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俄總理警告:如果限制俄羅斯使用SWIFT 俄將“無限制”應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68

U3533P8T1D892328F917DT20090722172908

俄塔社報道,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表示,如果西方國家限制俄羅斯在SWIFT系統中的操作,俄羅斯將“沒有限制”的進行應對。

他說:“我們將關註此事的進展,如果這個決定被做出,我想指出,我們在經濟以及其它方面的應對將沒有限制。”

在2014年8月,媒體報道,英國建議將俄羅斯踢出SWIFT網絡,以此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不過,該建議當時沒有得到其它歐盟國家的支持。

當時,彭博社援引俄羅斯咨詢公司Macro Advisory高級合夥人Chris Weafer表示,將俄羅斯踢出SWIFT是對俄制裁的嚴重升級版,必然會導致俄羅斯同級別的反擊。

把俄羅斯踢出SWIFT不僅會妨礙主要的貿易交易,還會對跨國銀行業務構成問題,阻礙貿易流通。

而近期烏克蘭局勢不斷升溫,一些西方國家再次呼籲將俄羅斯踢出SWIFT網絡。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是俄羅斯與全球金融體系的主要聯系之一。把俄羅斯踢出SWIFT短期將造成破壞性影響,長期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作為去美元化的一部分,俄羅斯一直努力創建自己的支付系統。該系統據稱將於今年5月完成。俄羅斯央行稱,其需要加速推行俄羅斯版的SWIFT準備,為西方的“挑戰”做好準備。

俄羅斯央行國家支付系統部門副主管Ramilya Kanafina向俄塔社表示,

考慮到這些挑戰,俄羅斯央行正在創建自己的交易系統。現在是時候抓緊了。在接下來幾個月,我們將會完成一些工作。整個計劃將在2015年5月完成。

俄新社援引伊朗駐俄羅斯大使Mehdi Sanaei向路透社表示,俄羅斯和伊朗計劃創建一個雙邊的支付系統,以兩國貨幣進行交易。他說:“俄羅斯和伊朗計劃創建一個共同銀行或者共同賬戶,讓以兩國貨幣進行交易變得可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482

遏制房價升溫 澳大利亞擬收緊外資購房限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2-26/899258.html

利率並不是唯一在起作用的因素,海外投資也被視為推高澳房價的重要因素。

那些覬覦澳大利亞房產的土豪要註意了,澳大利亞政府準備收緊外國投資者購買該國房產的限制。

一直以來,房價是澳大利亞的一個敏感話題,尤其是近幾年在悉尼等大城市,房價不斷高企的局面使得澳大利亞政府不得不出手幹預。近日,澳大利亞政府考慮出臺對策,對購買本國房產的外國投資者收費,而拒不繳費的外國投資者將面臨一定的懲罰。

其中,購買超過100萬澳元以下房產的外國投資者須向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繳納5000澳元的費用;對於有意購買100萬澳元以上房產的外國買家,購買房產的價格每增加100萬澳元,須增繳1萬澳元費用。

此外,澳大利亞政府還將對外國投資者購買不動產的情況進行登記,違法者將被處以最高達房產價值1/4的罰款,並可能被強制出售所持物業。

自2月初澳大利亞央行宣布降息後,對於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泡沫的擔憂便開始增加。匯豐銀行的報告認為,除了澳大利亞央行降息的因素外,著眼於不動產的海外投資,蜂擁而至的外國買家,尤其是來自中國的買家,也是推升澳房價的因素之一。

地產泡沫近在眼前

據匯豐的報告,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內,澳大利亞房價增長了23%,預計今年將增長8%。澳大利亞央行寬松的政策立場帶來的紀錄低點按揭利率將很可能刺激進一步增長,同時目前廣泛預計澳大利亞央行還將進一步降息。

但利率並不是唯一在起作用的因素,海外投資也被視為推高澳房價的重要因素。匯豐經濟學家在2月10日的一份報告中稱:“雖然外國需求進一步推升了房價,但低利率仍是澳房價上漲的主要動力。”

當地時間2月3日,澳大利亞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2.25%,這是自2013年8月以來澳大利亞首次降息,不但利率水平創歷史新低,澳大利亞也成為“寬松俱樂部”的新成員。澳央行表示降息旨在提振經濟、刺激商業和家庭開支。

匯豐認為,外國需求一直在上升,反映了投資者在全球搜索回報,同時也反映了外國投資者對當地房地產市場興趣不斷增加的趨勢,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投資者。

不過,匯豐警告稱,令人擔心的是,高漲的價格增加了房地產市場過度膨脹的風險。房價增長將繼續超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如此時間越長,泡沫形成和膨脹的機會越大。

美媒引述匯豐駐澳大利亞首席經濟學家布羅翰(Paul Bloxham)的話稱,悉尼房價很容易過熱,當利率開始再度上升時房價很可能崩潰,房地產市場的某些方面可能正在形成泡沫。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此擔憂房地產泡沫的問題。“我認為澳大利亞家庭過高的財務杠桿效應的故事誇大了。我們並不認為那對經濟增長和前景來說是巨大的消極因素。”西太銀行高級外匯策略師卡夫納說,“當然,市場的某些口袋有些過火,但另一個問題是家庭部門實際上同時在提高儲蓄率。現在的儲蓄率比五六年前要高很多。”

中國買家推高澳房價?

