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經評論:米蘭站陰謀論

1 : GS(14)@2016-05-08 01:53:29

曾為新股「超購王」的米蘭站(1150)上周宣佈落實賣盤,但翌日股價大跌27%,因買家是「一籃子」股東,隨時連提全購也慳番,遇上如此高明的大股東,米蘭站的小股東只有扣緊安全帶。近日股市稍見起色,除半新股,殼股仍然是熱炒對像,無他,內地投資者南下買殼需求仍不減,其中米蘭站自今年1月起開始升,至上周三累升超過一倍,由於公司過去多次洽商賣盤,今次升浪又是市場憧憬公司賣盤。結果上周四公司停牌,晚上公佈主席姚君達配售最多3.75億股或55.43%米蘭站股份,但整份通告都沒有新買家的名字或相關資料,因今次姚君達所配售的股份由超過六名承配人接貨,避開全購是最易「入口」的解釋吧。據聞不少散戶甚至機構投資者都有認購想「走一轉」,配售價為1.04元,新買家不願現身,再憧憬的藉口減少,投資者沽得快好世界,上周五復牌一度跌至0.82元。既然賣盤故事已完,亦無新主人的憧憬,理論上應出現「人踩人」。但米蘭站上周五收市跌幅收窄,收報0.9元,長假期後周二開市恒指跌逾200點,該股波幅似已受控制,跌3至5%而已。有陰謀論者解釋,舊殼主高價配售予「一籃子」股東,原以為執到筍貨,但事與願違,沽貨止蝕,再由「一男子」股東於低位接貨,才不會一瀉不可收拾,如此一來新買家隨時殼價都不用付,高明呀!小股東又上一課。陰謀論是否成立,還看最後有否「一男子」股東持貨逾30%而需提全購,其實新殼主不可能隱身一世。有人亦嘗試替新殼主解釋,指避開全購、買殼的金錢與時間成本都省回不少,說不定為下一輪注資行動鋪路也不定。點講都好,新主上場即叫股東輸錢,日後股東會上如何面對小股東,難道又是那句「你唔鍾意,可以唔買呢隻股票」?記者:石永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05/19598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822

Pokémon GO 暗黑陰謀?洩露國家機密 玩家5大危機

1 : GS(14)@2016-07-17 15:41:39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


《Pokémon GO》手機遊戲App係美國、澳洲等地上架一個星期,已經令廣大粉絲陷入瘋狂狀態。不論明星定係宅男,個個都爭住做小智,不惜一切係街上暴走,為嘅就係野生捕獲比卡超!不過立志成為出色精靈訓練員嘅大大們,又知唔知道呢個game嘅遊戲開發公司Niantic其實有咩來頭?呢個App竟然有可能組織一個全球間諜網絡,洩露國家重要機密?仲會引爆私隱危機?想知究竟《Pokémon GO》暗藏咩「陰謀」?蘋果動新聞搵咗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睇吓點睇。即刻去片!採訪:何宛珊(表妹)攝影:馮峰、Neo



《Pokémon GO》係任天堂首個推出嘅AR(擴增實境)手機遊戲。(《大食女遊記》片段)

無論你身處戶外定室內,精靈都有可能喺你隔離出現。(《大食女遊記》片段)

大家要睇清楚個App係咪官方版本先好下載,如果唔係可能會中咗木馬或其他惡意程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16/196973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965

林榮基爆中央終極陰謀 京買起銅鑼灣書店 監視港人

1 : GS(14)@2016-08-07 16:24:26

■林榮基指,內地買下銅鑼灣書店作監視點,林充當耳目,報告來買政論書的人。李家皓攝



【本報訊】正受警方保護的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發表長文,詳細交代他被拘留經過及決定公開真相的心路歷程。他在文中更踢爆了內地正陰謀計劃將銅鑼灣書店變成中央專案組在港地下情報機關,又要求他繼續在書店工作做無間道出賣香港,匯報香港情況及購買政論書的讀者資料。支聯會認為,若內地要港人做耳目,而收集的資料是用作執法用途,其實與跨境執法無異,明顯是破壞一國兩制。記者:麥志榮


