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公司做產品的3個大坑:找到痛點需求、核心種子用戶、專家思維

http://news.iheima.com/show-9-143924-1.html

微創新就是一針捅破天

什麼叫微創新?先跟大家簡單講一個小的故事,小米電視2有一個微創新很奇葩,叫什麼?就是幫你找到遙控器,好幾個創始人告訴我,就著一個小的功能我就願意買這個電視,因為他們覺得找遙控器是一個特別痛苦的體驗。但是為什麼電視廠商做了30年的電視產品,都沒有找到這個微小的用戶體驗點,為什麼?

自從我5年前提出微創新以來,微創新已經形成一個流派,應該說是最實戰、最解決問題的一個流派。微創新就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應用創新。不是十年磨一劍的大創新,不是一招鮮吃遍天。微創新有三個關鍵詞,也是三個「微」,第一是微小硬需,第二是微小聚焦,第三是微小迭代。微創新假如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一針捅破天,現在是一個拼爹的時代,更是一個拼產品的時代,產品必須一針捅破天。

小米為什麼成功?其實小米就是做到了一針捅破天。

小米的一針捅破天就是超高性價比,超高性能、超低價格,軟硬件分離,小米做所有的產品,不管是做電視,還是做手機、做平板、做小米盒子,它把性能做的很高,但是價格幾乎都打掉一半,小米是靠這一招顛覆電視、顛覆手機、顛覆平板甚至顛覆移動電源,小米手機在中國已經成為手機出貨量第一大的品牌,它只花了不到三年時間。

一針捅破天也是我拷問很多創業企業的最核心一環,能不能找到用戶的一個核心痛點,聚焦往死了做。什麼叫往死了做?就是把這個產品做到極致,超級極致,讓自己都愛不釋手。

舉一個例子滴滴打車,大家知道滴滴打車顛覆了中國人的打車習慣,但是在滴滴打車之前有很多的打車軟件並沒有真正火起來,為什麼是滴滴打車?滴滴打車的成功就是靠一針捅破天,它的一針是什麼?就是快。大家知道一個用戶打車的時候他的最長忍耐習慣是兩分鐘,假如等的時間太長他會覺得這個軟件不好,那麼滴滴打車就做了一個核心的聚焦,就是怎麼樣讓用戶在90秒鐘之內可以快速打車,為了實現這個一個小的核心的功能,他們花了很大精力去運營司機,提升司機的活躍度和好感度。

如何一針捅破天?我們說必須找到一級痛點,一級痛點就是用戶最痛的需求點,很多創業公司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有找到一級痛點。舉個例子,我們有很多學員做移動電源,他們做了很多微創新,比如土豪金,比如私人定製,還有加上拉卡拉。但是,小米移動電源出來後,10400毫安69元,一下子對很多公司都是毀滅性的衝擊。為什麼?因為小米移動電源只做了一個點,就是超高性價比,這是一級痛點。土豪金在一級痛點面前弱爆了。

對創業者來講找到一級痛點其實很難,我再問大家一下,大家其實可能都喜歡吃小龍蝦,我們微創新總裁營的課堂上曾經有一個案例討論,一個學員是一家很知名的餐飲企業,他們想做一款產品叫「麻辣小龍蝦」,他們發現很多人吃小龍蝦的一個很大的痛點就是感覺不乾淨,他們花了大量成本去解決這個問題,後來去洞庭湖找到一種最乾淨的小龍蝦,掰開腮都是白色的,但是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乾淨真的是吃麻辣小龍蝦的一級痛點嗎?不是的,麻辣小龍蝦的一級痛點不是干淨而是麻辣的味道,是一種重口味。

創業者必須警惕的3個大坑

找到一級痛點非常不容易,對創業者來講有三個大坑非常值得警惕,我們看到很多創業者前赴後繼地掉到這個大坑裡面。

第一個坑是什麼?就是我們一定要找到痛點需求而不是找到裝逼需求,很多創業者他們創業特別容易找到一個裝逼需求。什麼叫裝逼需求?就是沒有從用戶出發,而是從自身出發,自己覺得這樣的需求很重要。

第而個坑是什麼?第二個大坑就是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種子用戶,而是一上來就想攤大求全,一上來就想搞定所有的用戶,做產品必須先搞定一小部分種子用戶,我們叫滾雪球模式,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其實你會發現所有流行的產品一開始都是小眾產品,先做好小眾才能做好大眾。

第三個大坑是什麼呢?是我們說的專家思維。我常說不要像專家一樣思考,要像腦殘一樣思考。因為用戶體驗的最高標準就是腦殘,國外一本書叫《Don't make me think》(別讓我思考),如果讓我翻譯成中文應該翻成「腦殘」,我們做產品一定不要像專家那樣想問題,而是要站在用戶角度,像腦殘一樣想問題。

有人問:微創新和顛覆性創新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微創新方法論跟工具,也是互聯網公司在中國顛覆市場的潛規則,很多公司通過微創新實現了大的顛覆,顛覆性創新很多時候對很多公司來講都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顛覆性創新在工業時代頻繁發生,它的本質是「非線性改變」,英特爾前董事長格魯夫對此做過精闢的總結:「我想援引物理學上的一個概念來描述兩種戰略行動之間的區別。如果一家公司的戰略行動的效應只改變了它自身的競爭地位而非整個環境,該行動就是線性的。相反,非線性的戰略行動則會使環境發生變化,而該公司及其競爭對手都必須應付這一變化。」現在的商業世界,我們很難發現一家公司靠一個技術就產生非線性改變,而互聯網公司製造了大量的、顛覆性的非線性改變,但是,不管是谷歌、騰訊、小米等,他們最核心的武器是靠持續的快速迭代。即便是最毀三觀的特斯拉,也是經歷過10年時間的快速迭代才到今天。

我想讓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做創業是在做教科書還是在做市場?大家看一下我們身邊的互聯網公司,我們身邊的成功的中國企業,有哪個是靠顛覆性創新成功的,誰能夠舉個例子?靠微創新成功的公司很多,生長茂盛,野蠻成長,比如說騰訊,它是中國微創新之王。

我想提醒的是,做創新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我們是為瞭解決用戶的痛點而創新,是為了實現用戶的美好生活而創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16

創業公司做產品的3個大坑:找到痛點需求、核心種子用戶、專家思維

http://news.iheima.com/show-9-143924-1.html

微創新就是一針捅破天

什麼叫微創新?先跟大家簡單講一個小的故事,小米電視2有一個微創新很奇葩,叫什麼?就是幫你找到遙控器,好幾個創始人告訴我,就著一個小的功能我就願意買這個電視,因為他們覺得找遙控器是一個特別痛苦的體驗。但是為什麼電視廠商做了30年的電視產品,都沒有找到這個微小的用戶體驗點,為什麼?

自從我5年前提出微創新以來,微創新已經形成一個流派,應該說是最實戰、最解決問題的一個流派。微創新就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應用創新。不是十年磨一劍的大創新,不是一招鮮吃遍天。微創新有三個關鍵詞,也是三個「微」,第一是微小硬需,第二是微小聚焦,第三是微小迭代。微創新假如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一針捅破天,現在是一個拼爹的時代,更是一個拼產品的時代,產品必須一針捅破天。

小米為什麼成功?其實小米就是做到了一針捅破天。

小米的一針捅破天就是超高性價比,超高性能、超低價格,軟硬件分離,小米做所有的產品,不管是做電視,還是做手機、做平板、做小米盒子,它把性能做的很高,但是價格幾乎都打掉一半,小米是靠這一招顛覆電視、顛覆手機、顛覆平板甚至顛覆移動電源,小米手機在中國已經成為手機出貨量第一大的品牌,它只花了不到三年時間。

一針捅破天也是我拷問很多創業企業的最核心一環,能不能找到用戶的一個核心痛點,聚焦往死了做。什麼叫往死了做?就是把這個產品做到極致,超級極致,讓自己都愛不釋手。

舉一個例子滴滴打車,大家知道滴滴打車顛覆了中國人的打車習慣,但是在滴滴打車之前有很多的打車軟件並沒有真正火起來,為什麼是滴滴打車?滴滴打車的成功就是靠一針捅破天,它的一針是什麼?就是快。大家知道一個用戶打車的時候他的最長忍耐習慣是兩分鐘,假如等的時間太長他會覺得這個軟件不好,那麼滴滴打車就做了一個核心的聚焦,就是怎麼樣讓用戶在90秒鐘之內可以快速打車,為了實現這個一個小的核心的功能,他們花了很大精力去運營司機,提升司機的活躍度和好感度。

