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063
巴黎:
16,7年前,巴黎首次從泠氣房走到非洲的一間工廠,從數字跳到機器,從此我便愛上聽機器隆隆的聲音,每次如果我覺得自已的數字有 什麼啟示、或沒什麼啟示,我總愛親身走一次工廠,而因為我們公司有數十間外發廠,在走訪過程中,我從它們身上發現很多意料之外的管理學問。其中一個是,例 如某一類產品,雖然我們全資的工廠也很有效率,我們的"成本"總不能與個別的工廠競爭。
其實那個答案很有意思,或者我先給Blog友一個貼士:
"某一類制品,甲工廠的報價便宜於我們的工廠,全是因為甲工廠沒有效率引致",
咁都得?為什麼?!
如果你已知道,證明你聰明,如果不知,我下一次開估,這裡的重點是想Blog友知道,有很多情況,我們是不能由數字單方面明白事情的全面,還要從其它方面證明,數字才能發揮它的真正意義。
如果Blog友希望以後日子好過一點,行價值投資的正道吧!因為在大量的基礎分析的過程中,閣下將會累積寶貴的管理知識,迎戰未來,說不定是另一個蔡東豪,分析優而則管,至於圖表派,做管理層或下文的賓佬是較難有說服力,做另一個看面圖辦色的陳振聰是他們唯一致富之道。
以下是超大的效能數據: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總固定資產值 13580m 12037m 9480m 6906m 5111m 905m
總面積畝 (千) 578 495 364 278 189 156
使用率 76% 70% 75% 87% 80% 72%
每毛畝產出(ton) 4.3 3.9 4.4 4.9 4.9 5.9
每毛畝營業額 10,590 10170 10580 10060 11870 11900
中國綠色:
總固定資產值 2030m 831m 691m 570m 310m
總面積畝 (千) 83 79 64 45 34
使用率 ? ? ? ? ?
每毛畝產出(ton) 4.0 4.1 4.3 4.2 5
每毛畝營業額 4960 4550 5120 6620 8530
單從上述的數字顯示,由每毛畝產出看,兩者在閒置農地使用率差不多,雖然中綠並沒有發佈,但是以每嚬的營收,超大是中綠的兩倍,我們不禁問,兩者到底種植物是什麼? 甚至會問類似電影"絕世好賓"劉青雲的一句對白:
"菜心一斤幾多錢?"
Blog 友來文,問了一個幾年前我曾問的一個問題,超大將幾乎多年全部的盈利投進固定資產的擴張,是真是假?如果單從上述的每毛畝產出量的比較,我們可以肯定地 說,農作物產業,是講求面積,高科技尚沒有在這個事業產生突破。一畝地不可能出現大躍進的年代的神話,要擴大產量就要擴大耕地。
不過從中綠的固定資產值看,比例上,是否中綠可以用較低的開墾士地成本,從而令每畝的固定資產值低於超大喔?
番 看年報,中國綠色2009年大增固定資產,其原因是希望可以穩定租金成本,固此把預付士地租約由原來20年增至30年,單單這延長,總固定資產便由08年 的831m上升至09年2030m,而這並沒有增大相同比例可耕種農地面積。如果看超大的年報,我們發現,超大預繳農地租約,最長的去到50年,而每年從 預繳租約費用,撥出當年部分列作費用只約2%,而中綠是12%或以上。因此這部份剔合超大的固定資產的總值,我們亦可以較肯定,超大在地租方面的成本,較 中綠為低,亦即為何超大的折舊攤分較少的因故。當然有著有不著,因為中綠簽的約不長,付出預付租金較少,以投入(Capital)和產生(ton)計有較 大的優勢。
不過此處的重點是,超大的固定資產的真實性,而答案是顯然的!!
