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榮未補價實呎逼1.1萬 膺全港居屋王
1 :
GS(14)@2017-01-18 07:43:30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23&issue=20170118
【明報專訊】樓價持續升溫,旺角富榮花園有未補價3房戶售650萬元、實呎高逾1萬元,以呎價計成全港居屋王。與此同時,鴨脷洲悅海華庭挾南港島延線通車優勢,亦以呎價計成為全港夾屋王。
富榮花園有單位打破香港仔雅濤閣紀錄,未補地價成交實呎高近1.1萬元。
650萬元沽 帳面獲利380萬
家天下分行經理黎振傑表示,有關單位為2座高層B室,實用592方呎(建築694方呎),以650萬元(未補地價)沽出,實呎10,980元(建呎9366元),做價創屋苑未補地價成交新高,呎價貴絕全港未補地價居屋,新買家為公屋綠表客。
原業主2009年以270萬元(未補地價)購入,帳面獲利380萬元或1.4倍。資料顯示,對上最高呎價紀錄來自香港仔雅濤閣(10,903元)。
悅海實呎13719元成夾屋王
另鴨脷洲悅海華庭亦有單位榮登全港夾屋王寶座。土地註冊處顯示,悅海華庭1座高層H室,實用605方呎(建築801方呎),以830萬元(已補地價)易手,實呎13,719元(建呎10,362元),除做價創港島區夾屋新高外,呎價更創全港夾屋新高。原業主2013年560萬元(已補地價)購入,帳面獲利270萬元或近五成。
新城市廣場雙破頂
另沙田新城市廣場亦有3房戶締做屋苑雙破頂成交。世紀21助理區域營業董事周淑萍表示,沙田新城市廣場1座低層D室,實用1018方呎(建築1186方呎),以1590萬元成交,採3房1套連儲物室間隔,實呎為15,619元(建呎13,406元),做價及呎價齊創屋苑新高。原業主2014年1300萬元購入,持貨不足3年,需付159萬元額印稅,扣除額印稅及其他使費料微賺66萬元或5%。
荃中六屍案凶宅流拍
此外,荃灣中心六屍命案單位昨透過拍賣行推出,開價228萬元,最終在乏人競投下流拍收場。該凶宅位於17座低層G室,實用374方呎,開價228萬元,呎價6096元。
五大發展商今年推1.55萬伙 新地佔半 業界料全港一手挑戰2萬宗
1 :
GS(14)@2017-01-20 12:55:24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69&issue=20170120
【明報專訊】踏入2017年,市場已有三大新盤發售,總計全港五大發展商,包括長實(1113)、新地(0016)、恒地(0012)、新世界(0017)及信置(0083),今年將有1.55萬伙推售,將與去年全年一手註冊量1.65萬伙相若;其中新地預計會推出9個新盤,涉及逾7200伙,仍為一眾發展商之冠。
明報記者 林尚民、方可兒
雖然今年元旦與農曆新年相距不足一個月,但五大發展商已有兩大新盤推售,包括上周五發售的新地元朗Grand YOHO二期,以及今日發售、由新世界及萬科合作發展的荃灣西柏傲灣,反映各大發展商今年推盤步伐急促。
長實推6盤逾2000伙 按年升6倍
去年僅推出兩盤、售出約269個單位的長實,昨日公布今年推盤大計,料涉6盤共逾2000伙,按年急升逾6倍。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表示,今年推出新盤包括馬鞍山星漣海(454伙)、北角油街(378伙)、荃灣海之戀第一期(970伙)、淺水灣項目(11伙)、牛潭尾意花園(67伙)及中環嘉咸街項目(185伙)。
