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国太保“魅影” 西部证券股东麦秋投资探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2/zMMDAwMDE3MTMzMQ.html


一则看似并不起眼的股权挂牌转让公告,让深藏西部证券的神秘股东——上海麦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麦秋投资)浮出水面(详见 本报3月25日13版《西部证券IPO折翼 神秘股东麦秋投资慌忙抛售股权》)。

2007年5月,麦秋投资借道上海国际信托入股当时正欲上 市的西部证券共计772.6132万股。其所获股份来自于陕西省秦隆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秦隆国资)持有的西部证券国有股,不禁让人生疑?

经 记者连日调查,麦秋投资的身份逐渐明朗。

偏爱金融股

尽管麦秋投资低调,但其为数不多的股权投资 却有鲜明共性——偏爱金融股。2006年,麦秋投资第一单股权投资情定南京银行(601009.SH)。

南京银行招股说明书显示,2006 年,该行创立股东之一的南京飞元实业将205万股转让给麦秋投资,但未披露转让价。

2007年7月19日,南京银行上市开盘价高达 19.20元,较发行价11元上涨74.55%。

尝到甜头后,麦秋投资盯上了同样是为上市做最后冲刺的西部证券和保险业巨头中国太保 (601601.SH)。

2007年11月,中国太保发布的A股招股说明书显示,众多信托公司持有其原始股,数家信托公司并非自有资金持 股,为规范持股,就有关股权做出相应的规范处理。

由此,通过上海国际信托持股中国太保的麦秋投资再次浮出水面。

有关公告显 示,2007年11月21日前,上海国际信托将其持有的中国太保股权转让给信托受益者,其中144万股的受让方正是麦秋投资。

几乎同时,上 海国际信托将西部证券股权以分配信托利益的方式,全部转让给该信托受益人麦秋投资。

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2007年11月,麦秋投资从上海 国际信托处共受让西部证券772.6132万股,这笔股权为当年5月由秦隆国资转给上海国际信托。

诡异的股权成交价

遗 憾的是,炙手可热的银行、保险和证券股权,麦秋投资尽管连中三元,但按有关公告的信息推算,似乎仅在南京银行有所斩获。

中国太保A股招股说 明书显示,麦秋投资受让价为26.38元/股,锁定期限为上市后一年。该股上市一年后跌至10.02元。截至今年4月1日,该股收报27.45元。

如 此看来,麦秋投资似乎刚保本,但考虑到中国太保2007年和2008年两次每10股派3元,其盈余已相当可观。

而麦秋投资入股南京银行和西 部证券的成本,并无公告披露。

业内人士指出,倘若麦秋投资真如中国太保上市公告所称以26.38元的高价入股,那么麦秋投资的三笔投资颇为 诡异。

记者从上海工商局获得的麦秋投资财务数据显示,2008年初,麦秋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为4101万元,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为零。 2006年末,其长期股权投资为481.7万元。

而2006年,麦秋投资至少在长期股权投资中获得205万股南京银行,如此推算,其所持南 京银行成本不超过481.7万元,平均每股约2.35元/股。

假如2007年,锁定期一年即将期满的南京银行股权被其从财务报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中剔除,那么当年末,麦秋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则至少包括中国太保和 西部证券。

而麦秋投资投入中国太保的资金为3798.72万元,则表示772.6132万股西部证券的成本仅302万元,折合每股不到 0.39元。但相关财报显示,西部证券2006年末每股收益达0.59元,每股净资产则已达1.571元。

同时,另一个数据佐证着上述三笔 交易的诡异。

上述麦秋投资有关财务数据显示,其2007年总资产约5527万元。

而这一年,麦秋投资名下资产至少包括南京银 行、中国太保、西部证券。其中中国太保的投资达3798.72万元,扣除其他应收款项765万元和货币资金259万元,那就表示205万股南京银行和 772万余股西部证券的投资价格不超过700万元。

假设麦秋投资持有南京银行至今,按4月1日该股收盘价17.91元计算,加上该股在 2007年、2008年两次10股派3元的分红,其持股南京银行中获得账面价值达3755.95万元。

即便西部证券上市被阻,但其 2007、2008年每股分红超过1元,麦秋投资所获红利已近773万元。

虽然其近日挂牌出售的该部分西部证券股权售价还未揭晓,但 2008年西部证券每股净资产为2元,即使不给与任何溢价,这部分股权出售后,也将达1546万元。

综上所述,麦秋投资投资南京银行和西部 证券仅三年,至少获利近5400万元。

中国太保“魅影”

上述工商资料显示,麦秋投资成立于 2005年12月6日,由叶温思、凌云等10位自然人出资458万元设立,法定代表人为叶温思。其中,叶温思、凌云分别出资100万元。2006年,叶温 思接受凌云100万元股权,股权占比达43.66%。

全国公民身份号码信息数据库有关数据显示,目前,登记在册的上海籍人士仅一位名叫叶温 思。

相关数据显示,叶温思,现年65岁,曾任共青团上海市委财务科长、主管会计师,兼任业余大学会计专业讲师,曾在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财会 科、黄浦区药材公司、市委任会计、会计科长、主管会计师。

