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殺二十萬頭豬、二千多家客戶,電宰豬肉龍頭嘉一香,即使價錢比市場多一成, 也無懼美豬來襲,更將養豬模式複製到對岸去,它如何拚出年收三十億元的養豬王國? 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豬進口,以取得台灣進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門票」再次成為關注焦點,部分豬農擔憂低價美豬將衝擊國內市場而群起抗議,有一家豬肉供應商價格比市場多出一成,卻仍無所畏懼,憑什麼? 國內電宰豬肉業龍頭嘉一香,每年殺二十萬頭豬,在台灣共有兩千多家客戶,一年營業額超過三十億元,占全台豬肉冷藏及冷凍市場達三成。國小畢業的嘉一香董事長陳國訓,雖然講不出高深的經營策略,卻能讓鼎泰豐、麥當勞等高規格廠商買單,背後沒有祕密,只是一個供應商為了達到客戶的嚴苛要求,提升自我品質管理後,獲得的果實。 陳國訓把在台灣累積的品管經驗,複製到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去年五月,嘉一香在中國已投產營運,陳國訓預估今年中國子公司的營業額將達三十億元新台幣,直逼嘉一香在台灣的成績。 堅持溯源 契作的牧場 逾七成有產銷履歷「兩年前食安問題爆發後,大廠都繃緊神經,對生產流程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生意也都往我們這邊跑!」陳國訓驕傲地說,但他也坦承,與其說大廠都找上嘉一香,不如說是大廠在鞭策嘉一香,他舉例:「新東陽向我們進黑豬肉二十多年,現在也要求來源牧場必須獲得產銷履歷認證才行,我們也為此找了兩家牧場。」一批豬隻剛從牧場運進嘉一香屏東廠,經過消毒和獸醫檢查後,七十頭豬隻被暫放在標有「隆豐牧場」告示板的柵欄中;傍晚屠宰後,每隻吊掛的屠體都標示著豬隻編號,這是產銷履歷的基本流程。其實,嘉一香早在二○○八年,就已經是獲得產銷履歷認證的屠宰及分切工廠。 陳國訓表示,雖然多數客戶未要求嘉一香的契作(契約合作)牧場必須獲得產銷履歷認證,他仍要求牧農提供完整生產流程批次紀錄,包含飼料或用藥紀錄等以供追溯。原因在於,一一年嘉一香開始出貨加熱豬肉製品,到比台灣更早重視產銷履歷的日本,當時日本客戶就已要求完整溯源制度。 目前,嘉一香契作牧場三十家,就有二十三家通過產銷履歷認證。「我們與嘉一香合作四、五年了,他們一開始就要求我們做產銷履歷認證,對我們的生產流程紀錄要求嚴謹。」登豐畜牧場負責人、同時也是中華民國養豬理事會會長許益銘說。 講究衛生 不只區隔生熟食廠房 餐廳也分開嘉一香還進一步管理源頭「飼料」,陳國訓要求三十多家畜牧場得統一向嘉一香購買添加天然海藻、活菌、備長炭,不但代替抗生素、磺胺劑的飼料,也增加豬隻免疫力,他說:「我必須從源頭控管,為了讓豬農願意用我的飼料,我向他們購買豬隻的價格,一公斤比外面多四塊半。」陳國訓最自豪的,不僅是獲得產銷履歷認證,而是獲得台灣優良農產品認證(CAS),因為這是他從原本非法屠宰豬商走上模範生的第一步。 走進嘉一香廠區,生食與熟食的生產工廠、運送路線都嚴格區分開來,連生產熟食和生食的工人吃飯餐廳也得分開,為的就是防交叉感染。 另外,像是屠宰完成的豬肉必須放在五度C以下的預冷室、分切時人員必須在十五度C以下的工作環境作業,以防止細菌孳生,這些都是遵守CAS、ISO22000、HACCP(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等認證的規範。 一切的開始,來自嘉一香的第一張大單。一九九五年,為了得到專門提供國軍豬肉罐頭的斗南欣欣食品(現改為欣欣生技)青睞,對方提出的要求,就是擁有CAS認證。 嘉一香大手筆將屠宰廠從不合規範的果菜市場地下室,搬到新北市樹林區設廠。為了達到CAS所要求的低溫分切、屠體低溫冷藏,以及環境衛生改良等,光設備投資就高達近二億元。終於如期拿到訂單,也讓陳國訓體悟到,爭取大廠商下訂單的祕訣其實很簡單,重視品質管理就能勝出。 「他的衛生管理符合規範、空間格局區分明確,比較不會有汙染。」日前到嘉一香屏東工廠參觀的桂冠總經理王正明說。 人道電宰 砸七倍錢買設備,讓麥當勞買單另一項讓陳國訓驕傲的品質提升,是嘉一香獲得「人道屠宰」認證,也因這項改革拿到麥當勞訂單。 