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奧巴馬醫改成效如何?請先把癱瘓的系統搞好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650

在美國兩黨政府停擺,債務上限對持中,一個最核心且繞不過去的問題自然是奧巴馬醫改法。

但是這個法案自10月1日正式生效期就技術故障不斷。《經濟學人》懷疑,奧巴馬政府是否有能力,達成其向美國窮人普及醫保覆蓋的改革努力。

在10月1日《奧巴馬醫改法》實施的頭三天,註冊申請醫保的Healthcare.gov網站就被擠爆。

有想參保的人士詢問是否有資格參加保險時,政府幫助人員的答覆是,

「如果網站恢復工作,我們會打電話告知你」。

美國政府官員稱在短時間內有太多人登錄了網站:3天內有860萬人訪問了Healthcare.gov。難道那些一直在竭力遊說奧巴馬醫保好處的官員,沒有對民眾的需求有所準備?

即便技術故障可以被修復,奧巴馬醫改法仍存在實施上的難題。

奧巴馬醫改法目標是擴大廉價保險的覆蓋面。它補貼那些原先負擔不起保險的窮人,並禁止保險公司向那些有病的人收更多的保費。結果造成那些有病患的人更傾向申請醫保;而那些年輕或者健康的人,可能會因為手續麻煩等原因放棄申請。

如果這種局面發生,被納入奧巴馬醫改的保險人會發現,它們的保險池不成比例的偏向由患有疾病和其他高風險投保人構成,這會迫使保險公司提高整體保費。這就好造成一個死循環:因為整體保費提高會讓年輕人和健康人群更不願意投保,儘管這些人將必須因為不參加保險繳納罰款。

事實上《奧巴馬醫改法》的成敗取決於有多少人願意參保。所以有非盈利組織NGO,保險公司和一些州正全力鼓勵人們參加。

一個稱作「參保美國」的非盈利組織,通過篩選數據,挨家挨戶敲那些不參保美國人的門進行遊說。不過《經濟學人》說,這一切努力奏效的前提,是奧巴馬政府先把自己的這套軟件系統做的好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12

一件商業結盟案談三年 系統整合兩個月內搞定 全家搶下淘寶結盟的三大利器

2013-11-04  TWM
 
 

 

看準淘寶網已是全球網購平台龍頭,全家便利商店率先與其合作,提供台灣買家「網購店取服務」。看似簡單的合作,背後卻是長達三年的密切討論與溝通,才得以促成這段結盟。

撰文‧許瓊文

最近,在各大網路平台都可以看到醒目的橘色廣告,「淘寶下單,全家取貨」,以後在中國淘寶網買東西,約四到七天後就可以就近在全家便利商店拿貨。台灣網友們認為,這是今年度最殺的商業結盟案,不僅讓全家氣勢如虹,更有改變台灣電子商務生態的影響力。

為了迎接淘寶網一年一度大特賣(十一月十一日,光棍節),全家上下嚴陣以待,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他們正在模擬,萬一爆量,便利商店無法再塞貨時,該如何危機處理。

壓力雖然很大,但是全家便利商店 E-Retail事業部部長林志清一點也不以為意,因為為了與淘寶合作,這一天,全家已經等了三年。這三年期間,林志清帶著六人團隊,往返大陸杭州的淘寶總部、香港以及深圳近十次,「這是一件大工程,為了讓買家覺得無縫接軌,全家與淘寶突破了多項挑戰。」林志清說。

磨耐性

帶團隊施展說服力

一開始,林志清帶著團隊到杭州,敲淘寶的大門,提出到店取貨服務的構想,但是因為兩個企業文化、消費者習慣不同,一直沒能說服淘寶網接受。「他們很難想像為什麼台灣買家要到超商取貨?在中國大陸網購都採取宅配,到店取貨在他們看來是難以理解的服務。」林志清說。

所幸,淘寶海外事業部總監李芃君是台灣人,她了解網購店取服務很受歡迎,因此率先支持這次合作。洽談的窗口能夠理解全家的提議,對整體合作來說非常有利,但這只是一開始,再來還必須獲得淘寶內部的支持。

負責實際執行這項合作任務,全家E-Retail事業部金融服務品類資深經理王啟丞也說,淘寶是中國第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網拍業者,人家為什麼要和你合作?

