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老樓日記:彤叔退休 挑戰重重

1 : GS(14)@2012-03-01 22:59:12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301/60876
新世界發展有沙膽彤之稱的主席鄭裕彤宣佈退任榮譽主席,父業傳子是中國人一直以來天公地道的行徑,但是其子鄭家純個人營運智慧和投資眼光,老樓還放長雙眼睇他有甚麼板斧。向來彤叔培育第三代不違餘力,正所謂肥水不流別人田,家族千億王國接班人相當重要。
彤叔在業界咤叱風雲半個世紀,以物業王國為基礎,發展為基建王國和百貨王國,去年更把多年的私人業務周大福成功上市,完成了最大使命,退任後應可以享下清福和孫仔樂。不過面對全球經濟風險,後兩代能否有極大魄力來迎對,尚是未知之數,相信一批新舊重臣如何穩定鄭氏江山相當關鍵。
今年新世界賣樓不少,除了大坑春暉臺項目外,還有馬鞍山和大圍項目,合共4700個單位,估計可推約2000伙,可說是賣樓高峯期。至於新一代接班人會承接彤叔過去賣樓文化,抑或加入新思維,以面對今年立法規管和業界競爭,始終賣樓舊班子先後引退,如何引入更強的競爭力來維持王國的影響力將受考驗。

劉兆昌
2 : 龍生(798)@2012-03-02 23:44:30

計我話一請街外人黎管, 佢個管理折扣必立即大幅縮小, 哈哈

但大前提是同叔的子孫要先退位
3 : GS(14)@2012-03-03 22:21:45

呢個無甚麼可能
4 : 龍生(798)@2012-03-03 23:01:13

所以大家都不會看好....

有道是, 一鼓作氣, 再而衰, 三而竭.....
5 : GS(14)@2012-03-03 23:01:54

4樓提及
所以大家都不會看好....

有道是, 一鼓作氣, 再而衰, 三而竭.....


咁窮人先有翻身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035

林鄭﹕工廈改住宅難關重重

1 : GS(14)@2012-05-12 11:57:2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510/News/ec_ggd1.htm
林鄭月娥承認,「市區不夠住宅,很多問題難克服」,又指活化工廈政策出台時,局方曾認真研究把工廈轉為住宅的可行性,但發現關卡重重。

第一道關卡是全港逾1400幢工廈中,只有139幢即不足一成位處住宅用地範圍;即使闖過第一關,申請人仍要解決工廈地積比遠高於住宅的問題,「業主可能要拆去幾層」。

她續指出,關鍵在於一旦批准部分工廈樓層改成住宅單位,因部分單位仍舊為工業用途或儲存了危險品,對住戶構成潛在風險,故此並不可行,當局亦有必要對工廈ṃ房嚴厲執法,但重申按目前房屋狀,不應一刀切全面取締一般住宅和綜合用途樓宇內的ṃ房,而是從保障公眾安全角度出發打擊違例房。
2 : Danielchan(27995)@2012-05-12 21:13:29

除左難關重重,仲有,城市規劃個土地批唔批起住宅!就算批都要等,有排覆!
3 : GS(14)@2012-05-13 11:09:52

2樓提及
除左難關重重,仲有,城市規劃個土地批唔批起住宅!就算批都要等,有排覆!


自己私底下試得唔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307

重重挑戰 復刊急就章 黛安

1 : GS(14)@2012-08-23 22:05:08

http://www.skypost.hk/column/%E9 ... 0%B1%E7%AB%A0/24729
      


  至晚上七時,仍有《新晚報》尚未派出。
常言「千祈唔好睇小女人」,正當業界以為《新晚報》因在香港找不到印刷商承印該報,而無法按原預期於本月20日復刊時,結果該報仍能如期於當天面世,這不能不歸功其社長夏萍的長袖善舞,成功說服另一張左派報紙《香港商報》做其承印商,由《香港商報》的母公司《深圳特區報》臨時上馬,在深圳印刷,再把報紙運來香港發行。
於97年停刊的《新晚報》,雖然一直屬左派報紙《大公報》旗下的子報,但在該報週一復刊的酒會上,卻不見《大公報》社長姜在忠或其他高層出席,這會否是《大公報》高層刻意與該報復刊劃清界線?側聞姜社長對人說,坊間一些有關《大公報》是復刊《新晚報》股東的報導,均屬失實,在這件事上報導最準確的,還是黛安的專欄云云。

