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1/01-nov-2011-10.html
經過血腥的十月,大家應該又得到了寶貴的經驗。升市時大家通常都很容易賺錢,基本上能力和技術含量較低,真正考驗投資者能力的是跌市至升市的過程。升市時 很多人都意氣風發,以為自己賺錢能力了得,但跌市潮退時就會看到什麼人沒穿泳褲,那些輸到要自殺破產,身家比大市跌多4成以上的人就是沒穿泳褲。在此過程 中,大家發現投資的關鍵問題是什麼嗎?就是投資心理。有些人恐懼怕輸而放棄了價值的真諦,有些人貪婪估底想買在最低點,有些人偏見嚴重以為是無底深淵,有 些人羊群心理人沽我又沽,有些人及時行樂賺少少便放,將來家鄉情意結的例子又會比比皆是,本人的散戶心理系列又再一次把散戶心理在這數月的跌市中表露無 遺。
其實跌市是最適合用來檢視自已的投資組合,如果投資組合經不起市場的考驗(比大市跌多很多很多),證明當中必定存在問題(可能是投資者本身,可能是持股本 身),相反如果投資組合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我相信會是一個優秀的組合。投資者應該怕的不是跌市,而是市場沒有對自己產生足夠的考驗。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1/16-nov-2011.html
有些人經常鬧財演,但自己又表現得十足十財演,幾乎化身成為火xx二世。用一些好運成功的例子去吹噓誤導讀者,但那些失敗蝕足9成以上的例子又不敢展示人 前。賭十次有一次中,有幾難呀!!大量賭輸的例子收收埋埋,履歷表做得靚一靚又如何,連自己都不敢面對,還去教育別人。人最怕就係跟錯師,學壞手勢,真係 咁就一世!!呢個世界真係好奇怪,40年以上投資成功的人不去學,反去信奉一些網上吹左幾年水既人,理由未又係一個字,懶。大前研一講的低IQ年代真的冇 錯,很多人都不想用腦,見到有個人吹得下水識做份靚靚履歷表出黎就以為好勁,跟佢包無死實發達,點知.....................。
再講個故事比大家知,當年每個買迷債既人都以為自己係百份百投資,唔係賭博,結果事後很多苦主都話自己係投資唔係賭博,要求百份百賠償。今天買思捷既人又 係以為係投資,其實未又係去賭,份業績都大字標題話比你知未來好有可能攪唔掂連息都可能唔派,你都敢去買的話,唔係賭係乜?又有好多人以為自己係投資,但 係事實情況又係業績表明話你知好唔掂,你都要希望佢未來一片光明升十倍,沒有實在事實根據的希望,唔係賭又係乜?
從來投資就是用腦思考去爭取合理回報的活動,不用腦思考,不積極爭取合理回報,以為買左就可以唔使用腦等發達,真係衰過去賭場賭錢,因為去賭場賭錢起碼可 以即時知道自己賭輸左,但係以為買左股票就唔使理,結果十年後先發覺自己賭輸左,你地話係唔係慘過即時知道自己賭輸左。個個都識話自己時間有限,但一去到 投資就好似時間無限咁,十年唔得二十年,二十年唔得三十年,實有一日發達比你睇?
很多投資者都因某些意識型態局限自己的思維,投資不是政治或宗教,投資是先科學後藝術,先以科學性思維去考慮現在,再以藝術性思維去想像現在如何支持未來,如果只想像未來不考慮現在,這就是名副其實的賭。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連今天都未能做好,如何去指望未來呢?