對於這個巨人,由林志清帶領的全家電子商務團隊,發揮了極大的說服力,「我們是第一個向淘寶提出合作的海外公司,雖然台灣很小,但是電子商務的應用相當發達,在與全家合作前,早就擁有很多台灣買家了,淘寶與全家合作,可以作為第一個境外市場的嘗試,全家這麼積極,淘寶為什麼不?」林志清說。

此外,全家在上海、杭州、蘇州、廣州進駐,對於物流、配送以及實體店鋪的經營,都是最好的成績證明,讓淘寶信賴。「近兩年,拓展海外市場成為淘寶的發展策略,希望與全家的合作是一個開端,最重要的是,我發現全家團隊對於這個合作充滿熱情,而且一直鍥而不捨,讓我印象深刻。」李芃君說。

比嚴謹

選物流商評估討論兩年

雖然初步說服淘寶同意,透過第三方物流轉運,將運送到台灣的貨品集中出貨到全家的發貨倉,但是這樣對消費者來說並不方便,「買家必須在選完商品後,再選擇物流方式,換句話說,就是把『宅配』或是『店取』當做一個商品,各自分開付款。」王啟丞說。

如此一來,對買家來說是多了一道手續,不但麻煩,也相對沒有保障,因為只能在淘寶上看到賣方顯示將貨物寄出,但是貨目前送到哪裡,什麼時候可以拿就完全無法追蹤,若是遇到不肖的物流商,商品沒有寄達也求訴無門。

對於電子商務而言,使用者經驗非常重要,讓使用者在購物平台留下良好的經驗,是淘寶網能夠躍升為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平台的關鍵。正因為如此,淘寶從被動轉為主動,更積極地主導整起合作案。

於是淘寶擬了一份物流商名單,供全家選擇,「我們看了非常多家,其中酷悠悠在淘寶線上的服務品質,評價最高。」林志清說。

不只如此,全家更重視合作的積極度,酷悠悠為了與全家合作,換了新的倉庫,將原本幾百坪的倉庫,擴大到三千坪以上的空間,提供更大的胃納量,來因應台灣的訂單。

經過長達兩年的來往討論,最終決定由酷悠悠負責集中所有賣家的貨品,轉發到台灣再由全家的物流系統接手。但是,解決第三方物流端合作對象,隨即而來的更大挑戰在於系統整合,還有與時間賽跑。

拚速度

上百人投入系統開發

全家便利商店提供的是實體店鋪的服務,而淘寶網則重視網路店鋪的虛擬經驗,但是兩方虛實整合的過程,並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

事實上,整體合作一直到今年的七月底才完全敲定,林志清的團隊也才同時間向全家內部進行報告。「淘寶問全家,九月底上線可以嗎?我回答,沒問題,其實那時候台灣全家總部還完全不知情。」王啟丞坦言。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王啟丞與所有跨部門的同事,不斷開會討論,溝通所有細節,物流怎麼接貨?資訊流怎麼整合?如何確定送來的貨品就是買家訂的那一個?「甚至在訂單上要用繁體字還是簡體字,都被拿來討論,最後因為字體是從淘寶網站輸入的,因此還是維持簡體字的使用,諸如此類的細節我們都討論過。」王啟丞回憶,這段時間就和創業初期一樣,非常辛苦。

「光是全家就花了上百人的團隊,包括系統運用、店鋪系統開發、系統工程等部門,還有帳務系統、管理系統開發等等,都在兩個月內快速完成,且測試成功。」王啟丞語氣中充滿著成就與驕傲。

淘寶希望所有的物流訊息,可以在網路、手機App上即時查詢、通知,讓消費者零時差地了解貨物運送的進度。「即時的資訊流掌握,每一個節點,貨品已經到達轉運倉,或是已經通關,還是已到達全家店裡,買家都可以透過手機即時掌握。」李芃君說,即時透明的訊息,一直是淘寶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原因。

單單為了實現這個簡單的概念,淘寶、酷悠悠以及全家的所有內部物流管理系統都必須串接起來。李芃君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全家每家店都有一定的容納量,如果店裡面的貨品多過店內可容納的量,就要馬上提示,提醒買家並推薦其他店,讓買家可以立即選擇;相反地,若店裡的貨物被取走,空出空間來,也要馬上將訊息回傳。

