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的開始:瑞士解除掛鉤歐元,歐洲央行1月22日量化寬鬆 年紀不輕輕吳向軍
來源: http://xueqiu.com/6246827362/35419087
我預測2015年將會是顛簸動蕩的一年,但像所有人一樣,根本無法想象這個開局這樣富有戲劇性。上周四,瑞士央行(SNB)突然宣布廢除施行了3年多的1.2瑞郎對1歐元的最高匯率,恢複浮動匯率。瞬間,瑞郎對全球主要貨幣大漲30%。雖然到收市時瑞郎對主要貨幣“僅僅”升值不到20%,瑞郎對整個金融市場的損傷已經發生,瑞士股市整體大跌8%。大量外匯交易員、對沖基金、甚至外匯交易所爆倉。
市場上關於瑞郎大漲的評論已經很多。這里我試著從更深層的角度分析一下。
歷史上,瑞郎可以說是全球最堅挺的貨幣,比美元、歐元、甚至以前的德國馬克都堅挺得多。瑞郎到底有多堅挺?1949年,1美元兌4.375瑞郎。現在1美元兌換0.858瑞郎。直至2000年歐元成立以前,瑞士法律規定,每發行1瑞郎,央行背後需要有40%的黃金支持。2000年的全民公決讓瑞士廢除了這項法律,但是現在瑞郎背後仍然有20%的黃金支持,是全世界最高的。此外,瑞士一直施行中立政策,不僅在政治上中立,而且在經濟政策上也一直中立。無論全球經濟如何,瑞士一直執行非常謹慎的貨幣政策,國內的通貨膨脹一直為零!從政治、金融各方面考慮,瑞士一直都是全球的金融業的避險天堂。瑞郎也一直都是貨幣中的避險天堂,也是全球主要貯備外匯之一。
進入21世紀,瑞郎的角色有些改變。首先歐元區成立,西歐大部分國家廢除了本國貨幣,開始使用歐元。歐元的好處幾乎不證自明,以前支離破碎的歐洲貨幣體系瞬間被整合,歐洲的經濟一下子成為了一個主體。歐元在2000至1007年不斷升值。瑞郎的角色自然開始有所削弱。
但是歐元成立沒有幾年,危機便發生。歐元區各個國家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德國最強,荷蘭、奧地利、法國等其次,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等國較弱。以前,當這些國家有自己的貨幣的時候,這些國家可以通過自己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用自己貨幣的相互升值和貶值來進行市場平衡。貨幣弱的國家競爭力變強,貨幣強的國家競爭力變弱。這樣,這些國家的貨幣交易收支平衡不會被打破。但是,歐元區成立之後,每個國家之間無法通過貨幣相互升值和貶值達到貿易收支平衡。為此,歐元區國家規定了幾項法律,以使各自經濟不同的強勁程度不至於造成貿易收支失衡。第一,各國公民可以自由遷徙,在各個國家自由獲得工作。這一項保證了經濟弱的地方的勞動力可以到經濟強的地方工作,以達到經濟的自我平衡。在任何一個國家或經濟體里,勞動力的自由遷徙一直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這一點上,歐元區確實是前進了一大步。第二,各國仍然保留了自己的發債權。這一點是歐元體制日後出現問題的最大原因。對於一個國家來講,只有中央政府才能發行國債(本幣內債),而這個國家的貨幣是其內債的最終支持。但是,當18個國家使用1種貨幣,每個國家都可以發行自己的國債,當某個國家的國債出問題,誰來還?當某個國家國債發行過多,通貨膨脹過多,怎麽控制?歐元的先驅天才們簽署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成員國的財政赤字永不超過GDP的3%,國債不超過GDP的60%,通脹不超過5%。如果每個成員國都按章辦事,那麽就沒有國家會破產,就不會有央行必須要拯救誰的問題。
但是,歐元區成立短短10年,危機就來了。為啥?因為幾乎每個國家都沒有遵守《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各個國家有自己不同的經濟發展情況,通脹、GDP增長完全不同。最要命的是,各個國家有自己不同的福利政策,這造成在整個歐元區內,勞動力不可能完全自由流動。而不同的福利造成每個國家的財政支出水平完全不同。尤其當經濟危機出現的時候,各個國家的財政赤字就完全不同。尤其是經濟較弱的希臘、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等國的財政赤字大大增加,不得不大量發行國債。這些國家的政府眼見得無法還債,又沒有發鈔權,歐債危機就此爆發!