發揮不到晚報優勢

出席該報復刊酒會嘉賓名單中,較知名的僅得
工業總會主席鍾志平及工聯會榮譽會長鄭耀棠,其次是《香港商報》執行總編輯陳南。聞說陳南當天才收到其社長黃揚略來電,叫他代表出席酒會,他才知道是用《香港商報》名義代為印刷。聞說《深圳特區報》代印是暫時幫忙性質,而且過去三天,均是由印刷《深圳特區報》及《香港商報》的印刷工人,於印完該兩報後,加班於清晨六時起代印《新晚報》,但印起後過關運港需時,要到下午才有報紙在港派發。這樣一來,《新晚報》未能把當天早上與午間最新新聞刊出,完全發揮不到晚報的優勢。看來,該報將來還須在港另覓印刷商承印,才能解決此難題,否則,晚報之名實質上變為名存實亡。

派發渠道未見完善

至於發行方面,派發渠道迄今未見完善。據黛安及友人街頭所見,19個派發點當中,不少派發點至晚上七時仍未能把報紙全部派發出去,而其所言的全線「零食物語」派發點,過去三天絕大部分未見有該報派發。據黛安所知,「零食物語」不少店舖是在地鐵站內,根據地鐵所訂立的經營條件,根本是不容許這些店舖派發其他免費報紙的。
由此可見,《新晚報》這次雖如期復刊,會否有點「急就章」式匆匆上馬而欠缺周詳的部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08

舊樓重重包圍 景觀欠佳

1 : GS(14)@2016-01-22 01:43:02

【附近環境】被超過十幢舊樓重重包圍的西半山帝滙豪庭,周遭屋苑部份樓高達38層,估計大部份中低層單位住戶景觀與海景絕緣,僅有高層向東的A或B室住戶有機會透過薈萃苑及樂怡閣之間的罅隙享受窄角度海景。記者昨午到羅便臣道23號帝滙豪庭工地實地視察居住環境,建築工程仍處於起步階段,未見外貌雛形。現場舉目仰視,地盤各方被超過十座樓宇包圍,大部份樓宇樓高超過廿層。例如帝滙豪庭前方嘉兆臺及豪景閣樓高介乎24至38層,即使建築師於帝滙豪庭設計成鷹翼式,將單位側向東或北避免直視嘉兆臺,但仍無法解決單位景觀面壁、住戶私隱度欠佳的問題。即使景觀相對開揚的高層A及B室,日後仍只能夠從舊樓間中觀賞到窄角度維港景觀。對比同區現樓項目Cluny Park及璈珀,部份低層單位亦能夠享受到開揚西區海景,帝滙豪庭景觀上輸一大截,相信亦是後者開價相對較低的原因之一。



車位不足 位處名校網

帝滙豪庭提供70個住客車位,對比單位數目未達戶戶有車位。無法購得車位的住戶出入要靠專線小巴或巴士,至於沿半山扶手電梯由香港站步行至項目所在位置需時約20分鐘。項目位於名校區,屬11小學校網,包括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嘉諾撒聖心學校及嘉諾撒聖心學校等,至於中學則歸屬中西區校網,涵蓋英皇書院、聖保羅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121/194602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702

金管局何漢傑:英國 脫歐挑戰重重

1 : GS(14)@2016-10-11 07:47:46

【明報專訊】「 英國首相文翠珊於上周初表明將於明年3月底前啟動脫歐程序,受消息拖累,英鎊兌美元匯價上周再急挫,及至週五更「閃跌」至1.1841,屬31年來低位,收市跌幅收窄報1.2434。今期封面故事由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穩定監察主管何漢傑分析脫歐對英國貿易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帶來的挑戰。另外,自從英國公投脫歐後,市場料低息環境持續,湧向可望提供穩定收益的地產股及基建股,此一趨勢能否持續?本報專訪富蘭克林鄧普頓全球地產及基建證券主管Wilson Magee,分析全球地產股及基建股的投資機會。 」

金融管理局金融穩定監察主管何漢傑最近出席一投資講座,詳細分析目前與歐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英國,日後在脫歐過程將面對的一連串挑戰,當中包括可能長達10年的貿易談判,以及如何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關分析深入淺出,數據及理據俱備,值得讀者細讀。

明報記者 葉創成

何漢傑指出,全球化是近年環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並且已發展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階段,即是說,在某一產品的環球供應鏈中,不同國家根據本身相對優勢生產不同組件。他分析,由於不少生產程序已「碎片化」,故各國需要建立制度,令企業可根據該制度決定將不同組件交給哪些國家或企業生產。目前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佔其出口及入口金額近半,而不少國際金融機構更以英國作為進軍歐洲的橋頭堡,令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由於英國與歐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賴程度相當高,故英國脫歐問題的複雜性不容低估。