如何一針捅破天?我們說必須找到一級痛點,一級痛點就是用戶最痛的需求點,很多創業公司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有找到一級痛點。舉個例子,我們有很多學員做移動電源,他們做了很多微創新,比如土豪金,比如私人定製,還有加上拉卡拉。但是,小米移動電源出來後,10400毫安69元,一下子對很多公司都是毀滅性的衝擊。為什麼?因為小米移動電源只做了一個點,就是超高性價比,這是一級痛點。土豪金在一級痛點面前弱爆了。

對創業者來講找到一級痛點其實很難,我再問大家一下,大家其實可能都喜歡吃小龍蝦,我們微創新總裁營的課堂上曾經有一個案例討論,一個學員是一家很知名的餐飲企業,他們想做一款產品叫「麻辣小龍蝦」,他們發現很多人吃小龍蝦的一個很大的痛點就是感覺不乾淨,他們花了大量成本去解決這個問題,後來去洞庭湖找到一種最乾淨的小龍蝦,掰開腮都是白色的,但是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乾淨真的是吃麻辣小龍蝦的一級痛點嗎?不是的,麻辣小龍蝦的一級痛點不是干淨而是麻辣的味道,是一種重口味。

創業者必須警惕的3個大坑

找到一級痛點非常不容易,對創業者來講有三個大坑非常值得警惕,我們看到很多創業者前赴後繼地掉到這個大坑裡面。

第一個坑是什麼?就是我們一定要找到痛點需求而不是找到裝逼需求,很多創業者他們創業特別容易找到一個裝逼需求。什麼叫裝逼需求?就是沒有從用戶出發,而是從自身出發,自己覺得這樣的需求很重要。

第而個坑是什麼?第二個大坑就是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種子用戶,而是一上來就想攤大求全,一上來就想搞定所有的用戶,做產品必須先搞定一小部分種子用戶,我們叫滾雪球模式,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其實你會發現所有流行的產品一開始都是小眾產品,先做好小眾才能做好大眾。

第三個大坑是什麼呢?是我們說的專家思維。我常說不要像專家一樣思考,要像腦殘一樣思考。因為用戶體驗的最高標準就是腦殘,國外一本書叫《Don't make me think》(別讓我思考),如果讓我翻譯成中文應該翻成「腦殘」,我們做產品一定不要像專家那樣想問題,而是要站在用戶角度,像腦殘一樣想問題。

有人問:微創新和顛覆性創新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微創新方法論跟工具,也是互聯網公司在中國顛覆市場的潛規則,很多公司通過微創新實現了大的顛覆,顛覆性創新很多時候對很多公司來講都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顛覆性創新在工業時代頻繁發生,它的本質是「非線性改變」,英特爾前董事長格魯夫對此做過精闢的總結:「我想援引物理學上的一個概念來描述兩種戰略行動之間的區別。如果一家公司的戰略行動的效應只改變了它自身的競爭地位而非整個環境,該行動就是線性的。相反,非線性的戰略行動則會使環境發生變化,而該公司及其競爭對手都必須應付這一變化。」現在的商業世界,我們很難發現一家公司靠一個技術就產生非線性改變,而互聯網公司製造了大量的、顛覆性的非線性改變,但是,不管是谷歌、騰訊、小米等,他們最核心的武器是靠持續的快速迭代。即便是最毀三觀的特斯拉,也是經歷過10年時間的快速迭代才到今天。

我想讓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做創業是在做教科書還是在做市場?大家看一下我們身邊的互聯網公司,我們身邊的成功的中國企業,有哪個是靠顛覆性創新成功的,誰能夠舉個例子?靠微創新成功的公司很多,生長茂盛,野蠻成長,比如說騰訊,它是中國微創新之王。

我想提醒的是,做創新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我們是為瞭解決用戶的痛點而創新,是為了實現用戶的美好生活而創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33

獨家專訪金融騙子變話術專家 《華爾街之狼》本尊來台一張門票30萬元的銷售課 搶先公開

2014-07-14  TWM
 
 

 

曾是美國金融騙子、《華爾街之狼》的本尊貝爾福特,出獄後靠著出書、演講,賺得比從事股票經紀時還要多。七月下旬首度來台演說的貝爾福特,將傳授他的獨門銷售術,箇中祕密在於:問對問題。

撰文‧鄧麗萍

坐牢二十二個月,讓他一夜之間從億萬富豪的天堂,墜入貧窮破產的地獄;出獄後,卻靠著全球巡迴演說東山再起,賺得比過去最高峰時期還多,今年目標是一億美元(約台幣三十億元),展開漫長的還債之路。

他,就是電影《華爾街之狼》的本尊,喬登.貝爾福特(Jordan R. Belfort)。

電影只演了貝爾福特的前半生,二十多歲就在華爾街叱咤風雲,賺進大把鈔票,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但隨後因詐騙投資人上億美元而鋃鐺入獄。二○○六年出獄後,貝爾福特從金融騙子變身職業演說家,下半生華麗轉身,賺到的鈔票比坐牢前還要多!

七月二十四日,貝爾福特受Success Resources(SR台灣)之邀,將親臨台灣舉辦唯一一場的公開演說,大部分入場券一開賣就售罄,門票最高更賣到三十萬元。《今週刊》獨家越洋專訪貝爾福特,讓你搶先一窺這場要價三十萬元的演講精華。

撇開金融犯罪不談,貝爾福特是位天生的銷售高手,二十三歲初出茅廬時,賣的是牛肉和龍蝦。當時,他在紐約長島挨家挨戶地兜售冷凍龍蝦和牛排,並且夢想自己有朝一日發達致富。短短幾個月之內,他開始經營一支車隊,每週運送五千磅的牛肉和龍蝦。

然而,躁進的貝爾福特卻因擴張得太快,資金周轉不靈,二十五歲時就宣告第一次破產,背上二萬四千美元的債務。但他不以為意地說:「我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但銷售肉類這門生意的賺頭太少。」為了還債,貝爾福特混跡華爾街,從最底層做起,逐一打電話給潛在客戶,憑著巧舌如簧,從投資人那裡騙取資金,並培養了一批手下,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詐騙。貝爾福特最拿手的陌生電話推銷技巧,就是「柯達推銷術(Kodak pitch)」,首先吹捧一支藍籌股(績優股,通常是柯達),當投資人接受了藍籌股這個誘餌之後,接著才會推銷利潤較高的垃圾股,從中賺取可觀的佣金。

很快地,貝爾福特二十七歲就自立門戶,創設證券公司,有超過一千名股票經紀人替他工作,所有的銷售技巧訓練,都由他親自指導,高明「騙術」為他帶來五千萬美元(約十五億元新台幣)的年收入。

但夜路走多總會遇到鬼,○三年,貝爾福特被判洗錢和證券詐欺罪名成立而入獄,且須賠償一千五百多名遭欺騙的投資人,共計約一.一四億美元(約台幣三十三億元)。

現年五十二歲的貝爾福特,出獄後憑著過人的口才和魅力當起講師,其中最知名課程叫作「直線式」(Straight Line)推銷方法,就是通過一系列事先想好的步驟,從初識客戶到最終賣出產品。

必勝第一步:創造購買動機

開場白別說「這很棒」

如今,貝爾福特最常示範的,卻是如何推銷一支平凡無奇的筆。在電影《華爾街之狼》結尾,已出獄的他發表演講,開頭第一句話,就是拿出一支筆,交給台下的觀眾說:「請將這支筆賣給我」。結果,接連問了三位觀眾,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這支筆很好用」、「這支筆很棒」等。

電影裡沒告訴你的答案,貝爾福特在受訪時,提出了解答:「你應該講的第一句話,就是想辦法創造出客戶需求。」一般業務員會犯的毛病是,一味地吹捧手上的產品有多好,然後滔滔不絕地介紹它的特點和細節。但貝爾福特說,高明的業務員是這樣做的:「在我賣筆給任何人之前,我需要知道他這個人、他有用筆嗎、需要什麼筆、多久用一次、慣用什麼筆、用筆來做什麼、使用筆的時間有多少等。」「沒有這些初步的資訊,你就會像個白痴。」貝爾福特直言,銷售的第一步是問對問題,透過詢問掌握雙方談話的主導權,既能快速篩選「會購買的顧客」,也能讓潛在客戶找到自己的需求與購買動機。

必勝第二步:展現專業

被拒絕時學會轉彎

接著第二步,業務員才開始向客戶展現自己的專業知識、介紹手上的產品,第三步才是說服客戶,你的產品如何能滿足他的需求。

「如果客戶說,他不需要筆時,我會轉個彎問他:你知道誰需要這支筆嗎?」貝爾福特說,不強迫推銷別人不需要的東西,反而可能打開另一扇窗。

貝爾福特認為,業務員「不是一個成功的說服者,而是一個成功的提問者」。如果無法瞭解客戶的真正需求、信仰和價值觀,甚至痛苦的購買經驗,往往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必勝第三步:說服客戶

