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银行集中“售票”腾挪信贷空间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2/20100128/000000147285.shtml


CBN记者 冉学东 杨连晓 

1月中上旬超增长的信贷,让商业银行的贷款空间大大收窄。压缩票据融资,成为了银行当下扩充资金“池子”的重要选择。相应的,融资票据转卖业务出现了火爆情景。

商业银行集中出票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从一家大银行的资金部负责人处获悉,截至1月21日,工商银行放贷1494亿元、中国银行1757亿元、建设银行803亿元、农业银行1518亿元,共贷出5572亿元。

该人士称,这种状况肯定不能持续,各家银行都在压缩额度,但因为项目后续资金需求,各家银行也在寻找方法腾挪信贷空间,如压缩票据融资等。

“从上一周开始,已经有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大量出票了。”一位农信联社票据业务部的人士告诉本报。

票据网报价系统反映了上述情景。上述人士介绍说,在报价系统中,他经常在一段时间集中看到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同分行大量出票,打过电话去一问才知道是它们总行在调控整个信贷额度,为了给投放信贷留出空间,只能把手中的票据出手再说。

无独有偶。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票据中心的一位资深人士也向本报肯定了上述情景。该人士称,由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均衡放款的要求,上周各家商业银行都大量出掉了一些手中的票据,上周他们行出的票比较多,必要的信贷空间已经够用了,本周就出票比较少。

“现在各家银行都是一个月的中上旬大量放贷,到了下旬贷款额度到顶了,就通过压缩票据,腾挪信贷额度。” 上述资深人士称。

该人士还称,他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监管层对各家商业银行也不想用类似行政手段的额度管理,所以信贷额度并没有固定的数额,可以在增长的一定范围内浮动,各家商业银行也心中有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

票据利率直线上升

不过,当票据集中出现的时候,上述大银行资金部负责人也表示了担心,他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把手中的票据转让给小银行后,也存在许多风险,“这些小银行如何处理这些票据也是个问题。”他说。

票据市场随着供给增加,利率也开始直线上升。一家国有银行地方分行票据业务部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在我们这里是处于压缩控 制时期,给各个行的额度都比较紧,贴现利率现在也比较高,一般客户就是年利率4.2%来算,可以优惠,不过最低也就3.36%了,可能还要加收一些财务顾 问费或者其他什么的中间业务费用。”

虽然票据融资的利率开始飙升,但是相对于贷款而言,资金成本还是比较低,操作也比较便利,尤其是 中小企业对票据融资的需求还是比较高的。对于银行而言,票据业务也是维护和企业客户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票据业务可以衍生出其他很重要的业务。央行对 票据市场也比较重视,一直通过一定的政策呵护培育这个市场健康发展。



撰稿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13

朱慧民:差异化营造股份制银行生存空间


http://www.p5w.net/newfortune/wdsy/200912/t2726237.htm


 光大银行深圳分行近年频频换帅,业绩仍是全行的“垫底王”。2007年6月朱慧民的上任扭转了局面,他的撒手锏,是通过寻找差异化服务的空档争取客户。

  随着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更成内外资银行必争之地,正冲刺上市的光大银行自然也不会放松争夺。然而,各大城市中,深 圳一直是光大银行的软肋。虽然光大银行在1992年成立后的第二年即设立了深圳分行,但由于机制不完善、创新乏力等原因,深圳分行近年频频换帅,业绩仍是 全行的“垫底王”。直到2007年6月,朱慧民的上任扭转了局面。
担任光大银行深圳分行行长之前,朱慧民已在银行系统摸爬滚打了21年:先在 建设银行河南分行工作了11年,之后履职中国投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2000年加入光大,先后担任郑州分行常务副行长和福州分行行长,并把福州分行考核 排名从全行倒数第一做到正数第一。把朱慧民派到深圳,无疑显示光大银行期待他在深圳重演福州故事。朱慧民没有辜负这一期望,在他的带领下,光大银行深圳分 行的资产规模由2008年初的454亿元增至2009年三季度的487亿元;一般性存款由2008年初的242亿元增至2009年三季度的351亿元;税 前账面利润、考核利润分别由2007年的3.3亿元、-4亿元提升到2008年的4.8亿元、4亿元,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前三季度依旧实现了 税前账面利润3.8亿元,其全行排名从倒数第一转为进入前十五名。
朱慧民的撒手锏,是避开同质化竞争的业务领域,通过寻找差异化服务的空档争取客户。


  注重区域特色: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过去,体制上更具灵活度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往往通过蚕食四大国 有银行的市场份额进行扩张,然而,随着国有银行改制后竞争力持续提升,以及国家加强对股份制银行的监管,这一空间日益缩小。2009年上半年,全国12家 股份制银行业绩增速已整体放缓,净利润同比下降19.3%。股份制银行如何在竞争中凸显优势?朱慧民的对策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结合当地经济特色,实 施针对性服务,吸引主流客户。
他在河南工作时,由于当地投资对GDP的贡献度高达六到七成,他便把贷款目标瞄准了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福建 的台资和外资企业比较多,他领导的光大银行福州分行于是定下了齐头并进发展面向投资和外向型经济业务的策略。深圳以高科技、金融、外贸和物流为四大支柱产 业,如何针对这些产业设计相关产品就成了朱慧民看好的光大银行特色业务。在他的主导下,光大银行深圳分行率先针对物流行业客户推出了新的货押业务,打开了 贸易融资的市场,物流业也因而成为光大业务的新增长点。
“如果深圳分行在某个行业有人才和机制优势,总行在信贷和服务上可以支持,我们都会先吃这样的客户。”朱慧民表示,不过他更相信,“没有好的行业,只有好的客户”,在公司业务上,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往往乐意针对不同客户度身订制产品。


  公司业务:差异化抢夺客户
  当前银行业竞争激烈的一大原因,在于各家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基本趋同。在同质化竞争时代,如何通过对市场的差异化理解,有所侧重地发展客户,争夺被其他银行忽略或者不愿涉足的领域,是朱慧民关注的另一个问题。
研制混合动力汽车的五洲龙公司2008年初资金紧张,面临货款支付、贷款到期归还等问题造成的2600万元资金缺口,如不及时解决,可能失去信誉或走入 困境。光大银行深圳分行经过深入调查,认为这家公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际发展方向,先后向其发放4750万元贷款,使得公司得以存活和发展。在此之后, 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五洲龙将基本户头开到了光大,工资代发和网上银行业务也都搬了过来。“患难之中建立的感情,第三者想要插足的难度很大。”朱慧民说。
有时,通过获取一个客户还可能赢得了一片客户。2009年6月,各家银行的信贷额度经过上半年的大放水后逐渐开始收缩,资金密集型业务模式的房地产企业 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深圳益田集团即是其一。为此,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以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的方式,给予益田集团旗下新近开张的购物广场19亿元贷款,填补 了其工程装修款项的支付缺口。此后,很多地产企业慕名而来。
在差异化拓展市场时,风险控制至关重要。朱慧民认为,面对风险,被动迎接不如提前 预见和化解。在放贷时,光大银行深圳分行除了要看客户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和具有科技含量外,还会仔细考查公司的管理团队和管理流程等。而在风险已经出现之 时,银行则会通过派人“盯住”公司管理人员和仓库的方式,尽量回笼贷款,减少损失。对朱慧民来说,只要自己和客户的业务都发展了,风险也控制了,这样的客 户就是“好的、熟的”客户。


