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複:給熱血創業青年的八桶冷水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5/149623.html
這幾個月參加了幾個臺灣和創業相關的活動,有很多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參加。最常聽到類似下面的問題:
1、我應該去應聘大公司,還是自己創業?
2、我很想創業,去哪里找夥伴?
3、我想創業,可是父母不支持,我該怎麽辦?
4、我有很好的點子,沒錢沒技術怎麽辦?
5、我要做個XXX,該去哪里融資找錢?
雖然,從此可以看到年輕人對創業的熱情。但是更讓人擔憂的是我看到這些問題背後是一批熱情有餘,理解不足的年輕人。我擔心他們熱衷於參加各個活動講座,只看到創業者光環,聽到創業宏偉夢想,而對創業的看法過於樂觀,甚至天真。

所以,我想在這里潑一些冷水,忠言逆耳,請包涵:
1)創業是艱苦的過程,尤其在今天臺灣的環境。你不但要比就業加倍辛苦,自己不拿薪水,還要掏錢或借錢,四處碰壁,而且即便一切做的很好,最後失敗的可能還是很大。今天在雜誌封面受到追捧的創業者,完全可能幾年後公司不再風光甚至倒閉(不信的話,不妨翻翻幾年前的雜誌)。真正做成偉大公司的概率可能是幾萬分之一。這方面,你真的想好了嗎?
2)真正骨子里適合創業的人,是積極主動的,是不畏懼風險的,是有自信和自覺的,是會自己解答問題的。他們不會去請教演講者、專家、業師。他們不會猶豫不定,擔心父母的認可,女友的期望。所以,如果這些問題真的讓你糾結,你很可能就缺少這種“創業基因”,或許根本就不適合創業。
3)除了基因之外,什麽樣的人適合創業?他們充滿激情但也理性,熱愛產品和用戶。他們以身作則 ,善於學習,工作勤奮,全力以赴。他們聰明,但是願意專註。他們是產品和服務的最好的質檢員和改進者,關註的同時不斷去創新。他們不畏懼風險。你是這樣的人嗎?
4)想創業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加入一個有經驗的創辦人辦的中小公司。沒有講座、課堂可以教你真正的創業。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 learning by doing。該參加什麽樣的創業公司呢?最好有值得學習的創辦人,業界被認可的產品,優質的投資人,而且越小越好!加入後,你可以從中學習它的運營和文化。在一家小公司,比較少官僚政治,步伐特別快,而且你有可能參與學習實踐各個不同部門的工作,不會成為某個小部門的螺絲釘。這是創業最好的培訓班。應屆畢業生可以把這類工作當做選擇,在校學生可以考慮這樣的公司實習,哪怕無償也值得。
5)為什麽年輕人都認為自己面臨兩極化的選擇:應聘大公司,或者自己創業?為什麽不考慮加入已存在的創業公司?每個中小企業如果平均有兩個創辦人,十個員工,為什麽你會認為你的第一次就要做創辦人,而不是員工?(你去申請三星鴻海的時候,會期望一加入就能管十個人的部門嗎?)
6)全世界沒有一個創業家是靠空想而成功的。點子一點都不值錢。你的點子如果只是拍腦袋想出來的,那幾乎一定是沒價值的。就算你的點子很好有價值,我保證世界上有一大批人有同樣的好點子。你們誰會勝出就要看誰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快速執行。而要做到這點,需要強大互補的團隊,多方面的經驗和能力,當然還有巨大的資金(和你融資的能力)。除了點子,你能做到這些嗎?
7)你如果有了點子,你的下一步不是去融資找錢(沒有一個優質的投資人會投資一個僅有點子的初次創業者)。你需要自己掏腰包或者借錢來驗證你的點子。從最小的地方開始,用最直接、低科技的方式去驗證市場。比如說你想做個明星粉絲網路平臺,靠它來賣明星的紀念品,那你最好先到某個明星的演唱會,先去賣賣紀念品,然後如果有市場,再慢慢滾動。拿到投資前,你不但需要驗證市場,也要產生盈利來養活團隊,或者自己墊錢借錢,還要讓員工覺得未來充滿希望!(了解創業的艱苦了吧?)