根據中國房地產網站居外網最近的統計數據,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房地產外國投資的主要來源,預計2015年來自中國投資者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該網站將澳大利亞作為僅次於美國的中國投資者的頂級投資目的地。

匯豐指出,在過去3個月中,澳元對人民幣匯率下跌近8個百分點,澳大利亞住宅房地產對中國內地投資者來說更加便宜。匯豐報告稱:“最近澳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下跌進一步鼓勵了中國人購買澳大利亞住宅房地產。”

同時,有分析認為澳大利亞政府推出的高端投資者簽證(PIV)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國人在澳大利亞投資買房的熱情。

去年10月,澳政府宣布推出PIV,根據新政策,在澳大利亞投資額超過1500萬澳元的投資者能在12個月後就獲得澳永久居民身份。此舉是為了吸引更多海外富豪在澳大利亞投資、安家,為澳經濟尋找新增長點,推動當地經濟增長。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在一份聲明中稱:“澳大利亞政府鼓勵更多高凈值個人在澳大利亞安家。”雖然PIV投資金額比之前的重大投資者簽證(SIV)增加了兩倍,但等待時間卻縮短了3年。該簽證將從今年7月1日起實施。

有業內分析人士稱,一旦PIV開始實施,很可能進一步令澳大利亞房地產價格上漲,進而可能引發關於擔憂中國買家令澳房地產價格高漲的爭論。

 

原文鏈接:http://house.people.com.cn/n/2015/0226/c164220-26597517.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29

說好的“統一”Windows10變7版 免費升級還有限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641.html

說好的“統一”Windows10變7版 免費升級還有限制!

一財網 TJ 2015-05-15 22:34:00

微軟在其官方博客宣布Windows 10至少會推出7個版本,企業版還將劃分為多個子版本,數量已經達到喪心病狂的狀態了。

微軟就如同 IT 行業一個老者,每次公布新品的舉手投足都會讓人側目一番,這次也不例外。自Win10面世以來,便受到眾人的高度關註。雖然微軟至今還沒明確表示它的發布日期,但相信它離我們也不遠了。而且從據微軟公布的信息來看,更是讓越來越多人對這一系統產生了興趣。微軟雖然還沒有確定 Windows 10具體的發售日期,但公司今天宣布了該操作系統的全部 7 個版本。

簡直喪心病狂!“統一”的Windows10將有7個版本

微軟此前宣稱,新一代操作系統將全平臺統一為Windows 10,能夠兼容電腦、手機、平板、遊戲機等各種設備。但是,昨日微軟在其官方博客宣布Windows 10至少會推出7個版本,根據不同硬件平臺和用途場合,Win10被分為:Home(家庭版)、Mobile(移動版)、Pro(專業版)、Enterprise(企業版)、Education(教育班)、Mobile Enterprise(移動企業版)以及物聯網設備IoT Core版本。值得註意的是企業版的Windows 10還將劃分為多個子版本,發行面向自動櫃員機、商戶POS設備、手持終端和工業機器人的版本。如此明確地為每個版本精準定位,這也算是微軟第一次這麽做,數量已經達到喪心病狂的狀態了。

那麽,說好的“統一”去哪里了?對此微軟強調,Windows 10將針對各種設備優化,包括PC、平板電腦、手機、物聯網、Xbox One、HoloLens、Surface Hub等。不同的版本分工明確,各有所長,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同時盡管版本眾多,微軟表示,用戶將獲得“統一”的使用體驗,其中包括相同的Windows store(應用商店),用戶將能夠在其中尋找、嘗試和購買統一的Windows應用。

所有版本如下:

Windows 10家庭版:面向使用PC、平板電腦和二合一設備的消費者。

Windows 10移動版:面向尺寸較小、配置觸控屏的移動設備,例如智能手機和小尺寸平板電腦。

Windows 10專業版:面向使用PC、平板電腦和二合一設備的企業用戶。

Windows 10企業版:以專業版為基礎,增添了大中型企業用來防範針對設備、身份、應用和敏感企業信息的現代安全威脅的先進功能。

Windows 10教育版:以Windows 10企業版為基礎,面向學校職員、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

Windows 10移動企業版:面向使用智能手機和小尺寸平板的企業用戶,提供最佳的體驗。

Windows 10物聯網核心版:面向小型低價設備。

正版免費升級有限制 盜版直接洗洗睡吧……

微軟之前曾對外宣布,Windows系統用戶可以免費升級Windows10,很多人都以為微軟盜版跟試用版用戶也可受惠。然而,據最新消息顯示,都只是一場誤會,這一切都是windows 10逗你玩呢!

據悉,之前大家都已經知道可以免費Windows 10可高興了,都躍躍欲試。然而現在據微軟內部人士放出的最新消息來看,就算各位是正版用戶也沒用,因為免費升級期限也有限制。

微軟Windows Insiders項目負責人Gabriel Aul在回答網友關於“是否能夠永久免費Windows 10”的提問時給出了否定回答,並表示Windows10不會永久免費,升級時間是有限制的。他稱,Windows 7/8個人用戶可以在Windows 10推出的第一年免費升級,之後再選擇升級將需要購買授權。這也深深欺騙了小編的感情,小編還在期待著體驗windows10,這一盆冷水就潑過來了。果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Gabriel Aul還透露,Windows 10的授權是“買斷”性質的,一次付費,終身使用。不過,這項免費升級服務只針對Windows 7/8個人用戶,而企業用戶以及Windows XP/Vista用戶無法享受“一年免費升級”Windows 10的政策。另外,已經掌握信息顯示Windows 10的售價為標準版119.99美元、專業版199.99美元。

Windows10將是最後一代Windows?發布時間或在七月底

Windows 10終於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正式版完成時間也基本確定了。不過跟小編一樣想著“要是Windows 10 不好用沒關系,等 Windows 11 好了”的人要註意,微軟可能沒有 Windows 11 了!

