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股指期貨限倉規定已經實施1年有余。一年間,曾經期貨市場的主力品種成交一落千丈,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三大股指期貨成交量和成交額均出現了平均90%的萎縮。期貨公司、對沖基金等市場參與者紛紛陷入困境,艱難前行。
期指市場陷入“冰點”,而有關股指期貨松綁、松綁的傳言和呼聲卻始終不絕於耳。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股指期貨松綁只是早晚問題,而松綁時機又確實是一個重要議題。
12月19日-20日,證監會派出機構期貨監管幹部培訓班在大連舉行,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並講話。其強調稱,應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不斷提升市場運行質量,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建設,進一步深化市場功能,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方星海此番關於“深化市場功能”的表態或也進一步暗示了期指松綁的可能性。
成交一落千丈 機構“憋得”夠嗆
中國期貨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額為178.16萬億元,同比大幅下降66.95%。
記者梳理四大商品交易所年內交易數據發現,在商品期貨市場今年以來持續火熱的背景下,全國期貨市場仍在總量上出現大幅下滑,主要系股指期貨交易大幅縮水導致。
具體來看,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2016年11月成交量為145.88萬手,成交額為1.49萬億元,分別僅占全國市場的0.39%和6.90%,同比分別下降42.38%和42.81%。
而在股指期貨限倉規定出臺之前,中金所是期貨市場成交額的主力貢獻者。數據顯示,2015年8月,中金所成交量為4815.44萬手,成交額51.33萬億元,分別占到全國市場的14.10%和80.89%。
再從全年情況來看,中金所今年前11月累計成交量為1587.68萬手,累計成交額為15.81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了95.32%和96.20%,分別僅占全國市場的0.41%和8.87%。
而從三大股指期貨品種的具體情況來看,期指市場的成交已經跌到“冰點”。
全國期貨市場11月交易情況顯示,滬深300股指期貨、上證50股指期貨、中證500股指期貨今年前11月累計成交量同比分別下滑98.57%、95.79%、84.77%;前11月累計成交額同比分別下滑98.91%、96.89%、89.70%。
期指成交量一落千丈,首當其沖過上苦日子的就是期貨公司。某券商系期貨公司副總經理告訴記者,在限倉規定之前,股指期貨在期貨公司的交易量占比、客戶群體占比都很高,交易量占比基本在70%-80%左右。
“盡管商品市場今年的活躍抵消了部分期指’被廢’造成的影響,但少了股指期貨,期貨市場結構、公司業務方面依然明顯失衡,行業沒有被打趴,但整體只能算是在艱難前進。”該期貨公司副總經理稱。
除了使期貨公司遭受“重創”,交易量的萎縮也進一步造成了期指長期的負基差情況,市場中性策略(阿爾法策略)的資管產品隨之陷入了幾乎動彈不得的僵局。
某券商資管投資總監告訴記者,限倉措施實施之後,賣出套保持倉需求較大、多頭資金難以承接大量套保頭寸介入、反向套利執行難度較大等多種“並發癥”共同導致了期指此輪持續大幅貼水的現象。“從限倉至今,我們的收益整體不理想,空倉了很長時間。”該投資總監稱。
“限倉是進行了不對稱的限倉,套保盤因深度貼水與缺乏對手盤,開倉成本實在太高。”上海一家百億級私募的量化投資總監向記者表示,2016年3月份的時候,中證500期指貼水幅度按年化概念計算甚至達到了50%多的幅度,這對大部分做Alpha策略的對沖基金而言都是無法覆蓋的成本。
傳聞不絕於耳 業界靜待期指松綁
期貨公司少了股指期貨“坡腳前行”,對沖基金少了有效對沖工具陷入困局。而與此同時,有關股指期貨松綁、松綁的傳言和呼聲卻始終不絕於耳。
近日,便有市場傳言稱,“股指期貨將擇機松綁,本周末劉主席、方主席將赴中金所調研時機問題”。對此,本報20日向中金所相關負責人進行求證,對方表示未曾聽說。
上一輪期指松綁傳聞是在2016年8月,彼時有媒體報道稱,中金所考慮放寬對股指期貨交易的有關限制,可能會涉及非套保日內交易限制、保證金比率、手續費等多方面規定的放寬。
隨後,有媒體報道稱,中金所召集了多位期貨公司高管論證股指期貨松綁方案,且方案已上報至證監會。8月4日,中金所就媒體報道發出澄清公告,稱上述報道與事實不符,近期中金所未對外發布過相關信息。
一波又一波的“傳聞”之下,業界對股指期貨松綁的期待一覽無余。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股指期貨松綁只是早晚問題,而松綁時機又確實是一個重要議題。
“期指的重要性不僅只是對期貨公司,對整個證券市場的影響都十分明顯。失去了這個最有效的風險管控工具,很多機構投資者不敢輕易去做,增量資金不敢入場。”前述期貨公司副總表示,現在不少私募產品被迫用期權來對沖,但期權的流動性依舊無法和期指相比。
而前述券商資管投資總監則認為,農產品商品期權的推出,說明當前管理層對於衍生品的態度是偏積極,並不是談衍生品就色變。“股指期貨是衍生品中最重要的品種,肯定不可能一直會關下去。”該投資總監稱。
前述期貨公司副總告訴記者,約2個月前,中金所曾向期貨公司發布過調查問卷,向客戶(主要是機構投資者)等征求意見,涉及到評價股指期貨在股災期間的作用等方面。“我們理解是在為松綁陸陸續續做一些前期的調研工作,高層達成一致之後肯定會放開。”該副總稱。
“股指期貨早晚會放開,但一是要選擇對的時機,二應該是逐步放開,不會一步到位。”恒泰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江明德認為,現貨市場相對平穩的時候,才是適合的時機。“兩會之前是以維穩為主,不至於會有很大的政策變動。”江明德分析稱。
值得一提的是,12月19日-20日,證監會派出機構期貨監管幹部培訓班在大連舉行,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並講話。其強調稱,應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不斷提升市場運行質量,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建設,進一步深化市場功能,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方星海此番關於“深化市場功能”的表態或也進一步暗示了期指松綁的可能性。此外據證監會介紹,會議上,境內外有關專家就境外衍生品市場監管和發展情況、產業企業運用期貨衍生品情況等進行了講解。
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做客了第一財經《改變世界:中國傑出企業家管理思想訪談錄》,與知名媒體人秦朔傾心相談。他稱,未來12年,京東集團要全面向技術轉型。
劉強東還表示,“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的成熟和普及,我絕對堅信,再次見到AlphaGo的時候,無人能夠打敗它,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把人工智能技術嫁接到我們的商業和技術上去,已經變得可行了。”
以下為劉強東與秦朔對話節選:
秦朔:我看到以前有一些報道,說某種意義上你也是京東最重要的技術專家?
