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沒有保護意識,未來就該為錯誤埋單
1.西門子在他國搶註海信商標,海信不得已花大價錢買回。“商標權在誰手上,就是因為有獨享使用的權利”。
2.廣東某計劃上市公司老板放手公司業務,投入大量資金做商標投資,獲益頗豐。商標註冊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合適的商標也面臨被搶註的風險。
3.加多寶使用王老吉商標並將品牌做大做強之後,就商標使用許可費問題與商標擁有者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並分道揚鑣,甚至對簿公堂。商標的價值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在最初就應該劃分清楚。
4.滴滴打車原名嘀嘀打車,後因商標已被搶註,無奈改名滴滴,但由於事先尚未查詢清楚,現在還面臨著滴滴被搶註的窘境。商標註冊前的查詢和確認十分重要且必要。
5.陌陌在註冊時遺漏了一個類別,導致這個類別的陌陌被其他公司搶註,在上市前被爆出商標侵權事件,影響上市進程和公司發展。商標的註冊類別要覆蓋廣泛,避免遺漏,而給其他商標搶註者可趁之機。
總結:商標的事情,逐漸成為一個企業未來發展大之後的一個坎,是否註冊商標,將時衡量創業者智商的標誌之一。我們在創業的早期花一點點小錢去保護創業者剛開始創業的成果,無論是品牌還是技術,對專利的技術,或者說這個軟件的制作權,都要有保護的意識,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話,未來你的整個公司都要為自己的錯誤埋單。”
商標註冊的價值:對商標本身以及企業資產的保護
我們要註冊商標,不是得到別人的慫恿,也不是盲目跟風,關鍵要義在於保護,隱藏作用在於競爭。
1.註冊商標並拿到商標證之後,這個商標在法律意義上就是專屬你的不容他人使用的標誌,這避免了我們的品牌被濫用冒用,也能在被侵權的時候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利。值得註意的是,商標的涵蓋面很廣,但是我們國家的法律只保護註冊商標,所以一旦確定了商標,最好盡快申請註冊,及早宣布商標所有權。
2.商標註冊已經從品牌保護手段衍化成了商業競爭手段,以馬雲的“雙十一”商標為例,他早早地拿到了這一商標,但在電商界開始使用“雙十一”的時候,他並沒有出言維護自己對商標的獨有權,而是等待電商大亨們把“雙十一”市場燒熱,然後宣布雙十一是阿里巴巴早已申請的獨有商標。他考慮了兩點,其一:隱而不發是借助其他電商力量做大市場,一旦成熟就不需要借力,不再共享商標也就意味著他對這一市場的大額占有;其二:禁用商標是保持“雙十一”商標的顯著性,讓商標和企業形成一對一的關系,使得雙十一商標帶來的商業價值為他獨享。
運用商標成為競爭手段的還有很多,比如:
提及對方商標的撤銷,如果對方有三年不曾使用註冊商標的話,那麽你就可以申請撤銷對方的商標證。
商標註冊有個社會公示環節,如果與對方單位有商標上的糾紛,就可以在這個環節進行幹涉,然後引出種種繁瑣的程序,對方的安排勢必就被打亂了。
商標的價值
商標的本質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除了擁有場地、公車、工作臺這些有形資產外,還有商標這樣的無形資產。
本身有價值的商標可以資本化,進行轉讓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可以獲取不小的收益。
好的商標在未來可以獲得投機機構的青睞,也可以去銀行做質押貸款,用無形資產融貸大額資金。
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還能在進行升級的過程中,得到法律跨類保護,更會得到地方政府的獎勵。商標本身的價值也會水漲船高,與企業發展形成良性互促。
隨著無形資產逐漸在企業資產比重中的增加,他們的價值勢必將會被人們所看重,所以,註冊商標不僅僅是一個保護,商標本身帶來的價值就不可估量。
商標註冊流程圖
商標註冊實操中的註意項
1.商標的取名:好的商標名字非常重要,把這個名字保護住也很重要。
(1)首先,商標是可註冊的。商標是否已被註冊在中國商標網是可以查詢的,也可以委托專業機構進行查詢。“唱吧”在進行註冊的時候就因為名字太通用而被拒絕,註冊要求數次被駁回,在介入調整之後,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
(2)其次,商標是易傳播的。在信息泛濫的這個時代,能被記住就是成功的推廣,所以起名要符合互聯網時代受眾的習慣,最好通俗簡易,朗朗上口;
(3)最後,商標是可表達的,即你的品牌代表你要做的事,你的商標表達了你企業的文化。
當商標名稱涵蓋了以上三點的時候,那名字就非常不錯了。此外,在取名的時候,如果取名跟之前的重複了,就必須要改,如果跟別人註冊的有部分近似,而你又非常想擁有這個商標,那麽可以不換,元素的組合上出現相似是可以接受的,這樣的風險也是能夠承受的。不必墨守成規畏首畏尾。
