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空想私有化案例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292


在這裡先設定一些前提:不考慮法律問題,不考慮公司的成長,出價為市價的雙倍無人會拒絕,要用高級技巧而不直接出價收購,收購過程基完全於空想,與現實的機構無關

案例1:大新金融全購大新銀行,時間為2006年

大新金融持有大新銀行74.94%,大新金融盈利14億,大新銀行盈利10億,收購前一年,大新銀行發行 40億10厘優先股比大新金融,次年大新金融盈利為15億,大新銀行盈利6億,市值分別為市盈率的14倍同8倍,即210億及48億,股價為80.7及 5.2此時大新金融提出全購大新銀行,條件是用1股大新金融的股票交換8股大新銀行的股票,即作價10.1每股收購大新銀行,順利免費私有化

原理是用市盈率計價同太在意成長都是苯蛋所為,

案例2:匯豐銀行同時收購東亞銀行,永亨銀行,大新銀行,時間為2007年

匯豐銀行向東亞銀行股東出價,用1.5股平保加2股交通交換2股東亞,當時平保1股100,交通1股13東亞1股50

匯豐銀行向永亨銀行股東出價,用2股平保交換1股永亨,當時平保1股100,永亨1股110

匯豐銀行向大新金融股東出價,用1股恆生交換1股大新,當時恆生1股160,大新1股80

匯豐持有的平保1400億,其中淨值為230億,匯豐持有的交通1250億,其中淨值為280億,匯豐持有的恆生1900億,其中淨值為350億,

收購東亞的作價為市價+76%,應該可以買到51%股權,規模是420億,即使出價咁高,即值上卻是用30.19換38.24有賺

收購永亨的作價為市價+82%,應該可以買到51%股權,規模是162億,即使出價咁高,即值上卻是用32.52換35.55有賺

收購大新的作價為市價+100%,應該可以買到51%股權,規模是105億,即使出價咁高,即值上卻是用29.53換41.86有賺

匯豐銀行可以統一香港而不費分毫,原理是用超超高估的股票交換超高估的股票

案例3:翔龍基金收購大新金融

翔龍基金冇錢收購,而且冇誠意收購,本來就無打算成事

翔龍基金先聯同惠理基金在市場上各自買入大新金融及大新銀行4.99%,然後翔龍提出收購大新金融,此時大新金融及大新銀行都會急升,惠理將手上少量大新金融賣比翔龍,例如1%,翔龍扮有誠意咁在市場購買,而惠理暗中出貨,此時翔龍賣出大新銀行獲利,惠理基金亦賣出大新銀行及大新金融獲利,惠理出貨完成後收購拉倒,翔龍再出售手上的大新金融,由大新銀行的獲利補貼,再從惠理基金取回一些利益

原理是利用股權不到5%不公開的規定,不過上面的做法可能犯法

案例4:中銀香港收購匯豐銀行,時間為2007年

中銀香港1股22,匯豐銀行1股150,市值比為2325:18200,表演7.8倍的蛇吞象

中銀香港盈利150億,匯豐銀行盈利1500億,當時利率水平約4%

中銀香港向匯豐股東提出收購控股權,條件是發行每1張面值100蚊8厘的可續回換股優先股加5股中銀香港交換2股匯豐,要收購匯豐的控股權,需要 18201億,中銀香港盈利可以支持2000億的優先股,此時中銀香港進行拆股1拆2,股價急升至相當於之前的40,條件變為發行每1張面值100蚊8厘 的可續回換股優先股加10股中銀香港交換2股匯豐,即每股作價300收購,由於匯豐冇大股東,條件被小股東接受,假如中銀順利收購到50.1%,將發行 6000億優先股,而利息支出為480億,不過此時已經改由匯豐支付;如果收購失敗,只收購到25%的話,將發行3000億優先股,而25%匯豐的市值為 9100億,到時中銀用匯豐股票續回優先股就得(用其他方法都可以),剩低16.8%部分股息收入是126億,也不錯,中銀發行左6000億股票(由於原 先全公司都只有2325億,因此股票攤薄得不成體統),得到6000億匯豐銀行,匯豐銀行部分淨值1700億,而中銀原來的淨值為865億,用865億的 一部分換到1700億亦很不錯,;如果不幸拆股後股價冇上升,出價就是每股220,雖不會買到幾多,但支付方式有100蚊+5股或全部股票交易兩個選擇, 對於中銀22蚊已經高估的情況下,無論那一種方式都不算是損失(起碼比51蚊買東亞好),而且撤回收購亦是一個選擇

