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買屋篇 小資女勤看房 抓準時機省下兩百萬 四個帳戶管理術 十年內擁千萬資產

2014-09-08  TCW
 
 

 

撰文‧鄧麗萍

很多大學生離開校園,還沒賺錢,就先負債;來自小康家庭、私立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喬芳也一樣,剛畢業就背負四十五萬元學貸。但助學貸款的壓力,更讓她體會到「金錢」的重要性。

根據規定,若能在畢業後一年內清償助學貸款,就不必支付利息,因此,喬芳一畢業馬上找到工作,當時起薪二萬六千元,她省吃儉用,想趕快還債。

每個月薪水匯進戶頭之後,她會先扣掉一半,轉匯到其他帳戶去,剩下的一半,才是每月各項生活開銷可以動用的,等於每月存下一半薪水,加上年終獎金,很快就存到二十萬元。再加上她在大學時期努力打工和投資基金累積到十萬元,以及向二姊和爸爸籌措十五萬元,讓她畢業一年後,一口氣把四十五萬元的助學貸款還掉。

「財富是一步一腳印累積而來的。」喬芳很早就有這樣的體悟,愈早開始理財,就能愈快達到財富自由。

還完欠債,喬芳也絲毫不懈怠,除了省錢之外,也積極理財。打從一開始,她的理財目標很清楚,就是「要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為此,喬芳還完學貸後,努力存下第一桶金,朝結婚置產的目標邁進。

捧著第一桶金想住台北

預算只有六百萬元 房仲愛理不理雖然奉行節儉,但在生活開銷上,她不會為省而省,而是追求最高的CP值(性價比),比如她會買上萬元的iPhone,因為搭配每個月一千多元的電話月租費和3G網路資費方案,家中就不需再另外申請寬頻網路。她也會買一雙四百五十元、別人眼中很貴的優質拖鞋,但一穿就是六年,攤下來很划算。

她很明白,只靠死薪水和省吃儉用是不夠的。二○○七年正值牛市,她買基金,男友鑽研股票,投資相當順利,很快地,兩人的資金都累積到百萬元。沒想到,○八年的金融海嘯,卻讓她和男友的財產慘賠,資產剩下三成,只好忍痛部分認賠出場,等於「斷了一條腿」。

然而,喬芳說,「三十歲前有三次破產的權利」,不要因為害怕風險就裹足不前,只要還有工作能力,就一定可以靠收入繼續站起來。這場金融災難,不但沒有打擊他們對投資理財的堅持,反而在一年多後,兩人發現市場有反轉訊號出現,又繼續投入,把賠掉的部分全賺回來。

有了第一桶金,喬芳開始積極看房,並依據自己以及男友的財力,計算出可負擔的物件價格。男友是金融業上班族,兩人的月薪加起來約八萬元,每月可負擔二萬多元的貸款,因此,她開出的買房預算是總價六百萬元、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房子。

「剛開始,房仲都不太想理我們。」喬芳說,當時房市正熱,房仲看她的預算有限,成交機會不大,因此不太積極介紹房子給她。即使房仲願意帶她看屋,多半都是坪數很小,或賣相較差的房子。「房仲還帶我去看那種往窗外一探頭,旁邊就是一座橋、車多吵雜的房子。」

網路看屋加實地勘查

挑房三撇步 住到高CP值房子但她不氣餒,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房屋仲介公司,她都去委託,只為增加看屋的機會。同時,她化被動為主動,先在網路上自行看屋,碰到喜歡的物件,再請房仲帶看實體屋。「我在網路上看了半年,大約上百間,這樣不但可以感受到市場價格的波動,出價時心裡也比較篤定。」她後來買到的,就是當初在網路上看到非常喜歡的房子,但當時賣方出價一○五○萬元,她自認買不起,打消念頭,結果半年後,她發現那房子已降價至九五○萬元,足足砍了近一成,她便瞄準賣方急於出售的心理,趕緊請房仲帶她看屋。

從網路到實體看房,喬芳累積了三個心得,首先是挑選地段,她自忖住不起捷運宅,但希望能夠走路搭捷運上班,因此特別留意一些看似有點遠,但「走小路或捷徑、約十分鐘就能到達捷運站」的區塊,花較少的錢,依然能住在靠近捷運站的地段。

其次,挑選有屋齡的房子,因為降價空間較大,但會留意大樓管委會是否運作正常、住戶是否拖欠管理費等,因此,在看房時,她特別注意電梯間貼的管委會財務公告,以確保未來的住所是否為管理得當、住戶素質不錯的社區。第三則是戶數不要太多,因為她曾住過千人社區,人口繁雜,管理也比較鬆散。

二○○九年六月,政府推出史上最低利率的青年貸款,他們把握機會,加緊看房的腳步。但當時,喬芳看中的房子,卻卡在「房子總價超出預算逾二○%」的難題,她透過不同的房仲,連續看了兩遍,還是覺得很喜歡,最終和屋主討價還價成功,提高購屋的預算,在新店區大坪林捷運站附近買下一戶三十坪、總價八五○萬元、含車位的社區大樓。「我一開始就鎖定新店,因為捷運方便,離台北市也不遠。」喬芳說,千金買房,萬金買鄰,而且增值潛力比撿便宜更重要,會漲的房子,往往價格比較貴。雖然喜歡的房子超出預算,但她還是咬牙,和當時的男友(現已結婚)各拿出一百萬元當成頭期款,加上公婆資助一百五十萬元,貸款五百萬元買下房子。

夫妻分配家庭支出

累積一加一大於二的財富速度由於買房超出預算,她對金錢管理更加謹慎,透過每日記帳、專款專用,管理自己的資金流向。「我原本有三個帳戶,包括薪資、投資、緊急預備金帳戶,買房後,又多了房貸支出帳戶。當薪資帳戶入帳,第一件事就是按固定比例分散在各個戶頭。」其中,三分之二的薪水(約三萬元)都匯入房貸支出帳戶,剩下三分之一用來投資,工作績效獎金就存入緊急預備金戶頭。她負責繳房貸,另一半負責生活開銷和投資,每月房貸要繳一萬六千元,但她不喜歡負債的感覺,每個月薪水進帳,就直接把三萬元匯入房貸支出帳戶,希望早點還完房貸。

由於大筆還款,才短短四年多的時間,喬芳的房貸已經繳清近六成,僅剩下二九○萬元,而她和先生的投資部位目前淨值達三百萬元,隨時可還完房貸,等於已經沒有負債的狀態。

「很多親友都覺得驚訝,我們竟然能在房價高漲的台北,買到了自己的家。」如今,原本八五○萬元的房子已增值至一千二百萬元,讓年僅三十四歲的喬芳坐擁千萬資產,晉升有屋、有車階級。

「理財目標清楚,可執行度高,就能達成夢想。」喬芳認為,投資理財的方法很多,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個性與條件的,按部就班、長期堅持下去,縱使領死薪水,仍能有車、有房又有錢!

喬芳

出生:1980年

現職:網路科技公司業務開發部經理學歷:世新大學資管系碩士、淡江大學中文系

家庭:已婚

淨資產

還債期

19~25歲 大學畢業背負45萬元就學貸款,靠20萬元工作收入加上積蓄10萬元,以及家人資助15萬元,還清45萬元貸款。 -45→0萬元

投資期

26~29歲 努力存款加上基金投資,存下第一桶金。但碰到金融海嘯,資產縮水至30萬元,直到市場反轉,資產再回到100萬元。 第一桶金100萬元

房奴期

29~30歲 和另一半各拿出100萬元當頭期款,公婆資助150萬元,貸款500萬元,買下總價850萬元的社區大樓。 350萬元

千萬贏家期

31~34歲 房產增值350萬元,房貸剩290萬元,股票部位約300萬元,隨時可還完房貸。 1200萬元喬芳累積千萬資產三大心法.靠節儉和投資,3年存下第一桶金。

.購屋預算低,但委託6家房仲,增加看屋機會,先自行在網上看屋,篩選後主動要求房仲帶看。

.利用政府青年購屋優惠貸款的機會,降低房貸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88

外儲告急!阿根廷年內將獲中國10億美元貨幣互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83

20140909agentina

路透援引阿根廷《民族報》周日報道稱,阿根廷與中國央行將於今年年底前進行最多高達1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操作。