他續稱,集團將以「石破天驚」的速度推盤,不過仍要視乎預售樓花同意書批出進度,如去年集團推盤與銷售目標有差距,因為批售進度未如理想,但相信今年情况會較去年好。今年長實重點樓盤,包括北角油街項目,單位實用約400至1600方呎,已獲批預售,農曆新年後推出;另中環嘉咸街項目下月申請預售,主打2房、3房單位,全設套房,實用由約700至1000方呎;淺水灣項目正待批入伙紙,上半年有機會推出,甚至會以招標形式推售。
恒地去年沽1523伙 套200億
恒地昨日亦公布今年銷售部署。恒地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表示,該部連同營業(二)部去年在港售出約1523伙,套現約200億元,今年單計營業(一)部會有7個項目推出,包括5個住宅項目,涉及1300多伙,如西環大樓重建項目(約650伙)、北角民新街項目(約460伙)、田灣街項目(約140伙)、元朗大棠項目(約60伙)及元朗唐人新村別墅項目(約16伙),其中西環及北角住宅項目預計年中推出。據悉該集團營業(二)部今年亦會推出2個新盤,包括已獲批預售的粉嶺高爾夫‧御苑(590伙)及西營盤忠正街項目(約200伙)。換言之,恒地今年將推售共7個新盤,涉逾2100伙。
與去年一樣,今年五大發展商中,仍以新地推盤最積極。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早前表示,連同已開售的Grand YOHO二期,集團今年將有9個新盤推出,涉逾7200伙,即佔五大發展商近半數,當中南昌站匯璽(1050伙)、沙田九肚雲端(59伙)已批出預售。另新世界及信置,今年將分別推出5個及2個新盤,分別涉逾2100伙及2030伙,總計全港五大發展商,今年將推出之新盤共涉15,531伙,與去年全年一手私宅買賣登記16,558宗相若。
代理料全年一手成交13年新高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稱,今年全港預計將有91個全新一手私宅項目、合共33,891伙可供發售,惟實際推出數量則視乎市况及發展商的部署,初步估計較貼近實際的推盤量約18,500伙,今年一手私宅買賣登記宗數(計及滾存貨尾之銷售)可望增加21%至約2萬宗水平,勢再創2004年後的13年高位。
【愛的教育】全港唯一駐校治療師 香港缺乏愛的教育
1 :
GS(14)@2017-02-06 07:28:55部份學生不擅長用言語表達感受,怎至不知道不快樂的原因,藝術治療師Regina透過與學生傾談藝術作品的過程,從中了解學生的想法,再配合輔導老師、社工一同協助學生。
農曆新年假期完結,學生哥們?完利是,重投應付功課考試的繃緊狀態,還記得去年新學期開始,接二連三有學生走上不歸路,才引起社會關注長期存在的學生自殺問題,教育局長吳克儉去年曾說,生涯規劃有助防止學生自殺,學術界批評聲音四起,全港唯一的駐校藝術治療師區慧妍(Regina)有另一個看法,「連學生也不知道痛苦根源,如何規劃生涯呢?」學生自殺,一個都也嫌多,香港的教育資源豐富,可惜大部份重學生成績,忽略感受,或許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自殺預防針。
表達感受從學校做起
「最重要是教懂他們感覺是怎麼,情緒是怎麼,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沙田基督書院駐校三年的Regina,曾經當過中學視覺藝術科老師,因為學生的一幅畫,毅然辭職去英國修讀藝術治療,「那幅畫是一個同學畫自己?手,畫面很血腥,我看到時感覺很不舒服,便嘗試找這位學生談談,但那時候學生已經在醫院,因為他真的走上自殘這一步,那一刻我覺得藝術很有力量。」