如果單從農作物的收成、盈利率,超大明顯優於中綠,而中綠有另一個加工食品的行業,一直佔重要的比例,近年比重已超過5成,但是我不認為這在分散中綠的風險增強了某種優勢。
結 論,在可見的未來,中綠因為要面對擴充、和地租的上升,它會遇到需要資本的問題,而這方面,會引致中綠的Sales To Fixed Assets下跌,最後是 Profit To Total Assets。我的建議是手持中綠的投資人,除非他不看好農產業,否則他應按兩者現在的帳面值與現水平市值比較,轉到佔優的超大!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109
巴黎:
很多人都以貪婪引致災難去片面化資本主義,然後引導你應該要痛恨資本主義,請不要相信他們,貪婪不獨存在於資本主義,不獨資本主義能夠蹤容貪婪,任何主義都能蹤容它,最後引致災難。問題是你有沒有從根本上了解它們。
上文提到為何總有一些工廠報價較我們的工廠更低,今天開估。
因為消費者的要求,任何企業總不能只得一種的生產機器,它可能需要A,B,C,D的機器做不同部份,然後組合成最終完成品。
但是市場千變萬化,今天需要A,B,C,D制造的成品,明天可以是E,F,G,H,或是只雖要A,C,F,G。又或在另一市場---海外,卻需要B,C,G機器制造的成品。
這 裡出現一個問題,企業只有一筆資金,只能買一組機器,雖然這一組應該是當下需求最大的,但無可避免下一期日子,他需要添置一些新的機器達成新的組合,而又 會把另一些機器閒置。閒置需要成本嗎?不說笑,閒置成本非常大,超大(0682)和中綠(0904)的耕地閒置差不多有3成,中綠沒有說成本多少,超大說 每年一億元人民弊以上。
老兄,是一億元人民弊,只是成本,不是產出,如果耕地連農工的總成本是45元,而耕地佔50%,銷貨是100元,那就是閒致了4億元以上的收成。
大 約是十年前,有幾個青年,在外國留學、工作幾年回港,向當時的地跌推銷一種叫"Constraints Managment"的東西,因為地跌閒置了列車的使用,他們認為,透過某一種管理,每天可以增加行使架次,我不知他們的收費是多少,如果是我,我不收 錢,只收多出的班次的一成,不知我的貪婪有沒有道理?是否破壞社會?當然如果我以RSI,250天平均線去手指指就另外了!
下回繼續這些隨時隨地都在共產主義出現的閒置的嬌娃,怎樣在資本主義下,無數貪婪的英雄競折腰!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111
巴黎:
一間工廠的總產量不是決定在它的最強勁的部門,
而是決定在它最弱的一環
假如某工廠每月的固定支出是100萬元,現有3種機器,每種月生產量為25萬個,它的總生產量就是75萬件,但如果有25萬件甲產品的單子的直接物料成本是2.5元,並只需要2種機器A及B的工序,一個月貨期,那麼它的每件成本便是:
2.5 元+100萬固定支出 / 25萬件
= 2.5 元 +4元= 6.5元,
如銷售價是10元,毛利率就是75%,純利率是35%了。
不過那閒置的C機器便一直閒置,即使它可以制造某些產品。
如 果這時有額外多一張25萬件單子的產品是要C機器制造,一個月交貨,直接物料的成本仍然是2.5元,甲工廠的報價明顯會較另一間乙工廠的報價低,因為乙工 廠必須要先保回它自已的固定成本,例如是100萬元,否則,假如正閒置C機器的工廠報3元,而另一間乙工廠最後以3元搶到單子。乙工廠只能保回的固定成本 便是:
$0.5(3元-2.5元) x 25萬 = 12.5萬
如是者乙工廠再用相同方法和另外兩間競逐機器B和機器C的產品的價,它總共只能保回37. 5萬元(12.5萬 x 3) 的固守成本,產能A,B,C的機器已100%用盡,但卻最後虧蝕62.5萬(100萬元-37.5萬元) 。
真正有競爭力的工廠,會詳細分析企業內最弱的一環,疏導瓶頸,解決閒置,它 們會在設計產品上盡量用盡現有產能,例如上述的例子,現在因為市場並不接受單一C機器制的產品,他們或制造一些需要同時C及D機器的產品,去用盡自已的閒 置C機器,又外發D工序到一間正閒置D機器的外廠,因為那外廠D的報價必然是最低。而需要愈多工序的單一產品,其它工廠同一時間有相同閒置機器的機會較 少,很難和你競爭,你便可以用正價競逐單子。
這亦是巴黎當年給老板的報告的重點,最後老板決定只循序微擴自已工廠,而大量擴大外發加工的能力。自此開始,我們的工廠產能便沒有再出現大量閒置的時候。
上述解釋有一些版塊行業,因為投資者的過渡樂觀,大量資金湧入,令到工廠信心大增,大購機器霸佔地盆,最後使整個行業的機器閒置產能上升,工廠間互相競價,行業的總整盈利率下降,落得股票回報率下降的收場。