8)創業活動對年輕人是值得適度參與的,可以聽到很多過來人分享經驗。但是有些年輕朋友們聽了很多分享會、讀了許多書和文章,形成了一種「逢會必到」的風氣,反而掉入了「紙上談兵」的陷阱。如果沒有真的跳下去參與或主導創業,只聽分享根本沒辦法真正了解創業者的世界。
如果你淋了八桶冷水,還對創業有堅持和決心,那也許你就是有那創業基因的極少數之一!我祝福你!不過還是建議你:考慮先參與創業,再主導創業!
2014年青年學生新發感染數增六成,以男性同性傳播為主艾滋病防控隱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529

2014年11月30日,天津醫科大學的高校誌願者走進社區,進行以“遏制艾滋,履新承諾”為主題的公益宣傳活動。 (CFP/圖)
從2008年到2014年,青年學生中新報艾滋病感染數從482例上升到2552例,其中經男性同性性傳播的比例由58.5%飆升至81.6%。目前高校對性的社會責任和危險性行為自我保護教育普遍缺乏。
在大中城市,超過半數的新發艾滋病感染者都是男同。在北京、上海、天津以及東北的省會城市,其占比甚至超過了70%。如果不能將男同這個特定人群控制好,可能導致整個國家艾滋病防治體系失效。
在某疾控中心艾滋病篩查實驗室,工作人員登記了他的個人信息:男,20歲,第一次檢測……對華東某高校學生劉明(化名)來說,2013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嶺。這一年,藏在他體內的艾滋病病毒被發現了。
如今,艾滋病正在威脅大學校園,像劉明這樣的“同誌”群體首當其沖。國家衛計委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共報告現存活15-24歲青年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7249例。
“感染基數雖小,但增長速度特別顯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中疾控)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吳尊友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2011年起,青年學生艾滋病新發感染數以每年約30%的幅度增長,2014年的增幅更是接近60%。吳尊友透露,2015年上半年,增長速度依然有增無減。
自1985年中國首例艾滋病被發現到2005年,因靜脈吸毒或非法采供血而感染的人群數量逐年攀升,此後這兩個群體的感染人數漸漸回落。如今,性傳播,尤其是男男同性傳播取而代之,已成為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社會對同性性向的歧視,使多數仍生活在隱秘世界里的“同誌”因為壓抑而更加放縱。飆升的數字背後,凸顯的是對於這個特殊群體艾滋病防控的困境和全新挑戰。
如何把握性教育的“度”
劉明最近註意到一則新聞。2015年8月10日,衛計委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建立疫情通報制度進一步加強學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近年來,學校特別是高等院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一些地方學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較快,傳播途徑以男性同性性傳播為主……”《通知》直言不諱。
對於高校來說,“狼”似乎真的來了。
在看似平淡的人際交往的掩映下,高校的“同誌”們各有自己隱秘的社交網絡。不過,缺少了異性戀的家庭和兒女情感維系,“同誌”間的感情保鮮期通常短暫。
基於男人之間不會意外懷孕的“常識”,劉明和同伴的親熱沒有“間隔”。他沒有想到,背後隱藏著艾滋病毒。
衛計委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各省份均有青年學生感染艾滋病的報告,截至2014年,報告數超過100例的省份達到11個。
數字逐年增加,增長速度也明顯加快——在雲南,2014年報告數為81例,同比增加了37.3%;在廣東,21個地市均有學生艾滋病感染者,2014年報告數達到138例,同比上漲近60%。
“雖然學生群體的艾滋病流行仍處於低水平,學生病例占全部病例的比例也較低,但如果不盡早采取有力的預防幹預措施,流行速度將會進一步加快。”廣東省疾控中心在回複采訪時表示。
為了分析各年齡段人群的感染途徑,中疾控曾做過一次調查,將感染學生分為15歲以下和15-24歲兩個年齡段,得出的結果相當有辨識度。前者主要通過母嬰感染傳播,而後者,也就是青年學生,則以性傳播為主。