  零售业务:在村镇攻城略地
  对于银行而言,无公不富,无私不稳。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面向个人的零售银行业务已成中外银行必争之地。私人银行业务一向是外资银行的强项,国有银行网点密布全国,拥有渠道优势,光大银行这样的股份制银行也只有通过差异化策略闯出一片蓝海。
向郊区拓展,抢占村镇发展机遇,即是朱慧民的策略。他到任以来,光大银行深圳分行陆续将原本地段偏僻而又密度偏高的关内网点搬迁到龙岗、龙华、宝安、布 吉等关外郊区地带,通过有计划地分散资源,在村镇银行上攻城略地。由于深圳的村镇经济发达,郊区集中了很多富人,此举一方面顺应了深圳经济发展的方向,另 一方面也有利于光大银行与各区政府建立密切的关系,为长期业务的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光大还通过设立自助银行,在降低渠道成本的同时将零售业务深入社区。为了在网点重铺的同时提高服务效率,深圳分行还重塑了内部审批流程。
在产品推广上,朱慧民则采取了“借船出海”的模式,通过与中国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华润深国投等机构的合作,让本行理财产品到达更多的消费者,而收益和 手续费则与合作伙伴分成。此外,光大还与基金、券商合作销售理财产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截至2009年10月底,其中间业务收入已完成计划的127%。 由于零售业务具有零、碎、小的特点,朱慧民表示,深圳分行的零售业务3年之内不考虑盈利,只求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塑造规模,“股份制银行不具备国有银行的 零售规模,不便按单独核算、人才独立的事业部体制发展零售业务,而应该放水养鱼,坚持不懈把基础打好”。
为了带动对私业务的尽快发展,朱慧民 确立了“以公养私、以公带私、公私联动”的原则,争取代理公司团队成员的个贷、卡和理财等业务,将银行单项产品的客户变成产品组合的消费者;并通过公司部 和零售部一起开会出行等方式加强内部合作,为零售业务的发展拓展资源。目前,光大银行深圳分行的零售业务快速增长,日均储蓄余额由2007年底的27亿元 增至目前的34.73亿元,个贷余额由29.27亿元增至45.36亿元,信用卡较2008年初的11.75万张增长至22.85万张。
朱慧 民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他到任时,深圳分行的员工流失了100多人,员工几年没有发过季度奖。两年来,他一面招聘新员工扩大零售队伍,一面实行15级行员 制,并通过平衡计分卡管理团队的奖金,在突出人才激励的同时做好内部平衡,有力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而在业务转型与拓展的过程中,分行也注意设身处地对员 工进行引导,比如,为搬迁到关外的支行员工给予专项交通补贴,并妥善解决其食宿问题,让员工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搬迁。在朱慧民眼里,创新不止是在整个制 度上去突破,任何细节的改变都是创新,创新领先半步都是优势。正由于细节的创新拉动了业务发展的前进挡,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一步步走出困境,步入快速发展的 轨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7

追隨蔡萬霖 農家子弟寫下致富傳奇 張調 不向銀行借錢的地產南霸天

2010-01-25  今周刊 




在南台灣,皇苑的郭敏能、京城的蔡天贊和國揚的侯西峰是台面上的A咖建商,但台北人總是忽略了實力不容小覷的鼎宇董事長張調。早年受蔡萬霖栽培,成為身價近億元的上班族,後來又成功創業,締造了稱霸高雄的豪宅帝國。低調的張調,有著不低調的人生際遇??。

撰文,李建興對於一樁案子動輒投資上億元,一年往往得砸下數十億元的建築業來說,不向銀行融資借款,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就是有人這麼夠實力,能打破這項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慣例。這位實力不容小覷、但行事低調的天王級人物,就是鼎宇建設董事長張調。

對 台北人而言,張調或許只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但在高雄,他是名副其實的天王。就拿在當地屢創高價的黃金地段──美術館特區來說,張調不但曾在區內擁有數萬 坪的土地,合計推過一萬多戶的案子,是案量最大的建商,就連每坪單價動輒超過高雄市新屋平均行情四到五倍的面美術館第一排豪宅,鼎宇也擁有四個建案,稱之 為「高雄豪宅的第一推手」,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這位低調的人物,最令人驚歎的還是在於雄厚的財力。張調在台北、台中、台南和高雄四大都會區,不但擁有為數可觀的土地和房子,而目前手上握有開發案或地產,件件不借貸,全是自有資金購下的。

很多人以為,能不和銀行打交道,掏出上億元資金「自給自足」地完成購地開發,要不是富豪之後,就必定有金主奧援。但張調的出身,卻是平凡得可以。

致勝關鍵一

勤 作筆記 扎實打好基本功三十六年次的他,生長於雲林縣土庫鎮務農家庭,其實是家徒四壁的「庄腳囝仔」,然而自小就愛念書,考高中時銜著全村人的期待赴台北參加聯 考,擠進了成功高中,大學又考上了國內建築界最高學府成大建築系,更在研究所時期順利取得建築師執照,從此和房地產界結下不解之緣。有別於一般成功人士有 著豐富的閱歷,張調從畢業後卻只待過國泰建設,這一待就是十九年,直到四十五歲才自立門戶,創立了鼎宇。

而令人納悶的是,一個經驗單純、年 近半百才創業的平凡人,何以造就了今日的豪宅王國?「只能說,張董『內斂的機智』,是造就他一路從農家子弟變身地產大亨的關鍵。」高雄市建築開發商業投資 公會總幹事林佩樺,一語道破張調的致勝之祕:低調卻又擇善固執,不好大喜功又能精準拿捏投資尺度。

沒有顯赫家世作為後盾的張調,很難想像,當他還是國泰建設的員工時,憑著一介上班族就已經累積上億元的身家,為日後創業奠下深厚的基礎。雖然他總是念念不忘當年國泰集團創辦人蔡萬霖的知遇之恩,但看在十多年前擔任蔡萬霖貼身祕書,現為「張(調)夫人」的鼎宇建設副總經理蔡淑貞眼中,卻認為先生的聰明與用功,才是他在職場上平步青雲的主因。

一九七三年,國泰任用了一批成大建築系的高材生進公司,張調只是其中之一,當時大學生珍貴,碩士員工更是稀世珍寶,因此態度難免趾高氣昂。但張調不一樣,從上班第一天起,他就像安分守己的小學生,每天七點一到,公司門一開就去上班,主管的指導和訓示,以及在案場上學習到的心得,都一一記在筆記上,「同事們一年用不到一本筆記本,而我要用六本!」談起在國泰的日子,張調臉上的線條燃起了光彩。

致勝關鍵二

強化專業 替公司開疆闢土他回憶,有一次,蔡萬霖一早無預警地找了幾位新上任的「碩士員工」看地,要他們用最短的時間評估土地的價值。平常基本功做足的張調第一個交卷,並巨細靡遺地分析該土地的增值潛力,這讓蔡萬霖刮目相看,也成了他躋進國泰核心的關鍵。

在這次的「隨堂考試﹂中一舉成名的張調,自此成了蔡萬霖不可或缺的左右手,也因此,在當時注重職場倫理的國泰集團裡,張調在短短三年就破格升上經理。一九七八年,當國建南下高雄設立第一家分公司時,張調更銜蔡萬霖之命擔任協理,從買地、規畫、推案、銷售一手包辦,甚至後來國建陸續開設了台中和台南分公司,蔡萬霖也不肯假手於他人,讓張調一人同掌三家公司,縱橫苗栗以南及東台灣的開發案,成了集團內領地最大的「諸侯」。

