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飲齋啡 踩空氣單車 學者減13磅 抗中年發福

1 : GS(14)@2015-07-29 08:36:52

林大慶


【今日少甜】【本報訊】中年發福無得救?不少人面對身形隨年齡暴脹十分無奈,推廣健康生活的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社會醫學講座教授林大慶,身體力行示範透過降低糖份攝取及勤做運動如踩「空氣單車」,戰勝發福體形,體重由最高峰時達73公斤(約160磅),減去6公斤(約13磅)。記者:嚴敏慧林大慶叫人戒煙、做運動,推廣健康生活的形象深入民心,原來身形瘦削的他,亦曾有中年發福的時候,體重最高峰時達73公斤,因擔心推動公共衞生策略欠說服力,故決心減磅,首要是實行少甜飲食,加上做運動,結果成功減至現時的67公斤(約147磅)。他認為減甜最重要是堅持,嘗試適應,達到目標就會有成功感。嘗試減甜最早於80年代開始,當時在倫敦看見當地人常喝俗稱「齋啡」的咖啡不加糖,他亦嘗試,「飲嘢唔加糖會發現一種新味道,慢慢接受,甚至重新欣賞食物獨特味道」。但只靠咖啡減甜始終力度不足,人到中年身形難免發脹,「肥胖係好大嘅健康問題,自己又做公共衞生,如果自己都肥,叫人減肥就會冇說服力」。



戒飲汽水十多年

林指體重40多歲時達到高峰,徘徊72至73公斤,醫學研究上有所謂標準體重,即70公斤,做研究招募受試者亦以此為指引,「好想做番個seventy-kilogram man,覺得要做啲嘢」。健康飲食是減重必備元素,其中減甜非常重要,都市人糖份攝取,很多時來自加糖飲品,除了秉持飲齋啡外,他說已十多年沒有飲汽水,「同朋友食飯,我只飲水或茶,朋友如果飲幾罐啤酒,即使大家食嘅份量差唔多,佢哋都會吸收多我幾百卡路里」。選購食物飲品時閱讀營養標籤亦很重要,林指攝糖最重要是不過量,控制卡路里及糖份攝取。他亦重視血糖水平,故食物升糖指數也會考慮,「有啲食物唔一定甜,例如白飯、白粥,但升糖指數高,食咗血糖上升快,要盡量少食」。他的飲食原則包括少脂肪、多菜等,加上經常步行及每周跑步一、兩次,結果體重回落至70公斤以下。近年有醫學研究發現,即使周末運動,平日坐太多,仍會使人肥胖有肚腩。林認同此概念,於是推廣零時間運動,利用坐着、站立及行路時間多做簡單運動,藉此燃燒更多能量。他已維持零時間運動3年,平日最常坐着踩空氣單車,結果體重竟然再有下跌空間,腰圍再瘦兩吋,肌肉耐力也大為改善。個人的減甜習慣也可推廣至工作間。他指,數年前在大學一個慶祝聚會中,看到放着一排排高糖飲品,覺得不健康,建議以後聚會、記者會不以加糖飲品招待,全部換成清水及無糖茶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729/192358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863

城城舊愛素顏現身姚正菁陪中年男 吹水笑唔停

1 : GS(14)@2016-03-13 02:40:31

【銅鑼灣】郭富城近日新歡舊愛都有新聞,舊愛熊黛林宣佈接受同拍拖一年幾、郭可盈嘅細佬郭可頌求婚,而城城現任、比細佢23年嘅國產辣模方媛(Moka)就傳扭男友買上海千萬豪宅,搞到城城疏遠女友,城城噚日向本報開腔回應:「最近又有一些荒謬作料新聞。我只有一如既往一笑置之!」盡顯保護女友Moka之情。



