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過20次手術留長疤6歲妹想做啦啦隊隊長
1 :
GS(14)@2016-12-07 07:41:07美國田納西州一名6歲女孩天生患頸椎融合症候群(Klippel-Feil syndrome),脊柱對身體構成的壓力令她很多時要用輪椅代步,不過她並無放棄做啦啦隊隊長的夢想,出生至今接受20次手術,希望有日達成心願。夏默卡(Fionah Scimeca)5個月大時被醫生發現脊柱兩節或以上不正常融合,自此人生大部份時間都是在醫院中度過。8個月大時她就要開始接受手術,但頑強鬥志令醫生驚訝,「自她11個月大時學會如何走路,戰勝所有不可能,從那時起我們就決不再回望」。夏默卡每4個月就要接受一次手術,等醫生將可擴充的磁力桿放入她背部,保持身體穩定。媽媽表示:「對她來說每天的生活都是可怕極了。」有時手術留下的疤痕出現感染,就令夏默卡苦上加苦。此症亦令夏默卡活在持續的痛楚當中,很多時要靠輪椅代步,肺部功能亦不完整。20次手術在小妮子身上留下觸目驚心的傷痕,不過為了有日成為啦啦隊隊長,再痛她也忍受過來。夏默卡參加健身室的啦啦隊班並多次參賽,如今可以翻筋斗及前滾翻,也學會了踏單車及滑板車。媽媽說:「她背部因為手術而有巨型疤痕,但這並不阻止她樂觀做人……她甚至知道接受靜脈注射時不要哭。」媽媽續道:「要看著她從每次手術中復原真不容易,但我看到她做啦啦隊時,我就笑了起來。」夏默卡如今在媽媽陪同下到處參加啦啦隊比賽,更與隊友一起贏過不少比賽。夏默卡媽媽希望愛女有日無須再接受手術,亦希望醫生為她植入體內的桿能令她身體保持穩定,好等她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活動。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6/19856871
團年人多易生火?消防隊長醒你防火貼士
1 :
GS(14)@2017-01-08 19:02:42去年12月在加州奧克蘭(Okland)發生的倉庫大火,奪走36條生命,引起市民對火警安全的留意。事發一個多月,當局仍未公佈火災原因,但多數證據都指向電器使用過量致生火。而近來美國各地的氣溫都急劇下降,許多人都喜歡在家使用電暖器,或用電磁爐與三五好友吃火鍋暖身子。為了讓大家過個平安的新年,《蘋果》專訪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消防隊長哈洛克(Matthew Hallock),從他自身經驗教導大家如何提升火警安全。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哈洛克一直在蒙市擔任消防員,至今已經有15年之久。由於蒙市有近70%的人口都屬於華裔族群,因此他也對當地的華人生態與消防隱憂有十分充分的瞭解。他說:「不同於一般的美國家庭,華人的家庭結構比較大,三代同堂居住在一個單位的情況十分常見,因此生活環境也容易比較擁擠,而這也是比較容易造成火災的主因之一。」「像這樣的大家庭人數眾多,容易把許多用品堆置在家中,這是非常不對的,因為這些雜物都會影響火災負荷(Fire Load)」。他說「火災負荷」指的是在一定空間內所堆放的易燃物品與其所可能產生的熱力;一般來說,東西越多,「火災負荷」就越大,而這都是要盡量避免的。哈洛克進一步表示,由於人多容易導致插座不足,許多人都濫用電線拖板,「濫用拖板可能造成負荷過大,引致電線起火……尤其像電暖器或電磁爐這種大功率的電器,更是應該避免插在拖板上」。除了雜物與濫接電源之外,哈洛克也表示,許多人喜歡在家裏自行間隔,增加生活上的機動性與空間,「但這種行徑是不對的,不但違法,也十分危險」。