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權高度集中: 恆力房地產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169)

1 : GS(14)@2011-02-20 12:08:5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217/LTN20110217308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52

[黃國英] 英明之選:市勢弱短炒要高度戒備

1 : GS(14)@2011-12-20 22:46:45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11220/00376_00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89

股權高度集中港股MSCI指數將剔除

1 : GS(14)@2016-02-02 15:33:42

【明報專訊】指數公司MSCI明晟昨日決定,從本月開始,只要被本港證監會警告股權高度集中的港股,均不會被納入明晟旗下各個全球指數,原有已被納入指數的亦將會被剔除。此外,被剔除港股,即使及後獲證監會解除股權高度集中警告,亦要至少12個月後才可能重新被納入。



根據證監會紀錄,去年共有18家上市公司因股權高度集中而被警告,當中包括集成控股(1027)、恩達集團(1480)、BBI生命科學(1035)、以及高銀「孖寶」高銀金融(0530)和高銀地產(0283)。去年這些公司股價曾大上大落,令外界擔心股權集中帶來的股價操縱問題。

現時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MSCI中國小型股指數及MSCI香港小型股指數的成分股,合共有18隻曾遭證監會點名有股權高度集中情?。其中MSCI中國指數分別有博華太平洋(1076)及高銀地產。MSCI中國小型股指數則包括集成控股及中國新城市(1321)等共12隻股份。MSCI香港小型股指數則有恒大健康(0708)及中國智慧能源(1004)等4隻股份。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2/news/ec_ecj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09

倘京續侵蝕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美國會倡改《政策法》 取消港特殊待遇

1 : GS(14)@2016-10-10 00:36:25

■銅鑼灣書店5人被中國當局擄走及拘留,6,000人今年1月上街。



【本報訊】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提交年度報告,當中設有專章批評中共不斷干預香港,由銅鑼灣書店事件,到立法會選舉中多名候選人被取消資格,都顯示一國兩制下的高度自治被侵蝕。委員會建議,若香港的自治及法治繼續受到威脅,美國政府應該考慮修改《香港政策法》,不再將香港視為有別於中國大陸的地方。記者:麥志榮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每年均就中國人權及法治狀況提交報告。去年的報告中有關香港的章節,對於佔領運動表示關注,而今年的報告亦設有專章關注中共干預香港的問題。委員會在給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信中指出,中國在人權以及法治各方面都全面倒退,銅鑼灣書店股東被擄走、香港年輕民運人士外訪受阻等,都顯示中國開始明目張膽地越境侵犯人權。委員會主席參議員Marco Rubio表示,委員會的報告是獻給被監禁的中國宗教人士、維權律師和香港為未來鬥爭的學運人士,希望他們知道美國支持異見人士,並會迫使中國共產政權尊重人權與法治。報告又指出,在過去一年,受到《基本法》保障的香港高度自治不斷因中國干預而被侵蝕,銅鑼灣書店東主與職員分別被中國當局擄走及拘留,並被安排在電視上認罪,遭到國際社會廣泛譴責,是北京侵犯一國兩制的最嚴重事件之一。



■民族黨陳浩天被指支持港獨,遭取消參選立會資格。

港府:勿干預內部事務


另外,傳媒亦因為商業利益而對屬下的記者與編輯施加壓力,導致新聞從業員認為香港的新聞自由狀況繼續倒退。香港的《南華早報》被阿里巴巴收購後,更增加了傳媒自我審查的顧慮。受到近年來中國不斷干預的影響,香港社會出現了提倡自決以及獨立的活動,6名立法會參選人因被認為支持港獨而遭當局取消參選資格,被外界認為當局有政治審查之嫌。報告建議,要透過發表公開聲明以及國會通過決議案的形式,強調維持香港的新聞自由、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獨立的司法制度,與高透明度的政府治理,是香港繼續保持作為亞洲商業與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柱,也是美中兩國的共同利益所在,同時應繼續追問銅鑼灣書店股東情況。但如果香港的自治與法治繼續受到威脅,美國政府應該考慮是否需要修改《香港政策法》,不再對香港實施與中國大陸有分別的政策待遇。特區政府回應有關報告時指出,外國議會不應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又指自回歸以來,香港一直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充份體現一國兩制得到成功落實,這是國際社會有目共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08/197947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115

何謂股權高度集中?

