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6財富世界500強榜出爐 萬科、京東、美的均上榜

7月20日,美國《財富》雜誌發布新一期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上榜公司數量繼續增長,今年達到了110家。國家電網、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分別位列前四。萬科等13家內地公司首次上榜, 其中包括電子商務公司京東、家電巨頭美的集團,以及房地產公司大連萬達和恒大。

沃爾瑪連續三年排名第一,2015年營業收入達4,821億美元,同比微降0.7%。前5位中有3家中國公司。​各大石油公司的營業收入因油價暴跌 而大幅下滑,令國家電網排名躍升至第2位,盡管其營業收入也下跌了2.9%。中石油和中石化緊隨其後,分列第3和第4。蘋果首次進入前10位,排名第 9,2015年營業收入大漲27.9%,是前10位中唯一實現營收正增長的企業。

今年,上榜500家公司的總營業收入為27.6萬億美元,凈利潤之和為1.48萬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1.5%和11.3%。入圍門檻為209.2億美元,比去年的237.2億美元 下降11.8%。去年榜單最後一名的營業收入在今年可以排到第449位。

(綜合來源:鳳凰科技、新浪財經、中國證券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34

美的將控股庫卡85.69% 收購首戰告捷

美的集團(000333.SZ,下稱美的)7月20日下午宣布了要約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首階段的成果——截止到7月15日,接受美的要約的庫卡股份達72.18%,加上美的原來持有的庫卡13.51%的股份,這意味著美的將可控股庫卡85.69%,首戰告捷。

美的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表示:“今天是美的與庫卡深化合作關系的重要里程碑,我們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雙方公司的價值。美的此前與庫卡所簽訂的投資協議主導著我們的合作關系。我們將繼續支持庫卡的業務並增進其市場發展,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6月16日,美的正式向庫卡的股東發出要約文件,要約期從當天開始,至7月15日24時(德國法蘭克福時間)結束。美的要約收購庫卡的目標是,加上手頭已持有的庫卡股份,最終獲得庫卡股份30%以上。目前的結果,已大大超乎預期,美的在首階段取得了成功。

根據《德國證券並購和收購法案》,尚未接受要約收購的德國庫卡集團股東可於2016年7月21日開始至2016年8月3日24時(德國法蘭克福時間)額外兩周的要約期內出售股份。美的將於額外要約期結束後披露最終獲庫卡股東接受要約收購的股數。

此後,這起收購案還需在2017年3月31日前獲得相關監管部門的批準,具體包括:一是通過歐盟、德國、美國、中國、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的反壟斷審查;二是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對本次收購無反對意見;三是通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和國防貿易管制理事會(DDTC)審查,等等。

無論如何,從曾經遭到德國官員反對、庫卡原大股東質疑,到獲得庫卡管理層和大多數股東支持,美的在收購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庫卡的過程中,至今已取得理想的成果,但距離最終的成功還有一步之遙。

庫卡股份下屬的庫卡機器人有限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斯特凡•蘭帕(Stefan Lampa),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庫卡戰略不受美的收購影響。他同時十分看好雙方的合作:“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庫卡只有通過與中國公司的合作,才能對中國市場有更充分的了解,在中國的發展才能更迅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37

為什麽收購庫卡的是美的 海爾和格力呢?

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離成功僅一步之遙。雖然到今年7月底的額外要約期還未結束,但接受要約的庫卡股份已大大超過預期,美的將控股庫卡超過85%,當然接下來半年內還需要經過各國政府的相關審批。

外界好奇的是,為什麽收購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庫卡的是中國白電巨頭美的而非其它公司。很顯然,從轉型路徑和企業領導者戰略思路來看,中國三大白電巨頭海爾、格力、美的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布局和方向是有明顯差異的。

市場互補

換個角度看,“歐洲貴族小姐”庫卡又為什麽看上美的呢?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一般工業的機器人滲透率仍然很低,每萬名工人僅有17臺機器人,遠遠低於韓國和日本的機器人滲透率,即每萬名工人分別有365臺和211臺機器人。所以,在一般工業自動化領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

