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兵咸:今年本港零售料輕微反彈
1 :
GS(14)@2017-07-06 22:50:57【明報專訊】羅兵咸永道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亞太區及中國/香港主管合伙人鄭煥然表示,香港零售總額連跌3年後,今年預計仍略有波動,全年料可反彈3%至4%,至明年將明顯反彈6%至7%,並預計長遠香港零售業增長仍將依靠內地遊客。
基數低 明年增幅料擴大
鄭煥然稱,基於低基數效應及政治氣氛回穩等因素,料明年本港零售業按年增幅將擴大,主要由珠寶鐘表等奢侈品帶動,藥品及化妝品板塊亦將穩定;惟由於iPhone等智能手機炒風減弱,加上預計新政府上任後會推出穩定樓市政策,或抑制裝修業等市場,拖低電子及耐用消費品板塊增長。對於香港的網購市場,鄭煥然表示僅佔本地零售額不足5%,認為本地發展網購不應針對港人,而要吸引外國遊客,通過互聯網將來港旅遊後的遊客相連,吸引網上消費。
羅兵咸永道昨發布香港回歸20年零售業統計數據,包括2003年內地開放自由行、2010年開放一簽多行及貨幣政策「放水」刺激內地財富效應激增,均帶動零售額大增。鄭煥然稱,按2016年入境的4300萬內地遊客僅佔中國人口不足4%,若該比例略增1至2個百分點便可令香港大為受惠,綜觀回歸後20年,外國遊客對香港零售業貢獻有限,料長遠本港零售業仍將依靠內地客,並呼籲中國政府可放寬簽證限制,鼓勵內地客來港。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54&issue=20170705
內地消費升級 本港餐飲「有價」
1 :
GS(14)@2017-09-10 14:51:59【明報專訊】受租金、人力與材料成本等所制,本港餐飲業利潤增長潛力相當有限,之所以仍有不少餐飲股出現,原因當然是殼股有價,例如譽宴(1483)和惟膳(8213)去年便先後賣殼,事實上有部分塑造品牌成功的餐廳,例如譚仔雲南米線早前就以10億元成功賣盤。
打響品牌 譚仔獲日資10億收購
不過,餐飲企業並不一定要做殼才能待價而沽,只要深得香港人、以至海外熟識,就算沒上市也仍然可以有價值,最佳例子莫過於今年5月被日式連鎖餐廳丸龜製麵母公司Toridoll斥資10億元收購的譚仔雲南米線。此外,上月申請上市的煌天國際,旗下最為港人所知的甜品品牌許留山,其實也是煌天國際在2015年花逾5億元收購回來。
中資買殼擴張餐飲版圖
有趣的是,這一邊廂本港餐飲蜂擁賣殼賣盤套現獲利,另一邊廂,響應國家消費升級的號召,內地餐飲業正大展拳腳,紛紛買殼買盤擴張規模。早前,上海起家的火鍋餐廳「輝哥」及「小輝哥」便借殼大慶乳業(1007);另外,去年聯想控股(3396)旗下私募基金弘毅亦來港收購理文手袋,並更名為百福控股(1488),擬打造成旗下連鎖中餐控股平台。此外,內地馳名火鍋連鎖店海底撈本月攻港,市場亦好奇該公司會否將火鍋業務注入去年才上市,以其品牌生產火鍋湯底和調味料的頤海國際(1579)。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53&issue=20170904
本港地產股受壓 美股破頂
1 :
GS(14)@2017-09-25 04:17:00【明報專訊】聯儲局公布議息結果後,掃除市場的不明朗因素,周三晚道指及標指亦齊創新高,但昨日港股仍窄幅上落,收市輕微下跌。投資者仍然觀望周日德國大選及內地下月召開的「十九大」會議。
高盛:港股12個月可見31000
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劉勁津表示,預計縮表會令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上升0.2厘,意味對中港股市估值帶來3%負面影響。他認為,每月縮表規模不大,對流動性影響輕微,因此料中港股市未來仍有上升空間,MSCI中國指數料於未來12個月升約12%,按此潛在升幅推斷,相信恒指於未來12個月有10%上升空間,即有望升至31,000點。
他較看好科技、金融、保險、內銀等板塊,現時高盛亦保持對這些板塊「增持」評級,原因為現時估值較低,而且海外投資者對有關股份興趣較大。而受惠於內地推出更多環保政策及「供給側」改革,他亦較看好能源板塊。
