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買地產股何須揀領展?(2016/8/18) 林本利

2016-08-18  NM

去年8月19日,領匯改名為領展,至今剛好滿一年。領匯改名領展,顯然是希望在香港及內地大展拳腳,由「裝修佬」和「收租佬」變身成為地產發展商。

當日房委會財困,要賤賣資產套現,政府亦希望透過領匯上市,改善管理質素。有份推動領匯上市的官員,強調領匯不會拆售資產,公屋居民會繼續享有日常所需服務(包括街市和停車場)。過去一段時間領展負面新聞多多,這促使筆者花時間去查閱領匯及領展年報,試圖了解公司最新經營狀況。領匯上市後的首份年報(2005-06),表明公司的經營方針是透過改善物業資產組合的表現,令商戶、顧客和鄰近的居民得益,並為基金單位持有人提供穩定的分派和持續的「長線」增長潛力。筆者一向相信上市公司的長遠利益與社會利益一致,但觀乎領匯(及改名後的領展)過去幾年的表現,明顯已背離上述經營方針。領展用盡辦法刺激公司股價,令商戶和顧客怨聲載道。領展回應特首梁振英的批評時,指對方不應把企業的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與社會福利(social welfare)混為一談。領展看似追隨已故經濟學家佛利民的思想,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在不違反法律下,為股東爭取最大利益。領展表面上為股東爭取利益,實質卻是為董事及管理層謀取「私人福利」。

過去三個財政年度(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領展十多名董事(包括公司高層)竟然可以取得1.8億元的薪酬福利(行政總裁王國龍一人獨得近億元)。這相對於領展誇口同期撥出2,700萬元(平均每年900萬元)資助社區項目,說可惠及50萬人(即每人受惠54元),出現強烈對比!再看這群董事,很少是地產界出身,大部分是從事會計、金融、法律、證券及投機炒賣工作。故此他們對上市條例及會計準則自然清楚不過,知道怎樣處理領展的資產及賬目,如何買買賣賣,才可以刺激股價上升。至於拆售資產後新買家違規,沒有履行照顧社福機構和弱勢社群的責任,把停車場由出租改為炒賣,令商戶、顧客和車主受苦,已經不是領展的事。反正買家炒賣賺錢後又可以回來以高價競投領展商場,之後再以更高價分租給商戶。

領展2013年3月底的收市價是42.3元,到今年3月底亦不過46元,三年升幅只得8.7%。因同期回購及註銷3%股份,公司市值只升5%。一眾董事又怎值1.8億元薪酬福利?最離譜是這段期間領展花費30多億元回購及註銷基金單位托價,同時又向董事及高層批出大量單位作獎勵。公司要增加貸款百多億元及耗用30多億元現金及存款,在市場上買買賣賣(包括回購股份托價),以致現金及存款只剩下4億元!領展由房託基金變身成地產商,背離原先經營方針。若要買地產股,投資者又何須揀選領展?就以太古地產和新鴻基地產作比較,這兩間公司不論在物業發展及租賃的經驗,資產規模及質素,流動資金(包括現金和存款)及負債等方面的表現均較領展優勝。這兩間公司(及同系公司)對社會的承擔(特別在藝術發展及體育方面),同樣遠遠多於領展,股息亦有三厘多,市值(或股價)較賬面值出現三至四成折讓。最重要是它們的董事及管理層比較克制,董事酬金與業績相稱,不會連獨立非執董也有長期獎勵獲發股份。再加上政府表明要處理領展這座大山(但不會回購),故此實在很難找到原因要購入領展。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39

地產股業績大比併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6-09-22  NM

中秋假期,與太太到希臘旅遊;遊希臘,少不了泛舟愛琴海上。星空中,清風徐來,泛舟在明月之下,似是一葉孤舟向圓月奔去。在海上追月,仍上網留意香港新聞,恰巧看到追月不如追樓的新聞。忽然想起,在香港樓市反覆當中,地產股的最新業績表現如何?故此,選了數隻近月公布了最新中期或末期業績的大型地產股,來一個地產股業績大比併。市盈率及市賬率

用作比較的地產股包括恒基地產(12)及長實地產(1113),兩者是在上月公布中期業績;另外還有新鴻基地產(16)及信和置業(83),是在本月初及上月底公布末期業績。若不看財務報表明細,以市場慣用的比率做比較(見附表),大家會發現數隻地產股的市盈率及市賬率看似有差距,但實際是非常接近,市盈率由9.6至12.6倍,市賬率在0.6至0.8之間。在地產股中,長實地產的市盈率及市賬率無獨有偶都較高,而恰巧在長和系重組後,長實地產更集中在地產業務。可惜,長實地產的股本回報率稍稍偏低。

收入增長及毛利率

再細看財務報表,計算收入增長,發現長實地產的中期收入,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逾五成,較接近升幅的僅有新鴻基地產。對比去年同期,新鴻基地產全年收入升37%。恒基地產及信和置業的中期或全年收入,都是倒退。反覆的香港樓市似對地產股的毛利率影響不大,當中僅新鴻基地產的毛利率稍為下跌,信和置業的毛利率更大幅上升17%。此等現象是否代表在反覆的樓市中,地產股的生意或做少了,但利潤卻可能多了?