別強迫推銷,學習優雅地失敗他提醒,如果確認自己手上的產品無法滿足客戶,與其短視近利、強迫推銷,不如「優雅地失敗」,反而為自己留一條後路,日後客戶有需求時,自然就會想起你。

唯有先掌握這三步驟,才能搞定好生意。貝爾福特舉例,就像賣房子,你必須先掌握客戶是否需要房子、夢寐以求的房子是什麼、有多少個小孩,這才是銷售技巧的重點。

這堂課看似簡單,卻讓貝爾福特每小時的講課進帳高達三萬美元。如今,不當華爾街之狼,貝爾福特賺得更多,透過出書和出售電影版權獲利至少兩百萬美元,加上演講、授課以及在澳洲投資,「今年我會賺比我做股票經紀最高峰時還要多的錢。」他說,「我的目標是一億美元以上,這樣我就能在今年把錢賠給每一個人。」貝爾福特擁有高超的銷售和說服技巧,雖然是拜他的天賦所賜,但他認為,自己並非天生就能成功,而是經過多年的歸納和教訓,形塑出一套系統和法則。「成功的推銷術,不僅是在賣產品,也在賣自己、賣產品所屬的公司。」這三者是連成一線的。

弔詭的是,過去曾是不道德的金融詐欺犯,如今貝爾福特卻大力倡導「良心銷售與說服」。他所謂的良心銷售與說服,不是讓客戶接受他們不願意或不該接受的東西,而是讓他們克服踟躕不前的心理障礙。

「我教我的學生,千萬不要操弄客戶,或向他們施壓,而是協助他們有能力去決定他們需要的。」貝爾福特認為,銷售技巧與「陷阱」無關,也不是假道學,它是為客戶開啟機會和認知的手法,唯有讓客戶感受到業務員所賣的產品和服務,能為他們帶來好處,才是銷售成功的黃金定律。

找回遺失的靈魂

貝爾福特自評財富滿分

經歷過華爾街金錢遊戲的暴起暴落,貝爾福特的金錢觀有了改變。一如電影所見,他長久以來抱持的信念是,「我曾經是個有錢人,也曾是個窮光蛋,但每一次,我都選擇富有。」如今卻覺悟到,比起貧窮,金錢雖能夠讓人自由,但最終卻是愛與支持你的人,給予你真正的財富和快樂。

對成功的定義,貝爾福特也有了新詮釋。曾經他以電影《華爾街》主角蓋柯為師,並把「貪婪是美德」奉為座右銘,如今他承認錯了,「野心和熱情才是好的。」而他的未來目標是,「要給別人超過自己所獲得的」,那是成功得以延續的關鍵所在。

演講時,貝爾福特總會讓觀眾替自己的「財富指標」打分數,其中不僅是收入多寡,還包括他們如何評量信念、道德標準和願景等。當被問到,他如何評價現在的自己時,貝爾福特說:「如果滿分是十分,現在的我,會給自己接近十分。」「真正的教訓,都是來自於失敗之中。」自言在華爾街遺失了靈魂的貝爾福特,這七年多以來,企圖從戲劇性的大起大落中重新出發,從最失敗的成功者,變成最成功的失敗者。

有人說,這位華爾街之狼已經從良,也有人形容他「狼」性不改。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背著一.一四億美元的債務,貝爾福特仍會憑著天賦的巧舌,四處演說授課,不失年輕時縱橫華爾街的掙錢狠勁。

貝爾福特

出生:1962年

現職:作家、演說家

學歷:美利堅大學生物學學士經歷:L.F.Rothschild firm 經紀、Stratton Oakmont 證券公司創辦人外號:華爾街之狼、股市羅賓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39

《專家傳授》營養師開菜單 少油、少鹽更要低GI 健康飲食3原則 教你吃對澱粉

2014-08-04  TCW
 
 

 

低GI(升糖指數)飲食方式,已經蔚為健康飲食新指標。

《今週刊》邀請知名營養師謝宜芳,分享三個飲食原則,並開出低GI飲食菜單,讓你吃出美麗又健康。

撰文‧許瓊文

還在用計算卡路里的方式減重嗎?近年來,「低GI飲食法」已經成為減重、健康飲食的新方法。在日本風行的「胰島素減肥法」,事實上就是低GI飲食法。

GI值就是升糖指數,若吃進低GI值食物,血糖可以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正常人可遠離糖尿病風險,而已經有糖尿病徵兆的人,更能有效控制血糖。除了健康之外,低GI食物消化速度較高GI緩慢,比較不容易有飢餓的感覺,不會暴飲暴食,就不容易囤積過多脂肪,自然就不易變胖。

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任羅福松說,過去十多年來,大家奉行卡路里減重法,在美國臨床上發現,有些肥胖的人在飲食上已經採取少油、低鹽等方式,精密計算每天總卡路里的攝取,體重還是減不下來,或是容易復胖。

「就像是拼圖少一塊,問題就出在吃太多GI值高的食物。」羅福松進一步解釋,最正確的飲食觀念,就是計算卡路里「總量」後,還要仔細挑選食物「品質」,選擇低GI的飲食攝取。

事實上,低GI飲食法則並不是只有減重或是糖尿病患,才需要遵守,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認為,預防更勝過治療,不要胖到得糖尿病,才做飲食控制,一般的人要維持身體健康,更應該遵守低GI的飲食原則。

原則一:選對食材

糙米優於白米飯 白吐司GI偏高知名營養師謝宜芳提出三個「低GI飲食」的原則:第一、挑選低GI食材,第二、選擇低GI的烹調方式,第三、正確的用餐順序。食物的GI值會因為烹調方式有所改變,所以低GI飲食法,除了選對食材也要用對烹調方式。

低GI飲食中,食材的選擇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許多人會認為只有加了「糖」的東西,吃起來甜甜的才是高GI,事實上有許多「澱粉類」食物,都是高GI值族群。

蘇秀悅說,偏偏澱粉類是六大類食物(奶、蔬菜、油脂、蛋豆魚肉、水果及五穀根莖)中,每餐攝取比率最高的一項,大約佔五五%,因此若不小心吃進澱粉類,也就容易把高GI食物吃進肚子。

「其實把白飯吃進嘴裡,咀嚼久了會甜甜的,就是因為澱粉裡含有很高的糖分,表示GI值高。」謝宜芳說,台灣是以米飯為主食的飲食文化,所以不可能完全不吃飯,但要懂得選對食材健康地吃。

謝宜芳建議以「全五穀類」食物,替代白米飯作為主食,例如:米飯類儘量選擇糙米勝過於白米;若要吃饅頭,也儘量選擇五穀雜糧饅頭,而非細緻的白饅頭;常吃的白麵條,也儘量改以蕎麥麵或全麥麵。

麵包大多是精緻加工後的成品,因此熱量也偏高,有的為了增加風味加了糖,使得GI值更高,在選用時要小心,或在攝取的量上面減半,以避免吃進過高熱量。即使是沒有味道的白吐司,GI值也相當高,在選用麵包類食物,儘量以裸麥、全麥等麵包比較好。

另外,有些五穀根莖類的GI值很高,也必須注意。例如:馬鈴薯、芋頭、山藥等,雖然吃起來不甜,但是也都屬於高GI食物;謝宜芳建議,如果吃了馬鈴薯或芋頭,白飯、麵條等主食的份量就要減量,控管總澱粉攝取量,並降低高GI值的攝取含量。

在水果類,謝宜芳提醒越甜的水果GI值越高,這是基本原則,像是西瓜、哈密瓜、鳳梨、水蜜桃等都是高GI。現在路跑正流行,馬拉松跑者在起跑前會吃一根香蕉,以因應跑步過程中需要的能量代謝,但是不同熟度的香蕉GI值也不同。青綠色不熟的香蕉GI值最低;熟到一定程度出現黑色斑點,即所謂的「芝麻蕉」糖分最高,GI值也最高;但是如果再繼續放,過熟的香蕉GI值又會降低。「食物就是這樣很有趣,隨著熟度的不同,GI值變化也不同,所以要聰明選擇。」謝宜芳提醒。

除了不同食材的GI值不同,食材的烹煮方式也會影響食物的GI值。

原則二:正確料理

麵不要煮過熟 吃水果比喝果汁好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白飯與稀飯。雖然都是米,但因為稀飯用較多的水,澱粉被水糊化的程度高,較容易被腸胃吸收,因此稀飯的GI值比白米飯高,這是在烹調上造成GI值的明顯差異。