所以說,歐洲危機之所以出現,是不同國家有不同經濟、不同的福利政策(財政政策)卻失去了發鈔權的必然結果。不僅歐元區有這樣的問題,任何一個施行固定匯率的較大的經濟體,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中國也是一樣。
我們知道,中國一直采取的是緊盯美元的貨幣政策。雖然近些年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不斷小幅升值,但仍然不是真正的浮動匯率。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生產力快速提高。在浮動匯率的情況下,人民幣相對美元等其它匯率會出現較快的升值。但是由於人民幣的匯率被中國央行控制,沒有反映市場真正價值,人民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被低估了。這就造成了大量外匯進入中國進行套利交易。所謂外匯套息交易(Carry Trade),就是外資買入被低估和/或利率較高的貨幣獲得收益。過去十幾年間,中國的外匯儲備不斷增長到三萬億美元之多,其中進入中國進行外匯套息交易(人民幣不斷穩步升值,人民幣利率高於美元匯率),即使再保守也超過萬億。中國人民銀行不斷買入外幣,拋出人民幣,大大增加了人民幣供給,提高了通貨膨脹。另外,就算人民幣每年升值2%,人民幣利率比美元高3%。一萬億美元套利資金在中國每年拿到的無風險收益就有3000億人民幣!這些都是現在人民幣非浮動匯率造成的結果。如果人民幣真的是浮動匯率,上述套息交易就不會存在。
其實人民幣面對的這些壓力就是瑞郎曾經面對的。2011年,歐元危機正在如火如荼的時候,瑞郎不斷升值達20%。至2011年9月,1歐元兌換1.095瑞郎。以前面對泰山壓頂不變色的瑞士央行坐不住了,宣布1歐元兌換1.2瑞郎為匯率下限。也就是說瑞士央行將瑞郎自行貶值達10%。這是瑞郎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貶值。為此瑞士央行大量拋出瑞郎,買入歐元。在過去的3年多時間里,瑞士央行一直都是瑞郎最大的賣家。
進入2014年,歐洲經濟再次陷入泥潭,歐元不斷貶值,瑞郎的升值壓力也越來越大,瑞士央行的壓力也越來越大。1月15日,瑞士央行宣布不再幹預瑞郎幣值,這才出現了本文開始的一幕。
瑞士央行為何在1月15日宣布放手讓瑞郎自由升值?幾乎可以100%肯定的是,歐洲央行已經在背後知會瑞士央行其將在1月22日的央行會議上宣布進行歐洲歷史上首次量化寬松,即歐洲央行開動印鈔機,買入各國債券,向市場開閘放水。歐元面臨進一步貶值,在這種情況下,瑞郎仍然堅持1歐元兌換1.2瑞郎,就相對於瑞士央行也被迫同時放水。瑞士的經濟明顯不適合這樣的貨幣政策。因此瑞士央行毅然決然地放棄聯系匯率。
這次,瑞士央行並沒有做錯。錯誤是2011年瑞士央行宣布和歐元掛鉤(下限)時犯下的。這次不過是改正三年前的錯誤而已。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任何一個大的、獨立的經濟體都不應該施行與其他貨幣掛鉤的貨幣政策。瑞郎如此。人民幣如此。歐元區各國也是如此。瑞郎已經脫離掛鉤歐元。人民幣和美元的掛鉤在痛苦地而緩慢地脫離。而歐元區各國卻仍然忍受著共同貨幣的痛苦。這樣的痛苦會以希臘退出歐元成為結束的開始嗎?我們拭目以待。
2015年1月15日,瑞郎與歐元脫鉤。2015年1月22日,歐洲央行將宣布量化寬松。特此為記。
瑞士央行:貨幣戰爭的第一個戰敗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91

雖然瑞士央行上周在市場掀起血雨腥風,但分析師表示,瑞士央行已從全球貨幣戰爭中出局。
不過,隨著各種貨幣政策漸行漸近,這場戰爭還遠沒有結束,戰線將會轉移到其他國家。
據法新社,丹麥盛寶銀行經濟學家Cristopher Dembik表示:“瑞士第一個加入貨幣戰爭,也是頭一個戰敗者。”
早在三年前,瑞士央行就開始努力盯住歐元,防止瑞郎過快升值。但上周,該行卻舉起白旗,表示放棄歐元/瑞郎1.20的匯率下限,從此任由瑞郎自由浮動。
該舉措不僅在國際市場引發海嘯,更重要的是瑞士自己也是深受其害。瑞郎對歐元大幅升值,瑞士儲備貨幣一夜之間蒸發600億瑞郎,包括銀行業和出口商在內的大批瑞士企業將受重創。
Dembik指出,瑞士央行選擇在歐洲央行1月22日貨幣政策公布前退出了貨幣大戰。因為如果德拉吉推出QE,那麽瑞郎作為避險貨幣將受到市場熱捧。
Natixis公司經濟學家Philippe Waechter也表示:“央行們彼此之間也會互相交流,瑞士知道一旦歐洲央行QE,那麽1.20的底線肯定守不住。”
Henderson Global Investors經濟學家Simon Ward表示,瑞士央行盯住歐元的戰術一直備受爭議,它成本太高了。為了維持本幣,瑞士央行必須購買相當於其GDP85%的外幣,這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過瑞士央行並沒有完全放棄,其將利率下調至-0.75%,就是為了抑制國外資金進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日本央行會是下一個“瑞士央行”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93
大家都知道不要跟央行作對的道理,但如果央行“背信棄義”呢?