“傳播途徑以男性同性性傳播為主是青年學生群體艾滋病疫情的一大特點。”衛計委在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回函中表示,從2008年到2014年,青年學生中新報艾滋病感染數從482例上升到2552例,其中傳播途徑以男性同性性傳播的比例由58.5%飆升至81.6%。
高校學生處在青春期邁向成人社會的十字路口,他們剛剛脫離家長約束,在相對包容的“象牙塔”里,同性戀者逐漸建立了對性向的自我認知。
擁有自由,也意味著面臨風險。不過,對於劉明來說,沒人給他講過性知識,也沒人以正確的方式引導他。性教育在中國是個諱莫如深的話題,不論家庭,還是學校。
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匱乏一度給劉明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有一陣,他反複問自己:我是不是快死了?會不會哪天藥物治療就不管用了?同學會不會被我感染?這嚴重影響到了他的學習狀態。期末考試前兩周,他完全沒法集中精力複習,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至今,他依然沒有將感染的消息告訴父母,“他們幫不了我什麽,這只會讓他們徒增擔憂”。
而在學校,在學生青春期到來之前就應該進行的科學性教育也嚴重缺課。
這些年,每到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後,病毒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都特別忙碌,不少學校會邀請她為學生講授艾滋病知識。但她說,這不應該是艾滋病日才進行的一項教育。
在給南方周末的回函中,教育部表示,教育部門一直十分重視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但也承認,學校的艾滋病預防教育確實存在問題。比如一些學校認為艾滋病疫情還很遙遠,不積極主動開展工作;部分授課教師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欠缺、教學能力和技巧不足。
雲南等省份的衛計委也反映,目前學校大多只有針對艾滋病基本知識的教育,對性的社會責任和危險性行為自我保護教育普遍缺乏。而同性性傳播行為的增多,還給高校艾滋病教育帶來了另一個難題——該如何把握性教育的“度”?
“對同性戀文化該如何正確教育和引導?這是一個難以突破的問題。”雲南省衛計委在回函中直言。
男同控制不好,整個防治可能失控
“不光是青年學生中的男同,艾滋病感染率在整個男同群體中也在快速增長。”清華大學教授、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憂心忡忡。
2006年起,張林琦和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尚紅等人通過各地醫院和疾控機構,隨訪了數千名男同,並追蹤觀察其從艾滋病陰性轉為陽性的比例。2012年,他們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Nature》上發表了題為《預防HIV病毒:把安全的性帶給中國》的文章,追述了我國艾滋病的流行趨勢。
文章指出,“HIV病毒在同性中的感染率已從2005年以前的0.3%上升到了2011年的13.7%”。張林琦透露,截至2014年,這一比例已經超過了25%。新發感染的數字同樣驚人——至少1/3以上的新發感染由男同的高危性行為造成。
這些數字與官方數據大致吻合。
“2014年報告的新發感染者中,同性感染的漲幅很大。”吳尊友介紹說,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大中城市里,超過半數的新發感染者都是男同。在北京、上海、天津以及東北的省會城市,占比甚至超過了70%。這樣的感染率遠遠高於孕產婦、性病病人等高危人群。
1985年,我國發現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但那時對於許多中國老百姓來說,“艾滋病”還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沒有人想到,它會如此快地敲開中國的國門。1989年,在雲南中緬邊境地區,146名吸毒者因共用註射器靜脈吸毒而被感染艾滋病。從此,艾滋病結束了它在中國的傳入期,開始進入擴散期。
20世紀90年代,一些“地下血站”打著脫貧致富的旗號,招徠了許多無知的賣血者。由於缺乏嚴格的檢測和消毒手段,艾滋病病毒在賣血者中迅速傳播。
從1985年到2005年的二十年間,國內艾滋病感染者主要以河南及其周邊省份的非法采供血者和雲南的靜脈吸毒者為主,性傳播只占10%多。
艾滋病有三大傳播途徑——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其中,母嬰傳播可以通過中斷妊娠、采取相應的母嬰阻斷措施、產後盡量避免母乳餵養等措施進行幹預;血液傳播中的非法采供血可以通過法律進行阻斷。