溢利增長及溢利率

在溢利增長方面,仍然是長實地產較優勝,但升幅卻不及收入的增長幅度。更有趣的是,除長實地產外,其餘地產股的溢利率普遍都接近毛利率,甚至高於毛利率,當中恒基地產最新中期溢利率是92%,中期毛利率僅有47%。溢利率高於毛利率的主要原因,就是曾與大家分享的「無營生利」項目之一:「應佔聯營及合營公司的溢利」,收入沒有分佔聯營及合營公司的營業額,但仍因應會計準則要求,攤佔了聯營及合營公司的溢利,故此無「營」生「利」。此處是否亦間接反映香港的地產股並不全是地產股,還經營、聯營或合營其他不同業務?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08

地產股遺珠 林智遠

2016-11-10  NM

政府失驚無神「加辣」,推出劃一的15%印花稅新招壓抑炒樓。若以經濟學ABC班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來分析,印花稅本來是買家負責支付,加稅會使需求曲線下移,從而降低樓價,故稱為「需求管理措施」。然而,在一手市場,部分發展商以回贈或其他方式,分擔買家支付責任,需求曲線或不會下移,反而供給曲線會上移,樓價因而不跌反升。

加辣新招成效如何,尚未可知,但辣招無論最終使到需求曲線下移或供給曲線上移,樓宇成交都必然下跌,從而影響地產股。9月中尚未有辣招之時,曾分析比併部分地產股最新業績,當中包括恒基地產(12)、新鴻基地產(16)、信和置業(83)及長實地產(1113),當日新世界發展(17)亦尚未公布業績,今天就藉機補遺,看看有否地產股遺珠!

市盈率及市賬率較低

未看業績,先看市場慣用的比率:市盈率及市賬率。以上週五收市價計算,上述地產股的市盈率在8至13倍之間,市賬率在0.6至0.8倍之間,新世界發展的市盈率及市賬率都偏低,市盈率是10倍,僅較恒基地產的8倍稍高,市賬率僅0.5倍。較低的市盈率及市賬率,是否就代表新世界發展是地產股遺珠?新世界發展2016年6月止的全年收入有8%增長,但毛利卻下跌4%,毛利率由35%,下跌至31%。9月分析地產股時,曾指出反覆的香港樓市似對地產股的毛利率影響不大,當中僅有新鴻基地產的毛利率稍為下跌。比較上述地產股38%至48%的毛利率,新世界發展31%的毛利率,不但跌幅較高,而且更是毛利率較低的一間公司。由於毛利率下跌及投資物業公平值盈餘大幅減少,新世界發展的溢利更大幅下跌超過五成,溢利率由49%,忽跌至21%,與上述地產股32%至92%的溢利率有一定差距。這些比率差距或許解釋了,為何新世界發展市盈率及市賬率會較低!

其他全面收益中虧損較大

長期支持《壹計就明》的朋友必然知道,分析業績要看溢利,但亦要看「其他全面收益」。翻開新世界發展的綜合全面收益,大家會發現本年度溢利是123億港元,但本年度其他全面收益卻虧損78億港元,兩者相加後的全面收益僅有45億港元,比較2015年274億港元的全面收益,大幅下跌84%。所謂其他全面收益,就是一些未有計進損益表的收益或虧損,將來或會重列在損益表內。以新世界發展的其他全面收益為例,投資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平值變動」有11億港元虧損,「匯兌差額」有41億港元虧損,兩者都應是以年終市場價格及匯率作計算,只因未變現,才放在其他全面收益中。已按市場價格及匯率計算但未變現的虧損,都是虧損;同時,虧損或也可反映投資及匯兌風險管理方面一些遺留的問題!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

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19

限購潮下的地產股背離:A股受壓港股反創新高

新一波房地產調控來勢兇猛。包括北京、廣州、石家莊、鄭州、長沙、保定等多個城市出臺了樓市限購政策。一線城市中,北京和廣州的限購限貸政策出現了全面升級,比以往更加嚴厲。

不過具體到對房地產板塊的影響,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的反應大不同。自調控政策以來,A股地產股收跌,而港股市場上的內地房地產股(以下簡稱“內房股”)則僅僅沈寂了一兩天之後,就重回漲勢,榮創中國、雅居樂集團等內房股更是創出了近期新高。

A股和港股聯動升溫。“南下”炒作型資金看中了美圖的機會,而“南下”的價值型資金則在低估值的內房股上尋找機會。1月份以來,“南下”買房產股的交易筆數高達133筆,而相關的“北上”資金則只有14筆。

調控政策對地產股影響幾何?