據《民族報》,阿根廷央行表示,第一次互換操作的規模在5億到10億美元之間。這是阿根廷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簽署的總額110億美元貸款協議的第一筆。但該協議並沒有規定具體時間表。

該報紙稱,兩國央行行長上周日在瑞士巴塞爾會議的間隙進行了會晤,探討了本次貨幣互換的細節。

此次與阿根廷的貨幣互換也是中國推行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自2008年來,央行已經與23家外國央行簽署了總額達2.5萬億的人民幣互換協議(下圖)。

Snip20140903_4

簽署互換協議的好處在於,當市場面臨壓力之時,互換額度能夠充當後盾,另外,它為外資銀行提供了額外的流動資金,可以促進人民幣貿易融資活動,互換額度亦可以將人民幣兌換為外幣投資於外國主權債券,支持中國的外出多元化。

在目前出口收入疲弱及阿根廷比索走勢艱難導致阿根廷外匯儲備承受重壓之際,貨幣互換將使阿根廷提高外匯儲備或以人民幣支付中國進口商品的費用。

阿根廷在拿到錢後有兩個選擇:要麽在香港或倫敦將人民幣換成美元,或者將這些人民幣作為央行的儲備貨幣的一部分。

自2011年以來,阿根廷出口疲弱,資本外流嚴重,美元極度短缺,阿根廷政府已經很難通過合法貿易來用比索換取美元。

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政府實施嚴格的進口及資本管制,以保護不斷縮減的外匯儲備,該國需要這些儲備來償付債務。目前阿根廷外匯儲備僅286億美元,處於約八年低點。

7月底,在禿鷲基金的窮追不舍下,阿根廷在12年後再度發生債務違約。在違約後的1個月內,阿根廷比索在1個月內暴跌22%創歷史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345

德銀:中國幾年內會奪去美國的頭號經濟體地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74

美國不可能永遠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不可能將這種地位維持得更久。德意誌銀行(德銀)全球基本面信用策略主管Jim Reid就用下圖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GDP,美國,中國,前蘇聯,英國

Reid在報告中寫道:

“1998年以來,美國的全球經濟主導地位就在下滑,那是早在全球金融危機以前的事。”

“大部分這類下滑其實與美國的行動幾乎毫無關系,而是與一個世紀以來的長期經濟反常在消解有關。中國開始回到工業革命以前在全球經濟領域占據千年的地位。”

如上圖所示,從根據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GDP占全球百分比走勢看,中國要不了多久就會趕上美國。Reid預計:

基於目前趨勢,在購買力方面,中國會在未來幾年內超過美國。美國再也不是全球唯一的超級經濟大國,實際上它的全球占比已經跌破20%,這是歷史上評判全球經濟霸主的一個有用跡象。

站在經濟的角度,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兩級世界。以PPP計算,美國和中國今天控制著全球三分之一的產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60

艾夫設計下i生活 2年內啟動!

2014-09-15  TCW
 
 

 

你以為,在設計出一支史上最棒的手機之後,蘋果就心滿意足了嗎?

蘋果設計部資深副總監強尼.艾夫絕對不這麼認為。這位當今世上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下一步,要設計的不再是機器,而是你的生活。

關鍵,就在今年秋季開放下載的iPhone新作業系統:iOS 8。這套由艾夫親手打造的軟體,當中隱含著三大新功能,是蘋果全面滲透個人私生活的秘密武器。

跨足你家客廳!遠程控制系統,在屋外能用手機關瓦斯、冷氣

第一個侵入的地方,是你家客廳。

iOS 8搭載HomeKit,一個開放的應用程式介面(API),可以和市面上主流的智慧型家電配對對接,有了HomeKit,開發者就能寫出各式各樣的控制軟體,搭配原有的Siri語音辨識與藍牙功能,使用者就可以輕易的用iPhone控制家電。

當你對著Siri說出「該睡覺了」,iPhone就會自動判讀語意,幫你關掉電燈;門鈴響了,懶得從沙發上起來開門,同樣可以用iPhone遙控門鎖。

HomeKit還支援遠程控制系統,使用者即使人不在家中,還是可以透過iPhone監控家裡的狀況,例如冷氣或瓦斯忘了關,不用匆忙趕回家,只要用手機按幾下就行了。

HomeKit是繼iTunes與App Store之外,另一個革命性的發明,它提供平台與工具,讓開發者可以設計出各樣進入家庭、控制家電的軟體,等於是把iPhone變成你的私人管家。

在艾夫的主導下,蘋果已經有了第一批合作夥伴,像半導體大廠德州儀器、博通等,還有智慧門鎖、溫度監測、車庫監控等廠商,設計出可與iOS 8相容的軟體。這讓蘋果的生態系統從行動裝置跨足到家庭。

改款你的錢包!結合行動支付,出門不用帶厚皮夾

第二,是你的錢包。iOS 8把指紋辨識系統與行動支付功能結合在一起,讓iPhone從手機變成電子錢包。

事實上,運用近距離無線通訊(NFC)技術,將手機變成錢包或信用卡,一直是Google想要做到的創新,卻因為使用不便,且接受的廠商少得可憐,努力了兩年多依然無法普及。

如今蘋果先是靠著直覺化的指紋辨識系統,解決了安全性與便利性的問題,然後挾著iTunes上面八億多筆信用卡用戶的基礎,輕易就能打開市場。

相較之下,其他競爭者就顯得薄弱,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Amazon)所有的使用者不過兩億出頭,全球第二大第三方支付公司PayPal會員數也才一億;而蘋果最大硬體競爭對手三星,一年可以賣出近三億支智慧型手機,但從不知道用戶是誰,也就無法轉換成潛在會員。

一旦手機結合行動支付的市場成熟,對消費者來說,未來,出門不須再帶厚厚的錢包與信用卡,只要帶著一支iPhone就能逛街、吃飯、看電影,這將是多麼瀟灑愜意的生活。

對蘋果來說,它就如同信用卡公司一樣,擁有與銀行談判抽佣的權利,屆時它將不只是科技公司,更能跨足金融,若有一天開設了「蘋果銀行」,應該也不用太驚訝。

接管你的健康!戴手表量心跳血壓,上傳平台診療更方便

最後,是你的病歷表。除了Homekit,iOS 8另一個開放API是HealthKit:健康管理平台。使用者可透過智慧手表或手環,蒐集自己的健康數據,例如心跳、血壓、體重等,將所有數據集中到同一個平台,讓醫生可以針對這些資料對病人做前後連貫的檢測,提出更精準的診斷與治療。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iWatch已經送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醫療認證,並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達成合作,未來消費者可以更方便精準的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對蘋果來說,透過iWatch+iPhone、iPad+Healthkit,可提供醫院或個人雲端大數據管理服務,收取管理費,同時開發出相關的應用程式,販賣醫療健康相關的產品。

艾夫曾說,硬體的創新已經到了天花板,未來成長將會緩慢而有限;而軟體,還有無限發展的可能。

根據研究機構預估,二○一四年蘋果在軟體與服務上的營收將達到三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千億元)。這個數字比八成的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公司還要高,甚至超過臉書、推特、雅虎、LinkedIn和奈飛(Netflix)五大互聯網巨頭營收總和。

當年,賈伯斯打造了iTunes,顛覆人類聽音樂的方式;建立了App Store,改變玩遊戲與看影片的習慣。

如今,他的繼承者艾夫,野心更大,他想要設計的不只是硬體,更要重新塑造人們在家裡、在街上的生活方式。

可曾想過,當你用iPhone打電話傳訊息,手上戴著iWatch,拿著iPad看書玩遊戲,用iMac處理工作,打開電視看的是iTV,所有資訊都上傳到iCloud,所有音樂、電影都從iTunes下載,如此「i」的生活會是什麼樣貌?

