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女達人8】創作500款沾麵 魚介豬骨湯底熬足兩日
1 :
GS(14)@2018-01-28 15:19:18只用肉眼看,就知這煲沾汁有多濃郁了。
沾麵對香港人來講已不算新鮮,但東京更進一步,他們吃沾麵也分時令。像這家店,當東京開始盛行沾麵時,這裏已經是很受歡迎的店,被稱為沾麵的創作店,經常有新出品。他們每個月都有季節限定,至今已做了500款不同的沾麵。例如12月會用當季盛產的秋刀魚來熬湯做沾汁。沾汁的基礎是魚介豚骨,再加入秋刀魚肉和魚骨同熬,要熬製兩天才完成。充滿獨特的魚鮮味,質感亦極為濃郁,沾上麵時幾乎不會跌下。當然,也因為麵做得好。
每個月都有季節限定的沾麵,這是秋刀魚沾麵,沾汁有濃厚的魚鮮味,其他地方吃不到。990日圓($70)
本谷小說她本身不喜歡吃沾麵,但這家除外。
店主自開業以來已經創作了500款沾麵。
麵條當然是自家製,表面充滿光澤,這是爽口及彈牙的表徵,而且非常粗,沾汁吃才能吃出風味。本谷小姐評語:很多沾麵店的麵好吃,湯卻做得遜色,有些店的湯底好,但麵的質感卻一般。這裏無論麵和湯底都做得很好。沾汁做得好,最重要是時間,他們會花兩天時間去做。而且,我很喜歡他們每個月的創作沾麵,經常用當季的食材來做沾汁,非常獨特。
這家店自沾麵風潮盛行前,已經開始做沾麵了,是沾麵店中的佼佼者。
沾麵用的麵要夠粗夠光澤,吃起來才美味。
麵や庄の地址:東京都新宿區市谷田町1-3クレセントビル1F時間:11am-3pm、5pm-11pm(星期一至五);11am-11pm(星期六及假期);11am-5pm(星期日)價錢:990日圓($70)採訪:賈勝楓@Fixer Production攝影:黃健峰、蔡政峰@Fixer Production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8/20287679
【專題籽】自閉男醉心軟陶創作 家人:幫到佢控制情緒
1 :
GS(14)@2018-02-21 06:30:54能仔創作軟陶時十分專注和認真,並常聽收音機以隔除外界的嘈音。
【專題籽:胚芽故事】對於自閉症人士,大家的了解有幾多?有人認為他們不擅溝通、常胡亂發脾氣、缺乏自理能力和難獨立行事,所以心存歧視,築起高高的圍牆,令他們成了城外的人。的確,自閉症常見的特徵是與人溝通有障礙、個性執着,經常重複做某些行為,但正正因為這些個性,令他們擁有更大專注力,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深入鑽研。
常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與生俱來的「天賦」,並非身心健全的人才值得擁有,世界上不少名人,例如愛因斯坦、莫札特,其實都是自閉症患者,就是最佳的例子。今年三十八歲的盧業能(能仔),五歲時確診患有自閉症,他於2000年開始在「新生精神康復會」工作,最初只負責包裝和裝配等工作,2005年參加了會內的軟陶興趣班,軟陶即是人工的低溫聚合粘土,質感和泥膠相若,將軟陶烤焗變硬,便能永久保存,社工發現他對顏色配搭、圖案間的排列相當有天份,遂讓他開始在會內從事軟陶創作,至今已創作逾十年。2007年,能仔首次舉辦個人軟陶展覽,以推廣軟陶藝術為目標,今年一月,他再舉辦展覽,冀加深公眾對自閉症人士的認識。
每個圖案不重複 「喜」字杯送姊出嫁