劉強東:那時候我們庫存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包括供貨商的管理系統,都是我一個人寫的,因為那時候業務很簡單。所以從我的角度來說,我並不認為是多麽高深的技術。但是未來12年,京東集團要全面向技術轉型。
秦朔:過去給人的印象老說京東重,京東有10萬大軍將來可能有更多的大軍,現在為什麽又走到了這樣一個新的模式里面呢?
劉強東:因為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的成熟和普及,我絕對堅信,再次見到AlphaGo的時候,無人能夠打敗它,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把人工智能技術嫁接到我們的商業和技術上去,已經變得可行了。
秦朔:對於我們這樣的用戶來講,可能意味著什麽?
劉強東:意味著你將進一步地縮短購物的時間。隨著我們無人車大範圍部署以後,消費者購物不再需要留任何地址,比如你在北京,在飛機起飛之前你可以在京東下一個訂單,買一瓶香水,你飛到了上海跟朋友去逛街,我們憑借人工智能技術就能夠計算到在什麽時間、哪個最佳結合點,通過無人車把香水送給你,可能那時你正跟朋友喝茶呢,無人車就悄無聲息地跑到你身邊,把香水給你了,甚至都不需要支付。
秦朔:聽起來像個童話一樣的。你估計還有幾年能實現呢?
劉強東:12年之內,京東要把剛才描繪的所有場景全部實現。在技術創新方面,在三到五年的時間,京東會為這個國家和社會交出一份令大家滿意的答案,就像我們過去12年在傳統電商上取得的成功一樣。我們會重新證明自己,我們不僅僅只是能夠把電商做成功,我們同樣可以把金融做得很成功,我們還可以把技術創新做得更成功。
秦朔:從非典到2004年全面轉型以後,似乎京東上了一個快車道,在這個過程中引進了風險資本,我們那時候在媒體上也經常說京東的資金鏈很緊張,有巨額的虧損等等,這個過程中你是不是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劉強東:到了2001年的時候,其實我對整個經營的思路已經很清晰了,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跟今天一樣:用戶體驗、成本、效率。這三件事情可以說是全世界所有商業的核心和本質。如果能把這三者做到最好,我覺得已經能夠為這個行業創造巨大的價值。我的商業信條永遠就是:只要你的商業模式能夠解決社會問題、能夠創造價值,你就一定能獲得成功,成功是早晚的事情。這就是信仰,有很深的信仰,所以我可以等5年、10年,我無所謂。
秦朔:到2008年開始做物流的時候,大家會去想說這是因為劉強東要賭一把,還是說劉強東手里有了很多的錢?
劉強東:什麽是商業模式?就是如何賺錢,很簡單。所以我投資物流的時候,我也做過詳細的測算,我堅信我做了物流之後,成本不但不會上升反而會下降,所以我才決定自己自建物流。這一點是外界很多人不可以理解的。
秦朔:在上市以後,當時大家覺得電商未來的高增長還會有一個很漫長的趨勢,但是沒有想到接下來,比如說你們又搞了生鮮、金融、技術,方方面面,今天的布局跟當年給人的印象,京東只是個電商,又完全不一樣了,新的業務發展是怎麽規劃和設計的?
劉強東:其實都很自然的,京東沒有跨過界,因為金融也是建立在電商基礎之上的。我們過去電商之所以能有很好的用戶體驗,很低的成本,很高的效率,其實都是建立在技術基礎上的,如果沒有很好的運營技術,我們根本做不到的。所以技術是業務的支撐體系,是基礎,它支撐我們兩大業務板塊,一個是電商,一個是金融,金融也包含保險。
秦朔:讓你來描述一下中國的零售市場,因為有了京東,出現了哪些更本質性的改變?