如果攤開蘋果未來兩年的產品藍圖,可以發現,它想要進入的還有智慧家庭與車用電子等領域,這一切,都是蘋果為了吸引更多用戶、強化生態體系所做的準備。

各種尺寸的行動裝置,例如螢幕變大的iPhone 6、十二吋的iPad Pro、第二代iPad Mini等,目的是要把成功的產品滲透到更多用戶中;不斷擴大產品類,在穿戴式裝置研發出iWatch、在智慧家庭中推出iTV、在車用電子上推出CarPlay,讓用戶大幅提高對蘋果的依賴性與黏著度,同時吸引更多新用戶加入這個生態系統。

更多用戶,意味著更多數據,可從中挖掘出更多金礦,同時也能吸引更多開發者,做出更創新的軟體與服務。邊際效應隨著規模遞增,正向循環滾動到最後,蘋果將成為一個掌控你我資訊的帝國,我們將日漸被滲透。

日前的iCloud淫照風波就是一個案例。蘋果的直覺化體驗做得太好,好到讓人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像膝反射般,沒有經過任何思考就把所有的私密資訊上傳。未來,連你的銀行帳戶、金融卡密碼,健康狀況與病歷,蘋果都會毫不費力的取得。

艾夫設計下的未來生活,將讓你二十四小時,再也離不開蘋果的i帝國。

【延伸閱讀】蘋果生態系統,產品陸續到位

●2014年9月產品:4.7吋iPhone 6 意義:大尺寸時代來臨,手機取代平板,平板取代筆電

●2014年11月產品:5.5吋iPhone 6意義:大尺寸時代來臨,手機取代平板,平板取代筆電

●2014年12月產品:12.9吋iPad意義:大尺寸時代來臨,手機取代平板,平板取代筆電

●2015年2月產品:iWatch意義:結合iCloud與iTunes,打造個人健康資訊管理平台,引爆穿戴式裝置商機

●2015年4月產品:65吋螢幕iTV意義:進軍家庭影音娛樂中心

●2015年6月產品:iOS9、車用電子操作系統CarPlay意義:全新iOS將所有個人資訊、影音娛樂、健康管理、聯絡資料、消費紀錄,整合在一起

●2015年9月產品:iPhone 6S、iPad Mini改版意義:iPod停止量產,由手機與平板取代

●2016年產品:觸控MacBook、觸控iTV意義:全系列產品可以自由串聯,互相交換訊息

【延伸閱讀】2016年,你的i生活將是這樣過的!

●7:00AM被iPhone鬧鐘叫醒,戴上iWatch測量今天的血壓,上傳到iCloud,比對最近一週的狀況,讓App給予早餐組合建議

●8:00AM上班途中拿出iPad,為早上會議簡報內容做最後修訂,同時閱讀客戶的e-mail

●9:00AM進辦公室,把iPad的檔案傳到iMac,繼續工作

●10:00AM將iMac的資料透過iCloud傳到MacBook,帶到會議室

●12:00PM用iPhone拍下午餐照片,分享給朋友

●3:00PM提早結束一天工作,開著搭載CarPlay的車子回家,在路上用iPhone先監控冰箱的存貨,預錄要看的節目

●4:00PM去健身房運動,打開iWatch記錄心跳、體能,與消耗的卡路里,上傳到iCloud

●6:00PM用iPhone打電話叫披薩,刷iPhone付費

●8:00PM打開iTV,觀賞從iTunes下載的影片

●10:00PM用iPhone播放iTunes下載的爵士樂,躺在床上用十二吋iPad看書

註:蘋果新品是根據全球證券研究公司(Global Equities Research)分析師喬杜里(Trip Chowdhry)預測

整理: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46

滴滴打車是如何在兩年內迅速崛起的?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8/145867.html

i黑馬註:即使距離2014年滴滴打車最火爆時已經有大半年過去,但獨立思考及時執行的文化,優化細節的作風,支付大戰和紅包派發的噱頭和詳細的未來計劃讓滴滴打車成為時下最熱、最酷、最帥的手機“打車神器”,也是覆蓋最廣、用戶最多、最受用戶喜愛的“打車”應用。 

島讀

2014年元旦,兩款打車軟件的突然發力,玩起“補貼大戰”。最高額度時,起步價之內甚至不用付錢。如今大半年過去,滴滴打車已成為時下最熱、最酷、最帥的手機“打車神器”,是覆蓋最廣、用戶最多、最受用戶喜愛的“打車”應用,滴滴打車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騰訊匯客廳

以下是滴滴打車產品總監羅文來分享滴滴的成長之道。

一、滴滴文化:獨立思考,及時執行

很多年前乘客很難打車,司機也很難去載客人。我之前在百度工作,住回龍觀,常常打不上車。然而,事實上中關村有很多司機師傅想去回龍觀,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這些乘客的存在,只好往那個方向空駛。這其中的沖突點在哪?有了滴滴之後,情況有所改觀。不管你在哪,不管你去哪個地方,你可以把你的需求喊出來。然而,滴滴背後是什麽?O2O產品都一樣,線上做得再好、再流暢、界面漂亮,但是不能打到車,這個事對用戶就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線下我們是怎麽讓人們了解到滴滴,讓50多歲的司機可以熟練使用智能手機、微信支付,用iPhone接單的?總結起來就一句:獨立思考,及時執行。

【獨立思考】當時很多司機還在用諾基亞的塞班系統,甚至只能打電話的功能手機。怎麽才能讓司機裝上我們的產品?做應用市場的廣告有用嗎?這是我們的一個疑問。有個同事想到了一個產品的形態,告訴司機如果想下載滴滴,發一個短信到12114,我們就會回複下載鏈接,按一下便能下載。聽上去這好像是個很土很原始的方式,但對司機來說卻非常樸實,易操作。

【及時執行】2012年下半年時,我們還有很多競爭對手。當時搖搖招車已經把機場承包了,而我們公司那時還沒有太多的融資,所以機場不行我們就只好去火車站。出租車在機場要排兩三個小時的隊,而火車站的車輛流轉速度卻非常快。我們必須從進站口開始到乘客上車的五分鐘內給師傅講清楚這是一款什麽軟件,快速幫他在手機上安裝好,同時給他一個傳單,告訴他之後可以這樣去接單了。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當時是2012年冬天,北京西站下面是一個通道,有穿堂風吹過來,很冷。 我們就是這樣把產品推廣出去的。

二、優化細節,只為離用戶更近

移動互聯網到來之前,我們會在家玩遊戲,找BBS,在辦公室使用協同軟件或者辦公軟件。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變化,用戶需要的不再是一個固定的臺式機,他開始在任何地方用互聯網,需求千變萬化,一個場景就是一個需求。產品的功能也就變得更加多元。

【預約叫車】傳統互聯網很難讓你知道用戶的需求,當用戶在家里搜索另一個地方時,你無法知道他是現在要去還是一會兒要去還是幫別人查位置。但移動互聯網不同,當他在特定場景下了解信息時,你大致就能推測出他的意圖。比如,用戶如果選擇時間的時候是早上四五點鐘,那通常都是為了趕飛機趕火車。所以除了普遍的預約叫車功能,滴滴還有一個功能叫預約推薦,就是當你所在地與過去常在地不一樣時,你點進去之後的信息也不一樣。比如平時你在北京,你去上海的時候,界面出現的是各種上海的交通樞紐。

【語音or文本】最早的滴滴打車只有語音叫車,因為用戶只需要喊個話,告訴周邊的司機我要去哪就行了,很方便。然而,在調研語音質量時,我們發現很多時候用戶並不一定能夠方便的使用。比如在夜店時環境很嘈雜,司機聽不到他在說什麽;開會時要輕聲細語,不便發送語音。於是我們增加了文本功能。文本還有個好處,就是剛才說的history(歷史),它能記住以前的地址,用戶不用再去重複。

【常用地址的設置】大量用戶的主要需求就是回家、上班,有些商務人士可能會去T3航站樓。所以用簡單的功能滿足這最核心的兩個需求就夠了,沒有必要像過去網絡地圖上那樣建一個收藏夾。

