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網站越燒越虧 深套數十億風投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5/yNMzA3XzQwOTUyNg.html
3月11日,土豆與優酷簽下的100%換股協議,宣判了土豆即將退市的命運,而這距離土豆2011年8月17日登陸納斯達克尚不足7個月。3月12日至13日,土豆網股價應聲上漲176.15%,報收於42.50美元/股。
面對「流血上市」、上市不足7個月後又選擇退市的土豆,原雅虎中國CEO謝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坦陳:「此次土豆與優酷的合併是土豆的投資人推動的。」因為虧損的土豆一直未能給其投資人提供一個理想的套現機會。
而此時此刻,也許有眾多風投正在豔慕土豆投資人得以套現的灑脫,因為並非所有投資視頻網站的PE、VC資金都可以獲得這樣的套現機會。
來 自ChinaVenture的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2011年,包括軟銀集團、IDG、紅杉中國、三井投資在內的多家投資機構,分76次向包含優 酷、土豆、樂視網、聚力傳媒在內的38家視頻網站投資10.18億美元。其中,投向土豆網、優酷網、酷6網及樂視網(300104.SZ)這四家已上市的 視頻網站資金達4.51億美元,另有5.67億美元(折合約36億元人民幣)資金仍押注在「在野」視頻網站上。
因為很多投資數據不透明,36億元僅僅是部分統計,總體數據遠不僅於此。
但面對遲遲難見盈利的視頻網站,數十億元的PE、VC資金中的大部分恐怕只能被深度套牢。
急於套現的投資者
3月13日晚,華興資本創始人、CEO包凡的一條微博,再度印證了業界關於土豆投資者推動聯姻的猜想。
包凡在微博上爆料稱,優酷土豆合併交易的「幕後英雄」分別是「成為基金」創始合夥人、優酷網最早的投資人李世默,及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土豆網董事符績勳。
而紀元資本正是土豆上市前的投資者之一,其分別於2006年、2010年兩度向土豆投資,並掌握了土豆上市前12.10%的股權。
在 土豆網上市之前,包括IDG(IDG Technology Venture)、紀源資本(GGV Capital)、凱欣亞洲(Crescent Point)、General Catalyst、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等在內的風投資金向其投入超過1.35億美金,掌握了土豆上市前超過83%的股權。
至今年2月16日,土豆上市滿6個月後,上述投資機構所持的土豆股權才迎來解禁。此後尚不足一個月,即傳來了土豆與優酷合併的消息。而在眼下土豆與優酷股價雙雙上漲的背景下,土豆的投資方無疑是最大的獲利者。
上市空間有限
而與積極跑路的土豆投資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尚有大量風投資金身陷視頻網站投資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風投資金青睞視頻網站,始於2006年的谷歌出手收購Youtube。這次投資讓風投與創業者都看到了視頻網站的價值蛋糕,對視頻網站的投資也因而風起云湧。
ChinaVenture 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2011年,PE、VC每年投向國內視頻網站的資金分別約為350萬美元、5685.58萬美元、2920萬美元、1.41 億美元、1.58億美元、8478.26萬美元、2.07億美元、3.38億美元。上述數據彙總後,除了土豆和優酷的投資資金外,仍有至少5.87億美金 (約合36億元)風投資金分散在各未上市的視頻網站中。
對於VC、PE投資者來說,投資公司的順利上市,進而實現投資價值的高額回報,無疑是其最期待的結果。但大部分視頻網站投資者的希望恐怕要落空了。
一 位私募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視頻網站行業的產業集中度相對較高,也不存在地域性的壟斷,以目前的行業容量及行業集中度觀察,整個行業至多還可以容納一到兩 家上市公司。眼下,優酷與土豆合併的新公司已有希望佔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那麼排行行業第六位、第七位的公司,則不太可能達到上市公司標準。
「回顧此前兩年VC、PE 對視頻網站的青睞有加,眼下不得不承認視頻網站經歷了一個投資過熱的階段。」該私募人士稱。
狂歡後的套牢
除卻視頻網站大軍上市無望,視頻網站的前途未卜,也讓VC、PE倍感寒冷。
謝文告訴本報記者,視頻網站的商業模式已經推行6年了,但整個行業仍在虧損,且業內看不到視頻網站這種商業模式能夠盈利的時間點。分列行業老大、老二的優酷與土豆合併,並不能打破廣電壟斷等限制視頻網站發展的壁壘,不能解決二者經營中遇到的根本問題。