不用科學化思維去計劃投資,反而變成宗教狂熱份子一樣天天望發達無風險,如果真的可以無風險等發達,我想金融海嘯是永世都不會發生,所有股票都只會升不會跌了,但現實如何,宗教狂熱份子當然不會理會。
現金0.26%
倉位本年股本回報-3.48%。跑嬴恆指14.21%。跑嬴國指15.11%。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1/17-nov-2011.html
很多人看到巴菲特大買IBM很奇怪,以為他已經放棄了價值投資。我敢認為說這些話的人真的不了解巴菲特,亦沒有深入研究巴菲特的投資哲學老早已經不再是格拉咸的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者專買平的股票,但巴菲特專買好的公司,真正領會到兩者分別的人便可以超越價值投資。那些以為是貴的股票,可以是愈來愈貴。那些以為是平的股票,又可以是愈來愈平。
當年有些人恥笑巴菲特高追可口可樂,今天看來當年恥笑的人變成今天被人笑的對象。專買平股票的投資者,到頭來都及不上專門高追好公司的投資者。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散戶說某股很平很平買得過,但又有多少人會說某股很好很好追得過(除了牛三瘋癲外)。真正公認優秀公司的股票,大家以為在現今資訊發達的年代還可以很平的買得到嗎?
昨天說很多散戶都很懶,不想用腦,而大家知否巴菲特已經長期跟蹤IBM數十年了,他付出長期努力去增加自己在科技方面的解讀能力,當年的不知不買變成今天的了解透徹,這就是我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
有些人連行業解讀能力都不具備就去買該行業的股票,這才是徹頭徹尾的賭博,蝕足9成是合理結果。我們永遠都是要先了解後投資,但散戶就喜歡自大的以為認識一點皮毛便是很了解而去投資,投資後還以為已經工作完成可以坐定定,不去長期跟進加深了解,結果行業改變還傻傻的不明所以,投資失敗當然又是合理結果。
巴菲特用了數十年去學習科技才敢投資科技,你用了多少時間去學習你所投資的東西?你有否買入自己不了解的東西?市場上很多失敗的例子都是因為人們買入自己不了解的,他們買入只是純粹因為一些貌似可信的人推薦。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1/15-nov-2011.html
巴菲特首次大買科技股(IBM),索羅斯都去增持一些科技股,挑起我一直持有的想法,就是科技救未來。科技是人類進步的成果,而我一直認為當人類停止進步,就是人類步向滅亡的開始。
現今世界,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幾乎不可分割,因為沒有科技進步,消費者不會大規模更新產品,沒有大規模的消費行為,經濟就不能前進。當出現大規模消費,亦只有科技進步才可以提升生產效率去滿足需求。
過去有些人以為科技是人類步向滅亡的原兇,因為科技帶來環境破壞及資源損耗,但事實上解決環境及資源問題的方法又是來自科技,科技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差 人類如何利用。大家看看全球的經濟強國,幾乎全都是科技強國。有人以為中國沒有科技,但中國連太空站都有能力建造,還算沒有科技嗎!不過中國能夠獨當一面 的民用或商用科技的確很少,科技將會是中國成功轉型的關鍵之一。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2/08-dec-2011.html
每次見到有人散佈負能量思維就忍不住要寫文章,有時寫文都會有手痕現象! 當然如果經常自說自話少人回應,會是一種良好的止痕方法。
