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看看他們這400多日做了什麼?


香港是一個太害怕失敗的社會,沒有標準答案就代表不安全,失敗如同末日,功利主義也足以殺死所有好奇的年輕人,究竟什麼才是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猶太人的父母經常會教孩子認識一個道理,你想要自己成為那種人,你最終就會成為那種人。所以首先要擺脫他人灌輸給我們的思想,這些思想可能來自父母、老師、家人或者朋友,無論他們認為你應該做什麼,最重要的是你認為自己需要做什麼,要排除所有和自身需求不符合的外界影響。未來20年,40%的現存工作將會消失,60%的工作還未被發明,考試考不出熱誠、同理心、教不出溝通能力、學歷只能夠找到第一份工作。而金融業,大家都知道今年全球裁員,20世紀以來的教育體制,金融工具,運算模型,人才培訓系統,你真的還會相信嗎?

從去年10月成立至今,FDT金融創新工廠已經走過了400多日。在過去的一年多,擁有了來自牛津、劍橋、哈佛、北大、清華、香港科大、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帝國理工大學、芝加哥U、哥倫比亞、賓夕法尼亞大學、加州大學、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等全球近百所知名高校的20多萬名大學生使用者,其中大陸有10萬多使用者。

在過去的400多日FDT在全球舉辦200多場比賽,其中大陸近百場。為3000多名比賽獲獎學生發放助學金400多萬元。還與牛津大學、清華、帝國理工大學、倫敦政經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臺大、香港科大、印度理工大學等數十所全球頂尖高校建立戰略合作。發放了數千萬種子基金給近百位種子學員。未來還計畫提供1億元種子基金和1千萬元比賽助學金。

還與Bridgwater橋水基金、Janus Capital、摩根大通、招商銀行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通過整合雙方核心資源,為全球大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多優質機會與平臺。

為什麼要撐香港的Startup?香港有邊一支Fintech Startup可以玩到咁大?400日前,公司只有三個人,而家,中港台己有二百人。

看看他們這400多日做了什麼。

發掘、培養、成就全球金融人才,是宗旨。目前FDT正舉辦第一屆FDT全球大學生投資大賽,該比賽將是業內規模最大、最專業的,專為大學生群體打造的投資類賽事,並獨家免費提供10萬美元實盤操作機會。同時我們正在打造「FDT 學院」和「FDT SCORE」等產品,將從金融課程教育、金融人才評分等方面全方位培養金融人才。

下面是這一路走來的精彩點滴回顧:

顧問和導師團隊
為幫助全球範圍內熱愛金融的大學生快速成長和提升,組建了一支由權威專家構成的強大導師和顧問團隊。總導師由著名金融家、前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先生擔任,其他重量級顧問還包括:











201511FDT創始人聶凡淇先生、林景怡先生、總導師馬蔚華先生與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聯合(Bridgewater Associates)資產管理公司創始人Ray Dalio


201410FDT創始人聶凡淇先生與《大數據時代》作者Viktor Mayer-Schönberger、牛津大學Oxford-Nie金融資料實驗室主任周迅宇教授。


20155FDT創始人聶凡淇先生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期權定價之父Myron Samuel Scholes


專業金融培訓
為幫助學生在金融知識和投資技能上實現飛躍,定期邀請行業專家和校園投資達人,組織豐富的線下活動。

未來將開辦FDT學院。為使用者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線上學習資源,持續邀請業界從業人員舉辦線下座談、沙龍等活動,並與有影響力的財經媒體、網路教育課堂等管道共用資源。

2015124FDT創始人聶凡淇先生在浙江大學宣講會上分享投資經驗

20151127日嘉實基金董事總經理張自力先生在FDT北京大學講座上

2015年臺灣地區部分FDT培訓現場

2015年中山大學等中國大陸華南區高校部分培訓現場

20156月印度商學院FDT分享會現場

合作高等學府
與牛津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全球知名高校開展合作,共同設立FDT金融實驗室,將業界和學界各自的優勢結合起來,培養更多優秀的金融人才。公司基於金融市場實際運作的大資料分析也將推動金融決策、風險控制等學科領域的前沿發展。目前哥倫比亞大學FDT金融工程創新實驗室正在火熱籌備中,未來將與更多國際頂尖高校共建實驗室。




FDT
還與帝國理工大學、倫敦政經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伯克利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臺灣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印度理工大學、德里大學等國內外頂尖高校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通過 FDT 移動端模擬交易App進行操作實踐、線下導師指導、自主及合作學習研究、報告講座與沙龍研討等活動,我們在合作高校內全面提升大學生在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讓學生通過實踐驗證理論,真正達到知行合一。

20151029日牛津大學Oxford-Nie金融資料實驗室成立現場

2015630日南京大學-FDT合作暨捐贈簽約儀式現場

FDT校園投資大賽
為鼓勵全球大學生積極投身金融實踐,鍛煉投資技巧,長期針對大學生群體舉辦類比外匯交易、類比期貨交易、類比股票交易三種投資類校園比賽。學生可通過校園比賽獲得助學金、實戰經驗、風險控制能力,並建立自己的金融社交網路,積累投資業績記錄、分析投資行為資料,成為FDT投資俱樂部全球會員。投資交易表現優異的學生還將有機會進入FDT孵化器。



2015年北京大學等中國大陸北京高校部分FDT大賽頒獎會現場

2015年香港、英國、美國等地區部分比賽宣講現場

2015年臺灣地區部分FDT大賽頒獎現場

2015年華東地區部分FDT大賽宣講會現場

2015年華南地區部分FDT大賽宣講會及頒獎現場

FDT孵化器Incubator
為進一步支持擁有投資天分的大學生群體,FDT專門打造公益金融人才孵化項目---- FDT孵化器。在類比投資交易和FDT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學員將有機會獲得FDT提供的種子基金(外匯操盤手10萬美金,期貨操盤手20萬元人民幣)成為基金經理,並從自己經營的基金中分得收益。

除此之外,種子學員還有機會進入FDT金融創新工廠的孵化器,享受專業的實盤作業系統與量化風控體系,並由金融行業權威和優秀的基金經理進行免費培訓與指導,最終有機會獲得支持開辦自己的基金公司,真正實現金融創業的夢想。

現在,我們進入孵化的預備學員已超過800人,其中第一批近百位學員在20157月開始陸續獲得種子基金進行實戰演練,通過FDT獨創的風險控制指標考核來培養攻守兼備的投資風格,具備了穩定盈利能力。


