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生戰場(12) 陸羽仁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5YTPBH5B812303&id=265362&catID=&keyword=&searchtype=

美股上周五在高位爭持,甲骨文和黑莓製造商Research In Motion業績及盈利預測都好過預期,科技股推動美股向上。不過,市傳愛爾蘭政府將向IMF以及歐盟申請數以百億歐元的緊急援助,再度挑起投資者對歐洲 經濟不穩的敏感神經,壓住大市升勢。杜指及標普500指數輕微收高0.1%,杜指收10608點,升13點,標普500指數漲1點元至1126點。納指繼 續跑贏大市,漲12點至2316點,已經係連續第八日上漲。杜指期貨最新報10520點,比現貨低水88點。杜指上周漲了1.4%,標普500指數升 1.5%,納指大漲3.3%,美股已經係連續第三周上漲。

 

 

 

 

  港股美國預託證券偏軟,ADR港比指數收報21783點,比香港收市低188點或0.9%。匯控收81.73元,比香港低1.1%;中移動收78.31元,比香港低0.6%。

 

 

 

美 股雖然持續向上,但都係窄幅震蕩格局,無乜明顯方向,而且成交量低迷,基本上在原地踏步,反映投資者對大市信心不足,他們一方面不想錯過近來市場的上漲行 情,另一方面卻在懷疑股市漲勢能否持續下去。所以不亦願意離開風險較低的黃金同國債投資市場,金價屢創新高,國債價格走高,收益率下降。至目前為止,10年期及30年期國債收益率今年分別下跌了29%至2.75厘及16%至3.91厘。

 

 

 

愛爾蘭日前宣佈計畫將深陷困境的國有盎格魯愛爾蘭銀行分拆成兩家銀行, 加上市場一直質疑歐洲壓力測試的可靠性,愛爾蘭銀行業的問題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上週五,巴克萊資本發報告指出,如果銀行業遭受意外損失,或者經濟惡化程 度超出預期,愛爾蘭政府將向IMF以及歐盟申請數以百億歐元的緊急援助。愛爾蘭5年期國債違約掉期(CDS)達到425個基點的歷史新高。另外,10年期 愛爾蘭國債與德國國債的利差擴大到396.5個點子,為歐元區創建以來最大的利差水準。儘管愛爾蘭財政部和IMF緊急闢謠,但該消息還是讓歐元區邊緣國家 的主權債務問題再次浮出水面。

 

 

 

市場相信愛爾蘭的財務狀況即使並未發生什麼新變化, 然而該國發生債務違約的可能性卻正在增加,不過歐洲股市對愛爾蘭的問題無大反應,三大主要股市只是下跌0.4至0.6%。因對歐洲銀行體系健康狀況的擔 憂,金融股拖住美股,杜瓊斯金融指數逆市跌0.2%。其中摩根大通跌2.3%,美銀挫1.1%,係表現最差的兩隻杜指成份股。

 

 

 

我寫的人生戰場系列,目的是想大家改變一下觀念,好似重新設定電腦一樣,重設人生。

 

 

 

首先要認清人生如戰場的現實。呢句話好似係老生常談,但在和平而富裕的社會,「戰場」二字離我們太遠,我們好像是生活在一個童話國度中,資源取之不盡,生活無乜壓力。好多人不知道,自己是一個個戰場中的犧牲品,而更殘酷的競爭還在後頭。先講職場,試想中國每年培養600 萬個大學生,接近一個香港的人口,10年就是6000萬,等如一個歐洲大國的人口,長線來說,香港每年畢業的1萬多個大學生,無可避免要和大陸的大學生競 爭,可見這種競爭都相當慘烈。再講投資,如上次所講,你去炒股炒匯炒金,好多時係同大戶或證券行對賭,宏觀去講,佢地鐘意同散戶對賭,因為佢地成日贏,或 者輸少少俾你,長線番10倍,你去玩,贏10萬,最後輸突50萬,就等如你10年的儲蓄,即係等如10年白做! 你話慘唔慘烈? 若萬一有一個散戶炒№贏錢,必定有更多老散輸錢填數。認清炒作市場弱肉強食的現實,那裏並不是流奶與密之地,那是血腥腥地流著血的地方,你行入去,就要有 作戰預備,你預備好了嗎?

 

 

 

    其次是要重設/設定人生觀念。好多人問我應如何教孩子,我話孩子也好,教自己也好,要重新設定他們/自己的觀念,明白資源緊缺,明白自己要努力爭取,明白play hard無壞,但也要 work hard(玩得盡情無壞,但也要做得盡力)。你唔想work hard, 就唔好對生活諸多要求,要適應簡樸生活。你要享受,就要付出。記住,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是緊缺,你不知物質緊缺,就唔識經濟,唔識慳鱓使,唔知到要收入大 過支出好多,你好快就玩完。在上海睇世博進入無乜人行的城市地球館,你會睇到地球的石油資源極度緊張,如照目前的使用速度,再用45年就會用光地球上的石油,這是地球上最快耗盡的一種資源,好多後生仔20幾歲,45年後60幾歲,而家人類唔做№,後生仔60幾歲時或許要過電影「未來水世界」那種洪荒生活啦。重覆一句,要有「緊缺」的觀念,要知道唔做就無№食,無屋住。

 

 

 

第 三,關鍵是提升知識、能力與態度。好多家長太重視琴棋書畫,甚至過份重視母語發音的英文,而忘記了最基本的知識、思辯能力、與獨立生活對抗逆境的態度。失 敗個案唔再講,有些「成功個案」,卻是名校畢業的高分低能人,出來做№無固定模式要佢解決具體問題,佢一鱓都唔識解決。過往貧窮年代孩子隨街跑,好易培養 出街頭智慧(如何不受騙)、領導才能(帶小朋友玩)、獨立個性(脫離父母玩樂)與解難能力(遇到阿飛識走避)。而家的小孩好似好叻,但由於父母為他們決定了一切,不鼓勵他們獨立思考,亦令他們缺乏了最基本的獨立生存能力,甚至無乜書本以外的知識(睇父母對那些知識的興趣多唔多,若父母只愛打機睇電視,結果可想而知), 無對抗逆境迎難而上的態度,成為現代社會的「低能人」,注定成為人生戰場中的淘汱品。若論投資,最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你從自己輸錢經驗中學到 甚?若乜都學唔到,今次輸完,下次又會再輸。過往小孩出街玩會跌損,流完血自己搞掂,下次識諗纒點避,而家一切無痛,小孩跌損家長撲埋去「愛的抱抱」,代 為搽藥,叫佢下次唔好再玩,小孩除了經歷父母的愛之外,乜都無經歷過,亦令小孩失去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

 

 

 

我 們應該反思自己的孩子、甚至自己,缺乏那一種生存能力,就重新設定自己與自己的孩子,提升那些能力。其中一個關鍵,是要求自己多一點,要求人地少一點,樣 樣事自己做多一點,試多一點,盡多一點責任,最後著數的也是自己。有堅強的意志,知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己的鬥心,在人生戰場,將無住而不利。

 

 

 

陸羽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56

人生戰場(13) 陸羽仁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5YTPBH5B812303&id=265538&catID=&keyword=&searchtype=

歐洲股市向上,美國金融服務與地産建築行業財報令人振奮,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宣稱經濟衰退已於去年6 月結束,增強了投資者信心。美股逐級向上,收市創4個多月以來新高。杜指收報10754點,大漲146點或1.4%;標普500指數升17點或1.5%, 收1143點;納指繼續跑贏大市,漲40點至2356點,升幅1.7%。杜指期貨最新報10675點,比現貨低水79點。

 

 

港股美國預託證券造好,ADR港比指數收報22094點,比香港收市高117點或0.5%。匯控收82.39元,比香港高0.7%;中移動收79.72元,比香港高0.4%。

 

IBM、 Discover信用卡及地産建築Lennar昨日齊齊發布叫人振奮的財務報告。帶動各行業造好。杜指30隻成份股除Cisco跌0.5%外,其餘全部向 上。其中表現最好鮋係金融股,升幅榜頭三位都係金融股,美國運通表現最好,勁升4.2%;美國銀行漲2.5%;摩根大通升2.8%。美國總統奧巴馬昨日接 受CNBC訪問時對華爾街無乜好話講,但亦無針對金融界的言論,都叫做穩定了華爾街的情緒。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這是美國唯一有權界定美國經濟衰退何時開始與結束的機構)昨日宣布,由2007年12月開始的經濟衰退,已經在2009年6月完結。這次衰退期係美國自二戰以來最長的。此前的1973至1975年、以及1981至1982年的經濟衰退期均為16個月,今次係18個月。這項宣布為大市提供了向上的動力。

 

外圍方面,穆迪昨日表示,英國政府採取了修補本國公共財政漏洞的措施,將英國主權信用評級維持在AAA 不變。但同時又指,2008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對英國政府的資産負債表造成了長期損害。此外,私營部門的去槓桿化、金融行業的不確定狀況,以及英 國主要交易伙伴經濟增長的放緩,阻礙了英國GDP增長速度重返危機以前的水平,令該國經濟前景面臨更大挑戰。歐洲股市表現神勇,英國富時指數及法國CAC 指數齊升1.7%,德國DAX指數漲1.4%。

 

我講重設人生,係要改變自己(或自己教育兒女)過去的思維與習慣,強化自己,可以適應人生的挑戰,從而成為人生戰場中的勝利者,要改變似乎好難,其實比想像中易。

 

第 一,改變回溯式思維,要有前瞻式思想。我話「好多家長太重視琴棋書畫,甚至過份重視母語發音的英文」,其實家長這些行為,是回溯自己過去的情況,作出一些 補償式的行為。例如學琴學芭蕾舞,而家30幾歲以上的媽媽,小時候無機會學琴學芭蕾舞,因為過去學這些東西是有錢人的玩意,媽媽小時求之不可得,抱著要 「把一切最好的給兒女」的心態,自己學唔到、學唔夠,就想讓女兒學這些玩藝(一般是媽媽想女兒學芭蕾舞的衝動強過爸爸)。我不反對小孩學琴棋書晝,只要他們有興趣,不過量就可以。但是補償心態太強的爸媽,就會叫孩子學很多東西,特別是孩子根本不喜歡學時,就會變成負擔,失去可貴的童年時間,對他們逼得太緊,就令他們對一切學習失去興趣。

   

學 英文也一樣,過去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大老闆、高官全是英國人,英文唔好自然無運行,講倫敦音的英文好著數。但如今香港不再是殖民地,英文雖然仍然重要, 但只是作為一種國際語言那種重要,並不是重要到英文要好過中文的地步。你走入一間美國大公司,內有五色人種,口音千奇百怪,只要聽得明溝通到就OK,除非你的目標是想孩子升上一間美國公司(或其他外國公司)的 最高層,否則一般水平的管理人員,有口音不是大問題。若學到母語式的英文不妨礙其他學習,當然無所謂,若學母語式英文會影響孩子學中文,變得英文好中文好 差,又或者學母語式英文會影響其他科目如數學、常識的學習,就認真要諗清楚。對1、2%超哂班的孩子來說,同時學母語式英文及其他東西,並無問題,但對多 數較平凡的孩子,就承受不了。

 

以回溯式思維思考殖地時代的就業情況,英文超重要,但以前瞻式思維想未來,英文和中文同樣重要,不是單要學好英文,要同時學好中、英文。所以爸媽不能受自己經驗限制,死推子女上一條不太必須的艱難之路。

 

第二,提升解難能力。我們要子女適應未來的世界,不是過去的世界。拉大一點講,孩子出來做事之後,不能單靠語文搵食,10年、20年後,軟件再進步,我估同步翻譯已可能做到完美境界,即係寫一篇中文按一個掣可變成完美英文,口語也可以同步翻譯,我唔係講唔使識英文,只係講單靠英文好都賣唔到乜№錢。機器較難取代的是人的思辨能力,解難能力,老細請人做事係解決問題,如何提升孩子(以至自己)的思辨能力,解難能力,至關重要,這是核心競爭力。老闆俾件№你做,係想你解決鰦佢做好番俾佢,而唔係你做極做唔掂,成日番去搵佢。後生仔問纒自己,爸媽有無培養你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答案係否定的話,這也可以解釋到你做事唔成功(或仲未成功)的 原因。 不過唔使驚,可以學,觀察、學習一些解難能力高的同事、上司的做事方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吧。我的習慣是見到一個人做事做得好好,或者佢係某行業的成功人 物,我會問纒佢成功秘訣,唔好以為人地一定唔講俾你聽,人守唔到秘密,佢覺得有一種獨得之秘,會忍唔住講,特別是近退休年齡之人,更唔怕講你聽,你聽得多 就學到換位思維,識得從不同角度諗№,甚至抄到少少人地成功的秘技。

 

第 三,縮細目標做到最好。你肯去虛心學習,觀察成功人士的秘技,必有得著。以工作為例,如果自知唔係做李嘉誠的材料,就唔好要求自己太高,做好眼前工作最重 要。再講投資,投資話易亦都可以好易,你要炒股發大達,幾年賺一億,唔狂炒好難做到,但狂炒之地亦是血腥之地,殺戳戰場,要問纒自己有幾多料入去玩,料未 夠時,即使玩都只宜細注,不宜博命。按我過去的經驗,較易搵錢的地方,反而是找個別股票投資,目標是找一些開始賺錢但未有太多人知的公司,下注買佢一年半 載,就有收穫。香港千幾間上公司,若果公司老細唔炒股,即使做得唔錯,初時亦易俾人忽略,你有心機研究,發掘到好公司,等佢盈利改善,一隻執三幾成唔係咁 難,買呢鱓股錯鰦佢多數只係唔郁,唔係暴跌,因為佢都未也升過,風險就無咁大啦。投資目標唔好定得太高,保持長期獲利,係機構投資者的手法,普通人都可以 學學,要改變以往日日望發達,但炒股表現卻波動極大的不可靠手法。

 

買一隻股執三幾成對好多人來講只是細目標,無乜味道,但如果你將呢個細目標做到最好,已經可以生活無憂,財務自由。試想你有幾十萬本金,若做到上述目標,願意買股獱纒,唔走去亂炒,10年零後有1000零萬唔係好奇,可以印印腳也。對好多人來說,若年過30幾,已經睇到事業有無機會發圍,若機會不大就難免失意消沉。我建議是返工無論如何做到最好,做到經濟唔好時老細要炒人都唔好炒你,因為返工為你帶來穩定的現金流,協助你投資。然後工餘就做揀股專家,鎖定10間、8間 公司詳細研究,詳細到識講佢做乜生意,估到佢半年全年業績如何,咁你在投資上,就可以開展人生另一頁,可以成為揀股專家,慢慢你就會發覺有無窮樂趣,人生 重新精彩。我自己學投資,亦從揀股開始,而且不是揀人人都知的大股,而係較少人留意的細股,但我會避開成交砌到好大的莊家股。你要代入公司盤生意中,就可 以培養到敏銳投資感覺,搵到潛質股,記住揀到好股要坐得定,不要太急走,跟隻股行一個大浪,就可以有大收穫。這不是少數精英要行的路,是大多數人都行到的 路。

 

陸羽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58

人生戰場(14) 陸羽仁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5YTPBH5B812303&id=265691&catID=&keyword=&searchtype=

    美 國聯儲局議息會議後表示,會大開量化寬鬆政策大門,繼續印鈔票、增加開支、鼓勵借貸去對抗通縮。消息令杜指下午跳彈87點,但之後亦碌番落鈬,收市只係微 升7點,報收10761點;標普500指數倒跌3點,報1140點。納指跌6點至2349點。杜指期貨最新報10690點,比現貨低水71點。