能仔創作的軟陶,圖案由多種顏色形成,一條細長的拼條竟能收納如曼陀羅般細緻的圖案,叫人無不驚訝。最初是導師教授能仔創作軟陶片的技巧,後來他便開始看書自學。他從來只會在腦中起稿,不需用手畫下來,但又每個圖案都不會重複,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是幾何和規則圖案,着重線條對稱和顏色配搭;後期則變得複雜一點,如拼一幅圖畫,甚至風景。設計和製作這些軟陶片十分耗時,複雜的圖案動輒花上數小時才完成,需要將不同的軟陶片以直、橫和斜面的模式拼貼在器皿上,但能仔從未感到困難,更視為一種挑戰,每完成一件作品,他都會儲下一塊軟陶片收藏,至今已收藏了逾一千四百塊。訪問當天,能仔的媽媽和姐姐Sam都在場,能仔媽媽說:「他是比較古怪,但他只是不喜歡跟人溝通,別人歧視他,他是知道的。他的弟弟有輕度智障,有人歧視弟弟,他會反駁說我們不是弱智的。」創作軟陶改變了能仔,令他的情緒穩定下來,能仔家姐Sam說:「以前走去問他一些事情,他不會理你,多問兩句便發脾氣,說你很煩,然後走開。其實他的脾氣很受外間影響,遇到一些負面新聞時,例如地震和時事,他會自己代入角色。但他做完軟陶後,叻了很多,終於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慢慢接受其他人的說話和溝通。」新生庇護工場經理歐嘉敏(Carmen)也說,創作有助能仔平復心情,而且排列圖案可幫助他整理。不擅表達的能仔,更藉着軟陶表達自己想法,在家姐結婚前,能仔就做了一對有「喜」字的杯給她,這是他第一次將字放在軟陶上,令家姐喜出望外。能仔沒有想過將軟陶創作作為終身職業,只想一直將軟陶做好,能仔媽媽亦不介意兒子賺錢與否,只希望他每天都可以開心生活。
能仔的作品風格只有圖案,不會加上任何字句,他特意送姐姐一對「喜」字杯作為結婚禮物。
每次能仔舉辦展覽,媽媽和姐姐都會到場支持。
他早期的作品都創作在細小的物件上,例如小玻璃樽。
不少人都十分欣賞能仔的技藝,會給予他畫作,再讓他以軟陶片拼湊出來。
能仔創作的每條拼條都不一樣,絕不重複。
這是能仔首次參加比賽獲得冠軍的作品,至今仍保留在家中。
能仔於2007年第一次舉辦的展覽是由電台節目和新生精神復康會合辦,他當時的作品較小型。
今年1月舉辦的展覽以情緒為主題,希望讓公眾了解自閉症人士的情緒變化。能仔的作品體積相對較大,黏貼時間需要數天。
今年1月舉辦的展覽以情緒為主題。
facebook:軟陶與能記者:陳煥欣攝影:蕭志南、鄧鴻欣(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20/20305660
【專題籽】創作「水熊蟲」扮雀 手作人砌鳥屋介紹南生圍候鳥
1 :
GS(14)@2018-03-06 03:54:2325歲手作人文駿業在桉樹林掛上親手製作的木鳥屋,讓遊人留意南生圍的另一面。
【專題籽:港情講趣】南生圍桉樹林最近多了6間鳥屋,內裏的「候鳥」,不時發出鳥聲。這些都是手作人文駿業(阿業)花了一個月親手製作。鳥屋內住了由他創作的角色「水熊阿蟲」,扮成候鳥如黑臉琵鷺、小白鷺、蒼鷺、藍翡翠、卷羽鵜鶘和鸕鷀等,讓大家認識南生圍鮮為人知的一面。
父親8年前搬到南生圍經營農場,阿業也一直在這裏居住,每年鳥季(11月至翌年3月)都會見到候鳥,「牠們跟我的距離很近,近得連望遠鏡也用不着。我家有個魚塘,每一天起床時,魚塘都有一兩隻候鳥在吃魚,已是常客。」和候鳥為鄰,阿業對牠們很好奇,「我會在牠們的角度思考很多問題,飛這麼遠的路途要花多少體力?會多累呢?於是用『水熊阿蟲』角色扮這些候鳥,透過扮牠們去了解牠們的習性。」
