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黃金總儲量據說有60萬億噸,但是可供開採的數量卻極其有限。下面這一組圖為大家形象的展示了歷史上開採的所有黃金堆積起來的摸樣。若將這些黃金全部熔在一起,可以製成一個邊長20.5米的正方體。
圖中等值美元均採用2000美元/盎司計算。有趣的是若金價漲至3110美元美元/盎司時,1盎司黃金將等值於1盎司重的100面值美元。同時,我們通常形容黃金重量的單位「盎司」其實是「金衡盎司」(Troy Ounces),1金衡盎司=1.09盎司。
此次美國最大兩家有線電視公司合併,將形成一個有線電視行業的超級巨無霸。僅從670億美元的規模來看,這已經是一樁驚天大併購了。但事實上,在美國的商業併購史上,該併購僅排名第16位。
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併購案也與時代華納有關。2000年1月10日,互聯網新貴美國在線(America Online)宣佈以1862億美元收購老牌傳媒帝國時代華納(Time Warner),成立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這是美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一宗併購案,所有形式的媒體都被整合到全球最大的媒體公司之中。但該交易卻成為一個失敗案例。併購後第二年,新公司出現542億美元巨額虧損。兩家公司最後也於2009年重新分拆。
下圖中整理了美國歷史上排名前16的大併購,不難發現,其中有一半以上都來自電信傳媒行業:
地球上的黃金總儲量據說有60萬億噸,但是可供開採的數量卻極其有限。下面這一組圖為大家形象的展示了歷史上開採的所有黃金堆積起來的摸樣。若將這些黃金全部熔在一起,可以製成一個邊長20.5米的正方體。
圖中等值美元均採用2000美元/盎司計算。有趣的是若金價漲至3110美元美元/盎司時,1盎司黃金將等值於1盎司重的100面值美元。同時,我們通常形容黃金重量的單位「盎司」其實是「金衡盎司」(Troy Ounces),1金衡盎司=1.09盎司。
| ||||||
三月三日,電工端子廠(編按:端子為傳輸電流與信號的零組件)健和興,股價收盤漲至四十七.八元,創歷史新高,是一年前的二.二倍,去年稅前淨利四億二千萬元也刷新紀錄。這家已成立四十一年、位於彰濱工業區內的老牌端子廠,近來為何突然引起投資人追捧? 多角化嘗試轉型壓寶車用市場,路對了 健和興在電工端子領域已稱霸台灣、且規模達全球前三大,過去曾戲稱自己做的端子生意「一顆不到一塊錢」。近來業績大幅成長,主因就是切入汽車原廠供應鏈。 去年下半年起,健和興每月稅前淨利年增率,出現三○○%、二七七%等跳躍性成長,主因就是耕耘十五年的汽車連接器產品,終於在去年開始大量交貨,月出貨量超過二十萬套,是目前台灣除了汽車連接器大廠--胡連以外,第一家成功打入汽車原廠供應鏈的端子廠。 為什麼市場總特別看好打入汽車原廠供應鏈的企業?工研院智慧車輛與系統研究部經理石育賢解釋,汽車零組件的毛利高,通常有三成到四成,並且車廠一款產品的生命週期,往往有五到十年,加上汽車原廠最看重供應商是否可靠,只要能得到原廠認可,後續新車款的訂單也都能到手,是相當穩定的生意。 雖然打入汽車原廠供應鏈人人稱羨,但難度卻非常高。以從個人消費性電子連接器起家的鴻海為例,便曾為了進軍車用連接器,而另外收購已是福特、裕隆供應鏈的安泰電業,可見打入汽車原廠供應鏈並非易事。 石育賢表示,汽車原廠最注重安全、可靠,因此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供應鏈較其他產業封閉;同時汽車的品質事關人身安全,所以品管嚴格,不允許不良品,也墊高了門檻。 