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網絡公審壓力爆煲 你是下一個巴士阿叔?
1 :
GS(14)@2015-10-11 01:43:00黃宗顯執起醫生聽筒,傾聽都市人的精神鬱結,十多年間治療逾千病人。
【專題籽:胚芽故事】「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未解決!」數數手指,那幕巴士阿叔的經典金句,原來縈繞港人腦海快將十年,放諸當下境況,卻仍然通用,絕不突兀。面對壓力這個洪水猛獸,已診治逾千病人的公立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明言冇有怕,而聆聽城市人心靈脈搏多年的經驗,更令他認為精神病院猶如當下社會縮影,此話何有玄機?皆因城中壓力多籮籮,港人隨時引爆,適逢今天世界精神衞生日,就讓我們一起論盡城中瘋狂大小事。
不少港人認為,精神病患者生人勿近,再加上他們神神化化的怪異行為,更教人敬而遠之,黃宗顯說:「其實有精神病並非一定係有暴力傾向或神志不清,很多人都戴着有色眼鏡審視精神病患者。」他慨嘆,社會將精神病妖魔化早成慣例,回顧過去十多年的行醫經歷,他見盡旁人對精神病患者的冷嘲熱諷,特別是八年前發生的警察vs精神病患者「交戰」事件,讓他一生難忘。當年他做社區外展服務,上門探訪隱蔽精神病患者,嘗試游說他們入院治療。同行者尚有數名手持盾牌、嚴陣以待的警察,他那刻大感愕然,內心暗忖,「毋須這麼多裝備吧,雖然對方患精神分裂症,但並無暴力傾向。」自此以後,他份外關注精神病患者的社會處境,更當上業餘作家,嘗試拆解這個都市的精神危機。一般人以為自己無精神病,就置身事外,黃醫生卻說,壓力的出現是出其不意,精神病患隨時隱於身邊,人人都可能患精神病。他解釋,精神病可大概分為兩類,即輕性及重性,前者包括情緒病,後者則泛指幻覺、妄想等較複雜病患,以他的病人為例,大多是普羅大眾及基層打工仔。曾有貪靚的未婚女強人,因一次天雨路滑不慎跌倒擦傷鼻子,雖然醫生告知並無大礙,但她仍嚇得花容失色,事後頻頻照鏡,瘋狂購買去疤產品,又貼膠布「遮醜」,終遭同事訕笑,更令她深信鼻子已經變形,甚至終日戴口罩示人。經診斷後始發現患上軀體變形障礙,過度關注或臆想自己很小或不存在的缺陷;又有年輕人擔心自己未老先衰,以為自己出現「中佬危機」,結果常不自覺地把髮絲一根根拔走,換來頭頂多個禿洞,這是拔毛癖的一種,也是衝動控制障礙,強烈慾望致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凡此種種的小故事絕非虛構,也不是韓劇誇張劇情,是活生生地來自我們700萬人當中。
從搭地鐵到去旅行 壓力包袱放不低
也別以為杏林醫者總如程至美般中產離地,在卸下白色醫生袍的時間,黃醫生常乘坐港鐵,遊走港九與新界,偷得浮生側看車廂眾生相。每逢上、下班的繁忙時段,在乘客擠擁如沙甸魚的月台上,乘客甫踏出車門,便滾水淥腳,冀於人海中突破重圍,擠至對岸的轉乘月台。在那幾十米的路程中,人人都是短跑好手。那緊張壓迫性的節奏,外國人看在眼內,無不側目。香港人大概就是這樣性急吧,「大家都生怕趕不及乘車,但即使錯過了,還有下一班車即將駛至。」車廂外氣氛已是如斯繃緊,走進車廂內,同樣慘不忍睹,「車門一開,便有很多乘客衝進去,爭奪座位。」這樣的爭先恐後,加上不讓座便被群攻的關愛文化,還有禁止大型樂器進入港鐵風波等,讓港人情緒更緊張。一個小小車站內,外力已如斯壓迫,放大至生活及社會層面,豈非不得之了?黃醫生認為,在港生活的確充滿不少壓力,諸如衣食住行,各有各煩惱,並在生活細節中表露無遺。走路急促、進食快速如吃快餐,愛打尖、貪快等,盡是港人壓力浮面的蛛絲馬迹。更要命的是,黃醫生指港人外遊的密集式旅程,亦難讓他們放鬆情緒,旅行團的早出晚歸、自由行的景點集郵態度,「結果放假也放不下壓力的包袱。」
減壓秘技 兩個電郵賬戶盡訴心聲
互聯網的流行,更顛覆整個世界的軌迹,網絡世界看似海納百川,其實暗藏一個又一個不成文的小圈子江湖,君不見壓力滿佈乎?在這個人人自以為包青天上身的年代,處處未審先判,部份人單憑片言隻語,便下定論,黃醫生認為,這種網絡公審文化並不健康,為社會構成全天候的無形壓力,部份過火及不負責任的言論,更有可能進一步引發被圍攻者的精神問題。壓力是引爆精神病的因素之一,我們壓力指數如此高企,難道沒救了?黃醫生指減壓先要從心態着手,享受慢活,尋找能讓自己身心舒暢的活動,瑜伽、靜觀減壓是不俗選擇。曾有病人特意申請兩個電郵賬戶,每當遇上不快事情時,「他便登入電郵賬戶A,然後揮筆盡訴心中情,再發送至自己的電郵賬戶B,再登入收件及閱讀。」結果這兩個電郵賬戶便成了他解決情緒壓力的秘密基地。這招獨門減壓秘技萬試萬靈;亦有病人將鬱結寫於廢紙之上,然後狠狠揉作一團,結果所有怨恨苦悶,隨紙屑入土為安。人人夢想活於烏托邦,但黃醫生卻大唱反調,直指生活無壓力卻絕非好事,「適當的壓力反而才是推動力。」不過,面對工時長、上車難和通脹高的環境,香港人,真的可以輕鬆得來嗎?
