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浪季報圖解:廣告收入環比降17%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49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15 12:09 編輯

新浪季報圖解:廣告收入環比降17%
來源:雷建平










新浪今日公布財務報告,財報顯示,新浪第一季度凈營收為1.846億美元,同比增8%,環比下降13%,新浪第一季度凈虧損1030萬美元,為最近1年來再度陷入虧損。


新浪第一季度運營虧損為2520萬美元,運營利潤率為-14%,新浪營收環比下降、再度陷入虧損很重要原因是,第一季度屬於廣告淡季,來自廣告方面的收入出現不小幅度下降。


新浪Q1營收1.84億美元 同比增8%


新浪第一季度凈營收為1.84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1.715億美元增長8%,較上一季度的2.11億美元減少13%。


新浪Q1廣告收入1.504億美元 環比降17%


新浪第一季度網絡廣告營收1.50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1.357億美元增長11%,較上一季度的1.819億美元下降17%。


新浪第一季度網絡廣告營收的同比增加得益於微博廣告和營銷營收增長2730萬美元,盡管增長被門戶廣告營收下降1270萬美元部分抵消。


新浪第一季度非廣告營收為3420萬美元。2015年第一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非廣告營收為3160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相當。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非廣告營收的同比基本持平主要源自微博數據服務方面的營收下降,但下降被遊戲營收和微博會員服務營收的增長部分抵消。


新浪Q1成本7732萬美元 同比增13%


新浪第一季度成本為7732萬美元,較上一季度的7438萬美元增長4%,較上年同期的6853萬美元增長13%。


新浪Q1毛利1.07億美元 毛利率58%


新浪第一季度毛利為1.07億美元,毛利率為58%,上年同期為60%。


新浪第一季度廣告業務毛利率為57%,上年同期為60%。新浪第一季度非廣告業務毛利率為61%。2015年第一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非廣告業務毛利率為58%,上年同期為57%。


新浪Q1費用1.325億美元 同比增19%


新浪第一季度運營開支為1.32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1.117億美元增長19%,與上一季度持平。同比增加主要與人力成本、營銷開支的增加有關。


新浪Q1運營虧損2520萬美元 運營利潤率-14%


新浪第一季度運營虧損為2520萬美元,上年同期運營虧損870萬美元。新浪第一季度運營利潤率為-14%,上年同期為-5%,上一季度為2%。


新浪第一季度非運營收益為84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非運營虧損2990萬美元。2015年第一季度的非運營收益包括370萬美元的股權投資收益,依據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合收益590萬美元。股權投資收益根據權益法進行計算,收益遞延一個季度。


新浪第一季度非運營虧損為2990萬美元,其中包括與阿里巴巴投資微博相關投資者期權負債公允值調整帶來4020萬美元虧損,及870萬美元的股權投資收益,後者依據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合收益1070萬美元,該股權投資收益根據權益法進行計算,收益遞延一個季度。


新浪Q1凈虧1030萬美元 再次為負


新浪第一季度凈虧損為103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凈虧損3320萬美元。


截至2015年3月31日,新浪現金、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總額為21億美元,截至2014年12月31日為22億美元。


新浪現金、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總額減少源自進行股票回購和新投資。新浪第一季度運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為70萬美元,資本開支為1090萬美元,折舊和攤銷費用為1050萬美元。(來源:雷帝觸網)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43

新浪微博季報圖解:凈虧290萬美元 同比縮減94%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47

新浪微博季報圖解:凈虧290萬美元 同比縮減94%
作者:雷建平



新浪微博今日公布財務報告。財報顯示,新浪微博第一季度凈營收96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3%,凈虧損29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凈虧損4740萬美元縮減了94%。

微博首席執行官王高飛表示:“2015年3月微博移動端MAU同比增長57%。第一季度中小企業領域這方面的營收同比增長125%,這得益於微博自助平臺所產生的推動。”

微博Q1營收9630萬美元 同比增43%

新浪微博第一季度凈營收96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6750萬美元增長43%,較上一季度的1.05億美元下降8%。

微博Q1廣告收入7920萬美元 環比降10%

微博第一季度廣告和營銷營收792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5190萬美元增長53%,較上一季度下降10%。第一季度微博增值服務營收為171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1570萬美元。

微博Q1成本2892萬美元 同比增66%

微博第一季度成本為2892萬美元,較上一季度的2578萬美元增長12%,較上年同期的1744萬美元增長66%。

微博Q1毛利6737萬美元 毛利率70%

微博第一季度毛利為6737萬美元,較上一季度出現大幅下降,微博第一季度毛利率70%,較上一季度下降了5.5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下降4.2個百分點。

微博Q1費用7167萬美元 同比增23%

微博第一季度費用為7167萬美元,較上一季度的7455萬美元下降3.9%,較上年同期的5812萬美元增長23%。

微博Q1運營虧損430萬美元 運營利潤率-4%

微博第一季度的運營虧損為43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810萬美元。2015年第一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運營盈利為16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虧損560萬美元。

微博第一季度非運營盈利15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虧損3990萬美元。2014年第一季度的非運營虧損包括與阿里巴巴投資相關的投資者期權負債公允值調整帶來的4020萬美元虧損。

微博Q1凈利280萬美元 同比縮減94%

新浪第一季度凈虧損28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凈虧損4740萬美元縮減了94%。

截至2015年3月31日,微博現金、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總額4.525億美元。新浪第一季度經運營活動提供的現金710萬美元,資本開支380萬美元,折舊和攤銷費用560萬美元。







(來自新浪科技)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45

去哪兒網2015年一季報電話會議紀要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821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6-4 15:05 編輯

去哪兒網2015年一季報電話會議紀要
作者:曠實
事件:

6月2日,去哪兒網(QUNR.US/美元46.02,未有評級)公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去哪兒網2015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為6.7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0.0%;2015年第一季度運營虧損為4.112億元人民幣,運營虧損率43.4%。

一、運營數據

2015年第一季度總營收6.711億元人民幣(1.083億美元),同比增長100.0%。季度GMV首次突破300億元人民幣。

無線收入:2015年第一季度無線收入為3.985億元人民幣(6,430萬美元),同比增長275.7%,占總營收的59.4%,去年同期該占比為31.6%。

機票以及機票相關收入:4.573億元人民幣(7,380萬美元),同比增長94.3%,環比增長32.8%。機票以及機票相關收入的同比增長主要得益於總機票量54.0%的同比增長,以及單張機票平均收入26.1%的同比增長。

住宿預訂收入:1.283億元人民幣(2,070萬美元),同比增長107.6%,環比增長25.5%。住宿預訂收入的同比增長主要得益於酒店間夜數81.7%的同比增長,以及每間夜平均收入14.3%的同比增長。

二、財務數據

2015年第一季度毛利為4.905億元人民幣(7,910萬美元),同比增長87.1%。

201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為73.1%。毛利率被在線支付手續費的增長部分抵消。

2015年第一季度產品研發費用為2.871億元人民幣(4,630萬美元),同比增長136.7%。

2015年第一季度產品渠道費用為1.244億元人民幣(2,010萬美元),同比增長219.5%,主要源於地推團隊人員數量增加。

2015年第一季度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為3.279億元人民幣(5,29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0.7%。

