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金管局何漢傑:英國 脫歐挑戰重重

1 : GS(14)@2016-10-11 07:47:46

【明報專訊】「 英國首相文翠珊於上周初表明將於明年3月底前啟動脫歐程序,受消息拖累,英鎊兌美元匯價上周再急挫,及至週五更「閃跌」至1.1841,屬31年來低位,收市跌幅收窄報1.2434。今期封面故事由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穩定監察主管何漢傑分析脫歐對英國貿易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帶來的挑戰。另外,自從英國公投脫歐後,市場料低息環境持續,湧向可望提供穩定收益的地產股及基建股,此一趨勢能否持續?本報專訪富蘭克林鄧普頓全球地產及基建證券主管Wilson Magee,分析全球地產股及基建股的投資機會。 」

金融管理局金融穩定監察主管何漢傑最近出席一投資講座,詳細分析目前與歐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英國,日後在脫歐過程將面對的一連串挑戰,當中包括可能長達10年的貿易談判,以及如何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關分析深入淺出,數據及理據俱備,值得讀者細讀。

明報記者 葉創成

何漢傑指出,全球化是近年環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並且已發展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階段,即是說,在某一產品的環球供應鏈中,不同國家根據本身相對優勢生產不同組件。他分析,由於不少生產程序已「碎片化」,故各國需要建立制度,令企業可根據該制度決定將不同組件交給哪些國家或企業生產。目前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佔其出口及入口金額近半,而不少國際金融機構更以英國作為進軍歐洲的橋頭堡,令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由於英國與歐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賴程度相當高,故英國脫歐問題的複雜性不容低估。

就脫歐後如何與歐盟維持貿易關係,何漢傑相信,最理想是採用「挪威模式」,即英國日後取得「歐洲經濟區地位」來進入「歐洲單一市場」。但目前挪威取得該經濟優待的同時,其實在政治上亦作出重大讓步,包括准許歐盟居民自由進出(Free Movement of People)該國。

他與英國的朋友瞭解,認為英國是次公投脫歐,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英國人不想歐洲人在其國境自出自入,並且對歐洲移民政策不滿,故英國在脫歐後料對歐盟居民進出設限;這樣的話,歐盟亦肯定不會讓英國以挪威這種「自己人」的身份進入歐洲單一市場,故挪威模式料不適用於英國脫歐後與歐盟的貿易協議。至於最不利的情況,是英國像其他大多數國家一樣,只可以世貿成員國的身份,與歐盟簽訂貿易協議,屆時雙方的貿易關係料大不如前。

脫歐貿易談判複雜 料兩年難有成果

何漢傑相信,歐盟在與英國磋商脫歐貿易條款的過程中,肯定不會讓英國好過,但亦同樣不想令英國出現危機,以免本身被拖累;故此,最終談判結果很可能在挪威模式及世貿模式中間落墨。即使這樣,由於有關談判範圍廣闊及過程複雜,料需要較長時間才可達成共識,「大國與大國之間貿易談判往往長達十年,故我大膽估計,如果英國與歐盟用傳統方法去磋商,基本上無可能在兩年時間內達成協議」。

另外,何漢傑指出,英國目前擁有的歐盟成員國身份,不單止可以自由進入「歐洲單一市場」,而歐盟作為政治體制,與其他國家簽訂的雙邊貿易協議,亦適用於英國;故目前英國與美國及中國進行貿易時,適用於歐盟的條款亦適用於英國,「但以後無大佬(歐盟)照住,英國是否需要與其主要貿易夥伴重新簽訂雙邊貿易協議呢?如果是的話,這可能對英國貿易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英國佔歐金融服務市場四分之一

倫敦於脫歐後能否保持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市場另一關注焦點。何漢傑分析,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中一個主要功能是向歐洲提供資金融通,「目前歐盟28國約四分之一金融服務,由英國提供,當中大部份估計由倫敦貢獻,涉及服務包括離岸銀行、外匯交易、衍生工具、保險產品及資產管理等」。

目前金融服務貢獻英國GDP約7%,而英國銀行現可認領的歐盟資產(Claim on EU's Asset by UK Banks)佔英國GDP的比率更高達24%,反映很多外國人通過英國銀行投資歐盟各國,所以歐盟與英國在金融上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過,何漢傑強調,倫敦能夠成功扮演上述角色,原因之一是建基於歐盟現有制度的安排,特別是通行證安排(passport arrangement),「雖然歐盟有多個成員國,但其對金融機構的監管要求理論上是一致的。換言之,銀行、證券行、基金公司及信託公司只要在歐盟其中一個成員國取得牌照,並且在當地成立法人機構,便可以在歐盟境內向客戶提供受監管的金融服務。由於享有上述便利,目前很多國際金融機構選址以倫敦作為歐洲總部後,便可以在歐盟其他國家開設分行,甚至不設分行亦可以跨境向歐盟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若失通行證 或動搖金融中心地位

惟何漢傑指出,隨著英國決定脫歐,便意味「以前建立的制度將被抹走」,跟著便要建立新制度,屆時英國能否保留通行證安排屬關鍵,他以資產管理行業為例說明,「通行證安排在基金界很重要,因為某一基金只需要在歐盟某國註冊,便可以在歐盟其他國家銷售,而目前很多歐洲基金都是在英國註冊,亦有不少基金經理在倫敦工作。隨著英國脫歐,這些基金及基金經理是否要轉移至巴黎或法蘭克福呢?比較理想的情況是,英國與歐盟達成協議,確認雙方的監管制度均達到對方要求,現況便可以維持不變。」

但有關談判其實涉及很多政治考量,例如歐盟便一直不肯承認其與美國在場外交易(Over The Counter, OTC)市場的監管制度達一致性。故此,英國要在脫歐後繼續取得通行證安排,並且繼續作為聯繫歐洲與世界資金融通的國際金融中心,並不是一件易事。何漢傑最近與英國銀行家及基金經理溝通,他們對是否將歐洲總部撤離倫敦亦「十五十六」,因為首先目前《里斯本條約50條》尚未啟動;第二即使啟動後亦磋商需時。但是他們已開始考慮是否需要在倫敦以外另設法人機構,例如在巴黎或法蘭克福設立附屬公司(Subsidiary),並且申請經營牌照,因為在英國失去通行證安排後始這樣做便太遲。

最大美元離岸中心地位亦要關注

何漢傑續說,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另一角色,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美元中心。他解釋,由於美國本身稅制的原因,產油國出售石油取得美元後,一般不會將美元回流美國,而是存放於美元離岸中心,而英國是其中一個主要的落腳地。英國脫歐後倫敦能否繼續保持此一地位,亦值得密切關注。

綜合上述分析,《Money Tuesday》相信,英鎊匯價上周劇烈波動並非事出無因,預料其尋底之旅亦尚未完結,投資者宜作出適當部署,包括暫時避免沾手英鎊。

[封面故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24&issue=20161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4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