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阮路13日下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了下一步重慶市金融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行動方案,其中提到要促進資本市場聯通。
他指出,要深入推進中新金融領域合作,促進與新加坡等國際資本市場聯通,推動重慶企業通過上市、發債等方式,籌集更多國際資金投入“一帶一路”建設。探索引導企業將“一帶一路”基礎資產項目赴新加坡發行商業信托等方式上市融資。
他還表示,支持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擴大發行人民幣債券(熊貓債)。
此外,重慶市常務副市長吳存榮13日下午也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重慶自貿區建設已落實改革48項,推出了120多項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累計落戶重大項目177個,總投資877億元。
24日上午,習近平從北京直飛湖北宜昌。一下飛機便前往長江沿岸考察調研長江生態環境修複工作,把脈長江經濟帶建設。
近日,財政部召開黨的建設工作會議,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在會上強調,深入推進發腐敗鬥爭。
這是財政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張少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後,財政部再次提及反腐敗。而且在官方公布不到800字的會議新聞稿中,劉昆兩次提及“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
劉昆在會上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緊緊圍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緊緊圍繞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緊緊圍繞維護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全面推進財政部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強化問題導向,堅持重點發力,推動財政部黨的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為新時代財政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劉昆指出,進一步加強財政部黨的建設工作,是確保財政工作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的需要,是進一步鞏固巡視整改成果的需要,是加強財政部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的需要。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首要任務。要加強理論武裝,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夯實基層基礎,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要強化正風肅紀,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要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建設高素質專業化財政幹部隊伍。要加強和改進內部巡視工作,發揮好巡視利劍作用。
2016年7月2日至9月2日,中央第十三巡視組對財政部黨組進行了專項巡視。巡視組發現和幹部群眾反映了一些問題,比如對財政權力監督制約不力,存在廉政風險。落實主體責任的政治擔當不夠,存在“燈下黑”問題等等。12月底中共財政部黨組通報了巡視整改情況,緊緊圍繞中央巡視組反饋的問題,逐條逐項抓好整改落實。
比如,加強對權力監督制約,大力整治不正之風。堅持對腐敗零容忍,越往後執紀越嚴,對於不知止、不收手、不知敬畏的幹部,依據黨章黨規進行嚴肅查處並公開曝光。對王保安(曾擔任財政部副部長)秘書韓曉亮進行嚴肅處理,給予開除黨籍、行政開除處分。另外財政部還通過健全內部制衡機制,壓縮審批自由裁量權、加大預決算公開力度等來加強對權力監督制約。
目前除了在財政部工作30年的張少春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外,去年8月27日,中央紀委駐財政部紀檢組組長、財政部黨組成員莫建成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審查。去年5月31日,曾擔任過財政部副部長一職的王保安一審以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經審理查明,1994年至2016年,王保安利用擔任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秘書,財政部辦公廳副主任、綜合司司長,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省長助理(掛職),財政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副部長,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等職務上的便利,或者利用其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相關單位和個人在彩票銷售、貸款申請、項目審批、土地開發以及工作招錄、職務調整等事項上提供幫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53億余元。