有些人明明是選股失敗,但又不肯檢討自己失敗原因,反去賴市場,好像自己沒有問題,全都是市場的問題,負能量的人就有這種性格特點。如果自己連大市都跑輸 了很多,還有面目去賴市場嗎?又有些人懂得說價值投資是有買賣,但自己又只買不賣,還好說自己是價值投資,真是自打嘴巴。最下面我有一些本年至今表現的比 較圖表,事實指明今年是沒有理由可以賴市場的。作為一個理性的人,所有觀點都必須要有事實根據證明才可以成立的,否則又是流於吹水。很喜歡龍震天經常說 的,就是永遠都要看事實,不看事實的感性思維注定失敗。
根據我對行為心理學的認知,以自我感覺良好的理由來安慰或合理化自己的失敗,只會成為阻止自己進步的心理障礙,因為他會把失敗過程合理化,再經過路徑依從 的心理,把失敗過程重複使用。大家可以明白,為何有些人選股,10隻股可以有9隻都是失敗的,這就是因為路徑依從同一種失敗的思維模式做成,換句話說就是 脫離不開自己的comfort zone思維。
跟龍震天的情愛指導文章一樣,我的文章是絕對無意向別人抽水,但少不免要利用一些失敗案例作為參考,再以事實來客觀分析一些錯誤的思維或觀念。如果依賴某 種思維或觀念,而事實結果不如理想甚至差劣,不要跟我說自己就是正確的王道。其實比較投資失敗和愛情失敗的案例會發現不少共通點。講真,如果別人以客觀事 實分析來指出本人的錯誤,我肯定會重視他,絕不會認為是抽水而禁掉發言。感性人的行為,在理性人眼中有時真的匪而所思。還好本人十分明白人的心理才知道匪 而所思行為背後的原因。
|
||||||
被壓榨的中產階 級」(squeezed middle),這是牛津英文字典選出的二○一一年的年度代表字,它代表著當前經濟景氣不佳、民眾飽受通貨膨脹、薪資凍結之苦,但卻又無力改變「備感壓 榨」的現狀。 邁向二○一二年,經濟前景依然混沌不明,個人到底該如何迎戰不景氣? 《商業周刊》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包括宏觀財務平台協理陳敏莉、一○四人力銀行行銷處協理陳力孑、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秘書長洪雅 齡、信義房屋企研室經理蘇啟榮……等人,為讀者整理出二○一二年,在理財、職場和經商三個領域中可能遭遇到的九道難題,協助你裝備好自己,迎接新一輪的挑 戰。 職場 Q1:經濟不景氣,別人被裁員了,新工作不好找,但我想換工作,如何衡量機會成本? A:換工作的主要考量,不是景氣的好壞,而是應該檢討離職原因、掂掂自己換工作的實力,以及有無幫忙自己介紹工作的人脈存摺。 很多人在職場上跳槽,只是左右跳,不但沒有往前跳,甚至是倒退跳。轉換跑道應有長遠的計畫,尤其是在不景氣時,如果自身條件沒有比較好,更要小心評估自己 的競爭力,不要意氣用事。 貿然換工作,可能會面臨萬一持續找不到工作,花光緊急預備金的風險。如果真的很想辭職,建議至少要準備相當於六個月家庭開銷的緊急預備金,並且依自己重新 找工作的難易度來調整金額。 如果自己所屬的產業或工作,一時之間沒有太好的選擇,同時,個人儲蓄金額扣除緊急預備金後,又足以支撐未來的日常開銷的話,趁景氣低迷時充電、進修也是一 種不錯的選擇。 Q2:電子業放無薪假,餐飲服務業卻大豐收,我該投入哪一種產業比較有前景和未來? A:沒有標準答案。有些人局限於個人專業,產業選擇的彈性很小,有些人是專業經理人或行政工作,比較沒有產業之別。但最好是先回頭看看自己的競爭力。 如果你是身處在公司末端,從事動用手腳、而非腦力的工作,替代性較高,被淘汰的機率也比較高,例如科技產業實施無薪假,首當其衝的就是作業員。業務、研發 工作受到景氣不好的衝擊較小。 根據一○四人力銀行的職缺需求,目前較有前景的工作包括內需服務、通訊、研發、軟體等,大致上可分為服務和研發兩塊,不僅是企業在不景氣中的改革資本,也 是供給量較小的行業。 未來的職場競爭力在於跨界能力,例如在網路購物時代,從事網站設計的工程師,不僅要懂得程式語言,也必須掌握消費者的習性,因此,結合科技和服務精神,將 是未來跨界工作的必備能力。 Q3:公司要緊縮人力,我該選擇放無薪假,還是被資遣? A:企業放員工無薪假等於變相減薪,收入變少,但時間變得充裕,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例如過去因工作忙碌,必須請人代勞的家務事,或請保母看顧小孩,如今可以自己做,也是一種時間的價值。 