2015年第一季度百度知心合作產生的線上推廣費用為3,030萬元人民幣(490萬美元),同比下降54.7%。知心合作協議產生的線上推廣費用為非現金費用,根據授予百度的認股權證預估數量和在各季度末的認股權證公允價值按比例計算。

2015年第一季度運營虧損為4.112億元人民幣(6,630萬美元),去年同期運營虧損1.741億元人民幣,上季度運營虧損為6.666億元人民幣。2015年第一季度歸屬於去哪兒網股東的凈虧損為年第一季度歸屬於去哪兒網股東的凈虧損為7.012億元人民幣(1.131億美元)。

三、核心事件

1、去哪兒拒絕攜程的收購要約。

2、去哪兒終止與百度知心的合作。同時開始與百度地圖獨家合作,於百度地圖上獨家顯示去哪兒的酒店信息。該協議目前有效期為一年,一年後雙方將開展談判。

四、業務展望

2015年第二季度,去哪兒網預期總營收同比增長約105%-110%,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運營虧損率在負90%-100%之間,2015年第一季度該比率為負43.4%。去哪兒網仍然預計在2016年底前,實現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EBIT(未計收入所得稅、利息)的季度盈利。(未計收入所得稅、利息)的季度盈利。

【Q&A】

Q1:當前市場格局變化,競爭對手的合並對去哪兒酒店業務的影響?請介紹一下公司和百度地圖的獨家合作情況,以及可能帶來的流量?

A1:公司當前的戰略沒有變化。對於攜程對藝龍的投資,公司認為酒店需要有效管理銷售渠道,避免渠道的單一。因此,攜程藝龍合作會促使更多酒店與去哪兒合作、向去哪兒提供更多獨家房源。這種趨勢在攜程藝龍達成交易後比較明顯。對用戶來說,可選擇房源增加,用戶體驗也增加。目前通過去哪兒目前通過去哪兒TTS系統完成的酒店訂單占比已經超過80%,預計未來將進一步增加。

根據與百度的合作協議,在百度地圖在PC和移動端獨家使用去哪兒的酒店數據。產生的收入去哪兒與百度進行分成。和移動端獨家使用去哪兒的酒店數據。產生的收入去哪兒與百度進行分成。對於此次合作比較樂觀。百度是公司的戰投,我們和百度進行了很多合作。新的協議中,合作已經從PC端轉至移動端。通過百度地圖的位置服務,去哪兒的酒店可以在百度平臺上進行交易,也可以使用百度的支付工具,這對雙方都是受益的。

Q2:移動端的投入情況?1過季度移動營收占比超過59%,未來在移動端的期望?。

A2:公司是最早幾家布局移動端的公司,很早意識到移動平臺和整合供應鏈的重要性。公司在移動端的投入以提高滲透率為目標。公司將加大投入吸引移動端新用戶,通過各種推廣活動,例如為下載的用戶提供獎金等。目前這種推廣活動效果良好,ROE較好。公司線下獲取的用戶和已有用戶質量都很高,同時保持快速增長。我們預計在2016年底之前實現盈利。

Q3計:航空公司調低傭金率對公司的影響?公司預計2季度繼續虧損,主要的支出在哪些方面?公司員工數量是否會保持穩定?

A3:去哪兒是國內最大的機票預訂平臺。市場份額近30%。2015Q1機票收入增長90%,預定量增長54%。航空公司調低傭金率對公司不會有影響。得益於高票價機票的增長,公司從每張機票上獲得的收入在上升。航空公司調低傭金率對公司不會有影響。得益於高票價機票的增長,公司從每張機票上獲得的收入在上升。

公司主要支出為線下的推廣費用,還有一部分來自員工數量和薪酬的增加,尤其是工程師工資的提高。到1季度末,公司員工數量約為7,600人。

Q4:公司因何原因拒絕攜程的收購要約?終止與百度知心的合作,是否會影響公司PC端的收入?

A4:對於攜程收購要約我們沒有更多評論。終止和百度知心的合作,主要影響有三方面:1)營收,公司向移動端的發展很成功。去年百度知心對公司的營收貢獻較小。去年百度知心對公司的營收貢獻較小。協議終止對百度和去哪兒都不會有大的影響。2)公允價值變化,這部分未來也不會存在。3)股權稀釋,由於和知心協議終止未來減少發行權證的數量為1,100萬ADS。

Q5:去哪兒是否仍然會對攜程未來的收購要約持開放態度?到2016年底,目前對用戶返券折扣的競爭是否會減弱?

A5:我們會考慮所有有利於公司和股東的潛在機會,對同業公司持開放態度。預計到明年年底,用戶返券折扣仍會繼續。

Q6:公司移動端用戶的快速增長還會持續多久?公司是否開始註意移動端用戶的留存率和活躍度?

A6:移動端用戶留存率非常高。每個季度,用戶中的20%-25%都會再次在移動端上進行預訂。每個年度,都會再次在移動端上進行預訂。每個年度,40%-45%的客戶會再次使用公司移動平臺。每兩年,64%的客戶會再次使用移動平臺。也就是說,2012年首次使用去哪兒移動端的用戶有64%的人在2014年再次使用。公司對線下營銷的回報率一直很關註,會根據數據持續優化。每一項業務發展都有上限空間,當這部分業務的增長放緩時,公司會減少投入來保證盈利。

Q7:能否介紹一下公司的用戶年齡分層?

A7:根據第三方機構提供數據,公司的新用戶以20歲左右的年輕人為主。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在公司平臺上預訂的金額也會增加。公司高端的產品線發展較好,這與用戶的年齡增長也有關系。

Q8:攜程投資藝龍,公司拒絕攜程的收購要約,公司利潤率連續兩個季度下降,這是市場競爭惡化的信號嗎?如何看待公司未來的發展?

A8:旅遊市場很龐大也很零散。渠道的整合反而會促使供應商尋找新的渠道。去哪兒是他們唯一可以新選擇的渠道。公司將受益於攜程藝龍的合並。

Q9:機票和酒店的預定量中,出境用戶占比?營收占比?在攜程投資藝龍後,公司與與Expedia和和Priceline在出境遊方面的競爭是否發生變化?

A9:公司的出境業務發展良好,同比增長達到幾倍的速度,貢獻營收較多。酒店方面,我們和Expedia和Priceline都有合作關系,和東南亞,日本、韓國的酒店也有合作。在過去幾年國際酒店預訂保持每年300%的增長,預計今年也可以有同樣的增長速度。的增長,預計今年也可以有同樣的增長速度。公司在新加坡設立了辦公室,直接和東南亞酒店的供應商簽約。國際酒店將成為公司酒店業務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Q10:在移動端用戶的獲取上,公司主要關註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一線城市和中小城市用戶的移動交易量分別占比?

A10:公司在用戶獲取上主要基於已有數據,目前已經覆蓋了大部分城市;我們會根據之前的營銷情況來決定接下來的市場營銷策略;公司每一元的投入帶來的GMV屬於行業最高水平。

Q11:公司營銷投入主要是人員費用?在與百度知心合作期間,有多少流量來自百度地圖?另外,公司所提的長期利潤目標是30%按,是按GAAP還是non-GAAP計算?是營運利潤率還是凈利率?公司基於什麽做出此預測?