劉強東:在京東關註用戶體驗以後,無數的互聯網公司也把用戶體驗放在首位,可以說京東是互聯網行業中第一個大規模提出並徹底貫徹用戶體驗這個概念的。第二是行業成本,中國社會化物流成本占整個國家GDP達到17%-18%,而日本只有5%-6%,所以中國有大量傳統企業的利潤都被社會化物流成本給侵蝕掉,利潤率就沒了,而京東是第一次把整個中國社會化物流成本降低了70%,把過去達到100天的庫存,現在壓縮到了只有30多天,提高了兩倍以上,這都是京東過去多少年來給整個行業帶來的價值。
秦朔:你從你自己18年的成長來看,你覺得這個管理能力,如果說最早是1.0的話,現在是經歷了幾個階段,達到了一個什麽樣的感覺呢?
劉強東:1.0版本的時候,強調的是全員銷售,整個都是銷售型組織。到了2.0版本的時候,強調系統流程,到了3.0版本的時候,就是從去年開始提出來,強調的是授權。中國社會環境很特殊,授權也帶來了很多的風險,比如說貪汙腐敗,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秦朔:對,最近我們發現了很多互聯網公司,包括百度等等,都加大了打擊內部這種腐敗力度。
劉強東:是,我們大概兩周之前(2016年10月24日)實名公布了內部腐敗案件,公布之後公司股價跌了,我們的IR受到很大的壓力,寫了好幾封郵件說投資人都恐慌了。為什麽?因為在美國,如果發現公司有10名員工貪汙,那說明這個公司已經爛到家了。但是在中國如果不能夠抓到腐敗的員工,這公司管理才是爛到家了。授權是一種信任,如何在充分授權的同時打擊腐敗,這兩者之間存在一種平衡。
秦朔:你跟你的員工從一開始給我們的印象就像一個大家庭。
劉強東:對,我覺得這種文化是骨子里面了,因為我們從農村出來,農民的生活方式從小就是家在一塊的,永遠在一起的。
秦朔:你現在對一線的了解還會非常準確嗎?會不會慢慢地也有這種大企業病,或者官僚主義的東西會滋生?
劉強東:多少會有,以前基層有一點事情,我第二天就能知道,但現在有時候要經過很長時間我才知道。比如說前段時間我去參觀(宿遷)員工宿舍,最早蓋宿舍大樓的時候,我已經明確跟同事說,希望給員工蓋的是高級白領公寓。結果現在宿舍快裝修好了,有一間樣板間,我進去看,他竟然給我弄了個八人間。我就問為什麽?他說老板你三四年前提的需求,現在我們員工人數已經是過去四五倍了,一個宿舍住兩個人,住不下了,只能一個宿舍8個人才能住得下。他這是一種思考,要讓每個人都有宿舍住,但是他忘記以人為本,住不下可以再租,我們要讓員工活得有尊嚴。所以我要求把這個樣版間留著,叫“恥辱間”,這是我們管理人員一個恥辱,你並沒有把我們員工真正放在心上。
秦朔:最早創業的時候,聽說你家里不是很支持,那個時候是什麽樣的情況?
劉強東:我最早創業的時候其實就是因為外婆身體不好,她每天都要吃藥、要去輸液,但是全家都是農村的,舅舅、姨家里面糧食都賣了也是不夠,當時就只是想能夠趕緊賺點錢,有足夠的錢給外婆治病。
秦朔:你覺得這樣的一些經歷,對你此後創業究竟意味著什麽呢?
劉強東:我覺得給我帶來最大的烙印就是做事永遠要腳踏實地、農民式的腳踏實地,就像農民在地里幹活,永遠是一步一步把稻子播下去,走的時候收走,從來不想走什麽捷徑,快速的致富方式等等,都不會有。
秦朔:有人說劉強東是一個很軸的人,也有人說劉強東很率性,你怎麽看待這一類對於你的性格,以及你的性格在公司管理上的一些非議呢?