当记者致电叶曾工作的单位查询,人事处相关人员表示,叶数年前已离开上海市共青团 委,现已不知其去向。

记者查阅麦秋投资的工商资料发现,2006年8月,凌云转让100万投资给叶温思的股权转让协议中,叶留下的家庭住址 为上海市徐汇区徐虹北路x小区2号楼x号。而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该住址正好是中国太保员工宿舍楼。

“该小区建于1996年,是当时中国太保 为员工开发的员工宿舍,后来进行房产改革,这批住房最后都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中国太保内部员工,尤其是2号楼,全部都是太保员工居住。”3月31日,该小区 一位保安告诉记者。

(记者潘沩对本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8

大股東拿錢-卡森國際(496)


今日看到一些舊聞,很簡略地寫,但香港沒有人提過這些小事。


(1)


卡森國際創辦人朱張金,初 期以皮革貿易起家,後來涉足皮家具業務,因擴張太急,故有上市之念。在2003年引入華平投資,在2005年上市。


但不久,因人民幣升值加上成本上升,盈利空間大減,業績亦大幅下降,股價低落,公司回購股份,並對 股東負責,決意開拓新業務。


2007年3月起,公 司宣佈與本文主角之一,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海寧浙江皮革服裝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海寧皮革城」)成立合營公司海寧皮革產業投資開發有限 公司合作進軍房地產, 其後增持至75%。7月後又拍得海寧皮革城4.92%股權。


其後公司分途出擊,向大股東收購,又或是以標得方式,在海南、江蘇等開拓房地產業務。此外公司向Emporio Holdings Plc,購入擁有 Easyliving Furniture品牌的英國家具零售商Sofas UK Plc,進軍英國品牌業務。


(2)


在2010年2月,公司公告海寧皮革城上市

但是細閱海寧皮革城近日的招股書,及中國媒題報導,發覺大股東朱張金和這家公司大有牽連,或有間接利用卡森資金之嫌疑。


(1)在收購海寧皮革城後,朱張金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曾為該公司監事,後由卡森國 際財務總監葉劍接任。


(2)2007年海寧皮革城 曾借出5,000萬人民幣予卡森國際附屬卡森置業拿地,後於當年歸還,但在海寧皮革城2009年6月的報表中,把他們的合資公司海寧皮革產業 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暫收回投款5,000萬,列作其他應付款,為何只是暫時收回投資,還要再付出去?

(3)公司上市後不久,即向森橋實業購入皮革城商貿市場開發有限公司 51%股權,作價1.267億人民幣,估值2.48億人民幣。


這家森橋實業,但據卡森2008年年報稱,只含糊地提出大股東間接持有30%以上,不過在海寧皮革城招股書卻明確地指出,李時倫先生持有公 司31.06%股權,但李時倫以信託方式代朱張金持有,故實際控股人為朱張金。這就顯出朱張金有套取上市公司款的嫌疑。


事緣,最初森橋實業先在2007年3月出資,在5月和海寧皮革城合資動工建議,其中雙方均以現金出 資,共5,235萬元人民幣,取得51%及49%股權,後皮革城商貿市場開發有限公司現金返還予森橋實業 2,670萬,取回土地使用權。


其 後2009年6月才正式成立合資公司,據中國傳媒引述招股書稱,該地皮2009年10月僅當時估值為1.1億人民幣,12月才動工,但 在短短幾月間估值突增至2.48億,據中國傳媒引述資料,以附近的地皮估值計,該地塊價值僅約1.48億人民幣。


但是公司後來發佈澄清公告稱,是估值公司評定的。但據估值報告稱,其所用的方法主要是一般我們經常在香港上市公司購入垃圾資產時所使用到的預計銷售收入的倒推,實際只是把未來的收入完全折 現,但是未來如何,實無法預料,故此這估值多為虛構。


但是他們的估值報告完全把折算方法完全披露,實在值得香港公司學習,香港常以披露為本為 原則,但披露則是選擇性披露,完全不能令投資者信服,結果導致某些人能從含糊中從中漁利,輸得不心服口服,但中國這些不實的報告卻令你知道是否真實。


(3)


至於朱張金森橋實業的業務,大家可以參看這個網站,實際規模不少,甚至大於上市公司。


http://www.sunbridgegroup.com/


據簡介稱,公司2007年銷售收入93.215億人民幣,利稅4億多,其業務包括制革、房地產及零售,完全和上市公司業務重疊,在卡森國際年報亦有 不少關連交易呢。

由於私人本業資金需求龐大,故此亦需向有資金的地方取得足夠資金維持營運,是公司要抽走資金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0

合动能源拟发12亿港元可转债被疑变相侵吞全体股东优质资产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04/448145.shtml