Tusshar Aggarwal
印度班加羅爾M.S. Ramaiah大學,FDT種子基金學員

韓斌
北京大學能源與資源工程系12級,FDT種子基金學員

蔡昇宏
臺灣政治大學地政學系,FDT種子基金學員

FDT
全球校園俱樂部
為促進高校金融人才的成長和發展,FDT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臺灣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東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全球幾十所著名高校成立了FDT金融俱樂部。FDT金融俱樂部是由學生主導的、OTO運營的金融投資交流興趣組織。未來我們還將在全球範圍內資助成立更多的FDT金融俱樂部,建立全球高校金融社交網路。


20155月,美國費城,FDT金融創新工廠總導師馬蔚華先生與沃頓商學院FDT金融俱樂部成員

2015年復旦大學等中國大陸華東高校FDT金融俱樂部活動現場

2015年美國、英國地區FDT金融俱樂部活動現場



2015年臺灣政治大學FDT金融俱樂部活動現場

FDT
金融咖啡廳
為幫助未來金融人才線下實踐和交流,FDT專門推出集咖啡廳、交易室、金融圖書館、分享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開放實體空間「FDT金融咖啡廳」,我們的第一個 FDT 金融咖啡廳已在臺北正式運營,大陸的第一批咖啡廳將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十所頂尖高校建設。20159月全球第一個金融咖啡廳在臺北正式運營。



201512月網易創始人丁磊先生參觀臺北FDT咖啡, 20151026日,丁磊75億美元的財富位列《2015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十。



2015年臺北FDT咖啡部分活動現場

點解玩到咁大?看看他們這400多日做了什麼? 我唔撐佢地,唔通撐創科局呀?

在未來的2016年,將持續致力於公益金融教育,發掘和培養具有投資天分的金融人才,幫助心懷夢想的年輕人圓夢,並進一步為中國乃至全球金融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我們月尾來台北,Come and Join usClick here


伸延:
一個應該改變世界的年人,我們卻要他去找份工作?
小鮮肉基金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05

6大無人機真容曝光,看看他們都在玩啥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3/153756.shtml

導讀 : 盤點一下CES展會上那些亮瞎眼的無人機。

CES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類電子展,無疑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風向標,而2016的CES上無人機可謂是吸足了人們的目光,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展會上那些亮瞎眼的無人機。

1.精靈Phantom3 4K

全球飛行影像系統的開拓者和領導者DJI大疆創新此次並未發布新品而是大疆精靈系列的新版,該款產品保留了此前最高配置精靈無人機的主打技術,包括超高清相機以及可令無人機在室內或GPS信號微弱條件下飛行的視覺定位系統。說起無人機不得不提大疆,因此精靈3也成為了不是亮點的亮點。

1_副本

2. Yunnec Typhoon H

Yuneec品牌並不是太出眾,但搭上了英特爾這個順風車,立刻在CES備受矚目。反觀這款采用了英特爾RealSense技術的Yunnec Typhoon H無人機,其擁有可收縮起落架,配備4K攝像頭,內置顯示器和控制器,借助英特爾的RealSense攝像頭和CPU,這架無人機可以利用防撞技術探測障礙物,並自動繞過障礙物。量產後是否能達到宣傳的性能,我們拭目以待。

2

3.零度探索者2代

零度探索者2代亮相,依舊沿用硬派的風格設計,棱角分明,優化整個外機體設計,看上去科技感更濃重。功能上也是全新升級,其中智能避障和室內視覺定位最引關註!智能360度全方位的掃描,6M的有效躲避障礙距離。功能上和和yuneec如出一轍,看來無人機的技術突破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3

4.騰訊 Ying 無人機

前有英特爾,後有騰訊,無人機這塊蛋糕作為國內互聯網巨頭的騰訊怎能放過,此次與零度的合作,雙方優勢資源無縫對接。外形方面,空影YING的伸展尺寸小於絕大多數市售競品,收納後相當於成人手掌大小。硬件方面,空影YING內置驍龍801處理器、GPS,支持4K視頻拍攝及可靠的連接技術,對於我們這種每天手機不離手的大眾來說最大亮點就是支持通過流媒體技術直接將視頻分享給QQ或是微信好友。一度外傳零度圖傳不夠給力只希望分享上去的照片夠清楚哦。

4

5.覓睿恪的Miraman  360QX

   這是一家不在主展區的無人機廠家,飛機和遙控器的外觀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圓圓的機身,顯得憨態可掬,十分討人喜歡,並且機臂可折疊,折疊後尺寸很小便於外出攜帶。性能方面也中規中矩,4K雲臺,高清圖傳等一應俱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遙控器,遙控器是沿襲傳統遊戲手柄和汽車方向盤的外觀,造型獨特,而且遙控器上還外置了一個GPS,據了解可以用遙控器上的GPS實現跟隨飛行等功能。在消費級無人機競爭激烈的今天,其實大部分廠家的產品都非常雷同,能出現一款與眾不同的“小清新”,確實值得稱道。

5_副本_副本

6. 億航 184

億航在2016 CES上,用一款可載人的無人機一炮而紅,可謂此次展會上的大亮點,億航184雖然是一款載人飛行器,但屬於無人機範疇,四軸八槳,機臂可折疊,折疊後機身跨度1.6米,約一個停車位大小,外觀設計酷炫時尚,充滿現代感。可是細想,所謂的安全環保智能的飛行器,真的可行嗎?安全問題,續航問題,操作問題等等,是噱頭還是創新我們不得而知,只想問大家你敢坐嗎? 

6_副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720

盤點那些任性的年終獎 看看你是“土豪”還是“姜蔥蒜”?(組圖)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14/977994.html

新年快到了,年終獎還會遠嗎?有曬豪車的、有抱著成捆兒現金的、還有直接送股票的。當然也有任性的年終獎例如南瓜、醬油、大蔥、遲到券這些“另類”。在這翹首以盼之際,一起盤點有哪些奇葩的年終獎?

___.thumb_head

原標題:盤點那些年任性的年終獎

雖然離春節還有不到1個月,但是關於年終獎的話題是不是已經在心里默默的思考許久了?畢竟新年快到了,年終獎還會遠嗎?

年終獎是職工年底的“紅包”,讓人翹首企盼。曬年終獎已成為年底網友狂歡的一種方式。每年,既有成捆的現金或賬戶上數不過來的大數字,有曬豪車的、有抱著成捆兒現金的、還有直接送股票的,更有土豪公司開出“沒有上限”的年終獎。當然也有任性的年終獎例如南瓜、醬油、大蔥這些“另類”。

互聯網土豪年終獎

很多互聯網公司的年終獎在各行業中應該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參照一下去年的年終獎行情,大家自行參考。

最高年終獎50個月工資百度2014年年會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曝出,百度拿出了史上最大額度的獎金獎勵業績突出的員工,有一位員工拿到相當於50個月工資的年終獎。

50個月工資什麽概念呢?有圈內人士以在百度工作1-3年工程師薪水計算了一下:按月薪19400元計,年終獎為97萬元。難怪有網友感嘆:近百萬元的年終獎,還有30萬多元的工資,這樣的土豪員工,繳個稅都很幸福吧。更讓人感嘆的是,不少百度員工的平均月薪遠高於之前設定的19400元,乘以50,哪怕是10,都是不得了的數字。

 

  • 新華網
  • 姚祥雲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12

一口氣開10個:看看德國是不是要在你家鄉增設簽證申請受理中心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7959.html

一口氣開10個:看看德國是不是要在你家鄉增設簽證申請受理中心了?

