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902/LTN201609021722_C.pdf
同一時間低買高賣,還要確保代包費用,保證了盈利,真是中國好夥伴。
13日據新華社消息,就日本擬廉價推銷武器裝備以鼓勵印度在南海問題上發聲的報道,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3日表示,這種不光明磊落的推銷合作圖謀令人不齒。
據《印度時報》報道,日本政府正在極力向印度推銷價值16億美元的武器裝備,日方將盡可能降價,借以強化兩國在防衛安全領域的合作,並鼓勵印度在中國南海問題上積極發聲。
今日,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註意到有關報道。中方對所有國家之間正常開展的合作,包括在防務領域的合作,都不持異議。
但她同時指出,如果有人推銷合作的圖謀不是那麽光明磊落,就令人不齒了。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一段多年前有關女性的猥瑣言論曝光後,激起了澳大利亞政壇的一片譴責聲。
7日,一段11年前視頻顯示,特朗普使用粗話吹噓自己可以猥褻女性,他還表示,她們會允許他這樣做,因為他是個“名人”。
對此,據中新網10日報道,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外交部長畢曉普表示,特朗普的言論是十分令人討厭憎惡的,他的行為絕對是千夫所指的。
反對黨工黨領袖肖頓的批評就更加犀利:“這些言論是不能被原諒,是如此卑鄙的,令人生厭的,是應當受到譴責的。”
副總理巴納比·喬伊斯也加入了對特朗普的譴責:“我覺得在美國,整個辯論正在變成真正骯臟汙穢的藥汁,掩蓋了美國人民應得的尊重,兩黨之間都在挖彼此過去的垃圾,整個事情是很令人作嘔的。”
據悉,視頻曝光後,一系列美國共和黨知名人士呼籲特朗普退出總統競選,這是美國現代政治史上從未有過的情況。
對此,特朗普在10日舉行的第二場電視辯論中說:“我沒有對此感到驕傲,我為此向自己的妻子、向美國人民道歉。” 並在主持人問道“是否與女性做過那些自己談過的事情”時表示:“沒有,我沒做過。”
與內蒙古自治區主要領導見面並讓其簽收督查反饋意見、通報督查情況、移送督察發現的問題線索……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決策部署,今年7月14日至8月14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內蒙古自治區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並形成督察意見。經國務院批準,督察組於2016年11月12日向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進行了反饋。
督察反饋報告稱,“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明顯進展,但生態環境依然十分脆弱”“很多地方幹部沒有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財富,一些地區生態破壞情況令人心痛”。
督察反饋報告稱,內蒙古自治區高度重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按照邊督邊改要求,嚴查嚴處督察組交辦的群眾舉報案件,並向社會公開。截至目前,共辦結環境問題舉報1637個,關停取締違法企業362家,立案處罰206件,拘留57人,約談238人,問責280人,邊督邊改效果得到群眾肯定。
根據中央安排,此次環保督察重點了解省級黨委和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等情況。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由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陸浩擔任組長,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擔任副組長。
督察反饋報告稱,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戰略任務,努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優化發展理念,積極實施重大生態修複工程,著力推進重點區域汙染防治,生態環境實現了“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重大轉變。
經過整治,目前內蒙古呼倫湖治理初顯成效,水環境質量和生物多樣性都有改善;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也取得積極進展,湖區整體水質已由2010年的劣Ⅴ類提高到目前的Ⅴ類,局部區域水質達到Ⅳ類;呼和浩特大青山南坡生態修複、烏蘭察布市霸王河綜合治理、烏海及周邊地區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工程成效初顯,呼和浩特、包頭和鄂爾多斯部分河流綜合整治、汙水處理提標改造等工作加快實施。
翟青在反饋督察意見時表示,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明顯進展,但生態環境依然十分脆弱,部分區域生態退化問題依然嚴重,水資源、礦產資源和草原的保護與利用矛盾依然突出,實現構築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目標還需付出艱巨的努力。
督察報告稱,目前,內蒙古在環境保護方面存在四個突出問題:
一是對生態環境脆弱性、環境保護緊迫性和艱巨性的認識尚不到位。
督察報告稱,內蒙古不少同誌不僅沒有認識到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反而認為全區環境容量大,環境不會出問題。
