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第二次世界次貸危機的發源地?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kndb.html
早上好!
我的英文版小書, Inside China's Shadow Banking: The Next Subprime Crisis?剛剛出版一週,就收到"南華早報"的書評。英國"經濟學家"雜誌更是破例,發表了兩頁紙的書評。我很快收到了四家投資銀行主題演講的邀請。Amazon昨天賣斷了貨。

一個喜愛舞文弄墨的小資出版了一本傷感的故事書。僅此而已。不過,既然大家有點興趣,我就做點評論。中文版兩月內出版。

(1)咱們中國人窮,主要原因在自己。除了太多吃閒飯的人以外,還有很多以刁難別人為生的貴人。我真不知道他們退休的時候如何評價自己的一生:對社會有點小小的貢獻嗎?

(2)小額貸款行業本來不應該存在。它的效率太低。比銀行的效率低太多了。但是,它為什麼大量存在?房地產價格為什麼打都打不下來?鬼城和空樓浪費多少社會資源?為什麼銀行用理財產品挖自己的牆腳?民間借貸為什麼如火如荼?

只有一個原因:三十多年的金融壓抑,financial repression(1971年經濟學家麥金農提出的概念)。高通脹使票子發毛(我講了本人提出的"科長指數"),所以,做同樣多的生意,咱們需要更多的資金(信貸)。當更多的信貸被釋放到經濟中之後,票子更加發毛。咱們也就需要更多的信貸做同樣多的生意。如此惡性循環。

存款的老百姓是受"負利率"剝削的冤大頭。能夠弄到貸款是特權,享有"負利率"的補貼,所以工業產能過剩,行業無法整合,買房子的慾望無邊。信貸永遠不夠用!其實,信貸越增加,也就越短缺。美國的QE3太小兒科!

這本書只有45000字,十天寫成。有些故事太悲哀,用外語傾訴比較好。裡面有我個人的中國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87

破落小鎮 翻身中國第二賺風景區


2013-06-03  TCW
 
 

 

五月九日,國際知名劇場評論家布魯斯汀(Robert Brustein)、台灣劇場導演賴聲川、中國演員黃磊等人,兩岸劇場界名人齊聚浙江省小鎮,都是為了第一屆烏鎮戲劇節。

戲劇節的開幕式吸引百家中外媒體,六場戲約兩萬張票在一天內銷售罄空。「屬中國民間舉辦規模之最,且國際戲劇節該有的內容與元素都有,」《南方都市報》編輯總監謝湘南觀察。

烏鎮,擁有一千三百年歷史,從文革、歷經戰火破敗至今,搖身一變觀光度假小鎮。負責管理的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表示,去年參觀人數達六百零八萬人,營收約人民幣六億五千萬元,淨利約人民幣二億四千萬元,與目前中國景區類上市公司比較,營收和獲利僅低於黃山,居第二位。

江南水鄉古鎮,論文化積澱,南潯並不比烏鎮差,古建築也不比烏鎮遜色;論開發時間,烏鎮也比周庄來得晚,何以烏鎮以後起之秀引領而上,從一個百廢待舉的小鎮,名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還獲得了「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

一部曲 :設國立旅遊公司》環繞名作家故居進行重建

時間回到一九九九年春節,烏鎮西大街一場大火,燒毀了原本殘敗不堪的住家。時任桐鄉市市長助理的陳向宏,是大火善後小組負責人,當市政府決定將烏鎮開發成旅遊觀光景點,身為烏鎮人的他,順勢留在家鄉,成立國營公司烏鎮旅遊,進行重建與開發。

但當時人們認為,烏鎮只有幾間破房子,沒有青山綠水,每年遊客僅三萬人,要開發旅遊,簡直天方夜譚。市政府也僅給予人民幣一千三百萬元的啟動基金。他選擇從東大街開發起,「選擇那?堙A是因為文學家茅盾故居在那?堙A可以利用名人效應,」陳向宏從司機、助理三個人和一把拖把做起。

「我是從景區旁五層樓高的百貨大樓拆起的,當時罵聲一片。」為了硬體改造,他又跟銀行借了人民幣八千多萬元。隔年營運,新穎加上遊玩路線清楚,遊客人數超過一百萬人,三年間就將貸款還完。然而,兩到三小時觀光行程,僅能創造門票效益,無法將人留下。

二部曲:把旅客留下住宿》回購古建築,內裝現代化

為了轉型,陳向宏決定開發西大街,建造一個集觀光、住宿合一的度假小鎮。這是一場人民幣十億元的「賭注」,隨之而來的質疑也更多,「東柵成功了,為什麼還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去搞西柵景區。」也因此政府在區開發時沒給一分錢。

但陳向宏說:「即使自籌資金也一定要搞西柵景區開發。」他將東柵景區抵押給銀行,前後貸款約十億元。這段時間,他去最多的地方就是銀行,以及坐在河邊畫建築圖紙。

這是一場全新推翻的工程。為能夠「修舊如舊」,一方面保護古物,一方面開發,陳向宏第一動作就是將西大街居民全部遷出去,確保日後景區營運開發品質。其實,為了產權分散一事,早在一九九九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烏鎮對景區原不屬單位及個人的古建築房屋進行了大規模回購,使得東、西柵產權均歸為烏鎮所有。

因此搬遷後,每家每戶依居住面積得到一筆人民幣上萬到幾十萬元的錢,如果不想買房子,則在外頭興建廉租房提供搬遷居民租借,少了住的問題,也讓千戶居民願意遷移。且蓋好後,還聘請居民回來工作,少了過去離鄉打工的刻苦。

地方部分居民回憶,當時搬遷時,一些不願意搬出去的老人,甚至還站在鎮上最長的新華橋上,指著一邊在畫圖紙的陳向宏說:「數典忘祖,拆老祖宗的房子。」疑問聲中,在他不斷溝通下,僅存三、四戶的人家終於答應遷出。

人搞定了,接著就是建物整體翻修。「我們留不住過去的生活方式,只能在舊的殼中裝新酒。烏鎮對我來說,我保留了這個舊殼子,但裝了新酒在裡面。其他小鎮是把舊殼毀掉了,然後仿古外表中裝舊酒。著眼於中高端與國外市場,陳向宏一開始清楚定義了:保護古蹟與現代化設備並行的路。

闢專用田,飲食自給自足》

在老瓶(古蹟保護)方面,他根據烏鎮鎮志記載進行全新復建,如景區的廟宇、水上市場和老店都是曾經存在過的建物;或者將外鄉的石橋拆下來,在整治的河上造橋,這是工人們口中的:「整舊如舊」。

新酒則是灌注現代化建設,一開始就將電線、污水處理和自來水管都埋在地下,讓天際線看見的是風景,而非一條條雜亂無章的電線。

為確保景區內食的安全,還特別在附近開闢了三十畝的田,專門提供區內需求;而區內使用的大宗米、油、鹽也是由管理處統一採購。餐桌上的菜餚,除了牛肉不是自己養的外,其他全部能自給自足。

避免同質化,一店一特色》

同質化是目前中國水鄉發展課題,烏鎮旅遊副總裁陳瑜指出,商店要賣什麼東西,須先提出企畫書,再由委員會評估才得以營運,「採取一商店一特色原則,」不可能看見兩家銷售相同商品的商家。