而目前庫卡約50%的收入來自汽車行業,未來在一般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潛力更大。且2015年庫卡在中國境內的營業收入超過4億元,在“四大家族”中排名墊底。所以,對庫卡來說,未來想有更好的發展,中國一般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機會不可錯失。

這與美的的戰略不謀而合。一位美的高管今年6月初曾在公司臨時股東會上說,“美的非常看好全球一般工業自動化的機會,誰能在中國成為第一,就能在全球成為第一”。

美的不僅可以成為庫卡機器人在中國一般工業領域應用的典型範例,還可以利用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影響力、銷售能力及各方面資源,幫助庫卡加快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擴張。在去年成為庫卡第二大股東後,美的就與庫卡的管理層溝通,雙方對合作的前景充滿期待。

可以說,沒有前期的鋪墊,美的是絕不會貿然在2016年5月18日對庫卡發起要約收購的。盡管如此,美的這一步棋要走好依然不容易。

無論是德國部分政府官員還是庫卡的股東,仍擔心庫卡被美的收購後,戰略方向、知識產權、員工隊伍是否會受到影響。庫卡大股東福伊特公司也對美的提出質疑。福伊特公司在6月15日舉行的內部會議上統一意見,認為繼續在美的身邊做庫卡小股東不具備戰略或經濟意義。

事實上,福伊特在2014年、2015年收購庫卡25.1%的股權差不多花了3.7億歐元,而如今美的願意以12億歐元的價格收購其手中的股權,相當於2年凈賺8億多歐元,這對於在2015年還虧損9266萬歐元的福伊特公司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

6月12~14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中德兩國領導人通過非公開接觸和溝通形成共識,對兩國間正常的貿易投資默許與支持。默克爾在訪華期間表示,不排除中國企業收購庫卡的可能性,但她又放話:“德國的任何人都可參與庫卡交易”。

6月16日,經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審核,美的正式向庫卡的股東發出要約收購文件,擬通過全面要約的方式獲得庫卡集團30%以上股份;要約收購的價格為115歐元/股,相比庫卡前一天收盤價84.41歐元,溢價幅度高達36.2%。而美的此前已持有庫卡股權13.5%。

為穩定軍心,6月28日,美的和庫卡簽訂了《投資協議》,內容共5條,在進一步明確維持庫卡的上市公司地位、管理團隊的獨立性、員工和基地的穩定性的同時,強調尊重庫卡的品牌和知識產權,準備訂立隔離防範協議承諾保密其商業機密和客戶數據,維持庫卡與其客戶及供應商的穩定關系。當天,庫卡管理層向股東推薦接受美的的要約收購。

至此,中國白電巨頭美的徹底獲得了歐洲機器人行業“貴族小姐”庫卡的“芳心”。從6月16日至7月15日的要約期,接受美的要約的庫卡股份達72.18%,加上美的原來持有的庫卡13.51%的股份,這意味著美的將可控股庫卡85.69%,首戰告捷。

這起受全球矚目的“跨國聯姻”要修成正果,還需在2017年3月31日前獲得相關監管部門的批準,包括通過歐盟、德國、美國、中國、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的反壟斷審查,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對本次收購無反對意見,以及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和國防貿易管制理事會(DDTC)審查等。

中國有中國制造2025,德國有工業4.0,而恰好庫卡是德國工業4.0的代表。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如何協同發力?這將是美的與庫卡“跨國聯姻”最讓人期待之處。

實力與鋪墊

通過並購,切入潛力巨大的機器人行業,是美的與海爾、格力不同的戰略思路。其要約收購庫卡的行動之迅速,著實讓人驚嘆。這離不開美的自身雄厚實力的支撐,以及前期周密的鋪墊與國際化的積累。

在剛剛公布的2016年財富全球500強中,美的集團位列第481名。而在2016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的榜單中,美的集團也憑借2015年約220億美元的銷售額、20億美元的利潤、198億美元的總資產、202億美元的市值,排名從上年的436名,提升至402名。