2013年以來,半數盟市黨委常委會很少專題研究環境保護,有的甚至一年間沒有研究環境保護問題。在與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同誌談話中,多位同誌表示,很多地方幹部沒有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財富,一些地區生態破壞情況令人心痛;發展煤化工、電解鋁、火電等產業有利於發揮資源優勢,但在產業空間布局、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研究不夠,在產業環境風險控制方面措施不多,已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報告稱,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湖生態功能恢複任務仍然十分艱巨。截至督察進駐時,2016年2月國家批準的呼倫湖綜合治理實施方案項目資金尚未落實,2016年治理任務難以完成。烏梁素海治理工作主要通過淩汛補水,綜合治理規劃尚未批準實施,農業面源治理不力,保護區內未經環評審批擅自上馬占地達5000余畝的養殖及其配套工程。岱海湖流域生態退化嚴重,湖面急劇萎縮,水質逐年惡化,但目前相關市縣尚未采取有力措施,自治區尚未批準實施岱海湖綜合治理規劃。
二是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開發問題仍然多見。
89個國家和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中有41個存在違法違規情況,涉及企業663家,且礦山環境治理普遍尚未開展。大青山、西鄂爾多斯、甘草等國家或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內大量采礦企業直到2016年上半年才停止生產。自治區有關職能部門違規在自然保護區內辦理采礦證,甚至到2015年5月十部委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活動監督管理的通知》後,相關部門仍對甘草保護區25宗采礦權審批續證。2014年和2015年,國土部門和環保部門違規審批位於蒙格罕山自然保護區的采石場項目。
另外,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家企業未按自治區環保廳要求啟動退出機制。呼倫貝爾、鄂爾多斯存在違規占用天然草地問題。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已基本喪失。
三是水和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推進滯後。
全區存在“好水減少,差水增多”的問題。2015年,全區90個地表水斷面中,達標斷面同比下降7.7個百分點,劣V類斷面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其中,黃河支流12個斷面中5個,西遼河流域14個斷面中7個水質持續惡化。全區地下水超采問題突出,通遼、呼和浩特、包頭等多個盟市地下水水位下降明顯。大量企業違規使用水資源,城鎮生活汙水處理不到位等問題突出,進一步加劇全區水環境保護嚴峻形勢。
部分大氣汙染防治任務進展較慢,全區尚有10家企業22臺火電機組未建設脫硫設施,其中呼倫貝爾市多家企業長期超標排放。截至2015年底,全區城市建成區仍有654臺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老舊鍋爐尚未淘汰。7家企業自備火電廠違規上馬,總裝機容量達511萬千瓦。
四是部分歷史遺留及群眾關心問題亟待解決。
呼倫貝爾北方藥業有限公司異味擾民問題長期存在,2013年以來,自治區各級環保部門共收到關於北方藥業的投訴達143件。現場督察時,廠內腐臭撲鼻,生力源肥業違規填埋北方藥業產生的廢菌渣,性質惡劣。
烏海及周邊地區煤田(煤礦)自燃汙染環境問題嚴重,2012年以來自治區煤田(煤礦)滅火工程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滅火工程排土場管理和礦區回填等生態修複工作處於無人監管狀態。
包頭危廢綜合處置中心建成後長期不能正常運行,全區大量有色金屬冶煉廢渣未得到及時處置,存在環境風險。工業園區亟待清理整治,64個自治區級以上園區中,29個未建設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31個未建設集中供熱設施,大多數園區未配套建設正規渣場。
督察要求,內蒙古自治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內蒙古自治區時重要講話精神,確保國家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妥善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切實抓好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湖等重點湖泊綜合治理和生態修複。
同時,統籌推進生活汙水收集處理、汙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再生水回用等工作。更加註重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堅決遏制地下水超采行為。進一步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和京津風沙源治理,妥善解決草原破壞、毀林開發等問題。加快鋼鐵、電力、電解鋁等行業以及小鍋爐、散燒煤等汙染問題整治;加快實施煤礦火點治理、危險廢物處置;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和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要依法依規嚴肅責任追究,對於督察中發現的問題,要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厘清責任,並按有關規定嚴肅問責。