2017年3月17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聯合相關單位發布了《關於完善商品住房銷售和差別化信貸政策的通知》,對之前2016年9月30日出臺的政策進行了升級,在本市無房但有貸款記錄的購買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從之前50%提升到60%,購買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從之前的70%提升到80%。此外,在當天,廣州市人民政府也發布了房地產調控的政策。

“基本面方面,房地產市場分化勢頭將加劇,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將呈現冷暖對沖局面,預計總體量縮價穩。”東方證券分析師蒲東海認為。

事實上,從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除了增量地產之外,存量地產的空間也相當廣闊。中金公司的報告預測,到2020年,存量房交易占新房成交的比例將提升至70%的水平。

從事存量房業務的BASE董事長兼聯席總裁王謙表示:“在2014年之前,資本沒怎麽進入到存量房領域,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當時增量地產非常火爆,還處於上升期,而從2013年以來,增量地產其實就已經出現了增速放緩的趨勢,包括二三線城市都存在過剩的情況,所以存量地產被逐漸重視起來。”

在他看來,在存量房領域不管是做輕資產運營,還是做重資產運營,並不是錢的問題,主要還是想要做一個有預見性的前瞻性的平臺。

自3月17日調控政策以來,A股市場上的WIND房地產板塊指數下跌了0.85%,相關個股股價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而今年以來,WIND房地產指數僅僅上漲了0.61%,跑輸大盤。

蒲東海認為,A股房地產板塊行情方面,短期內將受到調控後市場情緒壓制,而且長期面臨基本面下行壓力,不過當前板塊估值較低,且基金重倉比例創2010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資金“南下”洶湧“北上”稀少

A股房產股在地產調控下“受壓”的同時,港股市場上的內房股在短短承壓一兩天之後就出現了快速的反彈。

事實上,自春節以後,A股市場上房地產板塊表現乏力,行業指數基本上處於一個震蕩的情況之中。而在港股市場上,房地產板塊卻有非常好的表現。今年以來,恒生內地地產指數上漲了近30%,雅居樂集團、碧桂園、新城發展分別上漲了81.27%、55%和54.71%,其中更是有多只內房股接連創出新高。

近日,恒生指數創下了2015年8月份以來的新高,在推動股價上漲的過程總,港股市場上的內房股股價上漲功不可沒。

交銀發布報告認為,由於一二線城市可能實施更多調控措施,投資者或會轉向三四線城市,令主力開發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商可受惠於差異化的政策,因此像雅居樂及碧桂園等房企,近期的升幅反而尤其明顯。

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則認為,內資地產股漲幅短期跟資金炒作應該有關系,跟業績增長的關系不是太大。調控政策加強之後,對地產銷量來說影響比較大,無論是核心一線城市還是周邊城市。從上市房企布局的城市看,跟去年10月份調控的重倉區一致,因此大部分房企受影響比較大。如果企業的業績預期表現不好、利潤持續下滑的話,未來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上市公司的股價會受到影響、不會太景氣。

近期,港股市場上美圖的暴漲暴跌相當吸引眼球,這背後與大量資金南下搶籌有很大關系,而內房股大漲的背後也可以看到資金洶湧“南下”的身影。

Wind數據顯示,最近三個月時間以來,深港通北上和南下的資金相差無幾,而港股通北上和南下的資金差別較大。其中,北上資金只有80.2億元,而南下資金則有704.03萬元。

今年以來,一共有133筆內房股的交易,數量相當龐大,其中豐盛控股、融創中國、華潤置地多次進入當天成交金額的前三名。相比之下,“北上”購買地產股的交易數量只有14筆,只有萬科A、保利地產、招商蛇口等被“北上”資金所青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09

地產股與樓價關係

最近地產股特別強勁,所以寫下
地產股同樓市關係已經有好多年研究,其實都無咩新野可以寫,所以俾返D最新既圖大家睇下~
用CCL中原領先指數同恆生地產指數做對比,其實關聯性細左,因為地產指數有部份係內房,例如中海外,華潤置地,而且九倉,恆隆呢D公司內地業務佔比越黎越大,所以參考性已經大不如前,現時地產分類指數比較落後,所以而家地產股追緊落後



而比較過餘下果幾間港資地產,包括恆基,新世界,新鴻基,信置,同樓價最接近既係恆基,長實最近先分拆所以不能比較,睇返恆基幅圖,同CCL十分接近,好多時間都有重疊,最近恆基走勢強勁,同CCL走勢十分一致...