劉強東:你剛才的形容我覺得還挺到位的。我有兩條線,一條線就是本我、自我這條線,我希望我永遠不改變,永遠是10年、20年前的劉強東,我60歲還要簡單,隨意,隨性;第二是管理這條線,這是很冷冰很理性的東西,我必須要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成熟、不斷地學習。我覺得這兩條線並不沖突,不代表你作為一個理性的、成熟的企業家,就一定要變得老奸巨滑、老油條一樣,你的性格要是改變了,對人對事的看法、對世界的認知也就改變了,我希望兩者都能保持得很好。
她再也不是當年那個要被陳羽凡帶著,去吃宵夜的十八線小明星了。
本文由花兒街參考(微信ID:zaraghost)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
1
2004年,葉京把王朔的幾部小說揉成了一部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劇中女二號喬喬,在方言(佟大為飾)、許遜(陳羽凡飾)、汪若海的青春里都種了一根草,後來一根草長成了一把草,又蔓延成了一片草,綠了生活。
王朔在小說里寫,喬喬是我們大家的情婦,葉京把這句話改成了大家的情人。喬喬這個角色,給了當年還在中戲上大二的白百何。
那部劇的女主,今天已不知花落何處,倒是白百何演的喬喬勾魂攝魄,開出了一片暗香。
我一直覺得,相對於後來讓白百何又上了一級臺階的《失戀33天》里的黃小仙,白百何更像喬喬。
黃小仙耿直、蠢萌,幸福得靠命運的眷顧。
喬喬跳脫,笑容單純里透著邪媚,她不是美的陽光燦爛的那個,卻是男人心里的拐角處,藏著的那盞幽幽的小路燈。她的幸或不幸,都是自己一並作來的。
至今,白百何的微博上關於自我介紹的第一句仍是,演員白百何,出演《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飾喬喬。
2
出演《與青春有關的日子》,20歲的白百何認識了29歲的陳羽凡。那時白百何還叫白雪,初出茅廬,那時候的世界還沒有今天這麽看臉,羽泉組合正是風生水起。
估計當時陳羽凡那坑坑窪窪的臉,落在白百何眼里,都是通往新世界的坦途。
據說,陳羽凡當時是有女朋友的,白百何是在一番新歡舊愛的角逐中,上了位的。
彼時白百何作為陳羽凡女友的身份被媒體曝光,掃過的鏡頭都是陳羽凡帶她吃宵夜,她陪著羽凡去西安演出,以及她坐在草地上看羽凡踢球。
2006年,大學剛畢業的白百何成了陳羽凡的新娘,那時候她面對媒體“這麽早就做了新娘,會不會覺得太早了”的問題,特別傳統且堅定地說,沒什麽早不早的,該結就結了,我除了想早結婚,還想早點當媽媽。
她還對媒體強調,自己跟陳羽凡的媽媽關系特別融洽,經常一起逛街。
那時候,她手機的彩鈴就是羽泉的新歌《朋友難當》。
陳羽凡是天邊的雲霞,她是剛冒出骨朵的百合花。她得努力告訴世界,雖然是天上地下的差距,也是天造地設的難得。
3
這幾年,圈里有人說,白百何耍大牌。
我的一個朋友的孩子恰好跟白百何家的娃在同一幼兒園,這位朋友說“白百何事兒挺多”。
不過,任何一個明星都可能跟這樣的新聞、評價扯上關系。重點是,白百何有資格耍大牌了。
2011年,小成本制作的《失戀33天》拿下了3.5億票房,白百何火了。
這是一個由出軌引發失戀、由失戀步入幸福生活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劇情的啟發,該劇的三位主演,文章、白百何、張子萱,在此後的六年內,相繼被曝出軌。
嗯,第三位被發現開悟的,就是今天刷屏的,白百何與十八線男星,在泰國泳池邊嬉水、調情、餵食的畫面。
小鮮肉點餐遇選擇恐懼癥,白百何對著菜單一揮手,不知道是不是這一頁都要了。
小鮮肉玩水求關註,她像餵海豚一樣,把零食投餵到他嘴里。
她再也不是當年那個要被陳羽凡帶著,去吃宵夜的十八線小明星了。
百合花開了,香氣繚繞。當年的雲霞已褪了顏色,羽凡不火了。
4
關於白百何和陳羽凡離婚的消息,已經傳了兩年多。
白百何曾發微博說,“這個時代利益關系充斥在工作、交友等本來更加純凈的空間里,還好在感情上你有自主選擇權……”。後來她秒刪了這條意味深長的微博,又刪掉了她與陳羽凡所有親密互動的微博。
她跟陳羽凡在微博上,早已互相取關。他們的婚姻狀況到底如何,至今是一團迷霧。
其實如果現在,這倆人發個聲明說早就離婚了,我一點兒都不意外,任何一種平衡被打破後,都可能帶來裂變和重新組合。
在出軌的視頻被曝出半個月前,3月22日,白百何錄過一期節目,主題是《男人,我養你,你願意嗎》。她在節目里表達了這麽個意思——不介意女人成為家庭經濟的主力,但是男人得擺正自己的位置。
她在節目里說,“我聽過一個這樣的故事。男人,一到周末便帶著孩子去郊遊玩耍,捕捉鄉間的蝴蝶昆蟲,手把手教著做標本”,又說“有一個溫和懂愛的男人,在你疲倦時推開家門,廚房總有油煙氣息,一碗熱湯就令人春風化雨”。
不過我猜,陳羽凡是擺不了這樣的位置的。
玩兒音樂的人,就算窮到一碗粥都喝不起了,骨子里也是個浪子。他能看著星星給你打一缸雞血,卻不能日日給你端一碗雞湯。
早年,白百何在一檔節目里說,希望陳老師能改掉晚上工作、白天睡覺的毛病。那時候羽泉特別紅,白百何的語氣里都是牽掛的哽咽。
估計時至今日,陳老師也沒能改了這樣的作息。而紅紅火火的白百何,再看著家里那個睡的恍恍惚惚的男人,心頭大概就是一絲厭棄吧。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里,喬喬和許遜生了個女兒,後來喬喬做生意,不那麽瞧得上為她蹲過監獄的許遜了,倆人離了婚。
我不知道白百何錄那段《男人,我養你,你願意嗎》,是不是瞄準了陳羽凡。名氣與財力總是給人說話的底氣,但她也可以回憶下,當年那個梳著齊劉海的姑娘,是怎樣怯生生地站在羽凡身後。
如果生活失衡,可以一別兩寬。但處於相對優勢的一方,請盡量保持厚道。
在那段語音的最後,白百何說,成熟智慧的人,才不生活在世俗的條條框框里呢。語氣特別的灑脫、自信。
人嘛,總是啥限制了自己,就說啥是世俗的條條框框。
隨著6月末匯友建工相互保險社的開業被批複,我國首批三家試點相互保險社正式面世。然而在國內尚處於新鮮事物的相互保險,早已是一些國家成熟保險市場中的成熟模式。