原理是拆股好多時會影響股價,高估自己的股票,再加上大量的借錢去買人地的資產,最後用人地d錢黎還,即係以前的"置地飲奶"故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85

2月11日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307


今日月供以60.05買入82股匯豐,很少有的不是以全日高位入貨,我平時一直認為銀行同我以全日低位入貨後依然會收我全日高位的價錢,我想很多人都試過月供的買入價仲高過全日高位的,因此銀行股很有投資價值

明知月供會比人抽水,但唔月供會將來損失更多,算是兩害權取其輕

買到82股我是很開心的,因為3月5月都有派息,我堅信3月份每股會派3個幾

今日美股算是死得無辜,唔救市又大呼小叫,肯救市又嫌三嫌四,資本家就是如此

港股的大新聞無非係果隻風水股,好像綿羊群中來了一隻狗,令綿羊群活躍起來,不過這隻狗的外形未免太似狼了

知道主席係點嘅人,要我將血汗錢交比咁嘅人管,上床一定囉囉攣,但總會有人樂此不疲,例如老甜甜

我啱啱先比人通完櫃 桶底,無必要比人再爽一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67

一眾百貨業股分析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suc=1

百貨同超市相當類似,因此一併分析

3368百盛集團   3308金鷹商貿    825新世界百貨  848茂業國際

1833銀泰百貨   1212崇光百貨    984吉之島          8277物美商業

980聯華超市     1832 時代零售   814京客隆          602佳華百貨

個人認為,無論百貨定超市,賣的東西都一樣,同質性很高,毛利率都一定很低,正確的來說,會因為退貨,高買,破損,過期,積壓,促銷等原因令本來單 個毛利率高的商品的利潤最後降下來,如果10個毛利率20%的商品成功賣出7個而2個退回1個廢棄,毛利率最終會低於5%,如果退回的兩過不能回本就會蝕 死,所以無論百貨定超市,毛利一低就好快比其他人迫死,現在首先由競爭力開始分析

                    營業額(億港元)  毛利率(%)

百盛集團*         7-30                29-38

金鷹商貿*         4-12                  6-54

新世界百貨*     5-16                 22-40

茂業國際*       10-17                 13-31

銀泰百貨*         3-10                 36-57               

崇光百貨        13-31                 25-37

吉之島            40-48                2.4-7.9       

物美商業        17-78                5.9-6.4

聯華超市      100-200              1.5-2.5

時代零售*        22-37               3.6-4.3

京客隆*            36-62               2.0-4.5

佳華百貨*          6-9                 8.6-9.8

有*的是最近上市的公司,除左時代零售同京客隆之外毛利率高得異常,崇光百貨雖上市較耐,但它每年都有集資,其超高毛利率令人覺得意識不良

比較合常識的公司中,聯華超市完全是無技術可言的低價戰術,其200億營業額等價於物美商業的78億,先不管百貨業令人驚嚇的擴張速度,這批公司中,吉之島,物美商業,聯華超市,時代零售,京客隆的這樣規模先值得深入研究