其實,早在2011年,美的集團的營業收入已達13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只比2015年少大約40億元。

跨國公司競爭力的評價標準,不只是看銷售收入,還要看研發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有沒有高端產品、核心技術、進入主流市場。過去四五年,美的為此下了許多功夫。

轉型是痛苦的,方洪波經常用“壯士斷腕”來形容。2010年,美的年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千億慶典盛況空前,但創始人何享健及後來接班的方洪波已開始反思,“大規模、低成本”的老路是否可以持續。

面對負的現金流、近80%的負債率、龐大的庫存、最高峰達20萬人的員工隊伍,美的從2011年下半年起開始推進“戰略轉型”。

首先是削減過剩、低效的產能。方洪波回憶說,過去幾年,美的在天津、江門,邯鄲、合肥、蕪湖都關閉過生產基地,共向各地政府退還6000畝土地,按成本價拿回買地的錢。同時,砍掉低利潤的產品,產品品類由64個減至32個,產品型號減少50%。

同時,提升效率。今年美的員工人數將降至10萬之內。去年美的薪酬支出105億元,其中1.5萬名管理、專業類員工(白領)的人均年薪22萬元,人、財、物的效率都不斷提高。2011年資金周轉期為30天,今年爭取縮小到0天,用供應鏈的錢就可滾動發展。

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加大技術投入、推進全球化經營。以往每年用來擴張產能的錢,現在轉而投入到產品創新、技術研發上。

如今,美的已形成四級研發體系,中央研究院著眼於未來5~8年新技術的研發。近5年,美的累計投入200億元用於研發,累計申請專利3.2萬件。2015年,美的投入研發的費用高達5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8%,而這一比例在2011年只有約1%。在美的“白領”中,科研人員的占比從2011年的27%提高至2015年的47%,預計2016年將超過55%。

具備產品創新、技術創新能力,是美的全球擴張的基礎。2015年,美的海外營收的占比達40%,海外收入80億美元,在中國家電行業中排名第一。今年在並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之後,方洪波透露,接下來美的還要去歐洲、美國並購。與之前以代工出口為主不同的是,今後美的要去全球配置資產、運營資產,在海外打造自主品牌。

“戰略轉型”五年,美的已嘗到了甜頭。2015年,美的集團營業收入1384億元,只比2011年多40多億元;而2015年的凈利潤達127億元,卻比2011年多約100億元。在營業收入增加不多的情況,一年賺了以前兩年半賺的錢。到2015年年底,美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達267億元,賬上已有649億元自有資金,這為美的新一輪發展積蓄了力量。

光有錢不行,沒有提前布局與鋪墊,事情也做不成。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規劃頒布;同年美的新成立機器人業務部門,在機器人產業拓展上全面布局;當年8月,美的與日本安川簽約成立兩家機器人合資公司,開始在機器人行業探路、試水。一個更大的機會正在浮現。

在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ABB、庫卡、安川、發那科)中,為什麽美的看中了庫卡?一位美的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因為庫卡是純粹的機器人公司,而余下三家除了機器人,還有其他業務。而且,庫卡的總部在德國,而德國的工業制造基礎特別紮實。

中國近年也湧現了新松等本土機器人領先企業。但上述美的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工業機器人領域,“四大家族”占了全球60%~70%的市場份額,它們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更高;中國本土企業的份額仍然較小,而市值卻很高,“相比肯定是收購國外機器人公司更劃算”。

過去幾十年的收購和跨國合作經驗,如成功收購“小天鵝”、與東芝開利在全球的戰略合作等,也讓美的敢於“該出手時就出手”。

競爭格局

在中國眾多產業中,家電是競爭最充分的行業,中國的白色家電巨頭具有全球範圍的競爭力。不只在全球市場的銷量份額中領先,而且很早就開始國際化,在技術創新的能力上也已經不輸出歐美日韓企業。