屋中鳥跟林中鳥對唱
農曆新年是南生圍旅遊旺季,阿業在公眾假期前通宵趕工做好6間鳥屋,採訪前一日做到早上6時,「是辛苦的,九成都是親手做,這個月不停強迫自己一定要做。」由概念、畫圖、做模型、鋸木、砌木、上油、駁電和聲音,阿業都一絲不苟,場景用石頭、樹枝、乾草和乾花等天然材料搭砌,甲蟲和候鳥嘴巴吊着的小魚是標本。「效果令我覺得十分值得,這些候鳥一直住在這裏卻無人認識,可為牠們發聲,我覺得好爽。今天安裝鳥屋到樹上,其鳥聲令你更留意樹林本身雀鳥的聲音,好像在跟它對唱。」做鳥屋前,他只說得出數種候鳥的名稱,其他一無所知,經過一番資料搜集,挑選了南生圍常見而外形易於辨認的品種作主角。他現在輕易說出候鳥的習性,「牠們主要吃魚、蝦和蟹,但沒有想過牠們吃魚不吐骨頭,消化不了的骨頭會被牠們的分泌物結成一團,再吐出來,稱為『食繭』;你又可在元朗錦田河見到五十隻多隻鸕鷀張開翼,因牠們游完水會在河邊曬太陽15分鐘。」樹林內亦有17塊他手寫小秘密,讓大家可以多了解候鳥的習性,但並非想來到南生圍的人都知道候鳥的名稱和習性,「只是想大家認識南生圍的另一面,這裏不單止有婚紗橋和橫水渡。」阿業說南生圍候鳥最有趣的是不怕人,「在香港濕地公園,要十多人逼在隱蔽的觀鳥屋望一隻雀鳥。這裏隨時有幾十隻雀任你看,你接觸不到牠,牠也不會怕你,這才厲害!」扮候鳥的「水熊阿蟲」是阿業筆下的動畫角色,靈感來自一種名為「水熊蟲」(Water Bear)的生物,「我在書籍中知道牠的存在,牠不是昆蟲、微生物或細菌,是全新生物,科學家不能將牠歸類作任何一類,要幫牠另立門戶,叫緩步動物門。」記者在網上搜尋圖片時,即刻「毛管戙」,樣子不太討好,但當時已大學畢業兩年的阿業感到和「水熊蟲」同病相憐。他分享:「那時是比較迷惘的時間,身邊的朋友陸續找到穩定的工作,但我仍然未有目標,所以感覺有種異類感。」在城市大學創意媒體科主修動畫的他,雖然對動畫有濃厚興趣,但不想在商業幫別人畫,甚至沒有找全職工作。他一邊用南生圍的樹枝、廢木和其他本地材料做成手作精品,不定期在市集擺檔出售,一邊以四份兼職賺生活費。「當時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而是一直做都沒有成果,內心有種不安。」今次「南生圍桉樹林候鳥展覽」他就聯同「浪花花造紙教室」合辦「蘆葦纖維造紙班」,從南生圍就地取材蘆葦草製成蘆葦紙。
土地發展難免 「還可住南生圍多久?」
阿業一直想創作的動畫,去年4月成立facebook專頁,以「水熊阿蟲」記錄生活,也畫有關農業和南生圍的趣事,「想逼自己繼續畫小動畫,不要把這事情荒廢。」一點一點地圍繞南生圍創作,阿業的方向越來越清楚,「專頁成立後,關於發展南生圍的新聞越來越多,例如收地、批地建商場和住宅,我在想『還可以住在南生圍多久呢?』香港的土地發展無可避免,也不易阻撓,不如趁還住在這裏,多用『水熊阿蟲』做跟南生圍有關的創作,不是等到最後才做。」
木製鳥屋在樹林發出鳥聲,跟林中鳥對唱。
阿業在林內掛上17塊木板,告訴你關於候鳥的生活小秘密。
鳥屋製作一絲不苟,用上石頭、樹枝,乾草和甲蟲標本,材料全天然。
遊人可於拾起地上的桉樹葉,將候鳥圖案印於樹葉上作樹葉書籤。
6種候鳥均為南生圍常見而外形易於辨認的,包括黑臉琵鷺、小白鷺、蒼鷺、藍翡翠、卷羽鵜鶘和鸕鷀。