每经记者 熊晓辉 发自上海
合动能源(00578,HK)最近的一系列公告均与公司资金链有关:一方面公司称面临1.5亿港元到期债务,欲以 旗下部分煤矿抵债;另一方面,公司拟发行12亿可换股债券来募资用于整合河南省22个煤矿。上述计划均遭到投资者质疑。
受诸多市场传闻和业绩 下滑影响,合动能源股价在半年内跌去60%。2009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合动能源实现盈利7400万港元,同比大幅下滑约76.2%。
在日前 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合动能源董事总经理巫家红表示,面对盈利大幅倒退的困境,加上河南省政府正不断加大对小型煤矿的整合力度,管理层对公司的现状以及未 来的发展表示担忧。
卖矿还债遭股东质疑
今年2月份以来,合动能源连续发布公告称,公司为偿还一笔到期金额约为1.5亿港元的债务,将 旗下唯一核心资产金丰煤业下属的5家煤矿中的4家交付债券信托人MCC处置或转让。
合动能源是河南首家在香港上市的煤矿企业,系由2006年 借“壳”恒发能源上市后更名而来。在完成重组改制后,置入了登封市主营煤炭业务的金丰煤业集团。根据其网站资料,合动能源的核心资产为金丰煤业,合动能源 持有后者90%股权。公司旗下拥有6个煤矿,其中金丰煤业掌控小河一矿、小河二矿、小河三矿、向阳煤矿、兴运煤矿等5个煤矿。
“卖矿还债”计 划一经推出,即遭致众多中小股东抵制。多名投资者在网上发布 《告全体合动能源股民书》称,公司“企图借偿债为由意欲侵呑公司属于全体股东的优质资产”。
一位匿名投资者认为,公司拟处置的优质煤矿资产价值明显被低估。以向阳煤矿为例,依据公司2月3日的公告,向阳煤矿的资产净值为1.02亿元。实际 上,2007年合动能源以4.5亿元的价格完成了对向阳煤矿的收购,并投入约57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仅仅两年时间,向阳煤矿的净资产值大幅缩水 80.5%,这显然不合常理。
从财务状况上来看,公司去年下半年配股募资1.4亿港元,准备以1亿港元用于成立合营企业,余下补充流动资金。 但合营企业先期投入只要4560万港元,因此账面上应该还有近1亿港元的余额。
此外,尽管受河南的煤改整顿影响,但公司的小河一矿一直处于生 产状态,而向阳、慧祥两煤矿也在年内恢复运作。“煤矿虽然开工不足,但也不至于令利润大幅下跌,那么利润到哪里去了呢?”一郭姓股东对媒体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历史数据发现,合动能源2008年全年实现毛利4.82亿港元,纯利2.84亿港元,2009年上半年也实现毛利2.13亿港 元,但2009年全年纯利仅4642万港元,同比下跌83.6%。
可转债被指变相“卖身”
在处置优质资产遭投资者质疑后,合动能源转 而抛出了一项新的募资计划。
3月15日,合动能源宣布,与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民政府及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订立框架协议,合作整 合收购河南省22个煤矿。同时,合动能源计划发行金额为12亿港元可换股票据,为期3年及零息,票据的初步换股价为每股0.1港元,远远低于4月28日收 盘价0.37港元。
这意味着,债券认购人仅出资12亿港元,若全数行使将可换120亿股公司股份,将占公司经扩大股本约85%。而合动能源原 来股东净值12.76亿元的优质煤矿资产却大幅贬值,只占扩股后15%的股份。
对公司拟发12亿可转债,投资者认为:“从以矿抵债再到稀释股 份,都是变相掏空公司,要将核心矿产资源从上市公司剥离出来,而公司的壳以及部分资源,将分给其他利益体。”
对于募资计划,巫家红表示,公司 已获准参与平顶山市石龙区22个煤矿整合,对未来发展而言,属千载难逢的机会。
“由于整合项目所需资金金额庞大,公司需一次性集资12亿港 元。管理层在尝试过多种融资办法后,经过充分考虑,最后董事会决定发行12亿可换股债券,并已成功找到看好公司发展前景的投资者。”巫家红对媒体表示,集 资所得的其中1.5亿港元将用于偿还逾期债项,另外10.5亿港元将用于22个煤矿整合的启动资金。
目前,合动能源发行12亿可换股债券的申 请已递交香港联交所等待审批,按照规定,香港联交所批准后还要召开股东特别大会通过才可以操作。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合动能源的部分中小股东已聘 请专业人士准备赴港维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8

中環在線:小超人食物中毒股東會no show 左丁山


2010-5-7  AD





 

噚日係長江基建 (1038)一年一度股東會,雖然小超人李澤鉅魅力唔及細佬澤楷,但貴為知名地產商,對傳媒點都有一定吸引力!之不過噚日大家白行一趟,事關小超人食物中 毒,no show!

小超人姨丈甘慶林(即係長建董事總經理)話,老細(即係佢姨甥)食錯嘢食物中毒,所以噚日無法蒲頭,出席港燈 (006)同長建嘅股東大會,小超叫佢代向記者朋友講聲唔好意思,同埋問候吓大家咁話。

小超人咁有大家心,大家亦禮尚往來問候番佢,係咁追 問阿甘姨丈,究竟小超人病情點樣、喺邊間食肆食錯嘢呀?

最初阿甘姨丈話冇嘢補充,但突然醒起自己係朝早九點零三分,接到小超人電話,連零三 分都記得咁精準,唔通姨丈接電話個陣,當正call白車咁處理?

邱德根七公子重返遠店幫老竇

出街食飯就係唔夠喺屋企煮咁乾淨 同健康,而母親節將至,相信好多人就算要大排長龍,都會出街同阿媽食餐好嘅,以表歌頌母愛嘅偉大。

但如果華華係邱達文(邱德根第七個仔), 一定會先歌頌老竇,然後先到老媽子!