再以義大利麵為例,謝宜芳就建議,義大利麵儘量不要煮過爛、過熟,只要麵心熟透就可以撈起;甚至國外有研究指出,在水中加一點鹽,也可以幫助食物在烹調後的GI值下降。

同理,果汁也會比水果原態的GI值高。因為水果打成果汁後,人體更容易消化吸收,GI值就飆高。

這樣說來,幾乎所有澱粉類主食都不能吃?謝宜芳笑著進一步解釋,義大利麵不是不能吃,而是儘量不要使用罐頭醬汁,多加一點蔬菜、香菇等配菜,「用很多蔬菜來騙過自己的胃,可以增加飽足感,卻不用吃進過多的澱粉。」此外,在烹煮的過程中,要有「分層料理」的概念,避免把全部的東西放在一起煮得糊糊爛爛的。例如,謝宜芳建議的義大利麵作法(見右頁「低GI菜單」),先用油爆香大蒜與香菇,撈起後關火,用低溫油快速的炒過雞絲,透過一點油讓雞絲呈現滑嫩的感覺,就可以取代裹粉功能。

把每一種料都分開炒至合適的熟度,再放在一起加入調味料,快速拌炒一下就起鍋。而謝宜芳的義大利麵料理用的是台式醬油,而非一般的義大利麵青醬或起司醬,「這些醬料的熱量與GI值都很高,多吃並不好,醬油可以讓食物有味道又不過量。」謝宜芳說。

至於烹調方式,謝宜芳建議儘量以水煮、汆燙取代油炸、火烤,有些人可能覺得水煮的味道不夠,還是喜歡用爆香熱炒的方式,謝宜芳建議鍋內先放一些水再放油,用「水炒」的方式,食物不會過分烹煮,也不會過油,減少油煙對身體的傷害,風味一樣美味。

烹煮方式不同,食物的GI就不同,以馬鈴薯來說,蒸熟的比烤過的低,帶皮吃又好過去皮吃;而油炸薯條不只GI值高,熱量更高,是最不建議的食用方式。食物經過太白粉勾芡,例如肉羹麵、蚵仔麵線等,都屬於高GI值的食物,也應儘量少食用。

有些減重方式教大家戒「澱粉」,只攝取肉類或豆類蛋白質,加上蔬菜纖維質,蘇秀悅說確實有這樣的減重法,臨床上也看得到效果,但是營養師並不推薦,「畢竟這不是均衡的飲食方式,澱粉還是很重要的營養攝取來源。」

原則三:先後有序

沙拉↓ 湯↓肉類↓飯麵等主食既然要均衡地吃,就代表六大營養類型的食物都必須攝取一定的量,但謝宜芳也提出一個新的觀念,「不只是食物的份量、質量要控制,吃的順序也很重要。」最先選擇纖維質多的食物,比方說蔬菜,高纖維食物能降低消化速度,避免血糖值快速上升,「也可以騙過我們的胃,避免吃過量的澱粉。」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西餐中,先上沙拉、湯的原因,這才是健康的飲食順序,之後再選擇蛋白質的攝取,大部分是肉類為主,最後才選擇澱粉主食,例如飯、麵等。

同時,「細嚼慢嚥」雖然是老生常談,但謝宜芳也再次強調,很多上班族因為忙,飲食不正常,經常餓過頭導致下一餐吃太快、吃太猛,除了暴飲暴食過量外,狼吞虎嚥的結果也會造成血糖快速上升,或是餓太久血糖太低等不穩定。

吃對順序,用正確方法飲食,降低食物在體內的GI值,避免血糖驟升,對消化系統也有幫助,才是健康的養生之道。

動手降GI

偶爾可以把飯放隔夜(但要保鮮),或是把馬鈴薯燙熟後放入冰箱冷藏,再重新熱過後食用,可以降低GI值。

汆燙義大利麵條時,若在水中加入一點鹽,不要煮太爛,可以降低麵條的GI值。

這樣吃,減輕身體負擔 —— 謝宜芳建議的低GI菜單生機飲食 中式料理 西式料理早餐 無糖高纖綜合穀物30公克無糖低脂優格(希臘優格)

綜合堅果果乾

水果:蘋果丁、番石榴丁 糙米飯8分滿

番茄豆腐

材料:番茄、豆腐、醬油

苦茶油蒜末拌地瓜葉

材料:地瓜葉、苦茶油、蒜末適量

醋味海帶芽

材料:海帶芽、薑末、醋、麻油 蘆筍酪梨沙拉材料:酪梨、蘆筍、橄欖油、酸豆、洋蔥+醃燻鮭魚(或溫泉蛋)

全麥吐司

低脂鮮奶

午餐 茄汁咖哩泡飯

材料:洋蔥1個(切絲)、蔬菜高湯1大匙、蒜2瓣、薑1小匙、咖哩粉1小匙、番茄1顆、鷹嘴豆1/2碗、扁豆1碗、糙米1碗

茄子肉醬蕎麥麵

材料:蕎麥麵120公克、日本種茄子1大顆、小黃瓜1根、毛豆半碗、生香菇3~4朵、麻油2小匙、豬絞肉100公克

梅醋苦瓜

材料:苦瓜、紫蘇梅、天然果醋

竹筍雞湯

材料:雞肉2塊、竹筍1根、薑片、乾香菇1朵 菇菇義大利麵材料:生香菇4~5朵、金針菇1包、竹筍1根、辣椒、蒜、芹菜、雞肉絲120公克、義大利麵160公克、橄欖油

晚餐

紫洋蔥芽菜拌有機豆腐

材料:紫洋蔥、黑豆芽、有機豆腐、醬油、紅酒醋

醋拌海帶芽

材料:海帶芽10克、醋、檸檬、白芝麻、薑絲適量

納豆味噌湯

材料:納豆1盒、金針菇半包、味噌高湯、胡蘿蔔絲適量

老梅醬煮鯖魚

材料:鯖魚2片、蔥2根、薑1大片、老梅醬適量

檸檬高麗菜

材料:紫洋蔥半顆、高麗菜1/4顆、鹽1小匙調味汁:米醋4大匙、檸檬汁1大匙、初榨橄欖油2小匙、檸檬薄片3片

炒豬肉牛蒡絲

材料:豬裡脊肉50公克、牛蒡1根、胡蘿蔔1/4條、菜豆5~6根調味料:醬油1大匙、酒1大匙、糖1小匙拌勻備用

蒸鮭魚佐芥末蒔蘿醬

材料:去骨鮭魚片2片、檸檬汁1大匙、鹽、白胡椒、橄欖油1小匙

配料:蘆筍、馬鈴薯

芥末蒔蘿醬材料:絹豆腐100公克、芥末醬1大匙、新鮮蒔蘿末4大匙、蜂蜜1大匙、水1/2杯、醬油1/2小匙、胡椒粉1/4小匙、橄欖油2大匙註:食譜中的GI、GL值及卡路里,皆經過營養師精心調配,不同類型的9道菜可以自由搭配食用

資料來源:謝宜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33

《專家看法》嚴辦周永康 習李體制背後的改革盤算 中國可望走出一波新多頭格局

2014-08-11 TWM
 
 

 

中國上證指數近來漲勢凌厲,目前正處於空翻多的關鍵時刻。歷經多個景氣循環洗禮,深諳長期投資之道的劉俊傑指出,「習李體制」的「微刺激」振興經濟新方案如果奏效,陸股有機會走出一波長多走勢。

口述.劉俊傑 整理‧劉俞青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習近平與李克強接班態勢底定,緊接著啟動一連串的經濟體制改革至今,我可以非常肯定的是,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而以這個做基底,加上估值夠低的基期,中國股市非常有機會邁入一個五到八年的長多格局。

我看好中國經濟改革的原因,可以從最近清算周永康事件,和習近平上台後提倡的「反腐倡廉」,看出他想要從頭清理國家基本面的決心;如果外界以為這些動作只是為了要鞏固權力的鬥爭,而忽略習李的理想性與企圖心,就無法看清未來中國的走向。

因為如果只是為了剷除政敵,有很多方法可以進行,經濟上也可以承繼前朝遺緒,一切照舊就好。像二○○八年一發生問題,胡錦濤曾撒人民幣四兆元救市。習李要讓中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快速上來,要在自己任期內度過經濟調整難關,其實也可以依樣畫葫蘆,猛砸國家資源,例如調降存款準備率、甚至繼續印鈔票撒錢等等。

「微刺激」改革

讓中國更貼近自由經濟

但他們沒有,他們選擇了更細緻、也更困難的「微刺激」改革,光這一點就可以反證,習近平和李克強不只是為了權力鬥爭,而是有機會成為真正讓中國進一步現代化的關鍵性領導人。