【分工合作】■姚正菁(右)喺商場美食廣場排隊買飲品,西裝男就去霸位。 DV圖片

【不時冧笑】■姚正菁同中年男有滔滔不絕嘅話題,仲不時手指指露出笑容。 DV圖片



身形圓潤唔少


城城一向對戀事保密,不過佢未走紅時喺無綫做舞蹈員年代,亦曾經認過同當時做藝人嘅姚正菁相戀。淡出娛樂圈已有一段日子嘅姚正菁,前日同一個西裝中年男現身銅鑼灣購物,見佢一身黑皮褸、四個骨褲同平底波鞋打扮,素顏妝容五官冇乜大變化,只係身形就圓潤咗唔少,以年屆半百之齡算保養得宜。二人應該之前行咗一輪,姚嘅男伴已拎住一袋購物袋,行到附近嘅希慎廣場,大部份時間二人都並排而行,但就隔咗一個人身位,唔多見有親暱動作。原來二人想醫肚,入到商場嘅美食廣場休息買嘢飲,中年男就負責霸位,而姚正菁就去畀錢買飲品,之後由男伴接力去拎飲品。兩個人坐足30分鐘,全程都係男士主講,姚正菁就做聆聽者,佢聽得投入全程笑笑口,嘆完飲品就一齊離開。雖未知姚正菁嘅婚姻狀況,但佢兩年前曾出過活動,當時透露已有17同13歲嘅囡囡,男伴係唔係佢另一半,就不得而知喇。採訪、攝影:梁繼光



【90年索樣】■活躍於90年代電視圈嘅姚正菁,當年曾同城城拍過拖。資料圖片

郭富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12/195260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40

【影人影事】冇發福喎!中年哈利波特原來是咁的

1 : GS(14)@2016-06-06 02:55:15

《哈利波特》系列可以話係陪住90後、00後成長,雖然主系列嘅書已經出晒,但周邊故事就陸續有來。下星期開始喺倫敦皇宮劇院預演嘅哈利波特舞台劇《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前日公開19年後哈利一家人係點樣,演員Jamie Parker造型似足原生版哈利仔Daniel Radcliffe,雖然依舊着住唔合身old fashioned老西,但望住佢回憶即刻返晒嚟!不過叫人耳目一新嘅,係電影中Emma Watson飾演嘅妙麗,舞台劇版搵來黑人演員Noma Dumezweni出演,作者J.K. Rowling仲大讚佢「極有妙麗神髓」(gets Hermione inside out)!記者:黃樂雯



波特一家人合照,「金妮」Poppy Miller同仔仔「阿不思」Sam Clemmett一家都好有英倫味。(harrypottertheplay圖片)

舞台劇中,哈利已經係三子之父,仲喺魔法部打工有勁重workload,唔怪之得個樣咁愁。(harrypottertheplay圖片)





榮恩妙麗一家合照,說好的衛斯理家紅髮呢?(harrypottertheplay圖片)

舞台劇根據J.K.Rowling原著故事《Jack Thorne and John Tiffany, 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改編而成,故事繼續圍繞波特父子同黑魔法勢力鬥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603/196389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842