健和興去年下半年至今的成長,是耕耘十五年,並克服兩大障礙的成果。 跨技術障礙台日兩頭跑習藝,磨合測試 第一道障礙是技術。去年接班的健和興總經理鄭景壬,是董事長鄭克彬的兒子。一九九九年,健和興計畫進軍車用連接器市場,他前後花上兩年多,與十多名員工輪番去日本的連接器廠學習技術,沒想到學成回國後,考驗才開始。 鄭景壬回憶:「一開始,我們用日本學回來的技術,自己摸索設計連接器,結果花了兩年多,做一百多項安全與品質測試,但不過就是不過。」 他舉例,以往做電工或家電領域的產品,所有的測試四天內就能做完,但車用的連接器測試,有些要讓零件老化,再做防水測試,最麻煩的,則要模擬車中零組件,在極高、極低的溫度與濕度中,複合震動等惡劣條件,不間斷的測試兩個月。 最後靠著健和興不斷鑽研,以及日本連接器廠派出三十多年經驗的老師傅來台指點,終於成功做出能通過車用品質測試的連接器。花了約五年,才完成產品初步開發。 越品質障礙零客訴達標,接單量暴增 技術成功後,接下來卻有另一大障礙,那就是如何打入汽車原廠供應鏈? 鄭景壬表示,一開始健和興也無法敲開原廠的大門,只能將產品賣給整合汽車連接器與電線的線束廠,間接供貨給對品質要求較不嚴格的三線以下車廠。直到二○○三年,一家日系車廠想來台尋找連接器的第二供應商,探訪北中南各大廠,最後看上健和興齊全的實驗設備,以及紮實的製程基礎,決定合作。 但在汽車原廠嚴謹的作風下,光是商品開發,就又花上兩年,而二○○五年第一次出貨,更僅賣出三千套連接器。鄭景壬表示:「車廠讓我們從台灣市場、單一車款開始試,沒有問題,再到新興國家市場,接著是東南亞,最後才是先進國家,像日本、歐美。」 從最初單月出貨三千套連接器,成長到目前每月二十多萬套,並持續增加。這之間數十倍的差距,是健和興以多年來零客訴的高品質所換得。「出貨量成長就是客戶對我們最實際的稱讚,」鄭景壬表示。 目前健和興不僅讓產品運用到該日系車廠的多種車款、大量出貨,也開始與中國的長城汽車合作,鄭景壬預估,五到十年內,車用部分的營收佔比,可望從一○%成長到五○%。 然而,健和興在車用市場主要壓寶單一日系車廠,會否風險過高?鄭景壬認為:「我們的大客戶,是有四、五十年以上歷史的車廠,過去金融海嘯時也沒嚴重衰退,要發生破產或停產的意外,機率很低。」 「十五年磨一劍」的健和興,除了固守老本行電工端子,目前在車用領域已開花結果,也已經佈局歐系電動車、中國鐵道與4G等新商機,勇於嘗試多角化的發展,證明了即使是老牌中小企業,看準趨勢也能找到新春天。 | ||||||
說史140410
造神者: 投機史上的集體瘋狂
Create執筆
金融海嘯雖已事過境遷, 我們仍然感到活於泡沫之中。 歷史上每次經濟泡沫都比過去的來得更大,泡沫背後則是一次又一次更荒唐的集體妄想及瘋狂。
鑑古知今, 歷史讓我們了解現在和將來的經濟變局。 十八世紀初, 在英法兩國掀起過兩股巨大的投機狂潮, 神話的始作俑者是來自蘇格蘭的 羅. 約翰 John Law及其於法國成立的 “密西西比公司 Mississippi Company”。
神話及信仰往往誕生自絕望之中。
故事背景緣於法國經歷多場重大戰事, 債台高築。當時國債高達25億 里弗瑞Livre, 利息支出每年高達9,000萬, 佔國家收入56%! 個別官員甚至提議該讓法國宣報破產; 但作為當時歐陸最大強權, 她絕不願接受這種羞辱。 在這水深火熱, 不能自拔的困境中, 突然殺出一位長袖擅舞, 深諳財金政策的外國救星, 提出一條救國良方, 自然被捧為消災救難的菩薩。