遠東酒店(037)噚日宣佈,09年2月28日「因要投入更多時間,於本人之其他業務」辭職唔撈嘅執行 董事及副董事總經理邱達文,噚日已經獲委任做番以前個位,至於佢點解會返去老竇度「重操故業」,今勻就無解釋。

照華華呢啲八卦外人解讀,理 由可以如下:

一.佢自己啲生意唔掂到打晒柴,唯有返爸爸度;

二.遠東酒店管理層諗住開董事會議嗰陣更方便……睇睇個董事局名 單就知點解:佢阿爸阿媽同埋六個兄弟姐妹全部响晒度,一家人隨便坐埋一齊食飯,都可以當係董事會議,若然得佢一條友唔係董事,如果真係講公事,唔通叫佢夾 啲餸行開食咩!

李華華

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1

紀勤賣廣告叫散戶去股東會 李華華

2010-05-11 AD





 

滙控(005) 行政總裁紀勤噚日破天荒喺本地3份中文報章同兩份西報,署名刊登咗大半版廣告(左下圖),唔係,係致香港股東嘅公開信至真,內容除咗自詡首季業績誇啦啦, 當然唔會忘記喺舊年世紀供股一役,本港股民締造98%供股率嘅無量功德。

 

紀勤又話,今年2月「香港亦成為了我的家」,滙控 從來無忘本,集團嘅成就同實力與股東息息相關,尤其香港乃滙控成長嘅搖籃。感動完後,紀勤轉入直路,特別鼓勵佔全體滙控股東三分一嘅香港股東出席本屆股東 大會,就各項議案投票,咁紀勤何解發動呢個「普選」呢?

今年滙控股東會喺本月28日倫敦舉行,可以肯定,董事袍金呢一樣嘢,勢必成為唔少英 國小股東狙擊嘅議題,特別係世紀金融海嘯後,全球監管機構對銀行高層花紅啄到實,形勢咁凶險,難怪紀勤要賣廣告喇!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62

2010年波克夏股東會5大關鍵提問 每秒賺500元 巴菲特:我愛死高盛


2010-05-10 商業周刊(台灣) 

全球資本市場的年度「朝聖」大事,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波克夏集團(Berkshire Hathaway)股東會,如期在五月一日,於集團總部所在地美國中部城市奧瑪哈(Omaha)舉行。

去年,電動車及來自中國的比亞迪(BYD)汽車,是股東會的重點;今年的主角,則換成火車及高盛證券(Goldman Sachs)。

因為,波克夏在今年二月完成公司成立以來最大購併案,砸下四百四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三千億元),將全美第二大的鐵路公司——伯靈頓北方聖塔菲(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Railway),納入了集團版圖。加上,日前美國政府對高盛證券展開詐欺的民刑事調查,大家都想知道,二○○八年九月對高盛「雪中送炭」的巴菲特,對於這起詐欺弊案的態度。

可能是為了替近日下挫的股價打氣,股神打破以往對業績的低調態度,在股東會開始前,就拿出波克夏第一季的成績,向股東報告。受益於景氣回升,波克夏今年第一季獲利達三十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一百億元),不僅擺脫去年同期虧損十五億美元的衰退,更超越二○○七年第一季二十五億美元的水準,算是相當亮眼的表現。

簡報之後,巴菲特與其創業夥伴曼格(Charlie Munger),一如往年,用了五個半小時,一一解答股東們的「疑難雜症」,問題包山包海,《商業周刊》特別去蕪存菁,將股東會的對談,萃取出與台灣讀者關聯度最高的五大提問。

高盛沒有錯! 交易行為沒不妥,敗只敗在公關戰

提問一:請問你們對高盛涉嫌詐欺醜聞案的看法?每年在股東年會時,你們都會放映所羅門兄弟證券(編按:Salomon Brothers,波克夏曾在一九八七年投資所羅門兄弟證券,但在其公債醜聞之後出清持股)醜聞案爆發時期,波克夏赴國會作證的紀錄片,你在影片中說:「員工為公司虧了錢,我可以諒解,但若員工的行為,影響了公司整體的聲譽,我會變得很無情……。」你投資的投資銀行高盛,目前也捲入醜聞中,聲譽受到極大影響,你的意見如何?會賣掉高盛持股?

巴菲特答:我看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y Exchange Commission,SEC)對高盛的指控,我不認為高盛在交易行為上,有任何不妥,也不認同SEC對高盛證券所做的指控……,這個事件,並不會影響波克夏對高盛的支持(編按:波克夏在二○○八年九月,花五十億美元買進高盛特別股及認購權證)。

波克夏與高盛做交易的歷史可以回到四十四年前,在波克夏一路成長過程中,高盛確實提供不少幫助。我們雖然一直有生意上的關係,但彼此完全獨立,如果高盛想要賣空波克夏,他們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告訴我們,可以任意進行,反之亦然。我看不出來,SEC憑這點指控高盛不是,有任何的基礎可循。

其實,美國政府對高盛這樣的處置,反而讓波克夏得益,因為,本來高盛只要隨時拿出五十五億美元(本金五十億美元加上一年股息五億美元),就可以贖回波克夏持有的高盛特別股及認購權證。但我認為,經過這個事件之後,高盛會因此延遲向波克夏買回股票及權證。

這樣,光是高盛特別股的現金股利,每秒鐘就有十五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七十元)進波克夏的口袋。我愛死高盛特別股這筆投資了!當我們坐在這裡,時間滴答滴答、一秒一秒過,每一秒就有十五美元進我的口袋!