“從2005年起,因吸毒或賣血而感染的人群數量逐年降低。目前,性傳播成為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吳尊友表示,中疾控每年對包括吸毒者、同性戀、暗娼、性病就診者、孕產婦在內的8類高危人群進行檢測,發現近年來男男同性戀呈快速上升趨勢。
就地域而言,雖然西南部分省份感染較多,但艾滋病的傳播已由早期集中在個別省份和地區擴散到全國96%的區縣都有感染者報告。
這也意味著,艾滋病感染群體更加多元、分散,並已由傳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而如果不加以嚴格防控,男同群體很可能扮演傳播“橋梁”的角色。
“雖然我國的艾滋病處於低流行水平,全人群感染率較低,但千萬不能被數字蒙蔽,”張林琦說,“如果不能將男同這個特定人群控制好,很可能導致整個國家艾滋病防治的失控。”
吳尊友也認同了這一觀點。中疾控曾收集了一百多個國家男同感染艾滋病的數據,發現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男同群體艾滋病感染率處於中等偏下水平,“一旦控制不好,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薄弱防區
“男同的性傳播是當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卻也是疫情哨點監測的難點所在。”吳尊友坦言,同性戀並不等於艾滋病,但卻與艾滋病有著緊密聯系。這種密切相關體現為,同性戀人群一直是艾滋病的薄弱防區。
男同主要的性行為之一是肛交。與異性性行為相比,直腸彈性不及陰道,而且直腸比較脆弱,黏膜較薄,更容易破損。直腸破損時,精液里含有的大量HIV病毒很容易進入人體,感染T細胞。
在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中,流動人口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在張林琦看來,男同性行為發生頻率和伴侶更換頻率遠高於異性,但不少都是“沒有采取任何保護措施”的荷爾蒙宣泄,感染艾滋病的風險自然會提高。
“別說隨訪幹預了,上哪兒找他們去呢?”張林琦說,相較於母嬰阻斷、減少吸毒傳播,對於男男同性人群的各項防治措施很難有效落實。
不過,除去生理結構和缺乏保護措施等原因,受訪專家普遍認為,男同群體最容易導致艾滋病傳播的根源在於社會和文化因素。
盡管“好基友”已成為流行詞匯,但無論是在對同性戀較為開放的西方還是較為保守的東方,同性戀都很難為社會所包容,不被社會認可的壓力讓公開坦陳身份的“同誌”極少,更何況是感染了艾滋病的“同誌”。
同性戀的“地下狀態”不僅加重了病毒在男同人群中感染的速度和程度,而且無法通過教育和幹預機構與他們正常聯系和交流,因此擴大了艾滋病的社會風險。
“國內有近20%-30%的同性戀會選擇與異性結婚,通過組建家庭的方式掩飾自己的同性傾向。”在研究中,張林琦發現,這些人並不會放棄同性的性行為,這使得家人不僅需要承受不幸婚姻的折磨,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的潛在威脅。
盡管是艾滋病的薄弱防區,但放眼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對於男同感染艾滋病的防控都沒有“神奇的妙方”。
在美國,艾滋病首先於1981年6月在洛杉磯的5名男性同性戀者身上發現。此後,男同之間艾滋病傳染的幾率一直高於其他幾種傳播方式。目前,美國每年艾滋病新發感染約5萬人,其中60%-65%是男同。
在艾滋病防控較為領先的澳大利亞,吸毒傳播和異性傳播基本已被控制,男同占到每年新發感染的近90%。
青島大學醫學院教授張北川從事男同人群大規模艾滋病幹預已有多年。二十多年來,他收到了一萬多封艾滋病患者寫來的紙質信件,電子郵件更是不計其數。這些信件的主人,大部分都是“同誌”。在信里,他們向張老傾訴對疾病的恐慌、心理困擾,更多的則是社會歧視帶來的重壓。
“一手硬,一手軟,一腿長,一腿短。”張北川常常感嘆,通過單純灌輸艾滋病防治知識這樣的幹預措施遠遠不夠。如何讓男同艾滋病感染者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這需要制度建設,“在當下,最重要的是消除性向歧視、艾滋歧視。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博卡青年足球俱樂部前主席馬克里獲勝 阿根廷有望終結“債務戰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746.html
博卡青年足球俱樂部前主席馬克里獲勝 阿根廷有望終結“債務戰爭”?