近日,根據群眾舉報和媒體報道,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對“拼多多”平臺涉嫌違法違規問題進行了深入核查,相關線索已移交有關地方進行查處。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將持續對案件查處情況予以關註。
2018年是中國流轉稅承上啟下的一年,繼增值稅全面覆蓋貨物、服務、不動產及無形資產之後,在政策和征管兩個維度上持續深化、細化,為增值稅立法奠定基礎;消費稅管理進一步加強,在稅目稅率、征收環節、系統及發票管理乃至將服務納入消費稅範疇等方面都有很多進一步研究和完善的空間。
6月15日,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級以及計劃單列市國稅局、地稅局合並且統一掛牌,標誌著分立長達24年的國地稅實現了合並,而在7月底前,市、縣級稅務局將逐級分步完成集中辦公、新機構掛牌等改革事項,最終完成國地稅全面合並。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邁出階段性關鍵一步,必然帶來從制度設計到納稅服務以及稅收風險管控的一體化,從而推動流轉稅的發展。
增值稅改革脈絡
增值稅和消費稅是流轉稅里最主要的兩個稅種。營改增從2012年開始推進,從整個進程來看,其改革脈絡是非常清晰的,增值稅更適合各細分行業分工合作,也更有利於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營改增在全國的迅速推行反映了增值稅對稅收中性原則的體現,適應和推動了經濟發展。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數據,6年來,營改增累計減稅金額約2萬億元,助力GDP持續增長。
目前,增值稅仍在不斷的鞏固和完善中,大量政策和征管補充文件的出臺為增值稅立法做準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稅率的簡並。增值稅稅率簡並是完善增值稅政策,實現稅收中性的最重要的一環。考慮到對財政收入和總體稅負的影響,簡並稅率將分步驟、分階段逐漸推進。2018年5月1日起,將17%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6%,將11%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0%。這次雖然只是1個點的下調,但是預計未來幾年仍然有繼續下調的空間。到增值稅立法時,稅率很有可能減為兩檔,一檔標準稅率,一檔是針對基礎民生和扶持行業的低稅率,低稅率也應當限制在比較窄的範圍內。
二是完善增值稅政策。包括完善進項稅額抵扣及扣除率規則;梳理稅收優惠政策,使其不斷趨於平衡;進一步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避免重複征稅;完善出口貨物及服務退稅、免稅政策規則;針對新業態和新領域,使文件內涵愈加清晰等。
三是實現留抵退稅。在6月27日出臺的財稅【2018】70號文中,將留抵退稅的範圍擴大到了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和研發等現代服務業共18個大類行業,再加上電網企業一共19個行業,進一步增強了企業資金的流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未來我們期待可以實現全面的留抵退稅。
四是完善增值稅征管。包括出臺並完善增值稅申報比對管理;通過網上辦理、遠程辦稅等手段減少納稅人的奔波,以助於納稅人集中處理稅務事項;依托電子底賬大數據庫,加強發票管理;金稅三期征管系統及開票系統持續升級;不斷完善出口服務零稅率及免稅征管辦法;通過納稅評估、稅務稽查等手段開展事後管理等。
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官網刊發文章,指出中國政府近年的增值稅改革遵循了OECD所倡導的增值稅制度中性、效率、公平、簡便的設計原則,既與國際通行的增值稅制度更好地銜接,也體現了中國作為OECD增值稅全球論壇成員國的擔當和作為。展望我國增值稅立法,應繼續以國際通行的稅收原則為統領,從政策和征管兩個方面完善增值稅,推進構建更加科學的增值稅制度體系。
消費稅持續完善
近幾年來,消費稅改革持續推進。從政策層面看,稅目上取消了酒精、汽車輪胎消費稅;將化妝品稅目更名為高檔化妝品,取消對普通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征收消費稅;對高汙染、高能耗的電池、塗料開征消費稅;對超豪華小汽車加征消費稅。同時,對利用廢棄的動植物油生產純生物柴油免征消費稅,提高成品油的稅率。從征管層面看,消費稅的管理也在持續加強。
從2011年到2017年消費稅的收入總量看,消費稅一直持續穩定增長,由於消費稅稅目的調整以及健康環保等因素對於生產消費的影響,近三年消費稅收入基本持平;從收入比重上看,消費稅占全部稅收收入比重穩定在7到8個百分點左右。