只是在計畫經濟下,吃得是大鍋飯,服務品質待提升是一關鍵。走進專賣絲巾店面,客人一進門不見小姐招呼,詢問價錢時,還有一搭沒一搭回應。

景區內的高消費,連帶也帶動景區外的物價。詢問一位在烏鎮車站外拉三輪車的當地居民,一碗乾拌麵從人民幣三元、五元跳到八元,三年翻了一倍多。「掙的工資趕不上物價上漲,」他戲謔的說。

三部曲 :塑造新文化地標》創造中國亞維儂戲劇節

文化小鎮與「類烏鎮」管理輸出,是小鎮下一個企圖。「繼續走下去要有文化地標。戲劇是可發展品項。江南是戲劇之鄉;也是中國茅盾文學獎永久頒獎地,在中國由小鎮主辦戲劇節,也是從來沒有過的。法國有亞維儂戲劇節,為什麼我們不行?」陳向宏表示,第一屆戲劇節讓小鎮轉型工程再次啟動。

戲劇節集中在烏鎮「西柵」舉行,由兩條長一.八公里的臨水老街組成,上百組中西團隊營造出嘉年華氛圍,就在碧綠水面、來往小舟、七十二座古橋、上百處古樸店面及巷內劇院上演。一時之間,古鎮彷彿穿梭在新舊交融的光影間。光展演期週末,遊客比平常多出兩成。

這一年,烏鎮團隊除了忙戲劇節外,一半時間都在北京長城司馬台下的古北「造鎮」。明年就能在耗資人民幣四十億元、比烏鎮景區大兩到三倍的北方,看到江南水鄉的風景。

誰說古鎮不是一門好生意,賣舊能賣得好,也是一門文創好商機。

【延伸閱讀】「台灣不要賴聲川,我們要!」一個耗資人民幣五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四億四千萬元)、為期三年的烏鎮戲劇節,為什麼發起人,不是中國戲劇導演,而是來自台灣的賴聲川?

二○○六年,一齣《暗戀桃花源》,兜攏了三派人馬。

一開始,黃磊提議在小鎮辦戲劇節。「但我們只懂旅遊,不了解戲劇。看《暗戀桃花源》時,發現看戲劇的人,與到烏鎮旅遊客群是一樣的,就覺得可以做,」陳向宏表示,經由黃磊引薦認識了賴聲川,也開始了一場三人口中的「大夢」。

因「夢想家事件」失意於台灣的賴聲川,在浙江小鎮找到另一個舞台,出任第一屆烏鎮戲劇節發起人兼藝術總監,並邀請國際建築師姚仁喜,耗資人民幣四億元、蓋了符合國際規格的烏鎮大劇院,他創作了七個半小時的《如夢之夢》,也成了烏鎮大劇院第一部上映劇碼。

賴聲川在大陸受歡迎的程度,走在烏鎮古街上,遊客一一跟他打招呼就可見。也難怪,《如夢之夢》大陸版製作人王可然說:「你們台灣不要賴聲川,我們要!」

賴聲川表示:「這裡與台灣八○年代舞台劇剛開始很像,有機會定義台灣現代劇場,這是很令人興奮的事,放到大陸市場更放大好多倍。以前是台北、台中、高雄演出,現在是台北、北京、上海、成都、回到高雄演出。」他話鋒一轉:「我到現在還是把台灣當成我的中心地,再也沒有一個地方比台灣更具創新意。台灣明明可以把自己做更大,卻自己把自己做更小。」

三年之間,小小的烏鎮,蓋好了六個劇場,但台北三十年沒有新的劇場。小小的烏鎮戲劇節,是兩岸文創差距的縮影,也是一種警惕。

【延伸閱讀】烏鎮旅遊成立:1999年資本額:約新台幣6,340萬元總裁:陳向宏成績單:去年營收約新台幣31.7億元,淨利約10.7億元,門票占50%,住宿占35%,二次消費占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47

南海有第二個波斯灣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18.html
年輕時一名學長曾經贈送筆者一年期的National Geographic,那時筆者覺得如獲至寶。筆者相信大英帝國的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同米帝National Geographical Society除了科研外,應該亦替這兩個帝國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軍事經濟情報。近年共匪強國崛起,亦有出版「中國國家地理」。2013.6的總第60期香港版標題是「響往海洋」,其主題便是近年政治焦點的三沙市:即西沙、中沙和南沙。
2013年6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這個在充滿渡假氣氛的莊園中彼此懇談的「習奧會」中,筆者相信其實是骨子裡兩派幫會香主為堂口和相關利益的講數。簡而言之便是海權和中美在全球經濟這塊大餅中劃分自己的勢力範圍。前者是探討米帝是否容許共匪和平崛起,以第一島鏈為內海讓習總建立其「大東亞共榮圈」野望而避免一戰前夕英德對恃結果兩敗俱傷。其次是能否重新建立一個「後中國世界工廠」中米貿易關係以竟習總另一個小美國夢。
1984年7月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開展了為期十年的南海海洋研究,第一站便是南海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為什麼要選擇這一個暗沙作開端呢?因為曾母暗沙靠近文萊等原Royal Dutch Shell的大油田。的確在隨後的時間中國科學家在這片稱為「曾母盆地」的區域,實驗2號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船後拖著一條長長的電纜,利用船上定時爆破的汽槍把爆破形成的衝擊波傳遞到海底。再利用在海底形成反射波經電纜送回科研船,便可以透過不同波段就能畫出海底地層剖面圖來判斷這裡是否藏有石油和天然氣。
結果中國科學家在1991年6月出版的報告《南沙海區油氣物化調查及今後對策》中如此描述曾母盆地:「⋯曾母暗沙盆地海區的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在我國海域國界線範圍內。我曾母暗沙位於盆地中部,故命名為曾母暗沙盆地。經過3次海上實測,對南沙海區含油氣盆地的分佈有了初步認識,從實測綜合地球物理與汞化的探測資料看,南沙海區的第三系含油氣盆地主要是海區西南的曾母暗沙盆地,它是一個巨型的含油氣盆地,資源量初步估算有120億至130億噸。⋯」正如「中國國家地理」主編單之薔所言,以中國目前的年消耗石油量為4億噸,這可足夠中國人消費三十年了。
中國在南沙海域九段線內及其附近,分佈著二十多個如曾母暗沙般可能儲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氣的古老沉積盆地,故南海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除了曾母暗沙,靠近越南的萬安盆地亦擁有豐富的油源。1992年在鄧小平南巡撫傷8964之禍前夕,中米已經簽定聯合開發萬安盆地油源的協議。可是在1994年4月16日,中國「漁政301」和「實驗3號」被越南武力驅逐後,中國錯失這磈大油田。
縱使中國沒有航母,其海軍實力已非南海諸國可以匹敵。駐兵南海單是食水已經是天大問題,更不要說駐兵甚至建立海空軍基地。擁有航母令中國可在靠近越南萬安盆地和婆羅洲的曾母暗沙開採石油更有把握,掠奪南海油源而非挑戰米帝全球霸權可能是共匪「航母經濟學」的真正意圖。在米帝基於財困而要逐步淡出西太平洋之際,如果共匪不乘機建造航母以圖把第一島鏈劃入自己勢力範圍,十年後米帝元氣恢復便再沒有機會了。所謂的「習奧會」,也許是中米重新劃定全球資源的餅,以換取共匪乖乖地在第一島鏈內建立習總「大東亞共榮圈」的小美國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71

百度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第二次3B大戰悄然開火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360.html