 

  港股美國預託證券靠穩,ADR港比指數收報22037點,比香港收市高34點或0.2%。匯控收81.65元,比香港0.2%;中移動收79.94元,比香港低0.6%。

 

美股開市前商務部公布8 月份新屋動工數目增加至59.8萬幢,較上月大漲10.5%,增幅創下去年11月以來新高,7月份的增幅壞就下調至0.4%,明顯低於早先發布的 1.7%。8月份的營建許可證增長1.8%至56.9萬幢,但許可證的增幅全來自多戶房屋,較上月大增近一成,而單戶房屋的營建許可證創了16個月新低。 美股對樓市消息不為所動,相信係投資者等待下午出爐的聯儲局議息結果。

 

   聯 儲局這次會議只有短短一天,宣佈的結果亦不出市場預料,維持0至0.25厘的基準利率區間不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後發表聲明,內容與上次 會議並無太大分別,上次無講,但今次強調的是聯儲局「已準備在必要時繼續實行放鬆性貨幣政策去支援經濟復蘇及重返通漲。」這反映儲局官員更加擔心通貨緊 縮。FOMC會後聲明指出,美國商業開支仍有增長,但增速已慢過年初的時候;銀行信貸仍在收縮,近幾個月收縮速度有所加快;而現時通脹水平低過委員會預 期,長遠來說,這對創造最佳就業及價格穩定都不利。因此,有需要維持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量化寬鬆」會唔會利好股市呢?多印鈔票,資產價格就會上升,股 市亦會水漲船高。

 

我講營運人生、重設人生,就將自己(或 自己的仔女)比作一間公司,先搞清間公司的潛質與能力,定清楚現實的運作目標,盡力把它搞好。好多人寫股評令你覺得睇完佢買中一兩隻股就會發大達,我寫的 東西你睇完唔會有咁感覺,相反地你睇完會發覺即時發達好難,都係老老實實做№,老老實實投資好過,我咁寫法,睇落唔好睇,但飱普通人睇,因為我假設呢個社 會上只有少於5%係聰明人(或許他們也不用睇我的專欄),其餘有80、90%係普通人,或者係自以為是聰明人的普通人,針對大多數的普通人,要令佢地知道 發達唔易,只能慢慢來。至於另外5%、10%就真係蠢人,佢地根本唔應該炒股,唔睇股票專欄最好。

 

    炒莊家股、炒窩輪、炒期指、炒期權,只應是5%聰明人做的,由於開局的是聰明人,玩的也是聰明人,是聰明人的博奕,聰明人的殺戳戰場。

 

    網友企業CFO 有此留言,「我想思考與自律(Discipline)對做人做事也很重要。否則碰到像Luk Sir一樣的好導師,看到好的書(我在看Peter Lynch 的投資聖經)也沒幫助。這兩年生活也開始簡約。我學不了Luk sir 少開冷氣,但這兩年也開始減少用熱水浴。還有以後也不敢買number. 我07年朋友叫我鲻身買的那兩隻股票,跌了八成多,一隻還停了交易。但現在我打死也不賣它們,因爲把他放著便等於提醒自己有多stupid,還是個學財務 的!」

 

    「企業 CFO」是學財務的,留下CFO( 財務總監)的網名,職業雖不中亦不遠矣。網友ND問「其實你成日講要學習基本功, 我一直都好想, 只係唔知去邊度學…….有無一鱓基本鮋課程可以介紹一下, 甚至係唔係要去讀account?」睇鰦網友「企業CFO」的留言,你地就應該知道,如果你揀錯投資對象,識會計識睇數都死,「企業CFO」聽軲巴買的兩隻股,一隻停埋牌,如果最後退埋市,十有九係做假數,先至可以有靚數騙得識睇數的人都買。不過大家唔好會錯意,以為我話識會計識睇數無用,我只係話識睇數去買莊家股無用鎹,實睇數去買實實際際做生意的股票,十分有用。

 

    再講番炒莊家股、炒窩輪、炒期指、炒期權,應該只是5%聰 明人玩的遊戲,我唔知點解咁多普通人玩。你唔好理乜№原因,散戶玩呢鱓聰明人遊戲,由於對手是莊家或大戶,人家智力和財力都比散戶優勝,所以對手贏多輸 少,散戶輸多贏少,或者明明散戶好似贏,但最後才發現這是對手跌錢落地的策略,結果就變鰦輸,所以唔係超級聰明,超有定力,兼且睇透個局,好難贏錢。

 

    你仲唔明,我可以舉例說明。好多朋友玩輪,或者牛熊證,兩者都係期權,你買輪或牛熊證,就係買入一個認購或認沽的期權,到期時若升/跌到行使價內,才有行使價值,否則變成廢紙,即使到行使價內可以行使,還要扣減窩輪的買入成本,扣完才是利潤(如果有的話)。散戶炒輪,輸時間值已經輸死,即係死渣唔放,有時由頭輸到尾,有時由贏變輸。

 

    期權和窩輪的原理一樣,但期權比窩輪公平一點,因為窩輪發行商開價時拉大買賣差價,就可以食價,而且散戶只可以做窩輪買家,唔可以做沽家。而期權交易(以恒指期權為例),散戶可以做買家或沽家,由於散戶可以做兩邊,買賣差價不大,差價比窩輪細好多(我唔係鼓勵大家炒期權,要警告大家這也是高風險玩意)

 

我舉今年恒指期權的數據你就明,散戶買期權興刀仔鋸大樹,興買價外期權,博個市一個月內走20003000點,佢買中就發達,在月頭買1000點價外的恒指期權(即期指現時22000點,就買23000點行使的認購期權),若到月尾期指升了2000點,扣除100多、200點的期權成本,還可賺800點,若升唔到行使價就輸清。恒指期權以期指計價,睇番今年期指價,我列條數你睇,1月期指月底結算時比上月結算跌1078點,2月升88點,3月升926點,4月跌473點,5月跌1103點,6月升64點,7月升641點,8月跌306點,9月至今升了1298(未知最後結果)。如果你年頭開始個個月買1000點價外的恒指認購期權,輸足8個月,呢個月暫時牌面升鰦1298點,扣埋成本贏100點,未知結局。假設這種價外期權約100多至200點一張(睇當時的引申波幅計價,個個月唔同,波幅低時約120點),8月個月輸鰦1600點,假設你買一份,每點50元,輸鰦8萬元(波幅低時成本低一點,輸的數額又少一點),只係呢個月有機會贏番1萬幾千幫補纒。

 

    那麼你去買認沽期權又如何,至今8個月,只有兩個月升多過1000點進入可行使階段,但都超過1000點唔太多,1月唔計成本贏78點,5月唔計成本贏103點,計埋200點成本都要輸。以每月買一張價外1000點的認沽期權要200點成本計,9個月輸1619點,又係輸8萬多一鱓。

 

    股市的波動一般比散戶估計的細,散戶買期權輸哂時間值,所以輸多過贏。你唔好話今年上落市所以先唔掂,即使遇上有方向的市道,散戶輸得多輸到怕,贏少少又會走,唔會食得深。所以期權沽家贏錢機會大過買家好多,你可能馬上話那麼何不做沽家?問題是沽家有無限風險(例如你沽出認沽期權,遇上股災就輸上身),散戶唔識好似大戶咁沽出期權後做動態對沖(Delta Hedging)去分散風險,所以好難玩。窩輪原理也一樣,掛鹇股票的波幅比想像中細,你見佢升鰦一段先去追價外認購輪,正股再升少少就回,過幾個月份窩輪就變廢紙。

 

  散戶想發達,想買一賠十,想刀仔鋸大樹,絕大部份時間刀仔都斷埋。我問大家預備好玩這些聰明人的遊戲未,係問你懂唔懂遊戲規則,同埋有乜策略可以在多數老散輸錢的遊戲中贏錢行番出來?

 

(祝大家中秋快樂)

 

 

陸羽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68

音樂與人生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354

巴黎:

最近看了一套"音樂與人生"的紀錄片,片中主角在11歲時的鋼琴演奏,技驚四坐,這個少年在17歲時說,他不會為比賽奪冠而演奏,因為那種演奏不會是音樂。

多麼令人感動的一句說話。

如果閣下買股票抱著要賺差價,跑勝大市,你為這個目的買股票,你將無法達成你的願望。你就像一個為勝利的演奏者,只會距離音樂愈來愈遠,因為你不知音樂是什麼,你也並不知股票是什麼!

只有在閣下知道,自已所付出的金錢,是在買入一間能年年賺錢的企業,才會是真正的投資,閣下才能如同真正的音樂家不再注意那計分牌,才能夠在別人離去這支股票時買入它。才能享受真正的好音樂,才能獲得投資真正的好回報!

如果你只著意自已的回報和大市的比較,那支股票是否有動力續升,你只會取笑在100元時所有已買入或打算買入宏利的人、和因AIG大輸的人,你從來不曉得為何有人能在26元時買入AIG,100元買入宏利,為何他們的回報能突然上升3成至1倍,而自已卻每賽皆北,因為:

-----愈想得到;愈感失去----

巴黎每當在自已的股票上升和下跌,要做決定下一步的行動前,我都會問一個如同我從未持有那支股票時的問題一樣:

"這間公司是否正在賺非常吸引和合理的錢?"然後我會從新審視那間公司的經濟價值。

我不會問那個市場先生下一步會如何放置那個計分牌。



*AIG在一星期內上升25%至53元,創災後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5

心中的價值勝過帳面的價格蔡辰男如人生縮影的收藏心路

2011-1-3  TWM




一方乾隆玉璽,以四億八二五○萬元拍出,喚起了人們對蔡辰男藝術收藏的回憶,他曾是中國書畫最大收藏家,擁有數千件藏品,他如何走上藝術收藏之路?藝術品,帶給了他哪些感悟?

撰文‧林亞偉

蔡辰男還清所有負債,採訪時問他,「還這麼多錢,是怎麼籌出來的?」蔡辰男開玩笑說,「留一件古董就四億八了嘛。」這裡說的古董,指蔡辰男被慶豐銀行接管的一大批國泰美術館藏品中,一只清乾隆〈青玉螭龍玉璽〉。

這方玉璽是蔡辰男舊藏,也曾被收錄至《乾隆寶藪》。《典藏》雜誌總主筆陳啟正經過多方考據,終於在現藏於南京博物館的清宮舊藏之一,發現了清乾隆宮廷畫家 艾啟蒙繪製的〈八駿圖〉——其中〈八駿馬之曦馭黃圖軸〉,右上方有此玉璽的鈴印,證實了此方玉璽,確為乾隆御璽。而因為其材質與尺寸,俱為一流,製作的規 格幾乎等於象徵大清帝國皇權的寶璽。

四億八的玉璽並非最佳收藏此一考據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蔡辰男早在一九八四年,於紐約蘇富比拍賣會競得此一玉璽時,也無法確認其真偽。

蔡辰男回憶,「乾隆章大大小小上千個,我也不知道真假,我就相信蘇富比。直到後來,專家找出了南京博物館裡面一幅畫,有蓋這方章。運氣好壞很重要,我買回 來也是當作半真假。」他加了這樣一句話,「所以你說眼光有多好,那都是騙人的!」蔡辰男的自謙,掩蓋不了當年收藏時的豪氣。一九八四年,這方璽印以約合新 台幣一百萬元的代價購得。經過了二十六年,在二○一○年六月二十六日,宇珍國際拍賣的「慶豐銀行珍藏專拍」裡,身價已達四億八二五○萬元,四八一倍的漲 幅!更在當時創下全球印璽類的拍賣紀錄。蔡辰男的弟弟寒舍餐旅集團創辦人蔡辰洋在接受《今周刊》採訪時證實,這方玉璽是他所拍下。

蔡辰洋說,「一方璽抵兩棟帝寶!」而拍賣前,蔡辰男根本忘了自己曾擁有這方玉璽。「我有幾千件怎會記得,人家告訴我,才想起來。這一件我認為還不是最好 的,最好的是一些佛陀,還有明朝的畫。」在慶豐銀行珍藏專拍前,接管慶豐銀行進行資產拍賣的金管會,還先讓故宮優先挑選裡頭的文物精品。而故宮當時卻看走 眼了,這方印璽,就這樣流入拍賣會。

其實,十信案後,故宮由當時的副院長江兆申率領的小組,已早早將國泰美術館如文徵明等名家大作,眼明手快地挑回了。蔡辰男有些惆悵、也有些歡喜地說,「我國泰美術館裡面最好的一批,都在故宮。」

熱愛收藏卻能不藏私

蔡辰男的藝術收藏始於三十五年前,是國內最早投入收藏的企業收藏家。在十信案前,他就捐出四十七件近現代書畫名家的作品給故宮。已逝的前故宮院長秦孝儀便 以,「自古蓄集寶玉之家率皆珍祕自賞。近世以還,通情達化、豁然不為物役者,則每以文物出自先民,吉光片羽,必欲護持什襲,為公眾之所共有共享,是以藏家 高懷,莫不慨然謂為欣於所遇,暫得於己,進而破私為公,比比然也……。」盛讚蔡辰男願意將精心收藏與大眾分享的情懷。

這四十七件作品,有書法,有名畫。書法名家包括了曾國藩、翁同龢、吳昌碩、康有為、羅振玉、梁啟超等;名畫作者包括了吳昌碩、陸恢、倪田、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等,許多是當前收藏市場上,深受眾人追捧的大藝術家。

蔡辰男於一九七七年,就成立國泰美術館,是全台第一家私人收藏規模最大的美術館。他贈畫,開美術館,出版畫冊,例如國泰美術館的六冊《廖繼春畫集》,就是最重要的廖繼春作品著錄。

蔡辰男是因經營台中招牌響亮江浙餐廳「沁園春」的蔣家生意虧本,透過台中長億集團創辦人楊天生的介紹,將一批對聯轉手蔡辰男。蔡辰男請黃君璧協助挑選了其中一百副對聯,從此開啟收藏之路。

在台灣本土油畫家裡,蔡辰男最愛廖繼春。最初廖繼春作品,一號才一千元。蔡辰洋記得,「我大哥是請廖繼春到他淡水的別墅作畫,家裡的廖繼春畫作,是一綑一 綑的。」而蔡辰男這樣形容上癮的自己,「從此之後我就有興趣了。就像人家帶你上酒家,去了一次就想再去,沒去過不會想去的。」在三十年前,蔡辰男就把這門 最極致的消費,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大量收藏,是一次幾十件、上百件的廣納百川。只要是好東西,金錢不是問題。他大量收藏的一九七○年代,正是中國文革時 期,不少中國倖存的文物,透過各種管道快速流出海外,蔡辰男正是其中的大買家。尤其,蔡辰男最鍾愛中國近現代書畫與佛陀,件件身價非凡,總量收藏達數千件 之多。

從最初購藏對聯時,到迅速蒐羅天下精品,蔡辰男的心態逐漸蛻變。尤其,他贊助社會上的各項活動,是當時企業界少有的大手筆。從出資成立台北愛樂交響樂團,到國泰女籃隊、國泰美術館;甚至還成立出版社,印了一套百科全書。

由此觀之,對照當前許多出手闊綽的豪富,他們的收藏,也正如秦孝儀所感嘆的:「自古蓄集寶玉之家然率皆珍祕自賞。」蔡辰男,他走的路不一樣。

漸漸的,蔡辰男愛上了藝術品;收藏,是一種疾病,也是一種治療。國泰美術館成立,他舉辦了收藏展,展出包括吳昌碩、齊白石等名家的精品。隔年,又舉辦「西班牙二十世紀名家畫展」。而從國泰美術館的典藏畫冊裡,不難一窺其收藏之廣之精。