督察要求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根據《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要求,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社會公開。
反饋會由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布小林主持,陸浩組長就落實督察意見、抓好整改提出了要求,內蒙古自治區書記李紀恒作了表態發言。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督察組還對發現的問題線索進行了梳理,將按有關規定向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進行移交。
11月12日上午,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內蒙古自治區情況反饋會現場。攝影/章軻
11月12日上午,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內蒙古自治區情況反饋會上,督察組組長、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陸浩。攝影/章軻
圖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曾經拍攝到的內蒙古包頭市景象:像這種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大生產景象如今在中國的城市中已不多見了。攝影/章軻
圖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曾經拍攝到的內蒙古烏梁素海汙染景象:水面大量黃苔滋生,意味著水體已受到嚴重汙染。攝影/章軻
圖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曾經在內蒙古拍攝到的聯邦制藥廢渣被大量堆放在農田中。攝影/章軻
近日,一個產品網售額占全國超兩成的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引發廣泛關註:在福建莆田鞋城,白天門庭冷落,夜晚卻進入賣假狂歡。不少廠商打著原單真標的旗子,裝著阿迪耐克的盒子,但掩不住魚目混珠的里子。“山寨”並非新話題,但痼疾不愈,引人憂思。
這些“山寨”產品,“假”得可惡卻又“真”得可憐。與30年前溫州“紙皮鞋”廠商不同的是,這些“代工2.0時代”的廠商,有的因有給國際大牌代工的經歷,往往掌握了全套工藝流程;有的具備真技術、好設備,產品雖是仿冒卻並不劣質。有時,仿品質量甚至優於正品,卻仍走老路“蹭名牌”,這正是令人痛心之處。
做品牌太貴,搭便車劃算,很多“仿造”企業的心態不難理解。其實這些企業,比誰都清楚品牌的價值,卻又輸在畏懼開拓創新的鴕鳥心態,沒有動力彌補設計營銷的短板,沒有勁頭在制造工藝上更進一步。一言以蔽之,它們有過錯可“入罪”,但也有實力可“自新”。踢它們一腳,當然會滾坡下山;但如果拉它們一把,未必不能有所作為。
近年來,政府部門與電商平臺的打假力度一年勝過一年,被抓的造假者人數大幅增加,公開銷毀假貨的示範活動也明顯增多,高仿生意的空間受到空前擠壓。但一些地方制假售假依然成風成片,地域性特征暴露出商業倫理的集體滑坡。這其中固然有制假者的貪賺快錢,但也有當地政府和電商平臺的默許縱容。源頭打假不力,銷售地和網上的打假就會變成“打地鼠”,“監管發力”只會淪為一句空話,等到制假規模壯大之後,不僅連根拔起愈加困難,而且屆時承擔“差評”的不只是某個品牌,而是整個地方乃至中國制造的整體聲譽。
當然,除了打假,也要正視“山寨”企業從夜幕下走到光亮處的現實困境。品牌設計缺人才、推廣鋪貨的交易成本高、營銷傳播的渠道少……一塊塊攔路石擋在它們的品牌轉型面前。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也曾假鞋橫行的晉江,經過大力整治與產業轉型升級,湧現出安踏、361度、特步等諸多知名運動品牌。晉江鞋企的成功轉型,“看得見的手”功不可沒,正說明告別“山寨”並非不可能,需要的是地方政府勇於壯士斷腕,不因制假經濟的蠅頭小利而犧牲了地方發展的轉型良機;善於運用政策、財稅等綜合手段,營造健康公平有序的商業生態。
當然,外力的孵化作用終究有限,企業要真正從市場競爭中破殼,歸根到底要靠內生動力。這兩年,“大疆”無人機靠技術飛往了世界各地;傳音手機在國內無人知曉,卻因為解決了黑人的自拍問題在非洲實現了突圍,占領了非洲40%的市場;在國內只賣20多元人民幣的國貨“飛躍”,因為全新的策劃和包裝,飛越重洋在歐洲賣到50到120歐元,歸根到底還靠自己。海爾冰箱是自己的榔頭砸出來的,華為手機是自己的科研經費砸出來的,不在產品上用心,就沒有人能釋放出穿透平庸的光亮。
掙紮在高仿鏈條上,也許能茍延殘喘於一時;但不主動跨入痛苦轉型,前面的路只會越走越窄。盡管品牌的成功是一個充滿變量的函數,但可以確定的是,脫下“假鞋”真正走上創新路,才有值得期待的未來。
20日法國大選前五名候選人展開了首場辯論。據Harris Interactive民調顯示,這場辯論中最令人信服的候選人是現年39歲、首次參加選舉的馬克龍。
五名候選人
據路透社報道,Harris Interactive民調顯示,馬克龍成功令38%的觀眾對其信服。勒龐的支持率為33%,與極左翼候選人讓-呂克·梅朗雄(Jean-LucMelenchon)支持率相同。深陷腐敗醜聞的保守派共和黨候選人菲永則得到了27%的支持率。
該民調還顯示,首輪辯論結束後,22%的人希望看到馬克龍贏得大選,希望勒龐和菲永獲勝的人分別為20%和18%。
辯論結束後數小時,馬克龍還獲得了法國政府一名初級官員Barbara Pompili的支持,這也是首次有政府官員支持馬克龍。
馬克龍在首輪辯論中的表現也對市場起到了提振作用。辯論結束後,歐元攀升至6周高位,法國債券及股票市場上漲。
本周六下午,在主題為“共擔時代責任”的哈佛中國論壇上,美國小布什時代前財務部長、高盛前總裁亨利·保爾森表示:“我肯定不認為中美之間會打仗。我真正最擔憂的不是戰爭,而是雙方傷元氣的競爭。”
建立經濟對話
保爾森提到,當一個不斷強大的實體出現時,他肯定會受到發達實體的對抗。當年美國崛起的時候,英國也是多方阻撓,但最後美國還是超越了英國。中美有很多不同之處,以後還會有更多。一旦中國變得更有競爭力,就會和美國以外的許多國家形成聯盟,制定經濟議程。