來源:i黑馬  作者:吳樹先生

中國互聯網金額最大的一宗併購意向即將敲定。2013年7 月16日上午9點,網龍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百度已就網龍向百度出售其持有的91無線網絡有限公司全部股權訂立諒解備忘錄,百度將出資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已發行的全部股本。百度和網龍將進一步協商,就收購建議的相關條款達成一致,最終於2013年8月14日前,簽署收購由網龍持有的91無線57.41%的股權,同時百度有意收購91無線剩餘的42.59%股權。

此前i黑馬曾談到《如果,91上不了市,又被阿里收了》,事實上,據消息人士透露,就在網龍發佈與百度達成收購意向的最後一分鐘,阿里巴巴還在繼續與網龍高層接觸。

第二3B大戰悄然開火

2012年8月21日當天,360將360瀏覽器默認搜索引擎由谷歌正式替換為360自主搜索引擎,360與百度之間對於網絡搜索資源份額的戰爭就此爆發。而如今隨著併購戰略的演進,第二次「3B大戰」正在悄然開火。

目前奇虎360公司旗下的主力產品包括:PC端的360瀏覽器,360安全衛士,360殺毒,以及移動端的360手機助手及360手機衛士。而李彥宏似乎正針對每一個360的拳頭產品進行著百度式反擊。

PC端,360收購搜狗之後份額之爭將進入白熱化

對話深喉:2億現金加增發換股,這是360控股搜狗的最終協議》一文已明確指出,360控股搜狗已進入收官階段,360方面已達成對協議的認可,目前協議仍需搜狐方董事會批准便可達成。在控股搜狗後,根據CNZZ的報告360搜索的市場份額將達到16.58%+9.27%=25.85%。而在近半年中,360搜索的市場份額還在持續上升,對此,百度則提出「狼性」文化予以應對。

移動端,應用分發誰主沉浮

根據多份諮詢報告顯示,目前在91無線與360分別位列移動端的前兩位,隨著360安全衛士的自動安裝功能(安卓手機接入安有360安全衛士的PC會自動安裝360手機助手)其份額正在迅速增加。

相比之下百度在其成立「LBS」和「移動·云」兩大事業部後,便樹立起了考核自身「移動分發能力」的主戰場,但囿於其應用市場份額的尷尬,只得在其報告中稱:「移動搜索成為應用分發主戰場的背景下,開發者要想改變目前面臨的長尾困境,就必須走出應用商店的思維和實踐誤區,開始全流程地「適配」移動搜索,走好「到達」這第一步路。」但隨著91無線的收購告一段落,移動搜索與移動市場雙向發力的百度似乎可以在移動端更有一些信心。但遺憾的是目前百度目前仍無法在PC端建立自身的有效渠道,因此「豌豆莢」亦曾傳出被百度高價收購的聲音。

安全端:百度反擊進行時

雖然此前對於安全產品一再否認,但在6月百度還是悄然發佈了代號為369、版本號為1.0的殺毒軟件,據介紹其產品中集成了卡巴斯基的查殺引擎,並有意無意的在其網首頁承諾「不騷擾用戶、不脅迫用戶、不偷窺用戶隱私」,這亦被看作是暗諷對手的表現。當然目前還未有市場報告指出百度殺毒在份額上是否有所建樹。

如果說第一次3B大戰是360對於百度的以小博大的挑戰的話,那第二次3B大戰則更像是百度360之間相互的拉鋸。而相比一戰中的「口水戰+公關戰」,二戰中「產品才是硬道理」的黃金法則將逐步體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45

由居屋步向私樓之法第二集(答) Home Blogger

http://homebloggerhk.com/?p=9515

如果你們賣出居屋,接受政府房屋資助的福利便告終。公屋可以綠表上居屋,但賣左居屋後十年,除非年老及無依,否則想「入番」公屋都幾難。筆者在此情況下都建議你賣居屋,原因是家庭負擔大令讀者儲蓄能力少,賣樓獲得280萬多於十年家庭儲蓄,此舉可改變一生。

 

「焗賣」同「焗坐」

至於是「焗賣」,原因是不靠此舉,讀者撫心自問,如非樓房槓桿做成世都未能儲得此數目。其實賣樓決定可輕易決出,反而諗樣想道出重點是,賣完樓後讀者要「焗坐」。因為環顧香港都好少私樓平過三百萬,如讀者賣出2.8mil樓房又「細細地」用部份資金再買番間私樓收租,此行徑只令讀者在旺市「套現」、但不能「獲利」。讀者有未補價居屋,可視為擁有約6成業權的一間私樓,賣了此「6成居屋」後又買回同樣價值私樓,令自己暴露在市場的風險無減低,能獲好處只係同政府講拜拜,以後買樓就買足「百份百業權」。正因為讀者當然想套現之餘又獲利,那一定要買平價於原本「六成居屋」的私樓,即少於2.8mil,在此市況,唔係咁易搵到,即係要「焗坐」。

 

當然賣左樓就咁「裸等」,即任sir提及的「沽空樓市」,行為十分危險。在課堂上引述了新書中一個case表明。由2010年至今,諗樣眼見不少人盡賣樓房而向我查詢有何投資,都係勉強買些債券同ETF「頂住檔」,問返事主都係一句:「早知咪鬼賣樓啦!」所以諗樣為大家建議一個「十年儲蓄」的賣樓法則,再在早前文章提謝你賣左間五百萬既樓,不妨入番間三百萬,等於「買住半間樓」(詳見書樓換樓Q22: 買住半間樓先咁騎呢?)。講返本案讀者,由於賣出已是2.8mil樓房,再向下行已「退無可退」,所以要「焗住裸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96

第二篇:講解《我的投資學》——投資者為什麼要學哲學 CHQ森

http://xueqiu.com/1693466204/24546377
A
     哲學很難懂,甚至有些人不知道哲學是什麼。那為什麼投資者要學哲學呢?我也不是一個哲學家,也沒有受過嚴格的哲學訓練,在這裡我只是談談自己學哲學的體會。我高中的政治書中這樣解析哲學:哲學——愛智之學。因為我對哲學的熱愛,改變了我自己傳統的知識觀——實用主義,而轉變為求知主義的知識觀。像希臘時代一樣,只有是能增進人的智慧的探索、研究都應該得到認可和鼓勵,而不以實用作為衡量知識的標準。

     中國人民大學徐之明在上《學習大國興亡的意義》時講,怎麼理解它呢?「像現在有些人提倡的一樣,有用的先發展,沒有的後發展,但是這在現實當中卻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有用的?人們判斷有用的標準是什麼?恰恰是我們已有的知識,我們是在用已知去衡量未知,我們拿過去來衡量未來。我們的路子怎麼不是越走越窄?」芒格說,要建立思維的柵格模型,掌握各大學科的思維模式。如果你沒有求知主義的知識觀,沒有對知識、對真理的渴望和追求,我想你要建立這種柵格模型有點難度。專家思維往往意味著你出來你熟悉的行業和專業你就是白痴。你正確的判斷,往往和你是思維模式有關。人類的大腦可以看作是一個系統,如果你的系統存在偏差,你輸入的信息是對的,也不能保證有正確的結果。(見《單向度的人和經驗主義》http://xueqiu.com/1693466204/21965324

