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低價傳產股挑選高配息公司 葉君璋長抱興農 退休領百萬股息

2010-7-19 今周





從聽消息買股,到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兄弟象老將葉君璋,將棒球場上捕手特質徹底發揮,在股市中成長茁壯。他說,自己不會講什麼投資大道理,但有邏 輯、理性的思考,從低價傳產股中挑選高配息公司、長期持有,就能在股市中穩健獲利。

撰文‧葉揚甲、歐陽善玲

一位好的捕手,要能掌握投手狀況,並熟記對方打擊者習性,頭腦冷靜、觀察敏銳、有耐性,是必須具備的特質,向來有「場上教練」之稱。兄弟象老將葉君璋,人 稱「無敵鐵金剛」,將這種特質發揮在股票投資,十多年下來,意外成了棒球界的「巴菲特」。

葉君璋踏入股市,是受姑姑的影響。﹁進入職棒後,自己開始學著投資。因為手氣不錯,嘗到一些甜頭後,就拿錢請姑姑代操,還聽她的話去融資。後來發現,姑姑 坐在VIP室聽內線消息的買股方式,並不適合我。我比較喜歡理性、有邏輯的選股。」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四原則投資股票,葉君璋只有四項原則。一、只買低價 股,「超過五十元的股票不碰」;二、只買傳產股,因為「高科技產品看不懂」,且深信「愈簡單的東西,愈難被取代」;三、高配息公司,每年可領現金當作保護 傘;四、不相信未來獲利,只專注價值被低估的股票。

攤開他的投資組合,持有時間最長的一檔股票,是以農藥、肥料產銷為主的興農,也就是葉君璋的前東家。他認為,相較其他個股,投資興農最大優勢,在自己對公 司經營團隊及產品內容較了解。有時,還會直接和老闆討論經營方面的問題,甚至看到公司股價被低估,就建議老闆買回庫藏股。

「有人說,傳產股因為不夠時髦,股價才這麼低。但,相較於高科技產品,我在工廠看到一包包農藥裝起來、賣出去,感覺比較實在。」他說,現在很夯的科技業, 未來幾年可能就過時、甚至被淘汰。

身為興農牛前球員,葉君璋對公司熟悉度高,股票一抱就超過十年。「開始認真研究股票時,我曾向一位會計朋友請益。他教我三件事,就是投資股票要看公司淨 值、盈餘及現金股利;還有,要想像它是一筆生意,自己就是老闆。」他回想,多年前看到興農股價跌到三、四元,只剩下淨值的三分之一,覺得價格已明顯被低 估,就開始大量買進、建立部位。再透過長期觀察,發現興農股價波動區間在三到八元,以進貨成本角度,葉君璋波段操作、進行低買高賣,這樣就能用較便宜的成 本,累積更大部位。

把自己當老闆,低成本買進股票部位「我把自己當作老闆,思考如果要進貨,一定希望成本愈低愈好。如果我要長期投資,也會希望盡可能壓低股票成本,就這麼簡 單。」葉君璋計算,興農每年穩定配發現金,一張股票能配到八百元。如果能在股價低檔時大量買進,持股一千張,一年的現金股息就能領到八十萬元。

只買自己熟悉的公司,是長線投資基本原則;但股價要「夠便宜」才買進,就需要無比的耐心。葉君璋為了在股價低檔進貨,可以長時間忍受價格波動,不為所動。

他認為,平常逛街知道要貨比三家,周年慶拍賣就會造成熱烈搶購;買股票更要有耐心、等到市場「跳樓拍賣」時進場,才有價值。

最好的例子,是二○○四年葉君璋看上了專業縫紉機大廠高林股,為了等到股價「夠便宜」才進場,就花了兩年的時間。「高林股基本面不錯、獲利穩定,每年都配 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股價在相對高檔,投資風險高。」他耐住性子,鎖定這檔股票,就等股價跌到「超值」價位,好大咬一口。

等了兩年,高林股股價果然從五十六元,一路下跌至十五元。「當時股價接連破底,我認為後面可能還會有低點。一直到價不跌、量縮情況出現,才判斷底部可能已 到。」葉君璋逆勢操作,在市場最悲觀絕望時大舉進場。最後證明,耐心等候買點,不但每年享有穩定配息,還能賺到倍數價差。

後來,他開始研究氣動打釘機代工大廠鑽全。「如果我會賣股,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看到更好的標的。」葉君璋發現,過去鑽全獲利算穩定,配息率約四.五%,比 高林股二.七%還要好;像這樣股本只有一、二十億元,且會買回庫藏股的公司,最能吸引他的目光。

多年來,葉君璋照著自己的投資邏輯,穩穩獲利。不過,這套模式並非憑空得來,剛開始進入股市時,他也曾犯了「全天下投資人都會犯的錯」,聽內線消息買賣股 票。「以前不懂投資,買股票都是聽人家說什麼好就買,自己沒研究、也不懂,就跟著進場。」葉君璋以過來人經驗下了一個結論,就是聽消息買股票注定會失敗。 「過去因為聽到消息,而買了台鳳、味全兩檔股票。前者現在已經下市,後者也讓我虧損不少。」嘗過失敗滋味後,他重新調整腳步,從基本功出發。後來發現,投 資決策必須經過理性思考,才慢慢摸索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因為練球時間很長,比賽地點也不固定,沒辦法每天看盤。所以投資股票,一定要找能讓自己安心的公司,獲利穩定又配息,對我來說就是很好的選擇。」葉君璋 說,股票套牢、不願認賠殺出的人會說服自己,以為這樣就叫做「長期投資」,其實是自我欺騙。

他認為,這種不願實現長期虧損的鴕鳥心態,不但扭曲長期投資的意義,也是很不好的習慣。「我面對虧損時,會先反問自己,如果現在沒有這檔股票,跌到這種價 位會不會買?」葉君璋說,要是不會,那就沒什麼好留戀,趕快認賠出場。永遠保持冷靜理性的態度,不拖泥帶水,是他在股市中「轉大人」的關鍵。

除了找到符合自己個性及生活作息的長線投資法,選股部分,他也有一套低價策略:不碰五十元以上的股票。「一檔股票要從五百元漲到一千元很困難,但要從三元 漲到十元就比較簡單。」葉君璋說,同樣的報酬率,當然要選容易達成、且投入成本低的標的。但,絕不會買低價的科技股。

「輕科技、重傳產」是他選股基本方針。道理很簡單,葉君璋是保守型投資人,沒有把握的事,他不會甘冒風險。科技產品日新月異、變化快速,沒抓到市場潮流很 快就變成夕陽產業,不像傳統產業與景氣循環有關,股價低迷時可乘機累積部位,等到景氣回春、自然帶動價格回升。

「什麼生技股、面板股有多好,看不懂我就不會投資。」他也不相信預估獲利,「股價是反映未來,但未來會怎樣又不知道。」葉君璋說,高科技產業表面看起來新 鮮,但實際上在做什麼,一般投資人根本無從了解。反觀股價遭市場低估的傳產類股,就值得進場撈寶。

選好標的長線布局,讓退休無虞「長期投資的好處,是等到以後退休,每年領取百萬現金股息,以支應日常生活所需」。葉君璋說,股市沒有專家,像地震一樣,無 法預知未來。但,很多人迷信未來獲利,對無法掌握的事預設立場。說穿了,連公司老闆買股票都會賠錢,投資人還是要回歸看得到的、已經發生的事,選好標的、 長線布局才最實在。

葉君璋有感而發表示,周遭很多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選股邏輯,而這些方法都足以獲利。但,獲利的關鍵不僅要有策略,還得在股市行情波動劇烈下,堅持買進的初 衷。可惜的是,十個人中有八個人無法忍受帳面上的虧損,而將股票出脫。他堅信,投資時間拉長來看,股價下挫常常只是短期的過度反應;若要長線致富,得先練 就信心堅定、不人云亦云的功夫才行。

葉君璋

現職:兄弟象棒球隊球員

股市資歷:15年以上

投資狀況:

1. 持有興農股票超過十年,每年股息近百萬元2. 鑽全,股價超跌時進場

長線投資心法:

