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秉權︰打壓異見手段
1 :
GS(14)@2017-04-12 22:42:28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雖然台灣和外國亦有獎勵舉報危害國安及間諜的做法,但這些國家地區是基於有嚴格的法律規範,以制衡越權,中國不同,法律任其解釋,「群眾舉報」常淪為當局對異見「繩之以法」的手段。呂秉權指,實際上「朝陽群眾」、「西城大媽」、「豐台勸導隊」等,早已成北京當局打壓異己、抹黑外媒和NGO在當地活動的拿手好戲,「無人知道這些群眾是否確有其人,但過往不少敏感案件,當局都是通過所謂群眾舉報,對某些人採取行動。」
正常採訪或被視為竊密
曾作為本港媒體人駐京採訪多年的呂秉權表示,當局推出此舉報獎勵辦法對香港和所有在北京採訪的外媒記者,意味着陷阱更多,因為總有一些「敵情觀念」特強、視外媒為大敵的民眾,會把正常採訪視為「竊取刺探情報」,向國安邀功請賞。呂秉權認為,當局通過此招營造危機感,令社會感到間諜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給當局對反對者實施「專政」提供口實,也是習近平政權保衞戰的手段。「中共一面大喊捉間諜,一面又對外包括在香港大搞間諜活動,實在係一個反譏。」《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1/19986695
潛規則批場打壓7.1遊行 慶委會奪維園 民陣轟康文署屈機
1 :
GS(14)@2017-05-13 01:52:18■區諾軒(前排中)質疑慶委會何以與慈善有關。朱永倫攝
【本報訊】多年來的7.1大遊行起點均為維園足球場,但康文署日前以慈善團體可優先預訂為由,將6月底至7月初維園足球場使用權批給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下稱慶委會)。主辦7.1大遊行的民陣昨召開記者會反擊,質疑康文署以潛規則批場予慶委會是「屈機」;又指民陣沒後備方案,並已向康文署申請以維園草坪和噴水池為起點。記者:呂浩然
民陣昨稱康文署將今年7.1維園6個足球場使用權,全租給由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和特首梁振英等任榮譽贊助人的慶委會,民陣指他們已按規定,提早3個月、於4月3日申請,質疑為何署方卻批給慶委會。而康文署於前晚深夜回應,指當局早於3月15日收到慶委會申請,於6月下旬至7月初使用維園6個足球場舉辦創科展覽;又指慶委會為慈善團體,且同樣有提早3個月申請,因而獲優先預訂。斥「慈善」為名打尖民陣召集人區諾軒反擊康文署,指慶委會申請舉辦的創科展覽日期為6月下旬,一般理解下旬意思應為20號之後,但慶委會於3月15日提出申請,仍獲康文署接納;他亦不理解慶委會既為慶回歸團體,何以與慈善有關,亦不明白創科展覽與慶回歸有何關係。
■維園足球場乃多年來7.1大遊行的起點;圖為去年7.1維園的情況。
申用草地及噴水池
區續斥,民陣早在申請今年元旦日遊行時,已口頭詢問過康文署申請7.1大遊行的日期,當時署方表示不會考慮3個月前的申請;而4月1、2日為周六、日,非政府辦公時間,民陣才於4月3日申請。區指慶委會是慈善團體已「屈咗你機」,當局更以潛規則處理慶委會申請,指摘慶委會精心計算整個申請程序來「贏到民陣」。目前民陣不單止申請不到以維園足球場作大遊行起點,亦未申請到政總公民廣場作遊行終點。區稱民陣未有後備方案,強調會考慮一切可能;民陣昨亦已入紙申請使用維園草地和噴水池作遊行起點。本身為資訊科技界議員的公專聯莫乃光亦批評,他不認識慶委會,不知道該會對業界有何認識,希望慶委會「唔好攞我哋創新科技做藉口」。工黨張超雄則炮轟,50年前親中陣營有鬥委會發動六七暴動作暴力抗爭,如今有慶委會打壓市民的和平示威。公民黨楊岳橋則嘲諷慶委會應為「㷫委會」,提早幫忙宣傳7.1大遊行,鼓動港人記得7.1上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2/20018959
汶川地震9周年 難屬遭打壓
1 :
GS(14)@2017-05-13 05:33:52昨日是四川汶川5.12大地震9周年,當年遇難學生最多的其中一個災區北川縣城,官方舉行悼念活動,有死難學生的家屬前去拜祭,聲稱仍然無法忘記死去的親人。有死難者家屬歷經9年維權仍遭受打壓,一些家屬則不滿地方政府善後不力,昨日擬在地震災場發起示威。
■重災區北川縣城被植被覆蓋。