“密西西比計劃”目的只有一個: 為法國減債。*** 當時的攝政王指派 羅約翰創辦一間擁有發鈔權的中央銀行, 將法國的 “金屬本位貨幣制度” 改變成 “紙幣制度 fiat money”, 為日後大幅發鈔做好準備。 跟著成立「印度公司」這家綜合企業, 注入徵稅、鑄幣、殖民地貿易等本應屬於政府的專利業務。 擁有徵稅及鑄幣的大能, 與及攝政王這強大的靠山, 印度公司有了成「神」的條件: 做到凡人不能做之事情。
羅約翰神來之筆在於允許印度公司的股票投資者用法國國債來認購股票。 這等同賦予國債換股權, 將其變成可換股債券。***** 吸收了市場的國債之後, 印度公司成為了法國國家的大債主, 這給予政府做債務重組的空間。 作為交換, 政府給予印度公司多項專利貿易及稅收權。這形成了正面循環: 不停替政府吸債, 從而獲得更多的政治利益; 市場對其憧憬亦不斷提高, 並且反映到公司股價之上。
1720年間, 印度公司股價由不足500里佛瑞上升至貼近10,000里佛瑞, 升幅超越20倍。
神誕生之後, 整個法國對其不斷的招股, 供股及配股都爭相認購。聰明的讀者明白到, 要維持這個局勢, 讓大小投資者不斷獻出國債換股票, 必需維持股價不斷上升。 將神的大能放大再放大,就是羅約翰的任務。
他採用了兩個方略: 1. 於中央銀行端不停發鈔, 用新銀紙買入股票, 不停催谷公司股價。2. 以財政大臣及攝政王身邊紅人的身份替公司不斷收購跨國貿易及煙草等優質業務。這兩招成功地引發市場暇想, 令股價升勢持續。
整個法國都陷入了瘋狂, 只想把握獲得神給予致富的機會。
所有人都熱切地祈求得到印度公司的股票, 無論男女老幼, 貧富貴賤, 都在投機。每天無數人湧到羅約翰在 堅琴博街 Rue de Quincampoix的宅邸為求一股, 而該區亦成了股票投資人及經紀的駐腳地。 新股需時幾週才公佈中籤名冊,期間大小爵爺及其夫人都守候在羅約翰家前等候消息, 甚或租下附近的房子暫居。 該地段房子年租金原是1,000里佛瑞, 如今升至12,000至16,000里佛瑞。 據說當時一個補鞋匠把鋪子出租及提供書寫工具給股票經紀, 每天能賺200里佛瑞。傳說有一駝背漢把隆背借給求股心切的人當書桌, 亦賺了一筆可觀收入。買股票的人聚集得越來越多, 更引來小偷流氓, 暴力騷動時有所見, 晚上甚至需要召來軍隊清場。
投機大夢越來越熱。
有時候股價可於幾小時內上升10至20%, 令人一夜致富。 某次, 一位富豪生病, 命其僕人到交易場以每股8,000里佛瑞價錢出售250股。但僕人到達時, 股價飛升至10,000里佛瑞。 他侵吞了差價, 得到50萬里佛瑞, 收下股款後就逃往另一國家。 貪婪更引發出血案: 三個年輕貴族聞說一名經紀常帶著大量現金, 於是合謀搶刧。 其中一人假裝有意向經紀買入印度公司股票, 藉口約在小酒館見面。 經紀不虞有詐前往赴約, 而另兩人早已靜候多時。其中一人突然撲出, 用匕首刺了經紀心口三刀, 搶刧了價值10萬里佛瑞的股票, 他們後來被捕。 這光天化日下的血案令全國人心惶惶,最終攝政王必須把他們處決以安頓社會。
過度貪婪埋下神話破滅的種子。
不少人視羅約翰為膜拜對象,無恥作家每天都在寫奉承作品,將他比喻為法國的救星。但神話終有爆破之一日。
由於不停印銀紙托高股價, 通脹不斷飛升。新財富令奢侈品需求上揚, 價格於數年內翻了四倍。 一場虛幻的繁華盛世出現, 人們看不清暴風雨漸近。當時攝政王為求一稀世鑽石, 出價200萬里佛瑞。他要求羅約翰在超過國家擁有的金屬支持下再度印銀紙。
人造的神並不是全能的。
裂紋出現令部份投機客察覺到股價不可能無止境上升, 聰明錢先把紙幣一步步兌換成硬幣並運往國外。 由於體系內硬幣逐漸變得不足以應付日常市場運作, 民眾開始抱怨。 羅約翰為了救亡, 曾一度把硬幣貶值, 甚至禁止硬幣流通。法令更規定任何人都不得持有超過一定數額的硬幣, 違者罰款, 而且硬幣充公, 告密者則可以瓜分罰款。 暴政做成怨聲四起, 亦令民眾對紙幣及羅約翰信任全失。
