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國(三)
今天上午向千金藥業的證券代表電話咨詢了千金的相關問題,並整理成電話調研記錄。其余時間都用來做小南國的相關資料。主要做了三個部分,報表科目的明細項整理,餐飲業務的收入拆分,以及管理層報告的相關內容。這邊匯報一下餐廳數量以及餐飲業務的收入拆分情況。
一、餐廳數量
自2009年至2013年,小南國的餐廳數量變化以及在各地區的分部如下圖所示。
南小館於2012年在香港推出,這一品牌在香港獲得了消費者廣泛認同的同時,也獲得了媒體的關註與肯定。在此基礎上,公司於2013年在中國大陸也新增了4家“南小館”。
整體而言,公司餐廳數量增長的速度有所減緩。
同樣按照上圖分類標準的單店收入,總體而言自2011至2013呈下降趨勢。而其中香港-南小館2013年度的收入較2012年增長了一倍以上。
二、收入拆分
2013年的市場環境較為惡劣。國內經濟是自1999年以來增長最緩慢的一年;中央政府推出一系列打擊奢侈消費的措施,包括豪華宴會、接待及官務晚宴,對於中高端餐飲影響很大;爆發H7N9禽流感、市區空氣汙染以及經營成本上漲等問題,對公司的業績形成了較大的調整。
2009年至2013年,餐廳業務始終占據主導地位,收入占比超過95%。其他業務(品牌食品業務)的增長較快,占總收入比重也有所提升。
2009年至2013年,中國大陸地區收入占比均高於80%,但是2013年收入占比下降明顯(從855%下降到82.9%),與此同時,香港地區收入占比有所提升。
綜合階段-海普瑞+桂林三金+千金藥業+康恩貝(二)
今天上午把周末講的小南國中沒有做完整的資料整理了一下,主要是關於實際控制人王女士的相關資料,以及小南國集團中的餐廳的相關信息。另外還有關聯交易和特許經營管理部分還沒有整理完全,會在明天利用時間把這部分給補起來。
今天下午開始繼續做幾家藥企的資料整合,因為中間隔了一小段時間,有些資料不大記得了,邊整理邊記憶。
這邊主要說一下做小南國的一點感想吧。開始做的時候不是很明白公司為什麽會對餐飲企業感興趣,雖然這是個不會落幕的行業,但是畢竟太過分散,也沒見過什麽餐廳能夠始終是行業翹楚。
周末講完小南國,Felix對這家企業以及這個行業進行了點評。其中一點就指出了關註這家企業的原因--能夠在餐飲競爭非常激烈的香港站穩腳跟。對於一般大陸企業,要在香港有一席之地是比較困難的,口味的差異或者管理理念的不同是在其次,主要是香港的美食實在太多,競爭激烈。
此外,小南國實際控制人王女士還有一家專門在日本經營的WHM
Japan。從小南國的發展足跡來看,它的管理團隊似乎有一種不甘寂寞、樂於開拓的精神。近年來,餐飲業處於寒冬之中。曾經叱咤風雲的幾家中高端企業業已偃旗息鼓,或是轉向別的行業淘金。而小南國還是專註在餐飲業,根據管理層的規劃,2014年還會繼續開店,只是開店的定位是中低端--南小館和小小南國。這也是在大環境中順勢而為吧。
在蕭條的時候繼續開店,前期投入對企業的財務業績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只有餐廳被市場認可,才可能避免虧損。這邊想起13年前,小南國在香港開店,第一年也是虧損的,基本沒有人看好這家進軍香港的大陸餐廳,但後來還是憑借標準、精細的菜品贏得了客戶,實現盈利。
綜合階段(四)
今天把四個公司的管理層和員工薪酬情況進行了整理。同時整理了公司管理層目前所考慮的戰略發展方向。
其中海普瑞主要客戶為海外市場,和另外三個企業會有些不同。三金、千金和康恩貝同樣地提到了基藥目錄、招標、新版GMP認證,以及2014年醫藥行業可能出現的兼並收購。就國內市場而言,醫藥政策對於醫藥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因此下午開始查找關於醫藥政策的相關情況,希望對大風向標有個把握。
其次,對於中藥企業而言,藥材的價格變動會對成本產生影響。中藥材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產量和價格一直受到自然條件、經濟環境、市場供求關系,以及資金炒作等因素的影響,中藥材價格經常出現大幅波動,對企業的中藥材采購及成本控制帶來壓力。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三金2013年報中提到“前兩年三七漲價給部分中藥制藥企業造成沖擊”,而近一個月三七價格大幅下跌,主要一是藥農受來刺激盲目擴種,二是大規模產新逼近(三七一個月暴跌逾三成http://business.sohu.com/20140822/n403689562.shtml)。
接下來要解決的一個難題是市場容量,市場份額,以及競爭對手。幾個企業相互之間可比性不是很強,還是需要將各自與類似企業比較才能作出比較公平的評判。
綜合階段(五)
今天上午和Rick討論了這周寫的比較分析資料。Rick指出目前的架構未能從投資的角度出發,建議我還是按照杜邦分析進行比較。關於企業之間的差異可以在分析的時候提出來。
討論完畢之後開始重新安排文章結構。從ROE出發,按照杜邦分析的思路,逐個比較。目前計劃在杜邦分析之後,再加入員工的相關信息以及管理層的戰略安排。
綜合階段(六)
今天是暑期實習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周末例會結束後暑期實習就落下帷幕了。雖然9月之後還會來實習,但是總覺得兩個月的時間嗖地一下穿過,還是免不了些許傷感的。
這周都在找不到毛線與找到毛線之間寫著關於幾家醫藥企業對比總結,還是會比之前做的時候有對公司的理解會更加深一點。
今天上午和Rick討論了一下按照杜邦分析的邏輯寫成的總結報告,報告還是不完整,Rick指出了其中一些多余的以及缺失的內容。下午下班之前,和Rick繼續討論上午沒有結束的內容。因為我下午開始給公司的生產和銷售作圖,希望可以直觀點體現一個公司特點,所以下午基本沒有增添什麽新的內容。但是在交流之後發現,這些所謂的圖真是時間的白蟻,慢慢地就把下午耗掉了,還沒什麽實質性的作用,深深感慨以後做事情要先把時間安排好,不能隨興之所至。
今天上午小組開會,louise和我都把昨天收集整理的相關信息做了匯報。基於目前所得信息,安排了下一步的工作。首先是研究國外主要仿制藥上市公司的相關情況。基於GPhA網站給出的最新前十大仿制藥藥企排名,我們初步以Teva(以色列)、Mylan(美國)、Stada(德國)和Cilis(印度)這四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我所要研究的公司是Teva和Cipla。今天主要把Teva公司的年報下載下來,並開始逐年整理利潤表以及分部信息數據。
Teva於2002年上市,財務報表數據從1999年開始,目前數據處理到2003年。到2003年,公司的主要市場為北美、歐洲以及以色列。其中美國為最大的市場。在產品分類來看,Pharmaceuticals占比88%,API(原料藥)占比11%。Teva的發展基本是靠收購,接下來整理的時候會關註被收購公司以及產品對財務數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