“這是非常自然的。” 保爾森說,“關鍵是雙方領導要認識到不同點,解決問題。中美的關系非常重要。兩國應該用有建設意義的方法來實現自我的利益。”
保爾森認為,中美關系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之後,就已經有了正面的效果。尤其是在訪美之後不久,習近平主動和特朗普通電話,商討朝鮮問題的對策,這在歷史上很少見。
另外,他還表示,中美雙方並沒有馬上試圖解決那些複雜艱難的經濟問題,但制定了解決問題的流程,這對中美關系是非常正面的信號。把全面的經濟對話建立起來,讓中美有機會處理貿易、國土安全、投資等問題,“當然,明確塑造這樣的關系需要一段時間”。過去,奧巴馬政府曾經把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合在一起舉行。 保爾森認為,這樣反而顯得太笨重了,重點不突出。每次談判都應該圍繞一點進行。
新政府退出TPP令人失望
雖然保爾森是共和黨小布什時期的財長,但他卻在去年美國大選中為希拉里背書,並且多次表示支持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這次也不例外。
“你可以想象我對美國新一屆政府不再繼續TPP有多不高興,多失望。” 保爾森說。
他認為,TPP涉及到貿易和關稅,而且還涉及到如何去除非關稅壁壘,對各方都是有利的。他還同時鼓勵政府繼續開放競爭性的行業。
保爾森還說,雖然沒有TPP,但他估計特朗普政府會在不同工業板塊上有各自的貿易協定。他鼓勵中美雙方完成雙邊投資協定(BIT),因為,該協定跟TPP中的部分內容是相關的。
中國加入TPP也可以推動BIT的談判進程。保爾森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BIT是美國應該做的重點工作,中美之間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他希望特朗普政府執政期間能夠完成BIT的談判,並深信特朗普政府會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
本次論壇期間,眾多中美兩國政、商、學界人士將齊聚一堂,回顧中美關系發展歷程,展望兩國合作前景,並圍繞兩國貿易、青年創新創業、文化交流等問題展開討論。
4月26日,溫州3家火鍋店老板及相關人員共11人,因為利用餐廚廢棄油脂加工食用火鍋油,供顧客食用,被判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處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其中,三家火鍋店老板均被判處兩年及以上有期徒刑。
美國當地時間3月2日清晨5時26分左右,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德兩名男子在當地一家餐廳附近,使用軟管抽取垃圾罐中的油脂,並將其輸入一輛無牌照白色卡車裝載的多個大圓桶中。隨後,這兩名男子被聞訊趕來的警察逮捕,警方還在現場捕獲2200磅價值約600美元的廢油脂。
最近,在中國和美國,都有人因為“地溝油”問題被判刑或被逮捕。不過,溫州那三家火鍋店老板是讓“地溝油”重回餐桌,而美國田納西州的兩個賊偷“地溝油”,是為了賣給煉油廠。
那麽,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區別呢?
17年間,美國地溝油價格飆漲230%
據彭博社5月13日報道,就在上述兩名男子被逮捕前的幾周,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德附近已經發生了44起油脂罐被盜事件。他們盜竊這些“地溝油”的原因,就在於美國“地溝油”的需求和價格猛漲。
2016年,美國有14億鎊(約合63.5萬公噸)的油脂被轉化為生物柴油——也就是說,日均轉化量多達1750噸。隨著美國煉油廠加工油脂量連創新高,一個“地溝油”交易的黑市正在蓬勃發展。
▲美國煉油廠“地溝油”加工量(圖片來源:彭博社)
在美國,大多數餐廳都會聘請廢品處理人員運走積攢多日的廢油。但美國動物油脂提煉協會(National Renderers Association)表示,每年有價值高達7500萬美元的廢油被非法抽取,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最終流向煉油廠。生物燃料的價格一直在上漲,從而大大增強了竊賊的作案動機。
在紐約州東部、俄亥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一些餐廳,油脂盜竊事件也呈現增長勢頭。廢油收購商、布法羅生物柴油公司(Buffalo Biodiesel Inc.)總裁蘇米特·馬加姆達(Sumit Majumdar)透露說,在過去六個月里,他不得不為客戶的油脂罐更換了大約1000把鎖。由於這種盜竊行為無異於從他的錢包偷錢,馬加姆達在3月聘請了一位私家偵探幫助他追蹤這些可惡的蟊賊。非法抽取者可能導致該公司損失20%的收入。馬加姆達表示,他已懸賞5000美元,以期早日逮捕作惡者,並將他們繩之以法。
一些中西部地區的公司表示,這些偷盜行為甚至涉及國際犯罪集團和街頭幫派。
在二手油脂中發掘價值並不是什麽新鮮事。一個多世紀以來,廢油一直被加工成許多產品的原料,從化妝品到油漆,再到寵物食品和牲畜飼料。
可現在,更多的“地溝油”被加工成燃料。燃料已經占了“地溝油”總需求的約30%。一項於2007年通過的能源法律要求,美國的轎車、卡車和公共汽車必須使用更多的生物燃料。
政府數據顯示,石油公司2017年必須在柴油中摻入20億加侖的生物柴油。這一比例創下歷史新高,2016年為19億加侖。而在10年前,石油公司基本不會在柴油中添加這種燃料。
需求的不斷上升對價格產生了影響。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初,黃色油脂的基準價格為每磅25美分,與2000年4月份相比,增長了230%。2011年,當原油價格超過每桶100美元、汽油零售價接近每加侖4美元時,黃色油脂的基準價曾高達47.75美分。
▲白色:“地溝油”價格;藍色:柴油價格(圖片來源:彭博社)
生物柴油的反彈正在推高油脂的價值。從2月17日到4月28日,生物柴油的價格上漲了12%至每加侖3美元。
中國“地溝油”用在哪兒了?