其他蚊型公司,如果它們的毛利率魔術不能一直變下去,遲早會比大公司迫死,當然它們主要是賺股東的錢而不是消費者的錢就另計

這類公司我不打算繼續研究

在剔除部分公司之前,先簡單說一下崇光百貨的觀感

崇光百貨在營業額上升18億期間,多左26億長債,新股集資29億,另外可以用6000萬的存貨做到31億營業額,都算是商界的一大奇蹟

現在開始深入分析:

吉之島

營業額5年間由40億升至48億,而回定資產毫無上升,即吉之島完全冇打算擴張,而改為從內容挖潛,毛利率由2.4%升至7.9%就是証明,存貨一直保持在營業額一成左右,因此吉之島係通過改善效率來提升盈利的

盈利由8500萬升至2.8億,股價自然飛升,但是內容挖潛是有限度的,要盈利再升一倍,總不會挖到16%毛利率出來掛?學會有效率的經營對將來擴張有很大幫助,但現在吉之島實在太胸毛大痣,市值24億,盈利有2.8億而且應該保持到,算平,但唔係很好的選擇

物美商業

營業額5年間由17億升至78億,非常恐怖,而毛利率比正常稍高,當係地點有利,問題是固定資產,03年固定資產1.5億11倍對應於17億營業 額,現在固定資產急增至19億,對應78億的營業額,即4倍,咁即係代表一係以前太有效率,一係是現在效率不彰,同比的存貨對應營業額的比率卻由8.1% 跌至6.7%,表現出相反的結果

另外要注意的是佢長期有5億的現金的基礎上,又集資又借錢,令人擔憂

其盈利成長比吉之島更好,考慮到它的財務結構及奇低的派息,我不對其價值作評估

聯華超市

人海戰術一般低水平的作戰沒有好感,而且又係一間派息奇低的公司,公司積存巨額現金,非常姑寒

存貨比營業額為一成,固定資產同營業額亦算成比例,但折舊率高達15%,又一奇景,而且現金流一直高過毛利N倍,而且實際稅率遠高於法定稅率,非常有理在相信公司在壓低盈利數字唔派息,賺到錢收收埋而唔益小股東

這公司的股價低得可怕(可能是真實價值的10%),但這僅指公司受狙擊揮走大股東的時候

時代零售

新上市冇得講,只是存貨水平比同業高得多,真實盈利應該有1.5-2億而不是8400萬

京客隆

存貨比率在同業正常水平,但債務高於同業正常水平,而營運效率低於同業正常水平

相比起黎,京客隆派息很慷慨,因為派曬比優先股股東

稅額增加速食比較搞笑,5年增7倍,而毛利只增加4倍,鄧家失勢嗎?

總括而言,公司經營良好,但財政不好,倒是股價夠平,市盈率估計5倍左右,只要公司唔出事就幾買得過

永安百貨

永安百貨是客串的,由於它有業務有炒樓收租,因此不能直接比較

間接分析其存貨,存貨一直在7000萬左右,用同業的一成存貨水平計算,百貨營業額7-8億左右,規模小得可憐,倒是固定資產有很多,已繳稅項3000萬,香港稅率16.5%,即稅前賺1.8億,當中應包括一d租金收入,因此永安來自百貨的收入應在1億左右

收資產計,永安好平,而佢好似有拆骨的打算,年年都出售資產派息,但永安的業務冇乜前途,唔值得幾多錢

 

最後總結,暫時所有百貨同超市股,只要要求稍高的人都會覺得買唔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0

3998波士登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372


等左佢好耐,今日終於捨得出盈警

佢上市之後我一直都有留意佢,但是我一直都冇出手,原因是等佢公布3.6億的捌賬虧損

這3.6億在財務附註有標明

(萬)                       2007年3月 2007年9月 2008年3月 2008年9月

30日內的賬款             72000        120000        83500         83300

31-90日內的賬款          7000          12000        36000           3000

91-180日內的賬款       12000           4200          1000         25000

181-365日內的賬款      12000          1600                 0        10000

最近超過3個月的應收賬款為3.6億,由08年9月開始回顧,08年3月時冇收到,07年9月冇收到,07年3月看似正常,於是這批特殊賬款是起始於07年8月的,時間剛好是上市冇耐