在中國近現代名家裡,蔡辰男最鍾愛傅抱石,他的傅抱石收藏傲視全球。在他捐給故宮的四十七件作品裡,也有三幅傅抱石的作品,分別為︿雪意圖〉、︿換鵝圖〉 與︿橫箏仕女〉。現在傅抱石市場多嚇人呢?一○年十二月的香港佳士得秋拍,傅抱石的一幅立軸的︿琶琵行〉,以七○○八萬港元成交,創下了傅抱石作品的世界 拍賣紀錄。

只是喜愛 增值只是副作用談到心中最愛的傅抱石,蔡辰男一生的收藏體悟就流露出來了,「我是因為喜好而買古董、買書畫的。如果你看當年的玉璽從一百萬元變四億元,就 跳進來以投資報酬為目的;其實只看最成功的那一件是不準的,有很多是沒有漲的。」蔡辰男當年收藏,在十信案後,遭政府沒入,為了還債而抵押、拍賣籌款,一 件件的心頭愛,逐漸遠離他而去。但現在他不以為意。他開心的是,他一生收藏的精華,其實進了全球五大博物館之一的故宮。

未來,故宮展品中,收藏經歷上著錄有「辰園珍藏」,或是「蔡辰男收藏」等,正是他在藝術收藏上的心血結晶。他的藝術收藏,從最早的捐贈,再到後來因為受十 信案牽累而遭沒入,蔡辰男的心態也變了。「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從喜好而收藏,到慶幸收藏品能收藏於故宮,為公眾所欣賞,蔡辰男深得這八字箴言。

(本文與《典藏投資》一月號共同刊登)舊藏的清乾隆《青玉螭龍玉璽》,因為拍出了4億8250萬元的天價,在2010年6月創下印璽類的世界拍賣紀錄。迄今,仍保持印璽類拍賣榜單上的第二高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3

[转载]投资让人生得到升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7715b0100p1go.html

 

投资让人生得到升华

------在一次股市沙龙上的演讲

 

            

 

今天这样的聚会我不应该讲很多的话,主持人好象知道我既不会抽烟又不能喝酒,也不敢喝咖啡和茶(喝了它们睡不着觉),所以就安排我讲话。我这个人比较命苦,总是在人家好吃好喝的时候讲话。下面请大家慢慢品酒,听我讲一点投资心得。

 

主持人要我讲的题目是“投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个题目既简单又复杂。要简单回答只有几句话:投资给我们带来了财富、带来了自信、带来了幸福和自由。这 几句话我不想展开说,很多股评家、理财师、基金经理和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都比我说得好。比如人们常说的: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一定要跑过CPI等等,就说得非常好。在座的很多是成功人士,我今天要讲的是我个人多年投资生涯中,最深切的一点感受:投资让人生得到升华!

 

投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首先当然是钱,但不仅仅是钱。特别是你已经赚了一些钱的时候,或者你选择了把投资当作一生的事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有更多更好的理由去做投资。

 

首先,投资能让人有更多地快乐,大大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

 

    我这里讲的生活质量的提升,并不是说投资能让你开好车,住大房,天天喝茅台、顿顿吃海鲜。我讲的是精神上有更多地愉悦。任何事业的成功都能大大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但我要讲的是股票投资者独有的快乐和成就感。

 

投资能让你在一些可能会令人烦恼的情况下,保持轻松愉快地心情。比如你开车去加油站加油,人人都在抱怨油价越来越贵的时候,你想起十年前在香港以一块五的价格买过中石油的股票,赚的钱足够让你加一辈子的油,结果你在掏钱时会潇洒很多。还有你一直拿着东阿阿胶的股票多年,当你得知这家企业居然一年之内把产品提价五次,你还是轻松地在超市为太太买下保健食品“固元膏”,并有意无意地对现场的女顾客表扬阿胶几句,说这是南京的一位名医马悦凌推广的。

 

    投资能让你在很多时候莫名地增加自己的快乐。比如你多年拥有云南白药的股票,每当出现邻居或朋友不小心割破了手指的时候,你送云南白药创口贴的动作特别地 快;尤其是你买了许多名酒的股票,你会在每次聚餐时,更愿凑中国人饭局的热闹,更愿听劝酒和斗酒的声音,并且没什么菜也能吃得香,不喝酒也能与人同 醉。(现在大家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看你们喝酒了)

 

投资的好处之一是,不管你以前学过什么专业,你都能在投资上派上用场。因为上市公司形形色色,特别是号称处在夹缝市场中的新兴中小企业,总会让人觉得知识不够用。你 的知识越专业越全面,你就越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你以前是企业家或者是财经专业毕业生,那你当然轻车熟路;就算你所学所用比较冷门,你也能大放异彩。我 的一位朋友以前的兴趣是绘画和书法,他刚进投资大门时感到隔行如隔山,我建议他去研究传播和文化行业的公司,他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并对生产电子阅读器的公 司有独到的见解。

 

投资能让你交更多的朋友,因为你研究过各行各业的股票,所以你同各行各业的人士都谈得来。如果突然有一天,你和某个专业的权威人士在一起,很深入地畅谈他的专业,话逢知己千句少,让他对你刮目相看;你想想,那一刻你是什么样的感觉?我想会是蔡琴的一首情歌所唱的:“昨夜你对我一笑,我开始有了骄傲”!

 

甚至,投资还能让你愉快地陪太太购物。我知道很多大男人不太情愿陪太太去商场,除非刚刚谈恋爱的时候。我自己也不愿意,以前我一到时装店就感到头晕。但不 少朋友告诉我,从事投资后,他们愿意去商店了。想顺便看看茅台在市场上最新的价格,想看看什么牙膏卖得最贵,想看看李宁的鞋店和百丽的鞋店哪个顾客人数 多,想看看国美和苏宁最近怎么样。投资还让你想起,提醒太太应该有安全空间的意识,冬天买夏天的衣服,夏天买冬天的衣服。

 

 投 资的好处还能让旅游更有乐趣。很多股友告诉我说,把旅游和考察调研上市公司结合起来,是最经济、最理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前的旅游特别是参团旅游往往是 “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点拍照,回来一问什么也不知道。”而投资让你旅游充实、富有意义,让你满载而归,让你的旅游质量更高。

 

投资还能帮你间接实现本来不能实现的愿望。我的一位邻居以前是从事五金生意的老 板,他对我说,“年轻时想开成一家中国最好的公司,但很快就发现这太难太不现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创办最好的公司,你的能力和条件有限,但投资能让你很快成 为中国甚至世界最好企业的股东。能和你最崇拜的企业家建立股东之间的联系。你不仅能欣赏最好的东西,而且能拥有最好的东西。”我听了也非常高兴。

 

投资还能带来别的行业没有的成就感。我在深圳的一位朋友二十年来不光为自己赚了不少钱,而且为国家上缴了巨额的印花税。他认为现在国家的很多利国利民的重点工程,都有自己的贡献。他经常强调:股民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投资让你感到平等。价格调节着一切投资品。没有人逼着你去买你不愿意买的东西,也没有人不准你买市场上公开上市的东西。

 

投资者永远不会寂寞。我的一位朋友说,投资比其他行业多一个情人,这个情人天天陪伴着你,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且天天变着花样,永远充满新鲜感,那就是股市。

 

投资能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有人统计了很多投资大师的寿命,他们都活得很长。原因当然是象巴菲特先生所说的,他每天去上班的心情都象去西斯廷教堂画壁画一样,是唱着歌跳着舞去上班。

 

当然投资还有很多好处,比如不需要逼迫自己廉洁奉公,不需要请客送礼,不需要管别人和被人管。你可以干法律禁止以外的任何事情。在家上班或者不上班,出国 旅游或者不旅游,非常自由。凯恩斯有句名言:经济自由是自由的最高境界。我以前一直不太理解这句话。为什么经济自由是自由的最高境界。现在是越想越清楚。 自由有人身自由、婚姻自由、工作自由等等,但经济自由的天地最为广阔。

 

因此,投资者可以象李白那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有钱投不够”。

 

其次,投资能够大大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素养。

 

    对投资者来说,尽可能地多涉及各类知识领域,有助于在投资过程中的研究和思考。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不但可以而且需要学一些经济学、投资学、金融学特别是 企业评估学的学问。最好还能掌握一些哲学、心理学、历史、地理包括很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再把要求提高一些的话,投资者还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 方面的大事。需要接触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需要跑很多路。需要思考很多事。很显然,投资需要眼界、需要学问、需要智慧。

 

 

可能有朋友会说,那从事其他经济工作不是也要这些吗?我认为,还是不一样的。比如,从事某项实业的人,他可能只关注自己的公司,最多只关注自己这个行业的 动向,而不太关心其他。而投资者会关心所有的企业和所有的的行业,因为上市公司很多,又分布在很多国家很多行业中,牵涉到方方面面。各个国家的国情不一 样,各个企业的基本面不一样,各个行业的特点、规律不一样。这并不是说从事投资就比从事其它工 作更了不起,而是因为投资这个行业有它自身的行业特点。哪个行业的工作都需要专注与投入。别的行当可能更需要把精力主要放在某个点或某条线上,而投资者则 需要尽可能全面深入研究多个知识和领域。德国投资家科斯脱拉尼说:股民不需要什么都精通,但需要什么都能理解。

 

 

我的一个企业家朋友转向投资后非常感慨,说,以前开工厂几十年都是天天三点一线,家门------工厂门-------客 户门,从不去接触其他行业;现在做投资,才发现有世界上有几百上千个行业,这些行业丰富多彩、变化万千。早知道行业还可以分为什么稳定成长行业、周期性行 业、固定收益行业,以及充分竞争行业和垄断性行业,那我恐怕早在几十年前就会想法子,混进茅台酒厂或者中央电视台上班。这位朋友还没有象罗杰斯那样广泛投资于国外。全球有股市的国家就有几十个,合起来有九万余家上市公司,即使把你感兴趣的那部分行业和代表性公司研究一下,那视野也是非常地开阔。

 

关键在于,投资是带钱作业的,就象电工在高压线上带电作业一样,它让你有压力,紧张,怕亏损,所以逼着你去学习、去提高。投资者的努力和大学里研究经济 学、金融学和投资学的教授不一样。他好象战争中的将军,带着资本组成的军队,运筹帷幄,在实战和实践中对很多事物的研究更贴近实际、更能够深入,所以也更 能够学好弄通。

 

投资让人更关心国际国内大事,更关心自己的祖国。因为你希望自己投资的上市公司有更好的经济环境,希望自己的股票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而增长,希望自己 的祖国更加强大,而不希望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你会更愿意看每天的新闻联播,更关心物价,更关心民生,更不希望打仗,更希望稳定和和平发展。投资让人 更热爱祖国,因为投资人和股市同命运,股市和国家同命运。即使象索罗斯这样的人喜欢作空,喜欢寻找一个国家经济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他还是希望美国强大。

 

投资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我就不止在一个场合,听到股友们在讨论,能不能购买烟草公司或者污染严重的公司的股票,那种社会责任感让人肃然起敬;在更多的场合看见,股友们在讨论伟大的企业时,两眼放光,神采奕奕,让人觉得他们自己的形象也很高大。

 

 

投资让人更愿意读书。拿我自己为例,我在大学读书时,经济学是主课之一,但我当年根本读不进去,每门课都是应付考试,成绩平平。然而在1999年转向价值投资的最近十年里,我读了上千本与投资有关的著作,数量比当年读大学时十倍都不止。有时居然还萌发出一种野心,想当半个经济学家。以前我听到什么GDPM2、公开市场操作、中间业务、未来自由现金流等等术语就头痛,看到财务报表就厌烦,只记得一个恩格尔系数。因为那时我的钱太少,吃饭与我性命攸关。现在我讲起财务数据和经济学术语来兴致勃勃,毫不觉得枯燥。我写的一些投资学方面的论文,各方面的反映基本还是肯定的。

 

投资让人看得远。因为“投资股票就是投资未来”。只有未来好才能回报高。巴菲特先生有句名言: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十五年,那你就不要持有它一分钟。我 们要努力想象十五年内一家公司是不是依然很强大。给股票估值的方法形形色色,什么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市现率、市红率、市重率等等,但最重要的探讨公 司未来的自由现金流。你必须关心公司未来的产品和服务能不能销量扩大、价格上升,未来的成本是不是能够控制,未来的竞争是不是更加激烈,未来的行业趋势和 消费趋势有什么重大变化,未来的市场还有多少空间,未来的国家政策比如税收啊、牌照啊、特许权啊有什么调整。你会经常想2030年以后的事情,想中国人均收入达到二万美元以上时发生的事情。我的一位著名的朋友但斌先生说过:“投资就是比谁看得远”。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要是这句话是我说的就更好了。

 

投资让人想得深。要寻找优秀企业的股票,要寻找皇冠上的明珠,你就一定要深思熟虑。那种功夫那种意境很象唐代诗人卢延让《苦吟》一诗所说的:“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当你回顾自己持有近十年之久而且获利丰厚的股票时,心情既自豪又悲壮,又很容易想起诗人贾岛的感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相信价值投资者和长线投资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选好一只股,跑断两条腿”(如我深圳年轻的朋友翟敬勇先生,几年时间跑了无数的上市公司);“选好一只股,胜读十年书!
 

投资让人更愿意思考,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我年轻时读哲学四年,对很多哲学原理一直似懂非懂,还不如我现在读一天书体会得多,因为没有切身的经历去体验。经 历了十多年的投资生涯,更能够理解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什么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什么是大道至简、以不变应万变以及孙子兵法中关于“先胜而后战”这 些宝贵的道理。反过来,也更能够理解价值最终决定价格,股票后面是公司,公司好股票才好这样浅显的道理。更能够理解为什么要选择优秀的企业长期持有。特别 是,你能充分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各种各样的投资方法和理念,什么选美理论、技术分析、价值投资、有效市场等等方法以及经济护城河、消费独占、竞争优 势、商业模式等等概念,真正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目的。那种境界那种乐趣真是奇妙得很。

 

大家看巴菲特的很多讲话,会发现他不仅在经济学、投资学方面水平顶尖,同时在概率的研究和运用上出神入化,就是在哲学、历史、文学甚至美国乡村音乐方面也 有很深的造诣,他其实还是个思想家。投资让很多人成了小小的思想家。你看现在很多投资者都有自己的博客,水平在一天天提高。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儿说自己的男 友自从迷上投资后,天天写投资博客,博客越写越高深,越写越热情,写得比情书还要好。我脱口而出说也应该是这样,结果她听了哭笑不得。

 

总之,投资让人更有学问,更有素养、更有眼光。更能够了解和认识宽广复杂的世界。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会说,我做投资怎么没有这些感觉?我想这可能是你的时间还不够长,经历还不够多,还没有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还有可能是投资方法出 了点问题。你最好不要靠听消息、人云亦云做股票;不要急功近利,太过频繁地炒短线;不要透支借债,提心吊胆做投资。最好也不要采用技术分析的方法,特别是 一点儿不结合基本面研究的纯技术方法。成天在电脑前和图表、线条、符号打交道,满肚子只有这些东西,对企业的基本面和大千世界的情况浑然不觉,就好象一个 人闭门不出老吃方便面一样,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建议你运用价值投资的方法丰富自己,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思天下事,察天下机。让自己对宏观经济、国家政 策、行业特点、企业状况都有全面深入地研究。让自己天高地阔、博学多才、眼光长远,意境非凡,让我们的人生得到更多地升华。投资的本质就是比谁有更多快 乐,更多思想!