其他地產股最近都有追緊落後,應該仲可以升1-2星期

樓價幾時見頂? 至少半年內都未到頂,其實過去咁多年,股價都係領先樓價3個月至6個月時間,所以如果要樓價見頂,股價起碼大幅下跌,樓價先會開始轉跌...留意住12,可能係樓市領先指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142

萬科股價大漲背後: 業務重估與地產股補漲效應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20/1149365.html

伴隨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今年的地產股卻走出了一波波大漲行情。

先是上半年部分香港內房股翻倍上漲,以恒大、碧桂園、融創中國等為代表,其中恒大漲幅更超過了4倍;進入8月以來,房企紛紛發布半年報,萬科、龍湖、保利、金地等業績增長顯著,A股地產股也開始了一波上漲。

進入9月份後,地產股漲幅更加明顯。9月1日至9月19日,A股房地產板塊整體漲幅5.63%,萬科A漲23.85%。

萬科股價上漲的邏輯,首先在於,作為房企銷售第二和轉型先鋒,其良好的業績表現以及城市配套服務體系初步成型,多家機構看好公司發展前景;其次,地產股長期低迷,估值處於低位,在深港通的帶動下,地產板塊開始輪動,整體回暖。

不過,本輪地產股的上漲也明顯分化,在房地產調控作用下,房企業績差異拉大,其中全國性龍頭和一二線區域龍頭更被看好,股價也漲幅明顯。

郁亮定調新十大業務

自8月中旬發布業績預告以來,萬科A股價便呈上升趨勢,據深交所數據顯示,8月16日收盤價為每股21.86元,9月15日的最高價為每股30.22元,近一個月階段漲幅最高達到38%。

9月1日至9月15日這半月,伴隨中期業績會的召開、萬科宣布新的業務分類,旗下十大業務遍地開花,以及各區域公司的城市配套商服務實踐,萬科A加速上漲,漲幅超過24%。

股價離不開實際業績的支撐。據萬科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17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98.1億元,歸母凈利潤73.03億元,同比增長36.47%。

克而瑞研究中心報告顯示,萬科上半年36.47%的凈利潤增速,遠遠高於去年的10.4%和前年的0.8%,盈利能力大大提升。

在保持利潤增長的同時,萬科銷售規模持續高速增長。中報顯示,上半年萬科銷售面積1868.5萬平方米,銷售金額2771.8億元,同比分別上升32.6%和45.8%,在16個城市的銷售金額位列當地第一。

此外,萬科已不滿足傳統住宅領域的龍頭地位,近年來其在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上的表現也被業界看好,在其上半年的營業收入中,房地產業務明顯下降,物業管理和其他業務的占比開始上升。

數據顯示,上半年萬科房地產收入655億元,同比減少9.6%;物業服務收入30億元,同比增加69.9%;其他業務則收入12.9億元,增幅達136%。

在8月25日的中期業績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提出了新的業務分類,共五種類別十大業務,核心業務為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優勢業務為商業開發和運營、物流地產,拓展業務為冰雪度假、長租公寓,摸索業務包括養老、教育,潛力業務包括軌道物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這些新業務中,萬科在物業、商業地產、物流地產、長租公寓等領域已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被券商和分析機構最為看好的是,萬科的潛力業務“軌道物業”,深鐵成為萬科的基石股東後,將助力其在軌道物業上的擴張。

海通證券指出,作為行業龍頭,萬科在2017年加速發展,銷售或將沖擊5000億,“軌道+物業”模式也將打開萬科估值提升空間。

中信證券分析師陳聰認為,公司董事會換屆之後,事業合夥人機制和包容的管理文化激發公司二次創業。事業合夥人機制克服了此前在規模擴張方面過於慎重的問題,公司拓展的路徑主要是增加單個區域市場的占有率,較之大規模增加新城市數量風險更低,投資的潛在回報率值得期待。

A股地產股輪動

除了自身良好的業績表現和城市配套服務商的轉型成效,萬科股價上漲背後,是地產板塊迎來了輪動。

自今年初開始,受南下資金持續擴大的影響,恒大、碧桂園等較多三四線布局的內房股漲勢明顯。港交所數據顯示,從年初至今,恒大漲幅突破400%,碧桂園也突破了200%。

內房股的漲勢對A股房企產生聯動作用。近一月來,A股地產股漲勢明顯,進入9月開始加速。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9月1日至9月19日,A股房地產板塊漲幅5.63%,其中多只個股漲幅超過10%。

除萬科一月漲幅超30%外,其他龍頭房企如保利、金地,從8月17日至9月19日,漲幅分別為17.2%、16.2%。

龍頭房企銷售數據超預期,無疑為地產股的走強提供了基本支撐。前8月,碧桂園、萬科、恒大三大房企總銷售超萬億,平均每家都過了3000億;另有8家房企銷售超過了千億。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龍頭房企業績受調控影響不大,依然有較為明顯的同比正增長;在上半年的業績基礎上,多家房企甚至上調了年度銷售目標。