衝業績

活動衝量上看一六五萬物件淘寶一年一度的年度大特賣(光棍節)即將來臨,「去年光棍節淘寶做到七千萬到八千萬張訂單、創下將近一兆台幣的營業額。」李芃君說。為了迎接大筆訂單,全家便利商店也屏息以待,做好萬全準備,目前全家每月店取的物件量高達一五○萬件,在完成與淘寶的合作後,林志清保守預估此項創新服務,將帶動全家便利商店「店取」業績成長一成以上,來到一六五萬件。

「不只是有更多的貨品透過全家享有到店取貨服務,我們更看重來店取貨的人潮,順便帶入店內的消費,這才是背後的真正商機。」林志清期待地說。

淘寶下單全家取貨—— 全家淘寶店取流程圖

淘寶網上拍下商品

買家使用「國際轉運服務」,選擇全家超商到店取貨賣家將商品發貨到酷悠悠深圳的轉運倉轉運倉主動為消費者進行合併包裹服務,以節省運費買家收到發貨到轉運倉的手機簡訊,上網支付運費選擇取貨點轉運倉發貨到台灣全家的發貨倉買家收到貨到通知簡訊,到最近的全家取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09

【熱點】國務院出臺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決定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4/57129.html

i黑馬12月14日報道,國務院日前發布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全文如下:國務院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國發〔2013〕4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為更好地發揮金融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支持作用,進一步拓展民間投資渠道,充分發揮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的功能,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按照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精神和國務院第13次常務會議的有關要求,現就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作出如下決定。一、充分發揮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功能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是經國務院批準,依據證券法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境內符合條件的股份公司均可通過主辦券商申請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開轉讓股份,進行股權融資、債權融資、資產重組等。申請掛牌的公司應當業務明確、產權清晰、依法規範經營、公司治理健全,可以尚未盈利,但須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所披露的信息應當真實、準確、完整。二、建立不同層次市場間的有機聯系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公司,達到股票上市條件的,可以直接向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交易。在符合《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國發〔2011〕38號)要求的區域性股權轉讓市場進行股權非公開轉讓的公司,符合掛牌條件的,可以申請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開轉讓股份。三、簡化行政許可程序掛牌公司依法納入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股東人數可以超過200人。股東人數未超過200人的股份公司申請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證監會豁免核準。掛牌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且發行後證券持有人累計不超過200人的,證監會豁免核準。依法需要核準的行政許可事項,證監會應當建立簡便、快捷、高效的行政許可方式,簡化審核流程,提高審核效率,無需再提交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四、建立和完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建立與投資者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相適應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中小微企業具有業績波動大、風險較高的特點,應當嚴格自然人投資者的準入條件。積極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隊伍,鼓勵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市場,逐步將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建成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證券交易場所。五、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證監會應當比照證券法關於市場主體法律責任的相關規定,嚴格執法,對虛假披露、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采取監管措施,實施行政處罰。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要制定並完善業務規則體系,建立市場監控系統,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和設施,保障技術系統和信息安全,切實履行自律監管職責。六、加強協調配合,為掛牌公司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統籌協調,為中小微企業利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市場建設中涉及稅收政策的,原則上比照上市公司投資者的稅收政策處理;涉及外資政策的,原則上比照交易所市場及上市公司相關規定辦理;涉及國有股權監管事項的,應當同時遵守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規定。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建立健全掛牌公司風險處置機制,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國務院2013年12月13日(此件公開發布)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i黑馬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732

【新三板】中環系統黎宏:新三板擴容,可以並購上創業板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5/57142.html

黎宏是天津開發區中環系統電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2013年10月,中環系統成功掛牌新三板。2013年12月14日,在《創業家》&i黑馬新三板沙龍現場。他分享了自己上新三板的心得體會。他希望別的創業公司老總在申請新三板掛牌前,一定要重視細節,比如如何選擇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他還向I黑馬表達了自己對新三板擴容的看法:新三板擴容是大勢所趨。我也是剛剛聽說下午(國務院)已經宣布擴容到全國了。要不說我幸運呢,本來覺得自己慢了,計劃4月份就過了,6月份就掛牌,結果三個多月以後,我才上的。以後(要上新三板)肯定要排隊,補貼不會像現在這麽多,(所以上新三板)越早越好。(《創業家》&i黑馬註: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券商手上的排隊上新三板的企業數已經超過2000家。)為什麽上新三板,除了那些顯而易見的好處。很多做企業的人都是這麽想的:你想想,我現在剛剛幾千萬(收入),如果要幹到3個億,我得幹到猴年馬月,所以我想找到幾個合作者,他們也想上市,這樣三家(企業)財務報表合在一起,一起去創業板上市。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之後,就可以在新三板的體系下,合法合規地做並購了。在新三板上做並購,流程規範透明,而且有退出機制,不容易起糾紛。現在擴容了,我的並購有了更多的選擇,這是好事。(《創業家》&i黑馬註:除了黎宏的這種在新三板體系內的並購模式外,還有新三板企業並購非三板企業的情況。因為目前新三板的平均市盈率是20倍,假設有一家企業的凈利潤是1000萬,那麽它的估值就是2億。現在有一家企業線下是 500萬的凈利潤,由於線下市盈率是5到8倍,那麽它的估值就是4000萬元,這個時候,新三板企業往往可以通過換股,分文不花地去並購非三板企業的優質資產,而非三板企業的經營者本著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往往也願意通過股權置換完成並購。這個時候,三板企業的凈利潤是1500萬,估值變成了3億元,所有股東手握的股權價值也水漲船高了。不過,相比於新三板市場的積極並購暢想,證監會的並購重組監管規則還在制定中――參看《新三板擴容,證監會是怎麽想的》)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i黑馬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35

