了低溫肉製品這一最具增長潛力的嶄新品類為突破口。此時的雙匯、春都、金鑼對低溫肉製品市場尚無暇顧 及,此時的雨潤無疑是進入了一個愜意的「市場藍海」,從而也悄無聲息地在高溫為主導、銅牆鐵壁般的肉製品市場撕開了一個缺口。到1996年,雨潤年產值已 經超過億元,邁入國內低溫肉製品行業的領軍之列。
在佔領了江蘇全省和上海的市場後,祝義才開始實施攻城略地的計劃,並著手梳理和健全現有的營銷體系,首先把全國市場劃分為華東、華南、華中、西南、西北、東北等八大片區,相繼在全國建立了300多家銷售辦事處。
1996年,祝義才重組南京罐頭廠,這一「蛇吞象」的成功壯舉成為全國首例「民企重組國企」的案例,而被外界解讀為很好地解決了雨潤擴張的模式問題,也給其全國性擴張從實操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論證。
「雨潤」以低溫肉製品這個大類樹立起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儘管1998年以後雙匯、得利斯、美國荷美爾等發起了一輪輪低溫肉製品猛烈攻勢,但已經於事無補。
在市場競爭的洗禮中壯大起來的雙匯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任何的疏忽都可能成為致命的隱患,尤其是像雨潤這樣的善於把握機會的後起之秀。另一方面,已經成長為巨頭的雙匯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肉製品加工行業產業鏈過長,市場容量過大,養殖、屠宰、初加工、深加工、高溫製品、低溫製品、冷凍製品……單純一個企業不大可能實現對每個環節的控制,每個環節中都有可能冒出一個咄咄逼人的挑戰者來。
殊途:單品牌縱橫延展Vs多品牌精細耕耘
相當長的時間內,雙匯選擇了主業突出的產業聚焦戰略。其思路是:把有限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一個主業上,依靠主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相關產業又反哺主業,支持主業進行市場競爭。
這樣的決策來源於試錯,有個小插曲是:雙匯一度也投資方便麵,結果大敗而歸。在春都多元化潰敗的前車之鑑下,痛定思痛的雙匯體會到,如果主業未穩就上 馬其它產業,一是成本極其高昂,二是分散了主業的投入造成主業地位不保。因此,雙匯把肉類製品作為自己的核心產業,一切相關產業都只能是為主業的發展服 務。1998年後,雙匯對產業鏈進行了橫向延伸,並先後上馬了紙箱包裝、PVDC腸衣、骨素、香精、種植、養殖、大豆蛋白加工、商業連鎖、軟件等相關產 業,全部為支持肉製品加工主業的發展。
在市場範圍的選擇上,雙匯採取了全國性的市場佈局策略,這是一種在食品行業被通常採用的模式。中國地理分佈極廣,各區域消費者對肉類的需求有著非常大 的差異,單一口味和產品顯然無法滿足全國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同樣,在各中心區域的中心城市設廠,則可以更大幅度地降低運輸成本。第三,肉製品生產加工需要 消耗大量的生豬資源,在生豬主產區設立屠宰加工廠,同樣可以保證原料的品質。
雙匯的市場佈局主要以兩種方式展開:一種是資源主導型,如在四川仁壽、內蒙古濟寧、湖北 宜昌、河南商丘等生豬主產區建立屠宰基地,確保了肉類製品加工的原料肉來源和供應;另一種是核心市場主導型,如在四川綿陽、遼寧阜新、浙江金華、北京市、 上海市等地設立肉製品廠,體現了深入肉製品主銷區、佔據主要市場份額的戰略意圖。至2007年止,雙匯已通過合資、兼併等形式在四川、遼寧、內蒙古、河 北、河南、湖北、湖南、浙江、上海、廣東、江蘇等省市建立了21個屠宰和肉類加工基地,年屠宰生豬1500萬頭,生產生鮮肉及肉製品220萬噸。當然,在 這個時候,低溫肉製品還只佔雙匯產業中的一小部分,其主要業務依舊是高溫肉製品。
作為一家後起的民營企業,雨潤則更熟諳在產業發展戰略上的整合之道。民企在快速擴張中急需大量資金,而這樣的資金籌措渠道有限而更多的是靠自身滾動積累,企業根本不可能有多餘的資金用於發展其它產業。
雨潤也有過火腿腸潰敗的切膚之痛,因此在產業鏈條上,其精力更加專注地用在了低溫肉製品的市場開拓上。雨潤用整合的方式與全國大量的屠宰廠家建立起了緊密聯繫,而後者負責為其提供優質的低溫肉製品。