1. 只買低價傳產股,價不跌、量縮是買進訊號2. 重視公司股利政策,高股息是投資保護傘3. 不聽預估獲利,不買看不懂的產業4. 用做生意心態買股,盡可能壓低投資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2

富士康的“百万雄兵”计划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24/140222.html


编者的话/

  10万?20万?有关富士康深圳工厂裁员的话题,在外界看来俨然成了一个数字谜题。

  在深圳当地,富士康内部熙来攘往,并没有明显收缩的迹象;深圳观澜两座启建的富士康新厂,更无法与裁员相联系。

  兵分三路,《中国经营报》记者再次深入深圳、成都、太原进行调查走访,惊人地发现富士康的更大企图。在饱受诸多外界质疑和抨击之后,“被围追堵截”的富士康却在日渐强大,针对中国大陆市场,“百万雄兵”计划已然成形。

  富士康“百万雄兵”计划之一

  深圳式扩张:富士康的“青苹果”乐园

  深圳观澜,7月的黄昏,太阳落下后的天空是紫蓝色的。

  暮色笼罩下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宝源工业区厂前大路边上,一条水泥小径平行通往1公里外的居住区。晚上7点左右,挂着富士康厂牌的工人摩肩接踵地往来于这条小径,西边一座小山坡下,是富士康宝源工业区的厂房。

  紧邻宝源工业区东的一块荒地上,两栋新厂房拔地而起。其中一栋内部已经开始投入生产。一些穿着富士康制服的工人三三两两地进出此间。记者看到他们的衣服上的标记为“SHZBG”,即鸿超准事业群。

  除了已经在观澜占了近70%员工的IDPBG数位产品事业群,鸿超准事业群是代工苹果产品机械及表面部件的主要事业部之一。有员工向记者透露,已经开工的生产线,主要是注塑压制等生产线,生产机壳、机架等配件,也是为苹果产品供应配件的部门之一。

  一边新建厂房,一边却在将一些厂房搬空。据记者调查,深圳龙华园区D5、FIH等厂区门前堆放了一些机器设备,有些车间内已将设备封装打包。此前,还有G区、E区等也有部分厂房有过搬迁情况。

  富士康深圳究竟在作怎样的调整?

  来与去的逻辑——业务重新梳理是关键

  按照富士康对外的说法,一些部门计划将部分产线迁移到内地。而产线搬迁计划即服从于“跟着客户走”的策略。比如,惠普在重庆落户,富士康的相关事业部便跟随客户落户重庆。

  不过,事实显然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

   在武汉,由于客户及配套厂商并不愿意在当地落户,富士康在当地的项目规模一直难以扩张,人员规模在14000人左右。有消息人士透露,郭台铭曾多次动员 上下游厂商落户武汉,但是收效甚微。直到今年7月中旬,才有消息称,武汉富士康今年计划再招17000人,但这部分人员是否一定在当地工作,也是未知数。

  来自太原的张龙(化名),现在是SHZBG观澜新厂房车间工人。前段时间,张龙因为在富士康太原园区与众多同事一起针对涨薪问题顶撞了工厂领导,结果与200多名工人一道,由带队主管监督一起被“遣送”到深圳来“支援建设”。据他说,3个月后他们会被再度送回。

  而在7月间,富士康这种“乾坤大挪移”在深圳当地频繁上演。

   当前富士康由于人员紧缺,因此不断从全国调派新员工来支援深圳。记者在龙华园区南门随机就能碰到来自武汉和湖南的新员工。据观澜厂区一名员工向记者透 露,目前富士康深圳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空缺,他们还在通过从学校招聘的方式来填补,还有很多是从省外各个园区调派的新人。而除了从全国各地将员工调入深 圳,也有一些事业部门规划将部分员工转移到四川、河南等地。但是,“在当前的生产计划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只可能少数部门迁移,根本难以实施全面迁移计 划。”一位课级干部告诉记者。

  正因为这样,深圳各园区之间,深圳与全国各园区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人员流动关系。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富士康的战略并非迁出深圳那么简单,在其人员调动的过程中,梳理内部业务部门并为内销铺路,才是关键。

  iPad现身工厂——鸿超准暗线布局

 自2010年5月26日的媒体开放日以后,富士康先后爆出系列消息,导致公众对其战略问题推测不断,但公司内部却对此守口如瓶。

   其实,早在2008年,对于富士康北迁计划,就有一个官方版本,即当下所说的“深圳留10万人的研发机构与出口产品产线”,其余外迁。但由于金融危机, 这一计划一直未能实施。直到今年5月,跳楼事件让郭台铭加速了北扩进程。而目前,外界传言的富士康深圳裁员20万,也概出于此。

  事实上,从富士康人员的频繁调动不难看出,裁员、北扩并非富士康战略核心。郭台铭的真实想法是,理顺其大陆的各个板块布局,进而集中最大的优势兵力出击。而深圳下一步即是建立以苹果为核心的事业集群。

  目前,在深圳龙华和观澜园区,补充进来的人员,大部分为鸿超准事业群。此前,观澜园区大部分事业部门的人员属数位产品事业群——苹果的核心部件生产基地集中在这里。相比之下,鸿超准事业群在产能上略显不足。

  当前产销两旺的iPad成为记者采访中频繁听到的一款产品。包括鸿超准在内的大部分苹果生产线上的员工,都知道自己参与生产的是一部当下俏销的机器。具体描述的配件形状,则与苹果公司前不久发布的新品iPad拆机配件相吻合。

  目前,iPad生产线设在富士康数位产品事业群和鸿超准事业群已是公开的秘密,这款产品当前在富士康正满负荷生产。这与媒体报道所称的“目前苹果产能严重不足”相对应。

  为了解决产能问题,SHZBG部门最初规划增加15000多台设备,后经高层决定压缩,实际准备增加9000台。参照这样的扩张规模,观澜两座新厂房的投产,也只是冰山之一角。

  “出口产品的事业部门将在深圳集中,然后将内销产品的事业部门向内陆分散,并为当地渠道进行战略上的配合。”深圳一位观察人士表示,所谓的大迁移,纯属误传。“富士康不可能迁出深圳!”

  由此,涉及到苹果等产品的事业部门如SHZBG鸿超准事业群,IDPBG数位产品事业群,PCEBG企业资讯系统产品事业群,在深圳的规模不仅不会缩减,反而会扩张。

  全面捆绑苹果

  从错综复杂的事业部门重构布局来看,富士康实际上在试图为苹果产品走向中国市场提前布局。

  鸿超准事业群一名员工告诉记者,该部门参与研发的一款苹果产品预计需求量很大,产品将要在四川生产。然而,这款产品处于刚刚测试完毕的阶段,并没有上线生产,它区别于已投产的iPad和已经上市的iPhone。但是,该产品具体是什么名称,不得而知。

  “近期有消息说,苹果正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内移动通讯巨头谈合作,准备大举进军中国内地,富士康除了为苹果产品做代工之外,还在考虑在中国开设苹果专卖店的可能。”深圳一位观察人士表示。

   6月中旬,有台湾媒体报道,随着内地由世界工厂转变成世界市场,包含鸿海、正崴和蓝天集团等台湾电子企业均积极布局中国渠道事业。由郭台铭的弟弟郭台强 控股的正崴电子,准备经营苹果专卖店Studio A,已经得到苹果核准,可在上海和江苏做第一阶段的准备,今年开设10家店、未来3年开100家苹果专卖店。蓝天旗下的百脑汇店面则要提高到50家。

  苹果究竟什么时候进入国内市场,虽然各方只字不提,但无论是苹果还是富士康,都将这视为未来掌控话语权的阵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8

百萬倉 强迫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http://philipleung168.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30.html




係啲大戶睇淡聲中, 大市冉冉又升番年初, 低啲朵既位置. 朋友講過價值投資無乜效, 金融風暴爭啲死哂, 無哂彈葯去溝, 但估市呢樣嘢, 平時都係唔去做好過, 好似啲書本話齋, 歲寒先知乜係松柏, 唔係极端情況下, 價值都係隠而不顯, 吊轉嚟諗, 即係平日唔會點估到佢, 如常人嚟講, 頂底啩, 咁不如諗吓點優化持股同成本, 唔係真係乜都唔使做, 或日日去估炒囉.