一財網 馮迪凡 2016-02-04 10:46:00

春節過後不久就要先在武漢和重慶為中國旅行者開設受理中心。然後在濟南(於3月初開設),杭州、深圳和長沙(3月底),昆明(4月),西安(5月),南京和福州(6月)開設簽證申請受理中心。

2016年德國在華增設 10 個簽證申請受理中心

《第一財經日報》從德國駐華大使館方面獲知,德國將在中國增設包括武漢和重慶等城市在內的10 個簽證申請受理中心。

德方認為,由於可以就近申請簽證, 德國簽證申請程序對申請人而言更為方便,今後中國旅行者亦能更加快速方便地就近遞交申根簽證申請。

來源:德國駐華大使館

德一口氣增設10個簽證申請受理中心

據悉,預計,春節過後不久就要先在武漢和重慶為中國旅行者開設受理中心。然後在濟南(於3月初開設),杭州、深圳和長沙(3月底),昆明(4月),西安(5月),南京和福州(6月)開設簽證申請受理中心。

近年來,赴德國旅行人數猛增。根據德方統計,2015年德國向中國旅行者簽發了近40萬個簽證, 增長了16%。

目前的德國簽證申請程序是在中國最便捷的簽證申請程序之一,德方承諾在48小時內向商務人士發放簽證,也向經常旅行者及商務人士增發一年或多年多次入境簽證,並且不收取額外費用。

據記者獲悉,與2014年相比,這種簽證的發放比重有了顯著提高,自2014年10月以來已增長了一倍。

目前,很多經常旅行的商務人士都能獲得有效期最長為5年的申根簽證。這使他們能更加靈活地制定旅行計劃,不必要在每次旅行前重新申請簽證。德國非常歡迎中國的商務旅行者。

與此同時,對所有其他因探親訪友或度假而赴德的旅行者來說,簽證申請的處理時間也在縮短,通常為3個工作日。進一步簡化申請程序的措施正在籌備之中。

據悉,這些舉措是2014年10月德中政府磋商時兩國就大幅簡化簽證程序所作約定的部分體現。

英法搶先加大對華簽證便利力度

近年來,歐洲各國紛紛加大對華簽證便利力度。近期,法國宣布對華旅遊簽證要做到在24小時內出簽。

此前法國還特別宣布,只要是曾獲得法國教育機構頒發的碩士或博士文憑,並在法國結束學業後回國定居的中國公民,就有資格獲有效期最高至5年的往返簽證,以便他們往來於法中兩國。

英國則宣布從2016年1月11日起對華頒發全新兩年簽證,中方也將為為英國民眾提供相同的簽證。

2016年1月5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來訪的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共見記者時表示在英國宣布今年起對中國公民頒發2年多次有效訪客簽證基礎上,中國也願為英國公民頒發2年多次有效訪客簽證,這對兩國民眾是利好消息。中方還歡迎英方適時向中方公民頒發10年多次有效簽證。

據悉,此次英方宣布的全新簽證申請費用仍為85英鎊,與現行的6個月訪客簽證費用一致。 具體而言,這項決定將從1月11日星期一(北京時間)00:01開始正式實施,將適用於旅遊出訪,商業拜訪,參加會議,或商務考察上述類型的簽證申請。

需要註意的是,申請者在簽證簽發之前仍然需要接受同樣的全面核查,中國訪客仍然需要填寫在線申請表和提交生物信息。

英方並表示,全新的簽證舉措將會更加便利:英方有計劃擴張英國的移動指紋服務,即為簽證申請采取指紋的服務,從9個城市擴張到50個中國城市。

目前,中國遊客每年為英國經濟貢獻5億英鎊,創紀錄的訪英人數使得所有的零售業和旅遊景點受惠。此次訪客簽證有效期的延長將使中國遊客最大限度地增加其在英國的消費力。

截至2015年9月的過去一年間,英國在中國簽發了484,065份簽證,同比增長20%,其中404,084為訪問簽證,增幅為22%。

與此同時,前往中國的英國公民數量不斷增長。此次中國將2年訪客簽證費降低至85英鎊(仍將額外收取服務費),並且第一次提供與英國相同的10年訪客簽證。-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85

創業團隊在執行上不利?看看是不是這兩個方面出了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11/154646.shtml

導讀 : 只有10%的戰略能夠被有效的執行。戰略不能被有效執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高層團隊的問題。

一位企業的董事長跟我說,最近春暖花開了,萬物生發,他對企業的戰略也經過了相當一段時間的思考,認為是時機帶領團隊全速前進了。但是,他對團隊的執行力很擔心。他以前的經驗是——定了幾件重要的事情,大會小會也講了幾次,但是後面的執行不是縮水打折,就是石沈大海。

這種情況在企業其實相當普遍,有一項調研結果——只有10%的戰略能夠被有效的執行。戰略不能被有效執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高層團隊的問題。

我見過執行力強的團隊,老大講了個話、布置了一項工作,會議一結束,下面的部門頭兒立馬就開始帶領大家幹了。老大沒講到的,他也能根據領會的主要意思,做更細致的工作布置。哪怕有時老大想法變了,那是二話不說轉個方向帶領大家再推進。總之,這些公司的中層很明白的自己的角色——幫助老大把事情落地,看到結果。往往這些公司在市場上的戰鬥力比較強。

那麽,怎樣才能確保自己的團隊屬於執行戰略那10%呢?這需要從老板自身和中層團隊兩方面來審視、改進。

在老板層面,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個方案是否在本公司具有可行性?有些想法確實高屋建瓴,但是缺乏可執行性,團隊也一樣不願意做。

比如一個老板說XX公司都成功了,我們不比別人差,做一個XX也沒有問題。但是,別人成功不意味著你就會成功。蘋果和谷歌到現在都沒有拿下社交領域,這不能簡單概括為人和努力的因素。

老板要保證思考的戰略具有可執行性、具有高度可執行性、而且是比過去的方案更具有可執行性。新的戰略應該確保每個參與者都能取得更高的投入產出比,執行起來更愉悅,效果也更好。這樣,大家才會有幹勁。思考正確的時候,就會發現團隊一氣貫穿,勢如破竹。如果戰略不對,哪怕是戰略難度提高導致執行困難,也會遭到大家的抵觸。

實際工作中,大家往往會把員工當成下屬,忽略他們的感受以及做事的可執行性,結果會遇到抵觸。如果把中層團隊也當作用戶,去思考怎樣讓他們效率更高、做事更好,給出的方案就會更有執行力。

如果確認戰略本身沒有問題,就要組合一個能打仗的中層團隊了。毋庸置疑,如果團營長不能打仗,這支軍隊基本是廢的。

那麽,如何打造一支能打仗的中層團隊呢?