銅鑼灣書店的店員去年陸續被失蹤後,背景神秘的陳顯誠在11月初向李波開出優厚條件接手經營書店,除承擔書店每月3.9萬元的舖租外,賣書收益亦只收取四分一。但其後李波失蹤,書店一直關門不再營業,店內書籍亦被搬走。



欲安排林當耳目出賣讀者

林榮基在文中解開了書店一直空置之謎。他指出,負責審問他的中央專案組史先生聲稱同情他,為他求情及做擔保人,令他可以保釋,因此兩人前途已綑綁在一起,林日後必須充份合作,否則史先生會被害死,林榮基認為,這顯然是佈局安排他成為棋子。後來史先生提出,林「將來回港後,仍在書店工作,向他報告這裏(香港)的情況,通過文字或照相,他們要了解香港,特別是來買政論書的人,以後要做他的耳目」。林榮基指出,新經營者為書店簽了兩年租約,租金合共超過一百萬元,錢不會白花,中央專案組那些人買下書店的目的,顯然易見,就是將書店作為一個監視點,將來監視香港人。他慨嘆:「我今天屈服,我將來只會做幫兇,令更多人屈服;我今天出賣靈魂,我日後也會逼別人出賣良知;我今天變成他們一伙人,日後只會令更多人入伙。」倘使大多數香港人,面對大陸強權侵犯,仍然不聲不響,甚至事不關己,冷眼旁觀,恐怕更嚴重的事還會發生。內地拘禁銅鑼灣書店店員,其中一個目的是調查購買「禁書」的讀者。林榮基較早前接受訪問時曾透露,讀者名單中包括內地市長及副市長,還有中宣部官員。有研究人員購買西藏歷史文化相關書籍,亦被懷疑是鼓吹藏獨。林榮基在文中表示,中央專案組其中一個審問重點就是禁書。有一次史先生拿來8、9本巨流出版的書,要求他解釋為何推薦給讀者。他指其中一本《習近平內部講話》主要轉載習近平提出怎樣以意識形態管治,七不講內容有關普世價值等,比較可靠。內地女記者高瑜就是轉發七不講的內容,被控告涉嫌洩露國家機密罪。他又表示,另一次史先生又拿來另一些巨流出版的書,問他編者是誰。他說不認識編者。他又抽出《中央軍之變》和《中共高官色情報告》兩本書作解釋,指李明編了前一本,不知銷情如何,為了保證銷量,後一本改為張三,很可能出自同一人。這些書的內容多數是拼湊而成,不好當真。




支聯會:與跨境執法無異

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指出,若內地要港人暗中做中介人,提供某些資料,而資料是用作內地執法用途,其實與跨境執法無異,更不要說有關人士可能是在威迫下提供資料,這種做法明顯是破壞一國兩制。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內地一直有在港設立機關暗中收集報道,這類機關任何形式都有。中共在海外派駐耳目更不是新鮮事,例如早期到外國留學的學生中,有部份人就被要求為國家收集當地情報。內地收集情報有很多渠道,亦不會盡信某一個渠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07/197264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752