A11:營銷投入主要是對下載用戶進行的獎勵。目前,公司流量70%-80%來自移動端。百度地圖流量貢獻較低。公司設置的長期營運利潤率目標為30%,按照non-GAAP計算。GAAP還是non-GAAP主要取決於是否計算股權激勵。我們對於利潤的預測有強大的模型支持,包含預定量、轉化率、增速、利潤率、員工數量、營銷費用等等。公司所預測的30%較為保守,實際應該會更高;我們對標國際的在線旅遊網站,對他們而言30%是可以實現的。但是在中國這個數字應該更高。因為中國的營銷費用低,移動營銷大範圍使用。

Q12:公司的機票預定量增速在1季度放緩,而同期其他競爭者是在增長是在加速的?

A12:公司是國內最大機票預訂平臺,市場份額近30%;1季度機票業務收入增長季度機票業務收入增長90%,機票預定量增長54%。公司未來的增長還將繼續。受益於國際機票、頭等艙、商務艙的預定量增加,1季度機票平均售價提高。


來源:中銀國際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47

京東二季報凈虧1570萬元 劉強東只拿1元年薪沒有獎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924.html

京東二季報凈虧1570萬元 劉強東只拿1元年薪沒有獎金

新浪科技 2015-08-07 20:39:00

京東發布了201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凈虧損人民幣1570萬元(約合25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人民幣1180萬元。

京東(Nasdaq:JD)今日發布了201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公司凈營收為人民幣459億元(約合74億美元),同比增長61%。凈虧損為人民幣5.104億元(約合823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人民幣5.825億元。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凈虧損人民幣1570萬元(約合25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人民幣1180萬元。

雅虎財經匯總的數據顯示,13位分析師平均預計,京東第二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每股收益人民幣0.13元;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二季度每股凈虧損0.19元,不及分析師預期。

另外,15位分析師平均預計,京東第二季度凈營收人民幣444.5億元;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二季度凈營收459億元,超出分析師預期。

京東宣布,公司董事會今年5月批準了一項針對公司董事長兼CEO劉強東的一項為期10年的薪酬計劃。根據該計劃,劉強東在計劃規定的10年內,每年基本工資為1元人民幣,且沒有現金獎勵。

此外,根據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劉強東已被授予26,000,000股A股股權,相當於公司所有流通股的0.9%,每股執行價格為16.70美元(相當於每股ADS 33.40美元)。在該10年期限內,公司不得再向劉強東授予額外股權。

2015財年第二季度業績要點

- 2015年第二季度凈收入為459億元人民幣(約74億美元),同比增長61%。第二季度來自於服務項目與其他項目的凈收入為33億元人民幣(約5億美元),同比增長108%。

- 2015年第二季度凈虧損為5.104億元人民幣(約8230萬美元),凈利潤率為-1.1%。2015年第二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凈虧損為1570萬元人民幣(約250萬美元),凈利潤率為-0.03%。

- 2015年第二季度交易總額(GMV)達到1145億元人民幣(約185億美元),同比增長82%。京東商城第二季度交易總額同比增長92%。

- 年度活躍用戶數由截止2014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的6850萬增長至截止2015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的1.18億,同比增長72%。

- 2015年第二季度完成訂單量為3.056億,與2014年第二季度1.637億相比,同比增長87%。 2015年第二季度通過移動端渠道完成訂單量約占總完成訂單量的47%,同比增長大約290%。

“我們很高興看到公司在本季度仍然保持強勁增長。京東正品行貨和優質的用戶體驗受到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京東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表示,“這個季度,我們增強了移動端的業務,並同全球頂尖的國際品牌合作,擴展京東全球購的跨境電商業務。我們將充分發揮京東在電商和物流領域的核心優勢,繼續加大創新業務的投入,更好的為中國消費者服務。”

“在京東商城業務的帶動下,我們很高興看到本季度京東集團保持了強勁的收入增長。”京東集團首席財務官黃宣德先生表示,“中國電商市場仍然充滿活力。為了實現長期的可持續增長和規模效益,我們將繼續有選擇性地加大在快速增長的新業務方面的投入,同時持續提升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

最新業務發展

六月份和七月份,京東在全球購平臺上線了“日本館”,“澳洲館”和“美國館”等三個新的渠道,為中國的消費者提供正宗進口商品。京東於一季度已在平臺上線了“法國館”和“韓國館”。

五月初,作為京東O2O戰略的一部分,京東到家正式上線了眾包物流新模式——“京東眾包”。在一些城市,京東到家眾包兼職配送員向消費者提供線下商鋪的生鮮、超市產品、鮮花、外賣送餐等各類生活服務項目,並基於移動端定位實現2小時內快速送達。

六月份,京東在北京、上海、天津、廊坊、蘇州、嘉興六地限時上線青島、三得利等品牌原漿啤酒,全程采用京東自營冷鏈配送。

截至2015年6月30日,京東眾籌項目籌資成功率已超90%,其中籌資人民幣百萬級項目超100個。

五月份,京東領投中國領先的水果生鮮電商天天果園總額7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

二季度,京東不斷提升在中國電商領域中自建物流的領先地位。截至2015年6月30日,京東已在全國44個城市運營166個大型倉庫,並擁有4142個配送站和自提點,自建物流體系覆蓋區縣數量已增至2043個。截止2015年7月31日,京東提供當天送達的“211 限時達”服務和次日達的配送服務覆蓋區縣數量分別為135個和951個。

截至2015年6月30日,京東第三方平臺共駐有約76000個商家。截至2015年6月30日,京東共有84322名正式員工。

2015年第二季度財務業績

- 凈收入與交易總額

2015年第二季度交易總額為1145億元人民幣(約185億美元),同比增長82%。2015年第二季度線上自營與第三方平臺交易總額分別為647億元人民幣與498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第二季度分別增長了65%和110%。2015年第二季度電子與家電產品的交易總額為590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第二季度增長70%,同時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的交易總額為555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第二季度增長97%。與2014年第二季度的44.8%相比,2015年第二季度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交易總額占總交易額比例上升至48.5%。

2015年第二季度京東凈收入為459億元人民幣(約74億美元),同比增長61%。本季度凈收入與交易總額的增長主要得益於京東活躍用戶數及完成訂單量的增長。京東2015年第二季度線上自營業務的凈收入同比增長58%,來自於服務項目與其他項目的凈收入同比增長108%,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快速擴張的京東商城第三方開放平臺業務以及向第三方商家提供的物流服務。

- 凈虧損/和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凈虧損

相比去年同季度5.825億元人民幣的凈虧損,2015年第二季度公司凈虧損為5.104億元人民幣(約8230萬美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2015年第二季度凈虧損為1570萬元人民幣(約250萬美元),去年第二季度凈虧損為1180萬元人民幣。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2015年第二季度的凈利潤率為-0.03%,去年同期凈利潤率為-0.04%。

- 每股美國存托憑證凈虧損/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每股美國存托憑證凈虧損

2015年第二季度每股美國存托憑證凈虧損為0.37元人民幣(約0.06美元),2014年第二季度每股美國存托憑證凈虧損為5.86元人民幣。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2015年第二季度每股美國存托憑證凈虧損為0.01元人民幣(約0.00美元),2014年第二季度每股美國存托憑證凈虧損為0.01元人民幣。