下午六點,走進嘉一香電宰場,豬隻正排隊走上全自動人道電昏機,機器按照豬隻重量釋放電量,豬隻瞬間昏厥。 「這一台機器就要八百萬元新台幣!」陳國訓解釋,傳統使用的手動電昏機只要一百萬元,但人工調動電量,如果電量太高,豬的骨髓會爆裂,太低則豬隻會驚恐掙扎,不但不人道,而且豬隻緊張也會造成微血管破裂,使肉質乾硬,甚至營養流失。嘉一香只好重金採買人道電昏機,也因此於一二年獲得人道屠宰認證。 「因為我們有人道屠宰,麥當勞才會找上我們。」陳國訓回憶:「麥當勞第一次來查廠,我們沒通過,因為有一隻豬在走去電昏機前滑倒,對方覺得這樣代表豬隻緊張,品質會不好。後來我們就把地面改成止滑,過半年才通過。」嘉一香至今仍是麥當勞的豬肉供應商。 「義美、黑橋牌……,都是我們的客戶。」陳國訓細數自己在台灣累積的兩千多家客戶,似乎已經將台灣市場做到飽和,於是轉戰中國市場。 看準俄羅斯市場豬價是台灣四倍,去年陳國訓和友人合資投入五億人民幣,在鄰近俄羅斯的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市設廠,並複製了在台灣累積二十年的品質管控經驗,除了申請ISO22000、HACCP等認證,也將他最自豪的人道屠宰技術置入。 嘉一香董事長特助譚茂松強調,未來中國廠還將注入人道飼養的方式養豬,讓豬隻品質更上一層樓。 當國內還在為開不開放美豬入台吵得沸沸揚揚,陳國訓已擴展版圖到對岸,他自信地說:「預估今年中國廠營業額,可達三十億元新台幣!」 陳國訓 出生:1954年 現職:嘉一香董事長 經歷:家族養鴨事業、豬肉攤販 電宰豬龍頭銷售密碼 >> 一年殺20萬頭豬 >>2000多家客戶,包含鼎泰豐、麥當勞、黑橋牌等>> 一年營收30億元,市占三成不斷升級把關品質 讓大廠搶合作 設備升級 投資兩億元升級生產流程設備,取得CAS認證,受到大廠青睞的機會高。 工法升級 突破傳統採「人道屠宰」,電宰出來的豬肉肉質較鮮嫩。 豬農如何突圍》 台灣豬的最大麻煩,不是美豬叩關「其實台灣早就開放美豬了,只是沒有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豬肉!而且,台灣進口的歐洲豬肉,比美國豬肉還便宜,所以民眾要便宜也是買歐洲豬肉啊!」嘉一香董事長陳國訓表示,開放美豬換取TPP門票,其實對內銷影響不大。 其實,不管美國、丹麥或加拿大,豬肉價格都遠低於台灣,本土豬肉雖然成本高,但是只要能提升自家豬肉附加價值,消費者願意買單,就能站穩內銷市場。 台灣養豬青年聯盟發起人之一盧建男提出,台灣應該仿效先進國家,由活體拍賣改「屠體評級」,部分取代以往僅由豬隻外型決定價格,而是根據屠體內部肌肉、油花等分布,再由承購商拍賣價格;另外社團法人台灣農業標準學會祕書長廖震元也建議,還得配合加入「肉品分級」制度,根據肉質色澤、脂肪肥瘦等做評比、定價。讓好的豬肉在市場上能賣出好的價格,也才能鼓勵豬農為了賣到好價錢,更重視飼養流程等。 台大食安中心執行長許輔則建議,豬農還可以藉由建立透明完善的「產銷履歷」機制,取得民眾青睞。 豬農真正的最大困境是外銷。1997年,台灣爆發豬隻口蹄疫,至今仍被列為口蹄疫疫區,外銷停擺近20年。台灣曾是僅次於丹麥的第二大豬肉出口國,一年出口總值高達16億美元,2015年卻只剩990萬美元,養豬場數也只剩20年前的三分之一不到。 「我有個夢想,我希望台灣豬肉能重新外銷至日本。」盧建男說出台灣所有豬農的心聲。如何重新讓台灣從口蹄疫區除名、重回外銷市場,才是當務之急。 撰文 / 黃家慧 |
日前,美國數個消費者團體向洋快餐企業遞交請願書,並呼籲停止使用含抗生素的雞肉。麥當勞此前發表聲明稱,將停止使用在飼養過程中攝入人類抗生素的雞肉,比原計劃提前幾個月,但這一措施目前只適用於該公司在美國的餐廳。
同時,作為麥當勞的競爭對手,百勝旗下的兩個快餐品牌——塔可鐘和必勝客,早前已承諾將2017年作為停用含人類抗生素雞肉的最後期限。
英國名為ShareAction的慈善機構說,在英國抗生素有一半被用於家畜,而在美國這個數字超過了70%。醫學專家警告稱,為促進動物生長和預防疾病而常規使用抗生素是導致抗藥性強的“超級細菌”產生的原因之一。“超級細菌”每年造成至少23萬美國人死亡,並對全球健康構成“災難性威脅”。
“我們希望這一行動將鼓勵麥當勞擴大他的抗生素承諾範圍。”ShareAction首席執行官凱瑟琳·豪沃思說。
由於全球各地的農業實踐和監管規則存在差異,目前為雞肉以外的其他肉類限制使用抗生素制定時間表尚為時過早。