被老闆資遣也不是世界末日,除了領到預告工資和資遣費,還可以請領失業救助補助金。請領的額度是投保薪資的六○%,最多可領取半年的失業給付,請領條件是 非自願離職,且離職前三年內,你的勞保投保年資須累計滿一年。請領失業給付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期間,若沒有配偶或子女可依附者,健保可依附在區公所或其他 鄉鎮市公所,並且自付額可獲減免。 到底應該怎麼選,則視年資和企業狀況而定。 資遣費和失業救助補助金,和年資息息相關,資遣費以年資計算,勞退新制下,每滿一年年資,應給付半個月薪資,因此,工作兩年和十年的差異相當大。 如果判斷企業的人力緊縮只是短暫現象,本質仍然良好,休無薪假比較好。相反的,如果企業或所屬產業走下坡,例如四大「慘」業(編按:DRAM、面板、 LED、太陽能),可能一去不回頭,當然是趁領得到資遣費時,先領資遣費,申請失業救助補助金,同時再另外找新工作比較划得來。 此外,如果在第三個月找到合適的工作,只要在新公司待滿三個月,即可以再回到就業輔導中心辦理「工作獎勵」,請領你剩下三個月的失業給付一半的金額。 經商 Q4:報紙都說明年的景氣會變差,做小生意的我該怎麼辦?難道要乾脆收起來不做嗎? A:不景氣才是好時機。經營之神王永慶不是有說過,要在冬天賣冰嗎?雖然冬天顧客少,店家可能必須降低成本或利潤,才能生存;但是,如果趁這一段時間調整 好體質、撐過了冬天,到了夏天來時,也就不怕同業競爭了。所有做生意的,考驗的都是意志力,如果說不景氣就要收起來,那只是藉口而已,因為不景氣並不是不 能做生意的理由。 雖說做小生意的,或許比較容易受景氣影響,但是別忘了,小生意比起大集團,有更大的彈性,更有能力去調整、應變。比方說賣車輪餅的,以前六個賣一百元,現 在可以八個賣一百元,薄利多銷。只要產品、服務夠好,也許稍微賣便宜一點,量就會起來,少賺一點撐過去,就可以生存。搞不好還因為你量變大了,成本可以再 降低。 Q5:景氣差,為何百貨公司及餐廳人擠人,媒體也說民眾消費力很強,這是怎麼回事? A:你看到的,很可能只是片面場景。因為不景氣時,其實反而是凸顯企業和品牌知名度、口碑和產品力的時候。景氣不好,大家會更精打細算、更謹慎選擇,這時 就會產生排擠效應,擠出那些較不具競爭力的業者,而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就越來越好。 舉例來說,消費者在精打細算後,會把預算集中,這時,強勢通路就更有優勢,不但最容易吸引消費者,也最有能力要求供應商配合促銷等活動。 仔細想想,你印象中那些人擠人的畫面,是不是都出現在知名百貨公司,以及受歡迎的餐廳? 事實上,空蕩蕩的商場或餐廳並不少,只是你沒特別注意。景氣越差,這種現象就會越明顯,可以說,這就是場淘汰賽。 Q6:如果我想投入小型創業,做餐飲相關的生意好嗎?還是網路商店比較好? A:網路商店太多人做了,雖然門檻低,但成功機率也低,如果一萬家網路商店中,只有一家能做成功,那麼,實體店鋪,至少十家就會有一家有機會成功。 若現在想投入小型創業的讀者,建議可以先從回收期不長的業別開始。例如餐飲相關行業,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再怎麼不景氣,人還是要吃飯,但是產品和定價要選 對。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哪一種,只要做一種就好,以那些排隊人氣店為例,他們都是只有一種招牌商品,比如鬆餅、牛肉麵,大概就占了營收七、八成以上,其他只是 豐富菜單而已,尤其做小生意的,更是要單一、簡單化就好。 只要產品和地點對了,接下來就是定價問題。一開始不要計較成本,因初期成本較高是一定的,但等到量大,成本至少可降兩、三成。重點是,初期一定要撐得起 來,同時要讓顧客感覺到好吃、量大、又便宜。 