新衫易縮水甩鈕背後原來有陰謀

1 : GS(14)@2016-08-20 11:41:45

60至80年代的古着歷久常新,可以穿幾十年,你有沒有發現現今的時裝穿幾次已經變形、洗幾次即變殘舊、縫線和鈕扣很快就鬆脫?有調查發現,現今消費者喜歡「速食時裝」,各大品牌為了令顧客買得更多,在製造衣服時已「設定」令它們不再耐用。國際紡織物護理協會(International Fabricare Institute)指出,今時今日的男裝恤衫洗30次左右便「玩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生產商有計劃地設定令衣服較容易走樣,迫使消費者買新衣。倫敦時尚學院創意總監兼品牌顧問格倫維爾(Tony Glenville)表示,在祖母的年代,買一件大衣預計至少可以穿4年,但現在的衣服太便宜了,生產商也不理會成衣的製作是否良好,一件衣服的壽命往往只有一季,甚至是洗一次就完了。英國傳媒發現,一件Hobbs的上衣或Primark上衣,洗兩次左右便會走樣,而一條索價129鎊(1,307港元)的Fenn Wright裙子,物料全部都是聚酯纖維,令裙子太重了,預計洗5次左右縫合位置便開始走樣並破損,而一套Next上衣及馬莎裙子套裝,估計最多亦只可洗5次。格倫維爾又指,消費者太習慣買新衣,通常都不會檢查衣服質料或面料的接縫位置,很多衣服都是由兩種纖維造成,故洗衣時縮水程度不一,嚴重破壞衣形。他又解釋,生產商為求速度,甚至連鈕扣都縫不好,消費者又懶得自己縫補鈕扣,令衣服的壽命更加短。他建議消費者買少一點衣服,情願花多一點,買棉花、羊毛或麻布等天然布料的衣服,他直言:「投資在羊毛或絲質布料吧,你可以穿幾年,天然布料經久耐用。」他同時建議買衫時反轉衣服,看一看接縫位是不是平整,會不會有線頭露出,再留意一下縫線之間會不會透光,因為優質衣服的接縫嚴密,較少透光。此外,如果想衣服較耐用,格倫維爾認為要選擇不會有太多繁瑣細節的衣服,例如衣服上是否用上兩種布料或多餘的拉鍊等等,以免洗衣時令衣服變形。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20/197438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608

自稱「政治抹黑陰謀受害人」

1 : GS(14)@2016-10-16 08:19:56

被多人指控非禮的特朗普,聲聲叫屈外,高呼自己才是受害人,是一項「國際政治及傳媒陰謀」的抹黑目標,黑手正是《紐約時報》大股東、墨西哥富豪斯利姆(Carlos Slim)。


「記者是大企業的說客」

特朗普前日在北卡州集會上自言是「我國史上數一數二大型政治抹黑陰謀的受害人」。「他們追擊我……是因我們威脅到(政治建制的)腐敗操控」,而「腐敗傳媒」是幫兇,點名指斯利姆「勾結」希拉莉,《紐時》記者「都不是記者,而是大企業的說客」。斯利姆透過發言人稱「未見過特朗普,對他私生活一絲興趣都沒有」。《紐時》先後披露特朗普可能有18年沒納稅,以及訪問聲稱遭他非禮的女子,特朗普怒極威脅興訟。紀錄顯示特朗普對上一次控告傳媒已是1984年,被法官以言論自由為由駁回後,至今32年來雖屢次威脅控告傳媒機構,但都未有實行。法新社/路透社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6/198023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245

【馬鞍山上畫】鄭子誠無陰謀義助 編導仔捱十年拍長片即得獎

1 : GS(14)@2016-12-07 07:41:53

鄭子誠和《玩謝大師》的導演藍兆基已多次合作,坦言自己十分享受,也獲益良多。(劇照)



曾聽過女性朋友說:「而家搵錢少唔緊要,最緊要有條清楚嘅career path,支持你追夢呀!」大佬,夢想本應天馬行空,有路可循的話還何來浪漫?好像導演藍兆基(Eric),修讀設計的他畢業後參加職業訓練局的編導訓練班,雖然立志當編導,但卻有感由低做起發揮空間不足,十二年來都是以freelance拍片作職業。記者問以「唔依正路、自拍十年」介紹是否恰當,他雖然自嘲「可能人哋正路唔要我箒」,但就十分慶幸這條自拍之路總是遇到貴人,助他拍攝完首套長片《玩謝大師》,電影將於12月9日至11日在馬鞍山戲院上映五場。呢條career path成唔成功,Eric自己都話未知,條路點走落去?入戲院睇完戲先再算,有目標,但無道路,夢想本是如此。