由於低溫肉製品需要嚴格的冷鏈式運輸條件,低溫產品更有著300公里銷售半徑的要求,因此,雨潤的市場佈局,較之雙匯更為精細和深入。 從1996年雨潤兼併南京市罐頭廠之後,先後在黑龍江綏化市、哈爾濱、遼寧開原、北京通州、甘肅白銀、新疆石河子、河北邯鄲、山東聊城、山東濟南、河南開 封、安徽宿州、安徽阜陽、安徽壽山、安徽安慶、安徽馬鞍山、安徽固鎮、江蘇連云港、湖南澧縣、湖南長沙、江西新余、廣西桂林、廣州、四川內江、四川廣元等 地建立了36家子(分)公司。
網點看似複雜交集,但由於雙匯和雨潤主營業務的不同取捨,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兩者並沒有直接的交手——直到2002年之後。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對營養成分的重視,高溫肉製品銷量增長開始逐步放慢,特別是城市居民高溫肉製品消費量正在下降。而在發達國家消費的生鮮肉中,冷鮮肉已佔到90%左右,市場消費取向出現轉變。
2003年,雙匯上馬了生鮮凍品項目,並有意大利低溫肉製品市場的投入和產能的擴大,就此形成了高溫肉製品、低溫肉製品、生鮮凍品三大業務。到了2005年,雙匯的低溫肉製品銷售收入比2004年增長83%。
雨潤也反過來開始侵入雙匯的領域,並先後上馬了高溫肉製品、冷鮮肉、中式製品、速凍製品等。相比於雙匯而言,雨潤採取了多品牌策略,針對低溫、高溫、生鮮、速凍、中式、焙烤等肉製品六大類別設立雨潤、旺潤、福潤、雪潤、福潤得、法香六大品牌,不同品類使用不同的品牌。雨潤認為,多品牌可以搶佔更多的細分市場份額,又整體增強了企業集團的實力,同時還能夠規避某一個品牌的危機對其它品牌的不利影響。
中國肉製品市場容量巨大,渠道終端魚龍混雜,相比而言還是一個不太成熟的市場。作為非工業化品,品牌形象如何樹立?食品安全如何保證?基於諸多考慮,雙匯決定自建渠道,開始在中國率先引入「冷鏈生產、冷鏈運輸、冷鏈銷售、連鎖經營」的肉類營銷模式。
從1998年開始,雙匯把在全國建設2000家冷鮮肉專賣連鎖店作為企業發展的重大戰略,並通過直營、合資、加盟等方式,在北京、河南、四川、山東、 湖北、湖南、河北和安徽開設了500多家連鎖店。此方式節約了終端的高昂營運成本,還以獨特的銷售形式擴大了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把競爭對手排除 在外。
2002年,雙匯更是把肉類連鎖店開到了雨潤的大本營——南京市。此方式很快為雨潤所效仿,2003年5月,雨潤投資1000萬元註冊成立了南京雨潤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也開始大力發展特許加盟連鎖店。
雙匯的要求條件較高,而雨潤食品[18.80
資本:系統化謀局Vs戰略式變身
2004年,雙匯銷售額突破150億元大關;同期的雨潤為80億元。
梳理兩者的產業鏈條,不難發現,雙匯和雨潤不知不覺中已囊括了主營產品、相關產品多元、上游布點、渠道終端四 個環節的把控,這在其他行業中鮮見。事實上,對有著特殊要求和客觀限制的肉製品加工行業而言,這只是一條再簡單不過的邏輯。對雙匯和雨潤而言,主營產品都 只是產品中的一個小類,只有相關產品的多元化才能實現產品線的豐富;再由於對生豬資源的依賴以及冷鏈產品的特殊性,只有在各地設點佈局才能滿足要求;肉製 品非工業化品的特性也決定了要保障食品安全,只有自己去渠道完全把控,因此又有了肉製品連鎖店這一新鮮業態。
由於全國性擴張的大量布點,雨潤和雙匯都面臨著一個問題,即需要大筆的錢才能支撐這個體系——但錢從何來?雨潤將目光盯在資本市場上,肉製品行業由此開始步入資本時代。
祝義才在資本市場無疑是個高手,這位肉食大亨的胃口並不小。他曾為自己定下了一條規矩:三年收不回成本的項目堅決不做。雨潤集團先後切入房地產、高科技和金融等領域,無一不是收穫頗豐。
2002年4月,祝義才出手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東成控股,邁出了向資本市場進軍的第一步;其後,祝義才又通過雨潤旗下的江蘇地華房地產公司連連舉牌, 在二級市場悄然購入南京中商。2004年11月,江蘇地華舉牌南京中商,並最終成為南京中商第一大股東。2005年3月,高盛鼎暉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聯 合向雨潤食品投資約7000萬美元,並約定幫助雨潤在香港H股整體上市。