如果是只有一、兩百萬元資金的人,建議可從加盟開始,但是要找知名且可靠的品牌,最好是能先多找該品牌的其他加盟者聊聊,多做了解。 如果說,一般自行創業成功機率是三成,選對適當的加盟主,創業成功機率大約可提高至七成,因為可以省去自我摸索的時間,並防範一些常見錯誤,而且一家店成 功之後,還可以開第二家、第三家。不景氣,機會更多。 理財 Q7:未來預期會出現通膨,我想買房保值,但房價剛開始修正,這時候我該買房嗎? A:以台灣目前的資金條件以及財富分配來看,對於台北的房價還是有很強的支撐效果。 除非藉由稅制的大幅調整,來改變富裕人士對於不動產持有的偏好,否則,財富分配在未來三、五年內都很難扭轉。像是奢侈稅,也只不過造成量縮、但價不跌,要 等到釋出的房子變多,房價才會比較明顯修正。 一般民眾若還是有買房需求,要特別注意利率的變化。以台北市來說,目前平均租金報酬率大約在一.七七%,而利率已經升到一.八%以上,也就是說買比租划算 的優勢已不存在。 而且,房貸至少要背負十年以上,我們很難預測那麼久的利率走勢。尤其,通膨確定的話,那麼利率往上走的機率就很高,想買房子的人,在計算每月房貸支出的時 候,最好自己先加碼,計算一下,如果未來升息一至二個百分點的時候,房貸是不是還能夠負擔得起。 若是置產或投資考量,此時,保值區的選擇就很重要,要找「買的人比賣的人多的地方」,這些地區的房價支撐性比較好,長期等到景氣回到正循環的時候,房價上 漲的機會也就會比較大。 Q8:股市忽漲忽跌,現在還能投資嗎?或是現金為王?錢放在哪邊最安全? A:就連國家都有第二預備金、第三預備金,個人更需要為自己和家人準備一筆現金,進可攻,退可守。 現金可分為兩種,一是以備不時之需的「保命錢」,另一種是看機會做短線的「投機錢」。 如今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投資就像衝浪,不時有巨浪打來,投資人須為自己的財富綁上救生圈。在「保命錢」要保留不能動用的前提下,利用「投機錢」危機入市, 即使一時被套牢,也沒有後顧之憂。 目前慘遭套牢的投資人,如果原本就是以共同基金的方式,建立一個股債配置的投資組合,就不需要完全離開投資市場,因為全部轉換回現金,不但會失去當初長期 投資的目的與效益,也有可能錯失市場反彈時,卻來不及回到市場的好時機。 Q9:我定期定額投資多年都還是負報酬率,明年景氣若不好,要再繼續扣款嗎? A:別傻了,定期定額不是一味扣款的傻瓜投資術。 定期定額投資依個人口袋深度而定。如果緊急預備金足以應付六個月至一年的家庭開銷,且沒有失業之虞,即使未來景氣不好,市場持續修正,你仍可繼續投資,逢 低扣款,因每個市場都會有多空循環,總有一天會反彈,等到下一波景氣復甦來到,就可以停利收割這段時間的投資。 如果手上現金不夠,生活隨時可能會因無薪假或失業受到影響,則建議連定期定額都要調整資產配置,不要全部都投資在新興市場、產業型基金等波動大的標的。如 果緊急預備金下降到三至四個月存糧,或收入持續下降,則建議暫時停止扣款。 持續扣款多年,但基金仍呈現負報酬率,原因可能並非大環境使然,而是產品本身的問題。投資人不要傻傻扣款,應進一步檢視投資標的,手上基金原有正報酬率, 是單純因景氣問題,現在變成負報酬率?還是即使景氣好,基金本身表現一直比同類型基金差?如果是前者,仍可以繼續定期定額,如果是後者,就應該汰弱留強換 基金。 |
||||||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2/20-dec-2011.html
今天沒有操作。
記得芒格提過嫉妒是七宗罪中最愚蠢的一宗。以下找到一篇有關嫉妒心理的解釋。
嫉妒心理是在自己不如別人優越而有了失落感時才會產生的。嫉妒心是對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種忌恨,是對無意或有意競爭者的一種仇恨心。一般來說,一個人並不對所有的人產生嫉妒,只是嫉妒比自己強的人,尤其是經常和自己在一起,年齡、性別、學歷、地位等條件相似,過去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還不如自己,可現在卻超過自己的那些人。每當與這些比自己強的人在一起時,嫉妒就會產生,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痛苦的刺激,從而造成情緒上的抵觸和對立,最後把這種變態情緒發洩到對方身上。