神話終於爆破, 群眾由愛變恨。他成了法國人的公敵, 商店貼滿了諷刺他的漫畫, 人們唱著痛駡羅約翰和攝政王的歌曲。最後銀行發行的紙鈔以驚人速度重貶, 印度公司股價也一同慘跌。 1720年八月初股價只剩500里佛瑞, 一個月後不到200, 甚至低位更見155。 羅約翰最後逃離法國, 離開時並沒有帶走任何重大財富。
人心不死, 依然寄望神話重臨。
比較有趣的是, 投機者還未完全死心, 部份股票持有人寄望總有一天股價會再漲。1723年公司爭取到了壟斷煙草及咖啡特權, 因此發放了每股100里佛瑞的紅利, 令股價曾重回1,200的價位。及後公司還發行彩券令股價站上3,000里佛瑞。 法國政府為將混亂的街頭交易導入正軌,於1724年9月由法王頒令設立了「巴黎交易所」, 形式上那是史上最早出現的交易所。***
註:作者用了 “印度公司” 這名稱, 但其原名實為 “密西西比公司”。公司其中一項業務在北美的密西西比河進行貿易, 其他方面與密西西比無關。
以上資料出自《歷史上的投機事業 Die großen Spekulation der Weltgeschichte》 Peter N. Martin & Bruno Hollnagel
| |||||||||||||||||
7月17日,全球軟件巨頭微軟公司發佈公告稱,為精簡機構與整合諾基亞手機業務部門,公司將在今後一年削減1.8萬個工作崗位,約佔微軟全球員工總數的14%。這將是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裁員。
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17日在發給員工的公開信中表示,大約1.25萬名被裁員工來自諾基亞設備和服務業務部門。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這是微軟公司39年歷史上的第二次大裁員,之前一次是2009年衰退期,該公司裁掉了5000個崗位。這次裁員,是主要針對今年4月收購的諾基亞業務。收購諾基亞業務後,微軟的員工總數由9.9萬人擴大至超過了12.7萬人。
據悉,微軟將在今年年末完成此次裁員計劃的絕大部分工作,並和要被裁減的員工支付遣散費用及在他們尋找新工作時提供幫助。預計這會給微軟帶來11——16億美元的稅前開支,其中包括7.5——8億美元的遣散費及相關補貼,以及3.5——8億美元的與資產相關的費用。
《金融時報》稱,這次大幅裁員標誌著,在經受多年嚴重虧損後,微軟正收窄其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雄心,降低了其對移動設備市場的注重,包括蘋果(Apple)主導的最有利可圖的智能手機板塊,以及曾使諾基亞成為移動通信代名詞的「功能手機」板塊。
微軟首席執行長的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及諾基亞前首席執行長、目前擔任微軟執行副總裁的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在發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均提到要特別關注windows phone智能手機市場,並表示諾基亞今年春才新推出的手機Nokia X2及此前的Nokia X系列手機將放棄Android系統,轉向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已發佈的手機產品併入Lumia部門。
納德爾於今年2月執掌微軟帥印,此前表示將採取重大計劃對公司進行重組,並將會把微軟未來的重心放在移動設備、云計算和軟件開發上。
