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鋼鐵電商能否持續盈利 最擔心的“偶發因素”是什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3301.html

作為上海鋼聯(300226.SZ)旗下核心資產,曾被市場視為催化上海鋼聯股價暴漲的故事主角,上海鋼銀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簡“鋼銀電商”,證券代碼:835092)如何將流量變現實現盈利成為市場的一大關註點。

繼去年全年虧損之後,上海鋼聯近期發布2016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業績扭虧為盈,業績貢獻主要來自於鋼銀電商鋼材現貨交易增值服務收入同比大幅增加以及趁鋼價反彈加快了基礎庫存周轉。這意味著鋼銀電商在今年一季度首度實現盈利。

鋼銀電商總經理白睿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一季度實現盈利,一方面是公司在5萬+的用戶基礎上,通過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倉儲服務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務,幫助用戶降低整體交易成本而獲得傭金增加;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借鋼價上漲之際,部分變現了因春節休假延後結算的現貨庫存。

相較今年一季度的盈利,鋼銀電商過去幾年的業績則並不盡人意。鋼銀電商平臺自2011年啟動業務之後,營收雖然逐年呈增長態勢,且占上海鋼聯的主營收占比也逐年上升至九成以上,但凈利潤和毛利率則逐年呈下滑狀態,並在2014年開始虧損。受鋼銀電商業績影響,上海鋼聯近幾年的凈利潤也同比呈下滑狀態,最為嚴重的為2015年凈利潤虧損2.42億元,同比下降1387.97%。

“從平臺搭建到現在只有短短的三年,那麽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們也或多或少在平臺搭建期間走了些彎路或者說犯一些錯誤。但這個沒有對錯之分,因為這也是一個摸索的過程。”白睿坦言,在平臺構建初期,因為純電商模式無現貨也無用戶,鋼廠和用戶都不願意在平臺上交易,所以形成了一定量的基礎庫存,雖然會承擔一部分風險,但慢慢能積累用戶並結合上海鋼聯的用戶池,從而開始由跟鋼廠代理商合作到逐步向生產企業合作。

“我們把去年的虧損定義為戰略性的虧損,主要是去年的基礎庫存占比相對較高,投入力度加大。”白睿表示,鋼銀電商利用近兩年的時間構建了一個有客戶、相對有信用的交易平臺,如今要做的就是把前面兩年積累的流量,不斷去變現。

據白睿介紹,目前鋼銀電商的交易用戶數5萬多家,並呈現增長趨勢,與逾120家鋼廠有合作,在平臺有認證的供應商有1100多家,有合作關系的倉庫在120家左右。

目前鋼銀電商主要能帶來業績貢獻的為寄售業務和增值服務。據了解,寄售業務主要是抽取交易傭金的形式,2015年鋼銀電商實現寄售交易量1100萬噸左右,今年一季度寄售量出現明顯增長。白睿表示,今年寄售量計劃完成2000-3000萬噸,目前傭金收取比率主要看供應商信譽評定狀況。

對於增值服務方面,據鋼銀電商內部人士介紹,目前鋼銀電商在重點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目前公司供應鏈金融服務主要對接的是產業鏈上小微企業,已經放出去的融資規模在5億元左右,九成為自有資金,預計今年全年的供應鏈金融規模在100億左右。”白睿表示。

對於業內人士擔憂的小微企業存有壞賬的風險,白睿回應稱,上海鋼聯有16年的跨度,大部分用戶在上海鋼聯都有消費記錄,且鋼銀平臺上近一兩年也有大量用戶的交易記錄,以此再會輔助其他手段,如貨物的監管、物流的監管以及信用保理等,綜合各方面因素對平臺用戶進行信用等級評估,然後根據評估做出相對應資金的支持。

“下一步需要圍繞整個供應鏈,把線下的倉儲和物流的配送服務做好。”白睿表示,整體邏輯就是,鋼銀電商通過提供增值服務降低用戶整個交易環節的成本,從而在其中獲取傭金。

對於鋼銀電商後續盈利的持續性,白睿多次用到“可以期許”四個字。“比較有信心,業務模式已經走出來了。”但對於瞬息萬變的互聯網環境,白睿仍保持著謹慎心態,“我們自身的業務情況不擔憂,主要怕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但也不排除偶發性因素影響。但隨著未來很多東西的改變我們也要去應對。”

近年來,鋼銀電商在資本市場的動作較為頻繁。去年12月份宣布,與歐浦智網(002711.SZ)合作,就全國範圍內歐浦智網所持有的專業物流基地和剪切加工配送中心展開全面合作;2016年3月,慧聰網(02280.HK)參與了鋼銀電商新增股份發行,以現金9900萬元認購鋼銀電商2.80%股權。

“慧聰網的大規模用戶數據以及對消費數據行為的分析,能夠為鋼鐵產業上下遊的用戶需求作出指導,同時歐浦智網做的深加工服務做得不錯,對用戶的感知性體驗最高,所以這是我們合作的重點。”白睿表示,之後仍會有一些合作,選擇標準是要雙方業務互補,體量上門當戶對,價值觀趨同,能持續有效的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鋼銀電商於2015年12月21日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並公開轉讓,並於4月11日,鋼銀電商股票進入做市轉讓階段。至此,上海鋼聯對鋼銀電商的持股比例由67.82%降至55.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41

究竟是什麽因素讓“共享經濟”走向冰火兩重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6/156334.shtml

究竟是什麽因素讓“共享經濟”走向冰火兩重天?
PMnote PMnote

究竟是什麽因素讓“共享經濟”走向冰火兩重天?