索償無期 維權者被捕
北川縣城是地震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個縣,死了1.5萬人,災後居民搬到新縣城居住,這裏沒重建,當局把上址建成地震紀念館。有內地傳媒利用航拍,拍下當日災場的近貌,廢墟一切依舊,只是多了一層綠色植物。地震時傷亡最慘重、死了過千師生的北川中學,昨日有大批家長前往拜祭。豆腐渣中學倒塌9年,責任追討不到,家長連想為學生立紀念碑都不能。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指,因調查5.12豆腐渣工程被判監的四川異見人士黃琦,在去年11月再被捕,目前在看守所病重但未獲保外就醫。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地震當日,重災區綿竹市的富新鎮第二小學有接近130名學生罹難,桑軍的獨生子也未能倖免。其後地方政府為鼓勵遇難學生家長生第二胎,承諾將來孩子學費全免。轉眼桑軍的孩子快將升上小學2年級,他埋怨政府一直沒有兌現承諾。至今索償問題都沒有突破。桑軍和其他家長計劃昨到綿竹市政府請願,要求政府盡快作出交代。發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萬人死亡,37萬人受傷,1.7萬人失蹤。自由亞洲電台/中新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3/20019960
受中國打壓流亡華裔難民1年內在美重啟生活
1 :
GS(14)@2017-06-18 11:18:066月20日是年度世界難民日,三藩市多個難民關注組織周五聚首一堂,包括不少亞裔。有組織呼籲關注難民的精神健康問題,更有華裔難民因遭中國打壓必須離鄉背井,現身說法輾轉逃到美國的親身經歷。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聯合國數據顯示,約88%的難民,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病。在三藩市「創傷復康合作夥伴」(Partnership for Trauma Recovery)的資深義工統籌員希嘉(Coleen Higa)表示,她接觸的亞裔難民及尋求政治庇護人士當中,最多人來自印度,其次是其他東南亞國家,從戰禍及性販賣等等悲慘遭遇中逃出生天,「最多人患的相信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它有19個病徵之多,但不用經歷全部病徵才算確診。」患病影響不只病者本身,還有家人,「試想像一個母親PTSD,不能工作、終日在哭,子女都會經歷『間接創傷壓力』(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幸好,機構現時的資源足夠他們提供一對一輔導。這些人無奈離鄉別井來到美國,即使沒有患病,也需要重整生活。2010年因信奉法輪功而遭政治打壓通緝,與丈夫逃離中國的遼寧人郭小姐,到馬來西亞後尋求聯合國難民署(UNHCR)幫助,滯留6年後獲美國政府接收。英語能力不俗,來美後短短一年已覓得工作的她,說當時得到非牟利機構職員轉介熱心華人收留「瞓廳」,又獲得該組織補助月租約400美元,亦申領糧食券。8個月後,她得到的補助終止,現已能自力更生。她又認為,特朗普上任後,得到的援助與奧巴馬政府時期「沒甚麼差別」。聯合國難民署(UNHCR)世界難民日(World Refugee Day),於2000年,即1951年《關於難民地位公約》確立的50周年前夕,在聯合國大會通過設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8/20060135
打壓民調 封殺學者 干預任命政權屢毀學術自由 鍾庭耀:社會受苦
1 :
GS(14)@2017-07-01 09:26:43鍾庭耀
【香港20年】【本報訊】97年主權移交以後,政權之手屢屢伸進大學,建校百年的香港大學首當其衝。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身處風眼,回歸不久即遭逢首任特首政治干預,近年又被梁振英陣營及左派夾擊。在風雨中巍然挺立的鍾庭耀告誡政權,若為一時自我感覺良好而摧毀學術界文明理性的中間力量,終令整個社會停滯自斃。記者:周婷