如果真要評論高盛事件,我覺得高盛這次敗在公關戰場上,才會讓商譽受損至此。

處理任何一件突發的事件,都必須掌握四個步驟:釐清問題、馬上解決、盡快脫身、塵埃落定(Get it right, get it fast, get it out, get it over.)。在這四個步驟中,第一步釐清問題最為重要。高盛沒在第一時間說清楚,讓不同說法及謠言四處擴散。除此之外,我不覺得高盛在交易處理上,有違法的問題;也不認為高盛執行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應該要被撤換。

如果你執意要問我,誰能接下執行長的位子,我想應該是他還沒出生的雙胞胎兄弟吧,哈哈哈……。

通膨快來了! 低利率環境,不會長期持續下去

提問二:請問您對通膨看法如何?

巴菲特答:這點我回答起來,可能會比較不客觀,因為我一直認為,各國政府這樣花錢,一定會引發通膨的問題。最近來看,通貨膨脹到來的可能性越來越高了,不只是在美國,全球其他地方也一樣。極度低水準的利率環境,不可能毫無限制的長期維持下去,政府也不可能毫無限制擴張赤字。政府砸太多錢下去了,現在要斷奶,其難度,比當初振興方案下猛藥要高得多。

希臘危機是「實驗」! 沒有貨幣工具救財政,要怎麼落幕

提問三:請問你們如何看待希臘債信危機?

巴菲特答:我認為,希臘的債信危機,確實是一項特別的挑戰,希臘加入歐元區後,已經無法靠印鈔票挽救自己的經濟危機,對全球金融來說,這都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實驗」,希臘政府在沒有貨幣政策工具的情況下,必須解決國家財政困窘的問題。

在我看來,這像是一齣大戲(high drama),我實在不知道這齣劇應該如何結束。如果我是觀眾,我不會選擇進電影院,像希臘政府赤字已經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肯定無法持久,早晚會發生問題!美國聯邦政府債務雖然高,但因為我們向別人借來的錢,是美元,是美國政府自己印製發行的貨幣,問題就不大。

曼格答:我認為,只要美國GDP繼續往上成長,目前聯邦政府就還得起債,目前的負債就不會形成大困擾;但如果GDP停止上升,或反而出現衰退,那麼就會出現問題了!

繼續買美股!景氣復甦力道明顯,美國仍有潛力

提問四:你如何看待美國經濟未來前景及美國公司的投資價值?現在看來復甦力道仍弱,大家都還怕怕的,應該在這時候進場買股票嗎?如何克制恐懼的心理?

巴菲特答:我們在幾個月之前,確實觀察到經濟已經開始復甦,其影響也開始逐漸擴大到其他的領域中,在三月及四月,經濟復甦的力道變得更明顯,像我們投資的鐵路產業,因為牽涉到各種不同的產業及領域,因此對上揚的力道,感受比較深刻。但距離幾年前的好光景,還有一段距離。

展望未來十至二十年,我仍然認為,投資股票的獲利,會比債券或單純持有貨幣好得多。美國仍是相當有潛力的國家,盛宴還未結束。

我們的政經制度,讓一個平凡人,能發揮超乎常人的潛力,這是非常難得的事,因此我仍對美國有信心。

不過我擔心核子武器擴散的問題,也擔憂地球發生大規模生化戰爭的可能,這樣大規模的人為破壞,這一、兩年之內,這樣的情況應該不會發生,但若將時間拉長至未來五十年,出現的機率就不會太低。

曼格答:我的經驗告訴我,應付危機的能力越強,對投資失利的恐懼就越小,我認為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應該下場接受市場的磨練,體驗一下賠錢的感覺,同時培養應付狀況的能力,這樣恐懼就會減小了。

市政債券沒問題! 連鎖效應大,聯邦政府不會袖手旁觀

提問五:去年你們看好美國的市政債券(municipal bond),但美國地方政府財政極度惡化,應該如何解決?

巴菲特答:我當初確實有點高估市政債券的投資價值,但我以為,對於全美各地發生財政困窘的地方政府,聯邦政府終究不會棄之不顧。你看,美國政府連通用汽車(GM)及其他瀕臨倒閉的企業都救了,市政債券若發生問題,其引發的連鎖效應,不會比企業小。

換句話說,市政債券若真發生還款缺口,不會是單一事件,它是會傳染的。當一個地方付不出借款,一定會傳導到其他地方政府。如果情況惡化至此,我當然會擔憂。因為,有些美國地方政府實在扛了太多債務,資產趕不上債務累積的速度。但我判斷,聯邦政府最後絕不會袖手不顧。波克夏旗下的保險公司,確實承保了一些市政債券,有鑑於利潤已經轉差,類似生意的比重已經減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74

現場直擊波克夏股東會 看股神對未來投資的最新建議 巴菲特:小心!通膨怪獸回來了!