有型分享不會因為沒有補貼而消失,但會以更內斂的方式發展。

黑馬說

共享經濟平臺最核心的工作是聚攏供需與匹配供需,其成功是基於在自然狀態下,做出分享行為,並獲得收益。如果在分享過程中,讓分享者承受過多的執行步驟,那麽很快就會讓分享者喪失動力。

文 | PMnote

“熱詞”總伴隨某些事件跳入到我們視線中, 這次「分答」的出現又把眾人的註意力從網紅經濟拉回到了共享經濟。據說產品上線4天時間已有百萬級的用戶湧入,並產生20萬條問答沈澱。不過,同樣在共享經濟領域中,也會不時傳出那些曾被人津津樂道的產品,宣布轉型或直接倒閉。

美食版Airbnb的私房菜預定平臺“我有飯”近期已宣布轉型至包桌業務、餐飲共享平臺「媽媽的菜」也已轉型為藥膳菜品為主的平臺,一度火爆的拼車市場也在一陣廝殺後沈寂,但為什麽「分答」這樣的產品在推出後就能火起來,而許多產品卻變得舉步維艱?決定成敗的關鍵點又是什麽?

不妨把焦點先收回來,看看共享經濟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模式?

共享經濟實際上是將閑置的資源高效地利用起來,你的錢你的知識你的時間你的物品都可以算,你有它的「擁有權」而將「使用權」交給他人,從而獲得一部分「收益」。事實上這樣的模式在很久以前就已存在,但為什麽沒有像今天這般發展的如此迅速。

那是因為共享經濟是一種雙邊發展的模式,一方面他需要具備有需求的用戶,一方面他需要提供資源的共享者;從前制約這種模式擴張的就是供需的用戶量以及快速的供需匹配,而今日的技術發展給共享經濟提供了一張溫床,讓他在近幾年以非常快的速度,吸引資本市場的註意力並快速擴張。

共享經濟平臺最核心的工作是聚攏供需與匹配供需,所以我們看到共享經濟的巨頭們都在吸金補貼,瘋狂擴張,因為唯有聚集起足夠多的供需資源時,才有機會去匹配供需,但每個產品的使用頻次和人群又不同,這就決定了一個共享經濟產品的體量,低頻次與人群的小眾,分散是讓一部分產品提前退出市場的第一要因。

在目前共享經濟的形態中,可歸兩類,一類有形共享,一種無形共享。

640.webp1qw.webp

我們先看第一種方式——有形分享

有型即以物品或技能共享為主,一些項目還有時間,俗稱力氣活兒;無形則以認識盈余分享為主,再加上時間,俗稱腦力活兒。

Uber算是有型共享中的傑出代表,司機共享出他汽車中的座位與行車時間,為需要的人進行服務,賺取利益。出行打車是一項高頻需求,之前一直被專業的出租車公司接手,如今是全民接客時代;有人說Uber就是黑車,這個我不能認同,說這話的人,你們一定沒坐過漫天要價的真黑車,另外黑車只在特定的一些地點出現,與Uber相比完全是兩種東西;在我看來Uber是將社會的資源合理利用,許多「閑置」的人通過Uber賺到錢,這樣的業余化的工作行為正在一點點補充上專業化不足的那一部分。

再看看同為出行需求的順風車,他在市區中的使用場景並不多,但需要付出成本卻很多,市區中擁堵的路段很多,真正100%順路的情況少之又少,誰會為了賺10塊錢搭上自己寶貴的時間,而順風車需求場景,更多出現在市區郊區通勤或返鄉上,但是這樣的需求量與頻次又不是非常高;所以當用戶面對高付出成本,低收益時,就會導致撮合概率與用戶參與度降低,這就導致了順風車從一個最「共享經濟」的模式慢慢走向無人關註的原因之一。

在共享行為中「成本」對其結果影響很大,Uber、滴滴司機就是在「行車」中以「輕松」的方式賺去「可觀」的收入;不難發現,共享經濟的成功是基於在自然狀態下,做出分享行為,並獲得收益。如果在分享過程中,讓分享者承受過多的執行步驟,那麽很快就會讓分享者喪失動力。

比如鄰居阿姨做菜給周邊上班族吃,涉及到的配送與客服售後服務,如果這些工作都落到了分享者身上,試想離開補貼的這些人還有多少動力參與呢?因為他的投入遠遠比收益要大很多,你見過Uber司機提供搬行李服務的嗎?

鄰居做菜這個邏輯中,阿姨閑置的其實是「時間」或「手藝」。那麽平臺就合理利用這些閑置,讓阿姨來做飯。但配送環節呢?客戶服務呢?這些都需要阿姨來做嗎?若平臺自建配送、客服團隊,平臺成本就會增高,若交給阿姨,那這時阿姨本身閑置的時間,突然變得異常飽滿,在超負荷的付出成本後,收益不如預期就會很容易放棄。

在來看看最具有型共享經濟的典型:以物品共享的共享平臺。最經典是一個電鉆的故事,畢竟是一個講爛了的故事。

為什麽電鉆共享沒有最成功,歸根結底還是「成本」與「匹配」問題。一個「實用」的產品,人們會以便捷和他本身能起到的作用來衡量物品的價值,而當你在平臺上搜索一個電鉆時,你發現附近沒有你想要找的型號,有型號的在3公里外的一個地方,你聯系了主人,主人說10塊錢借給你,但是他今天出差,明天才回來,而且無論是你過去取還是他送過來,都需要承擔5塊錢的費用和時間成本,這時候你會選擇繼續等,還是索性到樓下五金店買一個電鉆呢?