在經過了長達幾年的“地溝油”整治之後,“地溝油”重回餐桌的情況越來越少,但並沒有徹底消除。每經小編註意到(微信號:nbdnews)就在今年4月24日,國務院重提“地溝油”治理,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地溝油”治理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要不斷加大打擊力度、強化源頭治理,以餐廚廢棄物為原料制售“地溝油”的違法犯罪活動得到遏制。
此外,《意見》還指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長效機制,合力推動餐廚廢棄物、肉類加工廢棄物和檢驗檢疫不合格畜禽產品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中國人口多,如何處理每天產生的“地溝油”是個難題。不過,就目前來看,加工出口是一個好辦法。
據廈門晚報報道,2016年4月,一批重達200噸的工業用廢棄食用油,經由廈門同安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合格後,輸往荷蘭。據悉,該批廢棄食用油由廈門興重環保化工有限公司申報,貨值為11.6萬美元,是該產品首次出口歐洲。
同時,中國國內“地溝油”加工再利用也有了進步,而且產品還得到了歐洲的認可。經過沈澱排渣、酯化反應、分提精煉等數十道技術工藝處理,令人聞之色變的“地溝油”變身動植物性工業混合油,成為外國客戶眼里的香餑餑。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在汕頭市政府官網上看到,今年4月,汕頭乃至粵東地區首批共330噸、貨值25萬美元的工業混合油經檢驗檢疫合格,順利出口歐洲。
就在這個月,山東聊城的一家能源科技公司又向荷蘭出口了1000噸由“地溝”油提煉成的工業級混合油。這是該公司今年來第二批出口荷蘭的貨物。
中國“地溝油”制品出口歐洲,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但與歐洲相比,中國的地溝油再利用水平還不夠高。
據南京日報報道,上世紀70年代,德國由於食用油緊缺,也出現過“地溝油”猖獗的現象。為此,德國政府推出回收“地溝油”的相關法規,要求“地溝油產生者”須與政府簽訂“泔水回收合同”,並詳細規定“地溝油”由哪家企業回收、何時回收、回收後由誰加工等程序。
回收後的“地溝油”主要有兩種用途:一是處理後作為化工和化妝品行業的原料;二是作為能源,比如生物柴油,可用於汽車燃料,或發電、取暖等。
現在,德國各個城市都建立了“地溝油”回收系統。各個城市每年回收的地溝油從數千噸到數萬噸不等。
相比之下,中國地溝油的“去向不明”問題依然嚴重。據新華社去年7月報道,昆明是國務院“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之一。
據昆明市城管局介紹,截至2015年底,昆明主城8個區共有16953家餐飲企業,每天產生餐廚廢棄物約500噸。按照餐廚廢棄物物理性質含油20%計算,昆明市每天產生“地溝油”約100噸,全年就有3.6萬多噸。
但是,昆明幾家專業收運處置餐廚廢棄物的企業每月回收的“地溝油”量十分有限,其他多數流入了黑作坊等非正規渠道。
雖然,目前“地溝油”重回餐桌問題有所減少,但依然有很多“地溝油”去向不明。正如國務院所說,“地溝油”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尚未完全建立。
每經編輯 王嘉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彭博社、國務院網站、廈門晚報、新華社、南京日報等。
2017年可以說是手機技術進步顯著的一年,不管是外形、內部結構上的微觀技術,還是與手機相關的智能網絡體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看看手里的全面屏手機,早就沒了當初剛上手時的驚艷。不過想想,這不就是我們以前期盼的未來科技麽?以前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技術其實已經悄然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而2017年恰恰是這些黑科技集體爆發的一年,見多了的我們自然對這些技術已經見怪不怪。
全面屏、面部識別、人工智能等等,這些技術的出現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智能手機上的一場革命,但其實這僅僅是個開頭而已。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已經出現或者不久就會面世的智能手機技術。
1、全面屏問鼎屏幕最終形態
文初我們提到了全面屏,2017年的全面屏大潮席卷整個手機圈,到現在上至價格不菲的旗艦,下到千八百塊的入門機,全面屏都成了標配。
但全面屏其實並不全面,我們所說的全面屏大部分都指的是上下加長的屏幕,通過減少前面板額頭和下巴的面積來增加屏占比。
全面屏只能算是消費者和廠商對屏幕形態的期盼,在傳感器、聽筒、攝像頭隱藏方案和屏幕裝配技術尚未成熟之前說全面為時尚早。