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學問,藝術媒介就是藥方,透過創作物料連接我們的感覺,然後將這種感覺表達出來,「一個人會自殺,有好多原因,但一定感覺非常痛苦才會走上絕路,特別是中學生,幾年間由一個小朋友變成大人,情緒、身體各方面都好混亂,好多學生連自己點解唔開心也不知道,也有好多學生不懂得用言語表達,藝術就成為一個很好的表達媒介。」藝術治療與社工輔導工作不同之處,是集中處理個人的內心感受,透過物料的運用,適當地打開與學生的話題,「硬性的物料如水筆、珠仔、卡紙等比較容易控制學生釋放的感受,黏土、水彩等較水性的物料,流動性較大,情緒好容易隨這種物料流動出來。」與藝術治療師傾談在藝術治療中是重要的一環,是一個能從中了解自己感受的過程,「藝術是一件好有力量的工具,要懂得運用,見好就收,不能一次過打開所有深層感受,即使是成人也未必承受到。」藝術治療方法也有不同層次,近年流行的填色簿,在藝術治療範疇又稱作「藝術即治療」,單是填顏色的過程,已經達至療癒的效果,對一般人已足夠。經常接觸負面情緒,原來藝術治療師背後也有自己的治療師,「註冊制度是非常重要,因為我們也會定期約見自己的督導,在一個好安全的架構底下去輔導受心理治療的人。」她相信處理了最核心的感覺問題,便會帶動人生有一個正向的發展,「香港人由細到大都好少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其實最需要教懂學生甚麼是感覺、情緒,應如何去表達,有甚重要?但當學生連自己的感受是怎麼也不知道,他如何感受別人的感受?就是一個同理心的學習,而這就是愛的教育。」
學校支持擴展至師生家長
藝術治療在歐美扎根幾十年,但對於香港還是新鮮事,要得到學校支持也不是容易的事。本身已有輔導老師、駐校社工的沙田基督書院,不但聘請藝術治療師,更為學生打造心靈花園及聊天室,在學校推藝術創作,為學生增添一個表達自己的空間,「大部份學生面對的壓力,可能來自學業、家人或自己,其實學生有六年的空間、時間,不能純粹追求分數指標。如果可以有更多資源支援他們各方面的成長,我們也希望做。」校長馮志德以兩條腿走路比喻學業成績及品格培養,希望學生有好的心理質素應付各方面的壓力,還讓藝術互動擴展至老師家長,「Regina會定期舉辦各類藝術工作坊、入班做減壓活動,透過活動讓大家認識自己,家長老師一齊做手鬆有時。與Regina工作緊密的輔導主任曹婉微,認同社工、輔導老師通常也是靠說話與學生聊天,但對於沉默寡言的學生,實在摸不頭腦,「藝術治療師透過藝術打開話題後,其他社工再同學生傾談時相對容易好多,如同打開了學生心鎖。」去年畢業的同學仔阿孫,便是成功例子。在老師眼中阿孫是一個非常有禮貌的學生,但在學校卻不太擅長社交,最終透過與Regina的互動改善情況,而且還發掘到他的畫畫潛質,「我的夢想是做建築師,但以往基本上無想過追逐夢想,幼稚園也有諗過,不過去到小學、中學是追學業,守紀律。」修讀理科的他,原來從小已經自學繪畫不同的建築物,在Regina的鼓勵下,還參加了「綠色建築全港中小學學生比賽2015」大型建築設計比賽,奪得高中組冠軍,「我的參賽作品是一個龍鼓灘填海計劃規劃模型,將填海的地下水變成人工湖設備,再連接屯門交通樞鈕,模仿法國街道設計。」談到建築設計便滔滔不絕,滿腦子也是建築設計圖的他,隨手便可以繪畫心目中的建築藍圖,「就是要用藝術直接表達自己對一個社區,對一個地區的想法。」校長老師看到阿孫的改變也很開心,「認識他的同學,對他的接納不單止更高,對他的欣賞如同去到不同層次。」學生此時此刻享受生活,才會對將來有憧憬。藝術心理治療與教育網址:healingartroom@ facebook記者:王佩兒攝影:許先煜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貨櫃經過學生合力粉飾,成為鳥語花香的心靈花園及聊天空間。熁銢菑洛倍禳C