據湯森路透《2016年全球創新報告》,在全球家用電器領域,2015年排前十名的創新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了前三位,依次是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和海爾集團,它們2015年在家電領域的發明分別是5427項、1995項、1315項。松下、三菱、三星、博世、LG、日立、大金等日本、韓國和德國公司,去年在家電領域的發明數量都緊隨中國三巨頭之後。

這三大巨頭在全球白色家電的細分領域,也都分別處於領先的地位。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海爾大型家用電器(冰箱、洗衣機、冷櫃、酒櫃)2015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場的9.8%,連續7次蟬聯全球第一。格力電器已連續多年穩居全球家用空調產銷量第一位。而美的集團在全球白色家電(大型家電和小家電)市場的占有率排第二位。

所以,海爾、美的、格力也是最早進入“千億俱樂部”的中國家電企業,年收入都已連續多年突破1000億元。不過,2015年這三巨頭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首次出現齊齊下滑。中國和世界家電市場的增速放緩,它們在鞏固家電主業的同時,今年都分別出手進行巨額收購,加快國際化和多元化的擴張步伐。

海爾小微平臺模式

今年,海爾斥資55.8億美元收購了美國GE公司的家電業務;美的以5億美元收購了日本東芝的白色家電業務80.1%的股權,又計劃以不超過40億歐元(約292億元人民幣)收購庫卡,欲成為庫卡的大股東;格力則正在推進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公司的事宜。

不過,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認為,歐美企業在衰退,日本企業在退出,韓國企業的重點不在家電領域,所以美的要占領家電領域研發新技術的制高點,做強家電主業的戰略不動搖。可以預見,隨著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全球行業整合加快,中國三巨頭在全球白色家電領域的地位將進一步上升,並為多元化打下更雄厚的基礎。

戰略分化

美的收購庫卡,其背後是三巨頭戰略的分化,尤其在多元化的思路上。海爾沒把機器人作為未來的戰略重點;格力、美的均把機器人作為未來戰略重點,但其中格力一直主張自我發展,而美的則習慣通過並購的手段來加快國際化和多元化的擴張。

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它們在“中國制造2025”轉型升級中的思路各不同、路徑有差異。

海爾側重從大規模生產向大規模定制轉型、直接連接“用戶”,因此與一直推廣美國工業互聯網的GE聯姻,收購了GE家電業務,雙方集團層面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上進一步合作。

格力側重掌握自主核心“技術”、上遊裝備,所以它準備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公司。

美的側重智能“制造”,非常看好中國一般工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的市場潛力,之所以相中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國庫卡,不僅因為國外機器人巨頭的估值水平低於國內機器人上市公司,庫卡又是四大家族中最純粹的機器人公司,更因為庫卡是德國企業,更掌握工業4.0的精髓。

有意思的是,三巨頭的這種戰略差異,另一方面與其各自掌門人的管理風格、思維習慣緊密相關。

海爾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是海爾的創始人,也是一位管理大師。他近年一直致力於推動海爾面向互聯網時代的顛覆性變革,即把海爾從金字塔式的科層制組織,變革為小微企業面向用戶、滿足用戶需求的平臺型組織。相應地,生產方面,海爾積極建立“互聯工廠”,即用戶可直接向工廠下個性化需求的訂單,研發資源、供應鏈資源同時響應,產品生產出來後,通過物流直接配送到用戶的家中。

所以,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抓住“用戶”資源。海爾變身平臺型企業,上面不僅承載員工創辦的小微企業,也支持社會上的“創客”創業,並聚集各種服務資源,實現“硬件”(智能家電)與服務的結合,最終形成讓用戶有良好體驗的生態圈。所以,海爾變革的核心是“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而制造不一定全都自己做。

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的觀念則不同。她見證了格力過去20多年的成長,堅信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就像被人卡著脖子”,一定要自己掌握制造的核心要素。這位女強人的邏輯是,10多年前格力也沒有空調的核心技術,現在已握有壓縮機、電機等核心技術,而且這些技術可以支撐格力向冰箱、汽車等多元化產品擴張。另一方面,做出好產品,要有好設備,基於國內目前還沒能提供好設備,所以格力要將業務擴展至模具、機械裝備以及機器人。