另外,某券商研究員指出:「僅僅依靠廣告收入,視頻網站是永遠不可能盈利的。可悲的是目前國內的視頻網站依靠的都是廣告收入這一單一的運營模式。」
不 僅如此,2012年已經進入到了網絡電視的前夜,如果蘋果在這一年推出了ITV,谷歌及其他的電視廠家都得以跟上,從而實現網絡上的資源可由電視統一起 來,並利用智能化、個性化,以分門別類的方式可觀看全球的內容,不再需要視頻網站充當「二傳手」的角色,那麼對於整個行業的衝擊可想而知。
「彼時,不再是視頻網站的個體是否努力經營的問題,而是環境變了。那麼此前進入視頻網站的投資者將更加難以退出。」謝文說。
太平洋直購網3年吸金數十億 涉嫌傳銷執法卻難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3/19/224522.html
這是一個牽涉至少數十億資金、自稱擁有遍及全國1000多萬會員的電子商務網站。在其高喊「全球首創的創富新模式」時,卻因涉嫌拉人頭、層層批發「未來利潤」,被質疑變相搞傳銷;網站拿還沒產生的利潤吸收公眾投資,涉嫌非法集資。
爭議與困惑持續了4年。至少十餘省(市)的公安、工商等執法部門對其認定不一甚至相反,甚至同一省(市)的不同執法部門認定都相互矛盾。
在該網站總部所在地江西省,更是出現戲劇性的反覆:2009年,南昌市公安局曾以涉嫌傳銷對其立案,2010年11月卻認定「不構成犯罪」而撤案;
但2011年,該局又根據江西省政府的要求再次立案;2011年7月,江西省公安廳因與省政府其他部門「意見不一致」,發函請示省政法委協調,江西省政法
委回覆時,一方面建議「請示國務院有關部門」,一方面要求及時預防該案「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
如今,越來越多的會員以受害者的身份站了出來,但國家層面卻始終沒有明確說法。今年2月,河南確山縣人民法院一審判定太平洋直購構成傳銷,二審開庭後卻遲遲判不下來。
這家網站名叫太平洋直購官方網,是江西精彩生活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的電子商務平台,於2008年12月18日正式上線。
2010年9月27日,南昌江濱賓館,太平洋直購網開招商會。
眾多渠道商在《聯名信》中呼籲有關部門制定電子商務法律。早報記者高劍平圖
提起太平洋直購,40歲的陳輝宇就語調變高,恨得咬牙切齒。
陳輝宇是山東濱州人,在企業摸爬滾打20年後,腰包「小有存款」開始試水投資。然而,在邁入不惑之年的關口,他卻被太平洋直購官方網(下稱「太平洋直購」)「給套牢了」。
2011年3月,陳輝宇經朋友介紹後,交納35萬元(自己出資17.5萬元,向「精彩生活」貸款17.5萬元)的保證金成為了太平洋直購的三級誠信渠道商戶(下稱「渠道商」)。然而,在幹了一段時間後,他卻發現「這活說啥也不能再幹了」。
陳輝宇說,太平洋直購的「招商」與「批發」業務「其實是騙人的行當」,要想拿回保證金,只能「拉人頭」,騙自己的親戚與朋友。
在太平洋直購,很多渠道商都遭遇了與陳輝宇一樣的窘境。去年7月以來,質疑並要求退出太平洋直購的渠道商絡繹不絕。有人向工商投訴,有人報警,還有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他們當中有人當初抵押了房產、借了高利貸,如今無錢就醫、妻離子散或無家可歸。
線上購物線下「拉人頭」
太平洋直購有自己的在售商品,返利模式也不同:無論是自己消費還是拉別人入網消費,都能獲積分返利。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網站,開展的是何種業務?
早報記者經多方調查後發現,這是一個「神奇」的BMC(新型電子商務模式BusinessManagerConsumer)電子商務模式,不但拉人網上購物可獲返利,更可以線下「拉人頭」購買、批發「虛擬貨幣」,更神奇的是該模式還可以貸款幫你購買更多的「虛擬貨幣」。
公開資料顯示:江西精彩生活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精彩生活」)成立於2007年7月,坐落在江西南昌慧谷·紅谷創意產業園,辦公面積4000餘平方米,註冊資本經變更後已增至1.5999999999億元,近300名員工。
登錄太平洋直購的網站,在售的衣服、皮具、煙酒等商品種類繁多。會員是免費註冊的,其網站購物模式與市面上的返利網站有些相似。所謂返利購物,即通
過返利網站可以對比商品,直接訪問其他購物網站,在購物網站下完成訂單就能在所註冊的返利網收穫不同的返利,或是積分或是現金。
不過,太平洋直購有自己的在售商品,返利模式也不同:無論是自己消費還是拉別人入網消費,都能獲積分返利。
而爭議的核心是,太平洋直購提出了「PV」的概念——該公司稱,「PV」指代「未來利潤」,是用以鎖定未來消費的電子消費券,1PV對應7元人民
幣,其實就是一種虛擬貨幣。其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會員通過交納保證金購買「PV」成為渠道商,高級別渠道商可以將「PV」批發給低級別渠道商,賺取不同比
