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近一個星期的買賣及風險評估

先此聲明,其實還是照抄偉哥的意念寫成的東西,如有不滿或無帶來投資建議,敬請見諒。

其實我近幾天見市況不斷不挫,覺得有點兒不對路,所以在近三四個交易日逐步售出股票,亦因為太匆忙,所以有些疏忽,導致有多沽股票的出現,而近幾日賣出的股票如下述:

(1) 8月3日,賣出所有愛高集團(328) ,每股3.2元。

(2) 8月8日,售出剩餘的奧普集團(477),每股80仙。

(3) 今日因為技術上破位,原本想售出一半新華文軒(811),每股3.57元,後來見市況不佳,原本想改價以3.51元售出該股,但是卻因大匆忙,變成一個新交易,結果全數成交,現在手上只剩下1手股票。

我知道自己在大家增持下,自己減持,可能有點對大家不起,但是為了保住手上盈利及維持買賣紀律,故此作出出售之舉。

現時,在損失上,我估計我如果不增持,手上的盈利就算在跌至海嘯價錢,覆蓋率仍達109.35%,應還能保持盈利,所以無論在流能性及抗風險能力,尚算不錯,現列表如下:

筆者組合組合現金量和流動資產已佔股票組合接近50%,且手上剩下少量低息債項,且不急需還款,故估計個人在市況反彈時或在更低的位置時,有能力作出一次大手吸納,以彌補損失,應屬進可攻,退可守之舉。

個人認為,在技術上,恆生指數可能面臨下試18,000點的位置,何況現時已經有大量股票作出恐慌性拋售,很多股票已跌至吸引的水平,但是仍未到達金融海嘯的恐慌性水平,所以暫未有意慾入貨,不過現時列出部分想入貨的股票名單如下:

97,114, 224,270,533,684,1488,811,464,1123,1170

但就個人來說,最終仍需等待部分股票確實吸引再作決定。

補註: 有些人認為811是10厘股,但是需要扣除10-20%股息稅,以去年派息30仙人民幣,以及人民幣1元兌換1.21港元計,實際息率為7.91%-8.9%,當年海嘯時息率最高達19.76%至22.22%,敬請注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24

搜運力嚴重過剩 航運企業資金鏈風險凸顯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38897.html

融危機爆發後的航運市場持續低迷,令全球最大的干散貨航運商中遠集團,也因為不願履行此前簽訂的高價合同而一度遭遇船舶被扣的尷尬。

近日有國際船東稱,由於中遠集團要求停止履行2008年航運繁榮時期簽訂的租船合同,調整當時簽訂的租船費率,部分船東已經扣押了中遠的部分船舶作為未付款的抵押品。

昨天,中國遠洋(601919.SH,01919.HK)投資者關係部一位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確認,公司下屬航運企業的確與部分國際船東就租船合同的談判出現商務糾紛,導致幾艘船舶被扣,不過目前被扣船舶已經陸續解除扣押。

一位航運公司內部高層對記者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航運市場持續低迷,不少中小船企出現延遲交付租金或者推遲造船訂單的行為,此次航運巨頭中遠也出現類似狀況,足以可見目前航運企業所面臨的困境不小。

運價租金成倍下滑

與中遠發生商業糾紛的,也包括希臘最知名的一家船東,該公司有17或18艘船舶租給了中遠,並一度扣押了中遠的一艘貨輪,阻止其離開美國路易斯安那港口。

對於與國際船東的合同糾紛,中國遠洋方面昨天給記者的聲明中指出,這次中國遠洋所屬公司的市場行為,屬於具體的業務操作範疇。「控制成本、調整租金是公司廣大股東的強烈要求。」

據瞭解,中遠之所以希望通過「調整租金」等方式來「控制成本」,與國際航運市場運價與船價的大幅下滑有很大關係。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當時航 運企業與船東簽訂的好望角型(Capesize)貨輪5年期合同的典型租船費率約是每日8萬美元,而在目前的短期現貨市場,好望角型貨輪的租船費率只有每 日1.8萬美元。而造船價格更是跌到了近三年以來的低點。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海運業處於最繁榮的頂峰期,當時很多航運企業都錯判全球經濟的走勢,下了不少訂租船合同,而且有些是中長期鎖定量價的,現在運價已下降到歷史較低位置,問題就出來了。」航運專家陳弋指出。

另一家航運巨頭的管理層則透露,事實上,在近兩年的航運低迷期,拖欠船費、延付租金的中小航運企業時有出現,由於此前簽訂的租金太高,目前的運價太 低,到付的船一下水就會虧損,很多合同根本執行不下去。不過,一般大型航運企業不到萬不得已,都還是會「硬著頭皮」繼續履行合同,畢竟為終止或修改合同付 出的信用成本和違約資金將是不小的代價。

金融危機以來,中國遠洋就曾遭遇巨虧尷尬。2009年,公司一度巨虧75.41億元,儘管2010年一度扭虧,但最近公司發佈的業績預告又顯示,今年上半年歸屬權益持有人的淨利潤又將出現虧損。

資金鏈趨緊

更讓航運企業鬱悶的是,持續低迷的航運市場,並沒有馬上回暖的跡象。

中國遠洋董事長魏家福最近接受媒體採訪時坦陳,受全球經濟低迷、新船交付快速投放及運價持續低迷三個因素影響,預計下半年的海運市場形勢將比上半年更嚴峻。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1日,全球干散貨船隊(大於萬噸以上的船舶)規模已達到5.7億載重噸,較2009年底增長了23%,還有2.5億噸的訂單將要在明後年逐漸完成。