他強調,所有的房屋都是按照法律及相關設計來建造,而私自間隔雖然方便,卻大大增加了火災的風險及救災困難度。「便宜的隔間材料不但不防火,反而還可能十分易燃」,他表示不管甚麼樣形式的間隔,都造成火災隱憂,「我了解像(屏風)這樣的裝飾品可能是一種文化偏好,而我也尊重每個族群的文化,但是預防火災還是家居安全的首要目標」。哈洛克說,其實除了改善居家環境之外,市民自己充實消防知識也很重要,「火災的形成有三個要素,那就是熱能、助燃媒介及氧氣,要滅火就是要把這些條件給消滅」。他強調,由於不是所有人都了解這三要素,所以有許多人利用錯誤的方式來滅火,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許多人的料理方式偏向油炸或熱炒,一旦起火,千萬不能用水來滅火,因為那反而會讓油四處飛濺,造成更大的燃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隔絕氧氣,讓火源失去氧氣就可以了,簡單的如蓋上鍋蓋」。哈洛克表示,農曆新年即將到來,蒙市消防隊也會持續加強公共安全教育。他強調,遇到火災時,首要的就是「打911以及疏散家人」;但他也希望公眾能更加注意居家的消防安全,多投資一點在消防設備上,「裝個煙霧警報器並不貴,住宅應該都要安裝。另外家裏最好也要有簡易型的滅火器,不但如此,也要清楚了解正確的使用方法,這些東西都可能在火災時救你一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8/19890344
【飲食籽】前欖球港隊副隊長 轉戰飲食界達陣
1 :
GS(14)@2017-04-06 07:42:05前香港欖球隊副隊長Ricky於2010年退役後,踏足飲食界。
【飲食籽:識飲惜食】每年四月在香港上演國際欖球七人賽(Hong Kong Sevens),本地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欖球迷都「盛裝」赴會,擠進香港大球場欣賞賽事,為支持的球隊吶喊打氣。前香港欖球隊副隊長卓銘然(Ricky)表示:「我喜歡欖球那種碰撞,喜歡球場中運用的策略,也喜歡那種速度感。」退下火線六、七年的他,現投身飲食界,他又是如何轉化這新生活?
卓銘然十四歲由加拿大回流香港,開始接觸欖球運動,「初時是為了識朋友,再打下去越來越喜歡,慢慢由學校打到香港隊19歲以下組別,然後到香港甲組、七人賽。」最後他成為港隊副隊長,「最初打欖球我得60公斤,隊員都擔心我容易受傷,所以我努力鍛煉,加上進食補充劑,肌肉增長至差不多68公斤。」但面對外國球員,亞洲人無論如何操練,都難以在碰撞力上取勝,所以他發揮自己的長處,「我勝在跑得快,對亞洲人來說,敏捷與好技術更加重要。」
最近Ricky開設兼營健康咖啡店的健身中心。
雖然28歲時因傷退役,但他坦言:「仍然很喜歡欖球運動。」
陳豪的咖啡品牌「Blooms」,以來自印度、印尼和越南的咖啡豆調配,芳香濃郁。
斷十字韌帶 提早退役
當年他是港隊少數華人球員,亦是香港欖球未發展職業化之時,所以要同時兼顧工作和體能訓練,「那時早上六時半去操體能,洗澡後趕上班,下班又趕去訓練,回家已九時多,天天如是,的確辛苦。」那時在香港做全職運動員很艱難,所以他很羨慕近年得到政府及欖球總會支持的職業欖球隊。而他因為斷過兩次十字韌帶,無奈在2010年退役,「算是早退役,但我沒有後悔,因為想做的都做到了。」他28歲便踏入人生新里程,退下來後空餘時間太多,他毅然投身飲食界,無論是乳酪、酒吧、拉麵、意大利菜,樣樣都衝着試。他憑着對巿場的洞察,做出不錯的成績。「我的性格是要做就要瞓身做。」