2.商標的註冊時機:先到先得,及早註冊。
按我國商標法的先申請原則,商標局不管你什麽時候用的,只按照提交的時間來開始審,所以一旦想好了名字,就去查詢,發現可以被註冊的,就去提交,不要拖延。
3.商標的元素:形式眾多,審批嚴格
商標的元素多種多樣,包括文字(中文與外文)、圖案、數字、拼音等等,甚至可以是聲音。也可以用這些元素的組合來設計商標。商標局進行審批的時候會將各元素拆開審查,所有元素都沒有問題才會予以通過。
版權聲明:本文為黑馬+雲孵化一期課堂實錄,主講人為知果果創始人劉思思,由項龍隆編輯整理,文章為原創,雲孵化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不到兩個月,新版《食品安全法》將於10月1日起施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在緊張忙碌著,其中一項工作是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
根據這份征求意見稿,同一企業批準註冊的同一產品配方只能對應一種產品,不得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批準產品配方註冊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不得限定區域銷售,不得為經銷商定制生產。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乳業人士稱,如果配方註冊制如期施行下去,“一方多品”的亂象將會得到遏制,目前2000多個奶粉品牌也會縮減至400多個,監管難度小了,整個行業也會因此出現大洗牌。
“新政”邏輯
談到正在醞釀中的上述“新政”,不得不提此前的幾項規定。
2013年6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等9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意見》要求:今後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不準委托加工,不準貼牌生產,不準分裝生產,不準用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不準使用牛羊鮮乳、乳粉以外的原料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
“五不準”政策發布後,國內外OEM(代工)奶粉品牌受到沖擊,紛紛采取相應對策。比如,2014年6月,聖元國際通過並購將迪唯恩品牌納入旗下,迪唯恩奶粉從此之後將由聖元生產。雖然聖元國際董事長張亮對外強調看重的是迪唯恩的渠道優勢,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實際上就是利用聖元過剩的產能來為這些品牌做代工。
隨後,又有一條針對海外OEM奶粉品牌的規定:未經註冊的境外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奶粉2014年5月1日起不允許進口,隨後,國家認監委公布了兩批洋奶粉生產企業註冊認證名單。在做出規定和公布名單過程中,一些海外OEM品牌紛紛投入有認證資格的企業懷抱。
基於存在上述政策初衷與執行效果的偏差,加上WTO規則下與國際接軌的壓力,在新版《食品安全法》中取消了委托、貼牌禁令,但繼續對配方實行註冊管理制。
10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產品配方應當經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註冊。註冊時,應當提交配方研發報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學性、安全性的材料。不得以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同一企業不得用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
乳業專家宋亮向本報記者稱,“允許代工,但是配方要註冊,且不同產品之間的配方至少相差6種營養物質。這將從根子上捋一遍,對於目前‘一方多品’的廠商影響巨大。”
根據征求意見稿,申請註冊多個產品配方的,產品配方應當有明顯差異,可選擇的營養物質相差6種以上,或者由科學文獻和試驗數據證實。
影響幾何
這兩天,部分地方乳業協會正在召開研討會,在為“配方註冊制”提意見,其中困擾業內的問題主要包括:每個品牌旗下的1段、2段和3段產品算一個配方還是三個配方;“一方一品”後產品出現同質化,中小企業拿什麽去與大企業競爭;今後是否也對進口奶粉有類似要求?