但在有型共享中,我認為也有可以拋開「成本」去共享的東西,因為那些不是「實用」物品,他不能立馬解決你現實中的問題,比如書籍、遊戲光盤,藍光電影碟這種東西,但這樣的東西人們分享時的動機已從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變成了尋找現實中的共鳴。

精神層面的收益夠大時就會淡化利益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而轉向以分享為主,經濟為輔的模式。只是能夠給人精神帶來收益的實體物品並不多,就像之前說的人群體量若過於小眾,分散,平臺會很難發展,小範圍操作可行性大,但是否能形成大規模共享仍是未知,至少現在還沒有看到這方面的成功案例湧現。

再看另外一種分享形式——無形分享

早期大家喜歡說百科百科或Wiki是這方面的代表,後來有大神們存在的BBS也開始加入,再比如原來的VeryCD等等;如今我們習慣的案例是「在行」或「分答」。這些平臺都是用戶將一些虛擬的東西或個人知識進行分享,他們實際上做的就是將自己的知識或虛擬資源、閑置的時間進行了共享。這種依靠線上進行共享與傳播模式的好處就是相對成本的降低,促使人們更有欲望去進行分享行為,但是劣勢也很明顯,不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會受到表現形式的限制。

將線下作為共享行為場景的「在行」,需要供需雙方付出最大的「成本」是「時間」,而真正的大牛時間又是非常寶貴,他們正是缺時間的一類人,閑置的只是他們的知識,而不是時間,所以其實這不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狀態;同時發起者也需承擔約談的費用,這就讓約談的那個「約」的動作成本走高。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想要約「在行」中的一個老師,老師在北京,他人在外地,如果要來見一面,需要支付相當的費用,誠然就像我說的人們在精神層面收益大於付出成本時,會淡化付出,但對於一次約談的成本與收益評估會讓人糾結。

而分答算「在行」的線上改造版,許多生活中的「小牛」「路人甲」也可參與其中,門檻比一直逼格高高在上的「在行」要低很多,共享的成本低,用戶基數大,費的時間少,提問與回答雙方都能獲得收益,這就是他比「在行」能更快吸引更多人的原因之一;

相信未來一段時間里「分答」會成為「在行」的一種補充存在,而「類分答」的產品也將不斷的湧現,它能不能靠大量的KOL打雞血一般的撐過去,仍是未知數,曾經的微博就是前車之鑒,當太多的耀眼光芒覆蓋長尾人群時,長尾人群變成了沈默者,而當雞血打完,大V力量褪去還會有多少人湧入到分答中呢?但不能否認的是,提問與在線語音回答這種形式,讓供需雙方都能獲得收益並付出的成本又低,恰恰符合共享經濟的一些優秀特質。

其實說來說去,會發現共享經濟中最主要的衡量單位就是成本。時間成本,知識成本,物品單價成本,所獲得的收益,用戶會在其中進行權衡後選擇是否用這樣的服務,所以當那些費時費力,收益不多,看似有情懷的東西脫離補貼與新產品上市熱度褪去後,剩下的只能是抱著「共享經濟」的大腿艱難行走。

大家都在擔心,Uber在撤掉補貼後會不會沒有人會再用了呢?我認為用戶數量會下降但不會消失,在長期補貼下人們已形成依賴習慣,即便Uber的補貼在下滑,但我認為他會去試探一個零界點,讓供需雙方都能享受比從前出行方式上仍有優惠的價格。

有型分享不會因為沒有補貼而消失,但會以更內斂的方式發展,我相信依然會有一群人可以用他們的力量,讓人們產生信任,讓分享行為勝過收益所得,從而開始享受分享的過程。我曾想如果一些以共享經濟為出發點的公司,采取大規模協作方式會不會有改觀呢,每個公司都把自己的產品當做類似API接口的東西,接到其他產品的一個環節中,比如互助保險,比如人人快遞,比如食材供應,也許今天的共享經濟平臺就不再是今天的樣子。

不是他不行,只是才剛剛開始。 

1573.tmp

共享經濟 核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002

民間投資增速下滑 業內人士揭秘六大因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879.html

要想讓民間資本這頭“老牛”為經濟增長多出力,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民間投資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3.2個百分點。

“其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3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2個百分點。”6日,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執行秘書長馬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環保行業民間投資下滑,主要有六個方面的原因。

市場壁壘破除難

馬輝分析說,在環保項目投資合作中,目前主要存在兩種形式的人為市場壁壘:

一種是地方保護主義的壁壘,如外地企業取得當地環保項目投標資格的程序繁瑣、涉及部門眾多,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相對本地企業有很大的增加;如有些地方政府要求外地企業與本地企業合作才可參與競標等。

這些情況導致外地企業須付出大量的額外成本,造成許多項目在沒有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就早早落入本地企業手中,項目的質量和價格並未得到最大優化。

另一種是針對企業身份的壁壘,有些地方政府出於某些因素在項目操作中出現暗示甚至命令,要求優先考慮國有企業,造成了環保項目中企業身份的壁壘。而有些中標國企並不是環保行業的專業性企業,承接項目後還要分包給專業的環保公司,增加了項目執行的程序環節,從而增加了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

低價競爭現象頻現

馬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在環保項目運作和實施過程中,“低價中標”事件頻頻發生,引發行業熱議,並出現惡性競爭。

據中國人民大學的調研顯示,城鎮汙水處理廠單位成本在1.01~6.97元/m³,而2015年安徽省安慶市城區汙水收集處理廠網一體化PPP項目,出現了汙水處理服務費為0.39元/噸的超低中標價。

另據畢馬威咨詢等機構編寫的報告顯示,垃圾處理服務費的合理報價應在65元/噸左右,但從2015年6月新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報出48元/噸開始,其後垃圾焚燒領域中標價格持續下降,8月蚌埠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6.8元/噸,10月高郵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6.5元/噸,12月浙江紹興項目以18元/噸的報價再度刷新行業底線。

馬輝對記者表示,在環境技術及運維管理未有跨越式突破,環保行業融資的財務成本及稅費普遍增加,環境治理設施持續提標改造的大背景下,環境服務價格尚不存在大幅度降價的現實條件。

“這種惡性低價競爭,不僅增加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履約風險,抑制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內生動力,而且挫傷了多數以高標準高品質要求的環保企業的積極性,加大了環保設施運營的環境風險。”他說。

支付機制不健全

馬輝介紹,在市政公用領域,地方政府由於契約精神缺乏,拖欠賬款現象屢有發生。特別是去年以來,由於一些地方財政狀況惡化,這種事例就更為頻繁,並呈現出區域性特征,如東北、內蒙古等地。

環境商會的調研發現,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就曾因支付汙水處理費困難,最終將文昌汙水處理廠轉讓給了項目合作方清華同方,以抵償拖欠的巨額汙水處理費。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缺乏公共服務費用的保障機制。盡管六部委《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明確提出,行政區劃調整,政府換屆、部門調整和負責人變更,不得影響特許經營協議履行,但相應監督及處罰措施還不到位。企業在不能取得應收賬款的情況下,只能墊付流動資金以維持環境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轉,財務成本升高。