首先,要選好人。

能做好中層幹部的人的特質一定是責任心和榮譽感比較強。老大布置下來的任務,他首先認為一定要想辦法把它做好了。不然,睡覺都不踏實。心態從容,做事認為差不多就行的人,帶不出能打仗的隊伍。

其次,要嚴明紀律。

郭士納說,員工只會做被檢查的,不會做被期望的。在一支隊伍塑造紀律的初期,就得一把手親自上手。事情不分大小,遇到了就堅決糾偏。我在聯想工作的時候,有一次給一位副總裁發郵件忘了寫標題。這位副總裁專門打電話過來給我指出這件事,說這在聯想是不被允許的。自此以後,我每次發郵件都會心里冒出一個聲音—— 標題寫沒寫?

再次,要懂得授權。

在中層做的好的時候要毫不猶豫的把他們推到前臺,為之鼓掌。大會小會要講這些些優秀的案例。也要大膽任用執行力好的中層幹部,這樣他們的行為就會帶動一批人。

最後,要建立透明、有人情味的組織文化。

平時老大要多和大家溝通,講講自己最近的想法、感悟。這樣,中層就會更了解公司目前的情況和老大的思想動態,在處理問題和推進事情的時候把握的就會更加準確。老大也要花時間和大家建立一些私人關系,這樣組織的凝聚力也會更強。

這樣,先確定正確的戰略;戰略定下來後,就會有一批強有力的中層幫公司承接著,並最終落地,做出結果。

標簽 創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50

從疫苗事件,我們看看如何提高自己的——“信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3/154829.shtml

導讀 : 希望我們都能在紛紛擾擾的信息面前保持冷靜,如果非要站隊,也請做好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信息收集吧。



今天,我們來談談在情商與智商之外的,第三種競爭力——“信商”。在解釋這個名詞之前,我們先說說做這篇文章的初衷。作為一個VC公號,我們今天確實又追熱點了,這個熱點是關於疫苗的。

 

我想,今天你的朋友圈大概和我們的一樣,經歷了“普通網民搖擺的一天”。里面大致的變化如下圖:

 


本圖引自媒體人三表

 

首先是新聞媒體的一則報道《數億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或影響人命》。本文的核心事實是對2015年山東一則案件的跟蹤報道,其基本進展如下:涉事疫苗2015年4月28日被警方查獲,當時山東警方向各地藥監部門發出協查通報,各地根據涉案的疫苗批號組織回收或查封。今年2月2號山東全面通報本案。隨後新聞媒體進行了跟蹤報道,於是有了前述《數億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或影響人命》一文。此文在公眾中廣泛傳播。

 

隨後,有多個新媒體“應景”地將財新2013年的調查報道《疫苗之殤》發出來。朋友圈理所當然地迎來了第二波恐慌的蔓延。這里面有一些公號運營人沒有有效過濾信息,簡單地把山東信息和2013年的調查巧妙地融為一體了。

 

隨後略帶辟謠性質的文章《所有的文盲都喜歡用“殤”字》、《如果你信了疫苗之殤,才真是疫苗之“傷”》出來了,這幾篇文章試圖去理清幾種疫苗和幾篇熱傳於社交網絡的報道之間的關系,但很快引起對疫苗極度關心的人的反感。於是便有了《捍衛民眾的恐慌權》這樣的文章。

 

有“信商”的人,碰巧又有時間,他們大概會做如下的信息甄別,首先,這幾篇文章,除了把《疫苗之殤》和《數億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或影響人命》一文所報道的歸為一件事外,其他基本上各自說的事情都沒錯。

 

可是這些看起來互相沒錯的事情,卻不能用來彼此反駁。比如《如果你信了疫苗之殤,才真是疫苗之“傷”》不能用來反駁《疫苗之殤》,因為《疫苗之殤》里面並沒有否認疫苗是偉大的發明,只是呼籲要對減毒和滅活疫苗,以及疫苗的流通儲存過程更為警惕,因為一旦出現問題,對家庭和個人來說就是百分百的傷害。畢竟,對歷史而言,個人命運可能隱藏在很小的一個小數點里,但對個人而言,卻是百分之一百的人生。

 

此外,很多人也批評昨天的新聞報道說無效疫苗威脅生命是媒體的誇大,這也不全對:因為無效疫苗確實會對生命具有威脅,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疫苗本來預防的就是高傳染的疾病,如果無效了,對患病者本身會造成傷害,也有可能會讓群體失去免疫性,而具有了大面積傳染造成傷害的可能。

 

拋開疫苗,我們會發現足夠的信息獲取和判斷是現在“hard生存模式”下的必備技能。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這個能力只會越來越重要。

 

——我是如何提高“信商”技能分割線——

 

“信息商數”,簡稱“信商“,這是我們的好朋友——令人尊敬的陽渺老師提出的理論,意指”獲取、篩選、加工、傳播信息的能力“,可以有效的用來衡量個體的信息素養。實際上,互聯網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逐漸消除信息不對稱的過程。但冗余的信息越來越多,人們剛經過了信息缺乏的階段,又迅速面臨“信息過載”的過程。這個時候,如何掌握正確的信息渠道,並對爆炸式的信息進行排查篩選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朋友圈的“養生黨”、“雞湯黨”既有巨大的傳播,又被許多人所鄙視。這中間的原因就在於每個人的“信商”不一樣。

 

以下,我們先列舉幾種常見的“信商挑戰”給大家,難度從低到高:

 

“這日子沒法過了”系列——食物相克


“氣死單身狗”系列——愛爾蘭不允許離婚



“這個世界很危險”系列——巴黎襲擊案後,紐約再遇襲擊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系列——中國赴美十年簽證等於作廢



不敢拍著腦袋說所有聳人聽聞的都是謠言(請註意“所有“二字,送主頁君一臉“理客中”),大概假的成分只占99%吧。其余1%給這類逆天營銷點個贊。人們碎片化閱讀趨勢逐漸加強,許多營銷黨們靠著標題唬人,獲得了不少的點擊和訪問量。當然,被“騙”的群眾們只能再次帶著被扇腫的臉給你一張張冷漠的微笑。

 

回想2015年,成龍被悼念了多少次?多少個莫名其妙的皮包公司被推上神臺?日本又出現了多少變異生物?美國NASA又發現了幾只可怕的外星人?究竟為什麽這種謠言看起來如此啼笑皆非,卻依舊有人前赴後繼地相信呢?