     好吧,為了迎合很多人內在的心理需求,我談談學習哲學有什麼用吧。老實說,學習哲學真的沒有什麼實用的地方。它帶給你的很多東西都是虛的——精神層面上的東西。學習哲學讓你勤於思考——「我思過固我在」,學習哲學讓你有一種看透昏亂現象追求真相、事物的本質能力,有助於你培養自己的抽象性思維。一旦你獲得這種可貴的能力,你在觀察股票市場,你就獲得了一種超於常人的理解能力。像索羅斯一樣,「在我成為一名成功的金融投機家之前,我曾是一位失敗的哲學投機家。不料抽象的技能居然大勝市場,令我喜出望外。當然,如果將成功歸之於抽象的觀念,也許言過其實,但由此而確立了優勢則是無可置疑的。」

     因此你想在這次投資的遊戲中勝出,就需要你對遊戲某一方面的理解比任何人都要深。你就像一個門外看一樣,你只能觀賞像大魔術家大衛·科波菲爾在空中飛翔,還可以讓自由女神像消失,你絕對不能參與和他的比賽中。還有最近國內比較熱門的氣功大師王林,來一招"用意念抓蛇",如果你不對其中的竅門不清楚,你肯定會驚嘆不已。多少社會名流,高官名媛被蒙在其中。當然你有充分的信息優勢,比如說你不害怕法律的制裁,有內部人的小道消息,你也可以戰勝市場。但是這樣的機會不是最好的選擇,也不是每個平常投資者的正常選擇。投資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理解這個市場,辨別市場提供的機會,等待市場以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運作時——即贏的概率大大傾向於自己的時候果斷得出手。

      通常學習哲學的人比較有深度,不會隨便被別人忽悠。你說事情是這樣的,他不一定會相信你說的話,通常有一種批判、懷疑的精神,有效地避免了出現大眾人云亦云的現象。他通過自己的抽象、思辨更好地理解事物背後的根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595

【週末彩蛋】創業如同追女生第二彈:成功的創業者都善用數據追女神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232.html

你首先可能會不屑一顧,覺得追女生是一件不需要科學的東西,但是,下面的這一組數據與事實會告訴你,數據不管是在咱們追女生,還是創業中都是十分關鍵的:

1 女性需要6次約會才能最終確定關係。

2 星期三約女性的成功率最高

3 女性剪頭髮意味著其感情生活會有變動

以上的這一組數據告訴我們如果能夠發現這些數據的奧秘,對於你是否能夠逆襲擺脫單身是很關鍵的。

第一步:知道數據的威力之後,再來看一看在實踐的過程之中可能需要哪些數據資料:

1 基礎數據:包括你追求的妹子的身高,年齡,三圍,戀愛次數,生理週期,家裡有幾口人,兄弟幾人,收入多少,購物頻率,閨蜜幾個。這些數據既可以叫做基礎數據也可以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粗粒度信息。

2 規律性數據:包括妹子每少時間段發一條說說,多少時間段上一次微博,多久逛街一次,平均多久購買一件衣服,多久更換一次髮型。幾點睡覺,平均一點鬱悶幾次等等。是基於規律基礎之上對妹子做出的常識性判。

3 價值性數據:此類數據最大的特點是很難找到具體量化的數字。例如:妹子的價值觀取向數據,食物偏好度,性格偏好度,顏色偏好度等等。

基本上只有你收集到以上的數據之後,才能基於這個數據基礎之上對你的妹子有基本的規律性認識了。

其實知道以上幾點,才只是剛剛開始,不要以為看了黑馬哥上面的這麼一點東西,就以為妹子離你很近了,其實借用一句老話來說,其實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第二步:下面就要探討一個核心問題,從哪裡挖掘上面所說的數據

1 公開渠道獲取:包括微信,微博,豆瓣,點評,QQ空間,人人,朋友網,開心網,人才簡歷網等。

2 非公開渠道:你追求的女神的核心社會圈(閨蜜,情敵,前男友,女友,基友等)

3 上面介紹了幾個渠道,然後再介紹幾種有價值的獲取女神信息的方法:1內線法。別把這個詞彙想的這麼高深,其實沒什麼方法,摸清楚你的女神最好的朋友是誰。然後下一步就是需要明白該怎麼投其所好,順利的把她發展成自己的內線,當然這個過程之中還需要遵循機器人定律,不要愛上她,也不能讓她愛上你,否則一切努力統統白費。接下來就是請她吃飯等各種糖衣砲彈攻勢了,此處省去3000字。2競爭對手追蹤法.這就需要上篇的理論了,不要過早暴露你對妹子的興趣,所以,你可以偷偷的觀察你潛在的競爭對手的他的狀態,從他這裡挖掘一些潛在的信息。3 前任敗因分析法:打聽到其前任的信息,然後套近乎,從這裡也可以獲取大量的數據與信息,妹子的基本數據基本都能獲取。

創業啟示錄:創業者如何去挖掘有效的數據與信息對於企業決策非常關鍵,尤其是初創企業如何挖掘自己目標客戶和市場信息非常有價值。上面介紹到的和客戶聯繫緊密的上下游產業鏈供應商,以及和客戶合作的前任廠家,甚至於競爭對手處都可以挖掘到很多有用有價值的信息。

第三步:怎麼處理挖掘到的信息。

好了,你現在手上已經獲得很多有用有價值的信息了,那麼該如何去整合這些有用的信息呢?

首先,發掘關聯性。沒有關聯性的數據是死的數據,舉個經典的例子,很少有人知道啤酒和尿布之間存在著關聯度,國外的數據顯示,當啤酒銷量上升的時候,尿布的銷量也會上升,原因在於國外的爸爸要去買尿布說明家裡媽媽不在,所以在無聊的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也會順帶買瓶啤酒。當然追女生挖掘數據當然也是要尋找關聯性。舉例:你收集到一條數據顯示你的女神總在某一個固定的日子去剪頭髮,如果你不能挖掘這個數據背後所顯示的含義,你的數據整合就是失敗的。我們可以從女神固定日子去剪頭髮這個數據得出什麼推論呢?女生剪頭髮總與心情不好有關聯,你可以得出結論這一天女神心情不好,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關聯到另外一個特殊因子:女生生理週期期間心理狀態會變化很大,你因此又可以推導這個結論,所以這個時候你如果還執意要約女神出門,最後的結局更定是被三震出局。這是關聯性應用的典型。

其次,要善於得出推導性結論,把粗粒度信息變為細粒度數據。我們之前得到的都是零散的數據,比如你的女神的情史,家庭信息。關鍵是要把這些數據整合之後,能夠有結論。比如家裡有一個弟弟,那麼這個與弟弟的關係就可能成為你的突破口。比如每天不吃早餐,那你因此可以剖析是為了省錢,還是習慣,還是另有原因,所以,光有一堆沒有實際分析的結論是沒用的

第四步:黑馬哥實戰舉例

上面都是純理論,光說不練,上一期就有網友說需要舉例,好下面黑馬哥就以如何利用數據整合追妹子來詳細討論數據整合:

下面黑馬哥要追求一個妹子,假設,黑馬哥只是在大街之上偶遇這個妹子,除了知道此妹子住在附近,沒有其他更多的信息。下面黑馬哥開始進行數據挖掘與整合應用。

第一步,最基礎的,黑馬哥需要知道最基本的目標女神姓名,電話,微信號,QQ號。這幾個數據不知道其他信息很難有價值,所以如何要到就是關鍵了,這裡面最核心的又以電話最關鍵。然後通過搭訕與各種軟磨硬泡,黑馬哥要到了以上數據,至於怎麼要到的並不在黑馬哥此文討論的範圍之內。