任命首席公共事務官

為了更有效地管理公司持續快速的業務增長,作為京東集團組織架構調整的一部分,京東今天宣布任命藍燁先生擔任京東集團首席公共事務官(Chief Public Affairs Officer)。此任命即刻生效。藍燁先生將負責京東公共事務部等一系列重要運營部門。

自2012年加入京東以來,藍燁先生曾擔任集團首席營銷官(Chief Marketing Officer), 為京東的銷售和市場營銷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5年第三季度業績預期

京東預計2015年第三季度凈收入介於432億元人民幣至447億元人民幣之間,同比增長約為49 %至54%之間。此預期體現了京東當前的初步預期,可能會發生改變。

編輯:張瑜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83

首家上市銀行三季報亮相 平安銀行前三季凈利潤增長13%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1135.html

首家上市銀行三季報亮相 平安銀行前三季凈利潤增長13%

一財網 楊佼 2015-10-22 22:07:00

平安銀行10月22日披露的2015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該行總資產、存款仍然實現增長同比18%以上的增長,實現凈利潤177.4億元,同比也增長了13.04%。市場此前預計,上市銀行三季度平均利潤增速僅為2.1%左右。

擔任平安銀行行長整整三年,邵平交出了一份頗為靚麗的“成績單”。

平安銀行10月22日披露的2015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該行總資產、存款仍然實現增長同比18%以上的增長,實現凈利潤177.4億元,同比也增長了13.04%。市場此前預計,上市銀行三季度平均利潤增速僅為2.1%左右。

這樣的表現,遠超市場平均水平,而這也不僅是平安銀行的一份三季報,自2012年9月上任以來,邵平擔任平安銀行行長已整三年,這份三季報這也是其三年任期的“成績單”。

和整個銀行業一樣,業績快速增長的同時,不良貸款也是平安銀行的隱憂。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該行不良率雖然只有1.34%,但經營性貸款不靈率卻已達4.41%,比去年底上升了2.1倍以上,比上半年也上升了近1.4個百分點。

凈利潤增長13%

相較於整個銀行,對平安銀行來說,三季度似乎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平安銀行總資產達到2.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8.87%,存、貸款分別達到1.72萬億元、1.2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8.01%、12.4%;實現營業收入入711.52億元,同比增長30.19%,實現凈利潤177.4億元,同比增長13.04%。

盡管利潤增速比上半年顯著放緩,但仍遠超市場預期。平安證券此前預計,三季度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為2.2%,2015年全年則為2.1%,凈利潤將會呈現逐季下行的趨勢。而在部分地區,銀行業凈利潤三季度已經開始大踏步下滑。根據重慶銀監局數據,剔除其他類金融機構後,當地商業銀行三季度凈利潤更是負增長34.16%。

但同上半年相比,平安銀行三季度的資產規模、存貸款增長,已經明顯放緩。今年6月底,其總資產、存、貸款余額分別2.57萬億元、1.66萬億元、1.18萬億元,較年初分別增長17.56%、7.95%、15.92%。,而三季度僅分別增長了300億元、600億元、300億元。

前三個季度該行利潤得以保持上述增速,與資產收益收益水平、負債成本改善有很大關系。前三個季度,平安銀行凈利差、凈息差分別達到2.59%、2.73%,同比分別提升了0.23、0.2個百分點,三季度單季度則達到2.63%、2.76%,均比二季度提高了0.07個百分點。

自2012年8月上任以來,邵平在平安銀行行長任上,已經度過整整三年。2012年9月25日,剛剛更名的平安銀行宣布,聘任邵平為平安銀行行長。此後,邵平在平安銀行推進一系列改革,包括進行內部組織架構改革,推進行業事業部制;對公同業務投行化;零售條線實行大零售體制;大力開展互聯網金融等一系列舉措。

早在今年8月,平安銀行行長邵平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就表示,該行凈息差、凈利差的改善還得益於商業模式、發展方式轉變,其行業事業部形成結構性存款,在負債中的比例低於同業20%,而且還有大量通過平臺事業部產生的結算流水,而且都是活期。“創新效果顯現出來了,今後還會持續下去。”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平安銀行地產、能源礦產、交通、現代物流、農業、醫療健康文化旅遊等6個行業事業部,存款余額2392億元,貸款余額2,57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94.53億元。

與此同時,受益於戰略轉型,其中間業務收入,仍然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9月底,平安銀行非利息凈收入229.46億元,同比增長41.35%,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同比提升2.55個百分點至32.25%,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02.23億元,同比增長58.03%,僅投行業務就實現非利息凈收入46.27億元,同比增幅101.32%;托管費收入23.58億元,同比增長130.05%。

而在零售業務方面,截至9月底,集團客戶、信用卡、消費金融客戶的遷徙平臺貢獻新入行客戶303萬,對新增客戶貢獻達到49%;其中,新增財富客戶數貢獻達到49%,新增資產貢獻達到39%,新增存款貢獻達到78%。

經營性貸款不良率突破4%

盡管利潤增長迅猛,但和整個銀行業一樣,平安銀行的不良貸款,三季度也在快速增長。

根據寧波銀監局統計,當地銀行業三季度的不良率,已經達到2.45%,重慶地區銀行業前三季度不良貸款規模則上升了85%左右。而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平安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61.99億元,較年初增幅54.26%;不良率為1.34%,較年初上升 0.32個百分點。

而這還是大力處置之後的結果。前三季度,平安銀行共清收不良資產45.1億元,其中信貸資產42.81億元。收回的貸款本金中,已核銷22.1億元。此外,該行1前三季度還重組貸款158.9億元,較年初增加75.85億元,增幅91.33%。

但總體來看,平安銀行三季度不良貸款增速略有放緩。二季度末,其不良貸款余額157.29億元,不良貸款率1.32%,分別較年初增加、上升約52億元、0.3個百分點。

在不良貸款中,制造業、商業、零售類是主要來源,截至9月底,不良率分別達到1.1%、1.64%、2.61%,但同2014年底相比,其三季末制造業不良率已大幅下降了0.48個百分點,商業不良率僅上升了0.01個百分點。

在零售貸款中,信用卡、經營性不良率最高。截至9月底,該行信用卡不良率為2.97%,比年初上升0.2個百分點,但比6月底下降0.25個百分點。剔除信用卡業務之後,其零售貸款不良率仍達2.45%。而在去年底,這一數字僅為0.95%。

最值得憂慮的是經營性貸款,在平安銀行各項業務中,此類貸款不良率上升最快。截至9月底,此類貸款不良率已高達4.41%,比去年底上升了3.01個百分點,增加2.1倍以上。

逾期貸款方面,截至9月底,該行逾期90天以內貸款170.9億元,較年初增加25.5貸款(含本金未逾期,利息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余額380.45億元,較年初增加88.42億元,增幅30.28%。

平安銀行表示,經營性貸款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因、存量結構持續調整,導致整體規模增長放緩;其次是受宏觀經濟及部分地區風險持續暴露影響,不良貸款額有所上升,但整體風險在控制範圍。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63

蘋果季報:中國市場成救命稻草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615.html

蘋果季報:中國市場成救命稻草

一財網 下木 2015-10-28 10:48:00

雖然iPhone銷量平平,但至少庫克證明了一點,他之前對投資者苦口婆心解釋的中國市場情況是真的。蘋果在中國市場銷量被證明依然強勁。

蘋果公司在本周二美股盤後發布的最新財報稱,2015財年第四季度利潤同比增長31%,中國市場銷量同比增長99%。

此前根據湯姆森路透分析師預計,蘋果第四季度每股收益為1.88美元,整體營收511億美元。

結果是蘋果當季度的實際每股收益和營收分別為1.96美元和515億美元,雙雙超出分析師預期。相比去年同期1.42美元的每股收益和421.2億美元營收,也分別大漲了38%和22%。