據媒體報道,微軟一名高管在芝加哥Ignite會議上公開宣布,Windows 10將是最後一個Windows。

“Windows 10將會是最後一版Windows系統”意味著,微軟將會致力於開發大型更新包,而非開發單獨的系統版本。因此,微軟將會改變此前系統每三年換代的周期,用化繁為簡地采每兩月推送一個大更新的方式。此外,安全和功能更新也會在準備完成後隨時進行推送,用戶因此不必再如此前那樣等到固定的日期。

簡言之,微軟會給所有運行Windows的設備推送更新,無論是手機,平板,HoloLens還是PC,Windows將成為一切的核心。

不過,按照微軟的風格,現在還不好論斷Windows 11究竟會不會到來,不過,代號“紅石”的下一代系統已確認將以Update的形式出現。

此外,俄羅斯爆料大神WZor在推特上說,Windows 10 RTM正式版將在7月22日完成。這和此前合作夥伴AMD不小心泄露、反複流傳的7月底的說法正好相符,而微軟官方一直模糊地說是今年夏天。當然了,正式版完成並不意味著就會立即發布,微軟首先要做的是分發給各OEM廠商進行預裝和升級(RTM的意思其實就是Release to Manufacturing),再過一段時間才會公開給全球消費者,按照慣例可能要到10月份。WZor還說,下一個公開發布的技術預覽版會在6月份放出,這也是RTM正式版之前的最後一次公開預覽。截至目前,微軟官方仍未公布Windows10的具體發布日期,但表示新一代操作系統將於今年夏天面向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推出。

(綜合雷鋒網、Yesky天極新、cnbeta網站、鳳凰網、騰訊網等)

編輯:丁明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19

證監會限制交易的賬戶大揭秘:國際對沖基金身影隱現?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01/935119.html

7月31日,兩市交易所對頻繁申報或頻繁撤銷申報,涉嫌影響證券交易價格的24個賬戶采取了限制交易措施。而在這份名單中,量化對沖產品占了大部分;另外還有5個是自然人賬戶;以及一個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司度貿易)的賬戶。

Qq__20150801175217.thumb_head

每經記者 黃小聰 實習記者 趙靜林

自從A股大幅調整以來,對於誰在市場中制造“麻煩”眾說紛紜。7月31日,兩市交易所對頻繁申報或頻繁撤銷申報,涉嫌影響證券交易價格的24個賬戶采取了限制交易措施。而在這份名單中,量化對沖產品占了大部分;另外還有5個是自然人賬戶;以及一個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司度貿易)的賬戶。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這些賬戶中,這家看起來貌似最不起眼的貿易公司,其實卻很有可能是來頭最大的一家公司。那麽,這家註冊在上海恒隆廣場的貿易公司又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背景呢?

不起眼的住所地

根據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司度貿易成立於2010年2月,註冊資本為1000萬美元,主要經營範圍為從事有色金屬(貴金屬除外)、天然橡膠、豆粕、豆油、棕櫚油、菜籽油、綠豆、聚乙烯產品、精對苯二甲酸、螺紋鋼、線材以及相關產品的進出口和批發等方面的業務。

而其顯示的住所為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1266號2幢15層1560室,每日經濟新聞火山財富記者根據這個地址來到了南京西路1266號,而這里正是眾所周知的恒隆廣場,辦公樓分為1幢和2幢。當來到2幢15層時,顯示這里是一家物業公司,名稱為雷格斯美譽物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格斯美譽)。  

雷格斯物業一直就是以從事辦公場地租賃服務為主,而雷格斯美譽主要就是負責在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1266號2幢15層的辦公場地租賃服務、配套商務中心,物業管理等業務。  

由於是周末,並未見到有物業公司工作人員上班,大廈工作人員表示,這一整層是被雷格斯美譽租下來,里面還隔了很多小的辦公室,用來對外出租,至於租給誰,因為里面公司太多了,他們也不太清楚。

而每日經濟新聞火山財富記者在15層走了一圈後,發行15層整層確實被隔成許多面積在8-20平米左右的小辦公室,而1560室位於其中一個拐角的位置,面積大約在20平米左右,算是里面比較大的辦公室,但是在門口或是電梯出口並沒找到任何關於司度的名稱。 

從玻璃往里看,里面大約有五六張辦公桌、幾臺電腦,其它能看到的東西就是在其中一把椅子上放了幾本《證券》的雜誌。

而如果從其過往以及目前的股東結構來看,顯然要比其註冊的住所更高大上。工商信息顯示,司度貿易為外國法人獨資,唯一一家股東為CITADEL GLOBAL TRADING S.AR.L,值得註意的是,在2014年11月份投資人變更前,其實是有兩位股東,還有另一位是深圳市中信聯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資料顯示,深圳市中信聯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9月,註冊資本為7000萬元,其中金石投資有限公司認繳出資額6445.1117萬元,為該公司最大股東;而金石投資有限公司其實又是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專業直接投資子公司。

小公司大背景

再說到現在的唯一外資股東CITADEL GLOBAL TRADING S.AR.L,這家的背景也是絕對實力派。經過記者調查發現,Citadel Global Trading S.AR.L.是一家註冊於歐洲盧森堡的國際貿易公司,並於2013年4月開始加入納斯達克OMX集團斯德哥爾摩證交所衍生品市場交易會員,但已於今年7月29日自行申請終止了這一會員身份。

而司度貿易高層人員信息同樣耐人尋味。工商資料顯示,公司董事兼總經理、法定代表人為ANDREW KA WING FONG,另根據美國金融信息公司BrightScope網站查詢到的信息,有一位同名同姓的ANDREW KA WING FONG時任美國著名對沖基金公司Citadel香港分公司董事,同時也是Citadel亞洲首席行政官兼首席顧問。

巧合的是,司度貿易另一名董事,STEVEN WILLIAM ATKINSON,通過英國金融服務機構註冊網站fsa.gov.uk查詢到的信息表明,也有一位同名同姓的STEVEN WILLIAM ATKINSON是Citadel Securities(Europe) Limited 公司董事,該公司位於英國倫敦,再與Citadel公司官網公布的全球分公司信息對比,可以確定為Citadel下屬Citadel Securities在英國的分公司。

盡管尚無法求證司度貿易公司的這兩位高管是否與擔任美國Citadel關聯公司董事的是同樣的人,但考慮到同一家公司外資背景的兩位高管出現相同巧合的可能性,不得不讓人對司度貿公司的背景浮想聯翩。
    
  說起鼎鼎有名的Citadel,該公司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由Kenneth Griffin創建,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公司主要的對沖基金在2014年獲得了將近18%的收益,管理資產約240億美元。該公司獲得了美國機構投資者雜誌評選的2015年度最佳股票型對沖基金管理者和年度最佳機構對沖基金管理者。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於今年4月宣布將出任該對沖基金高級顧問,為Citadel的投資委員會分析全球經濟和金融問題。