上周瑞士央行“任性”地取消了歐元/瑞郎的匯率下限,歐元/瑞郎瞬間暴跌40%,這讓大量押註瑞郎下跌的投資者巨虧,多家外匯券商集體爆倉,德銀、花旗這樣的大投行也虧損過億美元。
現在,一直在擴大刺激的日本央行也出現了“轉向”的苗頭,有官員希望“能盡快縮減貨幣寬松的規模”。據日經報道,面對大規模購買政府債券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一些日本央行官員越來越憂慮。
央行高級官員表示,金融行業的壓力正與日俱增。
日本央行大量購債計劃推動長期利率跌到創紀錄的低水平,這令一些保險公司難以通過國債投資的回報來支付投保人利息。
日本生命保險公司因此將在二月提高終身人壽保險的溢價水平,富國互助生命保險正在考慮暫停銷售養老保險和其他產品。
長期超低利率越是持續,其他保險公司就越有可能采取同樣的措施。日本的家庭財務狀況會受到沖擊。
另一個受到影響的是貨幣存款基金(MRF),其主要資金來源是證券經紀人處的留存閑置資金。這種基金將資金投向短期政府債券以及其他的安全投資品種。但隨著負的短期利率以及兩年期國債利率成為常態,這些基金想要通過債券投資產生正回報變得相當困難。
上周二,日本五年期國債收益率首次變為負值,一位MRF的經理稱,“現在想要提供正利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日本央行此前曾討論過這些負面影響。在去年10月央行委員會決定加碼寬松舉措的時候,一些委員提到這一舉措會傷害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並給公眾造成債券購買實際上是允許赤字支出擴大的印象。但是委員會權衡下來認為利大於弊,於是出臺了擴大QQE的舉措。
但從目前來看,這一舉措帶來的好處趨於黯淡,因為超低利率的影響,銀行貸款的收益已相當微薄,就算國債收益率進一步下沈,銀行也沒有降息的空間。
即使是在央行內部,越來越多的官員開始傾向於認為進一步降低利率通道的好處正在明顯消失。
上月日本央行委員會成員Takehiro Sato在解釋他為何反對10月央行擴大QQE的決定時表示,因為名義利率已經處於歷史創紀錄低位,進一步寬松的邊際影響並不強。
“我們已經給金融行業帶來了巨大的麻煩,”一位央行官員稱,“我希望通過實現原定的價格穩定的目標,我們能盡快縮減貨幣寬松的規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瑞士央行黑天鵝的背後:奇葩的上市央行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66
上周意外取消匯率下限、一夜間損失600億瑞士法郎的瑞士央行,多數讀者可能還不知道,瑞士央行實際上是一家上市公司,有義務對股東負責,此外,地球上還有一家不怎麽對股東負責的上市央行——日本央行。
上市銀行
瑞士國家銀行是一個特別管理的股份制公司,約55%的股份是由公共機構掌握,例如州或州銀行。剩下45%的股份則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主要為個體投資者擁有。瑞士聯邦並沒有其股份。就像普通的上市公司一樣,這些股東每年會收到來自於瑞士央行的股息。

根據華爾街日報數據,瑞士央行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約1億瑞士法郎,2014年股價上漲了1.7%,截止1月20日股價報1020瑞郎/股,2013年的分紅是15瑞郎/股。
這種所有制結構與大多數其它國家的央行明顯不同,大部分央行實際上相當於國家的一個政府部門,由財政部所有或者可以說由納稅人所有。所以像瑞士央行這樣的所有制結構,會特別註意其資產負債表的損益,而且瑞士又有一種制度,超過一定數量不滿的群眾可以直接通過發起公投來強迫貨幣政策改變,例如去年發生的黃金公投事件。
當瑞士央行放棄匯率下限,瑞士央行所持的大量歐元儲備瞬間兌本幣貶值超過30%,按花旗分析師估計,若以歐元兌瑞士法郎1.03、美元兌瑞士法郎0.88的匯率計算,瑞士央行的儲備貨幣損失了600億瑞士法郎(約合683億美元)。
就在上周瑞士央行還宣布其2014年盈利了380億瑞郎,摩根大通經濟學家Paul Meggyesi表示,若不是因為這筆利潤還算大,瑞士央行很有可能破產。
不過花旗分析師認為瑞士央行此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維持瑞士法郎對歐元的匯率下限需要瑞士央行每日消耗20億瑞士法郎,這種做法今後幾年無法持續,其成本高於眼下放棄下限產生的幾百億瑞士法郎損失。
說道這里,實際上全球架構最“奇葩”的央行還不僅瑞士央行,日本央行更為獨特。
更“奇葩”的日本央行
日本央行也是全球少數幾個上市交易的央行之一(比利時央行、希臘央行、和瑞士央行),根據1942年的日本央行法,央行當時價值一億日元的國有資產會“被分配到政府與非政府個人的手中”,其中政府至少占比55%。
日本央行以股票代碼8301在日本Jasdaq交易所進行場外交易,流通股100萬股,截止2015年1月20日其市值為452億日元(約3.83億美元)。