就脫歐後如何與歐盟維持貿易關係,何漢傑相信,最理想是採用「挪威模式」,即英國日後取得「歐洲經濟區地位」來進入「歐洲單一市場」。但目前挪威取得該經濟優待的同時,其實在政治上亦作出重大讓步,包括准許歐盟居民自由進出(Free Movement of People)該國。

他與英國的朋友瞭解,認為英國是次公投脫歐,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英國人不想歐洲人在其國境自出自入,並且對歐洲移民政策不滿,故英國在脫歐後料對歐盟居民進出設限;這樣的話,歐盟亦肯定不會讓英國以挪威這種「自己人」的身份進入歐洲單一市場,故挪威模式料不適用於英國脫歐後與歐盟的貿易協議。至於最不利的情況,是英國像其他大多數國家一樣,只可以世貿成員國的身份,與歐盟簽訂貿易協議,屆時雙方的貿易關係料大不如前。

脫歐貿易談判複雜 料兩年難有成果

何漢傑相信,歐盟在與英國磋商脫歐貿易條款的過程中,肯定不會讓英國好過,但亦同樣不想令英國出現危機,以免本身被拖累;故此,最終談判結果很可能在挪威模式及世貿模式中間落墨。即使這樣,由於有關談判範圍廣闊及過程複雜,料需要較長時間才可達成共識,「大國與大國之間貿易談判往往長達十年,故我大膽估計,如果英國與歐盟用傳統方法去磋商,基本上無可能在兩年時間內達成協議」。

另外,何漢傑指出,英國目前擁有的歐盟成員國身份,不單止可以自由進入「歐洲單一市場」,而歐盟作為政治體制,與其他國家簽訂的雙邊貿易協議,亦適用於英國;故目前英國與美國及中國進行貿易時,適用於歐盟的條款亦適用於英國,「但以後無大佬(歐盟)照住,英國是否需要與其主要貿易夥伴重新簽訂雙邊貿易協議呢?如果是的話,這可能對英國貿易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英國佔歐金融服務市場四分之一

倫敦於脫歐後能否保持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市場另一關注焦點。何漢傑分析,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中一個主要功能是向歐洲提供資金融通,「目前歐盟28國約四分之一金融服務,由英國提供,當中大部份估計由倫敦貢獻,涉及服務包括離岸銀行、外匯交易、衍生工具、保險產品及資產管理等」。

目前金融服務貢獻英國GDP約7%,而英國銀行現可認領的歐盟資產(Claim on EU's Asset by UK Banks)佔英國GDP的比率更高達24%,反映很多外國人通過英國銀行投資歐盟各國,所以歐盟與英國在金融上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過,何漢傑強調,倫敦能夠成功扮演上述角色,原因之一是建基於歐盟現有制度的安排,特別是通行證安排(passport arrangement),「雖然歐盟有多個成員國,但其對金融機構的監管要求理論上是一致的。換言之,銀行、證券行、基金公司及信託公司只要在歐盟其中一個成員國取得牌照,並且在當地成立法人機構,便可以在歐盟境內向客戶提供受監管的金融服務。由於享有上述便利,目前很多國際金融機構選址以倫敦作為歐洲總部後,便可以在歐盟其他國家開設分行,甚至不設分行亦可以跨境向歐盟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若失通行證 或動搖金融中心地位

惟何漢傑指出,隨著英國決定脫歐,便意味「以前建立的制度將被抹走」,跟著便要建立新制度,屆時英國能否保留通行證安排屬關鍵,他以資產管理行業為例說明,「通行證安排在基金界很重要,因為某一基金只需要在歐盟某國註冊,便可以在歐盟其他國家銷售,而目前很多歐洲基金都是在英國註冊,亦有不少基金經理在倫敦工作。隨著英國脫歐,這些基金及基金經理是否要轉移至巴黎或法蘭克福呢?比較理想的情況是,英國與歐盟達成協議,確認雙方的監管制度均達到對方要求,現況便可以維持不變。」