  Citadel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遭遇重創,管理的大型對沖基金當年虧損高達55%,而在2008年之前,citadel成立的將近20多年時間里僅在1994年一年出現過虧損。

  Kenneth Griffin被譽為傳奇對沖基金經理,他在1990年創建Citadel,當時資產約400萬美元,而如今其身家已達到7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216位。2015年福布斯將他評為僅次於史蒂夫·科恩、雷·達里奧和索羅斯之後的第四大對沖基金經理。

(更多理財相關資訊,請關註火山財富(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

 

  • 每日經濟新聞
  • 靳水平
  • 每經記者 黃小聰 實習記者 趙靜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58

央行第三方支付限制解讀:限制的是支付業務的過度外延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01/151263.shtml

7月31日晚,央行於7月31日晚間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稿中第二十八條解讀為,第三方支付賬戶最高支付額度僅為5000元,引起廣泛爭議。若依據該規定執行,支付寶單日最高消費只有5000元,只有一個密碼驗證方式的微信更是僅有1000元。

導致坊間一片嘩然,罵聲一片,無數媒體以及學者都認為這是巨大的改革倒退,甚至有人解讀,如果該規定實施的話,無數剁手黨買個蘋果6都要分期支付,更有激進者認為這樣的管理辦法會讓消費者的消費受到巨大的壓制。

其實在筆者看來,這是一種誤讀。首先第三方支付的征求意見稿,去年就已經有了一個版本,可以說,今天這個版本比去年的那個版本還有了一定寬松,有些創新性的支付都沒有納入監管,比如二維碼支付,人臉識別支付,生物信息支付之類的。可以說,留有很大的空間。

這個征求意見稿的核心到底是什麽?筆者認為首先限制的是余額支付,其次限制的是沒有得到高級別安全管理的余額支付。

也就是說,只有你在使用第三方支付賬戶中的余額去消費的時候,才會收到5000元的限制,而且如果你的這個第三方支付賬戶使用了包括數字證書和電子簽名的級別安全認證,其實你的支付都是不受到限制的。請各位讀者看看自己的支付寶賬戶,沒事兒的情況下,你在里面會存很多錢嗎?

再向下想一步,央行實際上的想法是不希望第三方支付公司變成銀行類可以吸收存款的金融機構,而且需要限制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在賬戶體系內進行隨意的轉賬。

在消費者的大額消費的情況下,只要用戶通過綁定銀行卡的方式就可以正常的進項大額消費,沒有什麽實質上的影響。

再深入的解讀一下,這個征求意見稿,實質上要限制的是客戶利用支付機構賬戶的余額進行交易支付,直接的目的是避免在支付機構的備用金賬戶積累了來自用戶的大量沈澱資金,也就避免了支付機構的吸收存款的功能,這實際上是在降低整個行業的風險。大家腦補一下,實際上我們將銀行的存款劃撥到第三方支付的備用金賬戶中,實際上我們的存款已經脫離了銀行的監管,來到了第三方支付的賬戶中,第三方賬戶在做任何的操作,我們實際上是不得而知的。這樣的管理辦法一旦實施,這種情況將會被有效的納入銀監會的監管,降低了各種其他不必要的風險,實際上央媽做了一件好事兒,但是被民間給誤讀了。

為什麽不允許第三方賬戶的體系內轉賬?

實際上央行的真實目的是還是為了加強監管,一旦資金進入到了第三方支付賬戶,而且可以在第三方支付賬戶體系內進行隨意的轉賬,理論上來說,大量的洗錢行為,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管。而且由於第三方支付賬戶的轉賬是一種弱實名制的,結果很有可能是上千萬甚至上億的轉賬都將無法監管。避免第三方支付成為洗錢工具或者變相的清算工具,也是這個管理辦法的主要監管目標。

最後,關於這個管理辦法對P2P的影響。

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金融機構開設支付賬戶”,這是為了避免金融或者類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動難以監控形成依托支付賬戶的封閉循環體系。

但是,由於之前的“互聯網金融管理辦法”的出臺,很多大的P2P平臺也都迅速的和銀行形成了合作關系,逐漸擺脫了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依賴,在筆者看來,這個規定除非迅速的實施,否則,應該對整個P2P行業的影響不會像想象的那麽大。

總結性來說,這個征求意見稿的核心監管目的首先是限制資金在第三方支付公司或者第三方支付的賬戶中的沈澱,也就是說避免第三方支付公司成為能夠吸收存款的金融機構。第二個就是要避免第三方支付形成封閉循環的內部轉賬體系,而成為類銀聯的新的清算機構,而這個清算機構所清算的資金的走向又不受到央行的監管。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清科創投投資總監丁康,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觀點及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65

中金所再出四招限制投機 業界聚焦期指是與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0935.html

中金所再出四招限制投機 業界聚焦期指是與非

一財網 李瀟雄 2015-09-02 20:48:00

現貨市場的持續下跌引發各方對於股指期貨這一金融衍生品存在價值和所起作用的廣泛爭論。

股市的急跌刺激了投資者的不滿情緒,而情緒在輿論的傳導中找到了一個發泄口——股指期貨。近日,有部分輿論認為,股指期貨交易的做空行為是股市暴跌、阻礙救市生效的元兇。

9月2日晚,中金所官方微博發布“中金所進一步加大市場管控嚴格限制市場過度投機”的通知,祭出四條“狠招”,一是自2015年9月7日起,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客戶在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手的構成“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

二是自9月7日結算時起,將滬深300、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非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準由30%提高到40%。滬深300、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準由10%提高到20%。

三是將股指期貨當日開倉又平倉的平倉交易手續費標準,由目前按平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一點一五收取,提高至按平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二十三收取。四是加強股指期貨市場長期未交易賬戶管理。

此前,中金所已於8月25日、28日連發兩文“上調股指期貨各合約非套保持倉交易保證金”,抑制股指期貨市場過度投機。但此措施並不足以平息部分投資者的情緒,甚至有人急呼“關閉股指期貨交易才能救市。”