過去中國的經濟發展進程,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是一九四九年到八○年,也就是從毛澤東到四人幫垮台,這是一個經濟上民不聊生的時期;第二個階段則是從八○年代到二○一一年,從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到胡錦濤執政時代,讓中國從赤貧階段慢慢進入小康格局,但是中國一黨專政的特殊體制,共產黨掌握大多數國家資源,三十年經濟發展的成果,大部分由國家及共產黨權貴階層共同分享,並形成巨大的貪腐結構。

緊接著,習近平和李克強兩人聯手,開啟了第三階段的改革,一方面他們要剷除貪腐這一塊,背後的意義是,過去長期由共產黨完全掌控國家所有資源,包括「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習李體制至少要打破其中一部分。也就是「政治利益」短期間還不願分享出來,但「經濟利益」已經不再像以前,完全掌控在所謂權貴階級、太子幫這些人手上;從另一個角度說,這個改革就是要讓中國市場的經濟制度,更貼近資本主義和自由經濟。

換句話說,經過這次改革動作,政治上還是維持現況,但在經濟上,中國人民已經可以逐步分享到經濟成長的利益,習李改革最大的意義之一,就是把部分的經濟利益願意釋放到民間,與人民和股東共同分享。

這個重大的意義,可以從市場上許多地方看到。例如被美國媒體稱為「周永康家族印鈔機」的中石油(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從今年年初傳言要查辦周永康開始,中石油在H股的股價就一路漲,如今漲快五成;這代表什麼?如果我們由事後諸葛來看,中石油光被周永康集團拿走的股東權益有多少?這是好幾千億人民幣的事。

過去這些股東權益很多是被共產體制下的貪腐集團瓜分掉,但現在習李體制認為這樣不行,試想,有多少類似的股東權益要被釋放出來?

另外,又例如日前,陸媒披露,李克強在國務院的常務會議上,重話怒批國家四大行等大型銀行,只會貸款給國企等大企業,他說「作為銀行,大生意要做,小生意也要做」;這代表什麼?代表他有意識地將中國經濟成長的果實,慢慢釋放給更多的企業與人民。

習近平和李克強在做的,就是所謂的「穩增長,調結構」,就是所謂「微刺激」,如果他今天只要讓GDP成長,太簡單了,他們根本不必忍受全世界對今年中國經濟成長「能不能到七.五%」的質疑。

更深一層想,不要說七.五%,就算今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只有六%,但如果這個「六%」可以維持「十年」,都是很驚人的成績,這中間的關鍵在哪裡?在於你能不能「持續」,許多人思考事情都沒有可持續的概念。

治理和改革

不求立竿見影 從基本面做改善我們看最近六年的宏達電和大立光做比較;這兩家公司○八年時的每股盈餘都在二、三十元,○九年大立光甚至掉到十幾元,可是宏達電在一○年、一一年的每股稅後盈餘︵EPS︶分別到四十幾元、跑到七十幾元,市場認為它是大成長股,每年成長率都高達四到五成。問題是,它沒辦法持續,一二年EPS掉到剩十幾元,去年甚至虧損。但同一時間,大立光都維持在成長的軌跡上。

所以最近六年成長的可持續性,在宏達電上消失了,所以一一年時宏達電一千三百元、大立光站上一千元,並稱股王股後,但今天大立光二千多元,宏達電剩一三○元;你能想像當時你去選兩家台灣最好的公司,才不過兩年的光景,兩者差距二十倍。

這個概念套用在中國市場上,可持續性的概念就在於,中國的經濟不可以像宏達電一樣,今年還維持七%、八%的高成長,但兩年就崩盤。如果中國經濟也突然掉到剩二%,所有的問題都會爆出來,一定會天下大亂。

所以我認為,習李做的一些事情,其實可以縮影成「一家正在進行公司治理與體質轉型的公司」,在治理和改革的動作,他們不求立竿見影,但是要從真正基本面,能夠影響公司體質和文化的某些角落,一步步去做改善。我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可以看出習近平在做某一些很基礎的紮根動作。

如果用過去台灣經驗來看,現在的中國和七○到九○年代的台灣非常類似,當時台灣在七○年代的每年GDP成長都是二位數,但是真正股票大漲的八○年代後半,GDP只有一年達一○%以上。

換句話說,股市漲或不漲和GDP的成長數字沒有那麼強的關聯性,要看的是更深層、更本質性的問題,我認為習李聯手,正在把過往三十年、繁榮表象下的弊端,一點一滴矯正過來,為的是什麼?就是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現在的中國,經濟和股市可以類比以蔣經國晚年的台灣,差別是政治上的開放不知何年何月。

長多的歷史意義:

中國經濟邁入第三個新局面從技術上來看,我認為目前中國從這裡進入長多的格局,只有五到六成把握,但如果還能再漲一成,也就是再過二二五○的前波高點,大概就有八成把握真正進入長多局面。

這個長多的歷史意義就是,中國經濟正式邁入第三個經濟新局面,不是GDP的成長數字而已,而是一個將過去所累積的國家資源,釋放、分享給更多的人民和股民。

從最近市場上的氛圍,已經可以嗅出氣味。最近代表陸股的ETF,包括寶滬深、FB上證的溢價程度越拉越高,這個溢價代表許多市場上的資金,一些還無法買到A股的資金,寧可多付一些溢價,也要趕快進場卡位。

至於從風險的角度來看,除非是全球性的系統風險,否則現階段的中國股市幾乎沒有風險(即使是系統性風險也是相對安全),它最大的安全性在於,「估值真的太低了」。

從全球市場來看,中國股市幾乎是相對所有位置最低的,而且低很多很多;如果以○八年做標準,其他市場都已經比○八年高出不知多少倍了,只有中國股市還在底部;其次是,習李一直在努力增強未來中國可以永續維持中高度增長的動能,並創造可持續性,我到目前為止的觀察,很有信心,這是我認為目前中國長期沒有什麼風險的原因。現在市場認知的風險,如房地產、地方債、影子銀行、產能過剩等,已反映在極低的股價估值。

武俠小說中,真正的高手都是「後發先至」,因為好的標的必須花更長的時間去調整、徹底改善體質,才能啟動高速動能,我認為此刻的中國股市,正是可以「後發先至」的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74

《名師教戰》資深技術分析專家解盤 台股多空混沌 長短線操作全攻略(122-125)

2014-08-25  TWM
 

台股高檔拉回,陷入盤跌修正局面。專家建議,現階段長線布局,不妨將部分資金轉移至基期低的陸股,台股短線搶反彈則要快狠準。

兩位資深技術分析專家,分別提供長、短期操作策略的拿手技巧。

技術線形達人蔡森

突破頸線破底翻 寶滬深長多開麥啦

撰文‧歐陽善玲

「現在台股只要有機會,我就作空;沒有機會,我就觀望。」早在兩年前,就將投資重心移轉至中國股市的技術線形達人蔡森,面對這波台股修正,老神在在地說,目前台股是創新高後的拉回,多頭趨勢是否扭轉,還需要再觀察;但如果要搶短線反彈,則可留意金融股及面板股。

日前電子股漲多休息時,金融及面板股曾一度扮演撐盤角色,資金匯集,市場人氣可用;其中,面板股友達在這波大盤回檔,表現相對抗跌,是強者恆強代表,加上籌碼集中,在有量、有價的情況下,較容易設定出場點;而金融股,以國泰金、富邦金為指標。若要搶短線反彈,操作上只要看到股價拉回,就可進場,但要是跌破起漲位置,就要立刻停損出場。

蔡森解釋,真正的強勢股遇到大盤漲多修正,也不容易跌破起漲位置。因此操作上,趁著股價拉回就先布局,比預測低點位置再進場更容易執行;畢竟起漲位置未跌破前,投資風險都相對有限。

另外,起漲點若是帶量突破頸線位置,代表主力在此時進場拉抬,投資成本也在起漲價位附近,所以股價只要拉回帶量區,就可進場。換言之,利用「股價拉回先進場,跌破起漲再出場」方式,就有機會賺到強勢股反彈行情。

搶反彈 拉回靠近頸線布局較安全「這次台股修正,主要是大盤漲多,配合金管會整頓動作,外資借題發揮,進行『報復性』殺盤。但因沒有明顯帶量下殺,現階段仍屬震盪格局,還稱不上是空頭的開始,只能算是突破後的拉回。」蔡森強調,現在台股由外資控盤,技術面分析雖然容易失真,但布局拉回距離頸線較近的強勢股,風險低,還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相較搶短線強勢股反彈行情,蔡森更專注長線布局A股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一年多前,我就鼓勵周遭朋友,只要有錢就投入A股ETF;與其在台股高檔時聽明牌、跟風,不如買進底部結構扎實的陸股,不是更有獲利把握?」他觀察,七月底上證指數周量,已接近二○一三年九月十四日當周高點二二七○點時的天量,且日線一周以來的密集量,已超越去年九月九日至十二日四天的大量,判斷這是底部密集換手量,短期上證指數要越過天量高點二二七○點,絕非難事;一旦站上二二七○點,就是布局陸股最後加碼位置。