呢排潮流就去買 a50 去撈阿爺底, 本人都有唔少 2823 貨底. 但近日報價都有過十巴仙溢價, 相比起 2846 數個巴仙溢似乎無咁抵, 未成事就先輸十個似乎非智者所為. 縮得勁就有 133 招商中國基金去到七折, 但啲經理咁狼死同你分身家咁去攞表現費, 買落去條氣都唔係咁順. 另一選擇就係換馬 820 滙丰中國基金, 都有折十巴仙左右, 雖則呢幾日升番唔少, 但都值博過 a50 多多囉.

樓價係咁升,直撲番去九七年既高峰位. 先前話要等調番至買嗰啲, 都要强迫性咁去買啲市區細單位或者啲上車盤嘞. 但浪呢樣嘢, 我就唔會估頂, 而家中原指數九七位仲未突破住, 但要創新高怕且都係睇時日而已. 我地呢脫人總算見過咪叫强迫性買樓法, 落唔落嗒都心中有數,盲毛咁衝就抵死. 但啲啱啱畢業嗰啲今次無居屋做軟墊咁入市, 今就看君好運囉. 其實一個市場你中意賭當然可以, 但民生既嘢點都要留番啲俾本地個啲玩吓, 唔係要個政府嚟原來係奴役或拋你去無雷公咁遠時, 咁唔同你當權死過先奇囉. 凡每一浪都係有動量既, 係唔會由人既意志所左右, 需要注意既就係佢既原動力轉角位, 諸君知道既話請單聲, 投資組合都要加啲屋戥吓啩, 但而家去槓桿就未搞嘞.

啲資源股果然跌到底就開始彈番, 自己既詛咒果然係信號, 起碼下次都要同人去溝. 中旅打完低, 突破番 1.8X 位, 兩蚊位睇嚟不遠矣.


每年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http://philipleung168.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html

東尼魔咒再現, 宏理又跌番去十五月低位. 啲人一路撈, 一路咒駡一路止蝕, 咁都唔係辦法啩. 如果大師真係睇得咁透, 二百蚊都識轉哂身, 即係證明無乜邊個知盤數係乜, 只不過人云亦云而已. 渣得耐, 點都有啲感情, 惰性似啲啩, 轉身真係講就易, 禁掣個一刻真係會冒汗架, 點都用成二百幾買番嚟嘛.

高位點解唔走, 呢啲追悔問題問嚟都係把托, 唔係年年都大把畀番自己問到口啞, 反正個遊戲就係咁令你不斷追悔, 所以都係向前看緊要啲. 而家撈, 反正海潚大部份溝既都有賺, 呢個都係硬道理; 但 aig 都要清枱, 咁又係咪危啲呢. 正反睇落都有理, 即係點揀. 用倒后鏡嚟吹, 個個實係專家, 但用自家錢去投資或賭, 怕且都係要平衡一吓囉. 本人貨唔少, 溝當然對我無乜問題, 但去再添煩亂就唔係咁想搞, 所以本人策略都係以套戥為主, 現美國市同香江差距都有五至七巴仙左右, 盡快去做食番五六個應不難, 幫補吓都好過無. 如問點解唔早啲沽, 再去補番, 我就唔想亂咁炒去賺差價囉, 用套戥呢啲實食無痴牙無風險先係正路, 就唔知點解咁明顯都唔去套錢既.

一一零破咗, 技術上真係唔知跌去邊樹. 但上次海潚都頂得住, 就當係複癹唔死得, 如無貨慢慢溝唔死得啩, 以本人手法點都唔會溝到過五巴仙組合既. 以每年套戥觀察嚟估, 係低位美市低過香江五至二十巴仙 (極端情況), 暫時都未過十住, 所以咁次可能無調得咁勁, 撈可能要快啲. 係高位美調轉高過香江市, 但過常不會超過六巴仙. 所以今次幾時調完, 睇吓幾時縮番啲差距, 應係一個唔錯既參考, 但本人套戥為主, 差距大就做嘢, 唔會估轉角位囉. 斷估其差距源頭, 應係市場深度, 沽空機制同評價唔同啩.


不談業績先想玩 賣出百萬暢銷書

2010-8-9 TCm




禮拜五下午一點鐘,對上班族來說,是一週的最後衝刺,甚至還得準備傍晚開始的加班工作。

不過,圓神出版經理吳幸芳這個時間正打算先趕場電影,然後赴好友的午茶約會;不止她一個人,公司大半同事也已一身輕便,準備前往瑜伽教室或游泳池畔報到。

一 週工作四天半,是旗下有七家出版社的圓神出版事業機構,過去十年的常態工時。這家公司比公務員少上半天班,但業績卻嚇嚇叫。高居近年暢銷新書排行榜,動輒 以十萬本為銷售單位的《龍紋身的女孩》、《最後的演講》、《佐賀的超級阿嬤》、《我愛故我在》等,以及二十年前曾寫下再版一百六十五刷紀錄的《野火集》、 作家林清玄的有聲書,皆是出自於這家出版集團,闡述吸引力法則的《秘密》一書,過去三年來更是已經暢銷近百萬本,改寫台灣出版業紀錄。

頑童 的大膽決策 週休兩天半,績效不輸大集團 眾所皆知,台灣出版業是一個過度擁擠的市場,全台超過三千家出版社,新書出版密度在全世界排名第三,面對的又是閱讀風氣始終有待提升的消費群,圓神出版事 業機構負責人簡志忠,卻大膽實施全員週休兩天半;不僅如此,他的同事除可領十四個月起跳的年薪,每年還加薪三%至五%,並享有免費的國內外旅遊,經營績效 絲毫不輸皇冠、城邦等大型出版集團。

「這樣不是很爽嗎?禮拜五中午就下班,週末你可以去香港一趟,出發去日本也還行。」年過半百已見稀疏白髮的簡志忠,一副頑童天真性格的說。

其實,在實施全員週休兩天半之前,圓神早在二十年前,禮拜三下午就提早在四點下班,「小學不是星期三下午都有課外活動課嗎,我最喜歡了,但到了初中就拿去上英文、數學,我就很挫敗。」簡志忠說,那時的想法很簡單,如果能提早下班,大家去看電影就可以不必買黃牛票了。

「大概是我在學校待的時間不長,受一般制式思考的影響少。」身為國內前三大出版集團發行人的簡志忠,只有高中文憑,因為曠課時數過多,他還差點畢不了業,「吳祥輝是拒絕聯考的小子,我則是被聯考拒絕。」簡志忠笑著說,在他畢業之前,他讀的那所高中,從來沒有人考上大學過。

服完兵役出社會,簡志忠曾在報關行、貿易公司當小弟,挨家挨戶賣百科全書,開出版社只因為上班的百科全書出版社倒閉,對方應付的百萬業績獎金換回一堆庫存書,「他只給我一到七冊,但一套百科全書有二十一本,只好把其他的買回來,然後登記公司開始賣書。」簡志忠說。

因為學歷不高,為改善生活,簡志忠當時應徵工作,經常是靠給對方免費試用,「讓老闆知道我有多好用!」才爭取到工作機會。

簡志忠說,也許是很能體會謀職者的心情,他開公司對待同事,一向秉持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態度,「我去找同事,怕他在電腦上做和公司無關的事,遠遠就跟他哈囉,問說我可以過去一下嗎?」他描述在圓神辦公室和同事的互動。

他只要求公司同事一件事,就是早上八點五十分之前,一定要準時打卡上班,逾時罰錢當作公積金,「總要有紀律,才能有效率彼此溝通,不然你不尊重別人。」除此之外,他不談管理,也從不看績效砍人。

和簡志忠一起創業,共事長達二十八年的圓神副總經理林永傑說,簡志忠常說自己「不是一個勤奮的人,」週休兩天半覺得不過癮,多年前還提出週休三日的想法,最後是被他和其他主管擋下來。

簡志忠約談同事講話,多半是問對方為何不提早做好工作計畫,以致無法參加員工旅遊;他也不喜歡人家叫他董事長、執行長,稱他「簡先生」就好,他認為圓神沒有「員工」只有「同事」,因對大家是同樣在做事的一群人。