不 過,面對老闆的大力提攜,張調卻也沒讓蔡萬霖失望過。憑著他早年跟在蔡萬霖身邊學得的基本功,再加上實務操盤培養出的靈敏嗅覺,讓他在中南部替國泰獵地開 發時無往不利,目前舉凡高雄的寒軒飯店、民族路和中正路口的荷蘭銀行大樓、台南的大億麗緻酒店,甚至台中七期數筆國泰土地,都是張調當年在低價時購下的精 華地段。

蔡萬霖對於張調眼光深信不疑,幾乎是張調「說了就算!」最經典的就是目前台南大億麗緻酒店和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的近萬坪土地,當時還是台南監獄的公有地,一傳出將公開標售,就吸引了新光集團和台南幫的興趣,而國泰更勢在必得,於是蔡萬霖找來了張調和初入公司的 兒子蔡鎮宇、蔡宏圖密商對策。會議中,蔡鎮宇決議要用二十一億元下標,不肯加碼,但張調評估後覺得難以得標,於是直接找蔡萬霖商議,建議以二十六.三億元 寫標,而蔡萬霖才聽了幾句就推翻了先前的決議:「就照你說的,要不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直接加到二十七億元好了!」結果一開標,國泰順利得標,更絕的是,第 二標二十五億八千萬元,與張調原本的建議價,極為接近,差不到二%。

或許因為神乎其技的精算,讓張調受到蔡萬霖極佳的「差別待遇」。一位在 國泰時期一路跟隨張調至今的貼身幕僚即表示,一九八○年代,時任副總的張調在中南部成績斐然,其中在高雄,讓國泰一年就占了市場四成的推案量,讓蔡、張之 間「焦不離孟、孟不離焦」,蔡萬霖每天都要聽到張調的報告才會放心。

有一回,張調因為忙碌而沒打電話給蔡萬霖,沒想到蔡萬霖忍不住主動來電:「你沒打來,我會很不習慣吔!」更有趣的是,蔡萬霖還曾當著眾人之面,對剛進公司見習的蔡宏圖說:「我看你直接搬一張桌子到張調對面學好了!」

致勝關鍵三

恪 守建言 投資先保本再求獲利在大老闆的極度重用下,張調在還是上班族時就累積了可觀的財富。他透露,當時國泰給予高達七百萬元的天價年薪,是一般高階公務員的十 倍,目前跟隨他的司機,就是當年在國泰時期蔡萬霖配置給他的專用司機。甚至據說,在張調離職多年後,蔡萬霖在晚年還曾請人匯了一大筆錢給他,說是要感念張 調當年立下的汗馬功勞。

然而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一九九○年代,年逾四十的張調卻心生自立門戶之意,蔡萬霖自是無法割愛,辭呈一壓就是半年,後來在張調堅持下,才勉為其難地放他單飛,而當年臨走之際,蔡萬霖的一番告誡,也成了張調經營事業的座右銘,是日後鼎宇立足業界的關鍵。

當時蔡萬霖語重心長地說:「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不要貪快、貪多,但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蔡萬霖的話,張調聽進去了,因此從九二年創業至今,他從購地、開發,能用自有資金就絕對不融資,就連鼎宇股份,張調也盡可能獨資,如今他一個人就占了七成股權。

正因為不做危險性的槓桿投資,於是即使鼎宇成立之初的一九九○年代,歷經了房產界的大崩盤(以九五年來說,高雄市的建商有一千多家,但到了二○○○年時只剩下一百五十家),但鼎宇不但保住了命脈,更趁勢坐大。

致勝關鍵四

要 求極致 不吝成本只求高品質而除了保本的財務操作外,張調從客層定位、設計、選地樣樣講究極致化品質的操作,更是造就鼎宇能勝出的主因。張調有句名言:﹁沒有比較 好、比較差,只有最好與最差!﹂以目前銷售九成、成交價飆至每坪四十多萬元的﹁美術之星﹂來說,當時設計團隊原本基於最大利得,把規定的六成建蔽率全部都 設計為建物,只留四成的空地,但張調臉一沉,只說:「這哪像豪宅?」於是一聲令下,留下了七成六的空地作為綠地和公共空間,只用了二四%基地作為建地。

而在二版的設計圖中,原本仿照台北帝寶採U形設計,但又被張調否決。他認為,「U形排列,住戶沒有隱私,也不叫豪宅!」於是最後改採﹁ㄣ﹂字形,以確保隱密性。甚至為了怕住戶受干擾,張調更忍痛犧牲了一樓店面改為公設,「這一差,就少賺了十億元。」鼎宇建設總經理黃輝雄說。

對於一般住宅的品質,張調更是在設計上錙銖必較。鼎宇的建案向來強調「無鐵窗」優質住宅,因此即使十五年前,鐵窗文化仍盛行,有一回建案內某位新進住的住戶花了四萬元在房子內裝好了鐵窗,張調居然登門拜訪,和住戶協調,最後用七萬元補貼讓住戶願意拆窗。

近乎苛求的堅持,使得「鼎宇出手,有口皆碑」已成了高雄房產界的共識,包括中鋼前董事長郭炎土、永記造漆的張家、光陽機車的柯家等高雄商界聞人,都是鼎宇的住戶。據了解,高雄的建商只要沒住在自家建案中的,大概有九成都是鼎宇的住戶。

從蔡萬霖的知遇之恩,到創業後的自我要求,這位低調內斂的地產大亨,就誠如高雄市建商公會理事長陳武聰所言,「他用『沉穩的機智』打了一場高調的勝仗!」

無心插柳 隨公司而富

張調蓋豪宅也買豪宅

張調早年在國泰時期購地推案的經驗,除了替公司立 下不少汗馬功勞外,早年國泰的開發案,張調也會看準行情自掏腰包投資。以1980年代國泰在台中向上南路的建案來說,在預售時原本張調為了刺激信心,身先 士卒花了450萬元買了兩間店面,沒想到等到完工交屋時,就飆到了3800萬元。而諸如高雄文化中心、台北國父紀念館附近,都有張調隨公司而富的投資痕跡。

而創業後,張調也看準了高雄美術館的保值性,因此每個建案他也會留下幾戶,投資兼保值。就以美術館第一排來說,他保留給自己、太太和四個兒女的豪宅就多達十多戶,使其不僅是美術館的推案王,更是戶數最多的豪宅屋主。

張 調

出生:1947年

現職:鼎宇建設董事長

學歷: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經歷:國泰建設副總經理

高雄市建築公會理事長

鼎宇建設

成立時間:1992年

推案類型:大樓為主

推案地區:高雄市鼓山區、左營區

資本額:3.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38

银行保险:香港的经验和启示----蒋 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gro1.html


银行保险深层次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股权利益的结合。我国应顺应全球金融一体化潮流,允许合资公司、金融服务集团等银行保险合作模式。