國外的相互保險機構是如何運營的?在發展過程中又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值得國內的相互保險機構借鑒?相互保險和股份制保險公司之間將形成怎樣的市場格局?帶著這些問題,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了法國最大的健康險相互保險機構MGEN首席執行官衛然(Jean-Louis Davet)。
龐大的會員體系
相互保險,是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並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
相互保險是國際上主要的保險組織形式之一,發展歷史悠久,目前仍在全球保險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
據衛然介紹,2016年相互保險占有全球保險市場27%的份額。如果從準備金角度來看,相互保險的自有資金實際上占全球整個保險業的33%。
而在國外各個成熟保險市場中,法國是相互保險占比名列前茅的國家之一。“如將各種險種都涵蓋在內,相互保險在法國保險市場上的份額占47%。相比之下,美國的相互保險市場份額是37%。在法國的健康保險市場,相互保險的市場份額甚至超過55%。”衛然表示。
從公司形式和體制上來說,相互保險社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的最大區別在於相互保險機構的所有者為其保單持有人,這直接導致了相互保險社和股份制保險公司在治理結構、資金來源、盈余分配、對管理層的激勵機制等多個方面的不同。
但和股份制保險機構較為緊密清晰的管理結構相比,相互保險機構眾多分散的保戶如何能夠在這樣一個松散的結構中順利行使所有者權力以使機構能夠順暢運行是相互保險這種形式被市場認為的“天然劣勢”之一。
而參保人構建的“會員制”體系是否完善就成為了相互保險機構組織架構牢固與否的核心所在。衛然表示,在MGEN內部,目前有參保會員將近400萬人,而其中有7000名活躍會員。
“除了一些傳統銷售渠道外,我們在銷售方面有一點和股份制保險公司不太一樣。在我們的會員中有部分活躍會員,這些活躍會員是自願加入的,在經過一定培訓後會自願地去做一些相互保險的宣傳和銷售工作,甚至參與到相互保險的經營管理中來。”衛然舉例稱,MGEN的某個產品與眼鏡商進行簽約合作提供更換破碎眼鏡的服務,一些活躍會員就會定期去巡查合作商,檢查其服務、價格是否符合協議要求並向MGEN進行反饋。
而在相互保險機構中,會員代表大會就是類似於股份制保險公司股東大會的存在。“相互保險是會員共享共治的模式,但是它是一種非直接的民主模式。我們通過非直接的選舉機制選出了500名會員代表組成會員代表大會,做出或者通過一些重要的決策。再從中選出董事會成員,我們現在有54個董事。”衛然表示。
據他介紹,這整套架構體系其實在所有相互保險機構都類似。但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會員的參與程度有所不同。像在法國,或者歐洲一些地方和南美、非洲,會員的參與度很高。另外,會員參與度跟保險的性質和險種也有關系。“凡是跟社會保險有關的,跟人的未來、健康、個人保障緊密相關的險種,會員的參與度會很高,比如像MGEN這樣的健康相互保險。相比之下,車險、財產險等相互保險機構會員的參與度可能沒有那麽高。”
除了“會員制”體系的不同外,他認為,相互保險機構的管理層人員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的經營層無論是專業要求還是工作性質並無太大不同。
但是,在結構相對松散的相互保險機構,對於董事長和總經理之間的協調和對這兩者的監督就會顯得尤為重要。
“在一個相互保險組織里,有兩個人知道所有發生的情況,了解所有的信息,知道所有的決策。一個是董事長,還有一個是總經理。這兩個人是非常關鍵的。”衛然表示。
據他介紹,在國外相互保險的發展歷史上確實在這方面發生過問題。例如職業經理人越過董事會直接掌權,又如董事長並非專業人士但插手經營,致使相互保險機構無法繼續正常經營。“相互保險機構選擇的職業經理人除了是專業人士外,跟董事、會員之間的良好溝通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可以通過召集一些合適的會員成立審計委員會或是類似的督查機制來進行機構運營情況的跟蹤和監督。”
中國發展相互保險空間很大
2014年8月,《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提出“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2015年1月,保監會出臺《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初步確立了相互保險發展和監管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原則。2016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同意開展相互保險社試點並進行工商登記註冊。
在一系列的政策開放下,2017年,首批試點相互保險社眾惠財產、匯友建工、信美人壽的相繼開業,再加上2005年成立的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這也構成了我國目前持牌的相互保險機構的全部。
“在全世界的保險市場上,越是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市場,相互保險的市場占有率就越低。這是因為,如果‘保險’這個概念還沒有被人們完全地理解和接受,相互保險的概念就更難被理解和接受了。像在中國就是這樣的情況,保險深度是比較淺的。但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保險、相互保險在這些市場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衛然表示。