“反響還是蠻大的。”一位區域乳企高層向本報記者稱,配方註冊制施行後,預計市場奶粉品牌會減少70%,因新政只針對在中國境內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一些在海外有生產基地的大型乳企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而紮根本土市場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單一工廠、多個品牌的企業將會很難受。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產品配方大多都添加了40多種營養元素,按照國標,其中有一半是必須有的。所以可以做區隔的空間只有20種左右,按照相差6種營養物質來算,每個企業只可註冊三個系列產品或三個品牌。
“每個產品系列下的1段、2段和3段的營養元素都有區別,因此是否也將他們算成不同配方,如果這樣,如何做到相差6種營養物質?”一位地方乳協秘書長告訴本報記者,這兩天他們會邀請一些當地企業和專家,就配方註冊制來進行研討,並提出各自的意見。
據悉,在目前2000多個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中,真正面向全國市場的屈指可數。其中絕大部分是通過母嬰社區店等線下渠道在不同的縣市等地區銷售。
“一些大區經理或者渠道商往往會找企業做定制化產品,同一配方可能會開發出多種品牌的產品,通過不同定價策略來保證利潤,但這些都會因為配方註冊制而原形畢露。”上述乳企高層介紹。
這類廠商往往難以通過找海外加工廠的方式繼續運營配方不被食藥局審核的品牌,因為每個區域性品牌單獨的銷量往往都不是很高,難以支撐海外原裝進口模式的成本。
一位乳品工藝專家認為,市場針對城市和農村不同消費群會開發不同配方的產品,當然,所用原輔料不同,價格也不同。“如果對配方進行限制,那麽產品就出現同質化,對消費者是好是壞存在爭議。”
新政施行後,短期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數量會銳減,但長遠來看,新政將促進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進一步集中,大企業大品牌將迅速占領市場。
值得關註的是,征求意見稿中提到,配方註冊制只是針對在國內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那麽,進口產品是否也需要作出相應規定呢,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過程中,市場格局又會如何演變?
上述地方乳協秘書長稱,目前只是征求意見稿,還沒有作出執行層面的具體細則,在這個過程中,業內有啥意見都可以提。
8月28日下午,被業界認為是史上最嚴的食藥監《關於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號)(以下簡稱“公告”)自查結果終於出爐:申請人提交自查資料的註冊申請為1094個,占67%;主動撤回的註冊申請317個,占20%;申請減免臨床試驗等不需要提交的註冊申請193個,占12%。申請人既未提交自查資料也未主動撤回的註冊申請10個。
食藥監、國務院在最近的半年時間里接連下重拳推進藥品審批改革,意欲給被業界詬病依舊的新藥審批“加速”,而“加速”的前提是給21000個積壓批件先“減負”,然而7月22日為“減負”量身定制的《公告》結果如今卻不太盡如人意:僅兩成註冊申請被主動撤回,這與業界及食藥監的期待似乎都相去甚遠。
在8月28日下午發布的《公告》的第五條似乎可以印證,食藥監再次放寬了原本限定的最後撤回時間: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核查前,申請人仍可主動申請撤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申請人和品種名單,不追究其責任。
7月22日的《自查公告》無論是從發布規格還是後期處理措施上都頗為嚴格,在業界不少人看來,臨床數據造假也是常有之事,撤回數量應當至少在一半以上,那麽為何此次申請撤回的只有兩成,是什麽原因讓多數藥企如此“淡定”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企業知道現在不可能立馬找出那麽多人來對1600多個申請批件逐個檢查,後期組織數據審查的還是在前幾年申報時審查的那些的人,如果當時沒查出問題現在查出問題了,這些檢查部門不等於自抽耳光了?所以有企業認為只要自己不主動撤回,後面的審查一定不會出現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外合資藥企的管理層人士告知記者。
根據食藥監7月22日發布的《數據自查公告》第五條: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行政區域內申請人的自查工作進行監督。根據監督工作需要,可以組織對臨床試驗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對象應包括臨床試驗機構、合同研究組織等相關機構。