藝術治療不在乎作品的美感,而是作品反映到的內心世界及潛藏思緒。
聊天空間備有各種手工發繪圖物料,Regina會按同學的程度選用不同物料。
硬性物料如墨水筆比較容易操控,比較容易控制同學釋放的感受。
阿孫經常參考建築設計書籍,滿腦子也是建築概念藍圖,只需半小時便能手繪呈現眼前。
舊生阿孫的得獎設計,將填海的地下水變成人工湖設備,再連接屯門交通輸鈕,模仿法國街道設計。
師生以至家長也會一同參與藝術工作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06/19919014
康山實呎1.5萬膺居屋王 3房高見840萬破頂 貴絕全港居屋
1 :
GS(14)@2017-03-30 09:43:18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55&issue=20170330
【明報專訊】樓市急升,不僅私樓屢創新高,居屋做價亦破頂。鰂魚涌康山花園近日連續誕生兩個新紀錄,一個413方呎的2房戶,實呎首破1.5萬元,膺全港居屋王;另一個592方呎3房戶以840萬元(已補地價)易手,亦貴絕全港居屋。另屯門山景邨未補地價的額印貨鬆綁後以逾百萬元成交,3年來大幅升值4倍,升幅驚人。
明報記者 甘潔瑩
繼康怡花園日前一個3房連套房單位以1538萬成交,創屋苑紀錄後,同位於港島東的鰂魚涌康山花園亦錄得新高價成交。市場消息稱,位於2座高層E室,實用面積431方呎,2房間隔,開價680萬元,最終減價至662萬元售出(已補地價),實呎15,360元,為全港居屋呎價首破1.5萬元成交,膺全港居屋王。另同屋苑3座高層G室,實用面積592方呎,3房戶,亦以840萬元易手(已補地價),實呎14,189元,成交額創全港居屋新高。有代理表示,康山花園本月截至29日,共有6宗買賣,當中有3宗成交價高逾800萬(包括上述成交),反映置業人士亦會以高價入市免補價居屋。
山景邨額印公屋貨3年升值4倍
此外,公屋亦有價有市,屯門山景邨有額印鬆綁貨在3年來勁升4倍,升幅驚人。祥益地產分行主管李意銘表示,山景邨8座(景美樓)低層8室,實用面積294方呎,原業主開價120萬元(未補地價),及後輕微調整售價,累減15萬元,終以105萬元 (未補地價)成交,實呎3571元。原業主於2014年以約21.54萬 (未補地價)購入,額印3年徵稅期屆滿後即放售,帳面獲利83.46萬元,單位升值3.9倍。
將中2房最高逼近800萬
私人屋苑方面,將軍澳中心2房戶於不足一日內連環破頂。香港置業助理分區董事劉浩勤表示,日前13座一個中高層G室,實用509方呎,以750萬元易手,實呎14735元。事隔不足24小時,同座一個再高上述成交單位近20層G室以790萬元轉手,實用面積同為509方呎,實呎15,521元,成交價創屋苑新高,原業主於2006年以304.1萬元,帳面獲利485.9萬元或1.6倍。
比墅2880萬沽 5年蝕近千萬
儘管市場接連錄得破頂成交,但市場亦錄得蝕讓個案。市場消息指,大埔比華利山別墅翠樺道雙號屋,以約2880萬元易手,以實用面積2474方呎計,實呎11,641元。原業主於2012年以3830.1萬元一手購入,是次轉手帳面勁蝕950.1萬元或25%。
顯徑邨500萬膺全港公屋王 首置客入市 已補地價實呎9191元
1 :
GS(14)@2017-04-22 10:05:35【明報專訊】樓市火熱,公屋近期破頂成交頻仍。沙田大圍顯徑邨繼日前一個未補地價單位以345萬元膺新界公屋王後,土地註冊處顯示,同屋苑一個實用面積544方呎單位上月以500萬元(已補地價)易手,成全港最貴公屋王,令市場嘩然。有地產分析員稱,現時用家處於恐慌,在物業只升不跌的預期下追價入市,當日後加息周期展開、樓市利好因素淡化後,樓市便有下行風險。
明報記者 甘潔瑩