近年人人講求健康飲食,他決心將飲食與健身兩者結合,開設健身中心「The Warrior Academy」,讓大家做完運動,可在中心內的咖啡室「The Elephas」健康地飽餐一頓。「我們理念是教育大家,健康食物也可以很好味。」他愛泰國菜,所以特別邀來泰國廚師,為咖啡室創作一系列泰式沙律食譜,味道香辣不油膩,同時亦推出多款自家烘焙的甜品蛋糕,既有純素,亦有無麩質,而咖啡則與陳豪合作,選用其品牌「Blooms Roastery& Craft Tea」,獨特調配的咖啡豆,味道香濃。現時他忙於開展一個集合健身、營養與飲食的項目「Goji Studio」,不過,Hong Kong Sevens他依然念念不忘,亦會大力支持,「現在身份變成觀眾,頭一兩年很不習慣。如果可以我會想落場打波,真的很懷念。」
泰式雞肉生菜包 $78香辣惹味的生菜包,選用了雞肉碎,並加入牛油果,味帶微辣,但油膩感大減,入口更清新。
雙拼沙律配穀飼西冷牛扒 $106泰籍廚師每日製作四至五款沙律,包括藜麥沙律及紅菜頭沙律等,無添加味精,兼低卡低鹽低膽固醇。
三文魚柚子沙律 $88挪威三文魚配上金柚、西柚及其他蔬菜,清新之餘亦營養豐富,讓運動過後的客人可以盡快恢復體力。
The Elephas by The Warrior Academy地址:西環干諾道西186-191號香港商業中心1樓118號舖
記者:黃穎妮攝影:劉永發編輯:蕭家慧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06/19980841
【人物誌】俾隊長頂住 減上陣機會
1 :
GS(14)@2017-05-27 00:06:48現年33歲的熱刺荷蘭籍後備門將禾姆,與靚老婆Daisy(圖)育有一名囝囝Jaivy。禾姆出身於荷蘭甲組球會烏德勒支,及後以借將身份效力荷蘭另甲型球會丹保殊吸取上陣經驗。他於06年以荷蘭門將身份,贏得當年在葡萄牙舉行的U21足球錦標賽冠軍成名。10年後他獲選入世界盃荷蘭23人參賽大軍名單,翌年英超為新升班的史雲斯球隊把關,之後再轉會至熱刺任副選門將,以禾姆1.83米的高度,加上隊長兼門將洛里斯表現穩健,令禾姆較少有上陣機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26/20033739
少時隊長抵印尼 Fans也瘋狂泰妍遭胸襲推跌 崩潰痛哭
1 :
GS(14)@2017-08-19 19:08:01■少女時代隊長泰妍前日從仁川機場出發到印尼,演出亞運會倒數活動。互聯網圖片
韓國女團少女時代(少時)隊長泰妍出道十年人氣高,前日她飛去印尼出席昨晚於當地舉行的亞運會倒數活動時,獲大批粉絲接機。不過當地粉絲見到偶像時非常激動,除擁上前包圍泰妍外,有人更趁亂胸襲及摸泰妍的屁股,之後更推跌偶像,令她坐在地上崩潰大哭,要警衞抬她離開。
泰妍前日由韓國出發,演出昨晚於印尼舉行的亞運會倒數活動,不過她於仁川機場出發時已非常黑仔,讓傳媒拍照時手袋突然斷帶,令她非常尷尬,要經理人上前幫忙。當泰妍去到出境大堂,大批粉絲及傳媒即刻包圍她,更有相機疑似撞到泰妍的頭,當時她一直按着額頭行,笑容欠奉。
【印尼 寸步難行】■泰妍到達耶加達機場時,因接機粉絲人數眾多,令場面超級混亂。互聯網圖片
【粉絲蜂擁】
【跌倒地上】
【警衞抬走】
警衞托上膊抬走
當泰妍飛抵印尼耶加達機場時,另一場噩夢即展開,大批粉絲一見泰妍即湧上前包圍她,雖然已有數十名警衞及工作人員保護泰妍,但情況不受控制。泰妍露出驚慌表情,一邊皺眉一邊行,其間更遭不少人伸手胸襲及摸屁股,混亂中更有人推跌泰妍,嚇得泰妍當場坐在地上大哭。當地警衞見狀立即扶起泰妍,並將她托上膊頭帶離現場。受到驚嚇後,泰妍昨日凌晨於Instagram留言,坦言機場的情況令她崩潰:「在耶加達機場湧入大量人潮,寸步難行,有許多危險的時刻。事實上摔倒在地上時渾身發抖,眼淚無法停止。當地警衞可能覺得危險,就從後面將我舉起,這亦令我感到十分驚慌,因為總是從後面或者旁邊被觸摸到身體,令我變成很緊張的狀態。」她續說:「雖然應該不是故意,但總是碰到我身體某些部位,例如屁股及胸,而且互相拉扯的情形……這種感覺令人非常驚慌,令我無法提起精神。」