該業內人士告知記者,根據目前得到的消息,後期組織的飛行檢查多數還是委托給各省市的檢查部門來做,這與早前藥企申報註冊時審查的實際仍是同一批人。
“除此之外,臨床數據的測算很多藥企是付錢給醫院來做的,那麽數據造假就是醫院的事情,與企業無關。而食藥監此次自查針對的還是仿制藥的低水平重複申報數量太多,並不是針對醫院,這也是很多企業不認為會查到問題的原因。”該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按照目前的慣例,多數企業都會將臨床數據的測算外包給醫院等臨床試驗機構,而在外包合同上往往也會註明相關的承擔職責:若試驗運行不符合法規要求,乙方(醫院等臨床試驗機構)須賠償藥企由此帶來的一切損失。這也意味著,倘若真的後期檢查發現臨床數據不對,那也是臨床試驗機構的事,而且企業還可以獲得由此帶來的損失賠償。
藥企對數據審查的僥幸心理還來源於另一個歷史原因。
此前國家於2001年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其中規定,若發現臨床數據造假,申請藥品會被“槍斃”,相關機構被處理。然而,從最近十年國內公開信息來看,幾乎查不到因臨床試驗階段數據造假而被公開處理的藥企、醫院機構或CRO公司名單和信息,可以說,飛行檢查臨床數據不會查出問題已經被一些藥企當成了自然。
不過這一情況正在被改變。2015年以來,藥監局開始整改中藥飲片、銀杏提取物、生化藥,中藥飲片及制劑成為飛行檢查中首個淪陷對象,相關企業接連被爆GMP認證被撤回,此後,飛行檢查也變得越來越普遍。據了解,此次臨床數據飛行檢查,也將遠遠嚴格於以往。“是不是來真的,等首批飛行檢查結果出來自然就見分曉,現在看來前面的公告更多是對藥企的心理震懾,真正的王牌應該還在飛行檢查。”上述業內人士告知記者。
在10月1日正式施行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終於開始就“奶粉配方註冊制”向社會征求意見了。
根據《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同一企業註冊的一個產品配方只能生產一種產品,同年齡段產品配方之間要有明顯差異,至少相差6種以上成分;或者直接采取另一方案,每個企業不得超過5個系列15種產品配方。同時,征求意見稿還要求羊奶粉標明“濃度”,即在配料表中要標明每100g產品中羊乳(粉)所占比例,以及乳清蛋白來源。
“配方註冊制把牛奶粉‘鎖死’了,加上君樂寶、新希望等推出的全球同質同價,變化空間更加有限了。”乳業專家王子恒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新政要求羊奶粉標“濃度”,會給國內尤其是陜西羊奶粉企業帶來沖擊,行業將迎來大洗牌。
別再拿配方忽悠人了
奶粉“配方”,是指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使用的所有原輔料及其使用量,以及產品中營養成分的含量。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的產品配方大多都添加了40多種營養元素,按照國標,其中有一半是必須有的。
可以做區隔的空間只有20~30種,如果按照方案一“相差6種成分”來算,每個企業只可註冊4~5個系列產品或品牌;而這與方案二“5個系列15種產品配方”相差無幾。
事實上,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一直存在品牌雜亂的現象,據業內估計,全國目前共計2000多個品牌,平均每個企業有20多個,且“一方多品”亂象猖獗。
“一旦配方註冊制推行開來,企業靠‘配方升級’噱頭提價行為將會受到遏制。”多位乳業專家認為,2000多個奶粉品牌也會因此縮減至400多個,行業將迎來大洗牌。
征求意見稿還規定,企業不得限定區域銷售,不得為銷售商專門定制生產。
“一些大區經理或者渠道商往往會找企業做定制化產品,同一配方可能會開發出多種品牌的產品,通過不同定價策略來保證利潤,但這些都會因為配方註冊制而原形畢露。”一位區域乳企高層向本報記者透露,與大企業出海規避政策相比,這些廠商因實力有限不得不出局。
值得關註的是,該配方註冊制只適用於在中國境內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一些在海外有生產基地的大型乳企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而紮根本土市場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單一工廠、多個品牌的企業將會很難受。
有乳業人士認為,市場經濟重在公平,尤其是在目前奶粉市場競爭白熱化的階段,維護市場公平公正很有必要。
不可否認,消費者目前在選擇奶粉品牌上確實很迷茫,國產還是進口,高價還是低價,在為寶寶選擇口糧的時候很發愁。品牌銳減後,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也會讓有實力的企業將精力放在品質提升上。