一財網 盛媛 2015-11-23 18:36:00
政府的更叠將可能最終結束對沖基金和阿根廷長達10年的“債務戰爭”。
阿根廷保守派候選人馬克里(Mauricio Macri)於當地時間22日贏得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此後,無比渴望本國經濟改善的阿根廷人將“緊盯”馬克里是否能兌現選舉時承諾的進行“親商改革”,刺激投資和掙紮的阿國經濟。

阿根廷保守派候選人馬克里(Mauricio Macri)於當地時間22日贏得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
變革的勝利
截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稿時,阿根廷選舉機構稱,根據已完成的91.5%的計票,馬克里贏得了52.1%的選票,阿現總統克里斯蒂娜欽點的接班人、執政的左翼“勝利陣線”候選人肖利(Daniel Scioli)則贏得了47.9%。馬克里的支持者湧到布宜諾斯艾利斯方尖碑附近,舉行盛大的街頭派對慶祝勝利。肖利則承認選舉失敗。
馬克里的競選總部播放著拉丁音樂,勝利的氣球和阿根廷國旗布滿了屋內,他在這里對支持者稱:“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將帶領我們朝著增長和前進的機會進發。”
阿根廷大選實行兩輪選舉制,根據阿根廷選舉法,要想在首輪選舉中完全勝出,候選人必須獲得超過45%的選票,或者至少獲得40%,且比第二名多出10個百分點。
在10月舉行的第一輪投票中,馬克里和肖利均未能贏得絕對多數的支持。當時馬克里的支持率僅為34.5%,略低於肖利的36.7%。
58歲的肖利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他在選舉中表示將堅決維護源自於前總統基什內爾的“基什內爾主義(kirchnerism)”核心要素,推動經濟振興計劃,增加就業,擴大社會福利等。同時,也強調要轉換風格,吸引投資、提高生產效率,並表示已經組建了一個由自由市場論者構成的經濟團隊。
和肖利不同,馬克里,這位曾經的博卡青年足球俱樂部主席主張發展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改變現行經濟模式,立即取消外匯和進口等金融管制,改善國家投資環境,爭取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支持。
克里斯蒂娜一直全力推行其丈夫的“基什內爾主義”經濟政策,阿國經濟曾實現連續4年的高速增長,並令她在2011年得以連任。但“基什內爾時代”早期的經濟增長魔力漸漸消失,2012年後阿經濟下滑,通脹嚴重,並出現債務違約等事件。
有國際問題觀察家稱,阿根廷人厭倦了萎靡的經濟、不斷上升的犯罪率以及貪汙腐敗,這令馬克里有機會進入到此次選舉的第二輪投票,並最終贏得大選。
在競選期間,肖利曾警告稱,馬克里的政經綱領類似於阿根廷陷入2001~2002年經濟危機前的政策,但隨著經濟增長的急劇放緩,通脹大幅飆升超過20%,阿根廷選民們越來越渴望變革。
“肖利沒能將自己和克里斯蒂娜區分開來。”政治分析師佛諾尼(Mariel Fornoni)說,“因此人們不再將其視為變革的信號,轉而投向支持馬克里。”另有分析認為,阿根廷總統“換擋”可能在委內瑞拉和巴西等其他左翼政府領導的南美國家中引起共鳴,持續十數年的大宗商品繁榮期結束,這些國家政府也面臨嚴峻的經濟考驗。
華爾街關註