中年漢患乳癌羞啟齒喚「胸部癌」籲男性定期檢查

1 : GS(14)@2016-10-16 08:19:59

乳癌是婦女頭號殺手,在男士身上同樣可以發生!56歲的辛格(Michael Singer)是乳癌康復者,他接受《蘋果》專訪坦言,一開始被診斷出乳癌時相當尷尬,「簡直是羞恥,也不敢跟朋友說」。有病人組織呼籲,男性需要定期檢查胸部預防癌症,「若你知道癌症帶來的長期影響,便不會因尷尬不檢查」。駐紐約記者:鄭柏齡2010年,辛格無意中感到左胸出現硬塊,經家庭醫生診斷後,證實患上乳癌。當時,他對患病感到相當尷尬,「怎麼可能發生在我身上?簡直是羞恥」。他表示自己跟多數美國人一樣,從小被教導女生擁有乳房(breast),而男生則有胸部(chest),「乳癌應該只會在女性身上出現吧?朋友問我發生甚麼事,我只敢叫它胸部癌(chest cancer)」。辛格的姐姐2009年因乳癌病逝,因此他發現胸部硬塊後,家庭醫生立即叫他到醫院詳細檢查,最終成功切除乳房,癌細胞沒有擴散至其他器官,尚算不幸中之大幸。康復後,辛格加入男士防乳癌組織「The Male Breast Cancer Coalition」,冀提高社會對男性乳癌的關注。事實上,並非所有男士如辛格般幸運,成功逃離癌細胞魔爪。美國每年有2.6萬名男性被診斷出乳癌,其中440人因病逝世。社會大眾對男性乳癌的認識不多,辛格說,當年到醫院進行手術時,部分醫護人員對他罹患乳癌亦感到驚訝。在皇后區工作的護士特雷德韋爾(Irene Treadwell)表示,男性患上乳癌機率較女性低約100倍,「但不等於不需要受到關注,當你知道患癌帶來的長遠影響,你便不會感到尷尬」;她建議伴侶?對方每月檢查胸部一次,男士通常在60歲後出現病徵,女士則要在40歲起定期檢查,如家族有類似病歷,需提早至20歲左右接受檢查。特雷德韋爾介紹指,男性檢查乳房的做法,與女性大同小異。即站在鏡前舉起單手,把手掌放在頭顱後,用另一隻手的三隻手指,沿胸部按壓,左右乳房各檢查一次。特雷德韋爾說,乳癌不會產生痛楚,如感到硬塊應立即就醫。身為男士預防乳癌推廣(Real Men Wear Pink)大使、在社區推廣防癌訊息的紐約市議員安迪金(Andy King),對癌症有切身之痛。其家人曾因患癌而逝世,他認為,很多男士忽視身體出現的各種毛病,「乳癌是不分性別沒有歧視的,及早檢查不只?自己,也是為家人負責」。緊貼選情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6/198026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253

【退休男轉行吧】人到中年被退休 老闆變侍仔找到寄託

1 : GS(14)@2016-11-08 05:54:37

上月美孚銀杏館結業,Raymond就到別的餐廳繼續當侍應生,做精神寄託,等待新的銀杏館重開,又回到台上唱歌去。



講最佳退休時候?財務自由時梗係越早越好。



然而,家陣大公司間間瘦身,人到中年四、五十歲爬到管理層;或者一個不幸公司倒閉,失驚無神中年失業提早退休,最令人彷徨。64歲的Raymand來自製衣業世家,八十年代就自立出來開製衣廠,工廠由深圳開到內蒙,客人遍佈美國歐洲。每星期數埋只得五、六天在港,是個工作狂,「你叫我停下來完全不工作,我受不了的。」那時候,他在加拿大有間六千呎大屋,有三個車房,前園可放12台車。代價是緊張失眠了40年。整天都是皺眉黑面樣,連去旅行都不懂笑,額前同眉間深深的皺紋是見證,「瞓覺我都皺眉頭的,一閉上眼就好多事湧出來,你叫我笑我會發脾氣。」


大陸拍檔呃走成間廠「唔開心都冇用」


2008年製衣業式微,他的工廠被大陸合作夥伴騙走,被迫退休。若大家以為經濟不愁,就可以安安靜靜享福,就錯了。心理問題才大件事。
Raymond留在家腦空空時,累積四十年的不愉快事件排住隊湧上心頭,而且成世人在外呼風喚雨指揮若定,回家都一樣,「我哋做慣長輩同老闆家嘛,我落命令你哋就做啦,原來女兒們有另一套思想。你想像以前眼神一厲,說一句孩子就乖乖聽話?沒這支歌唱了啦。」女兒們說,你出去找事做吧,否則你留在家,要不發脾氣要不發霉。機緣巧合他跑到銀杏館唱歌,幫手捧餐。由大老闆,變了要受氣的侍應生,成個身份簡直大對調。谷住道氣,就上台唱他練了四十年的中英法文歌,終於抓住一點寄託。說是快樂第二人生就太簡單,但換了身份,由被服侍變成服侍人,認識更多不同階層的人,他學會把生活當做旅程,就感受不同位置的人生,「諗番轉頭唔開心都係冇用。自問一句,我不是個很差的人,但若沒有平台讓我發揮的話,我就這麼完了。」