火災焚毀阿根廷銀行系統檔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450

這是一個無比意外的巧合,在出臺阿根廷銀行外匯儲備法案的當天,2月5日,也是阿根廷央行儲備賬目將被公開審核的同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將一切檔案連同9條生命一起付之一炬。 華盛頓郵報消息,這場位於Iron Mountain倉庫的火災非常嚴重,消防員花費數小時時間才勉強控制住火勢,而被火災波及到的房屋幾乎都化為了一片廢墟。火災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確,但有人懷疑這和近日處在風口浪尖上的銀行外匯儲備法案及費爾南德斯總統有關。 就在此前一天,所有的目光還都聚焦於阿根廷銀行儲備公正的問題上。 近日,阿根廷官方已經公布了銀行儲備的初值。盡管這個數字是“初步且有待調整的”,但卻任何外界的估值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有研究者認為,這或許是阿根廷政府通過操縱“儲備估值”以控制市場預期的手段,而阿根廷銀行儲備的真實數據我們很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了。如果這種猜想是真的,那麽不得不說,費爾南德斯總統和她的內閣導演的這場危險遊戲很可能會引火燒身。 隨著阿根廷正在經歷的收支危機有所緩和,在此時出現操縱官方統計數據的消息對於亟需公眾信心支持的外匯改制是非常不利的。 也就在2月5日,阿根廷政府公布了國內銀行持有外匯的限額,規定每家銀行持有的外匯期貨合約不得超過總資產的10%,所有銀行必須在4月30日前遵守該決議完成資產配置。 同一天,火災發生了。有9人在大火中喪生,另有7人受傷、2人下落不明;起火的Iron Mountain倉庫中存放有遍及36個國家、超過15萬家公司及組織的信息資料。而令人不解的是,這個配備有多重防火系措施,包括了最先進的自動探測滅火系統的國家級倉庫就在短短數小時間被焚毀得一幹二凈。 唯一的好消息是,事發的地點安裝有監控探頭。這些錄像將在之後的司法調查中作為證據使用,或許能由此發現這場火災背後真正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81

圖解中國影子銀行系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481

影子銀行不是中國獨有,但近兩年中國迅速擴展的影子銀行已經引起國內外多方關注。去年年中,華爾街見聞曾總結華爾街多家投行的圖表分析,展示中國信貸泡沫的風險。比如渣打銀行分析師提到,使用槓桿的中國企業數量居亞洲之首,中國信貸增速也居亞太地區首位。

下圖來自渣打銀行,最左側的柱形代表2012年中國的上市企業負債與未計息稅折舊及攤銷利潤(EBITDA)之比。

信贷, 信贷泡沫, 影子银行, 新增人民币贷款, 社会融资,中国

去年中國社會融資達到17.29萬億元的年度歷史最高水平,信託公司和其他影子銀行實體提供貸款增至創紀錄的5.2萬億元左右,佔社會融資總額的30%。

信贷, 信贷泡沫, 影子银行, 新增人民币贷款, 社会融资,中国

在中國央行公佈去年全年融資數據時,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年也提到,既要看到影子銀行的積極作用,也要看到它的風險所在。