【司機端的自動解屏】最早的司機端就像一個BP機一樣,有人發短信叫車,回複過去就好了。然而,事實上司機在車上是很忙的,要開車又要聽單,所以我們設計了TTS來播放訂單。此外,我們還有一項功能,叫做訂單檢索。當司機在開車時,一旦有訂單來,安卓的鎖會自動被解開,可以很方便地點開它。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果司機把手機放在口袋里,自動解鎖後容易發生誤點。於是我們又想了一個辦法,利用智能手機上的距離感應器來區分手機是否放在司機前方的架子上,司機是否處於適合接單的狀態,從而決定屏幕是不是應該被自動解鎖。移動互聯網越來越多的感應功能幫助我們更加了解用戶。

【滴滴播報】很多司機在工作的時候是很寂寞的,於是我們做了這樣一個簡單的播報,包括天氣信息、活動信息,幾點散場幾點去接。有趣的地方在於,在不同的城市用的播報語言是不一樣的。在廣東用廣東話,在上海用上海話,師傅非常親切。有一天我們打車回家,下車的時候跟師傅說,這就是我們的播報員秀秀。他說,這就是秀秀啊?我能讓她簽個名嗎?這就是他們心中的明星,因為有個人每天都在關心他們,他們很開心能和她交流。要不要搞一個能夠按一下就能跟主持人交流的功能?這些東西我們都在考慮。除了讓師傅賺更多的錢以外,我們希望能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

【給師傅們的順風車】我們在司機端下的功夫比較多,因為司機這個群體需要我們關心得更多的。北京太大,很多師傅都是城外的,有些可能更遠,在延慶、昌平這些地區。這些師傅有一個共同的痛點,就是回家太難。所以我們就做了“順風車”,你告訴我你在什麽時候要出班什麽時候要交班,我會在這個時候給你一些傾斜,幫助你能夠更快地回家。這是一個小功能,但是對於師傅來說非常重要,所以很快就得到了一些師傅的口碑。除此之外,我們還為師傅們設計了很多小功能,比如說給師傅找洗手間,找中午吃飯的地方,師傅吃不起大餐,我們就要提供些“田老師”、“和合谷”這種十多塊錢吃一頓好飯的地方。

這些都是很小的點,沒有什麽研發的技巧。我們只是希望離師傅更近,希望真正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三、你們感興趣的支付大戰和紅包派發

年初的時候我們打了一場支付大戰。當微信支付找到我們,說一起來推動整個行業的支付變化時,我們開始思考這件事。其實並不是所有支付都要綁卡。支付寶之所以需要綁卡,是因為很多用戶除了取錢還要存錢。而微信支付不需要這麽麻煩,只要直接申請帳戶,說明想把錢提到哪個賬號去就行。為了讓司機可以快速把錢取出,不必因為第二天才能到賬而擔心,我們還實行了墊資。當司機要求提現時,先把我們自己的錢給他,兩小時就能到賬,司機很開心。就這樣,二十萬的司機快速地用起了微信支付。

過年的時候,微信紅包非常火。中國人看中這個節日,紅包確實能帶來喜悅。於是我們也想制作一個。首先,我們的紅包一定是基於打車這個活動,讓每一個用戶打了車以後都能把喜悅分享給別人。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不希望把策略做的像其它紅包那樣複雜,就讓它簡單點,點進去那一下就是搶紅包了。紅包的使用可以疊加,這背後其實還有很多精準的策略在控制,比如我們去觀察用戶是不是很關心這件事情,是不是對這個東西很敏感等等。我們在其中做了很多細小的東西,讓紅包在短期內能夠簡單而迅速地爆發,同時還能控制住成本。

我們的邏輯很簡單:滿足多元需求,力求簡潔,離用戶更近,讓他們更喜歡。

四、未來的滴滴還想解決更多出行問題

這段時間里面我們常做這樣的思考,我們到底要往哪走。你們未來怎麽發展?你花這麽多錢,以後能賺回來嗎?這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我們公司的願景是“移動互聯網,讓出行更美好”。這個事情其實出租車只是其中的一環,要讓出行更美好,就要整合所有交通工具。

現在出租車被整合了,還有很多的交通工具沒有被整合。比如,回家過年的時候是很痛苦的,首先可能要叫車或者坐大巴去機場,機場飛到當地的省會城市,然後再倒大巴或者倒一個出租車或者公交到當地的汽車站,汽車站坐一個長途大巴到當地的小城市,非常麻煩。我有一次回家,還沒有到站前面的人就在講,你家是哪個市的?我們一起下去拼車!這樣的需求非常強烈。再比如,自行車的整合。騎自行車到地鐵站很方便,只是奧運會那些工程沒有做起來。真正高效地串起城市交通是需要信息平臺的,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將來你只要告訴我“今天我想從這里回某個地方的老家,你把行程幫我安排好”就好了。這是我們想做的事情。

真正的世界是被交通所連接的,用戶用交通工具去購物、旅行、去航站樓、醫院、回家,所有這些活動的背後都有交通需求。我們能不能把交通做好之後,幫他們解決更多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在考慮的事情。這些事情很大很遠,希望大家能夠幫助我們、加入我們。謝謝大家。

騰訊匯客廳與嘉賓的交流

問:關於滴滴的業務發展方向,滴滴是否會進入其他交通工具領域,比如自行車、私家車等,是否會考慮與一線線下資源比如飛機票務進行合作?

嘉賓:首先要看一下現在需求最旺盛的是哪個。然後需要把線下整合,再整合到平臺里來。其實飛機、火車已經被連接了,但自行車或者是其他的交通工具,現在都沒有被整合。

問:現在滴滴僅限在國內使用,未來會不會在國外也可以使用滴滴?

嘉賓:滴滴軟件上線兩周年,目前已經覆蓋了近300座城市,打車軟件作為新興的行業,還正處於快速發展期。滴滴打車未來不排除向海外的市場拓展。

問:你們內部有沒有一個數據,司機在使用滴滴的時候跟不用滴滴時收入會有什麽變化?

嘉賓:據不完全統計顯示,的哥使用滴滴打車後收入增長達10-30%之間,同時休息的時間更多,空駛率降低,從而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問:我聽說滴滴推送的司機是按距離推送的,競爭對手是按司機的分數,您覺得這兩者哪個更好,怎麽樣綜合一下?

嘉賓:這個問題也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因為都是標準服務,有的車開的慢一點,有的車有味道,但是都能把你運回家。所以服務上還好。相反,打車時候車離我近,能讓我少等幾分鐘更重要。所以我們現在是按遠近來做的,但是未來一定會做服務,改變這個行業的服務體制。

問:北京的出租車很有限,你可以全部變成你的用戶。但是如果不把乘客日常習慣改變的話,實際上並不會給司機帶來收入的增加,怎麽辦?

嘉賓:對,一方面我要把習慣在路邊打車的乘客轉化到線上來,讓他覺得線上更方便,這取決於我們產品做得多好。另外一方面,要通過信息平臺把他們整合得更加高效,把這個盤子做大。

提問:滴滴是如何跟的士或者出租車溝通並實現資源整合的?

嘉賓:我總結有三個關鍵點。

第一,O2O線上風格比較一致,有目標導向,更加偏功能性層面;而線下的整合方式完全不一樣,給我們定好的目標,今天要拉多少司機,我就想各種辦法,把所有的車站、加油站,更快速地執行。

第二,我怎麽才能讓司機用,如果你這個東西不給他價值,他根本不會用。

第三,是如何運營,因為所有的服務都是雙邊平臺,我讓體系里面優秀的人得到他們應有的回報,我也要告訴你做什麽樣的事情我能給你更多的東西,要把回饋機制建設起來。

問:滴滴打車有沒有什麽糾紛?比如說我叫了車,也搶到單了,但是他沒有來,例如產生糾紛你們從技術層次還是從法律層面上解決?