抗生素也叫抗菌素,是控制細菌感染的有效藥物。在畜牧養殖業中使用抗生素可以起到促進畜類快速生長、殺死細菌或阻止細菌生長等作用,亦可預防和治療細菌性感染。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會導致產生抗藥性細菌,以及畜牧產品的抗生素殘留超標,對進食者及環境帶來一定危害。
從2006年起,歐盟已全面停止使用所有抗生素生長促進劑,並分別在2011年和去年公布“反病菌抗藥性五年行動計劃”和《關於謹慎使用抗菌類獸藥的指南》,旨在預防濫用和無用抗生素獸藥。但在中國、美國、加拿大、巴西、俄羅斯等畜牧業大國目前仍允許使用促生長作用的抗菌藥。
近日,麥當勞宣布,2017年美國市場將采購不使用人類抗生素的雞肉產品。然而在其他市場卻沒有要求供應商停用人類抗生素。麥當勞“歧視化”對待的行為引起了多個國家消費者不滿。英國一家慈善機構正在發起一場聲勢浩大的電郵運動,以向麥當勞CEO發送郵件的方式呼籲麥當勞在全球範圍停止供應使用人類抗生素的食材,而不只是局限於美國的麥當勞餐廳和雞肉制品。
這一事件再次引發公眾對抗生素安全問題的關註。第一財經記者向麥當勞中國方面發起質問,為何只在美國停用人類抗生素,而在中國卻沒有停用,對這樣差別化對待有沒有合理的解釋。對此,麥當勞中國方面並未正面回答,僅僅稱:“在動物治病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必須的。麥當勞要求中國供應商對於抗生素的使用須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們將與相關供應商、專家協作,根據中國農業的實際情況,逐步推進行業的發展。”對於中國市場是否考慮以及何時停用人類抗生素並未作出正面回答。
歧視對待引發不滿
麥當勞在美國本土與美國以外市場的雙重標準引發消費者不滿。對於記者的質疑,麥當勞方面表示:“在動物治病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必須的。”而事實上,媒體及消費者並沒有質疑麥當勞的肉制品養殖中使用了抗生素。麥當勞被質疑的是因為在美國停用人類抗生素,而沒有在中國也停用,這種雙重標準,歧視性對待引發其他市場的不滿。
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表示,抗生素分三種情況,一個叫人用的抗生素,一個是獸用抗生素,還有就是人獸共用的,世界各國都是這樣規定的。麥當勞現在停用的是人獸共用的抗生素。麥當勞停用的就是人獸共用的抗生素。
那麽抗生素對人類有什麽危害?厲曙光表示:“我們人類的抗生素使用主要也是為了避免人類的一些疾病來進行消炎、抗菌、殺菌等作用,但是假如我們在畜禽類的肉里面也有一些獸藥的或者人用抗生素的殘留,那就會額外增加抗生素使用的量,那麽這樣就產生一個我們現在很擔心的問題,就是抗藥性和耐藥性的問題。更有甚者,我們現在經常看到有報道叫做‘超級細菌’,這種超級細菌實際上就是一種百毒不侵,水火不進的這麽一種細菌,什麽東西對它都沒有作用。等到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時候,我想對人類的危害是很大的。”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朱毅認為,現階段國內全面停用畜禽養殖業的抗生素並不現實,但是如果依法依規使用抗生素,監管執行到位,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
綜合幾位專家的意見可以看出,采購按照法律法規使用抗生素的肉類本身並不違法,麥當勞在美國停用人類抗生素是為了為美國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健康的產品。而在中國,麥當勞卻沒有做到這一點,這一雙重標準的行為讓中國消費者很不滿。
洋快餐走下神壇