簡志忠認為,人應該是為生活而工作,而不是為工作而生活,很多企業家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努力工作,然後被報導為眾人眼中的成功人物,「我一點都不嚮往,覺得那是很苦的人生。」

他嚮往的是回到當一個小孩子的自在生活,甚至還主張,白天有陽光最精華,應該拿來穿短褲玩耍,而不是躲在辦公室上班。

不止自己愛玩樂,簡志忠也要求圓神這家公司七十位同事,同樣把玩樂擺第一。

因此,圓神出版社在春天就開始票選秋天的同仁旅遊地點,夏天就訂好尾牙開派對的場地;出國旅遊搭郵輪。簡志忠一定囑咐船公司幫每個人的房間都準備一瓶紅酒,晚上大廳舞會結束後還要為圓神同事們單獨加映一場。

平常上班,傍晚六點還不離開辦公室,簡志忠就出來趕同事下班,恐嚇單身女編輯「再加班就嫁不掉!」他認為,一個人除是職場工作者,還同時扮演人夫、人父、人子或人妻、人母角色,而非只是賺錢工具。

自創的大賓士理論 靠玩樂豐富視野,提升工作力 縮短上班時間,鼓勵同事們無樂不作,如何還能創造出令人羨慕的長紅業績?簡志忠有一套獨特的「大賓士理論」。

他比喻,一個人每天的時間就像賓士汽車的三星標誌一樣,工作、睡覺、休閒各占三分之一,但多數老闆希望的是,能否從睡覺、休閒各擠出一點時間給工作,或給更多加班費,讓員工更投入工作。

但他的想法是,如果能讓一個人的產出效益擴大,也就是這個賓士圖案的面積能夠變大,例如擴大三、五倍,如此一來,哪怕工作少半天、一天,也比只靠加班成長業績的對手強許多。

簡志忠說,把小賓士變大賓士,靠的槓桿就是透過表面上玩樂,實際上卻是充分感知環境,同事們因此不斷被豐富他們的視野和格局,以及對趨勢變化的敏感度。對的計畫,讓至少十二個月之後的未來讀者,願意埋單新書議題的出版業來說,是絕對必要的功課。

這也是簡志忠如此重視一年兩次同仁國內外旅遊的緣故。

十 八年前,他就帶同事們遠征剛掀開鐵幕的捷克、布達佩斯;赴奧地利、乘美國銀髮族夢想之旅的愛之船,讓大家穿燕尾服禮服參加舞會;登愛琴海和希臘小島,今年 秋天則是前進土耳其,「讓大家體會另一種生活滋味,看事情也會有不同角度,最重要是恢弘自己的氣概,賓士就可以變大了。」他強調。

童年的樂 觀體悟 貧窮依然歌唱,永遠都像貴族 出版業高度競爭流動率更高,但在圓神,半數以上都是一待就是八年、十年的資深同事,在資深同事們的眼中,就算早年圓神獲利能力不如現在,簡志忠還是如此慷 慨對人、帶頭玩樂,「簡先生從不苛責業績沒達成,他認為身、心獲得安頓,有幸福感才有工作動力。」和簡志忠共事八年的吳幸芳說。

簡志忠的大方,甚至金融海嘯期間也不見他為業績愁容,讓許多朋友以為他是世家子弟,靠吃不完的老本開出版社。

「從我懂事開始算,到離開家出外工作之前,我們家搬家二十三次,看得出我是窮人家的小孩嗎?」簡志忠談起他的兒時歲月。

出 生彰化田中小鎮的簡志忠,祖父曾是鎮上最有錢的人家,含金湯匙出生的父親琴棋書畫無一不精通,認為「謀生」是全天下最不重要的事情,因此,在遭遇二二八事 件,家產一夕幾乎全數充公的變故之後,簡志忠一家六口面對的,就是天天上門的債務和不斷搬遷,「因此,從小我就告訴自己,長大以後不要被金錢所困。」簡志 忠多次重複這句話。

豐富搬家的經驗告訴他,房子大小和一家人幸福不幸福是沒有關係的。

他形容,那時住的經常是人家房子後面搭 出來違建,搭起木板棉被鋪一鋪,就是全家睡覺的統鋪,屋外有一個煮飯的爐子,遇雨就像露營一樣,「真的,搬家一點都不麻煩,書包背著就走。」簡志忠說,媽 媽最苦,因為上門討債都是同學的爸媽們,但媽媽總帶他們小孩唱歌作樂,兄弟每個人都很樂觀,「再怎麼窮,我們怎麼看都像是貴族,因為,我們的心始終不曾被 金錢所壓抑。」

因為不想被金錢所困,就算創業有成,簡志忠也不願靠追逐業績,累積更多個人財富。「業績沒有成長,但同事們的身、心如果能得到安頓,也很有價值。」他認為。

「很多人賺到錢之後,還是被錢所困,窮困時是被沒錢所困,現在是被有錢所困,一輩子當錢奴才。」在簡志忠的價值觀裡,金錢可以買到的東西很少,更買不到幸福感,年紀越長越相信,錢能買到的東西基本上對健康都有害,就算留給小孩也是有害的。

他認為,很多人賺了錢還是被金錢所困,歸根究柢就是「恐懼」兩個字。例如,恐懼公司沒有跟上這個社會,為生存就一定得競爭、不斷成長的價值觀期待;對物質的依賴也是一種恐懼來源。

簡志忠比喻,就像一個人從小就被告誡,如果不努力認真好好念書,就考不上中學、大學,然後嫁不掉、娶不到老婆,下場是找不到工作、買不起房子,一開始,恐懼只是一株芽,最後卻長成枝葉繁盛的大樹,但從此卻忘了回頭看身邊隨手可得的幸福感。

「我朋友說要報名上月球旅遊,我說他平常都不看月亮了,上月球有什麼意思?前兩天台北上空月亮少見的朦朧,有誰注意到?」他舉例說明他所嚮往的幸福。

暢銷書的終極秘密 讓員工對工作有感情,不瞎忙 問簡志忠,圓神一年出版的新書不到兩百本,台灣書市每年出版四萬多本新書,為何圓神新書總能擠進暢銷書排行榜,別家出版社不看好的《秘密》翻譯書,竟可以暢銷近百萬本,他的秘密又是什麼?

簡志忠說,「不瞎忙。」一本書從簽作者、談版權,到校對、發行、行銷,至少有九道關卡,其實同事們也常檢討,很多環節可以做得更好為何沒有。

他 認為,每個環節圓神的同事,做事都很精準、不瞎忙,但能這樣,必須這來自每個人內心對工作都充滿感情,所以他們閉上眼睛就能看得讀者的面孔,了解人群期待 的是什麼,選書嗅覺自然敏銳;常常想怎樣能排除讀者的閱讀障礙,如何能帶給愛書人更多的幸福感,自然就會盡力把事情做到最好,而不是靠老闆天天談業績成 長,因為,「談成長,就充滿壓力、充滿不安定感。」

簡志忠相信,如果可以因為提早下班,讓同事們身、心獲得平衡,人生豐富,他就會希望明天 快快來,因為可能有什麼好事要發生,這才是每個人都嚮往的真正富裕。「我看我同事一本書還沒上市,就已經快要忍不住(昭告天下)的樣子,因為他知道這本書 又要暢銷了,而不是靠你逼他要成長、要成長。」這就是簡志忠和他的出版社的終極秘密。



3種iPad人 年薪百萬起跳


2010-9-6 TCW




在美國,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的大兒子曹之昊,最近出任紐約Muse Games執行長,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開發可在iPhone、iPad上執行的遊戲。

在台灣,剛從聯發科離職的資深工程師陳建廷,今年也放棄唾手可得、一年收入數百萬的高薪工作,和從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畢業的夥伴一起創業,研發iPad的線上遊戲平台。

他們的抉擇,反映現在科技業的新潮流:iPad崛起,讓開發蘋果技術的人才,鹹魚翻生,從以前的冷門人才,變成現在炙手可熱、人人搶著要的工作機會;新行業、新工作機會,應運而生。