巴士阿叔(右)事件,港人記憶猶新。
港人迫地鐵的場面,反映精神壓力爆燈,醫生可否救救我?
黃醫生在診症室以外,也寫書治癒港人心靈,其最新著作《隱在你身邊的精神病患》輯錄多個精神病患故事,售價$88。
世界精神衞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
每年10月10日舉行,是世界衞生組織倡議的活動。首屆在1992年舉行,目的為提高公眾、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和關注。全球超過150個國家的機構,每年都會在這天拍攝促進精神健康的影片、開設24小時服務的心理支援熱線及播放專題短片等。
精神病小知識
精神病症: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抑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患先兆:持續失眠、胃口欠佳、坐立不安、對愛好的事情提不起勁等,不同病患症狀有異本港精神病患數據:女性患有常見精神障礙較男士為多常見精神障礙排行榜:1/焦慮抑鬱症(6.9%) 2/廣泛性焦慮症(4.2%) 3/抑鬱症(2.9%)註:精神病種類繁多,如有需要,請諮詢醫生意見資料來源: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及醫院管理局2010香港精神健康調查報告
減壓App係咪有用?
智能手機App越出越多,一機在手幾乎通行全世界。究竟坊間可供IOS或Andriod下載、聲稱可減壓的手機App,可否駕馭情緒壓力這個變幻莫測的傢伙呢?以下意見僅供參考,如有需要請找醫生協助。
Smash the Office手機介面。
發洩類:Smash the Office(IOS和Andriod)
賣點:玩家可以肆無忌憚在辦公室遊戲環境內任意破壞,甚至可以狠狠狂打上司老闆,一解工作怨氣。黃醫生評語:成效令人質疑,至今未有研究顯示可助減低壓力,整個手機程式得啖笑而已,純粹遊戲成份居多。記者實測:頗過癮的,但略嫌稍欠代入感,倘若可載入用家的真實辦公室環境相片或仇人波士的硬照,相信玩家更加拍案叫絕,分分鐘在那個虛擬又真實的office流連忘返。
Smash the Office玩家可以任意破壞辦公室宣洩情緒。
Beat the Boss(踢飛林老闆)是另一個辦公室遊戲App。
音樂類:天籟:放松、減壓、睡眠(IOS)
賣點:有不同場景及音樂選項,配合用家心情。黃醫生評語:與時下聽音樂減壓的方式無異。記者實測:舊瓶新酒,音樂悅耳,但頗為耗電。
按用家心情揀選音樂。
當中有名為仙境的樂章。
測試類:Stress Check by Azumio(IOS和Andriod)
賣點:用家需將手指置於相機鏡頭,手機程式透過感應脈搏跳動,再對照年齡性別,歸納出用家的壓力指數。黃醫生評語:對結果感質疑,因為除了壓力外,脈搏或會受其他因素影響。我試玩時,發現測試結果不太準確,因為當時我處於在家中的輕鬆狀態,結果卻說我很大壓力。記者實測:記者以求真精神進行測試,連續試玩了數次,但結果相差無幾,所以還是留待你們自行鑑定吧!
Stress Check by Azumio聲稱透過感應脈搏跳動測試壓力。
記者實測結果壓力都幾大!
抒發類:減壓情識(IOS)
賣點:本港較有規模及系統的減壓App,由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開發,設有較科學化的壓力測試,由臨床心理學家及精神科醫生設計,包保正統,還備有日記功能,可記錄情緒及心情變化,更兼備治癒音樂功能。黃醫生評語:個人推介,還可供醫生監察記錄。記者實測:充滿正能量的手機程式,功能多多,值得使用。
減壓情識由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開發。
減壓情識的壓力水平小測試。
記者:陳淑霞攝影:鄧鴻欣編輯:謝慧珊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10/19327044
周顯:細價樓爆煲 也可看好商廈 周顯
1 :
GS(14)@2015-12-24 02:01:3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在大半年前,湯文亮博士發表了「細價樓爆煲論」,成為一時熱話,結果是在他所預期的半年之內,細價樓非但沒有爆煲,反而屢創新高,湯博士成為了眾矢之的的攻擊對象 ,還要在福臨門大排筵席,大請其客,兼且發表了多篇認輸的文章,可謂既輸了錢,也輸了面子,成為了「雙輸中年」。
誰知就在他認輸兼請客之後,忽然敗部復活,細價樓如他所料,快速地爆煲了,而且速度之快,更加是令人難以置信,以沒有發生金融危機的大前提下,這一次暴跌的速度,算是前所未有的。
政府集中壓住宅 寫字樓仍看升
湯博士本人的名聲,自然也像文革後般,遭到正義平反了,這也可以證明,真正的金子是貨真價實,永遠發亮的。而我對於湯博士,也極盡巴結之能事,我本人是從來不出席免費的聚會的,但只要湯博士叫到,例必奉陪兼早到,正是活生生的證明。
之所以寫這一篇文,皆因在網上看到,有人批評,湯博士明明說細價樓爆煲,為何又用3億幾元買寫字樓呢?(按﹕我也不知此事,只是原文照錄)這豈不是自打嘴巴?實則上,寫字樓和住宅是不同的兩個市場,在地產霸權下,所有種類的房地產同時缺乏,但是梁振英政府只集中解決住宅問題,因此在大孖沙的眼中,寫字樓仍然是看升。不久前,一名千億身家的地產發展商也告訴我,他也在買寫字樓,正是一個例子。這些網民之流,湯博士看不到他的文章,所以由本馬屁精代答,以為又一擦鞋之作。
[周顯 投資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