【韓國 相機扑頭】■在出境大堂,泰妍慘被粉絲包圍兼相機扑頭。
■泰妍昨晚演出表現未受影響。互聯網圖片
■今年是少女時代出道十周年的大日子,但近日卻鬧出不少是非。資料圖片
希望粉絲別受傷
泰妍表示因為自己哭了出來,無法以漂亮的模樣跟大家見面,因此感到抱歉,最後她希望粉絲不要受傷,好好遵守秩序。泰妍所屬的SM事務所昨日回應:「泰妍因為機場一事而受到驚嚇,不過已冷靜下來,她現時擔心粉絲有沒有受傷。活動單位已向泰妍道歉,表示會於表演及離境時加強保安,公司亦會保障藝人的安全。」而同樣有份演出印尼騷的少時隊友孝淵,早於大前日已飛抵當地。孝淵飛抵印尼時亦獲粉絲迎接,不過粉絲非常守秩序,未有失控擁上前,乖乖站在一旁揮手及拍照,孝淵見到粉絲亦非常開心,不停揮手打招呼。孝淵前晚率先為活動進行綵排,休息時又跟工作人員影靚相,心情非常好。昨晚孝淵及泰妍分別現身,各自表演個人歌曲。另外,同樣人氣高企的韓國女團TWICE前日飛抵越南機場,同樣受粉絲包圍,有粉絲抓住成員娜璉的手腕,其他成員則表現驚慌,幸好場面未有太混亂。撰文:梁雯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819/20125739
【專題籽】從火場到舞台 前女消防隊長變文武生
1 :
GS(14)@2017-10-09 03:10:01後台,上好妝畫好眉,貼上頭帶的一刻,她已變了劇中的角色。
【專題籽:果籽人話】上好妝,縛上頭帶,站在虎度門之時,她,就會變身。她叫李曄,藝名文華。2014年以前,曾是香港少有九位女消防隊長的其中一位。以往的七年都在行動組,不是站在外面聲大大得個講字那隻,就是上山下海、衝入火場、走在前線那種,「雖然我不夠你們大力可以搬重物,但我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可以給大家信心。」完成學業安好家,超額完成父母的期望,女人四十,係時候走返轉頭,做她最愛的粵劇。
萬綠叢中一點紅,那時當消防員最困難的,是如何讓下屬信任你,「你得唔得㗎,唔係入到火場我揹番你出嚟?上到山又要揹你番落嚟?」由細個睇《新紮師兄》覺得八十下掌上壓是「黐線!做戲啫?」由操練操到雙手痠痛,衫都換唔到,操到八十下、一百下掌上壓濕濕碎,到半夜跑山搜索失蹤人士,她都帶在前頭。體能,沒得說。目的是要在男人叢中,不成為負累,不被比下去,「我成日話,捱得過,我人生冇乜嘢過唔到。」
2014年以前,李曄是香港女消防隊長。
李曄:「我通常會早點站在虎度門,慢慢進入角色。」
昆劇有地區樂器,惟粵劇海納百川,把能做到效果的樂器都融入其中,越發展越豐富。
男同事做人辦 變臉話咁易
2014年李曄不再當消防員,全職投身粵劇表演。做粵劇最講究演員功架,有一定的體力要求。以往當消防員的經驗,使到李曄駕輕就熟,體能不成問題,「一般女士做不到的,如一隻手抱起一個人轉身,我都做得到。」舞台上,這一秒她文質彬彬執住劇本成個才子款,下一秒執起纓槍厲眼man爆。因為長期生活在大班男人之間,粗獷的、大大隻但斯文的、讀好多書的的長官與同事,甚麼類型都有。要演繹不同性格風格的才子與武將,有晒參考人辦,要她變臉話咁易。咁你心中男神係邊個?「男神?」武將隨即睩大眼笑晒口說:「周世顯呀!哈哈哈哈!」唐滌生劇本下的《帝女花》,改編自清朝黃燮清的版本。裏面的周世顯,國家風雨飄搖仍去應徵做駙馬,守着先帝遺體,尋找公主下落。