本月法國興業銀行的報告警告,為竭力擺脫信貸推動增長的經濟模式,著力打擊信貸泡沫、採取去槓桿行動的中國政府可能因判斷失誤而導致硬著陸。

如果發生硬著陸,中國GDP年增長可能大跌至2%。受此影響,中國硬著陸一年後,全球增長可能減少1.5%。

硬著陸只是一種較壞的預測結果。真正的問題也許還是,影子銀行自身的融資機制會讓這個系統更加不堪一擊。

美國經濟學家、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Michael Pettis)最近這樣評價:

影子銀行系統的增長與收縮通常有很強的親週期性,所以,可能在世道好的時候表現得比預期的好,在世道差的時候比預料的還糟。

中國的影子銀行發展到了什麼地步?光用數據堆砌還不夠直觀。金融商業類數字雜誌Quartz用美銀美林整理的數據製作了以下圖表,它讓我們看到了影子銀行的一種主要形式——理財產品(WMP)在中國迅速擴大規模的勢頭。

信贷, 信贷泡沫, 影子银行, 新增人民币贷款, 社会融资,中国

理財產品一般利息較高,之所以能獲得較高的回報,一個原因在於這種產品實質上是風險較高的銀行貸款。

下圖展示了影子銀行的貸款週期。

信贷, 信贷泡沫, 影子银行, 新增人民币贷款, 社会融资,中国

要理解上圖的週期不能不提中國銀行業的一把重要「保護傘」——存款準備金率,簡稱存准率(RRR)。

存准率是央行硬性要求金融機構按一定比例留存的存款。一旦銀行的貸款違約,這部分資金可以用來保證銀行依然擁有足夠的流動性。

中國的大型金融機構存准率為20%,查看維基百科的多國存准率對比圖表可以發現,這個水平在國際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所以,存准率也常用來作為中國銀行業仍處健康水平的一個理由。

存准率越高,貸款可能產生的新增信貸就越少,也就是所謂的貨幣乘數(money multiplier)越低。

中國政府保持較高的存准率可以避免貨幣供應增加過多。以下可以看到推行不同存准率出現的幾種信貸增長情境。

信贷, 信贷泡沫, 影子银行, 新增人民币贷款, 社会融资,中国

但如果企業不再把資金存入銀行,而是用來投資理財產品,結果就不同了。

理財產品屬於銀行的表外業務,說白了不會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所以存准率的要求對理財產品並不適用。

比如要是花100元買一款理財產品,就是完完全全貸款100元給一家公司,理論上那家公司可以用這100元再投資另一款理財產品,前提是第二款理財產品提供的利息比第一筆貸款的高。

要是按存准率的要求,100元銀行存款最開始只能投入80元放貸,兩輪借貸下來合計貸款180元,這就比影子銀行系統的兩輪貸款總額少了20元。

換句話說,理財產品的存准率等於零,它產生的信貸可能比正式存款帶來的新增信貸多得多。

下圖展示了5萬元人民幣分別通過正式銀行系統和影子銀行系統產生的信貸規模。

信贷, 信贷泡沫, 影子银行, 新增人民币贷款, 社会融资,中国

自理財產品熱銷以來,信貸增長速度遠超存款增速。

銀行存款幾乎沒怎麼增多,可銀行放貸的規模還超過了以往的水平,以至於一些分析師懷疑正式渠道的貸款已經完全和影子信貸混合在一起。

下圖的社會融資總額包括正式貸款、企業發債、股權融資和影子銀行融資。

信贷, 信贷泡沫, 影子银行, 新增人民币贷款, 社会融资,中国

中國政府有理由抑制這種理財產品投資推動的影子銀行貸款增長,因為這種貸款風險太高。

但佩蒂斯認為,堵塞影子銀行渠道可能導致意外的後果。

佩蒂斯預計:

同樣的機制將迫使中國央行採取計劃外的「緊縮」,目的是要重新控制住影子銀行系統。

由此產生的影響會是將一種親週期性很強的機制注入國家的資產負債表,那將增加上行和下行兩方面的波動性。

如果佩蒂斯的預測沒錯,為了抵消信貸增長急劇下滑的影響,中國政府今後需要貨幣寬鬆,允許在打擊影子貸款的同時增加正式貸款。

中國央行當然有工具放寬貨幣,但如果時機不對,形勢可能就會惡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32

【幹貨】怎樣完成對公司戰略的系統思考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4/58963.html