发展与特点

瑞士《sigma》杂志将银行保险定义为“由银行或保险公司采取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以一种近乎是一体化的方式开展合作,共同在金融服务市场上运作。”其核心就是通过银行来销售保险产品。
香港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由来已久,1965年,恒生保险公司通过恒生银行销售保险产品。近年来,香港银行保险发展迅速,2003年,长期保险业务新单 79.81亿港元,占香港长期险新单业务的33%;一般保险业务52亿港元,占香港一般保险业务的21%。依托银行保险业务,2003年,中银集团保险有 限公司在全港116家经营一般保险业务中位居第一;2004年上半年,汇丰集团旗下寿险公司长期保险业务保险市场占有率达到25.5%,首次超越友邦排名 第一。据预测,由于银行保险业务盈利稳定,管理较好,未来几年香港银行保险业务有可能超过40%市场份额。香港银行保险制度有一些主要特点如下。
银行通过股权纽带涉足保险。银行保险的运作模式一般划分为四种:销售协议、战略联盟、合资公司、金融服务集团。在香港银行保险市场上的主导运作模式是 第四种模式,即银行投资控股保险公司。如中银保险(经营产险业务)为中银香港全资设立,中银保险又全资控股中银人寿(由于中银香港现已成为上市公司,中银 保险转为中国银行总行的子公司,中国银行总行持有中银香港80%股份)。汇丰集团旗下全资控股有汇丰保险(产险)、汇丰医疗保险和汇丰人寿。汇丰集团关联 银行恒生银行设立有恒生保险和恒生人寿。由于有股权纽带,香港银保关系稳定,业务发展上基本采用“一对一模式”。
充分利用银行客户资源销售保险产品。香港的银行保险销售主要通过二种方式实现:一是对简单的保险产品(如短期分红险)通过银行柜台销售;二是对复杂产 品(如投连险)则通过客户经理对客户进行面对面产品销售。如汇丰银行有专门销售保险业务的财务策划人员600多人,主要从事个人保险业务。恒生银行有 100多位理财顾问推销保险、基金、银行等金融产品,理财顾问主要通过银行信息系统获得银行客户信息上门或电话介绍保险产品。汇丰和恒生的保险销售人员均 为银行雇员。
汇丰采用专业化销售管理模式,销售人员保险知识较丰富。恒生银行对销售人员采用混合管理模式,理财顾问容易把各类金融产品混淆,易产生消费误导。恒生银行已注意到该缺陷,准备改革销售模式,将金融产品分类别采取专业化销售方式。

财产保险通过银行销售获得较大发展。从国际经验看,银行保险涉足领域多为寿险,财产保险极少涉及,但香港通过银行保险发展产险业务取得较大进展。目 前,香港产险业务的20%左右来自银行销售。恒生保险、汇丰保险、中银保险(均经营产险业务)来自银行销售业务占比分别为85%、72%、40%。
产品开发由保险公司和银行共同完成,盈余共享。香港银行保险提供的非寿险产品主要是个人险种,以及与抵押贷款有关的火险;寿险主要是定期险、终身寿 险、两全保险、退休保险以及与信用卡相关的产品。银行参与保险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如制定计划书、确定产品形态和客户服务标准、定价、产品推广等。在产品开 发过程中,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商定产品盈利目标、手续费水平,事先确定利益分配,盈余共享。如中银、汇丰、恒生旗下保险公司对银行保险产品年终结算如有盈 余,将按协议分配一定比例的盈余佣金给关联银行。由于有盈余共享机制,银行重视承保风险,一般不会介绍承保质量差的业务。
监管上对银行销售资格极少限制。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对银行代理销售保险的资格管理宽松,只要求银行的保险销售主管到保险业监理处登记即可。对银行保险销售人员则必须要通过考试取得中介人销售资格,同时规定每年必须完成30个课时培训。

经验与启示

发展股权渗透的高层次银行保险模式。香港法律不禁止银行设立保险公司,但我国法律禁止银行和保险公司互相参股,银行保险目前还仅限于销售协议下的低层 次银保合作,即银行作为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机构销售保险产品。在此合作模式下,银行保险多集中在柜台销售上,而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很少。由于银行存在规模扩 展,保险公司也存在规模扩张问题,这种低层次的合作极易使银行在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相冲突的情况下放弃代理保险业务,合作关系不稳定。目前国内一些银行在 有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控制银保业务就是一个例证。


    香港银行保险发展经验表明,银行保险深层次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股权利益的结合。因此,我国应顺应全球金融一体化潮流,允许合资公司、金融服务集团等银行保险合作模式的出现,使我国的金融保险企业在国际竞争面前提高核心竞争力。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期交业务。为使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期交业务。香港银行保险期交业务占比较高。如恒生人寿期交业 务占比高达99.7%,销售最好的是5年期交10年保险期间寿险产品,他们认为短期趸交产品属银行产品。我国银行保险期交业务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在银 行:一是银行销售人员把主业放在银行业务上,二是个险佣金制度没有引入到银行去,销售人员对销售期交业务没有积极性,保险产品销售多少,都不会对银行员工 的切身利益造成影响。为发展期交业务,对银行销售人员的薪酬应采取底薪和佣金相结合,鼓励他们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此外,提供续保佣金也是鼓励销售人员 提供优质服务和控制退保率的有效方法。
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参股或设立保险公司。从香港经验看,银行投资设立保险公司有许多好处,但是,就中国目前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政策障碍。为了实现我国 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银行业和保险业迅速跟上全球发展步伐,建议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对银行保险的发展采取积极态度,应从政策上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及保险 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开展创新。国有商业银行介入保险领域可以采取二种方式:一是由银行和保险公司合资成立银行保险公司,双方共同拥有产品和客户,分担成本与 经营风险;二是由银行设立保险公司。
入世后,获准进入我国的外资金融机构(包括金融控股公司)不仅资金实力雄厚,而且业务范围广泛。虽然它们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也要遵守分业经营的规定,但 其海外母公司仍可通过统一的数据中心和资源调配等手段来降低分支机构的经营成本。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高层次银行保险业务,充分发挥与保险业的联动优势, 实现资源互补,扩大业务规模,有助于增强其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抗衡的实力。
加强对银保业务的监管。一是建立销售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在《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兼业代理人员没有持有《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的有关要 求。银行销售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的缺失,不利于银行保险的健康发展,在实践中也凸现了种种误导现象。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经营风险,银行保险销售人员必 须具有保险代理人资格。因此,保险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人身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建立销售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二是加强产品监管。制定银行保险产品指引 鼓励寿险公司开发期交银行代理产品,限制短期产品(例如在产品监管上可以要求保险产品具有风险要素和最短的保险期间),引导银行保险业务健康发展。三是建 立金融协调监管机制。当前,我国采用金融分业监管模式,随着金融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银行、证券、保险业务交叉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监管机关之间 应协调监管,不断完善监管的功能划分,防范金融风险,从产品界定、客户保护、监管套利等方面共同建立对银行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银行保险经营行 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29

兩岸三地:受保護銀行 Uncle Ray

2010-03-02  AD





 

上周春節假期,到深圳向某港資銀行banker拜年。他家住太和,長駐深圳分行,每天來回深圳。不過,與他以往到中環上班,所花時間差不多。2010年是他在深圳的第四個年頭,據他說,銀行的貸款業務由於種種限制,發展不大理想,每年只有10%增長。

很多內地外資銀行其實都是「好睇唔好食」,中央政府堅持保護國內銀行,對外資銀行管制,令其「英雄無用武之地」,造成五大行的壟斷局面。如果沒記錯,WTO是有開放銀行業的要求,但中央卻一直沒有遵守。

記得80年代,法國錄影機被日本品牌打得七零八落,法國政府出陰招,指定所有入口的錄影機,必須經過馬賽海關入口,但馬賽海關只有一個關員負責批文。法國就是通過這類型行政手段,打壓日本錄影機。以中國人的智慧,一定會有更不可思議的手段。

最 近股市鬧哄哄的,是中國五大銀行將會有大規模的融資計劃,以提高資本充足率。其中,交通銀行(3328)計劃通過A、H股,配股集資約420億元人民幣。 中國銀行(3988)亦會發行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的可換股債券。這樣的大規模配股集資,背後就有一個奇怪的問題。五大銀行的利潤增長,一直是世界之 冠,再加上受盡保護,理論上利潤應該很高,為甚麼不可以通過利潤保留來解決資本充足率的問題?