分析師們表示,這位新任微軟老闆相信,微軟超越其智能手機領域跟班角色的最佳機遇,在於在發展中世界出售新的廉價手機系列。CCS Insight分析師本•伍德(Ben Wood)表示:「蘋果和三星(Samsung)已霸佔高端手機領域。」
| ||||||
第1站.台南台積電做A8處理器「One Team」神秘團隊成軍,籌備兩年讓iPhone心臟第一次MIT 蘋果iPhone 6起跑第一站,從台南開始。 這裡,是台積電引以為傲的超大晶圓廠,也是全球第一座量產最先進二十奈米製程的廠房,更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中心;光是這個基地裡的十二吋廠──南科十四廠,就牽動台積電高達三七%的營收比重。 然而,在這偌大的廠房裡最重要的一張訂單,正是蘋果iPhone 6的心臟──A8處理器。 打從二○一一年底,台積電就派出規模近百人的研發團隊駐紮美國蘋果總部,積極爭取A8處理器訂單,並跨部門組成「One Team」,只為了領先全球,量產蘋果所需的最先進二十奈米製程。 台積電投入大量資源,不僅是為了蘋果訂單,更是為了與張忠謀口中「可畏的對手」韓國三星一較高下。對許多台灣民眾而言,這不只是兩家國際大公司間的PK,更隱含著半導體技術的國力競爭意義。 在台積電南科十四廠,有一萬多人日夜接力工作,好讓蘋果處理器得以順利出貨。為了這個產品,他們耗費數億元開發出兩個版本,其中之一終於在去年底獲得蘋果認可,分析師更估計,今年以來出貨量會一路倍增,二十奈米廠去年十二月產能五千片晶圓,今年六月已來到三萬片,年底還要翻一倍到六萬片。 蘋果訂單也創下台積電出貨量增加速度最快紀錄,短短一年就貢獻台積電約七%營收,估計約五百億元,可望躋身台積電前三大客戶。更重要的是,過去台積電只能透過高通等間接供貨iPhone晶片,這次終於大口咬下蘋果。 外資分析師估計,蘋果一家就吃下了台積電七成至八成的二十奈米產能,加上高通、聯發科等的訂單,到年底產能利用率都將是一○○%的盛況,客戶想盡辦法「搶」產能,讓台積電成了賣方市場。 台積電打敗三星,獲得勝利,讓全球重量級外資從二○一一年底不斷買入持股,市值從一兆八千億元成長近九五%,來到三兆五千億元的新高紀錄,穩居台灣第一大權值股。 蘋果營收貢獻度:7%~8%7月8日股價:134.5元法人目標價:巴克萊證券預估最高160元 第2站.常州中鋼精材做螺帽用原料兩岸接力研發,26 道工序產出「嬌貴」螺帽原料 iPhone 6最重要的心臟不僅出自台灣,就連一顆小螺帽,也出自台灣企業之手。 「iPhone 6使用的鈦合金線材與iPhone 5完全不同,」負責生產鈦合金的中鋼子公司中鋼精材董事長王錫欽說,「不僅直徑不同,這次還增加使用扁絲,連配合的下游廠商,也都不一樣。」 儘管中鋼精材已經有生產iPhone 5鈦合金線材的經驗,面對iPhone 6螺帽使用的鈦合金線材,仍必須採用兩岸接力賽的方式來進行。 首先,中鋼精材在中國江蘇常州的鈦合金廠,先根據iPhone 6需要材質更輕、耐腐蝕性高的需求,在台灣母公司的實驗室裡反覆調整配方,設定出絕佳的製造參數,提供常州廠生產出iPhone 6所需要的鈦合金鈦胚。 同一時間,在台灣高雄的廠區也沒閒著,由十二位博士組成的研發團隊,正針對由常州廠運來的鈦胚樣本反覆進行測試、模擬,逐一步驟確定未來進入生產線會遇到的情況。 鈦合金的價格高昂,每噸平均售價達二百五十萬元,是母公司中鋼每天生產碳鋼價格的八十三倍;鈦合金重量輕、耐腐蝕,卻很「嬌貴」,溫度控制不當、生產線過程中拉力力道不對的話,很容易斷裂,產品就報廢,損失就是五、六十萬元。 這群人,同樣的動作做了超過一個月,就是要確保正式生產時,可以一次成功。