羊奶粉也要標“度數”
征求意見稿也提到了羊奶粉,且直擊行業要害。按照規定,嬰幼兒配方乳粉原料為羊乳(粉)的,產品名稱可標註為嬰幼兒配方羊奶粉,並應當在配料表中標明每100g產品中羊乳(粉)所占比例,以及乳清蛋白粉來源。
國內目前羊乳清蛋白粉極其稀缺,因此出於成本和牛羊乳清蛋白作用類似的考慮,國內部分企業生產的羊奶粉還是以添加牛乳清蛋白粉為主。國家食藥監總局此次試圖通過“標濃度”這一舉措來提高門檻。
這則規定在業界引發強烈反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澳優乳業主席顏衛彬認為,這個新規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讓消費者有充分的知情權,對消費者是公平的;同時,也說明國家監管部門不含糊,越來越嚴格,可以讓市場更加規範,讓那些用心做事的企業感到信心。
不過,在西部乳業協會秘書長王偉民看來,新政似乎有一定的針對性,羊奶粉不是不可以標註,但牛奶粉是不是也應該標註一下呢?
陜西紅星美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寶印表示,乳清蛋白粉是輔料,以乳糖為主,羊乳和牛乳中的乳糖沒有根本性區別,希望社會和業界不要對此過度炒作。
本報記者了解到,國內羊乳清蛋白之所以稀缺,是因為提煉的同時會產生酪蛋白,而這也是羊奶酪的主要成分,但目前國內羊乳資源有限,羊奶酪市場尚未充分開發,因此只能從國外進口羊乳清蛋白粉。
澳優2011年收購的荷蘭海普諾凱乳業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羊奶粉及羊乳清蛋白提供商,占40%的市場份額。
根據陜西日報2014年7月的報道,陜西2013年羊奶粉產量達到6萬噸,國內市場上國產羊奶粉95%都來自陜西。目前陜西省奶山羊存欄數240萬只,陜西省有45家乳制品企業,17家獲得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資格。
盡管羊奶粉監管更趨嚴格,但在牛奶粉沒有太多文章可做的時候,羊奶粉仍是乳企差異化競爭的選擇。雅士利目前也在加強對羊奶嬰幼兒配方奶粉技術和市場的考察,為新產品開發推廣做好技術準備。
2013年,澳優羊奶粉業務在中國市場營收1.38億元,同比增長280.4%,目前已成為澳優在中國本土市場增長最快的品類之一。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新國十條”,規範保險私募基金設立等行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國保監會今日正式發布《關於設立保險私募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立足支持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發展,對設立保險私募基金進行了規範。具體來看,基金發起人應當由資產管理機構的下屬機構擔任,基金管理人可以由發起人、資產管理機構或資產管理機構的其他下屬機構擔任。其次,明確市場化的運作機制。要求基金管理人具備相應的投資能力,建立股權激勵、收益分成、跟進投資等關鍵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規定資產管理機構及其關聯方持股基金管理人比例,以及基金發起人及其關聯方認繳基金比例不低於30%,落實管理責任。此外,貫徹“放管結合”原則。對保險資金設立私募基金實行註冊制度。
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目前已有兩家保險私募基金獲批,分別是合源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陽光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設立陽光融匯醫療健康產業成長基金。今年年初,光大永明資管發布公告稱,保監會批準光大永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東吳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昆侖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泰山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5家保險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中小企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並成立專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擔任發起人和管理人。