UncleRay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13

如何计算银行的自由现金流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expert_article-5598-2736.shtml


由于银行的业务特点与其它行业不同,估值方法也不同。沃顿商学院的Benninga教授对银行估值有自己的研究,因此我学习了他的方法。具体的估值方法和 案例可以在Benninga教授的著作《Corporate Finance: A Valuation Approach》找到。      银行的业务特点    银行的商业模式就是借钱(吸收 存款),然后再贷出去。因此,我们必须区分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为了贷款而借的短期流动负债和真正的长期负债。      对于一般的企业,现金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 般是价值的储存,就好像是“负”的负债。而对银行来说,大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一部分现金都是运营流动资产。对银行来说,所有的短期负债都是运营流动负 债。      换个方式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知道了银行的业务特点,我们可 以换一种方式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般我们看到的银行资产负债表:    
如何计算银行的自由现金流
   如果我们做一个转换,把运营流 动负债转到资产负债表的另一侧:    
如何计算银行的自由现金流
   这样就变成了:    
如何计算银行的自由现金流
   转换后的银行资产负债表:    
如何计算银行的自由现金流
   案例:招商银行    下面我们就以招商银行为例做一 个转换。招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如何计算银行的自由现金流
   按照以上方式进行转换后,招商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变为:    
如何计算银行的自由现金流
   以下是2007年资产负债表的 转换:    
如何计算银行的自由现金流
   
如何计算银行的自由现金流
   可以看出,2008年招商银行 的净运营流动资金是负的980亿。这也就是说银行在用别人的钱在运营,进行钱生钱的游戏。而招商银行的财务杠杆达到了19.7倍,这远远高于一般的企业。 这种运营状态可以说是静态不稳定,但动态稳定的平衡。如果客户把存款都拿走,那么招商银行就会有将近1000亿的窟窿。因为固定资产和商誉是无法立刻转换 成现金的,而很多现金又法定要存在央行无法取出。这就是为什么银行最怕挤兑。一旦挤兑,即使存款拿走一部分,银行也会倒闭的。      银行自由现金流的计算    以下就是银行自由现金流的计算 过程。这与一般企业的区别就在于净运营流动资金的调整。    
如何计算银行的自由现金流
   由于自由现金流是属于整个企业 的,而不仅是属于股东或者债权人,所以要去除资本结构的影响,要把长期负债的利息影响加回。这里的流动资金变化调整就是净运营流动资金的变化。其它的调整 与一般企业无异。      下面就是招商银行的2008年自由现金流计 算:    
如何计算银行的自由现金流
   这就是银行自由现金流的计算方 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15

出口买方信贷潮起 船企银行抱团“出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31/3MMDAwMDE3MDk3MA.html


航运业仍在低潮期,但中资银行的船舶信贷业务却高调“出海”。

在日前举办的国际航运上海论坛上,中国进出口银行 行长助理孙平表示,“今年我行将通过船舶出口买方信贷等多种手段,帮助船厂争揽订单。”

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总裁陈强3月29日 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熔盛重工正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利用出口买方信贷的优势,洽谈数笔来自欧洲的造船订单。

2010年以 来,中资银行公开披露的船舶出口买方信贷金额,已经接近10亿美元,他们在开拓海外船舶融资市场的同时,也为国内造船业吸引了大批订单。

贷 款“出口”

出口买方信贷,是我国政府为了扩大机电设备、船舶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由中资银行为国外进口商(即买方) 提供的贷款服务。

直属于国务院的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目前是船舶出口买方信贷的主力。据孙平介绍,截至2009年末,进出口银行累计发 放船舶贷款1168亿元人民币和85亿美元,共支持了3722艘、总计1.2亿载重吨的船舶出口。

中国进出口银行最近的一笔船舶出口买方信 贷业务,是为丹麦托姆(TORM)航运公司的6艘新造油轮提供1.7亿美元的融资。

TORM是世界第二大成品油轮船东。今年1月,TORM 刚刚和中国银行达成了一笔1.67亿美元的融资协议,用于另外6艘成品油轮的建造。这批油轮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600685,SH)制造。

上述两笔融资共计3.37亿美元,负责造船的广船国际因此而得益。

得益于出口买方信贷的,不仅 仅是国有船厂。民营造船厂江苏熔盛重工在2008年获得了巴西淡水河谷的巨额订单,将为后者建造12艘40万吨级的矿石运输船。这批船将于2011年开始 陆续交付,陈强对本报记者表示,“淡水河谷也得到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出口买方信贷支持”,但陈没有透露具体贷款金额。

以中国进出 口银行和中国银行为主力的中资银行,正在把船舶融资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一位船舶融资方面的海外律师声称,有关中资银行的交易从过去的每年6—7件,上升 到了现在的每月6—7件。

在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大约有25家船舶融资银行,大部分位于欧美国家。“他们中的许多目前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已 无力为新船订单提供资金。”丹麦丹斯克银行航运部门主管尼尔斯·汉森(Niels Bang-Hansen)对《远东航运评论》表示。

“欧 洲银行的船舶贷款正在收紧。尤其是一些小船东,正面临欧洲银行取消贷款的危机。”陈强分析说,这为中资银行拓展海外船舶融资业务提供了契机。

今 年3月以来,中国银行出手迅猛。先为新加坡太平船务公司提供5.19亿美元融资建造14艘集装箱船,再为德国Bertling公司贷款4000万美元打造 两艘干散货船。

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等,近期都有拓展船舶出口买方信贷业务的计划。

船企接单优势

一 年前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到,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帮助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和其他骨干造船企业稳定现有出口 船舶订单”。

金融危机之后,欧洲银行普遍压缩船舶融资业务,导致欧洲船东每况愈下,进而威胁到这些船东在中国的船舶订单。

“接 单难、交船难、融资难——将是未来几年航运市场面临的突出问题。”孙平表示。

新造船市场苦难重重。今年1月份,全球新增订单量仅34艘,环 比下降了90%。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我国65%的船舶企业没有接到订单,有订单的企业新接订单量同比下降了55%。

在 此背景下,“新造船订单能否拿到,关键在于买方信贷”,来自江苏的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武亦文表示,2009年该公司曾有几个订单谈得比较成熟, “但差就差在融资上,因为欧洲银行的融资大门暂时还没打开,国外船东融资困难,就影响了我们出口船舶的接单”。

不少欧洲船东希望国内船厂帮 忙,获得中资银行的出口信贷支持。

中国造船第一大省——江苏省的造船总量中约90%是出口船舶,且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洲。“国外船东融 资难,直接带来对出口买方信贷的需求。”陈强告诉本报记者,在和韩国造船业竞争的过程中,出口买方信贷成为中国造船企业的重要砝码。

自去年 底以来,韩国造船企业采取低价接单策略,同时凭借技术优势,新船接单量已连续4个月超过中国。

熔盛重工针对韩国船企的低价接单进行调研,发 现韩国船企的负债率很高,且韩国当地银行的融资成本也居高不下,“因此他们不得不降低预付款,采用低价的策略接单。”陈强认为,相比之下,中国的造船企业 在获得中资银行支持以后,出口买方信贷对国外船东的吸引力非常大。

孙平对本报表示,“进出口银行将通过船舶出口买方信贷、付款保函等多种手 段,帮助中国船厂争揽订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6