第二步就是問名字:這也是核心數據。要到名字之後需要做什麼呢,就是開始數據的挖掘與整合了。首先打開QQ空間,將女神所有說說全部看一遍,如果該女神QQ空間未開,我們很顯然的可以做出如下推斷:1 女神很清純(並不是說開了QQ空間的就不純潔)2 女神居然空間都不玩原始時代的人。你可以進一步對你的女神做出一個推斷。如果開了,那就太棒了,請從你女神的第一條說說開始看起,基本上你能對女神的性格做出一個判斷。

第三步度娘出馬了。在百度上輸入你的女神的名字,會有各種雷同名字,一般的情況下,你需要輸入各種加入地域,或者學校的關鍵詞,這樣你能很精確的再度獲取更多關於你的女神的信息資料了。依次類推,分別觀察女神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

基本上以上三步下來,你會對女神的瞭解有一個基本信息的認識了,但是這點信息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我上面介紹的各種方法,從而得到完整可用的信息,有人會問了,你得到這些信息有什麼用:

1 聊天的時候可以對症下藥,就像你去拿下一個客戶一樣,你都不知道這些資料很顯然聊不到一塊去,你知道妹子的興趣愛好之後,妹子喜歡什麼你聊什麼,這是搞定女神最關鍵的步驟之一

2 瞭解到女神規律性的信息之後,下一步就是為製造驚喜奠定基礎,數據的核心不是隨便給她什麼,而是她想要的時候就能給她所需求的時候,這才是對症下藥,數據的核心在於我想我要我有。

3 所有數據整合的終極意義在於深度挖掘用戶需求,上面做了說了做了這麼多無非就是挖掘你的女神內心最渴望的需求而已。

好啦,這一期利用數據挖掘來追求女神就先談到這裡,你以為談的是追女生嗎?其實黑馬哥談的是創業,看不明白,再重新看一遍。下一期黑馬哥要跟你們談談,如何包裝自我這個產品給女神製造驚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83

第二季表現不如預期 第三季展望疲弱 宸鴻觸控面板之路 難擋低價化潮流

2013-08-19  TWM
 
 

 

就在八月六日宸鴻舉行法說會的前一天,瑞銀、摩根大通、麥格理、里昂四大外資已聯手調降公司目標價;法說會尚未舉行,宸鴻就提前籠罩在烏雲密布的沉悶氣壓。

果然,由於高階智慧型手機銷售不如預期,宸鴻第二季手機出貨下滑一六%;平板電腦也因為新舊產品交替造成訂單下滑,第二季出貨減少七成。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說,平板電腦投單保守,自五月以後訂單就急速萎縮。

其實,市場早已反映平板電腦訂單縮減的利空,從五月底開始,宸鴻股價便自六百元一路走滑。在法說會舉行的當天,宸鴻股價大跌四%,法說會後隔日再拉出一根跌停板,直接摜破三百元大關。

股價破底之後,投資市場的問題很簡單:宸鴻「台股獲利王」光環,究竟只是一時蒙塵,還是會就此褪色?

中低階產品瓜分高階市場

對於問題的答案,宸鴻總經理孫大明在法說會中以樂觀的態度回應,他預期,占公司營收兩成以上的平板電腦產品,將在九月出現新一波需求;而觸控筆電的新產品則可望在第四季量產出貨。因此他定調,宸鴻的營運表現「復甦在冬季」,意味近期的營運低潮應屬短期現象。

不過,看在外資眼裡,答案則是截然不同的模樣。

法說會後,高盛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林良俊出具報告,預估二○一三到一五年宸鴻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分別為三十四.○三、二○.九五、十七.五三元。若這樣的預估實現,那麼,不僅獲利下滑的趨勢明顯,也同時宣告了宸鴻的超高獲利時代已經結束。

此外,巴克萊科技產業分析師葉婉屏也認為,目前宸鴻面臨了近乎「前後夾殺」的不利處境。在需求端,由於高階產品的市場正被許多中低階產品侵蝕,導致訂單需求不佳;在價格端,則面臨下游廠商要求降價,宸鴻恐難維持過去享有的利潤空間。她預期,至少到明年之前,這樣的夾殺困境不易見到轉機。

其實,在高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觸控筆電宸鴻三大主要產品線中,即使後兩者確如孫大明的樂觀預期,能在九月及第四季出現新增需求;但是占公司營收比重近五成的高階手機,如今看來需求復甦仍難期待,從蘋果(Apple)、三星(Samsung)和宏達電手機品牌廠的財報顯示,目前高階手機需求仍弱。

無論是從需求端、價格端,或者是主要客戶的營運表現來分析宸鴻的困境,其實,造成困境的凶手都是同樣一個:中低階產品崛起。

觸控面板需求旺盛,近一年,投入觸控產業的新進廠商如雨後春筍;如今宸鴻面臨友達、群創等面板廠鎖定中低階產品,低價搶單,面板雙虎以非觸控面板廠之姿,研發低價方案,搶食觸控市場大餅,已帶給專業觸控面板廠壓力。

撙節成本、推低價方案因應不僅如此,來自於中國觸控面板的削價競爭,也是宸鴻的壓力。根據業界人士指出,七吋觸控面板平均價格約下滑到十五美元;甚至中國觸控面板廠歐菲光還祭出十美元搶單,讓七吋觸控面板價格仍快速下滑中。

在這樣的情勢下,宸鴻若要擺脫當前的低潮,重返高獲利的榮景,簡單地說,就是要想方設法打贏這場低價化的戰爭。事實上,宸鴻也並非坐以待斃,自第二季開始,已陸續展開因應低價化的作戰策略。

最立竿見影的動作,就是「節流」。由於第二季平板電腦訂單衰退,觸控面板產能利用率同步下滑,宸鴻對人員控制採取被動的遇缺不補政策,員工人數自首季的五.三二萬人,在第二季降至四.九五萬人,一口氣減少三千七百名員工。

此外,宸鴻也將從控制內部費用著手,除了延續第二季的遇缺不補政策外,宸鴻預估第三季人員數可能進一步減少;再者,由於產能利用率較低,加班費也可順勢減少,同時採取廠區產線集中管理,以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減少變動成本。宸鴻預估,第三季營業費用能夠降低至二十七億元,比第二季的二十九億元再減少兩億元。

除了節流,宸鴻也著手強化中低階產品線戰力,將開發低成本製程來布局中低階產品線,推出「低價觸控方案」,迎戰來自中國和面板廠的競爭。

劉詩亮表示,低價觸控方案將採取低成本製程,不僅減少部分製程,也可節省材料成本。他舉例,傳統觸控方案的部分產品往往需要二次強化,觸控模組廠商需要對保護玻璃成形進行加工;但在中低價商品崛起後,現在部分NB客戶會選擇「不再二次強化」,因應需求,宸鴻未來也可提供省掉這道製程的方案。

劉詩亮並強調,雖然低價觸控方案的平均售價較低,但相對成本也較低,因此,宸鴻應可以維持一定的獲利空間。此外,他也強調,宸鴻不會參與殺價競爭,避免壓縮獲利。

從節省人事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到推出低價觸控方案,宸鴻顯然已清楚看到「低價化」這個當前大敵的模樣;至於這場對抗低價趨勢的戰爭,能否在短期之內獲得勝利,外資雖然態度保留,但孫大明在法說會中的態度仍然頗具信心,他以去年失去蘋果iPhone訂單為例,「當時的險惡環境,我們都能迎刃而解,如今當然也會順利過關。」他說。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訂單驟減——宸鴻第二季各項產品觸控面板表現