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

“環保行業民間投資項目以PPP項目為主,其實施過程中面臨的政策風險、法律風險遠遠超過經濟風險、項目建設風險,而雙方的風險分配爭議較大。”馬輝說。

環境商會的調研發現,一些地方政府在合同談判期間傾向於將盡可能多的風險轉移給私營部門,特別是私營部門較難掌控的風險,如利率、匯率風險等。政府土地政策、稅收政策、勞動政策與價格政策處於變動與調整之中,可能影響公私合作項目的投資回報。 另外,一些公私合作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涉及征地拆遷、補償安置等涉及群眾利益的事項,存在著社會穩定風險與公共安全風險。一些項目由於行政審批改革不到位,政府審批環節過多導致審批延誤風險。一些地方政府與政府部門由於合同意識與契約意識薄弱,不註重信用,隨意簽訂合同與隨意撕毀合同並存,導致政府信用風險。

中小型企業融資成本高

馬輝說,目前,金融機構仍按照傳統放貸流程和標準進行評審和放貸,無法滿足民營資本融資的時效性及低成本需求,亟須創新金融投融資模式解決融資難成本高的難點。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各地陸續公布和推介的PPP項目超過4000個,總投資達到5萬億元,僅依靠企業自有資金難以為繼。

馬輝說,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存在初始投資大及建設周期長的特點,前期融資需求迫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及金融機構制定了較多綠色金融政策,但普遍缺乏操作性。

除了國企及上市環保公司外,多數環保民營企業相對其它傳統行業規模小,抵押擔保能力不足。多數股份制銀行還以收取財務顧問費、手續費等形式上浮利率,申請信貸審批流程較長且條件嚴苛,企業較難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低成本貸款,且存在資金期限錯配的矛盾,難以滿足企業流動資金的貸款需求。

企業技術研發能力有待提升

“在環保行業,企業是技術研發的主體,處於汙染治理的第一線,需要開展技術創新,以解決我國日益嚴重的複合型汙染問題。”馬輝說,然而,目前環保企業的研發能力較為薄弱,企業不僅自身研發投入少,而且也難以分享國家的環境科技費用。

他舉例說,比如前些年國家水專項費用,大多直接撥付給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然後再由其分配給參與企業,企業的從屬地位限制了經費自主使用能力及靈活性。

馬輝說,環保行業還處於成長期,企業能夠用於高風險前沿環境技術研發投入的資金較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技術型環保公司更少,技術研發與自主創新的匱乏可能影響到我國環境治理的成效,也不利於創新技術的產業化、規模化應用。

馬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針對上述問題,環境商會建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相關條例、規範等,提高項目操作透明度,減少民間投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不公平現象。協調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的收益與風險配置,建立汙染減排的激勵機制,完善環境公共服務價格形成及調整政策,完善環保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完善環境第三方治理運作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92

就業市場因素決定美聯儲6月就不加息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375.html

周三,美聯儲議息會議閉幕,一如市場預期宣布維持超低利率政策不變。會議聲明的第一句開宗明義地告訴投資者美聯儲緣何在此次會議上按兵不動——即便美國的經濟活動增長加快,但就業市場的擴張步伐放緩。本月初公布的就業數據顯示,美國5月非農就業新增僅為38,000人,大幅不及市場預期。

根據新的預測數字,公開市場委員會預期美聯儲基準利率在2016年底前將達到0.875%——也就意味著在年底之前還有2次的加息可能——這與3月時的預測相同。但同時,有6位公開市場委員會投票成員預測今年年內的加息次數僅為1次;3月時,僅有1位委員做出上述預測。美聯儲預測到2018年底的基準利率將上揚到2.375%,較3月時3%的預測出現調降。

美銀美林全球研究報告(BofA Merrill Lynch Global Research)認為“慢慢地美聯儲正變得更慢”(A gradually more gradual Fed) 。鑒於美聯儲在6月會議上表現出更為謹慎的態度,美銀美林預測美聯儲年內還會加息1次,最有可能在9月發生。

一位紐交所交易員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這屆美聯儲的猶豫不決令其錯失了多次加息良機。考慮到夏季以後將進入大選焦灼期,11、12月正值新舊總統交班時間,上述交易員預測美聯儲下一次加息甚至可能要等到明年:“在新總統上任後,一切重新開始。確是一個可以加息的時點。”

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美聯儲主席耶倫表示英國退歐公投確實是周三美聯儲決議的考慮因素之一。近期退歐公投民調顯示支持退歐選民領先,令美股在最近的幾個交易日內承壓下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67

藍皮書:種種因素使圖們江區域合作進程步履維艱

圖們江區域合作藍皮書課題組7月4日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圖們江區域經貿合作正呈現出良性發展態勢,但由於地處東北亞核心地帶,區域合作受到極大沖擊,特別是受朝鮮半島局勢的影響,合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種種因素使得圖們江各國合作進程步履維艱。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圖們江分會(吉林省圖們江國際合作學會)、中共琿春市委和社科文獻出版社當日在京共同舉辦“《圖們江區域合作藍皮書:圖們江區域合作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

圖們江區域合作是我國參與並主導的三個國際次區域合作機制之一,從20世紀90年代初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發起。課題組介紹,2015年,經過區域內各國的共同推進,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內涵日益深化,規模不斷擴大,層次明顯提高,已經成為東北亞區域各國交流、合作、發展的良好平臺和便捷通道。