 

為了幫你們黏好盡碎的膝蓋,我們先來看看為神馬大家會出現“信商欠費”的情況:

 

人是懶惰的

 

首先,我們要直面慘淡的人生其中一個真相就是:我們是懶惰的。這個“懶”體現在朋友圈中就變為了“不加求證”地進行轉發。每個人都在想:“多我一個不會多,萬一是真的我就能救人。”殊不知這一想法卻有著可怕的“蝴蝶效應”。我們懶得將一個“無傷大雅”的命題去證偽,反倒顯得自己斤斤計較。更何況自古有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如果有人說睡覺的時候手機有輻射,我不放在頭旁邊就算了,反正並不麻煩。

 

同時出於人類本能,我們更傾向於接受較為負面的信息,這在進化中具有積極意義。我們對生活有著潛藏的“花式焦慮”,凡事都屬於“關心則亂”。而我們關註的生活、犯罪、婚戀等等命題又很難找出唯一真理,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防止出錯”,自然很難保證完全冷靜。

 

謠言“對癥下藥”

 

細細梳理各種謠言,大部分反映了當前社會生活中人們所關註的焦點:醫療、生活、犯罪、婚戀等等。謠言內容往往內容消極、傳遞焦慮,或者感嘆一下“他國美好”而我們卻只能“細數現實悲哀”。曾有一位研究都市傳說(Urban Legend,即風行在社會中的“無根妄談”)的學者布魯範德認為,傳言大多故事懸疑,可信度模糊,帶有潛藏的道德訓誡。人們津津樂道不僅因為故事曲折離奇,更因為這同我們生活中的關註點息息相關。

 

說實在的,就好像女孩子侃八卦是天性一樣。內容越勁爆,我們越容易同他人分享。有的時候只是為了對方說:“真的假的啊?!”我們神秘地回一句:“誰知道呢?這種事,總歸是小心的好。”

 

體貼的我們,再次誠意奉上“提高信商”三式:

 

第一式:不要盲信虛無的“權威”

 

很多謠言一開始的名頭都能把人嚇得虎軀一震,比如“美國環境科學研究所”,“世界水汙染調查研究中心”、“NASA未公開的絕密物質”等等,這些研究結果最後往往都是我們喝的水、吃的飯都是毒。

 

可是眾位看官,如果這些高精尖的科技研究人員都開始研究我們路邊吃的煎餅果子了,人類的未來大概也就到此為止了。更何況,以上這些機構,根本不存在。那麽,怎麽避免中招呢?

 

利用搜索引擎,將內容中這些唬人的名頭先查查,這些機構真的存在嗎?相信我們,如果NASA真的在你吃的早飯里發現了“毒死中國人”的有毒物質,媒體們一定會爭相追蹤熱點的。

 

前段時間一個“巴黎恐怖襲擊後,紐約地鐵爆炸”的小視頻在朋友圈里也引起一陣風傳,弄得人心惶惶,但最後也被證明系屬誤傳。我們核實消息的時候,最為優先的肯定是事件發生地的本地新聞網站,其次是來自各大頂尖新聞媒體以及國內的新聞門戶網站。現在科技如此發達,任何大事件想要嚴防死堵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這件事情發酵到兩三天都無人問津,所有媒體沒有只言片語的話,只能是謠言了。

 

第二式:“煽情”消息,轉發前“控制控制再控制!”

 

大多朋友圈謠言都跟以下幾類關鍵詞密切相關,眼熟他們:意外破財、輕松賺錢、愛國熱情、孩子走失、健康養生、事故災難、疫情傷亡等等……

 

尤其是一些激發民族情緒的文章會讓人們紛紛獻出自己寶貴的轉發,仿佛真的就“不轉不是中國人”了。但是往往這種無序的民眾情緒將會是許多危險事件的溫床,而某些借機消費人們善心的無聊人士,編一些孩子走失、醫院缺血的謊言,利用人們的善良為自己謀利。面對這種人,就默默祈禱他們爆炸好了。

 

因此,任何時候,你看文章看的心中波濤洶湧,一股熱血就要噴薄而出之前,及時冷靜,不轉發絕對不代表你不“愛國”、沒“善心”、無“常識”,轉發卻有可能讓更多人受騙。

 

所以答應我,控制好自己“轉發求證”的欲望,給自己的“信商”攢點RP。

 

第三式:看全文

 

此建議來自陽渺老師。

 

以前文提到的“美帝再次欺負中國人”——《中國赴美十年簽證等於作廢》來說:

 

首先你可以用信源排除法,因為最早公布此消息的是倆營銷號,這樣的涉及到兩國外交的嚴肅事情上,不是小孩子說翻臉就翻臉的事情你怎麽又不信央視了呢。其次,如果你有耐心閱讀全文,會看到所有稿子的內容都會提及的EVUS系統,其他與美國有面前協議的國家也有,只是名字不一樣罷了。

 

這個系統的作用是“更新信息”,而不是“審核信息”,也就是說只要你每兩年在這個系統上更新美國政府需要的新信息即可。

 

說到底,標題黨也有心虛的時候,尤其是涉及到特定主體的時候(比如政府、名人、公司等),偽造生編內容,分分鐘起訴你誹謗或者讓你上央視道個歉。

 

再借用我們好朋友的一張圖——你就秒懂了。圖左是真實信息,圖右是標題黨。↓↓↓↓↓




以上,共勉。希望我們都能在紛紛擾擾的信息面前保持冷靜,如果非要站隊,也請做好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信息收集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20

一大波明星投資人要拯救創投圈?去看看教主微博評論先 | 黑馬哥亂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15/155235.shtml

導讀 : 創業浪潮、股權投資時代,明星和品牌的綁定方式已逐漸轉向“愛我你就投投我”。

原創 2016-04-15 黑馬哥 i黑馬

最近,繼煤老板、房老板相繼扛著大旗進軍VC之後,一個自帶流量光環的人群也湧了進來,“明星投資人”。時間大概在2014年之後,最早進來的是Star  VC,帶隊的是任泉,再然後有胡海泉黃曉明,Angelababy等,今天哥看到新聞,Lady Gaga也做投資了,但爆出來是她失敗的一個項目…… 

0

進入2016年,在發布會方面經驗豐富的樂視也不甘落於人後,樂視體育B輪融資就吸收了好幾位明星投資人,公布起來也是按照開發布會的節奏,循序漸進:陳坤、劉濤等。看來如今明星和品牌的綁定方式已經由“愛我你就誇誇我”的方式逐漸轉向“愛我你就投投我”的股權投資。