五十歲失業高危成立NGO幫人搵工


文瑞祥(Steve)則曾是人力資源管理高層,人工高,公司瘦身率先被裁,「我才50歲,但沒人會要你十年廿年(經驗)的。因為佢畀嘅仍是那個價位的薪金,你有經驗又如何,他們未必需要。」去年6月,他跟兩個同樣做到管理層,卻中年失業的朋友,集資六位數成立NGO。辦講座、就業諮詢及訓練,還免費幫中年失業者搵工,找回自己的價值,他們叫這些再就業的中年人buddies,「他們好怕被標籤失業或退休,覺得俾人幫,件事好唔光采。」雖然,許多公司公司賺他們年紀大,學習能力慢;但也有公司看到這些中年人的優點,Steve:「好多時我們的buddy都是好認真的工作態度,上班有早無遲,反而我們常遇問題是buddy太早了,公司都未開門。他就說哎呀我想早些開工呀。」還有大堆中年朋友跑來幫忙做義工,為buddies開講座、開就業訓練班、諮詢服務等等,他們只向公司收仲介費,雖然有個簡單定額,但還是讓公司按服務滿意度,自行決定畀幾多,那豈不好易白做?還好,無良顧主不算太多,「大家講個信字,互助互信嘛。不合意的最多下回不合作。」不為財,只為幫助同路人轉轉跑道,從另一角度感受人生,「經過這四個月,我想我們透過跟我們有關連的buddies,透過我們的支持或幫助也好,心理上的支持,可能比我們直接介紹份工,給他的更多。」
facebook:Buddytown畢尼地城記者:陳慧敏攝影:陳國邦


工作四十多年,Raymond從來眉頭緊皺,現在做兼職侍應,Work-Life Balance,倒開始會說笑了。

當年在加拿大六千呎大宅,當年有電視台訪問他打高爾夫球的心得呢。

在香港住淺水灣,閒來乘私家遊艇出海,好寸,但依然笑不出。


回看相片,1974年他在外國念書回來,到爸爸的製衣廠幫忙,面對數簿,原來已經唔識笑。

Steve現每天到不同學校上課,開講座,一日走遍香港九龍新界,比做正職時還要忙,感覺卻更充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07/198248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621

中年買家Full Pay四球買嘉湖

1 : GS(14)@2017-01-28 12:02:28

年三十,不單商場或街市出現搶購場面,連二手樓市亦出現「搶樓」成交。本港「上車樂園」之一的天水圍嘉湖山莊,一名中年女性買家,擔心雞年樓價更貴,今午「一炮過」付足樓價400萬元,買入景湖居1座低層F室,單位實用面積442方呎,呎價9,050元。促成交易的祥益地產蕭嘉偉表示,該名買家乃區內客,睇樓10日,一直心儀「向南」單位,預期雞年樓價更上一層樓,因而不惜今日年三十晚,照扑鎚買入上述單位,並「一筆過」無需按揭買入單位。原業主本月才放盤,叫價400萬元,是次零議價沽出,原業主2012年以255萬元買入,持貨不足5年,是次沽出賬面賺145萬元,升56%。現時同類單位二手叫價徘徊380至420萬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8/199113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485