登上全港公屋王寶座的單位,位於顯徑邨顯富樓高層6室,實用面積544方呎,享開揚山景,原業主按個人需要改裝為3房間隔,2014年3月以320萬元購入。原業主早於今年1月放盤,開價500萬元,上月於額印期剛滿後沽出。
代理表示,該名買家為分支家庭首置客,預算以500餘萬元購入3房戶,但沙田區內私樓及居屋均不符合預算,故轉購公屋。原業主2014年3月以320萬元(已補地價)買入,持貨3年帳面勁賺180萬元,升值56%。對上一間全港公屋王,位於青衣長安邨安江樓中層7室,實用面積443方呎,去年12月以443萬元沽出,實呎1萬元,創當時全港最貴已補地價公屋紀錄。
額印期滿 3年升值56%
顯徑邨公屋王成交價更貼近同區居屋做價。中原分區經理林旭樂表示,大圍雲叠花園1座中層A室,實用面積482方呎,兩房間隔,以520萬元(已補地價)易手,實呎10,788元。
另區內二線居屋亦創出新高價成交。世紀21奇豐分行經理蕭耀邦指,大圍豐盛苑A座中層03室,實用面積381方呎,以419萬元(已補地價)沽出,實呎10,997元,成交呎價創屋苑新高。原業主於2012年4月以206萬元(已補地價)購入,帳面獲利213萬元或逾1倍。
豐盛苑實呎逼1.1萬破頂
另中原市務經理關煜裕表示,沙田愉翠苑A座高層07室,實用面積650方呎,3房間隔,以620萬元(未補地價)易手,實呎9538元,成交價創屋苑同類新高。原業主2002年166.7萬元(未補地價)購入,帳面獲利453.3萬元或2.7倍。
分析員籲審慎入市
資深地產分析員張一鳴表示,樓市呈現只升不跌現象,令上車客陷於恐慌中,擔心多年來積存得來財富不能上車。不過,他亦指政府推出措施以堵塞「一約多伙」漏洞後,無疑緩和了買家入市緊張情緒。
他建議,入市者需要審慎考慮個人的財政狀况,因加息周期快將展開,炒作內地資金已過時,另美國已停止再投資並收縮其資產負債表規模,此等種種因素亦會導致本港樓市出現下行風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97&issue=20170422
呎價萬元內放盤 全港不足5,000伙屯門利寶一年升75%
1 :
GS(14)@2017-04-22 10:19:44■屯門利寶大廈(箭嘴示)一帶的單幢樓向來被視為平價上車之選。
【本報訊】呎價萬元內的上車盤已在倒數,全港僅存16%,不足5,000伙。當中被喻為上車天堂的屯門區,今年1月呎價萬元以下的放盤量曾有450個,但最新只餘250個,四個多月急減200個。其中被視為屯門平價上車私樓的青河坊「單幢三寶」,呎價更由去年7,113元,反彈七成至逾1.2萬元,破盡新高。記者:朱連峰 程俊華
本報統計中原地產全港30,067個網上放盤,實用呎價低於1萬元的私樓放盤,只有4,851個,佔整體16%﹔就算計及居屋(包括未補價)共83個,全港呎價1萬元內不足5,000個。而中原CCL城市領先指數128個成份屋苑,平均呎價萬元內的屋苑更只剩14個。
粉嶺中心呎售1.2萬破頂
屯門呎價萬元內的供應亦告急。去年跌市,屯門有大量呎價萬元內的放盤,其中青河坊「單幢三寶」,呎價低見7,113元。隨着樓市急反彈,全城瘋搶「3球」內上車盤,區內呎價已升破1萬元。消息指,利寶大廈低層A室,實用239方呎,原則兩房間隔,放盤不足一個月以292萬元易手,呎價12,479元破盡「三寶」紀錄,另外兩寶為萬寶大廈和麗寶大廈。隔籬麗寶大廈低層A室,實用239方呎,去年5月獲區內女炒家執平貨,成交價170萬元,呎價僅7,113元,相隔不足一年,區內樓價谷底反彈75%。屯門除呎價1萬元以下單位大減外,樓價400萬元或以下的私樓,目前只有187個放盤,但兩個月前卻有268間,即減少81間或三成。粉嶺呎價低於1萬元的供應料絕迹。消息指,粉嶺中心G座中層8室,實用368方呎,癲賣448萬元,呎價12,174元破盡屋苑紀錄。買家為投資收租客,預計租金1.3萬元。昔日「窮人恩物」荃灣樂悠居亦破頂,新成交為中層16室,實用538方呎,以736萬元易手,樓價再創屋苑新高。