這是個什麽風頭?明星一跨界,往往意味著比普通人更多的關註度,然而在更需要專業精神的股權投資這條道上,明星們真正做得怎麽樣?聽黑馬哥侃一下。

說“明星愛投資”是句廢話,應該說賺了錢的人都喜歡玩點投資。試問早幾年如果你有大幾千萬資金在手,為何不多買幾套房,何況房產投資的邏輯李嘉誠老先生早已用“地段乘以3”來精準概括了。

3

“重要事說三遍”理論提出者:李嘉誠

早些年的演藝圈多金人士就十分熱愛投資房產。以香港娛樂圈為例,星爺、華仔、發哥都分別在普樂道、馬來西亞、九龍塘等購置過上億房產,成龍更是在世界各地買房,香港北京,甚至在好萊塢的比利華山都有一棟3萬平方尺的豪宅。

網傳房祖名吸毒事件是朝陽群眾舉報,但那棟位於東直門、總面積1200平方米的NAGA上院豪宅,鄰居想必都是神神秘秘的人物,案子難道是朝陽大媽去跳廣場舞的路上發現的?

寫你的稿,又關我們哼麽事

所以說,明星愛投資由來已久,賺足了本,不投資難道等著貶值呀,四不四傻。

明星大量買樓的那幾年正是香港、大陸樓市發展的“黃金期”,但近幾年樓市不景氣,投資對象發生變化,創業浪潮、股權投資興起,手握大量現金的明星們自然也瞄中了這些領域。

除了地產投資,對影視項目的投資也是明星熱衷的,其中代表有徐崢、趙薇等人,“票房收割機”《美人魚》以33億打破票房紀錄,環保問題、人生感悟都不在大眾關心之列,媒體上談論最多的就是“投資、制作、發行公司和星爺,誰賺得最多”,而光線老總更表明“星爺是大贏家”,可見會玩的人關心的總不會是區區的薪酬,代言費,出場費神馬的。

再看看和華誼玩得最好的幾位演員,也大多入了他家的股份。這和員工持股會更好為公司效力一個道理,綁定了明星,她更關心的就不僅僅是自己的片酬了,而是整個項目的盈利情況,在各方面也會有更多出力,要不然你以為唐德影視買了範冰冰空殼公司的51%股份是幹嘛的。

範冰冰空殼公司估值8億,趙薇減持阿里套現10億港幣,林心如幫投資方賺錢身價過億。《還珠格格》堪稱最牛女投資人孵化器。

11

再就是我們要說的股權投資了。百度搜索“明星投資人”出來一串名字,經黑馬哥過濾一遍後發現,大部分文章說的其實還是這麽幾個人,任泉,李冰冰,Angelababy,黃曉明,胡海泉,佟大為夫婦等。除開教主因為傳聞投資一個P2P被雷了而搞得投資事業人盡皆知之外,還是作為天使投資機構的Star VC投資經驗比較多(至少PR做得比較多),到目前為止也有了幾個知名案例:韓都衣舍、秒拍、明星衣櫥等,融360也位列其中。翻看一下Star VC的投資方法論,竟有一條是不投影視行業,不過正當黑馬哥震驚之余,又發現他們還是投了一家影視後期制作公司……看來打法還在摸索中。不過在明星投資人中,Star VC也算是涉獵比較廣了。而任泉也是第一個提出“息影”,專心把VC當事業做的明星了。

任泉專職當VC

任泉為何這麽做?除了目前在天使投資方面有成績,還因為他早已當了多年的老板,幹了15年餐飲了,在北京有8家店的熱辣一號就是他和小夥伴們一起開的。而在此之前,他也開出了多家川菜館,大學畢業就經營過平民餐館“蜀地辣子魚”,成功之後更是和“蜀地”二字杠上了,相繼開了一系列“蜀地傳說”、“蜀地原生態火鍋”等,堪稱最會玩餐飲IP的影視藝人。

明星流量為自家項目變現

作為影視明星,任泉人氣不算高,但在餐飲界和創投界的成績證明了他有商業上的才華。前不久,任泉還作為青年創業代表,出席了博鰲論壇,站在習大大的前面照相。餐飲開得好好的,又為什麽要當VC?在一個采訪中任泉道出緣由,大意是自己也在反思,為什麽做了這麽多年生意做不大,便想在VC領域有更多斬獲。而到底怎麽看項目,任泉也坦誠自己不是那麽專業,會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來判斷項目。

可能是看到星星VC運作地還不錯,大咖章子怡和影帝黃渤也於今年入夥了。看到任老板生意這麽成功,黑馬哥只想多問一句,什麽時候把證件給辦了?

Star VC 被爆無證駕駛

再來看看教主一家。雖然教主說投資都是媳婦聽自己的,但看看angelababy投的幾個案子,感覺倒是很像她的風格,一個海淘網站,一個賣果汁的,估計都是按照自己的需求來投的,教主,按照你家寶寶的邏輯,接下來你是不是要投一家秋褲品牌?

教主在投資方面的成績有火辣健身、愛財有道等,4月11日又爆出參與的某項目順利完成A+輪融資了。不過鑒於目前教主可能正在處理那個P2P糾紛事件,暫時不討論他的投資邏輯了。

還有佟大為、關悅夫婦也表明了自己進入創投領域,作為新手,他們選了徐小平這位老司機帶著自己,跟投了一個智能牙刷的案子。

1

兩位跨界人士親切交談

跨界人士胡海泉有一句名言,我是“知名的投資人”,不是“知名投資人”。黑馬哥聽後無限感慨,漢語真是博大精深,英文就無法表達這種微妙又深沈的意味……爆個料,羽泉還還發了一款APP,名為“就是羽泉”,據稱專供粉絲娛樂玩耍,上面也會發布羽泉的一些新聞,真有粉絲會為偶像單獨下載一個APP來用麽,而如果所有粉絲都被圈在一起了,那種在蕓蕓眾生之中粉絲們抱團的“參與感”還會存在麽。所以,黑馬哥隱隱覺得,這可能是海泉的一種全新的商業嘗試……

黑馬哥手機已經安裝了張雨綺、誌玲姐姐、柳巖等女神們的46個APP,你們呢

好了,基本上目前參與到股權投資的明星都在這里了。當然,悶聲發大財的不算——作為明星也很難做到悶聲發財,畢竟娛記的扒底功力可比財記段位高。

他們目前也才剛剛進入到這個領域,很多人選擇跟著大佬投,進入的階段一般是天使。選擇進入這個領域,除了剛才提到的創投環境好之外,當然還因為目前娛樂圈也不太好混,各種由網紅小鮮肉構成的網生內容、綜藝真人秀等開始霸屏,連善於捧新人的光線大佬王長田也說“未來2-3年會大量出現新藝人”,如此來看,星星們進入熱錢湧動的創投圈也就不奇怪了。