突破頸線 多方勢力抬頭,可積極加碼以寶滬深還原日線圖為例,股價自去年十一月十九日、一三.一九元高點一路下探,至今年五月二十一日、股價最低一一.二七元,連成一條下降趨勢線。

這樣疲弱的走勢,直到六月十日、寶滬深股價帶量突破下降趨勢線後,線形才開始出現轉折,亦即確立了「破底翻」的底部結構,此時進場風險已微乎其微。

之後,寶滬深股價就在低點一一.二七元至半年線一一.七三元間,進行震盪打底;直到七月二十四日,股價帶量突破頸線一一.七元位置,多頭買進訊號出現,才算脫離短期底部形態。換句話說,只要帶量突破頸線位置,多方勢力抬頭,接下來攻擊力道就會相當強勁,也可當作長線布局的積極加碼點。

至於寶滬深強弱支撐,可觀察七月二十八日大量長紅低點、一二.一七元,若是跌破,建議短線或以融資進場的投資人,可先停損出場;同樣地,近期FB上證(○○六二○五)也突破下降趨勢線,並在七月二十四日帶量突破整理區,出現多頭買進訊號。而強弱支撐點,也是以七月二十八日、大量長紅的低點一九.三元為準,一旦跌破,短線資金或融資部位可先暫時離場。

「長線布局A股ETF,是看好中國經濟未來爆發力;過去兩年,我用現股累積低成本部位,買了就放著,打底時間愈久,部位愈多,日後上漲利潤才愈大。」蔡森分享,自己以現股長期投入A股ETF,同時等待加碼訊號,一旦上證指數帶量突破前波高點二二七○點,他就以融資方式介入,並將大量長紅低點設為停損點,攻守有據,才能在底部輕鬆獲利。

「破底翻」確認底部 看見上漲訊號──以寶滬深(0061)日線圖為例

技術分析達人 董鍾祥

快速KD搶反彈 九成可獲利

撰文‧周岐原

今年以來,台股先是上漲到九五九三點,後來又隨著國際股市下挫、連帶回檔,八月還沒有結束,台股震幅已達一千六百點。當市場頻頻調整,投資人仰賴財報分析基本面,難免會被「上沖下洗」、有落後一步的感受;因此在短線操作時,技術分析透露的買進與賣出訊號,也是投資人研判布局方向時,另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均線代表平均成本,這個方法很適合用來判斷多空方向,」大慶證券投顧副總經理董鍾祥說。投資台股二十多年、對技術分析研究甚深的董鍾祥認為,想要在股市勝出,「跟隨趨勢,布局反彈」八個字,是投資人應謹記的道理。

老先覺的格言,人人耳熟能詳,然而,如何正確解讀趨勢,又該怎麼在反彈期間大膽進場、全身而退?董鍾祥一語道破說:「以加權指數為例,沿著指數均線順勢操作,多頭行情時抱緊持股,空頭期間多看少做、趁反彈酌量布局,獲利並不困難。」依五日、十日均線 確認短線多空董鍾祥指出,以技術分析判斷短期多空,主要依據是五日與十日均線;中期行情走勢,則看二十日、六十日均線;長期走勢,則以一二○日、二四○日均線為準。以這個標準而言,歐美股市經過一陣急遽下跌,目前走勢雖有反彈,但仍屬於相對弱勢的格局。

對照之下,台股在國際股市回檔期間,也顯得有氣無力。截至八月第一周,外資今年來買超約為新台幣二八九三億元,平均成本約在八九二一點;這個位置,距離九○五六點、一二○日均線不遠,若下檔持續接近半年線,將會形成有力支撐。然而以位置而言,加權指數仍相對偏空。這,就是當下的台股趨勢。

董鍾祥另外提醒,主管機關陸續開放先買後賣、先賣後買等當日沖銷交易,及擴大平盤以下放空等措施,董鍾祥預期,台股成交量放大之餘,這些措施也可能對指數產生助漲、助跌的效果。

進行信用交易的投資人,還有提供擔保品,對照之下,當日沖銷交易的資格符合更多投資人;一旦標的價位下跌,不排除引發程式交易跟進拋售股票,讓價位波動更劇烈,因此未來台股出現波段行情時,時間可能比以往短促。這也是投資人應更加注意短線操作技巧的原因之一。

正因為個別標的多少會受指數影響,要擺脫龐大下檔壓力、獨自走強的機會不大,董鍾祥提醒,「覆巢之下無完卵」,此時投資人切勿逆勢操作。接下來一段時間,最好的因應策略,應該是避免買進長抱,讓自己暴露在跌價風險中,反而可以適時找機會作空。

即使台股的趨勢,是走向盤跌的機會大於轉強,仍然有反彈行情可期。該怎麼找出反彈期間的強勢股,董鍾祥建議,可以將K線加上快速KD,作為選股指標,抓住獲利機會。

「以快速KD搭配K線搶反彈,約有九○%機會可以賺錢!」董鍾祥解釋,快速KD與KD兩者差異,在於前者能提前一個週期(以日線檢視則提早一日、以周線檢視則提早一周,以此類推)反映技術訊號,對短線操作者來說,效果更加即時。

快速KD結合K線 抓住反彈關鍵當個股快速KD黃金交叉、向上突破五十,同時當日出現紅K棒、且上緣超過前一日黑K棒的五成時,代表當日買進者多數已獲利,昨日買進者也有一半解套,後續就很有機會走強,配合成交量放大者,買進訊號的強度更高。反之,當黑K下緣低於前一日紅K棒的五成,且快速KD轉為死亡交叉,短線行情轉空的機會不小。但董鍾祥提醒,回檔期間的反彈常常比預期更短,短則五日、長則兩周,反彈就可能告一段落。為了保護獲利,投資人操作最好快進快出。

舉例來說,塑化大廠南亞的快速KD,曾在今年六月十八日向上突破五十,在成交量放大之下,又有一根高於前一日黑K均線之半的大紅K棒,後續行情果然上漲。而且在量能不斷放大之下,七月三日又出現七十五元的波段高價。

反之,技術指標轉空、後勢下跌的例子,可舉F-TPK為代表。七月二十四日,當F-TPK的量能放大、黑K棒覆蓋前一日紅K棒,且快速KD跌破五十後,股價即明顯轉弱。由此可見,以快速KD搭配K棒檢視標的,確實是發掘反彈機會、避開危險標的的有效指標。

K線搭配快速KD 趨吉避凶── 以南亞與F-TPK為例

南亞(1303)

以帶量長紅突破前一日黑K十字,快速KD亦呈現黃金交叉,意味股價轉強,後續股價則一路走升。

F-TPK(3673)

當黑K線爆量、且較前一日紅棒價位低50%,快速KD指標也呈現死亡交叉,不利訊號確認,隨後股價一路走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26

「別買谷歌股票」——作為投資專家十年前我為什麼會看走眼 Rocksavessoul

來源: http://xueqiu.com/6229070387/31137496

【註】本文原載於財富雜誌 作者Stephen Gandel 本屌把比較帶感的部分加了粗體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麽呢?
創粉不用急著高潮 你可以堅持認為你發現了未來的Google 但也有很大可能它只不過是$應用材料公司(AMAT)$ $普拉格能源(PLUG)$ $思科(CSCO)$ $Zynga(ZNGA)$ $Groupon(GRPN)$ 或者已經退市的eToys Netscape 況且就像VaR老濕@價值at風險 說過的 聽風識鳥的人經常用10年的眼光去想象未來 然後只持有1個月
本屌覺得本文最大的啟示是 再看到中金研究員自稱用10年期DCF給$藍汛(CCIH)$ 估值的時候 別猶豫 上去給他啪啪啪三個耳光!!![害羞]

  谷歌上市十周年後,我回顧了一下,發現自己做出了史上最差的一個投資建議:別買谷歌的股票。為什麽我對谷歌大大看走了眼?在判斷一家科技公司的股價上,我由此學到一些重要的教訓。

  十年前,$谷歌(GOOG)$ 進行了IPO。那時,我認為這里面充滿了虛誇成分,並把所有購買谷歌股票的人稱為“sucker”。我還特意在為《Money》雜誌撰寫的文章中單獨加了一段文字,並以“我的建議”為題寫道“別碰這只股票”。事實證明我錯了。

  實際上,從始至終很少有誰給出的投資建議像我錯得這麽離譜:只有著名經濟學家Irving Fisher在1929年(大蕭條時期)曾稱股市前景一片光明,之後便是我了。

  Google上市後的股價為$50,幾年後股票“一拆二”。當時我說他們股票的實際價值連這個數的一半都不到,大約在20美元左右——我當時非常肯定Google股價將會暴跌到這個價格。但是這種情況卻沒有發生。

  十年後,Google的股價為$586,回報率高達1084%,是同期股市回報率的10倍。如果那時你在Google投資了$10000的話,那麽現在你的$10000就變成了$118400,比你把錢投給標普500所賺的還要多上97,000美元。聽了我的你就虧了!