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股指期貨是金融期貨中歷史最短、發展最快的產品之一,在資本市場中的角色定位為風險管理工具。其實質則是投資者將對股市價格指數的預期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

然而,就是這個為股市承接風險的角色,卻總在市場暴跌情形下,淪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股指期貨是非辯論

股指期貨為何會成為眾矢之的?《第一財經日報》梳理相關言論發現,反對股指期貨的依據主要有三點:一是股市期貨市場的成交額遠高於滬深兩市的成交額,這可能不是正常對沖風險,而是過度投機;二是股指期貨總是先於股市下跌,故此認為股指期貨引導了股市下跌;三是在股市暴跌中股指期貨大幅貼水,反對者認為這是有人利用股指期貨做空股市的證據。

對此,有多名股指期貨業內人士公開撰文反駁上述觀點。對於股市期貨成交額高於滬深兩市成交額,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股指期貨用保證金交易,帶有杠桿,使1元保證金交易對應的交易價值數倍放大。而且,股指期貨所對沖的是股票市值,而非成交量,按其對應的股票市值來算,跟股市的流通市值相差甚遠。

關於股指期貨領跌股市,或許是交易制度的緣故。股指期貨采用T+0交易,而股市則是T+1,因此股指期貨的反應更快,且期貨所具有的價格發現功能使其反應更快。其邏輯類似於雷和閃電,雖然總是先看見閃電再聽見雷聲,但卻不能認為是閃電帶來了雷聲。

就“利用股指期貨惡意做空股市”的推論,業內人士分析表示,有關當局嚴厲打擊惡意做空,惡意做空勢力當真無懼?就算不懼,惡意做空的資金量也要和國家隊的萬億救市資金規模相當才能抗衡。而且,中金所對開倉、持倉做了緊急限制。這種推論很難說通,另一種解釋可能更合理,由於股市的賣空受限,導致股市上的賣出、套保需求轉移至期指市場上來,導致了期指市場近來的持續大幅貼水。

股指期貨屢屢被指股災元兇

事實上,從股指期貨誕生至今,一路上都是毀譽參半。在1987年10月,美國股市暴跌,最終釀成全球性的股災。事後,美國政府調查此次股災後發布《布雷迪報告》,其中提出指數套利和組合保險這兩類交易在股指期貨和現貨市場互相推動,最終造成股市崩潰。自此,輿論便認為股指期貨是1987年股災的罪魁禍首。

彼時,美國輿論對股指期貨的指責聲與如今中國股民對股指期貨的批評如出一轍。

不過,為股指期貨正名的人也漸漸站了出來。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頓·米勒及其工作小組在調查後,否定了《布雷迪報告》中關於股指期貨印發股災的結論,認為是宏觀經濟問題積累以及股票市場本身問題所導致,不是由股指期貨市場引起。並認為,全球股市在1987年股災那天都出現了下跌,而跌幅最大的一些股市恰恰是在那些沒有股指期貨的國家,如墨西哥。

2008年金融危機中,全球股指期貨市場表現出色,不但自身運行平穩,還保持充沛流動性,發揮了避險功能,承接大量股市拋壓,成為風暴中難得的避風港。以股指期貨為代表的場內標準化衍生品在風險對沖、穩定市場等方面的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十三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曾對包括股指期貨在內的金融衍生品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衍生市場發展到如此之大,並不是因為其特殊的推銷手段,而是因為給衍生產品的使用者提供了經濟價值。這些工具使得養老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可以進行套期保值,並迅速低成本的調節頭寸,因此在資產組合管理中衍生工具起了重要的作用。”

關閉股指期貨,救市還是點火?

市場情緒遲遲未現好轉,而指責“股指期貨做空股指”的聲音此起彼伏。那麽,如果關閉股指期貨真的會利好市場嗎?

股指期貨作為以市場指數為標的的標準化合約,有著市場代表性,采用保證金制度、具備杠桿屬性,這使得參與方得以用有限的資金維持一個有高度流動性的市場,在極端行情發生時,這是避險對沖的寶貴平臺。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有價值1億元的股票,當你認為股市會下跌,則會選擇拋售。如果在股市中瞬間拋售這價值1億元的股票,這可能會對股價造成重創。但如果在股指期貨拋售,由於有高杠桿支撐,只需賣出幾十張合約,對股指期貨的價格沖擊不會太嚴重。

此外,如果定要以股災元兇論處股指期貨,那麽即使關掉國內的股指期貨,似乎並不能截斷惡意做空者通過股指期貨做空A股的路徑。

2010年4月,中金所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正式上市交易,這是中國的股指期貨正式推出。但早在2006年9月5日,新加坡交易所就推出了新華富時A50股指期貨,這是世界上的第一個A股指數期貨。近來,該產品交易依然活躍。

如今,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依然保持著中高速經濟增長速度,這使得國際上的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需求持續存在,如果國內的資本市場開放度不夠,那麽這就給了中國的異地股指期貨品種提供了市場空間,如上述新華富時A50股指期貨。

在新華富時A50剛剛推出之時,國內輿論曾表達出了自己的擔憂,當時國內沒有股指期貨,新交所先於國內市場推出,而隨著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隊伍的擴大,它們可以在新交所通過新華富時A50指數期貨做多,在A股市場做空,導致國內股指可能成為新交所的“影子價格”,並使中國股市走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境外交易所的控制。

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國內的股指期貨關閉,曾經的擔憂可能再現甚至加劇。並認為,若叫停股指期貨會帶來眾多問題,一是現貨未來走勢更加撲朔迷離,投資者以及監管部門將失去未來價格走勢的風向標,市場不確定性迅速上升;二是投資者套期保值工具的消失會加碼現貨市場風險,使得系統性風險膨脹;三是因為套利者和投機者為市場提供了持續流動性,利於市場效率,停掉股指期貨後,市場流動性可能極度縮水。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01