2014年里日本央行的股價下跌了近13%至47300日元/股,而同期日經225指數在日本央行史無前例的寬松政策刺激下上漲了10%。雖然按一家公司的標準來看日本央行的“業績”相當不錯,但或許是由於分紅太低,導致日本央行的股價一直萎靡不振。

日本央行的股東們沒有投票權,彭博數據庫里列出的唯一機構股東,是日本一家名為Morito的公司,其也持有10股流通股。
而且盡管2013財年日本央行的每股盈利(EPS)達到72.4萬日元,是其如今股價的15倍,但分紅卻少的可憐,僅為3日元/股,大約相當於同樣數量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四十八分之一,要知道10年期日債收益率也只有0.3%(2014年底價格)。
不過,券商Okasan Online Securities Co.認為,日本央行股價下跌應該不會讓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操心。
Okasan Online Securities首席策略師Yoshihiro Ito對彭博社稱,投資者並不把日本央行看作一只股票,政府持有其多數股權,永遠也不會破產。他說, 有錢人買日本央行股票的性質類似集郵,他有一個朋友是退休的公司總裁,就把一份日本央行的股票憑證鑲框掛在了牆上。
成立於1882年的日本央行說,自己既不是政府機構也不是私營公司。從該行年度評估看,截至3月末個人投資者持有該行40%股權,金融機構、公共實體和企業持有余下的5%。
大和證券首席技術分析師、高級策略師Eiji Kinouchi說,自日本央行成立之日起,超級有錢人就一直在購買其股票,德川家族以及皇室據悉都持有該行股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瑞士產業大海嘯 央行變頭號兇手
|
|
今天瑞士央行的行為,對出口產業和旅遊業是一場海嘯,最後將波及整個國家。」這是瑞士手表集團Swatch執行長海耶克(Nick Hayek),在瑞士央行棄守瑞士法郎(瑞郎)匯率政策時所說的話。瑞郎兌歐元在一月十五日當天升值二三%,這場「海嘯」的始作俑者,正是瑞士央行自己。 自二○一一年九月以來,瑞士央行採「釘住歐元」政策,維持一歐元兌換一.二瑞郎。但近來歐洲央行釋放量化寬鬆訊息,歐元匯價走低,最近一個月歐元兌美元就貶值近六%。 歐元貶值下,瑞士央行「釘住歐元」,等於賤賣瑞郎︱︱把瑞郎用低於市場價格出售。這就給市場套利空間,人們拿貶值的歐元換瑞郎,瑞郎大量外流。花旗估計,這場套利讓瑞士央行儲備貨幣損失六百億元瑞郎。 法新社(AFP)報導,就在瑞士央行宣布棄守「釘住歐元」後,瑞士的外幣兌換所外大排長龍,他們是要把之前換的瑞郎再換回歐元來賺價差。一位在外幣兌換所外排隊的凡妮莎(Vanessa)說:「我太高興了,這就像耶誕節又來了一樣。」 其實瑞士央行送的「耶誕禮物」還不只此:它用「官定」價格賤賣瑞郎,讓外國人拿這些瑞郎來買瑞士產品服務,等於把自己辛苦生產的東西送人。就像經濟學家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笑話中,那個「把錢送給別人來買自己東西」的飯店老闆一樣「聰明」。 瑞士央行棄守,和一九九二年索羅斯(George Soros)「狙擊」英鎊、一九九七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如出一轍。它們都是政府對本國貨幣定價偏離市場水準,引來投機套利。當初瑞士央行釘住歐元,是想壓低瑞郎幫助出口︱︱瑞士對歐元區出口占總出口四成。 股市嚇跌,市值蒸發逾三兆 若沒有這種干預,瑞郎隨市場逐步升值,出口產業還有時間調整。如今瑞士央行干預後棄守,瑞郎一夕大幅升值,對出口產業傷害更大。棄守當日,瑞士股市大跌一○%,創二十五年來單日最大跌幅,市值蒸發一千億元瑞郎(約合新台幣三兆六千億元)。擁有名牌表卡地亞的里奇蒙(Richemont)及Swatch等公司,股價大跌一五%。政府干預市場之禍,在瑞士央行身上再度驗證。 【圖表】放棄緊釘歐元,瑞郎一天大漲23%——歐元兌瑞郎匯率走勢圖 |
瑞士央行活期存款飆升 瑞郎大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96

商業銀行存放在瑞士央行(SNB)的活期存款創下至少2013年3月末以來的新高,顯示在放棄歐元/瑞郎底線後,SNB可能幹預了匯市令瑞郎走軟。
1月15日,SNB意外宣布放棄歐元/瑞郎1.20的底線,導致瑞郎大幅升值,歐元/瑞郎大跌13.5%,美元/瑞郎一度大跌近30%。
SNB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由前一周的3396.14億飆升至3654.86億瑞郎。路透社稱,SNB是可以通過外匯互換和購買瑞士國債擴大活期存款數額的。
1月15日,SNB還將活期存款利率進一步由-0.25%降至-0.75%,以避免避險資金湧入瑞郎。
SNB本月早些時候稱,去年12月開始實施的負利率已經對貨幣市場產生了影響。