恒指昨日早段最多跌81點,其後一度倒升57點,全日高低波幅138點,收市報28,110點,跌17點,全日成交增至1084.6億元。受美國加息預期增加影響,本地地產股普遍受壓,長實(1113)跌2%,恒隆(0101)跌1.5%,剛公布業績的新世界(0017)跌3.5%。
瑞士寶盛私人銀行高級證券分析師周雯玲表示,港元拆息連日抽升,供樓負擔上升影響樓價預期,對地產股有直接的負面影響。但中長線而言,未來樓市供應勢增,下月的施政報告亦可能反映政府在樓市擔當更主動角色,投資者正在反映更大的風險溢價。
劉勁津則認為,臨近「十九大」市場亦持觀望態度,因會議舉行前,經濟政策以維穩為主,有投資者擔心會議後經濟放緩,及出現去槓桿與市場監管等問題。但他傾向相信,「十九大」會議後有新景象,難出現顯著經濟下行風險或真空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23&issue=20170922
本港地產股弱勢未扭轉
1 :
GS(14)@2017-10-29 22:51:29【明報專訊】近日港元拆息上升,地產股近日表現偏軟。恒生指數地產分類指數昨日收報38,417點,下跌0.7%,其中,恒基地產(0012)昨日更跌穿9月底的51.75元低位,收市報51元,下跌0.85元或1.64%;若與本月10日的高位55.25元比較,已經累計下跌7.69%。此外,新世界發展(0017)亦跌穿頭肩頂的頸線,昨日下跌1.34%,收市報11.78元;新地(0016)收報129.6元,下跌0.84%。
恒地跌1.6% 穿9月低位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認為,近期地產股下跌,主要是因為特首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中,農地置換的預期落空,現時回吐早前的升勢。
另外,拆息上升與股價下滑亦有關係,不過,即使金管局不再增發外匯基金票據,消息亦無助地產股回升,市場亦已預期未來拆息趨向上升,所以現時股價先作出調整。
分析:市場預期拆息趨升 股價先回調
此外,拆息上升連帶供樓利息增加,現時絕大部分按揭為H按,利率根據1個月銀行拆息浮動,以昨日拆息升至0.6371厘,以及普遍的按息定價H+1.35厘計算,實際利率已經升至1.987厘。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01&issue=20171025
本港初創 攻醫療市場 長者跌倒 智能拐杖懂求救
1 :
GS(14)@2017-12-03 18:06:49【明報專訊】人類平均壽命愈來愈長,人口老化可說是全世界的趨勢。怎樣減低護理和醫療人手的壓力,而又妥善照顧長者和長期病患者,便成為一個大課題,且具市場潛力。兩家本地初創公司最近就分別研製出智能拐杖和智能藥箱,希望為行動不便及長期服食多種藥物的人士帶來佳音。
明報記者 薛偉傑
BNET Tech Company Limited共同創辦人梁渭聲、林鴻傑表示,他們本來分別從事玩具貿易及軟件設計工作,研發智能拐杖的因由,要由梁渭聲的姐姐年前患上癌症說起。原來,梁渭聲的姐姐患上癌症而接受電療和化療期間,身體非常虛弱,醫生建議她使用拐杖。這令梁渭聲開始注意到,其實很多長者、病患者都有使用拐杖的需要,但由於害怕被人標籤等原因,他們又不太喜歡使用。有些長者寧願使用雨傘來頂替,但由於高度和結構強度所限,雨傘其實不適合當作拐杖使用。
化身多功能「潮物」 淡化標籤效應
於是,梁渭聲找上林鴻傑一起研究這問題。雖然市場上有些穿戴式電子產品聲稱可以偵測長者有沒有跌倒,但兩人認為,這類方案未必能大行其道,因為穿戴式電子產品一直都打不開長者的市場。兩人研究一輪之後,最後還是覺得,在拐杖之內加入偵測有沒有跌倒的功能,讓它一物多用,而非放棄拐杖,才是較佳的方案。這除了因為部分長者確實有需要使用拐杖之外,亦因為用拐杖來偵測長者有沒有跌倒,準確程度會明顯勝過穿戴式電子產品,軟件的設計亦較容易。
兩人認為,要解決長者害怕的標籤效應,就要在拐杖的功能和外形上破舊立新,將它變成多功能的潮物,令長者覺得用起來夠型。因此,該公司研發的StickU「優杖」除了可當作一般拐杖使用,以及偵測有沒有跌倒之外,還具備緊急自動求救、緊急手動求救、照明、暖手、低電提示等功能;連充電也是使用磁吸式設計,毋須插線拔線,單手已可完成。
當StickU離開智能手機超過一定距離(約10多米)時,兩者亦會分別響鬧,以防長者遺留其中一者。兩人表示,這些功能不單只是他們的構思,亦是長者認為較重要的,因為他們在研製StickU之前,曾經向一些長者進行問卷調查。
