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成本畸高,香飄飄奶茶扭虧不易丨天天新語
香飄飄奶茶正在承受廣告營銷成本之苦。
近日,香飄飄奶茶公布了有些分裂的半年報,營收雖然實現了55.38%的增幅,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同比下降78.92%,錄得5459萬元虧損。
對於虧損的解釋,香飄飄方面稱是由於二季度行業淡季,因此持續加大了對液體奶茶的品牌廣告費用、渠道推廣費用、銷售人力費用等資源投放,另一方面,成本上升也是虧損的主要原因。自從2017年開始,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多,但香飄飄產品價格一直未有調整,導致公司產品毛利率同比去年有較大幅度下降。2017年上半年,公司產品毛利率為33%,今年同期進一步下降為30%。成本的上升對公司利潤的影響重大。

成本上升是全行業共同面對的事情,可以理解,那麽營銷費用這麽高,還讓一個已經發展多年乃至上市的品牌巨虧,這就不大能讓廣大投資人理解了,事實上,近期香飄飄股價的持續下跌也反映了投資者對香飄飄發展狀況的不認可。
財報顯示,香飄飄今年上半年銷售費用增長接近55%,從去年同期的2.05億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3.17億,絕對金額增加了1.12億元。銷售費用中,廣告費增長了77%。
淡季需要增加營銷成本可以理解,那麽為何要有如此高的營銷成本呢?不得不說香飄飄目前面臨的困境。
作為固體杯裝奶茶產品的龍頭,香飄飄卻面臨市場發展不均的困境,在消費群體中,熱愛香飄飄的往往是三四線甚至更低線的城市,這些區域往往消費能力相對較弱,商業、物流等不夠發達,而在商業發達的一二線城市,香飄飄奶茶不僅面臨液態瓶裝奶茶的競爭,還面臨一點點等液態即調奶茶店的擠壓。這也是香飄飄產品銷售過度依賴三四線城市的傳統銷售渠道的原因。香飄飄在財報中也坦言:“公司也通過電商實現與消費者的互動銷售,電商模式銷售增長較快,但總體而言,公司通過電商渠道銷售占比仍然較小。”
一般而言,電商渠道銷售成本較低,如果過度依賴廣大的三四線線下渠道,成本無疑要高很多。
翻看香飄飄過去的財報,香飄飄營銷成本一直處於高位,如果在發展初期,為了開拓市場,香飄飄營銷成本高尚能理解,但企業發展多年後還需要維持超高的營銷成本,甚至還在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那只能說明香飄飄的產品結構出現了問題。
作為香飄飄傳統核心產品固體杯裝奶茶,過度依賴三四線傳統渠道,無法打開一二線城市乃至電商渠道也罷,關鍵是其三四線城市傳統渠道正在面臨被吞噬的風險,這些年,隨著商業環境的變化,三四線消費者消費習慣也正在改變,液態奶茶、現場即調奶茶等產品正在加速渠道下沈,大量奶茶店已經開到了三四線,加上外賣的火爆,大大拓展了奶茶店的銷售半徑,這些因素迫使香飄飄不得不一方面繼續維持高額的營銷成本,大力打廣告;另一方面有需要尋找新的具有較強生命力的新產品,而發力新產品又需要巨額的營銷成本。
正因此,我們看到香飄飄正在一路小跑進入液態奶茶領域。香飄飄最新的財報中表示,“將積極拓展液體奶茶、果汁茶的銷售機會,是公司的基本戰略。在實施的過程中,香飄飄將在下半年的經營中進一步加強對費用、資源投放節奏的管理,註重投入產出的動態平衡,確保年度經營目標的實現”。
液體奶茶、果汁茶儼然成為香飄飄避免產品老化的重要手段,但在這個早已有統一、康師傅等飲料巨頭布局的市場,香飄飄要分一杯羹,要打的廣告可不少,而且營銷收益比基本會在較低水平。
前有液態奶茶巨頭攔路,後有奶茶店圍追堵截,可以預見,接下來“腹背受敵”的香飄飄還需要高營銷費來維持銷售的增長,短期內要想利潤扭虧恐怕有點難。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天天過聖誕 狂迷要娶聖誕樹
1 :
GS(14)@2010-12-24 22:29:33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4799553
「我愛她勝於其他一切,所以我很想娶她為妻,可惜我找不到願意主持婚禮的牧師。」牧師並非不近人情,而是英國人柏克( Andy Park)希望共諧連理的「她」,是一棵聖誕樹!