例的獎金。
依「精彩生活」的資料:太平洋直購的渠道商共分十二級,最低為合格渠道商,最高為全球渠道商,需交納的保證金由7000至7000萬元不等;截至2011年11月,太平洋直購已開發了34個省、477個市、2750個區縣市場,已近1000萬會員,渠道商已破10萬。
不僅如此,陳輝宇等渠道商說,太平洋直購的業務其實分成了兩塊,「線上」購物與「線下」招商。如果你只登錄太平洋直購的網站,是看不出它真面目的。
他們說,當初就是奔著巨額的獎金返利,才交納保證金加入太平洋直購的。不過,要想賺取獎金並拿回保證金,你就需拉他人「入局」,將自己「頂」出去。
就此,「精彩生活」給早報記者的資料中稱:渠道商戶是須具備工商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或者個體工商戶。而「精彩生活」董事長唐慶南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
時稱太平洋直購確實在「線下」發展了人,但與傳銷中的「拉人頭」不同,此外「精彩生活」不是與自然人合作,而是與工商營業執照合作。
但朱建華等10餘名渠道商稱:當初交納保證金成為渠道商時,「精彩生活」並未要求提供企業法人或個體戶的工商營業執照,「我們壓根就沒有聽說過,也沒交過」;然而,到了2011年7、8月份,「精彩生活」卻突然要求補交工商營業執照,到工商局辦證或找到授權企業都可以。
渠道商朱建華與盧紅稱,他們進行了補辦,而且都是通過找企業授權的方式,而高蘭英等10名渠道商稱,因心存質疑至今都沒補辦。
談及此事,孫樹茂等渠道商指責:「精彩生活」台前與台後做的不一樣,「就是個騙人的玩意」,「可以說90%的渠道商都是在沒有提供工商營業執照的前提下交了錢成為渠道商的。」而他們向律師諮詢後得知,「精彩生活」靠「拉人頭」,廣收自然人的錢是涉嫌非法集資的。
唐慶南曾告訴早報記者,起初沒有工商營業執照而交納現金的人,也曾把他們辦成渠道商,但後來連補辦工商營業執照都不允許了,現在還有很多人欠著工商營業執照。因為渠道商是純自然人的話,會被說是「拉人頭」,「精彩生活」想辦法從各個環節與「拉人頭」區別開來。
陳輝宇等10餘名渠道商稱,「精彩生活」在招商中還推出貸款服務。如,陳輝宇自掏腰包17.5萬元,另向「精彩生活」貸款17.5萬元,共交納保證金35萬元。
就此,唐慶南承認「精彩生活」借款給渠道商「幫他們鎖定更多的PV」,年利息低於銀行的4倍。去年,陳輝宇的貸款年利率為15%。
宣稱政府支持並將上市
「精彩生活」沒有正式對外提及上市的信息,但其提供給早報記者的資料中確有對上市的「暢想」。
現在回看,陳輝宇稱自己是被太平洋直購全球總監、自己的朋友王宗軍「忽悠」進去的。陳輝宇說,王宗軍已因涉嫌傳銷被羈押在山東聊城看守所。
陳輝宇說,與王宗軍是10多年的「老朋友」。去年初,王宗軍向他推薦太平洋直購,「他說這個東西很好幹,一年可以掙100萬元;這個東西是政府支持的。」
陳輝宇稱,王宗軍宣稱自己的一個手下做到了全球渠道商,買了13輛奔馳350,每輛價值120萬元。王宗軍還當場拿出了很多宣傳報導,證明太平洋直購的合法性,還稱南昌市公安局已經認定太平洋直購不是傳銷了,並拿出南昌市公安局撤銷案件決定書的複印件。
陳輝宇還是有些疑慮,他不大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不過,王宗軍的動作卻很快。陳輝宇說,王宗軍先拉他去青島,後又拉他到了南昌,分別參加了太平洋直購的培訓班與招商會。開完招商會後,陳輝宇又被請進了「精彩生活」總部。
「培訓後叫大家寫保證書,保證一年內想達到什麼級別,很多人表決心一年內做到全球渠道商,信心爆棚。」陳輝宇說,那時「好像幾百萬就在你眼前」。
「講了兩天,然後就讓我交錢成為渠道商,我就把錢給他(王宗軍)了。」陳輝宇說。交了錢後,他又被拉去參加了一些培訓班。然而,待回到山東老家自己
「招商」時,陳輝宇卻發現與太平洋直購的招商宣傳「不是一回事」,「要想拿回保證金,就得拉自己的親戚朋友交錢進來,親戚朋友要想『解套』,也得靠欺騙熟
人。」
陳輝宇又上網查了很多東西,發現「上當了」。隨後,他提出退款要求,卻因過了「冷靜期」,遭到「精彩生活」的拒絕。唐慶南也向早報記者證實,渠道商在合同簽署之後,有15天到45天的「冷靜期」,這期間可以獲無條件退款,但過期「就堅決不可以退了,只允許互相之間轉讓」。
陳輝宇說,太平洋直購招商套路就是先忽悠你出資,然後又靠培訓等途徑「扶持你」,一旦拖過了「冷靜期」,「找人都找不著了」。
4個多月來,很多渠道商向早報記者講述了與陳輝宇相似的遭遇。河南與新疆的一些渠道商稱,當時招商人員還宣稱太平洋直購幾年後就會上市,到時渠道商們還會分到乾股。
翻閱公開資料,「精彩生活」沒有正式對外提及上市的信息。但其提供給早報記者的資料中確有對上市的「暢想」:公司上市後市值就可達30770億美元。
太平洋直購稱,在給渠道商的「風險提示」中提醒:切勿盲目相信虛假不實宣傳。不過,孫樹茂等渠道商稱,當初太平洋直購招商時壓根就沒提供該風險提示資料。