 

 

谢谢大家!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知识与财富齐飞,心情共阳光一色!

 

 

                                         2011118日于上海浦东陆家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8

30、40、50、60 人生幸福四重奏 打造富足之鑰

2011-1-31  TWM




幸福樂章該怎麼譜寫?

知足、節流,才能創造富足人生的起點;熱情工作加上理性投資,才能大步走向富裕;守住財富、身心安頓,才能細細品味幸福人生;最後,懂得分享與付出,人生才能臻至圓滿。

打造不同階段的四把金鑰,就能一路敲開幸福門,走向富足境地。

撰文.楊紹華、林心怡 研究員.孫蓉萍雖然已經是十一月了,嘉義的太陽還是暖烘烘的。下午四點鐘,劉俊衢騎在單車上,以大約每小時三十公里的速度繞行嘉義市東郊的蘭潭,湖邊一片靜宓,暖暖的陽光直接撒在他的身上、車上,單車的輪圈閃閃發光。此刻,接近學校放學時間。

劉俊衢記得,就讀蘭潭國中時,放學後也會刻意在返家的途中繞上這一大圈,乘著斜陽,騎在同樣一條小路上。當時,他總是不時看著自己貼在地上的影子,偶爾看得出神,腦中揣想著自己未來的模樣。

四十歲前「退休」 閒暇玩錶、騎單車「我從小功課就不好,難免害怕未來,總是東想西想的。」但劉俊衢就是沒想過,自己能在四十歲以前就不必為錢煩惱、不必上班工作、不用擔心未來,可以每天下午悠哉地在這條自己最愛的小路上騎著單車,吹吹風、晒晒太陽。

簡單算一下,今年四十四歲的劉俊衢,身價至少三億元。他靠股票致富,除了持有不少大型股之外,目前也是上櫃公司昇達科技的大股東及自然人董事,以一月二十 一日股價計算,持股市值約有一.三億元,單憑這檔股票,去年即有近六百萬元的現金股息收入;此外,他在台北市和嘉義市各有一間店面,固定收租,每年約有百 萬元以上的租金收入。

他還收藏骨董名錶,最貴的一只,去年拍賣會場上的同款手錶,拍出一千二百萬元高價,而他的所有收藏已超過六十只,索性在嘉義市鬧區,經營一間二手名錶專賣店。

騎單車,是劉俊衢每天下午三點後的固定活動,嘉義市少雨,劉俊衢幾乎每天都騎,一次就是三、四十公里。而在騎上單車之前,劉俊衢通常待在親自經營的二手錶 店裡。說是經營,其實店內聘有專門的老師傅和店長、店員,自己在這裡多半還是為了會會錶界同好,互通訊息一番。「我有點像是做興趣的啦!但,這家店每年還 是能夠賺個四、五十萬元。」劉俊衢滿意地說。

「在我眼裡,這孩子實在沒出息!」劉俊衢的大姊半開玩笑地說:「小弟這輩子從來沒有去台北打拚過,一直都在嘉義這個適合養老的地方。」但話說回來,以劉俊衢目前的財富,的確已不必勞碌打拚。現在的生活,豐盈飽滿而恬靜無憂,幸福一如縱橫在嘉南平原的微風與陽光。

商賈之子 不愛「商道」愛股票劉俊衢出身嘉義在地的小康之家,父親經營南北貨生意,或許是因為功課不好,從學生時期,父親就常把劉俊衢帶在身邊,希望他能耳濡目染,習得商道。但劉俊衢對南北貨生意實在興趣缺缺,倒是在這階段,意外認識了「股票」。

「在一疊過期的日曆紙上,看到爸爸畫了一堆股價K線,覺得有趣,就越問越多。」學看K線圖,跟著爸爸聽收音機裡的行情報價,劉俊衢中學時代的校園生活不太精采,但每天發生在他腦袋裡的「模擬操盤」,成了他自得其樂的小祕密。

在嘉義大同商專(現為大同技術學院)畢業後,劉俊衢先在地方派報中心,當推銷報紙訂戶的工讀生,挨家挨戶登門賣報;後來曾到餐廳當服務生。一九八七年,加 權指數突破一千點,劉俊衢拿著好不容易攢下的六萬元,再向父親商借二十萬元,正式踏入股市,也開始了億萬元人生的起點。

如同許多趕上台股最牛行情而一夕致富的傳奇一般,接下來的幾年,劉俊衢二十六萬元的本金快速增值,「二十六歲那年,我算一下,資產已經超過千萬元了。」以 六年時間賺到千萬元身價,劉俊衢意氣風發,心也越來越大。「聽到一檔明牌,中和羊毛,幾乎把所有資金都賭下去。結果重傷。」所幸,自學生時期培養的股市敏 感度,讓他在尚存最後一絲元氣之前及時停損。

堅定信念 創獨門「成長型投資心法」「從這時開始,我才真的用心思考股票市場的投資之道。」拋開過去沒有意義的戰功,決定歸零的劉俊衢,從自身的投資屬性開始思考,他自認偏好「成長型」的投資機會,由此出發,一步一步建立屬於自己的「成長型投資心法」。

首先是選股。這部分,父親經營南北貨的「商道」終於派上用場。「爸爸常收購一些別人賣不掉的貨,但這批貨往往會在一段時間之後變得搶手,他總是引用范蠡 (陶朱公)的名言:『夏置皮襖旱聚舟』,有些東西現在沒人要,但過些時間一定會有需求。」這個概念,成為劉俊衢挑選成長型個股的基本原則。「嗅出未來成長 性的方法其實並不複雜,」首先,他認為做股票的人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世界經濟會不斷進步。不相信,就不該投資股票。」有了這個信念,當他聽到某項新產 品時,總會習慣性地思考,這項產品是否有助於世界走向進步?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必需品?

個人電腦、手機、筆記型電腦、光碟片、網路、LCD、智慧型手機,他細數過去十幾年來幾次重要的「成長型投資機會」。「但除了主觀判斷之外,也要搭配客觀 數據,像是營收、獲利的確出現了逐月、逐季的穩定成長。」九○年代中期開始,科技產業漸成台股主流,總是在想「未來世界必需品」的劉俊衢,成功參與了科技 股的奔騰年代,財富再度快速累積。

從失敗中學習 盯緊毛利率、本益比過程中雖有幾次挫敗經驗,但這些失敗卻能一一轉化為他的投資心法。他強調,對於成長型個股來說,除了要看營收、獲利數字是否真有成長之 外,如果發現毛利率掉得太凶,應收帳款增加速度明顯快過營收擴張的速度,就該小心,毛利率急跌,可能是產業進入殺價競爭的訊號,應收帳款增加速度不合理, 則有虛灌業績的可能。

此外,本益比也是重要的「賣點」依據。「隨著個股認同度越來越高,市場會開始不斷高估未來獲利,好像這檔股票永遠達不到合理本益比一樣。」劉俊衢說,當這 種本益比無限上綱的說法出現時,往往也是產業接近成熟階段,個股的成長空間開始縮小。「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多想,本益比到達十八至二十倍左右的合理水準 就賣。」從選股、檢視到賣出,劉俊衢建立一套簡單卻實用的成長型投資術,九七年,他三十歲,這套投資術也的確讓他「三十而立」。

這一年,他看好CD-R將取代磁碟片,因此重金壓注中環、錸德兩檔CD-R龍頭股,一年時間內,獲利兩倍以上,「後來,兩家公司開始進入產能競賽,一天到 晚宣稱自己是真正的產能龍頭,又各自投資了一些我不懂的產業,我認為,成長高峰似乎快要過了。」他在高點獲利了結。這一役,讓劉俊衢的財富大幅翻升,奠定 了富足基礎。

夠用即富足 行有餘而後助人是快樂在他解讀,這一戰有兩個意義。首先,是確定自己的投資邏輯可行,值得不斷嘗試複製。「二○○八年十月金融海嘯後,我用三三○元左右價 位買進不少宏達電,去年在八百元以上賣出,就是複製這個操作邏輯。」至於第二個意義,「就像足球比賽,領先兩球之後,就有本錢改採守勢,降低失球的風 險。」在財富達到一定水準後,劉俊衢陸續調整資產配置,逐漸增加「長期投資」部位,一九九九年,在友人介紹下成為昇達科原始股東,「投資的金額不算多,主 要還是看好通訊產業未來性。」近年來則將不少資金轉進鴻海、中鋼、台塑等價值型個股,藉由高配息創造穩定收入,也降低持續闖蕩股市的風險。「重要的是,這 樣一來我就有更多時間陪家人,做我喜歡的事。」育有三子的劉俊衢,現在的生活除了騎車、賞錶、陪伴家人外,也固定支持家扶中心、慈濟等公益團體,遇到重大 災難如八八風災、四川震災等時,他的捐款手筆往往也在五十萬至百萬元以上。「簡單夠用就是富足,至於快樂,是行有餘力之後能夠幫助別人。」他說。

追求財富、累積財富、享受財富、分享財富,自認不夠聰明的劉俊衢,卻能在四十歲以前完成了幸福人生的四大階段,這樣的進度,絕對會令多數人感到羨慕。根據 《今周刊》與一○四人力銀行所進行的「二○一○年台灣人幸福大調查」,一○二八位受訪者給自己的「幸福評分」平均只有六十五分,這個分數,不僅只是勉強及 格,並且低於本刊在○六年時所做的同樣調查,當時,平均分數還有七十四分。

台灣人為何不幸福?當被問到「未來五年追求的目標」、「面對未來最擔心什麼」時,除了健康,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追求財富」、「擔心收入不夠」、「擔心存款不足」。錢非萬能,但,終究是幸福的必備前提與元素。

在這項調查中,國人對於「能夠達到幸福感的財富門檻」平均目標是三七七二萬元,那麼,賺到三七○○萬元,跨過到達幸福的財富門檻,難不難呢?

第一階段:追求財富 先學會「節流」葉吉倫扳著手指,算算她的財富有多少,距離三七○○萬元,顯然還有一大段的長路要走。但至少,她已經有了想像富足人生的權力。

六年前,三七○○萬元,她連想都不敢想。「原本,我是月光族。」葉吉倫在旅行社工作,每月所得大約四至五萬元。「這種收入,在台北生活已經很勉強了,怎麼可能存得了錢?」這是她當時的想法。

排除了存錢的可能,也就不在意花錢。三十歲以前,葉吉倫的薪資帳戶經常花到只剩下零頭。「但人在接近三十歲時,總是會驀然回首一下,這一回頭才發現,我看不到自己的……基礎。」終於,她不再想當然耳的把存錢、儲蓄貼上「不可能」的標籤。

「存錢計畫」從小動作開始:帶便當上班。過去,她一頓午餐經常花費超過一五○元,帶便當的成本,絕對低於五十元。一天省一百元,一個月就是三千元,一年就 是三萬六千元了。不只午餐而已,稍微適應一番之後,葉吉倫乾脆在正常上班日完全拒絕外食,存下來的錢也快速增加。「有趣的是,當你看見存下來的錢之後,會 越來越習慣省錢呢!」帶便當、拒絕外食,到形成省吃儉用的習慣,聚沙成塔的,三年後,葉吉倫的戶頭竟已存下百萬元。有了第一桶金,葉吉倫以五十萬元自備 款,在當時台北縣三重市買了一間電梯大樓的住屋,買了房、結了婚,每月省下的錢足以和老公共同支付房貸,也逐步建立了家庭的基金投資部位。

「如果不算房子的價值,存款加股票和基金,我和老公大概也有三百萬元了吧!」今年三十五歲的葉吉倫,終於算出個數字來了。這數字距離三七○○萬元還很遠很遠,但,她的富足人生已經上路。

「所謂理財啊!也不過就是三件事:開源、節流、投資。」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說,越年輕、所得越少的理財初階段,節流的重要性越高。「反正沒有太多錢投 資,談不上太可觀的投資配置,要有錢,能夠自己掌握的部分,只有認真工作,期待更好的收入水準,然後,用力省錢。」「三十歲以前是很重要的理財養成期。」 邱顯比說,在「理財三件事」當中,「節流」的消費習慣必須在此階段及早養成,至於「開源」、「投資」,則應該多方嘗試體驗,以建立經驗與知識為主要目的。 「我的建議是,年輕人應該盡量每個月能擠出所得的一○%,嘗試進場投資,而如果每個月擠出來的錢不到一萬元,投資的目的,基本上就是學經驗。」以「節流」 的效果為主軸,建立人生第一桶金,並且透過經驗累積,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與投資方向,這就是在「追求財富」階段的富足之鑰。

第二階段:累積財富 找到穩定收入而在「累積財富」階段,某種程度上,也該是人生財富成長速度最快的階段。「走到這裡,關於財富,目標應該是『讓自己面對未來不致恐慌』,因此,你要找出創造一生財富的主要來源。」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說。

他建議,在期待一生的財富來源時,正常情況下,應該還是把工作收入放在第一,「你要告訴自己,這輩子一半的收入會是來自工作。」剩下的部分,四○%來自於「有邏輯、有系統」的投資理財,最後的一○%,才是不確定性相對較高的投機性操作。

換言之,在經過初入社會時期的嘗試、摸索之後,無論是工作上的「人賺錢」,或是投資理財的「錢賺錢」,都該盡快走出嘗試階段,讓這一雙「財富的腳」站得更穩,並且開始大步向前。

在「人賺錢」的工作領域上,無論是職場或是創業,成功的關鍵無疑都是「熱情」。那麼,如何尋找熱情?在美國哈佛大學創辦「幸福學」、而成為哈佛史上最受歡 迎課程的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課堂上給了學生這樣的作業:請回答三個問題,什麼帶給你意義?什麼帶給你快樂?你的優勢是什麼?塔爾請學生檢視自己的答案,並 且,試著思考這些答案的交集點,「那個工作,就是最能令你永保熱情的領域了。」他說,只有在自己感到有興趣的事情裡,人才能動機堅定、發揮天賦。

至於「錢賺錢」的投資理財部分,去年十一月,蘇英孝接掌新光投信總經理一職時,也給了旗下基金經理人這樣一個問題:「基金績效打敗大盤重要?還是穩定的賺 錢更重要?」他認為,成功的投資理財不必野心太大,一般投資人每年給自己八至一二%的報酬率,即是「合理且積極的目標」,目標設定合理,你才能進一步的思 考,如何運用策略與工具達成目標。

在他觀察,許多人談到投資,通常先想到的是「不合理的高報酬率」,「目標不合理,你就永遠沒辦法找到一個可行的原則或方法去達成,最後,只能承擔高風險去 賭一把機會財。」蘇英孝舉例,如果每年只要求一二%的報酬率,那麼,每月平均只要一%即可,接下來,你會立刻想到很多簡單達成目標的方法:買股票,每個月 賺到一%就跑,買台股基金,賺一二%就停利,這些,都是簡單且容易達成的。「重點是,台股去年也不過漲了九.五%,你的方法簡單,但卻打敗大盤了。」找到 「人賺錢」與「錢賺錢」的主調,讓自己面對未來不感惶恐,就是「累積財富」階段的富足之鑰。過去半年,藝人簡沛恩推掉了五檔戲劇邀約,離開台北,為的就是 「讓自己面對未來不致恐慌」。去年七月一日,她所投資的「銀湯匙泰式火鍋」在高雄市開幕,簡沛恩主動向股東爭取,扛下了經營之責,許自己一個「讓未來收入 更穩定」的機會。