47歲的柏克綽號「聖誕先生」,是一個聖誕節狂迷:過去 12年,每天都慶祝聖誕節,起床後會送聖誕卡和聖誕禮物給自己,下午會邊喝香檳邊收看女皇聖誕文告,還會準備聖誕大餐,天天如是,更與日夕相對的聖誕樹,「日久生情」。
婚戒「未決定掛哪根樹枝」
柏克說自己對這段聖誕情緣「很認真」,結婚戒指都買了,「只差未決定掛在哪根樹枝上」。朋友笑他瘋了,他不以為然:「有人還娶寵物呢,難道我就不能娶聖誕樹?」
柏克狂迷聖誕節,始於 1993年夏天。某天,他突然覺得生活很悶蛋很厭煩,於是拿出聖誕飾物佈置家居,心情豁然開朗起來,所以決定天天過聖誕。他迄今已吃了 6,000多次聖誕大餐,送給自己的聖誕禮物由幾十塊的相架到平治汽車都有,最豪的日子平均每周花上 500鎊(逾 6,000港元)過節。
但離了婚的他,每天孤伶伶過聖誕大概不是味兒,難怪想找個跟他一樣愛聖誕節的伴兒了。
英國 Orange網站
天天果園:網上的水果生意
1 :
GS(14)@2011-04-12 08:17:46http://www.21cbh.com/HTML/2011-4-4/0OMDAwMDIzMDY0OQ.html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代詩人杜牧的這兩句詩成為唐代皇室「驕奢淫逸」的真實寫照。
但,今天「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吃到最新鮮的荔枝」,還算是一種奢侈嗎?
王偉不這樣認為,他覺得,「隨著人們消費意識的提高,中國消費者對好的、健康的東西需求越來越大」。
懷揣著這樣的想法,2009年愚人節那天,王偉開始在網上賣水果,此前他已經是一家美國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但他的確不是在開玩笑,到今年4月1日,他的天天果園網站就已經滿2週歲了。
對於王偉來說,賣水果也算是子承父業,他們家已經從事水果進口生意30餘年,目前的年營業額達幾千萬元。
「我們網站再做兩年就能趕上來了。」王偉的創業搭檔趙國璋對此頗為得意。
按照王偉提供的數據,天天果園自成立以來,營業額每年都有300%的增長,2011年預計達到幾千萬元的規模。據說這還是「被控制」的速度。如果發展太快的話,王偉擔心,「服務、物流體系和人員培訓跟不上而影響消費者體驗」。
但王偉多次強調的是,「我們不只是一家網上水果店」。
通
過查閱外文資料,並與國外的一些農業機構接觸,王偉們發現,「每一種水果背後都有很多學問和故事」,而之前很多人賣水果,「只知道一塊錢買進來,兩塊錢賣
出去,賺個差價」,但對於諸如某種水果對身體有什麼好處,什麼時候吃口感最好,能保鮮幾天,該怎麼吃等,都並不是很瞭解,更無從告知消費者。
多年來,與這種現狀相對應的消費習慣是,消費者心目中,並無質量可靠的水果品牌,所以,買水果時一定要親自挑,另外,價格成為判斷水果好壞的重要參考係數。
今年30多歲的王偉,還像個大男孩,說起自己的創業初衷也頗具理想主義色彩,「我覺得有義務為消費者挖掘和傳遞這些信息」。
於是,技術出身的王偉和創業搭檔趙國璋、施興海希望借助互聯網,打造一個品牌,為消費者提供篩選好的水果,並用服務和品質獲得消費者信任。
主打進口水果
但網上賣水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標準化?