「現在我們不是忙著在接案子,是忙著在推案子。」一位在iPhone平台上有多年開發經驗的程式設計師觀察,「現在台灣市場上,有經驗,能開發蘋果程式的人,手上的案子都是滿的。」

在蘋果電腦程式設計有多年經驗的益科總經理蘇彥碩觀察,這個族群在台灣約只有上千人,遠比微軟的個人電腦程式設計師來得少,有經驗、能開發複雜軟體的人,就更少了。

人 才少,需求卻不斷增加。iPad還沒上市,許多台灣企業,都搶著推出自己的iPad軟體,如線上音樂播放服務公司KKBOX,不久前才在香港推出自己的 iPad音樂播放程式;永慶房屋也推出iPad線上看屋程式;以及《中國時報》、《聯合報》兩大報,至少有十幾家內容、服務和遊戲公司,已經開發出 iPad的軟體。

此外,還有幫企業設計不對外開放,專供企業內部使用的iPad軟體。蘇彥碩指出,只要是五百人以上的企業,蘋果就可以提供客製化服務,把iPhone或iPad的部分功能關掉,只留下企業為自己量身訂做的軟體功能,這麼一來,iPad就變成企業量身訂做的隨身電腦。

這些趨勢,讓三種人才現在在人力市場上,機會大增。

人 才一:程式設計師 通過蘋果審查,一個程式十五萬起 不管是iPhone還是iPad,都是以Objective-c語言為主開發的。要寫出在iPhone上可以執行的程式,必須熟悉如何精細的控制記憶體, 「否則,蘋果分配給每一個程式的記憶體都很小,一不小心,整個機器就會當機,」蘇彥碩說。

即使寫出程式,也要通過蘋果電腦這一關,蘋果的審查條件之一,就是會不會讓系統當機,如果功力不夠,被蘋果抓出問題,或是用到蘋果禁止開發者使用的功能,就算程式寫出來,也無法上架。

一 個有經驗的iPhone程式設計師,加上一個介面設計師,如果合作接案,一個基本的程式,行情約在新台幣十五萬到三十萬元左右,大約一個月能完成;平均下 來,一個程式設計師月收入在七至十五萬之間。如果是需要登入,有會員功能,或是內容蒐尋功能的程式,價格就從三十萬元起跳。如果有幫企業規畫大型系統,行 情約為一百萬到兩百萬元。

人才二:介面設計師 設計觸控路徑,影響程式操作關鍵 這種人比程式設計師難找,因為過去電腦都是用滑鼠當成操作介面,蘋果改用觸控介面後,以手指操作,怎麼設計介面,是程式能不能成功和使用者溝通的關鍵。

蘇彥碩比喻,設計一個程式,就像做室內設計,介面設計師就負責規畫使用者使用程式的方法,「這是整個程式開發中,占成本、時間最多的部分。」他說。

觸 控介面不像滑鼠,能提供複雜的選擇,用手指操作,多半是按鈕這個動作,如何引導消費者自然而然的從這個點按到下個點,引導他做出設計師要的選擇,就是設計 師的功力。例如,iPhone的待機畫面上,當畫面鎖住時,解鎖的文字也會由左而右,漸次發亮,暗示消費者把手放上去,做出由左往右移動的解鎖動作。

那什麼人符合介面設計師的資格?蘇彥碩表示,「雖然台灣有不少設計科系,但是判斷標準,還是這個人的作品和臨場反應。」每次找介面設計師,多半是拿一個現成的程式介面,請他批評這款介面設計的優缺點,觀察他的思路和敏感度。資深介面設計師的收入,約在七到十五萬之間。

人才三:系統整合工程師 既懂硬體也專精軟體,大家搶著要 看到iPad的趨勢,台灣電子廠也急著開發自己的平板觸控電腦,一位獵人頭公司主管觀察,在這個領域,能整合軟硬體,開發嵌入式系統的工程師,最為吃香。

「這種人多半大學念的是EE(電機工程),再拿一個電腦科學的碩士,他們既懂硬體線路,也專精軟體。」他分析,在電子廠中,這種人才是技術門檻高,大家搶著要的人才。

若符合資格,一個五到八年經驗的工程師,「年收入都在百萬元以上,如果是帶團隊,會落在兩百萬到三百萬元之間。」由於各廠商都想分食平板電腦大餅,今年以來,系統整合工程師和嵌入式系統工程師,是獵人頭公司最有興趣標的之一。

延伸閱讀:會開發iPad程式,身價大增 職稱:程式設計師 內容:開發iPad、iPhone專用語言程式 資格:熟悉蘋果電腦架構,懂objective-c程式語言 薪資:估計接案每月報酬約在7到15萬之間

職稱:介面設計師 內容:開發觸控操作介面 資格:對圖像和資訊敏感,有設計操作介面的作品和經驗 薪資:估計接案每月報酬約在7到15萬之間

職稱:嵌入式系統工程師 內容:開發平板觸控電腦 資格:大學電機或資工系畢業,同時熟悉軟體和硬體設計 薪資:5年經驗工程師年薪約100萬,負責帶領團隊的計畫負責人,年薪200萬到300萬

 



月結 - 摩擦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今年以嚟內銀股真係跑輸哂大市, 仲未計嗰啲花旗金融毒股定埋格. 好似啲阿伯抄功課咁, 睇吓啲 a h 金融股差價, 由二成至三成不等, 咁就當係貴過廿五巴仙, 都唔好話唔厲害. 查番市面啲 a 股金融 etf, 有 2829, 2844 同 3061, 跟 nav 溢九至十二巴仙左右, 雖則貴啲, 但沽本地買番做套戥番一折, 除笨都有精. 2829 有十個對家做衍生合成, 2844 同 3061 則只有德銀做莊, 投資要計清楚風險, 啲合成都有啲似迷債架, 爆起嚟都一齊爆啩.

網上口水戰又討論價值投資同技術買賣優劣, 都係各說各話而已, 咁討論法都係改唔到對方. 講真, 如果對方死唔改, 以自己為正確為前提, 咁係咪對自己更有利呢. 之所以, 其爭也不以利, 只為口水贏對方而已. 就算明顯如股神或索老, 都有人辯駁, 拎埋張 statement去說人都係唔會入腦架嘞.  每一套路數, 最主要包括主要信念同相關技術. 但講到信念, 即係得個信字, 係咪真真係莫宰羊. 好似技術基本信念就係市場會重複自己, 價值投資就信每一項資產都有內含價值一樣. 由此信念就推導出各相應技術, 咁咪好似封閉自已自說自話一樣. 而一個學說可操作與否, 最后都係睇能否於現實中持續獲得盈利. 本人就無可無不可, 但有點要注意, 操作方法要切合自己性格, 反正條條大路通羅馬, 筆者唔會死板一塊, 但如對自己都唔誠, 欺完人變內化欺己, 咁就危人危己矣.

而呢兩套睇法, 最大分歧應係對風險既睇法同對其保險操作. 睇圖就話價值加死注溝淡長喳, 隨時爆煲, 起碼跑輸.  價值就話睇圖反覆買賣, 似盲頭烏英, 咪益哂啲劵商, 滿手茄薯或對沖合約, 一大升跌咪跑輸大市, 個市點會咁易估先, 睇錯仲即刻爆煲添.  其實每套心法都有其風險管理方法, 一注獨贏, 死咗唔關價值事啩, 似腦殘多啲囉.  同樣嚟講, 如果賭約夠分散同有勝算, 長賭都應有合理盈利既.  所以投資最緊要係風險管理, 一路賺咁又點, ltcm 爆煲一次就夠囉.

市面啲基金佬猛推快閃交易, 要免印花咁話. 記得最近睇既 "隠藏的邏輯" 一書, 其中用電腦模擬戯院眾人走火路線設計, 直覺認為走火門愈暢通愈好, 點知實驗下原來係出口處放番條圓柱啲死傷仲少啲. 類比下, 無咗印花, 睇落好似交易順暢咗, 但風險亦提高咗, 因大家都可以大沽大買嚟保險同食差價, 睇番歷史, 八七同今年閃電暴跌都係癹生係花旗, 所以有啲摩擦反而可減低大波動風險. 交印花稅怕且唔係一件愉快既事情嚟, 但買得股點都有啲閒錢, 唔同佢抽唔通打啲窮鬼主意, 當抽賭佣囉, 係第二度加咪仲大濟. 其實咁快賭法, 對投資者, 有乜益處呢, 啲對手咁强, 咪盞死.