陳弋還指出,預計遠洋市場可能要到2013年才會有起色,因運力過剩實在太嚴重,現在的新船訂單是目前整個船隊規模的44%。

「2009年國家的四萬億投資救了航運市場,航運界錯以為中國和全球經濟還會延續當時的增長速度,開始大量訂船,現在運力逐漸交付,而經濟卻進入平 滑期,產能就出現了過剩。」上述航運巨頭的管理層對記者表示,如果下半年需求持續不振,交付的運力沒有貨量支撐,將要極大地考驗航運企業的資金鏈和承受 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航運企業的資金狀況已經不太樂觀。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近期發佈的《中國航運景氣報告》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船舶運輸行業流 動資金景氣指數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下滑,20%的船舶運輸企業出現了流動資金緊張的狀況;船舶運輸行業融資景氣指數也連續下降了三個月,跌入不景氣區間,企 業融資難度明顯加大。

一旦航企的資金緊張進一步加劇,勢必進一步影響造船企業的訂單和經營。中銀國際最近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訂單月均接單量為 635萬噸,同比下降42%,已經顯示出全球船市未能延續持續復甦的態勢。比如中國船舶(600150.SH)上半年的新船訂單就出現回落,目前在手訂單 可以基本滿足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的生產任務,但如果新增訂單不能有效增加,2013年訂單可能不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6

股市下行風險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53154

精明的決策者,在計劃每件事情之前,必然對後果作最壞打算,以及衡量自己的承受能力,近來股市下跌,又有大把事後孔明,出來說三道四,馬後炮 當然炮炮中,不過你的長線投資回報並沒有得益,在股票投資方面,只要股價升值潛力遠高於下跌風險,就是一項好投資,我經常講,增長股與收息股應該各半,買 入增長股之時,就應該有這種心態,愈是細的公司,回報愈是驚人,但增長之穩定性愈低,長線而言,只要在每十隻增長股之中,有一、兩隻股價能夠倍數上升,長 線回報已經相當可觀,正如我上年4個幾買入中國動向(3818),就是這種心態,當時全球各國正在金融海嘯後回復過來,中國消費持續增長,體育用品行業出 現輕微飽和現象,潛在回報高於下行風險,於是決定買入,今天回頭一望,這個決定看似愚蠢,如果套用於90年代的美國科技股或香港地產股,或是2005年的 中國國企,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分別,如果時光倒流,再來一次,我也會做相同決定。

可惜在現實世界,時光沒法倒流,今天,你與我一樣要面對同樣的決擇,首先要預計下行風險。雖然現價計,恆指往績市盈率不到11倍,但如果遇上真正股 災,恆指市盈率可以見8倍或以下,那就是1萬5千點樓下,雖然在統計上,這種最壞情況是十年一遇,但世事無絕對,事情不發生,機率就是零,事情發生了,機 率就是百份百,以上情況,在08年未至09年頭金融海嘯之時已經發生過,但與我經歷過這段股災的網友,現在都是安然無恙。我當時發表過文章,話自從港股 73年股災開始,恆指都是一浪高於一浪,泡沫市的高點,最早3年,最遲8年破頂,2007年恆指見3萬兩千點,根據過往統計,恆指最遲在2015年升破3 萬2千點,從來成功的背後都是無數失敗,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52

京東方的鄂爾多斯「煤高科」:220億OLED項目風險係數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30/0MMDcyXzM2MTM0MA.html

巨虧之下,京東方的「煤高科」處變不驚。

8月30日,京東方A發佈公告稱,其已與鄂爾多斯市政府、東勝區政府以及北京國資委旗下的 北京昊華能源公司簽署了第5.5代AM-OLED生產線和能源建設項目的框架協議,其在鄂爾多斯以投資換煤炭的計劃(詳見本報2011年8月16日報導 《220億「高科技」投資誘惑 京東方鄂爾多斯「換煤」》)獲得進一步推進。

具體來說,京東方與子公司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出資3000萬 設立鄂爾多斯市京東方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而京東方與子公司合肥京東方,以及京東方顯示出資3000萬元設立鄂爾多斯市淏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這兩家能源投 資公司將作為其在鄂爾多斯所獲10億噸煤炭探礦權的具體獲配單位,開發所得資金將用於5.5代AM-OLED生產線的前期資金需求。

京東方有關人士透露,「總投資220億元的5.5代AM-OLED生產線註冊資金為120億元,鋪底資金為15億元,這些資金大部分將由煤炭資源開發所得資金提供,不足部分京東方將自籌,也不排除通過定向增發募集的方式。」

京東方預測其鄂爾多斯OLED面板項目2013年投產後每年的稅後平均利潤達到28.9億元。然而,未來幾年急劇擴大的OLED產能或對此預測帶來變數。

三重難題

具體為:技術專利、產業配套和未來產能放大帶來的盈利壓力

隨 著北京京東方8代線今年6月底點火,京東方的四條液晶面板生產線都進入量產階段,然而液晶面板行業的整體虧損讓京東方也承受了巨大損失,今年上半年出現了 12.2億元的虧損。京東方的公告顯示,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其虧損分別達到6.75億元和5.41億元,而三季度預計虧損將擴大至8.84億-10.84 億元。