可引起一個人嫉妒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如別人的突出的學習成績,出色的工作能力、組織能力、活動能力與社交能力,優越的家庭條件,漂亮的容貌、服飾、打扮等,都可能引起人的嫉妒。
嫉妒心看上去似乎是對自尊心的一種滿足與安慰,但實際上它滿足的只是自己並不正確的慾望。倘若一個人不能從與他人的相互比較中努力進取、合理競爭,僅以嫉妒別人的進步與優勢來安慰、滿足自己的自尊心,那麼,這種不正當的心理防衛勢必成為自己前進路上的重大障礙。
-----------------------------------------------------------------------------------------
心理學是一門很好的學問,對心理有一定的認識,除了可以更好了解自己之外,還可以對別人的行為言論的動機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其實嫉妒心強和心胸狹窄是互通的,謙遜就是對抗嫉妒心理的最佳良藥。芒格認為只有把所有情感心理排除在外的判斷才可稱得上是真正的客觀理性,這就是所謂的「高度」理性。
其實我提了很多次高度理性,結果到今天才真正解釋何謂「高度」,真抱歉。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103627629/
核心提示:過去一年,在大行存款戰的步步緊逼下,城商行也順應潮流建立了理財業務資金池貓與老鼠的遊戲何時終止?
讓陳浩(化名)總結過去一年對銀行理財的感受,他沉思了一下:「扭曲」。
他是一家城商行零售業務的負責人,過去一年,在大行存款戰的步步緊逼下,他所在銀行也順應潮流建立了理財業務資金池,理財產品的發行規模實現翻番,2012年發行規模預計是600-800億,對城商行來說不是小數。
「零售業務主要考核中間收入,這項指標今年增幅達到80%。」超額完成任務的他不用擔心團隊年底的業績考核。
不過,過去一年基層零售員工基本處於「上班拉存款,下班拉存款」的狀況,他年初考慮實施的客戶細分及特色業務建設幾乎無從談起,更別提他一直想向管理層推動實施的主動負債管理。
「最近有銀行說利潤太高不好意思,我也有類似感受。我們的業務十分粗線條,每年收入卻保持高速增長」。
但問及他會不會在部門內自我改革,改變其所說的「扭曲」時,他直搖頭。
「我雖然領導一個部門,但只是一艘大船上的小樞紐,無法改變整個銀行的經營慣性,無法改變整個行業和大環境的問題。」
資金池開啟
在年中理財業務資金池建立之前,該行的存款規模自開門紅攀高後連續數月負增長。
「資金池不是每家銀行都有的,今年很多銀行應該和我們一樣,是追隨大行建立的。」他說,正因為沒有資金池運作,無法及時推出一些有競爭力的短時間、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上半年存款流失非常嚴重。
這種狀況是該行措手不及的,年初雖然預期到貨幣收緊,但沒料到流動性如此緊張。
於是該行加大存款促銷力度,以往是月底沖一沖量,而今年存款指標已細化到每天,日貼息千分之五也是常有的事,高出正常存款利息部分,就通過各種費用攤銷,員工需要找到各種報銷單據填平,而通過虛擬利潤考核體系,員工每拉來一天的存款,就能測算出自己的獎金比例。
之後,理財業務資金池開始運作。