戰略是企業根據其外部環境及內部資源和能力的狀況,為求得企業生存和長期穩定發展,不斷地獲得新的競爭優勢,對企業發展目標、達到目標的途徑和手段的總體謀劃。當你思考一個公司戰略規劃的時候,會從哪幾個方面展開分析?本文將淺析怎樣完成對公司戰略的系統思考。文/和君咨詢集團董事長 王明夫1、工作計劃:我應該從哪些方面思考一個“統領全局、綱舉目張、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未來五年、三年或一年的工作計劃應該怎樣制定?幹什麽、怎麽幹、為什麽幹?可以達到什麽樣的戰略目標和業績目標,怎樣達到?2、基業長青:如何打造百年老店、實現基業長青?3、業務結構:我應該進入哪些業務領域、退出哪些業務領域?怎樣進入、怎樣退出?針對我的情況,最優的業務結構是怎樣的?為什麽?調整和優化業務結構應該考慮哪些因素?世界商業史上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的業務結構有哪些可資借鑒甚至模仿的成功模式,有哪些需要提防的失敗陷阱?4、商業模式:我的商業模式是否合理而有效,是否存在改進空間,空間有多大,怎樣改進?是否需要徹底變革、轉型或升級,怎樣變革、轉型和升級?這種商業模式的關鍵成功要素是什麽,怎樣占領和打造這些關鍵成功要素?5、競爭分析:我所在行業的標桿企業有哪些?它們為什麽成功?我應該學習他們什麽?我的商業模式的競爭要害和成功要點是什麽?我所面臨的競爭態勢將怎樣演變?競爭對手是誰、在哪里、他們的競爭策略和競爭優勢是什麽?我和競爭對手相比,優勢是什麽、差距在哪里?我的競爭戰略、模式和策略應該怎樣選擇?我如何展開價值鏈競爭?6、機會分析:我面臨哪些機會,產業的機會和資本市場的機會?我怎樣去抓住這些機會?可資借鑒和模仿的案例有哪些?7、能力、資源與威脅分析:我的核心能力和資源是什麽?我的弱勢和威脅是什麽?這些能力和資源、弱勢和威脅意味著什麽?它們能影響我走向哪里、走多高、走多遠?8、戰略實施(職能戰略):我的資本結構、組織系統和管理體系是否與我的業務戰略和商業模式適配?需要怎樣改進、優化、變革或升級?我的戰略實施要點在哪兒?怎樣建立起戰略實施的保障、測評和反饋體系?9、國際化與全球化:我是否應該進入國際市場,什麽時候進入,先進入哪個國家或區域,怎樣進入?我的國際化和全球化戰略應該怎麽做?其間的風險怎樣評估,如何防範?10、並購擴張:我是否應該啟動產業整合和並購重組戰略?是橫向的產能和市場份額整合,還是縱向的價值鏈整合?如何識別和評估整合與並購的機會?如何選擇、調查和估值並購目標?如何設計並購策略和交易結構?如果利用資本市場的周期與機制實現並購成長?11、系統思考:我怎樣完成關於企業的終極思考: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我怎樣去?12、知識學習與能力發育:我怎樣思考和規劃自己的發展戰略?我應該具備什麽樣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以便我能完成關於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系統思考?怎樣的閱讀結構、學習計劃可以幫助我建立這樣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明夫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82

科技股之外的智能控電系統 - 博耳電力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27.html

近日最熱門的投資板塊,偏重科技和醫藥。上週的文章提及炒股不炒市,那麼香港在這多事之秋,如《明報》前總編劉進圖光天化日被斬殺,情況危殆,歹徒就似公然向全香港人挑釁;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受薪開會,卻於會議期間在iPad 看年輕美女性感照...  還有甚麼穩陣兼有前景且值得投資的公司?

高新科技和生物醫藥之外,售賣智能配電設備的博耳電力(1685),值得留意並買入。其健康指數達80分,而2013年半年業績顯示勢頭良好(達7分),

毛利率:28%
淨利率:25%
營業額:+15%
毛利    :+20%
淨利潤:+31%

公司淨利潤和毛利的增長高於營業額的增長,顯示管理層擴張業務的同時,有效控制生產和營運成本。而截至2013年6月30日在手訂單金額達12.8億元,足足是2012年全年的營業額。即公司在上半年已確保全年營收不倒退。儘管2013上半年的毛利和淨利潤都不足2012年全年的50%,但相比2012年同期有顯著增長(+20% & +31%),估計部分訂單和服務要下半年才能入賬。公司沒有長期貸款,持有現金是短期貸款的1.8倍,財務穩健。

博耳電力的主要產品,是智能配電系統方案和節能方案,預計兩者佔2013年全年營業收入的65%和20%。不論智能控制或效能提升,都符合政府提出的城市智能化和環保減排。其智能配電方案更與醫療系統接軌應用,作全醫院的電力監控,確保手術室持續供電。而節能方案則與數據中心接入應用,包括中金數據、中國移動等,並透過數據分析減低電能消耗。 

智能控制和數據分析都是未來趨勢,博耳電力的業務有潛質繼續擴張發展。過去12個月,股價增長133%,現價約$8.4, 預測市盈率約15.5倍。抵買嗎?