「京東方的5.5OLED面板項目主體廠房建設今年內一定啟動,而建設工期為29個月,最快將於2013年底投產。」8月30日,京東方副總裁張宇表示。

然而,這個投資200多億元的新項目,卻不得不面臨技術專利、產業配套和未來產能放大帶來的盈利壓力等三大問號。

首先,對於京東方來說,選擇在鄂爾多斯投資OLED項目會面臨產業配套上的劣勢。京東方北京基地離鄂爾多斯有500公里路程,儘管這可以在一些通用的配套產業上提供支持,但是遠距離配套對今後的運營仍會帶來難題。

其次,由於全球OLED70%的專利被美國的柯達,以及韓國的三星、LGD等佔據,特別是在大尺寸領域,三星的專利壟斷優勢更加明顯。要想在大尺寸OLED突破,京東方顯然還需要邁過專利這道關。

對此,張宇表示,目前全球OLED專利不像液晶面板領域那樣被韓國和台灣地區企業控制,而且京東方為此也準備了部分資金用於專利購買和專利交換。

張 宇稱,早在2002年,京東方就收購了擁有部分OLED專利的韓國HI-LCD公司,擁有了部分OLED的專利和研發人員,而去年京東方在其成都4.5代 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基礎上開始進行OLED技術的升級改造,去年10月京東方更是與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在成都合作共建「OLED聯合實驗室」。

第三,在投資回報方面,京東方稱,經測算,鄂爾多斯OLED項目計算期平均年所得稅後利潤28.9億元,平均銷售利潤率為18.50%,稅後靜態投資回收期為6.99年,稅後動態投資回收期為8.76年。

對於這一投資回報率的計算方式,京東方方面表示,這是評估機構參考三星SMD5.5代線的利潤回報情況而估算的,並結合了當前OLED面板市場的出貨量和供求關係。

但未來OLED產能的急劇擴張有可能會對此帶來變數。2010年全球

OLED面板出貨量是4000多萬片,但是到2014年這一數字有望增長到2.5億片。尤其是三星新工廠的建設將驅使AMOLED產能面積從2011年的89萬平方米提升到2012年的260萬平方米,在2013年將再倍數成長。

DisplaySearch中國區市場總監張兵表示,屆時OLED面板的價格有望下降到目前的一半,這樣OLED的投資收益率也會下降,而且三星5.5代線投資規模只有21億美元,而京東方達到了35億美元,顯然京東方的資產折舊壓力更大。

卡位下一代顯示

「如果順利投產,其與三星的差距只有三年,且早於台灣地區的面板企業」

儘管京東方OLED項目面臨多方面的挑戰,但其對中國在下一代顯示領域中的卡位有一定意義。

AM-OLED面板作為液晶的替代技術,目前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領域已經開始部分替代液晶面板。張宇表示,顯示技術的這一輪升級中,台灣地區面板商的佈局太慢了,相反大陸的面板企業這次似乎趕在了前面。

除 了之前成都長虹虹視、崑山維信諾、順德彩虹等在中小尺寸OLED領域佈局,廣州創維華工、順德彩虹開始建設4.5代中試線。張兵指出,「如果說液晶面板領 域中國的企業至少有5年的差距,如今在OLED領域京東方5.5代線如果順利投產,其與三星的差距只有三年時間,而且要早於台灣地區的面板企業。」

然 而,目前各面板企業亦在加速對OLED的佈局。今年3月開始三星電子已經開始投資20億美元建設第8代線OLED面板生產線,LGD也剛剛宣佈將投資 28.3億美元用於OLED面板技術研發和建設第8代OLED面板生產線,預計2014年底將正式投產,而友達、奇美、彩虹都計劃投資OLED面板生產 線。

張兵表示,「三星還計劃在現有的幾條8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基礎上進行低成本改造使其生產OLED面板,如果那樣到2014年可能全球範圍8代OLED面板的產能將大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9

人民日報:民間借貸風生水起 巨大風險令人驚心

http://www.zjscdb.com/detail.php?newsid=62668

 「民間借貸熱」的背後,不僅是實體經濟投資機會的匱乏,更是部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狹窄、生存空間的逼仄。

  從溫州到鄂爾多斯再到江蘇泗洪縣石集鄉,日前,全國各地頻頻曝出的高利貸鏈條斷裂個案,把「民間借貸」推到風口浪尖,更讓後金融危機時代的金融風險問題浮出水面。

  以滾雪球方式過度膨脹的民間借貸,之所以讓人膽顫心驚,是因為一旦長長的資金鏈在任何一點上斷裂,就會引發中小企業倒閉潮,更會讓捲入其中的普 通民眾血本無歸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導致第一次溫州民間借貸的崩盤,出口外向型中小企業大範圍倒閉的悲劇,至今讓人心有餘悸。當前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據 浙江投資研究機構的分析,浙江小企業約80%都靠民間借貸維持經營;而在江蘇石集鄉,根據央視調查,高達98%以上的村民參與到高利貸遊戲中。

  民間借貸的「風生水起」,暴露的正是當前中小企業艱難的生存困境。

  從資金供給方看,在資本市場劇烈波動的當下,中小企業創業艱難、利潤偏低,「放貸謀利」自然成了民間資本的一個選擇。以鄂爾多斯為例,在煤炭與 房地產之外,民間借貸幾乎成了民間資本的唯一出路。半數以上的居民熱衷於放貸的資本活動,凸顯了民眾對於投資實業、尤其是創辦中小企業的信心缺失。