本可與公主隱姓埋名雙宿雙棲,卻說服公主降清,埋葬先帝遺體同釋放太子,最後殉情。「雖然戲名叫《帝女花》,但我覺得是一個男人在背後默默幫她成就這件事,這個男神我覺得真係沒人能替代了。」少女心突然飄晒出嚟。 她覺得每一個劇種都是地方、社會、歷史和民情的濃縮體,她隨手指指身旁的配樂組,「原來廣東人是喜歡熱鬧的民族,你睇茶樓幾嘈,對比上海式茶樓的幽靜就知。粵劇的配樂特別響亮熱鬧,你不會見到其他劇會同時用這麼多的鼓。」望望,真係成套大中小鑼鼓、銅鑼、木魚,甚至有西洋的大小定音鼓一字排開。「我們的文化就是海納百川,甚麼鼓都有!舞台服飾望落都是濃墨的,金銀線較多,望落夠重,配合鼓音。我成日形容佢係Heavy Metal!」腦裏帝女花與Punk頭同台,我都係第一次聽。
粵劇演員要熟悉曲譜,把曲詞與場景相融。寫好的劇本一發下去,演員便知道要怎演怎唱了。
做粵劇很考體能,當消防員的經驗幫助李曄應付劇中的動作場面。
李曄在中學和大學教粵劇。現在她致力宣揚粵劇,培養觀眾。
李曄演繹不同性格、風格的才子武將,活靈活現。
試過最瘋狂一次,在大陸一擲七萬元買戲服,還要畀現金,「好在我唔鍾意碌卡,唔怕欠債咋!」
演員的戲服很多都是私伙的。以前做消防隊長月薪九萬,得閒就走去買戲服,幾千蚊一萬蚊,面不改容。
粵劇保留了四、五百年的中原音韻,是文化瑰寶。
一周五日教學生 加入現代人角度
我們的粵劇更保留重要的歷史文化,「昆劇逐步復興,但沒我們保存得這麼好。因為我們用文字、工尺記譜,而且一代代流傳得很好;到要勵戲、排場戲或宮廷戲時,就會用四、五百年前的官話(即「中州話」或「中原音韻」)來唱。如「擺駕」(皇室人員出行),好好保留了幾百年的中原語言。「從開頭覺得我是香港人,只想學自己本土的藝術,慢慢覺得肩上有種承擔,需要去繼承、延續。所以我現在就培養觀眾去延續囉。」現在,她一星期五天都給中學和大學生上粵劇課,讓學生從粵劇了解各種中國文化,將故事以現代角度重新分析。2014年,她寫了《獅子山下紅梅艷》,是「獅子仙」為我們化解災難的故事;演了千百回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少男因被女飛而死,啲同學會覺得好難投入,會說:『唔係啩!搵過囉!』」於是她強調,祝英台到底都抵不過社會和階級的壓力,放棄了愛情。咁就唔同,「有些大學生去看都說很有感受。現在的社會讀了書出來,為何我永遠在社會底層上不去?你說我沒學問嗎?又不是。為何我的起步點來來去去都沒前進過?」當大家還怕粵劇無人繼承之時,學生其實聽得津津樂道,她的目標是培養觀眾的繼承人。能演繹男神,梗係好;而能夠創作自己的、貼近現代人生活和思想解讀的粵劇劇本,是她的心願。
Facebook:天馬菁莪粵劇團記者:陳慧敏攝影:張志孟、蕭志南、許先煜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4/20171569
【專題籽】視足球機械人如孩子 日本勁旅隊長:它們跌傷 我們心碎
1 :
GS(14)@2017-10-09 03:50:24訓練機械人踢足球就是在這CIT Brains的研究室。(左起)足球隊的人類成員林立樹、山本龍一、加瀨林千里、關遙太和Joshua Spratman。
【專題籽:一周突襲】名古屋機械人世界盃完結後,我們就來到東京的千葉工業大學Chib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IT)。這裏的高端機械人學系(Department of Advanced Robotics)孕育了RoboCup勁旅CIT Brains,是2015年的小型人形機械人足球賽的冠軍和本屆球賽季軍,不少系內教授和學生都參與甚至籌辦過多年RoboCup。人類球隊備戰世界盃就聽過,那機械人備戰是如何?