另據英媒報道,馬克里深受投資者的歡迎。“外國投資者如願以償。馬克里的勝利意味著之前那個和債權人對抗以及經濟管理不善的阿根廷政府的結束。”華盛頓新興市場分析師克萊曼(Gary Kleiman)說,債券和股票市場將享受今年的“余暉”,但貨幣和財政混亂,投資人的窘境可能隨著“庇隆主義”對政府部門持續的影響力而沒那麽容易改善。
對於馬克里的當選,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報道稱,華爾街對沖基金等待這天的到來已經很久了。政府的更叠將可能最終結束對沖基金和阿根廷長達10年的“債務戰爭”。
這場“債務戰爭”起源於本世紀初阿根廷創紀錄的1000億美元債務違約,之後近93%的債權人接受大幅減計所持債權,以NML資本為首的華爾街沖基金債權人,先後拒絕了阿根廷兩次債務重組計劃,並與其展開了長達10多年的訴訟鬥爭。起初,NML資本及其他對沖基金在阿根廷違約後很快接手了幾乎毫無價值的國債,並等待債務增值,最終要求阿根廷政府全額償還。這些對沖基金被稱為“禿鷲”,專揀便宜的、不值錢的發展中國家債務,然後對他們提起訴訟要求償還更多的錢。
在選舉中,馬克里和肖利均表示會解決和對沖基金的債務問題,該問題一日無法解決,阿根廷就一日無法完全參與全球經濟活動,從而喪失解決國內大規模通脹、現金儲備減少以及經濟增長乏力問題的諸多機會。有分析稱,投資者無法選擇一位新總統,但很顯然他們更希望親商的馬克里當選。阿根廷Merval指數今年上漲了66%,有專家稱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市場對新總統將解決債務問題並向外資開放阿根廷經濟的樂觀情緒推動。
編輯:潘寅茹
這位高中肄業青年靠一塊滑板,拿IDG500萬天使投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30/153537.shtml
導讀 : 陳正翔帶著他的Stary團隊選擇了廣受年輕人喜愛的滑板工具,利用電動滑板代步出行。他給產品取名Stary:Star和Ry兩個詞的組合,代表星光。
i黑馬訊 楊博丞 12月30日報道
排除單車,選中滑板
在城市交通日益擁擠的當下,針對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的代步工具層出不窮,平衡車、自行車、獨輪車、電動車等等。陳正翔帶著他的Stary團隊選擇了廣受年輕人喜愛的滑板工具,利用電動滑板代步出行。
他給產品取名Stary:Star和Ry兩個詞的組合,代表星光。他希望他的產品正如他身上文身一般耀眼。
陳正翔出生於89年,酷愛滑板和摩托車,高中肄業開始自學,斷斷續續做過2年平面設計。同時受工程師父親的影響,從小學習編程,隨後做了5年左右的程序員、工程師和產品經理。
陳正翔剛創業時並沒想到要做滑板。他只是關註到年輕人出行不便、通勤時間太長等問題,便萌生了做出行類產品的想法。後來經過團隊討論,他們決定從痛點出發,解決年輕人的代步問題,讓他們的出行更酷更輕松。
確定了大致方向,陳正翔便著手進行市場調查。他把身邊年輕朋友詢問了一圈,結果發現,剛畢業不久或在校的大學生多數依賴公共交通。但公共交通的最大弊端是覆蓋面積有限,且大城市嚴重的擁堵問題。最終,陳正翔把出行的範圍縮小到了滑板,這也是他個人擅長和喜愛的工具,便攜輕盈。更為關鍵的是,年輕人除了要解決出行本身的痛點,還需要足夠表達自我。這被陳正翔看成是創業成功的必要因素。
其實,在他最終確定要做電動滑板前,曾面臨種種抉擇,智能自行車、摩托車都曾被列入待選名單,但最終都被一一否決。原因很簡單,智能自行車並不是剛需,而摩托車太複雜,產業鏈條太長。最後,他們把目光想到受眾廣泛的年輕人群喜愛的滑板。
他認為當下的電動滑板市場還沒有被充分挖掘,此前的廠商只考慮把電動滑板賣給專業玩家。但針對小白但又感興趣的人,市場還是一片空白。