汪敦敬:買樓要預跌兩成
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曾鼓勵更多人盡早上車,認為「救得一個得一個」,提倡「買有風險!不買也有風險!」的言論。他再度為樓市把脈,「我反對現時樓市有泡沫,因為銀行冇過份借貸,買家用真錢買樓,香港的M3持續破新高」。但他提醒現時買樓的人,要量力以為,和有心理準備「買完預佢跌兩成」,但總會升番。樓市始終由情緒主導,「好似2015年底情緒向下,樓市跌得急,但實際根基係紮實,所以今次反彈咁急」。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席教授冼日明表示,樓價繼續有升無跌,「香港已經進入瘋狂時間」,高處未算高,令到「社會資源去晒樓到」,而且樓價升浪長達十年,令市民已經對買樓有種一定升的期望,就算樓價有回調,跌一、兩成就已經有人爭住去接,所以樓價好難有大跌空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0/19995453
富榮直逼900萬 全港居屋王 單位已補地價 98年曾遭撻訂
1 :
GS(14)@2017-04-25 12:25:16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78&issue=20170425
【明報專訊】居屋做價節節上升,繼樂富德強苑上周誕未補地價全港居屋王後,旺角富榮花園亦誕已補地價全港居屋王。屋苑一伙曾於1998年撻訂的3房戶,新近以881.8萬元成交,實呎逼1.5萬元。
明報記者 方可兒
全港十大居屋王中,鰂魚涌康山花園佔5席。樓價急升下,九龍居屋富榮花園以881.8萬元成交價,打破由鰂魚涌康山花園以838萬元所創下的紀錄。
中原市務經理蘇俊賢表示,該單位為富榮花園9座中層G室,實用面積592方呎(建築面積694方呎),屬3房間隔,業主開價880萬元,反價至881.8萬元(已補地價)成交,實呎14,895元(建呎12,706元);成交價創全港居屋新高,呎價則創九龍居屋新高,買家為區內換樓客。
實呎逼1.5萬 刷新九龍居屋紀錄
資料顯示,上址於房委會1998推售時,最先以241.6萬元(未補地價)售出。不過,當年房委會推出富榮花園後,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富榮花園不少業主均撻訂收場,上址就是其中一伙撻訂貨。單位及後同年再以207.2萬元(未補地價)售出,該名買家當時只付一成首期,即約20.7萬元入市。
值得注意的是,屋苑同類單位甚少有已補地價成交,對上最高已補價的3房戶成交要追溯至2015年6月創下的817萬元,當時屋苑憑此紀錄一度成為全港居屋王。事隔兩年,富榮花園再刷新紀錄,重奪居屋王寶座。
同屋苑未補價636萬沽 20年升近2倍
屋苑另一伙面積相同的3房戶,近日未補地價以636萬元成交。市場消息指,富榮花園4座低層C室,實用面積592方呎(建築面積694方呎),以636萬元(未補地價)成交,實呎10,743元(建呎9164元)。原業主1998年215萬元(未補地價)向房委會一手購入,帳面獲利421萬元或近2倍。
逸港居未補價實呎首破萬元
另香港仔逸港居有2房戶未補價實呎首破1萬元。美聯分行高級區域經理丘松原表示,香港仔逸港居2座中層E室,實用面積431方呎(建築面積524方呎),兩房間格,以449萬元(未補地價)易手,實呎10,418元(建呎8569元)。買家為同區綠表客,原業主2005年11月115萬元(未補地價)購入,帳面獲利約334萬元或2.9倍。