高盛入股雨潤並非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戰略投資,這個對產業無比敏銳的PE掠食者通常都選取 最優質的對象作為合作夥伴,而被最終證明往往可以左右行業大勢。2005年10月,雨潤在港整體上市,一舉募得資金20多億元。上市當日,祝義才信心滿滿 地預計來年,全年的純利將不少於3.35億元,較去年增長逾1倍,派息率將不少於純利的25%。
雨潤宣稱將「繼續通過選擇性收購,改善現有生產設施及興建新廠房,擴充生產能力」,雨潤財務總監李詠思表示,該公司在2007年至2008年間的資本開支將達到9.8億人民幣。這筆資金主要投資在擴展上下游業務、自建廠房及併購領域。
相對於雨潤的頻頻發力,雙匯壓力倍增。作為一家國有企業,漯河是雙匯的生產基地,該市的一半稅收來自於雙匯。漯河雄心勃勃地要打造「中國食品名城」。 在各級政府的規劃中,雙匯進一步做大做強、走國際化道路,成了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到『十一五』末期,雙匯肉製品產量進入世界前三強,銷售收入達到 500億」。初步測算,雙匯今後五年要為此投入100億元。在計劃中,雙匯還將進軍醫藥領域,這些無疑都需要資金的支撐。
雙匯也選擇了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的道路,只不過,它選擇的方式是將自己賣出去。2006年5月,高盛通過旗下的羅特克斯公司以20.1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雙彙集團100%股權,間接控股上市公司雙匯發展35.72%的股權。
相比於雨潤在資本市場的春風得意,雙匯下嫁高盛被外界一致抨擊為賤賣。坊間的猜測是,漯河市與高盛達成了某種默契,在於高盛承諾能讓雙彙集團的「雙匯國際」和「雙匯物流」盡快上市,這與雨潤的整體上市模式如出一轍。
在兩巨頭還來不及大展拳腳時,一場「豬荒」卻不期而至,這讓雙方都有點措手不及。
自2007年5月開始,由於國內生豬供需失衡,加上飼料價格大幅上漲,2007年下半年,國內生豬價格較2006年平均上漲63.5%。隨著原料成本上漲,全國肉製品加工企業普遍開工不足,大型企業產量減少30%到50%,大量肉製品加工企業因為豬源不足而停產。
在肉製品行業中,生豬價格通常佔到成本的50%以上,2007年生豬價格大幅上漲,雨潤的平均生豬採購價格上升了63.5%,在豬源上並不佔優勢的雨潤顯出了它的市場短板。
在此之下,一直以整合方式展開業務的雨潤,開始考慮進入上游的「生豬養殖業」。雨潤董事長祝義才表示,雨潤一直有意拓展生豬養殖行業,目前已取得相當養殖知識。在實施上,雨潤還是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謹慎,宣稱最快會在2010年涉足生豬養殖業務。
雙匯相對而言壓力稍輕。早在2000年,雙匯就切入養殖業務,建有種豬場和商品豬場。 2004年,雙匯又開始與日本、韓國合資,建立了四個養豬場,並首次引進1000頭丹麥純種良種豬進行培育。「豬荒」來臨,雙匯有意調整了策略,2008 年7月,雙匯宣佈,將聯合另一投資方,增加投資7155萬元,用於建設年出欄商品豬20萬頭的養殖場,該項目並將於兩年內建成並投入使用。
祝義才的考慮和雙匯20萬頭豬養殖計劃的試探,都談不上大手筆,更多的是在觀望。雙匯發展董秘祁勇耀說:「雖然目前處在停產邊緣的肉類加工企業為數不 少,可以趁這個機會擴張,不過現在是否是合適的併購時機,我們依然要慎重考慮。」雨潤在外界看來的洗牌機會面前,也顯得非常冷靜,雨潤投資發展部總經理浩 華表態稱:「標的企業還是很多的,不過我們收購屠宰企業的標準是產能50萬頭以上。」
彼時,雙匯和雨潤的處境可用一副漫畫來形容:拿著大把的錢,站在牌桌前,桌上一副好牌,但拿錢的人卻沒有下注——蟄伏是這一階段最貼切的描述。
提速:橫向激進併購Vs上游小心求證
但另一些肉製品加工巨頭們早已迫不及待。
2008年8月,國家《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出台,條例首次體現了國家規範生豬屠宰行業、扶植大型企業的決心和意志。
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外資、台資進 入中國大陸「跑馬圈豬」的消息開始層出不窮地出現,無論是美國的艾格菲還是泰國正大、台糖,都顯示了要在中國大干一場的熱情,它們馬不停蹄地收購工廠、擴 充產能,毫不掩飾對這個行業的熱情;這一期間,關於丁磊養豬等消息也層出不窮,國內的熱錢資本也開始衝動地切入這個領域。