2010-05-10  今周刊

波克夏公司股東年會,今年吸引破紀錄的四萬人參加。

巴菲特和孟格兩人對股東強調,全球各地的通膨風險已經明顯升高,應該以持有優質股票的方式,減緩購買力下降的可能損失。

撰文‧周岐原

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占據所有美國報紙頭條時,唯獨奧馬哈城(Omaha)的居民及訪客可以暫時置身事外,因為一場更重要的盛會,正在此火熱上演︱︱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股東年會。

今年,破紀錄的四萬名股東湧入會場,全神貫注地聆聽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搭檔孟格(Charlie Munger)對全球經濟和投資的前瞻看法。如果剔除兩人對﹁高盛詐欺案﹂的辯解,以及對比亞迪未來發展的明顯偏好,「股神」對波克夏投資人的關鍵啟示,可以總結為一個重點:通膨已經迫在眉睫,在資產明顯縮水之前,你應該為保護實質購買力做好準備!

波克夏年獲利創下新高

人人買得起﹁波克夏寶寶﹂放眼會場所在地奎斯特中心(Qwest Center)四周,似乎每件事情都沒有改變:大排長龍的人潮,不斷稱讚波克夏投資績效的股東,以及現場宛如嘉年華會的愉悅氣氛。

投資人的感謝和讚歎其來有自。檢視不久前公布的○九年年報數據,波克夏公司股票帳面價值激增了二一八億美元,創下史上新高,改寫了○六年增加一六九億美元的紀錄,每股帳面價值成長的幅度則達到一九.八%,直逼巴菲特掌管波克夏期間創下的最高複合年報酬率二○.三%。

在股東大會上提前公告的第一季營業利益,也從去年的十七億美元成長到二十二億美元,從巴菲特一再提醒股東應注意營業利益的增減,而非EPS(每股盈餘)的重要性來看,波克夏的營運已經重回長期的成長軌道。

再看最實際的股價,自從去年三月初美股反彈以來,波克夏股價漲幅最高曾擊敗大盤的五九%,即使近來股價回檔,多數股東仍有相當不錯的帳面報酬率。正因如此,幸運在抽籤中獲得提問權利的股東,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感謝公司過去一年的所有努力。

今年的波克夏股東會,人潮看來較往年更為擁擠。原因有二,第一,公司將一股B股分拆為五十股的決定,讓以往高不可攀的股價,成為人人皆可負擔的投資。

以四月三十日的B股收盤價七十七美元來說,換算成新台幣僅不到二千五百元,可說是只要有心開戶,人人都能擁有﹁波克夏寶寶﹂(Baby Berkshires,意指較A股便宜的B股)。

第二,受波克夏購併柏靈頓北方鐵路公司(BNSF)影響,波克夏一口氣納入了六萬餘位新股東,這更是將股東會現場擠得水洩不通。

貨幣匯率長期趨貶

通貨膨脹將侵蝕實質購買力由於投資人來自世界各地,巴菲特在重頭戲︱︱回答股東提問時,出現不少有趣的互動火花。然而在不時傳出哄堂大笑的問答過程中,巴菲特和孟格對全球投資市場的核心看法,其實已經相當明顯,就是要提醒投資人,請務必小心即將發生的通貨膨脹。

他們對通膨重新降臨的戒慎恐懼,首先表現在匯率問題上。當兩位拍檔被問到希臘債信危機與歐元風險時,孟格直率地指出,身處在全球政府競相擴張信用的時期,希臘爆發的問題,只不過是主權債務危機的序曲而已;巴菲特則補充,無論是美元或英鎊,他對各國貨幣匯率都抱持著長期趨貶的看法。

接著,巴菲特更明顯的警告隨即出現,在評論對於通貨膨脹的看法時,他更是直指,目前在世界各地,出現通膨的機會已經顯著升高。他認為各國大力寬鬆貨幣,很可能是導致﹁通膨怪獸﹂重新肆虐的主要原因。

對於投資人而言,既然貨幣匯率長期趨向貶值,通貨膨脹又有可能重新降臨,投資人持有資產的實質購買力勢必受到侵蝕。這時候,投資人應該如何處置?巴菲特提供的建議還是和以往沒有兩樣:「我仍舊看好並持有股票,勝過現金以及債券」。巴菲特的意思是說,一旦正式進入全面通貨膨脹的時期,他看好投資優質股票的收益,比之債券和現金更能夠彌補通膨造成的購買力損失。

然而就普羅大眾而言,投資智慧和資金規模都與這位「奧馬哈先知」相去甚遠,在缺乏選股能力的情況下,應該如何以有限的投資工具對抗通膨,又該買什麼股票?巴菲特並沒有提出建議,這也是所有散戶在聆聽「股神開示」後,必須自行找到的解答。