百萬倉咁耐都無計過交易費, 咁都好似唔係咁誠. 假設咁多年收息率同大市一樣, 一年一半轉倉,總交易費為 0.3 巴仙 及 平均資產為二百萬, 咁每年交易費為 200 萬 x 0.3% =  hkd 6000, 中間跨時為 5.25 年, 總費用為 31500 元. 以后交易都會計埋犘擦.


中港炒家連手設局 四百萬保戶權益不保南山人壽交易 黑幕

2009-10-29  TWM




10月13日,南山人壽標售案由博智金融團隊得標。但博智究竟是誰?這家攸關台灣4百萬保戶、3萬6千名員工生計的保險公司,誰是新老闆?

揭開博智神祕面紗,一直隱身幕後的中國股市梟雄——肖建華,在本刊層層追蹤解析下,意外曝光!

肖建華曾在中國涉及多起炒股掏空案,避走海外,如果南山人壽真被一群以肖建華為首,集結借殼大王,以及多位曾被香港證監會處分的股市炒家所拿下,那麼,未來保戶的權益何在?員工的保障何在?金管會主委陳冲是否能負起嚴格把關的重責大任?

撰文‧林月然

在黑夜中,狼的眼神鋒芒銳利,披著羊皮的狼更是悄無聲息,一個猝不及防,就可一口咬下一隻肥羊,台灣第二大的保險公司南山人壽,是否就是這隻大肥羊?

十月十三日,擁有台灣四百萬保戶的南山人壽宣布出售,打敗眾多強勁對手出線的,是一個台灣保戶們幾乎完全沒聽過的組織,名叫﹁博智金融團隊﹂。接下來,只 要台灣經濟部投審會審查通過、金管會頭一點,南山人壽就立刻易主,這場台灣金融業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一樁購併案,就要告一段落。但到目前為止,這個﹁博智 金融團隊﹂到底是什麼來歷?外界始終看不清楚。

買家來歷不明

誰才是真正的新老闆?

根據該團隊表示,這是一個由港股掛牌的中策集團(○二三五HK)出資八成、博智金融出資兩成連手組成的團隊;只是,中策剛剛才被借殼易主,背後大老闆到底是誰,還是個大問號;而今年四月才緊急成立的博智金融又是什麼來頭?

換言之,到底誰才是真正台灣南山人壽的新老闆?未來四百萬保戶的保單理賠事宜,該找誰討?南山三萬六千名業務員和員工的權益保障問題,以及南山一.五兆元 龐大資產會不會落入禿鷹之手?一連串的問號,在主掌金融監理大權的金管會主委陳冲的心裡,究竟有沒有清楚的答案?

根據︽今周刊︾調查採訪,無論博智或是中策,恐怕都只是台面上的人物,這整個購併案,實際上有一位從未現身的金主,隱身幕後。就像一隻披著羊皮的狼,在黑 夜裡,張口咬向南山人壽。儘管未現身,但台灣其實已經有很多人認識他、見過他,他經營台灣政商關係已經整整一年,一切,都為了南山人壽。

披著羊皮的狼?

神祕金主肖建華隱身幕後

表面上,中策是一家港股掛牌公司,必須遵守香港上市公司的一切管理規則,似乎是相對透明;而另一方博智金融也說,他們請來曾經擔任亞洲花旗機構客戶集團執 行長的麥睿彬(Robert Morse)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則是曾經為台灣的富邦金控當年成功引進花旗資金,參股富邦金控,為富邦立下汗馬功勞的前策略長吳榮輝。有這兩位在市場上都 是﹁叫得出名號﹂的人物把關,因此,十三日南山與博智一起召開的合併記者會後,面對外界一連串的疑問,吳榮輝就向︽今周刊︾表示,﹁請大家不要再懷疑 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時間回到一年前,二○○八年十月,當時雷曼風暴剛發生一個多月,全球最大保險集團AIG岌岌可危,當時市場開始出現傳言,台灣的南山人壽正是AIG集團裡的金雞母,有可能被列為緊急出售求現的名單,此風聲一出,令全球所有覬覦南山人壽的買家,都豎起耳朵。

隔沒幾天,有人見到當時才剛剛從亞洲花旗機構客戶集團執行長一職退下來的麥睿彬,突然出現在香港中環的某家五星級飯店大廳,據了解,這一天他特地來見一位金主,這位金主腳踩功夫鞋,年紀很輕,看上去不到四十歲,長相斯文,身上的裝扮搭配年紀,看上去有點突兀。

中國股市梟雄

涉及二起炒股案,被迫避走海外這位幕後金主的名字就叫肖建華。在中國股市,肖建華被稱為股市梟雄,號稱手握超過八百億人民幣的調度實力,過去十年,他馳騁 在中國與香港兩地的資本市場,曾經入主多家高科技公司、金融機構,最後甚至因為涉及二起炒股掏空案,被迫避走海外,落腳加拿大,一度無法入境中國,中國證 監會副主席王益更因他而下台。據消息人士透露,﹁肖建華光是炒股獲利,就超過一百億人民幣﹂,是典型的中國智慧型股票炒手,但即使如此,卻從不露臉,幾乎 沒有一家媒體拍過他的照片。

這一天,肖建華與麥睿彬就在飯店見面,據悉談話主題始終不脫南山人壽,一方對南山人壽有興趣,另一方手上擁有龐大資金,雙方一拍即合。肖建華與南山人壽之間的緣分,也就此開始。

肖建華,這是個台灣民眾幾乎全然陌生的名字,但他對台灣可是一點都不陌生。事實上,早在去年六、七月,他就開始來台尋覓投資標的。

擅於經營政商人脈的肖建華,去年開始在台灣展開一波﹁經營台灣關係之旅﹂,以真名、化名的方式,遍訪台灣政、商兩界名人,他最常用的假名是﹁張銘﹂,很多人稱他﹁張董﹂,據指出,他有多重身分,但許多人並不知道,他就是中國涉及炒股案的肖建華。

在台灣活動期間,如果是較敏感的地方,他則派出分身||也就是在博智資本擔任總裁一職的宦國蒼博士出面。他在台灣見過的人面之廣,根據熟識他的台灣友人轉 述,﹁除了台灣政府﹃最高領導﹄之外,其餘的,肖建華差不多全見過一輪了。﹂消息指出,他和宦國蒼曾在台北市的遠東飯店,與總統馬英九的姊姊馬以南喝過咖 啡,也曾拜會過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而且與國民黨立委蔡正元、陳杰等人都認識。根據本刊向上述當事人求證,海基會證實肖建華確實曾經出現在該會,而蔡正元 也證實曾有金融界人士帶﹁一位姓肖的人﹂來與他認識,陳杰表示﹁並無特殊印象﹂,而馬以南則說,﹁從來沒有去過遠企喝咖啡,也不認識這個人﹂。

參與日盛金增資

在台灣金融市場的第一次出手據說每次只要肖建華來台北,他常落腳的君悅飯店,去見他的人幾乎可用﹁絡繹不絕﹂形容,就在君悅二樓的咖啡廳,他在這裡見過無 數台灣政商名人。此外,只要是中意的公司,肖建華也會親自拜會,幾乎台面上數得出來的金融業大老闆,全都見過、也認識肖建華。並有消息指出,去年經營面臨 壓力的台新金,也曾經與肖建華談過,但最後雙方因為條件談不攏而作罷。不過,本刊求證吳東亮身邊幕僚,幕僚只低調表示,吳東亮的﹁行程上並未出現此人﹂。

不過,在南山之前,肖建華還是成功參股了一家台灣最小的金控公司,就是表面上今年四月被建高集團參股成功的日盛金。如今的閣揆吳敦義的兒子吳子廉向本刊證實,確實因為日盛金增資一案,在去年六、七月間認識了這次傳言南山人壽的幕後買主——肖建華。