鍾庭耀1987年起在港大任教,時任校長王賡武曾表明支持他做民意調查。王於1995年退休,回歸後兩年即發生震驚社會的民調風波。時任特首董建華的特別助理路祥安涉透過港大校長鄭耀宗、副校長黃紹倫向鍾庭耀施壓,要求停止特首民望調查。鍾既是受害人,也是吹哨者,公開聆訊還他一個公道,「整個社會用放大鏡審視學術自由,好好醜醜,之後順利咗一段時間,係好多人付出換來一段平靜」。
■回歸至今,政權屢干預本港院校自主,其中2015年,梁振英被指圖干預港大副校任命,逾4,000師生校友集會聲援陳文敏。
將學者邊緣化滅聲
平靜非必然,2004年教院又發生干預風波,換來教統局前官員羅范椒芬下台,無形之手再次蟄伏。2011年末中聯辦前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約見電子傳媒,點名批評鍾庭耀的身份認同調查,指區分為中國人、香港人「不科學、不邏輯」,左派報章連日群起附和。鍾慨嘆,郝是借學術之名攻擊其研究,「其實係小問題被放大,最終都係講政治正唔正確」。隨着佔中逼近,2014年恒地副主席、政協常委李家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告御狀」,斥港大民研發放不利北京及港府的民調結果。特首梁振英及其智囊也乘勢發炮。鍾庭耀形容,以上皆是「高層級」攻擊,旨在將相關學者邊緣化、甚至滅聲。
「梁振英帶頭鬧學校」
他說,梁振英「耐唔耐『語言偽術』,直接、間接批評一下我哋,梁先生更加好識得用群眾對付群眾,(製造)對立同撕裂」。大學制度本應是阻隔政權干擾的防火牆,但在回歸後逐漸失效,「梁振英會帶頭鬧學校,下一層又唔係楊鐵樑嗰種校委會主席(楊在千禧年民調風波中決定作公開聆訊),我哋好難預期佢(現任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捍衞學術自由」。大學籌募資源的壓力也是另一考慮,佔中過後尤甚,梁振英更於施政報告狠批港大學生報《學苑》搞港獨。鍾說:「有啲人覺得唔應該畀咁多資源(大學)獨立自主,因為佢哋(學者)係反動人士,又搞佔中、又教唔聽話嘅學生。」但他強調,不論社會、政治氣氛如何改變,科學研究的精神才是學者唯一應依循的準則,「如果政府係不受歡迎,科學就會話畀你聽政府不受歡迎,任何一個科學家做出嚟都係(顯示政府)不受歡迎」。當沉默和自我審查成為習慣,學術自由也隨之失守。鍾庭耀以近日敏感詞「港獨」為例,「如果社會話畀你聽,呢一瓣你唔好掂,但(完成研究)之後你發覺,獨立先係人類社會趨勢,(如果發佈)你死得,你預咗後年唔使喺度做」。當學者的思想因而受牽制,已違背讀書人的本份。他強調,學術自由並非「你畀自由佢,佢支持你」,而是貴乎自由探討,讓學者找出問題、及時預警,以便應對社會危機,否則整個社會將承受苦果,「你(政權)以為自己感覺良好,但成個社會其實係退步緊,外圍環境出現變數,你並唔知道」。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9/20072298
梁愛詩放生胡仙 袁國強打壓異見
1 :
GS(14)@2017-07-01 10:09:38【本報訊】三任律政司司長中,以首任律政司司長梁愛詩爭議最大,任內因被指放生星島集團前主席胡仙,遭立法會提出不信任動議。接替梁的黃仁龍,任內甚少惹爭議,法律界對他評價較正面,而將留任律政司司長的袁國強,任內大舉檢控民主派及抗爭者,被指以政治檢控打壓反對聲音。本身是事務律師的梁愛詩,她獲首任特首董建華任命為律政司司長,已遭法律界質疑她無大律師資格、只因獲北京信任。而梁任內最大爭議為1998年星島前主席胡仙被廉政公署拘捕,指她涉誇大報章發行量,串謀詐騙廣告客戶,但梁以證據不足及公眾利益為由不檢控胡。當年大律師公會就梁愛詩拒為胡仙案尋求獨立法律意見表示遺憾,而立法會法律界議員吳靄儀更對梁提不信任動議,但建制派議員反對而遭否決。至2003年港府推《基本法》23條立法,當時梁又稱23條「本來就是『港人頭上一把刀』」,遭新聞工作者批評威脅新聞自由。
黃仁龍頂住釋法壓力
梁愛詩2005年卸任律政司司長,由黃仁龍接任。黃是資深大律師,與民主派關係良好,任內對釋法相當謹慎,當年港府面對「雙非」問題,北京及建制派均有強烈聲音要求釋法,當時黃表明人大釋法權力毋庸置疑,但《基本法》賦予特區獨立司法權和終審權,所以釋法不能輕率而行,頂住釋法壓力,有法律界人士形容黃是平衡堅守法治及北京要求的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於2012年接任,他任內不斷檢控民主派人士及抗爭者,被質疑政治檢控,包括常以不誠實使用電腦罪檢控;佔領運動中,他大舉檢控參與佔領抗爭者,但不少案件因證據不足而敗訴;而袁在處理梁頌恆、游蕙禎被取消議員資格案中,最初說不用釋法,但最終北京釋法,被指未有捍衞法治。■記者莫劍弦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8/20071250