應用 出貨量

增減幅度(%) 營收

增減幅度(%) 營收占比

(%)

智慧型手機 -16 -12 47 平板電腦 -70 -53 24 觸控筆電 20 10 14 All in One電腦 80 48 9 註:營收占比不足100%的部分為非消費性電子產品項目

資料來源:宸鴻

台股獲利王光環不再

——宸鴻第二季業績表現

項目 實績 與前一季比較營收 382.85億元 -22.6% 毛利率 14.3% 下滑3.46個百分點營益率 6.7% 下滑5.61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31.4億元 -32.4% EPS 9.02元 -36.4%

資料來源:宸鴻

撰文‧李洵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62

電視遭遇互聯網,「夢魘」還是「第二春」?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093.html

作者:易方寒

【導讀】從線下零售模式的轉型,到阿里餘額寶對銀行業的衝擊;從傳統報刊的沉淪,到體制內電視台日薄西山,互聯網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勢顛覆傳統行業。互聯網企業驚天動地的闖蕩,驚醒了許多沉睡中的行業,這一次,輪到了傳統電視。

傳統電視廠商用三十年的時間奠定了行業地位,互聯網企業在一年的時間裡將其顛覆。當傳統電視廠商三星、海信、創維、長虹、TCL正在籌劃著暑期的銷量高峰,大批時備貨之時,互聯網企業快刀切入。樂視、阿里進軍電視領域,還有小米等不少互聯網企業蠢蠢欲動,意欲進軍智能電視領域。實際上,這一次互聯網企業不僅要做電視機硬件,更抓住了未來電視的核心——操作系統。

傳統電視將如何應對「要命」的互聯網,傳統電視廠家會否在互聯網的衝擊中敗下陣來,演繹傳統報刊和眾多行業的淪喪?是夢魘?或者品牌電視廠商順應互聯網的大潮,包容並蓄其創新與突破精神,完善自身發展?這場戲,有看頭……

互聯網轉型做硬件 向國際品牌宣戰

中國的家電品牌,格力佔據全球空調市場首位,海爾在冰箱和洗衣機全球市場稱雄。只有在電視領域,市場霸主長期被韓國品牌三星、日本品牌夏普所佔據,海信、創維、TCL和長虹等四家國產品牌銷量總和都無法與其匹敵。

三星為了進一步保持中國及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在2013年年初重磅推出F8000系列智能電視機,三星電子影像顯示器事業部負責人金炫奭聲稱,F8000系列智能電視機是三星電子利用自己獨有技術製造出來的一款領先產品,在智能電視機硬件、軟件以及生產設備等方面均具有領先優勢,短期內不易被趕超。

不過,金炫奭的話音未落,便有一家互聯網公司向其挑戰,這是一家中國本土的視頻公司。在A股上市的視頻公司樂視網,推出了一款其性能比F8000更為極致的智能電視,名為超級電視,其硬件與三星F8000比毫不遜色,還打造了具備互聯網基因的Letv

UI系統、Letv Store、影視版權庫和云視頻平台在內的大屏生態系統。讓三星和傳統電視廠商咂舌的是,超級電視的售價還不到三星F8000的一半。

實際上,在超級電視發佈之前,向三星宣戰,已經是樂視網賈躍亭的一步棋,他在致內部員工的信件中指出,在社會化網絡時代下,以三星為代表的傳統電視廠商們,他們工業時代的思維和模式必將老去。他認為,順應互聯網用戶需求的道路上,最大對手不是以三星為代表的工業時代巨頭們,而是挑戰不可能,顛覆不可能。

馬云的金融之路剛剛步入正軌,阿里集團很快也走上了智能電視的道路。7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正式發佈阿里智能TV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打通電視、機頂盒、手機等各個與消費者生活息息相關的終端,接入電子商務、互聯網支付等核心功能,為用戶提供全新的智能生活方式。阿里的氣魄還在於,拉來了華為海思、思科、海爾、創維、長虹等大佬為其智能電視戰略站台。

按照往年的規律,三星F8000的銷售數據應該能達26%乃至37%的市佔率,保守估計銷量在4萬台左右,然而如今實際銷量卻不足預判的四分之一,還不足1萬台。市場調查機構中怡康發佈的最新監測報告顯示,7月份,在16個彩電主流品牌中,三星電視銷量位居第三,而冠軍位置被樂視超級電視X60佔據。

互聯網基因 挑戰單純的硬件思維

——傳統的硬件思維,正在被互聯網擊碎——

2013年,傳統家電廠商說的最多的一個詞,是「4K」,這是個橫量硬件的指標。在傳統家電廠商的視野裡,硬件是產品的核心。

不過,硬件的瓶頸,很容易被突破。樂視的超級電視使用了十代線60吋大屏、四核1.7GHz的智能電視芯片驍龍S4 Prime處理器、搭配標準DDR3 2G超高速內存和業內最快的Adreno 320圖形處理器,還有專為電視設計的DSP處理器,並且由富士康進行代工。它的硬件方面實際上已經與傳統品牌電視的品質相差無二。

——傳統硬件思維下的內容體系,也逐漸被新的時代淘汰——

傳統電視廠商匹配的內容,就是電視台編排好的內容。中國傳統體制下的電視台,通過高配置的品牌電視,將電視台編排好的節目,通過有線電視信號和衛星電視信號,送到電視用戶的家中。這套體系成就了CCTV、湖南衛視、北京衛視等傳統電視台的輝煌。

與傳統電視製造商一樣,電視台也在遭遇互聯網的衝擊。根據國家新聞出稿件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的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地區的電視開機率已從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並且收看電視的主流人群在40歲以上。

問題出在那裡?據市場研究組織尼爾森最新調查顯示,年齡在12至34歲的美國人花在電視上的時間在減少,互聯網視頻、社交網絡、手機和視頻遊戲等正在成為電視的替代品,正日益蠶食美國人的注意力。在中國,互聯網也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電視雖然仍被擺放在客廳中央,但已不再是榮耀的家庭核心。20-40歲的人群,把大把的時間花在了PC、Pad和手機上,必要時才會看電視。

互聯網企業的電視,讓用戶從觀看被動接受編排好的節目內容,轉變為自主選擇視頻內容,只看自己喜歡的節目,隨時觀看自己喜歡的內容。此外,豐富多彩的智能電視應用,讓用戶「玩」的盡興。便捷的操作系統、豐富的內容和應用已經成為用戶選擇的重要標準。

——傳統電視的操作系統,正在被互聯網化——

傳統電視最大的問題在於用戶被動的接受,而智能電視能夠通過互聯網和智能化的應用,能夠解決用戶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智能電視正在成為家庭電視的主流。

從傳統電視向智能電視轉型升級,操作系統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早在2011年5月,TCL、長虹、海信就發起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還「拉攏」百度、騰訊、三星等一批互聯網和終端企業加盟,意圖統一智能電視操作系統。

不過到現在,智能電視操作系統,也很難實現真正的統一。創維今年推出了天賜操作系統,傳統家電企業海信、TCL、長虹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中短期來看,雖然目前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都是基於Android開發,但是基於利益的考慮,各家電廠商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不會統一。

在用戶層面,傳統電視廠商的智能電視系統操作複雜,操控反映較慢,消費者對用戶體驗不滿意,這實際上與其硬件思維緊密相關。此外,智能電視缺少殺手級應用,直接導致智能電視的功能被閒置,用戶活躍度低。

面對互聯網,傳統電視如何應對挑戰?