繼Twitter後,微博也將解除140字發布限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0/153890.shtml

導讀 : 繼Twitter解除了140字符的發文限制後,新浪微博也宣布將於2月底正式解除140字限制。

i黑馬訊1月20日消息,繼Twitter解除了140字符的發文限制後,新浪微博也宣布將於2月底正式解除140字限制,新浪微博與Twitter前後腳解除140字限制,不過在細節上還有不同。

新浪微博開放平臺將於近日,正式開放微博140字的發布限制。此項功能,預計於1月28日對微博會員開放試用權限,預計於2月28日正式對微博全量用戶開放。

據微博CEO王高飛透露,為了不影響閱讀,微博解除限制後,信息流里面只會顯示140,發布時候超過140有提示,在王高飛看來,“寫太多了降低傳播率”。

據悉,在發布超過140字的微博時,將會在前140字之後顯示折疊,想要查看全文還需要點看鏈接。

此前,微博鼻祖Twitter宣布,準備在3月將140字放開到1000字。

具體方案如下:

1、微博發布接口不變,即為原參數,可直接發布超過140字的文字,超過140字、小於2000字,不再報錯;

2、Feed流接口中超過140字的微博,正文維持原展示方式(會截斷),會增加新的返回標識,以標識此條微博是否有超過140字的額外文本;

3、取單條微博接口(statuses/show),會在新字段中返回全部完整的正文,即超過140字的會返回整段的文字。原text字段依然為140字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954

微博放開140字限制,“圍脖”變圍巾可能並非退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2/153918.shtml

導讀 : 微博放開140字限制很難用回歸博客時代或是學搜狐微博“吃棗藥丸”兩種觀點來簡單評價。微博放開字數限制會帶來一定的問題,但參照QQ空間前兩年放開限制的做法來看,總體而言,一定是利大於弊。

繼推特宣布3月份將140字放開到1000字發文限制後,微博於1月21日也宣布也將取消140字發文限制,最長可發2000字。1月28日先對微博會員放開字數限制,2月28日對全部用戶放開。

微博這一做法迅速引發了諸多爭議。關於唱衰微博取消140字限制的言論主要有兩種。一是微博的價值其實就是在於短而精,取消限制後,微博與博客並無區別,微博此舉是回歸博客時代。而另一種說法則是稱,已成化石的搜狐微博當年正是不限字數讓張朝陽飽受嘲諷,搜狐微博甚至因此被笑稱為搜狐巨博,微博學搜狐微博,“吃棗藥丸”。

其實,微博放開140字限制很難用回歸博客時代或是學搜狐微博“吃棗藥丸”這兩種觀點來簡單評價。微博放開字數限制會帶來一定的問題,但參照QQ空間前兩年放開限制的做法來看,總體而言,一定是利大於弊。

問題當然會有,聊聊微博體驗的那些槽點

“時間軸是應該快速流動的,一條微博應該一眼就能看完。”

“微博在於短而精,若太長,讀者無意,寫者無力。”

澎湃新聞所截取的這兩大主要意見其實是取消字數限制後,影響微博體驗的主要核心問題。

的確,微博的價值其實正是在於短小精悍,信息快速流通。但此後微博諸多做法其實是與這一邏輯背道相馳的。微博在2015年優化時間線之後,時間線問題一直都是網友所吐槽的點。這一問題對於部分個體而言,非但沒有帶來閱讀銷量的提升,還帶來了產品粘性的下降。

筆者其實一直都是忠實的微博用戶,曾經有過每天必須刷完所有關註賬號消息的習慣。但在微博優化時間線之後,閱讀微博成為了一種可有可無的行為。因為每一次閱讀並無確切的目的,經常只能發現“最近”和“熱門”這兩種微博,時間順序十分混亂,令人惱火。此後微博也沒有推出有效措施讓用戶自由選擇。

站在微博的角度,優化信息流,排除垃圾信息和重複信息的告饒,加強信息的流轉,這的確是提升產品體驗的有效做法。但對於用戶習慣而言,多數人還是喜歡按照時間順序逐條瀏覽,而且微博所推送的熱門話題在不少用戶看來並不精準,對部分個體而言,體驗有很大的下降。

當然,這些問題都與此次微博放開字數限制無關,只是筆者個人吐槽,期待產品經理能做出一系列的改變。而微博CEO王高飛也談到,即使是放開字數限制後,微博信息流里面也只會顯示140字,不影響閱讀,發布時候超過140字有提示,寫太多了降低傳播率。

未來放開字數限制後,其實有時也會出現閱讀效率降低的問題,畢竟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微博一旦折疊之後,就很難再有繼續閱讀的興趣。當然,這些問題都是小問題,也是微博放開字數限制必然會遭遇的陣痛。

放開字數限制,QQ空間早已有成功嘗試

其實,放開字數限制縱然有弊端,但此次舉措筆者還是舉雙手贊同的。因為平時經常就會遇到140字限制的尷尬,反複修改字數的時候不但降低了效率,也降低了言語表達的精確性。

而且當初學習Twitter做出140字限制並無切實的考量,僅僅只是產品層面的照章學習。對於英文而言,140字可以容納較多的內容,但對於漢語而言,140字顯得還是太少,部分場景下,很難講一個問題說的很透徹。所以,放開限制還是會得到大部分用戶的認同。

有顧慮是肯定的。畢竟微博立身的根基便在於“微”這個字。但無需顧慮太多,因為放開字數限制的做法其實在騰訊的QQ空間上早就有過嘗試。2014年以前,QQ空間和大多數Twitter類社交產品一樣,也采用了140字的限制。這對於大部分殺馬特和中小學生而言,140字很難表達對異性同學的喜愛和對學校的吐槽,於是2014年的某一天,QQ空間悄然放開了字數限制。這一做法甚至沒有太多說明,小同學們只是突然在更新軟件後便發現,從此可以大膽吐槽、大膽表達自己的矯情。而多出來的字數會被折疊在閱讀原文內,只要點擊便可看到全文。