晴碧97貨600萬沽 實呎1.28萬
另市場消息稱,沙田晴碧花園2座低層A室,實用面積470方呎(建築面積619方呎),兩房間隔,以600萬元(已補地價)成交,實呎12,766元(建呎9693元),呎價為新界夾屋次高。原業主1997年以214萬元(未補地價)購入。
【專題籽】開page撐全港小店 六人組頭炮帶遊石硤尾
1 :
GS(14)@2017-05-13 01:56:47六名90後於4月在面書成立「我們的獨家邨」。
【專題籽:胚芽故事】提起石硤尾,你大概只會想到平日前往九龍塘或旺角等港鐵站時,匆匆而過的綠色車站,這亦是面書專頁「我們的獨家邨」六個90後創辦人──周子俊、何一清、吳家宜、李衍頤、黃鴻興及許寶瓔對石硤尾的印象。他們在一次緬甸旅遊認識,大家都愛港式小店,閒聊時有感小店陸續消失,於是自發搜集小店與故事,自製全港小店地圖,以石硤尾為第一個試點,並計劃辦導賞團,吸引更多人回到社區。
聽到「獨家邨」此名,不期然想起謝安琪首飲歌:「我相信自求多福,只想販賣與眾不同⋯⋯」起名靈感真的來自這句歌詞,周子俊解釋:「『只想販賣與眾不同』,小店有獨家的人情味和特色,有別於冷冰冰的連鎖式餐廳和企業,所以把計劃稱為獨家邨。」全港小店數目那麼多,家住新界的他們多番討論後,選了石硤尾作為第一個試區,何一清笑說:「九龍塘站永遠很多人上車,太子落一半人,到旺角幾乎空車,但其實中間有個叫石硤尾站。」對被遺忘地區的好奇,令他們走入石硤尾,原來這裏有很多不同時期落成的屋邨,整個社區小店林立,深深吸引了他們。
公餘日日落區 與店主打牙骹
自4月起,六人便開始遊走石硤尾區,食肆、電器舖、新式咖啡店都不放過,李衍頤說:「我哋嘗試接觸不同類型小店,想多元化啲。落區行兩至三個禮拜,差不多日日放工都來接觸不同的街坊。」別以為打牙骹好易,其實頭頭碰着壁,許寶瓔說:「我哋又唔係學生,就咁入去佢哋以為我哋係記者攞料,會好抗拒。到解釋完,又問我哋做乜花時間搞呢啲嘢,覺得我哋好無謂。」後來持續落區,感情就慢慢建立起來,有店主甚至被他們的恒心打動,決定支持,「有啲開始理解同認同我哋嘅理念,仲話『我做埋導賞介紹』!嗰一下都幾感動。」吹水間了解每間小店背後的故事,記錄下來。例如白田購物中心的漫畫舖,已經不再受年輕一代歡迎,老闆娘蝕到連最低工資都無,吳家宜慨嘆:「佢每日都仲用兩個鐘開舖搬漫畫,兩個鐘關舖又搬漫畫,都係因為呢間舖令佢識咗好多街坊,希望自己繼續做落去服務想睇漫畫嘅人。」又如「均香餅家」店主,為老街坊提供優質無豬油的麵包,有心,卻難找到接班人,「試過好辛苦先請到人做一年,但最後都太辛苦而辭職。屋企得阿女一個,又怕佢太辛苦,到?家都未搵到人接手,惟有等退休就摺埋。」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小故事分享,正正是小店的切身困境,亦是他們逐漸與店主建立交流和關係的成果。然而世代交替,老邨也一樣,邨裏亦有由年輕人開的概念性店舖,例如讓人任坐的「Quite Quiet」,以「公共空間」為主題,裏面有舊玩具、足球機、羽毛球,可以是工作,也是聊天空間,賣的精品或盆栽都是自由定價,收錢木箱上還標誌了六個字,黃鴻興說:「上面寫咗『人類信任裝置』,放幾錢都得。就算當店主關門,亦會任由錢箱放喺門外,好有趣,其實小店可以有好多種,而石硤尾正正係咁多元化。」
「小店消失先嚟一窩蜂打卡」
最後他們選了九間店舖,5月中將辦免費導賞團,帶人遊走石硤尾了解社區故事。雖然無錢收又吃力,但許寶瓔說:「例如和辦館老闆娘傾偈,佢會同我哋講覺得我哋做嘅事好有意義,嗰一刻就會發現原來一直以來做嘅超出了所想。」他們直言不是甚麼大事令他們行動,反而是日常人對小店的態度促使專頁誕生,「喺小店消失時,傳媒先報道,大眾一窩蜂去朝聖和打卡。其實喺小店倒閉之前,我哋可以用行動支持,或多點留意了解佢哋嘅困難與處境,令小店有更大嘅空間生存。」從他們自發的熱心和堅持,身體力行證明,要改變社會生態和消費模式,並非依賴小部份人做很偉大的事,而是大部份人做渺小的事。目前他們還在實驗階段,暫未選定下個社區,有興趣的不妨留意他們公佈。