藍皮書介紹,2015年,國際國內的許多新形勢、新動向,正朝著有利於圖們江區域合作的方向發展,尤其中、俄、韓、蒙四國領導人利用不同場合多次舉行會晤,推動雙邊和多邊關系不斷向前發展。不論是應邀參加中國慶祝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還是積極加入中國倡議建立的亞投行(AIIB),中俄、中韓、中蒙在許多領域達成很多新的共識,強調擴大相互開放,深化利益交融,取得了多項務實成果,特別是在經貿、投資等重點領域取得新的進展,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項目和領域取得突破。例如,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正式生效,為中韓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研究顯示,2105年我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俄羅斯跨歐亞運輸大通道倡議以及韓國的“亞歐大陸倡議”進行對接,四國之間加強互聯互通,為圖們江區域合作創造出千載難逢的機遇。

作為圖們江合作開發和長吉圖戰略實施的“前沿”和“窗口”,延邊州、琿春市上下通力協作,全力推動與周邊地區的合作,在對外通道建設、對俄、韓、朝經貿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展。目前已經開通了多條國際海陸聯運定期航線,去年5月24日還正式開通了中國琿春—俄羅斯紮魯比諾—韓國釜山港航線,隨著中俄琿馬鐵路、中朝圈河至羅津港公路、琿春圈河至元汀口岸跨境橋等項目的推進,該區域經貿合作也隨之呈現出良性發展態勢。

但藍皮書同時表示,2015年是大國地緣政治博弈進一步加劇和深化的一年,地處東北亞核心地帶的圖們江區域合作受到極大沖擊,特別是受朝鮮半島局勢的影響,圖們江區域合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藍皮書介紹,圖們江區域匯聚了中、俄、蒙、韓、朝、日、美等國家的戰略利益。美日韓在該區域的軍事合作不斷加強,尤其每年的美韓聯合軍演、朝核問題等加劇了半島的緊張局勢。同時,美國加緊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美日主導的TPP達成協議,利用日本牽制東亞地區的多邊合作……種種因素使得圖們江各國合作進程步履維艱。

課題組介紹,目前圖們江區域合作只有副部長級協調機制,重大問題難以達成共識,地方政府出面推動受到很大的限制。課題組建議,圖們江四國應加強配合,完善新的國際合作組織的法律規範。圖們江合作領導機制逐步提升到副總理級。進一步加強通道和通關建設,開辟東北內陸地區的“海上絲綢之路”;充分利用東北亞銀行和亞投行的資金,向西與西伯利亞大鐵路連接直通歐洲的陸路國際運輸大通道,從而形成我國琿春直通阿姆斯特丹港的歐亞大陸橋,從而構建圖們江國際合作大通道。

課題組還建議,東北四省區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圖們江區域開發,形成東北四省區合力,暢通對外交通運輸通道。圖們江地區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的突破口是跨境旅遊,這也是圖們江區域合作的“最佳切入點”。課題組建議,開發圖們江三角洲跨境旅遊項目,構建旅遊共同體,開發跨境旅遊項目。

“進一步推動提升圖們江區域合作層次,尤其在圖們江合作機制轉型升級為獨立的國際合作組織後,離不開朝鮮和日本的積極參與和支持。”課題組稱,朝鮮控制著出海口,沒有朝鮮的合作,中國東北地區,尤其吉林省獲得出日本海通道倍感艱難。課題組建議,突出與日本在圖們江地區的經貿合作關系,創造機會,吸引日本加入圖們江合作機制。

吉林省琿春市圈河口岸,正在建設中的中朝跨境大橋。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20

資本立場:成為SaaS市場的獨角獸,最關鍵的因素有哪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6/157219.shtml

資本立場:成為SaaS市場的獨角獸,最關鍵的因素有哪些?
品途 品途

資本立場:成為SaaS市場的獨角獸,最關鍵的因素有哪些?

流量型業務是巨頭的天下。

7月5日,為改善企業溝通的難題,解決企業溝通需求,“企業服務創新大會”在清華大學舉行。由於面臨互聯網轉型的壓力,部分企業在“互聯網+”的過程中常常苦惱於面臨問題卻無法下手。

華興資本副總裁張明靜、達晨創投投資總監陳剛、華創資本合夥人熊偉銘、昆仲資本創始合夥人梁雋樟站在資本的視角,解讀SaaS市場中,怎樣的選手更被資本看好?甚至成為獨角獸,最關鍵的因素有哪些?

pp.webp

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為:主持人優米網CMO楊洪、昆仲資本創始合夥人梁雋樟、華創資本合夥人熊偉銘、達晨創投投資總監陳剛、華興資本副總裁張明靜。

華興資本副總裁張明靜:產品是核心,把基礎的東西做好再往上做

投過一個企業服務的公司雲計算的公司,投他一個很簡單的邏輯,中國的企業雲化比國外要晚兩三年,所以我覺得那是投雲計算一個很好的時間點。投的順序應該是先IaaS,後PasS,再到SaaS,把基礎的東西做好以後,再往上做。所以我們選擇了IaaS這一層,那個時候產品是核心競爭力,誰的產品做的好,誰能夠做出來產品技術導向的公司就應該投幾家,那個時候就又鎖定了幾家。雲計算會變成像水電氣一樣無處不在的基礎設施,所以說在這一點,大家分享的一點,那個打法不斷的在變,企業競爭要素在變,如果是談到我個人的一些心得,我們多分析一些對標的市值,另外尋找一些布局,獲得比較好的投資的收益。

達晨創投投資總監陳剛:企業很重要,前提是所處行業發展要迅速

我們還是比較喜歡一些相對比較寬敞,但是競爭對手不是特別多的一些賽道。我就說說上半年投的一個案子,叫藍海創業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他服務的行業非常垂直,服務的是文創行業,並不像其他的公司一樣做SaaS。大家老覺得文創行業跟文藝相關的不太好服務,但是實際上現在很多文創行業中,也在往公益化的進程上去走。

文創行業這幾年投資非常旺盛,增長非常快,但是到中流制作的環節就面臨大的瓶頸。我們現在看的電影,包括《變形金剛》,一部電影整個制作成本可能有三分之二都是後期制作的,所有上下遊制作的企業都面臨著誰來服務,因為他們需要的服務非常多,包括雲計算的服務,我怎麽存儲,需要雲計算去渲染,怎麽找到合適的分包商,怎麽樣找到合適的訂單,我的能力適合做什麽樣的,這是需要很高效化運作的過程。