陳正翔告訴i黑馬,其實很大部分年輕人都是喜歡這項運動,只是兩個問題尚未解決:一是普通的滑板難學,不易操作;二是在中國滑板出行受到諸多限制。
不過,相比於年輕潮人的玩物,陳正翔更願意把它視為“最後一公里”的代步工具。但不可否認的是,購買他們產品的人大多是文藝潮流青年。
抓住小白用戶
Stary滑板表面看上去和普通滑板並無兩樣,甚至顯得有些低調和樸素。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足夠輕巧,玩起來和一塊普通的滑板沒多大區別。
根據陳正翔透露的數據,Stary電動滑板重量不到4公斤,實現續航15公里,最高時速能夠達到30公里;配備了藍牙遙控器,顯示滑板的電量和相關狀態信息;通過手控可以使滑板進行加速、減速和剎車制動。
在智能方面,除了遙控和輪組內置轉速傳感器,並沒有太多諸如里程統計和GPS等智能化設定。對於目前的狀況而言,陳正翔不想考慮太多,他只想先把純粹的基本體驗做好。
對於小白用戶而言,想要快速玩轉一塊滑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陳正翔曾教過一位沒有任何經驗的小白來嘗試滑板,結果花費半天時間,多次失敗,最後也沒有令對方掌握基本要領。
使用滑板本身主要分為三個步驟:怎樣站上、怎樣前進、怎樣停下滑板。與把大象裝進冰箱的邏輯類似。
對步驟拆解之後,陳正翔進行了單點擊破。他將遙控器側面滑輪推到後端,使滑板處於制動狀態,使得剛踏上時不會發生滑動;上滑板後,往前滑動滑輪,便會自動開始加速;停下時,再向後滑動,即可實現剎車。
陳正翔回憶,從模型機做到如今的成品,當時最難的是如何把電池和電機整合到滑板內部。“我們的初衷還是希望這個產品不破壞滑板文化里原始形象,所以其板材的尺寸、輪轂的尺寸都是和標準滑板完全一致的。” 陳正翔說,為此,他們消耗了整整8個月時間。
在美眾籌74萬美金
這是陳正翔的第一次創業。盡管酷炫,然而對於智能硬件行業而言,這是一件費時費錢的事情。
通常,智能硬件創業者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前期的研發、試產和打磨,涉及到供應商、倉儲、物流等整條供應鏈,現金配比會比做軟件的公司複雜得多。沒有錢很難持續。
不過,幸運的是,在一次創客大賽中,陳正翔和另一個小夥伴,憑借所做的電動滑板脫穎而出。雖然當時的產品非常初級,僅使用自行車鏈子和齒輪驅動。但這次獲獎引來很多投資機構的關註。當時還在IDG資本的李豐給了兩位創客少年500萬元的天使投資。
在第一款產品出來之後,Stary選擇在KickStarter進行產品眾籌,這是一家海外眾籌平臺。這樣的做法源於陳正翔對國內市場的擔憂。一方面,滑板文化在國外的接受度更高,受眾更多;另一方面,國內眾籌平臺有些“被玩壞”。2015年8月14日,該產品在美國KickStarter完成眾籌,每塊滑板眾籌價格499美元,共籌得74萬美金。
“作為第一次創業,我們還有很多不足,等產品逐漸盈利會考慮在國內眾籌上市。” 陳正翔對i黑馬說:“我們要讓更多不會玩滑板,很想要玩滑板的人成為我們的用戶。” 今後,陳正翔打算圍繞著出行市場,向其它產品延伸。
對於這支年輕的團隊,盡管有了能夠實現量產的產品,但如何實現量產、用戶習慣的培養,以及未來能否實現技術壁壘和創新,都將會面對的考驗和挑戰。
黑馬檔案:
公司名稱:上海藍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陳正翔
融資記錄:IDG百萬天使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