下圖可見股價處於上升軌道,$8.2 - $8.6 是交投活躍區,支持位不斷提升。現價不是最抵,但值得買入,估計回報超過20%。 

(圖表來源:分析之師 http://analystz.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24

發包不當、監管不周、測試草率 二十億買到「拼裝車」 戶政系統當機 凸顯政府效能「落漆」


2014-02-24  TWM  
 

 

造成全台大亂的戶政系統當機事件,看似因各廠商提供的軟硬體服務無法相容;但追根究柢,行政體系長期輕忽怠惰,才是民怨禍首。

撰文‧鄭閔聲

二月五日上午,各地戶政事務所陸續出現辦理戶籍地變更、換發身份證等業務的民眾,在這馬年開工第一天,比起平日多出幾許和樂氣氛。但隨著時間流逝,號稱能加速資訊處理、並提供多項便民服務的新一代戶政資訊系統,始終無法正確讀取資料,民眾的不滿情緒逐漸爆發。

據內政部統計,光是開工前三天,全國就有逾五萬民眾權益,因戶政系統當機受到影響。民怨沸騰下,內政部緊急承諾,系統將於二月十日恢復正常,但這張支票卻未能兌現。

十日當天,台北、高雄、台中、彰化等地再度陷入無法製發身份證的窘境。雖然系統自十一日起,未再發生大規模當機現象,但就連長於資訊安全的政務委員張善政也直言,戶政系統尚未完全穩定,預期未來還有其他問題。

一項計畫 三廠商「拼湊」一項歷經七年規畫、花費近二十億元預算的戶政系統更新計畫,在上路第一天就出狀況,對一向自稱IT大國的台灣而言,實在是莫大諷刺。主管機關內政部至少有發包不當、監管不周、測試草率三大缺失,包括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在內的歷任部長,皆難辭其咎。

最新一波「強化戶役政資訊系統與應用推廣計畫」,從二○○七年開始規畫,預期將強化跨機關資料流通服務,縮短作業等候時間;隨系統上路的新式戶口名簿,有線上登載、列印功能,民眾出具身份證明時,不須再申請實體戶籍謄本。

這項立意良善的政策,卻因新舊系統銜接出現大紕漏引發民怨,最大原因就在於,同樣一項計畫的硬體設備、軟體系統、硬體維護,竟由三家不同廠商承攬,導致系統上路時無法順利整合運作。內政部次長蕭家淇接受《今週刊》訪問時坦言,軟體設計與硬體設備未完全吻合,確實是造成系統塞車的主因之一。

回顧系統採購招標過程,○九年政府為擴大內需,編列四年五千億元特別預算,內政部首先將戶政系統的電腦硬體設備公開招標。經三次流標後,於○九年十二月十五日,由大同公司以十億元得標;而資訊系統開發建置,卻直到一一年六月,才由資拓宏宇公司以五.六億元得標。立委段宜康質疑,資訊系統應該先於開發軟體,再依軟體的需求採購合適硬體;內政部作法卻恰好相反,十分不合理。

蕭家淇解釋,戶政系統升級是一項延續性的長期計畫,內政部是根據先前完成的「系統升級先期作業案」建議,採取「軟、硬體並行作業」方式,○九年先利用擴大內需特別預算採購硬體設備,同時也著手軟體系統設計。

然而,當一三年底資拓宏宇完成所有系統開發建置作業後,由大同公司承攬的硬體設備已屆四年保固期,結果顯然與預期的「並行作業」有極大落差。這時內政部只得再次招標硬體維護工程,最後由環安達公司以一○七一萬元得標,形成三家廠商「拼湊」出一項系統的奇特現象。就連公共工程專家、內政部部長李鴻源也深感不解,公開表示類似計畫應統一發包執行。