中資銀行抵買 東尼


2010-5-6  NM





上週,多間大型中資銀行公布今年 首季業績,表現比去年出色。工行今年首季賺四百一十五億元人民幣,即四百七十億港元;其去年賺一千二百八十億元人民幣,即一千四百五十億港元。若把工行今 年首季盈利乘四,今年應該可賺約一千七百億元人民幣,即一千九百億港元。在過去六年,其盈利由二百二十億港元增至一千四百五十億港元,總增幅達五倍六,每 年增幅依次為三成七、兩成二、三成一、六成半、三成六,去年較低,只有一成六。

工行今年未必仍能有如斯增長,故估計應該保守一點,我認為約 有一成半,今年盈利應為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即一千七百五十億港元,這數字應相當貼近現實。工行最少有十年繁華

工行盈利增加,可能是因為中 央政府打擊樓市及股市的投機炒賣,銀行只能借錢予質素較佳的首次置業人士,兼被允許收取較高利息,儘管如此,排隊借錢的人仍然絡繹不絕。在工行業績中,可 見其息差擴闊。

不過,有人批評工行借太多錢予政府或半官方機構,這點無可置疑。以電力公司華能為例,其借貸比率一直高企。去年底,這間公司 市值約一百二十億港元,總資產雖然有二千億元人民幣,但資產淨值只得約五百億元人民幣,債務則達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是公司本身資產的三倍。而這間公司的 股權有五成由政府控制,兩成由政府掌控的機構控制,大家普遍認為政府不會讓華能出事,故我不認為它會變成壞賬。我希望我不是唯一一個認為中央政府不會賴賬 的人。

以上週收市價五元七角五仙計算,工行的市值約一萬九千二百億港元,若其盈利一千七百五十億港元,市盈率僅十一倍,估值便宜。這間銀行 將隨着中國經濟擴展,未來十年,每年應有一成至一成半的增長,就算間中因為經濟倒退而未能達標,在昌盛的年份,也能好好擴展。

中行估值最低

不 止工行,建行(939)、中行及交行(3328)亦然。建行今年首季賺三百五十億元人民幣,即約四百億港元,全年應可賺一千四百億元人民幣,即一千六百億 港元。不過,其去年賺一千零七十億元人民幣,即一千二百二十一億港元,故我預期它今年賺一千二百億元人民幣,或一千三百五十億港元。以每股六元四角計算, 建行市值約一萬五千億港元,市盈率亦是十一倍,估值算平,但我會選擇規模較大的工行。

中行首季賺二百六十二億元人民幣,或三百億港元,計落 全年可賺一千零五十億元人民幣或一千二百億港元。其去年賺八百億元人民幣,或九百一十億港元,故我認為今年應賺一千億港元,稍遜於競爭對手。不過,以每股 四元一角計算,其市值逾一萬億港元,市盈率僅得十倍,三者中最低。

交行的首季盈利則是一百零五億元人民幣,或一百二十億港元,其去年賺三百 億元人民幣或三百四十億港元,故我認為今年應賺約四百億港元,以每股九元計算,交行市值四千四百億港元,市盈率同樣是十一倍。

這幾間中資大 銀行的市盈率極低,和恒生及東亞相比,這兩者的市盈率分別是十五和二十倍,儘管今年盈利上升會令市盈率降低,但也不會低到去中資銀行的水平。

東 尼

在證券界有五十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網站 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6

中小银行的劣势——华夏银行不值得投资 宁静致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caecf0100iuo9.html


到三家银行转了转,两家大型国有银行人很多,但是华夏银行门可罗雀,可见在吸收居民存款方面,华夏银行要差很多,这直接影响华夏银行的成本。在上海这种人 满为患的城市,华夏银行的这种冷清是很少见的。

白领一族用招行的非常多,周边就有不少金葵花的贵宾客户,招行在小资中渗透率极高,甚至某人如果不用招行的卡,经常受到周围人的"奚落"。这些人群的存款 一般都是活期,知识层面比较高,中间费用收入比较高,对银行来说,负债利率极低,所以加息对招行业绩提升明显,是很明显的事。招行在中产者中间算是很有特 色的一个银行,有一定的客户忠诚度和吸附客户的能力,有明显的价值高估是正常的。从长远看,中小银行就是一个连锁发展的过程,这几年在很多城市看到了越来 越多的招行网点,招行发展的地域空间还很大。很多地级市都还没有招行的网点。随着招行影响力的增大,我觉得招行这个连锁店还可以开很多地方,但是对于浦 发、兴业、民生,我总是觉得他们缺少点特色,连锁开店的扩张能力可能不如招行。

虽然大型银行服务了很多附加值很低的客户,但是网点多,居民信赖的优势也很明显,能够拿到比较低成本的存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67

讨论:现在可以投资银行股吗? laoba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j31i.html

无论什么样的意见,都能拓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判断越来越接近于事实。 每一个人的观点也许都有可取之处,任何人都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并不是一定谁说服谁。思维的碰撞总会带来有益的启迪,理越辩越明。

 

渔夫

当股市跌到现在,如果还在为估值犹豫发愁,应该反省一下,性格是不适合价值投资。重温一下,天堂与石油的故事:
一个石油商死后上了天堂,结果圣彼得说:实在抱歉,我知道您在世时行为正派,做了很多善事,但是天堂里已经饱和,实在住不下人了。这个石油商说,不要紧, 我有办法,他对天堂的大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啦!马上从大门里跑出一大堆人,要赶到地狱去。圣彼得吃惊地看着这一切,说:现在你可以进天堂了。不料 石油商说:“不,我想去地狱,说不定这个消息是真的呢”。
当恐惧袭来时,只有“常识”才是克服恐惧与贪婪的利器

发现到影响中国经济风险的因素,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制胜决策。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原动力,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当这个动力出了问题,经济一定出问 题。
近期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否“真正”遏制房价。否则,房价又将像脱缰的野马,冲到又一个新高度。一切将无法挽回。社会问题,该发生的将一定会发生。 所以,我们应乐观的看到房价会得到遏制。
当然,“大的隐忧”正静悄悄的一步步的向我们走来,当中国一旦犯了“知识的诅咒”的错误时,我们自己应如何决策?
价值投资者就是应该在大雾迷漫时能够看透迷雾中的目标。

 

sitem00n

我的观点是低估高估也是和折现率有关的。现在有多少人认为银行业绩会在未来年份衰退么?一个简单的假设就是,如果未来10年银行业绩0成长,那么目前的 PE值是否合理?
工行目前PE是8,连续10年零成长下,还有12.5%的收益率,我想这已经是很好的回答了。金融业是万业之母,如果金融业10年零成长,中国经济会如 何?中国社会会如何?覆巢之下安得完卵,那时候别说持有股票,连持有人民币都是错的。
A股一个普遍的情况就是,对于已经很高PE的股票,依然过度乐观。对于已经很低PE的股票,还过度悲观。所以A股提供的双击双杀的机会很多。

对于很多A股投资者而言,年复利12%是一个低的离谱的收益率,所以对于任何价值投资者讨论的所谓“确定性收益”,他们都不屑一顾。原因就是这种确定性收 益“太低”。
这个是很幽默的。我姐夫炒股多年,我问他想赚多少,他说不多,每年能有个30%-40%也可以了。然后我问他,过去10年他平均收益率是多少?他说,大概 没亏,估计打平。
然后我再问他,既然你过去10年收益率几乎是0,你凭什么认为今年你可以赚30%-40%呢?
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只是“想”赚很多,不是“确定”要赚很多。所以如果给他们一个建议可以让他们每年安全的赚12%的收益,他们是不会要的。我们买的是 股票,人家炒的是心跳。