因為講究氣氛風格,店內的燈光取向暗黃色調,簡沛恩必須刻意挑個靠窗的桌子,借用飽滿的高雄午后陽光,才能仔細看清一大疊的業績報表、財務帳冊與顧客意見 表。「物價會波動,所以用料成本一定要緊緊盯牢。」開業一個月後,餐廳每月已能有結餘,目前單月淨利約有七十五至八十萬元。

餐廳賺到的錢還不算多,簡沛恩自己也只固定領取不到四萬元的月薪,「但感覺比演戲更踏實,我從小就想做生意,現在,終於證明自己可以靠做生意賺錢了。」出 社會以來,簡沛恩陸續換過不少工作。最初曾在《錢櫃》雜誌擔任時尚精品記者,後來被唱片公司相中簽約,但為時數年只發行了一張專輯,轉型演員後,演藝事業 漸有起色,然而過程中也難免遭遇臨時換角的挫折。

「追求更穩定的收入」,成了她的目標,在苦等發片的那幾年,她開始學習投資,初期聽明牌,「十檔有八檔不準!」後來參考巴菲特的投資邏輯,決定採取長線持 有價值型個股的投資法,只要看到低點,就酌量買進一些台積電、華航等「擺明不會倒」的股票。「我想,反正不會倒,買進的價位又低,就當存錢吧!」到現在, 她手上還有不少成本低於十元的華航持股。去年則在二十元附近買進中石化,如今也是收穫頗豐。

第三階段:享受財富 做好風險管理為了開店,簡沛恩去年六月向經紀公司請假半年,推掉五檔戲,「接一檔戲,每個月的收入就在六位數以上。」半年推掉五檔戲,損失並不算少。半年之後,她說「值得」!無論在工作或投資理財上,她都已經找到了能讓自己更有把握的富足之路。

而當財富累積到了一個程度,蘇英孝建議,應適度將手中資產轉進具有保值效果的房地產,「在家庭資產負債表上,房地產的比重最好能占四○至五○%。」一方 面,守住過去辛苦累積的財富,讓其隨著經濟成長自然增值;再者,也該開始挪出更多時間,享受過去打拚的成果,開始追求心靈層面的富足感。

「享受財富」,這是一個從「富有」轉化為「幸福」的轉折階段。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說:「賺錢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這是真理,在「二○一○年國人幸福 大調查」的結果中可以發現,財富增加能夠提高自我幸福感,但當所得與資產跨過一個門檻之後,財富增加對於幸福感的加分效果卻也開始逐漸鈍化。

只是,為了財富拚搏許久之後,許多人往往卻也忘記了幸福的本質,反而無止境的追求財富成就,結果不但手中財富無法換回真正的快樂,甚至,在過度承擔風險之下,半生打拚的財富成果也毀於一旦。

在台中市北屯區大坑風景區賣魚丸,被當地人稱為「魚丸伯」的吳明道即是一例。他是台南二級貧戶出身,父母靠著在工地做苦工養活一家,「還在念國中的時候, 我就發誓將來一定要賺大錢。」服役時,跟著外省老兵學得一手道地的小籠包手藝,退伍後,一邊修習高職學業,一邊賣小籠包,順利賺到第一桶金。

一九七六年,與友人合股開設汽車修配廠,「喜美汽車(現稱本田汽車,Honda)剛剛開始引進台灣,靠著這款車,生意超好。」吳明道逐漸擴張為三家車廠, 「好的時候,一個廠的單月營業額就有八百萬元。」他也一躍成為當時台中地區身價上億元的汽車修配廠大亨。但這一切,都因為一個「貪」字一夕變調。

「有錢之後,我開始花天酒地,一九九五年,媽媽意外摔倒送進加護病房,家人找不到我,因為我當時醉倒在朋友家裡。」媽媽過世後,吳明道發誓戒酒,但厄運並 未因此遠離,他在友人慫恿下,投資了當時八字還沒一撇的電信事業,「就說是做大哥大的生意,很有前途。」這筆六千萬元的投資,很快的化為烏有,幾個月後, 父親過世,汽車修配廠也因為吳明道的信用問題而資金吃緊,數月之內全數關門。

儘管來自貧戶之家的生命韌性,讓吳明道決定重新出發,以料好實在、薄利多銷的一顆顆魚丸賣出口碑,重新拾回自己的生活,「但我必須說,這堂課的代價實在太 沉重了。」他回憶這重新站起的過程:「我想有十年,整整十年的時間,我沒有一刻快樂過。」他回想當年,幽幽地說,「當年不該貪,不該誤以為花天酒地就是享 受,否則,爸爸媽媽可以享受一點晚年清福,我和家人也不會走得這麼辛苦。」「人到中年之後,我想追求的應該是『心靈的平靜』,既然是要平靜,在財務規畫 上,也不該再把所有資產壓注在能見度不高的地方。」匯豐銀行財富管理處資深副總經理莊懷德說。他認為,許多人在此階段犯下的錯誤,就是「把所有財務目標放 在同一個籃子裡」。

他表示,自己的退休金、子女的教育金、父母的安養金,這些理財目標都有各自不同的時間長度與風險承受度,如果能夠分門別類做好細項安排,一方面可以更有效 率的達成目標,另一方面,也能為自己「多留一些退路」,讓自己的心情更加篤定一些,更有多餘的心思去追求心靈層面的快樂。

何謂快樂?如何追求?這是個人主觀的問題,但或許可以參考劉俊衢的答案:「有能力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而同樣是靠股市致富、累積驚人身價的台股大戶劉友威,如今的快樂源頭,同樣也是讓更多需要的人分享他的財富。

第四階段:分享財富 尋找快樂源頭這多少與他早年經驗有些關係。在踏入股市之前,劉友威只是一個隻身北上、看不清未來前途的小夥子。當年,劉友威寄宿台北親戚家中,「我在台北 打零工,一日三班,晚上回家後已是深夜,我不敢洗熱水澡,就怕熱水器的聲音會吵醒親戚家人,惹得他們不高興,把我趕出家門,流落街頭。」劉友威邊說邊笑, 像是在講一則笑話。

一次,家中親戚要求他幫忙跑業務、發傳單,「我想,多一點點收入也好,誰知道,一、兩個月過去之後,我沒有拿到一分一毛錢。」親戚給他的答案是:「你住在 這裡,本來就該幫點忙啊!」現在談起來,劉友威臉上始終帶著笑容,沒有半分怨氣,但他的確格外能夠體會那種「看人臉色」的酸楚。

現在,劉友威除了固定捐助「靈糧堂」之外,在教會中若是聽聞有中年失業需要救助的案例,他經常也會特別提高捐助金額。他說,「這些人缺的往往只是機會,若 能幫助他們撐過一段時間,他的人生可能就將轉變。」追求財富、累積財富、享受財富,再到分享財富,四個階段,宛若幸福人生的四段樂章,每跨一步,你都該為 自己打造進階下一步的富足之鑰,那麼,隨著逐一開啟的富足之門,你也可以擁有財富、享受幸福。

打造你的富足之鑰

30歲的富足:

簡單夠用生活無虞

富足之鑰:開源節流、放大本金投資階段:累積投資知識與經驗理財屬性:追求最高報酬機會易犯錯誤:輕忽「存小錢」的重要

40歲的富足:

想到未來不致惶恐

富足之鑰:尋找穩定提升收入的方程式投資目標:有計畫的累積財富理財屬性:追求最高報酬機會易犯錯誤:期待「不合理的報酬」

50歲的富足:

為未來做更充分的準備

富足之鑰:安穩投資、避免犯錯投資目標:規畫退休與子女教養理財屬性:追求一定程度的報酬易犯錯誤:把理財目標放在同一個籃子

60歲的富足:

找到自己的快樂

富足之鑰:知足常樂、分享財富投資目標:為退休做最後的準備

理財屬性:追求穩定報酬

易犯錯誤:太貪心或完全不投資

劉俊衢的獨門

成長型投資心法

選股操盤:

1.嗅出「成長性」

從「夏置皮襖旱聚舟」的標準判斷公司產品未來需求。從「是否有機會成為未來民生必需品」的角度,判斷產品的成長性。

2.避開「不正常」

成長型個股最怕只是炒題材,因此,必須隨時檢視財報,獲利與營收同步成長,才是成長力道的展現,而應收帳款的增加速度不該超過營收,否則有虛灌業績之虞。

3.不想「本夢比」

當成長型個股的市場認同度明顯提高後,市場往往高估未來獲利,並以未來獲利評論目前股價仍然偏低,但這往往是進入成熟階段的訊號,反而應該留意。

投資戒律:

1.絕不借錢融資買股

有多少錢買多少股,永遠不要為了投資而借錢,讓自己睡不著覺,如此一來,反而容易影響投資判斷。

2.手中永保足夠現金

建議隨時保留一半以上的資金部位,一方面避免套牢時影響日常生活資金調度;另一方面,出現低點時,也有加碼銀彈。

3.選股必看老闆誠信

無論如何,一家企業的運作還是繫於經營者的能力與誠信,誠信無虞,即使公司遇低潮,但只要老闆心繫股東,就還有翻身機會。

2010年國人幸福大調查2006年,《今周刊》進行首度「幸福指數大調查」,結果發現,當時國人自評幸福指數為74分,所設定的幸福財富門檻則是3182萬元。時隔4年,本刊再次與104人力銀行合作進行第二度幸福大調查,幸福評分退步至65分。

如何提升幸福感?調查結果指向兩大關鍵,一是健康,其次,就是財富。

1.財富,是幸福的必備前提與元素!

關鍵數字 65.22 1028位受訪者的自我幸福感評分,平均僅有65.22分關鍵數字 3772 受訪者對於「擁有多少財富才能幸福」的回答,平均需要3772萬元未來5年的目標,55%受訪者選擇「增加財富」目前最擔心的事,48%受訪者選擇收入太 少,51%受訪者擔心存款不足2.有錢能幸福,但並非越有錢越幸福!

年所得150萬元以上者,收入增加對幸福的加分效果鈍化資產總額1000萬元與5000萬元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 3.知足常樂!

對於富足門檻的設定越高,越不感到幸福木神原英資的 開源節流10守則曾任日本財務省次官、有「日圓先生」之稱的木神原英資,在2009年金融海嘯發生後,有感於日本經濟難以快速復甦,特著 《簡單思考力》一書,提倡簡單生活。其中,對於開源節流所提出的許多主張與原則,直接從最基本的態度、觀念出發,期讓讀者透過認知,建立習慣,培養一生受 用的開源節流價值觀,格外值得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參考。

節流

● 永遠記得,存錢是財富的根源● 隨時要有收入瞬間變少的心理準備● 既然是新產品,也就不會是當下的民生必需品● 消費的唯一準則──物美價廉● 善用公共資源就能有效提高生活品質

開源

● 賺錢必然是因為有所付出● 隨時觀察世界變化,才能抓住機會● 別讓自己閒著,手邊隨時有工作● 絕不做這種承諾:我要60歲退休● 至少要成為某一種領域的專家

追求富足與幸福的

四階段人生座右銘

30歲

● 每日醒來,你有兩個簡單選擇:回頭再睡,或是起身追夢。

● 時間像流水,你永遠無法觸摸同樣的流水兩次。

● 低調做人,你會愈趨穩健;高調做事,你會愈趨優秀。

● 以鍛鍊學會健康、以進修學會求知、以道德學會做人、以適應學會生存。

● 檢驗人格的最佳方式是看他如何理財─如何賺錢、如何花錢。

40歲

● 人生有幾件絕不能失去的東西:自制的力量、冷靜的頭腦、希望和信心。

● 有望得到的要努力、無望得到的不在意。

● 生活不是單行線,一條路走不通,你可以轉彎。

● 再煩也別忘微笑;再急也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 要讓孩子了解什麼是錢,最簡單的辦法是,讓他一毛錢也沒有。

50歲

● 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過去,失敗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未來。

● 當你說非常忙碌,那就永遠沒有空間;當你說沒有時間,就永遠得不到時間。

● 變老是人生必修課,變成熟是選修課。

● 誰說錢買不到快樂?那是他自己不知道上哪兒買!

60歲

● 許多人發財之後,煩惱並未因而結束,只是換了一種。

● 並不是因為所愛的一切他都擁有了,而是所擁有的一切他都愛。

● 發財是件難事,守財更加困難,難上加難的,是有智慧的花掉財富。

● 寫下遺囑,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奮力一擊,才能過得痛快。

(摘自網路及各書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1

台鐵站務員從負債千萬元到年賺四、五成 V型反轉 羅威靠技術分析贏回人生

2011-37  TWM




股市的分析有基本面和技術面,而羅威則是善用技術分析,從中體會起伏波動,曾手握七千萬元資金,在經歷大起大落的淬鍊後,學會做自己,並樂於分享他的操作絕學。

撰文‧吳美慧

原 本在鐵路局上班的羅威(本名賴宣名),一度快樂地在公務員和股票投資人兩種身分間轉換;當班時,他本分地當著一人車站的站務員,下班後,則是手握數千萬元 資金,在股市中「殺進殺出」的大戶。原本以為順遂的生活,會一直持續下去,然而,九二一大地震,卻讓他人生一夕間逆轉。一覺醒來,位在台中太平的住家半 倒,手中摩台指期貨大跌一○%,被迫斷頭出場,不僅財富瞬間蒸發,還從手握七千萬元的富翁,淪為負債千萬元的債務人,人生也從天堂掉進地獄。

初 期操作無章法 亂聽、亂買憑運氣「差一點崩潰!」回想這一段,羅威仍心有餘悸。他想過以死來逃避這一切,只要當班時,「火車經過、頭一偏」,所有的煩惱也會隨之而去。只 是,連續三次行動都沒有成功,彷彿感覺冥冥中有人拉了他一把。當下,他決定要勇敢面對問題,用自己擅長的技術分析,重新贏回人生。

九二一大地震前,羅威的生活跟大多數的公務員一樣,過著上班、下班、打卡的日子。一九八○年代,薪水一萬多元的他,看到投資股票的同事常常買東西來請客,直覺認為股票賺錢很容易,遂興起要投資股票的念頭。一九八八年,他開戶正式跨進股市,買的第一檔股票是台玻。

「當 時的台玻很貴,每股要一百元。」羅威現在還清楚記得當年的股價。至於為什麼買台玻?羅威說,曾經與同事討論過,就這樣,台玻成了投資標的。「買台玻排了三 天隊,才買到。」原來,當時股票漲停板的漲幅三%,加上掛牌的公司又少,在股票成為全民運動下,開盤後股票幾乎只有兩種價,不是漲停板,就是跌停板。

「好 不容易以漲停板買到時,當天收盤居然跌停板,回家被太太念了五天。」原來,羅威好不容易才買到的台玻,竟然連續跌停板五天,一直到第六天才止跌回穩,浮額 清洗後,又開始每天上漲,他嚇得趕快在一一二元附近出場。這一次出手,在驚險中,賺了一個月的薪水,卻也讓他對投資股票興趣十足。

一出手就 旗開得勝,接下來的戰功,更是讓他飛上了天。自稱當時是靠亂聽、亂買來操作股票的羅威,跟著輕薄短小的流行,選了一檔股本一.四億元的飆股——福昌紡織 (一九九七年下市)。他在每股六十二到六十五元間,用融資以每天買進十張的方式進場。連續買了九天,股價不動如山,等到第十天,用最後一筆資金買進後,竟 然出現神奇的變化。「一買完後,回頭看盤,福昌竟然漲停板了。」莫名其妙搭上飆股列車,福昌分兩段飆漲,直到每股漲到一八○元後,他開始以每天賣出二十張 的方式,賣出手中持股。這一趟羅威賺了一千二百萬元,幾乎是當時月薪的一千倍。