而2012年1月7日,「精彩生活」在其企業網站上稱,在兩年多的市場運作中,發現有極少數個別會員在進行市場推廣時,將其過往經營直銷時的運作方
式或經驗運用到市場推廣中;渠道商不可假借「交納保證金以換取購買未來『公司上市原始股』資格」、政府名義等手段進行市場推廣與虛假宣傳。
「精彩生活」將市場推廣中出現的虛假宣傳推到了渠道商個人頭上,稱與公司無關。唐慶南說,「精彩生活」為了規避這些,「冷靜期」內會對交納超過7000元的全部渠道商進行電話回訪,設置了多項詢問內容,以確保對方是真正理解BMC模式後真心願意加入的。
新疆的孫樹茂、李世玲等人稱他們根本就沒有去過「精彩生活」的總部,因「上線」是老朋友、老同事,只是參加了新疆的招商會與宣傳後,就掏了腰包,他
們稱,當時「暈暈乎乎」就進了太平洋直購,對返利模式也不是很瞭解,不僅沒聽說過「冷靜期」,也不知道要將保證金交給第三方銀行凍結監管的賬戶監管協議。
郭國魯等渠道商則稱,在「冷靜期」內沒接到過「精彩生活」的回訪電話。有的稱曾接過一個「精彩生活」電話,但對方粗略問了下就掛了電話。
「下線」為「上線」賺錢
郭國魯等渠道商稱,賺錢的都是最初投太平洋直購的人,如同傳銷中最先加入的「上線」一樣,賺的是「下線」的錢。
投資太平洋直購會不會發財?答案是「有的」,甚至是瘋狂的。吳瑞祥稱,他身邊的一些朋友成為太平洋直購的渠道商後,確實賺到了錢,有的甚至還夢想著坐在家裡靠吃太平洋直購的獎金養老。
在網絡上搜索太平洋直購,會彈出來很多太平洋直購渠道商現身說法「賺了大錢」的文章和視頻,有的聲稱9個月大賺900萬元,「彷彿天上掉餡餅,不加入太平洋直購就是傻瓜」。在太平洋直購與「精彩生活」的網站上,還有窮困大學生加入太平洋直購年賺百萬的「成功分享」欄目。
郭國魯等渠道商稱,確實有渠道商賺錢了,但賺錢的都是最初投太平洋直購的人,就如同傳統傳銷中最先加入的「上線」一樣,賺的是「下線」的錢。
孫樹茂投給早報的投訴材料稱:交錢幾天後就後悔了,因尚在「冷靜期」內,就申請退款;然而「上線」何玉琴等人卻專程從外地趕到新疆烏蘇市,「勸我不要退出,向我保證1-2個月幫我收回本。」
孫樹茂說,經不住老同事信誓旦旦的苦勸,他放棄了退出的念頭。然而,時至今日,「上線」並沒有幫他批發「PV」,而「精彩生活」也以過了「冷靜期」為由拒絕為其辦理退款。
如今,提起何玉琴,孫樹茂的牙齒好似咬得作響。他說,「上線」為了賺「下線」的錢,就是這樣的欺詐與無恥。
在諸多投訴的渠道商中,朱建華的「招商」業務做得算不錯。為此,今年春節後,他陸續接到了「下線」的興師問罪。
「我跟他們說,不管幹什麼行業,投資肯定是第一位的,這個是自願的,如果說上當受騙,我也是受害者。如果有一天這個網站不在了,我肯定和你們一起去投訴追回自己的錢。」朱建華說。如今,朱建華已自動停止了「招商」,與其他渠道商一起,要求太平洋直購退錢。
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渠道商以受害人的身份站了出來,控訴太平洋直購欺詐,涉嫌傳銷與非法集資。在河南,郭國魯腦瘤病復發已無錢就醫;在新疆,王慧因「被太平洋直購欺騙、套牢」已賣掉了唯一的房產償還高利貸。
涉嫌傳銷執法卻難
面對工商處罰,「精彩生活」不服,將作出行政處罰的工商局告上了法庭。
陳輝宇等渠道商稱:太平洋直購令人氣憤,但監管部門的執法卻更令人困惑。
其實,太平洋直購在運行4年的時間裡,獲得了社會上的一些認可。唐慶南也因BMC模式的創新摘得了多項個人榮譽,如2011年1月,被商務部國際貿
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授予「誠信中國·創新先鋒人物」等。然而,質疑的聲音從未停止過,學者、媒體打起了嘴架,執法部門也展開了行動。
公開消息顯示,2009年以來,山東、河南、黑龍江、重慶、北京、成都、南昌等地的公安、工商對太平洋直購展開過調查。而唐慶南稱,安徽、湖南、湖北、內蒙古等省的執法部門也「調查過」。
然而,時至今日,這些案件在偵辦過程中卻出現了不一致。近日,山東聊城東昌府區與莘縣公安局辦案負責人告訴早報記者:偵辦的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一案已進入了起訴程序。不過,重慶、北京、黑龍江與成都警方卻尚未傳出下一步的消息。
在江西,南昌市公安局更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2010年11月11日,南昌市公安局作出了「不構成犯罪」的撤銷案件決定書。不過,國家工商總局直銷監督管理局今年2月在其官網回覆網友留言時稱:2011年根據江西省政府的要求,南昌市公安局對「精彩生活」已再次立案。
就此,南昌市工商局一敖姓負責人今年3月12日確認「南昌公安正在偵查」。然而,南昌市公安局始終沒有回應早報記者的採訪。
不過,在公安部門「舉步維艱」時,多地工商部門卻加大了調查力度。2011年8月,駐馬店工商局責令「精彩生活」立即糾正違法行為,並作出沒收違法
所得3371萬元,罰款200萬元的處罰決定;長春市工商局也根據「精彩生活」涉嫌傳銷違法,下達擬對其沒收違法所得3312.8萬元,處罰款200萬元
的決定。