目前市面上全面屏的形態大致有三種:一是三星蓋樂世S系列/Note系列的雙曲面全視屏,另一種iPhone X為代表的異形全面屏,還有就是應用廣泛的18:9非異形直板屏幕。據悉,20:9的超長屏幕或將於明年面世。
但事實上,屏幕的一味加長並非好事,雖然橫屏時可以帶來更寬的視野,但以目前應用較廣的6英寸全面屏來說,豎屏整屏的閱讀視角跨度過大,體驗不佳。
全面屏會是手機屏幕的最終形態嗎?目前確實有這樣的發展趨勢,但想要實現還得解決前面板部件的隱藏和抗衰落穩定性的問題。
據悉,三星S9正是因為無法通過跌落實驗從而取消了下巴微邊框設計。當然,手機形態是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的,這時候我們就要說一說折疊屏幕手機了。
2、柔性可折疊屏幕說再等等
全面屏就是智能手機的最終形態了?以現狀和周邊技術走向來說,短期內智能手機屏幕形態確實會以全面屏為主。但全面屏更多的只是在整體觀感上給人視覺沖擊力,實際用途並不明顯,想成為智能手機的終極形態只有這些還有些欠缺。
最近折疊手機的概念被炒火,手機可以像筆記本一樣打開關閉,打開後可以將一整塊大屏幕呈現於用戶眼前。這可以說是對未來形態的一種探索。
但私以為,以目前用戶對智能手機的功能理解,這種折疊形態缺少存在的必要性。以手機的應用功能來說,更大屏幕除了看電影時可以帶來更大的視野外,用處不大。
想要用於辦公,這樣的屏幕相對於電腦又太小,而且即便折疊起來,手機的便攜性也會受到影響。這種形態想要流行起來就得讓智能手機出現新的必要的使用場景。
其實柔性折疊形態在未來是有著極大的發展前景的。因為柔性折疊可以讓設備擁有更多形態,最直觀的就是更加便攜,比如手機不用時可以通過彎曲箍在手臂上,拿下來掰直又不會影響正常的使用。
但以現在的技術來說,還需要一個可以解決電池、芯片等無法柔性彎曲的可行方案。
3、面部識別趕超指紋成為主流
現在去看主流手機的發布會,廠商們很少再去宣傳我這手機指紋解鎖有多安全多快,而是在說我的面部解鎖有多快。全面屏形態的到來,讓本已成熟的電容式前置指紋方案不再適用,面部識別成為這個時代最便捷的生物解鎖方式。
在安全方面首屈一指的,自然要數蘋果的Face ID面部解鎖。因為相比於其它單攝的面部解鎖,Face ID的面部識別是可以感知深度的,這就可以確保面部識別功能不被照片欺騙。
另外,由於采用的是發射光線後反射接收,也就解決了光源的問題,所以在暗光下仍能實現解鎖。
其它面部解鎖雖然安全性不如Face ID,但使用體驗還是十分不錯的,在不用於支付只用來解鎖屏幕的話,這些面部識別可以獲得比iPhone X更快的響應速度。
國內的不少廠商也在跟進可以感知深度的面部解鎖,而且已經拿出了成熟的解鎖方案,比如前不久榮耀發布的手機配件點雲深度攝像頭。
目前制約其發展的因素主要是模組的小型化,據悉國內廠商最快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推出支持該功能的手機。
4、屏幕下指紋成為指紋識別唯一翻身機會
iPhone X的Face ID在理論上來說是相對安全的,但網上經常爆出iPhone X被同事、被孩子、被雙胞胎兄弟解鎖,安全性不高。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面部識別要考慮到面部的變化,而面部相近的人也並不是不存在。如此來說,還是指紋識別更加靠譜一些。
前不久,Synaptics確認將與vivo打造屏幕下指紋識別手機,據悉,Synaptics與vivo已經溝通解決了規模量產問題,采用Synaptics Clear ID FS9500方案的手機指紋識別功能可以在OLED屏幕安全穩定的運行。
其實在之前,顯示區域的屏幕下指紋識別方案早就面世,比如年初在巴塞羅那MWC2017上匯頂展出的光學指紋識別方案,上海MWC2017上高通與vivo合作展出的超聲波式屏幕下指紋識別方案。
但到目前為止,還並沒有相關產品上市。不過現在看來,我們在明年就可以體驗到搭載屏幕下指紋的手機。
屏幕下指紋是否會火還得看其產品的真實體驗,如果真能獲得穩定可靠識別的話,那麽指紋識別仍能與逐漸占據潮流的面部識別一爭高下,畢竟指紋識別屬於接觸性生物識別,安全性比面部識別要可靠得多。
5、雙OIS普及還有多遠
雙攝像頭已經基本完成普及,設置有些機型在前置也用上了雙攝。但我們不難發現,國產雙攝手機很少有支持OIS光學防抖的,只有少部分雙攝的其中一個鏡頭支持光學防抖,雙鏡頭都支持OIS光學防抖的幾乎不存在。
OIS光學防抖自然不用多說,良好的OIS光學防抖可以為拍攝畫面提供優良的穩定性,拍攝過程中的輕微抖動幾乎感受不到。另外,由於OIS的存在,即使快門時間較長,畫面也不會因為手抖糊掉,這就給提升畫質帶來了可能。
在今年下半年,我們也終於見到了支持雙OIS光學防抖的機型——三星蓋樂世Note8和iPhone X,這就保證了雙攝分別工作時都能獲得良好的拍攝體驗。
但問題就在於雙OIS的鏡頭模組較大,不少國產機型未支持OIS也是因為光學防抖模組較大的原因。看來想要國產手機都有OIS雙攝,只能寄希望於模組的小型化了。
6、充電也向著多樣化發展了
手機電池技術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都卡在瓶頸上,正常尺寸的手機上,能夠放置4000mAh已經十分不容易。而不斷上升的性能需求和更多的其它硬件消耗,讓續航很難得到保障。所以充電方式成了發展的著重點。