9月21日,歡聚時代公司宣布截至2015年7月底,旗下產品YY語音註冊用戶數量已突破10億人。從用戶數量角度看,YY語音已與Google和Facebook等共同躋身全球互聯網公司第一梯隊。歡聚時代公司CEO李學淩表示,這意味著公司的業務發展已踏上一段新的征程,未來將繼續在網絡互動領域提供創新的服務。
早在2008年,YY語音從遊戲用戶的應用需求出發順勢出爐,並在同年就已突破30萬人同時在線。作為國內第一大遊戲語音通訊平臺,YY語音一路領跑,2010年用戶數量超過1億人,增長率高達823.1%。同年,歡聚時代公司快速定位移動應用市場,推出國內第一款支持“多人語音”的手機軟件——YY語音手機版。
根據YY之前公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底,YY語音註冊用戶數量為8.6億人左右。到2015年7月底,YY語音註冊用戶數量更是已突破10億人,日活用戶已超過1.22億人。這一數據表明,在最近半年的時間內,YY語音新增1.4億用戶,用戶增長率達到17%。據行業數據顯示,全球用戶數達到10億量級的互聯網公司,此前有Google、Facebook、騰訊等。
另據歡聚時代公司不久前發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YY語音中在線音樂和娛樂付費用戶數已達182.5萬人,在線遊戲付費用戶數達42.8萬人,在線交友的付費用戶數達23.3萬人,會員人數已增長至107.3萬人,YY語音手機版的月活躍用戶也已超過3400萬人。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近階段,資產荒概念也在影響著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保險資金正遍尋資產配置的新機會。
“對比融資端,顯然是投資端的好項目更難找。”一位保險資管人士此前在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交流時如是總結。在傳統資產配置的組合中如何尋找新的機會則成為目前保險資管機構普遍關心的話題,而資產配置的多元化和另類投資的崛起則成為當前保險資金配置的兩大特點。
10月17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在第二屆北京保險國際論壇上表示:“從資產配置的結構來看,保險資金的配置已形成一個分散化、多元化和國際化配置的格局。8月底,銀行存款、債券分別占25%、35%,股票和基金合計占13%,另類投資占22%。”
據曹德雲進一步分析:“近年來,保險資金在存款和債券類資產上的配置比例明顯降低,主要讓位於另類投資。對於市場比較關註的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情況,目前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的規模大致在230億美元,占總資產的1.5%左右。”
債權投資計劃累計註冊金額破萬億
曹德雲分析稱:“從管理模式來看,保險資金采取了賬戶管理和產品管理並行的模式,而這也是近幾年來第三方業務發展和市場化改革的結果。從2006年到2015年9月末,保險資產管理產品註冊發行的規模大致在1.43萬億元,占總資產的14%。”
來自保險資產管理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1至9月,共註冊各類資產管理產品94項,合計註冊規模1648.01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35項,註冊規模673.93億元;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51項,註冊規模719.08億元;股權投資計劃4項,註冊規模65億元;項目資產支持計劃4項,註冊規模190億元。
值得關註的是,截至2015年8月31日,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累計發起設立419項債權投資計劃,累計註冊金額10099.6億元。另外,累計2013年當年註冊債權投資計劃90個,註冊規模達到2877.6億元,相當於前七年的註冊規模之和。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提升債權投資註冊制專業化水平和市場化程度,保險資產管理協會10月20日還發布了《債權投資計劃註冊專家管理辦法(試行)》及首批註冊專家名單。
實際上,債權投資計劃的大幅增長與險企資產負債匹配緊密相關,安信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實體經濟為險資提供更為豐富的投資機會。現階段,房地產投資、制造業投資以及民間投資萎靡,財政收入的放緩則直接降低了預算內資金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越發依賴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有望緩解險企資產負債不匹配的風險。
保險資管尋新機