「錢賺得太容易,不是好事。」羅威說,當時完全沒有用技術分析作股票的風氣,那是憑運氣賺來的錢,以為在股票中賺錢就是這麼容易,所以開始亂買股票,「很快,三個月就輸回去了。」這是他操作生涯中,第一次的失敗。

很快的,第二次失敗又來報到。他萬萬沒想到竟然栽在台中同鄉──光男這檔股票上;當時,光男生產的肯尼士網球拍,全球知名,基於同鄉、又是知名企業下,他在高點追進。

沒想到光男營運每況愈下,前後融資被追繳三次,繳到身心俱疲後,以為沒事了;更意外的是,光男最後竟因周轉不靈,股票下市、淪為壁紙。這一次讓他虧損半數的資金,實力大傷。

當年,台中市文心路三層樓的透天厝一棟二百萬元,一千二百萬元,足足買下六棟。「如果那時知道買房子,就可以把錢留下。」羅威懊悔地說。

接連的慘痛經驗,讓羅威思考,要如何才能把賺來的錢,扎實地留住?當時,他在大展證券看盤,收盤後,券商都安排老投資人幫客戶解盤。他第一次發現原來數學可以用在股票分析上,讓他興奮不已,並下定決心,要從技術分析中找出在股市中賺錢的祕訣。

於 是,羅威開始瘋狂般地到處上課、學習。只要報紙有登「股票教學」的小廣告,他就報名上課,就算是請假,也要去上。從九三年到九八年間,他幾乎每天上課,那 種專注與投入的程度,連老婆都懷疑他「著魔」,甚至向公公告狀說:「阿名瘋了。」K線、MACD、RSI、波浪理論、型態理論,只要是技術分析的課程,他 統統都去上。到處拜師學藝,上過課的老師超過三十位,光是學費就繳了兩百多萬元;其中,認真跟著學習一年以上的老師,就有五位之多,在股市學校中,堪稱是 一位認真的學生。

這段期間,羅威的操作以摩台指期貨為主,因為看盤精準,並靈活運用技術分析,讓他的成績斐然。當時完全沒有資金控管的概念,他不斷把獲利再投入,台指期的投資部位從二百萬元,快速增加到數千萬元;在九九年九二一地震前,他手上期貨部位價值高達七千萬元,戰果傲人。

九 二一震撼人生 家人支持重振再起然而,這樣的情形卻在九二一地震後,一夕之間完全改觀,不只住家半倒,期指也斷頭出場,負債千萬元。「我本來以為太太知道真實的情況後, 會跟我離婚。」的確,從優渥穩定的日子,突然變成家徒四壁、債主上門,那時太太因為照顧小孩,而沒外出工作,兩個小孩還在念國中,都是需要花錢的時候。所 幸,明理的太太不僅沒有埋怨他,還跟他一起共同面對,成了他解決問題的精神支柱。

從家人的身上,他看到支持與分享的可貴,在自殺不成後,他決定認真面對,儘管這是一條艱辛又漫長的路。「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吧!」羅威有感而發地說。

「每天在家吃完早餐後,在上班的路上買一杯六六○CC的珍珠奶茶當中餐,沒喝完就當晚餐。」羅威盡量節省生活上的每一分開支,就是希望多省下一分錢,早日還清債務。

「九 二一改變了我。」羅威認真且誠懇地說。歷經九二一刻骨銘心的痛,徹底改變他的人生觀,最大的改變,就是了解「分享」的意義。在這之前,由於投資成果豐碩, 不少人想從旁向他學點操作技巧,都一概被他拒絕。羅威認為,這些花了巨資和心血學來的操作祕訣,是他賺錢的法寶,不可能輕易與他人分享。

然 而,九二一之後,他開始在奇摩家族寫部落格,把自己在技術分析上的心得與網友分享,同時也利用寫作來抒發情緒。羅威不會打字,又請不起人,只好利用下班時 間,在電腦前,用ㄅㄆㄇ一個字一個字地敲出來,「打一篇五百字的稿,要花三個小時的時間。」他利用一篇篇部落格上的文章,把過去不願分享的賺錢祕密,一一 傳授給不認識的人。

這時,羅威的妹妹剛好出售一棟房子,遂把售屋的五百萬元資金交給他做股票,並約定停損點二成,但賺了全算羅威的。就在省 吃儉用、教課、寫稿、依照技術分析謹慎操作下,經過六年,終於把債務還清,有了新的人生。再過兩年,滿五十歲時,他送給自己一個禮物──退休,作為揮別過 去、重新生活的開始。

「我的人生觀很簡單,前面二十五年由父母養我,中間二十五年我要養育子女,最後剩下的人生,我要和家人一起過自己的生活。」現在,正是他開始他口中「過自己生活」的階段。他現在最大的樂趣,就是看盤、操作股票,和網友聊聊天,陪太太散步、買東西。

從 未接受媒體採訪的羅威,曾寫過《活出股市生命力》、《趨勢生命力》、《轉折生命力》、《波動生命力》等四本著作。每一本書,他都用輕鬆詼諧的筆調,把艱澀 難懂的技術分析詮釋清楚;更重要的是,每一本書的背後,都有他的血淚史。他希望把自己所學,咀嚼出來的精華,與人分享。技術分析,曾經讓他從絕望中重新站 起來,他也希望這套方法,能夠幫助曾經與他有過一樣經歷的投資人。

別貪多「選擇一招最適合自己的就好」對於技術分析,羅威首先提醒投資人 「學太多會亂掉,太多東西放在一起,反而不知道該用哪一招比較有用。」譬如,從KD來看,黃金交叉線形轉強,應該可以進場,但把MACD放進來參考時,又 覺得時間還沒到;等到所有的技術指標都轉強時,跳進去買,往往又買在最高點。

「選擇一招最適合自己的就好。」這是羅威經過二十年的操作,繳 交無數學費後,淬鍊出來的重點。「我覺得KD最有用。」羅威語氣堅定地說,「我比較擅長KD,也摸熟了KD,覺得KD最簡單也最好用。」KD要怎麼運用, 才能為自己的投資加分?羅威說,同樣都是KD,在月線、周線以及日線上的功能不同。大致上,月KD是用來選股,找尋可以長線投資的股票;周KD則是找股票 與月KD同步的買點;而日KD則是用來找正確的切入點,只要量價對了,就可以進場。在長線保護短線的概念下,從月KD來選股的安全性,以及投資成功的機率 最高。

此外,KD值二十和八十,是兩個格外重要的數字。若KD值在二十附近往上交叉,就是找買點的時機;反之,在八十附近往下交叉,就要開始找賣點。

羅 威特別強調,月KD在高檔都會出現鈍化現象,鈍化就是強勢,強勢中股價不容易下跌。所以高檔鈍化並不是賣點,可以等到跌破八十後再賣也不遲。羅威說,「最 重要的是,KD高檔鈍化後,回檔往往會再創新高。」只要搭配月、周、日KD來操作股票,可以買得安心、抱得放心,績效又不錯。

前年,他利用 這套操作法,買進台塑、正新、義隆電和原相,投報率達到一.五倍,雖然和買進飆股的投報率差很多,「但至少可以睡得著覺、吃得下飯、笑得出來。」令人關心 的,進入兔年,面對如兔子般蹦蹦跳跳的大盤,又該如何操作?羅威指出,大盤從八三○○點開始,每隔五百點就有反壓,大盤上檔在九三○○點、九八○○點和一 ○三九三點都有很大的解套賣壓;這個盤除非有大利多,否則要闖過層層關卡並不容易。「九八○○點之前我會先走一趟。」羅威說,從技術分析上來看,九八○○ 點附近的壓力很大,保守起見,他會在這個點數之前先出清,或是賣掉手中大部分的持股,以避免受傷。等到拉回後,再觀察拉回的方式,決定重新進場時機。

大盤有回檔疑慮,個股還能操作嗎?「從月KD去挑股準沒錯,」羅威說,「長線看得懂,短線姿勢差一點,無所謂。」他以開車為例,從台中到台北,可以一路開到底,也可以在休息站休息一下,再出發,最後一樣還是會到台北,雖然時間慢了一點,但總比開快車,出狀況還好。

完 全按表操課 就能賺錢羅威特別強調,一定要按照習慣的「系統操作」來進出股票,就算是漲得慢一點,但只要是賺錢就好。他每個月都用條件選股,選出月KD剛剛低檔黃金交 叉不久的股票。在這波大盤下跌中,選出國巨、國喬和力鵬作為標的,並照技術分析按表操課,該進場就進場,該出場就出場,一樣可以賺錢。

經過二十年淬鍊,羅威已經練就一身「不為所動」的功力,完全依照技術上的訊號來操作股票。曾經救他一命、讓他東山再起的技術分析,未來也將是他再度累積財富的法寶。

羅威股市浮沉大事紀

進場第1年獲利千萬元

● 1988年,買進畢生第一檔股票——台玻。同年,買進福昌,最後以獲利1200萬元大勝出場。

● 1990年,買進光男,結果股價狂跌,最後倒閉,被連續追繳3次融資保證金,最後「自願」斷頭出場。

7000萬財富一夕蒸發

● 1993~1998年,到處「拜師學藝」,展開瘋狂式的學習,總共向30餘位老師請益,花了200餘萬元學費。

● 1999年,財富高達7000萬元,同一年,921大地震,他的財富蒸發,還負債1000萬元。

還清債務 學會分享

● 2000年,在奇摩家族用羅威(Railway)當筆名開始寫部落格,與投資人分享技術分析選股的方式。

● 2005年,還清負債。

● 2006年,開始出書。

● 2007年,從鐵路局辦理退休,開始當專業投資人。利用擅長的技術分析法,每年穩當獲利50%。

羅威示範教學

──以台塑為例

台塑這檔股票,羅威利用「鎖股」的方式來回操作,且時間長達兩年,以他操作模式的投報率計算,獲利約1.39倍,賺得穩當又安心。

在台塑月KD值於20附近黃金交叉向上時,準備開始找買點;在月KD值在80附近往下交叉時,準備找賣點。通常,月KD值在80以上時,有可能出現高檔鈍化,往往還會在高檔震盪3到5個月,所以不急著賣,等到月KD值跌破80再賣出即可。

買進理由:

● 月KD以及周KD值同時都在20附近周交叉向上。

● 低檔出現長紅K棒,控盤者作多心態濃。

● 在42~45元進場

賣出理由:

● 短線高檔出現長紅K棒,擺出攻擊架式,但第2周高價無法突破前1周高價,顯示攻擊無力,先行出脫為宜。

● 70元附近先行拔檔。

買進理由:

● 回檔修正出現長下影線,加上第2周出現長紅K棒,小底部確立。

● 周KD值在40黃金交叉向上,趨勢轉多。

● 63元進場作多。

賣出理由:

● 周KD值在80出現黃金交叉往下,但月KD值還未黃金交叉向下。

● 任何股票晉級成為「百元俱樂部」一員前,一定會先行震盪。保守起見,95元附近賣出,落袋為安。

羅威大盤走勢預測

這波在8500點的多方缺口不宜被補上,若失守則下看8200點,這次是周線等級的回檔,大跌後至少回檔整理3周以上,才會完成。

這波日線的8520點的缺口(2010年12月1日收盤價)最低補到8521點(2011年2月23日)並沒有補完。目前觀察重點:1. 此缺口如果不補,在這裡有機會做出右腳。

2. 如果此缺口將來還要補,那麼此次反彈應該不會過8874高點,回檔再破低就補了。

另外,因為上個月的月KD出現高檔鈍化,以技術面來說,已是該強就強的表現,將來要等到K值跌破80以後,才會有月K級數的回檔。

綜上所述,大級數的月K向上、周級數的K向下回檔、日K反彈,整體來看,是持平偏多的整理格局。周K因為雙均線都往上,回檔應該可以獲得有力的支撐。右邊預想圖是目前最佳規畫的方案。

看好個股:國巨、國喬、力鵬

羅威的操作口訣

1. K線是價格的紀錄,K線之下有平均線,平均線是看方向。18日均價和50日均價,只要趨勢向上,就可以作多。這就是「兩條均線和一個指標」的操作法。

2. 「過前高會壓回,破前低會反彈」。多頭趨勢下,過前高的壓回以及破前低,都是買點。

3. 「鈍化回檔、再創新高」,在鈍化回檔時,轉強就買,這種股票至少會獲利一、二成,且至少有3到6個月的多頭走勢。

4. 18日均價,站上,作多。跌破,賣出。

5. 當日(周、月亦可)成交量為前五交易日平均量的1.5倍者,即可視為爆量;爆量搭配KD出現向上突破型態,就是最好的買點。

6. 月KD在20,準備找買點;月KD在80,準備找賣點。

7. 好股票(強勢股)漲出去,一定不能回來;拉回來就不是好股票。

羅威的操作哲學

1.持股永遠不超過五檔,避免自己無暇顧及,錯估買賣時機。沒有先痛下苦功研究,以及有確立資金控管底線,請不要投資股票,任何時候,資金都不要買到100%。

2.除非大盤周KD、月KD同時翻揚向上,才可大膽一點融資買進,平時只做現股交易;沒有上述的情形,持股一律低於50%。

3.任何商品都可由技術來分析,大盤其實也是一檔個股,順著大盤的KD定方向,找月KD和大盤同步的股票操作最有利。

4.平時會有30至40檔候選股,上市掛牌超過2、3年的公司才列入考慮,新股再好,周K也只能畫出3、5根,無法當作研判依據。

5.若要做相對長期「鎖股」(單指鎖定一支股票的波段,來回作多、放空),就會參考配息、配股紀錄。只要看到連年有穩定、殖利率相對高的配息,就會放心持續操作。

6.先用程式,以月線來找剛剛黃金交叉或是準備黃金交叉的個股,雖然K值略小於D值,但中間的乖離縮小,那時就要開始注意,準備找買點。

7.不要寄望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那是散戶做不到的事,技術指標也常因為騙線而失準。以個人指標研判,預測高點大約誤差為500點,再追上檔利潤已經有限,不如提早下車,還可躲過重傷害。

8.選股前務必先觀察月線,月線在相對低價盤整打底者,接下來股價必漲。這是擴大安全邊際,用長線保護短線,周線拉長一點也有類似功能。只要觀察到這種股票,就該把線圖換到周、日線尋找回檔買點。

9.火災股必有後市,只要公司不燒光,股價回檔後,就要準備找買點。從南亞、聯茂等發現,火災股會出現「越燒越旺」的現象。

10.要懂得停利與停損。股票買進後,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不對,要賣掉停損。同樣地賺到手的股票,一定要停利,至少要在股票跌回到成本附近前,賣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6

王永慶二房 楊嬌的悲歡人生

2011-3-14  TCW




二○○八年十月二十日,台塑創辦 人王永慶的靈堂上,王永慶二房楊嬌坐著輪椅現身,她感傷說:「時間到了就要回去!他(王永慶)暫時離開,有一天,我會去天堂與他相見。」

兩年五個月後,二○一一年三月三日,楊嬌與王永慶在天堂相會,告別了人生的舞台。

協助丈夫創業時…… 顧七個孩子還要招呼廠商

她,是王永慶家族中,最成功的母親,卻是無聲的董事長夫人。名義上,她當了六十二年的王永慶妻子,實際在王永慶身邊卻只有二十八年,一段與王永慶共艱苦的 歲月。

故事要從一九四六年說起,王永慶還是木材商人時,楊嬌嫁進王家,一年後,在嘉義生下了南亞門窗事業部經理王貴雲,接著又生下了大眾電腦創辦人王雪齡,隨 後,台塑公司創立,王永慶舉家搬到台北,從承德路,又搬到新生北路。