我們當時選擇這個企業,一是因為這個行業發展很快,這個行業遇到了痛點,所以說我們當時選擇這家企業。我們現在投資完之後,發展的非常快,我們預計今年的整體數據會比去年翻一倍,為什麽?我們未來《變形金剛5》,包括未來好萊塢很多大片的制作,後期都會放到這個平臺上來進行制作。

華創資本合夥人熊偉銘:流量型業務是巨頭的天下

我們是做垂直行業的,首先是做流量型的業務,我們感覺這都是巨頭的天下。我們關註的一個是希望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商業邏輯,在商業邏輯上,非常非常簡單的一些事情,沒有什麽特別花哨的東西,這個需求是不是剛性的,是真的需求還是假的需求。

另外最近還有很多做大數據挖掘的公司,因為數據的敏感性,都不是雲化,但是核心的處理能力是在內部非常自動化的,或者規模化的,這是我們衡量IT的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它是不是可以被迅速規模化。

另外在業務層面上你是不是承擔了客戶的風險。尤其發展到越後期的企業,越覺得他會遇到這樣的挑戰。如果你承擔了他一部分的風控的功能,這樣兌現成本比較高。你的風險折扣就會比較大。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這些企業成長的比較快的幾個類型,一個是數據Process,有的是熬了很多年時間,有的是一些新發展起來的行業里面,這些新興的數據化的行業里面。本身Process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拿到公關的數據,這是一個。

另外在團隊組建上,傾向於業務和IT的人的混合。關於業務流程其實非常不一樣,每家醫院的投資都是在幾十億,他們用的軟件為什麽那麽糟糕?而且這些公司還都上市了還值很多錢,確實因為這個流程和Process非常值錢,並不是因為IT值錢,這些都是我們看企業風險的一些偏好。因為主流的還是移動,整個技術架構還是在移動的整體性上。

昆仲資本創始合夥人梁雋樟:正視自己的全面企業,才能成為獨角獸

企業服務本身,不像2C的業務很短時間內能起來,從投資的階段和節奏把握上比較重要,所以我們會先看企業哪些環節,它的需求是更剛性、更大,先從這里面去做,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會選擇跟銷售管理相關的,然後再看跟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我們從投資節奏上,會看企業哪些環節剛需性更強。後期有可能幫助企業提升整個運營效率,或者說通過有很好的數據獲取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把數據的分析直接反饋到整個交易或者服務提供上,提供核心的運營指標,後面會慢慢的有更多的機會出來,所以這一塊也是重點在看的。

另外就是行業的解決方案方面,之前我們也是挑了一些大的行業在做,像跟車相關的這些,你要搞清楚,這個產業里面,到底這些企業缺的是什麽東西,他可能缺的是跟他的業務有關的,有可能是供應端的,有可能是需求,也有可能是核心的數據庫什麽的,我們後續也做了一些布局。

剛才講到做企業服務的創業本身不會是瞬間成為獨角獸的企業,需要創始人確實能夠比較踏踏實實的靜下心來做,人的出發點,包括他希望能達到的高度,這個對整個創業心態會有很大的影響。

第二個就是企業的服務,這個企業最後能走出來,要求它是一個相對比較全面的能夠,包括它的產品研發,包括銷售、運營服務、營銷資本,很難有一個創業企業一開始就具備方方面面的能力,所以創始人學習能力要非常重要,需要在不同階段,能夠把握企業發展的核心,能夠把自己的長板發揮出來,同時補自己的短板。這個還是非常重要的。

SaaS 獨角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29

證監排查私募風險 A股又一承壓因素?

在3000點上方“不溫不火”近一個月後,7月27日,兩市驚現放量暴跌。截至收盤,滬指下跌1.91%失守3000點,創業板指更是暴跌5.45%。對此有市場人士分析稱,今日有媒體報道的銀行理財監管趨嚴或是暴跌誘因之一。

與此同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多家位於北京的私募機構處獲悉,北京證監局於7月25日下發了《北京證監局關於在北京市開展私募基金風險排查專項行動的通知》(下稱“《通知》”),在北京全市範圍內開展私募基金風險排查專項行動。

記者獲得的《通知》內容顯示,本次排查的對象包括註冊地在北京的私募機構,和註冊地不在北京、但辦公地在北京的私募機構。

本次風險排查行動的內容包括:一、在線填報自查情況表,需填寫系統中的《私募基金調查表》、《機構基本情況調查表》,其中一項重要數據是2016年2季度(即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存量數據,在2016年7月31日前填報完成, 2016年6月24日之後在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無需參與本次填報。二、簽署《北京地區私募基金管理人誠信合規經營倡議書》。

在《通知》中,北京證監局表示,近年來,我國私募基金行業蓬勃發展,已成為支持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伴隨著發展的同時,私募基金領域亦有不少風險隱患,損害投資人利益、危害資本市場穩定的現象時有發生,亟需加強行業事中事後監管。開展本次活動,是為了進一步摸清北京市私募基金風險底數,維護首都正常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

“我們內部基本沒怎麽討論這個事情,就是前天接到通知,然後對應著填寫了一下。主要是截至二季度的規模和一些基礎信息。”一家北京的百億級私募機構人士認為,本次北京證監局組織的自查行動更多是摸底風險,與今日市場跳水大跌的因果關系不大。

而北京另一家大型知名私募機構的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自主發行和投顧產品應該都要填,我們理解是在配合’新八條底線’,做好包括非法集資、高杠桿在內的風險排查。”

7月18日,資管新規“新八條底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正式實施,按照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參照執行。“新八條底線”中對於通過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發投顧產品的私募管理人有一項“3+3”規定:具備3年以上連續可追溯證券、期貨投資管理業績的投資管理人員不少於3人。

除此之外,“新八條底線”中資管產品的杠桿倍數被明顯收緊,未來在規定限制之外的杠桿產品將不能生存。“按照證監局的要求,如果有結構化產品,是要把產品設計、杠桿情況也上報的。摸底轄區私募使用杠桿的情況應該也是目的之一。”上述私募人士說。