千嬅中年中央肥胖

1 : GS(14)@2017-03-22 00:31:35

楊千嬅和周國賢昨早冒雨在迪士尼樂園參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慈善跑,千嬅挑戰10公里賽,最終以1小時05分35秒完成,周國賢以2小時15分完成半馬賽,他指經過兩個月地獄式訓練,現要吃麻辣火鍋慶祝。賽後渾身濕透的千嬅說:「人到中年怕凍親,天氣潮濕,氧氣不足,唞唔到氣,怕哮喘,時間比目標差少少,乘機喼弗,早幾星期肥到人哋以為我有咗。我都想,但唔容易。」她自嘲是中央肥胖:「女人年過30最緊要緊致,生完之後鬆鬆哋,個肚皮緊致咗着bra top都得。」千嬅、梁漢文和陳奕迅昔日「華星三寶」計劃合體拍戲,千嬅指仍在構思中,希望以香港情懷和正能量為出發點。採訪、攝影:羅慧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20/199635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106

【火車情意結】中年夫婦冒險追夢 山旮旯開鐵路模型Cafe

1 : GS(14)@2017-04-10 23:36:33

模型火車迷Peter,兩年多前在山旮旯開了一家模型店,希望給其他志同道合的車迷一個喘息的空間。



中年創業或轉型,很多人覺得冒險,但其實也是一種堅持,而家唔做,仲等幾時?



48歲的林欣Peter,從事模型貿易接近三十年,自小就愛上鐵路模型,「我大約四、五歲時,爸爸出差買了套鐵皮火車玩具給我,我玩到不亦樂乎,就慢慢開始對火車有情意結,長大後都要擁抱這玩意。」鐵路模型的玩家,十之八九都是男性,其實有咩咁好玩?「鐵路模型係好多人的兒時回憶,除咗可以了解唔同國家嘅鐵路文化,睇下啲模型造得有幾精細外,仲可以用想像力創造理想的情景,還可在上面操控火車速度、整到出煙、出聲,我覺得對身心健康有很大的樂趣和吸引性呀。」



Christine則在丈夫的模型店對面開了一直想開的Cafe。

兩夫婦一起在中年追夢,也是一種浪漫。

2014年底,他決定開舖與人分享自己的心頭好,「都算係夢想之一」,近二千呎的店舖除了賣模型,也放有自己的珍藏,更重要的是有幾組大型路軌,在有土地問題的香港,很多人的珍藏只能放在櫃頂或床下底,不見天日。如果想在家中找個地方玩路軌,更是天方夜譚。「有好多客人都係夾份租個工廈小單位,得閒上去個小天地放車。」Peter又覺得,現今很多大人細路拿電話做低頭族,沒有互動,但玩火車模型則不然,在現實生活中可看到實物,甚至將相關知識應用在真實環境中。」



店舖選址在青嶼幹線觀景台,人流極少,雖然在這開店有點冒險,但卻有別一番景緻。

每逢周末,總有不少車迷專程帶同珍藏到店內放車,順道交流心得。

男人買模型大概和女人買衫買袋買化妝品一樣,要偷偷摸摸,最好不要被另一半或家人識穿,否則很大機會換來兩個字:「嘥錢!」但Peter比一般男人好彩,因為另一半不但無反對,還出力支持,「開得成都係要多謝太太支持,佢話我成個貨倉都是珍藏,亦好多人唔知道我做呢行(模型貿易),無機會畀人認識,不如試試轉型。」比丈夫Peter年經四年的林卓娜christine説:「我覺得人生在世,一定要有嗜好、追求和夢想,玩模型係正常嗜好,好健康,所以我選擇支持。」做了時裝貿易廿多年的她,多年來都因為工作和丈夫聚少離多,今次她決定辭職和丈夫拍住上,連舖位都幫他找好,更開始愛上這些玩意,「其實拍拖時,我都唔係完全唔玩嘅,而係玩周邊情景設計、幫人仔上色,我會同佢一齊玩,有互動的。」幫丈夫圓了夢想,哪她自己的夢想呢?「其實開cafe係我心願」,幾年前,她機緣巧合下找到現有舖位招標,剛巧店舖連同對面的小舖位一起出租,他們就開了一間小caf?,實現二人的夢想。