  就資金需求者而言,為應對通脹而收緊的銀根,加之扶持力度的不均衡,部分本就貸款困難的中小企業雪上加霜,「付息借貸」往往成了飲鴆止渴的無 奈。在溫州,普遍5%左右的利潤率的現狀,使得部分中小企業難獲銀行信貸,而民間高利貸又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放大了違約幾率。

  可見,所謂的「民間借貸熱」,一方面折射出實體經濟投資機會的匱乏,另一方面反映出了部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狹窄。生存空間的逼仄,不利於中小 企業發揮吸納就業的「社會穩定器」作用,也不利於我國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的有序轉變,背後隱藏著的巨大金融風險更令人驚心。

  應當承認,民間借貸發展到今天,對盤活民間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繁榮地方社會經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當務之急,不在於否定民間借貸, 而應給予其必要的制度規範、適度的風險控制。尤為重要的是,在宏觀調控既定方向不變的條件下,應盡快出台審慎靈活、針對性強的具體措施,依靠「區別對待、 有保有壓」的政策傳統著力解決部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正如英國電信集團董事長利萬基在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所言:「中小企業是整個經濟的引擎。」關心中小企業就是關心國民經濟整體,就是關注就業、關愛民生。只有幫助中小企業從「民間借貸依賴症」的無奈困境中走出,才能迎來企業和民間借貸的春天。
  人民日報評:民間借貸為何火熱異常

  「你急需要用錢嗎?無抵押、無擔保,用途不清、信用不良均可,2萬元~100萬元,1小時內放款……」相信很多市民的手機裡都接到過這樣的短信,很多私家車上,也會被插上這樣的小卡片。

  記者在百度網上輸入「融資擔保公司」的字樣,隨即彈出大量「貸款無抵押、權威擔保公司」之類的廣告,隨機點擊進入後發現,除了為資金需求方和銀行牽線搭橋外,甚至直接可以辦理借貸業務。

  在安徽蕪湖市區,幾乎每幢寫字樓裡都有「投資擔保公司」、「投資諮詢公司」的辦公室。在蕪湖市頂級寫字樓之一的僑鴻國際商城裡,幾乎每層都有一 家投資擔保公司,最多的一層有3家。這些名為「投資擔保」、「投資諮詢」的公司,實際上都在做同樣的事情:高息攬儲,高利放貸。

  在民間資金發達的陝西神木、內蒙古鄂爾多斯、浙江溫州等地,培育擔保公司生長的土壤卻是煤炭、房地產等暴利行業以及活躍的民間借貸。

  據南方各省的一些中小企業主最新透露,今年上半年以來,江蘇、浙江一帶的民間借貸利率最高竟達月息30%,而這正吸引著個人投資者將資金從銀行、「跌跌」不休的股市、風聲鶴唳的樓市及動盪不穩的大宗商品市場中搬出來,投入「放貸」的生意。

  原因一:錢荒

  最近人民銀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這是今年以來第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央行錢袋子捂得越來越緊,市場開始感受到資金緊張的壓力。

  在珠三角等地,當前原材料、勞動力、物流、財務等多項成本上漲,綜合作用於製造類企業,導致企業利潤攤薄,不少企業不接單虧損,接單也虧損。在 這種情況下,低端製造業企業和作坊式的小企業,難以承受經營壓力,首先面臨倒閉風險。日前,深圳市銀監局發佈的首期中小企業運營即金融服務指數,一季度深 圳市中小企業運營情況整體呈現出銷售下滑、成本趨升、毛利下降、融資需求和缺口加大等特點,融資難普遍存在,約13%的企業融資難度很大,57%的企業存 在一定程度的融資難題。

  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最近傳出數起知名民營企業倒閉的消息,引來各方關注。

  長期在一線調研的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告訴記者,總體來說目前並沒有出現中小企業「倒閉潮」,但與2008年訂單一夜間消失導致 「猝死」相比,現在中小企業的訂單倒有,但原材料、勞動力、匯率、資金等多座「大山」一起壓來,利潤低到一下子死不了,活著又看不到希望。現在我們看到的 是生存危機,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觀,下半年真有可能迎來一波倒閉潮。

  業內人士分析,銀行收緊銀根後,由民間資本構成的貸款公司或典當行會成為融資者在短時間融到大額度資金的首選渠道,所以即便利息上漲,許多急需大額資金的人還是紛紛選擇小額貸款公司或典當行。

  原因二:歧視

  日前在天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上,來這裡的企業實際上很少有真正的小企業,大多數都有著非常大的資金量需求,多在幾千萬以上。 很多企業開口就要融資幾千萬,但似乎就這樣的企業才有和投資機構對話的資格,這就把那些只想貸款十萬百萬的小企業拒之門外,這種現象在許多金融機構中都存 在,特別是銀行特點願意信貸批發而不願意零售,因為零售放貸的平均成本要比批發高很多。

  目前在我國,99%的企業是中小企業,他們對GDP的貢獻超過60%,對稅收的貢獻超過50%,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和82%的新產品的開發,但是他們依然很難獲得銀行的青睞。