近階段,資產荒亦對保險公司資產配置產生影響。據一位保險資管業內人士分析:“今年首次出現了M2和社會融資增速差的逆轉,資產增速相比負債增幅放緩的更快。而銀行理財、保險另類債權投資產品和其他固定收益類私募金融產品和信用債之間的利差大幅縮窄,保險、銀行等機構的收益率要求調整要遠緩於基準利率調整。”
在此背景下,下一步保險資金將向何方向發展?多位保險資管人士表示,另類投資中的機會更多。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部負責人表示:“在各種情況交織的背景下,資產管理到底是什麽管理方向?指明方向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但是,舉一個例子,要去尋找那些永遠不會消失的行業,比如養老,保險機構在提供資產管理和服務的時候應該深度的去進行挖掘。另外,就是在提供資產管理產品的時候進行創新。”
在另類投資方面,曹德雲則主張堅持“一橫一縱+衣食住行新”的方式。所謂“一橫”,指的是產品鏈,即保險資產管理產品。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既有綜合性資產管理機構,也有專註於基礎設施、不動產或股權投資的專業資產管理公司,還有專門從事財富管理、私募股權基金和公募基金的創新型資產管理機構。不同規模、形式、特征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可以為各類客戶提供各種類型的產品。這些產品通過發起設立、註冊登記、交易流動等環節逐漸形成新的市場,可以為中長期資金提供定價基準。
“一縱”指的是產業鏈,即保險資金投資可以向上遊金融端延伸,向中下遊相關產業延伸,如醫療產業、健康產業、養老產業、汽修產業等。“一橫一縱”的配置格局形成一個“十”字後,具體領域就是衣食住行。單獨加出來的“新”,即為互聯網、大數據和新業態、新產業。
證監會11月6日宣布,進一步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對股票發行制度進行多項調整,並待履行完相關程序後,全面重啟IPO。此前,IPO已經暫停了四個多月。此番重啟,有分析指,慢牛可能已經到來。
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兼境內資本市場負責人魏山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重啟IPO,是基於近段時間以來上證指數穩步提升、市場交易量明顯回升的事實,官方評估股市已進入自我修複、自我調節階段,可以放開新股供給,全面恢複股市融資功能。
對於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完善,魏山巍分析到,未來上市項目審核的重點將進一步集中在合規運營和信息披露的質量,對於企業經營的實質判斷則將更加弱化。同時,將獨立性要求由發行條件改為披露內容的變化,可能會促使一些不考慮整體回歸的境外上市公司將自身部分業務拆分並回A股上市。而將募集資金運用從發行條件改為信息披露的要求,使得大量輕資產類的新經濟企業不必受制於募投項目規模和內容的限制。
“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將有助於提升新經濟優質企業登陸A股市場的信心。”魏山巍表示。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此前指出,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高度依賴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體系,銀行的間接融資體系無法有效對接。
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潮之下,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一支新的生力軍。但在此之前,眾多新興產業的公司特別是互聯網企業礙於國內政策環境的限制,紛紛選擇接受VIE架構,在境外上市,使得投資與收益兩頭在外。現在,隨著國內改革的推進,為了吸引優秀的新興產業公司在國內上市,多層次資本市場正在逐步構建。
普華永道中國北京機構服務部主管合夥人陳靜認為,戰略新興產業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互聯網、雲、網絡通訊、高性能集成電路、軟件等);二是節能環保和新能源(包括核電技術、新能源汽車等);三是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四是高端裝備制造(包括數控機床、機器人、電力裝備、農機裝備、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以及先進的軌道交通和船舶等);五是新材料。他同時建議,應該把文化產業和教育產業納入新興產業的範疇內。