據了解,MGEN在2010年就來到中國了解相互保險市場,衛然表示:“當時中國的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可能才剛剛開始,而整個社保體系也在完善中,所以,當時發展補充相互保險的條件還並不成熟,但是,我覺得現在是時機了。”
他認為,首先,中國醫療行業的發展變化很快,包括整個健康行業,這種變化有利於新險種的發展。其次,中國目前處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新時代,高科技及數字技術的運用可以幫助相互保險在治理上、會員參與上帶來一些創新的方案。
而對於中國相互保險市場的前景,衛然則認為相互保險的開展能很大程度地幫助加深保險業深度,並且中國的相互保險在健康險的領域一定會實現快速的發展。“因為健康險在中國的保險深度較低,市場潛力很大。而且,相互保險尤其適合健康險,是很適用於保障人的一種保險業態。雖然中國的社保體系逐漸完善,但是補充保險還有很大的空間去完善和補充。在這一點上,從歷史經驗來看,相互保險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包括健康教育、健康風險保障以及建立醫療機構網絡等方面。”
中金公司之前發布的一份研報預計,中國相互保險市場前盡廣闊,預計10年後相互保險市場份額有望達到10%,市場空間達到7600億元左右。
事實上,在相互保險社出現後,與股份制保險公司將形成怎樣的市場格局也是被關註的焦點之一。
衛然表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盡管部分國家相互保險的份額不低,甚至一些國家在健康險等險種上的市場份額超過了股份制保險公司,但這兩者並非替代關系,而是競爭共存的關系。
一方面,相互保險可以促進股份制保險更加註重長期利益,擴大到更廣泛的群體,同時在定價上對股份制保險公司產生倒逼作用,有可能讓更多人享用到性價比更高的保險。而另一方面,股份制保險可以帶動相互保險更加註重經營效率,兩者共同推動著保險業不斷向前發展。
“據我對保險市場的觀察,在那些健康保險發展得比較好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實際上盈利性的商業保險和非盈利性的相互保險,他們的共同存在和平衡是必要的。它們的同時存在能覆蓋到更廣泛的群體,而且它們也互相競爭。在這樣的情況下,促使整個健康保險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而往往在這樣的地區,人們的身體也更加健康。”衛然表示。
值得註意的是,“魚龍混雜”不管在相互保險市場相對成熟的法國還是尚屬試點階段的中國都是不可避免的階段。保監會表示,一些互聯網平臺相繼推出了多種形式的互助計劃,一定程度上擾亂了正常保險市場秩序,損害了消費者正常權益,保監會將加大對這些平臺的監測和甄別力度,對於打著互助計劃的名義而實際非法經營保險業務的,將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堅決予以打擊和取締。
近年來,共享經濟發展如火如荼,僅出行領域就在短時間內誕生了數家估值動輒百億市值的公司。不過浮華過後,隨著從網約車到共享單車接連出現負面事件,讓公眾及業內逐漸從當初的追捧轉為反思。
5月27日,摩拜副總裁崔書峰談及共享經濟時稱,共享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問題是燒錢,燒錢戰擾亂市場秩序,違背產業升級初衷。
回顧這幾年興起的共享經濟,都是以互聯網模式出現。傳統經濟時代有“數一數二法則”,互聯網打破區域分割之後,逐漸演變為“贏者通吃”,即第一名賺的錢比第二名到最後一名加起來要多很多。因此,滴滴、摩拜等為建立壟斷優勢獲得市場定價權,從一開始就選擇了燒錢大戰,以便能夠在數家甚至數十家同行中脫穎而出。
然而,這種以鄰為壑的競爭模式,與共享經濟的精神漸行漸遠。不但浪費資本,且在勢均力敵下極有可能兩敗俱傷,公司、用戶乃至社會,都難以成為獲益的一方。更有甚者,由惡性競爭帶來的負面效應,還有可能損害社會公眾利益,如競爭雙方為擴大規模、搶占市場,在發展用戶時存在不良企圖的司機加入網約車、共享單車亂騎亂放影響交通安全等。
且從商業模式的角度而言,盡管燒錢是互聯網企業發展的捷徑,但長遠來看,立於不敗之地還得依靠優質的產品或服務,以及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以滴滴為例,雖然通過燒錢戰在網約車行業獨占鰲頭,但當美團宣布進軍網約車後,滴滴又開始緊張了,因為並沒有在獲得壟斷地位後變得不可替代。
這也是目前中國共享經濟面臨的核心問題:創新不足、低質競爭嚴重。原因之一是當共享經濟從短期的發展走向了高速的市場集中,如果一個企業占領了80%的市場,競爭壓力小了後,創新動力就小了。市場經濟時代,沒有有序的競爭,自然缺乏發展動力,有的只是壟斷利潤的動力。當然這其中還有資本的作用,當前中國金融資本過剩造就了這種推波助瀾。
相比於其他共享經濟領域,共享單車還面臨如何善後的問題。去年底,因拖欠消費者押金、資金賬戶管理不規範等一系列問題,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把小鳴單車告上了法庭,成為共享單車公益訴訟全國第一案;近日,北京市公布尚在運營的共享自行車總數在190萬輛左右,雖較去年9月最高峰時總量下降近20%,但有一半處在閑置狀態。很顯然,對於被拖欠押金的消費者和被影響交通的公眾,絕不是共享單車公司一紙停止運營公告可以解決的。
喧囂過後,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倒逼各方探索如何讓共享經濟發揮功能、減少負面影響。以滴滴順風車主涉嫌殺害乘客事件為例,滴滴隨後出臺系列整改措施,交通運輸部則修訂《出租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辦法》,將網約車平臺公司和駕駛員納入考核體系。
當然更需要的是政府、企業和公眾三者的協作。如用戶在共享經濟中所表現出來的大眾自覺缺失,反映出民眾對公共行為責任感整體不高,提高雖十分必要,但質變非朝夕之間。因此,政府應介入監管,對損害公眾利益行為進行懲戒,諸如將個人公共行為計入征信系統,作為未來信用的重要參考,引導民眾維護公共秩序。