  在我們現有的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特別是大中型商業銀行佔據著主導地位,以銀行為媒介的間接融資是企業融資的一種主要方式。出於貸款安全性和盈 利性的考慮,大中型商業銀行盈利的天性就決定了它很難對中小企業融資給予足夠的重視。而很多金融服務體系仍脫胎於計劃經濟時代,主體架構仍然是瞄準著大型 企業。

  此外,目前面向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業發展滯後,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的專門機構很少,銀行常常以中小企業貸款監控成本高、風險大,而不願意放款, 中小企業貸款的不良記錄影響了銀行的積極性,當前很多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偏小,很難達到直接上市發行股票和債券的要求,管理基礎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 理機制,資信度不高,財務制度不健全,透明度比較低,基礎未做好,就盲目擴張,這些缺點更增加了企業融資的難度。

  原因三:滯後

  我國從2008年小額貸款公司試點以來,它的定位非常明確,也就是定位為中小企業支持「三農」等方面的小額貸款。

  在當前銀行信貸收緊的背景之下,一些地方的民間借貸生意火熱升溫,但是小額貸款公司卻也面臨著錢荒,在排起長隊的客戶面前卻無錢可貸。溫州市工 商局近日對小額貸款公司的一次摸底結果顯示,23家小額貸款公司現有註冊資本金52.2億元,銀行融資25.1億元,兩者總和為77.3億元,而全市貸款 額已經達到84.4億元。

  在銀行貸款門檻比較高的情況下,一些民間借貸公司的生意也非常火爆。在南通調查時發現,南通目前有很多家民間的借貸公司,生意非常火爆,利息非 常高,相當於銀行利息的10倍。也就是說中小企業一方面面臨著融資難,同時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主流的金融體系本身也面臨著沒錢的狀況。

  小額貸款公司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制度性的問題。首先,現在由於企業缺錢,銀行貸款難,所以很多企業也去找他們了,但他們沒有那麼多錢;其次,我們 在制度設計的時候,它只貸不存,那麼它沒有吸收存款的功能,只可以得到一些融資,但是它的融資規模不能大於註冊資本的50%。在這種情況下,它沒有那麼多 的錢可以貸,所以就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民營銀行難產,折射出我國民間金融機構發展滯後。專家認為,如果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在融資渠道上進一步地放寬。比如該法人得到的資金和融資的 比例,是它註冊資本的2倍,而不是50%,這樣它就會有很多的資金;其次,要成為一些大金融機構的零售機構,就是大金融機構批發給它一些貸款,然後他進行 放貸,這樣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再有,就是利率問題,雖然小額貸款公司利率比較高,它是正規銀行貸款的4倍,目前是23%左右,但是民間金融比它還高。

  專家鏈接

  應逐步放開民營資本的審批

  如果從政策面上來說,我們已經放開了,那就是非公經濟的新36條中提到的,民營資本可以興辦金融機構。現在問題在於我們的審批過於緊,到目前為 止,我們審批的很少。比如民營資本進入村鎮銀行,這在理論上和政策上都沒問題,但在實際上卻非常困難,因為有很多高的門檻。應該說相當一部分的民營資本缺 乏資質,但是他們參與過一些小額的貸款公司,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所以我覺得應該逐步地放開,這樣才能夠發揮村鎮銀行的作用,使民營資本真正進入,然後再 加強規章制度的監管,這樣就使得風險能夠降到最低,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

  民營資本可以進入小額貸款公司

  作為一個小額貸款公司,民營資本完全可以進入,因為它不是對公眾吸入存款和放款,所以這一塊風險相對較小。如果是村鎮銀行,那麼應該根據金融監 管審核它的資質、股東以及管理等各方面,這些條件具備了,就可以讓它進入。思想還是要解放一點,政策還要再放開一點,把為中小企業服務和加強風險防範結合 起來,最重要的時候應加強內控,它的資質和內部管理非常重要,只要這些條件具備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期待建立更多的民間合作金融組織

  對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應該建立健全一個完善的金融體系,大中銀行為中小企業服務也應該改變觀念。另外,農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們一直存在的組 織,為什麼不能發揮它對中小企業的一些作用呢?然後帶動公司、村鎮銀行、城商行,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建立更多的真正民間合作金融組織。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

  背景鏈接

  2010年5月出台的《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民間融資36條)第18條規定:適當放寬小額貸款公司單一投資 者持股比例限制,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涉農業務實行與村鎮銀行同等的財政補貼政策;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信用擔保公司,完善信用擔保公司的風險補償機制和風險 分擔機制;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30

艾瑞:5173网上市很奇怪 面临政策风险

http://news.imeigu.com/a/1317009578463.html

9月2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 经常玩“网络游戏”的人,肯定对5173网不陌生。在这个网站上,网民可以对网络游戏中的各种装备,进行交易。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够以比较低廉的价格买到 心仪的道具,由于价格公道,同时采用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有保证,因此这个网站很受网络游戏爱好者的欢迎。

谁也没有想到,这家专心做网游道具平台的网站,如今却悄然有了上市的计划。据媒体报道,5173已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最快将于第四季度上市, 筹集的资金将达到1.5亿至2亿美元。资料显示,目前5173注册用户已超过4000多万,平均日交易标的约为80万笔,实际日交易量约16万笔。去年, 公司的交易额超过70亿元,在国内电商行业整体市场中,交易规模仅次于淘宝商城和京东商城。

艾瑞咨询网游分析师曹迪对5173网站很熟悉,他给记者详细介绍了这个网站的盈利模式。

曹迪:它是一个做第三方交易的平台,可以把它理解为游戏行业里面的淘宝,淘宝是什么都做包括游戏也做,5173可以理解为只做游戏产品的淘宝。交易的方式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游戏商品,游戏中的金币或者装备之类的。

记者:那它怎么盈利呢?