比較常識的思考,第一,賣件衫唔駛等咁耐先收;第二,超過半年收唔到應該要開始撥備,而波士登一個仙都冇撥備,而且冇叫股東留意

這可以推出兩個可能:

甲:對將來成功收賬很有信心

乙:這批賬款由一開始已經不存在

如果是甲,未免太自作多情,如果是乙的話,虛構一個如此數目的賬款,必須要有動機

說起動機,"新上市"可能是最大動機,如果虛增應收賬款會有什麼結果?如果該賬款事先入賬,就會令賬期內盈利上升,賬款到期後全額捌賬,最後盈利又下降返

說明白一點,舉個例子:

甲要溝女,於是甲向乙借錢,甲向女說他是大闊佬,要分手時甲向乙還錢,甲向女說他好窮;而實際甲乜都冇做過

如果波士登上年自稱賺12億的話,實際可能只賺8億,今年如果自稱只賺4億的話,實際可能係賺8億,由於賬款完全過期的日子是2009年3月,因此虧損會反映在今年,所以終於捨得出盈警

盈警先不去管它,波士登仲是有其價值,有人說暖化令波士登滯銷,這觀點其實是有問題的

舉個例子,如果全人類便秘,由每日去一次變成每星期去一次,亦不會改變對人類對馬桶的需要,如果天氣熱的日子變長,只會令人更怕凍,所以本來有人買的最後一樣有人買,除非完全冇冬天

波士登市值45億,淨值70億,營業額成50億,賣褸要賺一成有幾難?而且波士登係遠遠拋離雅鹿幾倍的龍頭,只要老闆係老實人(可惜可惜),咁就又平又靚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90

如何賺1000萬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379


觀音開庫,後生仔都學人去借庫

但是講明係借,就要有借有還,而當中肯定有人借左唔還的,觀音或會天誅

當人人都真係借到錢時,所有野都必然會按比例加價,又係得個桔

如果有日人人都要還錢,就負財富效應,即金融海嘯?

不勞而獲有無窮的魔力,人人都想發達,有人去賭,有人買彩票,有人炒樓,諸如此類

想不勞而獲是要附出代價的,賭同彩票之類的代價是要接受不公平的遊戲規則,炒作的代價是要接受將來某些日子的精神的壓力

想同有是不同的,即使附出代價,亦未必會有

如果可以唔駛用腦問人借到1000萬就最好,有人成功了,但付出的精神的壓力是抽象的,冇人會留意到,如果有人大肆宣傳,就會鼓舞了想不努而獲的人有樣學樣,而且他們沒有留意將要付出的代價是必須的...況且有借就有還

從追隨者得到的並不是借,因此可以放心用黎還

我出錢又出力,汁都出埋(腦汁),可是還是摔了個狗啃,為了得到相應的結果,我有付出的代價的覺悟,代價付出了,可是仲未有結果

現實是殘酷的,付出代價之後,成功與否還是取決於概率

我付出的代價應足以提升足夠的概率,至少我很有信心

借1000萬並不英明,老笠1000萬先係好野,從葛拉罕學來的老笠大法認真要活學活用

取得1000萬有很多方法,而且很間單,以50萬本金為例:

甲.找1下翻20倍的方法

乙.找價錢可以升20倍的東西

丙.找價錢為價值1折的東西,再等佢打回原形

丁.找價錢為價值2折的東西,用方法將佢數量增加1倍,再等佢打回原形

等等....