中央打壓 安邦保費收入跌99.99%
1 :
GS(14)@2017-07-01 10:39:44【明報專訊】曾經「野蠻生長」的安邦保險正被監管連環重槌狙擊,業務表現一蹶不振。保監會數據顯示,安邦5月當月原保費收入只有5652萬元(人民幣.下同),較1月份的852.58億元跌超過99.99%。
5月原保費收入不足億元
根據保監會最新數據,安邦1至5月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888億元,按年增長340%,但若單計5月,安邦人壽原保費收入僅為5627.76萬元。而今年以來,安邦原保費收入已經連續4個月下跌,由1月的852.58億元、2月的77.96億元,一路降至4月的13.44億元,而5月更是連億元都未到。
寶能系前海人壽保費急挫
另一邊廂,參與萬科爭奪的寶能系前海人壽原保費收入也大幅下滑,5月單月降至26億元,按月下滑6%,且僅為1月的三分之一。
安邦被稱為保險界黑馬,早年借助類似理財產品的「萬能險」快速擴大,同時在海外大舉併購,引起矚目。惟保監會前主席項俊波落馬後,傳安邦董事長吳小暉受牽連,已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其間保監會連續對安邦進行整頓和處罰。保監會數據還顯示,今年前5個月,以萬能險為主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約為3084.4億元,按年下降59.4%。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03&issue=20170630
控訴習訪港期間遭打壓民陣促拘捕濫暴警
1 :
GS(14)@2017-07-09 03:49:36【本報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6月29至7月1日訪港3天期間,民陣等多個團體及政黨舉行示威集會時,遭懷疑黑勢力滋擾及警方濫權打壓,包括長時間拘留黑紫荊行動示威者、向未被拘捕人士上手銬,警員將社民連成員帶上警車毆打等。民陣召集人區諾軒指,事件反映集會自由逐步收窄,連示威者的人身自由亦受威脅。民陣會就有關個案向監警會投訴,並將資料交予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跟進。記者:陳雪玲
民陣昨日召開記者會,總結習近平訪港期間多宗涉及警方嚴重濫權及懷疑受黑勢力滋擾個案,包括7月1日早上,香港眾志、社民連、大專政關等團體在灣仔準備遊行時被過百名黑衣男子襲擊,在場警員不但未有處理,反拉走多名示威人士,在非拘捕下對部份人上手銬,社民連吳文遠及陳皓桓更遭警員拉上警車毆打;同日下午香港眾志在銅鑼灣派發傳單時,亦遭警方阻止,更有警員恐嚇要「掹槍」。
要求徹查疑似黑勢力
另外,在6月29日黑紫荊抗議行動中,警方以公眾妨擾罪拘捕示威者,26個行動者前後用了36小時才能全部保釋,阻礙他們離開再組織針對習近平的示威,更發生男警巡查女性的羈留倉事件。翌日大專政關陳文威出席與黑紫荊行動有關的記招時,被兩名可疑人士跟蹤及襲擊,而習訪港期間,多名社運人士被不知名的惡勢力人士滋擾和襲擊,他們報警求助均得不到恰當處理。民陣警權組召集人洪俊毅質疑,警方有關做法是否有政治考慮,想以此將示威者留在警署,認為將嚴重影響香港人的言論自由,而黑紫荊行動中被捕的香港眾志林朗彥指,警方是刻意拖延錄口供,他是被捕後33小時才錄第一次口供,林朗彥又稱會就男警巡視女性羈留倉一事向平機會投訴。民陣亦要求警方立即將在警車上襲擊社民連成員的警員停職及拘捕;將恐嚇要掹槍的警員停職調查及處分;徹查及拘捕惡勢力滋擾人士及7月1日向示威者施暴的黑衣人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7/20081481
李柱銘恐割地成打壓示威手段
1 :