只是投項目畢竟比炒房還是難那麽一丟丟,正如一位明星投資人所說,你戴著光環進入這個行業,此後的一舉一動也會備受關註,投好了,投敗了可都藏不起來。不信的話,可以去曉明哥的微博看看,里面就藏著明星做投資,許多許多奧秘的其中之一……

在此,黑馬哥鄭重提示:千萬不要因為他是明星,在微博上看起來很友好/很努力/很親和/很會自黑的樣子,就去隨隨便便地使用或購買他/她代言或投資的項目。明星投資人,和一般的VC並沒有不同,東西好不好,還要自己好好判斷才行。

畢竟明星投資失敗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明星開店案例成敗盤點 失敗了也會賠得賣房子.doc

二十位投資慘遭失敗的大牌明星(圖).doc

9大明星慘遭金融摧殘  李嘉欣損失上億元.doc

(文檔打不開的原因是哥一向不喜傳播負能量。當然更深層的原因是,寫一個點DOC並不能代表它是一個真文檔。)

此文by相信太陽底下無新事的黑馬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632

44歲被騙200萬,如今公司市值千億,你應看看這30條忠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20/155303.shtml

導讀 : 作為一名創業者,你應該看看這些忠告。

屏幕快照 2016-04-20 上午8.33.02

前方高能預警:底部視頻用流量也要看完!! 

他44歲,被騙200萬後遭除名,因此身肩背負巨債。

妻子和他離婚,他一個人帶著爹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開始創業。

說到這里,可能有些人已經猜出他是誰了。

是的,他就是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

昨天下午,黑馬哥的朋友圈被刷屏。被刷屏的內容是一張來自微博的照片。

圖片中,這位72歲的華為創始人,沒有助理和專車,他一手拖著行李箱,一手打電話,站在等候出租車的隊伍里。

屏幕快照 2016-04-20 上午8.33.08

隨後,該圖片在微博乃至朋友圈中瘋狂傳播,有不少網友紛紛向這位老者致敬。

@你好段淩風:本身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但在這樣一個奢華的時代,擁有如此財富的人可以做到這樣,值得致敬。

@鄭惪珣:不是每份悲情都能孕育偉大,但每一位偉人的背後都有一份悲情。

@F-Jue:確實不容易,讀書的時候,華為在我的印象中也只是眾多國產山寨機的一種,沒有任何特色,還是分辨率醜哭的電阻屏。發展成如今模樣,確實是來之不易。

@丁棟虹:人只有感到渺小,行為才可以變得偉大!——任正非

@伍亞俊:《孟子·離婁下》中所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大概說的就是這種境界了,富貴也好,貧賤也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Tony的環球旅行:沒有什麽不好,只是沒有太大的必要。老百姓也在用專車,也在用各種有優惠的打車軟件。只有麻煩和耽誤時間才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嗎?也或者那只是任正非先生的習慣,其他人也實在無需大做文章。

@妖蜜來襲:其實,物質水平和事業到了無憂的這些人,最基本的生存的能力又怎麽會沒有呢,反倒是不再需要為了強調存在感和優越感去偽裝或拜金。

@夢工廠隔壁:這是做企業文化。大老板都在打出租坐經濟艙(我不知道),下面的就著量辦吧。原則上,這種方式比開會大談艱苦奮鬥要管用。

據說,今年年初,任正非也曾被網友拍到深夜趕飛機的場景,他獨自一人拖著行李箱乘坐擺渡車,看起來面容很憔悴。

樸實、簡約、不作秀,這是他的風格。

“我要有專車司機,那董事長就得有,董事長有那高管們也得有,最後華為就變成車隊了。”

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華為的歷史。

在前文中我們已經提到,任正非因為工作失誤離開南油公司,被逼著走上了創業的道路,那時是1987年。

而後,1988年,任正非開創華為技術公司。

屏幕快照 2016-04-20 上午8.33.15

其實,任正非在開創華為時是有一點資本的,跟幾個朋友一起創業也並非孤家寡人。

此時的任正非已經44歲,但這個年齡的他,並不比70歲的褚時健缺乏勵誌性。

任何人,如果災難足夠長,困難足夠多,命運足夠慘一定是可以被打倒的。

所謂活下來的人,三分之一靠努力,三分之一靠人品,三分之一靠運氣,缺一不可。

很多人都很佩服華為的企業文化,也很敬佩這位老者。

田濤和吳春波曾評價他:中國歷來都不缺乏政治家、企業家,但從來都缺乏真正的商業思想家——在當代中國,任正非算是一個。

華為公司是以奮鬥者為本的公司,確定的是以奮鬥為主題的文化。

其所有制度、政策都是以奮鬥來定位,不能奮鬥者就不是華為人,就要被淘汰。

散財、謙虛、誠信、專註、學習、文化,這是華為成功的六個秘決。

任正非說,他經常掛在嘴邊的有3句話。

第一,以客戶為中心;第二,以奮鬥者為本;第三,長期堅持艱苦奮鬥。

屏幕快照 2016-04-20 上午8.33.21

今天,黑馬哥就為每位創業者總結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所說過的那些忠告。

1.天上掉下一塊東西,人們覺得只要是餡餅就已經喜出望外了,實際上天上掉下的是塊金子。

2.狼性文化——敏銳的嗅覺、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群體奮鬥。

3.惶恐才能生存,偏執才能成功。

4.王小二賣豆漿,能賣一塊錢一碗,為什麽要賣五毛錢?我們產品的毛利,要限定在一定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合適。

5.時光不能倒流,如果人能夠從80歲開始倒過來活的話,人生一定會更加精彩。

6.我們的戰略規劃辦,是研究公司3-5年的發展戰略,不是研究公司10年、20年之後的發展戰略,我不知道公司是否能夠活過20年,如果誰要能夠說出20年之後華為做什麽話,我就可以論證:20年後人類將不吃糧食,改吃大糞,我的道理是……

7.在迅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規劃和預測五年的發展,已經非常的困難,預測20年的人,可以成為未來學家,但絕不是在企業里。 

8.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華為才發展了十幾年,絕不能算作成功,能夠長期持續的存活,成就百年基業,也許才是成功。

9.任正非在一次高層會議上提問:“我的水平為什麽比你們高?”,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說:“因為我從每一件事情中,都能比你們多體悟一點點東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10.華為一新員工,剛到華為時,就公司的經營戰略問題,寫了一封“萬言書”給任正非,任正非批複:“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11. 我們要深刻理解客戶,深刻理解供應夥伴,深刻理解競爭對手,深刻理解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深刻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任何強者都是在均衡中產生的。