  為什麽我對Google的判斷錯的這麽離譜?我能從這件事上學到什麽嗎?

  首先,試圖預估一家公司的確切股價是極其愚蠢的。我之所以給出Google每股$20的價格,是因為我運用了那些華爾街和財經專家所謂的現金流貼現模型。我還向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Aswath Damodaran求教,因為他寫了一本如何給公司估值的書。預估公司在以後十年間(因為試著預估更遠的時間只能讓你顯得很蠢)盈利的總額,然後參照未來通脹預期得出現金流當前價值。這樣,你很快就能算出Google或者其他任何公司的市值。

  好吧,有好多方法可以把計算結果搞得一團糟,而我則都試了個遍。我第一個失誤是,預估Google銷售額將會保持年均30%的穩定增長。在線廣告市場在不斷增長中,因此我估計Google將會從中分一杯羹。但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Google得到的哪里只是一杯羹,它得到的幾乎是全部。事實上,Google的收入在過去十年間保持了年均50%的增長。

  並且,我一度還認為我很可能高估了Google的盈利能力。我曾聲稱Google極有可能和Netscape一樣葬身於互聯網的發展洪流中。基於它當時的盈利能力,我預計Google最多能掙$480億,但我斷言這幾乎不可能實現。而且,通貨膨脹將吞噬其大部分利潤。因此我用每年15%的折現率,估算出這些利潤的價值約為$150億。

  這與事實相去甚遠。Google在過去十年間的實際現金流超過$900億,並且通脹基本上不存在。

  即使上述的數字都是正確的,我也無法依靠這些數字預測到Google的股價會在2014年達到近$600。但是,我還以為股票的回購價在$50。

  第二,一些公司確實能做到名符其實,事實上,可能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我同Damodaran聯系,聊起這個10年前的錯誤。他告訴我不需要為此太過介意,他認為在公司估值問題上,失誤率一般都在20%左右。對我來說絕不止這個數字。很多在十年前被我視作成功的公司現在都已經輝煌不再。不過,其中倒是也沒有八家公司破產。

  這些公司在未來十年的表現可能會超出預期。因此,我們應該問的並不是一家公司在下個十年到底能掙多少錢,而是從現在開始十年後,它是否還會存在。假設它依然存在,那麽它會比你預計的還要成功。

  最後,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比你想象的還要有價值,這就是股市的本性。我們都在追逐同一批為數不多的股票,市場永遠在隨大流。我們認為市場和所有的買入賣出都是建立在對公司價值的精確估值上。這就是有效市場假說。但事實正好相反,股票市場和其他市場一樣,好的東西往往比你的預估更有價值,而壞的東西則會被過高估價。

  哥倫比亞大學權威專家Bruce Greenwald說我並不應該因為錯估了Google而這麽沮喪。十年前,搜索市場在不斷變化,好多東西還不完善。但是,我本應該知道Google公司並不會垮掉,而且隨著在線廣告蓬勃發展,該公司就會掌握整個廣告行業。簡言之,我應該明白Google並不只是一家普通的互聯網公司,它是一家領先業界的、獨一無二的互聯網公司。而我當時並不知道這一點。

  我從中學到的東西是:十年前,我認為價格是投資股市時最重要的元素。現在我覺得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而Google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使我深刻意識到,在投資時最重要的是要選擇正確的公司。只要選擇正確,你買的股票就就不會讓你失望。

  你怎麽才能知道哪些公司會成功呢?這是我要闡釋的第二點,這也是更為有用的一點。我從Google案例上學到的是:購買指數基金。我無法預知未來,你能麽?想要選擇好的股票,你必須有準確預測未來的能力。因此別費力去預測了,你只需要買標普500上的股票。如果有公司終會成功,比如Google的例子,那麽放心,它們最終會出現在指數上。

  Google上市成功的幾個月後,其股票攀升到約$61,那時我再一次建議大家別碰這只股票。相反的,我還建議去買$eBay(EBAY)$ 。我又錯了!eBay的股票從那時起只升值了17%。我還曾建議別去買$雅虎(YHOO)$ ,這個倒是對的,但是這不足以抹去我曾經給出史上最差投資建議的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02

善用「閒談法」 人人也可成投資專家 by Ricky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09/02/%E5%96%84%E7%94%A8%E3%80%8C%E9%96%92%E8%AB%87%E6%B3%95%E3%80%8D-%E4%BA%BA%E4%BA%BA%E4%B9%9F%E5%8F%AF%E6%88%90%E6%8A%95%E8%B3%87%E5%B0%88%E5%AE%B6/

善用「閒談法」 人人也可成投資專家

0010088708

1958年出版的《非常潛力股》一書,至今仍是所有美國投資管理研究所的指定教科書;而這本書的作者正是金融界無人不識的成長股價值投資之父 —— 菲利•費雪 ( Philip Fisher )。
費雪專註於尋找持續成長的投資機會,重視公司的經營層面,此乃目前投資理論的主要基礎之一。他強調以「閒談法」實踐「葡萄藤理論」,這一絕技也深受金融界所推崇,包括筆者自己。
分析員及基金經理會拜訪企業管理層,了解公司最深入及鮮為人知的一面,再過濾得到的資訊作出終極分析。不過,我經常反問自己,世上有多少位企業的管理層會提出不利自己公司的意見呢?答案當然是沒多少個。既然如此,從金融界最上層打探得來的消息,極可能都是傾向樂觀的資訊,對研究分析的工作看來毫無幫助。
運用「葡萄藤理論」 
所謂「葡萄藤理論」,就是說打聽公司的營運優劣時,觸覺要像葡萄藤的枝幹向上下擴展,並從左右旁敲側擊,從而取得更真實的公司營運狀況評價。即是說,投資前應找一些業內人、內線人及員工等打探行業資料,同時也應該去了解行業競爭對手之說法。去打探競爭同業的意見,目的是讓自己把內線人所提供的資料客觀化。有時候,某些員工對公司有抱怨,他們充滿偏見的資料可能會誤導了你。因此,「閒談法」可讓你從多角度去「套料」,杜絕自己只信任一面之詞。「閒談法」並不是金融界的專利;事實是,散戶投資者也可以輕易辦到,而且簡單易用,出色的閒談所產生的優勢分分鐘勝過基金經理,不要小看「閒談法」的威力。
筆者可在此分享一下使用「閒談法」的經驗。去年撰寫759阿信屋一文中透露過,親自訪問阿信屋的店員、打聽銷售的狀況、並測試他們對公司有多忠誠,就是一個「閒談法」成功的例子。而2012年向公司的店員打探時,他們都一致表示生意只是一般,直至上年中開始轉了口風,指出銷售情況大有改善,所以我才信心十足地向讀者作出推介,其股價亦迅速升了數倍。
另外,「閒談法」也可以運用在親朋好友身上。本人的好朋友一家人都巧合地從事航運業,因此我會經常向他們請教航運業生意的狀況,並請朋友一家每當發現航運貿易生意轉好時,務必馬上告之。不過,經過多番打聽,航運業仍處於不濟。就航運投資而言,我情願相信內線人,亦不會多看被視為貿易風向標的波羅的海指數。
當然,使出「閒談法」是需要無比的勇氣及高超的人際關係技巧,就759阿信屋一例,有多少人能夠順利地與美麗的店員攀談閒聊呢?但事實上,每一個人都可做到的。正所謂熟能生巧,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前英國足球隊的中場靈魂大衛碧鹹,他射了一萬球以上才練得一身好武功,獲得「罰球王」的稱譽。故此,若一開始運用「閒談法」失敗了,不要氣餒,繼續努力,如成功獲得資料後發電郵給我分享一下,就更理想了。共勉之。
現職分析師, 以查理.萬格(Charlie Munger)為終身學習對象,冀望把「多元思維模型」發揚光大, 與知心人分享投資心得。
Posted in 港股投資 and tagged , , , ,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26

德國埃博拉防疫專家: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疫情已無法控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90