曹迪:有很多种方式,最简单的就是抽里面的佣金,还有跟工作室的合作或者是自己成立的工作室利润会更高。

记者:这个工作室是干嘛的?

曹迪:工作室比如说网友打打更、打装备这些,可以认为是除了像淘宝之类的网站是垂直里面游戏交易平台最大的。

曹迪认为,5173作为网游中的“淘宝”,其实并不缺钱。但是此次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上市融资,令人费解。

曹迪:其实说实话我觉得它上市挺奇怪的,一方面来说我觉得他已经赚到了钱了,以他目前的规模在中国游戏行业已经算是比较有话语权的,在这种情况下要 去做上市融资,如果想继续做大自己的产业我觉得他已经够大了,而且就现在的发展趋势来说也没有谁能对他形成比较大的威胁。另外一个可能想做其他的业务,单 纯以他现在的商业模式和他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他已经做的很好了,不需要上市。

有人猜测,5173有“居安思危”的想法,可能来自于网游公司的压力。游戏道具交易是一块肥肉,谁都想吃。对于网游公司来说,我的地盘我做主,网游 道具交易这一块,迟早就要收归己有。比如说,史玉柱这回重金打造的《征途2》,既不卖道具,也不卖点卡,就是收道具交易手续费。不过,这种说法在曹迪看 来,只是远虑,并非近忧,不构成5173急于上市的主要原因。

曹迪:第三方的这种C2C模式的交易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减少了游戏运营商的收入,所以说游戏运营商看到这样的交易平台从内心底说实话应该是不喜 欢的,因为这些平台发展的越好就意味着更多的流水是进了你们的口袋而不是进了运营商的口袋。但是在这个情况能够被完全调整过来之前这样的平台其实也给用户 整体参与游戏的活性增加了很多。从人气或者从用户活跃的角度来说也为游戏本身提供了很大的共性,所以说运营商可能看着觉得挺纠结的,很多钱都被你赚去,但 是没他了也不行,因为如果说没了他那就意味着你里面很多游戏内的功能是无法实现的,用户之间的相互交易和活跃度就会下降,从未来的情况来说可能游戏场商很 多都会想做,在完全能够成型和形成用户的消费习惯之前他还是要和这些第三方的交易平台保持一个不错的合作关系。

不过,曹迪认为,5173网作为一家网络游戏道具交易平台,目前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政策。

曹迪:因为其实从它的业务模式里面,他最大的问题是政策方面的问题,因为像这种交易像国外的话很多是直接不允许的,第三方是严厉打击的,因为国内现在还没有到这个程度,但是这一类的法律法规很可能以后出现,也是危机之一。

《天下公司》就此问题试图联系5173网站,但截止到节目开播前,5173网站仍旧没有回应。

来源:搜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0

財赤和道德風險 李兆富

2011-9-29  NM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環球經濟秩序,第一特點是美元成為各國貨幣都掛鈎的國際貨幣,美國政府亦向世界保證,每 三十五美元可以兌成一安士黃金。一直到七一年尼克遜單方面棄守兌換黃金的承諾,世界才進入流動匯率的年代。

戰後經濟秩序第二特點,就是主張以公共財政來調控經濟周期的凱恩斯學說。當時的政客和學者都深信,戰前大蕭 條的教訓,就是政府要在需求不足時出手,避免經濟陷入衰退的惡性循環。再加上在新貨幣秩序之下,美國政府為 了捍衞美元兌黃金的價值,不可能任意發行鈔票或者擴張信貸,所有經濟調控的操作,唯有依賴公共財政和貿易政 策來進行。戰後美國因為特殊的貨幣發行地位,輕鬆自然地累積起貿易赤字,另一邊廂美國政府開支也不斷增加。 常識告訴我們,雙赤字的現象不可能長久維持。結果,自六○年代初,黃金市場價格漸漸升過保證兌換價。換句話 說,市場是在預期美元終會貶值。六三年,為了刺激經濟鼓勵出口,當時的總統甘迺迪面對正在增長的公共財赤,仍然提出了大幅減稅的措施。這次減稅是美國政治步入宏觀調控文化的轉捩點。由六三年至九三年,三十年間,美國政府只有一年錄得財政盈餘。嚴格來說,最根正苗紅的凱恩斯信徒,也不會主張政府如此毫無節制地去跑赤字預算。事實上,凱恩斯在生時的廿世紀前半葉,世界各國的公共理財主流思想,基本上就是香港一直奉行的八字真言:「量入為出,平衡預算。」