導賞團會帶大家遊走石硤尾,包括賣中式點心的舊式食肆「食德好」。
電器舖老闆張先生起初很抗拒他們,現在與六人打成一片,還不時分享石硤尾舊照片。
「Quite Quiet」是新式小店之一,所賣的是「公共空間」概念,客人可以在此與店主閒聊,又或自由活動,令他們印象深刻。
舊式餅家「均香」為老街坊提供又平又優質的無豬油麵包。
5月中會舉辦免費導賞團,以石硤尾作為首個試點,帶人遊走社區了解小店故事。
石硤尾導賞團日期:5月27日(兩團)時間:下午3時至5時及晚上7時至9時
facebook:我們的獨家邨記者:鍾藹寧攝影:蕭志南、林栢鈞編輯:英穎欣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2/20018231
銅鑼灣舖王劈租47% 每呎$4,600仍貴絕全港 業主:好過丟空
1 :
GS(14)@2017-05-13 05:31:33■位於景隆街的呎租舖王現為找換店,左邊為小食店。李潤芳攝
【本報訊】自由行威力大減,本港商舖租金全面下跌,全港甚至全球呎租最貴的銅鑼灣天價舖王,亦難逃大幅劈租厄運!位於景隆街及駱克道交界、現由找換店租用的舖王,剛以13.8萬元續租,租金急跌近半但仍是全港舖王,呎租由巔峯8,667元,跌至最新4,600元。身為業主的西貢著名海鮮店全記老闆吳偉麟坦言,大幅減租總好過丟空。記者:程俊華 溫瑞麟
雄踞全港呎租舖王接近10年的景隆街2號地下A2號舖,建築面積50平方呎,實用面積只有30平方呎,現為找換店,月租26萬元,實用呎租高達8,667元。不過經歷近兩年的舖租大冧市,終支撐不住,最新以13.8萬元續租兩年,呎租跌至4,600元,較3年前暴瀉46.9%。
■業主吳偉麟坦言以往唔憂租,但現在要主動搵客。溫瑞麟攝
2014年租金飆至26萬
景隆街2號本身共有5個舖位,合共面積約1,228平方呎,根據資料顯示,上址自2007年重新分間,A2號舖因屬「蚊型」舖位,只能容納一個人在舖內,租戶種類局限。找換店起初月租約8萬元,一直不斷加租,在2012年舖租受自由行帶動飆升後,租金更勁加八成至18萬元。直至2014年,原本業主只要求25萬元可續租,但同時有另一間找換店出到26萬元搶舖,原本的找換店迫於無奈追價加租至26萬元續約。雖然只較舊租約加逾44%,幅度縮減,但7年來累積加租幅度卻已逾2.2倍。而該舖呎租高達8,667元,應屬全球呎租最昂貴的舖位。但近年自由行消費力大減,零售業不景令舖租大跌,核心區普遍跌四成以上。而天價舖王租約今年到期,3月起已將舖位放租,原叫價21萬,惟最終只能以13.8萬元續租予現客,較5年前還要低23.3%。以兩年租約計,租客共交租331.2萬元,較減租前少付逾292萬元。
「要跟隔籬左右減」
舖位業主之一、人稱麟哥的全記海鮮菜館老闆吳偉麟表示:「租客扭計要減租,話做唔到生意,都要跟隔籬左右市價減租畀佢哋!」。若不減租,未知舖位要丟空多久,如租得出,「可能會蝕代理佣金,亦唔知個新租客做得幾耐」。他直指,以前一線地段舖位「唔憂租,係客搵你,?家係你去搵客」。根據差估署最新數字,景隆街舖王最新租值約225.6萬元,按年跌約24.8%,但平均每月仍值18.8萬元。如今最新續租金額,較估算再低5萬元或26.6%。雖然舖王大幅減租,惟亦屬現時全港呎租最貴的舖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3/2001988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