Eric完成訓練班後不想由助手做起,「嗰時覺得拍片做細會俾人恰、俾人點,而家睇番唔係咁誇張嘅,但冇乜創作自由。」於是和幾位志同道合朋友一起於突破少年機構成立了「116影室」,幫忙拍一些網絡短片,間中接拍廣告。當年同志有如十個救火的少年,一個個離開,剩下攝影師、化妝師和Eric三人,但卻累積了不少緣份,例如2013年他和突破的朋友講開拍長片的計劃,機構開過會後主動贊助他30萬。而經朋友介紹的鄭子誠也仗義相助,只收取車馬費飾演其中一角。子誠記得已和Eric合作過三、四次,很享受拍攝獨立電影,感覺和流水賬形式拍攝的大台劇集很不同,「我睇到佢眼入面有團火,喺佢嘅電影同世界入面,係冇嘢完成唔到。」他覺得專業團隊當然比較熟手,但有時也太過計算,「我哋做唔做一件事之前,好多時會先計付出同收穫成唔成正比,但佢哋唔同,例如會用好多時間去set場,但可能喺套戲出得幾秒。」有時Eric的要求甚至連子誠都估不到,《玩謝大師》其中一幕是要子誠用鞭不斷揮打對手,他就說從未做過這麼激烈的動作場面。享受參與獨立電影,除了幫到後輩,子誠亦坦言自己從中獲益良多。有想不到的幫助,也有料不到的困難。電影2013年已拍完,但一直苦無機會上畫。找大院線被當人球,推廣部駁去市場部,市場部又駁去發行部,最後石沉大海;偶有回覆但條件卻極不理想,例如只排到閒日早上11時半前的檔期。反而是馬鞍山戲院夠人情味,早前幫他們舉辦了一場試映場後,便決定正式上畫。不設網上售票、准許客人攜帶外來食物進場……馬鞍山戲院的別具一格近年在網絡也有廣傳。人稱「鮑Sir」的老闆鮑文範在戲院業做了數十年,電話訪問過中他表示並不是特別優待年輕人或獨立電影,「唔識佢哋,亦冇睇過套戲,但電影有准映證又有檔期咪播囉。」但對Eric的團隊來說,一視同仁、正面回應已是最大的幫助。電影主角是三個電影系學生,劇情講述他們覺得電影界很多人守舊,做final year project時得知學校有四位知名導演會來到,就想趁機假裝殺死他們,拍一套80分鐘死亡直播。很明顯的世代鬥爭主題,但Eric卻無意偏坦任何一方,「我覺得唔同generation嘅人一定會鬥,必然嘅,但鬥未必唔好,有時會令兩邊一齊進步,最怕係成個世界偏向其中一邊。」他希望年輕人和獨立電影同好可以一路鬥下去,正如這電影也是得到投資資金、台前幕後參與人員、院線眾多幫忙才能上畫,肯鬥就一定會有機會。《玩謝大師》導演、編導:藍兆基演員:陸俊賢、鄭子誠、劉以達上映日期:12月9日、10、11日(暫映五場)院線:馬鞍山戲院
facebook:電影-玩謝大師 Final project記者:司徒港燊攝影:鄧鴻欣、王國輝


2013年完工後雖未能上畫,但團隊多次參與外國影展,曾獲洛杉磯Horror Hotel Film Festival最佳外語片及觀眾票選獎。

藍兆基指不清楚從未以正路入行是好是壞,但就感激很多朋友也是在獨立創作時認識。

演員陸俊賢帶記者回到拍攝場地,其實電影大部份場景都是在青年宿舍中取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06/198561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544