今日美元/瑞郎和歐元/瑞郎均上漲超過1%,或超過一百個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瑞士央行聲稱準備好幹預匯市 瑞郎“上竄下跳”數百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51

瑞士央行(SNB)今日再次重申對外匯市場進行幹預的意願,導致瑞郎“上竄下跳”數百點。
據彭博社,SNB副行長Jean-Pierre Danthine在接受采訪瑞士《每日導報》(Tages-Anzeiger)時表示,“我們已經從根本上做好了準備。”
該報今日刊登了此次采訪,《日內瓦論壇報》(the Tribune de Geneve)和24 Heures報也報道了Danthine類似的言論。
另據路透社報道,在被問及新的匯率策略時,Danthine稱丹麥克朗與歐元掛鉤的策略不適合瑞士,而新加坡的機制“值得認真研究”。新加坡允許坡元兌該國主要貿易夥伴的貨幣在一個未公布的交易區間內波動。
他還為SNB決定放棄瑞郎兌歐元上限的決定作出辯護,稱該政策的風險已開始超過收益。“理論上,資產負債表可以無限增長。但是,這麽做的話,SNB(在極端情況下)將被迫向市場註入過多瑞郎。”
實際上,自1月15日意外棄守歐元/瑞郎1.20底線並下調存款利率至-0.75以來,SNB決策者前後對多家瑞士媒體表示,瑞郎被高估,已準備進一步幹預。
Danthine的采訪被公布後的數小時里(瑞士時間上午10:57),瑞郎對歐元下跌超過1%,歐元/瑞郎最高上漲了250點至1.03825,創下1月15日以來新低:

昨日美元/瑞郎和歐元/瑞郎均上漲超過1%。路透社報道稱,SNB可能幹預了匯市,因為SNB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商業銀行存放在SNB的活期存款創下了至少2013年3月末以來的新高。
彭博社今日報道稱,SNB發言人Nicolas Haymoz拒絕對瑞士央行是否在幹預匯市置評。
瑞穗銀行(英國)對沖基金銷售部主管Neil Jones告訴彭博:
市場對(SNB的)幹預是全面戒備的。實際上,SNB一直在說它隨時可能幹預外匯市場。但是從來沒有人出來證實(SNB是否已經幹預),只是這麽推測而已。
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表示,實際上確實沒有SNB官員出來承認幹預,於是歐元/瑞郎漲幅盡數回吐:

摩根士丹利歐洲交易策略主管Ian Stannard告訴彭博社:
歐元/瑞郎的走勢引人關註,它導致歐元的波動更大。很顯然市場會廣泛地討論SNB的下一步舉動,盡管尚不清楚究竟會是什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貝萊德CEO:如果瑞郎升值不拖累瑞士經濟 歐元就有大麻煩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85
貝萊德CEO Larry Fink近日表示,如果瑞郎升值並未導致瑞士經濟出現衰退,那麽這對於歐元來說將會是一個極大的壞消息。因為德國可能重估歐元存在的必要性。
Larry Fink在出席達沃斯論壇並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表示,
以出口為導向的瑞士經濟如果在瑞郎大幅升值後依然保持強勁,那麽這就意味著貨幣升值(高估)所帶來的問題並不如市場所想象的那樣明顯。而這可能會對歐元的存在前景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圍繞德國是否應該使用歐元(留在歐元區)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一個主流的觀點是德國選擇離開歐元區並使用德國馬克的話無異於“自殺”。因為馬克勢必會出現價值重估,在目前歐元的水平上升值20-30%。
一旦瑞士的“試驗田”能夠帶來理想的經濟結果,那麽我相信德國對於歐元的存在和使用可能會有更多的討論。
未來一段時間我將會持續關註瑞士經濟的表現。在瑞士央行的決定公布之後,我認為瑞士經濟將面臨衰退的考驗。如果瑞士沒有出現經濟問題,那麽這對於我而言將會是一個大問題。
本月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棄歐元對瑞郎1.20下限,導致瑞郎大幅升值超過30%。以出口為主的斯沃琪集團和歷峰集團紛紛以提價應對。瑞士政府則表示,央行放棄匯率下限的舉措對於出口商和旅遊業而言是個挑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瑞媒:瑞士央行對瑞郎有“心理價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37
據瑞士報紙Schweiz am Sonntag昨日報道,接近瑞士央行的人士稱,該央行正實行“一種歐元對瑞士法郎的最低匯率”,其匯率“走廊”、即非正式的歐元兌瑞士法郎目標是1.05-1.10。
上述Schweiz am Sonntag還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說法稱,根據以上匯率走廊,瑞士央行的損失會達到100億瑞士法郎,但該人士只提到這一估算金額,未說明是具體哪段時間的虧損。瑞士央行的發言人對此消息未予置評。