到了這個時候,兩巨頭都不約而同的意識到:機遇來了,挑戰也來了!一頭生豬從仔豬到出欄通常要較長的時間,產業的佈局通常都需要提前修整。肉製品領域已進入了整條產業鏈競爭的時代,也只有通過從上游併購到下游品牌整飭,構築一個較高的產業鏈壁壘,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掌握話語權。
向上游擴張,而後成了兩大巨頭的共同目標,一場收購的比拚在2009年由此不宣而戰。
雨潤迅速將目標調整為擴大產能,並鎖定上游的屠宰領域,力圖更大作為。
雨潤採取了一種激進的擴張方式。2008年11月,雨潤與周口市政府簽訂了投資協議,建設生豬屠宰、分割、冷藏、肉類深加工項目,預計每年屠宰250 多萬頭生豬,銷售額達30億元;2008年12月23日,雨潤食品通過全資附屬的馬鞍山雨潤食品有限公司收購了湖南輝鴻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1月,雨 潤收購了騰爾(河南)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全部屠宰、生產及銷售冷鮮肉及冷凍肉業務連同相關資產;2月10日,雨潤以1.82億元的價格,收購山東滕州東啟肉 類加工有限公司。雨潤的連續出招還包括:投資2.5億元的百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在新疆石河子開工;總投資10億元的瀋陽雨潤已開始試運行;2009年7 月,雨潤在新樂市的12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也正式簽約;12月22日,雨潤綿竹福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計劃年屠宰生豬能力達到 150萬頭,實現年產值15億元。
按照雨潤的擴張計劃,在2008年生豬屠宰量計劃產能1800萬頭的基礎上,雨潤計劃投資40億元將產能在2年內擴大一倍,到2010年達到3000萬頭,至此成為全球屠宰領域最大的巨頭。
至於在養殖環節,雨潤依舊保持謹慎,不過祝義才表示,雨潤並不會放棄生豬養殖,而是在等待適當的時機:選擇在生豬、仔豬的交易價格比較低的時候介入。
雙匯則將重點放在了養殖和相關肉製品領域的橫向延展上。比起雨潤,雙匯的決定經歷了一個反覆思考的過程。雙匯發展董秘祁勇耀曾說:「我們現在做的也是一種嘗試,要根據結果再決定接下來的擴張計劃。」至於產業鏈的建設方面,他一度表示,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要看目前項目運行的情況。
雙匯的猶豫並非毫無道理,事實上,生豬規模化養殖成本高,疫情控制風險較大,長期來看對於企業盈利能力的增強不一定明顯,雙匯多年的養殖業務也還僅僅停留在試探階段。不過在外資的跑馬圈地和雨潤的強大壓力下,雙匯很快意識到,在自己已有一定基礎的養殖領域上縱橫延伸並非毫無作為。
2009年5月20日,河南葉縣雙匯牧業有限公司15萬頭生豬育肥項目正式開工,雙匯繼在葉縣上馬20萬頭商品豬項目之後,又一重大養殖項目上馬;8月,雙彙集團與濟源市正式簽約,宣佈在該市開工建設5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2010年1月,雙彙集團和日本火腿集團合作,總投資達17.2億元的中國最大養雞項目在河南省漯河市正式開工。漯河市官網披露,雙方合作的項目為雙匯萬中禽業,一期為5000萬隻肉雞產業化項目。此前不久,雨潤位於四川綿竹總投資為2.5億元的生豬屠宰項目也急速開建。
由養豬到養雞,雙匯的這一舉動被解讀為推進新產業的有效嘗試。雙匯的介紹中,該項目實行「公司+基地」的生產模式,涵蓋種雞飼養、種蛋孵化、飼料加工、肉雞屠宰、肉製品加工、物流運輸、有機肥生產等眾多環節,形成從自繁自養到雞肉銷售的大產業鏈,雙匯意圖在其他領域複製豬肉製品加工模式。
按照雙匯規劃,將在2010年屠宰生豬達到2500萬頭。2009年,雙彙總計約投資30億元,在本地和異地建設項目20個,用於發展飼養、屠宰和肉製品加工以及配套產業化項目。
儘管側重點有所不同,不過,在兩大巨頭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共同的幕後推手——高盛。分析家認為,雨潤激進的併購以及雙匯在養殖領域的擴張,其實隱藏著高盛的另一場「陽謀」。