碧桂園銷售目標由原計劃4000億大幅上調25%至5000億;中海由2100億港元上調10%至2310億港元;龍湖由1100億大幅上調36%至1500億;世茂上調10%至880億;富力由730億上調到800億。

銷售增長也讓房企的投資熱度不減。統計局數據顯示,前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近6.95萬億,同比增長7.9%;住宅投資4.74萬億,增長10.1%。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年內主流房企持續積極拿地,截至 8月31日,50大房企合計拿地金額為14910億,與2016年同期的10093億相比,漲幅達到了49%。

與此同時,相較於業績和投資的強勁增長,地產股估值卻較低。Wind資訊統計顯示,地產板塊整體市盈率在17倍左右,為近3年來的低點,配置價值已經開始凸顯。自5月房地產板塊觸及低點後一路受到資金追捧,目前再度創出階段新高,三個多月地產板塊上漲近15%,明顯強於同期股指。

招商證券認為,地產股的相對估值優勢,使行業處於“相對估值底部與行業調整博弈”的時間窗口,地產銷量仍在調整通道,底部在2018第一季度左右,地產股超額收益區間仍需等待,但股藍籌短期估值修複基礎明顯。

此外,近期地產股大漲,也是市場認為經濟數據較差加大未來經濟下滑預期,這其實符合社融規模下滑倒逼利率改善的判斷。

東方證券分析師竺勁認為,這輪行情將具備一定持續性,地產股業績穩定增長及資產價值重估將會繼續被市場所認識。伴隨9-10 月主流開發商推貨量的上升,未來的銷售將有望超市場預期,其中龍頭公司的銷售會好於全國和城市層面的數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張曉玲黃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19

萬科一年漲80% 可他們說:地產股的機會才剛開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6/1179944.html

1月5日,在房地產板塊的帶動下,A股順利實現2018開年四連陽。榮安地產、沙河股份、泰禾集團等個股強勢漲停,萬科A、保利地產、新城控股的股價也紛紛創下上市以來新高。

“曾經,有一只真正的牛股放在我的面前,我卻沒有珍惜,等到失去後才追悔莫及!如果老天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對那只股票說三個字:‘買買買 !’如果非要加上一個倉位的話,我希望是滿倉!”

這只股票就是萬科A。猶記2017年初,萬科A股價還在20元左右震蕩,結果一年之後的今天,萬科A盤中最高漲至35.88元/股,創下歷史新高,漲幅接近80%!

萬科為何如此大漲

分析人士認為,優秀的業績、豐富的土儲等均是導致萬科獲得資金青睞的因素。

1月3日晚,萬科率先公布了2017年度銷售業績,去年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3595.2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5298.8 億元,相比2016年合同銷售金額增長45.26%,再度創下新紀錄。

另有機構統計,截至2017年12月,萬科新增規劃建築面積4610.5萬方,同比增長47.9%;新增土儲突破4000萬方。萬科2017年拿地金額達到2827.8億元,同比增長54.9%。拿地金額占到銷售金額的53%,拿地強度達到了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東方證券分析師竺勁:目前A股市場風格明顯看重現金流和業績確定性,預計未來銷售增長快,同時業績增長快並具備持續性的公司將獲得市場青睞。萬科作為房企龍頭,業績確定性和持續性有較大保障,因此在2018年投資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中投證券分析師李少明: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新時代,萬科是城市運營商中覆蓋最全、競爭力最強,同時是提供和服務人民美好生活和消費升級最佳標的之一。“軌道+物業”新模型打開估值空間,還將充分受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紅利,萬科的行業龍頭優勢突出,積極拿地補充庫存也將保證長期穩定發展。

地產板塊還能否上車

萬科A漲得好,不代表所有地產股都漲得好。統計數據顯示,房地產板塊中2017年上漲的個股只有35只,有92只個股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個股跌多漲少的局面也意味著行業馬太效應明顯。

那麽,地產板塊還有上車機會嗎?克而瑞、中指院等研究機構日前公布的2017年重點房企數據顯示,龍頭集中度還在大幅提升。Top10的房企集中度歷史性地達到了24%,而Top100的房企集中度已經超過50%。有趣的是,2017年合同銷售金額500億元以上的公司提升到了38家,而500億以下的公司減少了17家,說明中小型企業不進則退。

招商證券:務必要重視2018年房地產板塊超額收益機會。無論從基本面角度還是流動性角度看,2018年上半年都是房地產板塊最佳配置時點(超額收益區間起點),板塊機會預計將延續到2019年。從目前時點開始,一直到2019年,預計市場對地產板塊的關註度會繼續提高。