 

新浪网友

完全同意楼上的分析,现在的银行无需增长即可提供10%左右的年收益率,别以为中国的银行都跟花旗似的,看看富国银行就行了。《股市真规则》里提到美国银 行股的PB在2.5-3.0倍之间,中国现在的银行比这还低,何贵之有?当然,如果中国经济崩溃了,银行股会比这惨的多,不过32年美国大萧条时,别的公 司的股价也没看出来好过银行,一样的惨,当然,那时候生存都会成问题,还是准备上山打猎吧!我们都会成为原始人的,股市也会关闭的,一切都会去见上帝的。

 

一枝春

本质上,银行股的估值高低,和投资者的估值高低一样。这是用钱赚钱的高风险行业,管理者的水平高度,决定了估值的高低。股市菜鸟的估值能和股市老手高手的 估值一样么?即便是高手,譬如股神,我们可以给他很高的估值么?可能很快的,他输得连裤叉都没有了,你会发现有些过去的股神,现在估值很低,譬如但斌,譬 如李驰,譬如林园,你就投资他们的信托吧。所以我说,这种高风险行业,本来就不该给它高的估值,它不过是垄断、经济高增长(银行),或者牛市(投资)时赚 了许多钱罢了,并不能据此就认为目前它们低估了,因为或者拐点(经济增长,牛熊转换)正在到来。许多人并不明白银行是个很特别的行业,却在大谈PEPB 的。请问,作为投资者的你,PBPE又是多少,能根据去年的业绩,认为目前你自己已经被低估?!

 

fanwy

关于银行股:现在是1.6~2倍PB,如果未来2~3年的利润能覆盖未来坏帐出现的计提,这个价就是低估的,如不能覆盖,或是无底洞,那就是是高估低估的 问题了,而是存亡的问题。而不管当坏帐爆发时的PE是多少。前提是中国在未来20年里,平均GDP能否保持6%以上的增长。
 
      对长期投资者来说,至于估值,也没那么玄乎。
 
      企业存有的意义,就是产生利润,企业的可续寿命越持久,可享受的 估值应该是越高。在这个前提下,ROE/PB已可充分的估值。值在于5%~10%者,毫无疑问应该买入。别忘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创业失败还是大多数,实 体资产长期看能保持10%的收益率亦是不错的了,资本市场能有这样的投资机会,是幸运。在90%的时间里预测大盘,等于算命。
 
      长期投资者的成败在智慧,找到未来5年,10年,20年可持续盈 利的企业以合适的价钱买入是关键。
 
      关于宏观,如果信国家,那就持有;关于世界,如相信人类,那也是 持有, 如果不想信,那还谈什么投资呢!!!

 

投资僧

对同一事情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这就是投资者的差异。
房地产行业会有很大的风险?银行业会有很大的风险?我认为有这种观点的投资者一定是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得出的结论,说白了还是恐惧的受害者或跟风 者。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和银行业和美国发生问题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本质说一个是需求超过供给;一个是供给超过需求。这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且还会长期 存在,同时决定着以此生存着的企业的命运。我就是以此来决定我的投资的。我曾经考问过自己无数次,这样的结论对吗?回答是肯定的。你的对你的结论承担责 任,因为结论后面是实质的投资--如果只是说说另当别论。

 

peoplechqd

上面的一些讨论都涉及到高增长,未来几年是否能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我持谨慎态度,中国的银行业板块市值已经是非常大非常大的一块,这样高的市值下,是否着他 们还能翻番?翻番后是否意味着称霸全世界?持怀疑态度。
关于所有行业持续高速发展也持怀疑态度,倒是对未来内需行业保持乐观。
为什么大家对苏宁看好?只是一个销售平台而已,国内的平台太多,苏宁与国美没本质上的差别,也和市场上的大家电市场没多大的区别,构成不了很好的防火墙。

 

股民老k

市场低估没低估不知道。某些企业尤其是银行股肯定是低估了。
安全边际为1折的说没低估,安全边际为5折的说低估了。
个人所设的不同安全边际不应拿来等同企业价值。

芒格这次在股东年会上说富国银行股价低估的时候,大家可以去查查当时富国银行的市净率。富国银行的规模也已经非常大了。
富国银行代码:WFC

 

zhaohuazone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新增加的财富;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拥有 的财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新增加的财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会导致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导致财富存量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财富存量不能与经济增长率保 持同步增长,从而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
这段话同样适合公司,那些能持续的高质量的稳健增长远远胜过短暂的不可持续的高增长。只能维持几年高增长后就戛然而止的那不叫增长。

 

新浪网友

银行股再下跌40%那才叫低估呢,现在马马虎虎而已。
2倍的PB,觉得叫低估呀。
地方抵押贷款危机一爆发,市盈率马上就到30多倍。

 

lee的投资

最近老巴说了一句,希望引起我们的警惕,未来的时间货币将快速贬值。没看原话,应该是这意思吧。看看今年的各种价格,蔬菜也都已经进入元时代了。
再想想我们地方政府的巨量债务,怎么解决?靠地方的财政收入?养活公务员都成问题。只有央行多放出货币,让钱越来越不值钱,借的钱也就好还了。记得10几 年之前,政府说什么赤字财政,很多专家还很担心中国政府怎么解决?现在看看那时政府发行的那点债算什么啊。看一看这些年银行资产的增加倍数,就知道社会的 货币资金增加了多少倍。
基于这种想法,我觉得银行对外的贷款没那么可怕,发生坏帐不会那么严重。相信伟人的话: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如果现在让它还款,当然是两败俱伤。大家都缓一 缓,等社会上的钞票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来还贷款。就可以实现双赢了。政府兑现了承诺,银行收回了贷款。这些年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所以,在货币贬值的时代,把钱存在银行,将是最失败的事情

 

新浪网友

未来宏观政策方向似乎只能由粗放性的“高财税宽货币”朝“轻财政严货币”方向探索了,理论上金融行业也逐渐失去宽松的货币环境背景了(依赖经营“规模”提 升业绩的空间极其有限),如果大有之,那一定是“台日泡沫”伺候了;基于这些,中国内地金融票(包括地产汽车等等产业链条行业)估价确实需要谨慎保守了。

 

丁丁

我认为不管房地产今后会如何发展,即使房价下跌60%,像招商银行等仍然不会倒闭,最多损失一年的利润。而且中国的银行都大到不能倒。眼光放长远来看,中 国的经济会持续不断的增长。正像巴菲特所说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来自于人的潜能的提升,而且中国还没有达到技术的前沿,可以复制发达国家的技术,再加上低廉 的劳动力成本,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是不容置疑。既然中国经济会增长,银行又不可能倒闭,长期来看利润肯定会持续增加。也许现在买入一半银行股,如果房地产 泡沫真破裂再买入另一半可能是比较好的办法。

 

新浪网友

目前市场中按照我的估值体系,只有银行,保险等少数行业处于低估区间,但不是砸锅卖铁的程度,很多行业处于合理区间,挺多的,至于中小板等自不必说,泡沫 还很多,而且很多股票从来就没有真正低估过,所以总体来说,目前可以开始买入,但要循序渐进,起码可以分享到价值成长的收益。

 

穿越历史

银行板块就只能从做股市的战术需要上去考虑.估值这个东西,高了还有更高,低了还有更低,完全是资金战略做多一个市场与做多一个市场的需要,决定做空了, 没有彻底撤离之前,还有更低.没达到战略做多的目前,还有更高.
只有资金增量基本均衡的情况下,考虑估值才有意义

做空的低点,完全在于成本.估值不是最重要.当然,如果你觉得估值很低了,几年后肯定能赚,现在买亏点无所谓,那也可以.