坦言低估中國發展速度

比亞迪後續發展仍待檢驗

此外,巴菲特及孟格對於中國投資機會的看好,也毫不吝嗇地表現在兩人的言談中。當一位投資人問到,波克夏為何沒有前進印度時,孟格分析:「印度政府的管理措施對外資造成許多不便,此外,印度民主政治帶來的癱軟,將導致中國等其他新興國家的快速超前。」相形之下,孟格對中國的評論就顯得正面許多。他對中國的看法是:「我太低估了中國發展的速度。」巴菲特也相當同意:「中國經濟快速前進的路程,似乎現在才剛開始。」有趣的是,對於讓波克夏獲利豐碩的比亞迪,經常扮演主動角色的巴菲特,無論是在股東會場或媒體面前,都不置一詞,直接將發言權交給孟格。寡言的孟格也順理成章,以「推薦人」的身分開懷暢談,這在歷屆股東會中算是相當罕見,也再次強烈地暗示,巴菲特對於這樁買賣始終站在保留立場。

例如在股東問答尾聲時,孟格主動傾身向全場開口說:「我沒想到各位對比亞迪的問題只有這麼一點,這是波克夏首次進軍高科技,但不會是最後一次。」雖然有孟格如此賣力為比亞迪站台喊話,但不能否認的是,比亞迪最受矚目的電動車業務,仍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若要長久符合波克夏價值投資的選股哲學,比亞迪勢必得繳出更具體的成績單。

高調為高盛詐欺案辯護

全場股東幾無人鼓掌認同

從旁觀察,今年的波克夏股東年會,除了是參加人數最多的一年,對巴菲特及孟格這兩位拍檔來說,可能也是心情最複雜的一次。

讓股神煩心的原因是高盛。在波克夏舉辦股東年會之前,巴菲特以五十億美元買進特別股的高盛(Goldman Sachs)正遭指控涉及交易詐欺,在案件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移送司法部之後,緊張的情勢讓高盛股價在半個月內慘跌二二%,也連帶拖累波克夏股價。

儘管巴菲特買進的特別股每年配息報酬高達一○%,但醜聞纏身造成的名譽損失卻是無可估計,這對一再強調經營誠信的巴菲特而言,絕對是難以忍受的一件事;因此他早在股東會前就宣告,自己將好好對投資人說清楚、講明白。

在大會上,巴菲特和孟格確實將高盛案的看法陳述得十分清楚。令人訝異的是,他們倆全然站在為高盛辯護的立場。「我們熱愛投資高盛的這筆交易,」巴菲特說,「換算下來,每秒鐘我們都能收到十五美元的股息,滴答、滴答……。」當巴菲特說出這段話時,不少股東都笑了出來;但是接下來兩人的陳述,卻和大部分股東的期待頗為不同。

「在買賣衍生性商品過程中,披露交易對手的真實身分並不重要,」巴菲特說,「這樁交易有許多細節被媒體錯誤解讀了。」在會後記者會上,孟格的比喻更為直接:「這件事就好像馬戲團的老虎誤傷人,你不能責怪老虎,應該受責備的是老虎管理員,」孟格說,「高盛就是老虎。」毫無疑問,巴菲特和孟格一致認定,高盛的過錯只是傷害了公司的商譽,並沒有損及誠信的問題。但高盛除了是在金融海嘯期間接受美國政府的一百億美元救援基金,還是一家百餘年來屹立不搖的金融巨人,孟格用毫無認知能力的馬戲團老虎作為比喻,似乎顯得太不適當。此發言明顯與投資人的期待有落差,或許這就是在巴菲特回答後,全場幾乎無人鼓掌認同的主要原因。

十年前,波克夏公司舉行的年會只有八千人參與,十年後,這個數字已然暴增到四萬人。許多人認為,與其從股海中辛苦地發掘金礦,不如直接將資金買進波克夏,讓股神代為執行繁雜的選股工作。然而,現在買進波克夏究竟能為投資人帶來多少獲利,恐怕得打上大大的問號。

巴菲特高齡 公司成長趨緩

接班問題牽動波克夏價值

首先,波克夏在收購柏靈頓北方鐵路公司並分拆股票後,因流動性增加,在今年初已被選為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成分股。然而一般來說,指數成分股往往因受資金注意程度較高,而存在「成分股溢價」,此時買波克夏,難免有買貴的疑慮。這是目前投資波克夏未必真能賺錢的第一個原因。

再者,四個月之後,巴菲特即將年滿八十歲,孟格更是已屆八十六高齡,公司掌舵者的年齡風險,絕對是股價評價的一大指標。由於巴菲特及孟格始終婉拒透露確切的接班計畫,難免令人擔心,蘋果股價曾受賈伯斯(Steve Jobs)﹁病假﹂拖累大跌的景況,恐怕將在波克夏身上重現。而失去巴菲特的「執行長溢價」後,波克夏股票價值多少錢,目前也難以估算。

總之,投資人買進波克夏股票,大部分是因為「信仰」巴菲特買進就長抱的價值投資哲學。然而,隨著巴菲特年事漸高,公司獲利成長逐漸趨緩,是否應將投資價格偏高的波克夏當作獲利明燈,答案不言可喻。與其相信先知的判斷,不如身體力行價值投資,應該才是股神反覆強調的真意。