就算在七○年代之前,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沒有其他國家有條件去不斷累積赤字。可是隨着固定匯率秩序的崩潰,各國政府的經濟官僚漸漸明白到他們手上多了一件叫做貨幣政策的新工具。最初貨幣政策只不過是透過利率和信貸調控物價。到了八○年代末,貨幣政策漸漸成為政府操控市場經濟的槓桿。再者,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免了微觀經濟政策的種種政治角力,世界各國政府自當紛紛跟風效尤。當全世界都相信貨幣政策宏觀調控無所不能的時候,歐洲國家也走出了共同貨幣的一步。當時的歐洲精英的主觀願望是,強大的單一貨幣,既有利貿易,而美國也是憑藉這個優勢來支撐近半世紀的單邊增長。可惜歐元的如意算盤最終還是打不響。結果,在道德風險之下,歐洲諸國無節制地進行寬鬆公共財政。一場金融海嘯,才將問題暴露出來。歐洲精英為了保存歐元,竟然不惜擔保打救已經破產成員,條件是各國放棄不合理地寬鬆的公共財政。諷刺的是在大西洋的彼岸,聯儲局的貨幣政策藥石無靈,政府卻回歸到最原始的稅收和開支的財富再分配。既然經濟災禍都是財赤和道德風險的作孽,我們又怎可能期待政府和央行從天而降做救世主呢?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作者網誌: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0

輕忽風險、「賭」錯行情 科技股達人兩度破產 低檔布局成長股 東山再起兩年賺回千萬

2011-10-10  TWM




三十八歲的洪文宇,年紀輕輕就已 經歷兩次痛徹心扉的破產經驗。

網通泡沫破滅時慘遭滅頂,金融海嘯時賠光身價還負債一百多萬元。

二年後他掙回了千萬元資產,他 到底想通什麼賺錢道理?

撰文‧林心怡

洪文宇(化名)不僅是科技股投資愛好者,也是高科技產品的愛用者。他把玩 著手上白色的iPhone 4手機,桌上擺的則是限量款的華碩F8vr白色筆電,一身帥勁的他卻吐出:「我愛玩科技,但也被科技股玩得很慘。第一次破產是發生在二○○一年時的網通泡 沫,第二次破產則是○八年金融海嘯??。」他接著說:﹁○八年的那場金融海嘯最慘烈,不但輸光了我的家當,還負債。那段時間,上班回到家,我把自己關在家 裡足不出戶,變成了一個死宅男……。﹂長相斯文、一副娃娃臉的洪文宇憶起投資失利破產的日子。

靜心研究充實專業知識 不再「賭」行情有道是:﹁新手死在高點,老手死在反彈。﹂在股市自視甚高的洪文宇,就是﹁輸﹂在金融海嘯從九千點下修後,「賭」七千點有機會反彈。但出乎 他意料的,加權指數卻一路下修至三九五五低點。更要命的是,當時洪文宇手上的期指多單高達八成,連續性的下殺,不僅血本無歸,還得籌錢補繳一百萬元的保證 金。

千萬元資產幾乎瞬間賠光,還負債一百萬元,這讓一向自傲股市投資功力了得的洪文宇相當受傷,﹁在那段賠光、負債的日子,我幾乎天天失 眠,當時心想,難道我就這樣倒下去了嗎?﹂為了一搏翻身的機會,他更積極地研究股票,力求東山再起。

其實,這不是洪文宇第一次破產了。元培 醫專畢業、初入社會沒多久的洪文宇,就是個靠信用卡借貸過日子的卡奴。二○○○年網通泡沫時,不但在股市裡賠掉了幾十萬元的積蓄,也因行情不好,讓當時擔 任營業員的他,常常領著底薪二萬二千元,支付每月的房租、生活開銷及四十多萬元的卡債;之後更慘遭裁員,幾個月沒收入。

為了過生活,他一邊 自修充實股市專業知識,一邊幫出版社撰寫﹁技術分析﹂相關書籍,靠預支版稅與友人接濟過日子。雖然日子過得清苦,洪文宇當時心想,自己還年輕,也不過是負 債四十多萬元,未來靠他股市投資的本領,還有扳回一城的機會。但沒想到,○八年的金融海嘯,卻再度重創了他的投資信心。

逐漸邁入中年,卻一 下子輸光了好不容易累積出來的千萬元資產,還負債百萬元。這時的洪文宇心急如焚,﹁我心想,一定得趕快在台股下跌的過程中,發掘價值被低估或有轉機向上的 成長股投資,並鎖定投資報酬率至少五成到一倍以上的標的,不然時機一過,就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能翻身了!﹂自我反省後,洪文宇開始冷靜思考東山再起的可能 性。

洪文宇說,他觀察到智慧型手機未來的市場滲透率,絕對要比手機強,專做保護玻璃的正達,就能搭上智慧型手機未來龐大的商機。此外,當時 正達的﹁富爸爸﹂鴻海持有的成本大約十五元左右,這讓洪文宇心想:﹁當時正達股價不過才十幾元,股價買得比大股東便宜,未來又有發展性,投資勝算真的很 大!﹂想通成長股的三個賺錢道理才剛輸光家當還負債的洪文宇,為了籌錢買股票,他向親友借錢時總是信心滿滿地說:﹁錢借我買股,若賺錢一人一半,輸了就算 我的!﹂就這樣,洪文宇靠著借來的資金,在○八年底先發掘了上市LED廠商隆達,從二十五元介入、六十五元賣出,獲利二.六倍。又在○九年初布局當時才十 幾元的觸控保護玻璃廠正達,一路加碼,直到去年以一二○元出脫,獲利至少五倍,讓他賺回了千萬元資產。