2011年11月,唐慶南稱包括江西在內的多省市工商部門一直在懷疑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而面對工商處罰,「精彩生活」不服,將作出行政處罰的工商局告上了法庭。
事實上,在唐慶南發表這番言論前的2011年5月10日,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法院作出行政裁定:解除對唐慶南200萬元銀行存款的凍結;2011年6月7日,商丘市工商局梁園分局作出了同意辦案機構對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的銷案建議。
然而,2012年的2月6日,河南省確山縣人民法院作出的行政判決書認定:太平洋直購的經營行為構成傳銷,駁回其訴訟。
一審宣判後,「精彩生活」提起上訴。3月9日,「精彩生活」的代理律師羅明華與駐馬店工商局宣傳幹事均稱:目前,二審已開庭審理完畢,法院尚沒有宣判。
太平洋直購到底是拉大旗作虎皮還是確實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2011年,國家工商總局直銷監督管理局在其官網上回覆網友留言時明確:政府沒支持(太平洋直購)。
不過,「精彩生活」董事長唐慶南的一些說法卻頗具玩味。
唐慶南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多次抱怨自己總是被全國各地的執法部門調查;然而在網絡流傳的一個拍攝於今年春節後的視頻上,唐慶南甚至向台下的渠道
商們宣稱:「原來(當警察時)我們的一把手,現在是我們的省局局長經常到這裡來,每三個月(或隔)兩天都來,他一直都是默默在支持我。」
各地職能部門定性不一
國家工商總局官網稱「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目前多地工商部門正在進行查處」,但「尚未定案」。
早報記者在調查中獲悉:對太平洋直購的定性與查處,遠比已公佈的信息更複雜。
如南昌市工商局一敖姓負責人稱「我們工商一直認為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而唐慶南稱,江西工商在獲知公安撤案後「(鬧)上去了」,而唐慶南今年春節後甚至稱「把南昌市工商局告到了法院」。
早報記者獲知的一份文件顯示,江西省公安廳曾向江西省政法委出具了《關於協調有關部門對江西精彩生活投資有限公司有關問題進行研討定性的請示》(贛
公綜[2011]9號)。2011年7月11日,江西省政法委在覆函中稱:至於省公安廳與省政府其他部門意見不一致,請分別請示國務院有關部門作出答覆後
再行處理。
而河南駐馬店法院的二審似乎也遇到了困境。2012年3月8日,該案一審的審判長與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對此案都很謹慎。而確山縣人民法院一李姓工作人員告訴早報記者:「這個案子爭議太大,我正在與刊登的網站交涉,叫他們撤下該案的一審判決書。」
3月9日,駐馬店市工商局一接受採訪的工作人員稱該案將於3月11日二審宣判,但截至早報記者發稿時仍然沒有下文。
見執法部門遲遲給不出說法,有的渠道商已展開了「自救」。
3月8日,陳輝宇的律師稱接到南昌市紅谷灘區人民法院的通知:4月20日開庭審理陳輝宇狀告「精彩生活」退保證金一案。這是逆今為止,渠道商狀告太平洋直購獲立案的第一起民事案件。
不過,該案卻顯得有些蹊蹺。陳輝宇說,2011年向法院提交訴狀時,法院一直以公安正在調查為由(先刑事後民事)不予立案,現在又突然立案了,難道說南昌市公安局再次終止了刑事調查?
蹊蹺的地方還很多。據早報記者拿到的資料,南昌市公安局對「精彩生活」進行撤案是經報請國家公安部經偵局同意後作出的。然而,山東聊城的公安辦案人員稱,已進入起訴階段的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案也是「上報了公安部的」。
連日來,早報記者試圖再次採訪唐慶南,但其手機一直由秘書接聽,採訪未獲成功。不過,唐慶南曾在一視頻中對渠道商稱:「過年前,國家工商總局市場司(市場規範管理司)認定我們是中國創造、領先世界的新模式,但直銷司(直銷監督管理局)一直認定我們涉嫌傳銷。」
難道國家工商總局內部在太平洋直購是否違法的認定上也在「打架」?至早報記者發稿時,此說法尚無法核實。
不過,通過觀察一年來工商總局在官網回覆網友的留言中還是能夠看出一些端倪:自2011年以來,國家工商總局官網上,由直銷監督管理局回覆網友留言時反覆稱「太平洋直購涉嫌傳銷,目前多地工商部門正在進行查處」;然而始終沒有給出明確說法,稱「尚未定案」。
呼籲電子商務立法
渠道商說,希望國家層面儘早研討給出一個定性或明確說法,「精彩生活」的經營行為若違法就盡快查處。
唐慶南告訴早報記者,廣州、深圳、上海等地的招商部門都曾到「精彩生活」考察並邀請「精彩生活」前往發展業務,他還稱上海嘉定有關部門也曾考察過2次,希望「精彩生活」總部搬到嘉定安亭鎮,給了很多優惠政策。但早報記者尚無法核實這一說法。