董明珠認為,單靠買是買不回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才是真正的出路。因此,格力做機器人,沒有選擇收購,而是自己招募技術人才、自主研發。格力從2013年開始全面進入上遊的智能裝備領域,幾年來投入達200億元。

相比之下,作為“少帥”的方洪波,思維更加開放。在把家電主業的“這碗飯吃好”的同時,美的不安於現狀,積極布局新的產業。美的董事會對於新產業的選擇定下了幾個條件: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不做,要做資本、技術密集型的產業,要做面向未來,且在中國還沒有形成優勢的產業。

高工金融服務項目總監張宏標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在LED照明普及過程中,對一些LED照明龍頭企業,美的也曾接觸過、了解並購的機會,後來都被美的董事會否決了,原因是這些LED照明龍頭企業的規模小,年收入僅20億~30億元,且缺乏核心技術。

從現在看,機器人才是美的“相中”的新產業。為了推進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美的過去三年買了1000多臺機器人,美的進軍機器人產業不只是看到了內部的需求,而是瞄準中國龐大的工業機器人的潛力市場。因此,2015年,美的與日本安川成立了兩家機器人合資企業,又參股了在中國機器人行業排前三位的蕪湖埃夫特17.8%,還從資本市場買入庫卡股票。與往常一樣,美的在跨界擴張時,喜歡采取並購的方式,以減少學習成本和時間成本。

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正式發布。顯然,海爾、格力、美的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角度不同,海爾致力成為互聯網公司,為消費者提供智慧家居解決方案,重在形成新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格力從“單純的家電制造企業向新能源行業及裝備制造產業拓展”,重在打破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的瓶頸;美的則推行“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的“雙智”戰略,是想轉身成為全球經營的科技型企業,提升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16

美的普及智能空調“加量不加價” 三年沖1200萬臺

8月1日晚,美的發布了智慧空氣生態圈,將大力普及智能空調。美的集團副總裁、家用空調事業部總經理吳文新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進入2017冷年(今年8月至明年7月),美的智能空調將“加量不加價”,新增智能功能但不會提價。

吳文新說,未來三年內美的智能空調的銷量目標是,2017冷年600萬臺,2018冷年800萬臺,2019冷年將達到1200萬臺,從而有力推動中國智能空調的普及。

簡單舒適不加價

奧維雲網(AVC)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智能空調的市場滲透率只有16%。“叫好不叫座”的狀況一直困擾著智能空調產業的發展。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在美的空調智慧空氣生態盛典上致辭時表示,實現產品的智能化升級,“必須以消費者的實際體驗為依據”。

如何突破用戶痛點和價格障礙呢?吳文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電話專訪時說,“空調智能化喊了三四年,為什麽效果不好?一是制造商積極,用戶不買賬,沒有解決用戶痛點,二是智能化空調沒有統一標準。”

“美的智能空調將圍繞幾個核心來完善:一是簡單,二是舒適,三是人工智能、自學習能力,”吳文新說,美的空調已推出更簡便的遙控器,只有七個鍵;“智能王”的新品能感知用戶身體冷還是熱,會自動升溫或降溫。但他坦言,美的空調在自學習能力上還需努力。

今年8月後,即從2017冷年開始,美的會在全國範圍加大智能空調的普及力度。吳文新說,美的所有變頻空調都將加上WIFI模塊,目前變頻空調已占美的空調總銷量的六成;定速空調由於將被逐步淘汰,所以就沒有增加智能功能;而美的已售出的非智能空調,只要加一個智能插座,也可以變為智能產品。

在努力突破智能空調的用戶痛點外,美的還會以更優惠的價格,來普及智能空調。“今年8月1日起,美的相同的變頻空調,新加了智能功能的產品,價格不變”,吳文新說,今年WIFI模塊的成本已降至15元左右,“新加的成本我們自己可以消化”。

智慧空氣生態圈

據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技術副總經理邱向偉介紹,目前美的智能空調已覆蓋4個品類、19大系列、126個型號的變頻空調產品。