1 : GS(14)@2016-10-13 08:05:03

【話你知】所謂股權高度集中,證監會並無嚴格定義。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統計,「通常少過20人持有多過80%股權,就會出聲」。情況通常由大股東及另外10至20名股東,合共持有85%至99%股份,若然只是上市不足6個月的股份,大股東仍處於禁售期,流通量更加稀少。不過,該公告只客觀陳述某日的持股分佈,以及期間的股價、成交量統計,和有可能涉及的企業行動(例如供股、宣佈潛在收購合併等),亦多數在股份大升大跌後數天至數星期才公佈查訊結果,意味證監會傾向在股價異動後才介入查訊,不時被市場人士斥為「馬後炮」。除了公佈時間落後於市場反應,因股權集中只屬「告示」,並無罰則,公司被點名兩次亦無後果,包括公眾持股曾低至0.22%的卓爾發展(2098),和6年來股權越來越集中的高銀金融(530)。博華太平洋(1076)及其前身第一天然亦兩次被指股權集中,均涉現任大股東崔麗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3/197993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777

田少:梁向西環求助 毀高度自治

1 : GS(14)@2016-10-30 12:39:37

田北俊



【本報訊】宣佈參選下屆特首的退休法官胡國興,炮轟梁振英令社會撕裂,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昨也向梁開火,指梁因表現不濟向中聯辦求助,自行放棄高度自治,更爆料指港大任命副校事件中,因梁「搞唔掂」港大校委,竟尋求中聯辦介入。


求介入港大副校任命事件

田北俊昨早接受港台訪問,指香港近年變化如此大,源於梁施政手法問題,田批評近年中聯辦事事干預,「係因為行政長官廢廢哋之嘛」,又斥梁主動找中聯辦出手,等同自願放棄高度自治,「行政長官自己搞得掂,中聯辦呢三個字唔使提㗎喇」。田又爆料稱,在港大副校長任命事件,梁因「搞唔掂」,而校委中有多名人大、政協及立會議員,故梁尋求中聯辦協助,又指若梁連任特首,明年7.1大遊行或有100萬人上街。


談葉劉好處:恨到發慌

對於多名盛傳參選或表態出選特首人士,田形容盛傳參選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民望高,早前與曾通電話時,建議對方盡快宣佈參選,又指若不及早表態,或令一些商界人士放棄參選選委,又稱商界較希望曾俊華及曾鈺成參選特首。至於已宣佈參選的胡國興,田稱曾與對方食早餐,雙方在大理念上相同,又形容胡「好掂」,但胡起步較遲及未有班底,對其管治表現存疑;另一表態參選的葉劉淑儀,田形容其好處是對選特首「恨到發慌」,相信會有清晰政綱,但她朋友不多難以組班,「我唔覺得有人睇好佢」。另外,港大校委文灼非在一個論壇稱,近年大學生對政府大學政策及校委不信任,他曾向梁振英反映,但梁無正視問題,又指梁作為八大院校校監,卻不敢踏入大學一步,而年輕人抗拒到內地交流,除因未能推行國教外,亦與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批評港大學苑風波有關,令港獨思潮蔓延。■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30/198170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038

籲放寬樓層高度 改善居住質素

1 : GS(14)@2016-12-01 07:52:37

【明報專訊】吳永順認為,在善用土地資源的原則下,除了針對住屋供不應求「量」的問題,亦需要照顧居住空間「質」的要求。故他建議港府將現有住宅樓層高度上限由3.5米放寬至3.7米,改善市民的居住空間。

特設展覽 市民親身感受空間

根據現行本港建築條例,除了限制住宅總建築面積外,亦有指引將高度限制訂為3.5米,吳永順解釋說:「一般人均知道,港府就住宅對發展商有建築面積的限制,例如地盤面積2500方呎,地積比率6倍,則可興建樓面的建築面積便不可超過1.5萬呎。其實政府亦設有住宅樓層高度不可高於3.5米的指引,目前我們正爭取將該高度上限提高至3.7米,這樣便可多給予8吋空間予建築師,亦可令市民居住的樓層提高。」

吳永順表示,大多數市民未必了解將提高住宅樓層高度的好處,故香港建築師學會將於本月21日起在科學園展示多個樓高3.7米的150呎示範單位,展期4個月,「畀市民去親身感受,這樣便不會憑空討論」,跟着該會希望港府能就有關建議作出回應。

[名人樓市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16&issue=20161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41

話你知:股權高度集中 無明確定義

1 : GS(14)@2016-12-07 07:24:14

【明報專訊】雖然近期指數公司已修例將股權高度集中股份剔除,但事實上,何謂「股權高度集中」,上市規則中並無明確定義。根據上市規則第13.34條,如「發行人的證券可能集中於幾個股東手上,以致有損投資大眾利益或是投資大眾並不知情」即屬股權過度集中,該上市公司必須「按照《上市規則》第2.07C條的規定刊發公告,通知公眾其證券或沒有真正的市場,又或其持股可能只集中於幾個股東手上」。