12.在新員工座談會上,新員工問:“任正非總裁您對我們新員工最想說的是什麽?”任正非回答:“自我批判、脫胎換骨、重新做人,做個踏踏實實的人。”

13.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就不算餃子。 

14.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

15.華為沒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為院士,就不要來華為。 

16.你最近進步很大,從很差進步到比較差。 

17.自我批判,脫胎換骨,重新做人,做個踏踏實實的人。

18. 什麽叫成功?是像日本企業那樣,經九死一生還能好好地活著,這才是真正的成功。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 

19. 急老板所急,給老板所需。作為一個副手,沒有比說出真相更重要的職責了。在組織內部,副手是唯一最為頻繁接觸CEO 的人,必須告訴他所有你看到的事實,即使說出來的事實說出來對他是一個傷害也不例外。 

20. 觸及自己的靈魂是最痛苦的。必須自己批判自己。

21. 別人革自己的命,比自己革自己的命還要困難。要允許別人批評。

22.面子是無能者維護自己的盾牌。優秀的兒女,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面子。只有不要臉的人,才會成為成功的人。要脫胎換骨成為真人。

23. 我們強調以責任結果為導向的組織與幹部考核機制,這也是以客戶為中心。

24. 我們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是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改善服務。否則十分容易被外國壟斷集團一棒打垮。

25. 做工作時一種熱愛,是一種獻身的驅動,是一種機遇和挑戰,多麽難得,應該珍惜它。 

26. 走入地方後,不適應商品經濟,也無駕馭它的能力。一開始,我在一個電子公司當經理時也栽過跟頭,被人騙過。後來也是無處可以就業,才被迫創建華為的。

27. 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都必須把建設自己祖國的信心建立在信任自己的基礎上,只有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才會獲得平等與尊重。

28. 職業化,規範化,表格化,模板化的管理還十分欠缺。華為是一群從青紗帳里出來的土八路,還習慣於買個地雷,端個炮樓的工作方法。還不習慣於職業化,表格化,模板化,規範化的管理。重複勞動,重疊的管理還十分多,這就是效率不高的根源。

29. 在引進新管理體系時,要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

30.將來董事會的官方語言是英語,我自己58歲還在學外語,你們這些常務副總裁就自己看著辦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985

逼婚之前,先看看別人家的婚戀狀況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313

春天來了,你被逼婚了嗎?近日,一則“27歲女孩被父母逼婚後跳樓”的帖子讓“逼婚”再次成為網絡輿論熱點。雖然帖子所述事實的真假還是未知數,卻讓許多人聯想起自己“被逼婚”的經歷。如今,曾經溫暖和諧家庭聚會成了大齡單身青年們的夢魘:七大姑八大姨對婚姻狀況的“關心”讓人心生恐懼,更禁不住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我們老了,你就算是為了我們著想也要考慮個人問題呀!”

前不久,演員何潤東剛剛在微博上公布了婚訊,不僅曬出了自家媳婦設計的手環,還特地選在父母的金婚紀念日登記,看起來真是一個有心的boy……不過,殊不知他父母為了讓戀愛長跑8年,已過不惑之年的他下定決心步入婚姻的殿堂下了不少功夫,一度還讓何潤東簽合約蓋手印,承諾兩年內必須娶妻生子。

這似乎是典型中國式家長的通病,以抱孫子為由各種花式逼婚,完全把婚姻的目的簡化為“給家人交代”。不過,需要註意的是,雖然孝道很重要,但是如果忽略個人的選擇自由,這樣勉強的婚姻或許也難以幸福。

所以,在逼婚之前,不如看看別人家的婚戀狀況,“知道”(nz_zhidao)帶你去了解下新一代年輕人關於戀愛與婚姻的心態與觀念。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59

看看別人的家,你的只能算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342.html

每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都會根據英國本土區域劃分出不同的獲獎榜單,其中以倫敦地區的建築作品最為多樣。本周公布的倫敦分區獎出現了很多住宅項目,它們有著某些共同的特質,比如有效利用空間、註重隱私、與自然接觸,等等。“成功的建築項目會反映出建築行業內的趨勢與創新,但不管怎樣先鋒,偉大建築的核心自始至終都從未改變——那就是通過設計智慧去營造建築空間,更好地改進人類居住的生活。”該獎項官網這樣介紹。

摩登小屋(Modern Mews)

這座四層高的小屋室內昏暗,只有正面才開窗,而內部空間深達8米。這就導致靠近地面的主臥及配套衛生間無法得到自然光線,而頂樓的次臥卻感覺被高高架空。Coffey Architects的建築師把通往頂樓的樓梯移到中間,省去走廊占據的寶貴空間,整個樓房因此顯得上下通透。他們使用橡木材質給人溫暖的感覺,與室內層疊的視覺感受融合恰當。屋頂則采用了玻璃天花板,很好地點亮建築內部的采光井。

錫屋(Tin House)

如果想要建造一個可以隱居的地方,這些建築師會告訴你,答案就是建造一個低矮的、景觀向內的安詳院落。Henning Stummel Architects設計的這個住宅建築群由多個不同功能的空間組成,包括六個泛著泥土紅色、金屬混凝土架構、金字塔形屋頂的房屋。外墻溫暖的土色與四周灰色磚石建築形成美麗的對應,道路上一個四邊形的水池給人以清涼之感。

階梯之家(House of Terrace)

階梯房對於傳統聯排房屋來說是一個令人驚喜的創新實踐。Tsuruta Architects的設計師以中空設計區分開新、舊房屋,同時成為生活、交流的重心落腳點——即便是樓上睡覺和隱私空間也可以與之輕松連接。評委會認為“這是個非常聰明的項目”,即是對聯排房更多擴展方式的有益探索,因為年代久遠而產生的種種痕跡都被悉心地保留下來,在此基礎之上又大膽引出了更為現代的抽象空間感。

隱居自宅(Covert House)

這是為建築師Deborah Saunt 和David Hills兩人自己設計的住房,由DSDHA設計。他們在建造初期就把它當作試驗新點子的地方,裸露的水泥內墻為房屋賦予了一種獨特的魅力,玻璃立面又軟化了內部的棱角,與周遭花園背景更為相稱。這座半坐落在地下、非傳統形式的房子很好地向“設計一座現代居住空間”這個命題提出了挑戰。

花園之所(Garden House)

由Hayhurst and Co.設計建造的這棟私人住宅樓,原址曾是一座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工作車間。新建的房屋計劃要融合居住和工作室兩種功能,建築師非常巧妙地在狹小空間里創造出豐富而多層次的感官體驗,讓85平方米的室內也擁有足夠的自然采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