日本足球隊未算世界頂級,它的機械人球隊卻肯定是。RoboCup賽事完結後數天,我們去到CIT Brains那佔地半層樓的球隊研究室,現場有點超現實,最搶眼的是正中間那一大片人造草地足球場。CIT Brains的機械人賽前與「教練們」(團隊學生成員)的「操練」,就在這裏進行。「大家剛完成好緊湊的RoboCup,真是快虛脫了。」在高端機械人學系念四年班、大型人形機械人隊的隊長Joshua Spratman說。比賽前的高峯期,他們會連續18小時待在研究室工作。
十多人教練各司其職 積極備戰如真人操練
CIT Brains是RoboCup人形機械人(Humanoid)比賽的常客,今年出戰了小型(Kid-size)和大型(Adult-size)機械人項目;而父母為印尼人、自小在日本長大的Joshua設計的,就是節奏最慢、有成年人高度的大型人形機械人,「日本有許多與機械人有關的動漫。小朋友都喜歡看鋼鐵型機械人對付大壞蛋,但我卻興趣不大,反為更喜歡看能與人類交朋友溝通的作品,像小飛俠;從小又對工程和機械運作很有興趣,念機械人學系更加順理成章。再者能夠讓機械人踢足球,真是太Cool了!」今年比賽中,CIT Brains機械人隊的「教練」有十多位,都是學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我最有興趣知道,「訓練」一隊機械人備戰,是怎麼回事。原來確實與真實球隊操練有點相似:一樣要密集「練波」(進行模擬球賽)、一樣要熱身(確保機械人在當天環境中看見足球、能夠在草地上行走),也要讓球員休息(充電)。各個教練亦各司其職,「如有成員專門管理機械人的電池、或負責訓練它們視力,或訓練它們定位和步行等。今年我們就成功以深度學習訓練機械人的視力。就算場內燈光改變,機械人也很容易找出足球,更會為機械人設定前鋒或後衞角色等。」那天負責小型機械人的視力訓練的關遙太,就是反覆地將足球放在機械人前方,看機械人能否按着足球的方位轉過頭來。在名古屋現場,看見一班隊員神色凝重,多次在比賽中喊暫停,他們休息時間亦需用工具調校機械人,「比賽期間機械人的腳出了問題,那幾天我們就要把機械人大修,幾近由零做起。」其實要製造擁有兩手兩腳、能走動的機械人最難做。相反,裝上了車輪、坦克常用的履帶的機械人,則相對穩健得多。「是的。我們行動時,雙手以至身體其他部份都會自動移動以作平衡,但機械人可沒有。如我們走動時可伸直身體,但機械人雙膝要微微屈曲才可開始行動。因為要做出可伸直身體走路的機械人,當中演算程式太困難了。」例如人形機械人由於步履相當不穩且體積龐大,倒在地上必會有損毀。以Josuha來說,參與機械人足球賽,最傷心的不是失落獎杯,而是機械人「跌傷」,「我真心認為,這些由我們自己設計的機械人就像我們的孩子。每次它們跌低,特別是跌爛機件,我的心也會碎了。」這不純粹是漂亮的比喻,Joshua說,機械人球員,真有點小朋友的特質,「例如教它們走路,教它們看東西、認足球,適當時候才搶球等,不可能一次就成功;我們要不斷教它們,不斷調整學習方法或硬件。當它們做到我們要求的,你好像見到它們『成長』,感覺好神奇。」小朋友會鬥氣會反叛,那機械人球員呢?「哈哈,當然沒有我們人類意義的『發脾氣』。但也有類似情況,如你已改變設定、調整訓練模式無數次,它們動作仍然是怪怪的,繼續在場內轉圈、踢空氣等。你會好氣餒,會覺得『它們是在賭氣嗎?』」
今年CIT Brains在小型機械人足球項目的成績最佳,獲得球賽第3名、技術挑戰賽第1名。
比賽期間,常有突發事件,例如今年機械人在比賽間撞壞零件,CIT Brains正在調整機械人。
在比賽前的高峯日子,隊員不分晝夜的在研究室趕工。
CIT Brains主力參加人形機械人比賽,從設計草圖到製作機械人,都由隊員自己負責。
每一個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動作,機械人都要學習,例如看足球。
採訪:李寶怡攝影:潘志恆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4/2016109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