資金池是一個形象的概念,在銀行經營中反映出來就是一個操作流程和工作台賬。理財資金募集完成後,並沒有建立獨立賬戶,而是「資金池」到「資產池」。資金池滾動發售滾動募集,資產池集合投資資產內部調劑匹配,資金部門主要控制的是「池子」的最低水位,只要流動性沒有低於該水位,就不大可能發生大的流動性風險。在此基礎上,和其他運作資金池的銀行一樣,通過期限錯配、資產回購、內部利潤轉移等多種手段,比如投資的資產出現風險,就由銀行自有資金回購,或者用其他領域的收入貼補理財業務收益等,達到理財產品時間短、高收益的要求。而該行的理財產品發行規模也成功從去年的200多億,增加到今年的超過400億。
同時,通過月底募集資金時間差、發行結構性存款(規模計入存貸比核算,但不在存款科目反映)理財產品等方式,理財產品發行極大緩解了銀行的存貸比壓力。
「雖然規模翻番,不過同業一比,我們的業務還有差距。」陳浩說,其中一個指標就是到年底,該行的存款規模幾乎回到了年初水平,並實現了正增長,「但今年理財業務真正做得好的銀行,資金都轉到理財部門去了,存款是負增長的。」
不過,年底存款正增長也基本達到了銀行的考核目標,該行的市場份額沒有出現下降。而且隨著發行規模加大,理財業務的中間手續費收入也在去年基礎上實現了80%的增長。
扭曲的理財
表面上看,陳浩今年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他並沒有很高興,「這些理財產品是從銀行角度來發行的,銀行為了滿足流動性管理和存貸比考核,助推了今年理財產品大爆發,但這些產品不一定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普通投資者目前的投資渠道有限,完成產品銷售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並不表示銀行理財就沒有問題。」
他擔心整個銀行業的理財業務資金池就像一個旁氏騙局,用下一輪募集的資金去滿足上一輪投資者的高收益偏好,而騙局總有敗露的時候。
「僅拼收益率,培養出的也是逐利且沒有忠誠度的客戶,其他行收益率只要稍微高一點,客戶就被吸引過去了,對銀行的長期經營非常不利。」
不僅如此,對分支行的管理也讓他困惑。每年對分行條線的考核,明明制定的是中間業務總收入,但最後討價還價,分行還是希望總行細化目標,「存款要拉多少、理財產品要賣多少、保險要賣多少、基金要賣多少」,然後分行好把指標具體落實到每個客戶經理,然後客戶經理去完成這些指標。
最終零售業務的表現形式仍然是拉存款、賣保險、賣理財,正因如此,今年該行的保險銷售手續費還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甚至超過了一些銀行自有業務的增長指標。這都讓他覺得很不正常。
「不知道其他銀行主動營銷客戶的力度怎樣,至少從城商行角度,主動培育客戶是很緩慢的。」他表示,城商行在各地都有政府資源,比如社保、工資賬戶、市屬國企賬戶等都優先放在城商行,這讓城商行自然而然擁有了一些零售客戶,「很多時候月底儲蓄存款衝量,就是讓對公大客戶將資金臨時轉移到零售賬戶,真正新增的高端零售客戶很少。」
諸多問題,讓管理零售銀行業務多年的他,也時常搞不清楚該行的零售目標客戶到底是怎樣的。
幾個月前,他去其他城商行考察,發現其他銀行已經開始發展私人銀行業務,而該行目前的零售業務幾乎沒有分層,這也促使他思考到底該如何發展零售及理財業務。
「多輪溝通下來,目前答案是中高端服務。」他認為,除了網點制約、二八法則外,大眾化銀行業務隨著銀行手續費率的逐步降低,利潤貢獻會逐步降低,城商行只有做好中高端客戶,才有可能在零售業務上贏得發展空間。
「而說到中高端客戶,顯然不是目前拉存款、賣理財就可以實現的。」他非常希望現代銀行能做到主動管理負債,比如通過自有業務衍生出存款,或者可以比較順暢的募集到資金來源,零售業務精力主要集中在做好服務,而不是目前的規模為大。
不確定性的2012
即將到來的2012年,陳浩坦承,目前也不知道銀行理財業務該如何發展,而宏觀政策的不確定性,是影響理財走向的最大力量。「按照經營慣性,明年理財業務會在今年400多億的基礎上,上一個台階到600億規模,目標是800億,但不確定性因素太多」。