澳洲瓦解聖誕恐襲陰謀拉5人

1 : GS(14)@2016-12-24 10:55:18

澳洲瓦解一宗當地近年最大型恐襲陰謀,拘捕5名男子,相信他們受「伊斯蘭國」(IS)影響,計劃在聖誕日連環襲擊墨爾本核心地段多個地標,以造成大量傷亡散佈恐慌。聖保羅座堂(St Paul's Cathedral)、聯邦廣場(Federation Square)及弗林德斯火車站(Flinders Street Station)都是墨爾本名勝,每逢聖誕新年旺季定必熙來攘往,今年加上附近的墨爾本板球場在「拆禮物日」將舉行澳洲對巴基斯坦賽事,料有10萬人觀戰,人流勢必更加繁忙,難怪被恐怖分子盯上。



受聖戰思想荼毒

墨爾本警方前晚至昨晨採取拘捕行動,出動包括炸彈專家等400名警力,掃蕩墨爾本西部及北部至少五個地點,拘捕了7人,兩人其後獲釋。被捕者全是澳洲公民,4人是黎巴嫩裔、1人是埃及裔,部份人早已被情報機關列為監視目標;當中26歲沙拉尼(Abdullah Chaarani)、24歲穆罕默德(Ahmed Mohamed)及21歲阿巴斯(Hamza Abbas)昨午在墨爾本地方法院提堂,不准保釋還柙候審;另外兩人將於今日提堂。警方已監視5人至少兩周,原想再觀察多48小時才採取拘捕行動,但眼見他們已實地考察了上述三個襲擊目標,決定提早拉人;他們不是IS成員,但深受聖戰思想荼毒,其中尚未出庭的21歲IT從業員達布西(Zakaria Dabboussi),是看過敍利亞內戰資料後思想變得極端,facebook載有《可蘭經》節錄;而IS上月發佈鼓吹支持者施襲的宣傳片,就出現過聖保羅座堂的畫面。掃蕩中警方起出炸彈材料,相信五人想發動炸彈襲擊、槍擊及持刀殺人等多料恐襲,當局指雖然恐怖威脅已解除,但民眾宜保持警覺,並已派人提升板球場及墨爾本市內保安。路透社/法新社/澳洲《悉尼先驅晨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24/198755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948

悉尼警破除夕恐襲陰謀拘一男

1 : GS(14)@2016-12-31 10:17:40

澳洲警方前日在悉尼國際機場拘捕一名男子,他曾在網上放話要於除夕慶祝活動發動襲擊。


多次網上揚言施襲

涉案40歲男子奧尼爾(圖),國籍不明,當日從英國倫敦回到悉尼,下機後遭反恐警察拘捕。警方指收到公眾舉報,發現奧尼爾12月9日至26日期間,多次在社交網發文威脅於除夕慶祝活動發動襲擊。警方突擊搜查他市內一處寓所和倉庫,檢走文件和電腦調查。奧尼爾被控在網誌管有具威脅文件,昨日出庭聆訊後不准保釋,直至下月10日再次聆訊。當地傳媒指與他的精神狀況有關。警方未有詳述威脅具體內容,但初步指他沒有與任何組織有聯繫,相信今次為個別事件,慶祝活動沒有收到威脅,呼籲公眾開心享受除夕慶祝。悉尼是全球最早迎接2017年的最大城市之一,每年市內舉辦多個慶祝活動,最受歡迎的莫過於跨年煙花慶祝。澳洲警方日前在墨爾本拘捕7人,他們疑受IS煽動,密謀於平安夜襲擊市內著名景點聖保羅座堂、弗林德斯火車站與聯邦廣場的陰謀。法新社/澳洲新聞網/澳洲天空電視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31/198824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787