那時的王永慶為生意而忙碌,王永在也還在高雄打拚,楊嬌不只要照顧王永慶,還要照顧王永在的子女在內的七個小孩,包括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台塑化董事長王 文潮。

二○○八年,王雪齡接受《商業周刊》的訪問時說:「媽媽就是每天,就是這麼多小孩,一個一個她帶來洗澡,那時候文潮十歲,還不會洗澡,都是我媽媽在幫他 洗……。我爸爸創業的時候……,十一點、十二點的時候,就一堆人,都是他的廠商啊什麼,就一堆人就回來吃飯。」

楊嬌要幫丈夫應付繁忙的生意,還要注意婆婆的觀感。家裡突然要請客時,「菜準備太多,我祖母說妳怎麼那麼浪費,買那麼多。」王雪齡說。

白天煮完飯帶小孩,晚上則還要洗衣服,在凜冽的寒冬,楊嬌用手洗一家子堆積如山的衣物,這些場景深深烙印在王文洋等子女的身上。

所以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台塑大樓的老臣,曾經誤傳楊嬌的出身,說楊嬌原本是替王家洗衣、煮飯的。

其實楊嬌是板橋人,從小送給別人當養女,她的家族還有另一個養女,嫁給了聲寶創辦人陳茂榜,所以當年楊嬌最常做也是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到陳茂榜家走動,跟 自己的姊妹訴苦。

守著丈夫十五年…… 假日全家人會開車回娘家

在台塑集團尚未茁壯時,生活雖不富裕,甚至困苦,卻是王永慶與楊嬌一家人感情最好的時候。

當時王永慶會在假日開著吉普車,帶楊嬌回板橋娘家,全家人塞在一輛車上,王永慶還會讓王貴雲、王雪齡輪流坐在他懷裡,「有時讓我們的小手跟他的大手,一起 握著方向盤。」二房子女依然記憶深刻。

只是時間並不長,只有十五年。在王永慶過世後的第四天,楊嬌出面了,第一次談到這段歲月:「和他奮鬥起頭很艱苦,他很打拚,我也很打拚,一天要到菜市場走 三趟,辛苦了十五年之後,娶了第三房,我們才離開。」

一九七四年,三娘在二、三房中出線了,成了台塑董事長夫人,跟著王永慶一起住進台塑大樓頂樓住家,成了王永慶家的女主人。

遠離丈夫三十年…… 抵押房子,資助子女創業

楊嬌只能帶著九歲的么子王文祥遠走美國,此後長達三十多年,王永慶、楊嬌這對夫妻連一起吃飯的機會都很少。楊嬌從家族競爭中出局,只剩下王永慶小孩母親的 身分。

王文祥曾經回憶跟母親在美國的歲月,「父親真的是沒給什麼錢啦,就是剛剛好,買的房子也是剛剛好在走路可以買菜的地方,所以我們每天都去買菜。」

一邊說著,王文祥還特別說,「每天都要去買菜,一直都沒有庫存,要吃就去買,沒有必要把錢壓在冰箱裡。」節儉、精算到底,楊嬌在美國帶小孩買菜,也不忘王 永慶家族的精神。

直到一九八八年,王文祥大學畢業回台灣到南亞工廠實習,楊嬌也跟著回來了,但跟王永慶卻是越走越遠,他們沒有住進台塑大樓,而是錦州街,後來更發生了王文 洋因呂安妮事件而被迫離開台塑集團,但楊嬌似乎沒有辦法在父子之間扮演加分的角色。

就這樣,跟王永慶更疏離,但二房更加團結。

二○○○年,楊嬌出席大眾電腦耶誕會時,她這樣說:「做事業靠自己就好,不用靠父親。像大眾就是王雪齡跟簡明仁攜手成立;王雪紅成立威盛電子;王文洋創立 宏仁集團,都是自己創業,沒有靠父親。」

回頭看王雪紅創業,楊嬌與二房子女的團結非常重要,當年楊嬌還把房子拿去抵押貸款借錢,王貴雲、王雪齡都曾出錢力挺。楊嬌讓二房子女不必依靠台塑集團龐大 的資源,卻都成功走出一片天。

甚至,在她過世之後,二房子女馬上就宣布,將楊嬌個人約八十多億元的遺產全數捐公益,對照王永慶子女爭產對簿公堂,也沒實現王永慶做公益的願望,二房表現 相當突出。

雖然,楊嬌無法平息王永慶父子間的紛爭,然而,這一切已隨著夫妻兩人離開人間,兩人合葬林口在天堂相聚,隨之淡去。

留給後人最深記憶的卻是,這位非常傳統的中國女性,用六十二年的歲月,身體力行,成功的將「勤樸」這兩個字的精神,完完全全的澆灌入子女的血液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44

用50萬元賺進3億元的人生奇蹟抗癌神祕大戶的農夫投資術

2011-4-25  TWM




陳濟安,一位再平凡不過的上班族,卻有著最戲劇化的人生轉折。

29歲時,他罹患淋巴癌第三期,歷經36次化療,奇蹟似地在生死的拔河賽中,贏了死神!

病癒後,他得到高人指點,以「農夫投資術」,每年深耕一檔股票,創造出50萬變3億元的財富奇蹟!

而最令人驚嘆的是,15年來,他透過有策略、有計畫的行善,默默認養了62名孩童,並把一個月高達60萬元的房租收益,全數用在孩子身上!

這位神祕大戶的傳奇故事,值得您細細品味。

製作人.吳美慧 撰文‧林讓均 研究員.葉揚甲走在路上,你可能不會對擦身而過的陳濟安(化名)多加注意,中等身材、戴眼鏡的他,看來就是一般的上班族。但聽完他的故事,你會發現,「傳奇」兩字用在他身上,真是一點都不為過!

今年五十歲的陳濟安,二十九歲時罹患癌症,他是從閻羅王手上搶回一條命的抗癌鬥士。抗癌成功後,他利用「農夫精神操作法」,成了以五十萬元賺進三億元身家的股市大戶;但鮮為人知的是,十五年來,他一共認養六十二名孩子,是一位默默行善的慈善家。

好景不常,從家境優渥到一夕負債為了貫徹他「為善不欲人知」的信念,並顧及受捐助孩子們的感受,陳濟安破例受訪,但前提是身分不曝光。

陳濟安出生在新北市的一個小鎮。在成長的六、七○年代,正值十大建設、經濟蓬勃發展,原本開小水電行的父親事業平步青雲,最後還成立專包房地產新建案的水電工程公司。當時手上建案滿檔,家中經濟寬裕,陳濟安還念了學費昂貴的私立中學,過著小王子一般的生活。

好景不常,在陳濟安上初中時,父親意外被倒了一大筆帳,一夕間負債上千萬元,如同天文數字般的負債,讓家中生活頓時從天堂掉進地獄,過著每天醒來,就是看到無數債主上門討債的日子。儘管這段往事已經過了三十幾年,但只要一提起,陳濟安眼眶依舊泛紅。

所幸,有姑姑及時伸出援手,陳濟安得以在私立學校完成課業。畢竟,家中仍舊有龐大的負債,所以,陳濟安上高中後,就開始半工半讀,寒暑假在火車上賣便當與 零食。接受採訪時,陳濟安還可以琅琅上口當時叫賣的絕活﹁菸、魷魚、牛肉乾、蠶豆、豆乾、牛奶糖,趕快來買喔!︵台語︶﹂,賣完便當後再趕去工地當水泥 工。能夠想得到的賺錢方式,他都做過,不放過賺取生活費的機會。所以,儘管有能力上國立大學的他,當時因為經濟因素,選讀有建教合作,可拿獎學金的理工學 院。

這筆負債還了十多年,一直到陳濟安結婚前才還完,這一段經歷深刻地烙印在他的心中,並許下「我以後絕對不要過負債的生活」的願望。「我要娶我老婆之前,還叫她剪掉岳父給她的信用卡副卡,不然我多沒面子啊!」陳濟安笑說。

其實,陳濟安很擔心,從小過著如同千金小姐生活般的太太,如果花錢沒節制、還不起卡債時怎麼辦?但是,婚後為了給老婆每個月至少買一套新衣服,還有希望家 中盡快有儲蓄,任職電子公司的他,每天下了班還去補習班教電腦,多賺取一個月約一萬五的講師費;而且,他連一個字五毛錢的稿費都要賺,逮到機會便投稿。就 這樣,當時底薪才三萬元的小工程師,一個月收入可拚達五萬元。

在小夫妻勤懇打拚的日子裡,幸運之神眷顧他,很快來了一筆意外之財!一天,下班後的陳濟安途經一座橋頭,好心買了一位阿婆賣剩下的八張愛國獎券,回家後發 現八張都是同一個號碼,根本沒指望會中獎。沒想到,隔天陳濟安老婆一通電話打到公司,緊急告知「出事啦」,要他立刻回家!他回去後才明白「原來,中了二 獎!一張五十萬元,八張就是四百萬元!」扣完稅,實領了三六○萬元!這對民國八十年左右,全球經濟陷入石油危機的時期來說,是多麼龐大的一筆數字。

跌至谷底,中大獎後就發現罹癌中了大獎的隔年,陳濟安常常覺得肚子不對勁,但想要拚命多賺一點錢,也就不在意肚子痛的問題。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受不了而上 醫院檢查,竟然發現罹患淋巴癌,而且已經第三期!當時他才二十九歲,這天起,人生從雲端跌落深淵,他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沒想到,幸運之神眷顧了陳濟安的 同時,死神也找上了他。

「那時候萬念俱灰,好想出去找一輛賓士車、一頭撞死,至少家人還有高額保險費可以拿!」陳濟安現在想來,眉頭依舊糾結。他說,生病時一個月開銷近十萬元, 薪水卻只有三、四萬元,入不敷出的日子,要怎麼過?愛國獎券中獎的錢,多少發揮了救命作用,但在生重病的那三年期間,也全部消耗殆盡。而在一次次戰勝死神 的過程中,躺在病床上,最讓陳濟安掛念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一雙不到五歲的年幼子女。拖著病體的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搶時間賺錢」,才能夠讓兒女不 再如同他童年一般,辛苦過日子。

因此,看到投資股市幾乎成了全民運動的陳濟安,本來沒有理財觀念的他,決心投入股市,找尋賺錢機會。

在一次次回院做化療的住院期間,他苦讀了二十多本股票書籍,大多是以技術分析為主,並趁著病情穩定的靜養期上號子看盤,增進對股票的了解。對這名股市新手而言,股票漲跌間的紅紅綠綠,依舊充斥著太多問號。

「每天我都學書上那套來分析股價走勢,什麼KD值、RSI都看,但怎麼股價都不照我想像的在走!問別人,人家才告訴我那是高、低檔指標鈍化的現象!」陳濟 安苦笑說,他真的完全不懂什麼是鈍化,只好拜託營業員教教他,誰知道營業員沒好氣回他:「如果我知道,我就不會在這裡當營業員啦!」苦尋不著門道的陳濟 安,硬著頭皮再請營業員推薦號子裡最會賺錢的「大戶」,只見他隨手比向一位隱沒在人群中的老伯伯。

這位當時七十多歲的老伯,原來是一位身價上億元的退休公務員。在陳濟安多次買點心、飲料噓寒問暖之後,老伯終於丟了一句話給他:「像農夫一樣就好」。

「像農夫一樣?是要先去種田嗎?」老伯說:「不是啦,傻小子。農夫不都是依照四季時節去播種、收成嗎?按著這個道理去做股票就對了!」原來,老伯正在傾囊 相授縱橫股海多年的「一精神、三要點」心法。這位不起眼的老伯,竟是陳濟安日後的一盞股海明燈。老伯提點的簡單原則,不但讓他得以啟航,也指引他找到豐饒 的獲利漁場。

而老伯口中的「一精神」,指的是「農夫精神操作法」,依照農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事節奏,來布局股票投資。

陳濟安進一步解釋,所謂的「農夫精神操作法」,就是在前一年的第四季,也就是冬天,開始研究並挑選股票,等到第二年的第一季下單,接著春、夏兩季股票都放著不動,等到秋天,也就是第三季,再找適合的點賣出、獲利了結。

至於老伯所謂的「三要點」,則是運用在選股上的心法。首先看產業趨勢,找出正在崛起的明星產業;二是找出明星產業中的龍頭股;第三,挑選出明星產業中龍頭公司的基本面、本益比,找出相對便宜的個股來投資。所謂相對便宜的股票,「通常會以本益比十倍為基準。」陳濟安說。

第一桶金,五十萬會錢買台積電賺二倍「簡單來說,如果這家公司夠大、是正派經營,所處的產業又正要開始成長,而且本益比低於十倍,現金殖利率還比定存利率 高,那就是一檔好股票!」陳濟安補充,如果產業已經進入成熟期,那就會買在高點,所以一定要密切注意產業趨勢,才能在股價才剛要起漲時就切入。

但買點實在難判斷,老伯因此提醒陳濟安:「不要期待一定可以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只要價格算起來合理,你就買下來放著等!」有了老伯這套錦囊妙計,陳濟安如同漢朝張良獲得黃石老人的《黃石公書》一般,選股功力大增。但實戰成果如何?

一九九六年底,做了許久功課的陳濟安,把妻子標會得來、原本打算拿去還房貸的五十萬元當作本金,一古腦兒買進台積電。

「那時台積電買在五十元,以五十萬元買了十張,隔年過完年就漲了五○%。我太太一直叫我賣,還好我堅持農夫精神操作法,等到第三季才收割,最後賣在一五○ 元,一口氣賺了兩倍!」陳濟安說,第一檔股票之所以選台積電,是因為半導體產業正在崛起,而當時股價每股五十元的台積電可配息四到五元,本益比差不多十 倍,殖利率也比當時四%的銀行定存利率高,完全符合老伯傳授的「三要點」。

三十五歲、第一次買股票就賺了一百萬元,這是陳濟安在股市中賺到的第一桶金。儘管成果不錯,但當初為何敢把僅有的五十萬元資金全押在股市,而且還只有一檔 股票?陳濟安笑說,當時因為重病纏身,真的有點「豁出去」的﹁憨膽﹂。其實,老伯曾叮囑陳濟安,買股票最好拿閒錢,不可拿急用。

雖然初登場拿的是救命錢,但接下來,陳濟安買賣股票十多年來,總是謹守老伯交代的箴言:「股票交易不宜炒短線,最好是像放定存一樣長線投資!」康復之後,本來是課長的他,很快一路晉升,年薪破百萬元,才四十多歲就當上總經理。

開始投資股票的前幾年,陳濟安會把從股市賺來的資金,再全部投入股市,而且一年只買一檔,通常一抱就是三季。「我一年只買進一次、賣出一次,營業員都抱怨一年只能賺我兩次手續費!」為什麼只押一檔股票?「好股票一檔就夠了,不用多!」陳濟安笑說。

資產分散,將股票資金轉至定存與地產此外,他買賣股票,大約都利用一周的時間進貨、出貨,「這樣才不會對個股股價帶來影響!」這樣的進出模式,他到現在都還這麼操作著。

不過,只押一檔股票的原則,在一九九八年底打破了。由於當時投入的資金部位高達二千萬元,又只看好光碟片產業,因此當年度陳濟安把資金一拆為二,各投入一半買進中環與錸德。

「錢那麼多,再只集中一家,如果出事就完蛋了。講白一點,就是如果一家失火了,那還有另外一家撐住,而且會有轉單效應,股價會更好!」這樣的風險意識,來 自於他服務的公司曾經慘遭祝融肆虐,營運出現青黃不接,這才讓陳濟安在股票投資上,有了分散風險的概念,盡量不要再「押孤支」,獨押一檔股票。

可惜,他並未堅持當初的規畫。二○○○年,他判斷DRAM產業大好,準備海撈一票,所以賣掉中環、錸德股票,獲得的八千萬元資金,以每股三十多元的價位, 全押在茂矽一檔股票上。買進後,茂矽果不負期待,股價一路漲到九十多元。儘管股價漲了三倍,但他認為,依照「農夫操作法」的賣點還未到,就想把股票放到第 三季再來賣就好。

沒想到,等到第三季準備收割時,茂矽股價已經從九十多元跌回到三十多元,陳濟安不但沒賺到錢,還倒賠手續費!這也是陳濟安投資股票以來,最接近失敗的一次。

「我當時賭阿扁上任、五二○之後盤勢會再拉上來,誰知道股價一路走跌,差點跌死!」陳濟安說自己是貪念來了,居然把資產百分百押在單一個股,而且金額高達 八千萬元!雖然那次只賠掉手續費,但差點沒嚇死的陳濟安,重新審視整體的資產配置,並把資產拆成三等份:兩千萬元購置房產、三千萬元投入當時有五%至六% 利率的銀行定存,另外三千萬元再投回股市。

陳濟安坦承,在陳水扁主政八年期間,他在股市的獲利不如預期。但採行上述「農夫精神與三要點」的投資心法,他儘管每年只押一、兩檔,至少會有三○%的年報酬率。

獨鍾科技,看好本夢比轉為本益比潛力投資股市迄今從未失敗過的陳濟安,曾經投資做LED照明的「東貝」,讓他的年報酬率創下高達四.八倍驚人紀錄。東貝在 ○八年底、金融海嘯期間,股價一度跌破票面,○九年元月重新站回十元後,陳濟安隨即進場買進一千張東貝股票,直到○九年底才在五十八元的高點出清,獲利四 千八百萬元!