假如买股票是门生意,那你买它干吗?当然是为了盈利,假如说这个股票价格就横在那里不动了,那你买它图什么?因为它能赚钱,赚了分红给你嘛,分的红超过你 原始投资,红利的贴现比你现在买入的价格低嘛,但如果要100年才收回你的投资,那肯定就不买了.所以就希望有价格差的收益啊,那你怎么知道买入了一定涨 啊,或者多少时间才涨啊,所以有短线和长线啊,所以老巴就喜欢长线嘛,因为他知道一门生意从宏观角度看,为来几年肯定能涨,因为未来几年有市场人士喜欢的 故事在这个股票上发生,大家到时都会去买罗.就象高盛,他还在坚信,当然了,人类社会总体来说经济体量总是上升的,所以货币的发行也是上升的,所以未来同 样的东西未来价格总是会上去的.所以关键投资还是看能否胜过钞票发行的速度了,通胀率嘛!

 

昆仑山下的农夫

对银行还是要谨慎。为什么呢?第一,目前,国内银行业还是息差为主,受政府主导,未来世界经济如果中长期低迷,宽松货币政策导致通胀持续,国内经济不排除 面临滞涨局面,那么非对称加息会压缩银行息差,这是我不看好银行的主要原因。第二,国内银行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周期,去年大量放贷,房地产贷款,基建贷 款,地方政府贷款,未来有多少无法收回,目前连中央恐怕都没有底气。第三,国际银行监管机构对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等会计政策正在出台,这可能会导致银行 会计利润不好看,盈利下去了,估值还得降低,到时候就是戴维斯双杀了。

 

新浪网友

我倒是赞成对冲基金经理休·亨德利(Hugh Hendry)的观点,中国要出现崩盘,原因有二:一,房地产就不用说了,二,地方融资,今年我 们这个小小的地区有两条高速要开工,以前一个二级公路都还没建完的项目,就要上马高速公路了,这些都要地方配套资金,地方政府还得靠贷款,这样的不产生坏 账才怪。

 

一枝春

有一件事情很奇怪:东亚的市场,除了香港原在英国管治外,日本、台湾都没有走出逐波向上的趋势行情,这是因为投资者过分投机,还是ZF过分管制?我想原因 都有,其实是股票制度的水土不服问题,也就是郎咸平说的信托责任问题。所以在中国,离开市场本身来纯粹投资企业,恐怕有些难。而国人本身又有缺乏理性、头 脑发热跟风的历史基因和现实强化,所以就形成中国市场和中国社会一样的折腾文化,不断高换手投机,不断大幅波动的习性。但是,折腾久了,加上经济现实的变 化,总有消停的时候,危机迟早会出现,这是不以谁的救市政策和意志为转移的,不想付出任何代价的度过调整期间、转型期是不可能的。而投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 就是:一个不顾现实,继续保持原来的多头思维,无视形势的变化,更不会想到全流通后、股指期货出台后市场资金和盈利模式的变化;二是以为只要自己拿着“伟 大”的企业,就可以无视价格,无视大盘估值的变化。

 

雷声滚滚

很多看好银行的朋友们不知是如何估值的,真的算算PB、PE就行吗?30年的高速成长使得我们很容易在趋势外推的参数选择中偏于乐观,即使以略偏乐观的的 估值,银行也只能说估值合理或者说略微有所低估(这种低估远谈不上有什么安全边际),也就意味着以目前价格买入者能获得大约年10%左右的复合收益,如果 只想对抗通胀,在10年的周期里如此选择还是可以的,但若想获得超额收益,失望的机会不小。

 

新浪网友

现在这个阶段头脑发热比脑袋冰凉强,因为他的心拔凉拔凉的,不过现在我周围的人绝大多数都跟一枝春的观点差不多,甚至有不少人比他还悲观,这很符合人性

 

新浪网友

一枝春认为只要是外国的就是合理的,你自己去看看美股很多小型科技企业的股指比中小板还高。还有就是过度看空股市本身也是一种贪婪的表现,因为你想以很低 的价格买而已,我还想5毛钱买工行呢,可能吗,现在的经济规模市场不可能跌倒2000点以下

随风而去

整体市场的估值无疑是重要的。且不说趋势的力量,但说基本面分析,也要参考整体估值。基本面分析有很多无效性:  信 息的不完备。我们了解的信息和实际情况的差距       专业 知识的欠缺,我们不可能成为行业专家。从概率上讲,整体市场低估的时候,个股低估的机会更大。
关于银行,本人已经持有。过去的估值经验认为银行已经低估,如果背后有更深层次的东西,承认自己的失败。但是如果不相信自己的估值体系,还相信什么呢?还 有一个信念是银行不可能倒,银行倒了,人民币的整体市场经济体系就完了。

 

新浪网友

现在当然是低估阶段,如果你对未来中国发展有信心的话。不排除股市还会下跌,但以5-10年的角度看,根本不是问题。现阶段最值得买的还就是地产股和银行 股,看看苏宁、民生、万科,如果对它们都没有信心了,我不知道应该对什么股票有信心,难道是对50-60倍市盈率的所谓确定增长的医药股、消费股?该卖掉 的是它们

 

穿越历史

谈估值低还是高了,谈价值投资,认为现在低了,即使现在跌了,买了,以后就还能涨起来的.所以暂时的涨跌就不要去计较了.那这个涨未来会是多少长?半年, 一年,几年?十年?你怎么知道未来的世界经济如何发展?你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社会要素是什么?未来10年这些要素是否还存在,是否 还能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还能否支撑银行规模的扩张,利润的增长率?这些社会要素都搞不清楚,还谈价值投资?整天坚信经济能增长多少多少?那这个就低估 了,就可以买了,买了不怕.你怎么知道经济能增长多少?先把中国改革三十年经济增长的社会要素弄明白,再来谈经济能否增长?再来谈价值投资,来谈估值吧. 巴菲特可每那么傻.在这里吵着低估的人,估计能持有半年以上的没有.

 

新浪网友

不赞同一枝春的某些观点,如果"出来混的,总归要还的",那我就不出来混了,如果中国未来真的出现一枝春所说的那些极端情况,那钱在国内投在哪里都是个问 题.

银行股目前来说应该是个比较安全的投资标的,梦想高收益的奉劝别买,较安全又有可能出现相对不错收益的可以考虑苏宁电器,海油工程,想暴利的时刻关注地产 股.........

 

sitem00n

巴菲特最近自己就一直在买银行股,我不知道为啥巴菲特信徒不会买银行股?
另外,穿越同志开口闭口国际形势经济发展,请问你能判断出未来中国10年年均GDP成长率么?专家说不准,我们说不准,难道就你能说准?你全篇都是问号, 只是我一样没看见答案。
对于买银行股的,应该都假设未来中国10年GPD零成长。经济零成长下,投资其他也没啥好结果,这时候还能有每年12.5%,我觉得挺不错的。

 

穷光蛋2004

买入的标准,是股票是否便宜了,而不是还会不会下跌。有的人以价值投资自居,但是却总在做短期内预测市场走势的事情,实在是可笑。如果你觉得还会跌,你的 理由?更可况,你的理由即便是100%正确,市场也并不一定非要这么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