What we are reading:大數據陰謀

1 : GS(14)@2017-01-02 01:04:15

我是無殼蝸牛,兩三年便搬家一次,麻煩事小,最不滿是被收費電視公司強搶:幾個月前,我要搬往同一屋苑內另一單位,該電視公司的搬遷費竟高達2,500元(之前每次只收幾百)。原來,屋苑已被定性為「豪宅」,同樣服務收費加了幾倍,肉隨砧板上,欲哭無淚。搶錢商家只需掌握一種資料,已可上下其手,試想像在大數據年代,對你的行為、喜好、起居瞭如指掌,後果如何?這就是《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發出的警告。幾年前,美國百貨公Target已顯示大數據促銷威力:他們透過顧客銷售數據發現,當女性突然開始購買一定數量無香味清潔劑和潤膚露、衞生棉花、鈣片鋅片等營養補充劑時,表示該顧客有身孕,公司更能準確估計預產期,可以向她推廣孕婦及育嬰用品。曾經有顧客投訴Target,無故向在讀中學的女兒推銷嬰兒產品,後來女兒才招認已珠胎暗結!從前商家還要靠會員優惠等手法換取顧客資料,現在全球網民都在社交網站和搜尋器,乖乖奉獻私隱。這類互聯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正是針對性、個人化廣告。你在網上宣示自己空虛寂寞?大數據會送上徵友廣告;手緊嗎?會有借錢周轉資訊;房事不協調?藥物補劑矯形技術可以幫你(若你從未見過這類廣告,恭喜你有個美滿人生)。在美國,有一類網上廣告大戶,是私立「專上」學院;「專上」之所以要加上引號,是因為很多學歷不被僱主承認,但學店不但誇大其增值效果,據參議院調查更顯示,它們的網上廣告專門找「低收入、低自我形象、殘疾、精神或身體被虐人士、領救濟金單親媽媽」等弱勢社群,引誘他們申請政府資助進修貸款報讀,以「改變命運」作招徠。學店主持人深明騙徒心得:心靈脆弱人士最容易上當,結果苦主當然只換來一身債。就算設計者沒有利益計算,數據模型往往過份簡化現實,加上規模龐大,儘管模型達到99.9%可靠,那不幸的0.1%苦主數目也不少,本書舉的實例,包括老師表現被評為不達標遭解僱、貧困戶不能開銀行戶口、黑人遭警方針對性對待等,弱勢社群尤其容易無辜受害。可惜本書未包括偉大祖國正推行的「社會信用」系統,號稱要「讓守信暢通無阻,讓失信寸步難行」,成人用小童車票、隨地拋垃圾、欠債不還會扣分,影響他日找工作、開銀行戶口、出國旅遊、替子女申請學校的機會。以祖國的作風,將來扣分行為恐怕會包括上訪、舉報、維權、或只是在微博上發表言論。小說「1984」的世界,庶幾近矣。姚崢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1/198828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81

大選在即 法破恐襲陰謀撿軍火

1 : GS(14)@2017-04-22 10:21:46

【法國大選2017】法國周日就舉行總統大選首輪投票,警方前天在南部港口城市馬賽粉碎一宗「迫在眉睫」的恐襲陰謀,拘捕兩名法國男子,起出大量軍火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旗幟。被捕的是23歲博爾(Clement Baur)及29歲梅拉貝(Mahiedine Merabet),均有案底,在監獄服刑時結識,早被列入極端分子監視名單。法國早前收到別國情報指兩人企圖策劃襲擊,且嘗試接觸IS宣稱效忠,好讓IS在襲擊後承認責任,掌握足夠證據後警方前天採取拘捕行動,並在兩人單位內搜出已經上彈的衝鋒槍與手槍、土製手榴彈及3公斤TATP炸藥,相信兩人已經準備好在日內施襲。


馬琳勒龐自稱是目標

調查期間警方截取到一條兩人製作的影片,展示着某位總統候選人的頭版剪報,警方拒絕透露該候選人身份,但反伊斯蘭的極右「國民陣線」候選人馬琳勒龐相信,恐襲陰謀是衝着她昨天在馬賽舉行的競選活動而來,藉此強調要恢復邊境管制。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則呼籲國家團結和加強情報應對恐襲威脅。另外,極左派候選人梅朗雄前天在他選前最後一次大型集會,再次使用全息圖技術,令他的「分身」可同時在南特、蒙彼利埃等六個城市的集會同時現身。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0/199954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0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