從這檔股票的選擇,也見識到他對產業趨勢的洞察力。「一般人看到跌破票面都會縮手,但兩年前我就覺得LED是產業趨勢,因為面板的背光開始從CCFL(冷 陰極管)轉到LED,不僅會降低耗電量,也可以延長產品的壽命,照明必然走這條路啊,所以LED穩賺的!再加上我判斷東貝隔年產能會再拉升,所以重回票面 後就趕快去撿啊!果然很準吧!」陳濟安得意地說。

到底陳濟安是如何做功課,才能這麼神?道理很簡單,如同農夫一樣,只要抓住節氣與氣候變化,並在變化出現時再觀盤就好。

所以,不用每天在盤中看盤,頂多每日收盤後上網看看收盤結果就好。而他真正做功課、選股的時機,是在每年第四季的「冬藏」時節。

例如去年底,他詳閱《今周刊》、《財訊》等雜誌,並綜合前三季的財報與全年觀察,發現未來兩個產業最夯,一個是觸控、一個則是太陽能。但他認為,觸控業的本益比已經太高,例如TPK宸鴻的本益比已達三十六倍,超過他設定的十倍甚多。

所以,陳濟安鎖定太陽能產業,但捨棄做電池模組組裝、毛利率較低的下游業者,獨鍾產業鏈上游的多晶矽業者。循此模式,他挑選出綠能、中美晶與達能三家生產多晶矽的龍頭企業。

爾後,進一步審視各家在產業中的定位,發現綠能是國內多晶矽產業的主導廠商,具有設備、產能上的相對優勢,而且本益比也才十倍左右。

於是在去年第四季,陳濟安進場買進六百張綠能股票,持股成本約八十四元。陳濟安看好太陽能產業的明、後年走勢,不排除在除權息前先跑一趟,明年再繼續重押綠能。

在股市中累積三億元身家的陳濟安,在朋友眼中已是「股神」等級,他也曾經把這套「農夫精神操作法」的長線投資法教給朋友,但許多人就是抱不住股票。

投資房產,將租金全數用來﹁養小孩﹂「選股就像選老婆,我的老婆是我千挑萬選、慎重考慮後才娶的。我知道為什麼娶她,但朋友只看到我老婆很漂亮啊!」陳濟 安笑說,他之所以能堅持,除了因為篤信老伯教的那一套,關鍵點在於,每一檔股票他都深入研究過,非常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買,但朋友只是聽他報明牌,頂多賺個 二○%,根本等不了「秋收」就跑了!

翻開陳濟安的投資史,可說清一色都是科技股。「選科技股,當然和我的專業背景有關,而且只有科技股有本夢比,從本益比十倍時開始投資,還有機會可以等到三、四十倍;但傳產股、通路股通常就維持在十倍左右,不會動啦!」陳濟安說,像太陽能股就絕對有繼續做夢的潛力。

在二○○○年開始進行分散資產時,陳濟安除了購屋自住之外,同時,開始第一次投資房地產。

「投資房地產,我只買套房,因為出租方便,租金可以全數用來養小孩!」「養小孩?你有多少小孩要養啊?」原來,陳濟安在罹患癌症期間,曾經有人建議他可以到位在中南部的一間媽祖廟求福。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陳濟安到這間媽祖廟參拜,當下並許下兩個大願,一是他如果抗癌成功、身體健康,一定會每年將所得捐出一○%做慈善;第二個大願,就是六十歲退休後,要到這間廟當廟公、做義工,繼續做善事。

所以,當他身體逐漸康復後,他開始遵守自己許下的諾言,每年捐出一○%的所得做慈善,並透過家扶中心,認養需要被扶助的小孩。

從買台積電的股票開始,陳濟安每一年都堅持奉行做慈善,直到投資茂矽、獲利幾乎打平的那一年,讓他警覺,從股票投資,然後把獲利拿來做慈善的模式,並非長久穩當之計,必須要找出「萬無一失」的方法才行。

最後,他想到可以利用投資小套房,把小套房出租後的租金,作為慈善資金,「這樣的風險應該很小吧!」他笑說。

秉持這樣的想法,過去十年間,陳濟安陸續購入四十多間套房,地點都在新北市板橋、新莊一帶。因為板橋有眾多外來人口,新莊則有輔大的學生,套房不怕沒人租。

此外,陳濟安只買全新的套房,而且配搭好裝潢與家具,房客可隨租隨住,他還指派專人收租、管理。平均每間套房的出租價格近兩萬元,月租金收入超過六十萬元,租金報酬率都能維持四%,,難能可貴的,這些收入他全部用在慈善捐助上。

人生轉向,病榻中淬鍊出新體悟曾經在病榻上與死神拚搏的陳濟安,對人生早有另一番體悟。生病前,他對自己的期望是升官加薪;生病後,人生重新排序,現在他把「健康」擺在第一位,而且更懂得「奉獻」的真意。

這一切他都是低調進行。一位和陳濟安有二十年交情的朋友,因為參與《今周刊》的採訪,才知道陳濟安居然是六十二名孩子的「乾爸」。

「以前不懂他明明有上億元身家,為什麼不住豪宅、開名車,原來是有這麼多小孩要養啊!」這位老友方才恍然大悟。

至今,陳濟安仍然一家子擠在四十坪公寓、開十年舊車,過著儉樸但與資產總值極不搭調的生活。

在他的人生剛要「三十而立」、開始衝刺時,就因癌症而被迫停滯三年,讓凡事「衝衝衝」的他,正好有機會放慢腳步,思考人生,並趁機飽覽佛書、紫薇斗數、︽孫子兵法︾,與投資理財等各種書籍。

其中影響他最大的,就是佛教經典中提及的「捨得」與「行善」的觀點,他已經交代兒子房產絕對不准賣,因為捐助貧苦孩子的慈善志業,要一代一代傳下去!他也從︽孫子兵法︾萃取其中精髓,並歸結出三個重點,用在帶兵與管理上,無往不利。

癌症差點奪走陳濟安的命,回頭來看,癌症反而帶來致富的智慧。只是在陳濟安看來,他的富有,不是擁有超過三億元的身家,而是他從孩子們身上看到的無窮希望。

拚搏!—— 陳濟安的人生五階段

階段一

家道中落

˙含著金湯匙出生,小時候過著優渥的生活。

˙國一,做水電工程的父親生意失敗,債主上門討債,導致他必須到處打工過活,以此度過高中與大學階段。

階段二

病中苦讀

˙29歲罹癌,積蓄都花光。

˙開始思索兩名不到5歲子女未來的生活,病榻中決定靠投資來賺錢,並苦讀20多本理財書籍。

階段三

初試啼聲

˙靜養期間模擬操作股票,卻發現理論與實務有落差。

˙得到老伯傳授「一精神、三要點」投資心法,並投資生平第一檔股票「台積電」。在1996年第四季以50元買進,97年第三季賣在150元,獲利2倍。

˙把每年賺來的錢,捐出10%做慈善。

階段四

資產分散

˙2000年,拿8000萬元重押茂矽,不但沒獲利,還倒賠手續費,幾乎讓行善資金來源斷炊。

˙開始把投資的股票分散,並把資產分配在存款、股市與房地產。

˙擁有40餘間小套房,與市值近億元的股票。

階段五

人生富足

˙買進40餘間套房,月收租60萬元。

˙認養60餘位貧苦小孩。

˙過著儉樸的生活。

˙準備60歲退休去當廟公,把幫助別人當作一生志業。

精髓!—— 陳濟安的「農夫精神操作法」

挑選肥沃標的

開始尋覓來年值得播種的沃土:選定趨勢向上的產業,並挑選出基本面佳的龍頭股,再以低本益比篩出值得投資的標的。

股票名稱

台塑

華映

聯發科

威盛

中鋼

大同

東貝

聯電

綠能

撒下資金種子

將資金種子撒在沃土上:一旦選出標的後,等待值得進場的買點,並且利用一周的時間,將準備買進的張數,全數買齊。

股票名稱 買進價位

台塑 35元左右

華映 13-14元

聯發科 200元左右

威盛 17?18元

中鋼 30元左右

大同 15元左右

東貝 10元

聯電 11元

綠能 80元左右

靜待股價成長

讓種子安心成長:買進股票後,其間股價難免會出現震盪,除非短線暴漲(跌),大環境變動時才須特別留意。

股票名稱 持有期間

台塑

華映

聯發科

威盛

中鋼

大同

東貝

聯電

綠能 02年Q4~03年Q4

03年Q4~04年Q2

04年Q4~05年Q3

05年Q4~06年Q2

06年Q4~07年Q3

07年Q4~08年Q1

09年Q1~09年Q4

2009年Q1~

2010年Q4~

收割豐碩利潤

及時收割飽滿的稻穗:在股價達到預期報酬率或時間滿足點時,立即獲利了結,讓穀倉滿載。

股票名稱 賣價 獲利

台塑

華映

聯發科

威盛

中鋼

大同

東貝

聯電

綠能

50多元 40%

17~18元 30%

330元 65%

30元左右 66%

45元 50%

23元 50%

58元 4.8倍

目標22元

目標200元

陳濟安選股三要點

龍頭股

台積電為晶圓代工龍頭、鴻海為代工業龍頭、中鋼為鋼鐵業龍頭、聯發科為IC設計龍頭。

本益比低於十倍

買進台積電、鴻海、中鋼與聯發科等股票時,本益比都不到十倍。

產業趨勢向上

1996年買進台積電、2000年買進鴻海、2002年買進中鋼、2004年買進聯發科。

好標的!

依照「選股三要點」

《今周刊》挑出值得留意個股股票代號 公司名稱 2010年每股純益(元) 2011/ 4/19股價(元) 4/19本益比2603 長 榮 4.94 25.1 5.08 2609 陽 明 4.60 23.7 5.15 2618 長榮航 4.06 26.6 6.55 2374 佳 能 5.39 43.5 8.07 2548 華 固 11.31 83.0 7.34 2303 聯 電 1.91 14.9 7.80 2606 裕 民 7.78 61.3 7.88 2337 旺 宏 2.33 18.6 7.98 2301 光寶科 *4.27 35.5 8.31 2605 新 興 *3.70 32.8 8.86 6239 力 成 10.89 94.0 8.63 2344 華邦電 0.97 8.72 8.99 9904 寶 成 *2.89 27.1 9.38

資料來源:財訊智庫

註:*表每股純益為財訊預估 製表:葉揚甲

陳濟安的資產配置概況

總資產 2000年開始進行資產配置。

房產 一間自住宅,40多間小套房。

活期存款 目前約有7位數。

慈善 一個月約60萬元租金,全用來做慈善。

股票 目前兩檔股票,投入資金約6000萬元。

陳濟安看好的個股:綠能、聯電目前陳濟安手上有兩檔股票,一檔是今年初才買的「新歡」綠能,另一檔則是第四度持有的「舊愛」聯電。去年三月,他以每股11 元買進的聯電,為何沒在去年「秋收」時就賣掉?「我會破例、第二年還持有的股票,通常就是它的現金殖利率仍然高於定存,而且後勢看俏!」陳濟安解釋,聯電 以11元買進、去年每股配息0.5元,殖利率達4.5%,而且半導體業的景氣已在去年回升,今年看來也沒有利空因素,因此選擇繼續長抱。

另一檔就是「綠能」。買進綠能的理由是,綠能是國內薄膜多晶矽產業的主導廠商,具有設備、產能上的優勢,且本益比也才10倍左右。他預期日本核能事件後, 全球會再度重視新能源與太陽能產業,是可以長線看好的標的。他在今年第一季進場,持股成本約84元,為避免除權息要繳交高額的稅賦,他不排除在除權息前先 跑一趟,爾後再繼續重押綠能。

現身說法—— 陳濟安:我靠蜂膠走出癌症!

我發病接受化療時,要用到中、高劑量的化療藥劑,但副作用很多,一打下去,整個人、連關節都變黑了!當時我不到30歲,但要從一樓爬樓梯到5樓住家,中途還要休息10次,可見體力有多差!

但病情怎麼好轉的?靠蜂膠!我在第16次化療時開始喝蜂膠,蜂膠是體重10公斤要喝一滴。我體重70公斤就喝7滴,每兩小時喝一次,結果居然可以(正常) 排尿了。而且我的CR值(Creatinine,肌酸酐)在10天內從8降到正常值的1.3以下,連醫生都驚訝不已。

並不是說單靠蜂膠就可以治癒癌症,我還是有接受正常療程。只是在我的經驗裡,蜂膠幫我增強抵抗力。到現在已經20年,我還是每天早上喝一次蜂膠。可是,也 不是每種蜂膠都有用,我會選義大利、巴西來的,我覺得效果比較好。現在,假日我會去探訪認養的孩子們,一起去爬山、運動。我退休要有三老:「老伴、老友和 老本」,現在老本存夠了,我就到處去分享養生之道,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到老。

病榻上淬鍊出智慧—— 陳濟安推薦書單

《孫子兵法》

運用在商戰與管理上

對〈謀攻篇〉中提及的「上下同欲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等三個「知勝之道」特別有心得。

陳濟安解釋,「上下同欲者勝」代表企業上下是利益共同體,往同一個目標前進。「識眾寡之用者勝」,是要知道敵我的虛實強弱、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不要莽撞行事。「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則是強調「充分授權」的重要。

《藥師經》、《心經》、《梁皇寶懺》等經典

運用在慈善志業上

對經典中提及的「捨得」與「行善」的觀點尤其認同。

陳濟安說這些書教他要捨得,而且有捨才有得;此外,為善不欲人知,為了博得名聲才做善事,反而是一種罪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