根據吳子廉表示,當時的日盛金風雨飄搖, RTC(金融重建基金)也沒錢接管,在協助找錢增資的過程中,吳子廉代表日盛金最大股東新生銀行找錢,而肖建華則與後來擔任日盛金獨立董事的新鴻基公司聯 繫上,肖建華最後以新鴻基有限公司的名義,參與日盛金的增資。這也是肖建華在台灣金融市場的第一次出手。

吳子廉坦言,他的確在日盛金一役中認識了肖建華,但雙方並無太多聯繫,直到今年九月,吳敦義當上閣揆後沒幾天,肖建華又透過朋友,要找吳子廉一起買南山人壽,但吳子廉未回應,雙方也沒有再見面。而這也是肖建華在這樁南山人壽標售案中,最直接的指證。

根據熟識肖建華的人士表示,在肖建華眼中,會看上台灣市場,是因為他一度和中國的關係緊張,因此躲到台灣,他認為台灣﹁絕對是最安全的地方﹂。台灣最得他 喜愛的產業有二種,一是名下有龐大資產的公司,這次的南山人壽也因此雀屏中選;另一則是媒體,據悉去年底被旺旺集團買走的中時集團,肖建華也一度覬覦。

談話間,肖建華喜歡展現自己的實力,包括資金實力與人脈實力,﹁八百億人民幣﹂的身價,據說就是在某一次的聚會中,他自己親口說出。但事實是否真是如此, 有人存疑,有人則委婉地表示,﹁應該是指八百億的調度實力﹂,也有人不客氣地表示,﹁肖建華充其量只是一位背景實力雄厚的仲介而已﹂。

肖建華的實力、背景眾說紛紜,但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他應該是﹁真的﹂與中國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兒子曾偉,交情十分深厚,因此,很多台灣企業界人士就是衝著這一層淵源,與肖建華保持一定的關係。

過去,肖建華在中國股市掀起巨浪,但從頭到尾,肖建華本人幾乎都未曾現身,這一次,在南山的戰役中,肖建華也是幕後操盤人,但為了成功掩飾肖建華的敏感身分,最後投標成功的博智金融,就像一隻變形蟲一樣變來變去,讓外界一頭霧水。

一開始,﹁博智資本﹂的掛名董事長就是宦國蒼,但因為宦與肖建華的緊密度太高,很多在台灣拜會的場合,兩人都是同時出現,一下子就讓肖建華原本想要躲在幕 後的企圖曝了光,而且宦國蒼的身分實在﹁太中國﹂,台灣媒體把他的名字一輸入搜尋引擎,立刻發現他是中國國企北京控股子公司的董事,加上外界認定博智資本 ﹁基本上就是一個私募基金﹂,也不合台灣金管會的意,因此,沒多久宦國蒼就﹁人間蒸發﹂,不再對外有任何發言。

幕後影武者

麥睿彬指的高層,就是肖建華?

甚至有一說,宦國蒼已經從博智離職,而﹁博智資本﹂也退場,改以博智資本轉投資的﹁博智金融﹂上陣,繼續這場南山人壽的最後角逐。

據指出,肖建華似是這場南山大戰幕後的影武者,但鑑於某種理由,從頭到尾不想或不能現身,宦國蒼代打卻讓肖建華的身分露餡,肖建華才又抬出後來掛名博智金融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麥睿彬與吳榮輝,後來所有與金管會的往來,都由兩人出面接洽。

不過有趣的是,十月十三日宣布由博智奪標之後,麥睿彬與南山業務員的溝通,麥睿彬好幾次都脫口而出﹁我只是來聽問題的,回去會和高層溝通﹂,業務員當場質疑:﹁董事長還有高層?﹂其實麥睿彬指的高層,當然就是肖建華。

除了博智金融的角色之外,這次投標,博智金融團隊對外表示,博智出資二成,中策集團出資八成,而這家中策的背景,其實更令人起疑。

下指導棋?

新中策股東名單有肖建華痕跡中策本來只是一家資本額僅二億港元的公司,過去以製造販售電池為主,股價只有○.一五港元左右,市值約四.七億港元,但就在南 山投標前四個月,也就是六月八日當天,中策公告將以每股○.一港元的價格,發行七八○億股的新股(可轉換股權),因為這個數字實在太大,發行完成以後,原 有股東股權只剩二.○五%,換句話說,這個大幅增資的動作,其實就是市場俗稱的﹁借殼﹂,透過大量發行新股,把原有股東幾乎全部洗出場,而認購新股的股 東,是中策表面上看起來的新老闆。

不過,根據了解肖建華的人士透露,其實這份配股名單(見表),還是可以依稀看到肖建華幕後操刀的痕跡。

例如第一大股東張松橋就與肖建華熟識,而名列第九的歐亞平和肖建華的關係更為親密,據消息人士透露,兩人私交甚篤,曾連手打過江山,至於外界質疑,香港這幾位大富豪們有必要買肖建華的帳(為其出面)嗎?

這位人士意有所指地說,﹁不要忘了,肖建華背後最大的支撐就是來自曾慶紅,而當年曾慶紅的責任分工,就是主管港澳兩大行政區,在香港人脈驚人﹂。

﹁新中策﹂的股東名單看起來非常壯觀,名列第一的,是素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張松橋,此外,香港幾大知名富豪包括劉鑾雄、鄭裕彤等都列名榜上,而另一位大股東任德章,據港媒報導,他以炒作低價股聞名,與市場派人士關係密切,過去曾因炒股,被香港證監會罰款。

此外,其中還有多位是炒股高手,光是炒股而被香港證監會處分的就有三人,除了任德章之 外,還有專業投資人谷保順、前結好投資公司持牌代表甄志平,也都因炒股被證監會處罰,另有借殼大王孫粗洪也隱身其中,這些雜牌軍組成的名單,就是表面上未 來中策的新股東,也是南山人壽的可能老闆。不過,老闆頭銜都還沒正式掛上,中策與博智連手標下南山消息出來,中策股價立刻漲到○.三七港元,這些股東們立 刻現賺二七○%的報酬。

這些富豪們到底只是暫時掛個名,等新股上市之後就獲利了結出場,而幕後真正的金主最後才現身接手股票?還是真的有心要投資南山人壽?就看這些富豪最後有沒 有出任中策的董事,應該就可見分曉。因為如果真有心投資,還成為前幾大股東,沒有理由不出任董事為公司把關,若一旦出任董事,所有股票進出都得報備,如果 只是掛名幫忙的性質,自然不想這麼麻煩。

落入炒家手裡

南山人壽前景堪慮

肖建華到底有沒有躲在中策的背後下指導棋,或許還需要一點時間證明,但可以確定的是,中策公司被這些台面上的大股東們借殼成功之後,和博智一起吃下南山人 壽,未來,南山將成為這家﹁新中策﹂名下僅有的資產,簡單地說,台灣的南山人壽搖身一變,立刻變成一家港股掛牌公司、代號○二三五.HK的孫公司。

這場精心布局一年之久的大戲,台面上,是一家﹁博智金融團隊﹂買下南山人壽,但實際上,肖建華幕後著力甚深。從此以後,南山人壽成為港股掛牌公司資產,台灣金管會管得了多少?令人憂心。

南山人壽是一家資產高達一.五兆元的保險公司,背後代表台灣四百萬保戶的保單權益,以及超過三萬六千名員工的家庭生計。如果南山真的交到博智和中策這兩家 買主手上,前者沒有事業、沒有員工,也沒有經營保險公司的經驗,在台灣連一間辦公樓都沒有,而後者則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不受台灣資本市場的規範。屆時南 山保戶與員工的權益又有誰來維護?

金管會主委陳冲在揭曉南山交易案競標結果前曾說,﹁七年之內,南山的股權不得移轉﹂,但卻沒有料到,買家用控股公司的形式持有,未來,中策持有南山或許可 以七年不變,但誰能阻止中策這家上市公司在市場上做股權買賣?買主只要出脫中策股票,南山真正的老闆是誰?沒有人會知道。更何況買主還要在合庫融資三成, 一家連股東結構都尚待釐清的買家,官股的合庫是否能承辦這件貸款案,值得三思。

據熟悉金融操作人士指出,如果南山人壽落入股市炒家手裡,後果堪慮,其可能的結果有三:一是,買主透過中策在香港炒股獲利;二是,資產可能被掏空;三是,可能被掏空後賣給其他買家。

童話故事中,披著羊皮的狼,隱身在肥羊之後,正一步步悄悄逼近,如今,負責最後審查的金管會主委陳冲,到底會如何把關?全民都在看!