可以看出,互聯網企業推出自有品牌電視機,並不是要摧毀這個行業,而是看到了這個行業的發展潛力。智能電視是未來的市場藍海,多家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到2015年,智能電視將有望超過90%,成為市場上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產品。

實際上,互聯網企業不是要顛覆電視行業。互聯網企業的進入,讓電視行業從傳統產業又變成了朝陽產業。樂視、阿里等互聯網企業,實際上成為智能電視產業的鯰魚,推動電視的智能化進程。

面對互聯網企業帶來的挑戰,傳統電視還有很多機會,擁抱互聯網,或許不是夢魘,而是巨大的機會?

第一、開放的心態擁抱互聯網

傳統電視並非沒有意識到互聯網的衝擊。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號召海信要有互聯網精神,並親力親為,從互聯網公司引進更開放的人才。

創維集團彩電事業部總裁劉棠枝也認為,IT和互聯網企業切入彩電領域,會攪熱這個市場,共同將蛋糕做大。

在海信傳媒網絡公司副總經理高雄勇看來,智能電視是電視機的救贖,怎樣讓更多的年輕人回歸到電視機這塊屏幕前,這是當前智能電視的任務。「現在年輕人看有線電視的越來越少了,都是通過網絡來看視頻。所以我們必須往這個方向去轉,只有這樣,大屏才有機會吸引年輕人重新回來。」

TCL集團也對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持開放態度,去年聯手騰訊推出跨界產品「冰激凌」。今年又將與愛奇藝推出智能電視新品。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在電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下,TCL多媒體將積極尋求與互聯網和IT企業合作。

第二、軟硬結合的策略

未來的電視,不再是硬件的天下。軟件和內容,尤其是智能電視操作系統將成為核心競爭力。

從微軟的發展歷程和蘋果的迅速崛起來看,軟件的發展決定了一個企業的興衰。美國市場研究公司「創新策略」分析師蒂姆•巴佳林(Tim Bajarin)認為,軟件能夠為硬件插上騰飛的翅膀,他指出,當你回顧科技產業的發展歷程就能發現,一旦硬件基礎建立,並誕生了操作系統和應用開發工具,該硬件就會立刻騰飛並顛覆傳統產業。這種發展歷程都已經在PC、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領域得到了驗證,電視機有望成為下一個借助智能操作系統實現成為平台的重要設備。

阿里進軍智能電視的策略,也印證了軟件和硬件結合的必要性。而超級電視能夠在眾多的電視品牌中脫穎而出,是因為樂視對產業鏈進行垂直整合,打造了完整的生態系統,實現了硬件、軟件、內容、核心應用的完美結合。

第三,創新營銷模式

海信、TCL、創維等傳統家電廠商擁有健全的銷售渠道,品牌推廣、代理費用、鋪貨成本和渠道建設讓廠商成本支出巨大,而不得不提高價格來實現盈利。而超級電視通過自有電商平台銷售,在定價上,超級電視砍掉了渠道成本、營銷成本和不必要的品牌溢價,全流程直達用戶,大大的縮減成本,讓利於消費者。

雖然傳統家電廠商不太可能建設自有電商平台,但是社會化的營銷模式,會成為傳統廠商的重要參考。

第四、升級用戶服務理念

傳統家電廠商,賣出產品,就意味著服務的終結。只到更換產品,用戶都很難與廠商進行溝通。這種模式的問題就在於,只有未付款的消費者,才是目標用戶。

互聯網改變了這種模式。用戶收到智能電視,只是服務的開始,互聯網企業通過微博、微信和論壇,收集用戶不滿和建議。根據用戶的建議和不滿,持續改進產品體驗。操作系統定期更新,高管參與客服等全新的理念,都與傳統家電廠商的客服體系有天壤之別。

互聯網的模式未必是最好的,但是傳統家電廠商可以從中受到的啟發是:用戶是產品的上帝,上帝也是求新求變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68

Turnaround第二擊!今次係江西銅業股份(358)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3/08/23/turnaround%E7%AC%AC%E4%BA%8C%E6%93%8A%EF%BC%81%E4%BB%8A%E6%AC%A1%E4%BF%82%E6%B1%9F%E8%A5%BF%E9%8A%85%E6%A5%AD%E8%82%A1%E4%BB%BD%EF%BC%88358%EF%BC%89/

呢隻,再次係抄RF筆兄嘅飛,我其實好感激佢。

入正題,講下有乜catalysts

其實就係今日呢單嘢再次喚起我對江銅嘅興趣(之前嗰次係筆兄有貼過銅價嘅消息)

來源: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3-08-22/copper-climbs-as-chinese-manufacturing-index-rises-lme-preview.html

Copper Climbs as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ex Rises: LME Preview

By Jae Hur - Aug 22, 2013 12:43 PM GMT+0800

Copper led gains in industrial metals after a manufacturing index in China increased in August from an 11-month low, adding to signs the world’s second-biggest economy is stabilizing.

Market News:

Metals News:

Metals Prices:

-- Copper rose 1.1% to $7,320.50 a metric ton on the London
Metal Exchange.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61.
-- Aluminum gained 0.6% to $1,907.50 a ton. RSI 61.
-- Nickel climbed 0.7% to $14,520 a ton. RSI 54.
-- Lead added 0.7% to $2,228 a ton. RSI 65.
-- Tin was up 0.5% at $21,850 a ton. RSI 63.
-- Zinc advanced 0.2% to $1,971.75 a ton. RSI 64.

Other markets:         Last          % Change   % YTD
Bloomberg Dollar Index 1,028.99        +0.22       +4.31
Crude Oil               $103.72        -0.13      +12.96
Gold                  $1,361.53        -0.38      -18.73
MSCI World Index         366.22        -0.34       +7.79

Economic Events:
                                      Survey    Prior      Time
                                                       (London)
Euro-zone PMI Manufacturing    Aug      50.7     50.3      9:00
Euro-zone PMI Services         Aug      50.2     49.8      9:00
U.S. Initial Jobless Claims    Aug 17   330K     320K     13:30
U.S. Continuing Claims         Aug 10  2963K    2969K     13:30
U.S. House Price Index MoM     Jun      0.6%     0.7%     14:00

================================================================

而WSJ有篇詳盡嘅報道:

來源: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127887323980604579027171041071610.html

August 21, 2013, 8:20 p.m. ET

Copper Displays Strength

Higher Prices Follow Optimism About Demand and Economic Growth Overseas

The downtrodden copper market is showing signs of a turnaround amid a brightening economic outlook for the world’s two biggest consumers of the metal, China and Europe.

A flurry of relatively strong readings from the manufacturing and industrial sectors in both places has prompted many investors and analysts to revise global-consumption estimates for copper upward in recent weeks.

image

Bloomberg News

Prices of copper are up 9% since July 30. Above, copper cathode sheets in electrolytic tanks in Serbia.

The optimism about demand for copper, which is used in everything from smartphones to refrigerators to cars, has driven prices in the $100 billion futures market up 9% since July 30. Although prices have wavered in recent days amid nervousness about the Federal Reserve’s next policy moves, copper’s recent strength stands in contrast to its performanc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when prices sank 16%.