然而,讓他們棘手的是,iPhone 6使用的螺帽更小,線材的直徑也要從九公釐縮小約一成。 要讓直徑五公分的鈦胚,經過二十六個站然後生產出大約一個手指頭寬、直徑約八公釐的線材,還要變成如同甜甜圈形狀一樣的線材。 這還沒結束,這批在中鋼廠區內生產出來的鈦合金線材,還要再次運送到常州中鋼精材的配合廠商加工,把線材的直徑抽細到二.八公釐,才能交給下一站的螺帽廠生產。 這一次iPhone 6的設計中,多了「扁」螺帽,要讓螺帽從圓的變成扁的,除了技術相差十萬八千里外,還要經過十三次的工法,才能做成厚一公釐、寬二.八公釐的線材。這些,都不是在實驗室可以做出來的,要靠中鋼精材的工程師在合作的抽線廠中,藉由一次次的失敗,並製作新模具配合,才能生產出來。 蘋果營收貢獻度:7.5%~15% 上半年預估營收:10億元 第3站.崑山嘉聯益做軟性印刷電路板小廠砸錢設無塵室,做出僅頭髮直徑八成的軟板線寬,搶走日廠生意 台積電生產出來的晶片,得放在軟性印刷電路板上,透過軟板上的線路,傳遞出電子訊號,讓整部手機運作。 能打進蘋果的供應鏈,如台積電、中鋼集團都是龍頭企業,嘉聯益卻是這次的大黑馬,因為它在全球軟板排名僅第七,市佔率更只有原本蘋果主要供應商——全球軟板龍頭旗勝(Nippon Mektron)的五分之一。 蘋果看上嘉聯益後,降低對日本供應商的訂單,增加對台下單,最關鍵因素,就是嘉聯益願意走在客戶之前、大舉投資,等待蘋果到來。 蘋果在iPhone 6全力一搏,指紋辨識、相機模組等精細度更上一層樓,讓軟板上的線寬也必須從前一代的五十微米縮小到四十微米,只有頭髮直徑的八成,生產難度更高、良率更低,「真的是很難,軟板材料線路載板化,線寬、線距都比上一代細很多,一個不小心,板子就報廢了,」嘉聯益主管透露。 軟板須經過曝光、蝕刻、鑽孔等三十道程序,才能製作出來。製作軟板的部分過程,如同舊式的洗照片一樣,要把已經設計好的線路拍好,洗成底片,確定無誤後,再進行接下來的生產流程。 為了確保每一根線路準確落在位置上,光是檢查線路的放大鏡,倍數就得多提高兩倍,一粒再微小的灰塵都不能有,免得影響日後手機的功能。嘉聯益在製程的前段與後段都投資數百萬元增加新設備,生產使用到的治具也量身訂做才能符合需求。 不僅如此,這樣的準確度,還得用到一種關鍵製程──卷對卷(Roll to Roll)。 這樣的設備先前並非主流,技術難度高,但嘉聯益卻很早就進行相關投資。「以前是嘉聯益太樂觀,以為技術很快就發展到這裡,」一位資深外資分析師說,「結果投下去卻吃不到蘋果單,苦熬了很多年,一直都是間接供應商。」 嘉聯益把這樣的「吃苦」當成「吃補」,持續與蘋果周旋、練兵,甚至還替蘋果量身打造一條專屬產線,並且領先全球同業,在新北市樹林廠設立第一座無塵室,不斷實驗各種關鍵材料,只為了達到蘋果所要求的精細度與準確度。 終於,嘉聯益在今年獲得蘋果肯定,一口氣拿下iPhone 6、iWatch與全系列的訂單。嘉聯益董事長蔡長穎曾說,過去該公司單一客戶佔營收比重很少超過一五%,但今年卻可能出現佔比超過二○%的大客戶,外資認為,這個大客戶,正是蘋果。 分析師普遍指出,今年台灣軟板廠入榜家數增加,地位大幅與日本業者拉近,靠的就是技術能力的提升,而非純粹的價格競賽,等於替台灣產業的長期發展,按下一個「讚」。 蘋果營收貢獻度:20%7月8日股價:45.35元法人目標價:第一金投顧預估51元 第4站.上海、崑山和碩做組裝代工(約3成)用9.6個足球場大廠房生產,從「最佳代打」變第二大組裝廠 和碩是這次iPhone 6供應鏈中,異軍突起的角色,它與老大哥鴻海以三比七的比例分食iPhone 6組裝代工訂單,集團的F-鎧勝、景碩也都吃下蘋果派,成為意外的大贏家。 和碩與蘋果曾在二○一○年初,首度就CDMA版本iPhone手機展開合作,後來因為出貨量不穩、產能利用率僅五成,外界更諷刺和碩想吃蘋果反傷身。 