“自查範圍包括北京註冊的和在北京有辦公的,感覺是屬地監管,所以也不排除之後上海深圳也會這種自查。”前述百億級私募機構人士稱。

而其實2個月之前,廣東證監局便已組織過一次私募自查。5月19日,廣東證監局對轄區內私募機構下發《關於組織轄區私募基金管理機構開展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排查內部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漏洞,查找各項業務可能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及風險隱患。

與本次北京證監局的排查重點不同,彼時廣東證監局的排查重點是“是否兼營P2P、眾籌等非私募基金業務”,按照規定,各私募機構需在6月15日前提交自查報告。

下附北京證監局通知全文:

北京證監局關於在北京市開展私募基金風險排查專項行動的通知

各私募機構:

近年來,我國私募基金行業蓬勃發展,已成為支持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伴隨著發展的同時,私募基金領域亦有不少風險隱患,損害投資人利益、危害資本市場穩定的現象時有發生,亟需加強行業事中事後監管。為進一步摸清北京市私募基金風險底數,維護首都正常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根據上級有關工作部署,我局近期在全市範圍開展一次私募基金風險排查專項行動。請貴公司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1.在線填報自查情況表

請各公司在接到本通知後盡快登陸下面網址(互金企業自查表),認真填寫系統中的《私募基金調查表》、《機構基本情況調查表》,表中數據要如實反映貴公司情況。各公司應於2016年7月31日前填報完成。網址http://zicha-bj.jinguantong.com.cn:18080/login.jsp,登錄方式及填報要求:

(1)註冊地在北京的公司,首選用公司的工商註冊號登陸(可查詢公司營業執照或到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查詢);如無法登陸,可嘗試用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登陸。

(2)註冊地不是北京的公司(辦公地在北京),用戶名為公司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第9-16位數字;如無法登陸,可嘗試用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登陸;

上述登陸初始密碼: XXXX;登陸後,請盡快修改登陸密碼。

如上述三種方式均無法登陸,請統一按照登陸界面下載並填寫《企業註冊申請表》信息,並發送到該頁面指定郵箱。

註意:

自查系統里填報年份有2013、2014、2015、2016年1季度、2016年2季度5個選項,另外,由於統計口徑問題, 2016年6月24日之後在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無需參與本次填報。

2.簽署《北京地區私募基金管理人誠信合規經營倡議書》

近期,我局將委派郵政局工作人員到貴公司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辦公地址,上門派送《北京地區私募基金管理人誠信合規經營倡議書》,請貴單位人員現場簽收,並在填寫完整的《北京轄區私募基金管理人誠信合規經營倡議書》背面回執表上簽字蓋章,交給上門人員帶回;如無法當場簽字蓋章,請於簽收之日起3日內,將相關信息填寫完整並簽字蓋章的《北京轄區私募基金管理人誠信合規經營倡議書》回執表交郵局工作人員上門取回(可在第一次上門服務時預約取回時間)。

3.風險排查期間,請貴公司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法定代表人及聯系人保持通訊暢通。

感謝貴公司對我局監管工作的支持!

北京證監局聯系電話:88088055

北京證監局

2016年7月25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46

隔夜Shibor連續兩周走高 三大因素致資金面趨緊

今年6月,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因年中銀行臨近考核時點及英國退歐對於整個金融市場流動性的巨大幹擾,一度出現飆升,隨後有所緩和。但7月中旬以來,Shibor再次出現走高趨勢,財政存款集中上繳,人民幣貶值預期回溫及央行資金供給微調成為導致市場資金面不斷趨緊的主要因素。但業內普遍預期,央行維持資金面平穩的意圖未變,短期內實施進一步貨幣寬松的可能性較小。

三大因素致資金面趨緊

7月27日最新Shibor數據顯示,短期利率中,除一個月Shibor較昨日出現小幅下跌之外,其余各品種利率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

其中,隔夜Shibor上漲0.10個基點,至2.0380%,自7月15日以來,隔夜Shibor已經連續9個交易日上行,累計上漲4.2個基點,不斷刷新7月份以來新高。此外,今日14天Hibor利率走高最為明顯,上漲0.50個基點,至2.6960%。

值得註意的是,本周一(7月25日),隔夜Shibor意外上漲0.90基點至2.0320,預示著市場資金面出現走緊趨勢。

(圖說:7月份以來隔夜Shibor走勢)

對於7月中旬以來市場出現資金面緊張的主要原因,民生證券固收研究組負責人李奇霖分析稱,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首先,從7月18日這周開始,企業需要進行所得稅集中清算匯繳,即財政存款上繳,根據歷史平均水平測算,7月上繳總額約為4000億元人民幣。

此外,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也導致市場資金面出現波動。北京時間7月28日淩晨,美聯儲將公布最近FOMC利率決議,雖然市場對於美聯儲此次加息預期較低,但美元指數仍獲得一定上漲動力,多日來美元指數始終處於97關口上方。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表現較為平穩,維持在6.70關口下方。

“6.70可能是心理關口,匯率幹預在公開市場拋售美元回籠人民幣,這會降低大行的融出意願。實際上,大行作為傳統資金融出方,融出意願減弱是資金面收緊的重要原因之一。”李奇霖說道。

花旗零售銀行研究與投資策略主管唐君豪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市場最關心的是人民幣接下來走勢將維持有序地調整,還是無序的貶值。

“在今年年初,人民幣曾出現一波貶值,之後趨穩,但從4、5月開始,又出現新一輪貶值。”唐君豪分析稱,近期人民幣貶值都與美元的升值有關。5月份時,美元的升值來自於美聯儲加息預期的上升,推動美元升值;6月份英國退歐後,避險情緒再次推動美元走強,“人民幣在這兩波因素中都只是順應地出現貶值。”

花旗預計,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出現較大波動,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存,或將觸及6.75水平。

除財政存款上繳與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外,央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對沖基礎貨幣缺口的力度有限,也成為資金面緊張的主要因素之一。