上月15日瑞士央行宣布取消歐元對瑞士法郎的匯率下限,當天歐元對瑞士法郎的匯率大跌近28%。因瑞士法郎意外暴漲,此前大量押註瑞士法郎匯率下跌的投資者損失慘重,多家外匯券商集體爆倉,德意誌銀行、花旗這樣的華爾街大投行估計虧損過億美元。當周彭博獲悉,損失2.25億美元的福匯集團(FXCM)獲得了投行Jefferies集團母公司3億美元救助貸款。
不僅如此,此前持有大量外幣資產的瑞士央行也因匯率波動可能蒙受數百億瑞士法郎的損失。花旗分析師估計,若以歐元兌瑞士法郎1.03、美元兌瑞士法郎0.88的匯率計算,瑞士央行的儲備貨幣損失了600億瑞士法郎(約合683億美元)。

此後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市場人士觀點解釋,瑞士央行預計歐洲央行將公布全面QE可能導致大量避險資金湧入瑞士,屆時將無力吸納大量歐元維持本幣匯率穩定,與其被迫放棄瑞士法郎的匯率下限不如先發制人,所以主動放棄有關匯率下限的承諾。
在瑞士央行公布上述決定兩天後,該央行行長Thomas Jordan表示,將繼續監控形勢,必要時采取行動:
“我們已經告別最低匯率,但還會繼續在決策時考慮匯率形勢,如有必要會幹預匯市。”
Jordan當時認為瑞士法郎仍“大幅高估”,希望瑞士央行采用負利率會削弱瑞士法郎的吸引力。但他排除了以資本管制方式降低瑞士法郎需求的可能,說為壓低瑞士法郎匯率而限制外資流入瑞士“不是現實的選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有人兜底就安全了嗎?瑞士央行風暴小議。 許哲
http://xueqiu.com/3926505042/36559829
要論最近外匯市場,乃至全球市場最最刺激的事情,莫過於瑞郎風暴了。


整個軟件都不好了,看到這種K線圖,如果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一定以為是軟件出BUG了。
整件事情的發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就不用多說了,預測到這次事件的畢竟是極少數人,就來說說為什麼是情理之中。順帶探討一下,各類金融理財產品的所謂「我們背後有人(銀行,政府,超級大財團等)兜底」到底是不是萬無一失的保險,是不是可以放心去吃的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先說一個很裝逼的專業術語——「蒙代爾不可能三角」。以後出去吃飯,和朋友侃侃而談,一群人對宏觀經濟大放厥詞的時候,別人只能吹吹爛大街的通貨膨脹啦,石油大跌啦,而你談了這麼個高大上的術語,瞬間逼格滿滿,秒殺四方!

蒙代爾是一個人名,就是上面這位老帥哥,人稱「歐元之父」。先不談歐元的事情,先說說不可能三角的意思。其含義是: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不能同時實現,最多只能同時滿足兩個目標,而放棄另外一個目標。
能說人話嗎?
對,這種堆砌術業的長句子主要是用於背下來裝逼用的,至於理解含義,還是要用人話。
一國要對自己的貨幣政策有獨立性,說白了就是要能自己發錢和收錢。我要想多印鈔票刺激經濟,我就能多印,誰也攔不住;而我要收回鈔票,也得由我自己能控制。
如果政府缺錢了,而該國的央行又沒獨立性的話,嘿嘿嘿嘿……
總之,我的印鈔機我說了算。
這樣說話太粗魯了,我們要斯文一點,貨幣政策有獨立性,嗯,這樣聽上去就好有必要性,好有道理。
===============================================================
匯率的穩定性,啥意思呢?大家不用天天操心匯率的漲跌。我又不炒外匯,匯率穩定不穩定關我什麼事?
我們先假設有三個小島,它們分別是瑞士島,歐羅巴島和美利堅島。
瑞士島用瑞士法郎當貨幣,歐羅巴島用歐元,而美利堅島用美元。
這三個島雖然互相獨立,但三個島的居民經常往來做做生意什麼的,因為島主規定在自己的島內必須使用自己相應的貨幣,故而來往做生意的人需要互相之間交換貨幣,這個交換貨幣的地方就是外匯市場,貨幣兌換的比率就是匯率。
話說瑞士島的人擅長製造鐘錶,會做好吃的巧克力,要賣給歐羅巴島和美利堅島的人。可歐羅巴島的人支付用的是歐元,美利堅島的人用美元付錢。可本國的廠房的房東啊,拿工資的工人啊都是要瑞士法郎的,那怎麼辦?
換唄,拿歐元去換瑞郎,或者拿美元去換瑞郎。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一個歐元能換1.3個瑞士法郎,賣巧克力的瑞士老闆賣給歐羅巴島的吃貨一塊巧克力,假設能賺一個歐元的話,他就能在外匯市場上換到1.3個瑞郎。成本如果是1.1個瑞郎的話,高高興興的賺0.2個瑞郎。
結果,不知道倒了哪門子黴,一個歐元只能兌換1.2個瑞士法郎了。
吃貨們還是高高興興地付了一個歐元,可老闆只能賺0.1個瑞郎了。
雖然嚥不下這口氣,還歹還有錢賺,但如果一個歐元只能兌換1.1個瑞士法郎怎麼辦?可不就白幹了嗎?
如果換成1比1呢?