平安證券:展望2018年,樓市景氣度仍維持在高位,預計主流房企銷售仍有望延續較佳表現。持續看好板塊投資機會,建議把握以下投資主線:一是融資渠道暢通、資金及管控優勢明顯,受益集中度提升的低估值龍頭萬科、保利、金地等;二是模式獨特或銷售靚麗的高成長個股華夏、新城、榮盛等;三是存在邊際改善或拐點的二線龍頭陽光城、藍光發展等;四是兼具業績支撐的租賃主體概念股世聯行等。

廣發證券:2017年由於區域調控政策的力度和範圍不斷提升,一線房企在經營上與資金上的優勢體現的更為明顯;2018年隨著部分城市的限購政策改善,行情將由一線房企向二線蔓延,重點推薦低估值、業績高增長的一二線龍頭房企。


(來源:中國證券報 王興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82

A股破凈個股突破峰值:104只個股破凈,地產股11只,銀行股15只

周邊市場大幅震蕩、上市公司債務違約風險頻現等多重利空影響之下,A股破凈個股面積急速擴大,成為了市場悲觀情緒的縮影。

截至5月31日,兩市破凈個股達104只,同時,銀行股依然是破凈“重災區”,多家銀行已觸發股價維穩措施,銀行板塊有15只個股破凈占比過半。

同時,地產股破凈範圍持續擴大,達11只。對於地產板塊破凈股增多,一位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表示:“2016年~2017年地產是大行情,但不可避免的是A股地產公司基本面都有壓力。2018年包括地產龍頭也比不上過去幾年的經營情況,這也導致了許多地產公司市凈率甚至小於了0.9倍。”

百只個股破凈,銀行股成“重災區”

在食品、化妝品等大消費板塊的帶動下,市場繼續回暖,A股三大指數止跌回升,滬指收盤大漲1.78%,再度向3100點關口發起沖擊,收報3095.47點。

指數回暖,但破凈範圍並沒有停止擴散。據東方choice統計數據,周四收盤兩市共104只股票破凈,這一數據甚至遠遠超過了2017年7月17日的階段性下跌,後者跌停股數達527只,破凈個股19只。

今年以來,各個行業的破凈股都有持續擴散的趨勢。房地產、公共事業、采掘板塊破凈個股均大幅增加,分別達到11只、10只、9只。而交通運輸、鋼鐵、機械設備、汽車、輕工制造等板塊破凈數量緊隨其後,分別為8只、6只、6只、6只、5只。

值得註意的是,銀行股持續成為破凈“重災區”,破凈達15只,板塊占比過半。市凈率低於0.8倍的銀行股包括華夏銀行(600015.SH)、交通銀行(601328.SH)、民生銀行(600016.SH)、光大銀行(601818.SH)、浦發銀行(600000.SH)、中國銀行(601988.SH),上述銀行股市凈率分別為0.7倍、0.74倍、0.74倍、0.76倍、0.77倍、0.79倍。

而近期由於市場波動,多家破凈上市銀行股價下跌也觸發了穩定股價的措施。上海銀行(601229.SH)、江蘇銀行(600919.SH)近日發布公告稱,由於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達到實施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而上述兩家銀行均采取了大股東主動增持的方式。

另外,杭州銀行(600926.SH)也是近期破凈的個股之一,或將成為第三家大股東增持的銀行。

多只地產股市凈率小於0.9倍,基本面承壓

今年地產股成為破凈個股最多的板塊之一,上述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市場行情不佳只是影響市凈率的因素之一,基本面下行更應有所關註。“市場下行有可能會導致個股階段性市凈率小於1倍,但現在看地產板塊,多數破凈地產股的市凈率是小於了0.9倍,這主要是基本面導致的。”

據統計,截至5月31日,有5家地產股的市凈率小於0.9倍,分別是*ST新城(000809.SZ)、北京城建(600266.SH)、世茂股份(600823.SH)、福星股份(000926.SZ)、信達地產(600657.SH)。上述地產股本周跌幅分別為-9.8%、-2.4%、-3.1%、-4.3%、-6.7%。

東北證券統計數據認為,房地產行業2017年以及2018 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及凈利潤主要結轉於2015年及2016年的銷售。2015、2016 年的銷售受益於本輪小周期房價上漲,並且土地獲取成本較低,上市房企的盈利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認為盈利能力改善的區域在2018年將持續,隨著2016、2017年獲取的高價地的入市,盈利能力將在2019年承壓。

“上市房企第一季度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0.51萬億元,同比增長14.36%,增長幅度平緩。經營現金凈額則變動較大,2017年以及2018年第一季度的及經營現金凈額分別為 522.6 億元、-1376.48 億元,均處於負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12

施慧雅:買地產股勝買物業

1 : GS(14)@2011-12-15 21:50:3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1123/News/ek2_ek2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25