林鴻傑指出,若StickU倒下後,使用者在短時間內重新拿起它,軟件會偵測得到,不會發出求救信號。但若果StickU倒下後,在一定時間內都沒被重新拿起,手機App就會按之前的設定,而自動向其家人等發出求救信號(也可設定成手動)。
而為了保障用戶日常生活的私隱,StickU只會在緊急自動求救或緊急手動求救功能啟動之後,獲授權的第三方才能得知其位置信息及進行聯絡。
推出前先作預量產 優化用家體驗
兩人在去年4月初成立該公司,先後研製出StickU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原型。截至訪問時,已經有大約20個長者試用過其第二代原型一段時間,反應相當不錯。
另外,該公司早前還參加了「創新科技月」的路演,在藍田啟田邨的商場設立攤位,展出StickU的第二代原型。很多長者即場短暫試用過後,都追問推出時間和售價。「有些60出頭的長者既想買來送給父母,自己亦想使用。」該公司計劃在明年下半年推出StickU。屆時,可能會分成兩個版本。其中,普及版的外殼是以金屬製成,零售價約199美元(約1552港元)。而高配版則會改用碳纖維外殼,令整枝拐杖更輕巧,零售價約399美元(約3112港元)。
但在正式推出之前,該公司會先製造大約100枝預量產型,再找80至100名長者試用一段時間,以收集意見,盡量優化設計。
[新經濟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342&issue=20171127
本港10月出口升6.7% 遜預期
1 :
GS(14)@2017-12-03 18:10:24【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公布10月份本港進出口數據,整體出口額3347億元,按年上升6.7%,較市場預期的10.1%遜色,其中轉口額3310億元,上升6.7%,港產品出口額則升3.2%至37億元。進口額則按年增7.9%至3787億元,亦遜市場預期的9.5%。
進口增7.9% 同遜預期
地區來看,10月出口至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上升8%;區內大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額均錄得升幅,尤其是印度升36.5%、泰國升23.4%、菲律賓升17.4%、日本升14.9%和中國大陸升6.4%,但另一方面,輸往馬來西亞的整體出口額卻下跌2.2%。出口至其他地區的整體出口額亦錄得升幅,尤其是德國升22.6%、英國升6.1%,美國亦升0.2%。
累計今年頭10個月,本港整體出口額按年升8.3%,其中轉口額升8.4%,而港產品出口額則升1.5%。同時,商品進口額升8.7%。累計出口額升幅最高的地區則是印度、台灣和荷蘭,增幅分別為35.1%、26.9%和15.8%。
政府發言人表示,受惠於環球經濟改善,10月出口繼續錄得顯著增長,幾乎所有主要市場均錄得不同程度的升幅。展望未來,短期內環球經濟預期會進一步穩健增長。利好的外圍環境會繼續為出口表現帶來支持。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外圍情况的發展,包括環球貨幣環境愈見複雜、保護主義情緒可能升溫,以及不同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62&issue=20171128
IMF:本港物業價格被高估幅度升
1 :
GS(14)@2017-12-03 18:13:30【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訪港後發表初步評估報告,指儘管港府推出一系列措施遏抑樓價,但市場供需失衡,樓價截至今年9月按年升15%,認為物業被高估幅度提升。IMF建議港府應維持三管齊下的措施遏抑熾熱樓市,又將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評為合適措施,倘日後系統風險減退,當局應逐步取消兩項措施,以其他不會區分居民及非居民的措施取代。