0,,17914157_401,00

當利比里亞政府對West Point區進行隔離時,沮喪的人們群起抗議

上周二,利比里亞國防部長表示,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就像野火一樣蔓延,並希望聯合國給予更多的、援助。而如今,一名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德國埃博拉專家的話卻讓更多人震驚: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的疫情已經無法控制,他和同事都已徹底失望。

據德國之聲,來自漢堡Bernhard Nocht研究所的熱帶醫學專家Jonas Schmidt-Chanasit表示,他和同事已經徹底失望了:“這些國家(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錯過了最佳的疾病防治時期,如今要控制它難上加難。”

Schmidt-Chanasit稱,如果接下來沒有大規模的援助,該病毒會“成為流行疾病”。換句話說,這里幾乎每個人都會感染,很多人可能喪生。

他強調說,希望國際援助不要停止。但就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來說,已經“無力回天”。

他表示,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防治病毒蔓延到其他國家,去幫助那些“還可能控制住疫情的國家,比如尼日利亞和塞內加爾。”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像Schmidt-Chanasit那麽悲觀,他的言論在德國民間疾病援助機構Welthungerhilfe引發了很多不滿。

該機構發言人斥責這樣的表態“缺乏建設性”。

德國之聲援引該機構塞拉利昂協調員Jochen Moninger的話稱,Schmidt-Chanasit的聲明“很危險,而且是錯誤的。”

Moninger在塞拉利昂住了四年,曾親身經歷埃博拉爆發的全過程:“防治措施已經開始起到效果,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疾病會被控制住。如果我完全失望,我早就收拾包袱帶著家人離開這里了。”他表示,他和家人都會繼續留下來。

目前,塞拉利昂政府已經要求對發病者家屬進行21天的隔離觀察,Moninger指出,這種方法很有必要,也很有效。

他表示,他並不清楚利比里亞的情況。但他確實聽說“情況很糟糕”,他承認Schmidt-Chanasit的觀點“可能有點接近真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利比里亞並沒有采取和塞拉利昂那樣幹那個的隔離措施。埃博拉感染者會在首都搭成出租車去尋求治療。而出租車、摩的正是病毒傳播的最主要方式。

但Moninger表示,“傳播悲觀情緒是危險的”,有許多人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脅,“這種聲明只會讓情況更糟。”

世界衛生組織新聞發言人Fadéla Chaib表示,這兩個國家“當然仍有希望。我們可能在6到9個月內控制住疫情。”不過,她也承認,利比里亞的疫情“尤為嚴重”。

她說,每新開一座埃博拉治療中心,就有大量病人湧入,遠遠超出中心的接待能力。利比里亞的案例數是最多的,而且死亡率高達60%。

如今,已經有超過80名醫護人員染病身亡,情況越來越惡化。世衛組織此前預計,本月內將新增數千名埃博拉病例。

她說:“我們會竭盡所能,防治埃博拉疫情,我們不會放棄西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68

三大理由 專家不看好阿里巴巴

2014-09-22  TCW
 
 

 

阿里巴巴創下問鼎全球最大規模IPO紀錄,這個中國電商龍頭前景,備受市場看好。然而,就在籌備上市之際,傳出一些讓投資者却步的雜音。其中聲量最大的,就是京東商城所挑起的戰火。

理由一:行動通訊布局慢半拍微信+京東,宣告阿里衰敗的開始

以B2C網路交易來看,搶先四個月上市的京東,在中國市占率只有約二○%,遠低於阿里巴巴的五○%,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為什麼那麼在意它?原因在於京東擁有一項阿里巴巴一直想要、卻做不到的東西:微信(WeChat)。

今年三月,微信母公司騰訊集團,宣布入股中國第二大網路商城京東,這強強結合,讓奇摩前電子商務總經理何英圻直指:「擊垮阿里盛世的最大威脅,就此誕生!」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六月調查,中國網路用戶手機使用率達八三%,首次超越電腦的八○%。但是這對阿里巴巴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阿里在手機通訊布局起步太慢,一直遠遠落後於微信。

眼見落後逐漸擴大,去年開始,阿里傾全集團之力推動手機通訊服務「來往」,豪邁宣示將搶占微信至少三成市場,馬雲更史無前例對阿里全球員工發表公開信宣示:「在無線上網(行動)沒有建樹,我們就不考慮上市,」「一旦推廣人數不到百人,就沒有年終獎!」

然而,這個賭上集團前景的宣示卻事與願違,推行已近一年,來往用戶數,不到微信的一成。

反觀對手微信,卻頻頻出招。

今年春節,騰訊旗下的行動支付「財付通」在微信平台舉辦發紅包活動,短短一個月,吸引近八千萬微信用戶註冊,證明微信具備「把用戶變消費者」的能力。「紅包支付之後,接著就會有電子商務的支付,」台科大管理學院教授盧希鵬說。

果然,今年三月十日騰訊宣布以二億一千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四億元)入股京東一五%,不僅與騰訊旗下的電子商務相關部門整合,更重要的,是它手中那張五億移動流量的入口門票。

「它(阿里巴巴)的確要擔心!」盧希鵬警告。何英圻更大膽預言,一旦「微信+京東」移動電子商務模式發酵,等於宣告了阿里巴巴集團衰敗的開始。

理由二:購併策略沒有章法砸錢東買西買,「讓人摸不著頭緒」

不知是因為移動布局不順,還是急於想找到擴張版圖,阿里從今年春節後就展開一系列購併動作。光今年上半年,阿里已耗資新台幣逾千億收購Tango、高德地圖和UC優視等行動相關服務,占總投資金額五成,擴大其在行動端的流量。

另外的五成,則是買一些表面上與電子商務無關的項目。包括:百貨超市銀泰商業集團、娛樂產業恆大足球俱樂部,及文化中國傳播集團。「?讓人摸不著頭緒!」一位長期觀察中國網路生態人士表示。

「選擇不多,好公司都要搶!」何英圻認為,不管是阿里或騰訊,手裡有的是錢,第一步先把精兵買下來卡位,至於是不是有效的策略布局,要等三、五年後才知道。

理由三:跨不出中國市場商品品質遭質疑,很難被全球埋單

除了移動通訊、轉型,阿里巴巴還有一項重要挑戰必須克服——跨出中國。

根據公開說明書顯示,阿里巴巴九成營收來自中國本地,海外市場成績並不亮眼。

馬雲深知,阿里巴巴集團若要活到自己聲稱的一○二歲,勢必得大步跨出中國。

海外物流是跨出中國的重要一步,除了在去年收購美國電子商務配送集團ShopRunner、與澳洲郵政局合作;七月,馬雲趁與習近平出訪巴西的機會,與巴西郵政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國際電子商務輻射至拉丁美洲,規模之大,連習近平都親自參與簽約典禮。

但「物流不管在哪個國家,對電子商務都是基礎建設,」優達斯台灣區總經理黃文貴認為,即使布局好網站、金流和物流,並不保證阿里在中國的成功可以複製到海外,商品是否被市場埋單,才是關鍵。他分析,「便宜」是阿里旗下淘寶的優勢,但外界對商品品質仍有疑慮。「海外消費者敢買的(中國貨)只限於衣服等低價商品,」這會影響銷售商品的類型和數量。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分析師王義智也表示,「賣什麼商品最重要,」美國有亞馬遜和eBay、日本有雅虎、台灣有PChome,各國都有電子商務龍頭,商品如果沒有做到區隔化,「外來者很難打進。」馬雲曾說要打造全球的電子商務,目前由此看來,這個大夢要實現,還得多費苦心。

盧希鵬將阿里巴巴喻作一台砂石車,「可以橫衝直撞,但是轉彎的時候轉不過來。」如何保持對創新敏銳度,並走出中國舒適圈,才是馬雲在上市鐘響之後,必須正視的問題。

【延伸閱讀】撒錢最大宗,補行動通訊漏洞——阿里巴巴近9個月投資購併清單

■Tango類型:行動通訊金額:65億新台幣

■優酷土豆類型:線上視頻金額:370億新台幣

■高德地圖類型:行動地圖金額:450億新台幣

■UC優視類型:手機瀏覽器金額:傳1,200億新台幣

■Kabam類型:行動遊戲公司金額:36億新台幣

■文化中國傳播類型:娛樂傳播金額:305億新台幣

■恆大足球俱樂部類型:娛樂產業金額:59億新台幣

■恆生集團類型:財務軟體金額:160億新台幣

■銀泰商業集團類型:百貨超市金額:211億新台幣

■新加坡郵政類型:物流業務金額:75億新台幣

■中信21世紀類型:網上藥物銷售平台金額:51億新台幣

■TutorABC類型:線上學習金額:30億新台幣

整理:莊雅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