危機入市 帳面價值大躍進——09年至今 波克夏買多於賣

2009/1/19

購買南韓浦項鋼鐵4.5%股權

2009/2/4

買下美國哈雷機車3億美元的公司債,債息高達15%

2009/2/5

加碼投資瑞士再保公司26億美元

2009/2/13

買世界第二大精品公司Tiffany & Co2.5億美元公司債

2009/6/18

選擇權在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交易

2009/7/24

減持穆迪公司(Moody's),持股比率從20.4%降到16.98%

2009/9/4

與萊卡迪亞控股(Leucadia National)連手,以4.9億美元收購商用不動產Capmark金融公司的北美房貸業務

2009/9/5

再度減持穆迪公司股權2%,持股比率14.98%

2009/11/5

投資440億美元,收購柏靈頓北方鐵路公司(BNSF)77.4%的股權,是巴菲特執掌波克夏40年來最大收購案

2010/1/27

兩周內加碼中國海油工程155億美元,因持股量達15.35%而躍升為第二大股東

2010/3/24

「憂心造船業恐將陷入長期衰退」,反對浦項鋼鐵購併全球第三大造船廠大宇造船

2010/4/16

因詐欺案令高盛股價單日大跌13%,帳面損失1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76

長江7號VS長江1號記招股東會撞時間爭記者 李華華

2001-05-27  AD






 

長江實業 (001)同和記黃埔(013)嘅股東會今日舉行,下晝兩點九開晒兩個AGM之後,又係超人響紅磡海逸酒店發表「國情諮民」嘅時間,按照慣例,無上市公司 夠膽同佢老人家硬撼,無論咩生肖咩冧巴都要迴避。

估唔到,真係有人個膽比天高,夠膽同超人撞時間爭記者,邊個咁夠薑?咪就係升呢做咗上市公 司(帝通,8220)董事嘅「周董」周星馳囉!

周董處男下海主持發佈會

據周董身邊人講,佢哋真係唔知李生幾時開AGM幾時發 表講話,咁o依家又無理由無厘頭改期o架,所以聽日周董仍然會如期喺下晝兩點半,喺對面海金鐘同超人打對台,實行同大家分享吓佢未來點喺帝通大展拳腳,當 然唔少得show一show佢得意之作《長江7號》套卡通啦……呢勻真係長江7號大戰長江1號咯!

咁班行家又會點樣取捨呢?Well……一 邊係我哋香江嘅首富,一字一句往往觸動香港政經兩界嘅神經。另一邊嘛,話晒係港產「國寶級」喜劇之王,加埋周董處男下海第一次host上市公司嘅發佈 會……你話邊面吸引力大啲嘞?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2

小股東質詢冇戲院有官司 C9叫橙天董事小心! 李華華


2010-06-02 AD





 

小股東維權意識 華華喺呢幾年見識咗好多次,正所謂大有大嘈細有細插,千祈唔好以為公司細啲,小股東就唔會理,亦都唔好以為「C9(師奶)」同「阿伯」好蝦。為咗保衞自己 啲血汗錢,佢哋真係會落場同啲管理層對質o架!以下就係噚日橙天嘉禾(1132)股東會,「玉C9」Vs公司執行董事鄭達祖嘅一段對答,佢開炮嘅原因,仲 要係因為睇咗敝報早前一篇《橙天內地連失兩戲院》嘅獨家報道,可見C9唔一定係唔識嘢o架!

C9:我睇報紙話你冇咗啲戲院!

鄭: 個報道係有少少舊聞,深圳萬達城一、二期我哋同業主(即華潤)關係好好,第二期開,佢哋主席仲發信恭喜我哋。

C9:仲話有官司喎!

鄭: 通過法律訴訟,我哋贏咗,會計報告有寫,賠2000幾萬,係有賺嘅。

C9:咁點解會有官司o架?

鄭:做生意嘅時候有人違規, 我哋上市公司,所以要跟規矩做。

C9:我覺得要清楚啲囉,我嘥咗好多心機同錢投資落你哋度……

鄭:做生意有人違規毀約,間間 公司都有訴訟,我日日都有傾合約……

C9:第陣時你簽約嗰陣小心啲喇!

鄭:係有人違約……

C9:啲合約咁兒嬉 o架,我哋有合約都賠唔番喇!

鄭:……(無言)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09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華匯三寶-威利國際(273)、民豐控股(279)、漢基控股(412)(三之一上)

味皇兄的一篇文章及三個圖啟發,很多人會以股價角度去看,蔡東豪先生及何車先生也曾各撰一文,談過威利國際(273,前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的威水史,但是沒人從一個小股東連續持有十年的去看,恰巧,我從一張公告看到1999年12月29日的收市價是2.9仙,竟然較現時股價31仙高9.69倍,但這接近11年的時間,公司發生了很多次的股本重組及供股派息等,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現時還原值是多少。

根據
ETnet的數據,公司在2000年8月5合1,2002年7月50合1,不久的12月又25合1,然後在2003年10月、2004年5月及2004年10月,分別2送1紅股、2送3股及10送1股,其後沒再送股,在2008年股市大跌期間又來過,分別在2008年1月、8月及12月,分別10合1、5合1和10合1。

即是在這10年多間,如果你不供股,經還原後當時的1股,變成了0.00000132股,亦即757575.7576股變成了1股。


更具體化的,以當年收市價2.9仙及昨日收市價31仙計算,亦即是你投資的21,969.70元,變成了31仙,加上在2002年派發的股息8.48元(經股本調整後),這10年多(共3818日)損失幅度達99.96%,即每年複合折損幅度達52.69%!


至於你供股後會如何,明天續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