開舖做生意的,都總想開在人流旺的地方,不過他們卻選址在青嶼觀景台,客人要前往,除了自駕,就只能乘搭一小時只有一班的小巴,平日人影都無隻,點解仲揀?Peter笑説:「我選擇做模型呢行作為終身職業已經好冒險,都唔介意冒多一次險吧。」身旁的太太也補了一句,「自己都話自己傻,成日都有客問我哋點維皮,好擔心我哋,老實講,開頭係蝕錢的,但我哋諗法同其他香港人唔同,唔使話要搵好多好多錢,我哋覺得開心更重要,開心行先,而家比以前開心得多,錢方面,生活得到就可以。有時真係要諗下,點解每日要晨早去番工,披星戴月先返屋企,無時間同家人相聚,做自己喜歡嘅事。」雖然店舖地點隔涉,但每逢周末都有很多車迷專程來放車,兩夫婦希望車迷在這裏有個喘息的空間。「我哋好多客人係做工程師、醫生嗰啲,承受的壓力較大,佢哋話好鍾意嚟呢度,話我哋荼毒佢哋,總之想放鬆一下就嚟。有個客人已經92歲,話每日都要玩兩轉火車,唔玩會有高血壓。」店舖雖然山旮旯,但來這裏的人,總是帶着一份閒程逸致,在那小小的路軌旁,他們都能暫時忘掉壓力,全情投入在火車的世界,Peter說:「希望透過呢度畀車迷有機會聚會同玩,見到佢哋開心,我就好安慰架喇。」
Hobby Nana Café地址:青嶼幹線訪客中心觀景台記者:黃子配攝影:梁志永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0/199850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001

張佩儀:人生新階段 中年理財升級

1 : GS(14)@2017-05-17 22:36:44

【明報專訊】踏入30至40歲的人生階段,可能是人生的黃金十年,亦可能是財政壓力最大的10年。根據市場統計,30至40歲人士的收入中位數為2.7萬元,當中開支佔收入高達70%。面對奉養父母,家庭支出的夾攻,這些「三文治族」的經濟負擔十分大。因此,為踏入人生新階段做準備,現在就需要把理財規劃升級。

3個供樓小貼士

首先,需要有一個更全面的儲蓄及投資計劃。在30至40歲期間,面對結婚、置業、育兒等需要,開支會達到一個巔峰的狀况。如沒有儲備資金,很大可能會出現財務困難。因此,為將來打算,應先訂下目標,如置業、結婚等,然後預算所需的總開支,定下一個儲蓄投資計劃。例如曾有一對年輕男女在5年間每月儲1.5萬元購買基金,最終儲得100萬結婚買樓之用。由此可見,未雨綢繆的確十分重要,最好在20歲或以前開始進行,才能在30至40歲時擁有健康的財富體質。

在各項30至40歲的人生目標中,超過八成人士以「置業」為首要目標。據統計,當中約六成人因按揭而負債,中位數達120萬元,可見30至40人士最主要的財政壓力是來自置業。因此,以下提供了一些「小貼士」,讓大家盡快完成「上樓」夢,減低在30至40歲的供樓負擔:

(1)建議按揭供款為個人收入30%(全包約1萬元);

(2)預留12個月的供款儲備(約12萬元);

(3)如樓宇升值、利率降低,轉按,可減低利息支出。

愈遲理財 人生愈辛苦

到了中年階段,需要調整投資策略。30歲或以下人士的固定開支不大,因此他們的投資組合可能會集中於高風險的工具,以滾大本金。

不過,到了30至40歲,風險承受力遂漸下降,為了保障家庭、育兒開支,應該從一個進取的投資組合,調整至一個增長投資組合,例如降低股債比例至6﹕4,考慮一些波動較小、中風險的基金,減低高風險資產的比例。這種投資組合能在在風險並非過高的情况下,尋求長遠資本增值及收益。