同時,蘋果公司稱第四季度凈利潤達到了111.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4.7億美元利潤增長了31%。

另一個關鍵指標毛利率,第四季度蘋果公司去除制造成本的毛利率是39.9%,也超過了分析師預期的38.5%~39.5%區間。

蘋果手機銷量平淡

資本市場最關心的蘋果手機銷量則算不上出彩。這可能也解釋了財報公布後,蘋果股價一度小幅上揚了3%,隨後又跌回收市價。

第四季度iPhone出貨量為4805臺,比去年同期的3927臺增長了22%,比分析師預期的4872臺略略少了一點,和今年第一季度創紀錄的7446萬臺手機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每年第一季度都是蘋果的銷售旺季,既是感恩節、聖誕、新年等假期季,又是蘋果每年新品發布後的第一個季度,本身就要比第四季度銷售走旺。

蘋果手機是蘋果公司生死存亡的關鍵,占公司63%營收比例和主要利潤來源,向來都是iPhone強則蘋果公司強。

市場一直最關心的,都是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整體放緩的背景下,iPhone是否正在逐漸達到飽和,蘋果還能持續增長。

蘋果CEO蒂姆·庫克稱,蘋果現有用戶的升級需求潛力巨大,大概有 2/3的蘋果用戶還沒有更新到去年開始推出的大屏手機。

同時,蘋果還稱正在繼續碾壓競爭對手。本季度的iPhone購買用戶中,大概有30%是從谷歌推出的安卓系統“叛逃而來”,庫克稱這創下了蘋果史上最高紀錄。

今年10~12月,是蘋果推出新款iPhone 6S後的第一個季度。

蘋果預期新一季度毛利潤將達到39%~40%,預期營收在755億~775億美元;分析師預期則是39.8%毛利率和771.4億美元營收。

中國市場依然強勁

雖然iPhone銷量平平,但至少庫克證明了一點,他之前對投資者苦口婆心解釋的中國市場情況是真的。

蘋果在中國市場銷量被證明依然強勁。蘋果一直認為,隨著中國中產階層隊伍的壯大,消費者會有越來越多的閑錢來購買蘋果商品。

蘋果昂貴的售價一度被認為是競爭的不利因素,現在看來卻反而能幫助蘋果在一堆廉價智能機中鶴立雞群,始終保持其高質量的品牌形象。

包括大陸和內地的中國市場,第四季度銷量勁漲了99%到125億美元。

雖然第四季度增長率比第三季度的112%稍微低了一點,但是同期中國整體智能機市場出現了明顯下滑,蘋果依然保持了逆勢增長。

和蘋果其他海外市場相比,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蘋果的必爭之地。

中國市場銷量現在僅次於美洲市場銷量,但前者銷量都是翻倍增長的幅度,後者銷量增長只有10%。

歐洲市場目前營收規模和中國市場在一個量級,但增長率只有2%。

如果繼續這樣的增長態勢,用不了多長時間中國市場就是蘋果全球營收最高的市場了。

蘋果此次季報沒有公布apple watch的具體銷售數據。Apple watch是2010年以來蘋果發布的唯一一款全新硬件產品,一直和iPod、蘋果電視和beats耳機等產品被歸為“其他類目”,這個門類本季度營收也增長了61%到30.4億美元。

至於iPad的銷量則還在持續下滑,這已經是蘋果平板產品在連續第七個季度銷量下滑了。

蘋果將在新一季度推出iPad Pro, 希望新一代iPad能成為像微軟surface一樣的生產力工具來挽回頹勢。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25

【解讀三季報】煤炭行情繼續下探 兗煤前三季度凈利下跌近三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169.html

【解讀三季報】煤炭行情繼續下探 兗煤前三季度凈利下跌近三成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5-10-27 17:44:00

2015年前三季度,兗州煤業的商品煤為6333萬噸,同比減少2725萬噸,其中外購煤銷量就同比減少2492萬噸。兗州煤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利潤比較低,公司相應地減少了外購煤銷量。

10月27日,作為在上海、香港、紐約三地上市的龍頭煤企,兗州煤業發布了2015年第三季報,雖然收入、盈利雙雙下滑,但2015年前九個月仍凈賺13.8億元,為身處寒冬的煤炭行業抹上了一襲春色。

引人註目的是,2015年前三季度,兗州煤業(600188.SH)的商品煤為6333萬噸,同比減少2725萬噸,其中外購煤銷量就同比減少2492萬噸。兗州煤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利潤比較低,公司相應地減少了外購煤銷量。

記者梳理發現,2015年1~9月,兗州煤業的外購煤的噸煤的銷售成本和銷售價格分別為459.10元/噸和461.28元/噸,中間差僅為2.18元/噸。

外購煤銷量減少2492萬噸

與中國神華(601088.SH)類似,兗州煤業也是一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主要從事的業務不僅包括煤炭生產、洗選加工、銷售,還包括鐵路運輸,並涵蓋煤化工、電力等業務。基於此,在龍頭煤企的煤炭銷售業務中,外購煤都占據較大的比重。

中宇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關大力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龍頭煤企下遊客戶幾乎都是大型企業,用煤量很大,且龍頭煤企擁有自己的鐵路等運輸專線,在過去煤炭銷售形勢好的時候,龍頭煤企便采購一些中小煤礦的煤炭,再進行轉銷,從中賺取差價。

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煤炭行業持續陷入低迷的背景下,龍頭煤企不得不壓縮外購煤業務。2015年前三季度,兗州煤業的商品煤銷售為6333萬噸,同比減少30.1%,主要就是由於外購煤銷量同比減少2492萬噸所致。

10月20日,中國神華發布公告稱,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煤炭銷售量累計為2.789億噸,相較於2014年同期3.413億噸,下跌18.3%。據業內人士介紹,原因之一就是2015年以來,中國神華的外購煤銷量下滑較為明顯。

以兗州煤業為例,2015年1~9月,其本部、山西能化、菏澤能化、鄂爾多斯能化、兗煤澳洲、兗煤國際和外購煤的噸煤銷售成本分別為129.16元/噸、168.53元/噸、278.23元/噸、121.15元/噸、306.09元/噸、203.06元/噸和459.10元/噸,銷售價格各為342.49元/噸、165.73元/噸、415.03元/噸、177.25元/噸、400.54元/噸、278.19元/噸和461.28元/噸,中間差分別為213.33元/噸、-2.8元/噸、136.8元/噸、56.1元/噸、94.45元/噸、75.13元/噸和2.18元/噸。

對於以上數據就能發現,除了山西能化,兗州煤業本部以及其它四個分部的噸煤中間差都遠遠高於外購煤。“現在不少中小煤礦都已經關停了,加之外購煤利差相對較低,行業銷售形勢低迷,龍頭煤企壓縮了外購煤業務量。”關大力稱。

凈利潤下跌29%

2015年1~9月,兗州煤業的營業收入約為384.54億元,相較於2014年同期490.67億元,下跌21.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3.8億元,與2014年上半年19.41億元相比,跌幅近29%。