和增值稅一樣,消費稅也在不斷地夯實完善當中,最終將走向立法環節。從未來的發展方向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稅目、稅率隨著經濟發展不斷調整。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原先觀念中的某些“奢侈品”逐漸走入千家萬戶,成為日用品,這些產品將逐漸退出消費稅的範疇。同時,各種新型產品是否屬於消費稅的征收範圍也需要進一步明確。從稅率看,消費稅稅率的設計體現著消費稅調節的縱深程度,其稅率的調整須適當、有序、穩步地進行,既應充分表達作為征稅者的政府部門在優化消費結構方面的意圖,又要避免因征稅而可能出現的影響生產發展和抑制正常消費行為的副作用。
二是奢侈服務可能納入消費稅範圍。隨著服務業全面納入增值稅範疇,可能考慮將特定的高檔或限制性消費服務行業納入消費稅征稅範圍,從而起到引導消費、提倡理性節儉的目的,在消費稅層面也實現貨物與服務流轉稅的統一。
三是征收環節逐步移向批發零售環節。我國現行消費稅的征收環節除卷煙增加了批發環節的消費稅,金銀首飾和鉆石及其飾品在零售環節征收等特殊情況外,其他應稅消費品限於生產、委托加工和進口環節征收。有關方面正在考慮通過將消費稅征稅環節由生產環節調整至批發環節或者調整至零售環節,以堵塞消費稅征稅環節漏洞。
四是消費稅的征管必將加強,很可能借鑒增值稅征收管理的經驗,將消費稅納入發票管理體系。一方面完善金稅三期征管系統,以適應消費稅日常管理要求,提高征管效率;另一方面,可能參考增值稅進項發票抵扣的做法,對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的消費稅采用抵扣管理,以票控稅。同時依托信息化管理,完善對消費稅稅種核定、申報、優惠減免及消費稅抵扣的系統化、信息化和痕跡化鏈條式管理。
從國地稅合並看稅收一體化管理
在營改增之前,營業稅是對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增值稅則是針對銷售貨物以及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等征收的。營改增前營業稅和增值稅的征收範圍在某些業務上可能有重疊的情況,這也是比較困擾一些行業的問題。
如果一個納稅行為既有銷售貨物又有提供相應的服務的話,那麽如何來征稅?以2016年加入營改增的餐飲行業為例,在營改增之前,餐飲行業交5%的營業稅。但如果餐廳有外賣或宅急送業務就有可能被要求按17%交增值稅。還有一個例子是電梯維修和保養,在營改增之前,電梯的維護保養是按照營業稅來征稅的,維修則需要按17%繳納增值稅。實務操作中往往存在劃分不清或各地稅務機關掌握口徑不一致的情況。
上述問題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增值稅和營業稅是分別由國稅局和地稅局來征收的,所以對於同一種業務到底該收增值稅還是營業稅各部門就會有不同的看法。隨著營改增的完成,國地稅也迎來了合並,更有利於統一管理,減少類似問題的產生。
在備受外界關註的執法標準方面,國地稅合並後按規定應當由原國稅、地稅機關分別進行行政處罰的同一個稅收違法行為,新稅務機構不得給予兩次及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對於原國稅、地稅機關稅收政策執行口徑、適用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對同一個體工商戶征收方式、定額核定依據不一致的,新稅務機構應按照依法合規、有利於納稅人和有利於優化服務強化管理的原則統一明確執行標準,統一執法尺度。
筆者認為,國地稅合並利於稅收一體化管理,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有利於統一稅收政策,提高征管效率。國地稅分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稅收政策分裂,不同稅種對於各稅收要素的基本理念、政策設置和征管方式存在差異,合並則利於稅收理念的統一,進而完善各稅種政策;國地稅分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稅收信息分裂,對於同一個企業,國地稅分別對不同稅種進行管理、評估和稽查,合並後則可以全面掌握企業情況,各稅種聯動,避免重複檢查,進而大幅提升征管能力。
二是有利於降低征稅成本,減少納稅人負擔。從國家整體層面看,國地稅合並減少了機構設置和人員安排,減少了征管系統等硬件軟件的重複開發和設置,必將有效降低稅收成本,節省社會資源;對納稅人來說,國地稅合並在國地稅聯合服務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在稅務登記、提交資料及稅收應對等程序性事項上,負擔將更加減輕,從而提升納稅人的辦稅效率。
三是各項稅費一體化管理,稅收風險控制更為嚴密。據悉,除各項稅收外,各級稅務機關還將承擔所轄區域內的非稅收入征管,同時,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也將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國家各項收入及社會保險費用管理將趨向一體化。
統一管理各項稅費的同時,隨著金稅三期等稅收電子信息系統的征管功能進一步增強,稅務機關對稅收風險的管理和控制必將更為嚴密,更趨於數字化和自動化管理,更便於全環節和全稅種掌控。(例如,可將房地產交易發票數據同步用於契稅、印花稅、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所得稅等多個稅種管理)。
對於納稅人而言,隨著稅務機關打擊偷漏稅等稅收違法行為的技術手段不斷提升,隨著稅收誠信對於企業和個人信用等級的影響不斷加強,對於企業稅收風險的控制越來越重要和緊迫,同時采用數字化、自動化的稅務管理系統來降低稅收風險,也將越來越普遍。
(作者系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流轉稅主管合夥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