想提下劉紹文那些地產股點解平

1 : GS(14)@2012-05-29 00:24:14

近期很多大折讓股份因體現價值而急升,錯失吸納良機不用怕,仍有很多大折讓股,如大生地產(089),折讓幅度達80%!「細價股揀股王」瑞信劉紹文稱,找大折讓股不難,最難是「買中」。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2516
馬家後人不思長進,與馬錦燦思想封建亦不無關係。大生地產於一九七三年上市, 七六年馬錦燦弟弟馬錦煥逝世,其後人與家族掌權者不咬弦,遂把逾一成股權售予邱德根家族的美廸臣證券。邱家在市場增購股份至逾兩成後,遂發動全面收購,最 終因馬錦燦家族持有逾五成股權,邱家無功而還。經此一役,馬錦燦遂於一九七七年七月十四日立下遺囑,規定該房子女不可出售家族公司股權給街外人。若要出售馬錦燦名下所有公司的 股權,均要四分三以上家族成員同意下才可出售,就算眼見樓市大升,亦無辦法出售套現。這份「金剛箍」遺囑,遂令馬家子女自此享受著馬錦燦預先安排的「共產 制」,有「阿公」食「阿公」獨有家族文化,令後人不思進取。馬錦裡的一房就是要擺脫這個共產制帶來的禍害,於是入稟法庭,試圖逼其餘四房人購入自己的業 權。

老牌上市公司泛海集團(129)及遠東發展(035)亦是好例子,股價折讓達86%及64%。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E6%B3%9B%E6%B5%B7
由 greatsoup » 週三 2月 24日, 2010年 10:46 pm
只是風險警示,沒有別的,相信不會再搞吧。

2003-11-03 經濟日報
萊福股東及愛股 關係如蜘蛛網
本港上市的投資公司,既有董事會,又有在證監會註冊的投資管理公司負責投資事宜,在專業人士管理和層
層的監察下,其投資組合理應毌庸置疑。
  不過,近期因為股價異動,一度被證監會勒令停牌的萊福資本(0901),就接獲證監會函件,指稱萊福的「股
東以及投資組合之間,涉及非常密切關係」,究竟證監會是憑甚麼作出這樣的質疑?
調查持股分布 3個月後完成
  萊福表示會應證監會要求,調查公司股份所有權,預期3個月後完成,之後會對證監會的指稱作出回應。但在此
之前,翻查萊福已披露的資料,是否又能看出個端倪?
  萊福現時最大股東為互聯控股(0273),互聯透過Hennabun Management Inc持有萊福23.24%。
  截至上月24日,萊福的投資組合,持有本港的上市投資股票,大概可以分為7大類(見附表)。當中佔最大分量
,要算是渝港國際(0613)一系4隻股票。萊福持有渝港系股份市值達3,674.93萬元,佔投資組合的27.09%。翻查資
料,看不出渝港系股份,與萊福和互聯之間有甚麼瓜葛。但萊福投資組合其餘大部分股份,互相之間竟又或多或少
有點關連,若以圖表示意的話,關係之複雜,恐怕可以編成一個蜘蛛網(見附圖)。
  首先萊福本身就持有其主要股東互聯986萬股和401.76萬元的可換股票據,雖然986萬股僅佔互聯2.67%,但這批
股份加上票據的市值,就佔萊福投資組合的11.68%。
莊友衡昆仲 間接持萊福
  至於另一隻佔萊福投資組合達21.3%的泛海酒店(0292),其最終控權股東匯漢投資(0214),據萊福自己披露
,原來也是互聯的股東。
  萊福另一批佔投資組合11.45%的兩間公司股份,漢基控股(0412)和中國科技(0985),兩者本身已經有點關
係。中國科技持有漢基6.04%,而持有中國科技的主要股東之一羅琪茵,亦持有漢基6.3%。但中國科技的最大股東
,持16.53%的莊友堅,原來又是互聯主席莊友衡的兄弟。
  就算萊福另外持有的兩隻股份,和成國際(0651)和旗下持34.87%的寶福集團(0021),和成的前主席趙渡
,以往也曾出任中國科技的主席;甚至互聯也曾經是和成的股東。
  另外,上面提到的羅琪茵出任董事的139控股(0139)和任主要股東的合一投資(0913),也被收納在萊福組合
中。

合一投資組合 「熟口熟面」
  但最耐人尋味的是,同樣是上市投資公司的合一,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投資組合,竟然也包括了一系列相熟的
名字:互聯、漢基、萊福、確利達(1224)、和泛海國際(0129)。這5項投資,共佔合一投資組合的22.87%。