在MWC2017上,魅族展出的55W快充可以說是極限一般的存在。第三代快充技術Super mCharge,采用11V/5A 全新高壓直充方案,充電轉化效率達到98%,能夠20分鐘充滿一部3000mAh的手機。
目前還難以量產,但魅族已經在其魅族PRO 7 Plus給出了足夠優秀的快充方案——mCharge 4.0。
mCharge 4.0采用了5V/5A的低電壓大電流的快充方案,最高輸出功率25W。3500mAh的電池30分鐘即可充達70%,40分鐘充電到90%,完全充滿只用時60分鐘。這樣的快充表現可以說是十分優秀了。
在這個領域,作風一向“穩健”的蘋果也不得不有所動作,在新一代產品中,我們看到了快充,也看到了無線充電。
無線充電雖然功率不高,但好在可以利用更多的碎片化時間對手機進行充電。相信有蘋果這個領頭人,明年會有更多的國產手機支持無線充電。
7、石墨烯電池用一輩子 就問你怕不怕
新的電池技術研發傳聞一直都有傳言,但之後均沒了下文。而近日,我們終於看到了希望——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某團隊研制出的新型鋁-石墨烯電池。
據悉,在零下30攝氏度的環境下,這種新型電池依然能夠實現1000次充放電性能不減。在100攝氏度的環境中,它能實現4.5萬次穩定循環。
如果智能手機用上這種電池,每天哪怕充電10次,也能用上近70年。而且可以實現充電5秒,通話兩小時,可以說是在電池方面有了顛覆性進化。當然,想要商用還需時日。
8、AR的虛擬世界離我們不遠了
AR全稱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強現實。相信對手機圈了解的人都會對AR有所耳聞,比如之前風靡一時的《Pokemon Go》遊戲以及春節期間找紅包活動,都與AR有關。當然,用過百度地圖的用戶肯定也發現,地圖中的實景導航也是AR技術的一種應用。
在2017年,AR的熱度不斷升高。WWDC 2017大會上,蘋果宣布在iOS 11中帶來了全新的增強現實組件ARKit,今年的iPhone新品上,我們也看到了蘋果對AR的一系列支持。目前AR的應用並不多,主要應用在遊戲上,而在未來,我們將會看到更多基於AR技術的應用。
9、人工智能初見端倪
2017年手機圈最火的話題有兩個,一是全面屏,另一個就是人工智能。各大廠商在這方面紛紛發力,讓手機向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比較突出的要數華為的麒麟970芯片,集成了神經網絡運算單元NPU,其AI運算能力相比四個Cortex-A73核心有大約25倍性能和50倍能效的優勢。蘋果的A11仿生芯片也采用了神經網絡引擎,不僅能執行神經網絡所需的高速運算,而且具有出色的能效。
神經網絡為更多智能化功能提供了基礎。比如麒麟970的NPU可以幫助手機更精準和快速地識別拍攝場景,讓手機對邊緣虛化的處理更準確,可顯著提高AR場景渲染的速度,同時也能降低功耗。
當然,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體現在硬件上,軟件系統也有較為成熟的體現,最顯著的代表就是學習型人工智能平臺三星Bixby。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三星Bixby比以往的語音助手更加聰明,用戶的一句命令就可以實現多步驟操作,準確而且深入。同時,Bixby可以輕松在語音、視覺、觸摸、文本控制等多種交互方式中自由切換,也可協同操作。
2017年可以說是手機人工智能的元年,從這一年開始,人工智能讓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東西,未來的智能手機,將不僅僅是一部機器,它會更像一位生活管家,為你提供更加全面、更加貼心的服務。
10、5G網絡將成為手機連接生活的重要紐帶
5G網絡一直都是個熱度不減的話題,比4G網絡高100倍的網速自然擁有著極高的吸引力。
而在近日的3GPP TSG RAN全體會議上,有聲明稱首個5G新空口標準的完成為全球移動行業開啟5G新空口的全面發展、支持於2019年盡早實現5G新空口大規模試驗和商用部署奠定了基礎。
或許你會覺得5G離我們還有些遠,但其實我們的需求逐漸在向著5G靠攏。前幾年有個詞匯叫物聯網,到現在的人工智能,這些項目在很多時候都需要穩定快速的網絡進行支持。
雲計算不是個陌生的詞匯,在未來的人工智能中,很多場景都依賴高強度的計算,這些計算無法由終端進行,就需要將命令傳輸至雲端,由雲端計算並輸出結果,再傳輸到對應終端,快速的5G網絡保證了數據命令的及時送達。這就讓手機成為整個物聯網體系的控制端變成可能。
寫在最後
2017年可以說是手機技術進步顯著的一年,不管是外形、內部結構上的微觀技術,還是與手機相關的智能網絡體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石墨烯電池、5G網絡在2018年還不能商用,但在明年,我們會看到更進一步的全面屏形態,會看到更加完備的硬件搭配,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體系。而在更遠的未來,手機將不僅僅再是一部手機。
網約車司機、外賣送餐員、保潔阿姨……今天,你我的生活都離不開互聯網平臺提供的服務。不過,作為一種新的就業形態,這些業界俗稱的“網約工”,在工作中卻面臨著勞動合同不簽、社會保險不繳、勞動保障不到位等“三不”現象,影響著行業健康發展和優質服務的提供。