On Wednesday, copper futures for August delivery fell 0.8%, or 2.8 cents, to $3.3115 a pound on the Comex division of the 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 Prices remain near two-month highs reached on Friday.

Hedge funds and other money managers as a group turned bullish on copper last week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February, according to the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They had 7,041 more bets on copper prices rising than wagers on prices falling as of Aug. 13. In early April, investors were betting 38,951 contracts—a record high since at least 2006—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Investors have turned more positive on growth—it’s as simple as that,” says Clive Burstow, portfolio manager of Baring Asset Management’s $11.3 million Global Mining Fund. Mr. Burstow recently has boosted his exposure to copper by buying shares of copper-mining companies.

A surprise expansion in manufacturing activity in July in China, the world’s biggest copper consumer and importer, gave the rally its jump-start. The market maintained momentum as the latest Chinese trade and industrial-production data beat expectations and as the euro zone last week reported its first quarterly gain i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since 2011.

MI-BY023_MKTLED_G_20130821175704

China’s manufacturing report was a “huge turning point for copper,” says Jason Rotman, president of Lido Isle Advisors, a commodities investment-management firm in Newport Beach, Calif. Mr. Rotman said the firm began placing bets on higher copper prices shortly after the manufacturing data was released.

To be sure, some say an onslaught of copper production from new mines—a factor in the selloff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could continue to cause headwinds for prices. Global mine output in the second quarter was up 8.4% from the same period in 2012, Citigroup analysts said in a note, the fifth straight quarter in which production beat year-earlier levels.

And there is potential for the next ream of Chinese economic data to disappoint. A preliminary reading on the country’s manufacturing activity in August is slated for release on Thursday.

Analysts with Credit Suisse said in a note on Tuesday that copper supply will likely exceed demand in the months ahead, citing the chance that this summer’s gains in demand from Chinese auto makers and home builders will prove fleeting.

“Reading too much into one month’s data can be misleading,” the analysts wrote.

Still, bullish investors point out that, not only are copper-demand forecasts being raised, but supplies already are tightening.

Copper stockpiles held in warehouses certified by the London Metal Exchange have declined 16% since late June, a sign of increased demand from manufacturers.

Rising investment in copper-heavy projects such as providing electricity to rural areas and railway expansion mean China’s refined copper consumption is set to rise 9.1% this year, analysts at Morgan Stanley estimate, up from 5% growth in 2012. They expect copper supply to exceed demand by just 53,300 metric tons this year, down from projections for a 124,400 ton surplus at the start of the year.

“Copper’s resilience suggests that the worst is behind us,” says Sameer Samana, a senior international strategist with Wells Fargo Advisors, which manages about $1.3 trillion in assets. “If China was really in as bad of a shape as people have been saying, you would have seen a much bigger pullback” in copper and other industrial metals.

========================================

圖其實都不錯,不過我又講唔出點解不錯,總之就係覺得佢仲有得升,我一向都唔準㗎啦,睇下966就知(唉⋯⋯)

我覺得,純粹9UP咁講,短期1蚊幾毫嘅升幅機會是不少⋯⋯

我覺得呢排尐資源股已經郁咗一段短時間,如果呢個時候仲唔上車,我覺得之後去到「火棒傳遞區」先諗買唔買,第一輸嘅當然係價位,但呢點其實唔緊要,注碼先係最緊要,升到RSI過70樓上,你仲敢唔敢大注渣落去?你唔敢大注渣,已經限制咗你嘅POTENTIAL PROFIT。當然,你唔昅實個市,慢幾怕先留意到,咁只能再努力尐啦~

358-6M-DayChart_20130822

================================================================

最後,想share埋呢篇收錄在湯財文庫嘅轉載,觀點係我完全無諗過(其實我好多嘢都無諗過,無乜咁大不了,哈哈~)又學多樣嘢~

來源: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58683

[神州股票資訊]F T:銅市轉牛跡象——廢銅緊缺

@ 2013-06-15 18:00:48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741

FT市場早就預期銅價將走弱,因為世界銅礦的產量上升。但看空銅價的投資者可能一直忽略了一個相當重要的銅礦:城市的廢銅。

舊空調、汽車和建築上的銅線和銅管,工業用銅切割剩下的邊料,構成了銅的重要來源,但經常被忽視。

根據國際銅研究集團的數據,廢銅佔了全球銅用量的約1/3。2009年產業活動萎縮導致銅價大跌的時候,廢銅突然從全球市場中消失,幫助了銅價從谷底反彈。

現在,交易員表示,類似的情況正在發生。可用的廢銅大幅下滑,已經吸引了對沖基金和貿易商的注意,這使得他們看多銅價走勢,雖然面對眾多不利於大宗商品的負面消息。

一名商品對沖基金經理表示:「廢銅可能是我們現在傾向於看好銅市的關鍵原因。」

就算基於不透明的金屬市場的標準,廢銅市場的數據也是出了名的粗略的。但在過去三個月,中國的廢銅進口已經比一年前同期下跌了14%。一些交易員和分析師估計,全球市場可用的廢銅今年可能會減少高達15-20%。

這與2009年的廢銅供應下滑幅度無法相比,但如果他們的估算是正確的,那麼這對銅市的影響仍是相當巨大的。

每年約有360萬噸在LME上交易的精銅,是由廢銅生產的。這意味著,廢銅減少10-20%,將減少全球市場銅供應36-72萬噸——這相當於管理了全球最大的銅礦之一。

另一方面,在幾個月前,業界的共識是,今年全球銅將出現30-50萬噸的供過於求。

中國一家大型銅冶煉廠的高管表示:「廢銅的短缺,意味著市場將更為平衡,而不是供應過剩。」

廢銅供應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製造業活動過去幾個月的萎靡狀態,這意味著工廠產生的邊料減少了。同時,全球大部分地區增長停滯意味著,越來越少人廢棄舊的空調和汽車。

此外,銅價從今年2月超過8000美元/噸下滑至4月6800美元/噸,已經導致一些廢銅交易商選擇囤貨。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導致了中國的銅冶煉廠集體囤積廢銅。

世界最大的上市廢銅商行Sims Metal Management亞洲主席Michael Lion表示,一些存在廣泛交易的高品位廢銅對倫銅價格的折讓,已經跌至了數年來的最低水平。

市場已經感受到廢銅短缺的影響,特別是中國市場,中國不斷擴張的銅冶煉產業,使中國佔了世界廢銅進口的60%。

巴克萊金屬分析師Gayle Berry表示,市場的壓力還會進一步放大,因為中國的冶煉廠要求一定比重的廢銅,才能避免它們處理低品位銅礦石時不會出現過熱的情況。

在過去六個星期裡,中國三家最大的銅冶煉廠——江西銅業、金川集團和云南銅業都因為廢銅短缺,合共關閉了每年40萬噸的產能。

廢銅市場的緊張,也剛好遇上市場的一些其它變化,使得交易員變得更為看好銅市。

第一,世界的幾家大型銅礦都出現了供應中斷的情況。第二,最近的銅價下跌已經刺激中國的貿易商和銅消費客戶囤積銅。最後,中國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國家儲備局最近幾週也在諮詢關於購買銅收儲的事情。

高盛經濟學家Layton表示:「廢銅市場的發展對銅價有支持作用。但單純的廢銅緊缺並不能驅動銅市向牛市的實質性扭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