他認為,首先是監管層對理財業務監管力度的不確定性,2011年銀監會在理財業務監管上已多次出手,涉及銷售管理、風險控制、資金池運作、信息披露等多方面,9月以來還禁止銷售1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要求清理資金池理財產品建立獨立賬戶等。
目前多家銀行都停止了1個月內的理財產品銷售,但以周為單位滾動發行的產品是否屬於變相超短期理財,資金池運作是否會完全禁止,獨立理財賬戶如何規範等都沒有明確規範。
儘管如此,提升理財及零售業務的服務質量,一直在陳浩腦中激盪,比如電子銀行、私人銀行、客戶細分等,他希望明年能有所改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zoj.html
風險和收益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長期的高收益意味著有時會遭受慘痛虧損;與此同理,投資安全的資產也就別期待可以得到高收益。
在某個特定的一天、一月或者一年,當股票下跌嚴重的時候,大多數的權益證券都很難獨善其身;此時只有債券可以保值。然而,從長期來說,不同股票的產生收益可能會大相逕庭,並且同時持有所有這些股票可以最小化你虧到一文不值的可能性。
投資者對股票和債券歷史收益的瞭解越多越好,這些東西對於測量相關資產的風險非常有好處。然而,歷史收益對於未來收益的預測是非常不可靠的。永遠也不要用過去的收益預測未來,尤其是當過去收益在某段時間變得異常的高或者低的時候。
明智的投資者會用高登方程來預測股票的未來收益,也就是分紅比率和紅利增長率之和。對於債券來說,預期收益率等於票息率減去債券的預期違約率。
在市場受到極端政治經濟風波影響的時候,風險是最高的。這將打壓股票和高風險債券的價格。因此,這一階段買入的股票和高風險債券的收益率是最高的。相反,在市場平靜樂觀的時期買入的股票和高風險債券的收益是最低的。
小公司股票和價值型股票的收益率(除掉CPI,USA6-8%)一般會高於市場總體水平(USA普通股票5%)。但是這一效應是很不穩定的,有時這兩類股票會連續十幾年跑輸大盤。
當前時期,所有風險資產的預期收益率都是非常誘人的。所謂預期收益率只是我們基於現有信息基礎上所做出的最佳預測,就像某天晚上某家賭場中所有賭徒的收益可能有天壤之別。
投資者應該關注那些使其不至於在窮苦中了卻此生的投資組合。過於集中的投資組合可以加大你變富的機會,同時也最大化了你窮困潦倒的可能。
投資者最好不要寄希望於選股票、選基金或者進行市場擇時。雖然短期內你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這麼做的成功例子,但是,他們做到這一點是靠運氣而非水平。不過,好運氣總有一天會離你而去,就像它離開可憐的米勒先生以及他那些基金份額持有人一樣。投資者最好還是通過最小化費用的方式來最大化收益。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_21.html
我發現身邊還有很多不懂理財的朋友, 之前出來飯局, 問及朋友們有否聯絡朋友A, 他們都權我不要去找朋友A, 原來朋友A近日到處找人借三十萬元應急, 又是財務困難。
我跟朋友A可不算十分熟, 他應該不會找我借錢吧, 就算找到我的電話, 我也不會把這個數目借給一個不太熟的朋友, 但反而有興趣的是為何欠下這麼多錢, 不竟朋友A在大學時數口都已經十分精, 轉數快的一類。
不過在坐多位朋友都不知道朋友A發生了什麼事情, 可能又是股市, 始終股市專收「叻仔」, 越想賺快錢就越容易中招。
朋友A只是其中一位理財不善的朋友, 身邊還有其他朋友也是一樣, 到處找人借錢, 其實出來做事都十年了, 有些朋友更已經十多年, 如果一開始就好好計劃理財並實踐, 相信現在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最少都不會找人家麻煩吧。
希望新一年大家都好運來, 財源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