對於麥當勞的做法,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朱悅表示,這背後也有我國在食品行業的標準和美國市場存在差異。由於我國在養殖業抗生素使用上監管不嚴,同時在餐飲業也沒有不用抗生素的相關規定,洋快餐品牌不做出現相關承諾也並不違反中國的法律法規。但是,我們觀察到,近年來,中國也在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在食品安全監管上的標準,逐步與國際接軌。未來,中國對食品原料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將會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減少使用抗生素也是發展趨勢之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指出,在動物養殖過程中,防治動物疫病、穩定產量等考慮使用抗生素是比較常見的,符合規定的使用也是被許可的。但出於避免抗生素殘留帶來的危害及對抗生素造成的耐藥性的擔憂,各地都在嘗試盡可能少用或者不使用抗生素。因此,麥當勞除了在美國,在中國等其他地區也應該努力減少抗生素的使用,而不僅僅為了保護美國消費者的利益。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健康需求加強,以及洋快餐屢屢爆出食品安全事件等問題,洋快餐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已不斷下降。曾幾何時,能夠在麥當勞、肯德基過生日、買一份兒童套餐是很多小朋友的心願,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不複存在了。或許意識到市場在不斷變化,麥當勞與肯德基兩大洋快餐也開始加速發展加盟以及尋找戰略投資者出售股權,通過這些方式來變相撤出中國市場。
朱悅表示,隨著在外就餐這一消費行為比例的持續提升,未來人群在快餐消費上還是會持續增長。其主要拉動因素包括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和購買力的持續提升,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動,以及快餐企業網絡的進一步拓展。相較美國,中國的人均快餐消費只有其十分之一,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當然,隨著市場的發展,消費者的要求也會變得更高更多元。首先,強勢的品牌依然會獲得更多的青睞,消費者在就餐時,不單是註重口味,更關註服務體驗、就餐環境以及品牌附加價值。知名品牌通常更能提供高水平且標準化的服務,從而吸引廣大消費者。另外,中國居民現在也日益關註健康問題。知名洋快餐品牌在食品安全系統上的監管和標準都比較嚴格,同時,為了更好迎合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嘗試推出一些帶有健康概念的新產品和營養理念,希望能借此迎合消費者,從而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本周,麥當勞剛剛推出不久的Step It健身手環開始下架,因部分佩戴了該手環的兒童稱該產品會刺激手腕皮膚。
麥當勞發言人稱,這款玩具健身手環從8月9日開始出現在美國和加拿大門店的“開心樂園餐”中,取消這款產品是自願行為。
麥當勞發布聲明稱,在收到這款手環可能刺激皮膚的有限的報告後,麥當勞迅速采取了這一自願行動,對麥當勞來說,顧客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公司正在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調查,麥當勞的餐廳現在開始為兒童顧客提供另一款“開心樂園餐”玩具。
麥當勞沒有透露自己分發了多少StepIt健身手環,也沒有透露是否會重新設計“開心樂園餐”的健身玩具。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營銷學副教授洪卡說,這一事件對多年來致力於改變垃圾食品形象的麥當勞來說是一次挫折。
麥當勞自1979年推出“開心樂園餐”,美國麥當勞聖路易斯區域廣告經理迪克·布萊姆斯和自己的同事共同想出了“開心樂園餐”的點子,在套餐中贈送玩具。1979年這一想法付諸實踐,當時推出的玩具馬戲團馬車系列(Circus Wagon Train Theme)在全美引發轟動。
據外媒報道,麥當勞在中國內地、香港,以及韓國的2800家餐廳,或許已經找到了最後的買家。現在只剩下了兩個最後的競價者,一家是華盛頓私募股權公司凱雷集團,另外一家是跨國財團。報道稱,20年特許經營協議的價值估計在20億美元到30億美元之間。