唐慶南稱,上海的太平洋直購渠道商已發展了很多。而太平洋直購網顯示,上海市的省級與市級渠道代理商已招商完畢。在一些招商現場會,上海的渠道商還作為成功代表上台講話。
趙文秀等6名渠道商稱,現在只有一個目的:拿回自己所剩的保證金。郭國魯說,他的願望是拿回錢後抓緊住院治療,而王慧稱,她希望重新買個房子安個家。
朱建華等人說,希望國家層面應該儘早研討給出一個定性或明確說法,「精彩生活」的經營行為若違法就盡快查處;若合法,則還企業一個正常的經營環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3月發佈數據稱:截至2011年12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已達2.03億,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已達8019億元;加快電子商務立法、規範電商環境已刻不容緩。
戴華珍等渠道商在《聯名信》中稱:希望有關部門快速制定網絡法律條例來公正地制裁非法電子商務。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輝宇」為化名;早報記者黃志強對此文亦有貢獻)
採訪
網站創辦人承認「使用保證金」監管存在法律空白
45歲的唐慶南承認自己是原「立新世紀」的經銷商。「立新世紀」曾被深圳市工商機關依法查處過,2004年,「立新世紀」傳銷案被國家工商總局列為全國十大傳銷案件之一。
據直銷業媒體《中國直銷》報導:2007年6月,唐慶南晉陞為「立新世紀皇家總裁」並於香港參加頒獎典禮;晉陞一個月後,唐慶南便創建了「精彩生活」,隨之推出了「太平洋直購」。
去年11月24日,唐慶南在江西南昌的「精彩生活」總部辦公室接受了早報記者的專訪。
東方早報:人們對太平洋直購爭議的焦點在哪裡?
唐慶南:今天的電子商務很簡單,廣義上就是人的運作,誰不想粘住更多的人?你要做的就是拿出什麼模式粘住人,還不能違法犯罪。對於企業來講,只要法不禁止我就可以為,我可能把各行各業的優勢都拿來,與其說它(太平洋直購)像傳銷,還不如說有的方面像直銷。
東方早報:網上流傳著很多太平洋直購招商視頻,招商人員的言辭與場面和傳銷很像。
唐慶南:公司的這批人以前有人是干直銷的,他們在招商會上的語言、肢體與營造的氣氛有直銷或傳銷的影子。這個沒辦法,公司成立時間短,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企業文化。
東方早報: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在質疑與投訴?
唐慶南:一些人不懂這個新模式,我們的新模式觸動了舊模式的利益。
東方早報:南昌市工商、公安部門何時以涉嫌傳銷對太平洋直購調查?
唐慶南:從2009年6月,工商就開始來查了。2010年7月,南昌警方與工商的聯合調查組統一行動,在馬路上把我抓了,第二天放的,執法人員也拿走了公司內所有的電腦芯片;直到2010年11月,南昌市公安局在調查後才作出「未涉嫌犯罪」的撤案決定。
東方早報:目前江西省的哪些政府部門與警方的意見不一致,還在懷疑你們是在搞傳銷?
唐慶南:南昌市工商局,一直到現在都說我們涉嫌傳銷,懷疑我們背後有個秘密網站,有另一本賬。
東方早報:這麼多省(市)的調查,那麼太平洋直購是否曾與相關職能部門進行過溝通?
唐慶南:一直在溝通,商業利潤如何來,公司的信息都反饋的;我們主動把相關材料遞給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等多個職能部門,就是想把BMC模式說清楚,主動去坦白,去和他們溝通。
東方早報:BMC的爭議很大,內部職工認同嗎?
唐慶南:確有一些職工懷疑自己是在搞傳銷,有人心虛,見到警察就嚇跑了;特別是公司技術人員不理解,心裡不踏實,公司就與他們進行溝通;現在(公司)招聘新人首先就是溝通,能理解BMC的就來,不理解就不要來了。
東方早報:「精彩生活」稱,廣州、深圳、上海等多地政府前來招商,有沒有談過企業涉嫌傳銷這一塊?
唐慶南:我們第一個談的就是這個,你是否認可我們的經營模式,能接受就談,不接受就不談了;深圳市是非常接受的,反過來教育南昌市工商局局長,這根本就不是傳銷。
東方早報:「精彩生活」一直在宣稱打造「誠信企業」,但卻成了質疑聲最多的電子商務模式。
唐慶南:一個新鮮事物出來,肯定會有質疑,沒人說那就出了鬼;一路走來非常不容易,被查得太多,沒有底氣,沒有抗壓力早就干不下去了;6年了,我們的所有股東都沒有過1分錢。這個是公安比較佩服的,如果我們分了幾千萬,現在就沒有這個底氣了。
東方早報:太平洋直購網上的商品基本是零利潤,你們還提前發放大金額的獎金,你們的贏利點在哪裡?
唐慶南:從泛金融的角度講,我們是零成本拿錢。比如說7000元錢交保證金,你通過消費最快的速度把7000元拿回去都要50天。
東方早報:拿錢生錢的壓力在哪?
唐慶南:近年來團購網全國燒錢,都是風投的錢。我們哪來的錢?是無數老百姓草根的錢,所以被盯得緊。
東方早報:交納「保證金」成為渠道商也是一種投資,你認為渠道商的風險主要在哪裡?