嘉賓:這個非常多,後續必須通過更加精細化和完善的運營來保障。現在爽約的問題還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但是在沒有法律之前我們就先管起來,事實上出租車公司也會管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77

樂視影業完成3.4億B輪融資 :互聯網電影公司如何一年內估值翻3.2倍 高達48億元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8/145872.html

i黑馬:9月18日下午,樂視影業作為國內民營電影公司三甲中唯一一家未上市的公司對外宣布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為3.4億人民幣,由包括恒泰資本在內的多家投資方參投,公司估值達到48億,與2013年8月首輪融資時15.5億元相比翻了3.2倍,不過,算上A輪投資方整體比例還不到20%。

一家O2O平臺型的互聯網電影公司,為何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高估值,樂視影業三年來做了些什麽?發布會現場,張昭從商業模式、業績增長、公司運營等多個角度對此作了詳細解構,並表示此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和IP運營。
 
\樂視影業的商業模式一直不是重資本型。張昭表示,自公司2011年成立之初定位就非常明確,即打造一個“電影+互聯網”融合領域的O2O平臺,以電影用戶提供全生態觀影+服務為核心戰略,以樂視生態為承載平臺,延展出樂視影業生態,並通過相互融合打造出一系列電影產品群。“互聯網電影公司意味著,我們不太在乎票房,我們關註的是用多少錢能撬動多少人次完成觀影和服務,這是我的商業模式”。
  
在這種定位和模式下,樂視影業三年來創造了哪些業績?來看 i黑馬為大家梳理的一些數據:
 
1、2013年,樂視影業以10.5億元票房業績位列民營電影公司前三甲,占全國電影總票房(217億元人民幣)的4.8%。2014年,截止到第三季度,出品/發行影片9部,票房收入近20億元人民幣,加之第四季度即將推出的《太平輪》、《暴走神探》、《機械紀元》等大制作電影,預計2014年年底,將完成年度30億元人民幣的票房預期,或將實現近200%的票房增長;
 
2、自2011年來,通過對《敢死隊》系列、《小時代》系列、《老男孩猛龍過江》、《歸來》等各類IP衍生的數十部影片的互聯網化運營,實現了多元化收入增值。樂視影業財務主管吉曉慶表示,樂視影業2014年的凈利潤是2點多個億。
 
3、2014年樂視影業已上映9部影片票房成績均在5000萬以上,其中6部票房過億,5部影片票房過2億,2部票房過4億,1部過5億。目前,所有影片全部盈利。
 
樂視影業三年來做了哪些事?
 
商業模式:不斷叠代和轉型
   
2012年4月,樂視影業召開第一次戰略發布會,將樂視影業定位為互聯網時代的電影公司,提出了PGC+O2O的蝴蝶模式;2013年“蝴蝶理論”升級換代為一定三導(定位、導航、導流、導購)市場系統;2014年年初,張昭宣布公司未來三年將完成由電影公司向互聯網公司的徹底轉型。張昭對樂視影業未來的預期是能夠打破傳統單一的票房收入模式,加速互聯網化轉型,開辟五大收入模式,即影院票房收入;線上發行收入;會員收入;衍生品收入;觀影+服務收入。
 
基於IP/數據為基礎的電影產業互聯網改造,實現了業績高速且穩定的成長:          

與傳統電影公司單片票房偶發超高或超低的現象不同的是,樂視影業規模化的投資運營及其強大的O2O平臺型市場系統支撐,使其避免了票房收入“大小年”現象。而基於IP/數據為基礎的互聯網改造,樂視影業也避免了單片票房偶發超高或超低的現象,經過一年多的實踐,2014年樂視影業已上映9部影片票房成績均在5000萬以上,10億以下,各個項目的票房占比趨向均衡,為資本投入的回報率增加了可預計性。
 
用戶運營:通過樂影客完成觀影和服務
 
 為了加速樂視影業的互聯網化,張昭曾提出將電影全流程(研/投/制/宣/發/放)互聯網化的戰略,他認為,未來電影在其產生的各個環節將呈現開放與互動的狀態,電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文藝產品,而是真正貼近用戶,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
   
過去兩年,樂視影業旗下的“樂影客”在“一定三導”的系統中,作為其中承接線上和線下最重要的一環——“導購”而存在。主要為用戶提供圍繞觀影為核心的“觀影+”服務。例如用戶在“樂影客”上購買到《小時代》提前觀影票後,還可以享受與明星見面,獲贈郭敬明簽名書等更多增值的服務內容。而在2014年初張昭宣布全面向互聯網公司轉型之後,樂影客升級為O2O觀影社群的移動運營和管理平臺。張昭透露,未來樂影客的“觀影+”服務還將與生鮮、餐飲等綜合性用戶服務聯動起來,更加充分地滿足用戶去影院觀影的“社交性”服務需求。
 
4、平臺的開放性:雙生態協同

樂視影業作為一個垂直生態的互聯網公司,與樂視集團的大生態形成獨有的互補和共生關系。同時,基於樂視生態下的雲視頻平臺、電商平臺、樂視商城、廣告平臺、大數據平臺等逐漸打通和融合,將電影和互聯網服務系統整合在一起,成為樂視影業電影生態的營銷支撐,並通過樂視生態(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形成緊密協同的運營機制,使得產業鏈上下遊的各節點的效能加倍釋放。對於樂視影業的未來,張昭認為,雙平臺雙生態協同下將會是一個三千億的市場空間。
 
5、推進國際化戰略:加快與好萊塢的合作步伐
   
近期,博納影業的於冬公開表示,未來幾年中國電影票房有一半將由好萊塢把控,並建議電影公司加快國際化戰略布局,加強與好萊塢的融合。在這一點上,樂視影業實踐的比較早,2013年就發布會了中美電影產業合作戰略,還設立了北美部,洛杉磯子公司,成立中美合資電影視覺知識產權研發機構,推進中美合拍影片制作,為好萊塢6大影業公司提供中國市場服務。而近期《敢死隊3》以三天破醫院的票房佳績成為樂視影業采用O2O市場模式將好萊塢電影本土化及用戶服務化的經典案例,這幾年,樂視影業不斷加深同獅門、傳奇、環球、索尼等海外夥伴的合作,不斷推進國際化戰略。
 
在本次融資發布會上,張昭反複強調的觀點是:互聯網電影公司做的是輕資本運營,而基於IP的用戶運營重點在於觀影和服務。關於後者的具體闡述和實踐,此前i黑馬在受邀參與的樂視影業“思享會”時做的采訪報道可供大家參考。

以下為大家分享這篇采訪報道:《“拆墻者”張昭:“網生代”元年,打造電影產品群的商業邏輯》

“大家把我定義為一個拆墻人,我在電影界把墻都給拆了,否則就等著別人從外面進來,雞蛋如果從外面被打破的話,它就是盤中餐了。”
 
當優酷宣布要成立電影公司,百度開始玩電影眾籌,在電影崗位已經耕耘了二三十年的張昭表示,傳統產業面臨互聯時代的沖擊普遍會“染”上焦慮癥。作為樂視影業的CEO,張昭的焦慮則要追溯到2012年4月,他把新創立的樂視影業定義為了互聯網時代的電影公司的時候。
 
樂視影業花三年時間打造了數十款電影產品,用張昭的話說,互聯網時代下的電影產品,打造模式化的品牌IP更為重要,每一款IP都有自己的商業模式,作為手握眾多IP的平臺運營者,最終,樂視影業想做的是電影產品群。
 
在相繼推出了《敢死隊》、《熊出沒之奪寶雄兵》、《老男孩猛龍過江》、《小時代》系列等影片,並在票房上不斷刷新紀錄之後,中國電影產業也經歷了第五代、第六代的更叠,電影產業與互聯網真正開始走向了融合階段,並催生了 “網生代”電影的新概念。

在樂視影業舉辦的一場“思享會”上,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學術活動部主任王旭東、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營銷資深研究者、《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吳聲與張昭的看法表示一致,他們認為,中國電影產業正處在快速叠代升級的階段,而2014年,則是“網生代”元年。
   
樂視張昭認為,中國電影產業和互聯網結合以後會形成了一個生態,它能夠自己成長,你不能去定義它,或者按照別人定義的方式去做,最終它能生長出什麽東西,沒人知道,你甚至不知道,什麽時候自己就變成這條食物鏈上被吃掉的或是吃掉別人的人。
   
在“思享會”上,樂視影業公布《小時代》三集系列電影的最新票房,截至到2014年8月5日,總票房收入已累計超13個億。當得知該系列電影刷新了中國系列電影票房新記錄時,張昭用了肖央的一句話——今天是個偉大日子!