惟即使證監會針對上市公司的股權架構及作出調查,並會在網上公布股權高度集中的公司名單;但卻未有對名單上的公司作出任何懲罰或條文約束,逼令公司改善問題。

高銀地產14名投資者持95%股份

至於指數公司修例將股權高度集中股份剔除一事,則源於「高銀孖寶」之一的高銀地產(0530)被證監揭發,其連同大股東兼主席潘蘇通在內的14個投資者持有逾95%股份,股權過份集中。事件令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於今年年初將其剔出MSCI指數;並同時宣布,將證監會認定為股權集中的香港股份剔出全球指數。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47&issue=20161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387

遼寧號繞台進南海美日台高度關注

1 : GS(14)@2016-12-28 08:12:11

中國解放軍唯一服役航母「遼寧號」編隊(圖),近日首次突破第一島鏈,經東海日本宮古海峽赴西太平洋作遠海訓練,引起美日台高度關注。據悉編隊隨後環繞台灣東南海域航行,並南下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有傳或於海南三亞軍港停靠。台灣國防部長馮世寬昨證實,台灣空軍曾出動RF16偵察機對遼寧號跟蹤監察,並稱台軍方未即時公佈,是因中方此前講明只是遠海訓練,加上日方也公佈遼寧號編隊的照片,台灣「應隱藏實力,而非故意展示實力」。馮又稱編隊並無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整個演訓平和,「都在我們對策之內」,呼籲台灣人民放心。不過台灣前國安局長蔡得勝本月初曾表示,遼寧號通過台海意味解放軍有走出近海、中海能力,兩岸軍力越來越懸殊。


日擬支援東南亞海上安保

此外據日媒周日報道,日本海上保安廳決定下年成立「海上保安國際合作機關」,支援東南亞各國海上警察安保機構。報道又稱「中國在南海活動越發活躍,日本將給予東南亞各國警備機構補給,盡可能防止與中國軍事衝突」,相關經費已列入日本明年預算案。中央社/日本《朝日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28/198789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317

證監出手遏創板炒風 嚴限股權高度集中 業界:阻嚇力有限

1 : GS(14)@2017-01-21 12:03:39

【明報專訊】本港創業板公司股價時常出現禾雀亂飛的情况,證監會及聯交所昨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關注不少創業板新股以全配售形式上市,在配售時常出現「圍飛」,未達到公平分配的情况。證監會並向保薦人、包銷商及配售代理發出指引,重申他們安排上市及配售時應達到的操守標準,冀從源頭解決創業板新股股價波動的問題。但有市場人士批評,當局沒修改上市規則,只發出指引及聲明,對業界的阻嚇力不足。

明報記者 廖毅然、溫婉婷

聯合聲明表示,過去兩年創業板股份的首日股價升幅,平均皆以倍數計,但大多在一個月內從高位急跌。當局同時指出,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合共49隻創業板新股,有48宗均以全配售形式上市。然而在配售時卻出現分配不均、股權集中的問題。

年半49新股上市 48隻採全配售

因此,證監會發出指引,首先要求保薦人要向上市申請人提供意見,特別是申請人應否採取公開發售的形式上市。若申請人仍然計劃以全配售方式上市,配售代理必須制訂全面的推銷及配售策略和配發基準,確保股份公平分配,不應僅給予部分客戶,而把其他客戶排除在外,亦不應向客戶提供優惠待遇,例如保證獲分配證券或異常大量的配發等。證監同時要求,配售代理必須妥善進行「認識你的客戶」的程序,以確認客戶並非他人的代理人,而且獨立於新申請人及其控股股東與董事。

新指引又要求保薦人及配售代理保留完善的文件紀錄,例如保薦人要保留目標投資者類別、承配人組合、整體配發策略及基準等。配售代理則要保留所有收到的認購申請、分配理據和拒絕認購申請的理由等紀錄。

業界:要公開招股便要改上市規則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發言人甄文星表示,業界因應創業板上市前,一向需要向監管機構遞交很多資料,因此昨日的聯合聲明及指引只是重申做法,效果有如對上市公司發出股權高度集中的警告,無助改善股份流通。但由於監管機構強調有一批「熟口熟面」的投資者參與承配創業板股份,業界正觀望當局是否予以打擊。他又認為,若當局期望有更多人利用公開發售的形式上市,便有需要修改上市規則。

證監會及聯交所則重申,若關注到股份可能會集中於少數人手中,或大部分承配人可能各自持有極小量證券,當局便可能會查詢。若新申請人、保薦人、包銷商或配售代理未能設立適當的政策及程序,將在適當情况下採取行動。港交所集團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亦強調,聯合聲明是一項初步對策,當局會繼續對創業板進行更廣泛的改革。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30&issue=20170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4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