以智能空調為中心,美的正在搭建智慧空氣的生態圈。為此,美的8月1日還發布了空氣智能裝備套裝,包括睡眠手環、空氣BALL(空氣盒子)、智聯CENTER(網關)、雲插座等。

“你可以在空氣盒子上,設定自己所需的濕度、溫度,比如溫度設定為26度,一旦空氣溫度高於26度,空調就會自動打開來降溫;濕度太大,除濕器就啟動,濕度太小,加濕器就啟動。”吳文新解釋說,前提是用戶家里已有空氣解決方案的一套相關電器,包括空調、空氣盒子、加濕器、除濕器等。

在智能空調、智慧空氣解決方案之外,更大的一個層面是智能家居。邱向偉說,目前整個美的集團的智能家電產品已有33個品類、1000多款機型。未來,空調、凈化器、加濕器、風扇,將與生活家電、廚房家電及能源安防等產品一起,提供智能家電全屋一體化的智慧生活。

智能家居之外,則是智能雲平臺。據吳文新介紹,美的空調智慧空氣生態圈已打通了目前市場主流的阿里雲、小米雲、京東雲、樂視雲、華為雲等雲平臺,實現技術合作與互聯互通。

配合行業標準完善

在8月1日晚的發布會上,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還發布了《房間空調器智能指數認證技術規範》,推動國內智能空調標準的統一,掃清普及的障礙。

該項規範依據產品“安全、可靠、舒適、易用、節能”五個方面給消費者帶來附加值和體驗進行評級,也是為用戶選購智能空調提供一項參考依據。

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邴旭衛介紹,美的空調已有5款產品通過智能空調的5A(最高級)認證。

在配合權威機構完善國內智能空調標準的同時,美的空調下一步在市場上將從三方面推動智能空調的普及。首先,結合新品上市,面向全國消費者開展“智能空調體驗官”活動;其次,逐步在全中國超過3萬個零售網點實現“智能體驗專區”的升級;最後,依托線上粉絲社區和線下零售渠道,大力開展美的智能空調“以舊換新”活動。

奧維雲網的空調產業研究院院長張彥斌認為,國內智能空調的滲透率,已從2015冷年的8%,增長到2016年的16.1%。盡管如此,相比於變頻空調、高能效空調、藝術空調,智能空調的滲透率仍然較低,因此空調智能化的潛力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42

美的將控股庫卡94.55% 額外要約期結束“戰果”進一步擴大

美的進一步擴大收購庫卡的“戰果”,額外要約期現已結束,美的將控股庫卡94.55%。

上周有外國媒體稱,庫卡的管理層正與美的協商,希望美的控股庫卡的比例控制在49%以內。美的尚未對此做出正式的回應。一位接近美的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的在收購庫卡的事情上一直持開放態度,與庫卡的投資人、管理層商討有利於庫卡發展的形式。”

8月8日下午收市後,美的集團(000333.SZ,下稱美的)公告透露,截至北京時間2016年8月4日,本次對庫卡要約收購的額外要約期結束。額外要約期結束後,接受本次要約收購的庫卡的股份數量合計為約3223萬股,占庫卡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約為81.04%。

由於要約收購前美的已持有庫卡13.51%股權,加上已接受本次要約收購的庫卡股份數量,本次要約收購交割時,公司將共計持有庫卡股份約3761萬股,占庫卡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為94.55%。

今年5月18日,美的宣布,擬斥資不超過40億歐元(約292億元人民幣),要約收購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庫卡,目的是使美的對庫卡的持股份額從13.5%,進一步提升至30%以上,從而成為庫卡的第一大股東。

6月16日,美的正式向庫卡的股東發出要約文件,要約期從當天開始,至7月15日24時(德國法蘭克福時間)結束。截至7月15日,接受美的要約的庫卡股份達72.18%,加上美的原來持有的庫卡13.51%的股份,這意味著美的將可控股庫卡85.69%,首戰告捷。