在天天果園,你可以往購物車裡添加的,是諸如美國的新奇士臍橙、新西蘭櫻桃、泰國芒果等幾十個品類的進口水果。
沒錯,天天果園主營的就是進口水果,同時,他們也提供少量的高端國產水果,比如新疆香梨、海南木瓜等。
在趙國璋看來,高端水果,尤其是進口水果,好處之一就在於,「他們已經做到了相對標準化」。以美國新奇士橙為例,在摘果過程中就進行第一次人工挑選,然後再用機器自動篩選水果,根據大小分成不同的等級,然後再貼上標籤進入銷售環節。
所以,在天天果園,水果都以「盒」、「組」或者「個」為單位售賣的,「如果顧客想買一盒(20個裝)進口蘋果,每一個蘋果基本都是一樣好的,大小也基本一樣」。
本著「只賣好水果」的原則,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天天果園積極地與國外水果協會和果園合作,縮短了中間環節,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控制質量,另一方面也可以獲得更好的價格空間。
另
外,在美國、智利、新西蘭等地,天天果園都與一些水果專家或水果協會達成了合作,他們擔當這樣一種角色:比如新奇士臍橙每年11-12月開始在中國上市,
但可能在9月份的時候,他們就會提前告知天天果園,「今年雨水比較多,橙子的個頭偏小,大的橙子偏少,今年大個的橙子可能會漲價」。天天果園就可以據此提
前預訂一些大個的橙子,降低經營風險。
所以,在價格上,王偉稱,如果是同一級別的水果,天天果園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可以比其它渠道低5%-30%不等。
即便如此,進口水果為主的天天果園,客單價也在200元以上。那麼,有多少人願意或能夠常態化地在天天果園購買水果?
「我們目標客群就是那些想吃點好的東西,注重生活品質和健康的人群,可能他們的收入並不是很高,但消費理念不一樣。」王偉說。
自建倉儲、物流
截至目前,自建倉儲、物流算得上是天天果園最大的投入了。
成立以來,天天果園已經在上海松江等地先後投建了四個冷庫,每個冷庫的建造成本都在幾十到上百萬元。
這樣做的好處是:水果在上海入關後,直接進入冷庫,沒有多餘的中間環節,客戶的訂單來了再挑選出庫並分送到客戶家裡。王偉稱,從水果出庫到送到消費者手中,都在當天完成,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水果的新鮮度。
但水果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們不可能像3C、服裝等產品那樣,庫存週期可以長達幾個月,比如,櫻桃庫存期最長也就7天左右,而草莓最多存儲1天時間。
王偉稱,天天果園也有一些庫存損耗,但量並不算大,「我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以往的銷售情況預估,基本上還是在可控範圍之內」。
目前,天天果園配送一單的成本約在15-20元之間。王偉認為,即使未來訂單量加大,每單的配送成本也不會下降多少。
他
們在提高服務質量上所花的心思,一定程度上也帶來成本的增加。比如,有顧客將配送地址選在辦公室,但從接到貨到下班之間的這段時間,有些水果的口感和質量
可能會因為溫度變化等因素而下降。對此,天天果園索性在配送對溫度敏感的水果的同時,還贈送一條保溫冰袋,這就是成本的來源之一。當快遞業在春節爆倉時,
有些客戶甚至將自己要快遞的東西委託給天天果園的人順便配送,而且是免費的。
「我們覺得服務很重要」,趙國璋認為,送貨是天天果園跟客戶唯一一次面對面交流的環節,如果做得不好的話,可能就是最後一次。
所以,從成立之初,他們就選擇自建配送隊伍,如今已發展到20多個人,還陸續自購了十多輛配送車。即便是少量採用第三方配送,確切地講,他們也只是租用第三方的車輛和司機,送貨員必須是天天果園自己的員工,「這樣在送給客戶前,還可以檢查一遍貨物是否完好」。
目前,天天果園的覆蓋範圍還只限於上海及其周邊,配送是制約因素之一。但王偉表示,他們並不想犧牲服務來擴張規模,「先把上海市場做精做細再說」。
天天玩 100網上遊戲 贏 12萬獎品
1 :