兗州煤業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公司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商品煤銷售量下滑,特別是外購煤銷售,同時,煤炭價格也同比下降。

2015年1~9月,兗州煤業的商品煤銷售價格為375.05元/噸,相較於2014年同期486.88元/噸,減少111.83元/噸。對此,兗州煤業給出的解釋是,受國內外煤炭需求不振影響,公司2015年1~3季度煤炭銷售價格同比下降。

然而,一位跟蹤能源行業的券商分析師也坦言,在“哀鴻一片”的煤炭行業中,兗州煤業和中國神華等少數煤企,不僅沒有賠本,還能賺錢,算是“佼佼者”了。“相較於煤炭業務而言,兗州煤業的煤化工以及發電業務雖然占比不高,但收入增速很快,而煤化工、發電正是當下煤企挨過寒冬的重要抓手。”他稱。

2015年1~9月,兗州煤業的發電業務由華聚能源、榆林能化和菏澤能化擔綱,共計貢獻銷售收入約為4.56億元,相較於2014年同期3.58億元,增長27%;煤化工業務則由榆林能化和鄂爾多斯能化承擔,共計產生銷售收入近17.95億元,比2014年1~9月近11.8億元,增長52%。

“公司煤化工業務收入增長主要是鄂爾多斯能化在2015年1月投入運營,菏澤能化所屬電廠2014年11月投入運營使得發電業務收入增長,其實公司一直以來都重視這兩塊業務,只不過以往煤炭業務規模很大,顯得這塊業務占比不高而已。”兗州煤業相關負責人如上表示。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76

城市三季報:杭深閃亮 外貿明星城繼續低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469.html

城市三季報:杭深閃亮 外貿明星城繼續低迷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11-03 11:04:00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對24個一二線城市三季報統計顯示,進入三季度,長江中上遊城市仍然最為亮眼。在沿海,杭州和深圳繼續閃耀,廣州也呈現不少新亮點,而很多傳統外貿出口城市則繼續低迷。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規模競爭,而蘊含著一系列新的變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對24個一二線城市三季報統計顯示,進入三季度,長江中上遊城市仍然最為亮眼。在沿海,杭州和深圳繼續閃耀,廣州也呈現不少新亮點,而很多傳統外貿出口城市則繼續低迷。

杭州速度

如果要評選今年沿海表現最為亮眼的城市,杭州絕對是其中一個。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實現GDP總量7102.26 億元,增長10.2%,增幅分別高於全國、全省3.3和2.2個百分點,繼續在副省級以上城市中位居前列。這一增速在24城市中,僅位居貴陽和重慶之後,在沿海主要城市中獨占鰲頭。

作為一個風景秀麗的旅遊城市,杭州再像一些中西部城市那樣拼大項目、大工業已不現實。事實上,目前杭州的工業增速已然放低很多,經濟增長更主要是得益於高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杭州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99.47億元、2772.41億元和4130.38億元,分別增長1.4%、4.1%和16.0%,服務經濟比重繼續提高,占全市經濟總量的58.2%,比上年同期提高4.3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1%,有力地支撐了該市經濟兩位數增長。

“在我國,以往成長最快的城市就是上大工業,大項目。”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稅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杭州作為一個風景旅遊城市,在資源上面臨較大瓶頸,重工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必須找到相匹配的產業形態。這幾年杭州很好地抓住了新的產業形態、技術和方向,在信息經濟、智慧經濟的打造上十分搶眼。“某種程度上,資源環境的約束也倒逼著杭州轉型。”

胡稅根說,杭州近年來在政府公共管理、打造投資環境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外,這幾年浙江主打智慧經濟、智慧產業,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來推動“浙江智造”的發展,杭州作為省會,在推動浙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也起到“領頭羊”的重要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杭州集聚了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同時,在電子支付、雲計算、快遞、網絡營銷、信息技術、運營服務等領域湧現了眾多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商,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電商之都”。 

在電商經濟的帶動下,前三季度,杭州全市信息經濟增加值達1627.93億元,增長 25.1%,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2.9%,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信息經濟成為杭州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勁“引擎”。其中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數字內容和電子商務增幅分別達46.7%、36.7%、36.2%和34.3%,彰顯“杭州速度”。

廣深爭三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城市經濟總量的排名一直延續著“北上廣深”的格局,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由於經濟總量已經很大,因此經濟增速放慢也屬正常,而且即便是較低的經濟增速之下,這兩城的經濟總量也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

競爭比較激烈的是從第三位到第六位的廣州、深圳、天津和重慶。前幾年廣州與天津的第三城之爭頗為激烈,近期以來,同省兄弟深圳也大有趕超廣州的態勢。

在近日召開的廣州市人大集中視察政情通報會上,廣州市市長陳建華脫稿回應近年來“深圳超越廣州”等說法。“外面很多傳說深圳要超過廣州了,叫做北上深廣。”陳建華說,廣州已經連續27年名列全國第三,“在今年上半年,深圳GDP第一次被天津超過。但是從1~9月份的數據看,深圳又反超天津。到年底可能會有變化,但是我們不會有變化。”

陳建華說,2011年,深圳經濟總量跟廣州的差距大概是400億元,天津相比廣州大概有660億元的差距,而到今年年底,估計廣州與上述兩市差距在900億元左右。“差距不僅沒有縮小,還在拉大,說明我們廣州在平穩增長。”

不過,盡管經濟總量仍然領先深圳,但在產業結構和產業競爭力方面,深圳確實已經領先廣州不少。深圳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3季度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合計4898.13億元,增長16.0%,占GDP比重39.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8.2%;文化創意產業增長13.2%;互聯網產業增長19.3%;新能源產業增長12.0%;節能環保產業增長12.0%;新材料產業增長13.4%;生物產業增長14.4%。

廣東省政協委員、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目前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高附加值產業、未來型產業的布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經體現出了強大的作用。深圳這些年已經通過調結構、轉方式來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今年4月,廣東社科院發布的《2014年廣東省現代化進程》測評結果顯示,廣州不但在總分上輸給了深圳,還在五大單項指標上,錯失了“省內第一”的位置。

陳建華在會上坦言,廣州的經濟還處於換擋期。新型產業發展很快,但總量還不大,要替換傳統產業(如汽車、石油、電子)還比較難。但我們堅信,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在“十三五”末,這些新型產業肯定會成為我們增長的主動力,起碼大部分替換。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的電商發展比較晚,但發展態勢在不斷加快。陳建華說,廣州每天電商包裹日前已達到700萬件,在全國大城市中排第一,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明年廣州每天的包裹可能會有1000萬件,這也正是廣州從傳統商都加快向現代商都轉變的重要信號。

外貿明星城市如何走?