什麼生意都能做,賠本的生意不能做。
好啦,做外貿的老闆不干啦,不給房東付房租了,撂挑子了,也不給工人發工資了,遣散回家。
房東苦逼兮兮的不敢消費了,工人失業也要收緊開支了,做國內生意的人日子也不好過了。
美利堅島的人笑了,既然瑞郎那麼貴,我大美利堅的產品可以降價銷售,因為反正我雖然降價了,但因為你用瑞郎買我的美貨,我美國公司能換回的美元變多了,降價也不怕,跟你瑞士島的公司打價格戰,耗死你。(為什麼一提到賊賊的佔便宜的商人,大家都會用美國呢?)
瑞士島國內的老闆不僅顧客開支變少了,還要面對更加嚴酷的價格戰,而人家的底氣不是來自於技術進步造成的成本降低,而是匯率。
當然,如果反過來的話,瑞士法郎狠狠貶值,一個美元,一個歐元能換大把大把的瑞郎,那就換到瑞士島上的老闆笑開懷啦。
但做生意的老闆們不是外匯專家啊,匯率天天變得那麼厲害,還有什麼心思做生意啊,我做好做壞,能收成多少,全看匯率,乾脆炒匯去算了。
所以匯率的穩定,是大家挺嚮往的事情。
===========================================================
那啥叫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呢?就是國外的錢能進來投資,也能隨時跑路,而國內的錢可以去國外投資,也能把錢挪回來。總之,不能有每個人每年只能買5萬美元,國內美元轉賬必須是直系親屬這種政策。
反正只要是我的錢,我愛放哪裡就放哪裡。
好啦,這三樣:「我的印鈔機我做主」、「匯率別弄得大家心神不寧」和「我的錢愛放哪裡就放哪裡」都是好東西。
但這三樣東西你只能實現兩樣,必須放棄剩下的一樣。為什麼呢?
咦?精靈許願不通常都是三個的嘛,這個精靈怎麼那麼賤?!
貨幣政策獨立且資本自由流動,必須放棄匯率穩定
如果你要我的印鈔機我做主,但大家都錢愛放哪裡放哪裡的話,那大家就天天操心匯率吧!國際上的錢天天流進流出,但本國貨幣的總供應量還要保證是央行說了算。
這國家的貨幣到底對應多少人家國家的貨幣,可不就得自由浮動了嗎?
敢說得再細一點嗎?
比如國際上的錢流入這個國家,但這個國家的貨幣總量雷打不動,那這個國家的貨幣必須升值。因為大家必須用其他貨幣去買這國的貨幣,該國貨幣自然物以稀為貴了。
要是國際上的錢流出這個國家,但這個國際的貨幣總量雷打不動,那這個國家的貨幣必須貶值。因為大家要用這國家的貨幣換回外幣,那大家都賤賣這國貨幣了。
但這個國家要是大放水,但資本進出沒變化的話,匯率也必須貶值。因為用外幣能買到的該國貨幣供應量變大了。該國貨幣沒那麼金貴了。
這國家要是收回流動性,資本進出沒變化的話,匯率要升值。因為這個國家的貨幣供應變少了,沒那麼好買了。
大部分國家現在都是這樣的,錢是可以進進出出,但我的印鈔機我做主,所以匯率上竄下跳,否則哪裡來外匯投機市場可做。
===========================================================
匯率穩定又資本自由流動,必須放棄貨幣政策獨立
如果你覺得匯率穩定很重要的話,又不想放棄資本的自由流動,那央行就必須是個擺設了。
敢說得再細一點嗎?
如果我的匯率要很穩定,做外貿的人不要提心吊膽,間接影響到本國生意人,但錢要自由進進出出。
那進來的錢多了,固定的匯率換成本幣,本國貨幣總量就變多了。
如果出去的錢多了,固定的匯率換成外幣,本國的貨幣總量就少了。
該國貨幣的總量,無論如何,都是國際資本流動決定的。央行不過就是個換票子的機構。央行沒辦法決定該國貨幣的多寡,對貨幣供應失去控制力。
比如香港的聯繫匯率就是這樣,盯緊美元,美元和港幣的比率要比較穩定,這樣港幣無非就是中文版的美元而已。港幣的多寡取決於流入香港的美元的數量,和流出香港的美元的數量。
==========================================================
貨幣政策獨立且匯率穩定,必須放棄資本自由流動
央行是個擺設太可怕,不符合天朝上國的身份,匯率嘛,最好還是穩定點,那就只能限制資本的自由流動了。
如果我的印鈔機我做主,匯率變化太折磨人,那麼只有別讓錢進進出出啦,我來規定能流入多少,流出多少。這樣我放水了,就讓流入的變多一點,這樣匯率還是穩定的。如果我收流動性了,就不讓流入,而是讓流出了,這樣匯率有能穩定。
我大天朝就是這樣幹的,人民幣要穩定,但央行又要自己能決定貨幣政策,國際資本能就要管制住了。流入流出都沒那麼方便的。
但如果我要放水了,外面的資本不留入,反而在加速流出怎麼辦?匯率不能動怎麼辦呢?留到下集分解。
===========================================================
呀,扯了那麼多,跟瑞郎風暴有什麼關係呢?瑞郎風暴是因為之前瑞士央行放狠話,一定會保證EURCHF(歐元兌瑞士法郎)維持在1.2這個線以上。
具體怎麼操作呢?用瑞士法郎買歐元就可以了,我們也不用半夜雞叫放政策,我們光明正大得買,用CHF(瑞士法郎)不斷買EUR(歐元),不就能維持1.2了嗎?