放開字數限制後,空間的實際體驗並未受到過多的影響,經過多年的禁錮,大多數小朋友的說說內容還是在140字內,只有少部分矯情致死的女生才將說說寫成了長文。當然,這類用戶還是少數,而且即使是萬字血淚言情說說也被折疊,無人關心。

此次微博放開限制可以參考QQ空間之後的影響。可以預見的是,多數用戶在經過多年140字的限制之後,已經形成了長話短說的習慣,偶爾超出幾個字也不會有過多影響,反而會給用戶體驗帶來一定的提升。

社交轉為資訊,取消限制實為優化信息流

王高飛向媒體表示,微博之前是通過限制字數在140字內,是為了讓微博內容“有特色”吸引用戶。現在,用戶規模到一定層面,用戶發內容,我們希望還是更加接近“現實用戶生產內容的形式”,比如圖片、視頻,文字。現實中,用戶說話,沒有說話只說140字的。

的確,用戶說話,沒有說話只說140字的。而且微博放開字數限制其實還與如今微博的產品定位有很大的關系。2015年微博所處的環境與2009年誕生時相比,已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說2009年剛剛誕生時的微博還是一款社交工具,主要被運用於社交的話,那麽如今的微博早已脫離了社交工具的範疇,而是成為了一款資訊工具,在社交的同時主要承載了資訊內容傳播的功能。

過去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微博——媒體在一條微博發送完畢但事情並沒有說透後,再通過轉發自家微博的微博進行補充說明。這類微博一多,很容易造成信息過載和重複。尤其是在重大突發事件出現之後,幾乎滿屏都是同一事件各家媒體的跟進信息。

社交的意味逐漸淡去,微博越來越變成公共場域的信息消費渠道。官方長微博的出現以及各種第三方類似“長頸鹿”圖片長微博工具的盛行也表明,其實用戶對於長文依舊有消費需求。除了長尾巴之外,內容生產者和用戶都期待更豐富的信息承載形式。

Feed流接口中超過140字的微博,正文將維持原展示方式,會增加新的返回標識,以標識此條微博是否有超過140字的額外文本。此次突破140字限制之後,內容生產者可以更加無顧及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價值的信息可以更為集中,用戶也可以更為完整、暢快地閱讀微博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098

外匯局:2015年跨境資本凈流出 未出臺任何限制購付匯新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2379.html

外匯局:2015年跨境資本凈流出 未出臺任何限制購付匯新規

一財網 徐燕燕 2016-01-21 18:26:00

針對目前的跨境資金流動情況,發言人稱,當前支持和便利市場主體正常合理用匯的原則沒有變。截至目前沒有出臺任何限制購匯和付匯的新規定。

1月2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5年12月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12月,銀行結售匯逆差894億美元。2015年1~12月,銀行累計結售匯逆差4659億美元。全年跨境資本流動總體呈現凈流出態勢。

國家外匯總局新聞發言人昨日表示,當前跨境資金流動主要對應著我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目前,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基本平穩,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

針對目前的跨境資金流動情況,發言人稱,當前支持和便利市場主體正常合理用匯的原則沒有變。截至目前沒有出臺任何限制購匯和付匯的新規定。

2015全年跨境資本凈流出

銀行結售匯和代客涉外收付款總體均呈現逆差。2015年,按美元計價,銀行結匯較2014年下降9%,售匯增長24%,結售匯逆差4659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入較2014年微降0.8%,支出增長6%,涉外收付款逆差2009億美元,其中,涉外外匯收付款逆差2538億美元。

分季度來看,銀行結售匯一季度逆差914億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139億美元,三季度逆差擴大至1961億美元,四季度逆差回落至1644億美元。

銀行代客涉外外匯收付款一至四季度逆差分別為253億、16億、1637億和631億美元,四季度外匯凈流出較三季度下降61%。

發言人表示,當前跨境資金流動主要對應著我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

從國際投資頭寸表數據看,2015年9月末我國對外凈資產1.54萬億美元,由於統計原因與2014年末不可比,但較可比的2015年3月末增加了1360億美元。其中,對外資產方面,持有主體由央行更多轉向市場主體,伴隨官方的儲備資產下降,我國市場主體的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境外存貸款等資產均上升,9月末較3月末分別上升525億、88億和878億美元;對外負債方面,境外對我國的證券投資、貸款等都在下降,9月末較3月末分別下降1804億和715億美元,同時,境外對我國直接投資增加了1005億美元,說明以長期投資為目的的資金持續流入。

未出臺任何新的管制措施

發言人強調,目前,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基本平穩,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並表示,面對當前的跨境資金流動形勢,外匯管理在改革開放總體原則下守住風險底線的工作思路沒有變。

發言人稱,當前支持和便利市場主體正常合理用匯的原則沒有變。為防止跨境資金大幅波動,近一段時期,外匯局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加強監測、規範業務、打擊投機和違法違規等,截至目前沒有出臺任何限制購匯和付匯的新規定。例如,個人購付匯政策沒有任何變化,境內個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便利化購匯額度沒有限制和削減,可通過銀行櫃臺、網上銀行、自助終端、電話銀行及手機銀行等多種渠道直接辦理;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經常項下交易,只要有真實背景,仍可憑交易憑證前往銀行櫃臺辦理。

同時,加強外匯收支真實性合規性監管的要求也沒有變。目前,外匯管理便利化和開放的前提條件仍然是真實與合規,真實性合規性要求與便利化之間也不存在矛盾,只有在滿足實體經濟需求為主、維護外匯市場正常秩序的情況下,貿易投資便利化才能獲得真實、有效的保障,才能讓絕大多數市場主體從中獲益。

發言人強調,今後,外匯局將繼續通過非現場監測和現場檢查來監督真實性合規性監管要求的落實情況。針對主要銀行和企業的外匯收支行為進行重點監測與核查,指導銀行按照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的“展業三原則”要求辦理外匯業務,嚴格履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責任;同時,繼續開展外匯業務相關檢查,嚴厲打擊無真實交易背景的虛假外匯交易、地下錢莊等違法違規活動。

我國外儲仍充裕

值得註意的是,2015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較2014年末下降5127億美元,那麽減少的外儲去哪里了呢?