GS(14)@2017-07-29 03:30:04【本報訊】高鐵一地兩檢方案容許內地在西九龍總站實施內地法律的「內地口岸區」,本身屬資深大律師的前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李柱銘擔心,若此先例一開,日後如發生第二次佔中等事件,港府是否同樣可援引《基本法》第20條,舉例將佔領區租予內地一個星期,並使用內地法律處理,他直斥政府在無諮詢下推出此一地兩檢方案,是「最傷害香港人權益嘅方案」。李昨在電台節目認為一地兩檢違背了《中英聯合聲明》,因1997年7月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均行使一國兩制,但現時卻將香港的一部份劃出來,使用內地法律,質疑日後是否可隨意將香港地方租予內地,「如果有第二次佔中,係咪可用第20條,將被佔據區出租一個星期,用大陸法律,令香港人無法受《基本法》保障?」他指當局想出「屎橋」來避開不破壞《基本法》。
轟損害港人權益
李柱銘批評政府在零諮詢下強推方案,「唔接受咁點呀?炸咗佢(西九龍站)呀?明知有反對聲音,點解要拎出一個最傷害香港人權益嘅方案?」但同場的前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譚惠珠則反駁指,李所指的情況不會發生,因一地兩檢是經過多年考慮,政府不會貿然將土地租予內地使用,更指李的假設不值得花時間討論。■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28/20104319
新主教回應內地打壓教會楊鳴章:十架係僭建就應拆
1 :
GS(14)@2017-08-04 05:56:43■榮升主教的楊鳴章昨會見傳媒,強調香港教會在中梵建交問題中沒有角色。李家皓攝
【本報訊】新任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前晚獲委任後,昨首度見傳媒,其間多次被問及中梵建交問題,他認為香港教會沒有角色,又指內地強拆十字架事件若涉僭建,「政府要拆,我又唔覺得自己係大晒」。至於是否支持平反六四,他指六四屬不幸,但「你明知嗰面牆係硬,我係咪一定要撼個頭落去呢?我唔係」。有學者批評楊態度軟弱又事事迴避,如同包庇獨裁者劣行。記者:鍾雅宜 于健民
■內地數年前屢強拆教會十字架。
教廷前日傍晚宣佈由71歲的助理主教楊鳴章接替退休的湯漢出任教區主教,楊鳴章在記者會上兩度感謝湯漢,指他過去8年為教區無私奉獻。楊指上任後最重要的工作包括關注貧窮、被忽略的弱小社群;幫助破裂及受傷的家庭;讓長者感覺被需要;又指年輕一代面對不滿和憤怒或是社會造成,希望政府聆聽他們的需要。楊鳴章多次被問及中梵建交問題時稱,香港教會沒有角色可扮演,但他願意作溝通橋樑;被問到會否支援內地地下教會,他稱能夠做就做,但會小心,否則好心做壞事,強調需尊重內地規條。
論六四「係咪要撼頭落去」
對於內地教會經常被強拆十字架,楊鳴章認為事件加入了政治因素便越鬧越大,問題複雜;若十字架關乎建築物安全便應拆卸,說出聖堂僭建十字架的怪論,「如非違反建築物條例,我當然唔會容許呢件事發生,如果係僭建,政府要拆,我又唔覺得自己係大晒」。榮休主教湯漢2009年上任時曾表明,堅持教會平反六四及爭取普選立場,楊被問及是否支持平反六四時,僅稱六四是不幸的事,強調自己較現實,「你明知嗰面牆係硬,我係咪一定要撼個頭落去呢?我唔係」;但認為學生為自由平等無私奉獻值得支持。普選立場上楊則指「希望(8.31框架)落閘後可開番道閘」,惟他認為開閘不易。被問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病逝,楊形容是件心碎、心痛的事,若有人為自由和人權發聲,最後卻病死獄中是令人痛心,但事情已發生,「要講都講咗,係咪一路喊,一路唔企起身?我好實際」,指現時難以做到甚麼。
學者斥軟弱「點捍衞權益」
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陳士齊認為,楊鳴章的「拆十字架論」是十分軟弱的表態,反映他無勇氣承擔捍衞宗教自由的責任,「點期望佢捍衞香港人權益?」陳又認為,內地以違章清理手段清拆宗教建築,甚至要求教堂安裝閉路電視干涉私隱,楊身為主教「最起碼都要話『如果有機會返內地,要向當局表達關注』,佢連呢句都唔肯講」。身為天主教徒的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亦認為,楊予人「有事唔該唔好煩我」的印象,就拆十字架、六四,以致劉曉波等大是大非議題上態度迴避、看風駛隽,如同包庇獨裁者的劣行,形容他的表現是個倒退。就其六四論,支聯會秘書李卓人表示,楊沒有達味戰勝巨人哥肋雅的勇氣,他作為教徒亦感失望,宗教領袖應勇於批評政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3/2010999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