然而最受注意的行業,就是最應避免投資的行業。因為這些行業競爭的最後結果,往往只有一間能獨佔霸業而其它的相繼下馬,你一是賺幾倍,一是全泡湯。而即使你有非常詳盡的財務分析,這類行業變化迅速,買中前者機會往往決定在於運氣。
Blog友回頭望望歷史,可能或會有些領會吧!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146
巴黎:
今期黃師傅有一篇反向操作的文,值得價值投資人參看,至少我就獲得一點啟發:
黃師傅文的重點是:
1.反向操作必須要真正了解企業的運作和它的內在價值;
2.小心股價下跌是否反映價值永久受損還是只是市場的問題(資金);
3.如果不是永久受損,股價愈跌,股票愈吸引;
4.價值股不應受是否藍籌(大小)的影響。
黃師傅的說法如果沒有茅盾的話,基本上和我的看法一樣,已經全部否定圖表,因為兩幅同樣股價收低於250天或另外的指標的圖表,無法反映何者的股票處於永久性價值受損,即只要細心以營運推算企業核心運作有沒有不尋常折損足夠矣!
而黃師傅的第二和第四點其實是有關聯,Graham說,買內在價值高於股價的股票的風險是,那支股票回歸股價=股票是需要時間,如果在此間出現新條件,內在價值就可能永久受損了。所以他建議應選大價股,因為這些股較受大眾注意,回歸較快速,這看來和黃師傅的看法有相反。
可是Graham說的時候是只以美國一個市場作背景,同時那時即使是大簫條,美國仍是最受全球注意的市場,但明顯地,現在的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受到全球人的注意了。
在今次買賣股票中,我發現,一些大價在美國被低估內在價值的股票,所受的注意的快速的情度,反不如中國的細價又同樣被低估內在價值的股票,因此那支股票先被市場注意,它就會像Graham說的那樣,價格會先回歸而上升,只是這一次不是時常出現的美國大價股了。
而 近期黃師傅的中資細價股的經驗仍是有其一定的道理,但長期而言,Graham的作法的說服力是較強。因為Graham的邏輯正是人的自然邏輯,舉一個例 子,一間有信譽的大公司的奶粉,會較另一間也是很優良的小企的奶粉,在市場回複信心前,更易受到注意,因為這裡說的優良少企的說法只能在往後,人們才能證 明它真的是優良。
我以短、中、長價作總結,當然我的總結不能與Graham的價值投資法有茅盾,也不能妄顧現實的環境:
1. 短期而言,一些即使沒有很多年上市歷史的企業,只要內在價值被低估,因中國市場較受注意,等待回歸價值的時間可能較短,仍可作投資選擇,但因沒有一個較長的業績作為競爭力的參照,必須要有較大的風險分散,也不能寄于長期持有的厚望;
2.中期而言,一些已上市十數年、行業波動性較低,內在價值又被低估的中國企業可佔較大的組合比重;
3.長期而言,一些有很多年歷史、賺錢的美國較大的企業,現在不受注意,但因為出現對它不利、或他們沒有能力處理的新條件的機會較低,等待股價回歸的過程風險相對較低,也可以佔組合的重要一部份。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158
巴黎:
這幾天下定決心轉換組合內的股票,金融類股票佔整體的比重實在太大。不得不放棄部份,我會減持部份己賺了一倍的中銀HK,因為它仍可能會被溢價收購,所以我會留一些,另外我亦會再減持匯豐,雖然我仍然覺得它便宜。
黃 師傅認為他年初以最低價減持匯豐不很對,老實說,低沽後股價繼續升是投資人常遇之事,問題是你沽出後的資金是否買了一隻你認為是更好的股票,而你是否以實 事求事之下做這決定。世事變化無常,只要在買賣那刻,當時的客觀環境有道理便足夠,因為以這種態度、做法,投資智慧才有所增進,行為才能一致。
投資不能意氣用事,不能把別人當明燈是我時常警惕自已要做的東西,無論那人以什麼方法投資。
巴黎最近研究一隻叫思捷環球的股票,因為這隻東西數月前有一個圖表派的Blog友曾高價買進,於是我想番看當日他所持的理由。奇怪的是所有有關文章都已Delete了。
老實說,巴黎最近在Blog文說買入的WFC也跌了不小,據我所知,我當天買的時候所基於的數據並沒有變差。所以我認為,沒有任何支持我現在沽出它的理由,我的臉不會因為這股票近期的下跌而紅,或我認為需要Delete我的舊文去遮掩短暫的損失。
有 很多圖表派的人常常以一些看似客觀的理由批評價值投資,不過很奇怪的是,他們在那一刻看來令人喝采的道理,只是幾個月,有時什至是一個星期,就變成是笑話 一個,慘不忍睹,唯有Delete舊文,然後又再來另一個新的笑話。價值投資法呢?它一早說明,是有可能會買入一隻股價續跌的股票,所以它一早已教定你解 決之道------分散,不是Delete舊文,知無?!!