  以上種種盤根錯節的關係,究竟是來自一連串的巧合,抑或有其他原因呢?事實上,證監會除了對萊福股東與
投資組合表達關注外,早前也曾經直接勒令萊福停牌,指萊福「股份的市場有欠秩序及公平,倘若繼續買賣,可能
會損害投資公眾人士的利益」,用詞之嚴厲,實在罕見。
  不過,自萊福於上周四復牌以來,短短兩日,股價已由停牌前的1.34元,急跌至上周五的0.43元,幾乎打回原
形。
2 : GS(14)@2012-05-29 00:29:12

邱達根脫盜公款罪 官斥企業管治差 轉介證監調查
http://zkiz.com/news.php?id=16108

業務表現低沉亦是另一導致大折讓的原因,像彩星集團(635)及長江製衣(294)等。
635 唔只業務低沉...公司管治都好一般
http://sunnyli.xanga.com/491227965/item/
  

出 售 地 產 股 權 紛 爭   上 訴 庭 裁 決
彩 星 股 東 有 權 興 訟
彩星 集 團 ( 635 ) 大 股 東 兼 主 席 陳 俊 豪 與 兄 長 陳 俊 懷 的 糾 紛 沒 完 沒 了 。 上 訴 庭 昨 日 裁定 , 陳 俊 懷 有 權 代 表 彩 星 的 股 東 , 就 彩 星 及 彩 星 大 股 東 於 00 年 出 售 彩 星 地 產 ( 075 , 現 稱 渝 太 地 產 , 下 稱 彩 地 ) 股 權 的 交 易 , 可 能 損 害 彩 星 小 股 東 的 利 益 , 提 出訴 訟 。


【本 報 訊 】 目 前 未 知 陳 俊 懷 所 提 的 訴 訟 何 時 正 式 展 開 , 不 過 , 有 關 訴 訟 可 能 會 對 市 場帶 來 深 遠 影 響 , 因 為 訴 訟 當 中 針 對 彩 星 全 資 附 屬 公 司 Profit Point 以 低 價 出 售 彩地 股 權 , 若 陳 俊 懷 最 終 勝 訴 , 將 容 許 一 家 上 市 公 司 的 小 股 東 , 不 單 可 就 該 公 司 的 行為 興 訟 , 還 可 針 對 該 公 司 的 附 屬 公 司 行 為 提 出 質 疑 。

案 例 影 響 深 遠
陳 俊 豪 持 有 的 Waddington Limited , 代 表 他 本 人 及 其 他彩 星 小 股 東 , 於 03 年 9 月 入 稟 高 院 , 向 其 胞 弟 陳 俊 豪 、 陳 俊 豪 家 族 公 司 TGC Investments 及 彩 星 , 追 討 賠 償 , 指 Profit Point 於 00 年 以 每 股 0.6 至 0.7 元 ,出 售 4.28% 彩 地 股 份 , 但 兩 個 月 後 , TGC 以 每 股 2.2 元 出 售 34.25% 彩 地 股 權 予 渝港 國 際 ( 613 ) 。
陳 俊 懷 認 為 , 兩 宗 交 易 應 合 併 進 行 , 彩 星 便 可 賺 取 更 佳 利潤 , 但 Profit Point 單 方 面 出 售 彩 地 股 份 , 他 質 疑 此 舉 乃 方 便 TGC 出 售 彩 地 股 權予 渝 港 的 交 易 , 因 在 這 安 排 下 渝 港 可 避 過 提 出 全 面 收 購 , 但 彩 星 卻 失 去 以 高 溢 價 沽售 彩 地 股 份 的 機 會 , 令 小 股 東 未 能 受 惠 。

陳 俊 懷 又 質 疑 , 彩 星 於 00 年 及 02 年 先 後 向 彩 地 購 回 兩 項 物 業 , 亦 非 對 彩 星 股 東 有 利 。
高院 去 年 4 月 裁 定 , 陳 俊 懷 無 權 對 部 分 交 易 的 指 控 提 出 訴 訟 , 容 許 其 修 改 入 稟 狀 , 但陳 俊 豪 提 出 上 訴 , 要 求 完 全 剔 除 有 關 訴 訟 。 上 訴 庭 昨 日 裁 定 陳 俊 豪 敗 訴 , 認 為 陳 俊懷 所 提 訴 訟 有 理 。

陳 俊 豪 有 獲 益

判詞 指 出 , 陳 俊 豪 確 實 因 TGC 出 售 彩 地 的 交 易 而 獲 益 , 而 較 早 前 Profit Point 以 低價 出 售 彩 地 股 權 , 令 彩 星 失 去 更 具 投 資 價 值 的 資 產 , 因 此 原 訴 人 是 有 足 夠 理 據 提 出質 疑 。 雖 然 陳 俊 懷 並 非 Profit Point 的 股 東 , 但 Profit Point 的 行 為 損 害 母 公 司彩 星 的 股 東 利 益 , 所 以 提 出 訴 訟 非 無 理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6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