但和碩並未就此打退堂鼓,去年又硬著頭皮,接下獲利率不高的iPhone 5c訂單,一再成為蘋果的「最佳代打」。據悉原本去年蘋果打算把iPad mini的訂單全數給和碩,卻遭到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的拒絕。 因為童子賢很早就將和碩定位為「最佳Second Source(第二供應商)」,極力避免與鴻海的正面衝突,終於在今年熬出頭,扶正為iPhone 6的第二組裝供應商。 場景拉到去年十月,和碩的中國上海、崑山廠區就瀰漫著緊繃的氣氛。 和碩為了蘋果訂單,打造八萬平方米、約九.六個足球場大的新廠──世碩。廠區內規畫出一個獨立廠房,外圍拉出封鎖線,所有進出的員工不僅得穿上特定顏色的制服,還要靠一張特殊的門禁卡才能通行。 短短半年內,和碩中國廠區的員工數就要從九萬人增加到十三、四萬人。蘋果六月中剛更新出貨預估,一位和碩主管透露,這將是該公司「史上從未見過的大量」:今年七月出貨二百七十萬支,八月就跳升近兩倍,達七百三十萬支,九月即將超過八百萬支,一路攀升不回頭。 隨著和碩勢力興起,周邊勢力同樣雨露均霑,其中又以機殼廠F-鎧勝最為顯著。 身兼F-鎧勝董事長的童子賢就在股東會上說,在中國廠兩萬名員工的基礎上,F-鎧勝七月還將招工五、六千名生產線員工,蘋果、小米的手機與三星的智慧手錶等訂單多箭齊發,這一路將忙到明年農曆年前不得閒。 蘋果營收貢獻度:35%~40%7月8日股價:59.6元法人目標價:巴克萊證券預估最高70元 第5站.鄭州、深圳鴻海做組裝代工(約7成)去年郭董因不良品盛怒;改良後,今年一款手機貢獻上兆元營收 從崑山往西約九百五十公里,這裡是鴻海富士康集團的鄭州基地,結合東南方的深圳基地,即將產出全世界最多的iPhone 6手機。 二○一○年啟用鄭州廠後,這裡的員工人數一度多達約三十萬人,卻在今年春節後來到十九萬人的歷史低點,等在園區大門外的「黑的」(非法出租車)生意銳減,司機睏乏得要打起瞌睡。 去年蘋果手機銷售平平,拖累鴻海營收幾近零成長,就連郭台銘去年也十分低調,少了那麼點意氣風發。 但今年五月底之後,這裡換上了全新樣貌,大規模的招工活動重新啟動,員工數回到二十多萬人的水準,並持續往歷史高點逼近。 彷彿呼應鄭州廠的復甦,鴻海股價也活了過來,七月更衝到二十六個月新高,突破一百元,市值站上一兆三千五百億元。 然而,為了在今年一手攬下iPhone 6七成組裝訂單,就連郭台銘也親上火線,「撩」下去。 去年中國傳出消息,因為富士康組裝的iPhone 5手機外觀或功能不合標準,導致出現不良品,甚至慘遭蘋果退貨,損失不小,根據中國媒體估計,可能約當是前年iPhone產線獲利的三分之二。 據悉,這一度讓郭台銘氣得在深圳觀瀾廠區駐紮督軍,並在廠區辦公室訂出提升良率、專業培訓、凝聚士氣等三個做法,深圳、鄭州、太原三個廠區也陸續停工檢討。 鎮守在辦公室時時聽取報告的郭台銘,更停留直到廠區良率達標才離開。 這樣的痛定思痛,加上積極導入自動化生產設備,讓鴻海今年牢牢握緊iPhone 6七成訂單,也讓郭台銘喊出一○%的營收年增率目標,今年將首度突破四兆元大關,再度刷新台灣民營企業新高紀錄。 巴克萊分析師楊應超估計,光是蘋果一家的訂單,就佔鴻海四成以上營收比重;而光是iPhone 6一款手機,就可望為鴻海創造超過一兆元營收。 一張史上最大量的蘋果iPhone訂單,不僅從營運數字、股價、員工編制等方面重振了台灣電子業,也讓台灣資本市場出現十四年來僅見的萬點榮景,而這場橫跨兩岸的大動員,現在才正如火如荼展開。 蘋果營收貢獻度:40%~50%7月8日股價:104.5元法人目標價:法銀巴黎證券預估最高12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