唐慶南:它的風險就是資金沉澱的時間。比如說,這個錢根本就沒有,你拿房子去抵押貸款或者去外面借高利貸,你肯定有風險。
東方早報:保證金這一點,人為影響因素太大,如何保證其安全性?
唐慶南:其實,國家將來可能會對保證金過度使用這一塊,出台一個完善的東西。因為人為操作因素大,可能還會有事情(發生),國家在這方面法律存在空點。如果不去亂動保證金,不可能出現什麼問題,問題是企業要生存發展他肯定要動的。但動的話,怎麼樣去規範?
Crocs尋「跟」: 十億美金的困境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6/xMNDE4XzQxNTExMw.html渾身是洞的「丑鞋」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時尚端莊的高跟鞋,品牌基因會由此生變嗎?
2012年初,美國休閒鞋品牌卡駱弛(Crocs)在中國推出高跟鞋品牌「You By Crocs」,其品類多元化的嘗試,顛覆了人們對這款鞋子固有的印象。
這家在2002年創立的公司憑藉「洞洞鞋」的標誌性設計,一直在挑戰時尚界對美的定義。但在短短的7年間,其售出1億雙「丑鞋」,Crocs(CROX. NASDAQ)在2006年上市集資逾2億美元,證明了另闢蹊徑的創新也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然
而,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將這家明星企業捲進谷底,裁員、虧損、股價大跌,還一度傳出破產的消息。「既然是沉下去了就應該想辦法浮上來,而且還要知道
自己要往哪個方向游。」當年臨危受命的李暾在2008年7月出任卡駱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中國區執行總裁,專職負責Crocs中國的內部營運。
當
時,Crocs在中國基本只出售「丑鞋」,單一款式不但使產品出現滯銷,庫存大量積壓,還萌生了其他各式各樣的問題。「一定要在產品的多元化上有所突
破。」在李暾及其團隊的努力下,Crocs在中國先後推出Ocean Minded、You By Crocs、Crocs Golf、Crocs
Work
Shoes等系列品牌,而產品的類別從最初的「丑鞋」,擴展至帆布鞋、休閒皮鞋、高爾夫鞋乃至於現在的高跟鞋。目前,Crocs已從一家單一制鞋公司成長
為每季度推出三百餘種鞋履款式的品牌。
如今,Crocs已經步入「十億俱樂部」——其在2011年的銷售業績第一次達到10億美元。與同
類產品Nike用了22年才達到這個銷售數字相比,Crocs的發展無疑是迅猛的。然而,用什麼去支持如此龐大的新品設計,公司又該如何管理庫存和安排生
產,無一不考驗著這個年輕公司的耐力和耐心。
拯救丑鞋
高跟鞋品類的進入,其實要追溯到
2007年——剛實現上市目標的「丑鞋」風靡全球,而坐擁2億美元融資額的Crocs也開始啟動其多元化的發展:先後收購了專為Crocs鞋透氣洞生產裝
飾品的Jibbitz、提倡環保的製鞋商(後改名為Ocean Minded)以及Samantha Bryan的設計公司——這是高跟鞋品牌「You
By Crocs」的前身。
大筆的收購併未帶來相應的回報。很快地,大刀闊斧的併購令Crocs賬面盈利出現了大幅回落。據Crocs財
報披露,2008年Crocs全年毛利潤為2.34億美元,毛利率32.4%。而在2007年,Crocs的毛利率是58.7%。更甚的是,接踵而至的金
融海嘯不僅令歐美經濟步入寒冬,Crocs也因此出現了首次虧損。
2008年,Crocs錄得1.851億美元淨虧損,每股攤薄虧損為2.24美元,宣佈裁員2000人,公司股價一度大跌76%。此外,Crocs在2007年涉足的運動服飾業務,也迅速地被宣告失敗,高跟鞋項目也因此暫緩。
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的衝擊,Crocs在2009年調整了多元化發展的方向:在加強公司存貨銷售的同時,還加快了公司產品設計的頻率。
「當
環境不好的時候,大家一般想到的是省錢,但浮上來以後要想到往哪個方向游,這個更為重要。」在加入Crocs中國之前,李暾曾在包括惠普、偉創力和繽特力
等多間跨國企業擔任要職,但他從沒遇過有比當時Crocs更棘手的問題:產品滯銷、庫存大增,更重要的是總公司能夠分撥下來的投入並不多,這給李暾帶來不
少麻煩。
2008年底,美國總部決定收回品牌授權,並成立自己的銷售公司——卡駱馳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並調整了經銷商政策。「以前人
們只知道洞洞鞋,而不知道Crocs,所以當時我們就決定把僅有的投入放在店舖的開發和品牌的形象上。」任職的前半年,李暾幾乎每天都與Crocs中國的
營銷團隊混在一塊,重新梳理品牌的銷售渠道,調整銷售網絡,統一一線城市的店舖定位,並著手擴張二三線城市的市場規模。
2009年,Crocs總收入同比下滑10.5%,至6.458億美元,但亞洲市場總收入卻比2008年上漲15.9%,至2.375億美元。