但有關談判其實涉及很多政治考量,例如歐盟便一直不肯承認其與美國在場外交易(Over The Counter, OTC)市場的監管制度達一致性。故此,英國要在脫歐後繼續取得通行證安排,並且繼續作為聯繫歐洲與世界資金融通的國際金融中心,並不是一件易事。何漢傑最近與英國銀行家及基金經理溝通,他們對是否將歐洲總部撤離倫敦亦「十五十六」,因為首先目前《里斯本條約50條》尚未啟動;第二即使啟動後亦磋商需時。但是他們已開始考慮是否需要在倫敦以外另設法人機構,例如在巴黎或法蘭克福設立附屬公司(Subsidiary),並且申請經營牌照,因為在英國失去通行證安排後始這樣做便太遲。

最大美元離岸中心地位亦要關注

何漢傑續說,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另一角色,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美元中心。他解釋,由於美國本身稅制的原因,產油國出售石油取得美元後,一般不會將美元回流美國,而是存放於美元離岸中心,而英國是其中一個主要的落腳地。英國脫歐後倫敦能否繼續保持此一地位,亦值得密切關注。

綜合上述分析,《Money Tuesday》相信,英鎊匯價上周劇烈波動並非事出無因,預料其尋底之旅亦尚未完結,投資者宜作出適當部署,包括暫時避免沾手英鎊。

[封面故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24&issue=20161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435

財經評論 :無現金化阻礙重重

1 : GS(14)@2017-07-09 03:53:12

新加坡向無現金社會(cashless society)推進又高咗個層次,當地銀行公會聯合各大銀行推出小額即時轉賬服務PayNow,在手機銀行應用程式撳個電話號碼,轉賬去任何一間銀行都得,服務下周一推出。其實新加坡早於2014年時已經有名為「FAST」的小額轉賬服務,每日最多可轉5,000坡元(約2.8萬港元),不過需要對方的銀行戶口號碼,呢樣嘢考起咗唔少人。到現在新服務PayNow,係由當地銀行公會牽頭,主要銀行包括星展、華僑、大華、馬來亞、花旗、滙豐、渣打都有參加。以後用戶只需要撳對方電話或身份證號碼,確認轉賬前,會見到接收方名字,無誤即可發出。若果同一項服務喺香港推出,不少具香港特色的私隱恐懼症就會發作,例如質疑為甚麼可以對方身份證號碼作為傳送認證?傳送前為甚麼會讓你知道我的名字?事實上,身份證號碼只是其中一個傳送選項,不喜歡大可使用電話號碼替代。另一項令香港金融科技停滯不前,就是銀行鬼打鬼問題,滙豐、恒生自成一派;渣打、中銀香港等其他銀行組成的銀通網絡又是另一派系,簡單如拿着渣打提款卡到滙豐提錢,亦被收取手續費。但反而滙豐在新加坡與其他銀行能夠合作,在香港卻不能。事實上,銀通早於去年初已推出小額轉賬系統JETCO Pay P2P,同樣是按對方電話號碼即付,不過並非所有銀通網絡銀行均有參與,加上未能轉賬去滙豐、恒生,統統缺點下等於廢了近七成武功。滙豐、恒生自家的轉賬易設計簡單,但仍不能轉賬到銀通網絡;而即使滙豐推出PayMe,兼容所有銀行,但使用前要先下載應用程式、申請戶口、綁定信用卡等,看似簡單,但在金融科技世界,一個程序都嫌多。金管局正在籌備的快速支付系統,功能令人期待,但銀行應用該系統後,能否設計到簡單、便捷,令人擔憂,系統明年才會推出,意味又再慢新加坡一步,令人嘆氣。記者:周家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7/200812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573

匯璽II套房浴室「機關重重」

1 : GS(14)@2017-11-15 10:30:26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772&issue=20171115
【明報專訊】新地(0016)南昌站匯璽II,繼日前向傳媒開放實用1509方呎4房大戶示範單位後,昨日再開放另一款交樓標準示範單位予傳媒參觀,相關單位以3A座38樓B室為藍本,實用面積1320方呎,屬4房雙套連工作間及洗手間間隔。

單位最吸睛設計,是其中一間套房的浴室設有多扇門,住戶可隨意轉換成客廁或套廁;舉例說,住戶可沿單位走廊穿過第一扇木門,到達浴室的坐廁和臉盆;此外,浴室中央有另一扇深色門分隔如廁區與淋浴區,做到乾濕分離效果,而該淋浴區則設有另一臉盆及淋浴間。與此同時,浴室亦設有另一扇木門通往睡房,關上通往客廳的門後,可變身成套房浴室。

可隨意轉換客廁或套廁

新地代理總經理陳漢麟表示,上述多門設計是留意到客人需求,而此設計變化多,亦可令浴室具更多用途。至於上述戶型,實用面積1254至1320方呎,數量佔全盤1188伙約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2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