而黃師傅不只不應可惜那匯豐的一注,反而應該為自已整個組合跑勝大市而自豪!
---------------------------------
我 會在現價買入思捷環球、超大,後者我日前已講解,前者我認為它的財務數據較我之前的TJX更平均、更好,我不習慣高價於傳統價值投資法買股,思捷環球現價 P/E約10倍,P/B是3倍,相乘就是30,高於Graham的建議。不過它的ROE太利害了、它又不似TJX把現金浪費在回購股票上,而是實牙實齒派 息給股東,股東的攤薄多年來少到無可再小,所以股東的權益的變化的數字,非常容易核對,不複雜!
正如黃師傅說,如果沒有永久性的損失,股價愈跌愈吸引,在此"高價"買入後,我會留多兩注,等待思捷再跌再買,如果這是反向操作的話,那其實很Easy,一點也不難,因為它愈跌愈吸引,講完!
至於思捷環球的財務如何?下回再續!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187
巴黎:
這是論語中轉述夫子教訓學生時用的說話。
道聽,在回家的路上聽到一些事,
途說,尚未及家的途中就當是事實說給別人聽。
夫子的意思是,對任何事情,都應實事求是,而不應在不求甚解下做事情。
投資人要謹記,不要犯"道聽途說",因為這會很影響閣下的投資結果。
巴黎的處理方法是"不置可否",即對任何聽到的所謂原因、意見,除非自已親手去證明它,否則一般我都不說它"是"或"非"。
例子如,我不大同意CKM001君的買入呀厘爸爸的理由,但是我只是基於自已的知識程度,自已無做調查,所以我是不能說那支股票應買,或不應買。我只能說自已不知道,我是很認真和沒有含糊的只一個意思!
又例如我一直批評的圖表Blog、或那個時常抽價值投資派水的熱門Blog站,很多時其站內提供的股票買或賣的理由是很膚淺,或邏輯錯亂,但並不代表那支股票的結果會相反。
我想說的是,投資某一支股票是一件獨立於任何人評論的理由的事情,不要相信任何人的建議、意見,只有你自已求證過的是例外。
最近有湯才君對超大提出了疑問及他最後的建議,老實說,湯才君的疑問,都是任何投資人,投資股票時應該問的問題,遇到這些問題,應要做的是求證,如果沒有求證,或沒有時間、或沒有興趣,最好的處理方法是閣置建議,而非下一個結論,否則你就時常要打倒昨日的自已了。
毛 澤東說過,沒有實地調查過的人沒有發言權,巴黎以這話作總結,我不是想譏諷湯才君,事實湯君是少數實事求是的Blog主,很多篇文都做過功課才post, 湯君也很老實說出他沒有做過研究,我也不是因為他建議不要買自已的超大而反擊,只是,沒有做過調查,真的不能發買或賣的言!這是學習價值投資法的規矩!
p/s: 不要誤會巴黎,我是歡迎Blog友任何對682的疑問,解決不了閣下的問題,就是解決不了自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