麥當勞發言人表示,去年宣布的公司重整計劃有許多基礎性元素,其中就包括對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所有權架構進行評估。
凱雷集團此前在餐飲行業不乏成功的記錄。2006年,他們收購了唐恩都樂,2011年送其上市,而此前,唐恩都樂已經成功打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
麥當勞自今年3月底宣布在中國內地、香港和韓國市場引入戰略投資者,並承諾向收購方提供為期20年有限制的加盟特許經營權。當時已有的意向戰略收購方有貝恩資本、TPG Capital、凱雷投資集團、首農集團和Green Tree Hospitality參與招標,同時麥當勞希望有中國的戰略投資方加入。隨後北京首旅集團、三胞集團、中國化工等企業也紛紛加入招標隊伍中。
麥當勞在中國的快餐市場總份額去年已跌至23.9%,遠低於2012年的40%,分析師表示,麥當勞給中國市場帶來的新奇在逐漸消失,消費者並不關心其低廉的價格,正轉向更健康的選擇。
同時也有媒體表示,日本麥當勞也難逃“被出售”命運。日本麥當勞作為該國快餐產業的先驅,近年來相繼爆出醜聞,且一直未能挽回失去顧客的頹勢,公司正在進行改革,包括關閉虧損店鋪並提升形象等。
9月15日消息,據路透報道,快餐巨頭麥當勞已收到至少三大財團對其在中國及香港店面的最終收購要約。全球私募股權公司凱雷集團(CG.O)和TPG Capital已與中國合作夥伴聯手,爭相購買麥當勞這些價值至多30億美元的資產。
同時,多位接近交易人士指出,競購名單中TPG其實是和國內商超連鎖巨頭物美集團一同發起競購。
房地產公司Sanpower集團同樣為資產收購提出了報價,該公司此前曾表示,它與北京首都旅遊集團聯手。TPG和凱雷拒絕對他們的最終出價發表評論,而中信、物美和Sanpower回複記者的置評請求。
2016年3月,麥當勞方面宣布將出售其亞洲地區的特許經營權,具體為內地、香港和韓國三地20年的特許經營權。麥當勞在全球業務主體是特許經營,占整體業務的80%,通過將直營業務以特許加盟方式轉手當地企業經營,以及新的投資人持續拓展店鋪。麥當勞希望將全球特許加盟的比例提升至95%。
此前有競購意向的財團包括首農集團、格林豪泰、中國化工集團、新希望集團、三胞集團、貝恩資本、TPG、中信集團加凱雷集團、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
麥當勞在中國的快餐市場總份額去年已跌至23.9%,遠低於2012年的40%,分析師表示,麥當勞給中國市場帶來的新奇在逐漸消失,消費者並不關心其低廉的價格,正轉向更健康的選擇。
而值得一提的是,9月2日,麥當勞最大的對手之一百勝餐飲集團宣布與春華資本集團及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達成協議,二者共同向百勝中國投資4.60億美元,該項投資將與百勝餐飲集團與百勝中國的分拆同步進行。歷時半年多時間,百勝中國引入投資者、分拆上市一事終於完結。
英國《金融時報》12月1日報道,以中信集團與美國私募股權巨頭凱雷為首的一個財團已接近達成收購麥當勞中國業務的交易,雙方最早可能在聖誕節之前達成協議。
據知情人士稱,中信與凱雷為首的財團可能支付20億到30億美元,收購麥當勞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的近3000家門店。
參與競購的還有美國私募股權巨頭TPG Capital與貝恩資本(Bain Capital),TPG與物美合作,貝恩資本的合作夥伴是格林豪泰酒店集團(GreenTree Hospitality),但他們現在已經退出。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麥當勞快餐公司11月30日宣布,這家快餐連鎖巨頭標誌性產品“巨無霸”漢堡的發明人邁克爾·“吉姆”·德利加蒂本周早些時候去世,享年98歲。
麥當勞公司說,德利加蒂的人生十分勵誌,“我們感謝你,我們會永遠記得你”。
“傳奇加盟商”
德利加蒂11月28日晚在賓夕法尼亞州西部匹茲堡市郊外的家中去世,家人陪伴他走完生命最後一程。他的葬禮定於12月3日舉行。