中國的生豬多以散養為主,如果這些資本大佬們所養的豬佔總量的5%,而其他的養豬戶僅佔0.001%,那麼PE就佔有了絕對的定價權。絕對的定價權就產生絕對的壟斷地位,它們可以通過降價的方式使小的養豬企業退出,最終形成壟斷。而定價權要依附於健全的產業鏈,所以一體化的企業成為了控制定價權的「金鑰匙」。
很顯然,這場豬肉產業鏈的戰爭還遠未到總結的時候。雙匯和雨潤的產業擴張史記以及它們與高盛的糾集圖謀,依舊是一個充滿疑問而懸念待解的謎團。
點評:
因為有路而寬闊
-文/本刊記者
中國的農副產品深加工起點較低、資源分散,遍地是缺資金、少技術、無管理的小廠。以肉類加工為例,全國前三大肉類加工企業佔全國的總市場份額不到 5%,行業需要大資金縱橫、整合,即便到現在,後來者也是有機會的。1994年雙匯銷售已達10億元,那一年剛剛起步的雨潤卻也發展得很好。中小民營企業 應該明白,不能總想著煉鋼造汽車,農村的廣闊天地更應當是他們大有作為的地方。
在這個過程中,雙匯和雨潤也許都明白這個道理,現代農業企業競爭早已超越了傳統的刀耕火種的方式,越是市場廣闊,反過來越容易被人超越,要提升,就必 須引入資本的力量。雙匯的縱向一體化戰略依託的是規模和資本優勢,雨潤的多品牌戰略和低門檻兒加盟連鎖都別具特色。兩者都在資本的推動下,在不斷的試探中 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
無論是國際投行的唆使,還是發展路徑的使然,雙匯和雨潤對養殖領域都保持了謹慎。 中國俗語講:家財萬貫帶毛兒的不算,工業企業養活物不僅存在極大風險也不利於資本市場對企業估值。這兩家企業若是真的想進一步控制上游不如涉足飼料行業。 採用公司加農戶的形式,一手給養豬提供飼料另一手收購生豬,把髒活兒、累活留給專業養殖戶,同時也分散了自身的風險。只不過,在飼料行業,早有新希望、正 大等對手紮好了馬步,這看起來又是一個需要求解的辯證難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f62e0100wp6z.html
事實上,為了使中國的乳產品能夠得到國際上的認可,伊利在生產現代化方面做了不少功課。伊利是乳品行業第一個將超高溫滅菌技術引進國內的企業,也是第 一個將無菌灌裝技術應用到液態奶生產中的國內企業。而除了液態奶的加工技術,伊利還大量引進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奶粉和冰淇淋生產技術及設備,以完成產品 生產技術與國際的對接。2007年4月,伊利集團在呼和浩特土左旗投資新建的大型乳製品綜合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包括亞洲最大嬰兒奶粉生產基地、研發 中心和乳品檢測中心、大型液態奶生產線和中國首個乳業博物館。其中,奶粉生產項目的投資近5億元,設備全部從德國、丹麥引進,整個生產工藝全部微機程序化 控制,全部達產後可年產各種配方奶粉6萬噸,其中,嬰兒奶粉單機生產能力和工廠生產規模目前屬亞洲最大。
定量分析
淨資產收益率
蒙牛 20.78% 24.25% 19.60% 16.34%
伊利 15.17% 13.20% 12.92% 11.57% 10.23% 8.15% 14.36% 12.87%
光明 8.27%
三元 1.93%
——2007年數據均根據半年或前三季度數據預計
(2)主要乳製品企業銷售額增長率
銷售增長率 2007
蒙牛
伊利
光明
三元
不管是從企業最終市場佔有率增長情況,還是從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和銷售增長率來看,蒙牛和伊利都是乳製品行業中的佼佼者,必將成為未來在中國乳業市場上的主角,因此,從整個行業來講伊利無疑是具有競爭力的。
(3)蒙牛伊利盈利情況表
銷售淨利率
伊 利 2.2%
毛利率
蒙 牛 24.46% 22.91% 22.29% 22.27%
伊 利 26.68% 27.71% 29.03% 29.72%
經營性費用比重
蒙 牛 18.84% 17.34% 16.51% 16.36%
伊 利 23.15% 23.99% 24.74% 24.96%
所得稅率
蒙 牛 2.53%
伊 利 19.82% 31.62% 30.95% 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