但新興企業入駐國內資本市場也面臨著不少挑戰。普華永道指出,現有資本市場制度體系存在缺陷,如存在上市門檻高、流程繁冗、審核標準僵化等問題;此外,新興行業的公司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過程中也面臨不少財務問題,如對國內稅收政策不甚了解。
該所中國高增長企業組市場華北區主管合夥人卓誌成指出,投資者要對一個很有前景但盈利能力尚弱的企業進行投資和估值,這需要企業的領導團隊有清晰的戰略思路,明確的經營方略,透明的企業信息披露以及穩健的財務管理能力,這對企業家和管理層的壓力是巨大的。同時,在新的證券法律體系下,對於信息披露以及企業財務年報的要求會更高,因為違規的成本將會很高。
盡管面臨壓力,但魏山巍表示,此次修改使A股市場進一步向成熟市場靠攏,並與之前新三板在相關方面的探索保持一致,說明整個監管的趨勢是開放的,基本消除了大家對於註冊制改革走回頭路的擔心。
今日亦有消息指稱,戰略新興板將在證券法頒布後與註冊制同步推出,預計時間為明年上半年。
證監會11月6日宣布,進一步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對股票發行制度進行多項調整,並待履行完相關程序後,全面重啟IPO。此前,IPO已經暫停了四個多月。此番重啟,有分析指,慢牛可能已經到來。
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兼境內資本市場負責人魏山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重啟IPO,是基於近段時間以來上證指數穩步提升、市場交易量明顯回升的事實,官方評估股市已進入自我修複、自我調節階段,可以放開新股供給,全面恢複股市融資功能。
對於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完善,魏山巍分析到,未來上市項目審核的重點將進一步集中在合規運營和信息披露的質量,對於企業經營的實質判斷則將更加弱化。同時,將獨立性要求由發行條件改為披露內容的變化,可能會促使一些不考慮整體回歸的境外上市公司將自身部分業務拆分並回A股上市。而將募集資金運用從發行條件改為信息披露的要求,使得大量輕資產類的新經濟企業不必受制於募投項目規模和內容的限制。
“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將有助於提升新經濟優質企業登陸A股市場的信心。”魏山巍表示。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此前指出,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高度依賴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體系,銀行的間接融資體系無法有效對接。
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潮之下,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一支新的生力軍。但在此之前,眾多新興產業的公司特別是互聯網企業礙於國內政策環境的限制,紛紛選擇接受VIE架構,在境外上市,使得投資與收益兩頭在外。現在,隨著國內改革的推進,為了吸引優秀的新興產業公司在國內上市,多層次資本市場正在逐步構建。
普華永道中國北京機構服務部主管合夥人陳靜認為,戰略新興產業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互聯網、雲、網絡通訊、高性能集成電路、軟件等);二是節能環保和新能源(包括核電技術、新能源汽車等);三是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四是高端裝備制造(包括數控機床、機器人、電力裝備、農機裝備、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以及先進的軌道交通和船舶等);五是新材料。他同時建議,應該把文化產業和教育產業納入新興產業的範疇內。
但新興企業入駐國內資本市場也面臨著不少挑戰。普華永道指出,現有資本市場制度體系存在缺陷,如存在上市門檻高、流程繁冗、審核標準僵化等問題;此外,新興行業的公司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過程中也面臨不少財務問題,如對國內稅收政策不甚了解。
該所中國高增長企業組市場華北區主管合夥人卓誌成指出,投資者要對一個很有前景但盈利能力尚弱的企業進行投資和估值,這需要企業的領導團隊有清晰的戰略思路,明確的經營方略,透明的企業信息披露以及穩健的財務管理能力,這對企業家和管理層的壓力是巨大的。同時,在新的證券法律體系下,對於信息披露以及企業財務年報的要求會更高,因為違規的成本將會很高。
盡管面臨壓力,但魏山巍表示,此次修改使A股市場進一步向成熟市場靠攏,並與之前新三板在相關方面的探索保持一致,說明整個監管的趨勢是開放的,基本消除了大家對於註冊制改革走回頭路的擔心。
今日亦有消息指稱,戰略新興板將在證券法頒布後與註冊制同步推出,預計時間為明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