根據《德國證券並購和收購法案》,尚未接受要約收購的德國庫卡集團股東可於2016年7月21日開始至2016年8月3日24時(德國法蘭克福時間)額外兩周的要約期內出售股份。目前,額外要約期已結束,美的的“戰果”進一步擴大,將控股庫卡94.55%。

接下來,這起收購案還需在2017年3月31日前獲得相關監管部門的批準,具體包括:一是通過歐盟、德國、美國、中國、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的反壟斷審查;二是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對本次收購無反對意見;三是通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和國防貿易管制理事會(DDTC)審查,等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166

美的集團:要約期結束 將共計持有庫卡94.55%股份

美的集團晚間發布公告稱,截至目前,本次要約收購的要約期已結束,庫卡股東將不能就要約收購繼續接受要約以出售股份。本次要約收購前公司已持有庫卡集團13.51%股權,加上已接受本次要約收購的庫卡集團股份數量,本次要約收購交割時,公司將共計持有庫卡集團股份37,605,732股,占庫卡集團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為94.55%。

今年6月16日,美的宣布旗下子公司MECCA啟動收購德國庫卡集團所有股份的自願公開要約收購流程。美的以每股115歐元價格溢價30%收購庫卡,目標是增持庫卡股份至30%以上。

目前庫卡約50%的收入來自汽車行業,未來在一般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潛力較大。且2015年庫卡在中國境內的營業收入超過4億元。對於庫卡來說,未來想有更好的發展,中國一般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機會不可錯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169

東芝白色家電擬在美的旗下於2017年實現扭虧

已被納入中國家電巨頭美的集團旗下的白色家電業務公司“東芝LIFE STYLE”8日宣布,將與美的攜手削減生產成本,力爭在2017年度扭虧為盈。日本國內目前只銷售東芝品牌的家電,但今後也將研發參考美的產品的新商品。

東芝希望與美的共享零部件采購資源,以此來降低成本;還將充分利用美的的海外網點,拓展此前未能展開業務的歐美及印度市場。

今年5月份,日本東芝公布2015/16財年業績顯示,東芝家電業務(Life Style)部門仍然深陷巨虧,錄得營業虧損150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0億元)。6月30日下午,美的集團發布公告對外宣布,對東芝白電業務股權收購交易已經完成,80.1%股權的最終交易價格為51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3.3億元)。東芝家電業務子公司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oration 正式成為美的集團控股子公司。

美的今後40年將繼續使用東芝品牌。日本國內銷售工作將由東芝LIFE STYLE負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183

美的集團:要約收購結束 拿下庫卡集團94.55%股份

美的集團8日下午公布收購庫卡的要約進展,截至7月16日,美的對庫卡集團的要約收購要約期已結束,交割時,公司將共計持有庫卡集團股份37,605,732股,占庫卡集團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為94.55%。

在要約收購前,美的已持有庫卡集團13.51%股權。接受本次要約收購的庫卡集團股份數量合計為32,233,536股,占庫卡集團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約為81.04%。公告稱,8月4日的額外要約期結束後,庫卡股東將不能就要約收購繼續接受要約以出售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199

美的通過商務部審查 允許實施要約收購庫卡

美的集團於2016年8月10日收到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不實施進一步審查通知》(商反壟初審函[2016]第224號),審核通過了本次要約收購涉及的經營者集中審查事宜,允許本次要約收購實施。

按照公司此前披露的要約收購的交割條件,公司還需要通過歐盟、德國、美國、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的反壟斷審查;需要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對本次收購無反對意見;此外還需要通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和國防貿易管制理事會(DDTC)審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36

消息稱德國經濟部為美的收購庫卡交易開綠燈

據外媒報道,德國經濟部表示將允許美的集團收購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

據BayerischerRundfunk(BR)報道,德國經濟部已決定不引入任何正式程序來反對收購。

該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沒有理由認為該公司的收購將危及德國的公共秩序或國家安全。”

8月8日美的集團公告稱,截至7月16日,美的對庫卡集團的要約收購要約期已結束,交割時,公司將共計持有庫卡集團股份37,605,732股,占庫卡集團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為94.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