甲方法,根據概率,1賠20的概率起碼要有5%先公平,但要確實1翻20,要找20倍於此的東西,即100%1賠20,1%1賠2000或0.01%1賠20萬等

乙方法,個幾買中石油廿幾賣出去咁上下,如果5年期,即平均每年升38%或不平均的升夠20倍

丙方法,搵d平到唔平的東西擺到夠期為止,如果5年期,即平均每年回復38%或一口氣復活就得

丁方法,搵d好平又有利息的東西,擺到夠期為止,途中用利息增加數量,如果利息量上升,回復的幅度可以下降很多,如果利息量少,回復的幅度必須夠大

加長時限可以降低所有方法的要求,如果時限加倍,甲可以花時間玩1%1賠1000兩次,乙可以平均每年只升17.5%,丙可以有多5次回復的機會或所需回復量降低,丁由利息增加的數量激增,甚至不須要回復

只要時限夠長,老笠一千幾百萬唔係難事

對想不勞而獲的人來說,現家就要結果,要求實在太高了

其實不勞而獲也是等價交換,勞動換收獲,代價是體力同時間,不勞換收獲,代價是精神同時間,如果代價不足,只靠時間一樣是甚麼也得不到的,同樣不給予足夠的時間只會消秏更多的體力或精神

共勉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70

如何賺1000萬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379


觀音開庫,後生仔都學人去借庫

但是講明係借,就要有借有還,而當中肯定有人借左唔還的,觀音或會天誅

當人人都真係借到錢時,所有野都必然會按比例加價,又係得個桔

如果有日人人都要還錢,就負財富效應,即金融海嘯?

不勞而獲有無窮的魔力,人人都想發達,有人去賭,有人買彩票,有人炒樓,諸如此類

想不勞而獲是要附出代價的,賭同彩票之類的代價是要接受不公平的遊戲規則,炒作的代價是要接受將來某些日子的精神的壓力

想同有是不同的,即使附出代價,亦未必會有

如果可以唔駛用腦問人借到1000萬就最好,有人成功了,但付出的精神的壓力是抽象的,冇人會留意到,如果有人大肆宣傳,就會鼓舞了想不努而獲的人有樣學樣,而且他們沒有留意將要付出的代價是必須的...況且有借就有還

從追隨者得到的並不是借,因此可以放心用黎還

我出錢又出力,汁都出埋(腦汁),可是還是摔了個狗啃,為了得到相應的結果,我有付出的代價的覺悟,代價付出了,可是仲未有結果

現實是殘酷的,付出代價之後,成功與否還是取決於概率

我付出的代價應足以提升足夠的概率,至少我很有信心

借1000萬並不英明,老笠1000萬先係好野,從葛拉罕學來的老笠大法認真要活學活用

取得1000萬有很多方法,而且很間單,以50萬本金為例:

甲.找1下翻20倍的方法

乙.找價錢可以升20倍的東西

丙.找價錢為價值1折的東西,再等佢打回原形

丁.找價錢為價值2折的東西,用方法將佢數量增加1倍,再等佢打回原形

等等....

甲方法,根據概率,1賠20的概率起碼要有5%先公平,但要確實1翻20,要找20倍於此的東西,即100%1賠20,1%1賠2000或0.01%1賠20萬等

乙方法,個幾買中石油廿幾賣出去咁上下,如果5年期,即平均每年升38%或不平均的升夠20倍

丙方法,搵d平到唔平的東西擺到夠期為止,如果5年期,即平均每年回復38%或一口氣復活就得

丁方法,搵d好平又有利息的東西,擺到夠期為止,途中用利息增加數量,如果利息量上升,回復的幅度可以下降很多,如果利息量少,回復的幅度必須夠大

加長時限可以降低所有方法的要求,如果時限加倍,甲可以花時間玩1%1賠1000兩次,乙可以平均每年只升17.5%,丙可以有多5次回復的機會或所需回復量降低,丁由利息增加的數量激增,甚至不須要回復

只要時限夠長,老笠一千幾百萬唔係難事

對想不勞而獲的人來說,現家就要結果,要求實在太高了

其實不勞而獲也是等價交換,勞動換收獲,代價是體力同時間,不勞換收獲,代價是精神同時間,如果代價不足,只靠時間一樣是甚麼也得不到的,同樣不給予足夠的時間只會消秏更多的體力或精神