IMF在報告稱,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全球及區域基建、貿易及金融合作,連同大灣區發展規劃,將在中期為香港創造機遇,但來自外圍及本地的整體風險仍偏向下行。IMF提出四大風險中,包括「物業價格調整」,其分析顯示本港物業價格被高估幅度上升,相當部分新做按揭貸款採用浮息制,以香港銀行同業拆息為基準,家庭供款負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仍然偏高。
倘風險減退 港府應逐步撤辣
該組織認為,一旦物業市場調整失序,負財富效應可對個人消費造成重大打擊,即使銀行現時資產負債表相當穩健,但物業價格調整失序可能觸發樓價、償債能力與消費減少之間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經濟增長減慢,令銀行資產負債表受到第二輪衝擊。
IMF提出多項政策建議,包括持續增加房屋供應,是解決結構供求失衡的關鍵,建議當局加快物色建屋土地及地盤,又稱宏觀審慎措施有效為金融體系建立緩衝空間,應對樓市可能出現的調整,有助減低樓市熾熱為金融體系帶來的風險,並提高銀行按揭貸款批核標準。
然而,該組織提到從銀行獲取融資的地產發展商對置業者提供的貸款正急速增長,雖然與銀行整體的按揭貸款餘額相比,地產發展商借出的貸款總額仍處相對低的水平。但當局宜因應未來金融穩定風險的轉變,考慮調整宏觀審慎措施。
續收緊措施 或增地產商風險
IMF雖將兩項印花稅評為遏抑樓價過高及控制系統金融風險合適措施,但認為它們是因應流入物業市場資金大升而推出,並非用來取代必須的宏觀經濟調整;以及金管局宏觀審慎措施不適用於毋須按揭貸款的置業人士,繼續收緊有關措施或會加劇有關風險外流至不在監管範圍內的非銀行財務機構及地產發展商,認為日後系統風險一旦減退,當局應逐步取消兩項印花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74&issue=20171130
Uber:或與本港的士業合作
1 :
GS(14)@2017-12-18 04:08:18【本報訊】早前消委會發表調查報告,建議為網約車引入牌照制度,Uber香港區總經理佘雋知指,視報告為一個起點。
歡迎消委會報告建議
佘雋知指消委會是本港具有公信力的機構,亦深入研究如何從平台、車輛、司機三方面發牌。消委會建議可發放1,500個出租汽車許可證牌照予網約車平台車輛試水溫,佘指有Uber司機曾嘗試申請該許可證,但因門檻太高而碰壁;惟他歡迎報告指政府可為網約車平台發放3至11個牌照,開放市場競爭。的士方面,佘雋知表示「門一直打開」,近期亦與新加坡最大的士平台合作,用戶可在Uber上召當地的士。他指Uber是一個科技平台,希望未來有機會和本港業界攜手。今年中警察放蛇拘捕Uber司機後後,佘透露司機數目一度下降,但現已回升至5月前的水平;Uber同時為司機開設24小時熱線支援服務。回顧過去一年服務,他指Uber登記用戶超過100萬名,活躍用戶約30萬名,用戶及司機數量均比去年多。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3/20243065
本港「獨角獸」有望達標
1 :
GS(14)@2017-12-18 04:44:01【本報訊】阿里巴巴當年因「同股不同權」問題而出走美國上市,創辦人馬雲曾揚言,香港必須改變上市規則,他才考慮讓螞蟻金服來港上市。如今港交所(388)容許市值達百億元以上的同股不同權(WVR)公司上市,除阿里外,亦能吸引新經濟公司,尤其是初創在港上市。
包括GoGoVan及Klook
初創公司創辦人為發展所需,往往售出大部份股權集資,去到上市階段,很多時持股不足20%,例如馬雲只持有阿里約10%股權。其餘港人熟悉的「超級獨角獸」(估值超過百億美元),如國產手機商小米、旅遊住宿平台airbnb、內地新聞網站今日頭條、電召車平台Uber及滴滴出行等,同樣面對WVR問題。根據港交所建議,市值達400億元的新經濟公司可在港上市,未來或可吸引這批「超級獨角獸」。現時本港已有多隻「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初創)或「半獨角獸」,如網貸公司Welend母企Welab、電召貨車平台GoGoVan及Lalamove、旅遊手機Tink Labs、旅遊產品平台Klook等,均有機會達標在港上市。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6/2024652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