你說什麼?你擔心我買不起?

CHF 就是我家印出來的好不好,我想有多少就有多少!維持到2.2都沒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EURCHF 一旦跌倒1.2 附近,就馬上會回升上去。因為瑞士央行就這麼幹的,跌下去就買,買到1.2以上為止,服不服?


很好嘛,你要匯率穩定,作為自由貿易的國家,又要資本自由流動,那央行就要甘當配角,成為擺設。因為你要EURCHF一直是1.2,那麼CHF不過就是面值乘以1.2的EUR而已咯,不過是穿個馬甲的EUR而已咯。
瑞士法郎,現在就是另外一種包裝的歐元。
很好很好,匯率穩定了,然後
歐元危機了………………
事實上,在宣佈EURCHF脫鉤後幾天,歐元就宣佈了超級QE。這說明什麼,歐洲央行是有能力控制自己是不是放水的獨立央行,而你瑞士央行硬要給出口商充大哥,聯繫匯率就是把自己獨立性給犧牲掉了。
這就是蒙代爾不可能三角所昭示的必然後果。瑞士央行不能根據自己瑞士本國的情況調節貨幣的供應量從來調節經濟,這能長久嗎?更可怕的是,在歐元超級QE前,瑞士央行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買歐元的機構。
嘿嘿嘿,你們想到了誰?聰明的套利者又來了。
歐元全世界所有投資者都看跌,我正愁沒對手盤,你瑞士央行無限買歐元。
無限誒…………
來來來,我賣給你
買了好多好多歐元的瑞士央行表示

我一位朋友,因為一些優質的情報來源,獲悉去年,為了這該死的1.2,瑞士央行虧損了1600億瑞士法郎,那還是歐元危機沒爆發的時候。
歐元危機來了的時候,得虧多少,真是不敢想。
只有宣佈放棄1.2這條錢,結果相信瑞士央行承諾是絕大部分投資者(不包括聰明的投資者),一片哀鴻遍野,流血漂櫓。各大經紀商公司,破產的破產,倒閉的倒閉,連最大的外匯經紀商福匯,市值已下載跌85%。
而最最聰明的投機客,因為洞悉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的奧義,提前佈局了瑞郎看漲期權。獲得了匪夷所思的收益率。
真正好的投資就是這樣,不需要證明什麼是對的,因為恐怕永遠無法完成。但證偽是件確定性很強的事情,我們只知道什麼肯定做不到就可以了。
一千個案例都不能證明正確,一個漏洞就足以通盤證偽。如同我另外一個回答裡說的那樣。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756621/answer…不知道各位讀出什麼來?
連央行的兜底承諾都能不靠譜。
各位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投資顧問信心滿滿的拿出一張營業執照,我們公司註冊資金二個億,你的投資就算出現虧損了,我們公司保本兜底!

呵呵
任何人或者組織,無論他資本有多雄厚,性質有多特殊,無論是央行還是政府。都無法違背規律!
任何人或者組織,無論他資本有多雄厚,性質有多特殊,無論是央行還是政府。都無法憑空創造出真實的財富,用於兜底!
任何人或者組織,無論他資本有多雄厚,性質有多特殊,無論是央行還是政府。都無法對未來給予言之鑿鑿的預言!因為他們都是凡人或者凡人組成的。
「瑞郎風暴」比你想的更嚴重 「無異於一場核爆」
有人說,小兄弟啊,你太年輕,naive了。資本主義國家這個不能干那個不能干,我們特色國家,某組織沒權限上限的,不一樣的。
那大叔,為什麼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後來沒圓上呢?為啥蘇聯老大哥就這樣硬生生得倒地了呢?
蘇聯老大哥莫非權力還不夠集中?難道這樣集權的政府還不能逆天操縱一切嗎?
當然不能啦。
局就擺在那裡,一切會按照規律發展,好比鐵匯套利者想要逆天一樣,違反無套利假設最終會遭到懲罰;跟隨瑞士央行的投機客(在EURCHF 到1.2以下就買入,搭央行順風車)也要逆天,企圖突破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的束縛,必然也會遭到懲罰。
關於鐵匯事件的科普貼:
http://zhuanlan.zhihu.com/wontfallinyourlap/1…洞悉局勢的本質,一切如觀掌中紋。搞清楚重要的時間節點,聰明的套利者從鐵匯這裡獲得了巨額的利潤,弄明白瑞士央行的錯誤所在,佈局瑞郎期權,有人獲得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利潤。
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安坐靜室,巨額的利潤自動通過現代高效的金融系統從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彙集到你的錢包,悄無聲息,失敗的交易對手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你是誰,而洞若觀火的你,從容實現了財務自由。
收穫投機利潤,不過是順利成章的事情。這些不是看K線圖猛然間隱隱悟到了似乎會來一跟大陰線。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