共勉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71

搞笑的新上市-亞洲木薯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398


由於業務同味丹類似,因此我想細閱其招股章程,看看有沒有味丹業績的提示

味丹就看不到了,反而看見證監會玩世不恭的態度

亞洲木薯的總股數3億股,出售7500萬股,但當中90%配售比機構,只有10%售予公眾,一開始就處於貨源歸邊的狀態,根本沒有任何公眾持股量可 言,幾乎可以肯定它上市後的價格走向是隨心所慾的,另外其招股價最低1.02同最高2.04相差100%,簡直聞所未聞,亦代表多出的100%完全是冇特 別用途的(地上執到寶,問天問地囉唔到)

公司的生意是買賣木薯,而本身不種木薯,即係批發商,其利潤可以想像

不過其招股章程不斷強調再生能源政策,酒精的用途,泰國的木薯產量,木薯的用途等,但是....這公司既不種木薯,又不整酒精,連木薯磨粉都不會,說所有野都是同自己冇關的事

既然業務同味丹類似,當然可以類比:

                                       亞洲木薯            味丹

倉庫大小(平方米)       少於27000       多於50000

運輸                                租船           自有車隊船隊碼頭  

木薯量                 年經手50-80萬噸   年加工30-40萬噸 

廠區面積(平方米)   打算買入48萬     已經超過200萬

07年營運數字            營業額8億          買貨成本20億  

員工數                            68人                     4000人

固定資產                     1800萬                     16億

公司的有形資產合計為8000萬,出售公司的25%集資7650萬-1.53億,市值3.06-6.12億,這就是只有個位數毛利率的生意的出價了

味丹的規模是它的25倍,市值僅6億

先不管這些,亞洲木薯有幾個有趣的特點,舉少少例:

                      06      07        08         08年5個月

存貨(億)     1.57    1.41      0.59       0.54

應付賬款    0.87    0.47     0.13         0.15

現金流        0.12    0.07     0.13          n/a

利息支出    0.15    0.15     0.15         0.06

純利            0.15    0.34     1.01         0.05

融資現金流 0.75    0.08    -1.83       -0.59

流動資產    3.18    3.42     1.89        1.69

現金            0.24    0.55     0.45         0.09

公司年年賺錢,但存貨賬款卻都顯示公司正在縮水,利息支出龐大,余下的些微現金會立即食清光,不知是誰抽資,其中現金流出令人側目,那人發達了,但公司卻有即時破產的危險

同三林的背景一樣,都是上市救亡的,不過三林出價較低,而佢出天價咁解

無論盈利定財政,都不應具有上市資格,能夠比佢上市,證監會果神人也

味皇吟曰:"我食的東西是香的,但排出的東西卻是臭的,他食的東西是臭的,但排出的東西卻是香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54

供屁股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426


大口銀行的供股價定在28蚊,包銷商不是別人,正是唱得最落力的高佬同大魔,鑑於市場最近突然出現很多大口的ELN,最低低至31蚊,是否又是由高佬同大魔發行的?黑歷史又多一頁了

在香港是冇沽空限制的,當大口的供股權一出,市場就會出現套戥的機會,對沖基金又可以上下其手了,佢地做咁多功夫目的都係咁啫.黑歷史又多另一頁了

無論蜘蛛男定係蝙蝠人等低等動物都不具備金融知識,唯一能夠警惡懲奸的人看來只有來自奧馬哈的X-MAN了

這次供股權的計算方法,用2月26日的笨蛋蟹金說明

        名稱               股數      買入價     現價     成本       現值

5      匯豐控股          400       122.5     57.45     49000      22980

-------------------------------------------------------------------------------

現金                                                                                    547