發言人對此作出解釋稱,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比較多,既包括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也包括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匯率變化以及儲備支持“走出去”的資金運用等。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使得外匯儲備賬面價值減少逾千億美元,這不同於實際的外匯從外匯儲備中流出。

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因外匯市場供求買賣形成的外匯儲備資產累計下降2272億美元;而同期外匯儲備賬面余額減少3289億美元。

“這意味著匯率折算等估值因素導致外匯儲備賬面價值減少1017億美元。由於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他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將導致外匯儲備規模變化。例如,2015年美元指數上漲9%,使得外匯儲備中的歐元等非美元資產折算成美元時,就會出現美元計價規模的下降。”發言人表示。

二是我國企業等主體優化境內本外幣資產負債結構,增持外匯存款、償還外匯貸款。2015年,我國企業、個人外匯存款分別增加249億和184億美元,境內銀行為滿足企業遠期保值需求凈增持外匯頭寸1024億美元。同時,企業借用的境內外匯貸款余額下降1006億美元。

三是企業、個人等主體境外投資、消費、償債等外匯凈支付。2015年,境內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外匯凈支付2538億美元,主要用於對外直接投資、QDII項下證券投資、償還境外融資以及境外留學旅遊消費等。但外商直接投資、我國企業境外證券籌資等項下依然保持較大規模的外匯凈流入。

四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也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出。

發言人稱,“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依然複雜多變,外匯儲備上下波動屬於正常現象。未來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不斷完善,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儲備規模上下波動可能成為新常態。”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隨著外儲的持續下降,市場上有一種擔心,我國外儲會出現流動性危機。

對此,發言人表示,總體來看,無論是以外匯儲備的絕對金額,還是以其他各種充足性指標(例如,外匯儲備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進口、外債等比重)進行衡量,我國外匯儲備都是充裕的,是國家抵禦外部沖擊的一個強有力的基礎。

“外匯儲備規模的增減是宏觀經濟運行的結果。近期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動,主要體現了境內主體本外幣資產負債的適應性調整,其中蘊藏著一些積極信號,未來變化需要理性看待。”發言人稱。

從負債角度看。我國對外償債風險有序可控。2015年9月末,我國1.53萬億美元的外債余額中,5063億美元為中長期外債,短期外債中近一半是與貿易有關的信貸。從幣種結構看,47%為人民幣外債。而且,目前企業對外債務去杠桿化正積極推進,企業修複資產負債表後,一個健康的財務狀況更有利於輕裝上陣調結構,這也在目前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承受範圍之內。

從資產角度看。企業是藏匯於民的重要主體,並且以對外直接投資為主,近年來已取得較大進展。國際投資頭寸表數據顯示,2015年9月末,我國市場主體的對外直接投資資產較3月末上升了525億美元。

從個人購匯看,主要有兩方面用途:一是出境旅遊、購物、留學等需求,這是國內經濟發展的客觀結果。二是個人配置外幣資產的理財需求。但從本外幣實際利差看,目前國內人民幣理財的基本收益率仍可達4%,遠高於境內美元存款利率和普通外幣理財收益率,外幣資產並不是國內個人理想的理財渠道。

關於個人用匯政策,發言人強調稱,目前無論是5萬美元以內的額度內購匯,還是5萬美元以上的經常項下按交易憑證購匯,相關政策都沒有任何變化,因此,個人還需要理性購匯與持匯。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35

減少企業惡意競爭 我國將限制嬰幼兒乳粉配方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008.html

許多父母在采購奶粉時經常看到琳瑯滿目的品牌和包裝,但在不同價位之間,不同品牌之間,該買哪種?

為了解決我國嬰幼兒乳粉配方過多、過濫,配方制定隨意、更換頻繁等問題,6月8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辦法》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目前中國有103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共有2000個配方,個別企業甚至有180余個配方。嬰幼兒乳粉配方過多、過濫,配方制定隨意、更換頻繁等問題突出,存在一定的質量安全風險隱患,造成消費者選擇困難。

食藥監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許多企業采取“類似配方、不同品牌、加大宣傳、擴大市場”的銷售策略,即簡單把一個配方的組成成分及含量略作改變形成過個“新配方”,生產不用產品不同品牌,然後在不同渠道銷售,通過擴大宣傳誤導消費者購買,造成消費者選擇困難。《辦法》要求每個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配方,旨在通過限制企業配方數,減少企業惡意競爭,梳理優質國產品牌,讓群眾看得清楚,買的明白。同時《辦法》允許同一集團公司全資子公司可使用集團公司內另一全資子公司已經註冊的產品配方。

《辦法》要求,參照藥品管理,明確我國境內生產銷售和進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均實行註冊管理,並嚴格限定申請人資質條件。只有具備相應的研發能力、生產能力、檢驗能力,符合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範要求,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對出廠產品按照法律法規和嬰幼兒配方乳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項目實施逐批檢驗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才能申請產品配方註冊。

同時《辦法》規範標簽標示,解決宣傳亂象,要求申請人註冊時一並提交標簽和說明書樣稿及標簽、說明書中聲稱的說明、證明材料,並對標簽和說明書表述要求作出細致規定。如,對產品中聲稱來源國、原料乳粉等原料來源的,要求如實標明具體來源地或者來源國,不允許使用“進口奶源”“源自國外牧場”、“生態牧場”“進口原料”等模糊信息,不允許在標簽和說明書中明示或者暗示“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護腸道“等,不允許以”不添加”、“不含有“、”零添加“等字眼,強調未使用或不含有按照食品安全標準不應當在產品配方中含有或使用的物質,不允許標準虛假、誇大、違反科學原則或者絕對化的內容;不允許標註與產品配方註冊的內容不一致的聲稱等。

《辦法》出臺將提升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準入門檻,配方、品牌亂象將有較大改善,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環境更加趨於良性,有利於形成中國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健康發展的新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