根據《洛杉磯時報》1993年刊登的麥當勞公司介紹,1967年,作為麥當勞賓州加盟商的德利加蒂得知顧客希望供應更大的漢堡,決定在匹茲堡附近尤寧敦市的一家麥當勞餐廳搞創新,推出後來為人們熟知的“巨無霸”漢堡。
這款漢堡通常夾有雙層牛肉餅以及生菜、奶酪、酸黃瓜等配料,撒上芝麻,澆上獨特的醬汁。一經推出,尤寧敦的這家麥當勞餐廳當年營業額猛增12個百分點。德利加蒂隨後在他特許經營的賓州其余40多家麥當勞餐廳推廣,供不應求。
“他經常被人問起為什麽給這款漢堡取名‘巨無霸’,而他的回答是,‘巨無霸’聽起來很好玩,”德利加蒂的兒子邁克爾說。過去幾十年,德利加蒂幾乎每個禮拜都要吃至少一個熱量達540卡路里的“巨無霸”。
1968年,麥當勞公司把“巨無霸”加入全國連鎖餐廳的菜單,迄今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量數以十億計。“巨無霸”誕生40歲時,麥當勞公司估計,每年銷售5.5億個“巨無霸”,相當於每17秒鐘就賣出一個。
麥當勞公司在悼念德利加蒂的聲明中說,德利加蒂是麥當勞系統“傳奇經營商”,給企業品牌留下“持久印記”,“巨無霸”成為一種世界上許多人喜歡的漢堡。
不過,作為“巨無霸”之父,德利加蒂本人並沒有因此獲得任何“版稅”。
跳出劇本搞創新
匹茲堡大學卡茲商學院研究特許經營的專家安·鄧肯說,德利加蒂成功的秘訣很簡單:他聽取了顧客想要更大漢堡的意見。在做加盟商時,人們總是得按照“寫好的劇本”來,但德利加蒂看到了機遇,跳出了劇本,因為他清楚客戶的需求是什麽。
德利加蒂曾這樣總結自己創造“巨無霸”的過程:“這跟發明電燈泡不一樣。電燈泡已經在那里了,而我做的只是把它擰進插座。”
有意思的是,麥當勞公司曾經對德利加蒂的創新並不感冒。他2006年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說,公司一開始抵觸他的主意,認為現有菜單上的芝士堡、炸薯條、奶昔已經賣得挺好了,“為什麽要嘗試其他東西呢”?
鄧肯說,好在德利加蒂堅持了他的看法,麥當勞公司最終同意推廣“巨無霸”,“而剩下的事情就寫進了歷史”。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包括私募股權投資巨頭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 ,CG)在內的財團接近達成以至多20億美元收購麥當勞(McDonald's Co. ,MCD)中國特許加盟店的交易,從而為這家美國快餐連鎖運營商打開中國市場帶來現金和本地支持。
據知情人士透露,麥當勞將向凱雷財團出售約80%的中國特許加盟店股份,該財團也包括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Citic Limited)。知情人士稱,這筆交易仍需麥當勞董事會簽字批準,可能為這家快餐運營商帶來15億美元至20億美元的先期付款。
知情人士稱,上述交易最快可能於下周宣布。
麥當勞將保留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2220家門店的約20%股份,其擁有並運營著65%的門店。售股交易將協助麥當勞削減總體運營成本,保留資本。麥當勞仍將在20年內從其中國特許店獲得預計5%至7%的銷售額。
一名麥當勞中國發言人不予置評。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美國麥當勞已經決定將旗下中國業務出售給由中信集團(CITIC)和美國投資基金凱雷集團組建的聯盟,預計交易額超過20億美元。
報道稱,麥當勞預計2017年年初發布該消息。
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餐飲連鎖店競爭壓力加大,麥當勞中國業務現面臨增長放緩趨勢。據2016年7-9月財報顯示,中國業務盈利持續減少,凈利潤比上一年同期下降3%。
為改善經營情況,麥當勞提出計劃稱,截至2018年底,近1成全球店鋪將改為特許經營店,並將出售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店鋪的經營權。據此推測,中國業務在出售給中信集團聯盟的基礎上,作為麥當勞的店鋪繼續經營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