GS(14)@2012-02-18 12:08:52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081354
英國婦人奈特為幫補家計,每天都參加 100個網上有獎問答遊戲,結果皇天不負有心人,三年來獲得總值逾 1萬鎊( 12萬港元)的獎品(圖)。
每晚寶寶入睡後, 25歲的奈特就開始全程投入網上問答遊戲。三年前,她無聊下上網參加了一個網上遊戲,多次獲獎,獎品包括倫敦時裝展入場券、豪華燒烤爐、平面電視機、超市代用券,而最令她畢生難忘是獲得偶像尊尼狄普( Johnny Depp)的首映禮戲票,令她可以跟偶像會晤。
奈特從此每晚花上四小時,參加至少 100個的網上有獎遊戲,「朋友都說我瘋了」,但奈特說:「我的確很幸運,但是我參加了這麼多的網上遊戲,獲獎只是機率使然。」英國《每日郵報》
白紙:天天愚人節
1 :
GS(14)@2012-04-03 21:39:20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38065/20120403/74906
早前有報道引述一項外國有關facebook用戶的統計調查顯示,全球最多人將facebook的relationship status更改為「in a relationship」的日子是愚人節,而最多人將relationship status更改為「single」的日子則是愚人節後一天。記者將此情況解釋為「很多人在愚人節捉弄另一半而導致在之後一天分手」,我卻很懷疑,這情況不是顯而易見地可解釋為「很多人在愚人節裝成有拖拍來捉弄大家,然後在之後一天開估」嗎?
有時我會覺得,愚人節是一個顯得人類更聰明的日子。縱使每個人在一生中至少會有一次在愚人節當天被整,可是大家在愚人節當天的警覺性實在太高了,我們能夠成功愚弄別人的機會其實不高。況且,就算我們被整,相比起平日被整的程度,我們還是顯得比較醒目。
試想想,在愚人節,你最長都只須要用一天時間,已經可以發現或者被通知自己被整。可是在平日,你可能要用上幾年時間才發現自己被某個前度愚弄了千多天。你試圖在愚人節學人家將relationship status設定為「in a relationship」來整自己的朋友,至少你還知道「in a relationship」是假的。可是在平日,就連你自己都以為自己真的是「in a relationship」,渾渾噩噩過了幾年,才又發覺跟另一半的關係比普通朋友還要疏離。死死地氣自行轉回「single」了,那時得到狀似關心卻又公式化的回應,像「take care」、「be happy」,其實比愚人節愚弄完朋友之後,被朋友痛罵「低b」來得更無奈。
下年愚人節不用戰戰兢兢,放下戒心,享受自己在一年中最清醒的一天吧。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林日曦
天天在炒只算是賭博 周顯
1 :
GS(14)@2013-05-11 14:38:392013-05-10 MP
我記得,我在《我的投資哲學》中,討論過究竟什麼是投機。我對投機的定義是:Chance are rare,機會不是常常發生的,如果你天天去炒輪,這不是投機,而是賭博。當然,如果你炒輪很有心得,逢炒必贏,那麼,這是當做一盤生意,也不能算是投機。
換言之,投機是有機會才投,而不是亂投一通。當然,機會並不是常常發生,而是要等待的。以上的,是書中的說法。問題在於,我們應該怎樣去等待投機的機會呢?又或者說,我們應該採取什麼策略,去對待「投機」呢?這個答案,新鮮熱辣,我是剛剛才想出來的。
李嘉誠手頭隨時備現金
我的看法是,誰都會去投機,就是李嘉誠都會。所以李嘉誠的策略,是永遠在手頭有一筆備用現金,是用作突如其來出現了的投資,或投機的機會。
這一筆備用現金的數目,我認為是總投資組合的兩成。這即是說,在投資組合當中,應該有兩成的現金,來作為投機。
天天在炒只算是賭博
至於什麼是投機的機會呢?我給予的arbitrary(主觀)的定義是:一種情况是多於一年,才出現一次的,才能夠算得上是一個機會。如果天天發生的,那就絕對不是機會。天天在炒,而還說自己在投機的,那是根本不懂什麼是投機。打一個比喻:在蒲界,有一個流行的說法,就是千萬不要在白天把精力耗盡了,因為你不知道在晚上會有什麼艷遇。所以,我們永遠要留下兩成的子彈。而究竟什麼是艷遇呢?一年半載或以上,才會遇上一次的,才叫做「艷遇」,如果日日都碰上的,就不能算是艷遇了。