比起單純議論票房,張昭更看重投資回報率,這幾年他一直追求的目標是10倍票房的投資回報比,《小時代》系列無疑是超額達到了效果。樂視在以“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生態下,一直將“互聯網時代電影產品群”作為重要戰略方向,其中以《小時代》系列作為代表,是在此戰略上收獲的最重要的實踐成果。“對於《小時代》系列作品而言,華策是內容IP的投資人,項目運營上有專業的操盤高手,我負責跟所有的消費者對接,產生影響力和票房。”張昭說。

《小時代》在票房上,無疑是成功的。這一點當然離不開郭敬明的功勞。按照互聯網時代的“產品”思維,張昭認為郭敬明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電影產品經理。那麽,成為一名電影產品經理很難嗎?為什麽他會是第一個?“其他導演也可以成為產品經理,但不是所有的導演都願意當產品經理,這要求他對將結果和用戶體驗負責,郭敬明是我所有合作過的導演當中對於觀眾,或者說他的用戶體驗最關心的一個,這樣的人才能變成產品經理,我們現在也在培養很多新的產品經理,他們的任務是我完善用戶體驗。我就相當於是一個投資的,然後用這個平臺幫他們來幫他們運營。”張昭說。

除了“電影產品經理說”,張昭還提到了幾個值得玩味的觀點,總結羅列如下:

1、互聯網時代的IP是屬於網民,是屬於用戶,沒有用戶就沒有IP;是創造用戶,而不是霸占IP; 
 
2、中國電影產業跨入互聯網時代,新一波人才更替浪潮很快會出現;
 
3、互聯網時代的營銷,不是一個簡單點對點的關系,而是所有點都要形成開放的閉環; 
 
4、電影是一個高品牌的附加值的內容,它很容易和其它服務形成增值的關系。
 
5、互聯網世界造成了一個虛擬的世界,一旦你電影市場的增量市場空間,都要通過打通線下來實現。樂視影業很大一部分也是靠線下O2O服務支撐。
 
2014年開年,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紛紛切入電影行業,關於互聯網與電影的戰略合作、並購、融資紛至沓來,僅今年上半年,涉及的資金規模就已超過200億元人民幣。今年6月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至少有五場論壇討論內容與互聯網相關。
 
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營銷資深研究者、《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吳聲認為:2014年是互聯網與各大傳統產業超速融合的一年,同樣也是移動互聯網成為各行業特別是視頻內容行業核心關鍵詞的一年。電影作為最具影響力和傳播力視頻內容的一種,將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產生爆發性產業增量。 
 
2013年,當BAT紛紛侵入電影產業,並試圖通過並購建立起自身的O2O壁壘時候,樂視影業O2O戰略早已進入“試驗田”,早在2012年,樂視影業就提出要做電影產業首個“互聯網時代的電影公司”,並提出蝴蝶理論,即為PGC+O2O的模式,開始認識到PGC在產業里的主流模式地位。隨後,樂視影業三年開了三場重大的戰略發布會,不斷將互聯網與電影產業創造性融合,新型商業模式逐漸開始引領整個產業的加速變革。作為一家成立時間最晚的民營電影公司,過去兩年多時間樂視影業創造了行業增速兩倍以上的“超速度”,並在2014年有望實現200%的市場增長,它是如何做利用樂視生態打造自己的電影產品群的? 
 
移動互聯網區別於PC互聯網時代的生態構建思路 
 
什麽叫互聯網公司轉型?張昭的美好願景是,未來3-5年樂視影業要在電影院里面創造更多的流量,2015年達到50億,2016年變成70億或80億,可能更多。當達到60億票房時,要保證有2億的流量都在線下。但是有流量就是PGC時代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要獲取盡可能多的每一個觀眾的數據,通過大數據方式把整個產業的基礎構建在用戶上,而不是內容上。 
 
移動內容將以娛樂內容向用戶收費為主要盈利模式,而移動應用的各環節將包含在O2O閉環內,廣告、電商以及增值服務三大盈利模式均體現其中。張昭認為移動互聯網和PC互聯網時代的不同點在於:商業模式改朝換代:“流量”經濟變身“粉絲”經濟;傳統行業進入移動互聯網生態鏈,效率大幅提升;增值服務繼廣告、遊戲、電商之後成為第四大盈利模式。
 
樂視生態下的全產業鏈布局主打“平臺+內容+終端+應用”,是基於視頻產業和智能終端領域的生態系統,樂視生態的“內容”既是樂視影業的IP來源,又是電影線上發行的所在,如電視劇《甄嬛傳》即將改編成大電影;樂視生態的“終端”與樂視影業形成無縫覆蓋,目前已覆蓋超級電視TV大屏、PC屏、Pad屏、Phone屏及電影Film五大屏,擁有高達14億用戶;樂視生態的“平臺”運營和“平臺”大數據成為影業的數據和運營依托;樂視生態的“應用”則與樂視影業的“觀影+”服務緊密契合,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 
 
電影產品的O2O服務:地網團隊+“樂影客”
 
電影產業的互聯網思維,就是強調觀眾和市場的重要性,即強調電影產品尊重用戶的消費者服務意識。而這種服務意識,本質上也就是電影產業互聯網化的集中體現。據張昭介紹,《小時代1》和《小時代2》的成功是粉絲經濟與O2O商業模式的融合,而《小時代3》則是互聯網IP+粉絲經濟+影院社交+O2O營銷的成功案例。其中,對O2O的市場閉環的打造是最終牢牢將用戶需求鎖住,創造一連串閃亮票房數字的關鍵,在張昭看來,互聯網世界造成了一個虛擬的世界,電影產業長久以傳統票房主導整個市場,但其增量市場的實現都在線下。在樂視人員的整體配比中,線下占到了50%,線上是25%,其他25%分給投資做產品或管理等方面。張昭向i黑馬表示:“我一直覺得線下是非常重要的,線下也是傳統產業,這是基礎,,樂視影業主要是靠線下支撐,重要的是O2O模式。但要形成O2O,如果你沒有很強大的線下團隊就觸及不到場景。”
     
樂視影業是如何圍繞用戶需求來實現O2O(線上+線下)的貼心服務的?基於電影是一個線下的生活行為,樂視建立了一支300個成員組成的地網團隊,他們是社交活動的組織者,要完成“用戶”的許多落地需求,這些人常年的做這樣的社交活動,比如在《熊出沒之奪寶雄兵》上映期間,他們在線下組織了5000名誌願者,使得每個電影院都有兩個熊和一個“光頭強”,畢竟社交需要有人執行,這也是未來會演變成未來的商業模式中移動互聯網時代非常重要的一環。現在電影和互聯網結合的最熱的是賣電影票,大家從事非常簡單的互聯網服務,你要提供更加複雜的C2B的服務,例如定制化的。 
於是,樂視影業旗下出現了一大批 “樂影客”人,他們為“用戶”提供優先觀看、與偶像同場觀影、獲贈電影衍生品等超級福利,他們平均年齡在15-25歲,是中國電影產業未來的主力人群。“比如我們在珠海有一個員工,他在地方上用一個公眾賬號將每一個珠海當地影院的微信用戶都聚集在一起,在珠海,用戶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觀影社交服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參照這個模式,複制很簡單,遍地開花的結果是將形成一個超大的線下社區。一方面,樂視通過線上實現精準定位分析、營銷導購,線下則由“樂影客”輔助實現O2O服務。基於這一點,張昭判斷,中國電影產業在跨入互聯網的進程中很快會出現一波人才更叠的浪潮出現。 
 
五大基於IP的用戶運營模式 
 
樂視影業三年做了數十部電影作品,以《小時代》系列、《老男孩》、《熊出沒》等產品為代表的IP品牌是怎麽出來的?這些票房背後又有怎樣的商業邏輯?以下為大家分享五款基於IP的打造細節!《敢死隊2》:社會化媒體 020社交
 
2012年9月,《敢死隊2》是樂視影業的第一個影院社交產品的影片,最終獲得了3.5億票房,創造了中國7天非分帳影片的票房記錄,它采用了社會化媒體+線下的社交的商業模式。“當時做了很多《敢死隊》的隊旗,印了很多貼在女孩子胸口或者是臂膀上的這些刺青的貼紙、方巾,我們用一個社會化的工具,組織了一場名為”英雄主義代代相傳”的活動,線下由兒子帶著父親,兒子帶著兒子,老婆陪著老公等組合方式,通過這些實物、衍生品和觀眾達成了社交的體驗。
 