另外,踏入中年,身體機能下降,面對工作、家庭、人際等方面的壓力,進一步影響身心健康。如在這階段才投保保險,不但核保嚴格、保費也十分貴。因此,及早購買醫療及人壽保險是不能忽略的準備工作。如已投保,也應重新檢視保單,確定有足夠的保障範圍及額度。

風險無所不在,只有趁健康時做好保險規劃,才能避免因悲病而為家人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隨年紀增長,退休準備的迫切性也急劇上升。到了30、40歲,支出龐大,若這時才儲備退休資金,很難有安穩的退休生活。所以,應在20歲或以前便開始規劃。計劃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退休需要及目標,包括生活水平、其他家人的經濟支持等,然後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力,作出適當的投資選擇。

愈遲理財,人生愈辛苦。若沒有理財規劃,30至40歲時所需的龐大開銷,將會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此,應及早準備,為10年或20年後的自己打造人生的黃金十年。

美國萬利理財控股有限公司亞太區總裁

[張佩儀 財女手記]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746&issue=201705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42

摸魚手札:感謝為年輕人講真話的中年人

1 : GS(14)@2017-10-15 18:28:34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多次在媒體上發表對資產價格的理解,包括預測股市和公佈首置上車盤後的樓市,他甚至曾跟樓市專家湯文亮隔空對賭,這也是我作為年輕人對他的最大印象。我對林一鳴的資產預測無太大觀感,反而他最近意圖利用數據去說服中年人、老年人的「世代成功非當然,年輕人買不起樓非偶然」的結論,更值得關注。利用數據去解釋世代之爭,林不是第一人,但他能夠突破自己的年齡階級,才算可貴。道理很簡單,數據很直接,難得林尚有魄力跟old seafood據理力爭,年輕人如我大多數已放棄抗辯。因為這班old seafood不是以理性(reasons)去判斷,而是訴諸情感(emotion)。行為學、經濟學、心理學成為今個星期的熱門學問。我來拋拋書包好了,葡萄牙神經科學家Antonio Damasio1994年寫了《Descartes' Error: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一書,當中提到大腦情感區域受損的人,跟一般人生活無異,他們可以很有邏輯地描述自己在做甚麼,但他們無法做很簡單的判斷,這個實驗是用來支持「做判斷時,情感比理性更重要」的結論。
Old seafood留言表示「大學畢業生薪金點會只有一萬多,警察、老師都二萬啦」,又發表偉論指「big4做到senior manager起碼都20萬,點會買唔到樓」怎樣,夠好笑嗎?根據2015年中大生薪酬數據中位數,工商界只有$15,000,做教育的只有$14,390。我自己最近也有聘人需要,看到數字後也嚇一跳。這是實實在在的公開資料,但old seafood會信嗎?不會,他們只會信自己累積三十多年的生活經驗和口耳相傳的資訊。又,如果big4有那麼高人工,那麼前核數師阿樹也不必去寫他那本審計血淚史的書了。行為經濟學有一個用來解釋賭徒謬誤的理論叫「Law of small number」,取名是暗諷統計學的核心理論「Law of large number」,這不是來自新鮮出爐的諾獎得主Richard Thaler,而是來自Daniel Kahneman和早死失落獎項的Amos Tversky。統計理論這樣說,樣本只要夠大,機率分佈下的平均值還是趨向理論期望值。很多判斷,都有客觀的機率預期和實際數據去支撐,正如擲銀中公、字的機會率是0.5。不過,人的判斷受制短視的目光,連擲十鋪公,總會覺得下一鋪開字的機會率會有所不同。錯用了Bayesian,然後忘記每一次投擲都是獨立事件。
Old seafood憑經驗、憑情感去論斷年輕人,然後忘記社會大環境的客觀轉變,這是世代通病,總會覺得自己的成功是靠自己。有一天,我也會老,但願我不會變成下一代的old seafood,然後忘記那些客觀又真實的理論。渾水專業投資者、上市公司執行董事、90後
http://fb.com/muddydirtywat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5/201836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7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