這些因素之外,共享經濟也在經歷一個正常的興衰過程。根據全球權威技術咨詢機構Gartner公司加德納技術成熟度曲線(Gartner Hype Cycle),技術成熟或行業發展往往經歷5個階段,萌芽期(人們開始感知並表現出興趣)、過熱期(人們一擁而上)、低谷期、複蘇期和成熟期。經歷過熱期和低谷期,共享經濟在加入各方治理措施後,相信能迎來複蘇期與成熟期。
隨著LED燈進入千家萬戶、普及率達到一定程度,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因為LED比傳統照明更耐用、壽命更長,那麽照明行業如何持續良性增長呢?充分挖掘光的特性、不斷探索新的應用場景,成為照明行業共同努力的方向,Micro-LED(微發光二極體)顯示就是其中的熱點。
6月10日,在2018廣州國際照明展的高峰論壇上,與會嘉賓對Micro-LED顯示技術的發展現狀、困難挑戰與未來趨勢,進行了熱烈的探討。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Mini-LED背光今年就可望推向市場,但是Micro-LED要真正應用到AR、VR、手機、車載顯示等領域、實現產業化可能還需三至五年。
自今年年初三星在美國CES上首次展出146英寸Micro-LED電視以來,Micro-LED顯示不斷升溫。三星今年還與中國LED行業龍頭企業三安光電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展Micro- LED電視。
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技術中心總經理徐宸科在廣州照明展上演講時透露,三安光電新工廠將會有一條Micro-LED的中試線。
目前,全球主要的LED芯片商、顯示面板商,幾乎都在Micro-LED領域進行布局。涉足的LED芯片商包括三安光電、日亞化學、歐司朗、華燦光電等;涉足有顯示面板商包括三星、BOE(京東方)、夏普、群創、華星光電、LG、友達等。
徐宸科認為,小尺寸Micro-LED可應用於智能手表、智能手機、車載顯示、AR、VR等產品上,目前其成本與OLED的成本接近;大尺寸Micro-LED可用於電視,由於65英寸以下的LCD(液晶)電視價格已經很便宜,因此Micro-LED更大的機會在65英寸以上的超大屏電視。
不過,徐宸科坦言,Micro-LED的產業化還有相當的困難,比如紅光的光效較低、光的均勻性不足、測試技術需要完善。所以,關鍵還在於提高生產的良率。
從顯示技術的演變來看,OLED正在開始逐漸替代LCD,尤其在高端智能手機屏的領域。但是現在,高亮度、低功耗、可彎折、長壽命、快響應的Micro-LED又想擠壓OLED,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Micro-LED到底能否替代OLED呢?
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ISMP國際智能制造平臺總監廖本瑜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說,他不看好OLED,因為OLED在各種環境下的耐用性還不夠,而LED技術在照明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過千錘百煉。他預計,Micro-LED將率先應用於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和車載顯示這樣的小尺寸顯示領域。今年Mini-LED(像素為100~200微米的Micro-LED)背光將有望出貨,而真正應用到產品、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預計還要三至五年。
南方科技大學Micro-LED研究中心劉召軍博士認為,Micro-LED今後可以應用於從顯示器、影院、電視及背光、手機、頭戴顯示、AR、VR、3D成像、醫學生物傳感等廣泛的領域。所以,目前蘋果、谷歌、Facebook、LG、三星、三安光電、TCL、友達等中外知名企業都在布局。
劉召軍說,Micro-LED、OLED、LCD各有優缺點。如果Mini-LED背光與LCD結合,就幾乎沒有缺憾了。南方科技大學把Micro-LED技術研究的重點放在大屏幕的Micro-LED電視、柔性透明Micro-LED、Mini-LED背光與LCD結合、光通訊、生物醫學應用等方面。他們2018年已發布了世界上首款柔性透明的Micro-LED顯示屏,可以像創可貼一樣貼在身上。
研究OLED多年的韓國慶熙大學教授張震的課題組亦加入到Micro-LED 技術研發陣營,並在今年5月份的美國SID 國際顯示大會上發表演講。
不過,張震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認為,Micro-LED電視在未來5~10年都無法與OLED競爭,因為Micro-LED大面積顯示工藝複雜,所以如果把尺寸做大,價格就會很貴。與此同時,OLED的壽命不是問題,手機的亮度比電視低,電視也不是全天用,所以使用5~10年沒有問題。
針對近期互聯網金融平臺“爆雷”風險事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辦近日發文稱,將繼續推動行業檢查和企業自查,允許合規機構繼續經營。
與此同時,各地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也相繼發布消息稱,將重啟P2P現場檢查工作,指導、規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主動退出網貸業務,保護借款人、出借人、網貸機構及其他網貸業務參與人的合法權益,避免出現群體性事件,實現網貸機構平穩退出。