《小時代1》、《小時代2》:粉絲經濟+全網O2O營銷
   
從2013年開始的《小時代1》和《小時代2》,樂視影業正式引入粉絲經濟模式。“當時選這麽一個IP是因為《小時代》的粉絲基礎,做了一個非常冒險的決定,用了中國電影的第一個產品經理,就是郭敬明”此外,樂視還采用了全網的營銷方式,跟百度、360、騰訊、騰訊QQ,幾乎所有的重要的互聯網平臺都做了O2O的營銷,最出名的是《小時代嘉年華》,全國1200億電影院聯動,《小時代》幾乎占據了所有新聞的頭條。
   
《熊出沒之奪寶奇兵》:互聯網數據化+O2O影院社交 

《熊出沒之奪寶雄兵》是部傳統的動畫片,當初張昭在拿到這部片子的時候只有一個想法,他在思考能不能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做。在播放的過程中怎麽能夠把它轉換成一個互聯網的IP?最終他決定通過互聯網來積累數據、積累用戶,形成了一個傳統IP向互聯網IP的轉化,然後再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做。“把整個視頻產業,娛樂行業的內容能夠互聯網化、數據化,整個產業的價值就起來了。因為你知道多少人喜歡這個,多少人喜歡那個。所以這是娛樂視頻娛樂產業接下來一個最需要做的巨大的工作,才能讓這個產業不是挖坑。重要的是這個產業能夠把數據沈澱下來,能夠源源不斷的獲取,創造價值。”對於如何突出電影的社交價值?張昭說:“我們把電影院變成兒童樂園,我們做了幾千名誌願者扮熊,很多孩子三次來到電影院,今天媽媽陪他來的,第二次又來,第二次爸爸來,來了以後讓他爸看電影,他自己留在娛樂廳里面,可以搶禮物、參加遊戲,交朋友。第三次他拖著奶奶又來了,再不說電影好看,而是因為跟誰誰約好了,也許是他在影院里認識的小朋友,約定了要一塊再來。” 

《老男孩猛龍過江》:全網視頻營銷+O2O生活化營銷 

《老男孩猛龍過江》的成功會不會產生大家來搶視頻的PGC的熱潮?張昭自信完全有可能,對於做產業的人而言,模式可以讓很多東西增值,而現在大部分做電影產業的人,仍然是除了導演明星以外,極少人再創造價值。互聯網時代電影的產業模式本身可以離開名導演,明星,自己創造新的價值,並且它一定是增值的。《老男孩猛龍過江》就是一個例子,創造IP之後,再挖掘IP的深層用戶價值,樂視選擇的方式是把電影產業的營銷跟視頻產業做結合。
 
“我們剛開始做的時候真的很困難,我也沒有完全想清楚,怎麽讓娛樂媒體能夠給我上頭條,說肖央怎麽能上頭條呢,他沒有娛樂傳播的價值,本來這個影片定在5月1日上映,上不了,是因為宣傳量沒有到。結果說再賭一把,我們回到視頻,我們做了4個MV,第一個先推的是小蘋果,沒想到《小蘋果》突然一下火了,我們在所有的可以放視頻的營銷上做了《小蘋果》的推送,這個影片突然變成了一個知名的IP。 
第二,我們在電影院送了好多蘋果,當然是借《小蘋果》這個事兒,大家在電影院里吃蘋果是很好玩的一個事兒,把電影和生活結合在一起,《《老男孩猛龍過江》》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小時代3》:互聯網IP+視頻營銷+跨粉絲經濟+O2O影院社交
 
 《小時代3》的整個商業模式依據仍然是基於粉絲經濟,樂視跟粉絲溝通的方式是征集粉絲的意見,提取在1、2當中觀眾的反饋,對服務的不滿意之處或是對內容本身的槽點。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從而深入了解這個群體更加窄的需求。這是他們在粉絲的縱向服務,深度服務所做的進一步探索。張昭始終覺得,未來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非常重要的就是深度服務。深就意味著黏性會更有黏性。
 
《小時代》是第一個成功的IP,在《小時代3》里有20多個廣告植入,這背後的粉絲用戶累計達到十幾個億,它是完全基於互聯網運營起來的品牌。

《小時代》系列影片的成功也給張昭留下了一些啟示和思考空間,比如同性質的產品、同性質的粉絲群體之間怎麽實現交互,每一個移動的IP背後的用戶怎麽實現好的社交體驗? 

 
張昭認為,平臺的運營方式對IP的內容形成和延伸的路徑,以及營銷的路子有非常大的影響。《小時代3》一共有4個版本的拷貝,不同的影院拿到的拷貝是不同的,最早的版本MV只有一段,主攻某一位主創的粉絲,到第二段,彩蛋的內容根據粉絲人群的變化也做了改變,到最後一版,再用《時間煮雨》這首歌曲促使郭敬明、吳亦凡、楊冪等多位明星的粉絲形成交互。 
 
 不少業內人士對今年中國電影的票房走向做了預估,300億應該問題不大。對於樂視影業,張昭自信可以做到30億的票房,占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的10%是今年的目標。在許下票房目標的同時,張昭又強調要忘掉票房,30億的票房對於一個互聯網公司來說,其實意味著一個億的觀眾容量,通俗來說即觀影人次。深諳“用戶”思維的他說:“只有這一個億,我們在線下,在電影院擁有了1億的觀眾。”
 
目前,樂視影業會繼續專註在很多IP轉換、互動化的營銷上(線下的O2O服務)。張昭向i黑馬表示:“我是比較註重模式的積累,這才是最重要的資產,當然另外的資產就是你的用戶,你積累了很多模式,根據市場做不同的變化,這是運營商業的其中的一個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83

日元兩年內貶值20% 侵蝕日本銀行業優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30

日元自2012年末以來累計貶值20%,日本銀行業也隨之失去相較於海外競爭者的優勢。

據美銀美林計算,隨著海外風險資產規模擴大,日本第一大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經調整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降至9.4%,不及德意誌銀行的11.5%和花旗的10.5%。上周,日本按市值計第二、第三大銀行三井住友和瑞穗金融集團發行的、可充作資本的美元次級債券的價格跌至三個月新低。

美銀美林銀行業分析師Nana Otsuki表示:

相對來說,日本銀行業那曾經為人們所樂道的金融優勢已經在不經意間消失了。

它們資本率的增長速度完全與留存利潤的增長不符。

自安倍晉三去年4月實施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造成日元大幅貶值以來,三菱UFJ的海外貸款大增68%至33.86萬億日圓(約3110億美元)。在日元疲軟而國內經濟複蘇又乏力的背景下,三菱UFJ在國內的同業競爭者也迅速擴大了海外放貸規模,也即海外風險資產的持有。

美銀按《巴塞爾協議III》更嚴格的資本監管要求計算得出,截止今年上半年,瑞穗銀行經調整後普通股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三井住友銀行為9.3%。該協議新規將於2019年起全面執行。美銀的計算剔除了未實現利得,例如尚未實現的股權利得,盡管在計算資本的時候未實現利得是允許被計算在內。

據彭博社,三菱UFJ、瑞穗和三井住友銀行現在約1/3利潤來自海外,不僅對海外放貸大增,並且在過去五年中,它們至少進行了140億美元的收購。

英國《金融時報》本月早些時候援引了三菱UFJ副總裁Masaaki Tanaka稱,該行已經準備,今年在美國和亞洲進行約8000億日元的收購。

普通股一級資本充足率是巴三協議衡量銀行償付能力的關鍵指標,計算方式主要是普通股加留存收益/風險加權資產。

從總資本率看,日本銀行業的優勢也不再了。彭博社匯編的數據顯示,在截止今年3月的一個財年中,三菱UFJ總資本率為15.53%,較兩年前的14.91%進一步提升。同期,三井住友總資本率則從兩年前的16.93%降至了15.51%。截止2013年末,瑞銀集團總資本率達到22.2%,較2011年大增5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43