李奇霖表示,7月份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資金575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凈投放580億,含國庫現金定存凈回籠3567億元。“目前超儲率只有1.5%左右,資金供應並不充裕,只要加杠桿卷土重來,對資金需求上升,就容易導致資金面緊張。”

7月26日,據央行公告,央行以利率招標的方式開展了130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持平於2.25%。央行連續第二日將逆回購規模保持在千億元以上,顯示出央行月末維穩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意圖。

國信證券宏觀固收團隊認為,雖然7月超儲率雖較6月下降,但央行貨幣政策意圖不變,仍將維持資金面的平穩,公開市場操作預計將相機觀察,未來央行在公開市場的投放力度將會加大,因此市場對短期資金面的波動不用過於擔憂。

貨幣政策維持中性穩健

對於連日來市場資金面趨緊態勢,業內普遍認為,特殊時點、季節性因素、外部因素等都可能造成Shibor利率短期內出現波動,我國仍面臨較大的資本流動壓力,但央行貨幣政策調控工具豐富,資金面雖有結構性矛盾但並不構成較大風險。

最新發布的2016年第七期湯森路透中國固定收益市場展望預期,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未消,監管層強力推進國企改革和金融改革,防範債務杠桿風險和金融風險,創新結構性調控方式,貨幣政策繼續保持中性穩健,7月降息降準的寬松預期並未明顯升溫。

國信證券宏觀固收團隊表示,展望未來,投資者須多加防範如季節性因素、季末考核問題、財政繳稅以及債市需求過熱等帶來的資金面幹擾。

與此同時,當前資金成本與債市收益率倒掛現象正是債市過熱、投機情緒加大、價格泡沫出現的佐證,投資者須謹慎防範收益率過快下行後的利率風險。“基於此,我們認為在貨幣政策中性穩健、宏觀經濟基本面穩健向好。”

此外,從全球看,持續的貨幣刺激將多國利率推至零甚至負利率,但對經濟增長作用有限。近日,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提出,目前企業陷入某種程度的“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效果有限,應更重視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對此,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認為,這意味著短期通過貨幣放松來刺激經濟的可能性下降,地產投資見頂回落令下半年經濟承壓,穩健貨幣配合積極財政依然是主要政策搭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68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五大因素增加全球經濟不確定性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30/1026649.html

7月30日,在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上,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2020展望”主論壇上發表了演講。他認為,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在繼續不斷地增加,這種下行的經濟壓力使得世界經濟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___1.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胡健

7月30日,在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上,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2020展望”主論壇上發表了演講。他認為,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在繼續不斷地增加,這種下行的經濟壓力使得世界經濟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這種不確定性首先表現在英國脫歐公投上。公投結果公布後的兩三天里,英鎊匯率和全球股市都出現了劇烈下跌,然而在短暫的劇烈振動後,國際金融市場又恢複了穩定。但朱光耀指出,英國的脫歐公投進程是相當長的過程。

他介紹,在公投之後,何時啟動英國同歐盟關於脫歐的正式談判,首先要取決英方何時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的有關決定。即使是在啟動談判之後,談判進程也是十分艱巨的,一般預計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

因此,這就使得全球經濟因為脫歐公投的結果面臨著新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的影響首先體現在對英國經濟、對歐盟經濟的沖擊。

此外,主要工業化國家貨幣政策的分化也為世界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近期,歐洲中央銀行、日本中央銀行都明確要繼續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而美國的聯邦銀行、中央儲備銀行則已經在去年12月份啟動了利率正常化的進程,首次將利率提高了0.25個百分點。

盡管7月26號剛剛結束的聯邦儲備銀行會議決定維持利率水平不變,但會後發表的聲明表示出了對美國經濟發展的樂觀判斷。

另一個值得特別關註的因素來自兩個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俄羅斯和巴西。朱光耀認為,近期隨著這兩個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進行,以及全球油價一定程度的回調,使得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有所改善。

但他同時強調,俄羅斯和巴西2016年度經濟增長率仍然是負數,這些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恢複到經濟強勁的增長還需要一個過程。在恢複的過程期間,這種情況的變化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確實產生了影響。

除了上述三點,朱光耀認為,歐洲銀行體系存在的問題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對全球經濟的沖擊都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他表示,正是在這種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中國經濟在穩定發展,特別是推進經濟結構改革取得進展的情況下,世界對於中國有著更大的關註,更高的期待,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對世界作出了貢獻。

  • 每日經濟新聞
  • 張喜威
  • 每經記者 胡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網友評論 0
Default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Sumbit

最新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57

聖農發展:中報凈利2.46億 三大因素助推業績大幅提升

聖農發展今日發布2016年半年度報告,報告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2,448.9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3.07%,其中:主營業務收入376,091.75萬元,同比上升24.62%;利潤總額24,215.85萬元,同比上升了159.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576.62萬元,同比上升了169.61%,基本每股收益0.2212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4,821.88萬元,同比上升了447.70%。

報告期內,公司產能按計劃持續擴大,與年初相比,期末種雞存欄數增長28.66%,肉雞存欄數增長14.76%,雞肉產品銷量較上年同期增加了24.68%。報告期內,營業成本的增幅為7.84%,低於銷售量和營業收入的增幅,主要是報告期內白羽肉雞行業去產能成效開始顯現,行情轉好,加上主要原料采購價格下降以及公司生產效率提高,公司經營業績大幅好轉。

公司預計2016年1-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45億元至6億元。業績大幅提升,主要原因如下:

1、受益於主要原材料玉米、豆粕的采購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以及公司生產經營效率提高,雞肉產品生產成本下降。

2、祖代雞引種大幅減少,行業去產能效果顯著,預計雞肉銷售價格同比將逐步回升。

3、公司生產規模逆勢擴張,產量穩步增長,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有效地鞏固了公司在國內白羽肉雞行業的領先地位。公司階段性大規模投資已基本完成,資本支出大幅減少,財務費用同比大幅下降,公司因產量增長而帶來的規模效應將逐漸顯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