增長迅猛 涉及就業人口上千萬
40歲的穆秀芬阿姨,3年前到上海工作。通過58同城平臺,從事上門保潔服務。
“我們的工作都是平臺派單,每小時收費40元,交給平臺3元錢,每月結一次。”穆阿姨說,自己和平臺之間非直接的雇傭關系,而是一種“合作”關系。“公司不給我繳社保醫保,節假日也不發獎金補貼。但如果工作過程中受傷了,公司說可以報銷一定的醫藥費。”
美團外賣送餐員馮師傅的工作情況與穆阿姨類似。馮師傅人在上海工作,卻與浙江海寧一家名叫正東服務外包的公司簽約。不過,這家公司並不給馮師傅繳納“五險一金”。“剛開始幹這一行,外賣平臺還有自己的直營團隊,後來都陸續轉到外包公司去了。”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滲透,包括網約車司機、外賣送餐員、保潔阿姨在內的“網約工”,如今已成為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如滴滴出行宣稱,從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為全國去產能行業的職工提供了393萬個工作機會。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共享經濟的服務提供者人數約為7000萬人。
身份模糊 權益保護面臨“三不”現象
從傳統的“公司+員工”到如今的“平臺+個人”,“互聯網+”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很多新的就業機會。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這些線下服務的提供者,和平臺之間到底是什麽關系?身份的模糊,為勞動權益保護帶來了挑戰。
——有相當數量的勞動者並未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記者采訪了解到,“網約工”與公司之間簽的合同可謂五花八門,有的叫中介協議,有的叫商務合作協議。
“平臺和個人到底是勞動關系還是勞務關系,是實務界和理論界爭論的熱點。”上海捷華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虞峰律師說,如果是勞動關系,除工資薪酬外,公司還要繳納“五險一金”,在責任事故、工傷事故的賠償方面也有嚴格界定。
——勞動關系較少建立,帶來社會保險繳納的缺失。記者查閱了一些招聘網站,發現在針對送餐員的招聘信息中,多數不提社保,提到保險的也是為員工辦理綜合意外險、第三方責任險等商業險種。
一些就業者自身繳納社保的意願也不強。來自溫州的網約車司機劉虎說,準備在上海拼搏幾年後回老家結婚生子。“反正以後養老也不在上海,就沒有主動繳納養老保險。”
——勞動保障不到位,“以罰代管”現象普遍。一方面,平臺從“網約工”身上獲取了不菲的抽成。不少滴滴司機表示,在美團打車進入市場前,滴滴對司機的抽成比例是20%。“碰到拼車的單子,平臺抽得更多,有時能達到50%。”劉虎說。
另一方面,平臺為追求服務質量,會通過催單、扣款等方式對勞動者進行管理。送餐員馮師傅對平臺最不滿的就是各種罰款規定:服務超時,罰;客戶投訴,罰;工牌不端正,罰……“送一單外賣才賺8元錢,但超時罰款能達到100元到500元不等。”
“這種管理方式相當於把企業的經營風險轉嫁到勞動者身上。更有甚者,在服務過程中發生安全責任事故時,本應由用人單位承擔的賠償責任也往往落到勞動者身上,而企業則得以置身事外。”來自上海市總工會的調研報告指出。
政策引導 鼓勵業態創新也要加強用工規範
“既沒有底薪,又沒有社保醫保,我感覺自己不會長久做下去。”在采訪中,多名“網約工”表示,對所從事職業的歸宿感和安全感比較弱。
業內人士表示,針對“互聯網+”新業態的發展,近年來政府一直實行“包容審慎”的監管。在鼓勵創新的同時,還應出臺相應的政策與保障制度,引導企業規範用工、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可以因群體施策,實行分類認定管理。”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姜海濤建議,對於依靠腦力勞動和特殊技能獲得較高收入、更願意以自由職業身份存在的人群和行業,可以參照民事合作關系予以認定;而對於主要依靠體力勞動獲取報酬、職業風險較高、平等協商能力較弱的,政府應加強正面引導,杜絕企業借民事合作之名行規避勞動關系法律適用之實。
值得註意的是,一些地方已開始探索在“網約工”集中的行業引入工會,保障勞動者權益。上海市總工會主席莫負春表示,上海正在探索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會“兩次覆蓋”,針對快遞物流員、網約送餐員、家政服務員等六大新型就業群體,以推行聯合工會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
此外,還有專家建議擴大商業保險的覆蓋面。“比如,對於容易產生交通事故、帶來社會‘負外部性’的行業如外賣送餐,可以由平臺出面與保險公司協商,為送餐員統一購買人身意外險、第三者責任險,以較低的保費實現較好的勞動保障。”虞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