院士:國產操作系統2年內或替代Windows XP 5年替代安卓、蘋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83

W02014040816195122001235782638159060686-1120186113

9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國產操作系統有望於今年10月推出,並很有可能在1-2年內在大陸替代Windows XP系統。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這款國產操作系統支持“應用商店”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將會使國產操作系統的生態系統迅速建立。倪光南表示:

我們希望在這兩年完成對XP系統的替代,在這基礎上,在3-5年內實現對(安卓、蘋果和微軟)三大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替代。

今年4月8日,微軟停止對XP系統提供補丁和安全更新,XP系統宣布正式停止服務。報道稱,Windows XP系統在中國的用戶使用率高達57.8%。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今年7月,中央國家機構政府采購中心明確規定,最新一期投標產品中所有計算機類產品不允許安裝Windows 8操作系統,但未要求具體安裝何種系統。

參與中央政府采購的企業高管透露,Win 8被封殺,是因為政府采納了中科院院士倪光南的建議,認為Win 8“不安全”。棱鏡門事件後,倪光南曾以Win8采用了不安全技術架構為由,呼籲中國政府以及重要行業不宜采購微軟Win 8。

科技業內人士多認為,禁裝Win 8是出於網絡安全考慮。比如,Win 8允許用戶通過雲共享內容,容易導致政府信息外泄。另外,微軟對Win 8的控制力增強,政府也擔憂內容“不可管控”問題。

巧合的是,在公布Win 8被中國政府采購拒之門外前一日,美國政府指控五名中國軍官進行網絡間諜活動,中國反駁稱中方才是美方網絡竊密和監聽、監控的嚴重受害者。

此前,中國已經推出一些國產操作系統,例如銀河麒麟、中科紅旗、中標麒麟Linux。中科紅旗研發的“紅旗Linux操作系統”曾長期占據國產操作系統市場老大位置。但是隨著九十年代微軟系統進入並迅速占據中國操作系統的大部分市場,國產操作系統發展緩慢。

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還稱,目前,做桌面操作系統的有15家企業,做移動操作系統的至少也有十多家。倪光南認為,這在策略上制約了國產操作系統的發展,各個企業各自為政浪費了優勢資源,應該整合國家資源來做除了安卓、微軟、蘋果之外的世界第四家。

去年,倪光南就已經聯合普華基礎軟件的母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多個單位建立了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

倪光南認為,蘋果、安卓的崛起是來源於“應用商店”模式,國產操作系統的商業模式創新也應采用“應用商店”模式。

號稱100萬的應用軟件不是靠的安卓、蘋果自己,而是靠全世界的人,這就是應用商店的優勢,通過這種商業模式的創新能夠提升國產操作系統的競爭力。(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88

美國農場或近十年內首次虧損 農業股或再跌15%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97

8148151850_09bdbf1c74_b

“如果價格不回升,美國玉米、大豆和小麥種植戶將在所有三個品種上蒙受損失,為近十年內首次。”巴倫周刊(Barron)文章如此表示。

根據摩根大通的經濟模型,在2015年農產品價格預期的基礎上可以計算出,玉米種植戶的收入將在明年減少1/3,大豆的利潤至少縮減15%,小麥種植戶收入跌幅更為嚴重,可能超過40%。

今年以來,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農產品供應將處於較高水平,部分農產品產量甚至將創下歷史新高,拖累農作物價格下挫,這將導致種植戶收入下滑。本季,隨著大批美國農產品供應量海嘯般席卷全美,玉米價格隨之跌到了3.25美元附近。國際玉米價格在兩年內跌去了2/3,僅今年跌幅就高達23%。玉米期貨連續兩年下挫為1999年以來首次。

近年的農產品高價刺激了種植戶的積極性,20年罕見的、近乎理想狀態的天氣更是大力助推全球尤其是美國的農產品產量處於歷史高位。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美國農業部本月中旬將美國玉米、大豆、小麥產量預估再度上調,且超過分析師平均預估水平。其中,美國玉米和大豆今年的產量還可能刷新歷史最高記錄。玉米每英畝產量預估較五年均值超出了15%。

農產品價格下滑恰恰發生在多數種植戶最賺錢的年份之後。進入今年以來,每一個農業經濟領域都發展得如火如荼——從種子,到化肥,到拖拉機,再到農業技術,均是如此。農業成為聰明錢(smart-money investor)的必配置產。

現在,隨著超級大豐收的預期在夏季被調升,華爾街正激辯當前這一波農業品價格下滑將持續多久、跌幅多深,以及,它會在農業股上得到如何充分的體現。

美國農用機械生產巨頭John Deere股價自5月以來下跌了12%,其產品銷售額僅僅比近期的利潤高出了9倍。

盡管一部分種植戶還抱著一絲價格可能反彈的希望,但另一些人則開始考慮節省機械和化肥方面的開銷。如果種植戶推遲為明年購買農業機械和化肥,那麽,此類農業股價格可能進一步下挫10-15%。屆時,華爾街也需調降其對種植戶農業收入的預期。

普渡大學農業經濟學家Michael Boehlje表示,以往,美國種植戶會緩慢縮減生產規模,以應對農產品價格走低。“這樣做,不那麽好的時期持續時間也至少會和好時期一樣長。”

然而,美國農業機械設備生產商愛科集團AGCO首席執行官Martin Richenhagen警告稱,不要過於悲觀。沒有人真的預期上世紀80年代的農場破產會重演。堪薩斯聯儲研究表明,谷物庫存處於合理水平。農業類利息處於低位。種植戶利用近些年的積蓄償還貸款,以此平衡農場的資產負債表。

80年代,由於債務負擔沈重、收入減少,美國中小農場掀起破產潮。1981—1985年,有2萬個農場因無法償還債務而被拍賣。

周一,美國玉米期貨跌至五年低點,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近月玉米合約跌至每蒲式耳3.22-1/2美元;大豆創逾四年低位,盤中觸及每蒲式耳9.05-1/2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97

俄羅斯大銀行高管放狠話:2-3年內拋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93

俄羅斯第二大銀行VTB的總裁Andrey Kostin近日表示,對俄羅斯來說,以盧布進行國際結算,兩到三年的時間就足夠了。

他在接受消息報的采訪時稱,無論是以盧布結算,還是完整這些機制的建設,兩三年就夠了,但這還是要取決於銀行是否配合。

Kostin在十年前就曾提出過這一想法,這意味著他提出的建議並非是為了反對歐美制裁。

十年前我的想法沒有得到央行高層的認可,他們認為既然美元很好用,那為什麽還要另起爐竈?以盧布結算只會帶來額外的風險,但在現在不一樣了,我認為我們很快就會有大的突破。

他還表示,建立盧布清算系統以及建立一家國內的評級機構是該銀行的主要任務。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經提到,英國試圖要求歐盟考慮禁止俄羅斯使用SWIFT銀行間交易結算系統,擴大對俄制裁。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被認為是俄羅斯與國際金融系統之間的一個主要聯系。被該協會排除在外,俄羅斯的外貿交易將受到影響。

Kostin認為,開弓沒有回頭,這一舉措倘若真的實施,雙方之間對話的可能性將不複存在。

為了避免由此帶來的風險,俄羅斯計劃建立類似於SWIFT的本土化銀行結算體系。此外,俄羅斯與中國的聯系日益緊密,兩國在去美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近。

9月初,中國副總理張高麗與俄羅斯副總理舒瓦洛夫(Igor Shuvalov)達成一致,承諾加強兩國間銀行合作,加大盧布和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的應用,“鼓勵中俄企業多些采用本幣結算,避免使用第三國貨幣。”

中俄還討論了建立替代SWIFT的系統,“我們已經批準這一提議。”中國銀聯已準備與尚未成立的俄羅斯全國支付系統全面合作,將為此提供一切基礎設施方面的配合。

俄羅斯之聲援引專家們分析稱,將第三國貨幣從俄中兩國貿易中排擠出去,將大大鞏固人民幣和盧布在世界上的地位。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副所長、經濟學博士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也指出,俄羅斯公司正在脫離美元使用本幣來進行交易。(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