「過
去一年,我們對公司運作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變,從而使我們的業務穩定下來,改善了公司的業務前景。」當時,Crocs主席兼行政總裁John
Duerden表示,短期內Crocs將依然集中開發高端產品,「同時,我們也加強了我們的核心業務,把基礎打好,為更豐盛的前景作好準備。」顯而易見,
多元化並不是當時Crocs發展的重心,Crocs高跟鞋也因此止步中國。
再造多元化
Crocs的走紅全靠一雙「丑鞋」,但也因為這雙「丑鞋」讓Crocs被迫過早地走上多元化之路。
據
瞭解,「丑鞋」的成功在於一種名為Croslite的特殊樹脂材料,這種材料是陶氏化學的研究成果。但諷刺的是,陶氏並沒有因此得到很大的收益,因為在研
製出Croslite材料後陶氏並沒有重視其價值,而是將專利出售給了一家名為FinprojectNA的加拿大製鞋公司。後來,該公司被Crocs以
500萬美元收購,進而創造出一個商業神話。
就在Crocs迅速走紅之際,問題也開始出現。一方面,由於Croslite材料非常耐磨,
一雙「丑鞋」的壽命可以長達十年,大大打擊購買者的更新意欲;另一方面,市場上也開始出現大量「山寨鞋」,它們不僅使Crocs丟失了市場份額,更重要的
是使整個消費市場出現迅速的飽和。
李暾表示,仿冒問題並不僅僅存在中國市場,公司除了依法維護自身的知識產權以外,關鍵在於不斷的創新,「不僅要不斷推出新款、新類,還要在不同的領域多元發展。」
於
是,高跟鞋系列便是作為多元化發展的代表,先在美國市場啟動,繼而進入中國。Crocs中國區運營總監凌潔表示,「剛開始的時候,Crocs比較著重『舒
適』,沒有大規模地去推這個項目。但公司從2007年到2012年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我們的鞋越來越多,款式也越來越多,因為我們覺得靠一雙鞋也不
行,而且那雙鞋只是適合夏天,在春天、秋天和冬天都會有缺陷,所以我們慢慢開始著手一些比較休閒的款項,包括帆布鞋和一些舒適和皮鞋,我們都開始做了。」
慢慢地,多元化的擴張開始被中國消費者所接受。對此,凌潔表示,「但是如果從大頭鞋一下子就跳到高跟鞋的系列,那麼高跟鞋的客戶一般不會跑到我們的店裡去買鞋,所以這是一個慢慢一步步來的過程。」
據
瞭解,高跟鞋在國內的定價在1000元左右,但其傳統的鞋子,在財報上顯示不過是20美元左右。此外,服裝和配件,也是Crocs正在發展的類別。其
2011年財報顯示,配件和服裝的銷售額佔到總營業額的3.7%,據介紹,服裝方面主要是一些成人和兒童的休閒運動服,所用的材料都很輕且可以防水,摺疊
起來變成一個小包包方便攜帶,售價在500元以上。而配件則是可插在鞋子洞上的裝飾品,例如小花、小草或小怪物,都是根據兒童喜好推出的。李暾表示,這些
都是新嘗試,需要逐步推開,到了秋季,國內就會有更多的服裝推出。
活力復甦
目
前,Crocs休閒布鞋的銷售額已經超越傳統的橡膠鞋,成為Crocs最大銷售類別。另外,Crocs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跟一些製造商簽約生產襪子、服裝、
太陽鏡和配飾。4月,Crocs將通過批發和零售渠道,在全球46個國家推出兒童服裝;5月,由King
Eye代工的太陽鏡和配飾也將在美國和加拿大上市。
「(打造)舒適的、輕便的、非常有樂趣的產品,這是我們品牌的DNA,這一點在未來的多少年不會有改變。品牌也會在這個DNA的基礎上不斷擴張。這是我們一直要走的一條路。」李暾對此深感認同。
2011
年,Crocs收入從2010年的7.897億美元,增長27%至10億美元;2011年全年純利從上年的6770萬美元,增長至1.128億美元;毛利
為5.364億美元,佔銷售額的53.6%。而在中國,旺季的時候,50平方米的Crocs零售商店可以賣出200多雙鞋履在李暾看來,Crocs之所以
能夠保持較高的毛利率,在於其對設計成本和生產成本的有效控制。
據瞭解,在Crocs公司內部,新品從有初步的想法到最後上市一般需要將
近18個月的時間。Crocs把設計團隊放在歐洲,每個季度那邊都會提出一個設計靈感,經過初期的討論後,Crocs就會做出不同樣品或者是鞋模,以供產
品部的團隊進行討論和探討,之後就會有一些比較具體的產品成品呈現。
「產品的架構基本定下來後,我們會提前半年開訂貨會,經銷商給出意見後我們再進行修改、做一些訂單和銷售預測等,然後就可以把一些期貨訂單先給到工廠,工廠就可以根據這些期貨訂單進行原料的採購、模具開模的安排、生產的安排等。」凌潔如此表示。
此外,Crocs還會針對部分主推產品實行補貨策略,「通過對主推產品的預測,要求工廠能夠有一些靈活度給到我們。一旦發現產品賣得比預想中好,工廠在1個月內就可以給到供貨了。」凌潔說。
凌潔表示,目前Crocs在全國大約有五六家代工的鞋類工廠。「對於代工工廠來說,它接到這個單後可以按照一個標準化的模式去生產,對於我們來說,代工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活性。」李暾表示。