本身完全不會古法造紙的阿業(左)和「浪花花造紙工作室」的紅彤彤合作以蘆葦入紙。
蘆葦草明信片。$35
手製木沿筆以南生圍樹枝製成,筆記本上的則是大理石花紋藝術(Marbling Art)。$250
蘆葦草的纖維較粗,造紙時所花的時間比一般的長。
南生圍桉樹林候鳥展覽日期:即日至3月16日地點:元朗南生圍桉樹林
facebook:WaterBear水熊阿蟲記者:列淑華攝影:劉永發、王國輝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02/20319297
Hea富生活:LikeCoin有利創作人
1 :
GS(14)@2018-03-12 00:11:45區塊鏈這話題真的沒完沒了,昨晚下課後到旺角茶記食消夜,聽到一位MK仔話:「毛記上市搞IPO都要大半年先集到嗰一億,如果搞ICO,大半個月搞掂啦!」。上幾期《壹週刊》封面,老中青三代人炒Bitcoin,介紹如何幾個月內由幾十萬變幾百萬,市場上洐生出的商機無限,課程、掘礦場、Bitcoin自動販賣機、集資礦場項目等……,作為一個投資者,如果你冇玩加密貨幣,已經outdated。從各人在區塊鏈的討論中,只看到一個「貪」字。黃金右腳話齋:「我哋成隊波都貪!」貪是進步的原動力,並無不妥,但他們的貪有個共通點,就是一窩蜂驚執輸,趁香港還未正式監管ICO時盡賺、盡量以小勞而極多得為目標,不務正業以虛擬貨幣作炒賣為最大價值。老實講,連我這崇尚練精學懶的廢人,也覺得是邪道,不敢妄進。直到我遇到一位朋友介紹高重建給我認識(香港第一隻加密貨幣LikeCoin的創始人),我才真真正正了解到區塊鏈的實用性本質。高重建本人跟我之前遇過的ICO發行人不同,他從不說能賺到多少升值多少,並不認同ICO是用來炒買炒賣,只說LikeCoin的實際用途能如何幫助現今傳播媒介及版權持有人作出合理而有效率的分成。若然這種付款模式普及,LikeCoin自然有其價值。
不經中央結算更有效率
例如陳奕迅有首歌叫「夕陽無限好」,作詞林夕,作曲、監製Eric Kwok,如果有人願意付10元買這首歌曲,平時要先在iTunes或Spotify等中介商買入,中介商賺一部份後,再以分成給這首歌的版權持有人,即唱片公司,再由唱片公司分成給原唱人、作曲、作詞及監製。當中牽涉很多手續費、行政費及時間,到他們手上可能已剩下千分之一的微薄分成。但如果用高重建的加密貨幣,當中有加密合約訂明每一個受益者所佔的分成,不經中央結算,自動有效率地分發給每位持分者。如果林日曦將這首歌二次創作成為「夕爺無大嫂」,引來一班fans畀LikeCoin,二次創作者亦為歌曲加上價值,亦可有部份分成,三四五次創作亦可,只要有人肯畀虛擬貨幣作打賞,而且各個創作者立即收到報酬。如果這概念落實而消費者習慣這種消費模式,實為創意產業帶來一大貢獻,這才是確實確切運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等各方面的優勢。難得香港有此有心之科技人,成功與否在後話,他和我亦知道要在香港成功實踐以上方式實在難度不小,但有理念的ICO創辦人實在少見。利申,我沒持有LikeCoin。郭釗
http://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8/2032580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