值得註意的是,過去曾經十分風光的外貿出口明星城市如蘇州、無錫、寧波、廈門、東莞等,經濟增速都比較靠後,而排名比較靠前的主要集中在省會城市(直轄市),如杭州、福州和南京,中西部的重慶、鄭州、長沙等地。

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王樹華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過去這些外貿明星城市之所以猛,主要在於出口。這幾年外貿出口很難再有大增長,轉內需方面又做得不夠,而且隨著成本的上升,很多產能轉移到內地和東南亞,因此這些城市也進入發展的瓶頸期。

相比之下,省會城市不僅受外貿出口下滑沖擊較小,而且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穩增長過程中,省會城市、政治中心占據明顯的優勢,很多大投資、大項目尤其是高鐵等都圍繞省會城市展開,各種資源向省會城市沈澱。

王樹華說,省會城市的科教文化資源雄厚,各種高端生產要素在省會城市的聚集度比較高。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產業、價值鏈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中,一些高端要素資源必須要配套,在這個過程中,省會城市比非省會城市往往更有優勢,省會城市的服務業占比也比較高,具備了更強的輻射周邊地區的能力。

他認為,對傳統的外貿明星城市來說,未來要完全像杭州這樣通過電商等現代服務業實現轉型升級也不現實,因為本身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無論是轉型升級,還是以後的發展,都應該立足於以前的發展基礎,以前的產業結構要想轉身也不是一下子能轉起來。並不是說你的這種結構就沒有出路了,以工業、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要完全轉為以三產為主的結構也沒必要,他們的優勢不在這里。”

王樹華說,對無錫、蘇州、東莞等外貿明星城市來說,未來的轉型主要是產品的轉型,把產品的技術研發做上去,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其次,產品的市場要調整,不僅要關註新興市場,而且也要好好開拓國內的內需市場。

長江中上遊:風景這邊獨好

在中西部,分化仍在繼續,增速較高的城市主要在長江中上遊的重慶以及貴陽、武漢、長沙等城市。

其中,西南的貴陽以12.4%的增速排名各城市首位,重慶以11%的增速緊隨其後。此外,中部的鄭州也達到了9.8%、長沙增長9.7%,武漢也有8.8%。值得註意的是,與杭州等沿海發達城市不同,這些城市經濟快速增長仍主要得益於工業。

以重慶為例,作為中西部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5254.19億元,同比增長12.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9%。

從主要行業看,前三季度重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7個保持了增長,占94.9%。在“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化醫、材料、消費品、裝備制造和能源等行業總產值增速分別為17.2%、11.8%、15.0%、11.4%、13.0%、10.3%和6.1%。

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指出,長江中上遊的湖南、湖北、重慶、貴州等地水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而且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與珠三角、長三角的聯系更加緊密,這幾年長三角、珠三角的不少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的巨頭紛紛落戶到重慶、貴州等地。而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省會城市成為很多大型企業的首選。

 

前三季度部分城市GDP排名

城市

前三季度GDP

增速

貴陽

1979.09

12.40%

重慶

11252.67

11%

杭州

7102.26 

10.20%

鄭州

5246

9.80%

長沙

6147.65

9.70%

天津

12321.02

9.40%

福州

3411.52

9.40%

南京

7002.01%

9.20%

武漢

 

8.80%

深圳

12376.66

8.70%

廣州

12983.31

8.30%

佛山

5771.19

8.30%

溫州

3131.85

8.20%

成都

7816.3

8%

青島

6590.8

8%

濟南

4436.2

8%

東莞

4563.79

7.90%

西安

3907.58

7.80%

蘇州

7088.43

7.20%

無錫

6135.04

7.10%

寧波

5580.8

7.10%

上海

17866.24

6.80%

廈門

2320

6.80%

北京

16002.4

6.70%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23

各省“三季報”盤點:粵蘇差距縮小 東北緩慢回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730.html

各省“三季報”盤點:粵蘇差距縮小 東北緩慢回暖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11-12 11:15:00

隨著全國前三季度GDP數據的出爐,全國各省市陸續發布了各自的“三季報”。目前除了西藏外,其他30個省份的數據均已揭曉。其中,重慶以11%的增速居首,遼寧增速墊底,僅為2.7%。此外,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和第二大省江蘇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粵蘇僅差1320億

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並經國家統計局核定,前三季度廣東地區生產總值52522.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9%。同期江蘇實現生產總值51202.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5%。

兩相比較,廣東仍領先江蘇1320億元。如果考慮廣東下半年GDP占全年比重較大這一特征,那麽預計全年下來廣東仍將領先江蘇2000億元以上。不過即便如此,兩省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要知道,去年前三季度廣東領先江蘇多達2487億元。

如果放到一個更長的時間緯度,這種縮小的態勢就更加明顯。以全年的數據看,《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發現,2008年廣東領先江蘇5814億元,其後6年的差距分別約5025億元、4587億元、4100億元、3100億元,3002億元、2704億元,總量差距在不斷縮小。

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認為,廣東在進出口方面走得比江蘇早,但產業層次比較低,這也導致在轉型升級中的陣痛要比江蘇大很多。其次,江蘇蘇南、蘇中、蘇北齊頭並進,廣東珠三角與東西北的差距過大仍很明顯。由於區域失衡嚴重、貧富差距過大,影響到了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和內需的擴大。

例如,今年上半年,粵東西北地區經濟增速放緩,改變了2009年以來增速一直高於珠三角地區的局面。而在江蘇,前三季度,蘇南、蘇中、蘇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4%、10.4%、11.1%,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3.2%、17%、21%,蘇中蘇北發展勢頭十分不錯。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方面,江蘇在2003年之後的每一年,固定資產投資都超過了廣東。今年前三季度江蘇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178.4億元,廣東為 19895.57億,相差1萬多億元,投資的差距也極大影響了經濟發展的後勁。

不過,經過幾年轉型升級的努力,廣東目前經濟發展也呈現出了不少新的活力和亮點。尤其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經濟發展中“新”因素的作用日益增強。例如,網購的火爆帶動快遞業務迅猛增長,1-9月全省完成快遞業務33.45億件,同比增長48.5%,快遞業務量占全國的近四分之一。

東北緩慢回暖

這兩年來,東北地區的經濟下滑明顯,今年延續了這一走勢。前三季度,遼寧以增速2.7%“墊底”,黑龍江以5.5%列倒數第三,吉林排在倒數第四,增速為6.3%。雖然排名墊底,但是增速相較於上半年增幅都有所增長。

遼寧省統計局分析,前三季度,全省宏觀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但受國際、國內市場需求不足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全省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工業生產經營困難、投資拉動力減弱、外需增長動力不足等保持全省經濟較快增長的困難仍然較多。

黑龍江省統計局認為,目前該省經濟發展回升基礎仍不穩固,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不少,主要是受能源工業影響,規上工業低速運行;大的投資項目少;消費市場需求尚不旺盛;財政減收等。這其中,前三季度,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678.5億元,同比下降24.5%,降幅同比擴大10.2個百分點。

不過,東北三省經濟放緩的原因並不盡相同。在專家看來,黑龍江主要是大慶油田占GDP比重比較高,受油價下降影響,導致經濟下降幅度比較大;而遼寧作為以鋼鐵為主要產業的城市,由於原材料市場和價格不景氣,對經濟負面影響比較大。

黑龍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省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315.3億元,同比增長0.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個百分點。能源工業降幅擴大是規上工業增速同比回落的主要原因,占全省規上工業47.1%的能源工業同比下降3.8%,降幅比上年同期擴大2.7個百分點,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行業由於原油同比減產109.6萬噸,增加值增速下降3.1%,降幅比上年同期擴大3個百分點,由於石油量價雙降,導致增加值減少635.8億元;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99.8億元,同比下降7.6%。