fb教主為省時天天穿灰Tee
1 :
GS(14)@2014-11-09 14:00:41
社交網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圖)一向衣着樸素,總是灰色T恤加連帽衞衣,背後其實有原因。他上周四在美國加州fb總部舉行答問會,坦言把選擇穿甚麼衣服的時間省下是要做更有用的事。他承認有多件同款T恤,因穿衣服跟吃早餐一樣是無聊瑣事。他說:「把精力浪費在無聊事上,會令我覺得沒有做好工作。希望生活盡量簡單,盡量少做決定──除了如何更有效地服務大家。」他重申創立fb並非為了吸引異性,指荷李活電影《社交網絡》有許多揑造的內容,令他「很受傷害」。英國《獨立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109/18928840
為還父債 天天受虐
1 :
GS(14)@2016-06-01 11:36:46【奴隸個案】印度是全球最多現代奴隸的國家,眾多債役勞工、家庭傭人、逼娼妓女、農村新娘飽受剝削,生活苦不堪言。當地法律雖禁止強制勞動,但因欠債而接下苦差的人卻不罕見。一些落後的村落中,窮人會向村內富戶借貸,一旦無力償還就要在該戶的田畝工作,環境一般危險且衞生欠佳。一名現代奴隸說:「我還的是父債。他們威脅傷我家人,我每日都受到暴力對待。」
印度新娘售780元
家庭傭工未必是強制勞動,但因工作環境屬私人地方,當局難以執法,部份地區的勞工法更不適用於家庭傭工,因此他們常遭非法對待,加班、低薪、剋扣工資等情況屢見不鮮,甚至會衍生童工及性奴問題。此外,印度人口販子猖獗,加上女性地位低微,逼良為娼的情況異常嚴重。妓女平日會被囚在密室,拒絕接客的話會遭虐打,家人生命亦受威脅。重男輕女觀念亦導致當地男女比例失衡,新娘需求極大。印度過半女性會在18歲前結婚,出身落後村落又屆適婚之齡的女子會被賣到城市,成為夫家的賤價勞工,當地購入一名新娘只需100美元(780港元),比年薪560美元(4,368港元)的勞工划算。自由行基金會官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601/19636318
周顯:炒鬼才天天看投資版
1 :
GS(14)@2017-04-12 07:46:27【明報專訊】我記得以前在報館工作,社長對投資版編輯說,你們成日推介細價股,累讀者輸錢,這樣不好,以後主力評論藍籌股,細價股要少寫。那時,本來有一個模擬倉,是史上第一個名叫「天下第一倉」的專欄,本來有一個幾年間從100萬元贏到1億元的史無前例紀錄,還遭到cut掉,從頭來過。
結果不用說,投資版的讀者人數大減。原因很簡單,藍籌股是好,但買藍籌股的人不喜歡天天看投資版,天天看投資版的人,主要是天天炒股票的炒鬼,這好比馬經版,如果想保護財富,根本不會去賭馬!
另外一個例子,是開健康食物的餐廳。的確,現代人愈來愈注重健康,但是吃健康食物的人,就不會去餐館吃,而是自己在家煮食。所以健康食物的需求增加,並不代表健康餐廳有市場。
股評談垃圾老千股才有價值
這又好比我寫稿,常常說別人寫文章,是搬一個西方大師出來,寫一份書評,又或者轉述其理論,便成為一篇文章。但是我寫的東西,卻全都是原創的、自創的,就算我寫錯了,也錯得很有創意、很有趣呀!
所以,在股評的世界,永遠是談垃圾股、老千股有價值,好比馬經版貼冷馬才有價值。反之,馬經版獨斷一隻大熱門跑不出,或者直指某一藍籌股是老千股,才是有趣的寫法,就如當年我直指思捷環球(0330)將會暴跌,也認為利豐(0494)會步思捷環球後塵。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命中率;如果逢貼必中,貼什麼股票都沒關係。不過,如果逢貼必中,那又何必在專欄寫稿呢?天天炒股票,已經發達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83&issue=2017041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