12供5調整後

        名稱               股數      買入價     現價     成本       現值

5      匯豐控股          400       122.5      48.81     49000     19524
?      匯豐供股          166              0      20.81            0        3454
-------------------------------------------------------------------------------


現金                                                                                    547

如果賣出供股權

        名稱               股數      買入價     現價     成本       現值

5      匯豐控股          400      113.87     48.81     45546     19524

-------------------------------------------------------------------------------

現金                                                                                    4001

如果行使供股權

        名稱               股數      買入價     現價     成本       現值

5      匯豐控股          566       94.78     48.81     53648     27627

-------------------------------------------------------------------------------

現金                                                                                   -2907

假如大口原本每股淨值80,股價50,供股後新股的淨值同股價會分別為64.7同43.5

計算方法(80x12+28x5)/17=64.7    (50x12+28x5)/17=43.5

所以接受供股等於白拿走唔供股的股東的錢,由於供一手要4千幾蚊,果d可憐蟲4千蚊人工係冇本事供的,這就是越窮越見鬼的道理,冇錢就只能任人魚肉

每日都有錢源源不絕由窮口袋流進富口袋,但這不一定是不義之財,因為好多時是窮人自己放棄的

我之前一直都不認為大口缺錢,現在也是,但大口本人話我錯都冇法子,投資策略要立即調整了

今次供股我肯定接受,而且我不打算減持,但在期內我會盡量嘗試套戥,笨蛋蟹金唔計手續費應該可以做到幾次,但現實方面由於買賣一次手續費約350, 當一手大口20000,差價要夠大先賺到,假如股50權21,差價4.5%,即400蚊,沽正股買期權一次,先賺得50,不過一試無妨,兩三手起手續費比 例少或者可以容易賺d,這就是散戶同大戶比最大的不利點

如果搵到5蚊証卷行就另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55

匯豐業績簡評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430


稅前賺199億(美元,下同),其實相當不錯,但此時執掉匯融,整個106億的撇賬,時機上似乎相當不妥,更重要的是減派息,相當痛苦

供股同減派息對我是意料之外的(雖然我事先都做定準備),因為匯豐有充分的財力維持一貫的政策,雖然我也明白有能力同有心做是兩回事

匯豐最新的作戰策略:

1.執掉匯融,保留海豐,放棄樓按,主打工商

2.轉戰新興市場

3.壓榨員工

4.增加流動資金

其中執掉匯融最大手筆,當年用左好似幾百億收購佢,現定下決心清零斬手指,所有資本撇清光,以後唔駛再撇,但亦不會有回撥

減派息方面,今期只派0.1,日期是3月20,而供股的表決日是19號,我不知道新股能否收到那0.1,但09年起的頭三期派息會減至0.08,即原來的0.11,縮水4成,相當離譜,理由是106億的撇賬

但時機上似乎相當不妥,要供股點解唔趁早高價供?低價供股會令股數大量增加,令每股派息下降太多,會嚇壞不明所以的人,現家又巨額撇賬,又減少派 息,又供股,三味齊出,質低股價有如司馬昭之心,早排的匯豐ELN,大量沽空,比人狂唱,之後又搵高盛大魔包銷,巧合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咁不如比我做CEO啦,我有方法可以又增加資本,又節省支出,又維持派息,出奇蛋咁滿足三個願望

睇返業績,有幾個地方值得注意

歐洲的盈利上升,雖然當中有水份,但比同期的其他同業都蝕到7彩好得多,今次金融海嘯受影響最少的是中歐,而匯豐的業務卻都在震中,更顯得可貴

大陸的盈利上升至16億,而匯豐在大陸僅有5,6間分行,效率超高,另外亦間接說明中資銀行的業績不是太差

美國樓按餘款620億,以30萬一間屋計,約20萬間屋,而08年貸款修訂有10萬件,說明美國市道真係好差,但一般貸款修訂完的人有能力都會繼續 還款,餘下的10萬間總不會全部中招,如果全部推出市面,上限亦只是10萬間,匯融的業務量應該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危機的樓按應該很快就到上限,所以銀主 盤應不會嚴重得難以收拾