在良性退出問題上,某互金平臺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應制定分期兌付方案,妥善化解退出風險。“監管部門和出借人均應理解平臺需分期兌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敦促、監督平臺制定合理的兌付計劃,要求平臺應依據借款人的還款計劃、壞賬水平、資產處理時間等因素,綜合考慮後制定分期兌付方案。”
他表示,平臺應根據可能出現的風險、壞賬情況,在兌付周期內動態調整兌付方案,圍繞“減少出借人損失、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的中心思想,達成出借人、P2P 平臺、第三方資產處置機構、借款人四方的利益一致。
穩步推進備案
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總結了近期互聯網金融平臺“爆雷”風險事件以及當前互聯網金融風險形勢。
互金整治辦表示,有關部門近期將以“一個辦法、三個指引”為依據印發現場檢查細化標準,組織行業檢查和企業自查,邊查邊整,即查即改。
網利寶CEO趙潤龍表示,在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道德風險疊加的關鍵時刻,互金整治辦的要求明確釋放了維穩信號。他認為,當前行業環境下,市場期待監管表態,而互金監管最高層級的發聲並明確框架要求,可以有效穩定市場信心,截斷恐慌情緒的傳染鏈條。
互金整治辦對穩步推進互聯網金融特別是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並作出工作安排。
具體包括:一是盡快部署行業檢查和企業自查;二是允許合規機構繼續經營;三是引導不合規機構良性退出;四是依法處理嚴重違法違規機構;五是嚴厲打擊借款人惡意逃廢債行為;六是對違法違規自媒體進行治理;七是做好與投資人的溝通引導工作;八是推進網絡借貸長效機制建設;九是切實加強聯動形成合力。
對於行業一直關心的備案問題,互金整治辦表示,符合各項標準的機構將接入信息披露和產品登記系統,繼續開展網絡借貸業務。經過一段時間運行檢驗後,條件成熟的機構可按要求申請備案。
另外,在引導不合規機構良性退出方面,互金整治辦表示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理退出機構的資產債務關系,鼓勵金融機構參與平臺債權債務轉出、出讓和兼並重組,盡最大可能保障投資人權益,實現無風險退出。
“九條要求直指當前網貸行業風險的癥結所在,期待相關細則盡快落地,切實提升投資者信心。”趙潤龍說,從業機構此時更應樹立信心,全力配合監管舉措推進各項合規工作,為行業健康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經過此次考驗仍能堅守初心、堅持合規運營的平臺,必將獲得應有的發展空間。
監管形成合力
面對近期集中爆發的P2P爆雷風險,網貸行業迎來監管層更高的合規要求。與此同時,各地監管部門正形成監管合力。
8月3日,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下稱“上海互金協會”)在官網發布《上海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退出指導意見(試行)》(下稱《意見》),為上海本地擬有序退出的網貸機構提供指引。
此前,深圳、濟南、北京、浙江、廣州等多地互金協會已陸續發布當地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退出指引(試行),對轄區網貸平臺退出原則、退出程序、報送退出材料等方面做出明確詳細規範。
在全國大量P2P平臺出現停業、無法提現、甚至高管失聯的情況下,多地退出指引均指出,網貸機構在退出過程中,不得註銷、不得開展新業務、經營地址不得搬遷、網站不得關閉,高管不得失聯。
另外,在此前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一市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聯席會議上,重點對長三角失信人數據庫建設進行了探討,並達成共識,嚴厲打擊網貸領域惡意逃廢債等行為,將積極聯系央行征信、百行征信、上海資信等征信機構,共同推動長三角失信人數據庫的建設,實施聯合懲戒,讓“老賴”無處遁形,切實維護廣大投資人及合規經營網貸機構的合法權益。
良性退出方案
近兩月,全國P2P 平臺提現困難、項目逾期、無法兌付、平臺失聯事件已過百宗,累計涉及無法兌付、分批兌付的總金額超過300億人民幣,包括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地的P2P平臺相繼“爆雷”,造成大量投資人遭受損失,各地監管部門、經偵工作壓力大增。
根據各地政策規定,網貸機構除了在退出過程中,不得註銷、不得開展新業務、經營地址不得搬遷、網站不得關閉,高管不得失聯外,各地互金協會還在指引中明確了平臺退出路徑及方案。
例如,北京互金協會指引要求網貸應按照六個步驟進行:一是成立退出工作組;二是清理存量業務、客戶、公司財產等,分別編制存量業務清單、出借人清單、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三是編制業務清償和退出方案;四是在網貸機構官網、協會官網及其他渠道發布業務清償和退出公告;五是組織實施業務清償和退出方案,落實出借人資金清償和清退,妥善處理存量項目,按照退出方案穩妥推進退出工作;六是結束清退工作,終結網貸業務。
上述互金平臺負責人認為,對於 P2P 平臺停止經營、不再開展新增借貸業務後,應維持其貸後管理的責任和義務,給予時間和空間使其持續開展貸後管理工作、催收借款工作,使其能夠持續有效地追回借款,償還給出借人,減少公眾出借人損失。
在平臺向借款人追償債務期間所發現的其他問題,應逐一分別對待,“借款主體償債能力惡化、無法償還債務、甚至借款主體跑路的情況,應根據各主體在此期間的權利義務逐一分析和處理,客觀看待市場風險,而不是將所有責任歸咎於P2P平臺,顛倒事實。”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