在三省中,吉林的情況相對較好。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分析,吉林的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十分不錯,例如生產軌道客車的中國北車長客廠,目前訂單特別多。長春當地正在建設軌道客車交通園區,打造產業集群。也就是說,產業結構轉型調整得早,東北的回暖也會更快。

黑龍江統計局建議,該省要加快“非能源”產業發展, 夯實工業企穩回升基礎。當前正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爬坡過坎的階段,要利用好國家政策,促非油工業快速發展,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做強做優自主品牌,通過優化結構、產品創新、轉型升級,促使工業發展擺脫對能源工業的過度依賴。

同時,今年上半年黑龍江省網上商品零售額占全省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僅為1.3%,低於全國8.4個百分點,“總體看我省電子商務發展相對落後。要加大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支持力度,把購買力留在省內,把商品賣到省外。”黑龍江省統計局分析說。

遼寧省統計局也建議,要著力推進結構調整。狠抓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投資項目,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發展服務業和現代農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減少對市場的不合理幹預、對企業的不合理管制等。

省份

三季報

增速

上半年增速

一季度增速

重慶

11252.67

11%

11.00%

10.70%

貴州

7195.58

10.80%

10.70%

10.40%

天津

12321.02

9.40%

9.40%

9.30%

江西

11568.6

9.20%

9%

8.80%

福建

16398.67

9%

8.60%

8.50%

湖北

20423.41

8.80%

8.70%

8.50%

湖南

20250.5

8.70%

8.50%

8.40%

安徽

15628.2

8.70%

8.60%

8.60%

江蘇

51202.4

8.50%

8.50%

8.20%

新疆

6411.4

8.40%

8.20%

6.90%

雲南

8897.37

8.30%

8.00%

7.20%

青海

1633.66

8.30%

7.90%

7.50%

河南

26927.01

8.20%

7.80%

7%

海南

2643.53

8.20%

7.60%

4.70%

廣西

10430.75

8.10%

8.00%

7.60%

浙江

29684

8%

8.30%

8.20%

四川

22120.4

8%

8.00%

7.40%

甘肅

4630.46

8.00%

8.00%

7.80%

山東

45712.6

8%

7.80%

7.80%

廣東

52522.38

7.90%

7.70%

7.20%

陜西

12334.66

7.60%

7.30%

6.90%

寧夏

1987

7.60%

7.40%

7.00%

內蒙古

12092.76

7.50%

6.90%

7%

上海

17866.24

6.80%

7.00%

6.60%

北京

16002.4

6.70%

7%

6.80%

河北

21280.2

6.50%

6.60%

6.20%

吉林

8896.9

6.30%

6.10%

5.80%

黑龍江

8790.9

5.50%

5.10%

4.80%

山西

9003.26

2.80%

2.70%

2.50%

遼寧

20404.6

2.70%

2.60%

1.90%

編輯:楊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801

跟著張真卿、雷浩斯 聰明做功課 達人教戰季報選股這樣挑


2015-11-02  TCW

第三季季報公告截止日接近,籠頭股密集召開法說會,跟著張真卿、雷浩斯兩位投資達人做功課,掌握法人籌碼以及財報數據的解讀方法,就能搶占先機,聰明買好股。

距離第三季財報公布截止,剩下不到三周時間;由於備受矚目的美國非農就業數宇、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也即將公告,儘管國際股市反彈頗為強勁,但市場 變數不少。依慣例來看,業績表現亮眼的個股財報往往提前出爐,仔細觀察個股買賣超,不少法人、大戶早已悄悄進場布局,拉抬個股走勢,因此在財報公告前,就 應提前做功課、查數據,一旦機會浮現,才有充足準備進場撿便宜。

投資人可依據哪些準則,留意財報公告前的進場時機?投資資歷超過二十年的財經作家張真卿指出:「從籌碼面、技術面觀察,佐以基本面驗證,是比較安全的方式!」

張真卿指出,備戰財報行情,首先要從股價走勢來初步判斷。假設市場資訊存在不對稱情形,一旦公司獲利亮眼,消息會往外部慢慢擴散,提早得到訊息者會先進場布局,這類業績強勢股,往往股價會從十月中旬開始緩步上升。

先從股價判斷再從法人籌碼、營收驗證

因此,一旦發現個股股價逐步墊高,第二步就是要釐清買盤來源。一般而言,法人有分工完整的研究團隊,研判股價方向比散戶快且準確,若股價推升同時,三大法人也陸續買進,且買盤相當集中,即可初步判定特定人士已進場。

此時,投資人必須從基本面進一步驗證。包括回頭檢視七至九月的營收數據,若第三季營收月增率、季增率、年增率皆成長,判斷第三季EPS(每股盈餘)成長,已有相當把握,如此選股也能更為穩健。

在族群方面,張真卿則建議,投資人可從成衣、製鞋、房屋修繕、汽車零組件以及汽車電子五大趨勢,發掘未來的投資機會。舉例來說,機能性服飾、運動休閒風潮 方興末艾,從股價創新高的美國品牌耐吉、Under Armout,向上延伸到供應商,皆是受惠族群。如黏扣帶大廠F-百和(八四0四),符合運動休閒產業的發展趨勢,本益比相較同業,仍在合理區間,可伺機 介入;F-IET(四九七一),則屬汽車電子族群,未來汽車安全防撞系統的應用,將提升砷化鐸磊晶片需求,後市仍持續看好,若股價拉回也可留意。

建立觀察清單逐一核對重要數據

張真卿認為,投資人若沒有抓住先機,那麼見到財報公布、業績亮眼的公司,也別急著進場。最好將表現比預期好、或較上季大幅成長的公司列為觀察名單,先密切觀察股價變化,若先前漲幅不大,表示提前布局者不多,在公告後第一天強勢上漲時,還可進場追高;反之,若股價漲幅已達三、四成,建議還是應耐住性子,等股價拉回再進場。

擅長財報分析的投資達人雷浩斯,在財報公告前,就會建立自己的觀察清單,其中標的來自程式篩選,包括股東權益報酬串(ROE)近一年大於二0%、近五年平 均大於一五%、營業利益率近一年大於一0%、每股自由現金流近五年平均大於零元等;另一類則是從報章雜誌、法說會訊息當中,尋找可留意的標的。

雷浩斯指出,建立觀察清單後,接下來的功課就是要逐一檢視,其中有幾大重點,投資人必須審慎觀察。第一項數據是營收,因為營收為每月公告,是最貼近當前營運狀況的動態,若增幅超過兩成,代表公司持續擴張動能仍強。

第二項數據則是上半年EPS成長率,若能每年維持正成長,且成長率達兩成以上,同樣代表營運表現正向。其他像是ROE、自有現金流量、董監持股比率等數據,也須一一檢視。

最後,本益比也是雷浩斯的觀察重點。由於市場往往追逐趨勢向上的強勢股,若在本益比偏高時進場,已經存在套牢的風險,因此選擇本益比相對同業低,或是已跌到歷史本益比區間的個股,反而可視為獲利低估的買進訊號。

舉例而言,伺服器滑軌廠川湖(二0五九)的ROE,近五年平均超過二0%,營業利益率有四0%以上水準,且第三季營收也較去年同期成長,以全球大型數據中心需求不減的情形而言,未來成長動能仍有一定水準,惟本益比偏高,建議拉回時再伺機布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