匯豐的資本率打算接近10%,其他同業也是,而早兩年不守婦道的大型銀行普遍是5%,即資本市場的槓桿減半,那經濟收縮的比例應不會超過一半

可供出售證券價值下跌165億,但匯豐冇以市價入賬

股東權益大減27%,這正是今次供股的決定性原因,資本充足率雖然足夠,但優先股的比例多左,所以真正屬於股本的資本充足率不足夠

成本效益比率47.2%,淨利息收入增12%,淨利息毛利率由41%增至47%,作為銀行成績表完全合格,最近的利率變化令匯豐得益不少

歐洲/亞太其他地區利息支出持平,利息收入上升,係加按息的結果

香港利息支出減半,利息收入稍降,係利息低,轉活期的結果

北美利息支出減1/3,利息收入稍降,係利息低,轉活期的結果

拉丁美洲利息支出增1/3,利息收入增1/4,係搶生意的結果

結果是美元區持續超低息會令人轉存活期,而有一定利率的國家,匯豐會加按息,新興市場搶生意再搶到一定水平就會減存息加貸息

僱員報酬及福利減3%,一般及行政開支持平,在裁減大量人手的情況下,似乎結果並不美滿

香港紙幣流通額增14.65億,即113億港元,政府又再騙人了,實際上香港都算係通縮

衍生工具由1879億增至4949億,令人驚懼,在正式的年報中希望可以詳細說明

同業貸款少3成半,匯豐唔肯拆借比其他銀行

同業存放持平,其他銀行好鍾意存錢入匯豐,同上面成強烈對比

本期稅項資產&遞延稅項資產-遞延稅項負債=77億,總共有77億的免稅額可留用

債券減少669億

退休福利負債多10億,有好多人食肥雞餐

已付稅款(現金流表)50億,同上年相同,但當中結構有別,上年有更多是來自低稅率的香港,今期更多是來自高稅率的歐洲,即使如此,匯豐真實的盈利,即係稅基,雖有減少,但比例不大,這稅款數字同損益表的有明顯出入,不要成日比損益表誤導

發行普通股股本/已付予母公司股東之股息,07年7.8%,08年6.5%,以股代息的人減少很多

股份獎勵及認股權獎勵為8億,作為花紅相當不薄

(億)       07年中       07年末       08年中       08年末

進出口     4.07             4.59             4.96           5.18

匯款         2.73             2.83             3.07           3.03

對工業類股份相當有啟示作用

(億)       07年中       07年末       08年中       08年末

卡業務   30.92           34.04           30.89          27.55

唔好以為信用卡爆煲,只是單純的消費下降,同失業率相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56

避稅教室-天達出奇蛋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442


上文提到匯豐的三合一方案,雖然葛霖憨居冇想到,但我馬後炮都分享下

今次演員係匯豐,佢有三個願望:

1.要集資加強資本

2.節省支出

3.維護股東利益

出奇蛋方案如下,由於宏利的優先股反應奇佳,仲要再添食,因此表示市場很希望有優質的固定收益証卷,那麼匯豐照板煮碗發行冇抵押優先股1000億, 利率8%,即年支出80億,發行的目的事先說明"用於收購或回購及強化資本",實際上發行後只用於回購,匯豐銀行的股價50左右,股息14厘,用570億 用於回購,賺取6厘的利差,每年節省80億股息,剩低的430億應足以令第一級資本去到9%,而且一個仙都唔駛出,由於回購及強化資本,股價回升,而且可 以維持派息,調整回購量及發行量,甚至可以淨賺,達到節流的目的

由於資本充足,甚至可以發行債券,例如發行6%的債券,又係用於回購,而債券利息又可以扣稅,食齊兩邊茶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