蠻幹? 便民政策成擾民除了工程發包零碎以外,內政部對於系統研發的監管及驗收機制,顯然也不夠嚴謹。段宜康指出,整起計畫的發包及驗收作業,全由不具資訊專長的內政部戶政司主導,排除專業的內政部資訊中心,「外行領導內行」的結果,就是完全未發現潛在的相容性問題。

立委陳其邁也質疑,資拓宏宇以「限制性招標」,在沒有競爭下取得軟體開發與驗證標案,交出的軟體卻有問題,政府應檢討是否有綁標情事。

此外,內政部宣稱新系統曾進行十次壓力測試,但段宜康爆料,德商迪悌(DTC)一三年底完成測試後指出,系統只要有二五○人同時上線即呈現不堪負荷,「報告明確告訴內政部系統不能上路,究竟是誰在蠻幹?」蕭家淇則解釋,系統測試後已將流量強度提升到二五○人以上,只是仍未達實際運作需求,也未顧及伺服器能否與資料庫同步更新,「這些不夠周延的地方,未來會釐清內部與廠商責任。」一套全新的資訊系統上線之初,為求謹慎,通常會讓新、舊系統平行運作(parallel run operation,或稱平行測試),若新系統在過渡期間發生障礙,原系統也能即時備援。內政部卻跳過這項步驟,顯然過度自信。對此,蕭家淇則說,因為硬體設備無法讓兩套系統同步運作,且新舊系統轉換需要七天時間更新資料,內政部不願造成民眾不便,才決定開春後直接啟用新系統。

從年初的eTag風波,到近期的戶政系統失靈,政府總是在民怨沸騰後,緊急進行危機控管,卻始終學不會發揮同理心,在事前以謹慎態度面對攸關民眾生活的各項政策措施。雖然內政部戶政司司長謝愛齡因此事件下台,但官僚便宜行事的心態不改,即使內閣改組,也難以博得民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51

美國企業“有錢不花”是系統性錯誤的結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907

專門通過投機尾部風險獲利的著名奧地利經濟學派股市對沖基金經理Mark Spitznagel最近對兩個金融市場的熱門話題給出了挺“一針見血的”個人看法。 第一是關於高頻交易的,Spitznagel認為,高頻交易增加市場流動性是一個謬論,他表示:“在最需要的時候,(高頻交易)提供的流動性就會消失”,特別是在單向賣單導致閃電崩盤的時候。 第二是關於美國企業“有錢不花”的問題。最近Pimco前CEO El-Erian也對這個問題發表了看法,並列出了五大解釋。但Spitznagel卻認為“有錢不花”只是問題的表象,雖然美國企業的現金余額的確大幅增加,但凈負債也遠高於2008年的水平。企業的負債水平才是問題的本質,大家認為美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比危機前強勁多了,這可能只是片面的觀點,因為他們只關註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端,而不是負債端。 Spitznagel與最近法興報告指出的問題不謀而合: 美國企業現在承擔的凈負債要遠高於2007年的水平 一個奇怪的市場感覺是,美國企業已經大幅降低了它們的負債水平,並因此囤積了大量的現金。後者的確是事實。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正處於歷史高位,但那些談論企業囤積大量現金的人,鮮有討論過去幾年這些企業的債務水平也大幅增加。 (黑線代表總負債,深灰線代表現金,淺灰線代表凈負債;可見現在美國企業的總負債水平比08/09年高點還要高35%) 實際上,債務水平一直在增加,並已經導致凈負債水平,比危機前的水平高15%。 而隨著美股股市的上漲,美國企業可能不得不承擔更多的負債: 去年,美國企業的盈利增長已經幾乎放緩到0,而另一個指標EBIT(息稅前利潤)已經穩定在一個水平好一段時間了。盈利的質量其實並沒有在改善,而是在惡化,正如正式公布和預期的EPS(每股盈利)數據差距放大所顯示的。結果,在經歷一段長期的過度消費,到現在已經缺乏需求強勁增長的時候,企業將不得不減少支出,而不是支出更多。 最終,這種貧血式增長的結果是,企業為了努力維持EPS的上漲勢頭,不得不通過持續利用股票回購策略,杠桿化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鑒於2013年市場大漲,執行這些股票回購變得越來越昂貴。難怪美國企業不得不借這麽多的資金繼續執行它們。 這意味著,美國企業“有錢不花”只是美聯儲通過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美國經濟所造成潛在問題的“表面癥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