這場從負債百萬元再賺回千萬元驚心動 魄「谷底逮黑馬」的過程,讓洪文宇想通了三個最重要的賺錢道理:第一、投資成長股一定要看總體經濟環境。﹁之前失敗的經驗,讓我學到投資股票不能光看產業 面與技術分析,而是要搭配總經環境!﹂「之前一味地把產業分析擺在投資決策第一順位,這是很危險的!」至於第二個道理則是:在空頭盡量保持空手時,反而更 該努力研究。「我會利用這段時間詳讀一些新上市科技股公開說明書,弄清楚上、下游的產業鏈,用小量資金先行部署,股價動起來時,再一路向上加碼!」洪文宇 在短短二年多從負債百萬元賺回千萬元,第二個賺錢道理居功甚偉。

最後,第三個道理則是資金控管。從事成長股投資的人,容易產生難以駕馭的賭 性,疏於資金控管,使自己陷入極大風險而不自知。「這是我從兩次破產經驗學到最寶貴的教訓。」也正因對未來全球經濟不甚樂觀,目前洪文宇的持股不到一成。 現在,他懂得稍安勿躁,不過度拉大槓桿的道理,看財報、持續追蹤獲利數字,懂得嚴設停損才是長線的賺錢之道。

賺回千萬元身價的洪文宇,因為 想通上述三個賺錢道理,這次台股受歐債危機影響受傷輕微,他也正睜大眼睛尋找下一個明星產業,為自己下一個千萬元做好準備。

洪 文宇

出生:1973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證券營業員

學 歷:元培醫專

投資資歷:12年

那些年想通的賺錢道理

「谷底逮黑 馬」投資心法

操作成長股,不僅看產業面,也要看總體經濟面說明:經過2001與08年兩次破產教訓後,終於在今年避開歐債危機引發的台股急 跌。

空頭來臨時,反而更應努力做產業面研究,為找下一支黑馬股做準備說明:2008年底與09年股市低迷時,靠找出隆達與正達兩檔黑馬股賺 回千萬元。

嚴謹的資金控管

說明:空頭市場時,部位不要超過可投資資金的2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0

05-Sep-2011 風險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09/05-sep-2011.html

相信很多人以為股票投資的風險就是虧損,事實是沒有人有能力買股票做到任何時間都零虧損的,所以虧損風險只是表象,我認為真正的風險有二:

  1. 不知道為何虧損
  2. 虧損超出可控範圍

如果虧損了都不知道為何虧損,我們是不會知道下一步的合理做法。記得香港有一位醫生,海嘯前什麼次按(當時可笑的有人以為是二按)、CDS、資 金流動性、環球經濟等什麼都不知道,心想為何本土經濟一片繁榮之下可以突然間自己的投資嚴重虧損,真是死了都不知為何會死,最後他為了明白虧損的原因,去 了讀CFA。當然要明白海嘯時的嚴重性和破壞性,不必真的去讀CFA,但這個故事說明風險就是來自於你的不知道。虧損前的不知道固然是風險,但虧損後的不 知道才是更大的風險,因為不去了解為何虧損,虧損後的不知道就會成為大家下次虧損前的不知道了,結果虧損便很容易重複下去,不斷累積。

另一個風險就是虧損超出可控範圍,這種風險通常都是因為投資的全部或部份資金不是閒錢,或者資金來自借貸。愈窮愈見鬼大家可能聽過,但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 經歷過。給大家一個例子,當投資出現虧損,我們初期可能不去理會,但當虧損愈來愈嚴重時突然失業,失業後的生活住屋開支等還要照常支出,甚至有借貸要償 還,後備資金不敷應用時,你可以做的可能只有不問價的賣股。不要天真的以為這個例子必定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一旦發生,你有後路嗎?所以當自己未達財 務自由或有充足後備資金前,不要無視賬面上的虧損不去作出風險控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3

內房 (二) – 樓價過高的風險 天知

http://blog.yahoo.com/_72WIFHLVKF2G7BULLLTKWEWV6Y/articles/103969/index

內房最近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究竟股價還要跌到什麼時候?到底中央會否出手相助?讓我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內房公司股價是否吸引?是。

股價還要跌到什麼時候?不知道。

要分析內房必先知道樓價過高的原因。在我看來,樓價過高主要是因為高通脹。高通脹在兩方面推高樓價:一是樓房在某程度上可以抵抗通脹,二是高通脹蠶食公司真正盈利而使股價下滑(貼現率上升),令樓房變得好像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們可以看見即使現時內地樓房空置率甚高也不乏投資者再買樓。根據一份調查報告指出(我忘了是那一份) ,現時60-70%買樓的人都是投資者,而非自住者。

很多大行都察覺到樓價過高,然後他們紛紛以一個折扣的樓價去為其覆蓋公司再估值,然後下調目標價,但說還是很便宜。從計算方面他們是對的,而且做得很細。但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所有事都應盡可能地簡單,但不是簡化它。”(Make everything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但從現實的角度,他們可能想得簡單了一些。

我認為,樓價過高的風險不是這麼簡單的,我想指出他們忽略了借貸方面的麻煩。如果樓價下滑,不單止賣樓的收益會減少,借貸也會出現問題:一來房產公司的抵押品價值會下跌,二來當銀行看見一個下降趨勢,要求的抵押品亦較多,兩者都要加重房產公司再融資的負擔並削弱了能力。

因此,一旦通脹壓力減少,樓價下滑,房產公司的營商環境可能比現在更困難呢!

 

(待續)

後記:
看見CKM先生說“一些一向主張價值投資的博客都停發文章”,其實不然!每一天的股市都令我緊張又興奮,那有時間出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