金管會主委陳冲:

鞭子一定是有的

對於南山人壽可能衍生的股東適格性問題,金管會主委陳冲表示:「歡迎提供」;至於金管會手上是否有任何鞭子可以處理?陳冲說,鞭子一定是有的,但不能說,否則豈不破功?但「always(總是)有方法的」。

但截至目前為止,金管會只有在10月13日當天,也就是南山與博智合併召開的記者會後,才與麥睿彬與吳榮輝見面。

陳冲說,之前麥睿彬曾透過管道想要拜訪,金管會為維持對所有買家的公平性,都予以婉拒。而兩人當天只是禮貌性拜訪,並沒有談到中資的相關問題,他也沒有見過肖建華本人。

主要股東爭議性高

中策集團是禿鷹大本營?

中策15位主要自然人股東裡,有多位是炒股高手,其中有3位曾因炒股被香港證監會處分,並有借殼大王隱身其中姓 名 職 銜 進出資本市場作為 認購股數

(億股)與占比

張松橋 中渝置地主席

現任政協委員 旗下中渝置地等公司有多次增資紀錄,擅長財務操作 80.0 (10.3%) 劉鑾雄 華人置業集團主席 擅長狙擊上市公司,先後發動多次企業收購戰,習於增資稀釋股東權益,讓小股東萬般無奈 45.0 (5.8%) 鄭裕彤 新世界發展主席 透過多重管道持有中國平安保險12%股權,潛在獲利逾新台幣千億元 45.0 (5.8%) 曹貴子 康健國際有限公司主席 在1年內5次增資,人稱新一代「抽水大王」,曾入股鄧清河旗下位元堂 40.8 (5.2%)

任德章 潤迅通信大股東

深圳足球隊投資人 以炒作低價股聞名,與市場派人士關係緊密,2007年因交易資訊披露不明,遭香港證監會罰款 40.0 (5.1%) 吳良好 中國林大公司董事長前任政協委員 創辦西裝製造商金威集團,後發展生態造林,公司曾有股權收購爭議鄧清河 宏安集團主席 於1年內辦理4次增資,籌措資金超過公司市值,博得「抽水機」稱號林孝文 中渝置地副主席 家族公司上市後陷入困境,遭張松橋入主改名中渝置地,擔任副主席至今 35.0 (4.5%) 歐亞平 百仕達控股主席 由燃油貿易起家,後轉賣中華煤氣,以百仕達之地產業務帶來現金流,與肖建華是合作夥伴 25.0 (3.2%) 孫粗洪 前中國雲錫礦業主席 今年9月購入崇高及百靈達過半股權,被視為借殼大王 22.0 (2.8%) 李鋈麟 比富達資產管理主席北京政協委員 從事保險業務10餘年,業務範圍包括生態養豬、電視購物等 20.0 (2.6%) 楊明光 福方集團執行董事 藉福方收購內地碳纖維業務,趁機入主公司 10.0 (1.3%) 湛威豪 前結好控股副主席 曾任結好控股副主席,該公司從事證券業務,此次增資亦認購50億股 11.8 (1.5%) 谷保順 專業投資人 2004年時,遭香港證監會檢控未充分披露股份權益,最後認罪 10.7 (1.4%) 甄志平 前結好投資公司持牌代表 在2002年間透過他人帳戶進行交易,遭香港證監會吊銷牌照4個月 12.0 (1.5%) 資料來源:香港交易所、香港證監會、香港《明報》



月結.相變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呢個月狂升去二萬四邊未到, 嘟一聲又跌番落嚟, 由狂喜聳動, 又去番猶疑, 都幾得意既, 反正啲錢就係咁上上落落架嘞, 穏唔住都係食唔到跟住既大浪. 衝破三千位前已經有博友已話要清以上蟹貸, 一破啲人有鬧强姦金咁多年做咗啲乜. 可見人心已思動, 就好似啲水份子被冰封咁耐, 而家慢慢銷溶緊, 跟住份子既運動已不能用上一套去估算, 唔好話去鬥傻, 但心態要微調, 怕高就唔玩到啲高波波了, 技術上破咗三萬一先算嘞.

xlf 係抵, 咁又成年都係得個桔. 想吓跟住一年係會點, 睇嚟都係國內金融股值博得多, 起碼融資一步就到位, 唔使陰啲陰啲慢慢儲, 拖住點去升. 咁就微調啲注碼, xlf 睇吓仲有冇起色, 唔係就睇其他位再轉. 惠理謝清海加注得咁猛, 下年惠理必有場大龍鳳. 八十后話蓄唔到首期, 咁就買信和當儲蓄, 起碼首期個筆肯定唔會脫脚, 樓價跌番咪係本金賺番囉, 唔好諗住點都兩面賺, 唔好交易得咁幼稚.


上落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http://philipleung168.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html


寫緊個時, 同上月結爭幾十點, 即係無郁過咁話. 但前半月一口氣升二千點, 又用半個月跌番二千點去原位, 真係顛到想嘔突咁, 可見貼市之無謂. 如學人高位睇三萬, 低位又再睇低啲, 仲話可以食哂四千點波幅, 係咪有啲嬌天真呢, 都係自己睇自己傻傻好啲.

啲人話日本迷失廿年係資產負債表式衰退, 睇吓而家歐美都幾近似. qe 浸既唔係佢地本土, 而係流哂去啲新興市場, 主因係佢地啲家庭, 市府同銀行黑洞太深, 啲現金流同吊命錢都用哂嚟填窿, 印多多都係唔會有通脹架嘞, 唔 qe 都對唔住自己嘞, 點都好過衰退啩. 閒剩嗰啲, 咁唯有局賭去新興賭番鋪, 横掂睇落輸極都有得圍, 呢個趨勢怕且下年都係咁運行.

啲人話要趨吉避凶, 咁點知邊啲係吉凶先. 如果話升緊熱門個啲就係, 跌緊被人咒駡個啲就係, 咁係咪危啲呢. 如用年頭啲電車股或零八年啲基建股做吉例, 咁斷落去咪又去番點落車既問題. 日日睇住個市同貼住啲最新公司發佈, 加埋啲投機紀律, 都可能走得甩既, 但都怕且都幾短囉. 咁得出既循環, 就係要再揾過投機既對像 (用幾個星期或月既時間, 去買賣同一個工具, 唔可以叫做投資啩), 於專業既經理或投機者, 或者可能, 但要諸一般既投資者, 咁以乎無乜可能, 再壞啲咁諗, 怕且有害仲多啲, 猶其其注碼控制同紀律性上. 所以訕笑鞭策其他博客無所進取當然無任歡迎, 但要普通人照學呢啲轉身法咁就危啲囉.

倉內今年都有大跑輸, 大跑贏, 以中旅同惠理做例, 年中都調回原起步處, 咁如好似啲人話齋沽鬼哂啲弱, 咁個倉怕且更鬼肉酸. 個思路就係個中旅個啲資產值有得托吓 (今年跌番廿幾已), 同如股價低啲, 啲生意會有乜影響先, 如無壞既效果, 係咪要落多啲注先, 就算唔買, 都唔好沽住. 如話要揾引爆點, 咁咪仲難過吼落車既時機. 如注碼平均, 怕且都有啲 so, 因跌極都有得頂吓, 升就無止既話, 起碼交易費都無咁溶, 又唔使再要左諗右諗轉乜股. 當然唔係叫你去樣樣死守, 轉係睇本質咁轉, 而唔係單睇賬面上落咁去轉.

倉內轉股主睇估值, 巴西石油真係幾抵, 咁就分啲注碼去, 又可以順手博吓啲新興奧運概念. bac 啲壞消息真係多到無朋友, 幅圖又幾鬼肉酸, 就當佢係十一蚊美紙係小雙底, 賭就賭大啲, 起碼賬面係低過 xlf 一半呢.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